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书法作品,名人书法作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6 13:31:31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著名书法作品

古代著名书法作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赵孟頫的《黄庭经》、米芾的《蜀素帖》。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这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篇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描绘了王羲之与朋友们在兰亭举行宴会的场景,通过优美的笔触和流畅的线条展现了作者对友情、自然和艺术的独特见解。这幅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
2、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被誉为“颜体”,具有雄浑、豪放的特点。《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纪念侄子颜师古所作,全文共300多字,以楷书书写。这幅作品以其端庄大气、气势磅礴的风格,展现了颜真卿书法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苏轼的《前后赤壁赋》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前后赤壁赋》是苏轼创作的两篇骈文,分别描绘了他在黄州和惠州两次游览赤壁的经历。这两篇作品以其优美的文字、独特的结构和富有哲理的内容,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苏轼的书法也赋予了这些文字以更加生动的艺术形象。
4、赵孟頫的《黄庭经》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黄庭经》是赵孟頫模仿王羲之的行书风格创作的一幅作品,全文共有500多字。这幅作品以其优美的线条、流畅的笔触和高超的技艺,展现了赵孟頫对王羲之书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
5、米芾的《蜀素帖》
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蜀素帖》是米芾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全文共有100多字。这幅作品以其简练的文字、独特的结构和富有变化的笔法,展现了米芾书法的韵味和魅力。
提升书法的技巧
1、学习基本笔画:书法的基础是笔画,包括横、竖、撇、捺、折等。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笔画,有助于提高书法的基本功。
2、临摹名家作品:通过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可以学习到他们的笔法、结构和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坚持练习:书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艺。
4、注重字形结构:书法作品的美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字形的结构。要注意每个字的笔画顺序、空间布局和比例关系,力求做到结构严谨、美观大方。
5、学习书法理论:了解书法的历史、流派和技法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等方式学习书法理论。

书法名人作品

书法名家作品有:颜真卿,《祭侄文》勤礼碑;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其代表作为《洛神赋卷》;欧阳询,其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柳公权,其代表作为《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等。
《祭侄文》又称《祭侄纪明文》,是颜真卿于乾元元年(758年)为祭祀侄子颜继明所作,该稿追溯了常山太守颜洁卿父子在安禄山挺身而出,坚决抵抗叛乱的故事,导致“父陷子亡,巢塌蛋翻”,取义成仁之事。
《研山帖》共39字,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书画鉴定专家对此帖评论如下:他的大字墨应该算是上品,正因为如此,这件墨宝一出现就引起了众多书画家和收藏家的关注,渴望让它回归祖国。
《洛神赋卷》纸本,长29.5厘米,宽192.6厘米,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时赵家四十七岁,用圆美,充分展现了赵孟的书风,元人倪称此卷“圆活秀美”,赵是元代第一书法家。

名家的书法作品

以下是其中几个代表性的名家和作品:
1、王羲之《兰亭序》: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其《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柳公权《柳体》: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所创的“柳体”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流派,以其流畅、自然、简洁的风格著称。
3、翰林院大学士赵翼《二王庙题记》:赵翼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其《二王庙题记》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著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作品之一。
4、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祭侄文稿》以其气势磅礴、力度雄浑、笔势遒劲的风格著称。
5、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九成宫醴泉铭》以其笔势雄健、气韵生动、造型丰满的风格著称。
以上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几个代表性名家和作品,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作品,如米芾的《富春山居图》、张旭的《兰亭集序》等,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著名书法家及代表作品有哪些?

著名书法家及代表作品有:
1、柳公权--《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
柳公权世称“柳少师”,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2、苏轼--《黄州寒食帖》、《李白仙诗卷》、《北游帖》。
苏轼擅长行、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3、赵孟頫--《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
赵孟頫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如元代书法名家鲜于枢所评:“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今第一。”赵氏所创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后人称之为“赵体”。
4、钟繇--《贺捷表》、《力命表》、《宣示表》、《荐季直表》。
钟繇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楷,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与王羲之齐名,并称“钟王”。钟繇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兼工,写得最好的是楷书,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5、文徵明--《琴赋》、《草堂十志》、《千字文》。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1、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代表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2、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代表作品有《多宝塔碑》《劝学诗》《颜勤礼碑》《祭侄文稿》等。
3、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代表作品有《古诗四帖》、《肚痛帖》等。

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有:
1、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2、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3、米芾,其代表作为《蜀素帖》
《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4、赵孟頫,其代表作为《胆巴碑》
《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中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碑书墨迹。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碑稿为纸本,楷书,纵33.6厘米,横400厘米,内容为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是赵孟頫奉元仁宗命书写的碑文, 《南阳法书表》《式古堂书画汇考》《壬寅销夏录》、《三虞堂书画目》等书均有著录。
此卷书于延祐三年(1316),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为晚年碑书之笔。
卷后有清姚元之、杨岘、李鸿裔、潘祖荫、王颂蔚、王懿荣、盛昱、杨守敬题跋,并钤有许乃普、叶恭绰等收藏印记。现藏故宫博物院。
5、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拟山园帖》,共十卷,清代个人丛帖。清顺治八年至十六年(公元1651-1659年)王铎之子无咎撰集,古燕吕昌摹,张翱镌。帖名行书。此帖全刻王铎一家之书,共103种,其中大多为临古之书。王无咎传留大量的王铎书迹,因而所选皆精湛。
刻者亦一时名手,而其它王书刻帖均不如此本为佳,帖后有张缙彦、龚鼎孽及无咎题跋。张缙彦跋曰:“文安公书法妙天下,藉茅太史括所藏书及墨苑家所流传汇集此本,有缺略模糊必求别本正字补之,备极龙跃虎卧猊攫象搏之致,文安四十年精力尽在此矣。
近代玄宰、子愿两先生戏鸿、来禽二帖,坛坫海内,昔卫夫人见右军书叹:"此子必掩我名",此本出,惜两公不及见也。”故此帖无论是所选之帖还是摹刻方面,都极为精妙,远胜《琅华》、《银湾》、《诗酒论》、《二十帖》等帖。
6、吴昌硕,其代表作为《西泠印社记》
《西泠印社记》是1914年,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作为首任社长,吴昌硕亲自撰书的。今天杭州西湖孤山上的同名石碑,就是根据这件作品刻的,一直被西泠印社视若珍宝。
只要知道吴昌硕,或了解西泠印社、爬过孤山的人,都知道这篇著名的《西泠印社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泠印社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拟山园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胆巴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素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亭集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侄文稿
中国的文字始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书法艺术也从甲骨文开始。历经2000多年的沿袭和发展,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都表现着不同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汉字的起源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贾湖遗址文化已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距今8000—9000年,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卜辞4000多年,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汉字的发展史
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楷书发源于东汉,第一个成熟的楷书大家是钟繇。钟繇楷书是在刘德升的行书基础上, 经过筛选提炼改造而成的。钟繇的楷书,自然流 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钟繇所处的时代,玄学时代还没有到来,本土的道家及 道教文化,正处于成熟的发酵期。他以道家思想,来指导书 法的创作与创造,把书法与大自然相互对照,贯通书法的钟 灵毓秀气脉。运用道家“道法自然”的理论,来指导书法创 作,钟繇可谓功不可没。
还有一种说法,楷书是王次仲发明。王次仲以楷字法 局促,遂引而伸之为八字之分,故号八分。南齐名臣萧子良 说,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王次仲“发明楷书说”, 实则隶书的另一种说法而已。楷书还有正书、真书等名 称,名同而实不同。
汉字载体的变化
甲骨——青铜器——竹简——帛书——纸张
汉字载体发展史
1、文房四宝:
湖笔(浙江湖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宣城)、端砚(广东端州)。
2、造纸术
(1)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的应用更广泛。
(2)3世纪初传入越南;7世纪初传入朝鲜、日本、印度。大约在12世纪,造纸术传入欧洲。
3、印刷术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
(2)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20世纪80年代,王选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历史上的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及元朝赵孟頫。
“宋四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秦观(秦少游)、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中国十大书法家
王 羲 之
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
晋 王羲之《兰亭序》
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颜 真 卿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
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
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米 芾
米芾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芾平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流播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北宋四大书家”中,实可首屈一指。
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宋 米芾《蜀素帖》(局部)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根据米芾自述,在听从苏东坡学习晋书以前,大致可以看出他受五位唐人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
赵 孟 頫
赵孟頫,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
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元 赵孟頫 小楷《心经》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前人得到古碑帖数行,专心学习,便能闻名于世”。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王 铎
王铎,崇祯十七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工正、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
明 王铎 《草书诗九首》(局部)
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此外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师古临帖是独具特色。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称“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
董其昌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特别是他以禅论书,对书法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和意境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把质朴无华、平淡自然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风格。
董其昌的书法,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 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
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
董其昌把禅宗思想运用到书法艺术创作之中,以“平淡自然”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把握了意境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所谓“平淡”是在稀少、简淡、朴素中包蕴无穷的意趣,有味外味、韵外韵,让人咀嚼不尽。平淡的实质是自然天真,是真性灵的自然流淌。
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书圣就是书圣,他的作品美仑美奂,无雷同乏味之嫌:朴素如姨母,清俊如奉橘,痛并快乐(指书写时的痛快感)着的丧乱,遒劲古幽的黄庭,当然更有达到书艺化境的 "频有哀祸"帖,而又怎能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可逮?
2、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山东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变古法,开新风,把在民间酝酿已久的书法革新运动推向新阶段。他突破了东晋以来一直统治书坛的清俊妍美的书风,开创了具有盛唐风貌的刚健雄厚、雍容壮伟、大气磅礴的新书风。
书法初学褚遂良,兼得二王和初唐四大家的书艺特点,后又学张旭笔法,广泛吸收民间书家的风格,集众之长,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筋骨层的“颜体”新风貌。笔法上大大加强腕力的作用,笔画上清劲丰肥,竖笔多相向,结构庄重正大,笔致圆转深厚,布局充实茂密。整体上充满质朴豪迈的气概和刚健丰伟的气度,给人以厚重的浮雕感。他的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圆劲激越、诡异飞动。这博大精深的书法成就与他正直的人品也不无关联。
传世书迹,碑刻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碑》、《李元靖碑》等,行书有《争座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稿》。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3、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後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後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柳体”字结体谨严端庄,笔力遒劲峻拔,独具风神,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大。其书名与颜真卿并重,合称“颜柳”。“柳体”与“颜体”同以筋骨具备著称,世有“颜筋柳骨”之说,然字形风貌却有明显的差异。“颜体”肥硕丰润,圆紧浑厚,刚健雄强,竖笔相向,布局满密笃实,显出雍容大度的气派;“柳体”则瘦挺劲媚,骨力遒健,结构劲紧,棱角外捉,竖笔不相向,布局疏密得当,表现出清利高雅的气质。两种书体皆受到学书者的崇尚,成为练习楷书基本功的理想范本。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学习楷书最喜爱的范本。《金刚盘若经》、《神策军碑》,亦为最著名书碑。书迹《送梨帖题跋》,笔致清晰自然,神采生动天真,耐人寻味。
4、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 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与父齐名,人称“二王”。南朝宋,齐,梁,陈之间,人多崇尚他的字。他的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其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笔划连续不断,世称“一笔书”。
5、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善正书、行书。尤其正书,对后世影响较大。笔力刚劲,笔划方润,纤细得中,给人爽利精神之感觉,被誉为“欧体”。
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温彦博碑》。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帖。还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
6、米芾
米芾(fú)(1051~1107),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米芾学者书法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他临摹的对象由唐代颜、柳、欧、褚上溯魏晋,更远追先秦咀楚文、石鼓文与鼎铭,其泛览博观、多方取资是前人所罕见的。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书法各有千秋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以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最为出色。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晋代人,他7岁开始练习书法,后在秦汉书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风格,作品平和自然,奇逸豪放,是承前启后的书法家。
欧阳询是唐代人,受晋代王羲之的影响,他吸收了北朝碑刻和其他唐代书法家的长处,形成了"险劲"而"平稳"的书法风格。
颜真卿也是唐代人,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伟,富于创新。柳公权是唐代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家,作品受王羲之和颜真卿的影响较大,风格清瘦、秀丽。
苏轼是宋代大文学家,学问渊博,书法苍劲、豪放。他不固守于前代书法家的章法,主张"书无常法",同时还主张要有见识,学识丰富才能使书法有长进
张旭 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称他为“草圣”。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
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黄庭坚、颜真卿、钟繇、柳公权等。
一、王羲之
1、人物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代表作介绍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二、黄庭坚
1、人物简介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2、代表作介绍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三、颜真卿
1、人物简介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2、代表作介绍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内容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有简洁明快,字字珠玑之感。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
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四、钟繇
1、人物简介
钟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2、代表作介绍
又名《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钟书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五、柳公权
1、人物简介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2、代表作介绍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是唐会昌元年 (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而告示后人。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法家

名人书法作品

十大名人书法作品: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米芾《蜀素帖》、苏轼《寒食帖》、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文稿》、欧阳询《仲尼梦奠帖》、王羲之《兰亭集序》。
1、《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是早期行书的典范之作,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
2、《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草书代表作,原文5行,32字,后被割去两行,现仅存3行,22字,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
3、《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天下法书第一”,与《中秋帖》、《伯远帖》合称为“三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4、《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作于1112年,是其40岁时的精心之作。《草书千字文》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
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草书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今藏辽宁省博物馆。
5、《蜀素帖》北宋书法家米芾作品,创作于元祐三年(1088年),是米芾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内容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
6、《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帖》,北宋文学家苏轼作品,全文17行,共129字,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为其代表作,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7、《自叙帖》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草书作品,是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赠诗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8、《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9、《仲尼梦奠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作品,共78字,文字叙孔子梦奠之事,代表了欧阳询行书成就的顶峰,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10、《兰亭集序》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所书,写于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写的是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之事,全文28行、324字,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名家书法作品

名家书法作品:
1.龚贤题《山水册》
龚贤(1619-1689),字半千、半亩、清凉山人等,祖籍江苏,清初著名书画家。明末战乱流离,避清隐居卖画课徒。擅画山水,风格独具。擅行草书,学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书法为画名所掩,作品多兴致所至,用笔变化丰富,气势夺人。
2.恽格题王翚《秋山红树图》
恽格(1633-1690),字寿平,又字正叔,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画工山水、花卉。书法精行楷,兼禇遂良、米芾,融会贯通,自成格数。
3.王顼龄跋颜真卿《祭侄文稿》
王顼龄(1642-1725),字颛士,一字容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人。康熙丙辰进士,官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赠太傅,谥文恭。有《世恩堂诗集》。
4.高士奇跋《绛帖》
高士奇(1645-1704),字济人,号江村、瓶庐,赠号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礼部侍郎,谥文格。能诗、善书法,精赏鉴,家藏名迹颇多。
5.王澍跋《宝晋斋法帖》
王澍(1668-1743),字箬林,号虚舟,又号竹云,江苏金坛人。曾任吏部员外郎。绩学工文,尤以书名。
6.丁敬跋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丁敬(1695-1765),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浙江杭州人。一生清贫,好金石,家富收藏,篆刻宗秦汉,开“浙派”之先河。居“西泠八大家”之首。

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有哪些?

具体如下:
1、“书圣”王羲之
说起王羲之,稍懂书法的人,都知道《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传说王羲之小时候苦练书法,时间久了,用来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这就是墨池的传说。
王羲之的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广采众长,自成一家。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家,从南朝开始,到唐太宗,再到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学习“二王”,因而王羲之被尊为“书圣”。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现存书帖皆为后人摹本。代表作有《兰亭集序》、《初月帖》、《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等。
2、王献之
王献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有“小圣”之称;王献之以行书和草书书法闻名于世,他的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并不守旧,且与父亲不同,字身喜带长形。传世名作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行书以《鸭头丸帖》为代表。草书名作有《中秋帖》。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
3、颜真卿
在中国书法史上,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当属颜真卿。颜真卿书法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广收博取,一变古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的书体,创出大气磅礴的“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被前人评价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中称赞颜真卿楷书“颜书第一。”与赵孟、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4、欧阳询
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创欧体,开颜柳先河,被世人称为唐代楷书第一人。
欧阳询书法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欧体”是历代学习楷书入门首选。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还是一位书法理论家,欧阳询总结书写经验,撰写了《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是历代学习书法的理论基础。
欧阳询存世书法比较多,墨迹有《仲尼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宗圣观记》、《房彦谦碑牌》等等。
欧阳询存世书法比较多,书帖有《仲尼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宗圣观记》、《房彦谦碑牌》等等。
5、怀素
怀素和尚,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史称"草圣"。怀素自幼出家,酷爱书法,因为穷买不起纸,经常在寺院的墙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叶上,练习书法;怀素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以篆书入笔,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
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是继张旭之后,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的佼佼者,更是叱咤千年书法史的领军人物。
他的草书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律公贴》《七帖》《北亭草笔》等。
6、柳公权
柳公权,唐朝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自创“柳体”,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为后世百代楷模。
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其书法作品骨力清劲,字体结构严谨。今天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
7、苏轼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宋四家”。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
8、黄庭坚
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的书法碑帖结合,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黄庭坚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
其楷书有长枪大戟、绵劲迟涩的书风,草书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黄庭坚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然其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代表作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伯夷叔齐墓碑》等。
9、米芾
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书法以行书成就最高,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米芾的书法成就来自于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米芾存世书帖近六十幅,代表作有《蜀素帖》《德忱帖》《苕溪诗卷》等。
10、赵孟
赵孟,南宋晚期至元朝初人,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成就最高的是书法和绘画,擅长行书和楷书。
赵孟人书法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二王,晚年又取法李邕。他模拟古法力求微肖,书写十分熟练,尤倾心于二王,创“赵体”书法,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书迹有《洛神赋》、《道德经》、《胆巴碑》、《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临黄庭经》、独孤本《兰亭十一跋》、《四体千字文》等。

古代书法名家名作

古代书法名家名作如下:
1、王羲之: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
3、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是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

名家书法作品有哪些?

名家书法作品
1、《兰亭序》王羲之
的书法精美奇妙。现存的临摹本以冯承素的“双钩填廓”摹本为最好。古人称王羲之作《兰亭序》,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字字“飘若浮云,娇如游龙,波谲云诡,变化无穷”,一改汉魏以来质朴稳拙的书风,开妍美流便的先河,其雄秀之气,似出天然。作者的风度、气质、襟怀、情操,亦糅进了作品之中。
2、《祭侄文稿》颜真卿
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3、《多宝塔碑》颜真卿
《多宝塔碑》,此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4、《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
5、《心经》张旭
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早见于《碑刻拔萃》,其《唐草心经》碑目下写明张旭,此前碑林中有明成化年间知府孙仁从百塔寺移来的《草书心经》,《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对这两种草书“心经”都录,其“心经、肚痛帖、千文断碑”条下注“均张旭草书,无年月”,并称“右三石均在西安碑林”。张旭的《草书心经》最晚见于民国三年(1914年)《碑林碑目表》,但此后便下落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