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冠中作品 江南水乡,吴冠中水墨画最经典的作品有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6 00:20:04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水乡青草育童年是吴冠中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如下:“水乡青草育童年”是吴冠中的自述作品。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他的家庭原有十余亩水田,父亲也种田,兼当乡村小学教员。童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这个环境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章中他详细描述了家乡,家人,以及童年生活,这些都构成了他创作的背景。

江南水乡画怎么画

江南水乡画怎么画如下:
一.方法/步骤
画出河堤,河堤上画上方砖的错落线条。要川矿注意透视往沟关系,也就是近大远小。
画出小桥和另一边的河堤,要添加一些阴影。
画出两边的建筑久材仗物,要错落有致。
最后添加细节即可。
二.吴冠中的江南水乡画
1.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曾到法国学习,数十年持续创作油画,但从七十年代开始,吴冠中就开始尝试水墨画,到了八十年代,他的水墨画就已进入成熟期,取得很高的成就了。
在中国绘画史上,吴冠中开辟了一条融会中西艺术的道路。虽然他一开始专注于西方写实主义,但也没有抛弃传统水墨的精神,而是力求创新,创造出了新的水墨画节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吴冠中将诗情画意简约概括,寻找到了最为合适自己的绘画方式。
山水风景是中国画的主要题材,也是吴冠中的拿手之处,他在水墨画上最为突出的是江南水乡画,其意境典雅蕴藉,充满了东方情调。吴冠中喜欢江南小镇,是因为他自己就生长于江苏,对故乡的风景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2.《故乡苇塘》是家乡景色一隅,这里有着大片的水塘和芦苇,林木葱茏,水润清灵,在这片水景的远处,是水乡老宅白墙黑瓦的经典配色,它们参差错落,隐约藏在芦苇之后,呈现出别致又明快优美的水乡景致
吴冠中笔下的江南小镇,几乎都是白墙黑瓦的配置,他用曲与直、虚与实的手法,以对形式美的着重追求,将点线面、黑白灰完美融合,加上鲜艳明快的色彩,营造出水乡小镇的空灵与清丽,令人观之韵味无穷。
3.《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和江南最相配。画中河边的柳树可以说是自由地野蛮生长,吴冠中以较为浓重的绿色点染,又杂以其它或红或蓝的色彩点缀,体现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缤纷景色。
平静澄澈的水面上,还有几只鸭子拖曳着水痕游过,一派悠闲又轻快的景象。吴冠中一生频繁来往于各处水乡之地欣赏写生,如绍兴、宜兴、乌镇、周庄等。其中绍兴对他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这里是鲁迅的家乡,吴冠中特别推崇鲁迅,一次又一次地来到他的故乡,不断描绘这里的景色。

吴家作坊画的是什么

画的是江南水景。
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和最典型的题材。这幅作品以寥寥几笔勾画了江南水乡安宁,白墙黑瓦庄严静谧,盘旋在屋顶的燕子给画面注入了一丝活泼,增添了动感。
作品解析:
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的吴家作坊风格。吴冠中用绘画形式中抽象的结构美去营造自己作品的意境,他捉住了江边村庄安静空幽的意蕴赋予了其独特的抽象艺术语言,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
吴冠中用纯熟的绘画技法,柔和的色调将江南水乡的春光乍泄景色展现于笔墨丹青之上。画面充满诗意,布局精妙,线条准确有力,枝杆蜿蜒遒劲,富于变化而不呆板。初春的新绿、薄薄的雾霭、小村的黑瓦白墙,和谐而清新的色调,宁静而恬淡的境界,使画作产生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

最爱江南双飞燕——读吴冠中先生的《双燕》

2018年12月6日晚,北京保利2018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在北京举槌。


画家吴冠中先生的1988年以水墨创作的《双燕》和1994年以油画创作的《双燕》相聚一堂,共拍出1.66亿元人民币。

这是怎样的两幅绝世珍品呢?


水墨《双燕》拍出5405万元


(吴冠中1988年创作的水墨《双燕》拍出5405万元)


油画《双燕》拍出1.127亿元


(吴冠中1994年创作的油画《双燕》拍出1.127亿元)

吴冠中先生曾说——“《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   

吴冠中先生(1919-2010)名荼,江苏宜兴人,1947年赴法国留学。



吴先生一生着重写生,提倡形式美、 抽象美的美学思想。他的作品清新独特,充分表现出艺术家对大自然敏锐的触觉。

这两幅《双燕》应是吴冠中先生江南画系列的代表作。

水墨《双燕图》,是吴冠中先生1988年作品,水墨设色纸本横幅,68.5厘米 x 137.4厘米。画家将江南景致的纯净,表现在画面上,乌黑的瓦、洁白的墙、苍劲的枯树、飞舞的燕子,一点多余的东西也没保留。江南水乡之美,寥寥数笔,跃然纸上。

据作者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宁波火车站附近速写民居,后依据当时景物,完成此作品。《双燕》的原型极有可能就是宁波的花屿袁宅,这张老照片便是佐证。如今,袁宅已改建成宁波茶文化博物院。

《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乡思永远……


宁波的花屿袁宅


吴冠中先生在纸本水墨版的《双燕》中完美地传达出“具象”与“抽象”,“意境”与“意味”之间的高度默契与平衡,继而在增加作品本身“东方意境”与“笔墨情趣”的同时,更为清晰地去注入源自西方的“形式构成”与“造型因素”。

于是吴冠中先生又于1994年创作了《双燕》的油画版本。

在油画《双燕》中,依旧是江南一角沉静怡然、幽远绵长的景象,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清澈如镜的湖面,刻意留白的天空,饱经风霜的古树,以及悠然自得、自由翱翔的双燕。在诸多物象的组合和湿润雅致气息的传达之下,吴冠中先生最终传达出一种对于南方水景的浓厚深情。

唐朝诗人白居易如是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吴冠中,始终对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画面的点滴中流露出他浓浓的乡情与对形式美的追求。

乌篷船,听雨眠,一蓑烟雨枕江南。

吴冠中的水墨江南系列,中国传统山水技法不多,加入了很多水彩,油画的技法,更显简而不寡,淡而不素,符合当代审美情趣。




万里长江图



周庄







有幸得到了一幅吴冠中先生的仿作,虽知无任何收藏价值,但仍旧喜欢那简约的线条,那洁净的画面,那悠远而美好的意境!


刘振祥和油墨《双燕》

吴冠中 江南水乡的乌篷船

吴冠中爱画船

主要由于视觉美的吸引

孤舟、舟群

帆起帆落、绳索交错

桅杆倒卧起伏

线缠绕着面

手忙脚乱的渔民

......



这一切落入画家的眼中

便成了足以入画的视觉之美

一弯小船承载了画家太多的童年记忆

可以说

吴冠中的江南梦

便是从这一条小小的船牵萦开去的



“我永远记得姑爹家那只小渔船

它永远离不开姑爹

它也像姑爹对我一样的亲切……

小小渔船永远地在我脑海里

留下了难忘的形象

亲切的形象

我特别喜爱鲁迅故乡的乌篷船

我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水乡小船

正渊源于姑爹家的渔船吧!”

——吴冠中

吴冠中油画作品

吴冠中油画代表作有《故乡》、《江南小城》、《漓江人家》等。
1、《故乡》。
《故乡》是吴冠中最典型的作品,上钤“吴冠中印”一方,画江南水乡的生活特色,是他心中的伊甸园。吴冠中品尝了西方禁果又苦恋东方伊甸园,创造出优化混血独具个性的新体系,成为林风眠之后中国新艺术的一位杰出代表,博得了东西方专家和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2、《江南小城》。
这是吴冠中故乡江苏宜兴一个角落的特写。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向内伸延,而左面的房屋层层迭迭,层次丰富。墙,本来是很实在的物体,作者却以白色主调和淡墨渲染的虚处理;路,本来只是一个空间,但在一大堆墨和色点所组成的面代表下变成了实。
3、《漓江人家》。
《漓江人家》里的“竹林和房屋”能明显看到素描光影与造型关系的概括,这主要是西方油画的绘画语言。背景远山则直接用近实远虚的平面色彩概括,这主要是国画里的绘画语言。整幅作品用色沉稳、清爽,用笔潇洒、畅快,毫不拖泥带水。
吴冠中简介:
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中国现当代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其主要油画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
主要中咐春宏国画作品有《春雪》《狮子林》《长城》等;主要文集有《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望尽天涯路》《画外音》《我读石涛画语录》《吴冠中谈美》《横站生涯五十年》《我负丹青》《吴冠中文丛》等。
主要画集有《叛逆的师承-吴冠中》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冠中》《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集》《吴冠中全集》等。吴冠中于1934年毕业于无锡师范初师,后考入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电机科。
1936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预科,在李超士、方干民、王子云等指导下学画;1938年,由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预科升入本科,师从常书鸿、关良学习油画;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并任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教授素描和水彩。

吴冠中 艺术就是“真性情”

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从小学习优异的他,本来已经考上了浙江大学,有机会成为一名电机工程师,但一次机缘巧合接触到了“美术”,激起了他对艺术的热爱!1936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当时校长是“林风眠”。

沉浸在艺术的长河里,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出类拔萃,于1946年考取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顺利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从此不断追求高超的艺术创作……

他说过的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告诫当代年轻人如果要学绘画,就要先知道艺术本身就是殉道,未来可能没有生活保障,除非有“像用热水浇草,死不掉”的精神,否则不要轻易踏入”。没错,中国的艺术大家都很关心传承问题,并且是那么的真挚恳切,绝不掺杂任何染料。

2016年4月4日,吴冠中油画《周庄》以2.36亿港元成交,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2019年6月2日,水墨画《狮子林》以逾1.4亿元价格成交。

他精通油画、水墨、彩墨、速写等艺术创作,力图把“欧州油画的特色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下面几幅作品供大家欣赏:

《周庄》 布面油画 150*300cm 1997年创作

《狮子林》 纸本设色 144*297cm 1988年创作

《荷塘》 纸本设色? 144*368.5cm 1997年创作

《秋瑾故居》 布面油画 70*140cm 2002年创作

《木槿》 布面油画 120*80cm 1975年创作

《双燕》 纸本设色 69*137cm 1988年创作

《竹海》 布面油画 75*75cm 1985年创作

《交河故城》 纸本设色 111*102cm 1981年创作

《青岛》 木板油画 46*61cm 1975年创作

《山水 花卉 动物 册页》(十二开) 设色纸本 70-80年代

《玉龙山》 纸本设色 102.5*103.5cm 1990年创作

《松魂》 镜心 纸本设色 148*201cm 1980年代作

《红莲》 布面油画 54*73cm 1974年代作

《乞力马扎罗雪山》 布面油画 100*180cm 1975年代作

《北京·雪》 布面油画 73*46.5cm 1975年创作

《坦桑尼亚大瀑布》 布面油画 100*180cm 1975年创作

《鹦鹉天堂》镜心 纸本设色 145*310cm 1988年创作

《峭壁》 纸本设色 123*119cm 1984年创作

《卧松》 镜心 设色纸本 96*179cm 1993年创作

《美国大峡谷》 纸本彩墨 123.8*123.8cm 1990年创作

以上20幅“吴冠中老师”作品,可以看出“本可以浓郁艳丽的油画却表达出,江南水乡独有的恬淡与静谧”,“对于水墨与彩墨的结合,虽然画面看似杂乱,却孕育丛生,富有乾坤”,“一方面饱有油画的本色,又不乏中国水墨的真质品味”,“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无法言喻的美”。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些画的拍卖价格至少都在“8位数”以上。但是当有人告诉吴老师,你的一张画拍到几千万了,他却不以为然,并说:这是“心电图”并不准确,我没有一点高兴的感觉,这个钱也不属于我。而且自己的画是不是真正的好东西,还没经历过历史考验。”吴老师是相信并坚持真才实学的,他对于画画就是出于热爱,钱对他没有意义,他也不需要。这种“真性情”在一篇“南方周末记者与吴冠中的对话”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下面是对话的节选:

那年吴老师89岁。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

记者:您反复强调,中国艺术水平不高与画家的文化水平偏低有关,为什么?

吴冠中:当年我女儿,从浙江大学转到艺术学院,发现文化课要求想不到的低。文化水平低决定了大学只能培养出工匠,培养不出艺术家。美术界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这是我的心里话。

记者:中小学美术教育是欣赏、普及,大学时期的美术教育呢?

吴冠中:大学应该吧好苗子招进来,再因材施教。对报考美术学院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他讲明利害,学美术等于殉道,将来的前途、生活都没有保障。如果他学画的冲动就像往草上浇开水都浇不死,这样的人才可以学。

现在的情况是,教育产业化,大学扩招,学艺术的学生大量增加,多是为了考个大学,但将来毕业,社会容不下这么多搞艺术的,他们的出路在哪里?我很担心这个问题。

记者:现在大学里的好老师多吗?

吴冠中:现在很多大学老师不称职,一定要毫不客气的淘汰。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

他们是玫瑰,我是腊梅

记者:您一直强调生活和艺术的关系,但美在生活中并不多见,美术并没有走进大众生活。

吴冠中:不但是民众,甚至高级知识分子对美也不理解。我有一些亲戚朋友,他们专业知识很强,可家里的工艺品、陈设布置等等,非常庸俗,不可理解。

最直观的就是,中国人家里电视家都放在客厅,但在美国和欧洲,很多人家里电视机放在卧室里,客厅里挂画,摆雕塑,这就是区别。

中国的艺术教育功能,一直藏在大学里边,没有跟社会生活发生关系。中国美协和画院这些官办机构,他们没有拉近普通人的生活与艺术的距离。

我们生活中的美感也很少,我们的建筑大部分都很难看,北京修了那么多高楼大厦,偶尔也有单个建筑很美,但整个街区环境却很差。

记者:你谈到艺术里技术是基础,境界最重要,可以诠释一下吗?

吴冠中:这个境界就是感情的真实。技术只是一个手段,学技术比较容易。情怀是多年的人格,多方面因缘修来的结果,这个是最重要的。

从国外回到祖国,面朝黄土背朝天,是鲁迅作品里写到的腊梅花。

记者:您老讲艺术格调,这个格调是什么?

吴冠中:艺术就是真性情。

……

这段节选的对话,大家读后有什么感想? 反正,我是深深被吴老师的真诚与真挚所折服,他对于自己看法能够直言不讳,从对艺术的热爱角度出发,发表了对于国内艺术教育方面,生活方面,又或者体制方面,强有力的建议。不论怎么样,他对于中国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保持希望与创新的!这一点我很赞同。

如何欣赏吴冠中先生的作品

这是吴冠中在1992年画的一件“江南水乡”题材画,人们已经见不到原来的江南风光画法,一改江南才子型的画法,转而进入到一种境界式的画法,与他的代表作《桂林水田》的追求大同小异。此幅《梯田》能将江南水田的山色、水色、光色同时画出来,与《桂林水田》相比,还是此幅作品略胜一筹。此图布局精妙,线条准确有力,点线纵横交织,繁而不乱;色墨交融,华而不杂,非大功力不可有此境界。此图在画面增添了空隙与生气,水波不兴的水面,起到动中有静的调节作用,令人胸中紧张之气得以一舒,妙不可言。吴冠中诞生於江南鱼米之乡。儿时故乡生活的回忆,深深烙印在画家的脑海里,成为其创作的素材之一。吴冠中在其回忆童年文章中写道:“河道纵横,水田、桑园、竹林包围著我们的村子。”此图堪称吴冠中艺术成熟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他在艺术品拍卖市场赢得高价当在情理之中。

吴冠中是一个诗人。苏轼说:“诗画本一律。”诗人应该有的一切,敏锐的视角、善感的心灵以及澎湃的激情,他都拥有,而且切实地表现于他的画作中;就像这幅《春山新雨后》,朦胧的、空灵的、欲语还休的、欲罢不能的,就如春夜里,聆听窗外雨滴芭蕉的那种刻骨缠绵。烟雨后的春山,粉红的桃,新绿的柳,白的壁,黑的瓦,迂回的小道,以及三三两两檐前树影里隐约着的盛装春沐的人们,似乎在告诉你,这不是实在的江南,而只是梦里的江南;或者,只是江南的梦。谁能说清楚,究竟是庄周跌入了蝶的梦还是蝶跌入了庄周的梦?
这又是吴氏对作为梦里梦外故乡的江南的回忆。江南的山水,是诗人的山水,是艺术家的山水。它生动地承载着少男少女朦朦胧胧的青春和梦,活泼泼的展露着生气。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活脱脱刻写出江南独特的魅力。吴冠中《春山新雨后》则以画家的笔墨来表现诗人的情怀:“春来桃花红胜火,雨后柳丝绿如蓝。宁不忆江南?”


墨之花  45×48cm  墨彩
  石涛说他用拖泥带水皴、邋遢透明点,称自己的作品是万点恶墨图,显然他明悟绘画的效果依凭于全局的笔墨构成,孤立的、局部的笔墨无所谓价值,如果说有价值,其价值在于体现了整体效果的需求,因之每幅画有每幅画的独特笔墨运用,故曰:笔墨当随时代。
  我们在传统中得益的,是启发;我们在传统中受害的,是模仿。
酱园 85×100cm 油彩
  童年在镇上念小学,班上一位显得女生优越而傲气,据说她家里有钱,原来她家在镇上开着大酱园。酱园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大门外墙上写着“酱园”两个特大墨黑的繁体字,大约由于是人民的必需食品,那时南方各乡镇、县城都有酱园,大门外白墙上一律书写着大大的长方形的“酱园”二字,这有点像所以当铺的统一格式,触目便是一个特大的黑色方正的繁体“当”字。单凭这纪念碑式的黑体字,“当”铺和“酱园”一直深印在我的视觉记忆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铺和酱园日益衰败,几乎消失了。近几年到南方小镇参观,偶见昔日酱园的老模式,颇有新鲜感,那白墙上巨大端庄的黑体汉字极具视觉冲击力,那纵横的粗笔汉字构架无异一幅造型绘画。这绘画铭记了一个时代,亦可说是酱园时代吧,那时代酱园威风,今门前冷落,我于作品中引来当年小户人家乘坐的小舟,停泊于冷落的河滨,聊仪寄托或追思酱园的霸业盛年。
江南居 45×48cm 墨彩
  一河两岸皆人家,家家白墙黑瓦,这是江南。白墙、黑瓦、门窗、河,都是集合体,大大小小的各式几何形构成丰富多样的画面,孕育着无穷美感。
  砖木结构的住宅经不起岁月的消磨,新材料、新形态的建筑必然替代我们旧情脉脉的故居。除了作为文物保护的少数典型老街故宅外,我熟悉的江南人家的音容笑貌即将无可奈何花落去了。送别故人,故人的印象在心目中浓缩成一种抽象符号;几个块面,几种色彩,依傍一条灰色的河流,这就是我的新作《江南居》,亦即故人的肖像、遗像。

都市之网  水墨设色纸本  48×40厘米
  人们先筑巢而居,而今高楼华宅,都市林立。但辉煌的物质条件掩盖不了生活之艰辛,竞争之无情,犹如鱼虾,人们都落入了都市之网,谋生之网。
红蜻蜓 51×46cm 油彩板本
  那年月(文革期间),残荷无人收,直到冬天,冻成僵尸,有依然站立的,有已经倾倒的。冰天雪地中居然飞来一只红蜻蜓,以她身体的红色来凭吊冤魂。
都市之恋  85×100cm  油彩
  现实世界中万象的形与色是一个整体,不可剥离。古代杰出的绘画作品既严谨于形,又力求色之稳妥,四平八稳,面面俱到。近代人生活多样,感情奔放,审美的要求随之大大展拓,于是对形、色、构成、韵律……萝卜青菜,各有偏好。画道万千,如各人心目之异,且情绪又随时起伏。《清明上河图》的图式都市,已成其时代的绝唱,今日新城,五彩缤纷,城之恋多半体现在线之恋及色块之恋中,这幅《都市之恋》拜倒于色块之石榴裙下。



吴冠中作品《忆杭州》
在画面中,作为主体的桥、桥下的水和桥后的天,都是灰色调的,这个选择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但是作者用对颜色以及不同笔触纯熟的运用巧妙地化解了这个矛盾。桥上的行人仅用彩色和黑色错落地点出,用笔轻松而放逸,使这些小点成为画面中最亮眼的部分,不仅提高了画面的重心,也和桥下黑色的小船构成了呼应。作者大胆地置入了一叶扁舟,其画法很明显来源于中国画。江汀渚岸上白墙黑瓦的中国民居更是和小舟一起,强调了一派和谐而静谧的江南景象。整幅画将西方的材料技法和东方审美的内涵和韵致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吴冠中作品-鲁迅乡士组画之二
吴冠中画笔下的江南是鲁迅笔下的〈故乡〉,因喜欢鲁迅而开始描绘江南,并将鲁迅的故乡视为自己的故乡,此题材自然也成为他画中的最佳主角;此件作品〈鲁迅故乡〉系列属江南系列,但其构图方式及表现手法在此类题材中却是相当罕见的。他在画中,擅以全景式、俯瞰或鸟瞰的方式描绘江南水乡,因此,画笔下有着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人家、门前柳树垂挂的夏江南如〈鲁迅故乡〉,而此类的构图方式是较为常见的。在此次拍品中,他改以近景及一点透视的构图,画中依旧是江南白墙黑瓦的建筑特色入画,但以主体场景乃仅容身过的窄巷穿越两壁高墙,画面空间经此安排,营造出深巷巨宅的幽邈,空间亦无限延伸,让人不禁想入画中,一窥巷后风光;宅前的老树新枝,门上的红联更是刻划出送旧迎新之感。

吴冠中作品-谁建大宅荫子孙
这又是吴冠中对作为梦里梦外的故乡江南的回忆。除了江南的山水─承载着朦朦胧胧的青春和梦,活泼泼的展露着生气的山水。江南民居同样是画家不可忘怀的素材,紫红的花卉,新绿是翠竹,白的壁,黑的瓦,铺满石块的门前小道,墨色的假山,还有让人感受历史和沧桑的门庭。画家题款“谁建大宅荫子孙,门庭几翻易主人”意味深长,似乎大家族的一幕幕历史闹剧在这里演开来了……
  描绘江南水乡是吴冠中先生作品中典型风格的代表和最著名的题材。作为生于江南、长于水乡的画家,吴先生对江南水景有着浓厚的深情。如此深深的烙印与真切的情怀,使得先生笔下的水乡流露出情真意浓的雅致与灵秀。先生早期水墨画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双燕》,既是典型的以水乡为题材的作品。十分巧合也倍显难得的是,此幅水乡作品中也出现了一双飞燕虽此双燕非彼双燕,但同样在增加作品本身意境与情趣的同时,也注入了不同一般意义与别样的情结。

《双燕》
  2011年6月3日晚间,北京保利春拍《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吴冠中重要书画作品》专场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开拍。本场压轴作品《双燕》以3000万起拍,以4000万的落槌价被8963号买家拍得。
  作品简介:
  燕子飞去 画境犹存
  吴冠中一生都在以他的故乡江南为题,断断续续的记录着他对故乡的艺术印象。在为数众多的江南题材作品中,以《双燕》为题的作品是吴冠中的最爱,他自己就曾经多次谈到,“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
  “双燕”的灵感来自于江南的民居印象,来自于吴冠中无尽的乡愁,他说:“画不尽江南村镇,都缘乡情,因此我的许多画面上出现许多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这种乡情其实是吴冠中艺术作品背后最重要的灵感母体。作为视觉艺术大师,对吴冠中来说,“双燕”的主题一方面承载了他对故乡的情思,更为重要的是,从最纯粹的艺术角度来说,它也是吴冠中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转述中国文化视觉特质的工具载体。他曾解释说,江南情调之所以成为其绘画的主要源泉,是因为其中存在的诗情、画意,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但对他来说,“起最主要作用的还是形式构成……分析其中的造型因素,主要是黑与白的对比,几何形的组合:方、长方、扁方、三角、垂直的、横卧的……简单因素的错综组合,构成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感,这大概便是色调素雅的江南民居耐人寻味的关键。”(《吴冠中文丛·文心画眼》,团结出版社)我想这才是吴冠中真正寻求的“画境”,即使燕子飞走了,画境犹然存在。
  《双燕》的画面着力于平面分割,画面的意象完全是出于几何形的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烈的对照关系。有抽象的意味,像蒙德里安、像马列维奇,但它又绝然不同于抽象。在吴冠中看来,西方所谓的纯粹主义、所谓至上主义,虽然“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像是断线的风筝,最终会使艺术家的情感无从寄托,甚至等于零。“不断线的风筝”是吴冠中在中西艺术对撞中发现的契合点和理论创造,是他在具象与抽象、意境与意味的默契之间寻求到的一个重要平衡点。“风筝不断线”为他充满情感内容的艺术实践增添更为理性的色彩。《双燕》中的白墙黑瓦,这时都己经转化成了理性构成的借体。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之后,便成为长留在吴冠中艺术中的一个艺术眼目。其后来的佳作《秋瑾故居》和《忆江南》,都是从《双燕》的母体中幻化出来的嫡系。
  用其学生钟蜀珩的话说,《双燕》乃是吴冠中—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因为它的确太美了,是千真万确中国江南的美。作为水墨画,它没有抄袭古人的任何痕迹;虽然借助了西方现代艺术对视觉科学规律的剖析,使画面的块面构架具有视觉张力,但却不见模仿西洋绘画的影子。动感的树干和枝条与特意添加的一对燕子,在画面中拨动起充满春意的诗境。东西方深厚的文化素养被艺术家的激情与智慧融化了,得到的是出自艺术家坦诚心灵,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原创性作品。”(钟蜀珩,《唯真、唯善、唯美》,《江苏画刊》1991年第9期)作为当年陪着吴冠中发现这一母体的学生,钟蜀珩的回忆可能最直观的体现了作品的艺术特质。

吴冠中水墨画最经典的作品有什么?

吴冠中可以说是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水墨画,但最经典我认为是1990的《江南水乡》,点、线、面的结合把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完美的表现出来。
吴冠中水墨画最经典的作品有《春雪》和《长城》等 。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大多数都取材去江南水乡的白墙黑瓦。
吴冠中先生的水墨画作品最为经典的我认为应该是《春雪》《狮子林》及《长城》。吴冠中先生的画带有很强的渲染力,在中西艺术结合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网师园,虽然规模不大,设计确实非常佳的,是吴冠中画作由色彩到水墨,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期,采用黑、灰、白三种基本色主导,统领画面,一切景语,皆情语。
吴冠中的核心贡献是中西结合的美学思想与绘画理论,他的油画作品改进发展提升了印象派的形式美,他的水墨作品促进了西方优秀造型观念与中国传统诗性写意绘画风格的良性融合。
从七十年代开始,吴冠中就开始倾向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达到了很高的造诣,有很多的代表作,其中较为著名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等,水墨画代表作有《春雪》、《长城》和《狮子林》等。此外,吴冠中还出版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油画写生》、《吴冠中国画选集》等,2003年吴冠中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吴冠中医生在探索中西艺术结合之路,不仅著作油画,还有很多水墨画成为名作。
一、吴冠中致力于风景油画的创作。早期的吴冠中,在50-70年代,开始致力于风景油画的创作。和一般的画家不同的是,吴冠中开始探索油画的民族化。不仅将这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在思想里,更是融合在了油画里。吴冠中作画,会用欧洲的油画描写自然的直观生动,再结合丰富细腻的色彩和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将所有的这些用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不失为大家风范。
二、吴冠中提倡“笔墨等于零”。笔墨等于零并不是让你不作画,而是作画要结合现实,从全局出发。脱离了具体画面的笔墨,尤其显得孤立,这样孤立的笔墨,价值才会等于零。画面要讲究多重造型手段和气氛,单独的笔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此外,笔墨是作者思想的表达,在准备做一幅画之前,一定要胸有成竹,从细节上去把握这你,这样才能画的栩栩如生。
三、吴冠中的作画理念。从七十年代开始,吴冠中已经不满足于油画和水墨画,而是逐渐转向中国画。把中国的传统工具材料融入到画画之中,表现出现代的精气神来,并且以此探求中国画的革新。所以才会被中国文联授予金彩奖。

父爱之舟的插图是吴冠中的什么画

课文有两幅插图,都是作者吴冠中本人的作品。第一幅画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致:小桥、流水、小船、白墙黛瓦的民居,作者用简单的色彩,描绘了家乡的风光。第二幅画的是江面上有几只小渔船,有的近在眼前,有的驶向远方,呈现出作者对小渔船独有的情感。
父爱之舟的插图是吴冠中的作品《父爱如山》,画作通过对山的刻画,表现出父爱的深沉和伟大,非常有意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