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歧视的概念,简述垄断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3 11:19:56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价格歧视

在经济学中有很多有趣的名词,学习这些名字有助于我们把握一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动机。在微观经济学中,价格歧视是一个有趣的理论,那么你知道基价格歧视是什么意思吗?
什么是价格歧视?
所谓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实行的有差别的价格政策。价格其实分为三个等级,等级数字越小,垄断厂商赚取的超额利润就越多。三级价格歧视如下:
【1】一级价格歧视:销售者为每一位顾客及其所购买的每一单位商品制定不同的价格。简单来讲就是商家根据每一个顾客的不同进行量身定做,制定不同的价格,但在现实生活中,商家很少能精准地知道消费者的心理价格,所以,一级价格歧视很难实现。
【2】二级价格歧视:商家根据顾客购买的数量,来给予不同的定价。例如进入商场时,商场吆喝买多少打xx折。
【3】三级价格歧视。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价格,例如说在买机票的时候,航空公司允许以更高的时间提前预定机票,但是收取更高的价格,而高收入人群则一般不会在乎较高的价格。
以上就是有关于价格歧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分类(西方经济学)?

价格歧视又称价格差别,指厂商在同一时期对同产品索取不同价格的行为。价格歧视既可以是对不同购买者索取不同价格,也可以对同一个购买者的不同购买数量收取不同价格
1.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
①厂商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
②市场可以有效分割
③同市场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
2、价格歧视的程度
(1)一级价格歧视
也称完全的价格歧视,指的是垄断厂商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为每个单位产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个单位产品索取的不同价格。
垄断厂商的一级价格歧视
实际上,实行级价格歧视的垄商把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当成自己边际收益曲线,仍然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进行生产决策。
存在一级价格歧视时的厂商收益
(2)二级价格歧视
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而确定不同的价格。二级价格歧P视仅适用于那些易于度量和记录的劳务,如煤气、水、电和电话通信的出售
垄断厂商的二级价格歧视
(3)三级价格歧视
指指垄断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首先要有两个上的市场,两个市场可以有效分割,且需求弹性不同。
垄断厂商的三级价格歧视
要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应该是在两个市场上出售产品的边际收益都等于边际成本。供参考。

价格歧视和价格混淆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何区别?

价格歧视就是针对不同经济条件的用户分别定价,价格混淆就是通过制定各种复杂的活动,来掩饰商品真实价格。区别就是价格歧视直接就让人感觉他对穷人不友好,价格混淆就很难鉴别。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价格歧视指的就是价格差异,一般商品会根据不同的等级,不同的质量,有不同的价格;价格混淆的意思是原来价格出现了混淆的情况,所以出现了价格欺诈的案件。
价格歧视就是通过价格的高低对产品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价格混淆的意思就是对于价格的高低不是特别的清楚。两者的区别是非常大的,有着本质的区别。
价格歧视:对同一产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根据购买量制定不同的价格。这种定价方法被称为价格歧视或差别定价。价格歧视条件:企业必须面对一条向右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即企业有权改变价格。企业必须设定或能够推导出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即企业必须能够根据需求弹性来区分消费者。制造商有能力阻止或限制那些支付较低价格的顾客,并将产品转售给那些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顾客,也就是说,制造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转售。
初级价格歧视:也称总价歧视,垄断企业根据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对每一单位产品设定不同的销售价格。在一阶价格歧视的情况下,生产者完全剥夺了消费者剩余。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企业根据不同的购买行为对相同的商品或服务设定不同的价格。实施二级价格歧视只占消费者剩余的一部分。三级价格歧视:垄断企业根据价格敏感性将消费者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并设定不同的价格。需求弹性低的消费群体价格较高,需求弹性高的消费群体价格较低。
在商业竞争中,商品价格的不同往往导致“货比三家”的局面。也就是说,对于同一种商品,具有相同的商业信誉和产品质量,决定是否购买你的商品取决于你的价格是否低于其他竞争对手。在这样的环境和前提下,为了销售自己的产品,商家必须运用各种策略与竞争者竞争。最常见的策略是“在保证成本的情况下,不断降低价格,直到价格低于竞争对手,赢得选择的“优先权”。
在这场无限降低成本的战争中,只会导致商家双方的损失,由于商家支付给厂商的成本价格很可能是不一致的,这就导致了总是以最低成本赢得价格战的“大公司”和“大商家”。形成一个“寡头垄断”。于是,“价格混淆”策略应运而生。价格混淆是指商家为了掩盖商品在商业活动中的真实价格而使定价规则复杂化的过程。

《认知世界的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剩余与价格歧视的阐述是什么?

消费者他们因为节省意识一定会去剩余某些物品,这些物品大多都是一些残次品,会不比其他商品吃香,以低价卖出。
他们的阐述是,如果消费者不太喜欢一样东西,那么就一定会剩余很多的商品,那么为了想把商品卖出去,价格就会出现降低。
其实他们觉得消费者赚钱就是为了花钱的,但是有的人就觉得如果价格贵的话,那根本就不需要去购买。
在传统经济学中,消费者剩余的概念为人的内心有一个期望值,价格低于期望值,就会获得很大的交易效用。而价格歧视的概念为所以如果同一种产品,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
一.消费者剩余
不同人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有的低,然而市场价格对所有人都一样。举个例子来说倘若一个人要买一样东西,他可以接受的价格为一万元,而他实际买到那个东西消费了五千元,他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价格之间,就出现了差价,这个差价是他少花钱所获得的额外收获,即他就会有五千元的消费者剩余。
对单个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剩余越大,则消费时的满意度就越高,反映的是买东西过程中自己享受到的额外福利。而对全社会所有消费者来说,总消费者剩余的面积越大,那么开心的人就越多,开心程度就越高。社会总的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常常用来反映社会的经济福利。
二.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是由一些商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来了解客户的大致情况,通过让有钱人或对消费的金钱数量不太敏感的人来支付比对消费金额数量更加敏感的人花更多的钱而造成了价格差异。也有可能是按数量来定价,又或者按照群体来定价,来实现不同数量或不同群体的价格差异。
就像是,如果电视商家卖给普通消费者1万元一台,专门搞出来一个定制款,专门给消费不太敏感的人卖,卖5万元一台。那么,这些人知道真相之后,心里怎么想就不一定了,有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宰了。对与价格歧视是否好坏自己主观其实还不能判断。

试述实行价格歧视的条件、种类及其结果

  关于价格歧视的概念,泰勒尔在产业组织理论一书中的描述被公认是比较权威的:“当两个单位的同种商品对同一消费者或不同消费者售价不同,我们就可以说生产商实行了价格歧视。”其实这句话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不同价格反映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不同,那么这只是价格差别而非价格歧视。也就是说,价格歧视强调的是同一产品或微小差异的产品在不同情况下向不同或相同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此时产品若有差别,则是来自生产商人为的划分。
  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1920年的分类,价格歧视可以分为3类:
  (1)完全价格歧视(个人化定价)即生产商能够实现向每个消费者索取他愿为每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此时,生产商可以获得全部消费者剩余。这显然有个前提:生产商对消费者的需求了如指掌,因而才能实现对消费者的个人化定价。
  (2)二度价格歧视(版本划分)它是通过生产商将自己的产品推出不同的版本用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来实现的。这种价格歧视运用较广,因为它不需要生产商对消费者的情况很了解,变数也较大。这种价格歧视是基于消费者的自我选择机制的,生产商只是对自己的产品做了划分而已,并以此来区别消费者。在二度价格歧视下,如果每个版本的商品数越来越少,直到每个版本仅含有一个单位的商品时,就与完全价
  格歧视的情况完全相同。因此,完全价格歧视是二度价格歧视的极端状态。
  (3)三度价格歧视(群体定价)即相同的产品,生产商对不同群体的消费者索取不同的价格,这种价格歧视也需要生产商熟谙消费者的情况。与二度价格歧视不同,这种价格歧视是直接将消费者群体做了划分,而不是借划分自己的产品来间接区分消费者。和完全价格歧视相比,在同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者之间,无法再度形成价格歧视这种情形下,往往对产品需求程度高的或者对行情不大了解的消费者被索要高价,反之则享受低价。
  不难理解,无论是哪种价格歧视,它的实现应该有3个前提:一是生产商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即控制价格的能力,否则就无法向消费者索取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二是生产商还应该知道消费者对某一单位产品的支付意愿,以及知道应该向谁索取高价向谁索取相对的低价。三是生产商要有能力杜绝“套利”现象的出现,即能阻止低价获取产品的消费者再高价转让,以确保自己的利益。

西方经济学价格歧视解释为什么演唱会前排贵?

按照西方的经济学价格歧视来说,前方对于歌唱家来说离得比较近,刺激效果比较好,而且听得更清楚,所以说价格就比较贵
因为人民有钱呀!所以演唱会的门票都很高。尤其是前排。
演唱会的前排比后排要贵好多的原因是前排听的人声音听的比较清楚。
物以稀为贵 前排的位置比较少 视野也比较好
价格歧视,其实是西方经济学翻译过来的概念,其实此“歧视”并非我们中文里面“歧视”的意思。

微观经济学一级价格歧视与二级价格歧视有什么区别啊?我觉得都是分段算利润的概念呀!!!

  价格歧视本质上就是分段设定价格获取利润。歧视二字并无贬义,只是供方追求最大利润的策略。
  根据价格差别的程度,可把价格歧视区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即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一个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所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其价格,所确定的价正好等于对产品的需求价格,因而获得每个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现实中很少发生。
  二级价格歧视,即垄断厂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把这种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价格,垄断者获得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买主的消费剩余。公用事业中的差别价格就是典型的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在实行高价格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有区别。
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根据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产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从消费者行为理论已知,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如果厂商已知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即已知消费者对每一单位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厂商就可以按此价格逐个制定商品价格。这种情况比较极端,发生可能性比较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想象国外私立名校,向中国的申请学生招生。他们完全知道中国学生对自己的需求,从而将学费订成本土学生的2-4倍。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和消费者确定的价格。在二级价格歧视下,购买相同数量产品的每个人都支付相同的价格,因此不是不同的人之间,而是不同的产量之间存在价格歧视。日常生活中,二级价格歧视比较普遍,公共事业部门普遍地采用这种形式的价格歧视,如电力公司实行的分段定价等。二级价格歧视主要适用于那些容易度量和记录的劳务,如煤气、电力、水、电话通讯等的出售

简述垄断厂商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


  定义概念始终是最重要的,我们先来看下三级价格歧视定价的定义。
  三级价格歧视(Third-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指对于同一商品,完全垄断厂商根据不同市场上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实施不同的价格。
  从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实行价格歧视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垄断:企业必须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市场价格。第二,企业必须有容易区别的、对产品有不同需求弹性的顾客群。因为只有具备这一条件,企业才有可能在需求弹性大的市场上制订较低的价格,在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上制订较高的价格,通过价格歧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剩余。第三,企业必须有效地制止消费者的套利行为。即企业能够成功地分离市场,防止低价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再以高价卖出。

简述垄断厂商要进行价格歧视所具备的条件

1.市场上只有一个卖者,它控制着整个行业的全部供给。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和行业两个概念完全重合,行业中唯一的厂商是垄断厂商,而这个垄断厂商就代表了一个行业。   2.垄断厂商的产品没有十分近似的替代品,它与其他产品的替代弹性是非常低的。由于垄断厂商控制全部供给,且产品具有永久特色,所以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   3.不许有新厂商进入,垄断厂商控制着市场周围的种种进入障碍,这些进入障碍有的是由于政府征收关税、颁发特许证,给予专利以及提供其他形式的保护而形成的,有的是对某些自然资源的控制而形成的,有的是因为某些行业需要巨额投资或者高精尖技术而形成的,等等。
1.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2.不同的消费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分为 1、2、3级价格歧视。
1,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场上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者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2,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者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从低价处买入商品,高价处出售商品从而获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