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汝昌,周汝昌解读红楼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3 07:49:53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周汝昌对癸酉本的看法

周汝昌对癸酉本的看法如下:
周汝昌是我国著名的红学家、文学评论家,对《红楼梦》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周汝昌致力于探索《红楼梦》的版本、作者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一过程中,他对癸酉本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周汝昌认为癸酉本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版本。他指出,癸酉本与程甲本、程乙本等其他版本相比,具有许多独特之处。例如,癸酉本中的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性格描绘更加丰满,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原始创作意图。
同时,癸酉本中的文字、语言风格也更接近曹雪芹的文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此,周汝昌认为癸酉本是研究《红楼梦》原著的重要资料。
然而,周汝昌也对癸酉本提出了一些质疑。他认为,癸酉本的部分内容与《红楼梦》其他版本存在较大差异,有可能并非曹雪芹的原作。而是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被篡改、修饰甚至删减。这使得癸酉本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备受争议。
在周汝昌看来,要确定癸酉本的真伪,需要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及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他主张,学术界应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对待癸酉本,既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一概否定。而应在充分调查、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癸酉本的内在价值,为《红楼梦》的研究提供更多启示。
此外,周汝昌还关注到,癸酉本在流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他认为,整理、校对癸酉本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有助于揭示《红楼梦》的原始面貌,为红学研究提供更多线索。同时,周汝昌还呼吁学术界加强对癸酉本及其他《红楼梦》版本的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曹雪芹的创作艺术及其历史背景。
总之,周汝昌对癸酉本的看法是全面的、客观的。他认为癸酉本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版本,但同时也注意到其存在的问题。在对待癸酉本的问题上,周汝昌主张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研究,客观评价其价值。这一观点对我国红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周汝昌用诚归纳西游记?

周汝昌是中国文学研究学者,他曾经用诚归纳《西游记》这本经典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因为他致力于研究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内在意义。
周汝昌认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元素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他强调通过对作品的诚实而有感悟地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他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性格、行为和心理的透彻分析和解读,尝试从作品中寻找作者的用心和作品所传递的哲理与智慧。他相信作者的用意是诚实和真实的,因此他提出了"诚归纳"的观点,认为通过对作品的真实性的信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揭示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周汝昌如何评价尤二姐

周汝昌认为尤二姐反差极大。周汝昌对尤二姐的评价是在《红楼梦》中展现了前后两个不同的形象。尤二姐的前期是一个娴熟的调情高手,撩汉技巧高超,像个热辣的狐狸精。而后期则呈现出贤良淑德、温顺可怜的形象,甚至忍气吞声,被捉弄折磨到垂死的境地。这种反差使得尤二姐成为《红楼梦》中一个极具特色的人物角色。

周汝昌简介 周汝昌是谁

1、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生于天津。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2、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周汝昌用哪四个字概括四大名著?

周汝昌四字概括四大名著:忠、义、诚、情
著名文学评论家周汝昌先生用“忠、义、诚、情”四个字来概括四大名著的精神内涵。他认为,《水浒传》讲的是“忠”,即对国家、对朋友的忠诚和信义;《红楼梦》讲的是“情”,即对爱情、亲情的真挚与深刻;《西游记》讲的是“诚”,即做人要诚实、守信,不欺瞒别人;《三国演义》讲的是“义”,即为人处世要讲义气,不畏权势。这四个字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周汝昌为什么和胡适决裂?

周汝昌因有关文献的缺乏以及与胡适本人说法的不一致而一度成为一桩学术公案。
早期红学研究的几位主干人物如俞平伯、顾颉刚、周汝昌,都曾与胡适有过较为密切的交往。俞平伯、顾颉刚二人是胡适的学生,他们与胡适的交往情况因相关资料较为丰富并早已公开刊布,可以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后者则因有关文献的缺乏以及当事人说法的不一致而一度成为一桩学术公案,因事关学术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正如当事者周汝昌本人所言,“形式上似乎只为对于一书一姓的研索追寻,实际上却与时代社会、学术风尚、文化潮流等等方面,都有其关联与意义。”
扩展资料:
红楼案争论的焦点:
在谈及这段交往时,周汝昌多强调两点:
一是胡适的慨然借书,将《四松堂集》、戚序大字本《红楼梦》,特别是将甲戌本《红楼梦》借给自己,“不管怎样讲,这种慷慨的作风在那时是不多见的”;
一是两人之间发生的分歧与争执。两人交往时间虽然不长,但在曹雪芹的生卒年、《红楼梦》的版本等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以致于胡适在其一篇文稿上“划了一个通页的大'十叉',并于眉上批注,将文稿寄回来,说这文章无处发表”。
这种争执与退回文稿之举显然对周汝昌的刺激很大,导致了他和胡适的绝交而且这一刺激也成了“《红楼梦新证》产生的真正根源与背景”。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周汝昌与胡适一段红楼公案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内容部分如下:
1、黛玉初进贾府时言行谨慎,老先生说是因为林家不够“高贵”。
2、“送宫花”那一节,老先生说周瑞家的一丝儿别的意思也没有,全怪林妹妹这个“外人”让周娘子难堪了、思绪重重了、敬而远之了,这根本不是一个谨言慎行的人该想的事、该说的话。
3、黛玉去梨香院探病看到宝玉也在,顺口说“来的不巧”了,老先生说黛玉“巧舌如簧”,说她心里的醋劲尽人皆知,活该被人议论。这里还出现了一个基本情节错误,本来是宝钗在问黛玉何出此言,周先生这位红学大家却说是薛姨妈问的,措辞是“经薛姨妈之反诘,她巧辩说……”。
4、雪雁来送手炉,黛玉借机“敲打”宝玉,老先生说她“排揎”丫鬟,要替受责者抱不平。
5、周汝昌先生如此不顾一切地“抑黛”,其实本质上还是为了“扬湘”,为了所谓“脂砚斋就是史湘云,是最终真正陪伴贾宝玉的人”,这是他的重要“学术成果”,必须“捍卫”。
6、周先生这篇文章,文字上没有美感,论点没有论据支撑,通篇口吻一丝“专家”的气派也没有,倒活像是林黛玉的black粉的作品。

【“红学痴儒”周汝昌,一卷《红楼》梦一生】 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

  人物名片  周汝昌(1918.4.14-2012.5.31),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和诗人。历任四川大学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研究员,中国曹雪芹研究会荣誉会长等。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60余载,是继胡适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一生红学著作多种,《红楼梦新证》、《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 一个人,一卷书,一辈子,其情也深,其人也真。周老一生淡泊名利,潜心学术,生活清贫,为人天真,就像老人对自己的评价那样:一个书生,一个孩子气的书生。
  1.结缘胡适,步入“研红”
  就读燕京大学时,周汝昌选择的是西语系。他的毕业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如果没有遇见胡适,或许他就会成为颇有建树的翻译家。
  1947年,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来的信,言及他看到胡适之新近的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提到敦诚、敦敏系曹雪芹生前挚友,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兴奋之下,他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很快,周汝昌去拜访胡适先生。让他意外的是,胡适居然慷慨地将珍贵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借与他拿走细看。
  在胡适的指导和影响下,1953年,周汝昌出版了自己历时5年的第一本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这部40万言的著作,以丰富详备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三个月内再版三次,一时洛阳纸贵,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红学史上的地位。为此,胡适也倍感高兴与欣慰,1954年在给吴组缃的信中说道:“你在信里称赞周汝昌的书,我完全同意。此君乃是我的《红楼梦》考证的最后一个、而最努力最有成绩的徒弟。”
  ◇编辑提点:如果不是亲自尝试,或许我们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自然也不会遇见之后的种种成功与惊喜。周老在红学上的建树,固然离不开他终其一生的努力,但如若没有兄长的那封信,没有胡适的指导与鼓励,或许也就没有了今天的“红学第一人”。所以,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吧,因为或许就在尝试中,你会找到一生的目标与乐趣。
  ◇适用话题:把握机遇;勇于尝试;遇见美丽……
  2. 痴迷红学,孤独求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曾发出如此的感慨,只是他不知道,对《红楼梦》痴迷的不仅他一人,了解“其中味”的也不止他一个。
  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那自然是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合称。曹雪芹著红用了10年时间,周汝昌研红则用了近70年。他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几十年下来,老人著述等身,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继《周汝昌红学精品集》之后,《红楼夺目红》5个月内连续7次印刷,创下学术书畅销的纪录。2004年出版的十卷本、500万字的《石头记会真》,是他和四哥周祜昌字字校订、56年才得以酬愿的心血结晶。
  成就的光环易被人记住,可光环背后的辛苦却鲜有人知。要知道,老人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导致左眼失明,右眼只有0.01的视力,只能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老人是孤独的,没有一个专职的助手,只能靠儿女帮他记录、整理。为了帮助父亲,儿子周建临提前退休加入专事录音。每天上午听儿女读书报后,老人便开始以口述的方式延续自己的红学研究,九年前从中国艺术研究院退休后,中国红学会仅为他保留一个“顾问”的头衔,老人说:我一直都是单干。周汝昌谈及此倒是颇为大度。只是,偶尔仍是会流露出一丝的期待,“我需要助手啊。”
  ◇编辑提点:正如老人所言,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周老先生对红学的这份痴迷和付出、敬业和专注实在令我们感到钦佩和感动。当下的我们拥有比周老便利和丰富千万倍的学习、学术条件与资源,却早已不再拥有周老那样的做稳冷板凳的踏实与坚持。
  ◇适用话题:拥有的和不再拥有的;坚持到底;痴的力量……
  3. 钟情传统,传播文化
  周汝昌不仅是个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治学始以诗词理论、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后从事曹雪芹及《红楼梦》研究。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老人酷爱曲艺、尤爱京剧,喜欢书法和作诗。就在今年的雅琴诗社的聚会上,他还当场吟诵诗歌,不知老之将至。
  为了将包括《红楼梦》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老人年逾90还被请上百家讲坛,他分析唐诗宋词的讲座至今还反复在央视播出。而在国外,老先生也曾讲学宣传,尤其是在美国的那次名为“罕见的文化小说——《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的演讲,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汇聚一堂,在他讲演结束时,主席多次提议他续讲,与会人士纷纷表示:太精彩了!
  老人就这样默默地为传统文化忙碌着,贡献着,2002年,他曾对采访的记者说:“我虽然84岁了,经历了大悲、大喜,但我很留恋人间事。我现在靠半只眼睛拼命干,就是因为我还有没做完的工作,我积累了几十年,不就是要把成果留给后人吗?”
  ◇编辑提点:在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热爱,什么才是真正的大爱。因为热爱,老人丝毫不求回报地做着别人不屑做的事情,自觉地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贡献着一己之力;因为大爱,老人在遭受**、言论攻击等“百般挫辱、诬陷、排挤”后仍无怨尤和悔意,这份赤子情怀,这种宽广胸怀,除了老人,还有谁能做到?
  ◇适用话题:赤子情深;爱的奉献;敬仰……
  4. 淡泊纯真,扶持后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五十多年来,老人就一直居住在北京的一套60平的小房子里。学者刘心武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去周老家的情形:“家里只有一些旧家具,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他的学术环境非常艰难。不像有的红学家,住着大宅院,他完全没有那些。”老人一生淡泊名利,虽然清贫,却乐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女儿周伦玲回忆说,周汝昌视红楼如生命,平时与人交谈,吟出红楼诗句,虽捻熟于心久矣,却仍会如孩子般,情不自禁鼓掌赞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难怪刘心武这样评价:他是一个很天真的人,不接触社会,不善于经营人际关系,处事就像孩子。
  最令刘心武感动的还是老人对于他研究《红楼梦》的支持,“他对于所谓‘外行’、‘业余研究者’的包容和支持最让我难忘,是他用肩膀扛着,让我进入了红学研究领域。”这一点上,邓遂夫也十分敬佩和尊敬周老的为人,“先生对年轻人十分扶持、爱护。”
  在《红楼梦》里,周汝昌最喜欢史湘云,最佩服刘姥姥,他觉得湘云可爱,刘姥姥质朴,而他亦是这样一个单纯、朴实的人。据女儿周伦玲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编辑提点:周老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大师”和“泰斗”,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学术上造诣的深厚,更在于他性情的纯真和品质的高贵。人们常说,只有灵魂安放在高处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底无限纯净,才能做到淡泊和低调。之于周老,我想是这样的。
  ◇适用话题:大师的魅力;有种品质叫高贵;洗涤心灵……

周汝昌一个字归纳《西游记》是什么0?

著名学者周汝昌用一个“诚”字来概括、评价《西游记》。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
1918年4月14日,周汝昌生于天津的一家书香门第。他自幼好学,成绩很好,进入南开中学后,尤其喜欢学英语。1939年(21岁),周汝昌考入美国人开办的燕京大学西语系。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被迫对日宣战。日军占领燕京大学,学生全部遣散,周汝昌只好回家。
1947年(29岁),抗战胜利后,周汝昌通过复试,回到燕京大学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是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讲述了唐朝三藏法师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历经坎坷,遭遇九九八十一难而终成正果的故事。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神魔人物,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鲁迅先生曾评价到,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那么这样一部位列四大名著的西游记究竟是谁创造出来的?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不一定。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内容如下:第一,周汝昌认为《红楼梦》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而《红楼梦》的创作思想主要是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上万紫千红的大观,如果完全读懂了《红楼梦》就相当于是了解、认识了中国的文化,而且《红楼梦》中通过写妇女的屈辱和不幸,来反映中国人才的悲剧乃至是整个人类的悲剧。第二点周汝昌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大的方面谈情,说的具体点就是体贴。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有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梦的历程》、《红楼艺术》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红楼梦新证》是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