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集邮杂志,请问集邮的杂志、报刊,订哪个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4 23:49:00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集邮的基本信息

主办单位:上海市集邮协会主编:沈丽华(上海市邮协常务副秘书长,2009年7月1日担任《上海集邮》主编)历任主编:胡辛人、乐锦祥、朱翔祥、龚丽敏副主编:邵林、张乐民、张玉茹地址:上海市四川北路18号邮政编码:200085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6321国内统一刊号:CN 31-1039/G8邮发代号:4-402单价:4.00元开数:16开

《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这几本杂志哪本好

国内最权威的集邮类杂志毫无疑问是《集邮》。
这3种杂志各有所长:
《集邮》杂志 代号:2-222 月刊,每月1号出版,全年定价:96元 是典型的普及型杂志,文章通俗易懂,资料准确、权威。
《上海集邮》杂志 代号:4-402 月刊,每月1号出版,全年定价:48元 注重集邮信息的传播,有地方色彩,文章短小精悍,版面灵活多样,每期都有活动与读者互动(举行读刊有奖抽奖)。
《集邮博览》杂志 代号:2-230 月刊(2007年曾经停刊)全年定价:96元 专业性强,能组织激烈的学术辩论,文章研究范围广、深度够。
结合楼主提出的4点,本人认为:
一、《集邮》较好
二、《集邮博览》较好
三、《集邮》较好
四、《集邮》较好

现在寄平信的邮资标准是多少?

平信:20克及以内,邮费为1.2元; 21—100克每超过20克增加邮费1.2元; 101克及以上的续重资费每重100克(不足100克按100克算)再加邮费 2 元。一般信件1.2邮票就够了,如果省外很远地方估计要1.8元邮资。
明信片全国统一价是8角,但是有些小地方的邮局对邮资不是很熟悉的可能会以为外埠要1.2元,不要吃惊我就遇到过。平邮普通信件本埠0.8元起,外埠1.2元起。需要注意的是,哪怕同样是一张明信片,如果直接填地址贴邮票寄出,就是0.8元,如果装进信封封好,把信封寄出,那外埠就是1.2元起,因为邮局不知道你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只要有信封就被认定是平邮信件。
另外说一句,其实邮局里边的工作人员很多对邮票鉴别不了解,判断真伪最好别问他们
平信本埠8毛,其他的1块2.
明信片一般比平信便宜点。
明信片全国都八角钱。装在信封里本地8毛,外地1块2
23-30元
《上海集邮》2019年第4期刊登了一篇署名“云卿”,题为《只执行了10天的邮资标准》的文章,乍看,颇吸人眼球,但读了之后,知其主要是介绍一位比较有名的人于1947年12月1日发寄的实寄封,而在文内强调“此邮资标准从12月1日—10日只执行了短短的10天”。
事实上在1947年7月1日起就开始执行国内平信500元资费标准,直到同年12月10日,时间共近半年,这在笔者邮集《1945.10一1949.9中华邮政邮件资费》的前言页中就有说明,并有多件实寄封佐证。这部邮集自从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以来,经多次修改与展出,历届评委都无异议。
现举出1947年7月起的几件信封实例:
1947年7月3日(新邮资的第三天)从杭州市局(10时)寄上海平信,贴100元邮票5枚,上海18支局于次日9时投递,封上有上海“分区投递”的宣传戳记。
1947年9月29日江苏昆山地方法院检察处寄同省太仓的平信,贴邮票500元,9月30日20时到太仓。因信函超重,盖有欠资戳,倍罚欠资1000元,加贴普通邮票500元2枚,再盖另一式10月1日13时日戳2枚后投递。封上有“经手人/验收人”紫色图章,未填字,3枚邮票上分别盖有红色椭圆形“江苏太仓地方法院/检察处/收发室”红色图章各一个。
1947年10月14日绥远归绥(12时)寄山西忻县的航空双挂号信,贴500元邮票5枚,合计2500元,其中平信500元,挂号费750元,回执费750元,另11月10日前航空费500元。当年航空只到太原,有太原10月19(?)日10时日戳和忻县10月20日落地戳。挂号编号为14035号,封背有挂号签条和回执的痕迹。
再介绍一件集邮名人封,1947年9月27日,阎东魁从河南开封寄北平郑汝纯的航空挂号信。贴邮票6枚,合计1550元,其中平信500元,挂号费750元,而所余300元应是航空费。据邮政总局规定,航空费已于9月26日改为500元,但在各地执行会有偏差,开封可能仍按老的航空费300元收取,航空挂号信也照此寄发。按说当时开封是河南省省会,居然用木刻的手填戳。手填戳地址为“开封,代二(第二代办所)”,手填9月27日,10月2日到北平,盖北平“丁”字10月2日21时到达戳,北平市局(H.0.即Head 0ffice)10月3日4时投递戳,封正面下方有“756”字样的挂号签条残迹。

中国集邮总公司和《集邮》杂志同时创办于哪一年?到今年已有多少年历史?

1912年上海创办的,98年历史吧
中国集邮总公司(China National Philatelic Corporation)成立于1955年
《集邮》杂志创刊于1955年1月28日,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邮刊。《集邮》杂志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集邮》曾停刊两次,第一次1960年第7期发行后停刊,后于1961年第1期复刊。 《集邮》1961年2月刊 封面
文革期间曾经停刊(1966年第6期发行后停刊),后于1980年第1期复刊。从2008年开始改刊为全彩大16K版
都创办于1955年,至今55年
中国集邮总公司(China National Philatelic Corporation)成立于1955年至今已经55年的历史!
《集邮》杂志创刊于1955年1月28日,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邮刊!《集邮》杂志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集邮》曾停刊两次,第一次1960年第7期发行后停刊,后于1961年第1期复刊。 文革期间曾经停刊(1966年第6期发行后停刊),后于1980年第1期复刊。从2008年开始改刊为全彩大16K版 !

所谓“三报两刊”是指什么?

集邮刊物《集邮》《上海集邮》《集邮博览》《中国集邮报》《集邮报》这是公开发行的集邮三刊两报
  既三种报纸两种刊物
  确保“三报两刊”发行有效落实
  日期:2006-11-10 08:27:19 来源:海口晚报网
  海口晚报网11月10日讯 昨天上午,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邮政局组织的海口市2007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在泰华大酒店召开。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宏芬出席会议。
  会议传达了全省2007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06年度全市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对成绩显著的市直属机关工委、琼山区、美兰区等12个单位给予表彰,并部署了海口市2007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
  据悉,为做好2007年度《人民日报》、《求是》杂志、《海南日报》、《今日海南》和《海口晚报》等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海口市委办公厅今日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处、室、科和党员干部;各级党委、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大专院校的院系、教研室和教学班,中等学校的教研室和教学班,城镇中小学校和有条件的农村小学;驻市解放军及武警部队连级建制以上单位;公共卫生医疗单位;国家、集体、个人私营工商企业(含公司、商场、市场);行业协会;城镇的社区、街道及所属企业、居委会;农村的村委会和乡镇企业;各宾馆饭店和招待所等,都应订阅“三报两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都应带头订阅“三报两刊”。宾馆、民航、铁路、客轮和邮局、银行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要摆放一定数量的“三报两刊”供读者阅读。
  通知还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级组织、镇用定额管理的公费订阅报刊,必须保证订阅“三报两刊”等党报党刊。镇以上机关单位和领导干部用公费只能订阅“三报两刊”等党报党刊。核定公费订阅报刊最高限额达到800元以上的村党组织要订阅《人民日报》、《海南日报》和《海口晚报》。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有关通知精神,拿出一定数量的党费用于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的党组织订阅“三报两刊”等党报党刊。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困难企业和农村党组织订阅党报报刊。
  据了解,我市将由市委宣传部把“三报两刊”的征订指标合理分解到各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市邮政局据此计算出各责任单位相应的订阅款额并提交市、区党委宣传部门,由市、区党委宣传部门送交市、区财政国库支付局(会计核算中心)划拨。
  陈宏芬在会上讲了话,他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三报两刊”发行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积极主动,紧密配合,积极探索发行工作的新办法新途径新渠道,确保我市2007年度党报党刊发行任务圆满完成。

中学学校一般都订阅什么杂志或报刊,谢谢!

《英语周报》、《意林》、《读者》
代号 名称 年价 代号 名称 年价
1-82 科学时报 239.4 3-86 青少年科技报(小学) 30.0
1-97 科技日报 198.0 3-87 青少年科技报(中学) 30.0
81-188 中国国防报 75.0 37-91 小学生报(低) 26.04
35-37 青年导报 132.0 7-92 小学生报(高) 26.04
45-77 特区青年报 62.4 11-6 小学生阅读报(中高) 37.44
1-64 青年参考 138.0 7-93 少年科普报(小学) 48.0
1-180 环球时报 252.0 7-94 少年科普报(中学) 48.0
1-144 中国航空报 50.4 21-38 德育报(小学) 28.8
1-179 大众科技报 150.0 21-39 德育报(中学) 28.8
3-29 上海冬瓜报 96.0 31-39 少年儿童故事报(彩拼) 31.2
13-54 科学生活报 89.40 21-293 科学导报(少科版) 51.96
1-323 体育天地报 99.6 33-11 小学生周报(中高) 44.2
81-11 教育文摘周报 85.92 33-13 小学生周报(中低) 26.0
3-72 新华书摘报 51.6 47-70 小博士报科学与奥秘版 50.0
35-347 中小学电脑报 52.0 61-4 少年百科知识摄 30.0
1-70 讽刺与幽默 68.16 1-348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三) 45.0
1-201 中华读书报 97.92 1-347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二) 45.0
5-13 健康周报 5.76 1-346 21世纪学生英文报(高一) 45.0
7-89 卫生与生活 42.0
1-12 中国少年报 72.0
1-90 中国儿童报 48.0
1-215 中国儿童画报 96.0
1-246 中国中学生报 96.0
1-255 中国学生健康报(中学) 33.6
1-341 中国中学生报(文萃) 39.6
1-343 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一) 45.0
1-344 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二) 45.0
1-345 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三) 45.0
中小学学校图书室杂志参考目录
代号 名称 年价 代号 名称 年价
2-19 时事资料手册 30.0 28-171 短小说 36.0
2-511 环球 192.0 36-77 散文选刊 48.0
80-157 半月谈。(内部版) 36.0 38-412 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 72.0
4-678 青少年犯罪问题 48.0 42-207 散文诗(校园文学) 48.0
2-470 解放军生活 67.2 2-241 新体育 96.0
82-523 国防 78.0 2-432 体育博览 120.0
2-39 中国青年 192.0 82-342 篮球 105.6
4-526 青年一代 60.0 14-298 当代体育(篮球) 96.0
8-140 青年科学 60.0 38-389 足球之夜 81.6
34-2 青春潮 54.0 82-66 青春期健康 96.0
80-592 大科技、百科新说 48.0 4-402 上海集邮 48.0
4-654 旅游科学 48.0 12-60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 45.6
82-571 绿化与生活 36.0 12-143 幽默与笑话(少年) 48.0
14-14 野生动物 60.0 8-313 博览(青年) 57.6
14-77 植物研究 72.0 8-338 博览(少年) 57.6
28-245 中国野生 植物资源 30.0 2-852 课外阅读 91.2
80-904 电脑入门到精通只要1000招 22.0 2-552 学与玩 72.0
80-686 世界军事 48.0 4-202 科学画报 60.0
36-300 舰载武器 60.0 4-226 自然杂志 33.0
4-699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32.0 6-142 青少年科苑(中小学生) 54.0
18-212 文史精华 48.0 14-144 电脑学习 42.0
2-23 大众电影 165.6 18-293 少年发明与创造(小学) 69.6
82-755 漫画大王 60.0 18-294 少年发明与创造(中学) 69.6
2-760 当代电影 96.0 18-297 科技展望。幻想大王(中小学) 48.0
38-365 科技知识动漫 36.0 54-35 飞碟探索 60.0
2-156 儿童文学 72 64-23 奥秘 50.4

谁有关于邮票的资料和图片?连接地址也行

邮票概述

邮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由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它兼有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在集邮领域,邮票是供集邮者收藏、鉴赏、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知识的载体,又是艺术的化身,同时可以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保加利亚著名革命家季米特洛夫称邮票为"国家的名片",这一赞誉被邮界广泛引用。
邮票通常具有3个要素:邮政所属国家或邮票发行机构的标志;面值或相当于邮资效用的标志;相应的图案。而志号、齿孔、水印、背胶、纸质、票型等虽然不被视为主要要素,但随着邮政事业及集邮活动的发展,由于许多国家都在这些方面采取相同或者类似的规定与做法,使其更多地进入"邮票"的一般内涵之中。是现代邮票及集邮活动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
集邮活动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后期至1949年)
中国的集邮活动,是从国外传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侨发起成立“上海集邮会”。1922年,中国第一个华人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国已有近50个集邮团体,会员总数2万人左右。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研究会、甲戌邮票会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集邮组织。在此历史期间内,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情况是:
1. 集邮者以洋行、银行职员、工商业者等为主体。
他们在集邮爱国的驱使下,从外国集邮家手中购回大量的中国珍邮和名贵邮集。世界孤品 “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就是中国集邮家周今觉先生以纹银2500两从始藏者费拉尔的邮集中购回的,而被誉为“中国邮王”。
2. 收集研究对象以中国大清大龙邮票. 红印花加盖和民国各种加盖邮票及与之相关的封、片、戳等为主,同时兼而收集研究外国在华邮政邮票、商埠书信馆邮票。
1933年, 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3. 出版了一批国内外集邮界较有影响的 集邮书刊。 《邮乘》(1926年获纽约国际邮展特别铜牌奖)《邮典》、《新光邮票》、《甲戌邮刊》(1935年于《新光》同获布鲁赛尔万国邮学刊物展览会奖状)、 《国粹邮刊》、以及《近代邮刊》,以及孙君毅编著的《邮学辞典》,马任全编著的《国邮图鉴》。这些集邮书刊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的集邮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现已成为主要的集邮历史文献。
4.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长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5.中国邮政机构为集邮者提供服务,设立邮票特销课始于1934年。嗣后,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邮政机构先后设立了集邮台或集邮组。
6.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至1949年,中国的邮票商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过“中国邮商公会”,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解体。
1949年前,中国的集邮活动由于受社会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加上集邮组织的经费自筹,其展既艰难,又缓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邮活动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的集邮活动逐步开展,基层集邮组织相继建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祖国集邮文化事业一直在健康地向前发展。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先后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成为会员国。这是中国集邮文化活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1. 集邮组织遍布全国。
目前,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成立集邮协会。地、市、县级集邮协会达2,151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集邮协会达21,000个。另有5个全国性集邮组织(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中国石油集邮协会等)。截至1993年,会员近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集邮爱好者约为1500万人。
2. 丰富多采的集邮活动。
集邮组织根据不同的集邮层次需要,分别组织不同规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诸如集邮日、集邮知识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先进事迹巡回报告、观摩邮集、集邮演讲、集邮征文、最佳邮票评选、集邮夏令营、短期培训、参观访问、邮品交换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邮活动中心,为集邮者提供各种服务。
3. 集邮展览常年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中国提倡展览以中小型为主,各地集邮组织多结合当地各项中心活动,举办邮展。其形式有竞赛展、观摩展、专题展、纪念展、宣传展、巡回展等。从1983年到199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已举办过6次全国性邮展。“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邮集246部1049框,文献类展品102部。同时,应邀展出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地区集邮家的邮集。展场首次设立邮商摊位51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和台湾地区10家邮商及这邮商参加了销售活动。邮展期间,并举办了集邮报告会、新中国集邮研讨会、邮展战略研讨会等活动。成为中国邮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动最多的一次全国邮展。
自1982年以来,中国积极选送邮集和集邮文献,参加国际性(世界)邮展,有三部邮集获得金奖, 10部获得镀金奖。
为加强中国邮展工作的领导与规划,1991年成立全国邮展委员会,已颁布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总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和各类邮展评审专用规则。
中国现有国际邮展评审员3名,国家级评审员36名,省级评审员58名。
4. 有组织的开展集邮学术研究活动。
全国集邮联、各省、区、市及较大的集邮组织均设有学术委员会或学术研究组,现有学术委员或研究组成员1000余人,在中国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庞大的集邮学术研究网络,根据中国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范围,统一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内容涉及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史、集邮活动发展策略、集邮道德规范、集邮及邮票市场等等。依据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多采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仅集邮文化理论研究,在1992年即发表过450余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来全国集邮联已召开过14次学术讨论会。集邮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了中国集邮文化的发展,为创建集邮文化学说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学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组织编撰《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中国解放区集邮史》(已出版《苏区卷》)、《集邮文化概论》等著作。
中国还先后举办过几次国际集邮学说讨论会,如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为国际邮票活动开创出一项新的活动内容。
为规范中国的集邮语言,全国集邮联组建了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余条名词。
5.集邮出版物空前繁荣。
中国正式出版的集邮报刊有34家,总发行量约为150万份,其中《集邮》、《中国集邮》、《中国少年集邮》 杂志和《中国集邮报》发行量较大。
中国集邮图书出版工作不断填补空白,门类基本齐全,品种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国共出版集邮图书达300多种。如《清代邮戳志》、《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大龙邮票纪念专集》、《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集邮年鉴》、《基础集邮学教程》等。
6.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集邮。
各地集邮组织通过与新闻媒体努力合作,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将集邮列入宣传报道内容,除报道动态新闻外,还联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竞赛等。1993年中国邮展期间,在北京的新闻单位即播发有关报道60余次。
7. 大陆与台、港、澳集邮界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台湾、香港、澳门集邮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参观邮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年年都有。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已发展为粤闽琼台港澳地区集邮界学术研讨会形式。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成功地共同举办了1994年香港集邮展览。
8. 加强国际集邮文化交流。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为FIP、FIAP成员后,积极参加两个国际组织的活动。我们还承办了1988年和1992年FIAP执委会议;多次邀请国际著名集邮家来华讲学;还同一些国家和地区举办过联展、互展、访问等双边活动。我们的国际交往在不断扩大。
--------------------------------------------------------------------------------
中国集邮发展史中的第一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邮票目录《光绪四年至三十年之邮票略解》在《邮政事务通报》内发表。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常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1922年,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曾发行《会刊》)。

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

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1934年,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

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

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捷克)展览。

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

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苏联),姜治方获金奖。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

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

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世界邮展(西班牙),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

1985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

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新加坡),常增书获大镀金奖。

1989年,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

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邮票图片网站
http://jx.xinjiyuan.net/linxiang/zgyp.htm
http://zj.183.com.cn/jy/stampquire.htm参考资料:http://www.pswgqbsh.pudong-edu.sh.cn/personal/shejiyoupiao/gaishu.htm
(一)邮票图案:指邮票票面,一般由与邮票发行目的相关的图案、国名、面值 、说明文字及边饰等组成。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自已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及珍贵的动物、植物等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邮票图案。全世界已经发行30多万种邮票,图案的内容包罗万象。集邮者通过收集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百科知识。因此,邮票图案是集邮者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邮票上的国名: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国空或地区的名称。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日本邮便、中国人民邮政。美国采用缩写字母USA、苏联采用缩写字母CCCP来表示国名。还有些国家用特殊符号来表示,如英国早期邮票采用英王头像作标志。英国现行的纪念邮票印有英女王头像以代替国名。识别邮票上的国名,可以了解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三)邮票面值: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军用邮票、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美国邮政部门要市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未最后确定,不能往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因此,才发行这种无面值的代字邮票。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币值变化的情况。
(四)邮票上的齿孔: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必须用剪刀一枚一枚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如一枚邮票有12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齿孔度数就是12度;如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就是11 1/2度。测量齿孔度数的方法是法国集邮家勒格拉于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邮票的齿孔大多数是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
(五)邮票的版铭: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我国1981后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天坛、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这些版铭被集邮家看作是重要的集邮资料。有的邮学家说,这是印刷厂送给集邮者的礼物,是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的重要依据。
(六)邮票上的水印: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蟋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可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立即会呈现出来。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 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七)邮票上的志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管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例如,《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一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邮票志号是新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八)邮票品相: 集邮的人都非常讲究邮票品相。所谓邮票品相,就是邮票的相貌。衡量一枚邮票的品相有以下几点:新票:票面完整,没有破损,没有折痕,图案端正,颜色鲜艳,不褪色变色;齿孔完整,不缺角;背胶完好。 旧票:票面完好,不揭薄,邮戳清晰,邮戳销于邮票一角(约占票面的1/4左右),这样的邮票为上品;邮戳轻印不损害票面美观为中品;邮戳重油影响图案美观为下品;如果是研究邮戳,以全戳为好,要能看见邮戳上的地名、年、月、日、时。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来定。在收集邮票时要注意邮票品相,不要用手抓取邮。用手抓取邮票易折角断齿。手上有汗,接触邮票会使票面失去原来的光泽。要使用镊子。集邮用的镊子尖端扁平、圆滑、无绣、松紧适度。邮票品相好坏,是相对而言的。一般的邮票容易得到,就可以挑选。凡是图案相同的,可以比较一下品相好坏,尽量把品相次的剔出去,把好的收藏起来。如果一枚邮票极为难得,能收藏一枚已经很珍贵了,对品相则不必苛求。倘若非品相好者不取,那么,就很难如愿以偿了。常见的邮票品相不佳有以下几种:(1)破损 在撕邮票时,用力过猛,把邮票边缘撕破(在分撕邮票时,按照齿孔多折几次,用力要均匀,不宜过猛)。(2)折痕 在用镊子夹取邮票时,用力不均,造成折痕。信销票的折痕大多数是因为贴票时或在信件传递过程中受折而出现的(一般的软折痕用水浸泡后重新压平,可以消除)。(3)齿孔不全 齿孔短缺,有部分漏齿、缺齿、断齿。(4)揭薄 在揭取邮票时,由于浸泡不透,造成票背纸质受伤变薄或揭成两层。(5)擦伤 信件在邮递过程中,邮票画面被磨损。(6)霉点 邮票受潮或背胶变质引起发霉,形成霉点或黑色斑点。(7)墨渍 墨水或墨汁被弄到邮票上(把食盐放在热水里,将邮票浸泡一下,墨渍会褪去)。(8)油墨过浓 盖戳时油墨过浓,使邮票图案弄得模糊不清。(9)指纹 用手拿取邮票时,手指上的油渍或汗液弄脏了画面。(10)褪色 邮票长时间受灯光或太阳光照射,使原刷色褪色或变色(注意邮票不宜长时间被强光照
以下是关于邮票的和图片的链接:1.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公司官网:chinapost.cn/html1/main/col6/2005/04/13/2005-04-13-104363.shtml2. 中国邮票网:chinastamp.net/3. 邮票之家:youjia/4. 中国邮票博物馆官网:cpm.org.cn/5. 古钱币、邮票、手信博物馆:ghstamps/6. 中国邮票博览网:ccul.cn/以上这些都可以提供有关邮票的详细和图片,供您参考。
  邮票概述
  邮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由国家或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它兼有文化属性与商品属性。在集邮领域,邮票是供集邮者收藏、鉴赏、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知识的载体,又是艺术的化身,同时可以作为一种宣传工具。保加利亚著名革命家季米特洛夫称邮票为"国家的名片",这一赞誉被邮界广泛引用。
  邮票通常具有3个要素:邮政所属国家或邮票发行机构的标志;面值或相当于邮资效用的标志;相应的图案。而志号、齿孔、水印、背胶、纸质、票型等虽然不被视为主要要素,但随着邮政事业及集邮活动的发展,由于许多国家都在这些方面采取相同或者类似的规定与做法,使其更多地进入"邮票"的一般内涵之中。是现代邮票及集邮活动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
  集邮活动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19世纪后期至1949年)
  中国的集邮活动,是从国外传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侨发起成立“上海集邮会”。1922年,中国第一个华人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国已有近50个集邮团体,会员总数2万人左右。中华邮票会、新光邮票研究会、甲戌邮票会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集邮组织。在此历史期间内,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情况是:
  1. 集邮者以洋行、银行职员、工商业者等为主体。
  他们在集邮爱国的驱使下,从外国集邮家手中购回大量的中国珍邮和名贵邮集。世界孤品 “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四方连,就是中国集邮家周今觉先生以纹银2500两从始藏者费拉尔的邮集中购回的,而被誉为“中国邮王”。
  2. 收集研究对象以中国大清大龙邮票. 红印花加盖和民国各种加盖邮票及与之相关的封、片、戳等为主,同时兼而收集研究外国在华邮政邮票、商埠书信馆邮票。
  1933年, 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3. 出版了一批国内外集邮界较有影响的 集邮书刊。 《邮乘》(1926年获纽约国际邮展特别铜牌奖)《邮典》、《新光邮票》、《甲戌邮刊》(1935年于《新光》同获布鲁赛尔万国邮学刊物展览会奖状)、 《国粹邮刊》、以及《近代邮刊》,以及孙君毅编著的《邮学辞典》,马任全编著的《国邮图鉴》。这些集邮书刊基本上代表了当时的集邮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现已成为主要的集邮历史文献。
  4.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长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5.中国邮政机构为集邮者提供服务,设立邮票特销课始于1934年。嗣后,上海、北平、南京、西安、重庆等15个城市邮政机构先后设立了集邮台或集邮组。
  6.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至1949年,中国的邮票商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杭州、广州、福州、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过“中国邮商公会”,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解体。
  1949年前,中国的集邮活动由于受社会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加上集邮组织的经费自筹,其展既艰难,又缓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邮活动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的集邮活动逐步开展,基层集邮组织相继建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祖国集邮文化事业一直在健康地向前发展。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1983年,先后加入国际集邮联合会(FIP)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成为会员国。这是中国集邮文化活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
  1. 集邮组织遍布全国。
  目前,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成立集邮协会。地、市、县级集邮协会达2,151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集邮协会达21,000个。另有5个全国性集邮组织(中国体育集邮协会、中国石油集邮协会等)。截至1993年,会员近20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集邮爱好者约为1500万人。
  2. 丰富多采的集邮活动。
  集邮组织根据不同的集邮层次需要,分别组织不同规模、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诸如集邮日、集邮知识讲座、集邮知识竞赛、集邮先进事迹巡回报告、观摩邮集、集邮演讲、集邮征文、最佳邮票评选、集邮夏令营、短期培训、参观访问、邮品交换等。一些城市已建有集邮活动中心,为集邮者提供各种服务。
  3. 集邮展览常年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中国提倡展览以中小型为主,各地集邮组织多结合当地各项中心活动,举办邮展。其形式有竞赛展、观摩展、专题展、纪念展、宣传展、巡回展等。从1983年到199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已举办过6次全国性邮展。“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为规模最大的一次,共展出邮集246部1049框,文献类展品102部。同时,应邀展出了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和香港地区集邮家的邮集。展场首次设立邮商摊位51个,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泰国和台湾地区10家邮商及这邮商参加了销售活动。邮展期间,并举办了集邮报告会、新中国集邮研讨会、邮展战略研讨会等活动。成为中国邮展史水平最高、展品最全、活动最多的一次全国邮展。
  自1982年以来,中国积极选送邮集和集邮文献,参加国际性(世界)邮展,有三部邮集获得金奖, 10部获得镀金奖。
  为加强中国邮展工作的领导与规划,1991年成立全国邮展委员会,已颁布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总规则》、《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和各类邮展评审专用规则。
  中国现有国际邮展评审员3名,国家级评审员36名,省级评审员58名。
  4. 有组织的开展集邮学术研究活动。
  全国集邮联、各省、区、市及较大的集邮组织均设有学术委员会或学术研究组,现有学术委员或研究组成员1000余人,在中国已基本形成一个较庞大的集邮学术研究网络,根据中国集邮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拓展研究范围,统一确定研究课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内容涉及邮政史,邮票发行史,集邮史、集邮活动发展策略、集邮道德规范、集邮及邮票市场等等。依据研究对象及研究目的要求,研究方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多采取学术讨论会的形式进行交流。仅集邮文化理论研究,在1992年即发表过450余篇研究文章。自1983年以来全国集邮联已召开过14次学术讨论会。集邮学术研究活动,推动了中国集邮文化的发展,为创建集邮文化学说奠定了基础。在总结学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正在组织编撰《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国集邮史》、《中国解放区集邮史》(已出版《苏区卷》)、《集邮文化概论》等著作。
  中国还先后举办过几次国际集邮学说讨论会,如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发行60周年学术讨论会,为国际邮票活动开创出一项新的活动内容。
  为规范中国的集邮语言,全国集邮联组建了集邮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开展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共300余条名词。
  5.集邮出版物空前繁荣。
  中国正式出版的集邮报刊有34家,总发行量约为150万份,其中《集邮》、《中国集邮》、《中国少年集邮》 杂志和《中国集邮报》发行量较大。
  中国集邮图书出版工作不断填补空白,门类基本齐全,品种逐年增加。1982年至1993年,中国共出版集邮图书达300多种。如《清代邮戳志》、《中国解放区邮票史.苏区卷》、《大龙邮票纪念专集》、《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集邮年鉴》、《基础集邮学教程》等。
  6. 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集邮。
  各地集邮组织通过与新闻媒体努力合作,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将集邮列入宣传报道内容,除报道动态新闻外,还联合举办集邮知识讲座、竞赛等。1993年中国邮展期间,在北京的新闻单位即播发有关报道60余次。
  7. 大陆与台、港、澳集邮界间的交往日益增多。
  台湾、香港、澳门集邮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参观邮展、学术交流等活动,年年都有。粤港澳学术研讨会已发展为粤闽琼台港澳地区集邮界学术研讨会形式。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成功地共同举办了1994年香港集邮展览。
  8. 加强国际集邮文化交流。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为FIP、FIAP成员后,积极参加两个国际组织的活动。我们还承办了1988年和1992年FIAP执委会议;多次邀请国际著名集邮家来华讲学;还同一些国家和地区举办过联展、互展、访问等双边活动。我们的国际交往在不断扩大。
  --------------------------------------------------------------------------------
  中国集邮发展史中的第一
  1905年,最早的中文(官方)邮票目录《光绪四年至三十年之邮票略解》在《邮政事务通报》内发表。
  中国最早的邮票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李辉堂,一是福州的"世界邮票社"。
  1914年7月,福州集邮界在"福建展览会"上展出了中外邮票,成为中国首次以集邮为目的的展出。
  1918年4月,由集邮者在常州公园举办的"邮券展览",成为中国首次竞赛性的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合办的"交通部邮政总局邮票展览会"。
  1922年,第一个民间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后曾发行《会刊》)。
  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
  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1934年,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
  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
  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捷克)展览。
  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
  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苏联),姜治方获金奖。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
  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
  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世界邮展(西班牙),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
  1985年,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
  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新加坡),常增书获大镀金奖。
  1989年,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集邮品。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
  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邮票图片网站
  http://jx.xinjiyuan.net/linxiang/zgyp.htm
  http://zj.183.com.cn/jy/stampquire.htm

请问集邮的杂志、报刊,订哪个好?

可读性的上海集邮不错。
一. 杂志:首选《集邮博览》,内容翔实,丰富多彩 。
次选《集邮》,较权威、全面地了解集邮行业 。
二. 报刊:首选《集邮报》(山西),内容丰富多彩 。
次选《中国集邮》,较权威,全面了解集邮行业 。

极限集邮的起源

中国极限集邮始于50年代,波兰集邮家M·海茨斯基1956年在,《集邮》杂志著文介绍极限明信片,引起中国集邮者较大兴趣。80年代极限集邮迅速发展,上海、广东、北京、太原、重庆、天津等几十个大中城市纷纷成立极限集邮组织,出版会刊,开展各种极限集邮活动。1983年极限集邮登上全国邮展,1994年极限邮集走出国门参加亚洲国际邮展,中国1999世界邮展上,我国极限类展品《门》《哺乳动物》获得镀金奖和大银奖的好成绩。极限集邮在世界、在中国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童国忠的学术成就

在全国性学术会议和专业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著有20万字的《涂料气相色谱分析的实践》讲义。论文《涂料基料的裂色谱指纹图研究》入选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50周年学术报告会。研制成制备色谱仪和中功率居里点裂解色谱仪。并担任指导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40多名毕业生的毕业作业论文工作。在集邮方面,组建和主持上海市化工集邮协会工作15年,并长期主持原地封研究会工作。1992年获全国集邮先进个人称号。他长期从事原地封的收集和研究,藏有原地封5000多种。1985年国内原地封收集刚兴起时,即开始潜心研究原地封集邮基本理论,同年发表了基本理论研究文章《原地封概论》,同年11月在《集邮》杂志上发表《谈谈原地封》一文。主编《原地封研究会文集》一、二、三集。1990年编著出版了我国原地封收集的重要工具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日原地封图鉴1981~1989》。1997年在《集邮》杂志上发表《原地封邮票原地研究的进展》一文并被收录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学术文选集。参加编写《中国集邮百科全书》和《中国集邮大辞典》。执笔编写上海市中学活动课教材《集邮知识与技能》。执笔编写集邮录像片《集邮天地》脚本。长期为《集邮》、《上海集邮》、《集邮报》等杂志和各地集邮物刊撰写原地封的综述性、研究性文章和其他邮文。为《新民晚报》、《文汇报》、《新闻报》、《国际金融信息报》等众多报刊撰写集邮文章和评论。发表邮文近500篇,约50余万字,邮文《邮票的品相》获《集邮》杂志1986年最佳文章。还在集邮报刊上发表过集邮漫画和摄影作品。人生格言:最困难的时候是迎接希望的时候;最顺利的时候是存在危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