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博物院文物毁损调查报告,台北故宫博物院多件文物损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9 02:12:30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台北故宫博物院多件文物损毁的原因

原因:台北故宫博物院多件文物损毁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
首先,自然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由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大多数是古代艺术品和历史遗物,它们自身已经存在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自然老化和破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一些古代书画因为使用的纸张和墨水质量不好,或者因为长时间的暴露在光线和空气中,导致颜色褪色、纸张脆化等。此外,台北地区气候湿润,文物也容易受到霉菌、虫害等自然因素的侵袭。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导致文物损毁的重要原因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每年接待大量游客,而一些游客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并不强,可能会随意触摸、涂鸦、拍照等行为,这些都会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此外,一些游客不遵守博物馆的规定,如携带食物、饮料进入展厅,也会对文物造成污染和破坏。
最后,管理因素也是导致文物损毁的原因之一。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博物馆的经费有限,难以满足所有的保护和修复需求。此外,博物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也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如人员培训不足、安保措施不严密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文物的损毁和丢失。
综上所述,台北故宫博物院多件文物损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博物馆管理者、游客和相关方面共同努力,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物能够得以完好保存并传承下去。

关于北京故宫的调查报告怎么写?谢谢!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台北故宫博物院多件文物损

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馆内文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这些文物的损坏,不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损失,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对此事件给予高度关注,并要求相关方面对此进行彻底调查和处理。
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代表。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其损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据报道,此次损坏的文物包括瓷器、书画、铜器等,其中一些文物还是国宝级文物,价值连城,是无价之宝。这些文物的损坏,不仅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了解和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更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们应该对损坏文物的行为进行谴责,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此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对于那些疏于职守、导致文物损坏的责任人,应该依法追究其责任,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加大对文物保护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我们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

故宫一级文物损坏事故的事件回顾

2011年7月30日:网友在微博发布消息 网名“龙灿”在新浪微博发布消息称故宫器物部在将一件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出库时,被工作人员摔碎。这条微博在网络迅速转载,仅三个多小时的时间,转载次数已过万。很多网友表示惋惜,更多网友对故宫的相关管理提出质疑和不满。对此,故宫方面称,他们已经看到了这条微博。是否属实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了解,一旦情况查明,会尽快向社会公布。2011年7月31日:故宫证实一级文物损坏故宫博物院7月31日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件。7月4日,故宫对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事故发生后,故宫博物院成立事故调查组,彻查事故成因。判定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室科研人员操作失误,导致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国家一级文物青釉葵瓣口盘受到挤压损坏。2011年8月1日:故宫否认瞒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表示,在事发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表示,首先得摸清楚产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如果没有搞清原因,将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引起其他相关问题。这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存在瞒报情形。

故宫一级文物损坏事故的相关疑问

故宫管理混乱、技术人员不专业“故宫又出大事了!”7月30日,网友“龙灿”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故宫器物部手续不全,将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一件出库,不料被工作人员摔碎,故宫一级品一共才1106件。现在,故宫、文化部下封口令。”微博很快被转发过万,不少网友表示惋惜:“极其珍稀的宋代哥窑再减一员,默哀。” 龙灿表示,消息来源于他的老师、南方瓷器界一位权威专家,“但我现在不能公布他的名字。”据称,当时故宫器物部将这件哥窑瓷器出库,打算送到科研处,利用新引进的设备进行成分分析,以便研究。但器物部工作人员在出库过程中将瓷器摔碎。在得悉故宫解释的事故真正原因后,龙灿表示:“我认为这比失手打碎更严重,因为这说明故宫管理太混乱、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太差、太业余!”若无曝料故宫会主动公开吗从7月4日事发,到7月30日晚被微博曝料,7月31日故宫对外承认事故,期间相隔26天之久。面对网友对于瞒报的质疑,陈丽华表示,事故的发生既有人的因素也涉及到机器的使用,通过对当事人输入数据反复模拟,并请相关科技考古专家、物理学专家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这次事故完全是因为事故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但确实没有网民质疑的所谓瞒报问题。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则称:“文物法对在业务工作当中出现的损毁等情况没有规定上报时限。故宫鉴于事故原因的复杂性,规定了一个月的时限。”针对故宫方面的解释,不少网友表示难以接受。有人称:“规定一个月时限?如果没有微博曝料,你们会在8月4日时主动告诉公众吗?”曝料者龙灿则质问:难道先报告藏品损坏会影响调查真相吗?据了解,此次文物损坏事件内部相当保密,此前故宫绝大部分工作人员均无从知悉。而据中广网报道,一位故宫现任中层领导称,故宫内部已就此次文物损坏事件开过专门会议,个人不能接受媒体采访。陈丽华昨天接受央视采访时称,不大范围公布此事是出于对当事女硕士的保护考虑。受损文物价值几何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定、钧窑齐名,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除了宫廷收藏,民间流传极少。因宋代哥窑窑址至今尚未发现,今人只能从传世作品中去解读哥窑历史。对于此文物的价值,娄玮介绍:按照国家规定,珍贵文物分一、二、三级,一级文物自然是最珍贵的。故宫博物院又把一级文物具体分为一级甲、一级乙。只要够一级,就是非常珍贵的。故宫共有63件哥窑文物,其中57件是一级品,包括一级甲和一级乙。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说:“哥窑存世稀少是事实,据我了解,全世界仅存几百件。如果从经济价值角度来说,苏富比去年5月在伦敦拍过一件哥窑瓷器,价值为100万英磅,同年秋天苏富比在纽约拍的另外一件哥窑瓷器是176万美元,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当然,故宫的东西肯定要更珍贵。”受损文物能否完全修复关于本次事故原因,故宫方面解释是把器物放在样品台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样品抬升到一定高度进行调焦。由于操作的科研人员输入数值出现问题,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被损坏。对于外界关心的瓷器损坏情况及有无修复可能性,娄玮表示,目前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破损情况虽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娄玮说:“国内对陶瓷修复有很丰富的经验,不只是故宫博物院,还有上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都有很成熟的修复经验。”而马未都则认为,完全修复文物是不可能的。马未都表示,由于故宫给出的说明中没有交代瓷器的具体损毁程度,所以很难说能修复到什么程度。不过即便是最理想的状态,瓷器只是一分为二了,用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将其粘合成一体,但其价值、寿命跟从前比都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女研究生如何担责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介绍,造成此次文物损坏的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女硕士研究生。“她2004年就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过正规的培训。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她来操作这台设备。其专业技术职称是中级。由于我们实验室2005年才组建,她是第一批来实验室工作的,算是资深。去年50多件古瓷的检测她也参与了,没有出现过情况。”陈丽华昨天表示,对女硕士的处理将按照操作失误造成一级品损坏的标准,严格依规处理当事者。此前,苗建民认为事故有主客观两重原因,其中事故的客观原因归咎于仪器: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的功能,“但我们还是认为,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是我们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苗建民表示,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很痛心,自己作为部门负责人也非常自责。7月26日,调查组专门就该报告进行了集体讨论,对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理进行了初步讨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文物收藏单位工作人员因不负责任造成珍贵文物损毁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开除公职或吊销其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故宫的回应,事故曝料者龙灿昨天在自己微博中撰文称:“故宫……别让女硕士独自顶包。”龙灿认为,事故责任不在操作者而在管理者。对于事故原因调查,应让上级、下级、媒体、业内专家都参与。故宫自己成立调查组,是“既当原告又当法官”。文化部事先不知情根据《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国有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如发生一级文物丢失或者损坏等情形,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办法》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文化部相关部门昨天上午证实,已在7月31日收到故宫博物院的事故调查报告,但具体内容暂时不便透露。事故发生在7月初,但工作人员表示,不确定当时是否收到事故通知,“以故宫方面的说法为准”。而根据网友“曝料”,文化部早就知晓此次事故,甚至“指导”故宫方面向公众隐瞒此事。暂停的是怎样的测试事故发生后,故宫暂停了实验室的全部测试工作,对该设备进行检测。随后成立了由相关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事故调查组。此次损坏文物的“无损分析测试”,是指在不给所测文物带来任何宏观物理化学变化和潜在危害而获取与文物产地、制作年代、制作工艺等相关的物理化学信息的分析测试技术。由于哥窑瓷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古窑遗址,对其进行系统的无损分析测试十分必要。从去年开始,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故宫博物院已利用这台无损检测仪器顺利完成了对50余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测试工作。苗建民表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对古陶瓷进行综合研究,这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故宫新闻发言人冯乃恩也表示,故宫博物院不会“因噎废食”,出了一次事故就不做这个科研了,但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

故宫里的上百万件藏品,是怎么被败光的,现在还剩多少?

在清朝灭亡后,故宫就被国家托管了,并不属于皇家的私人财物。但是由于管理不严,经常被太监宫女偷偷将文物倒卖。所以故宫文物流失严重
这里的藏品有很多都被八国联军入侵时抢走了,并且在有一段时间里用这些钱去就清朝。
文物私运迷漫,2019年头发布了故宫文物清算的非常新汇总后果——“1807558件套,有整有零”。
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经历过几次大的浪潮:晚清是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劫;日本侵华方针中,文物掠夺是其重要组成,他们曾专门派本国专家到中国搜罗考察,公开或秘密将大批珍贵文物运回本土;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期,国家文物政策只规定清代乾隆以前的文物不能出口。清乾隆以后如嘉庆、道光时期的很多官窑瓷器、书画以极便宜的价格流失海外,也有因为鉴定失误,把明代、清早期文物当成仿制品卖掉的;改革开放后,文物走私泛滥,内地文物走私到中转站香港,随后流散到中国台湾、美国、东南亚,甚至丹麦、荷兰等地。
中国近代文物保护走过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古代艺术品收藏中心,故宫博物院的上百万件藏品命运同样多舛。
故宫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这个数字几乎无法统计,“故宫和中南海、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等是一个整体,古代都是宫苑禁地,它们的文物都是互相交流的。《女史箴图》原来在故宫的建福宫花园摆放,后来放到了圆明园,从圆明园流失了,现在在大英博物馆。好多不是故宫流失出去的,但也是皇宫的一部分,特别是圆明园。所以很难说故宫流失了多少,不如整体地去看清代皇家宫廷到底流失了多少,也许更容易厘清一些。但要想找到准确的数字,那是非常难的。”原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曾经这样说。
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的博物馆藏有清宫旧藏文物,这些文物流失于各个历史时期,多数有战争和政治原因。今天的故宫博物院依然是保存清宫旧藏文物最多的地方,“全世界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塔尖上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的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故宫博物院是个例外,它是倒金字塔,也就是珍贵文物占93.2%。”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这样骄傲介绍故宫珍藏,并在今年年初公布了故宫文物清理的最新汇总结果——“1807558件套,有整有零”。但是,到底流失了多少?
败家的末代皇帝
除却八国联军无法统计的疯狂掠夺,清末故宫珍宝流出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宫人监守自盗。1912年清帝名义上退位,溥仪关起门来做皇帝,清末小朝廷依然占据紫禁城。军阀统治社会动荡,紫禁城绝不是铁板一块,宫中人人自危,很多人常常偷走一些小物件卖掉换钱防身。小小年纪的溥仪并不擅长管理,偷盗愈演愈烈,这些人很快把目光集中在耀眼的建福宫。建福宫是名副其实的皇家宝库,这里存放着乾隆皇帝最爱的珍玩字画、金银法器,乾隆死后这里的东西原样加锁封存,几代皇帝下来从未启封。
溥仪也察觉到了宫中的偷盗,洋老师庄士敦曾告诉他,他所居住的地安门街上,有许多家古董铺子,铺子老板不是宫里的太监就是内务府官员,里面卖的大多是从宫里偷出来的东西。在亲信的怂恿下,溥仪决定清点建福宫珍宝。

盘点被盗被损坏的故宫文物:乾隆匕首、珍妃印

2013年5月4日11点10分,在故宫内西路开放区的翊坤宫,一男性游客徒手击碎正殿原状展室一块窗玻璃,致临窗陈设的一座钟表跌落受损,工作人员当即发现并控制住肇事者,同时报案。经核实,受损文物为编号“故183054”的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
鉴于那次翊坤宫院内摄像头没有直接拍摄到肇事者击碎玻璃的瞬间场景,未能对调查事实经过提供更加直观的依据,故宫将在整个紫禁城密集加装高清晰的摄像头。“监控将覆盖故宫的每一个角落”。

翊坤宫钟表被砸


宋代哥窑瓷器被摔碎
2011年7月30日晚,微博上称故宫收藏的一件宋代哥窑瓷器出库时,被工作人员摔碎。故宫回应称,他们已经看到了这条微博,是否属实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了解,一旦情况查明,会尽快向社会公布。7月4日,故宫博物院已经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候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经过26天的调查认证,故宫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失误所致。

2011年5月8日,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斋宫临时展出的7件展品失窃,丢失展品为金银镶嵌宝石的西式化妆盒 ,估计价值数千万元。11日晚11点,北京警方宣布,故宫失窃案的犯罪嫌疑人石柏魁在丰台一网吧落网,部分失窃展品被找回。
1987年7月,向德强参观故宫,珍宝馆养性殿陈列的乾隆皇帝用过的一把匕首引起了他的注意。随后,他隐藏在故宫角落里。天黑后,向德强翻进养性殿院内,走向养性殿。他试探着推了推养性殿的门,门一动不动。借着月光,他发现门上挂着一把大锁。没等他想到进入的办法,赶到的安保人员即将他抓获。
1980年夏天,韩吉林假装在养性殿与畅音阁之间参观,趁工作人员不注意,他身手麻利地翻墙进了一个小夹道,找了一个背阴的地方躺下等天黑。故宫闭门后,他也意图偷走“珍妃之印”,但他刚用石头敲碎养性殿玻璃门,就被赶到的警卫人员抓获。
1980年2月1日上午,23岁的陈银华随游客进入珍宝馆,看中了养性殿展柜里的那枚硕大的“珍妃之印”。当天下午3点多,他趁工作人员开始做闭馆打扫时,溜进事先看好的珍宝馆门外东南的厕所。趁人不备,将重达13.6斤的“珍妃之印”盗走。最终,他还未走出故宫即被抓获。

1962年4月16日夜,盗宝贼孙国范先是藏在珍宝馆大门外厕所后边的阴暗夹道里。天黑无人后,他蹬着珍宝馆墙下的脚手架,翻进了珍宝馆。打碎展柜的玻璃后,他拿出了金碟金碗。紧接着,他又撬开一个展柜,把里边的两颗大金印装进背包后原路返回。此刻,故宫已被封锁,200多名民警和武警正等着他从高墙上爬出来。孙国范自以为人不知鬼不觉,其实,他一进入养性殿,警报器就把消息报告给了故宫保卫处值班室。

1959年8月16日清晨,工作人员打开养性殿门时发现靠近地面的一块大玻璃碎了。经清点,被盗的是西间展厅的首卷柜,里边陈列着14页金册、10页玉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及金钗、佩刀等文物。其中,14页金册中的8页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不翼而飞。当年11月12日,因形迹可疑,20岁的山东来京学生武庆辉带着赃物及现金坐火车时被乘警抓获。

故宫一级文物损坏事故的外界评价

马未都谈故宫文物修复瓷盘被挤坏,碎成6瓣,很多人在问:国宝能修复吗?按照故宫博物院的说法:“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不成问题。”这句话,似乎能让人松了口气,但是,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却说,“恢复”和“恢复原状”是两回事。马未都:我觉得这个文物修复,修复是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把一个破损的文物修复成型,能够便于观看。另外一个概念你本身是好的,你再把它修复起来,无论修复技术有多好,也不能达到原样。有点像一个人,你比如说你骨折了,你把骨头接上,长好了,你还是一个能够行走的人,但是他毕竟折过一回,所以我觉得这个修复并不像他自己所说吧,因为他说修复,修复我是同意,但是完全可以把它粘合在一起,又呈现一个完整的状态,但它跟文物没破损之前完全是两回事。事件发生26天后,故宫博物院的一份800字声明却很难拉直大家心中的问号。“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这是故宫对事故原因的说法。那么,文物检测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操作规范?中国之声记者李谦、实习记者吴东泊进行了一番调查。距离记者上一次和故宫公共关系科工作人员通话还不到16个小时,当记者昨天下午再次致电时,这位工作人员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记者发现能够找到的故宫相关人士集体哑然。几经周折,终于一位故宫现任中层领导道出了实情:就这次文物损坏事件,故宫内部已经开过专门会议,个人不能接受媒体采访。根据《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规定:国有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或者两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直到故宫在事发26天后发布的声明里仍然写着这样的字眼:要对事故调查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以期尽快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显然故宫对于这件突发事件的处理并不符合规定。而回避的态度也只能让疑问变得更多。声明中,故宫博物院对事件的过程这样描述:故宫博物院古陶瓷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由于操作存在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究竟是怎样的错误操作让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文物受损?我们从中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宋代哥窑部分文物同样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在无法从故宫方面得到回答的情况下,记者联系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录保存处处长稽若昕,他向记者介绍了瓷器文物检测的一些细节。稽若昕:一般来说像我们这里的检测那个台子是固定的,动的话是人跟仪器来就这个台子,不是台子来就仪器。如果遇到要拍3D立体照片的时候,当然第一个是机器的转动,转动的速度要非常的缓慢,还有一个就是台子基本上不应该有升降。如果说台子有所升或者降,更好的方法是拿另外一件高度、大小差不都的替代品,把高度找好了之后,再把真品放上去。稽若昕处长还介绍说,针对瓷器文物的检测,通常都不使用完整器,安全起见尽可能不移动文物,用相应的碎片检测来替代。固定台子不升降,碎片检测替代法。在文物的检测操作上,这是非常专业的问题,《新闻纵横》值班编辑丁飞昨晚特地请教了著名文物专家金熠。金熠:鉴定一件瓷器当然以同窑口的,同出土地点的瓷片来鉴定为好,这是一。如果没有瓷片,这个墓里面只出土了这么一个,这么一件宝贝的东西,如果是同窑口的同器物的东西,我们不管是怎么检查,绝不能够以因为检测而损坏了文物为我们自己的任务,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自己的检测到底是用什么方法,不管是哪个报道都没有谈到具体的细节问题。哪个走动的快一点,哪个走动慢一点,我们距离有多远,这中间我觉得都有保护文件的高低点。整个的距离都是设定好的,设定好如果没有做好,那当然是操作上的问题,如果本身没有这种防范,那么是仪器本身的问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文物单位,而且储存又多的国家,不可能有其他性质的问题。这件事情本身给我们文物单位或者我们管理文物单位一个很好的警示,中华文明的文物流传了千年、几百年,反正不能损坏在我们的手里。千年珍藏,一朝损毁。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按照收藏专家马未都的说法:哥窑的鉴赏价值在于“化残缺为神奇”。碎片状的哥窑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是一种特别的美。但是如今,当它真的碎成了六瓣,我们还能找回曾经的“美”吗? 专家称故宫调查清楚再上报说法是瞒报借口事件发生27天后才上报,网友质疑故宫瞒报,但故宫方否认。北京东方大学文物学院院长、北京文物保护协会理事李彦君则告诉记者:“技术员的一个低级错误造成事故 发生,按照相关规定,故宫应在知道事故发生2小时后就上报,他们确实存在瞒报现象。”故宫博物院7月31日向媒体证实,26天前(7月4日),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在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损坏事故。故宫 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表示,由于操作的科研人员输入数值出现问题,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被损坏。众多网友质疑故宫为何不在事故后第一时间上报,故宫方回答时却避重就轻,称要“待事故原因全部调查清楚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而在李彦君看来,“这样的说辞完全是瞒报的借口”。据了解,《国家文物局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管理办法》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早已有详细规定:“国有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在知道突发事件发生后或者应当知道突 发事件发生后两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两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 告,并同时向国家文物局报告。”但故宫在31日的声明中,却表示“鉴于事故的复杂性,要彻底调查清楚,形成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后上报。并设定了一个月的调查期限。”而故宫新闻发言人冯乃恩8月1日又向媒体宣称,“事故调查报告已上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馆藏一级文物损毁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查处理。“宋代青釉葵瓣口盘属于一级文物,故宫应当在知道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就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但现在过了这么久才上报,已经属于违规瞒报行为。”李彦君院长说。“这件国宝损毁的原因简直就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这是李彦君了解此事后的第一反应。“藏品一般都会因搬运不当或者保管不当损坏,而像这种在分析测试中损坏的,怕是新中国以来的首例”。据他介绍,故宫所使用的进行无损分析测试的仪器,样品台与检测台之间应该有一个“安全距离”设置,这样才能保证文物不会被挤坏。但是这个“安全距离”完全是人为设置的,因此如果不了解文物的物理特性,诸如长、宽、高,便无法正确设置数值,便会造成物品的损毁。至于导致这次事故发生的技术员是否负刑责,李彦君则称,这更像是一个意外事件,还谈不上刑事责任,但是他非常强调技术人员要加强学习文物保护的 相关知识,“博物馆中检测分析技术人员与专业的文物保护专家不同,他们并不注重文物特性,因此必须要对他们加强文物保护培训,才能再次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北京故宫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内容要详细,理由要充分

1.前期调查工作重视不够,重修缮,轻调查 历史在前面的修复计划之专写很多文件,但是没有蜀逐项分析,只有描述哪一年发生的事情。没有一对一的具体维修计划或具体的评估。
2.评估工作与实际工程脱节: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中国文物日报》在2006年,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殊的评价普遍不足和价值评价只是一个正式的问题。
扩展资料: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对故宫古建筑研究保护机制的思考中提到,优先研究保护:完成其价值的延续,完全恢复他们的健康,有效改善环境,科学和展示其魅力,分别强调价值评价、结构安全、人类环境的建设和改善自然环境,如何解释的价值挖掘后的价值。
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启动了修身养性殿的研究保护项目,该项目仍是“故宫大修”的一部分。此次实施研究保护项目,标志着故宫博物院将探索古建筑保护的新的实施机制和传承方式。
前些日子我去过故宫,发现外宫三大殿及其左右两侧的古建修复保护的很好,但是后宫的绝大多数建筑都保护得不好:除了在檐口处的斗拱上挂了防护网,几乎没有采取什么保护措施,彩绘模糊,油漆脱落,木梁架龟裂,有的瓦当残缺,甚至个别建筑的屋面上都长出了小草、小树,院内地面青砖破损严重。。。。。。看得让人心酸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多少年以前的那个“什么时期”。与前宫保护的很好相比,后宫缺乏保护,我想可能是由于资金的原因吧!的确故宫古建筑规模很大,要想都保护的很好、很完善确非易事,但那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呀,无论如何都要千方百计地爱护她、保护她呀!其实,恐怕这也不完全是资金上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思想上的重视问题!
前些日子我去过故宫,发现外宫三大殿及其左右两侧的古建修复保护的很好,但是后宫的绝大多数建筑都保护得不好:除了在檐口处的斗拱上挂了防护网,几乎没有采取什么保护措施,彩绘模糊,油漆脱落,木梁架龟裂,有的瓦当残缺,甚至个别建筑的屋面上都长出了小草、小树,院内地面青砖破损严重。。。。。。看得让人心酸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多少年以前的那个“什么时期”。与前宫保护的很好相比,后宫缺乏保护,我想可能是由于资金的原因吧!的确故宫古建筑规模很大,要想都保护的很好、很完善确非易事,但那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呀,无论如何都要千方百计地爱护她、保护她呀!其实,恐怕这也不完全是资金上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思想上的重视问题!
前些日子我去过故宫,发现外宫三大殿及其左右两侧的古建修复保护的很好,但是后宫的绝大多数建筑都保护得不好:除了在檐口处的斗拱上挂了防护网,几乎没有采取什么保护措施,彩绘模糊,油漆脱落,木梁架龟裂,有的瓦当残缺,甚至个别建筑的屋面上都长出了小草、小树,院内地面青砖破损严重。。。。。。看得让人心酸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多少年以前的那个“什么时期”。与前宫保护的很好相比,后宫缺乏保护,我想可能是由于资金的原因吧!的确故宫古建筑规模很大,要想都保护的很好、很完善确非易事,但那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呀,无论如何都要千方百计地爱护她、保护她呀!其实,恐怕这也不完全是资金上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思想上的重视问题!
前些日子我去过故宫,发现外宫三大殿及其左右两侧的古建修复保护的很好,但是后宫的绝大多数建筑都保护得不好:除了在檐口处的斗拱上挂了防护网,几乎没有采取什么保护措施,彩绘模糊,油漆脱落,木梁架龟裂,有的瓦当残缺,甚至个别建筑的屋面上都长出了小草、小树,院内地面青砖破损严重。
1、前期调查工作重视不够,重修缮、轻调查:以往修缮方案中的历史沿革写了很多档案,但没有逐条地分析,只是记述了哪年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一一对应具体的修缮方案,也没有对应具体的评估。
2、评估工作与实际工程脱节: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2006 年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制规划的过程中,普遍 存在专项评估不充分,价值评估流于形式的问题。
扩展资料: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建立故宫古建筑研究性保护机制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研究性保护的首要任务分别是完整延续其价值、全面恢复其健康、有效改善其环境、科学展现其魅力,分别强调的是价值评估、结构安全、一座建筑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以及在价值挖掘出来后如何更好地阐释价值。
2015年岁末,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它依然是“故宫大修”的一部分,启用研究性保护项目这个名称,表明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将探索新的实施机制和传承方式。

从北京故宫博物院7年藏品清理看文物普查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

  2011年伊始,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公布紫禁城总藏品达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届时这本“花名册”将亮相故宫官网,方便世界各地的观众随时查询赏析。
  以往北京故宫博物院对外公布拥有文物总数150万件,在册文物总数94万件。此次文物清理工作,众多专家突破传统的文物观念,真正从故宫学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故宫藏品。将60万件古籍类藏品纳入文物系统管理,包括20万件善本、23万件武英殿刻书处的书版、17万件乾隆后到1911年的普通古籍,以及22703件帝后书画作品等。此外,清代“样式雷”制作的“烫样”等11余万件普通文物和约13万件铜钱等,亦都升级为文物。对宫廷生活遗存的清理也采取了新的视角,过去一般认为宫廷生活遗存只是皇帝后妃的日常生活用品,不能算作文物,导致曾对70多万件所谓的非文物采取了物资式处理,现在重新审视这些藏品,其直接地展示了皇帝后妃们的日常生活和艺术理念,与古建筑、历代文物有着同等价值。比如过去只重视皇帝后妃的成衣,对相当数量的衣鞋纸样和衣盒重视不足。其实,它们是清宫服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反映清代官员觐见皇帝制度的近万件红绿头签,反映皇宫警卫制度的上千件腰牌等。
  1807558件可以说是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在藏品数量上第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数字,将故宫文物藏品准确到了个位数,且每件都能做到纸质总账、电子总账、分类账、文物卡片、实物完全核对上。这标志着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
  在这次清理当中,故宫还调整了文物库房布局,改善部分库房的保管条件,研制出4套雨花阁瓷塔木塔“弹性滑移减隔震系统”。
  清理工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完结。此后,故宫将编制《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总目》和《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通过电子本和纸质本两种形式向社会公开,过去一直保密的藏品编号也将对外公开。
  我们相信,故宫在2011年伊始公布历时七年的藏品清理数据只是一个开始,是全国文物清理普查工作势在必行的开始,是博物馆藏品管理数据化、透明化的开始。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言:“文物普查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有利于准确判断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为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带动可移动文物保护范围的确定、标志说明、文物档案、保护机构等基础工作建设,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培养锻炼专业人员,提高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升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发现文物,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和基础。而文物普查工作正是发现文物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同时,随着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前不被重视的、甚至不能规划入文化遗产范畴内的可移动或不可移动品类可能逐渐被认识到其蕴涵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普查将根据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新趋势,将新的文化遗产品类纳入普查范围中,予以重新的身份认定、登记,扩大文物保护工作范畴,真正给予文化遗产最全面的、最有效的保护。
  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发生于1956年,国务院在《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中就提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对历史和革命文物遗迹进行普查调查工作”。1961年3月国务院颁发《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再次强调:“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进行经常的文物调查工作”。1981年,我国展开了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并先后公布了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0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0000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当前仍在进行中,从2007年4月始,至今年12月结束,普查范围扩大化,包括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且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此次文物普查更是广泛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物调查项目成果,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量化指标、保存与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等进行调查、登录。
  可以说,文物普查直接关系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根本。不仅使国家的公共文化遗产得以严格化、系统化、透明化管理,将文化遗产保护切实地纳入全民监督视野中,更是让全民切实地加入文物保护工作中,提升民众保护本民族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意识,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