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脂砚斋是史湘云的原型对还是错
- 2、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中最欣赏的女性角色是?
- 3、脂砚斋是什么
- 4、这种鱼雁传书、诗歌唱和的珍贵友谊,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 5、为什么周汝昌认为贾宝玉最后和史湘云在一起了?
- 6、【“红学痴儒”周汝昌,一卷《红楼》梦一生】 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
- 7、周汝昌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史湘云
- 8、周汝昌为何钟情史湘云,认为她和贾宝玉才是一对?
- 9、周汝昌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史湘云?
- 10、周汝昌老先生考证的《红楼梦》结局,关于史湘云的。
脂砚斋是史湘云的原型对还是错
脂砚斋是史湘云的原型对还是错:错
拓展知识:
《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是脂砚斋,红学界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或是一种推测。但这不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关于史湘云的原型,有一下三种推论:
第一种说法认为,史湘云的原型就是评点《红楼梦》的脂砚斋。这是由红学研究权威周汝昌提出的,这一看法刚一出来,就引起了四方热议。周汝昌称,脂砚斋原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
因为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周汝昌甚至提出,脂砚斋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不过这一看法被大多数红学家反对,他们认为周汝昌固然是红学大家,但在史湘云原型是谁上,却过于片面,缺乏依据,并不严谨。
第二种说法认为,史湘云是曹雪芹那位不知何名的“新妇”。这个结局,实际上是依据后人续写的关于史湘云的结局而来的。除了高鹗版的结局,《红楼梦》还有许多种续写版本。
其中一个版本对于史湘云的结局是这样写,说史湘云颠沛流离之后,与同样凄楚过日子的贾宝玉相遇。惺惺相惜之下,两人结亲。由此看来,史湘云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曹雪芹那位新妇。不过这个结局都不是原版结局,再根据这样一个结局推测原型,实在令人无法信服。
第三种说法认为,史湘云是结婚前的李家姑娘,也就是李煦的孙女、李鼎的侄女、曹雪芹祖母的侄孙女。
清康熙年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宁织造,曹寅迎娶苏州织造李煦堂妹李氏为妻,曹李两家来往甚密。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元年正月,李煦因奏请代王修德挖参而触怒雍正,后谕令革职抄家。但在查抄李煦家时却漏捕一人。这个漏捕之人就是那位李家姑娘。
而在书中,贾母将史湘云留下,理由是史家左迁,她舍不得史湘云。可对此脂砚斋却批注道:史鼎未必左迁,但欲湘云赴社,故作此一折耳,莫被他混过。那么没有左迁,史湘云又留下了,这就和漏捕的李姑娘对上了。因此史湘云的原型,就是未嫁人之前的李家姑娘。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中最欣赏的女性角色是?
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中最欣赏的女性角色是 史湘云
他最欣赏的女性角色是史湘云
周汝昌先生最欣赏的女性是:史湘云。
周汝昌几十年如一日辛苦研究《红楼梦》,自许为胡适的弟子,最后周汝昌在晚年接连出了两本书《红楼真梦》《与贾宝玉对话》,其得出的结论为:
史湘云才是红楼梦第一女主角、宝玉挚爱!
脂砚斋是什么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脂砚斋是什么?
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这是一直困扰红学界的问题。前段时间,著名红学研究权威周汝昌认为脂砚斋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引发了激烈的争议。12月10日,在“江苏省红楼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与会的江苏红学研究专家对周汝昌的新观点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一直以来,红学界的普遍观点是脂砚斋乃是曹雪芹的平生挚友或是曹氏家族里熟悉曹雪芹的人;也有观点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本人。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却称,脂砚斋原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理由有三: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周汝昌甚至提出,脂砚斋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
红学研究专家、南大教授吴新雷认为,这绝对是属于没有充分材料证实的一家之言。他告诉记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材料还是相当缺乏的,大家从仅有的一些文献资料上来推断,观点也都不一致,不过大多数还是倾向于脂砚斋应为男性,周老肯定脂砚斋为一女性,甚至点名就是史湘云是站不住脚的。
江苏红学研究会的会员俞润生老先生认为脂砚斋为史湘云的说法绝对是错误的。他说周汝昌固然是研究红学的巨擘,但对于明明是很有争议的问题,在没有充分材料佐证的情况下,轻易下脂砚斋就是史湘云,而史湘云就是曹寻芹妻子的结论,治学态度是有失严谨的。而且还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其他研究者的身上,就是一种学术上的霸权行为。他还告诉记者,即将在央视播出的大剧《曹雪芹》杜撰的成分居多,剧情与历史事实将相距很远。理由很简单,关于可查的曹雪芹的历史资料实在太少,对曹雪芹的了解还大多停留于对他的小说研究和阅读他与一些友人的往来信件,不足以完整地表现这样一个文学巨匠。
这种鱼雁传书、诗歌唱和的珍贵友谊,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师友襟期》是周汝昌怀念故友往事的一本文集,讲述了他在研究红学的过程中,曾经交往或者见过的师友之间的小故事。这本书由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整理,恰好赶上在周汝昌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出版,也算是对周汝昌的一份特别的纪念。
在后记中,周伦玲提及周汝昌曾在自序中说,“名曰写人者,实为写己,不过借径之一途罢了”。所以,这一本文集的内容,基本都是围绕着周汝昌的红学研究来写的,单独回忆故友其人其事的内容非常少。这也可以看出,周汝昌的确是个研究红学成痴的人,心中满是《红楼梦》,毫无旁骛。
周汝昌痴迷于研究和考证《红楼梦》和曹雪芹相关的所有内容,他和多数师友之间的交往,几乎都是为了讨论红学,交流信息。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多都依赖于书信。因红学而结缘,因红学而成友,用“红缘辐辏”来概括,再恰当不过。
周汝昌与陶心如先生,就因都对红学感兴趣而结识。陶心如专门去找素不相识的周汝昌,只为告诉周汝昌他曾在友人家见过曹雪芹画像的事情。陶心如不但说明原委,更是随手给周汝昌画了所看到的曹雪芹肖像的示意图。
那时的他们,心无杂念,只为了分享这一难得的信息,便登门造访,相谈甚欢。这可以说是周汝昌跟大部分师友交流红学的常态了。周汝昌所交往的友人,多数都是文艺界人士,许多朋友都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信息,毫无保留的告知周汝昌,或者把稀有的资料提供出来,帮助他研究和考证。
陈大远告诉周汝昌,他的故乡丰润的本地话,就常有像史湘云把“爱”读成“厄”的口音特点;荣郡王后裔金启孮给周汝昌讲述家族往事,帮助周汝昌了解史太君和史湘云的人物关系的原型;胡适毫不犹豫地把珍藏的不同版本抄本借给周汝昌研究之用;尚可喜后人尚养中专门给周汝昌讲述家族中曾见到的曹家后人曹大哥事迹……所有这些,都大大帮助了周汝昌的红学研究,都是难得的奇缘。
周汝昌与冒舒諲的相识,更是奇缘。原来他们刚巧同时在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新作。中心方面回寄赠书时,把两位的地址写反了。双方对换赠书,书信联系,引为知己,更嫌书信不足表达,直接登门拜望,聊得停不下来。
看周汝昌回忆跟这些师友的旧事,真是“来去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窥见那一代文人的风采。
周汝昌是顾随的得意门生,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并且,那一代的文人,很多都是中西兼得。在周汝昌和师友的书信往来中,经常随手以诗词赠送、彼此唱和,这份诗意也很让后人羡慕。
周汝昌就是个“诗痴”,很多文章末尾都会附上一首诗。巧的是,缪彦威也是个“诗痴”。所以,他们二人见了面,就“痴”到了一起,不仅忘了身边的其他人,甚至走在街上念诗都惊动了路人。
周汝昌和老师顾随的书信往来,常常诗词唱和,和孙正刚更是共同爱好“填词”。他和孙正刚一起研究词的格律,严格遵守四声平仄,孙正刚甚至把每个字两侧列好几个可选的单字,找周汝昌帮他选择最好的。这种沉浸在汉字的奇妙和优美之中的意趣,外人很难体会了。
现在来看,周汝昌跟友人的往来书信,不仅有学问上的探讨、友人间的关怀,更有这一番诗词唱和的雅趣,雪泥鸿爪,弥足珍贵。在《师友襟期》这本书中,整理者周伦玲也特意在文章中搭配了部分手稿和书画照片,可以再见故人手迹。这样的书信,如今很难再见了。
2019.01.13雾凇
为什么周汝昌认为贾宝玉最后和史湘云在一起了?
主要是。1000个人里面就有1000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所以说有的人就想他们两个在一起啦。他就是希望他们两个在一起
按许多红学家的研究,曹雪芹的本意是想让贾宝玉与史湘云在一起,因为在小说的前部出现过伏线,史湘云丢了金麒麟被贾宝玉捡到,暗示他俩才是真的金玉良缘。但高鄂续写的部分却没有让他俩在一起,而是让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就这段金玉良缘,史湘云被充作官妓。
周汝昌是红学研究者,是老一派的红学大儒,周老先生认为贾宝玉和史湘云在一起只是他的个人观点,并没有经过事实证明,所以这只代表他的个人意见。
周老先生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他最喜欢的就是史湘云。金陵十二钗各个都是聪敏灵秀的姑娘,史湘云虽然排名不及黛玉和宝钗,但她也有自己的优势。说实话我个人也很喜欢史湘云,史湘云单纯、善良、直性子,有什么就说什么,这种性格很招人喜欢。
她天生活泼烂漫,一见到宝玉就粘着宝玉要跟他玩。史湘云和宝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两个人在一起熟悉的不能在熟悉,没有任何生涩害羞的感觉。
而且史湘云的直性子跟林黛玉还不一样,林黛玉是伶牙俐齿,骂人不带脏字。可史湘云是真性情那种的直性子,更像小女生,更招人疼爱。
所以我也很喜欢史湘云这种女孩子,跟这样的女孩在一起开心没负担,她也没心机,不会憋着害人。所以我很理解为什么周老先生说史湘云跟贾宝玉在一起了,他是很欣赏史湘云,希望最后和贾宝玉走到一起的就是史湘云。
而且史湘云和贾宝玉每人都有一个金麒麟,因为史湘云是在贾府长大的,当时她和宝玉每人得了一个金麒麟,后来红楼梦里有一个章节提到了《麒麟伏白首双星》这里的麒麟指的就是史湘云和贾宝玉手里的金麒麟。
那么可能曹雪芹本人也有意将两人写到一起,两个人同时天涯沦落人,要是能走到一起就太好了,这样心里也能温暖许多。
所以根据以上种种原因猜测,再加上周老先生的主观意愿,自然就希望史湘云和贾宝玉走到一起了。
【“红学痴儒”周汝昌,一卷《红楼》梦一生】 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
人物名片 周汝昌(1918.4.14-2012.5.31),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等。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60余载,是继胡适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一生红学著作多种,《红楼梦新证》、《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 一个人,一卷书,一辈子,其情也深,其人也真。周老一生淡泊名利,潜心学术,生活清贫,为人天真,就像老人对自己的评价那样:一个书生,一个孩子气的书生。
1.结缘胡适,步入“研红”
就读燕京大学时,周汝昌选择的是西语系。他的毕业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如果没有遇见胡适,或许他就会成为颇有建树的翻译家。
1947年,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来的信,言及他看到胡适之新近的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提到敦诚、敦敏系曹雪芹生前挚友,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兴奋之下,他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很快,周汝昌去拜访胡适先生。让他意外的是,胡适居然慷慨地将珍贵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借与他拿走细看。
在胡适的指导和影响下,1953年,周汝昌出版了自己历时5年的第一本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这部40万言的著作,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三个月内再版三次,一时洛阳纸贵,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红学史上的地位。为此,胡适也倍感高兴与欣慰,1954年在给吴组缃的信中说道:“你在信里称赞周汝昌的书,我完全同意。此君乃是我的《红楼梦》考证的最后一个、而最努力最有成绩的徒弟。”
◇编辑提点:如果不是亲自尝试,或许我们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自然也不会遇见之后的种种成功与惊喜。周老在红学上的建树,固然离不开他终其一生的努力,但如若没有兄长的那封信,没有胡适的指导与鼓励,或许也就没有了今天的“红学第一人”。所以,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吧,因为或许就在尝试中,你会找到一生的目标与乐趣。
◇适用话题:把握机遇;勇于尝试;遇见美丽……
2. 痴迷红学,孤独求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曾发出如此的感慨,只是他不知道,对《红楼梦》痴迷的不仅他一人,了解“其中味”的也不止他一个。
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那自然是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合称。曹雪芹著红用了10年时间,周汝昌研红则用了近70年。他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几十年下来,老人著述等身,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继《周汝昌红学精品集》之后,《红楼夺目红》5个月内连续7次印刷,创下学术书畅销的纪录。2004年出版的十卷本、500万字的《石头记会真》,是他和四哥周祜昌字字校订、56年才得以酬愿的心血结晶。
成就的光环易被人记住,可光环背后的辛苦却鲜有人知。要知道,老人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导致左眼失明,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只能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老人是孤独的,没有一个专职的助手,只能靠儿女帮他记录、整理。为了帮助父亲,儿子周建临提前退休加入专事录音。每天上午听儿女读书报后,老人便开始以口述的方式延续自己的红学研究,九年前从中国艺术研究院退休后,中国红学会仅为他保留一个“顾问”的头衔,老人说:我一直都是单干。周汝昌谈及此倒是颇为大度。只是,偶尔仍是会流露出一丝的期待,“我需要助手啊。”
◇编辑提点:正如老人所言,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周老先生对红学的这份痴迷和付出、敬业和专注实在令我们感到钦佩和感动。当下的我们拥有比周老便利和丰富千万倍的学习、学术条件与资源,却早已不再拥有周老那样的做稳冷板凳的踏实与坚持。
◇适用话题:拥有的和不再拥有的;坚持到底;痴的力量……
3. 钟情传统,传播文化
周汝昌不仅是个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治学始以诗词理论、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老人酷爱曲艺、尤爱京剧,喜欢书法和作诗。就在今年的雅琴诗社的聚会上,他还当场吟诵诗歌,不知老之将至。
为了将包括《红楼梦》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老人年逾90还被请上百家讲坛,他分析唐诗宋词的讲座至今还反复在央视播出。而在国外,老先生也曾讲学宣传,尤其是在美国的那次名为“罕见的文化小说——《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的演讲,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汇聚一堂,在他讲演结束时,主席多次提议他续讲,与会人士纷纷表示:太精彩了!
老人就这样默默地为传统文化忙碌着,贡献着,2002年,他曾对采访的记者说:“我虽然84岁了,经历了大悲、大喜,但我很留恋人间事。我现在靠半只眼睛拼命干,就是因为我还有没做完的工作,我积累了几十年,不就是要把成果留给后人吗?”
◇编辑提点:在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热爱,什么才是真正的大爱。因为热爱,老人丝毫不求回报地做着别人不屑做的事情,自觉地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贡献着一己之力;因为大爱,老人在遭受**、言论攻击等“百般挫辱、诬陷、排挤”后仍无怨尤和悔意,这份赤子情怀,这种宽广胸怀,除了老人,还有谁能做到?
◇适用话题:赤子情深;爱的奉献;敬仰……
4. 淡泊纯真,扶持后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五十多年来,老人就一直居住在北京的一套60平的小房子里。学者刘心武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去周老家的情形:“家里只有一些旧家具,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他的学术环境非常艰难。不像有的红学家,住着大宅院,他完全没有那些。”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虽然清贫,却乐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女儿周伦玲回忆说,周汝昌视红楼如生命,平时与人交谈,吟出红楼诗句,虽捻熟于心久矣,却仍会如孩子般,情不自禁鼓掌赞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难怪刘心武这样评价:他是一个很天真的人,不接触社会,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处事就像孩子。
最令刘心武感动的还是老人对于他研究《红楼梦》的支持,“他对于所谓‘外行’、‘业余研究者’的包容和支持最让我难忘,是他用肩膀扛着,让我进入了红学研究领域。”这一点上,邓遂夫也十分敬佩和尊敬周老的为人,“先生对年轻人十分扶持、爱护。”
在《红楼梦》里,周汝昌最喜欢史湘云,最佩服刘姥姥,他觉得湘云可爱,刘姥姥质朴,而他亦是这样一个单纯、朴实的人。据女儿周伦玲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编辑提点:周老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大师”和“泰斗”,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学术上造诣的深厚,更在于他性情的纯真和品质的高贵。人们常说,只有灵魂安放在高处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底无限纯净,才能做到淡泊和低调。之于周老,我想是这样的。
◇适用话题:大师的魅力;有种品质叫高贵;洗涤心灵……
周汝昌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史湘云
周汝昌曾说他多次研读《红楼梦》,多次品评书中的人物,他认为曹雪芹脂砚夫妇,后来落拓,仍旧傲骨峙嶒,感于世情的冷暖,不愿意低声下气的求人。这其中的意思就是,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 周汝昌认为史湘云之于贾宝玉,就像是正妻的身份,也就是玉麟才是一对有情人。在《红楼梦》中菊花诗的那一情节中,湘云和宝玉写的其实是爱情诗,史湘云的《对菊》“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这首诗在周汝昌看来是十二首诗的绝唱,是比林黛玉的好的,在诗中湘云是在称赞宝玉,这也是折射出曹雪芹的生活态度,即傲世尘世,不摧眉折腰。 而且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和贾宝玉在后四十回合应该是结为夫妻的,在黛玉死后,宝玉离家出走,宝玉回来后就和史湘云白头偕老了,所以周汝昌先生对于史湘云是非常喜爱的。
周汝昌为何钟情史湘云,认为她和贾宝玉才是一对?
这只能说是个人喜好吧,有人喜欢薛宝钗,有人喜欢林黛玉,当然也会有人喜欢史湘云了,金陵十二钗个个女子都不凡,都是钟灵毓秀之人,身上,总会有那么几点吸引人的地方。
周汝昌就是喜欢史湘云的,乐观积极向上态度。
我记得之前看周先生的讲坛,他尤其喜爱史湘云海棠春睡图。
周先生认为史湘云就是胭脂斋本人,腌制斋是一个女性,同时也是曹雪芹的妻子。
从红楼梦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薛宝钗最后死了,史湘云的丈夫卫若兰也死了。
贾宝玉最后跟史湘云在一起结婚的夫妻,正所谓金玉良缘。
拥有着金的不止学宝钗一个人,还有史湘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史湘云的那只金麒麟,还是贾宝玉亲自赠予她的。
虽然贾宝玉,赠给她时,只是想着让湘云的金麒麟和卫若兰的金麒麟成为一对。
但是这何尝又不是验证了金玉良缘那句话,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林黛玉是红玫瑰,薛宝钗是白玫瑰,那么史湘云就是黄玫瑰。周老就是最喜欢史湘云这朵黄玫瑰了。
周老认为最终和贾宝玉走到一起的就是史湘云。周老之所以钟爱史湘云有下这些原因:
第一,因为周老认为史湘云的原型就是脂砚斋本人。从脂批可知史氏太君贾母是史湘云的祖姑,而贾母的生活原型是雪芹的祖父曹寅之妻、历史人物李煦之妹。从而可知史湘云的生活原型是李煦的孙女。脂砚斋是作者的红颜知己,书中当然理想化了在一起。
第二,史湘云和贾宝玉有着同样的人生际遇。童年家族繁荣昌盛,少年家族败落,流离失所。最后贾府败落,宝玉最爱的黛玉死了,史湘云的嫁的夫婿也少年早死死。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个人到最后彼此陪伴,互相作伴。虽然说,爱情的痕迹不明显,但是,彼此也有喜欢。再加上,同样都是人到暮年,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见证了家族的沧桑巨变,彼此爱人的生死别离,相同的经历使得彼此更能够懂得,更能够成为知己。
第三,史湘云和贾宝玉也可以算是青梅竹马。史湘云一口一个“爱哥哥”,想必,也不仅仅是因为吐字不清吧,可能本身就是喜欢贾宝玉的。
第四,二人志趣也算相投,史湘云本身可能也并没有嫌弃过贾宝玉不务正业。虽然也劝过宝玉要和仕途经济的人多来往,但可以看做是鹦鹉学舌,并不是真心真意的劝的。
周汝昌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史湘云?
周汝昌曾说他多次研读《红楼梦》,多次品评书中的人物,他认为曹雪芹脂砚夫妇,后来落拓,仍旧傲骨峙嶒,感于世情的冷暖,不愿意低声下气的求人。这其中的意思就是,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 周汝昌认为史湘云之于贾宝玉,就像是正妻的身份,也就是玉麟才是一对有情人。在《红楼梦》中菊花诗的那一情节中,湘云和宝玉写的其实是爱情诗,史湘云的《对菊》“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这首诗在周汝昌看来是十二首诗的绝唱,是比林黛玉的好的,在诗中湘云是在称赞宝玉,这也是折射出曹雪芹的生活态度,即傲世尘世,不摧眉折腰。 而且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和贾宝玉在后四十回合应该是结为夫妻的,在黛玉死后,宝玉离家出走,宝玉回来后就和史湘云白头偕老了,所以周汝昌先生对于史湘云是非常喜爱的。
我有想过最后宝玉和湘云相遇并且一起生活。因为曹雪芹后来娶的就是一位风尘女子
周汝昌靠〈红楼梦〉混了一辈子,一会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一会说脂砚斋就是曹雪芹老婆。他的胡说八道迷惑了不少读者。这种〈红楼梦〉专家有屁用?
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大旨谈情是大谬论。枉费作者苦心。
支持周汝昌和刘心武!
周汝昌是中国新派红学届的泰斗级别的人物,他一身都致力于红学的研究,所以他的学术观点一直是备受关注,尤其是他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品评,那么周汝昌是怎样评价王熙凤的呢? 周汝昌曾说《红楼梦》中的两大主角是贾宝玉和王熙凤,因为贾家的败落是内外夹击而造成的结果,王熙凤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她一直偷偷放高利贷、毒害尤二姐......可以说是做了不少有心机的事情。但是周汝昌认为王熙凤依然是当之无愧的“脂粉英雄”,因为她办事果断、胆大心细,在无比复杂的环境下苦苦支撑着那个将要倾倒的家族,那样的才能、那样的干练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所以在书中,王熙凤也是曹雪芹后半部分重点描写的对象,她与前半部分的贾宝玉可以称作是“双峰并举”。 周汝昌对王熙凤并没有像一些红学研究者持有贬低的态度,周汝昌认为有心机的要分为明哲保身和利己害人两种类型,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心机来评论王熙凤这个人,不能错评了王熙凤。王熙凤虽然心机多,但是多数情况下她都是为了明哲保身,并不是有意要加害别人,她是属于还有些良心的那种。比如《红楼梦》中,她疼惜邢蚰烟,而且非常爱惜丫鬟小红,对自己的贴身丫鬟平儿也是爱护有加,而且非常反对和厌恶赵姨娘,在大观园被抄检的时候,她也没有站在坏人的那边等等。所以周汝昌先生对于王熙凤是保持中立的态度的。 周汝昌认为史湘云之于贾宝玉,就像是正妻的身份,也就是玉麟才是一对有情人。在《红楼梦》中菊花诗的那一情节中,湘云和宝玉写的其实是爱情诗,史湘云的《对菊》“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这首诗在周汝昌看来是十二首诗的绝唱,是比林黛玉的好的,在诗中湘云是在称赞宝玉,这也是折射出曹雪芹的生活态度,即傲世尘世,不摧眉折腰。 而且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和贾宝玉在后四十回合应该是结为夫妻的,在黛玉死后,宝玉离家出走,宝玉回来后就和史湘云白头偕老了,所以周汝昌先生对于史湘云是非常喜爱的。 周汝昌曾说《红楼梦》里的人物中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史湘云,因为史湘云既可爱又可贵,具有英豪阔大宽宏亮和非常宽容的性格,和林黛玉比起来,史湘云的真性情更是显露无疑。周汝昌在品评林黛玉的时候,林黛玉时有讽刺史湘云的地方,周汝昌先生认为林黛玉和史湘云比起来更是自私和冷漠。
周汝昌老先生考证的《红楼梦》结局,关于史湘云的。
脂砚斋的身份历来为红学家们所争论,脂评的真实性也屡屡被怀疑。周先生却是脂砚斋的铁杆粉丝,他力证了曹雪芹的身世,还试图力证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相濡以沫的伴侣。他为我们揭露了一个惊世大秘密,脂砚斋竟然是红楼中那个憨态可掬醉卧芍药的史湘云。八十回的脂本石头记,为我们保存了不少红楼梦的原样,也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我们不可能知道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究竟是什么样的,但周先生的考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可信的结局。周先生的考证,为红楼梦搭建了一个较之程高本要更有深度有意义的体系。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谁知脂砚是湘云”(红学泰斗周汝昌最新力作)不过对周老的高论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参考看看 http://tieba.baidu.com/f?kz=556594757
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周汝昌认为,是脂砚斋定了最后这部书的大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定名。定名时曹雪芹还活着,那就是说曹雪芹同意把脂砚斋的书评作为这一部伟大著作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第二,里边许多批语是从女性的立足点出发的。周汝昌认为她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有记载,“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而泪待尽”、“希望造化主、上帝你再造一芹一脂,我们二人亦大快于九泉地下”。这是什么话呀?周汝昌说,“我老老实实告诉诸位,这要不是夫妻关系,他怎么能这么讲话呢?这个正符合了多条记载,《红楼梦》的真本不是这个被高鹗篡改的一百二十回版本。曹雪芹自己写的七十八回以后的情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在真本中,湘云宝玉后来贫贱到极点,几乎做了乞丐,最后千难万苦,忽然又重会,结为夫妻。”总之,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和他的创作文学事业完全不能隔离。 她在书中很真实,曹雪芹没有半点虚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