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算盘结局,八佰真实事件结局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7 03:19:40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老算盘的结局

电影中,老算盘的结局其实也是很多人讨论的点,因为他的结局很匆忙,并没有交代清楚。老算盘逃走的时候被端午抓住了,在老算盘的苦苦哀求下,端午最终放走了他,大家都默认他成功逃走了。但是想要进去租界,并不是那么容易,这也是电影不合理的地方,因为逃走之后的老算盘一直没有出现,直到电影结尾他才在英国租界中露面。
扩展资料:
当时八百壮士们在冲桥,民众们看着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都簇拥在铁栏杆旁边,想拉住那些逃往生之路的战士们。老算盘也出现在了人群中,他下了公交车往前面跑,电影到此结束了。
至于老算盘是怎么逃到租界的,电影中并没有揭示,他到了租界之后的后续,也没有交代,电影就结束了。影片虽然没有交代清楚老算盘的结局,但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给观众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老算盘在这部电影中,可以说是一个最怂的角色了,任谁看了对他的印象都是一个胆小如鼠又很懦弱的农民。凌乱的长发配上圆眼镜,还有总是闪躲逃避着的眼神,卑微中带着猥琐,怯懦中又藏着算计,老算盘的个人特征非常明显。
“老算盘”原本是某地保安团的账房,或许是本性,或许是职业因素,“算计”成了他性格中最显着的特点。作为一名失去组织的散兵,“老算盘”在路上被收罗,带进了四行仓库。可其实,他心里想的都是自己,并没有想要为国卖命,所以他时时刻刻想要逃走。
其实,在这样一部电影中,老算盘的出现其实也反应了历史的真实,因为在战争的背景下,总会有逃兵,毕竟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自然会有想要逃跑的人,所以这也比较合理。

《八佰》张译饰演的老算盘最后怎逃回租界的?为什么没有过程?

《八佰》张译饰演的老算盘最后怎逃回租界的?很多人都好奇,张译饰演的老算盘逃回租界的剧情是不是被删减了,为什么没有过程,没有交代,他就直接出现在了租界呢?

看完《八佰》,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张译饰演的老算盘最后是怎么逃回租界的。

有观众好奇称,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如果逃,只能是过河,但是对面是有英军把守,不是那么容易过去的。并且最后老算盘的衣服也没湿,这个很难理解。


可能是因为影片做出了删减,据说张译饰演的老算盘是因为身上披着纳粹旗,所以才没有被发现,成功逃回了租界。

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整部影片的阵容集齐华语影坛中坚力量。中生代经验丰富,表现俱佳。王千源、姜武、张译分别饰演的“小人物”令人印象最深。仅凭几个镜头便传递了充满复杂性的鲜明人设。

王千源饰演的“羊拐”,看似油滑,实则有情有义。张译演绎的“老算盘”,具有“猫”一样的性格,审时度势,在乱世之中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姜武演绎的“老铁”,诠释出一个胆小怕事的普通人如何克服自身的懦弱成长为一名战士,最终在战场上找到生而为人的尊严和血性。个中心路历程,令观众看得潸然泪下。

导演管虎表示,早在十年前,他就想将“八百壮士”这段历史搬上大银幕。在他心目中,《八佰》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带领观众们对当年历史的一次回望,“用摄影机带着所有人身临其境,去走过那段历史”。

此外管虎还强调,除了战争场面外,影片也很注重战争中的个体体验,“战争不是最主要的,战争中的人的个体体验是最重要的,我更关注人”。

张译八佰角色结局 张译八佰角色结局怎么样


1、《八佰》最为出色的一点就是导演对人物刻画的细腻与真实,张译演绎的“老算盘”,具有“猫”一样的性格,审时度势,在乱世之中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而这,也让网友所不解,在往常的英雄片中,经常之花大量的篇幅去渲染正面角色,而总吝啬对一些小人物的刻画。而《八佰》却不走寻常路,以对小人物的大量描写去侧面烘托英雄们的伟大,使得角色有了烟火气、人情味。
2、最开始在心中仔细思量过后,老算盘发现这场仗打不赢,所以他要跑,他从头到尾都想当个逃兵,作为家里的男丁,他想回家照顾老母,想去看看家里给张罗的未婚妻,而这都是最基本的人性,我们无法避免也不忍苛责,但老算盘的逃兵行为却反而凸显了其他战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更让我们对这些英雄感到动容。

八佰真实事件结局是什么?

真实的《八佰》,后来的撤退是没有伤亡的。这些将士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军的许可。
只是日军在得知四行仓库不满800人就造成他们200多人的阵亡,感觉面上无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这口气,遂无耻要求英方: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日本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而且租界当局屈服了,当谢晋元率部队撤退到英租界之后,枪械被全部解除,同时,他们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进行隔离。隔离区是租借当局用来收容难民的地方,到处是垃圾堆、污水沟,高高低低,环境非常恶劣。这支被解除武装的部队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孤军营”生活。
扩展资料
电影《八佰》幕后制作
该片的工作人员用一砖一瓦建起占地200亩的建筑,不仅人工开凿出一条新的苏州河,还对两岸建筑进行1:1的实景搭建。
拍摄时把宁波白沙的拆迁地块定为淞沪会战场景取景地。为了追求真实,剧组历时一年半在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拍摄基地设计搭建了占地200亩、拥有68栋建筑的实景,深挖200米长的苏州河,还原出一河两岸战火连天的“地狱”与声色霓虹的“天堂”。
整部电影用了300颗照明弹来重现淞沪会战战场上的照明效果,共烧掉300多公斤烟油和近5吨的旧报纸,打造了一个硝烟弥漫、炮火四起的真实战场。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确保画面真实感的同时凸显美学价值,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架设2000多台灯来配合不同的镜头。
虽然谢晋元被追赠为少将,但“八百战士”的命运还没有结束,在日本对英美等国宣战的时候,这里的租界也被日军统治,这些战士自然也就落到了日军的手里,由于日军对这些战士的愤恨,在接管这里后,对他们是各种折磨,还把他们分开看管。
但是”八百战士“也依旧没有放弃,他们还是团结一心,认真操练。最终他们被日本人送到了各种地方去做苦力。直到日本战败后,他们才得以重新回到上海,并去祭拜谢晋元,此时,他们只有100余人了。
扩展资料
《八佰》是真实事件,电影取材于1937年在上海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电影最后以撤退到租界结束,但在真实的历史里,“八佰”壮士后来的命运十分悲惨。这场战役的爆发,是国军为了可以扰乱日军的作战计划,从而主动发起的一场战争。
虽然在人数上,远远胜过了日军,但是由于武器装备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而不得不选择撤离战场,为了其他部队的顺利撤离,于是国军的第88师被留下来拖住日军。
真实事件结局没有伤亡。
当时的战争很激烈,中国正处于低谷时期,淞沪会战进行到最后阶段,为了掩护中国军队撤退,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共400余人,
在副团长谢晋元领导和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阻击敌人,多次打退了数倍于己的日军顽强地进攻,取得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胜利。
扩展资料老铁
演员 姜武
没两把刷子却爱吹牛的“小人物”,真到了战场上却是个“贪生怕死的瓜怂”。明明是个大块头却吓得像个小姑娘抱头痛哭。可最终也激发出血性,在战友撤离时选择了掩护后方的“敢死小队”,唱着《定军山》迎接死亡。
老算盘
演员 张译
原本是某地保安团的账房,“算计”成了他性格中最显著的特点。作为一名失去组织的散兵,他在路上被收罗,带进了四行仓库。但他并没有杀敌报国的觉悟和勇气,逃离保命,才是他心里的首要念头。
八佰结局:
1941年4月24日清晨五时,谢晋元如往常一样率士兵们早操。此时,已被汪伪收买的郝鼎诚、张文清、张国顺、张福忠等四名士兵故意迟到。
谢因此将这几人叫到一旁询问。早有准备的四个奸徒忽然拔出凶器。谢晋元重伤倒地,流血至黄昏许,医治无效,一代抗日英雄,就这样悲愤以殁,时年仅37岁。
扩展资料:
《八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该电影的真实原型故事以及结局都成为了一大焦点,八百壮士原型故事出自于淞沪会战。
是一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的战争片,讲述了史称“八佰壮士”的军人于四行仓库浴血奋战、阻击日军的故事。
真实原型就是淞沪会战末期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战争非常的惨烈,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有400多人,但他们要面对的的是30万日军。
当时中国军队陷入侧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五十几万大军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队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护的,而负责掩护的队伍就是88师262旅524团一营。
真实的《八佰》后来的撤退是没有伤亡的,这些将士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军的许可。
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八佰》真实的《八佰》后来的撤退是没有伤亡的,这些将士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军的许可。
《八佰》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z2zJUynrdcMDo0UnJNR_w
?pwd=1234 提取码:1234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电影《八佰》由管虎导演,是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将于2020年8月21日全国影院上映。

让徐峥笑翻的张译,早“征服”了陈凯歌:连续半个月只吃一根黄瓜

《八佰》创造了国内票房神话,破了中国电影10年的记录。
与此同时,片中一个与众角色背道而驰的演员,同样创造了 历史 。
他正式加入“ 百亿票房先生 ”的行列,位居国内影人票房榜TOP3。
而令人备受期待的国庆档影片中,还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就是张译。
从2019年到2020年,张译似乎备受国庆影片眷顾。
那么,2020年他又参演了《最后一课》中的乡村干部姜前方
这次张译在《我和我的家乡》徐峥执导单元《最后一课》中饰演乡村干部姜前方。
姜前方这个角色是带着主使命的,这个使命就是:
不惜一切代价,帮助十几年前教过自己的范老师,回到一九九二年最后一堂课 。
显然,主使命他完成的相当不错,最后这堂课的呈现也非常精彩感人。
除了主使命,姜前方还有隐藏的副使命: 兼职 搞笑 担当 ,同样完成的相当出彩。
看到来电是国际长途,接电话时睁大双眼向上瞟,拽了一句英语:Hello?
借课本时如唱rap般快语速有节奏地报出:九二年,人教版,四年级,小学课本,用一下;
四处借学生,抓住正在直播的杨紫,一句顺口溜跑出:你的灵魂你的手,马上跟我走。
没想到的是,张译这句顺口溜一出,竟火爆全网,拍摄时徐峥都笑翻了。
仅凭几句简短的台词,加上张译 搞笑 的表情和动作,一个憨傻的喜剧形象呈现出来了,直接征服了在场的人。
他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部喜剧电影,而且真的很好笑。
从“小太爷”到“小男人”,从“朴素军人”到“土豪父亲”,角色多变也是他最得意的事情。
对此,宁浩导演并不太认同,他曾建议张译:“最好钻研一类角色,不希望他变成“夹生饭”。”
但张译想要突破,证明自己可以驾驭多种类型的角色。
事实证明,他不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就拿8月大火的电影《八佰》来说。
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可以说是片中最“出逃”、最让人反感的角色。
老算盘心机过重,斤斤计较,精于算计,一切都是利己主义。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讨喜的角色,却让他演绎的有血有肉。
不仅赚取了观众的一波眼泪,还备受喜爱和称赞。
再往回看,张译主演的影视剧,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象,早就征服了许多观众。
《鸡毛飞上天》中集痴情、智慧、沉稳等优秀品质于一身,堪称“完美”的陈江河,观众戏称要嫁就嫁他。
《北京爱情故事》中的石小猛,经历踏实肯干到不择手段的性格转换,至今都能产生巨大话题性。
《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瘦小身材却展示出坚韧中国力量。
诸如此类让人印象深刻的影视形象,张译塑造了很多。
不得不说,张译在各种角色的拿捏上不仅仅是到位,而是出神入化了。
别的不说,单就哭戏来说,就是见者伤心,看者同落泪,堪称教科书级别。
就连曾特别自信地称“在片场从来没有为别人的表演哭过”的管虎导演,也因为张译的表演而打脸。
让我们看三个经典哭戏场面,来感受一下。
《士兵突击》中史今退伍时,连长带他去天安门,含着奶糖崩溃哭泣,深深击中泪腺。
《亲爱的》 中丢失孩子的韩德忠,苦苦寻觅多年无果,不得不承认孩子找不到了,宴会后在街边失声痛哭,太让人泪崩了!
《鸡毛飞上天》中最经典,也让张译演技堪称封神的片段——
陈江河见到火车对面分离八年的骆玉珠,他激动的上半身探出窗外,嘴角抽搐,想叫出骆玉珠的名字。
却发现自己只能发出无声的“luo、luo”,饱含复杂情绪的泪眼,让人替他心疼、心急不已!
凭借在《鸡毛飞上天》中的精彩演绎,张译成功捧回了白玉兰和金鹰两座奖杯。
虽然张译一直认为演绎事业的成功,主要是因为自己幸运,得到太多人雪中送炭。
但真正了解过他的人知道,没有巨大的努力和付出,以及为戏痴狂的拼命精神,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在被“征服”的知名导演中,陈凯歌评价最具有代表性: 张译,是一个戏比天大的人 。
在2019年国庆档上映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张译饰演受到核辐射的英雄工作人员。
为了演好生命最后几天的人,他连续半个月只吃一根黄瓜,饿的全身惨白的模样,连探班的陈可辛看到都落泪。
这样为戏牺牲的事情并不是个例,张艺谋也因此看中了张译,选他出演自己的自传体式电影《一秒钟》。
“自虐狂”张译为了这个角色又是十天暴瘦15斤,42岁的他变成了一个瘦骨嶙峋的样子,活像一个“小老头”。
这样的敬业精神堪比阿尔米汗和橡皮人贝尔克里斯蒂安。
在获得张艺谋大为欣赏后,张译顺势出演了《悬崖之上》的男主角。
从预告中可以看到,张译受尽酷刑,整个人憔悴不已。
在被电击时他疯狂颤抖,口吐白沫,仿佛真的被电击,看的人心惊肉跳,隔着屏幕都为他捏一把汗。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在张译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那个曾经被质疑,寂寂无名的小演员终于如鸡毛一样飞上了天。
青石电影编辑部 | 镍小倩

电影八佰最后为什么过桥时日本人开枪?

根据历史改编的电影《八佰》,讲述了一个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坚守四行仓库的故事。本来是400多人,为了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向外号称“800人”。在物质匮乏,军械落后的情况下,他们苦苦坚守了四天。
电影中,四行仓库与英国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却是两种生与死的景象。一边是炮火连天,八佰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死守的阵地;一边是歌舞升平、洋洋得意的人们在英租界里肆无忌惮地享受生活的场景。可以说,当时的上海,已经被这些外国鬼子们四分五裂了。看到这里,真的让人心疼,气不打一处来!
在那种危难的时刻,有的人选择了明哲保身,有的人选择了舍生取义。显然,这些八百壮士个个都是好汉,个个都是英雄,真是他们那种不朽的精神,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向他们致敬!
至于为什么军人在桥上撤退的时候日本人还开枪?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这就是日本鬼子的丑恶面目。别说是军人了,就算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老幼妇女,他们也不会放过。日本鬼子肆无忌惮地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干着烧、杀、抢、掠等畜牲行径,他们罪恶滔天、背信弃义、人神共愤。此种耻辱,我们世世代代不会忘记!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我们发展壮大,国富民强,一切侵略者都是纸老虎,只要这些豺狼敢来,我们有的是猎枪!
电影《八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团结在祖国的怀抱,用一颗挚热的爱国之心,为祖国增光添彩!”
《八佰》看完表示不喜欢的,过来集合下。
明明可以从河里游过去到英租界,非充英雄当活靶子冲桥!老算盘是怎么游过去的你们不去取取经吗?
"蓉姐"这个角色从头到尾不知道在干些啥,感觉纯粹就是为了给刘晓庆几个镜头。刘晓庆好久未见,镜头中眼角皱纹非常明显,身材也明显多肉,毕竟是50好几的人了。
一开始上百人的部队,被三名日本骑兵追着砍,内心真是着急!最后阻击战应该演出来,和冲桥穿插演出,这几个阻击的最后也没个交代!
《八佰》不用质疑一,李晨饰演的山东兵齐家铭是真的没有死
也没有抱着手榴弹跳,所以后面出现在了敢死队的队伍里!领着那帮逃兵慷慨赴死了!
1.陈树生第一个是跳下去瞬间喊出了自己的名字陈树生,之后陆续跳的都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唯独没有齐家铭的名字喊出来,所以山东兵是没有抱着手榴弹跳的!
2.欧豪也准备跳的,被山东兵拉住了,应该是前面的连续跳把钢板镇破了,所以撤兵了,所以山东兵没有跳成,这要从侯勇饰演的教授望远镜的视角去看这一段,每个跳的都喊了自己的名字,最后一个跳的炸的最厉害,但不是山东兵齐家铭!
《八佰》不用疑问二:方记者到底是好人还是汉奸?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场战争,无所谓好坏。
他最后选择的是陈树生烈士的遗言,而不是相机。也跟着冲桥了,他被感染了,也转变了!
一开始去见日本军官说了四行仓库守军的番号啥的,,又跟外国人说曰军要3个小时打下仓库。
后面进到仓库里面,我一直觉得他是去刺探仓库里的守军情况好报告给日军的。这个角色没有好坏,就是一个处在社会中上层,重视个人利益的普通人。之前是为了生活为了钱。最后在采访中看着士兵们的慷慨就义,胸中的热血沸腾了那么一下。没有所谓好坏,这个人物最真实,不高大伟岸,也不是阴险小人
《八佰》不用质疑三,老算盘没有当逃兵,老算盘最后眼神坚定的冲过去救人了,老算盘也转身回去了。
不是每个人都是英雄,艰难岁月里有老算盘这样的人才是真实的!这段演得好,透露出人性的特点和渴望活着的强烈愿望。张译每部剧每次都是真情投入演出,用实力打动人心。很欣赏他所演绎的每一部片子。
就俩字,真实。不是每个人在压力下都能蜕变成英雄,老算盘也豁出去过,就是去拉姜武,结果中枪了,直接胆子都吓飞了,所以才彻底放弃抵抗,一心想逃出去。
换作是每个观影人有多少能像陈树生抱着手榴弹跳下去,有多少像山东兵齐家铭一样慷慨赴死,恐怕还是老算盘居多!
《八佰》不用质疑四,《八佰》女童子军杨惠敏送旗,大晚上穿一身白衣服当活靶子游过苏州河,情理上说不通,干么不特派员和记者送过去,为什么要升旗死那么多人且听涛哥分解:
如果不穿白衣服,夜晚士兵看不清,可能会开枪,毕竟日军有过偷袭!另外可能是怕渡水的时候其他颜色衣服会染脏旗子。
从影视角度考虑,他们护旗是为了唤醒对岸的人,就像谢团说的,光靠我们这四百多人是守不住的,要靠身后的四万万人。
那不是旗,是信仰,是不屈的精神,中华民族什么时候屈服过?以前不会,往后更不会!伟大的复兴之路已在脚下,雄起,中华民族!旗杆就是民族的灵魂,用生命和献血捍卫没有不妥,相反这是点睛之笔。
《八佰》不用质疑五,唤醒了所有人,包括老算盘这个逃兵。
开赌场的蓉姐(刘晓庆)捐了自己比黄金还贵的吗啡,
赌场马仔刀子舍生取义送电话线,
方记者选择冲桥,保命时选了陈树生的遗言,而没有拿那个全是情报的相机。黑帮老大组织弟兄们过桥送电话线。整天看热闹的教授(侯勇),在望远镜里看不下去了,拿出了自己的猎枪对日本人开枪了。戏班子为八佰壮士唱了赵子龙,为他们擂响了战鼓!还有那群逃兵,孬兵都转变了!跟着山东兵慷慨赴死了!
一场战役唤醒了无数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确切说是租界里的上海宁!民大义面前都有了转变!
一、为什么八百壮士要撤离四行仓库?
无论是电影还是真实历史中,均交代了四行仓库背后以及东侧是租界,附近有大量的工业煤气罐。日军在进攻失利后,发出威胁要使用飞机和重炮。英美帝国主义担心战火引爆工业煤气罐,威胁租界安全,向蒋介石政府施加压力。国府屈服于英美,加之对外国介入中日战争抱有幻想,要求八百壮士撤离。
这才是真正的原因。什么为中央军留种子纯属无稽之谈。
二、留守四行仓库从操作上是否可行?
可行。四行仓库作为当时中国最坚固的混凝土建筑之一,是天然易守难攻的据点。其本身就是88师师部,存放了大量粮食、弹药、药品。在前四天的战斗中,守军以二十人左右的伤亡,消灭了大量的日军(数据从几十人到数百人不等),交换比达到1:2甚至更高,表现远远好于抗日战争中绝大多数战斗。
而且在真实历史中,四行仓库从租界获得了大量援助。上海商会穿过东侧的西藏路,建立了一条夜间补给线。
当然,四行仓库已经是大海中的孤岛。日军可以直接威胁租界要求切断补给线。长时间高烈度的战斗也会导致守军身心俱疲,八百壮士的失败是一种必然。但哪怕就国府最开始的目的即吸引欧美注意力争取支持来看,在四行仓库多抵抗几天甚至几个月,或者导致日军狗急跳墙使用重武器造成租界伤亡,都能迅速扩大抗战的国际影响,引爆国际舆论,从而有可能达成既定目标。
综上,哪怕以国府奇葩的战略而言,坚守四行仓库都是最好的选择。
三、历史上的撤离是怎样的?
知乎没法发图。我只能描述一下。
四行仓库 西藏路 公共租界2
新垃圾桥 浙江路桥
公共租界1
在电影中,守军从的撤退路线是四行仓库——新垃圾桥——公共租界1,而日军火力从东北两面夹击,造成了大量伤亡。
而在真实历史中,守军的撤离路线是四行仓库——西藏路——公共租界2——浙江路桥——公共租界1,而日军的火力被限制在狭窄的北面,因此只造成了数人伤亡。
电影的一大改编,是将北岸的公共租界硬生生变成了日占区,也就将一次有惊无险的撤离变成了梭哈的送死行动。
四、电影中守军应当如何选择?
电影中八百壮士犯下两个致命的军事错误,一是阻击部队白白送死,而是撤退部队直接暴露在敌军的火力下。
阻击部队的目的是防止敌方在撤退途中趁机进攻追击。按电影中的情况(日军已经得知了守军撤退计划),上策是排遣散兵游击骚扰敌方集结地,打乱敌方进攻部署,掩护守军撤退方向。中策是固守仓库内外围阵地,层层拖延敌军步伐。下策是直接突脸,梭哈之余还通知了敌军己方撤退时间……
而撤退部队目的是尽可能保存建制与有生力量。按电影中情况(日军掌握战场照明,已经用火力封锁撤退路线),上策是放弃撤退行动,回到仓库固守日后再相机撤退。中策是排遣小股部队夺取制高点,穿插消灭敌方火力点,牵制敌军火力掩护主力撤退。下策是在毫无掩护的情况下以密集队形穿越地方封锁线……
要是让我安排剧情,给送死杂牌军小队安排的任务便是在仓库中拼死阻击日军主力一小时。而在穿越桥面是守军先头部队同样遭受了大量伤亡,而杨营长主动请缨,率领一个连的部队去拔除日军火力点。两场激烈战斗过后,主力部队成功过桥,而两支小部队却身陷重围。
这时英国殖民地士兵强行拦截部队返回救援。谢晋元团长一番令人热血澎湃的演说,激动的民众冲开了英军封锁线,八百壮士又返回对岸杀个七进七出救回了被困的部队。最后追击不及的日军大佐在对岸举刀致敬,谢晋元喊出“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
这样是不是令人爽很多?
反正都是编造历史了,为什么不编造的更积极一点?
反正要吹国军英勇无畏了,为什么要用莽撞来代替勇敢?
前期还是绑手榴弹跳进敌营的战士,后期怎么就成了为了活着不择手段的懦夫?
毕竟我们喜欢看的是英勇牺牲的战士,不是白白送死的莽夫。
因为日本鬼子丧心病狂啊,要的就是杀人,满足他们病态的侵略欲望,所以过桥时,日本鬼子会疯狂开枪射杀人群
为何都说电影《八佰》是烂尾之作?
先要说一下,《八佰》里的结局是符合历史现实的。不过这不是孤军的问题,他们是愿意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只能说是弱国无外交的悲哀。
很多人看了《八佰》以后觉得最后的结尾有些憋屈。八百壮士死守仓库那么壮烈的事情,最后却在撤退途中遭到日军狙击。然而他们又没有返回阵地继续抵抗,前后对比反差太大,让人看了不舒服。不过很不幸的是这个结尾是真实的。
影片的前两个小时都非常好,战争场面不但壮观,而且细节把控得也非常的好。战士中既有逃兵,更有勇敢付死的勇士。苏州河两岸恰似两个世界,北岸是地狱,南岸是天堂。这边是为国赴死的勇士,那边是歌舞升平的十里洋场。上演着真实的荒诞剧!白马的隐喻应该是象征着希望,和长坂坡赵子龙勇敢无畏的精神吧。
这场战斗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它就是一场表演秀,用的是战士的血肉,想用战士们在四行仓库的英勇抵抗,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可惜弱国无外交!四天的战斗,惨烈无比,当机枪连的勇士们,绑着手榴弹,炸药排着队跳向敌人的时候,眼泪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真是太壮烈了!
当为了保护国旗,士兵们被俯冲的飞机,打成筛子的时候,你怎么能不为这些勇敢的人感动呢?电影中何香凝的一句话非常好:“国人都如此,日寇何敢”!!正要赞这是国内最好的战争片的时候,让人抓狂的剧情上演了!
在自己深深被电影震撼到的时候,让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最后撤退的时候,士兵们受到了日本人的疯狂进攻。这其实是解释不通的一件事,也就是我以为的烂尾,我对于这样的结局非常不解,就像是在故意渲染悲伤的气氛,如果是顺利撤退,这部电影会被我视为佳作。
士兵和日本人对峙了很久,终于要撤退了,日本人却在这时发动了进攻,这是很不合理的一件事,如果撤走的士兵再次坚守,对日本人来说是损害利益的,当时日本人巴不得让他们顺利撤走,这难道是日本为了泄愤?面对这样的结局,我转变了对于这部电影的看法,似乎只是在靠泪点打动观众而已。
电影结尾,我们只看到了一群慷慨赴死的人,尤其是姜武挥舞着大刀,唱着戏曲登上楼顶,准备用高射机枪阻击日军的时候。我们很期待他能用那挺高射机枪打死几个日本人,那种机枪打中鬼子,必然是身首分离。
如果有这一幕的呈现,那姜武从一个贪生怕死的人,蜕变为慷慨赴死的人,那种转变就会衬托得更加明显。这样的人物,还有羊拐、还有那名小战士也是如此,观众没有看到他们最后的结局。虽然他们的结局,观众已经猜到了。
电影不同于真实的历史,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要追求真实的历史,那看纪录片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来看电影,电影的手法就是要深入人心,对真实的事件进行艺术刻画。
影片结局并未烂尾,导演拿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题材,他想发挥得更好,却又处处受到限制,所以在看电影的前半部分时,我们会发现表现得很好。在到后半部分时,总觉得有放不开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要更多地接近历史,接近真实。
历史大家都知道,八佰壮士是什么结局,所以导演不敢去颠覆、不敢去创新,否则就是抗日神剧了,所以最后一战没有办法拍出来,因为与历史不符。如果你是导演,你也会面临着这种选择,很难的选择。
至于这部电影是否是烂尾之作?我个人觉得结尾确实很仓促,这点从当时全场观众的反应就可看的出来。但说烂尾吧,那倒还不至于,事后想想也没啥好可惜的。
电影吗,视觉才是第一位,剧情第二位。要是小说这么玩就不行了。小说剧情是第一位,基本没什么视觉可言。对小说而言,要弄这么个剧情,那绝对是烂尾,还是超级烂尾,完全可以给一个差评。
我平时也会看看网络小说啥的,最讨厌就是烂尾太监的作品。一部小说看到兴头上,剧情明明发展得好好的,作者这时也不知道是脑子抽风了给来了个强行给结尾,这就让人有点受不了了。小说的画面完全是人在脑补,剧情突然没了,感觉就像玻璃突然咔嚓一声,碎了,再也合不拢。
对这部电影,结局仓促点我还可以接受,毕竟疫情这么久了,好不容易来了部还算不错的电影,要求就别要那么高了。话说回来,要放在以前,对这部电影的结尾我一定往死里喷。
在看《八佰》的时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比如当时为什么要义无反顾的冲桥?日本人为何要在那个时候开枪?
(一)撤离四行仓库
和之前在四行仓库的战斗相比,在最后离开仓库过桥的过程中,四行仓库守军遭到日军机枪扫射,出现了部分人员伤亡,其中就包括实际的战场指挥官杨瑞符营长,确实是比较憋屈的,可能很多观众都会觉得,与其如此,还不如继续在四行仓库坚持战斗,像死守宝山的姚子青营一样,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打死一个够本儿,打死两个赚一个。
按照进入租界之后谢晋元在被困在孤军营营地里接受采访时的说法,他们在四行仓库粮食、弹药和饮用水储备充足,足够他们坚持战斗三年之用。他们之所以退出四行仓库,并不是因为他们支持不下去了,而是为了避免累及租界的安全,所以才最终选择奉命放弃战斗,撤离四行仓库,进入租界。也就是说,他们在四行仓库继续战斗没有任何问题。
从当时的地理环境来说,四行仓库在苏州河以北,西藏路以西,而苏州河以南和西藏路以东都是租界,所以日军是无法从这个方向进攻的,进攻只能从北边和西边发起。所以四行仓库守军在通过西藏路桥撤退进入租界的时候,日军同样也只能从这两个方向攻击,但因为西边有四行仓库阻挡射界,所以也不能从西边封锁桥面,如果封锁,只能从西藏路北边的高处进行。
按照当事人的回忆,尤其是当时的88师参谋处长张柏亭,也就是片中黄晓明扮演的特派员的回忆,撤退是租界当局要求的,因为租界认为四行仓库的战斗已经没有意义,无助于改变整个战局,而且会对租界的安全造成威胁,所以要求守军撤离。具体负责办理交涉相关事宜的是88师副师长以及当时的上海市长俞鸿钧,他们与租界当局以及英军司令斯马特来将军进行了交涉。
(二)进入租界被俘
其实在四行仓库战斗结束的时候,九月公约会议尚未召开,所以委员长仍然抱有一线希望,为了顾及友邦人士,就下令四行仓库守军撤离,经租界回归本部。结果因为沟通问题,导致守军进入租界之后就成了事实上的战俘,在租界被圈禁的日子更加屈辱和憋屈,比电影中过桥的伤亡大多了。
所以说,和在四行仓库的坚决战斗相比,八百勇士真正的遭受的屈辱其实并不是日本人给予他们的,而是在撤离四行仓库之后,进入租界才开始的,而且是当时中国的所谓的友邦给予他们的。这也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秩序中的地位的反映。中国人不怕死,尤其是为了抵抗侵略,都愿意捐躯报国,但列强却不允许中国抵抗,要制止中国人抵抗。这才是更大的屈辱。

八佰的结局是什么

电影《八佰》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每一个英勇牺牲的战士都是真实存在的,为了能够让其他军队成功的撤离,第88军队决定留下来掩护他们,八百战士被奉命留在上海。整部电影非常的震撼,让很多观众都流下了眼泪,但是有很多网友没有看明白最后的结尾,那么《八佰》的结局是什么呢?
《八佰》最后的结局是:经过了四天没日没夜的战争,第88军队终于接到了命令,顺利撤退到了英租界,但是成功撤退的背后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88军队当时只有420余人,军队的师长孙元良让谢晋元奉命带领剩余的这些战士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当时谢晋元为了能够震慑住日军对外宣称一共有八百名战士,所以这些战士又被称为八百战士,留下来的这些战士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留下来的,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国家更重要了。这些已经不在乎生命的战士有铮铮傲骨的老葫芦,也有不惧死亡的端午,绝不退缩的谢晋元和已经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山东兵。
但是这其中依然有很多怕死的人,这其中有看似油嘴滑舌的羊拐,也有贪生怕死的老铁,更是有胆小如鼠的老算盘,但是这些人在最后一刻最没有退缩,虽然是怕死,但是到了最后一刻还是选择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一切。影片中英租界和上海四行仓库仅隔着一条苏州河,但是两边却完全不一样,一边是战火连天,一边是日日笙歌。
一开始英租界这边的人们对于租借外的人格外排斥,甚至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帮助他们,但是当他们看到租借外的战士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时,他们心中也悲痛万分,最后英租界中的人不顾日军的炮弹执意要给租借外的战士送食物和补给,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眼泪就像是不听使唤一样的往下掉。

八百里面全部演员表有哪些?

1、老葫芦(黄志忠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成员,来自湖北省保安团士兵,端午及小湖北之叔叔。
2、端午 (欧豪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来自湖北省保安团士兵,老葫芦之侄,小湖北之兄。
3、小湖北(张俊一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老葫芦之侄,端午之弟。
4、羊拐(王千源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5、老铁(姜武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6、老算盘(张译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来自浙江省保安团士兵。
7、谢晋元(杜淳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副团长,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指挥官。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 。“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
1、老葫芦(黄志忠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成员,来自湖北省保安团士兵,端午及小湖北之叔叔。
2、端午 (欧豪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来自湖北省保安团士兵,老葫芦之侄,小湖北之兄。
3、小湖北(张俊一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老葫芦之侄,端午之弟。
4、羊拐(王千源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5、老铁(姜武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6、老算盘(张译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来自浙江省保安团士兵。
7、谢晋元(杜淳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副团长,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指挥官。
8、上官志标(俞灏明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一连长。
9、朱胜忠(魏晨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一连班长,陕西人。
10、齐家铭(李晨 饰)
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营士兵。
《八佰》(英语:The Eight Hundred)是一部于2020年上映的以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为题材的电影,由管虎执导,黄志忠、张俊一、欧豪、姜武、张译、王千源、杜淳、张承、张宥浩、魏晨、李晨、余皑磊、俞灏明、郑恺等出演,以群像进行叙事。
影片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驻守在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士兵抵抗日军进犯上海、奋战四日四夜的英勇事迹,是亚洲首部全程采用阿莱Alexa65毫米IMAX摄影机的影片。
扩展资料:
剧情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后期,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对外以声势为意称共800名官兵,故称“八百壮士”),坚守上海闸北的四行仓库,即四行仓库保卫战,亦为整个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
影片以湖北保安团进入上海市区支援淞沪会战为开场,以国民革命军524团整建制退入租界为结局,以天(日)为单位切割叙事及影片时间轴,分别讲述了1937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间所发生的事件与战斗。
影片中所叙述的四行仓库所在的位置面向当时已经沦陷的上海,背对上海公共租界的苏州河南岸,以苏州河为界,已到无路可退之局面。电影以国民革命军524团以及沿途收拢的各路逃兵、散兵的视角描述了四行仓库内部所发生的事以及回击日本军队进攻;
以苏州河对岸的中国民众,外国记者及英国士兵从第三视角叙述了战场的整体情况和各种不同职业、性别、国籍之人士的视角;以日本上海派遣军的视角叙述了日本军队对四行仓库的进攻以及偷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佰

《八佰》观后感9篇


?? 《八佰》观后感1
?? 当我成尘时,你必能看见我的微笑。——题记
?? 有句话说得好:“天堂离地狱只有一步之距。”电影里的800壮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也听说过一些关于800壮士的故事,但看完电影之后还是会忍不住落泪。1937年,抗日时期,中国在淞沪战争最后只留下了一个师的军力去打后卫,抵抗上海日军,最后却零零散散只剩了几百人。他们只有400多人,对外却宣称有800人,而他们的勇气和力量也远远不止800人。日军用尽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们一次次的扛了下来,用行动告诉世界,中国人还没有放弃!
?? 四行仓库在苏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开头,我看到了那些租界里的国人如鲁迅先生笔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然灯火通明,仿佛对岸的战争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还在赌博,这也是将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的淋漓尽致啊。
?? 电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们在影片的最后都“醒了”,成了当时的勇士,他们的举动与影片中的老算盘和一个老头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心中刚开始还在各种纠结,最后也为国家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后者为了自己活命,想尽办法逃离战场。最后一战时老算盘看到对岸的战况,他下了车,也去岸边望着,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忍不住让我产生遐想,他是不是后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对岸,帮助他们去击退日军?他是不是也“醒了”?
?? 电影中还有一个情节:日本人准备摆好钢板阵,向四行仓库进行攻击,于是那里的战士个个都绑上炸弹,跳到日本人的阵形里,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声响彻天际,对岸租借的人也是十分惊讶,日本人说好的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也不了了之。
?? 他们跳下楼时我十分惊叹,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吗?没有,他们也怕但他们却有舍己为人、前仆后继、奔赴战场的精神,这是最可贵的。
?? 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游,自然也去到了四行仓库的遗址。现在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依然很清晰破烂不堪的墙体,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于弹打了凹陷的印子,黑一块白一块完全无法想象当时战况究竟有多激烈。
?? 狼烟四起,枪声余音缭绕;待到破晓,奔赴战场怀抱,挚友已故,精神终究未倒;故土燃烧,保卫者奔向风暴:无憾与你相遥,幸而留下微笑!
?? “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 《八佰》观后感2
?? 观看抗战影片,追忆峥嵘岁月。近日,为重温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业绩,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爱国热情,便利大本营(北京)国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便利大本营”),组织全体员工观看抗战题材电影《八佰》,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青春志向和红色生涯。
?? 当历史赤裸裸摆在你的面前时,你会有何感想?
?? 作为一个80、90后,历史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是存在于初高中课本上的文字,而今天,当那段血淋淋的历史摆在面前时,才发现,那些简单的文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年那场劫难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今天回头再看依旧让人感觉到悲痛。
?? 《八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的战争片,讲述了史称“八佰壮士”的军人于四行仓库浴血奋战、阻击日军的故事。
?? 这场战争非常惨烈,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有400多人,但他们要面对的是30万日军。
?? 这样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原本注定是败仗,但是那400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主角,但又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听着普通却又无比响亮的名字,如陈树生、端午、谢晋元、老算盘之类,其“舍生取义,我所愿也”的豪情壮志无不感动着每一个热血儿郎。
?? 观影中,便利大本营的每一位家人无不被影片的剧情所感染,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懂得唯有更加珍惜当下拥有,才能为未来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更知珍惜,就要更加努力。曾经屈辱的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不能忘记今天的和平都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 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是属于先辈们的革命记忆;
?? 以史明智、继往开来,是当代人身上应肩负的责任。
??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切都是这么艰难,通过重温波澜起伏的抗战往事,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在当前形势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更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见言见行、勤勉工作,为公司的生存发展贡献力量。
?? 中国人依旧是当年那个不畏生死,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当年的中国了,曾经那个落后挨打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国力强盛的新中国。 这从来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如今依然有国家在经历着战争与苦难,我们只是足够幸运的,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生最让我值得骄傲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是一名中国人!
?? 每一个中国人,请记住曾经前辈们为了祖国付出过的惨痛代价,时刻警醒着自己,只有中国强大了,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才能够更强大。
?? 无论电影拍得怎么样,我想说的是,现在我们国家能够在世界话语权中占据越来越重的位置,是无数先烈英雄们用命换来的,就像电影当中,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没有留名的。
?? 铭记历史,方能展望未来。
?? 《八佰》观后感3
?? 前几天终于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身边的家人朋友几乎都看了这部电影,拖到现在就只能一个人去看了。这部电影从8月21号上映,截止到今天19天,票房达24.5亿,光看预告片就
?? 热泪盈眶,激发出满满的爱国热情,发自内心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大卖,众望所归,票房一直遥遥领先。
?? 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谢晋元率420人在四行仓库与日军厮杀4天,死伤38人,毙伤日军200余人。4天后,谢晋元奉蒋介石命率部382人退入英租界,由英国人掩护撤出上海。然而,英国人突然变卦,强行收缴了将士们的武器并将他们关在租界北部的一个战俘营里。关押生活持续了近3年,期间谢晋元将军被叛徒杀死。珍珠港事件后,日军向英宣战并攻入了英租界,将剩余将士俘虏后罚为苦役。至1945年抗战结束后,420人只剩不到150人。
?? 聊聊我的几点感悟
?? 1、和平是用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 战争的环境极端恶劣,要忍饥挨饿,甚至饥寒交迫,睡不好觉,受伤了没有好的医疗救助,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还要时常面对战友在战场中血肉模糊牺牲的画面,但是为了祖国,再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哪怕恐惧死亡,也会迎难而上,拼死杀敌,捍卫祖国。有一段话令我非常感动,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耻辱,光默念都会感动到哭。
?? 终于明白格局创始人为何坚持援助抗战老兵,敬重每一位战士,有机会我也要给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 2、珍惜当下的温饱和平
?? 上一次触动我有这种感受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隔七年,那份激情所剩无几,今天被八佰再次激发出这种感受。相比起在恶劣环境下浴血奋战的战士,我们真的太幸福了,一日三餐,冬暖夏凉,有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有相亲相爱的家人,休息的时候还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 当下的温饱与和平全都是浴血奋战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当代战士兢兢业业勤奋工作换来的,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温饱与和平,也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温饱。
?? 3、生命有限,乘风破浪,不枉此生
?? 既然基本的温饱解决了,世界也算和平,我希望自己努力赚钱,努力学习,先让自己强大起来,然后去帮助他人。生命有限,敢于乘风破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断突破自己,不断精进,不虚度光阴,先自立,再帮助他人,不枉此生。
?? 最后,用电影里我非常喜欢的两段话结尾:
?? 有胆怯,有顾忌,危难关头仍义无反顾;
?? 有嫌隙,有猜疑,大敌当前仍同仇敌忾;
?? 生难做人杰,死亦非鬼雄;
?? 他们渺小而真实的活过。
?? 宁愿死,不退让;
?? 宁愿死,不投降!
?? 《八佰》观后感4
?? 很难想象,到了我这个年纪因为看一场电影还会热泪盈眶。为了激发逆境中我们的企业如何肩负重任、凝聚成钢,用我们最大的精神图腾共度难关。应集团要求,我利用国庆、中秋双节走进影院,观看了《八佰》这部热播的电影,看后让我震撼,写本人观后体会如下:
?? 随着死守四行仓库的悲壮往事如飓风般扑入我的视野,四行仓库前络绎不绝的人群和摆满的各种烟酒祭品,400余人的虎贲之师纷纷壮烈捐躯,因为他们的“天佑山河,才有了今天不死的中国”,这样的壮举值得代代传诵。当然,老天是不可能保护我们的,能让国家脱离积贫积弱、走出山穷水尽依然活着的,全靠这些舍命救国的忠勇将士们,有句话说得好: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影片中战况空前惨烈,儒雅的团长谢晋元带领全体官兵数次击退日军疯狂的进攻,阵地从未丢失。此刻我不禁想起定这段血性从容的话:“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也就战死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后,你作为抗战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故事虽已成历史,但伟迹会让我们没齿不忘。
?? 这部电影用了10年准备,4年制作,3次撤档,才得以正式上映,前期点映期间,票房就破2亿元,成为了今年疫情后我国电影复苏后第一爆点片。其实真正吸引大众纷纷观看这部电影,不是电影本身火爆的打仗场面,而是400名将士通过浴血奋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影片中有句“舍生取义、儿所愿意”台词,振振有词、气壮山河,唤醒了隔岸相望的民众,也点燃了电影观众们双拳紧握的爱国情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青山处处埋忠骨,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仍做中国人”,这才是我们每个热血青年和爱国人士,该有的情结。
?? 一部好的电影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一个好的企业会带你越飞越高,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祥和的新中国,企业家用辛劳付出给广大员工带来了稳定收入,当他们面临困窘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羊尚有跪乳之恩,鸦也有反哺之义,动物如此,人亦该如此。每一个成功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纯粹依靠那一个人做到的,必须由我们集体的大环境共同铸就而成,维护好企业的大环境,我们的日子也会好了,这才是我们对企业做出的最好感恩。“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行动少苟言笑,多勤勉少存浮夸,你未来才会征服世界。当下,我们每个人要做一名敢追求、有梦想的人,让我们的企业好好的活下来,它就会不断地向着阳光的方向前行。
?? 《八佰》观后感5
??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直密切关注着,近日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 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 伴随着灯光的关闭,电影开始:一支保安团穿梭在杂草丛生的荒原,几个人嘴里念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扫战场,秋收前回家收庄稼”。怀着疑惑的想法随着镜头一拉,不远处便是黑烟滚滚、断壁残桓、满目苍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们此去必凶多吉少。镜头一转,保安团被日军发现,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
?? 随着镜头一暗,一条苏州小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形成强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给人印象深刻。
?? 影片中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日军组队扛着钢板阵冲到最薄弱的西墙下,爆破楼体,我方手榴弹又不起作用,在这最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从电影一开始就没出现的小角色却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树生。
?? 他脖子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控制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一直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 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老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 这部电影观看完,我迟迟不能从悲伤中缓解过来。可以说电影中的许多片段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还有来自民族苦难的同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舍生取义。
?? 电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马,在如此混乱的战争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它代表的是希望和未来,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无畏不屈精神的延续。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要牢记历史,要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 向逝去的先烈们,致敬!
?? 《八佰》观后感6
?? 如果说《1917》是偏向于个人英雄主义,凭借着一个人的英勇排除万难、坚持到底,传达了正确的消息。那么《八佰》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力量、民族力量,这种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触动人心。
?? 抗战中的上海,已经几乎沦陷,被困在四行仓库中的四佰多名中国士兵是这个城市最后的防线,如果他们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沦陷了。
?? 隔着一座桥对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时也有很多心怀国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们心中有着无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对中国士兵的期许。
?? 日军扬言三小时之内攻下四行仓库,想要击溃这上海的最后一丝反抗,当日军试图通过工事摧毁墙体,让仓库中的中国士兵失去作战的阵地。紧要关头,有人身体上绑了炸弹,开启了自我牺牲式的爆破,去摧毁日军的工事。紧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士兵排成队,身体都绑了炸弹,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后就为国献身了。
?? 不禁让人发出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 天空中的飞机中有各国的观察员,为了向其他国家表明中国的立场,冒着挑衅敌军的危险,中国士兵决定升旗,护旗手被机枪扫射,旗杆将倒之际,中国士兵用身体继续护旗,不顾生命的成为旗杆下的水泥桩。
?? 战斗机中的士兵对这种举动甚是惊讶,飞机的玻璃时不时被中国士兵打中,展示了我们的决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 最后为了保存实力,去唤醒更多的中国人,四佰名士兵决定冲过桥的对面,冲到安全区。明知道会被机枪扫射,但是这是我们必须的选择,就好像那几个冒死将电话线送到仓库的英雄一样,多活一个就是多一分希望。
?? 危难之际,我们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区的教授也会拿出自己的枪,不愿再忍受别人的欺负,混血后代也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为身体里流着一半中国人的血。无数的人们拿出最珍贵的物资,为的就是争一口气。
?? 战争是万恶的,和平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吾辈不应忘记这血的教训,当以自强不息去敬慰先驱。这种近似残暴,令人发指的场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帧帧生离死别带来的只有痛心与沉重。
?? 记录不去忘记,是我们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驱们当初最真挚的期望。
?? 《八佰》观后感7
?? 今天,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电影院,看了电影《八佰》。
?? 这是一部抗日片,根据保护上海四行仓库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介绍了上海四行仓库,由420位官兵来守护。
?? 刚开始日本兵来攻打的时候,中国士兵用伏击战把日本兵给打了回去,把尸体扔到楼房外的水里。为了锻炼新兵,长官让几个新兵近距离将日本的俘虏给击毙,新兵们吓得都不敢拿枪,战争的残酷,鲜血使他们心里崩溃,但是没有办法避免。日本人的武器比中国先进得多,开着防弹车和一个大型机器拆掉三个窗户,企图强攻,然后呢,中国士兵无奈之下,背着炸药包,然后从楼上跳下去,每跳一个人,都会高喊着:“我叫xxx”,随之与装甲车同归于尽。看到这个场面,观众们无不流泪,我们的战士,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把日本军打得魂飞魄散。记住吧,每一位英灵的名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他们,那一个个名字写进了历史,刻在我们心上。
?? 为了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只有420人的第一营,号称“800”人,虽然失败了,但还是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的效果。
?? 升旗那个场面,同样让我们泪流满面,同时热血沸腾,在明知道升旗会引起日本人疯狂的报复和更激烈的攻击,为了唤醒每一个中国人,他们用血肉之躯,把旗子高高升起。一边流血奋战,一边却歌舞升平,当时的民众,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危险和民族的危机。
?? 耳边至今还响起团长谢晋元说的话:“虽然我这场战斗注定是失败的,但是我要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国四万万同胞的觉醒。”
?? 英国租界同意说让中国士兵从租界撤离,本来是中国自己的土地,却变成英租界,冒着枪林弹雨过了桥,却被迫被解除了武装,这是多么耻辱!后来,撤离了的士兵们大多结局悲惨。
?? 在电影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湖北,小湖北还是个小孩,他很害怕战争,但是随着他在老兵的带领下,越来越不害怕了,奋勇杀敌,在战争中成长,在血的洗礼下勇敢。
?? 看完这个电影后,我知道了,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无数的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中国,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努力向上,不能做平庸之辈,让中国强大,傲立于世界。
?? 《八佰》观后感8
?? 电影开场就布局了两个场景,充满和平和喧嚣的苏州河对岸以及形成强烈鲜明的宛如废墟,荒无人烟的四行仓库。很明显,河的一端是充满希望和繁华的“天堂”,而另一端则是遍布残缺楼房,荒凉的“地狱”。
?? 我想,影片中贯穿全程的一个线索,就是白马。白马的出现,是四行仓库人们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白马的白,新,亮和四行仓库的黑,破,旧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在四行仓库这种黑暗,破旧,充满绝望的逆境中有了一丝照入的希望。这也象征着人们内心开始从对死亡的畏惧转换成不惧艰险,奋勇向前的决心。而最后,纯亮雪白的白马,身上染上了鲜血,在路上奔驰,这难道不是人们用献血染成的希望吗?希望从头到尾都没有消失过,反而因为人们的英勇奋战,不惧艰险更加熠熠发光,重燃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唤起人们心中的家国情怀!
?? 影片从开始到结束,展现了我军几百个人防守四行仓库四天的经过,见证了士兵们从刚进来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蜕变。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但是当家国破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时候,所有害怕都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满腔热血。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团附谢晋元在面对坚持防守两天和升起国旗面对日军更加猛烈的进攻时,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显然,在谢晋元眼中民族荣誉感和唤起民族危亡意识比单纯的防御更有效。而之后用鲜血护住不倒的国旗,也正向河对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壮言。
?? 而影片最后,接到了撤退命令后,在日军的猛烈射击下,四行仓库的士兵撤离到对岸的途中,我们也看到了对岸人民密切注视着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纷纷献出自己的努力,这一过程也是唤醒民族同胞同仇敌忾,团结对外的高潮。尽管看似并不成功的撤退,却带来了最成功的结局。士兵们所展现的精神给中华民族的病打了一剂良药,只要有活着的士兵冲出重围,就能唤起部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识,而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这种意识势必是大势所趋,也势必会带来最终的胜利!
?? 《八佰》观后感9
?? 最近上映的电影《八佰》票房已经突破20亿,点燃了刚刚重启的国内电影市场,同样也收获了许多好评。电影的上映也引发了网络上关于那段惨痛历史的热议,故事原型发生地上海四行仓库遗址纪念馆也随着电影的上映引来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
?? 《八佰》是什么?
?? 电影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开始,讲述在谢晋元团长的指挥下,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日军进攻达四天四夜的英勇事迹,呈现出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八百壮士的英勇形象。《八佰》是这群勇士共同的名字;是一条河间隔出天堂与地狱的战争史奇观;更是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英雄缩影。
?? 电影里中国军人坚守仓库英勇抵抗与一河之隔的租界里的歌舞升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的确如此。1937年的大部分国人并没有觉醒,他们不认为这个国家的战争跟他们有任何关系。很多人认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那是军人的事情,就算日本人已经轰炸了上海,摧毁了这个城市,也依旧炸不醒租界里的人们。在他们看来,日本人是不敢进入英国租界的,生意继续做,大戏继续听,日子一切如常。就连支援淞沪会战的地方保安团的民兵,都琢磨着赶紧溜号回家,好把家里的那几亩麦子给收了。
?? 四行仓库保卫战让租界的国人看到了什么是战争,什么是舍生取义,仓库对岸的芸芸众生也最终完成了从麻木到奋起抗争的转变。
?? 在收获好评的同时,电影《八佰》的热映也引来了网络上的不同看法,认为影片夸大了真实的战况,美化了国民革命军队,掩盖了主力军队溃败撤退的事实。这些批评大多是基于对抗战初期国民革命军抵抗不利的不满情绪。不过,也许对于这部电影大可不必如此苛刻,以电影的形式还原历史,本身就需要不少的艺术加工。更何况在《八佰》之前,许多人并不了解淞沪会战这段惨烈的历史,这部电影起码让人们知道了四行仓库,也知道了上海晋元中学是为了纪念哪位民族英雄。这难道不是《八佰》最大的意义么?

《八佰》属于纪录片吗?这部电影中有哪些隐藏的细节?

不算是个纪录片,因为他在原本的历史上进行了美化。像开头的那句‘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还中间白马一直在奔跑,包括片尾那个人唱的戏曲这都是在隐喻。
《八佰》不属于纪录片,属于电影。细节一、欧豪扮演的角色,看着你叔被日本鬼子凌迟了,都没激发自己举枪干掉日本俘虏,而当他游到半路妓女给自己抛个媚眼,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细节二、汉奸方记者,前面是铺垫的挺明白,后来咋成边缘成路人甲了,到底还是从良了还是啥情况也没个交代,(应该是共进退了),具体啥时候心理转变的,看不出来!
不算纪录片,隐藏的细节有电影中出现的煤气罐,这说明当时的发展进步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不是纪录片,是根据一段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个细节没有,就是在电影的最后,谢晋元的队伍撤退到租借,过桥后,武器被收缴,在电影中这段没有过多的表述,因为这是电影中没有拍出来的,四行仓库后半段的真实故事,英租界迫于日军的压力,将谢晋元部全部缴械,377名官兵全部被英国军官和印度巡捕押送至公共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的胶州路进行关押隔离。 后来的结局也比较悲惨,有兴趣可以查一查这段历史。
最近,管虎导演的电影《八佰》在电影院上映,它属于战争剧情片,不属于纪录片。上映后就广泛受到外界的一致好评,其实这部电影早在2017年就开始准备拍摄了,到今年的8月份,才正式上映。它是亚洲首部全程数字IMAX电影,这是电影的导演管虎构思了十年的战争之作,因此里面的制作也非常的细节化。
这部电影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里面的细节之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士兵们头上戴的钢盔,中间的凹字型真的太真实了,现在很多战争类的电影,里面的钢盔是园的,这和历史上的真实其实是并不相符合的。还有一个就是那些士兵们携带手榴弹的方式,是正挂在胸前,而不是放在腰的两侧,这一个细节实在是让人非常感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注意这些小细节了,但管虎导演仍然在这些细节方面完成的非常好。
除此之外,里面的电影演员真的都是演艺界的“老炮儿”,就拿张译举例,他在电影里面饰演的是老算盘,而且他的演技可谓是非常之精湛。里面的他面色非常的憔悴,他的每一场哭戏都演的非常淋漓尽致,他的表演也非常的自然和真实,根据业内相关人士声称,据说张译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这一片段已经将场外所有的摄像老师演哭了,就连管虎这样久经风霜的电影导演,都被他的演技所折服,流下了一行泪水。
所以说,无论从细节上来看还是从演员的演技来看,亦或者是从导演和编剧的构思以及摄影师的拍摄,这都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