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

收藏马未都瓷器,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从历史到文化,从鉴赏到收藏)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2 22:25:12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马未都4件镇馆之宝:堪称国宝级,究竟值多少钱?

文物收藏,一靠眼力,二靠运气。上天格外垂爱马未都,将这两样宝贵的东西都赐予了马未都。马未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物收藏的黄金年代,有效抓住时机,最终将一大批堪称国宝级的文物揽入怀中。后来,马未都依托收藏的文物,建立了我国第一所私人博物馆。笔者就为大家说说,马未都的4件镇馆之宝,每一件都堪称国宝级。至于究竟值多少钱,马未都一般不轻易透露。
第1件:北宋汝窑洗
汝窑是北宋瓷器中的皇冠,存世量少之又少。目前权威统计存世馆藏汝窑有93件,马未都就是其中之一。据悉,马未都所持同款北宋汝窑洗,在拍卖会上表现不俗,出场就卖了3亿多。这一数据,是前几年的数据,现如今这一数据恐怕又要刷新了。然而,马未都对于所藏汝窑洗的究竟值多少钱,那是闭口不言,一般不轻易透露。按照马未都的说法,文物沾上了钱,就不再变得纯碎。
第2件:钧瓷挂屏
家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话,想必收藏界的朋友们都知道。马未都眼力劲真毒,他收藏了由钧瓷残片组成的钧瓷挂屏。然而,作为观复博物馆镇馆之宝,此等重器定然不能轻易示人,能够看到的都是复制品。一般人能有钧瓷残片,哪怕一片基本上就能保证衣食无忧的生活,像马未都收藏的这种规模的钧瓷挂屏,恐怕价值已经无法估量了,堪称国宝级文物。然而,马未都对于所藏钧瓷残片很少给别人透露。
第3件: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
成化年间瓷器工艺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前朝汝窑真品的仿制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而,成化年间的仿汝窑瓷器马未都收藏的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存世量极为稀少,目前已知的仅仅有马未都这一家。值得一提的是,马未都将这一国宝级文物揽入怀中的代价仅仅是7万,至于究竟值多少钱,马未都也没多说。
第4件:明永乐头盔
永乐大帝作为有明一代少有的大有为君主,相关藏品的价值向来是居高不下。马未都的镇馆之宝之一,便有永乐头盔。永乐皇帝的头盔可想而知,制作工艺自不必多说,自身价值就已经决定了该藏品堪称国宝级文物。马未都究竟是如何捡漏所得,人们是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关于这个头盔究竟值多少钱,马未都没有透露过。这与他的一贯作风相吻合,谈文物不谈钱。
上述4件镇馆之宝,每一件来历都是不同凡响,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马未都将其从民间捡漏,放到博物馆供人参观,本身就是不凡之举。马未都在文物面前,始终保持一种敬畏,不去谈钱。因而,上述 4件堪称国宝级藏品,究竟价值多少钱,一般也不轻易透露。文物是拿来欣赏的,用金钱来衡量,着实是不可取的。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从历史到文化,从鉴赏到收藏)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陶瓷收藏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历史、经济的综合体,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热衷的一种收藏方式。马未都先生作为著名的收藏家和文化人,对于陶瓷收藏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见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马未都说陶瓷收藏。
一、陶瓷收藏的历史和文化
陶瓷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陶器来盛放食物和水。到了商周时期,陶器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礼品和贸易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的制作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灰陶、黑陶、红陶,到后来的青铜器、瓷器等等,每一种陶瓷都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二、陶瓷鉴赏和收藏的方法和技巧
陶瓷鉴赏和收藏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巧:
1.观察器形:观察器形是鉴别陶瓷真伪和制作工艺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器形,可以了解陶瓷的大小、形状、比例、线条、曲度等等。
2.辨别器物:辨别器物是鉴别陶瓷真伪和制作工艺的另一种方法。通过辨别器物,可以了解陶瓷的纹饰、花纹、图案、文字等等。
3.辨别器质:辨别器质是鉴别陶瓷真伪和制作工艺的又一种方法。通过辨别器质,可以了解陶瓷的质地、重量、厚度、透光性等等。
4.了解历史:了解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是鉴赏和收藏陶瓷的重要方法之一。只有了解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了解陶瓷的价值和意义。
三、陶瓷收藏的操作步骤
陶瓷收藏需要一定的操作步骤,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操作步骤:
1.了解市场:在收藏陶瓷之前,需要了解市场的情况,包括陶瓷的种类、价格、流行趋势等等。
2.选择陶瓷:选择陶瓷需要注意陶瓷的品质、制作工艺、历史背景等等。可以通过参加拍卖会、展览会等等来选择陶瓷。
3.鉴别真伪:鉴别陶瓷的真伪需要注意器形、器物、器质等等。可以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或者专业人士来鉴别陶瓷的真伪。
4.保存陶瓷:保存陶瓷需要注意陶瓷的环境、温度、湿度等等。可以选择专业的陶瓷保存箱或者陶瓷保存柜来保存陶瓷。
四、陶瓷收藏的意义
陶瓷收藏不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历史、经济的综合体,还具有很多的意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意义:
1.传承文化: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收藏陶瓷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提高审美素养:通过鉴赏和收藏陶瓷,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3.增加财富:陶瓷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可以增加人们的财富。
4.丰富生活:陶瓷收藏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收藏中体验到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
马未都先生说过:“收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追求。”陶瓷收藏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历史、经济的综合体,不仅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还可以让人们在收藏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收藏陶瓷,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收藏界资深人士马未都,古董拿在手里3秒便知真假,这是真的吗?

这不是真的。因为这样的说法有一些过于夸张。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确实非常懂古董,而且也有着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很快就能够知道真假。
当然是真的。因为对于一些专家来说,是不是真的通过触摸就可以了解到。
当然是的。因为这些专家对古董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有一定的知识理论,所以有着火眼金睛。
有的物件仅看图片扫一眼就知新老,对于实战砺练派来说,这话还真不是吹。多开门的斗彩缸挨了砸,尖货遇人不时!
马未都是收藏界公认的大师级人物,只要经过他鉴赏过的物件,基本上都能辨别出真假好坏。马未都虽然只接受过小学4年级的文化教育,不过后期靠一双慧眼,捡漏了许多国宝级藏品。他手里的藏品大多是捡漏捡来的,买的时候非常便宜,靠的就是他懂得别人不懂,才让他有机会赚了那么多钱。
“神探”马未都马未都是收藏界中人人皆知的大家,他的收藏非常多,而且有很多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他把民间收藏可谓是做到了极致,并且对收藏极其热爱,这份热爱很少有人能赶得上。马未都的收藏品种类繁多,从瓷器、金器、木器,到各种古家具、杂项文玩,可谓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这些藏品主要靠捡漏得来,按马未都自己的话说,就是捡了时间之漏和技术之漏。而马未都的捡漏之地,除了农家小院、古玩市场的小摊,也包括相对来说高大上的各类拍卖会。
东西没拿出来就知真假马未都的藏品都放在个人博物馆里,不仅大厅戒备森严,就连地下室都上着重锁。因为地下室里面存放着他的镇馆之宝,其中一件就是5000块钱“捡漏”来的头盔。马未都在节目上说:“我拿出这件藏品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嘲笑我,但是笑就笑吧。”
这件头盔马未都很少拿出来给人看,就连他妻子,博物馆工作人员都没见过,因为这是古代皇帝用的头盔。为什么马未都能捡漏皇帝的头盔呢?这和马未都毒辣的眼光分不开干系。
马未都既然是收藏家,自然要靠这门本事吃饭,他把有价值的古董买下收藏,何尝不是一种保护老祖宗文化的方式呢?马未都最让人敬佩的是,他表示自己的儿子没有鉴宝的知识和眼光,这些藏品以后可能都会捐给社会,放在博物馆里供后世欣赏,这也算他为社会做的一点小贡献吧。
古玩鉴定通吃马未都曾在电视节目中说:古代瓷器是有灵性的,我几秒钟就可以看懂。原先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认为他在卖弄自己学识;后来,听到古玩界的一个神秘传说,才猛然醒悟,对他这句话有了更深刻地释读。
古玩界的神秘传说是这样的:古代瓷器经历过多朝众人的过往,便有了灵魂,称为瓷灵,可以幻化成人形,与人沟通对话。当然,瓷灵不可能与所有人对话的,它只能与特殊的人沟通。这个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叫抚陶师,不但能看透古瓷的过往今生,还能在子夜时分,唤醒瓷灵的生命,幻化成人,谈天说地。
马未都是不是传说里的抚陶师?不太清楚,但他有一双识瓷的慧眼,对古代瓷器艺术品情有独钟,却是不争的事实。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如今,马未都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成了中国古玩收藏圈子里如雷贯耳的人物。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介绍   马未都,祖籍山东荣成,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马未都,人称“马爷”,有“京城第一收藏家”之美誉;2008年,继易中天、于丹之后,他走上“百家讲坛”,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名家。
  马未都从70年代末开始了收藏之旅,至今个人藏品已有数千件(套)。1996年,他做出了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很多人认为马未都今天的成就源于昔日的好眼光,是他抓住了时机,比其他人“动手早”。其实不然,在马未都看来,今天的事业完全拜过去的“不务正业”所赐,是兴趣这株旁枝茁壮发展成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正是因为当年的“执迷”,才有如今的“有悟”;接着,他又把这“悟”通过他的私人博物馆、著书和百家讲坛,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热爱收藏的人们。
  古董收藏家马未都的故事   1981年,26岁的马未都还是一名机床铣工。作为文学爱好者,他写了篇爱情小说《今夜月儿圆》。《中国青年报》整版刊登了这篇小说,谁都没想到,马未都的命运从此改变。
  小说发表后,马未都被调任为《青年杂志》的编辑。在文学最璀璨的时代,这是个特别优越的身份,哪位读者投稿,他随手写一句“稿子可以,你来一趟”,别人就乐颠颠地来见他了。他就在那时发掘了王朔、苏童,办公室的常客还有刘震云、莫言等人。
  在编辑之外,马未都也一直在坚持创作,而且成绩斐然,中青社曾为他和顾城举行过大型座谈会,他代表小说,顾城代表诗歌。
  而就在文学事业如火如荼时,马未都却选择了江湖隐退。
  他说:“我原来觉得文学神圣得要死,误认为我可以一辈子弄文学,后来只干了十年,在看到文学兴盛和衰退的速度、看到文学业内那种龌龊的嘴脸后就放弃了。”
  1990年,马未都从文坛消失,进军影视圈,跟王朔、刘震云等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马未都担任秘书长,随后推出家喻户晓的《编辑部的故事》。
  随后,“海马影视创作室”制作了《海马歌舞厅》。片子还未拍完,影视事业也正如烈火烹油,马未都却在攒足第一桶金后,渐渐淡出影视圈,一头扎进了当时还很冷门的古玩收藏领域,开始了淘宝之旅。
  “文人马未都”变成“商人马未都”,这是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型,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
  当时,中国古玩市场还处在萌芽阶段。马未都的寻宝历程只能从“菜市场”开始。那时候菜农来北京卖菜,顺便会捎上自家最值钱的老物件。马未都从两块钱的“官窑”开始买,直到它升值到20万。“那时你去地摊上,满地都是宝贝,我只是在宝贝中进行挑选。”
  1982年,马未都用1600元买下了第一件正式藏品——四扇屏。自此,他的收藏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摊上淘到的瓷器买回家,他躺在被窝里,一宿一宿地摸着看。“一是养眼,二是琢磨。”在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艺术品价值的时候,他已经“入道”深矣。
  这段时间,他成功地混迹在地摊中“捡漏”。淘到一个雍正官窑的盘子。1987年,这样一个盘子不到500元人民币(当时公务员的收入每月只有二三百元),今天,已经拍卖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马未都的与众不同是他不仅热爱收藏,更喜欢研究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1993年,马未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收藏著作《马说陶瓷》,被广大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1997年,观复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展出面积400平米。这是内地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马未都又多了一个身份——“博物馆馆长”。
  后来,他陆续在杭州、厦门、上海等地建了地方馆。他打算在中国建立10座“观复”,“让展览如推磨盘一样转起来”。
  坊间流传:“马未都玩什么,什么就涨”。所以,虽然门儿清,他却从不对文物估价。他做《百家讲坛》主讲人,做脱口秀,都以普及收藏文化为目标。
  马未都之所以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屡次成功转身,实现传奇人生,除了过人的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重要是凭借对时事的精准判断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珍贵特质, 使马未都成为诸多文化领域的带头人。
  2007年,马未都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担任“奥迪英杰汇文化大使”。
  马未都被邀请加入奥迪英杰汇大家庭,正是因为他的进取精神与奥迪不断突破自己的品质如出一辙。奥迪品牌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标准以及高强劲动力也契合了马未都的人生理念。
  奥迪英杰汇成立于2005年2月,汇集了来自艺术、文化、商业及体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和社会精英,是高品质的主流精英联盟。
  英杰汇成员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事业成功而不事张扬,激情、进取而富有品位;他们引领着社会潮流,推动着社会进步,他们身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是奥迪“尊贵、进取、动感”品牌精神的体现者和倡导者。
  “奥迪英杰汇”是奥迪用户形象和特点的集中体现,向世人展示奥迪用户的优秀形象,并使奥迪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马未都捡漏的4件宝贝是什么?

西汉鎏金蚕,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青花人头罐。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
马未都是捡漏行家,在收藏界已经是共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马未都创建的观复博物馆,其中藏品基本上都是他捡漏所得。每一件藏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捡漏故事。马未都兼具捡漏实力与运气,往往多有斩获。诸多捡漏所得藏品中,不乏国宝级文物。笔者为大家罗列马未都捡漏的4件宝贝,件件堪称国宝级文物,一般不轻易示人。最令人羡慕不已的是,有一件竟然就花了40块钱。
马未都
西汉鎏金蚕
西汉鎏金蚕的来历也颇为传奇,是马未都在1986年至1987年之间,从西北老乡手中低价捡漏所得。按照马未都的说法,当年西北老乡在钟鼓楼摆摊卖西汉鎏金蚕,可当时的人们又不知道怎么一回事,认为这是不值钱的家伙什儿。
西汉鎏金蚕
马未都不一样,他一眼看出这是西汉鎏金蚕。马未都看到以后,,强按捺住内心的惊喜之情,一番讨价还价,不仅低价捡漏西汉鎏金蚕而且还把汉白玉蝉收入囊中。据悉,同款西汉鎏金蚕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实打实的国家一级文物。
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汝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就不用笔者过多的说了。这年头要是真碰到一件汝窑珍品,最起码这辈子就会衣食无忧了。马未都还真就碰上了,从日本捡漏所得。
北宋汝窑天青釉圆洗
马未都表示,他不愿意透露真实的价格,害怕对方找上门。其实,马未都的担心不无道理。根据故宫博物院整理出的资料显示,目前毫无争议的汝窑珍品,存世的仅有93件。可想而知,马未都所藏汝窑笔洗的分量,毫无疑问的堪称国宝级文物。
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
汝窑本就难觅,到了明代就以仿制汝窑为荣。其中,以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最为经典。据悉,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收藏有,只不过是残器。
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
马未都收藏的明成化仿汝釉象耳炉,那就不一样了,属于完整的。马未都逛地摊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经过一阵激烈的砍价,马未都用7万块的代价收入囊中。倘若重出江湖的话,恐怕就不止7万块了。
青花人头罐
文物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残器不值钱。马未都运气不是一般的好,早年曾收藏过一件青花人头罐。可是,这个罐子没有盖子。毫无疑问,罐子也就成了残器。
青花人头罐(与图文无关)
要不怎么说是马未都,还真让他给凑齐了。多年以后,马未都在潘家园看中了一个盖子,卖家成本价价30块,卖给马未都40块。马未都把盖子拿回家后,盖子和罐子合二为一,也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瓷器。至于真实价格是多少,马未都是非常反感把文物和钱挂钩的。
参考资料:
[1]《马未都:一带一路与汉代鎏金铜蚕》. 马未都官方账号
[2]马未都脱口秀《观复嘟嘟》第92期:瓷器之王,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3]明成化仿汝窑 · 《收藏马未都》
[4]马未都拿出收藏四十多年的人头罐,声称:多次陪我入睡 · 《收藏马未都》
[5]40块钱居然捡漏5件宝物,而且件件都是珍品!牛 · 《收藏界》杂志官方账号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马未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jt_oPUsB-mUveDmDmfwLw
提取码:xoo4
书名: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作者名:马未都豆瓣评分:8.6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 2008-4页数:200内容介绍:历史上的烧陶,一般情况下都会低于1000度,瓷器一般要烧到1200度以上。如果把陶器拿出来单独地看,黄河流域烧造的是最好的陶器。作者介绍:马未都,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fU1aovD5WJU1OUH34FRxA
?pwd=hppe 提取码:hppe简介:《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的作者是马未都。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套装共4册)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壹)》:
  这是马未都先生关于收藏文化的又一力作,全书分为四部分,涵盖了瓷器、家具、玉器、漆器、根雕等多个类别的文物,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100多件风格各异、极具收藏价值的宝物,生动讲述了这些百年历史的宝物背后的传奇故事,让人深切体味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作者的讲述中,历史仿佛离我们很近,触手可及的细节和穿越时空的质感,让人畅快淋漓、大呼过瘾。
  您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更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只要您愿意坐下来,静静地看上五分钟,就一定会被书中所蕴含的文化情怀所打动。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贰)》:
  马未都先生的文化学堂继续开讲,本书涉及的收藏文化知识更加广泛龙袍、如意、砚台、餐具、冷兵器、古代玩具、节日文化等等,保证是您在其铷收藏图书中看不到的独家内容!其中大部分也是马先生首次公开讲解,独具特色;妙趣横生。透过宝物讲文化,文化出发看宝物,徜徉图文间,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味古人的生活韵味,领略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您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甚至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只要您愿意坐下来,静静地看上五分钟,就一定会被其中所蕴涵的文化情怀所打动。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叁)》:
  马未都先生的文化学堂继续开讲。本书突破收藏类图书以器物分类的惯有框架,而是以多个文化系列主题为线,包括古代衣食住行系列、晋唐宋等朝代系列、瓷之色系列等等。来全方位诠释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宝物藏品的前世今生,可谓真正是由收藏来看历史、说文化、品情怀、思如今,在这里。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有以史为镜的反思:在这里,文物不再单纯是我们欣赏品鉴的对象,更是我们体悟共情的载体
  您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更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只要您愿意坐下来,静静地看上五分钟,就一定会被书中所蕴含的文化情怀所打动。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肆)》:
  马未都先生的文化学堂继续开讲。本书延续第叁册的文化主题系列,以藏品为载体,以主题为线,讲述了传统五福系列、中华传统美德系列、历代龙纹系列、君子六艺系列、瓷之纹系列等等,全面展示了几千年文明的恒常与流变、古人今人的风骨与气质。以小看大,见微知著,在这里宝物与文化交相辉映,尽显我们历史长河中温情感性的一面;藏品背后蕴含的最朴素的人生智慧,更是历久弥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您不必具备专业的收藏技巧,也不一定要有多年的收藏经验,甚至不必懂得明代青花和康熙青花的区别,不必了解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的特征。只要您愿意坐下来,静静地看上五分钟,就一定会被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情怀所打动。

收藏背后的故事,瓷器背后的历史——读《马未都说收藏》

2020年读书清单第3本《马未都说收藏—陶瓷上》完成。关于收藏心态、关于瓷器本书给与了很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分享。


先来一个思维导图


收藏古董或许离我们百姓很远,但是时至今日,收藏早已不局限古董了,只要是自己喜爱之物皆可收藏。比如鞋、动漫周边、火机、限量产品等等。


不管是什么,收藏就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

首先,雄厚财力。每个兴趣都是一个无底洞,自不用说收藏,把一件件心爱之物收入囊中,没有雄厚财力无从谈起。

其次是心态,在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收藏贵在一个随缘、平和,不能冲动、激进。为什么这么说?世间精品可遇不可求,遇到了抓住机会不放过,但不能激进,不是说冲动是魔鬼吗。

第三,深厚的知识信息储备。没有知识做保证,只会真假难辨、好坏难分。通读本书,会发现作者虽然有失误收藏弯路,但基本还是成功收藏有许许多多精品。成功核心原因是知识信息储备作保障,看到宝物可以鉴别真假,不走眼。

虽然收藏古董不太可能,但是谁说买当代瓷器就不需要了解瓷器历史了。通过一本书既学习回顾了一点历史知识,又拓展了一下瓷器、收藏知识,还有艺术审美,值得。

特别是对青花的认知又深了一点,想想之前去几个省博物馆看到瓷器、青花瓷的实物展览,思维认知那么空洞,顶多起个普及作用,本书算是有补充完善了一下知识储备。


最后来两张青花瓷器图。图一为旅行路上在一个破败的院子看到所拍。图二为自己线上商家所赠。能看出点什么道道吗?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马未都)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n9Fz5-Dd3gWsjdmbFIB7w
提取码:f6yw
书名: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作者:马未都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08-4
页数:200
内容简介:
全书共12讲,12万字,200幅图左右,四色印刷。
目 录
第一讲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陶器诞生
第二讲 变土为金 独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讲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窑
第四讲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官窑 哥窑
第五讲 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钧窑 定窑
第六讲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宋代北方民窑
第七讲 仪态万方 分庭抗礼——宋代南方民窑
第八讲 马背驰骋 独树一帜——辽、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讲 一统江山 君临天下——元青花
第十讲 苏麻离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讲 各领风骚 谋求变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讲 火光炸天 四时雷电——明晚期青花
作者简介:
马未都,汉族,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马未都插过队,当过工人,1981年至199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任编辑。
从1980年起,马未都就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十余年里他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马未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