本文目录一览:
- 1、秦半两鎏金直径40,值多钱
- 2、秦半两直径35㎜15.8克现在成交价是多少?
- 3、春秋战国时期半两铜币的价格是多少
- 4、中间窟窿比较大的秦半两值钱吗
- 5、有人知道战国鎏金半两的价格是多少吗
- 6、吕不韦的财富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 7、有谁知道一古代铜钱上面印有‘半两”大概是秦半两值不值钱
- 8、秦半两大钱
- 9、一个秦半两钱能值多少人民币到底~
秦半两鎏金直径40,值多钱
秦半两是秦代的一种标准货币,其直径和重量都有一定的标准。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种秦半两鎏金直径为40毫米,但是具体价值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品相、稀有度等等。
一般来说,古币的价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稀有度等等。如果您想了解这种秦半两鎏金的市场价值,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古董商或者收藏家。他们可以根据您的实际情况,为您提供更为准确的估价。
秦半两鎏金直径40,时代特征比较显著;真品行情要超过1000;不过今年的行情持续低迷,真品有一定市场潜力的。
秦半两直径35㎜15.8克现在成交价是多少?
秦朝半两与战国时期半两面文相同,钱型基本无变化,铸造工艺有改进。私铸钱往往掺杂其间,有时不易辨别。官钱往往经过加工,面文篆书多取方折,字体端整,笔画粗细均匀。陕西、内蒙古、湖北等地秦朝墓葬和窖藏出土的秦朝半两钱,依其大小重量约可分为三种:第一种钱径3厘米以上,与战国半两普通钱大小近似,铸行于秦朝早期。第二种钱体缩小,钱径3厘米以下,多在2.7—2.8厘米左右,铸行于秦朝晚期。第三种为劣质小钱,有所谓“荚钱”者,指汉初榆荚状小钱,有特定时间及含义,重量在3克以下,甚至1g克多。
秦半两直径35㎜,15.8克,基本就是现代仿品了。
上个图看看。
半两分战国秦半两和汉半两。
早期秦半两以厚重大著称,据考证秦朝大半两是官方品,一般农民是没有的,而汉半两是轻小著称,也有榆夹半两,如你所描述重约15点8克的应为秦半两,如果是真品的话,看品像!如果品像够好这种克数价都在几万以上。但没有图片所无从说是真是伪。
春秋战国时期半两铜币的价格是多少
有个八枚战国3.82×0.58cm的1000至1500,还看过6枚1000多的,2枚298的。
但价钱不一定,可能看铜钱保存等有差异吧
还看到一个4000至6000的(这个我不确定时代。。但至少照片上的样子看起来一样,不过价钱太悬殊了应该不是吧)
有个传行半两卖5000-10000
如果是秦铸的话。。够买俩方便面吧
→
半两秦铸(小平) 30元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秦初由于中央政权统一铸币,至末年,社稷动荡,各地方铸、私铸钱出焉,青铜,规范秦半两制作精好,钱文整,挺拔,一般直径在3.2厘米上下,重约8克左右。
半两大型(小平) 50元
半两秦铸36mm 200元
两两秦铸小平 600元
半两秦精铸传形 500元秦并六国统一铸币,名曰半两,方孔圆钱从此成为定制,古以廿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钱文半两二字高挺,两中人字偏下,上横较短,半字下横较长,据咸阳出土:径2.3--3.8厘米,重2.8--8.1克,传世径3.5厘米以上者少见。
(此段来自360cc个人图书馆
上
中间窟窿比较大的秦半两值钱吗
值钱。中间窟窿比较大的秦半两是方孔圆钱秦半两,战国时期所铸造的秦半两数量明显比秦国统一六国以后的钱币要少很多,所以,在价格方面也会贵很多,有相关的拍卖会数据显示,一枚战国时期铸造的秦半两价格可以达到百万甚至是两百万以上。
有人知道战国鎏金半两的价格是多少吗
鎏金秦半两1200元
吕不韦的财富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吕不韦:秦国丞相
他曾帮助异人(秦始皇父亲)登上秦国王位,为了从赵国救出异人贿赂赵官600金,在资治通鉴百家讲坛里提到,600金已是吕不韦半个家产,那么他的身价应该就是1200金。
1200金是多少钱呢?在战国时钱币分为上币和下币,上币就是金,下币用的是铜,秦国的叫秦半两。
1金就是250克高纯度黄金,据记载秦国穷的时候国库里也只有万金,但别小瞧万金,它能养几万精兵,几十万铺兵!
而1金=100至200斤下币。
两枚秦半两是一两,200斤就相当于4000枚,也就是说1金的购买力=4000枚秦半两,根据《司空律》记录,秦国的粟1石值30枚秦半两,按照商鞅变法1石=120斤计算,120斤÷30枚=4斤/枚。
秦国粟的地位相当现在的米,按照米价1.8元/斤接着计算,1枚半两钱的价值就是:4斤×1.8元=7.2元。
如此算下去,1枚铜钱价值7.2元,1金就等于28800元,1200金则是3456万,看到这里小伙伴们肯定会觉得太低了,但是在当时生产力落后的社会,这绝对是巨富。
吕不韦的财富指数:3456万!
有谁知道一古代铜钱上面印有‘半两”大概是秦半两值不值钱
真的值钱,假的不值钱。访问西安时在博物馆见过秦半两
秦半两直径一般在30毫米左右,较少见。
汉半两较多,一般四铢半两直径在22毫米左右,八铢半两直径在28毫米左右。
我可以这样说那。现在一般市面上的很多秦半两都是假的。真的没那么容易见了。如果你的那是真的话。很值钱。。
秦半两大钱
1“秦半两”背景
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和冶炼技术的进步,导致金属货币大量出现。金属货币的形状主要来自于古人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劳动工具的形态,其中主要有刀币、铲币等。金属货币与先前的龟壳、贝类等实物货币相比具有坚固、耐用,容易统一形状等优点,其大小轻重形制均适宜,有利于减少钱币在流通过程中的磨损,体现了更大的优越性,到西周以后逐渐取代实物货币而成为市场的流通主体,东周时期实物货币已不再使用。后来出现了圆形的金属圜币,圜币有两种,即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钱,战国时秦国圆形方孔的“秦半两”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封建集权国家,为发展国家经济和文化,巩固国家统一,结束货币长期混用的局面,统一了货币制度,以战国先秦的“秦半两”作为秦朝法定货币通行全国(半两钱始铸于战国已成史学定论,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从此刀币、铲币等金属货币一律停止流通。如西汉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在《史记·平准书》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古同“镒”,古代重量单位,重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2“秦半两”的能指
对于“秦半两”钱币艺术符号的能指特征的描述包括“秦半两”的圆方造型、钱文特征和面文格式,而最重要的是“秦半两”内方外圆的圆方造型,因为这一基本造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长期流通的主要货币形态,自秦朝至清末民初一直被使用,在货币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圆方造型
“秦半两”材质为青铜,钱币直径一般在2.4~3.6厘米范围,造型上内方外圆,圆形的直径大约相当于三个方孔(术语称“好”或“穿”)的宽度。在上文提到的《史记·平准书》有《索隐》引《古今注》云:“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而每铢约为今日衡制的0.6克,合起来约重8克左右,即实重为秦衡制中的“半两”(秦衡制24铢为1两),故是以衡制命名的记重钱,不同于以后的以年号、国号命名的通宝类钱。由于岁月的摧残和当时铸造技术的限制,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秦半两”虽然比较粗糙,甚至有的大小、轻重不一(有些是样钱,有些是战国时秦国所铸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秦半两”造型是由构成要素中最简单的基本形——圆形和方形结合而成。这种方孔的圜币,很有可能与古人过去习惯在脖颈和腰间佩戴带孔的玉圜有关。
从设计形态上考虑,若只用圆或方形可能导致视觉感受上的单调,这时为打破这种单一,加入对比的元素(如圆与方的形态对比),以产生反差,便能实现增强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因此,在“秦半两”单一的圆廓上再镂穿一个方孔,视觉中心便产生了,对比也就出来了。正是这样一个朴实的方孔,使造型产生了变化,更使得钱币设计没有流于平淡。在构成的审美体验上,圆形使人感觉饱满、亲和;方形则使人感觉方正、稳定。“秦半两”圆形的动感曲线和方孔的安静直线,取得了曲与直、动与静的对比美。 2.2 钱文特征
钱文是中国古钱币的重要特征之一,古币上的文字有多少、大小之别,字形也因地域、时间不同而相异。圆形方孔的“秦半两”表面,没有多余的装饰成份,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字,与西方以图案为主的古钱迥然不同。而取舍本身就是在设计,“秦半两”正面只有“半两”二字,采用阳文,没有其它装饰元素,形态单纯,产生了一种简约之美。“半两”二字传为由秦相李斯(前280年~前208年)以小篆(即秦篆,李斯就是小篆的开创者和推行者)书写,笔法方圆丰匀、横折相趣,书体端庄古拙、朴实大方。在“秦半两”背面上无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任何其他钱文迹象,没有铸地名,这说明当时秦中央不许民间私铸,通过这一手段,彻底实现了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政治理念,加强了国家的集权观念,使铸币权和发行权牢牢掌控在国家的手中。 2.3 面文格式
“秦半两”钱币没有周廓,面文构成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两”右“半”,呈左右对称排列,位于钱币中部,均以方孔内正方形的两边线为基准书写铸造,无论旋读或对读,都很易识别。面文构成格式的应用,一方面是其特定的形式为特定的功能服务,对称的构成格式使视觉效果稳定,产生沉静、牢靠等审美体验,“秦半两”面文的对称格式可以衬托出钱币在金融流通中的庄重和诚信之感;另一方面,左右对称的构成格式与古代人们造币工艺相适应,它方便了“秦半两”的铸造和成型,[1]在生产加工时便于面文的布置和方向的识别。此外,“秦半两”面文与钱币表面的空白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在钱币上营造出一种空间感,独具东方艺术的气息。 3“秦半两”的所指
造物设计思想是受当地当时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意识支配的,中国古代造币思想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政治和社会伦理色彩,折射着那个时代特定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2]当然在“秦半两”鲜明的形象、简洁的文字后面隐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素朴质真的功能观、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内方外圆的人生观等三个层面上。 3.1 素朴质真的功能观
古代造物的目的是为了器用,以器用为本,即器物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造物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围绕着实用价值而设计,推崇的是素朴质真的功能观。[3]从“秦半两”钱币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没有多余的装饰,钱文特征明显,给人以素雅朴实的青铜质感。同样“秦半两”的铸造也考虑到了它的制造和使用,其中间的方孔体现了古代人们造物的智慧,它可以节省原材料,减轻自重,降低成本。一方面,由于当时铸造技术水平还不太高,铸造出的钱币边缘不整齐,需要打磨,于是古人就用方形长棍穿入“秦半两”中加以固定,便于打磨和统一规格,提高功效和成品率;另一方面,“秦半两”比铲币、刀币、圜币等金属货币设计更合理,其中的方孔利于钱币穿挂,便于携带、置放和储存,符合当时社会货币流通的需要,使用起来更加便利,由此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认同和欢迎,奠定了未来金属货币的形制。 3.2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大戴礼记》转引《曾子·天圆篇》中有:“单居离问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乎??……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谓之圆,下首谓之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天的事理叫做圆,地的事理称为方,即是说天圆地方不是讲它们的形状,而是讲它们遵循的“道”(事理)有阴阳的差异。[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提出了上述关于天圆地方宇宙观的重要学说,实质上,它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凡是变化的日月星辰代表的是运动的物体,是以圆的形式出现,而静止的田野居室则是以方的形式为多,所谓动为阳,静为阴,那么,天圆就代表阳,地方就显示阴,天圆地方、阴阳和谐正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至战国后期,天圆地方学说已广泛盛行,正是由于这一学说,才为战国时秦出现的圆形方孔的“秦半两”奠定了造物设计上的思想基础。
同时,天圆地方的阴阳宇宙观还曾被秦相吕不韦(?~前235)用来指代君臣关系,昭示皇权天授,不可乱纲。在《吕氏春秋·季春纪》中有:“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圆、臣处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而“秦半两”的方圆造型正是“主执圆、臣处方”的君臣关系的写照,只有维持这种“方圆不易”,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3 内方外圆的人生观
内方外圆的货币形态还可追溯到《周易》中的“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宇宙观和时空观的表征。如西晋文学家鲁褒(生卒年不详)在《钱神论》中所言:“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钱之为体,有乾有坤……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在这里所谓内方外圆,实际上隐含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就是要保持人内心的方直公正,对外的圆滑中庸,这种处世哲学一直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心理外显。它把人的属性分为内在品质(内方)和外在表象(外圆)两个方面,在这种价值观引导下,一方面要求人们确立正直的心性、方正的品德;另一方面也主张以和谐为本,反对暴力和战争。这种内方外圆、内刚外柔的人生哲学,势必对“秦半两”内方外圆造型的形成产生一定的造物伦理影响。而“秦半两”作为货币也正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的“孔方兄”,以内方外圆的观念造币也反过来有利于这种内方外圆价值观及处世哲学思想的推广。 4 结语
早期的货币主要是龟壳、贝类等实物造币,后来出现的刀币、铲币等金属货币是仿物造币的产物。战国时期青铜铸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造币思想由仿物造币向实用造币和观念造币的演变,出现了圆形方孔的“秦半两”。这种钱币造型设计合理,符合当时的工艺要求,考虑到了铸造打磨和携带便利。在这里,“秦半两”圆方造型、钱文特征和面文格式体现了秦统治者的审美风尚,“秦半两”内方外圆的造型与中国古代素朴质真的功能观、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以及内方外圆的人生观,产生了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使“秦半两”钱币艺术符号的能指特征和所指内涵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因为,若单是从实用造币角度改变内孔为方孔,而没有观念造币上与之契合,笔者以为“秦半两”是不可能有这么强大和持久的生命力的。
可以肯定的是,“秦半两”最初是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发展社会经济而采取的硬通货的法币符号之一,“秦半两”这种货币形式的出现,是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为事物。后来,其圆形方孔的样式成为了中国古代货币的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其形制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最久的货币形态。从“秦半两”不难看出,货币作为一种商品流通的工具,它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特征。从“秦半两”圆形方孔的造型可看出中国古代造物设计思想对钱币造型的重要影响,“秦半两”蕴含着其钱币之外的深刻精神内涵。这也就是它为何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两千多年的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版,第54页。
[2]杨先艺:《论中国先秦哲学的造物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第6期,第23页。
[3]吴卫:《中国水车——明末中国传统升水器械设计思想研究》,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4]刘伟:《钱币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
(二)秦半两(秦统一时期) 始皇帝统一中国(前221年),仍使用半两钱。此时铸行的半两钱称秦半两。钱外圆内方,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二字分别列于穿孔两侧,钱文凸起。周边不甚规整,有流铜现象。“半”字上横方折,其下横与“两”字上横均较短,笔划粗细不匀,各钱大小轻重不一。按秦量制,半两为十二铢相当于8.28克。按秦法,法定半两钱应该名实相等,所以一些制作精好,文字规整,重达8克左右的半两钱大约铸于秦始皇时代 从大量的出土资料判断,秦朝官铸半两钱直径27毫米左右,重量多不合半两(12铢8.28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0下载券 29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克),合于半两者为数甚少,在尺寸、重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陕西风翔高家河出土的秦半两,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厚重轻薄不等。最大直径3.4厘米,重12克。最小仅仅2厘米,重2.25克。陕西凤翔高庄秦墓地出土的半两钱,最大的直径3.2厘米,重6.75克。最小的直径1.15厘米,重0.2克弱。在始皇陵鱼池村遗址出土的540余枚半两钱中,取50枚测得数据,钱径最大者28.3毫米,最小者26.4毫米,最重者6.01克(合8.2铢),最轻者2.3克(合3.3铢)。虽说货币由王室专铸,但往往随时而变,轻重无常,大小不一。如严格要求,许多半两钱是不够标准的。史书记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项梁,就曾自铸秦半两大钱。以此,可知“半两”仅为法定价值,而非铸币的实际重量,在社会流通的钱币大部分属于减重的半两钱,半两钱已失去实际意义上的纪重钱,走向了抽象意义的一种标记,可见秦始皇颁布的度量衡,一时尚难以统一实施,始皇法定推行的货币标准化也是不尽完善的。 秦朝行用的半两钱,按入土于始皇帝三十年(前217年)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载:“千钱一畚,钱善不善,杂实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取异”。按此条律令,当时流通的钱币存在好与坏的差别,也就是混同使用,秦朝钱币也同时混合使用。 《史记·六国年表》亦记:是年,天子“贺行钱”。《六国年表》又记:嬴政死,胡亥“复行钱”。秦二世胡亥“复行钱”,为重申秦钱制。以往虽有“复行钱”为胡亥改行轻小半两钱之说,由于出土资料证实先秦时轻小半两钱已大量铸行,秦简《金布律》又明确规定:“钱善不善杂实之……百姓市用钱,美恶交杂,勿敢异”,故此说当予否定。而胡亥重申诸秦制之史实,却物证、史证皆备。如1964年西安三桥镇出土的嬴政三年“高奴禾石铜权”,权上除嬴政二十六年加刻的统一度量衡诏书外,还有二世元年再加刻的重申诏书。《秦始皇纪》云:二世元年应李斯等大臣所请,“具刻诏书”,“尽刻始皇所立刻石”,同样是重申刻石所录秦制、秦令。故“复行钱”的记载,再次证明“初行钱”确为颁定钱制。
秦时,法令严酷,民间铜钱匮乏,据《史记》载:刘邦服役,吏人饯别,每人送钱三而萧何独送五钱。当时送钱以三五相计,可见钱币的贵重状况。是什幺原因造成货币量的少那?它和当时商业的萧条有关。秦政权对百姓头会箕敛,征发亡度,筑城戍边,修宫造坟,全国的成年男子几乎都在为皇权服役,人民的生活降到了最低水平,商品经济自然无法繁荣,整个社会在客观上对货币的需求量也大大减少。
总之,秦始皇统一币制,极大地便利了全国各地之间的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它既有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也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方便,同时促进了辽阔疆域内经济共同体的形成。此外,从材料利用和制作工艺来看,“半两”钱的造型比其他任何形状都节省铸材,是一种最优化的选择,而且中间的方孔便于固定锉修。说明当时的人们在材料利用和工时效率方面都有过深刻的研究和探讨。“秦钱为我国第一代之通货,亦为方孔圆钱形制之始,开中国两千年钱币形制之先河”(蒋若是语)。
相传,有种统一时行用的半两钱,币文系当时政治家、书法家李斯的手笔,李斯颇善书法,泰山琅玡台石刻是他撰写的标准小篆,结体协调,笔力工致,古拙苍劲,是早期书法中的佳作。李斯以秦籀文为基础,一扫先秦各种钱币书法的繁复、冗赘之气,钱文笔画气势不凡,稚拙含秀、结体如铁石,连笔之处纡绕曲折,体现了秦篆风格,形成小篆体,使钱文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秦半两。形式有:大样、小样、美制、无文。穿有:广穿、狭穿、花穿、重穿。穿上一横、穿下一横、穿上下一横。星月纹、背阳纹“二”、背阴纹“二”。字体有:隐起文、左读、大字、小字、肥字、细字、垂针、扁书。半字分:大半、小半、升半、降半、长半、斜半、缺半(仅有两字)。两字有:长字两、长人两、连山两、十字两、出头两、点两、缺笔两等。
一个秦半两钱能值多少人民币到底~
秦半两先看重量大小,战国半两还是秦半两价格是不一样的,半两钱越重越大越值钱。还要看材质,有甘金质银质铜质价格相差非常大。成交价有超二百万的有几元几十元百元千元万元的。
一个秦半两的收藏价值,现在大概在五万上下。其实收藏价值并没有想象的高。虽然它年代久远,但是秦半两在中国有过大量出土,并不算是稀有文物拓展资料:所谓秦半两,其实主要是基于钱币的发展演变而来的,在金属货币不断出现之后,通过工具形式而逐渐演变出一些金属货币,如刀币、铲币等。秦半两钱币值多少钱一枚虽然我国收藏钱币的总体市场形势相对稳定,但是如果是那些对秦半两十分的有兴趣,想要通过收藏它来得到高回报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了解秦半两的价值,然后再收藏。我们可以来了解近十年的市场趋势和每年的价格。秦半两之所以价格如此的高,就是因为它的历史非常的久远,存世量很少,甚至有很多的人认为一枚秦半两能够在一线城市买下一套房子,而且最低的价格在200万左右。秦半两与其他古代钱币有很大的不同,它历史悠久,数量少,质量好。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藏品,价格都已经很高了。这也提醒收藏者,由于行业的风险性,大家在收藏的时候要特别的谨慎。秦半两是分两个时期铸造的,其价值是不同的。先秦时期铸造的秦半两,其特点大多不同,而统一发行后的秦半两则相对统一。从数量上看,先秦时期铸造的钱币数量少于统一后的钱币。可以看出,秦半两的价值还是很高的,但市场上流通的品种,主要是便宜的秦半两。如果没有一定的识别知识,很容易上当受骗。秦半两的工艺水平不高,产品差异较大,这也是出现价差较大的原因之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库平秤二钱二分零八毫)。钱文已向规范化发展,铸品制作较精,形体大小不一,笔画方折为多,钱文高挺,字体狭长;大篆气浓,书意古雅端庄,有传形钱。大样钱流铜现象多见,有的呈圆穿。双道荐口在钱体上已占大多数。钱径一般在3.2厘米左右,重5.4~7.4克。最大者径达3.8厘米,轻小者仅2.5厘米左右,但以3厘米上下者为最多。秦半两分早、中、后三个时期,但钱币差别不大,无非就是钱币较战国半两规整,字体统一,重量各个时期也不相同,大型有的重20多克,小的重5~7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