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古时候的黄金万两折算成RMB是多少?
- 2、古代的金价是多少
- 3、古代一铜钱多少人民币
- 4、这些古代币值多少钱?
- 5、古代金币的价值多少?
- 6、大清铜币十文,光绪年造值多少钱?
- 7、中国最贵的20个古钱币分别是什么(含价格及图片)
- 8、古代人的一个金元宝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一两银子又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 9、古代货币的价值
古时候的黄金万两折算成RMB是多少?
一两白银可以维持五口之家三个月的衣食住行,相当与,人民币5000元,黄金1两=白银10两。
1万两黄金=现在人民币5亿,只多不少。
古代1斤16两 ,现在1斤500克,所以,所谓万两黄金就是312500克,也就是3125公斤。古代的金银率大概保持在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这个兑换率。
而古代常用一贯=1000文(大概,也有时会多,有时会少)。这万两黄金就是10W贯。
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再者,《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
这样一比较,这古代皇帝是有可能封赏黄金万两。但绝对不是给普通功勋的人。所以,影视剧里皇帝封赏一出口就是黄金万两的说法,只是一种台词的表示,戏剧的要求。
10,000,000两黄金等于多少元人民币?
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一百两黄金等于多少人民币¥
根据目前(2021年9月1日)的金价,10,000,000两黄金相当于约51015亿人民币。需要说明的是,黄金价格会随着市场供需和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波动,因此具体的转换结果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另外,如果是进行实际的黄金买卖交易,还需要考虑手续费等其他成本因素。
一两黄金等于多少人民币
按照现在的一克黄金326元人民币算,一百两黄金也就163万元人民币。由于黄金兼具商品、货币和金融属性,又是资产的象征,因此黄金价格不仅受商品。一两黄金50克,但是国际上对于黄金的计量单位一般通常使用盎司,1盎司黄金等于311克左右,所以我们所说的一两黄金也就是16盎司,只不过现实生活中很少用两来形容黄金。
:
1、很多的银行发售的金条都是50克500克或者100克,这样的整数是用按克来计量的。 2021年9月25日国际黄金的价格是1750美元一盎司,一两黄金大致折合2800美元折合人民币18250元。国际黄金的价格最近还是呈现出震荡下跌趋势,如果是按照之前的最高价格2070美元来计算的话,那么一两黄金大致相当于21万元人民币。 不过国内对于国际黄金的价格一般都是折算成单克,目前国内的每克黄金稳定在365元,当国际黄金的价格出现上涨时,国内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目前国际黄金的期货价格标准定价权在英国伦敦,也就是我们经常所看到的伦敦金价。
2、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黄金的化学符号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码是XAU或者是GOLD。Au的名称来自一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的一个故事,意为闪耀的黎明。
3、黄金(Gold)是化学元素金(Au)的单质形式,是一种软的,金**的,抗腐蚀的贵金属。金是较稀有、较珍贵和极被人看重的金属之一。国际上一般黄金都是以盎司为单位,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4、黄金的化学符号为Au,金融上的英文代码是XAU或者是GOLD。Au的名称来自一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的一个故事,意为闪耀的黎明。
1两=50克,1两黄金的价格在13000-14500元之间。
黄金是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从近期黄金行情来看,1克黄金的价格在260-290元之间,而1克=002两,那么1两=50克,1两黄金的价格在13000-14500元之间。
需要提醒的是黄金的价格是实时变动的,在进行黄金投资时,最好把握好黄金走势,了解影响黄金价格浮动的因素,如国际政局,中央银行的储备政策,美元走势,石油价格等。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投资实物黄金的途径有大银行、首饰店、还有专门的实物黄金专卖店。以大银行为例,购买实物黄金都要收取01-02%不等的手续费,而且黄金回购时如果不能证明黄金纯度,还要收取鉴定费,损耗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很多投资者看到,前段时间金价下滑很厉害,认为这个时候买进收益是可以的,但是殊不知,黄金有着特殊的周期,这个周期虽然和美元指数有关系,但是如果不是专门的黄金投资研究者,投资黄金在很多时候的收益,还赶不上银行的定期存款收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拾荒老夫妇捡6斤1两黄金还失主相当于其40年收入
古代的金价是多少
用米价换算的那些就扯淡了,唐朝的俸禄是黍米也就是小米,九品才30石,那时候可没杂交水稻,大米到了宋朝就算引进了占城稻产量翻一倍也还是奢侈品,明朝倒是用大米当过俸禄,但很多官员也是换成其他粮食吃,不然不够养家,到了清,很多地主老财也不是顿顿能吃上大米的,古代开采技术没有现在先进,早期金银价格很高,清朝九品一年俸禄三十两白银,也就是差不多三两不纯的黄金,唐玄宗规定过一两黄金换六十两,但压不住人对金饰的热情,到了晚唐已经两百两白银换一两黄金了,而且唐朝货币主要靠铜钱,白银价格没有宋朝高,但也能大概换一千文,当时不算战乱灾害时期大米平均一斗500(五钱)文,小米一斗50文左右,也就是说当时九品(镇长一级)一年相当于15两银子(虽然不发银子),现在全国镇长平均一年差不多二十万左右(加上五险一金),按照唐玄宗规定换的话,差不多一两黄金相当于现在的八十万,不过没什么意义,唐朝黄金一般也是豪门大户以上才用的起的,可不像现在,民间是用不起的,产量那么少收藏的还那么多一直没当成货币还是有原因的。
一两黄金等于十两银子。我们可以按照现在人民币的换算得知:在盛唐时期一两银子等于人民2000-4000元,北宋中期600-1300元,明朝中期600-800元,清朝中晚期150-220元。
在古代,在今之纸币、硬币尚未正式使用之前,通用货币一般有3种,最贵的是黄金――金元宝、金条、金锭,常见的是白银――银元宝、纹银、银元,以及廉价的铜钱――圆形方孔钱,俗谓“孔方兄”。
有人曾计算过,古代1两黄金约等于10两白银,约等于180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等于180元人民币。1枚铜钱即1文制钱约为0.15元人民币,1贯铜钱有1000枚铜钱,约为150元人民币。即1两白银约为1贯铜钱,即1000枚铜钱。
钱币
钱币,从古至今一直是我们人类用来交换商品流通的工具。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剧中人物用的光滑闪亮的银子,尤其是那种金光闪闪的黄金。
其实在古代,古人们当时用的金银并不是剧中那样,作为货币的一种,黄金白银都很实在,都只在乎其重量,不注重外观,就只有官家的金银才会比较看重卖相。
各个朝代的银两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按照现在一般推算,货币价值都是采取一般等价物的交换方法来计算的,也就是中国古往今来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大米。
据史记记载,在明朝的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两石大米,当时的一石大约等于94.4公斤,也就是说一两银子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按照现在我国的大米物价来算,一斤米大概1.75元左右,这样就可以算出当时明朝的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与明朝相比,唐朝的一两银子价值就比其高出太多了。唐玄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物质文明基础极其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按照一两银子的价格换算就是1000文铜钱,就能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也就是20石。
唐朝的一石米大约是59公斤,按照我们今日米加来算,1.75元一斤,一两银子就等于人民币4130元。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货币膨胀,米价升到了10文一斗,也就是当时一两银子已经降到等于人民2065元。
到了宋朝,当时的钱币制度较为混乱,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由于宋朝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工商业较为发达,因此对货币的需求量极为庞大,而且对于银子的产量都没有向现代这样得到宏观调控的管理,对宋朝的货币市场造成极大的混乱。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假如按照2000个铜钱折算成一两银子计算,那么一石米价就是300—600文钱。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4到8石大米,按宋石66公斤计算,一两银子等于现在人民币924到1848元不等。
在清朝中晚期间,由于国外的大量钱币流入中国,导致当时银两的货币价值就下降到了不到明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也就是一两银子等于200元人民币左右。
当根据史记上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每年的世界银产量有百分之七十多都都被用来购买中国生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当时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除了中国的银两,还有来自许多西方国家的银币,简称“银洋”。
古代一铜钱多少人民币
古代一铜钱的价值难以直接与现代人民币进行等值换算,因为两者的价值体系、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都存在极大的差异。
然而,如果我们尝试进行一些粗略的换算,需要以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间作为参考。
在古代,货币的价值往往与当时的物价、经济状况以及金属含量等因素相关。铜钱作为一种常见的货币形式,其价值也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另外,不同的朝代,铜钱的金属含量、铸造工艺和价值也可能有所不同。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以清朝为例,一枚铜钱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几角人民币。然而,这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具体的价值还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比如,在某些时期,由于通货膨胀或者铜的缺乏,铜钱的价值可能会有所变动。
总的来说,古代铜钱与现代人民币的价值体系存在差异,直接进行等值换算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时间来判断铜钱的价值。这样的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经济的发展和货币体系的演变。
这些古代币值多少钱?
不同的币,价值不尽相同,
你应该把每一个币具体的文字拍清楚来看,才有可能确认。
看不清上面的字呀
古代币的价值因时代、材质、制作工艺、铭文、保存完好度等因素而异。以下是几种古代币及其相关信息:
1. 贝币:贝币是一种天然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的币,是最早的货币之一。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年前,中原地区就已经开始使用贝币。贝币的流通范围十分广泛,被用于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现代收藏市场上的贝币价格因品种、品相、规格等因素而异,一般以千元为单位。
2. 铜贝:铜贝是贝币的一种,也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之一。其制作工艺是将青铜浇铸成贝形,然后再进行打磨加工。现代收藏市场上的铜贝价格因品种、品相、规格等因素而异,一般以万元为单位。
3. 空首布:空首布是一种青铜铸造的布币,其特点是首部中空,以便系挂。空首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现代收藏市场上的空首布价格因品种、品相、规格等因素而异,一般以万元为单位。
4. 刀币:刀币是一种青铜铸造的刀形币,其特点是刀身狭长,刀刃尖锐。刀币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现代收藏市场上的刀币价格因品种、品相、规格等因素而异,一般以万元为单位。
5. 秦半两:秦半两是秦代的一种圆形铜币,其特点是直径较小,重量较轻。秦半两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现代收藏市场上的秦半两价格因品种、品相、规格等因素而异,一般以万元为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古代币的价格仅供参考,实际价格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币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的收藏家或历史学家。
古代金币的价值多少?
两千年前的秦朝以一镒为一金(“镒”是古代重要单位,一镒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汉朝以一斤金子为一金。秦汉时金多指黄铜,“千金”实为“铜千金”。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
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
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起源贝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
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
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至东周发展成为有铭文的铜贝蚁鼻钱,形成正式金属铸币,主要流通于南方楚国地区。
另一种最早的货币是铜质的钱、镈、刀。钱、镈是农具,刀是多种用途的工具,它们也是人们可以让渡的财产,在殷周或更早的遗址中都有出土。
大概在殷商晚期和西周,这些铜工具在不同地区形成一般等价物。钱、镈至春秋发展为专职货币,即后人所称的空首布;虽保存青铜铲的基本结构,有细长的銎,但已不适宜装木柄,不能作工具使用,而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先秦铸币。
至战国进一步发展为略具铲形小铜片的布币,主要流通于北方周、晋、郑、卫地区。青铜刀至东周发展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国及燕、赵地区。
在中国的商代,已经开始以贝壳作为货币使用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天然的贝壳作为货币渐渐供不应求了,于是出现人工贝币,如石贝币、骨贝币、蚌贝币等。到了商代晚期,出现了用铜质的金属贝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古代货币
大清铜币十文,光绪年造值多少钱?
大清铜币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种货币,在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其中“十文”面值铜币,依据其年代,铸造水准、留存数量等因素的不同,其价值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是光绪年间的大清铜币十文面值,其价值与铸造的版式和品相成正比。目前市场上,光绪年代铜币版式丰富,大约分为十几种,品相也有好坏之分。按照市场行情估算,一 枚品相较好的光绪年造大清铜币十文面值,可能在现今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为数十至百元不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藏品市场价格浮动较大,具体价格要以实际市场行情为准。
大清铜币是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流通的一种货币,最初由光绪年间的广东省造币厂制造。其中,光绪年造的大清铜币有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等多种面值。现在,收藏市场上光绪年造的大清铜币十文面值相对较小,市场价格一般在百元以下。但是其价值也会因存世、保存情况和品相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少数珍品在拍卖市场上能够拍出较高的价格。总的来说,其具体价格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可以咨询收藏专家或实地鉴定获取更准确的价格信息。
大清铜币是中国清朝铸造的一种货币,其中10文面额的铜币主要是在光绪年间(1875年 - 1908年)铸造的,因此民间俗称“光绪年造”。由于大清铜币凝聚了中国古代铸币技术的精华,因此其历史和品质价值较高。而光绪年造10文面额的铜币,因其产量较大,所以市场价格并不高,通常以几十元至百元不等。当然,具体的价格还和铜币的保存情况、版别、市场流通情况等因素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具体估价。
大清铜币十文,光绪年造大概可以卖50~60元。
大清铜币是中国近代铜币之一,十文面值的铜币主要在清光绪年间发行。不同年代的铸造铜币在市场上的价格可能存在差异,同时也取决于铜币的品相、保存状况等因素。但是,一般情况下,光绪年造的大清铜币十文,如果品相较好,未经过损坏或过于磨损,其收藏或交易市场价值大概在人民币_
大清铜币十文,光绪年造是中国古代钱币中的一种,是中央政府铸造的法定货币之一。其价值根据时代和保存状况而定,现在市面上的价格大致在100元至1000元不等。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开发和钱币文化的普及,个别稀有、保存完好的大清铜币十文价格已经超过了上万元。因此,判断大清铜币十文的具体价值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年代、铸造工艺、数量、保存质量以及历史背景等等。如果您想具体了解,需要到正规的古董鉴定机构求证,以免产生误解与风险。
中国最贵的20个古钱币分别是什么(含价格及图片)
说到一些比较老旧一点的古钱币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很多的,如果要仔细的说说太难了,但是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那就是来说说这个中国到目前为止最贵的20个古钱币都有哪二十枚呢?它们又分别叫什么名字呢?下面小编也已经给大家收集到了,相关的,名字也列出了,还有相关的图片,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
古钱币这东西,不能说家家户户存有,但还真的有不少人是从祖上就留下来一些,大部分朋友拿着这些钱币,也说上个所以然,总感觉是不是握着一笔巨大财富而不自知?
那么到底你手上的钱币值不值钱呢?是否真的有传下来那么一两件足以让你发家致富的呢?
为此番茄匠特意为大家找来了全中国最值钱的五十种古币的图片,大家赶紧翻出家里珍藏的钱币来一一对照吧,搞不好真的有一样的呢,要知道但凡真的中了一枚,你可能就发了哦!
温馨提醒:下方每种币种的图文阅读顺序是 币名图片简单解说。
1、桥足半釿布
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三孔圆足布
圆足布的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齐明刀
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晋阳匕
又叫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齐六字刀
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东周、西周
又称环钱(圜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共屯赤金
又称环钱(圜钱),系战国中晚期(公元前4-前3世纪)魏国所铸。
8、壮泉四十
新莽钱,六泉之一,始建国二年(10)铸。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9、国宝金匮直万
同为新莽时铸钱。形式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国宝金匮;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据说传世仅两枚。
10、大泉五千
三国吴钱,传世极少,早期评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至今亦鲜有发现,2011年嘉德秋拍出品一枚,估价20~35万元,未成交。
11、太夏、真兴
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419-475)铸钱。钱文隶书,面重郭,存世极少。
12、永光
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极少。
13、景和
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铸钱。重二铢,钱形薄小,存世极少。
14、咸通玄宝
唐钱,咸通十一年(870)桂阳监钱官王彤所铸,寻即废止,存世极罕。
15、开平通宝、元宝
梁钱。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
16、天成元宝
五代后唐钱。天成年间(926-930)铸。
17、永平元宝
前蜀钱。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
18、天德重宝
闽钱。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19、天策府宝
楚钱。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钱。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铜钱又有背龙及鎏金等品。
20、乾封泉宝
楚马殷所铸大钱。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21、广政通宝
后蜀钱。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22、大蜀通宝
后蜀钱。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存世极罕。
23、保大元宝
南唐钱。李璟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历代谱录载总计存世不超过十枚。
24、永通泉货
南唐钱。显德五年(958),李璟铸永通泉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较薄小,为后期的减重钱。
25、大齐通宝
南唐钱。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文字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一说为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
26、建炎元宝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造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皆罕见,为古钱大珍。
27、至宁元宝
金代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1213)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珍罕无定价。
28、大宋通宝(当拾)
南宋大钱 大宋通宝当拾 直径一般:52MM.厚:3MM
29、贞佑通宝、元宝
铸期: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
30、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
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俗称垮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年)所铸。其面额分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为平的思,省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当一百文铜钱。该铜质钱牌呈狭窄长方形,上端有一圆孔,四周及圆孔有廓;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准贰佰文省长6.2厘米、宽1.9厘米,准伍佰文省小型的长7.3厘米、宽2.3厘米,大型的长7.9厘米、宽2.7厘米;面文均为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分别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
31、大朝通宝
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1227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平钱,存世极少,铜质更罕见。属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32、乾亨通宝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 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元917)铸造。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流铜,极少见。另有乾亨重宝铜钱。
33、天显通宝
天显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辽太宗天显年间铸,据内蒙出土:径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颇具辽钱风韵,隶书体旋读,传世甚罕。太宗天显年间(947-950年)铸,仅发现1枚孤品,该钱已流入日本。
34、中统元宝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4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直或旋读。背可见星纹,平钱。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永安一十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永安五百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仅孤品,古钱之大珍。铁钱存世也已屈指可数,价格颇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独特,按照右左上下顺序读,永安一千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为古钱珍品。铁钱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价。
36、应历通宝
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公元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大元国宝
元朝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文字形制极为精美,有以孤品背龙纹者尤其精致,疑为开炉试铸样钱。另有铅钱孤品,系雕母。
38、建国通宝
北宋 宋徽宗赵佶有建中靖国年号,但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小平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据说出土于苏北,曾被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400银元购得。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而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
39、保宁通宝
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40、至正之宝
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
41、圣宋通宝
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年)铸圣宋通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三年(1104年)乃止。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8个月,世间所见甚少。
42、贞观宝钱(西夏文)
西夏崇庆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CM。钱形较大存世仅有一枚,极其珍贵。
43、天启通宝
此钱分为元天启和明天启,元天启钱光背,而明天启钱背丰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户、浙、京、新等多种,纪值有二、十、十一两等,当然还是以光背为常见。
44、靖康通宝
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北宋 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
45、天国通宝
天国背通宝当十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第一批试铸的通用钱币,因不久即改铸太平天国圣宝钱而属临时过渡性的钱币,因此铸额有限而十分罕见。
46、应运元宝
应运元宝铜钱,系北宋淳化年间李顺起义所铸起义军钱。
47、皇统元宝
金代钱币,皇统年间(1141-1149年)铸造,制作极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统元宝篆书孤品。
48、应感通宝
北宋时,李顺于994年发动农民起义,攻克成都,建元应运。曾铸应运元宝。李顺死后,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
49、崇庆元宝、通宝
崇庆元宝为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所铸,由青铜铸造。有元宝、通宝两种。元宝为篆书当五大钱(即折五,直径为3.5厘米);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仿瘦金体所制。崇庆元宝传世极少,有书籍称其为孤品,实际上据了解全国保存有五六枚真品。
50、元德重宝
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版式为折二型钱。钱文楷书,直径一般为2.7厘米。今存世仅有两三枚,珍罕无定价。崇宗皇帝朝另铸造有元德通宝钱。
怎么样?有一样的没?还是你已经又看花了眼?没关系,老规矩,先存下来再慢慢研究!
提醒一句:上面这些古币之所以入选为中国最值钱的前50,极大的原因便是因为传世量极少极少,如若真的有朋友手中握有一样的古币,也先别高兴的太早,若是祖上传下来的古钱,倒值得研究一番,若是路边摊里买来的,你懂的!至于价格,就不好说了,每年每个月的价格都会不一样,所以大家如果真有需要,还是去专业机构看看!
古代人的一个金元宝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一两银子又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一百块钱吧,一两银子或者是十块,应该是蛮多的,沉甸甸的分量才能够有更好的衡量。
这位朋友,古时候留下来的金元宝银元宝,现实里还是有不少的。这些都是古董了。
如你所说的,金元宝,如果是真的,年代足够的,那么,其价格要远高于等重的黄金的价格。
古代的金元宝,银元宝,也是要看是哪个朝代的,是谁制造的,存世量多少。。。以此来定价。
年代越是久远,存世量越少的品种,价格当然就越高。
一般来说,即便是清代的普通的金元宝,其价格也是等重黄金的几倍以上!因此千万不要低价就卖了!
古代的金元宝和银两兑换现在的货币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等因素,因此无法给出一个精确的兑换比例。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资料和现代经济学家的研究,给出一些大致的数值。
一般来说,古代的金元宝是一种贵金属货币,其实际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和物价的上涨而有所变化。根据历史资料和现代经济学家的研究,一个金元宝的价值大约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人民币之间。然而,具体的价值还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来具体分析。
至于一两银子,根据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价值也有所不同。在唐朝时期,一两银子的价值大约在2000到3000元人民币左右;而在明清时期,一两银子的价值大约在300到500元人民币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值都是大致的估计,具体的兑换比例还需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来具体分析。同时,古代货币的购买力也受到当时物价水平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资料来进行估算。
古代货币的价值
1、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一锭银子: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2、大概比率是这样的:1.一贯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2.一两白银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1000-1500文。3.一两黄金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扩展资料:1、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2、根据现今有位历史学家所作《大中国》中所述“一千文钱可兑换一俩银子,10俩银子可兑换1俩金子”。所谓的碎银指钱币单位较小的银子,如同现在的“零花钱”之说,在古代一般指在10俩以下的银子。“文印”应写作“纹银”,银子在古代根据质量不同也分为不同的称谓,所谓的纹银指质量最好的一种,含银成份最高(古代的银子并不是百分百的纯银),钱币价格方面远远高于其它种类的银子,在古代除了按重量计算银子的价格高低,还要根据质量的不同计算价格的高低。在古代消费,中国人主要使用铜钱,宋代以后随着纸钞的出现,购买大批货物,一般要使用叫“交子”这种纸钞,当时的“交子”不同于现在的纸币,很大程度上是“存折”的一种,在古代很少使用银子,一般只有钱人家才使用比较多。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4、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5、唐朝一两银子相当于2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块半人民币;宋代一两银子相当于25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5分人民币;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5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5角人民币;清朝约一两银子相当于200元人民币,一个铜钱相当于2角人民币。?6、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黄金:100元/克?白银:2元/克?黄铜:0。02元/克?推算结果为:1两黄金:约值4000元1两白银:约值8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