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币的历史演变,人民币的发展史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2 08:51:44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人民币的发展历史

人民币的发展历史
1. 人民币诞生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币作为新中国货币体系的代表于1948年正式发行。当时的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个币种,并且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标志“CNY”。
2. 从银两到纸币
在中国历史上,货币形式多种多样,铜钱、银两等货币形式曾经长期存在。之后,随着发展,纸币也成为了货币的一种形式。192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行了“法币”以取代铜钱,1948年新中国则发行了人民币作为“法币”的延续。
3. 人民币对外开放
20世纪末,中国逐渐开放对外贸易,这也催生了人民币的对外使用。1996年,中国开始在对外贸易中推广人民币结算,2002年,首次在中国境内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并且开始在香港地区试点个人人民币业务。到2016年,人民币已被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4. 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逐步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加速推进。具体地,这包括了双向开放的资本账户、人民币贸易结算体系、人民币海外发行等多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措施也促进新一轮全球化进程的开展。
5. 人民币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和人民币资产对于全球投资市场的作用。
6.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
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仍在继续。随着逐渐放开限制和扩大市场对外开放的措施,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因此需要合理的管控手段和措施,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向良性循环。
7. 总结
人民币的发展历史和当下的形式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将更加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成为全球金融和投资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钱币历史发展顺序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钱币顺序图如下:
1、贝币。贝币是中国历史上使用的货币,天然贝币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以“朋”为计量单位,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
2、秦半两。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3、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
4、宋元通宝。宋元通宝钱文仿八分书,形制仿唐开元,有铜、铁两种,背有星、月纹等,铁钱十当铜钱一。
5、雍正通宝。雍正通宝是清代钱币,用黄铜铸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宝现为五帝钱的一部分,五行属土,有辟邪的功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重大演变圆形方孔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都与“贝”有关。随着商品交 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中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〇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货币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交子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交子”的出现,是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人民币的发展史

人民币的发展史
1. 缘起
1949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的中国境内存在多种货币,并面临着通货膨胀、财政混乱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政府决定发行自己的货币。
2. “大汇改”
1949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同时发行了第一版人民币。这一版本采用了毛泽东等几位领导人的像作为图案,通称“大头钞”。1955年,人民币进行了一次重要改革,即“大汇改”,取消了旧版货币并实行人民币统一兑换,从而稳定了货币环境。
3. 金融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开放政策,金融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1985年人民币实行了第一次贬值,随后多次进行汇率调整。1994年,人民币正式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并开始走向国际化。
4. 加入WTO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人民币开始全球化进程。2005年,人民币进一步进行汇率改革,采用了“鹰跨路线”的方式进行汇率浮动。2016年,人民币正式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
5. 现代化货币体系建设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现代化货币体系的建设,推行了移动支付、电子货币等新型支付方式。2019年,中国央行开始研发自己的数字货币,标志着人民币数字化的时代来临。
6. 总结
总之,人民币的发展史是中国金融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初的“大头钞”到如今的数字货币,人民币不断地适应着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扮演着货币流通和价值储备的双重角色。

人民币的发展历史过程是什么?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五套人民币中每套都有几张龙头钞,第一套人民币完整的、品相好的价值在500万元以上。但其中面值为一万元的牧马图、面值为五千元的蒙古包和面值为五百元的瞻德城价值占到全套比重的60%,三张品相好的基本上都在100万以上。而第二套中国的大拾元,全品项的价值15万,三元钞也在3万以上,第三套中的红一毛和背绿一毛因为颜色不同价值也较高。拓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1、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200元、500元、1000元、5000元、10000元、50000元12种面额62种版别。统一发行人民币是为迎接全国解放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通货膨胀,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2、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第二套人民币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3、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和传统的手工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4、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种面额。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5、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种面额。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币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

中国人民币的历史演变是什么?

人民币自诞生至现在已经发行了五套,第一套是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在原有几个解放区银行基础上合并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建国前,所以国徽标志还没有出现,因为新解放区域通货膨胀严重,所以最大面额为5万元。在新中国成立几年后经济稳定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代替第一套,兑换比例为1万元第一套人民币兑换1元第二套人民币。由于当时中国缺少水印防伪技术,最大面额的三张纸币(3元、5元、10元)都是委托苏联印制的。后来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大量印刷人民币囤积中苏边境企图破坏中国经济,所以中国上马第三套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因为经历特殊时期所以一直没有换代,使用时间很长,到80年代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替代,第四套人民币民族为主题,后增加50元、100元面额。至1999年中国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代替第四套,第五套全部以伟人肖像为主题涉及。全部是手打内容,望采纳。
你好,中国人民币的历史演变是:从1948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其中第一套人民币发行于1948年12月1日,由于当时全国还未完全解放,严格意义上来讲属于战时货币。其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革命根据地就先后发行过货币,我们习惯上对华中抗日根据地各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抗币”,对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各银行发行的货币称为“边币”。抗日战争结束后,各个解放区的人民政府就开始着手开展统一货币的工作,如华中解放区回收了原有的各种币值和名称的地方货币,发行了华中币。其他解放区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开展统一货币的工作。但是,统一货币的工作尚未完成时,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就发动了全面内战。内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占据了一定优势,许多解放区被其占领,货币统一工作戛然而止。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华东、华北、西北解放区连成一片,解放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但是由于各解放区货币版别多、种类繁杂、比价不同等情况阻碍了各解放区的贸易联系和物资交流,给野战军机动作战带来很多麻烦,因此统一解放区货币的工作迫在眉睫。194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华北财经办事处成立,着手开展统一货币工作。截止到1948年底,冀南银行币、西北农民银行币、北海银行币先后成为华北解放区、西北解放区、山东和华中各解放区的统一货币。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统一解放区货币,经华北人民政府、山东人民政府、陕甘宁和晋绥两边区人民政府会商决定,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这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由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题写。第一批发行的人民币有10元、20元、50元三种券别,随后又发行了1元、5元、100元三种券别的人民币。此后,各种券别的人民币逐步在各解放区使用和流通。但由于战争年代物资缺乏、不法商家囤积炒作等原因,商品价格暴涨,人民币迅速贬值,导致新发行的人民币面值越来越大,直至发行到面值5万元才满足了流通的需求。第一套人民币由最初设想的6个版别增加到62个版别。

人民币的发展历史过程

人民币的发展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改革。最初的人民币是以金本位制度为基础,其价值与一定量的黄金挂钩。然而,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度,人民币的价值开始贬值。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行了经济改革开放,人民币逐渐实行了市场化改革。这一时期,中国采取了双重汇率制度,推行了外汇市场化,逐步放开了外汇管制,促进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入21世纪,中国逐渐加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力度。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等,旨在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2015年,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至今,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国际上广泛使用,国际人民币业务不断增长。

人民币的发展历史过程

1、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2、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2、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4、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5、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一、人民币价值人民币从1948年发行算起来,也67年了,67年期间,从解放初的恢复时期、五六十年代的大生产时期、国家建设时期、到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2000年以后走向世界时期,这五套人民币完整记录了新中国发展的历程,现在看起来,如果你有完整的一到五套人民币,它实际上就是新中国的典型的革命史已发行的五套人民币,五套人民币中每套都有几张龙头钞,第一套人民币完整的、品相好的价值在500万元以上。但其中面值为一万元的牧马图、面值为五千元的蒙古包和面值为五百元的瞻德城价值占到全套比重的60%,三张品相好的基本上都在100万以上。而第二套中国的大拾元,全品项的价值15万,三元钞也在3万以上,第三套中的红一毛和背绿一毛因为颜色不同价值也较高。第四套中80版的50元因为发行较少,价值在2000-3000元左右,目前的第五套人民币中的部分钞票也已经有了收藏价值。人民币的价值跟当时的发行量有很大关系,部分币种因为特殊时期或者科技因素等销毁很快,因此也比较稀有,一般这种币市场价、收藏价值都比较高,也比较难得。二、普通纪念币普通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发行第一套普通纪念币至今,共发行了63套75枚(张)普通纪念币,总发行量约8.5亿枚(张)。这些纪念币选题丰富多彩,设计独具匠心,规格材质多种多样,图案新颖美观,面额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的辉煌成就及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于纪念币的方寸之间。这些纪念币是人民币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货币制度,弘扬了中国货币文化,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货币的历史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币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形状很多。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货币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货币。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随着交换的发达,货币流通额增加,北宋太宗时,年铸币八十万贯,以后逐渐增加。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北宋创印的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
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经营。“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中国历史上的钱币的变化

贝 铜 骨 金 银 有了商品生产 就会出现一般等价物 而钱就是充当着这以角色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敏,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
根据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开始出现了“物物交换”的现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价值形态的渐次演变,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在漫长地交换过程中,于诸多的交换物中间逐步筛选出与交换相适应的货币形态。
到夏、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货币——贝,为以后的货币文化开创了先河。在殷商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都有记载,特别是出土大量铜仿贝、包金贝,证明我国在殷商时期已进入金属铸币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急剧变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货币经济讯速发展的时代,西周晚期,随着领主经济的动摇,出现了独立的商业资本,在货币经济发展与金属铸币流通范围上亦相应扩大,由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了不同的货币形态,形成了不同的流通区域。
北方的周、郑、晋、卫以农业为主并产生了由农具镈划演变而来的布币区,滨海的以渔牧业为主并由渔猎工具削演变而来的刀币区;南方以楚国为主沿袭贝币形制的蚁鼻钱区;此后,由于手工业的发燕尾服,并由手工业的工具纺轮演变而来的圜钱体系在周、韩、魏、赵、秦、齐、燕广大地区铸造和流通。
由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区的商品交换逐步扩大,原来不同形制的货币流通范围亦逐步被突破,燕、赵则成为刀、布并行区。圆钱分东方系和西方系,东方系圆钱的特征为圆钱方孔,以“化”为货币单位;西方系圆钱的特征是由圆钱圆孔到圆钱方孔,以釿、两为货币单位。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悉刻六国货币,将圆钱方也的“半两”钱推行全国,成为全国统一的法定铸币形式。此后两千多年的我国货币,基本上皆 沿袭此种形制。
汉承秦制,仍铸行“半两”钱,吕后铸八铢半两,继而更铸“五分钱”,由于减重现象愈演愈列,文商时铸行四铢半两钱,直到武商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更铸五铢钱。由于五铢钱更能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成为中国铸行时间最长的货币,历经西汉、江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诸朝代,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才由铢、两货币改为按数计算的通宝制,五铢钱先后行用了700多年之久。
有隋,唐始,由于铸造技术由模铸法改进为母钱翻砂铸法,此后宋、辽、金、元、明、清皆沿袭此法。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加之历代上几次大的政治动乱,封建割据政权几经更迭,各自为政,私铸、盗铸钱之几屡禁不止,致使中国钱币从形制、版别、大小、数量及币村等方面形成的多样化和货币流通范围的区域性特点。
由于中国货币文化历史悠久,对东方货币文化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邻近的国家和地区,诸如朝鲜、越南、日本、琉球、爪哇及东南亚地区,不仅铸造自己的汉文钱,还仿铸中国历史的某些年号钱,并且从形制、币材等方面亦与中国钱币雷同。这样就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体系。
以历史古钱币为内涵的中国货币文化,它不仅反映出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及铸造技术进程,从以钱文为主的古钱币,还反映出中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发展状况。
人类最早使用的钱币竟然是在海边随处可见的贝壳。在钱币出现之前还谈不上买卖,早期人类如果想要交换物品,往往是用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东西,如生产工具等来作为一般等价物,这也就产生了原始意义的货币——实物货币。据史料记载,贝壳、珠玉等都曾被早期人类当作过实物货币使用,而这其中,出现最早、使用最广泛、延续时间最久的要属海贝了。
历史:一、先秦货币初探二、历朝纲钱沿革三、秦汉“半两钱”四、汉武帝首创“五铢钱”。五、隋朝“五铢钱”与传闻。六、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七、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八、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九、明朝由纸币政策转 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十、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钱币的历史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赢秦,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不仅如此,中国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闲,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世界上最早的低币“交子”出现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实物和钞版均已遗失。目前国内现已发现年代最早的“金代铜钞版”已为金泉钱币博物馆收藏。
最早的钱币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古钱,其形状大多模仿当时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像楚国,它是从贝币发展成文字贝,这种文字贝被俗称为鬼脸钱,蚁鼻钱。中原地区,农业区它从劳动工具农具铲演变出来这个布币,沿海跟北部地区,渔猎地区又根据它的渔猎工具--刀削,演变出来刀币。
这品钱叫武阳三孔布,为什么叫三孔布呢,因为它上面有三个小孔。你看到没有,这上面有三个小孔,这个地名呢是叫武阳,背后叫一两,三孔布它有两种等级,一个是十二铢的,一个是一两的。
春秋战国时期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和发展封建经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改革。这种铜币它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两钱作为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
开元通宝钱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钱币自秦始皇统一货币后的第二次钱币革命,它持续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秦始皇兼并六国
汉代商业活动繁荣,钱币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汉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开始铸造五铢钱,该钱轻重适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还继续沿用。
中国钱币学会会员 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 戎畋松: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开始,这个公元六百二十一年,开始铸开元通宝钱,就是废掉了铢两制。那么开元通宝的历史意义是很大的,它一是废了铢两制货币体系,开始出现宝文钱,宝文钱的出现是有一种信用货币的概念。
汉代——隋代
到了宋代,铜,铁钱并用,铸钱数量相当可观,十几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种年号钱。南宋淳熙七年铸行的淳熙通宝,钱背上有“柒”字纪年,至淳熙九年后改成小写,这就是所谓的纪年钱。这种钱币纪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钱的一大特征,比欧洲钱币纪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国元朝和明朝时期主要推行纸币,铜钱铸造较少。
宋 -- 元 -- 明
明中叶以后,白银成了主要货币,铜钱仅用于小额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发行的重点。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了西方铸币的先进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实施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进的制币技术,在光绪后期取得了成功。从此,机制币全面进入我国的货币领域。
我国各个时期的古钱币经历了风风雨雨四千年历史的考验,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其形状各异,品种众多,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钱币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缩影。中国古钱币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钱币文化体系,因此它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发现,古钱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收藏。
钱币既是商品交换的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各国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状况的反映。以中国钱币为例,由几千年前贝币,布币发展到今天的印刷精美,仿伪技术先进的纸币,再到“一卡走天下”的电子货币……货币的变化浓缩了几千年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