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汝昌与冯其庸争什么,谁是当代红学研究顶级四大名家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4 16:03:04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冯其庸与周汝昌

周汝昌与冯其庸。周汝昌与冯其庸都是红学研究大家,二人都活了九十多岁,得以长寿。二人一个代表了正统,一个代表了民间。冯其庸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周汝昌社会地会低一些,但其承继胡适对《红楼梦》的研究方法,以一部《红楼梦新证》奠定了红学研究大家的地位。周汝昌晚年失聪失明仍写作不断,冯其庸晚年做了二月河的贵人,冯病重时二月河送其5000元钱,冯其庸不收,后二月河向红学会捐款30万元。冯晚年在西藏考古方面也有新成就。冯其庸早年学业平平,但晚年社会地位不低,属更富贵之人。周汝昌早年学习优异,但晚年身体不好,红楼梦研究的学术地位在民间更高,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认为《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人,他认为80回以后曹雪芹已创作,只是因故失踪,《红楼梦》实为108回,且宝玉与宝钗离婚后,与史湘云相依终老是最终结局,他对高锷等人的续写并不认同。从人生的角度看,二人均为大学问家,只是走的不同历程,这符合人生规律。人生不可能得到全部,总有起落和得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任何时候别失去奋斗的心劲。

冯其庸与周汝昌谁的红学成就高

当然是周汝昌,冯其庸根本算不上是周汝昌的对手,只是搞些政治手腕而已,而周汝昌才是红学集大成者,胡适开辟新红学,而真正有成就的还是周汝昌。冯其庸没什么贡献。
两位都是红学界的泰斗,红学成就的高低不具有可比性,纠正一下,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仙逝,俞平伯会长至今仍在为红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周汝昌的成就比冯其庸成就高。
冯其庸主要成就: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
代表作品:《春草集》,《秋风集》等
职务: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
学术履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贡献:
冯其庸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
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冯其庸作品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周汝昌主要成就: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集大成者、创立曹学、脂学、探佚学三大分支、考证高峰、悟证先河
代表作品:《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石头记会真》《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千秋一寸心》
荣誉: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
人物荣誉:
周汝昌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
是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红楼梦学刊》编委等职。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2002-2008年,数次登上百家讲坛,讲授唐诗宋词鉴赏、解读《红楼梦》以及中国四大名著等。
2013年1月6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等主办,《收藏界》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在京揭晓。周汝昌先生入选。
扩展资料
周汝昌红学贡献
周汝昌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生平考证,使得人们对于《红楼梦》作者有了一个空前清晰的印象。《红楼梦》汇校工作:周祜昌、周汝昌二位先生五十六年心血的结晶《石头记会真》。
汇集已发现的现存于世的古抄本10余种,对其进行全面汇校,展示所有异文,使之成为接近曹雪芹原本真笔的一部可以信赖的《石头记》。周汝昌把《红楼梦》上升到中华文化小说的高度,提出“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红楼梦》应列为第十四经。
周汝昌一生致力于红学研究,其研究方法师承于胡适,但又独树一帜。周汝昌重点考证了曹雪芹的身世与家世,并且仔细研究了大量清宫档案之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观点。
并且通过对前八十回的仔细研读结合曹家史实,经过严密思考和逻辑推理,为人们揭开了隐藏在书中的深刻艺术内涵,伟大的诠释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其研究观点为广大红学研究者和人民群众所接受。
参考 资料:百度百科--冯其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汝昌

红楼梦的作者争议

1、曹雪芹说
曹雪芹著《红楼梦》,有史证,有自证。史证即胡适、周汝昌等人考证出来的史料,自证即原著第一回的作者署名。文中与书名题旨“金陵十二钗”、自题诗“满纸荒唐言”、创作经过“十载五次”、作者斋号“悼红轩”相连的是唯一的曹雪芹。要确立曹雪芹的著作权,有文本内这一处作者署名作证就足够了。至于曹雪芹前面的那一串名字,则另有深意:首先是障眼法,罗列一堆马甲以防范文字狱风险(事实证明这招相当奏效,既忽悠了清政府,又捉弄了索隐派);其次是自谦,曹雪芹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站在五千年古圣先贤的肩膀上创作《红楼梦》,他笔下的贾府一家之史吸收了二十五史之精华,故自谦“披阅增删”,以示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不敢贪古圣先贤之功为己有,与《作者自云》“虽我不学,下笔无文”表现的自谦态度一致;再次是入圣,曹雪芹署名附着于女娲补天神话,石头、空空道人都是神话形象,东鲁孔梅溪则调侃山东孔圣人之后(即衍圣公),从而构筑一条由天到人、由神话到现实的传承路径,强化《石头记》受命于天的神圣性。
2、非曹雪芹说
清朝时,《红楼梦》作者是谜,众说纷纭,争议颇多。胡适先生考证判断曹雪芹即是贾宝玉的人物原型,并由此断定他是《红楼梦》的作者。然近些年陆续发现的很多史料证实,雍正元年(1723)曹雪芹约八岁时,曹家就因需节衣缩食弥补康熙年间的亏空而陷入困境,1727年曹雪芹约十二岁的时候,曹頫因亏空和骚扰驿站等罪被罢官入狱,1728年,曹雪芹十三岁时曹家被抄并随家人移居北京,他没有机会和可能像贾宝玉那样过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明载,曹雪芹祖父曹寅的长女嫁皇家为妃以及康熙南巡(脂砚斋称:借省亲实写南巡,作者曾经),曹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热闹到不堪的田地”的繁华,曹雪芹尚未出生无法“曾经”,都是上一辈人的事。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也载: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的“叔辈某人”,“元、迎、探、惜者,皆诸姑辈也”。史料证实胡适先生当初的判断错误,曹雪芹作为作者的证据自相矛盾,其著作权由此遭到众多研究者的质疑,认为原作者“石头”另有其人,曹雪芹只是改写者和“传书人”。
矫枉过正,让人意外的是在曹雪芹之外索隐出多达65个作者,如洪升、吴梅村、冒辟疆、顾景星、袁枚、曹頫、曹顒、曹颜、曹硕 及其他闻所未闻的人物都被拉来做《红楼梦》作者。原作者只有一个,因而这些研究者炒作、娱乐、戏说的成分大于求真、求实、求是的成分。胡文彬先生批评道:只是从《红楼梦》中看到一些所谓矛盾,就说作者不是曹雪芹,这是在追求新奇,是时代的浮躁,真正研究者的声音反而没人注意了。 当然,作者问题上的矛盾不解决,未来作者的数量或将持续刷新。胡文彬先生直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吗?这是目前红学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李希凡先生对此不无担忧:“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我们再没有一点大动作的话,到明年,曹雪芹没准就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了。” 1、高鹗续书说
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在思想旨意、宝黛性格、艺术风格上均存在差异,张问陶《赠高兰墅鹗同年》自注云:“传奇《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因此,胡适、俞平伯、顾颉刚、吴世昌、周汝昌、李希凡、蔡义江等学者把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判给了高鹗。
深圳大学研制出《红楼梦》电脑多功能检索系统,结论称: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用词和描写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全书所有的生僻字都出现在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一个也没有;全书描写亭台楼阁265次,绝大部分都在前八十回,后四十回共有五处。
2、无名氏续书说
王利器:《红楼梦》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就旧传本加工订正而成的,也就是如他自己所说的“准情酌理,补遗订讹”。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第三次修订后推出的《红楼梦》校注版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该社古典部主任周绚隆说:张问陶所说“补”字恐怕应该是补订而不是续补的意思。
程伟元以“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来叙说《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来历,很多人认为这是搪塞的借口,但冯其庸认为:要否定这段话,没有确凿的、充分的证据是不行的。
3、曹雪芹原著(残稿)说
张新之:有谓此书止八十回,其馀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但观其通体结构,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全身动之妙,且词句笔气,前后全无差别。则所增之四十回,从后增入耶,抑参差夹杂增入耶,觉其难有甚于作书百倍者。虽重以父兄命、万金赏,使闲人增半回不能也。
鲁迅: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
林语堂:后四十回系据曹雪芹原作的遗稿而补订的,而非高鹗所能作。
徐迟:后四十回写的是封建制度的败落和塌台,因此封建卫道士们曾经对后四十回如何的怕得要死,恨得要命,硬是要将它扼杀在摇篮里!程伟元找回了后四十回,由责任编辑或助理编辑的高鹗很认真、很谨慎、很漂亮地完成了抢救工作。
周绍良、胡文彬、宋浩庆、戴维·霍克思等红学研究者,认为高鹗对后四十回散稿做的是“截长补短”、编辑整理的工作,并没有参与创作。
王国维、王蒙、白先勇 等学者支持“曹著说”。
持“曹著说”者指出,后四十回实录曹家真事的分量超过前八十回,表现在贾政的官场经历与曹頫相符,甚至写到曹家获罪的第一要案——骚扰驿站,抄家的细节也十分写实,贾母之死、家宅被盗、典房卖地、甄宝玉自述透露了曹家许多后事,所以张爱玲说后四十回熟悉曹雪芹的家事。大观园终散、黛玉之死、宝玉出家,构成大悲剧结局,且照应前八十回的设定,尤其抄家、招伙盗、海疆戡乱这些特别敏感的文字更只能出自曹雪芹之手。
在1980年首届国际红学研讨会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陈炳藻利用计算机对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用字进行测定,他得出的结论是120回的作者是一个人,即曹雪芹。
?

在红楼梦研究领域,周汝昌和冯其庸,谁的水平更高?

对于过去的红学研究,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已经没必要评判前辈的水平和成果了。因为都是错误的!然而错误和挫折教育了我们,会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会使大家更能读懂《红楼梦》、也会使《红楼梦》在今后社会科学的天地中闪烁更耀眼的光芒! 如果让我评判水平,我认为冯老要比周老高一些,因为到了晚年,他说过———《红楼梦》绝不是普通家庭的问题,而是隐喻社会一个大问题的小说! 个人观点,慬做参考!

红楼梦与三十六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小沙弥瞒天过海,贾雨村扶乩判案
第二计 围魏救赵——瞒贾政围魏救赵,救贾芹女尼还家
第三计 借刀杀人——王熙凤借刀杀人,尤二姐忍气吞金
第四计 以逸待劳——见不平贾蔷用计,逞无赖顽童闹学
第五计 趁火打劫——馒头庵凤姐弄权,长安县金哥自缢
第六计 声东击西——探晴雯声东击西,送衣物迷惑众人
第七计 无中生有——泼金桂无中生有,害秋菱借刀杀人
第八计 暗渡陈仓——欲鬼混贾蓉献计,暗娶亲贾琏称心
第九计 隔岸观火——众婆子隔岸观火,赵姨娘怒打芳官
第十计 笑里藏刀——柳湘莲笑里藏刀,呆霸王调情遭打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小藕官烧纸祭友,贾宝玉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夫人发威打金钏,贾环牵羊害宝玉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贾宝玉挑逗金钏,王夫人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假宝玉借尸还魂,真财迷弄巧成拙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骗宝玉薛蟠调虎,庆寿诞众人欢宴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毒熙凤欲擒故纵,花贾瑞一命呜呼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纵淫心金桂献媚,派宝蟾引玉抛砖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拒贾赦鸳鸯抗婚,求贾母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谢芳官五儿回礼,惹麻烦宝玉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贾环趁乱烫宝玉,夫人痛骂赵姨娘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此计是尽可能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把假象露给对方,让人防不胜防。
此计当首推曹公作红楼。《红楼梦》当然不是曹公所宣称的“毫不干涉时世,大旨谈情”的书,只不过是曹公把伤时骂世之旨作了一番遮盖掩饰罢了。在借题发挥,诗词讥贬上,曹公瞒天过海真不愧一绝。如,宝钗所作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写的虽是横行一世到头来被煮食的螃蟹,但那些求善价、待时飞不走正路搞阴谋诡计的政客们不也是一样?曹公还特借众人之口说“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大才,只是讽剌世人太毒了些”,确是曹公借题“骂世”。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引计是要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虚弱部位来间接地牵制敌人。
此计为袭人用得最为得体。袭人是从不和人正面交锋的,可是宝玉说的:“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话说柳叶渚边嗔莺咤燕,春燕被她妈追打,抱住袭人求救时,袭人便绛云轩里召将飞符,打发人叫平儿来收拾那不知事的婆子。她知道在下人们中间,最怕的是平儿,“有情呢,说你两句,一翻脸,嫂子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正面来与婆子对嘴,不如攻其薄弱环节,让平儿来。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
根并荷花一茎香,生平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一计用得最毒的莫过于夏金桂用宝蟾来杀香菱了,我为香菱一哭。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此计用得最让人开怀一笑的莫过于湘云,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先饱餐鹿肉,回来再锦心绣口。嘿嘿,配上一点酒,来点烧烤,联句想不赢都由不得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湘云了。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此计为那狠舅奸兄所用让人印象最为深刻。
第六计:声东击西。
此计用得最好的莫过于宝钗了,你看她借扇机带双敲。一敲宝玉,对坠儿说“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姑娘面前,你该问她们去!”二敲黛玉,对宝玉说“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博古通今,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宝黛二人的心病,被她声东击西,敲了个痛快。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慧紫娟情辞试忙玉,不正是此计?假说黛玉要回苏州,弄得宝玉痴病发作“要去连我也带去!”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此计当数贾芸弄的换帕把戏:原来上月贾芸进来种树之时,便拣了一块罗帕,便知是所在园内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个人的,故不敢造次。今听见红玉问坠儿,便知是红玉的,心内不胜喜幸。又见坠儿追索,心中早得了主意,便向袖内将自己的一块取了出来,向坠儿笑道:“我给是给你,你若得了他的谢礼,不许瞒着我。”坠儿满口里答应。明修栈道是还帕,暗渡陈仓是送春。
第九计:隔岸观火。
此计是贾蔷用得最好。“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玩柳。总恃上有贾珍溺爱,下有贾蓉匡助,因此族人谁敢来触逆于他。他既和贾蓉最好,今见有人欺负秦钟,如何肯依?如今自己要挺身出来报不平,心中却忖度一番,想道:“金荣贾瑞一干人,都是薛大叔的相知,向日我又与薛大叔相好,倘或我一出头,他们告诉了老薛,我们岂不伤和气?待要不管,如此谣言,说的大家没趣。如今何不用计制伏,又止息口声,又伤不了脸面。”想毕,也装作出小恭,走至外面,悄悄的把跟宝玉的书童名唤茗烟者唤到身边,如此这般,调拨他几句。弄得学堂一片大乱,贾蔷自己并不出头。乐得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看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 一个“赚”字把凤姐儿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当面一口一个姐姐,全是自怨自错,“怨不得别人,如今只求姐姐疼我”等语。赚得尤二姐认他作是个极好的人,以为小人不遂心诽谤主子亦是常理,故倾心吐胆,叙了一回,竟把凤姐认为知己.待尤二姐入彀后,背后凤姐狠毒地弄小巧用借剑杀人,一付笑里藏刀的丑恶嘴脸被曹公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十一计:落井下石。
还有比环儿更能用好此计的么?手足耽耽小动唇舌,害宝玉大承笞挞。趁着贾政盛怒,宝玉大祸临头时,他还要加上“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房里-------”好大一块石头。差点儿就要了宝玉的命。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还是那个凤姐儿,大闹宁国府,本意是要出出贾蓉“调三窝四”引贾琏偷娶二姐的气,还有尤氏敢让妹子来虎口夺食,更是要当着众人给尤氏没脸,让她知道自己的历害。以后再来收拾尤二姐的时候,就没人敢为二姐出头了。且看凤姐的表演:凤姐照脸一口吐沫啐道:“尤家的丫头没人要了,偷着只往贾家送!难道贾家的人都是好的,普天下死绝了男人了!”---嚎天动地,大放悲声,只说:“给你兄弟娶亲我不恼。为什么使他违旨背亲,将混帐名儿给我背着?咱们只去见官,省得捕快皂隶来。再者咱们只过去见了老太太,太太和众族人,大家公议了,我既不贤良,又不容丈夫娶亲买妾,只给我一纸休书,我即刻就走。你妹妹我也亲身接来家,生怕老太太,太太生气,也不敢回,现在三茶六饭金奴银婢的住在园里。我这里赶着收拾房子,一样和我的道理,只等老太太知道了。原说接过来大家安分守己的,我也不提旧事了。谁知又有了人家的。不知你们干的什么事,,我一概又不知道。如今告我,我昨日急了,纵然我出去见官,也丢的是你贾家的脸,少不得偷把太太的五百两银子去打点。如今把我的人还锁在那里。”说了又哭,哭了又骂,后来放声大哭起祖宗爹妈来,又要寻死撞头。把个尤氏揉搓成一个面团,,衣服上全是眼泪鼻涕,并无别语,只骂贾蓉:“孽障种子!和你老子作的好事!我就说不好的。”凤姐儿听说,哭着两手搬着尤氏的脸紧对相问道:“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不然他们给你嚼子衔上了?为什么你不告诉我去?你若告诉了我,这会子平安不了?怎得经官动府,闹到这步田地,你这会子还怨他们。自古说:‘妻贤夫祸少,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个好的,他们怎得闹出这些事来!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图贤良的名儿。总是他们也不怕你,也不听你。”说着啐了几口。尤氏也哭道:“何曾不是这样。你不信问问跟的人,我何曾不劝的,也得他们听。叫我怎么样呢,怨不得妹妹生气,我只好听着罢了。”
哭了、骂了、打了、揉搓作贱得够了,还要顺手牵羊弄五百两银子。凤姐儿真不愧是“裙钗一二可齐家”角色。看到这种齐家角色再想想那些治国平天下的人,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灭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此计倒是不用多说,还是宝玉喜欢用。你看他,在水月庵,一惊秦钟和智能,在书房,二惊茗烟和万儿。
第十四计:关门捉贼。
此计倒是真合抄检大观园。写都费笔,不用细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敌人占据了地利好比老虎占据大山,可以横行霸道。诱骗敌人失去地利时再行消灭,则更为有利。在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这回里,柳湘莲诱使薛蟠到北门外把个呆霸王狠揍了一通,用的便是此计。要不调虎离山,在赖大家里柳湘莲是没法出气的。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王夫人发现十锦春意香袋,盛怒之下要即刻抄检大观园,凤姐劝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作胳膊折在袖内!
表面上不动声色,欲擒故纵,结果查了司棋一个措手不及。
第十七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
不能够迎击敌人强大的正面力量时,就要消灭敌人强大力量借以存在或产生的根源。
此计倒是叫赵姨娘用上了,尽管用得不是那么成功。不能够越过王夫人和凤姐儿,就干脆串通马道姑,暗算了宝玉和凤姐再说,若果是法子灵验,把凤姐和宝玉两个绝了,那家私倒还真正是她环儿的。到那时,她赵姨娘:“要什么不得?”
第十八计:混水摸鱼。
乘着敌人内部混乱之机,利用它没有主见的时候使它顺从。
此计李十儿一干狠仆用得最拿手,为了合伙弄钱,他们串通一气,把水搅混,趁机获利。且看那李十儿的表演:“老爷极圣明的人,没看见旧年犯事的几位老爷吗?这几位都与老爷相好,老爷常说是个做清官的,如今名在那里!现有几位亲戚,老爷向来说他们不好的,如今升的升,迁的迁。只在要做的好就是了。老爷要知道,民也要顾,官也要顾。若是依着老爷不准州县得一个大钱,,外头这些差使谁办。只要老爷外面还是这样清名声原好,里头的委屈只要奴才办去,关碍不着老爷的。奴才跟主儿一场,到底也要掏出忠心来。”贾政被李十儿一番言语,说得心无主见,道:“我是要保性命的,你们闹出来不与我相干。”说着,便踱了进去。
李十儿便自己做起威福,钩连内外一气的哄着贾政办事,反觉得事事周到,件件随心。所以贾政不但不疑,反多相信。便有几处揭报,上司见贾政古朴忠厚,也不查察。惟是幕友们耳目最长,见得如此,得便用言规谏,无奈贾政不信。
第十九计:虚张声势。
虚张声势是一种打气的方式,是用来迷惑对方,松懈其斗志,削弱其战斗准备,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书中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中写到,贾赦欲取鸳鸯做小妾,鸳鸯不从,她知道若要贾赦死了这份心,必要得到老太太的支持,如何取得老太太的支持呢?只见鸳鸯到贾母前跪下,一面哭一面说“因为不依,大老爷越性说我恋着宝玉,不然要等着往外聘,我到天上,这一辈子也跳不出他的手心去,终究要报仇。我是横了心了,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鸳鸯这么一闹,后由老太太作主,终达到了心愿。
第二十计:反客为主。
反客为主就是想办法争取主动权,这是斗争中的一个最高原则,能主动就可以控制大局。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的就是反客为主。
湘云与黛玉素来相厚,宝钗为瓦解她们的这种关系,把湘云结成自己的同盟,不顾自己的客人身份,出资为湘云作东道主,又让其兄薛蟠买了好些螃蟹,漂漂亮亮的办了好几桌,满足了湘云的心愿。湘云随后即成了钗的同盟。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施诸于谋略,即当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设法伪装一个形象,瞒过对方的监视,自己暗里脱身逃遁的意思。
此计,宝钗比较拿手。书中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写到,宝钗扑蝶时在滴翠亭外误听到小红的隐私,心想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请看宝姑娘是如何表演的:只见她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待见了小红坠儿,反向她们问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并解释,“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她一跳,还没走到跟前,人却不见了。别是藏在山洞里去了”。一面说一面走掉了。害得小红信以为真,对林姑娘增加了些怨恨。
第二十二计:移尸嫁祸。
移尸嫁祸就是转移祸患于别人,自己干手净脚。这是一个顶聪明的手法,自己不出面,干脆利落,而能加害于对方,企图达到,愿望完成,这就是杀人不见血的英雄本色。
书中第六十八回“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写到,凤姐为了收拾贾琏、贾珍等人,先是命旺儿串通张华向司衙门告状,状告贾琏“国孝家孝之中,背旨瞒亲,仗财依势,强逼退亲。停妻再娶”,后再到衙门打点,平息此事。随后凤以有人告状为由,大闹宁国府。凤辣子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达到收拾琏、珍的目的,竟不惜用此损招。
第二十三计:杀鸡儆猴。
所谓“杀鸡儆猴”,即是“杀一儆百”,有威胁恫吓之意,这是权术,是驭众手段。在意见纷纷、工作受到许多阻挠的时候,为使步骤划一,法令的贯彻执行,非以严厉手段对付不可,此之所谓“不以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
此计王熙凤最善使用。书中第十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中写到有一仆人早点迟到,凤姐说道:“明儿他也睡迷了,后儿我也睡迷了,将来都没了人了。本来要饶你,只是我头一次宽了,下次人就难管,不如现开发的好。”登时放下脸来,喝命:“带出去,打二十板子!”自此众人才知道凤姐的厉害,不敢偷闲,兢兢业业,执事保全。
第二十四计: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狭义的解释是欺上蒙下,盗弄政权;广义的说,凡使用卑劣的手段,把原货换了,拿假货去欺骗人的就叫做偷梁换柱。
这个计谋大家都记忆犹新。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中写到“如今不管宝兄弟明白不明白,大家吵嚷起来,说是老爷做主,将林姑娘配了他了”。待成亲之日,林姑娘换成了宝姑娘。可怜宝玉一直蒙在鼓里。
第二十五计:擒贼擒王。
这句话出自杜甫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意思是说如果用在做事方面,须扼要的从根本上下功夫;但用在勾心斗角的计策上,则是说在决斗的时候,要把攻击的重点对付敌方首领或其指挥部。
书中第五十五回“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中写到,凤姐小恙,探春执政,此时的荣国府百废待新,探春深知要将自己的改革方案得已实施,必须要从凤姐的原有体制开刀,探春先是免了宝玉、环哥每年上学的银子每人八两。平儿在向凤姐汇报此事时,凤姐说“如今俗语擒贼必擒王,她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要拿我开端,倘若她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辨,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可见凤姐还是有自知自明的。
第二十六计:扮猪吃虎。
扮猪吃虎即本身是老虎一样的英雄人物,为求达到一种企图,故意诈呆扮傻诱使人上当。
王熙凤是使用此计的杰出人物。书中第十一回“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写到,贾瑞见了熙凤后,癞哈蟆想吃天鹅肉。熙凤从心底里就瞧不起他,发誓“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表面上熙凤装疯卖傻,对瑞含情脉脉,约他晚上见面,可怜贾瑞喝了一夜西北风,还被浇了一身粪便,随后就一命呜呼了!
第二十七计:过河拆桥。
过河拆桥是指一个人在事业成功了之后,想独享胜利成果,把过去同甘共苦的战友或帮助提携过他的恩人一脚踢开。
书中所描述的贾雨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过河拆桥之人。书中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写道,雨村得贾府之力,复任应天府,恰遇薛蟠打死冯渊命案,起初不明就里,正欲发签拿人,后经门人指点,便乱判此案向贾府送了个人情。此门人原系葫芦庙里的沙弥,雨村落魄时的故交,后被雨村寻了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另外,贾雨村系贾府提携,贾府落败后,雨村为了与贾府划清干系而自保,竟带人抄检宁荣两府,其为人如何可见一斑。
第二十八计: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即以此代彼,说明了就是:甲闯了祸,由乙去受罪做替死鬼。
宝玉曾用过此计。书中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写到,彩云偷了茯芩霜给环哥,却赖五儿所偷,宝玉知道如到赵姨娘处去搜,必会伤了探春的面子,便大包大揽了下来,说是为唬他们玩,自己所拿,终将此事平息。
第二十九计:抛砖引玉。
“抛砖”就是先给予一点甜点,诱人上当,慢慢地把“玉”引过来,得以操纵,为我所用,自己从中得到更大的实惠。
书中写到黛玉无意中吟出西厢记中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先是进行批评,挫其锐气,后送一点人参、燕窝之类的补品,进行感情沟通,直到黛玉视其为知己。宝钗此着化“敌”为友,确实高明。
第三十计:美人计。
美人者,漂亮之女人也。利用美女去对付对方是为美人计。
此计宁荣二公使过。书中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写到,宁荣二公嘱警幻仙姑对宝玉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宝玉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正路。仙姑后秘授云雨之事,宝玉在梦中与可卿初试云雨。
第三十一计:激将计。
所谓激将,即激发他人的勇气,替自己去执行任务。
此计水月庵老尼净虚用得最为成功。书中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写到,老尼净虚请凤姐为长安守备退了张家的聘礼之事从中说合,凤姐起初不允,净虚故意叹道:“虽说如此,张家已知我来求府上,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象是府上连这点手段也没有的一般”,一番话激起了凤姐争强好胜的兴致,答应为他出气。
呜呼,善于用计算人的熙凤竟被老尼所算。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空城计是指情势猝然紧急,间不容发,迫得匆布疑阵,困惑对方,希图幸免。
平儿是使用此计的高手。书中第二十一回“俏平儿软语救贾琏”中写道,贾琏与多姑娘有染,带回一撮青丝藏在枕套中,被平儿收拾铺盖时发现,藏在袖内,正在此时,凤姐进来问平儿,贾琏带出去的东西少不少、有没有搜出相好的丢下的东西时,平儿说道:“怎么我的心和奶奶的心一样!我就怕有这些个,留神搜了一搜,竟一点破绽也没有,奶奶不信时,那些东西我还没收呢,奶奶亲自翻寻一遍去”熙凤听后信以为真。你瞧平儿说这话时当真是面不改色心不乱跳呢:)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反间计就是设法让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
书中第六十九回“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写到,凤姐一面暗中挑唆张华向察院告状,让他要回原妻尤二姐,一面又禀报贾母,说是珍大嫂子干事不明,惹了官事。贾蓉深知此事的根由,暗暗遣人送了百金给张华,让他远走他乡。官府也得了好处,说张华妄告不实,惧罪逃走,不予追究。此事才得平息。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苦肉计就是先把自己折磨一番,利用血泪去争取接近敌人,暗地里阴谋颠覆。
书中第六十五回“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中写到:贾珍与三姐私下寻乐,贾琏进房撕破了这层纸,伤了三姐的自尊心,三姐先是痛斥贾氏弟兄的丑行,后竟行起了苦肉计,自己斟了一杯酒,先喝了半杯,搂过贾琏的脖子来就灌说“我和你哥哥已经吃过了,咱们来亲香亲香”并一叠声叫道:将姐姐请来,要乐咱们四个一处同乐,俗语说便宜不过当家,他们是弟兄,咱们是姐妹,又不是外人,只管上来。一席话说得珍琏后悔不迭,反而不好轻薄。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连环计是指运用一种权术,引起对方发生连锁反应,或激起多方面磨擦的计策。
此计河北丰润的“曹雪芹家酒”的营销者们最最擅长。曹雪芹祖籍在辽宁辽阳,这早已在红学界成为公识。丰润酒厂为了宣传酒的品牌,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先是搞了个“曹雪芹家酒”,后又拍了个电视剧,大力鼓噪曹雪芹祖籍在丰润。因“曹雪芹家酒”而引起了红学界“辽阳说”(冯其庸、刘世德为代表)与“丰润说”(周汝昌为代表)的争论,双方唇枪舌剑,争论不休。酒厂的策划者乐得眉飞色舞,不用多花广告费,销售翻了好几倍呢:)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俗语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者跑也,有被动主动之分,被动是迫于无奈,主动是缺乏信心。被迫逃亡,并非怯懦表现;主动退却,也非英雄末路。这里所指的走,是因环境已处于不利,设法转往别地另起炉灶,谋东山再起之意。
老刀友对走的理解可谓深刻,细究书中情节,倒确有描述。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薛蟠打死冯渊,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上京去了。这里,薛蟠尽管有仗势狂妄的一面,也有暂避风头之意。

谁是当代红学研究顶级四大名家

红学大师周汝昌。当代红学研究大师和泰斗,是首屈一指的红学研究领军人物。
红学大家冯其庸,与红学大师周汝昌一起可以并称为当代红学的双子星座。
红楼梦诗词曲赋研究大家蔡义江。
红学精神传承大家胡文彬。
个人认为刘心武先生在续写后28回成功时,即可成为当代红学研究大家。

冯其庸和周汝昌在研究红楼梦上是属于不同派别么?

冯其庸在红学方面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谈不上派别的。
我想周先生痴在红楼,而冯先生顶多是情在红楼吧——这应该不干什么高低什么门派的事。
区别于石头的真假
支不支持和派别没什么关系
周汝昌确实不支持后40回,冯其庸数十年来也一贯坚持认为后40回为续作,并认为后40回难与“云雾天外,高不可攀”的前80回相比肩。
但他们同属考证派期中的曹学
考证派是新红学第一大派,坚守史学本位,运用杜威实证主义方法,致力于考证曹雪芹家事、《红楼梦》版本和成书经过。[1]
曹学:胡适、顾颉刚、吴恩裕、周汝昌、冯其庸。
曹学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史料,勾勒出《红楼梦》诞生的历史背景,通过研究曹雪芹的生平经历来了解《红楼梦》。四字法言:曹贾互证。十字箴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在说《红楼梦》时,不得不提脂砚斋

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据周汝昌的统计,曹雪芹的朋友至交和他同时代的人给他留下来的诗,至少有17篇。再加上虽然没有明确写清是给曹雪芹的,但经考证得以证明的还有3首,这样加起来一起就是20首。此外,关于曹雪芹的著作,除了周汝昌的《曹雪芹传》之外,还有著名小说家端木蕻良的小说《曹雪芹》、高阳的《曹雪芹别传》等
今年85岁的周汝昌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周汝昌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就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他找到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他由此沉醉红学,一生不醒。
曹雪芹长相如何?根据周汝昌的研究,他认为曹雪芹有很多古典文人的特色。他的长相不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那样面如秋月,色如黄花。他头大,色黑,能讲故事,生性放浪,高谈阔论,能做诗,他的好朋友敦诚、敦敏佩服曹雪芹的就在这一点。这在清初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后人裕瑞的《枣窗闲笔》里有记载。
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周汝昌认为,是脂砚斋定了最后这部书的大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定名。定名时曹雪芹还活着,那就是说曹雪芹同意把脂砚斋的书评作为这一部伟大著作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第二,里边许多批语是从女性的立足点出发的。周汝昌认为她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有记载,“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而泪待尽”、“希望造化主、上帝你再造一芹一脂,我们二人亦大快于九泉地下”。这是什么话呀?周汝昌说,“我老老实实告诉诸位,这要不是夫妻关系,他怎么能这么讲话呢?这个正符合了多条记载,《红楼梦》的真本不是这个被高鹗篡改的一百二十回版本。曹雪芹自己写的七十八回以后的情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在真本中,湘云宝玉后来贫贱到极点,几乎做了乞丐,最后千难万苦,忽然又重会,结为夫妻。”总之,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和他的创作文学事业完全不能隔离。
脂砚斋当为曹家人,他曾参与了康熙南巡的接驾。康熙南巡,曹家共接驾四次。曹寅、曹颐、曹頫都参与了其事,这点在《红楼梦》里亦有反映。第十六回,一开始,脂砚斋就特地点出,此回是“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惜(昔)感今。”(甲戌回前批)在《红楼梦》内文里,脂砚斋又借赵嬷嬷之口,对康熙南巡大发议论。“赵嬷嬷道:‘……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侧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 ),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庚辰侧批:点正题正文)……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庚辰侧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
所谓“甄家”,即“真家”,也就是实际所发生过的事情。
曹寅、曹颐、曹頫等三人参与了接驾,那么,对接驾事“经过见过”的脂砚斋,是三人中的哪一人呢?他不可能是曹寅,也不可能是曹颐,因为寅、颐二人早在康熙年间就去世了,而脂砚斋批书的举动,却在乾隆年间。所以,脂砚斋只能是曹頫。
曹頫与曹雪芹之关系,当为叔侄或父子关系。不管怎么样,他是曹雪芹的长辈。
正因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长辈,所以他才在曹雪芹面前自称“老朽”,曹雪芹死后,他才那么悲痛,才会在批语中屡屡提及曹雪芹。
裕瑞在其《枣窗闲笔》中说他曾见过一种《石头记》版本“卷额本本有其(雪芹) 叔脂砚斋之批语,引其当年事甚确。”这段话,亦可作为脂砚为曹頫的佐证。
既然脂砚斋为《红楼梦》作者,而脂砚斋又是曹頫,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頫,而不是曹雪芹。
曹頫曾任江南织造,后被革职遣返北京,他当然经历过极繁华又极贫困的生活,不像曹雪芹,一生几乎全在贫困中度过。这一点与“作者自云”就非常相像了。那么,曹頫既是《红楼梦》的作者兼批者,他为什么哀叹自己为“废人”,哀叹“无才补天”呢? 他所隐去的“真事”又是什么?他为什么不敢站出来承认自己是《红楼梦》的作者?
要解答这一系列疑团,须看看他的经历。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苏州织造、曹寅妻兄李煦因亏空公帑落职入狱,抄家籍产。他的子女人口,包括家仆二百多名,在苏州变卖。一年之久,无人敢买,后又发送北京,继续变卖。
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苏州织造李煦的后任胡风晕,因“年党”之祸,饬回京,吓得全家若干口,同时悬梁自尽。次年正月,得雍正新宠的两淮巡盐噶尔泰,奏密折献言,说:
“访得曹頫午少无才,遇事畏缩”,“臣在京见过数次,人亦平常。”雍正在此折上御笔批道:“原不成器”,“岂止平常而已!”(参见周汝昌先生《曹雪芹小传》第234 页)
看至此,我们就可明白,为什么《红楼梦》作者哀叹自己“无才补天,半生潦倒,一技无成”,脂砚斋为何痛哭自己是废人,原来,这些称号是御封的:“原不成器”、“岂止平常而已!”
曹頫之所以不敢明言自己是作者,除了惧怕雍正朝的文字狱外,还因为自己本身就是罪人。雍正的死敌、皇子胤糖曾交给曹頫一对高近六尺的镀金铜狮。此铜狮乃帝王专享之物,胤糖要它,用意不是很明显吗?胤糖能将此物交给曹頫,也足以证明曹頫是胤糖之亲信。可见,曹頫直接卷入了雍正与诸王子的矛盾,曹頫成了雍正皇帝政敌的“死党”。
对于政敌,雍正从不轻易放过,更何况曹頫这样的关键人物?(请参阅周汝昌《曹雪芹小传》第234 页)
令人奇怪的是,后来曹頫并未丧命,也未长期被囚禁。他犯了交通胤糖之罪,竟给了这样一个处分,在雍正手里算是很轻的了。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曹頫死里逃生了呢?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曹頫曾给雍正上了一个请安折子:“江宁织造奴才曹頫跪奏,恭请万岁圣安。”
雍正在折上批道:
“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要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亲王以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为什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第一回“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蒙府本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从雍正的这段话来看,曹頫不大被皇帝喜爱,雍正对他简直是声色俱厉。但怡亲王允祥却对他很好。曹頫未丧命,同允祥的保护当有很大关系。
己卯本《石头记》是《红楼梦》较早的版本。内避“祥”、“晓”等字之讳。据吴恩裕、冯其庸先生考证,己卯本乃怡亲王府过录本,是怡亲王允祥之子弘晓带领手下抄写的(详见吴恩裕《曹雪芹丛考》第226 页)。
过去,我们很不明白,怡亲王府抄写《石头记》干吗?这的确有点神秘。如果将《红楼梦》作者定为曹雪芹,这件事是不好解释的。现在,就显得十分顺理成章了。
怡亲王允祥与曹頫有很深的友谊。那么,曹頫会不会在写书时,将允祥写入呢?如若写人了,怡亲王府就会大感兴趣,从曹頫处将书要来,抄录一部,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考察《红楼梦》中的人物,其中和蔼可亲的北静王很可能就是以允祥为原型的。书中的北静王对贾宝玉十分垂爱,这同允祥与曹頫的关系,简直一般无二。
书中的北静王“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与贾家有“世交之谊”,一见贾政就问:“那一位是衔宝而诞者?几次要见一见,都为杂冗所阻,想今日是来的,何不请来一会。”见了贾宝玉后,又对贾政夸赞道:“令郎真乃龙驹风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风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又让宝玉常去王府“谈会谈会”,这真应了雍正的话:“王子甚疼怜你!”
怡亲王府抄录的己卯本《石头记》的存在,是曹頫作《红楼梦》的又一铁证。
被雍正皇帝御封为“原不成器”的曹頫,怀着无限的愤懑与悲哀创作了以自己家庭为原型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可是,他不敢声明这是他的作品。因为他是一个罪人,曾交通皇帝的政敌,性命保住就算万幸了,还敢写书?再者,雍正朝的文字狱相当厉害,许多人无缘无故地就被砍头、抄家,更何况他这样的“钦犯”?雍正初年,礼部侍郎查嗣庭因为出了“维民所止”的四字试题,竟被革职拿问,死于狱中。死后还被戮尸示众,儿子被处死,家属被流放。查嗣庭之所以丧命,是因为一个牵强附会的解释,据说“维民所止”里的“维止”二字是“雍正”二字“去其首”。
在这样森严的文网下,一般文人尚且战战兢兢,作为“钦犯”的曹頫不敢承认自己的著作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他在《红楼梦》一开始就声明:
“此书只是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略涉于外事者简,不得谓其不均也。”
二十二回并未明写谁为凤姐执笔。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有一段宝玉为凤姐执笔的描写:
“此书不敢干涉朝庭。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庭之上也。”(甲戌“凡例”)
虽然《红楼梦》创作于乾隆年间,文网不至于像雍正朝那样森严,然而曹頫还是心有余悸。
不敢公开言明自己是作者,但又不甘心失去著作权,怎么办呢?只好采用批书的办法,自己评点自己的作品,同时利用一切可能之处透露自己是作者。事实上,曹頫所取的“脂砚斋”这个“笔名”已经透露了他是《红楼梦》的作者。
首先,“脂”者,脂粉也,胭脂也。在“作者自云”里,“作者”自称曾生活在少女队里,并且写的是自己的经历。我们再看看书中的贾宝玉,不但成日在脂粉队里混,而且还爱吃姑娘嘴上的胭脂,他住在“怡红院”,自称“怡红公子”。“砚”字拆开来就是“石”、“见”,也就是《红楼梦》中所“见”到的那位“石兄”。“脂砚”合在一起,所蕴涵的意义就是,脂砚不但是怡红公子,还是书中的那位“石兄”。所以“脂砚”既是作者,又是贾宝玉之原型。且不要以为我这里在钻牛角尖,玩游戏,因为曹頫本人就很擅长这一套。在他的批语里,这种“谐音”、“拆字”法就用了不少,如“英莲”作“应怜”,元、迎、探、惜作“原应叹息”,“柳拆卯字,彪拆虎字”等。
曹頫既是《红楼梦》的批者,又是《红楼梦》的作者,所以,无论行文还是批语,都带有他自己的痕迹,受他生活经历之影响。
曹頫曾在江南生活过很长时间,所以对南方相当熟悉,也很有感情。《红楼梦》一开始,就是从苏州写起的,林黛玉之父林如海,亦在扬州作鹾政。《红楼梦》的行文中,亦常有“南北互用之文”。第三十九回,小厮赶着平儿叫“姑娘”。己卯夹批:“想这一个‘姑娘’非下称上之姑娘也。按北俗以姑母曰‘姑姑’,南俗曰‘娘娘’,此姑娘定是‘姑姑娘娘’之称。每见大家风俗,多有小童称少主妾曰‘姑姑娘娘者’。按此书中若干人说话语气及动用前照饮食诸赖(类)(戚序本作“动用器物饮食诸类”),皆东西南北互相兼用,此姑娘之称,亦南北相兼而用无疑矣。”
庚辰五十二回夹批:“此‘姑娘’亦‘姑姑娘娘’之称。亦如贾琏处小厮呼平儿,皆南北互用一语也,脂砚。”
庚辰五十三回夹批:“此亦南北互用之文,前注不谬。”
曹頫对江南心向往之,时时追忆,如庚辰五十四回夹批:“细腻之极!一部大观园之文若食肥蟹,至此一句,则又三月于镇江江上啖出网之鲜鲥矣!”
五十年代中期在北京购得影印本“石头记”,就对书中两位朱笔批者畸笏叟和脂砚斋的真名实姓感兴趣。对前者,笔者於八十年代就确指他是清代乾隆妻子孝贤纯皇后的堂侄富兴(马齐之子)见西安《人文》1982年一期;对脂砚斋笔者曾提出脂砚斋综合说:“…我认为批书(按:指红楼梦)的人很多,脂砚斋也非出于一人之说,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其中有两个人批的最多,一个是雪芹的叔叔或伯伯,一个是雪芹的妻子…。”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将敝说收入1959年8月新一版,上海中华版《有关曹雪芹八种》。
脂砚斋是谁,迄今无定论。近有红友告知1973年就写过“脂砚斋与<红楼梦>的关系”的新加坡南洋大学教授皮述民先生,近年提出脂砚斋是清代苏州李煦之子李鼎,我听到这一信息,马上找资料核对事实:李鼎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内兄李煦之子,康熙五十八年在北京当差,次年七月在热河行宫受康熙皇帝的接见,并跟随康熙猎鹿,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红学界都知道,脂斋是参加过《红楼梦》的编辑工作,如“庚辰本”七十五回有批云:“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
庚辰本二十二回有批云:“凤姐奌戏脂斋执笔事今知者聊聊矣,不怨夫”这段批文说的是凤姐奌戏这一段文字是脂砚斋代写的,因为李鼎年纪大於曹雪芹二十多岁,看过、听过许多出戏文,由他代劳比较合适。
庚辰本二十四回写贾芸与其舅卜世仁的关系说:“要是别的,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緾着舅舅要三升米二升豆子的”脂批云:“余二人亦不曾有是气”据吴恩裕先生早年告诉笔者,俞平伯先生曾解释为脂砚斋与曹雪芹是舅甥关系。这是十分正确的。李鼎确是曹雪芹舅辈之人。
庚辰本二十七回、二十八回,畸笏叟批云:“客亦石头记化来之人”,又说:“想昨阻批葬花吟之客,嫡是宝玉之化身无移(疑)。”此客即是脂砚斋李鼎。他就是贾宝玉的原型人物。 甲戌本独有的壬午卒年之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付)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於地下矣”是符合李鼎和曹雪芹有十多年合作创造红楼梦的亲密关系的。 李鼎父亲李煦,曹雪芹父亲曹頫都是雍正五年被抄家治罪的,(李煦以75岁高龄死於流放地打牲乌拉:曹頫被伽号示众数十日九死一生)。所以李鼎的代名脂砚斋,一直不露风声延至今日!
皮述民先生脂砚斋是李鼎的突破性认识,在红学研究史上功不可没。俞平伯先生从脂批中闻到脂斋与曹雪芹是舅甥关系,贡献也是巨大的。
关于脂砚是谁,争论颇多,“妻子”一说主要源于周汝昌,不过似乎算不上主流观点,因为这一观点没有比较明确的证据,所依凭的是诸如“脂砚二字像女性之名”,“脂批里可以看出二人关系亲密”一类的推测。前者有人认为当时的批语为红色,故曰“脂砚”;后者如周汝昌所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而泪待尽”、“希望造化主、上帝你再造一芹一脂,我们二人亦大快于九泉地下”,第一句只能说明二人关系密切,说为兄弟,说为好友,未尝不可,第二句原文是“今而后愿造化主再出一脂一芹,是书有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原矣”,注意这里有个“余二人”,有观点认为此二人并非芹脂,因此时脂砚应已死,如未死就不必再出“一脂”,俞平伯认为畸笏是雪芹之父,“余二人”为雪芹父母,个人认为似更通
至于2楼说“正因为脂砚斋是曹雪芹的长辈,所以他才在曹雪芹面前自称‘老朽’”。脂批里自称老朽的一般是畸笏而非脂砚,此人在芹脂二人死后批语较多且有相当一部分标有日期,常与脂砚之批合称脂批。
个人认为,脂砚与雪芹平辈而且一同经过繁华应当问题不大,至于具体是谁,非我辈读书者关心,还是留给红学家和历史学家去探讨吧
脂砚斋,是人命,是批书的人的名字,或者说是合作写书的人的名字,具体是谁,说法很多,不外乎作者自己、作者的叔叔、作者的妻子,这三个关系。
脂砚斋是人名,是人的号,据说是曹雪芹的至亲。据周汝昌的统计,曹雪芹的朋友至交和他同时代的人给他留下来的诗,至少有17篇。再加上虽然没有明确写清是给曹雪芹的,但经考证得以证明的还有3首,这样加起来一起就是20首。此外,关于曹雪芹的著作,除了周汝昌的《曹雪芹传》之外,还有著名小说家端木蕻良的小说《曹雪芹》、高阳的《曹雪芹别传》等
今年85岁的周汝昌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周汝昌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燕京大学西语系毕业,曾就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他找到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的《懋斋诗钞》,这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曹雪芹提供了重要史料,他由此沉醉红学,一生不醒。
曹雪芹长相如何?根据周汝昌的研究,他认为曹雪芹有很多古典文人的特色。他的长相不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那样面如秋月,色如黄花。他头大,色黑,能讲故事,生性放浪,高谈阔论,能做诗,他的好朋友敦诚、敦敏佩服曹雪芹的就在这一点。这在清初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后人裕瑞的《枣窗闲笔》里有记载。
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周汝昌认为,是脂砚斋定了最后这部书的大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定名。定名时曹雪芹还活着,那就是说曹雪芹同意把脂砚斋的书评作为这一部伟大著作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第二,里边许多批语是从女性的立足点出发的。周汝昌认为她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有记载,“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而泪待尽”、“希望造化主、上帝你再造一芹一脂,我们二人亦大快于九泉地下”。这是什么话呀?周汝昌说,“我老老实实告诉诸位,这要不是夫妻关系,他怎么能这么讲话呢?这个正符合了多条记载,《红楼梦》的真本不是这个被高鹗篡改的一百二十回版本。曹雪芹自己写的七十八回以后的情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在真本中,湘云宝玉后来贫贱到极点,几乎做了乞丐,最后千难万苦,忽然又重会,结为夫妻。”总之,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和他的创作文学事业完全不能隔离。

冯其庸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与周汝昌的《石头记会真》的区别

冯其庸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汇评》以北京大学藏书楼藏手本《脂砚斋重评石块记》(庚辰本)为蓝本,用现有13种脂砚斋评本体系的早期手本,用逐行逐句摆列比力的措施,从宏不雅的角度,来透视13种早期手本之间的血统瓜葛故冯其庸师长教师刻意重编此书,将大量脂批书契全数汇录,使读者从脂本的正文到脂本的批语患上窥其全部面貌一编在握,便可掌握全数脂本,读者要相识这13种早期手本书契上的分歧差异,可一索即患上此书接纳的摆列汇校法,独自创造了1个新的校理故书文献的门径,凡版本浩繁,难于把握者,用此法便可有条不紊从熬头版到这次重校另版,冯其庸师长教师先后花了快要40年的精神,这部在《红楼梦》版本研究上既然开创性又是总结性的著作,是研究《红楼梦》者不成或者缺的参考资料。
《石头记会真》是列出了所有异文的,一至九卷均是《石头记》原文,因为所列异文太多,所以占去了九卷的篇幅。按周老的研究,九回一大关键,按此分卷。最后一卷包含周老与胡适先生的一些来往信札及周老的一些研红著作。

四大名著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 人物有: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
《水浒》作者:施耐庵()人物有:宋江、武松、李逵、鲁智深、……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清)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政、王熙凤……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人物有: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
《水浒》作者:施耐庵。人物有:宋江、武松、李逵、鲁智深、……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政、王熙凤……
《红楼梦》 曹雪芹(1724-1764)著,共120回。原名《石头记》,前80回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高鹗所续。《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把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部小说通过对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及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展示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青春、爱情和生命遭到戕害的一大批女性谱写了一曲悲歌。作品结构严谨、规模宏大、语言传神、内容丰富,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为我国白话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关于它的研究,形成了“红学”。
《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1400)著,共120回。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以史实和转说相结合创作而成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类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简称《三国演义》。全书约75万字,描写了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110余年的历史故事,尤其集中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斗争。《三国演义》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是为人们提供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最为突出,在中国人民心中诸葛亮是智慧的代名词。其它如曹操之奸、刘备之仁、关羽之义、张飞之莽等,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国白话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 施耐庵(生卒不详)著,共120回。《水浒传》是中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第一部以民众反抗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主要描写北宋末年宋江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尽管小说的结局充满了悲剧气氛,但其讴歌的英雄主义认识作品最激动人心的地方。《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其特点是准确、形象、生动、明快,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为我国白话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 吴承恩(1500-1582)著,共100回。《西游记》是明代小说中“四大奇书”之一,是吴承恩在历代民间小说、说话艺人和无名作者创作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融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而创造出的极具现实意义的古典长篇神话小说。它是根据唐代贞观年间和尚玄奘(602-664)独自赴天竺(今印度)取经一事演化而来。《西游记》的艺术成就极高。它以神性、人性和物性(自然性)三者合一的方式来塑造人物。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特色,有神的威力却不乏现实社会中人和动物的习性,在古代小说中亦极罕见。小说通过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塑造了一个绚丽神奇的神话世界,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奇幻精彩,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小说的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简炼而成,生动而流畅,富于表现力。人物语言个性鲜明,有极强的生活气息,具有幽默诙谐性。在结构上,小说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依次展开情节,枝干分明,颇具匠心,是我国白话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西游 写了一次大冒险 红楼梦 写了一个大家族 西游是引进技术 制定行业标准 红楼梦是大公司 人事太复杂 下海干 个体户去了 水浒是创业公司 被收购了 三国 才是创业成功 新三板 成功上市了
在我国,《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被广大读者称为“四大名著”,几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古人亦有云:“……读三国胜读水浒传。水浒文字真,虽较胜西游之幻,然无中生有任意起灭,其匠心不难,但终不若三国叙一定之事,无容改易。而卒能匠心之为难也,且三国人才之盛,写来个个出色,又有高出于吴用公孙胜等万万者。吾谓才子书之目,宜以三国演义为第一。”
<<水浒传>>
《水浒传》是作者施耐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北宋农民大起义而写成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小说倾向鲜明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行动。概括了当时不同阶层的人们从觉醒到反抗的斗争道路。正是这些艺术成就,才使《水浒传》成为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水浒传》是一部长篇英雄传奇,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义故事为线索创作出来的。宋江起义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等都有记载。从南宋起,宋江起义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醉翁谈录》记载了一些独立的有关水浒英雄的传说,《大宋宣和遗事》把许多水浒故事联缀起来,和长篇小说已经很接近。元代出现了不少水浒戏,一批梁山英雄作为舞台形象出现。《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它产生于明代,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忠义”和“替天行道”,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
<<西游记>>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完的曹雪芹。从《红楼梦》成书至今,已有两百余年了,但有关曹雪芹的“言”与《红楼梦》的“味”,却是见仁见智,各家说各家解。许多红学家穷其一生,也仅是“独创”一家言,几
无定论。
红学论争了百余年,有很多谜点远非愈辨愈明,破解有日,而是更加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了。像很基本的东西,《红楼梦》究竟是不是曹雪芹写的,也有众多说法。更进一步,曹雪芹的籍贯到底在哪儿?他是汉人还是满人?他出生于哪一年?活了多少岁?《红楼梦》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事?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来看,《红楼梦》手稿一百一十回是写完了的,后三十回又为何遗失了?后四十回是不是高鹗续写的?脂砚斋是男是女?曹雪芹和脂砚斋、畸笏叟是什么关系?……有关《红楼梦》的疑问可列出长长的一串。
中国现代文学馆将国内老中青三代红学家冯其庸、周汝昌、王蒙、蔡义江、李希凡、孙玉明、胡德平等人请到文学馆,开设讲座,新解《红楼梦》,就诸多疑问展开探讨。本书即为演讲结集,十二个专题,有助于细品《红楼梦》,领略更多深意。
就我个人所知,第一个将通俗小说排名的是金圣叹,按他的说法他当时计划评点六部才子书,《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传》和《西厢记》。后清康熙年间毛宗岗父子伪托金圣叹之名将修订的三国名为《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他们托金圣叹之名而不是更早的人也能说明一些问题)。那时有“明代四大奇书”的说法,它的提出亦当是书商们的商业手段(书商们至少起了推广作用);再后红楼代替金瓶梅成为“明清四大奇书”,四大奇书至此定型。“四大名著”做为是“四大奇书”的现代说法,时间自然也不会早了。
因此,现在“四大名著”(四大奇书)的提法一定是出现在《红楼梦》成书之后。
但又有人考证,“四大奇书”的说法应在明末清初就确立了。
李渔曾在为 醉 田井 堂 刊本《三国志演义》作序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可见,至晚冯梦龙已经有四大奇书的提法了,李渔承其说,且以“第一奇书”冠三国而出版,则大概明末清初之际,“四大奇书”的提法已得到相当的固定且流行开来了。
但无论怎样,“四大奇书”这一提法是“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这一点应该确定。
=======================================
《红楼梦》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道不完,真可谓千古奇书!
《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声名最著、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刊刻出版最为繁富,这部古典名著问世以来,评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所当然形成一门显学――红学。人们还在不断地出版《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南北国画艺术大师,历时两年,精心创作350幅彩色国画。画家随文配图,或描摹情态、或表现场景,或浓墨泌洒,或工笔勾勒,艺术地再现了原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名家彩绘四大名著·西游记》延请戴敦邦、赵宏本等40余名画坛名宿绘制240幅艺术含金量相当高的国画,或豪放粗犷,或质朴秀丽,画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虫、鸟、兽等多姿多彩,画法则或工笔勾勒,或写意挥洒,风格或豪放粗犷,或朴拙秀丽,技法上钩勒、渲染、烘托、泼墨、淋漓尽致,多姿多彩地展现了小说中最精彩的场面。文以画平添风采,画借文独具魅力,图文相间,水乳交融。
《水浒传》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有极其生动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浒108将身份不同,性情各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绘四大名著·水浒传》随文融入293幅国画,由戴郭邦、贺友直、陈白一等41位国画名家联袂绘制,众画家以妙手神笔绘就极具生动的生活场景,人物情节,惟妙惟肖,意韵深远。
《三国演义》
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她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千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
请参看:红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