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大名窑特点,宋代五大名窑的形式和特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1 17:24:42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五大名窑瓷器特点?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中国汝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过去一直以为汝窑窑址在临汝县境内,则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临汝进行了大量调查和发掘工作后,仍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1986年底,考古工作者再一次进行实地调查,终于在与临汝相邻的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并出土了宫廷使用的完整瓷器22件,从而揭开了汝宫瓷之谜。宝丰县在宋时属汝州,故名。 中国官窑 官窑瓷器,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官窑迄今尚未发现窑址。公元1127年,宋室南迁临安(今杭州)后,为了满足宫廷和达官贵人的用瓷需要,先后建立了修内司官和郊坛官窑。历代对官窑评价很高,清代陈浏在《陶雅》中赞美道:“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有识之者。” 中国钧窑在宋代青瓷独占瓷坛的时候,钧窑烧造的一种复杂的花釉瓷,是一支异军突起的名窑,它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的钧台及八卦洞。宋徽宗会把钧瓷定为御用珍品,足见非同一般。 中国定窑定瓷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由于宋时属定州而得名。 中国哥窑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拔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 这里还有更加详细的介绍。价格等资料。 http://zhishi.baidu.com/zhishi/108123.html
五大名窑:200秒带你认清中国五大名窑瓷器
“五大名窑特……”之文沽名钓誉,惑乱神州!该文信口胡说“北宋汝窑瓷始烧於哲宗”,尚直是“小本”之垂髫之语!汝窑始烧贡器,最低是仁宗执政之初耳!我有几件实物为铁证!大元震龙致09-04-2021於大都。
1、汝窑
汝窑瓷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宋时为汝州地,故名。汝窑除烧青瓷外,兼烧黑瓷、酱釉瓷和钧釉瓷,以青瓷最为精致。汝窑青瓷的胎质细密,呈深浅不同的“香灰色”。与同期官窑器很相似,釉色以粉青为主,另有天青和卵青。釉层透明和不透明的均有。釉青一般都呈一种内蕴的木光。开片是汝窑的一个重要特点,无纹片的很少。纹片深浅长短交错排列,密而不乱。器物尺寸都很小,造型以盘、碟、洗为多,其中椭圆四足盆是汝窑的特有造型。汝窑的烧制时间很短,存世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贵。从明宣德开始有仿制品出现,清初雍正已能仿得相当好,近年河南省也有新仿汝窑器。
2、钧窑
钧窑产地在今河南禹县,因与汝窑有密切关系,历来有“汝钧不分”之说。钧窑始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影响扩展到河北、山西两省,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钧窑体系。
钧窑有两大特色,即乳光釉和窑变。钧窑的基本釉色是深浅不同的各种青色,可分为天蓝、天青、月白三类。由于在釉中渗入铜红釉,烧成后就出现变幻莫测的红色窑变,有玫瑰红、砂珠红、海棠红、茄皮紫、胭脂红、鸡血红许多种。整个器物红紫相映、青白相间,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他青瓷的另一特色。钧釉中的紫色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各种紫色是由于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钧瓷釉面上有一重要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后人在仿制宋代钧瓷时就无法烧出同样效果,因而是否有“蚯蚓走泥纹”成为鉴定宋钧瓷的重要依据。宋钧瓷另一特征是器外底普遍刷一层芝麻酱色釉。
钧窑凡为宫中定烧的陈设瓷,底部均刻有一、二、三……的编号,编号越小,器物越大。因钧窑瓷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3、官窑
官窑专指北宋汴京(开封)官窑和南宋杭州修内司及郊坛下官窑,因专烧宫廷用器,产量很小,传世品也极少。
北宋官窑瓷的釉色以粉青、月白为主。虽然被称为“亚于汝”,但也是莹如堆脂,釉表红棕色或无色的片纹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底部可以看见烧制时的支钉痕迹。器物都是各种陈设用具和文房用具。仿商、周、秦、汉铜器和玉器的造型很多。
南宋官窑釉色以粉青为主,有纹片。在器物的底部落脱处、口沿和棱角釉薄处,胎都会烧成紫褐色,称为“紫口铁足”,这称得上是南宋官窑的典型特征。
4、哥窑
哥窑产地不可考。瓷器的显著特点是通体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同,大片呈铁黑色,小片呈金黄色,有“金丝铁线”之称。开片形成原理是由于胎、釉的膨胀差异而造成的釉面开裂,本来是一种缺陷,但哥窑却通过人工控制有意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特征,使釉表出现冰裂或鱼子状的纹片,再染上或黄或黑深浅相间的颜色,形成一种残缺美。哥窑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骨也厚薄不一,胎色呈黑灰、黄数种。由于釉层非常厚,使器物的外观圆润饱满。釉色大多呈灰青色,也有的是月白、粉青、米黄等色。底部用支钉烧制,涂赭紫、紫黑护胎汁。明清以来仿哥窑的很多,大部分是景德镇官窑制品。明中期的成化和清前期的雍正、乾隆的仿制品都相当精美,但缺少一种古朴沉静的韵味。
5、定窑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一带,以盛产白瓷著称。定窑在唐代早期就开始生产,到北宋发展到全盛时期,元代已停止烧制。胎骨细腻洁白,又轻盈秀美,是定窑白瓷的重要特点。定窑的釉面装饰,是宋代瓷器中最为精彩的。宋早期的定窑白瓷采用刻花的方法。稍后,又出现刻花和蓖划相结合的装饰。到北宋中期,定窑开始采用印花装饰。纹饰多在碗、盘的里面,布局左右、上下对称,以细、密为特色。类似于宋代缂丝的方法。北宋早、中期定窑使用匣钵仰烧,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黏附着垫烧的沙粒或支烧痕。后期定窑采用口沿在下的覆烧工艺,因此口沿有“芒”,但烧成的器物都很规整。作为皇室使用的贡瓷上,口沿都包上金、银或铜,更显豪华尊贵,故称之为“金装定器”。除白釉外,定窑还生产黑釉、酱釉等品种,被称为黑定、酱定,价格均高于白定,是难得的珍品。
宋代景德镇所仿定器,称为“粉定”。区别之处在于景德镇仿定器釉面光亮,无泪痕特征,足内可见放射状跳刀痕。

五大名窑瓷器特点分别是什么

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其特点分别是:

钧窑:五大名瓷之首,每一件器物的色彩都不相同,会出现红、白、黄、蓝等各色不同,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流纹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汝窑:釉色的独特气质,如雨后天空逐渐放晴的柔和及纯净,在烧制上,采用了极为复杂的支钉烧,使得底部的釉面完整。而支钉也成为鉴别汝窑的一个重要因素。

官窑:它既有开片、又是乳浊釉、还是铁胎(含铁量高,胎质烧成时拉力很大,容易出现开片、变形、裂纹)。

定窑:主要烧造白釉,以薄胎、印花、刻花为特点,审美风格及其素雅。

哥窑: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最为明显的特点就金丝铁线。

五大名窑的特点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据文献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设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杭州后,在浙江杭州凤凰山下设窑,名修内司窑,也称“内窑”。后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乌龟山别立新窑,即郊坛下官窑。以上统称南宋官窑。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所用瓷土含铁量极高,故胎骨颜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层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称“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称“铁足”。 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钧瓷
胡秉言
入窑一色出万彩,端艳绝伦世无双。
万贯不如钧一片,胜于美玉隐吉祥。
乾隆皇帝给钧瓷写过五首诗,我觉得都挺美的
赏钧红
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
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
题钧窑乳耳炉
(御制诗五集卷之七十六
壬子)
贮火恐伤质,熏香欠罢馨。
曰炉名徒甲,题什实相丁。
耳两乳为拱,足三铁作钉。
钧称甄氏具,信未负其形。
咏钧窑水盂
(御制诗五集卷之八十四
癸丑)
修内遗来六百年,喜它脆器尚完全。
况非髻垦不入市,却是清真可设筵。
讵必古时无碗制,由来君道重盂园。
细纹如拟冰之裂,在玉壶中可并肩。
题钧窑碗
(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四)
钧窑都出修内司,至今盘多碗艰致。
内俯藏盘近数百,碗则晨星见一二。
何物不可穷其礼,碗大难藏盘小易。
於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
题钧瓷砚
赵宋钧窑制砚台,面平去釉有池隈。
老坑佳品应难得,别裁澄泥用作陪。
满庭芳
听钧瓷
品貌端庄,进我厅堂,瞻遍人间案头。玉立玲珑,一管扶寒秋。霞末赤诚相悦,似伟者,不弃不苟。出圣翁、种花少年、花娘送花花走。 记君殷殷教:尤物请领,莫言囊羞。又赠“望此时”!嘱至门首。想君度我经营?须明日,悉宝皆收。可表白:钟情书厚,但求天地久。
赞钧瓷
团团泥土入砖窑,幻化缤纷品色骄。
葡萄石榴火中摘,皓月高天釉底描。
轻叹素花单一格,惊呼彩柳万千条。
合什焚香求裂变,青红紫白艳今朝。
这一首是现代的:
天地本是一大窑,金木水土照天烧。
譬如初始无一物,浑沌洪荒寂且廖;
大神睡醒睁双目,星云流矢祭灵苗。
中间始见金光现,千手百爪铸天骄。
万木葱茏空中立,无中生有若琼瑶;
仙人点火炙四野,遍地尸骸为炭条。
大块蒸熟尽热土,先民把住架艺桥!
舀来无根社稷水,和罢黄土若绢绡,
手自抟挛出圆弧,浑天划地卷狂飚。
起于青萍没于穴,一洞深邃彻碧霄!
四时寂静万物冷,人神不怒形亦销!
忽有地底雷声震,旷野无际雨若瓢,
又见岩核爝火生,倏忽来去逞妖娆,
一山拱起坟且冢,万象有形在此窑!
呜呼一气贯通无上下,霎时地裂海崩人叫嚣!
我见神物跳脱来,豁然成器亦丰饶!
才知当年茫茫白地风雪盛,人可作器事可调!
造化原本心造就,封土亦是人世标!
环球世界,灵性人间的陶瓷工艺品,琳琳琅琅美不胜收,唯有中国神后烧制的--钧瓷:以其胎质坚固敦实;造型端庄典雅;釉色艳丽绝伦;气韵含蓄凝重而独步天下,雄居世界瓷林之首。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宋以后的帝王都把钧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只准生产三十六件,诰封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精妙绝品”、直到清朝才传入民间,当今仍是我国馈赠各国宾朋的珍贵礼品。
钧瓷乃皇室的传世宝,唐玄宗立令“钧不随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为稀少。世界著名的各大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亦寥寥无几。故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 不可夸富”之说。
钧瓷以釉厚为本。其色或沉釉底、或悬釉中、或浮釉表,釉厚浑活,釉层乳光莹润,层次繁多,透活欲滴,立体感极强。
钧瓷以窑变为神。烧制中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呈五光十色。故云“入窑 一色,出窑万彩”。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幻无究的神奇,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并辄有新意。且有“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称,所以极具收藏价值。
钧瓷以开片为奇,开片又称“迸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就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了人力不可为的奇迹: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兔丝缕、蛛丝张网,蚯蚓走泥。即成瑰宝珍品。
钧瓷以出现景观为绝。形品在窑变中出现: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星辰满天、仙山琼阁、杏雨江南。呈现景观画幅的钧瓷,列为空前绝后的极品。
钧瓷经宋钧、元钧、明清之后,特别是当代作品:取‘元钧’的聚色成形;纳千年之传统技艺;汇百家之精粹秘方,重建起新的辉煌。
1 .定窑 。
烧瓷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称其为定窑。
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2 .汝窑 。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汝窑的特点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润泽。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3 .官窑 。
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南宋时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两处官窑。一在凤凰山下的后苑修内司,世称修内司官窑;另一处在郊坛下,称为郊坛下官窑。《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
4 .哥窑 。
哥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相传当时有章氏兄弟二人,
在浙江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瓷。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也难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与传世哥窑器印证。
5 .钧窑 。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宋代五大名窑的形式和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指的是定窑、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它们的形式和特点分别如下:1.定窑:器形丰富,制作精细,以青白色为主,雅致清新,釉面均匀,细腻通透,装饰简约,多数器型与明清时期相对应。2.汝窑:器形多样,质地细腻,釉面肥厚而厚重,令器面流畅有韵味,器足与器身相称。汝窑的特色在于釉色变化丰富,有肌理、流沙、鼓波、采釉等多种釉效。3.官窑:器形端庄大气,成品规格统一,器型在宋代已趋稳定。采用铁黑及各种色彩釉进行装饰,形成了具有官窑特色的釉效,此外还有渐变色、双暗釉等装饰技法。4.钧窑:制造的器物精美、规整,色彩多样,游刃有余,造型端庄,有盆、碗、瓶等各种器型,其中还有著名的钧瓷。钧窑的釉色变化也非常多样,如天蓝、虾肝、水波等。5.哥窑:器形精巧,装饰简约、工艺高超、釉色反差鲜明,极具现代感。哥窑的特殊釉效是“三彩”(参照唐代三彩陶),即釉中融合了三种不同颜色的釉料。常见的颜色是蓝、紫、绿等。

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

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如下:
1、汝窑:汝窑瓷器以灰白色为主色调,底部采用粗划或刻字等方式标识,器形多采用圆转方折的造型,细腻的釉面上常有虾米、蟹爪、霜花条纹等特殊效果。
2、定窑:以白瓷、青花瓷和绿釉瓷闻名,最大的特色就是细腻的质地和色调。其釉色柔和,细腻光滑在盛行青花和白瓷的同时,独创定窑绿瓷与红瓷。
3、官窑:官窑瓷器色泽清淡素雅,釉面细腻,器型简洁、优美。它重视“黑白分明”,所以官窑的釉面黑、白相间,缎面质地细腻,装饰少而精髓。
4、哥窑:色泽以灰白为主,釉面呈乳光白色,通体线条流畅,整体造型优雅,而且器型变化多样。哥窑的瓷器釉面晶莹剔透,工艺及其细腻。
5、钧窑:以釉色绚丽、气势宏伟而著名。其釉色变化繁复,以鱼雷红、天蓝色、象牙白等釉色为其特色,同时还有混色釉的创作,釉色多以蓝、紫、红、黄等混杂的色彩为主导。
五大名窑的价值
五大名窑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制瓷工艺的瑰宝和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五大名窑瓷器的特点

1、汝窑。汝窑是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同时也是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它的特点是存在很少的无纹片,纹片深浅长短交错排列,密而不乱。并且汝窑以烧制的青瓷最精致,胎质细密,呈深浅不同的香灰色。2、钧窑。钧窑的特点是乳光釉和窑变,钧窑的基本釉色是深浅不同的各种青色,可分为天蓝、天青、月白三类。由于釉中渗入铜红釉,成品会出现变幻莫测的红色窑变。整个器物红紫相映、青白相间,釉色之间相互交融产生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3、官窑。北宋的官窑瓷器釉色以粉青、月白为主,釉表有红棕色或无色的片纹,片纹或疏或密、清晰可辨。而南宋官窑釉色以粉青为主,表面存在片纹,器物底部脱落处、口沿、棱角釉薄处,胎都会烧成紫褐色,行业内称为“紫口铁足”。4、哥窑。哥窑瓷器比较显著的特点是通体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同,大片呈铁黑色,小片呈金黄色,有“金丝铁线”之称。而釉色大多呈灰青色,此外也有月白、粉青、米黄等颜色。5、定窑。定窑的特点是胎骨细腻洁白、轻盈秀美,宋代早期的定窑会采用刻花的方法进行装饰,北宋中期开始采用印花装饰,纹饰多在碗、盘内,布局左右、上下对称,以细、密为特色。

宋代五大名窑的特点是什么?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1、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汝窑特点。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
2、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窑瓷器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
3、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4、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 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 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5、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瓷器的白釉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
1、钧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钧窑瓷器特点: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 红,还有窑变。专家指出,“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2、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汝窑瓷器特点:在宋瓷五大名窑中,汝窑瓷器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 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 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3、定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瓷器特点:在宋瓷五大名窑中,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定窑产品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4、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官窑瓷器特点: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北宋与南宋显著不同,北宋官窑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南宋官窑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
5、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哥窑瓷器特点:在宋瓷五大名窑中,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
“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
在宋瓷五大名窑中,与官窑一样,有“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官窑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定窑为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1 .定窑 。
  烧瓷地点在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县宋属定州,定州唐末、五代以来是义武节度使的驻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中心,所以称其为定窑。
  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
  定窑产品的第二个特点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第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2 .汝窑 。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汝窑的特点主要是:一、釉色青而润泽。二、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3 .官窑 。
  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
  南宋时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两处官窑。一在凤凰山下的后苑修内司,世称修内司官窑;另一处在郊坛下,称为郊坛下官窑。《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
  4 .哥窑 。
  哥窑是宋代著名的民窑。相传当时有章氏兄弟二人,
  在浙江龙泉县境各设一窑烧瓷。哥哥造的窑称哥窑,弟弟造的窑称弟窑。哥窑产品的最大特点是,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与汝窑不同,它不见于宋人记载。哥窑瓷器的窑址迄未发现,也难以陶瓷考古所得材料与传世哥窑器印证。
  5 .钧窑 。
  钧窑建于北宋初年,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西张神镇。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
1.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汝窑特点。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俗称“芝麻支钉”,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2.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3.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4.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 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 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
5.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瓷器的白釉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
扩展资料:
宋代五大名窑之说,始见于明代皇室收藏目录《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
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尚往来之传统沿续几千年,陶冶了华夏古国万千巧夺天工的奇珍异宝。两千年以前,人们以青铜器为礼,上礼天地君主,下礼亲朋好友,青铜文明曾磅礴一时。
然而,自陶瓷从泥火中诞生以来,青铜淡出,陶瓷,集天地之灵秀愈见精美,逐渐成为礼器的主流。礼送陶瓷,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陶瓷所承载的礼品文化也随之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代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瓷器特点口诀是什么?

五大名窑珍品”大全是由“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代表大师联袂复原,整套作品由“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官窑粉青釉弦纹瓶”、“哥窑鱼耳炉”以及“钧窑玫瑰紫出戟尊”、“定窑白釉刻花玉壶春瓶”组成。
简介: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芝麻挣钉”则是因烧造时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然后把汝窑瓷器支在空中烧。这样烧制的瓷器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由于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
五大名窑瓷器特点口诀分别如下:
一、汝窑:
1、皇家窑口,皇室御用珍品之瓷。
2、被公认的汝官窑传世仅仅六十七件。
3、贵为北京故宫、台北故宫、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东方艺术馆镇馆之宝。
4、玛瑙入釉,中国陶瓷史上最传奇釉色—“雨过天青”。
二、官窑:
1、皇家窑口,京师自置官窑烧造。
2、含铁量高,手感沉重,紫口铁足。
3、釉色青碧如翡翠,釉质莹润温雅。
4、主烧青瓷,出类拔萃,传世瑰宝。
三、哥窑:
1、皇家御用,官家瓷窑。
2、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釉中气泡如“攒珠聚球”。
3、呈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莹润如旧造。
4、传世哥窑,为陶瓷史谜团。
四、钧窑:
1、皇家窑口,皇室御用珍瓷。
2、因“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3、十窑成一,凤毛麟角。
4、被誉为以泥土烧制的黄金。
五、定窑:
1、皇家窑口,宫廷用瓷。
2、胎薄有光,素雅白净,润泽如玉。
3、纹饰千变万化,风靡一时。
4、珍珠底剔花,一种超宽跳刀纹。
5、重要成就:发明覆烧法和火照术。

宋代五大名窑及其特点总结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南宋时期的汝窑、官窑、定窑、越窑和哥窑。它们在宋代的瓷器制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许多经典之作都是出自这些名窑之手。1.汝窑:汝窑的特点是器身薄而坚韧,胎质细腻、致密、均匀,釉色温润而饱满。作品多为瓶、罐、盘、碗等生活器用瓷器和佛像等的器皿,漆纹黑调,造型端庄静谧,艺术风格清雅淡泊。2.官窑:官窑的特点是釉色方正,自然流畅,自然生痕,器物釉面通透,釉面不厚不薄,细腻肥实,质地厚重,光亮美丽。典型的代表作品是染、描花、斗笠纹和吉祥花鸟纹。3.定窑:定窑的特点是胎质纯白,质地细腻,坚致而有韧性。釉面光鲜、如琉璃。陶胎比其他名窑胎质略重,质地紧密细腻,耐磕敲。定窑最具代表性的器型有定瓶、定海碟等。4.越窑:越窑的特点是器物薄透质均,质地细腻,釉面光洁微波纹,多为红色或雪白色,釉面多细腻如玉,并带有具有艺术特点的尖釉暴露或灰色红腐根。形制上多呈极细腰、细颈、横口纹等。5.哥窑:哥窑的特点是釉华渗透,呈现出淡青和紫褐的陶釉色彩和花纹,纹饰琉璃光亮。有“青苗样式”(造型简洁、花饰精致,多为瓮形器)和“莲瓣青”两种风格。其代表性的器型包括哥窑笆篱盆、哥窑五彩花盆等。这些名窑的特点都十分独特,地位也十分重要,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和精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