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端砚一般值多少钱,这个家传是不是明代的端砚,市场价格多少。重量2.35公斤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1 17:57:37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这个家传是不是明代的端砚,市场价格多少。重量2.35公斤

您的问题,这样的砚台品种,真品是“明代的砚台品种风格”;真品完整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0左右;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端砚产自哪里——端砚的产地介绍

端砚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
端砚坑口众多,历史悠久。但自2000年开始,所有坑口因禁采而停止开采。
端砚砚石主要有五个产地:
端溪东侧斧柯山西麓一带,有老坑、坑仔、麻子坑、冚罗蕉、朝天岩
羚羊峡北岸,与老坑一江之隔的白线岩
北岭山一带,有宋坑、梅花坑
小湘峡一带,绿端
斧柯山东麓,沙浦镇一带,沙浦诸坑(又称“斧柯东”)
扩展资料:
端砚产自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端砚历史悠久,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易水砚,素来有“南端北易”之说。端砚最早产于唐代武德年间(618年-626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参考资料:
端砚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肇庆古代称为端州,端砚因而得名。约始于唐代武德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砚石,品质优良、幼嫩、细腻、滋润,素有发墨不损毫、呵气研墨的特点。它还有各种珍贵的石品、花式以及罕见的透明晶莹的石眼。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干流中下游,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市、江门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连,西及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清远市相邻。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境域内设置的四会县,是广东省4个最早建制县之一。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高要县;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为兴庆军, 重和元年(1118年)易名肇庆府,意为"开始吉庆"。1988年1月设立地级市。
拓展资料: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端砚与徽墨、湖笔、宣纸并称“文房四宝”,在我国四大名砚中,端砚最为著名,它的石质坚实而润滑,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古称端州)的烂柯山和北岭山一带,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当时的端砚无图案花纹装饰,十分简朴。据说到了唐中叶时,一名老砚工路经端溪,看见有两只仙鹤落进溪水中再没有起来,他张网捞捕,捞起了一块石头,石中有鹤鸣声,他把石橇开,奇石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上面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后来砚工们纷纷仿制,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工艺品的开始。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制造端砚,一般要经过采石。选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2004年10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端砚”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端砚(duān yàn)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
端砚(duān yàn)坑口众多,历史悠久。但自2000年开始,所有坑口因禁采而停止开采。端砚砚石主要有五个产地:1、端溪东侧斧柯山西麓一带,有老坑、坑仔、麻子坑、冚罗蕉、朝天岩等。2、羚羊峡北岸,与老坑一江之隔的白线岩等。3、北岭山一带,有宋坑、梅花坑。4、小湘峡一带,绿端。5、斧柯山东麓,沙浦镇一带,沙浦诸坑(又称“斧柯东”)。
古时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名贵。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端砚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渐“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如今只有洮砚还现存少量老坑石。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绿端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而今流入市场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砚资源日渐减少,故老坑石所做砚台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民间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难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即为废品。令人怜惜不己,虽爱其石,却实难收藏使用。不少人孜孜以求,却难有佳遇,是为心结。
大多数人都说不上来,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端砚的产地,希望大家对端砚更加了解,从而更好的收藏。
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
从史料记载来看,端砚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清、兴旺于今天。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唐代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砚形较为单调。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具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工艺品。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喜爱端砚的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如欧阳修的《砚谱》、米芾的《砚史》、苏轼的《东坡志林》等关于端砚的著述和赞美的砚铭、诗文。明代,由于社会鉴赏砚台和收藏砚台之风甚盛,端砚在设计、造型、雕刻方面均有所突破,主要是讲究“天然去雕饰”,往往利用天然的石形、丰富的石色、珍贵的石品花纹等稍作人工点缀就创作出天人合一的艺术珍品。清初,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使端砚身价更高。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
端砚产自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
端砚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渐“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如今只有洮砚还现存少量老坑石。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绿端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而今流入市场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砚资源日渐减少,故老坑石所做砚台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民间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难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即为废品。令人怜惜不己,虽爱其石,却实难收藏使用。不少人孜孜以求,却难有佳遇,是为心结。

紫石抄手端砚市场价格?

这种有文化内涵和工艺物品很难给出具体价格,百元的有上万元的也有,还有其文物价值,一个宋代、明代端砚或者历史名人相关的更是价格不菲。
现在市场上普通品相就是百元上下。
明代抄手紫砚

广州的景点有哪些?推荐推荐。

给你推荐一份广州十大旅游景点推荐视频,上面已经有很详细的广州景点攻略,你可以看看,一定会对你有用的。
广州的景点有:长隆野生动物园、广州塔、沙面、长隆欢乐世界、白云山、石室圣心大教堂 第8名、百万葵园、陈家祠、岭南印象园、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等。
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位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是广东首条绿道——增城绿道的起点。景区拥有原始森林、悬崖瀑布、高山湖泊、浅滩湿地等广东罕见自然生态资源,落差428.5米的白水仙瀑不仅是我国内地落差至大的瀑布之一,而且形态优美,仿如仙女下凡,相传乃八仙之中何仙姑的化身。
白水寨山林飞瀑区域空气负离子含量高达11.25万个/立方厘米,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大氧吧。白水寨园区内规划有多条观光游览线路,包括有9999级石阶的广东最长登山步道之一——“天南第一梯”、全国罕见用海船木建造的亲水栈道。山下还建有广东首条绿道白水绿道、奇趣水谷等配套设施,让游客登山归来尽情放松。
海船木栈道用古朴厚重的海船木打造而成的亲水步道,全长2公里。它顺着山谷、贴着溪流、迎着瀑布修建,沿途水色流丽,林木丰美,山岩峻秀,空气清新。漫步其上,游走峡谷,格外写意休闲,故有广东醉美徒步路线之一的美誉。
天南第一梯全长6.6公里,共有9999级石阶,是广东最长的登山步道之一,远近闻名。它横跨三座高山,连接两大天池,分为“寻仙”、“怡景”、“知难”、“揽胜”、“勇士”、“登峰”六段,健步登山,可尽得山林峡谷之灵气。
作为在广州生活了6年的外地人来说,来广州旅游绝对值得。首先推荐小蛮腰+珠江夜游,其次是长隆水上乐园,最后就是沙面。
一,广州塔-广州地标性建筑
作为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广州塔位于海珠区赤岗塔附近。是国内最高的电视塔(对,比上海的东方明珠还高)。游客可以购票乘坐电梯到塔顶俯瞰整个广州全景,当然是推荐看夜景喽,除了看夜景,还可以去相应楼层的餐厅吃饭和玩刺激的娱乐项目。
交通:地铁3号线或乘坐APM线至赤岗塔站;公交:121、121A、夜24、204、旅游2线至赤岗塔。
票价:根据项目不同来定,433米白云星空观光票成人150元/人;460米摩天轮游乐套票:成人298元/人;488米一塔倾城游乐套票成人398元/人;以上套票老人和儿童都有相应的优惠。根据个人游玩经验来说,可以外加珠江夜游的票,这样及优惠又能从不同角度游览广州夜景。
开放时间:早上9:30~22:30。游玩时长1~3小时,建议早到提前取票和排队。
二、长隆水上乐园
广州处于热带,气温高的时间比较长,其实就是夏天时间比较多了。如果你是夏天来广州旅游,那么长隆水上乐园一定要去了。各种水上项目,让你选得眼花缭乱。要挑战你的胆量和客服恐惧,那么你更要来玩一玩了。
交通:地铁3号线汉溪长隆站E出口,出来搭乘免费穿梭巴士或者步行10分钟到达长隆水上乐园;
票价:每月票价都不一样,具体变化不会很大。5月180元/人;6月210元/人;7~8月250元/人;9月180元/人;悄悄告诉你,根据天气情况,有4月也开园的,我买到过120元/人的价格(官网买的);
开放时间:10:00~19:00(有调整要以园区公告为主)
小建议:如果你在广州旅游时间较充足,建议把长隆野生动物园也一起玩了,这里有很多的野生动物,第一季爸爸去哪儿 也在这里拍摄过,如果你有带小孩,那么一定要去哦。
三、沙面
是由于珠江冲积而形成的沙洲,所以才成为沙面。主要位于荔湾区,这里的建筑物主要是中西结合式的,因为当年帝国侵略者入侵中国后再广州建立的基地。沙面力主要的景物有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广东外事博物馆、沙面基督堂等特色建筑物。
交通:地铁1号线黄沙站E出口,出来后步行300多么就抵达了;公交有很多,主要看你从哪里出发;
重点:全天开放且免费!!!文艺小青年来广州必去之地哦。
小建议:有沙面,还可以去到附近的店铺吃地道而又正宗的广州粤菜和糖水哦。
我以上推荐的地方是亲朋好友来广州带去无数次的必游之地!当然,还有不少景点可以去,主要看你兴趣爱好了。
比较推荐的地方有广州塔,沙面岛, 陈家祠。
一、广州塔
广州塔是广州的地标,塔高600米,为国内第一高塔,可以俯瞰广州全景。其头尾相当,腰身玲珑细长,又有“小蛮腰”之称,到晚上会亮灯,即使不游塔,也可来此拍摄外观。包括摩天轮、珠江摄影观景平台、蜘蛛侠栈道等景点,大部分以观景摄影为主。·一般4点半-5点可以到达电视塔顶,观看日落及夜景。
交通
地铁:乘坐APM线或者3号线至赤岗塔站;公交:乘坐121、121A、204、夜42、旅游2线至赤岗塔站。
景点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阅江西路222号。
二、沙面岛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在宋元明清时期为国内外通商要津,鸦片战争后沦为英、法租界。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露德天主教圣母堂、沙面基督堂、海关馆舍、英国雪厂、汇丰银行等建筑都独具特色。岛上有如欧洲小镇,咖啡馆、教堂、餐厅以及酒吧出片率都很高,到这里拍照是个不错的选择。
交通
1、可在广州火车站总站坐823路(坐11站)到市中医院站下,走约110米到沙面岛。2、从广州站乘坐出租车:共行驶5.9公里,费用18元(费用仅供参考,不含过路费和过桥费)。3、乘坐地铁1号线到黄沙站D出口天桥对面,出站后走约10分钟可到。
景点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
三、陈家祠
原称陈氏书院,建于清光绪十四年,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中国清代宗祠建筑。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中轴线,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祠内现仍可见精美建筑,遍布在祠堂内外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装饰物件。
交通
1、地铁1号线在陈家祠站下车即到。2、乘坐公交85、88、104、107、109、114、128、193、204、233、250、260、268、286路陈家祠站下;或3、公交15、52、55、105、133、196、207、232、223、549、555路至荔湾路站下。
景点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恩龙里34号
1、长隆旅游度假区。
长隆度假旅游区综合性非常强,既能游客娱乐,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品尝,按照主题分为很多。每年长隆旅游度假区都会接待很多游客,是个世界级的主题公园。
欢乐世界、大马戏、野生动物园、动物世界、水上乐园,各种娱乐项目应有尽有。将欧洲风格游玩项目浓缩到了景区中。节假日是亲自游玩的好去处,风景独特,你想去吗?
2、珠江夜游。
一个城市的夜景是不是很繁华,是对一个城市经济和旅游业实力的考验,如果没有体验过,就相当于白来了广州,珠江沿线的景色一片秀丽。
到了夜晚,两岸的灯火辉煌,璀璨的夜景让你言不由衷的想去旅行,提起一个人旅行的兴致。珠江夜游会经过海印桥、 广州塔、广州大桥等景点,总共70多分钟,彻底了解广州的魅力夜景。
3、白云山。
白云山是广州一大名山,坐拥5A级景区称号,开阔的山体,由许多山峰组成,连接着九连山。这里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丰富的植被资源,许多都是国家级珍稀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北宋的砚台有收藏价值吗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台一直是书画爱好者的心爱之物。那么北宋的砚台有收藏价值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北宋的砚台收藏价值,一起来看看。

  北宋的砚台收藏价值   一方好砚摆在案头不但能挥毫泼墨,而且还是很好的装饰品,特别是石质细腻、雕工精细的古砚台尤具鉴赏价值,若配以名人的铭文则更具有收藏价值。
  砚台的收藏主要以砚台的年代、雕刻工艺、有否铭文和砚眼为鉴别标准。按材质有石、瓦、陶瓷之分,其中以石砚居多;按产地有端砚、歙砚等;雕工也有山水、花鸟的不同图案。从风格上来说,唐宋的砚台造形简单,多呈长方形或方形,石质粗糙但雕工风格浑朴。明清的砚品则外观“花哨”,有圆形、椭圆形、弧形等造型,石质细滑如玉、雕工精巧,常题有当时的图案诗文。有的名砚还有砚眼,像明代的醒园端砚,石质为古端州的水岩石,砚壁四侧分别用草、隶、篆、行书体阴刻四段铭文,十分精美。
  尽管与邮币卡相比,砚台交易目前还较为平淡,不过随着杭州旧城改造的步伐加快,居民投售的明清砚台越来越多,吸引了不少书法爱好者和外地观光客,特别是台港同胞和日本、韩国旅游者。目前市场上品相好的明代端砚售价可达2000元人民币。
  砚台的收藏价值   砚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都无比珍爱,赏砚藏砚也是古代的一种时尚。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如今,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有那个时代的痕迹,包括历史、人文、文化。古玩收藏家章慧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感叹,小小的一方砚台,差不多也能浓缩一个大时代。“正所谓方寸之间,自有乾坤”。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砚台成为现代人眼中的古物,寻常人家中极为少见。记者也从文玩市场中了解到,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砚台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不可否认,砚台是中国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少石质优美、雕琢精细的歙砚,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只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巴掌大的事物魅力何在。随着近几年砚台收藏市场的火爆,新入行的藏家当从何入手?
  砚台起源
  若要深究砚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即当时人类打造工具的研磨器。
  资料显示,砚台又称研,是一种研墨的工具,它是伴随笔墨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由于汉代人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随后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木胎漆砂砚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
  虽然根据制砚原料的不同,有石砚、玉砚、陶砚等不同叫法,但从实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辽砚、松花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由特殊材料制作的墨砚,如陶砚、泥砚、水晶砚、砖砚、纸砚、橡皮砚等。而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就是陶砚的延伸版。唐朝韩愈在《瘗砚文》中说的,“土乎成质,陶乎成器”,就是指澄泥砚。秦汉时建筑宫殿用的砖瓦,多采用澄泥制法,后来有人用这些砖瓦改制为砚。正如唐朝吴融《古砚瓦赋》中描述的:“无谓乎柔而无刚,土埏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还有一说:“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如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而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悠久,有关它的称谓或别称,可谓多矣。
  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泓”,指的是砖瓦砚。唐宋时,尽管著名的端石、歙石、红丝石以及洮石等相继出现,用这些石料做成的砚开始流行,但砚石开采、制作仍受种种条件限制。瓷陶砚便于生产,所以瓷陶砚在当时仍多于石砚。在称呼的习惯上,也总是把砚和陶瓦联系起来。
  此外,另有文献记载,唐朝文嵩以砚拟人,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该称谓一直延续到宋朝,如王迈的除夜洗砚诗云:“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直到宋朝文人苏轼为产于婺源龙尾山的“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了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称“中书舍人罗文,久典书籍,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其以歙之祁门三百户封文号‘万石君’,世世勿绝。”从此,“万石君”的名字流传开来。
  在章慧智看来,某些程度上,这些称谓也体现了那个时期文人雅士的“浪漫主义”。
  收藏类别
  说起对砚台的收藏,自古就有。
  纵观中国历史,书法家嗜砚、藏砚、编砚谱、著砚文者,代不乏人。其中特别著名者如唐代柳公权;宋代欧阳修、米芾、苏东坡、陆游;清代朱彝尊、高凤翰、纪昀等,他们的《论砚》、《砚谱》、《砚史》、《研评》、《砚录》、《说砚》、《阅微草堂砚谱》等影响深远。
  在文人藏者看来,砚既是实用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把砚作为一种收藏,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非博雅淹通者不能为之。眼力来自于实践,学养决定砚识。砚者研也,抛开文字学上的“砚”、“研”相通,砚亦可称为砚学,涉及材质、雕刻、美术、书法、民俗、文学、文化、历史等诸方面,实难兼通。
  虽然“四大名砚”广为人知,即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但实际上,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名品,如唐宋之红丝石砚,清之松花石砚,都被列为首品。宋代李之彦的《砚谱》就称,“苏易简作《文房四谱》……谱中载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斧柯山端石为第二,龙尾石为第三,余皆中下。”乾隆的《钦定西清砚谱》则把松花石砚“冠于砚谱之首,用以照耀万古”。王士祯的《香祖笔记》亦认为,松花石砚“品当列洮河、龙尾、红丝之上”。
  以形制论,则有足支形、几何形(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六棱形、八棱形等)、仿生形、随意形等。宋代的《端溪砚谱》记载,砚之形制有数十种典型样式,它们分别是平底风字、有脚风字、合欢四直、斧样、瓜样、卵样、人面、荷叶、仙桃、蟾样、龟样、钟样、圭样、笏样、琴样、双鱼样、团样、砚板、琵琶样、月样等。每种形制的砚台又有不同的雕刻方式,而且越到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形制越多,雕刻更精,并出现从实用性向赏玩性转变的倾向。
  以文学论,唐代刘禹锡有两首咏端砚诗,一首是《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诗中有“端州石砚人间重”之句。另一首是《谢遗端溪砚诗》,诗曰:“娲天补剩石,昆剑切来泥。着指痕犹湿,经旬水未低。”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二句更为人所熟知。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砚山行》,赞誉歙砚为“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清查慎行的《赴召集》则记载了御赐松花砚一事,其内容曰,“绿云新斲松花砚,特撤文房赐老臣。”
  以砚史论,更是洋洋大观。据《四库全书总目》中《子部二十五·谱录类》所录,有《文房四谱》、《砚史》、《歙州砚谱》、《歙砚说》、《辨歙石说》、《端溪砚谱》、《砚谱》、《砚笺》、《钦定西清砚谱》等。其中,《砚史》称:“宋米芾撰,芾有画史,已著录是书。首冠以用品一条,论石当以发墨为上,后附性品一条,论石质之坚软。样品一条,则备列晋砚、唐砚,以迄宋代形制之不同。中记诸砚,自玉砚至蔡州白砚,凡二十六种。而于端、歙二石,辨之尤详。自谓皆曾目击经用者,非此则不录。其用意殊为矜慎……芾本工书法,凡石之良楛,皆出亲试,故所论具得砚理,视他家之耳食者不同。其论历代制作之变,考据尤极精,确有足为文房鉴古之助者焉。”
  “其实,古人在收藏上非常细致,他们会为自己喜爱的藏品著书立论。而我们如今在阅读这些的时候,几乎将砚台的类别、材质、历史都大致了解了一番。”章慧智说。
  砚贵在“名”
  随着砚台收藏价值的体现,名砚在拍卖市场中的地位也在逐步上升。
  记者从一些砚台收藏爱好者那里了解到,过去,砚台在多数拍卖行都作为“杂项”参与拍卖,多少让一些爱砚的藏家心中不快。然而,自2007年春拍以来,杭州西泠印社连续承办了8场“历代名砚专场拍卖会”,其成交结果让藏砚者感到惊喜。
  据章慧智介绍,2007年西泠印社春拍历代名砚专场,对于砚台收藏者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即跨越了“万事开头难”的阶段。
  记者了解到,当时的拍卖会上,总共拍卖了117方砚,成交115方,成交率高达98.3%,总成交价达1832万元,比最高估价820万元高出一倍多。其中,单方砚价达16万元。即使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8年和2009年春拍上,砚台的拍卖成交率也达70%至84%。2009年后,砚台收藏市场不仅回暖,而且势头强劲,一路飙升。西泠上拍的98方砚,成交94方,成交率达96.8%,总成交价为1419.9万元。其中一方清代“和轩氏紫云砚”以548.8万元成交,创下当时拍卖历代名砚的最高纪录。而2010年春秋二拍,其形势更是居高不下,春拍79方砚,100%成交,其中两方名砚拍卖价超过百万元;秋拍83方砚,82方成交,成交率达98.8%,有4方名砚价格跨百万元。
  砚台拍卖如此成功着实令外界吃惊。砚台拍卖为何如此受收藏者追捧,甚至有力压其他经典文玩拍卖市场的价值。
  “显然,这样的秘诀在于‘名’上。砚台的价值除了用料之外,便是它的‘名’。”章慧智告诉记者。
  那么,何为名品砚台,又有什么标准?
  专业人士认为,中华名砚(包括古砚和新砚),一直受到“六名”的影响,行家亦以“名”的多少来论高低,评贵贱。“六名”,即名砚、名坑、名品、名师雕刻、名人题铭、名家收藏。一方砚上,其“名”数越多,就越珍贵。而能戴上“六名”砚之冠的砚台凤毛麟角,可算作最高档次的砚了。
  古代流传至今的名砚已极为罕见,因此在艺术品市场上行情日益看好。在香港某拍卖市场上,曾出现一方17世纪出品、由国画大师张大千收藏的端砚,经众多买家多轮竞争,最终以38.5万港元落槌。而在北京翰海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时期的绿端石夔龙纹砚估价为40万至60万元,结果被买家以 176万元拍走。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当代艺术品潮流的发展,当代大师的精品、珍品之砚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价位也一路走高。纵观近几年拍卖市场上当代名砚和历代名砚的表现,一些场次,新砚在总成交价、最高拍价、平均拍价上甚至超过了古砚。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古砚相比,新砚具有几个优势,如新砚比古砚好鉴别、易观赏。古砚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其文化底蕴虽深厚,但精、珍品古砚,寥若晨星又很难鉴别。
  据悉,已故国学大师张中行亦是一位雅砚、藏砚的大家。他对鉴别历代名砚这样论述:“古砚作伪的手段很多:旧匣装新砚,旧砚刻假铭,用墨色掩盖水泥修补过的残砚,摹刻伪造名砚等……民间流传的古砚,不是苏东坡就是赵子昂,甚至还有虞世南、李太白的,可以推断十之有十是假的。”而新砚就没有这么多的麻烦,一砚在手,一目了然;如果搞不清楚,刻砚、铭砚者都健在,一打听也就了然。而且古砚长期使用,墨汁侵入,使砚的石质、石品模糊不清。而新砚的石品如鱼脑冻、蕉叶白、天青、青花、冰纹……历历清晰。
  除此之外,由于砚的功能发生变化。历代古砚虽然在造型上式样颇多(约70种以上),但主要是实用,摆脱不了“器以用为工”的传统特征。而新砚不仅继承了古砚的式样,又使雕刻艺术深化发展。雕砚家在追求“新”、“奇”、“美”的过程中,利用砚石的自身结构、形状、石品花纹等特点,“以石构图,因材施艺,以色取巧”,突出自然神韵,制作出的砚台也因此受到藏砚家的喜爱。
  如何鉴定
  如今,许多砚台投资收藏人士开始把收藏的目标瞄准更多具有收藏价值的砚台。比如明清时期,汇聚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在北京造办处雕琢的各式砚台。当时,在砚台材质选料、磨制工艺以及雕刻手法方面,已经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所以,全国各地都涌现出许多精品;而民国时期,上海出产的海派写实澄泥砚,也是收藏投资的热门品种。
  砚台的收藏投资,懂行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眼光往往会带来意外的回报。

端砚为什么能成为古代四大石质名砚?端砚有什么特点?

是因为这个东西利用价值是非常高的。能够重复利用。而且价格也不是很贵,一般都是黑色的而且耐磨。
是因为端砚是看着比较有质感的一种砚台,而且在端砚里面磨出来的墨也是特别的细腻的,端砚的特点在于一般是用翡翠制作而成,比较硬,比较细腻,比较大,摸着滑。
是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种材料是非常稀缺的。采用的是金刚石。而且硬度,韧性都是非常高的。
是因为端砚用起来是非常的方便简单的,而且也易于保存,端砚的表面是对称的,平滑的,而且纹路比较好,体重轻,但是很厚实,摸着很细腻。
因为端砚有着非常长的历史,而且材质非常特别,有着非常特别的特点;发墨比较快,花纹非常独特,雕刻艺术非常巧妙,冬天不会结冰,夏天也不会发生变质。
端砚为什么能成为古代四大石质名砚?端砚有什么特点?端砚的特点是砚质细腻,重量轻,不仅润泽紧实,而且线条紧密。这种石头做成的端砚软硬适中。端砚能成为四大名砚之首,是因为它历史悠久,用料特殊,石质润泽细腻,不伤毛笔,冬不冻,夏不变质,能提高墨汁的稳定性,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它以致密、坚、嫩、细腻、莹润、独特多彩的石纹和精湛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像儿童的皮肤一样柔软刚压,搓时无声无息,具有死水、喘息、磨墨、不伤发、着墨快等特点。端砚的特点是砚质细腻,重量轻,不仅润泽紧实,而且线条紧密。这种石头做成的端砚软硬适中。磨墨时,墨快,不易干。用端砚底墨书写的字体颜色不易变色褪色。在夏天,只要用手按在端砚的中心,就会出现水蒸气,即使在冬天,使用端砚也不会造成结冰。
端砚能成为四大名砚之首,是因为它历史悠久,用料特殊,石质润泽细腻,不伤毛笔,冬不冻,夏不变质,能提高墨汁的稳定性,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四大名砚之首。其实人们对端砚的认识是从宋徽宗时代开始的,因为宋徽宗本人就是书法家,对文房四宝情有独钟,尤其是端砚。
端砚有文化背景,历史悠久。端砚最早出现在唐代,当时主要是实用,主要是研究墨迹。到了宋代,端砚开始出现一些雕刻图案,比较精致。明代端砚风格的设计趋于多样化,明清端砚风格更具精致性和观赏性。端砚的产出是稀缺的,稀缺是珍贵的。端砚的开采并不简单,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开采成可以初步雕刻的石头。

歙砚和端砚有什么区别?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肇庆是端砚产地,制作端砚的历史达一千三百余年,为砚台之首,久负盛名。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
石质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宋
人蔡襄认为: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涤之泮然立尽,乃石性坚润能发起,不滞于砚耳。故识者以易磨墨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为发墨。砚之佳者下墨发墨二者相兼。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可见发墨是鉴赏好端砚的条件。
石色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此外,采砚石时代的不同,石层走向不同,石色亦不尽相同。同是一个端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石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的色泽时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水岩(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其石色则不能以紫色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越名贵。
要准确分辨、观察、鉴赏端石色泽以自然光为最好。端溪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名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色调的绿端,以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端(如清白端砚)。绿端在端砚中是少数,但它在端砚中却有一定位置。白端不大适于研墨,没有“发墨”和“下墨”可言,多用来研磨绘画所需的朱砂、石绿、白铅(锌)粉等颜料之用,近几十年一直没有刻制。
石品
鱼脑冻
鱼脑冻的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的,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最佳的鱼脑冻应是洁白如晴云,白中带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刻砚艺人,一般都把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鱼脑冻的砚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幼嫩、滋润。
蕉叶白
蕉叶白又称蕉白,其特点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色,最佳的蕉叶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圆形)状。
青花
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水湿方能显露,青花以细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细尘掩明镜、墨沈濡纸者为绝品。有青花的端砚石质地细腻、幼嫩、滋润。
火捺
火捺也称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得名。一般以老、嫩区分;老者紫中带黑,嫩者紫中带微红。细分则有胭脂晕火捺、马尾纹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
天青
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在端砚石中色青微带灰白,纯洁无瑕。
翡翠
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
金银线
金银线恰似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为金线,白色者为银线。金银线是水岩砚中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麻子坑、坑仔岩偶然也有发现)。
冰纹
冰纹有如悬崖的瀑布,一泻千尺。白中有晕,向两边融化开去,似线非线,似水非水。冰纹是水岩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偶有发现,但极少)。
鹧鸪斑
鹧鸪斑也称麻雀斑,是呈椭圆形的小斑点,疏密不一的洒落在砚石上,斑点有白中带黄色,黄中带褐色或青中带黑色,恰似鹧鸪或麻雀身上毛色的斑点,故名。石眼
石眼
是端溪砚中天然生长的如鸟兽眼睛状的“石核”。端砚石眼呈翠绿、黄绿、米黄、黄白或粉绿等色,大小不一,3-5毫米不等,个别大于7-10毫米。
端砚石眼神态各异,区别有三:一是从形态分,一般以其形似而名其石,且又多以鸟兽类眼来定名。如万历《肇庆府志》载,眼之品有六,名鸲鹆眼、鹦哥眼、雀儿眼、鸡公眼、猫儿眼、绿豆眼。二是从神态区分,有所谓瞎眼、怒眼、死眼、活眼、泪眼、翳眼等;三是从眼的生长位置来分,有所谓高眼、低眼和底眼等。明学士刘定之认为,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活眼圆明层晕,或晕为一点间色而已;又认为上眼胜中眼、中眼胜下眼。上眼在砚池上,墨不及。中眼墨所及,下眼在池底。
制作工艺
端砚形制与雕刻艺术流派历代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自然端砚、粗刻端砚与精刻端砚三种。自然端砚就砚石开采时形状略加修饰。粗刻与精刻端砚多以天象、山水、人物、动植物为题材,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于雕刻艺术,具有于精细中见豪放的岭南特色。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
歙砚始于唐代。据北宋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
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 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在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冠。
宋代,歙砚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
1953年歙县宋代窑藏出土17块歙砚,石质与造型各异,制作巧妙,展现了歙石精美绝伦的面貌。 据砚谱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眉子纹七种,外山罗纹13种,水玄金文厥状10种,各种纹色灿然烂漫,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 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
歙石纹色有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几大类。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罗纹中的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历来为赏鉴家所宝重。
此外,歙砚在雕刻、养护、砚史著录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现代的歙砚生产, 无论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都有很大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种,被重新发掘出来,同时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闻名遐耳的歙砚制作又添新的风采。
端砚,由来就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极品。它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中国古代四大名砚之一。
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这里,滚滚东流的西江水,穿峡而过,直奔南海。夹岸丛山峻岭,气势磅礴,重岩叠翠。端砚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错落的分布在这风景如画的环境中。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蜚声中外。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具有呵气可研墨、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外。还与其开采、制作的艰辛有关。一方端砚的闻世,要经过从探测、开凿、运输、选料、整璞、设计、雕刻、打磨、洗涤、配装等十多种艰辛而精细的工序。采砚石无法用机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为主。历代采石工人都是按石脉走向,顺其自然向深层采掘,从接缝处下凿。采出来的砚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属难得。坑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要下蹲弯腰,有些地段仅能容一人裸体匍匐爬行。古人云:“老坑匍匐仔坑斜,采石人同隔世赊。刈取紫云烦镂削,千金一砍未为奢。”
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使其造型式样多姿多彩,由初唐的实用型逐渐提高到明清时期的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高度,步入了民族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闻名遐迩。使来肇庆观光的中外游客无不以拥有一方工艺精湛、多姿多彩的端砚为荣。
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以砚石在古歙州府治加工和集散而得名。歙砚始于唐代。北唐积<<歙州砚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归,刊出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自此以后,歙砚名闻天下。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歙砚已大盛。1976年合肥出土的唐开成五年箕形歙砚,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南唐时期,歙砚大受宠遇,中主李景精意翰墨,宝重歙石,专门在歙州设置了砚务,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后主李煜对歙砚极为的推崇,把歙砚、澄心堂纸、李廷硅墨三者称为天下之冠。宋代,歙砚又获得很大发展,歙石开采规模扩大,歙砚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为诸砚之冠。1953年歙县宋代窑藏出土17块歙砚,石质与造型各异,制作巧妙,展现了歙石精美绝伦的面貌。据砚谱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眉子纹7种,外山罗纹13种,水玄金文厥状10种,各种纹色灿然烂漫,诚如宋代书法家蔡君漠所赞:“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诗中将歙砚与卞和玉相媲美,认为歙石价值连城。元代以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素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嫩而坚,润而不滑,扣之有声,抚之若肤,磨之如锋,宜于发墨,兼以纹理灿烂,色拟碧天,长久使用,砚上残墨陈垢,入水一濯即莹洁,焕然如新。歙石纹色有罗纹、眉子、金星和银星几大类。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罗纹中的犀角纹、鳅背纹、细罗纹、暗罗纹,都是莹润发墨,呵之水出的精品,历来为赏鉴家所宝重。此外,歙砚在雕刻、养护、砚史著录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现代的歙砚生产,无论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都有很大恢复与发展,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种,被重新发掘出来,同时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闻名遐耳的歙砚制作又添新的风采。
废话太多。主要是颜色的区别,端为紫,歙为黑!
端砚、歙砚、澄砚、洮砚——中国四大名砚。
就是古人写字用的砚。
名列名砚前茅的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其砚石石料属泥盆系泥质硅质云母板岩。矿物成分为泥质、绢云母、石英和微粒磁铁矿,矿物粒度小于0.01毫米,成份均匀,质地细腻而易于发墨。岩石中绢云母使砚石细密柔润,溜而不损毫。泥质与硅质并存,使砚石柔中有刚。板岩的致密性,又使砚石贮墨不涸。
端砚生产已有 1000多年的历史,声誉海外。端砚砚石,尤以老坑石最为名贵,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歙砚因产于安徽省歙县而得名,其现石石料属元古界震旦系上板溪群的灰黑色含石英粉砂枯板岩。矿物成份为绢云母、石英、微晶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褐铁矿和泥质等,矿物颗粒细小,一般在0.005-0.01毫米之间。石质致密而细腻,因而用之不损毫,砚石中普遍含绢云母,使发墨耐用;而石英微粒的均匀分布.使歙砚具有“细中有锋,柔中有刚”的特点。砚石中的黄铁矿、白铁矿微晶呈现点点金星和银星,称之为“金星砚”或“银星砚”。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对歙砚评价很高:“砚之美,润而发墨,其它皆余事也。然两者相害,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者不退墨,二德难兼。唯歙砚不留笔,滑不振墨,二者德相兼。”在苏东坡眼里,歙砚是天下之宝,砚苑之冠。
洮砚产于甘肃洮河,是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王昭于征战中在洮河边发现时。砚石石料为下石炭统水云母泥质板岩,是泥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其矿物成分为泥质、水云母、石英、绿泥石等,矿物粒度小于0.01毫米,质地致密,细腻温润。贮墨其中,经夜不渗不干,发墨如油,滑不拒墨、涩不滞笔,不损毫。洮砚一经面世,文人墨客争相求购,名噪一时。黄庭坚说:“洮州绿不含风漪,能淬锋利如锥。”苏东坡咏曰,“缥缈神仙栖到仙,幻出一掬生云烟。”米蒂描述说,“绿色如朝衣,深者更可爱,”张文潜赞曰,“明窗试墨吐秀润,端州歙州无比色。”大师们从不同侧面深刻地描述洮砚的物理特性和书法功能。
四大名砚之一的澄砚,产于何处?众说纷纭:有说产山西绛州的,也有说产河南灵宝的,还有说产江苏苏州的。苏州澄砚石料为深灰色至黑发绿色的泥质板岩及含粉砂泥质板岩,岩层形成时代为上古生代二叠纪,由泥质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矿物为绢云母,其次为泥质,铁质及少量石英粉砂,可见结核和腕足类化石。岩石硬度中等,不易跌碎,大块板岩可达100
X
100厘米以上,砚石单层厚达几十厘米。苏州砚石以质地细腻,易于精雕细刻著称。制作出的石砚贮墨不涸,发墨而不损毫颖,受到国内外用户青睐。
石砚在我国历文悠久,从唐代至今,已有几千年。历代名砚中,绝大多数石砚的岩性为板岩、泥质板岩和含粉砂泥质板岩。除四大名砚外,还有宁夏银川贺兰砚为粉砂质泥质板岩,江西玉山罗纹砚为含石英粉砂粘板岩,河南济源盘古砚为紫灰色钙质泥板岩,浙江绍兴砚为凝灰质泥板岩等。以泥灰岩和灰岩为原料者,如吉林通化松花砚和山东益都红丝砚为微晶灰岩。有些灰岩中还含有动物化石,更是锦上添花,乃石砚中上品,如湖南菊花石砚和三叶虫砚。可见,石砚的优劣取决于岩石的质地,四大名砚突出的书法功能得益于砚之岩石质量之优。(作者:姚建平)

如何分辨端砚茶海的真假

端砚从古代开始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是皇宫之物,它似乎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美丽。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端砚有的几百元,有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端砚在市场获利十分丰厚,也引发了造假制假行业的发展,初涉端砚的玩家是很难辨认真假的。价格如此悬殊是为什么呢?我们要从什么方面来鉴赏端砚呢?
  端砚主要的石品花纹
  石色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此外,采砚石时代的不同,石层走向不同,石色亦不尽相同。同是一个端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石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的色泽时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水岩(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其石色则不能以紫色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越名贵。
  要准确分辨、观察、鉴赏端石色泽以自然光为最好。端溪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名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色调的绿端,以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端(如清白端砚)。绿端在端砚中是少数,但它在端砚中却有一定位置。白端不大适于研墨,没有“发墨”和“下墨”可言,多用来研磨绘画所需的朱砂、石绿、白铅(锌)粉等颜料之用,近几十年一直没有刻制。
  石声
  优质砚材根据砚坑不同有的“无声”,有的有“木声”,而也有如同“泥声”的石材。
手感:用手抚摸砚堂,慢慢抚摸到砚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摸婴儿肌肤的感觉
  石质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宋人蔡襄认为: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涤之泮然立尽,乃石性坚润能发起,不滞于砚耳。故识者以易磨墨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为发墨。砚之佳者下墨发墨二者相兼。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可见发墨是鉴赏好端砚的条件。
  石品
  鱼脑冻。是端砚石中质地最细腻、最幼嫩、最纯净之处,因其形状如鱼脑而得名。最佳的鱼脑冻应该白中带淡青或白中有微黄略带淡紫色,有鱼脑冻的砚石,石质特别细腻,如“小儿肌肤”。鱼脑冻的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的,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最佳的鱼脑冻应是洁白如晴云,白中带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刻砚艺人,一般都把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鱼脑冻的砚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幼嫩、滋润。
  蕉叶白。它的特征是如蕉叶初展,白中略带青黄。蕉叶白又称蕉白,其特点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色,最佳的蕉叶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圆形)状。
  石眼。是一种天然生长在砚石上,有如鸟兽眼睛一样的名贵花纹,它是黄铁矿与赤铁矿的结合体。石眼常见的有翠绿色、黄绿色、米黄色、黄白色、粉绿色,大小不一。好的石眼圆正完美,晕圈数层,中间有瞳,叫做活眼。
  冰纹。是老坑砚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它是有晕的银线,向两边融化,质地细嫩,与砚石本身融为一体。冰纹冻是一组面积较大的冰纹,如一幅瀑布倾泻而下,是十分稀有名贵的石品。
  金银线。是多见于老坑砚石中的石品花纹,它呈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称金线,白色者称银线。金银线恰似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为金线,白色者为银线。金银线是水岩砚中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麻子坑、坑仔岩偶然也有发现)。
  火捺。又称“火烙”,好像用火烙过的痕迹,常见的有胭脂火捺、马尾纹火捺、金钱火捺、猪肝冻火捺等。火捺也称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得名。一般以老、嫩区分;老者紫中带黑,嫩者紫中带微红。细分则有胭脂晕火捺、马尾纹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
  青花。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水湿方能显露,青花以细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细尘掩明镜、墨沈濡纸者为绝品。有青花的端砚石质地细腻、幼嫩、滋润。
  天青。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在端砚石中色青微带灰白,纯洁无瑕。
  翡翠。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