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博物院馆藏瓷器,哪里的博物馆最值得去看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0 20:48:16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有:金兽、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透雕人鸟兽玉饰件、金蝉玉叶等。
1、镇护之宝--金兽
这只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2、御窑之宝--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
为国宝级文物,是现存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此梅瓶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3、通天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出土于1991年,昆山市赵陵山遗址77号墓中。赵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水乡地带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饰件出土时放置在墓主右脚下的一个石钺圆孔处。据钺上部的朱色、缚痕和现场遗留的朱彩图案痕迹等判断,石钺原为带柄器。钺作为一种由武器演变而来的礼仪之器,显示着墓主人生前拥有的军事权威。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应是钺上附加饰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是我国出土时代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良渚先民通天神、显权威的神秘象征物。
4、贵媛之宝--金蝉玉叶
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的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发掘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这件金蝉玉叶,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同时出土的还有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证明这件物品是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
一只神形毕肖、金光闪耀的蝉立于玉叶上。它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蝉翼左右各两。玉叶系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叶片打磨细薄呈凹弧状,分为八瓣,是一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稀世工艺珍品,妙趣横生、令人惊艳的罕见闺房至宝。
5、神异之宝--青瓷神兽尊
西晋青瓷神兽尊在1976年出土于宜兴周处家族墓周墓墩中。神兽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内凹。此青瓷神兽尊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是我国最早有铭款的瓷器之一。
6、护佑之宝--银缕玉衣
银缕玉衣在我国仅发现一件,1970年出土于徐州市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的墓中。玉衣全长1.70米,玉片2600余块,银丝约800克,形状与金缕玉衣相似。这是我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
7、祭礼之宝--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为新石器时代玉器,系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隐现翠绿、赭红斑纹。造型为矮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两面对钻而成,琢磨光滑。
这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有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标志物。
8、弘觉之宝--鎏金喇嘛塔
上世纪50年代,在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了一件鎏金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绝品,国内出土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
这个鎏金喇嘛塔非常精美,在喇嘛塔的四周还有兽角佛像、瓷罐、玉瓶等。塔身有四个壶门,内有释迦、韦陀佛像,上施有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塔内须弥座上布置有一组佛像,须弥座内藏有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物。整个鎏金塔安放在一个红色砂岩雕成的须弥山形基座上,四面雕刻胡人献宝、双狮戏球、双鹿嬉戏、蛟龙穿浪图案。塔座下枋刻:“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背面是“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 。
9、水墨之宝--徐渭《杂花图卷》
《杂花图卷》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戏剧家徐渭创作的一幅书画作品,是我国古代写意花鸟画集大成者的精绝之作,不愧“天下第一徐青藤”之美誉。
画卷长十余米,徐渭以酣畅淋漓之笔法,疾飞狂扫之气势,用焦墨、泼墨、积墨等多种笔法和技法,把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花、兰花、竹子等13种花卉蔬果表现的淋漓尽致。
10、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为东汉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汉代青铜灯具中实用、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顶尖之作,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
镇馆之宝还有:福寿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慈航之宝--金观音菩萨立像;舆图之宝--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文房之宝--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权信之宝--广陵王玺金印;织绣之宝--沈寿绣品《耶稣像》;天工之宝--错金银重络铜壶;画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

南京博物院的十八件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

金喇嘛塔啊,金兽还有南朝帝王墓壁画这三个,其他的不太清楚,叫不上来名字。
金兽迄今为止,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银线玉衣、竹林七贤砖画等等。
这18个镇国之宝,我是一个都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长沙博物馆中有很多贵重的东西,我曾经也目睹其去看过。
南京博物院有18件镇馆之宝,这18件个个都是全国他宝贝,他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 。
十八件镇馆之宝的种类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瓷器、字画、刺绣、竹木雕刻等等。
南京博物馆收藏文物大约42万件,其中经专家和市民评出十八件镇馆之宝。种类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瓷器、字画、刺绣、竹木雕刻、民俗和当代艺术。
金色保护之宝——金兽到今天为止,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文物,是一件罕见的实物,金属铸造和锤击技术完美结合,被誉为“我国的瑰宝”。御窑之宝——釉下红年寒三友梅文瓶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甲明洪武红梅瓶。通天之宝——鸟兽装饰我国最早出土的雕刻精美的鸟和动物图案是良渚祖先的神秘象征,他们认识神并显示权威。高贵之宝——金蝉玉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闺房珍品极其有趣,令人惊叹。奇迹之宝——青瓷的天兽西晋青瓷杰作是中国最早的刻制瓷器之一,它具有奇特的精神状态和优秀的造型精神。保护之宝——银线玉衣中国第一件考古发现、科学修复、外观精美的汉代银线玉衣。
祭祀之宝——人与动物相结合的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作,玉雕工艺精湛,是良渚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鲜明的象征。焦红的瑰宝——金喇嘛塔一组独特的明代佛教工艺品,是中国唯一出土的“迷你”镀金喇嘛塔。水墨瑰宝——徐渭杂花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大师的杰作无愧于“世界第一徐青年”的美誉。
银错的轻青铜牛灯之宝汉代青铜灯具是实用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最佳作品,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幸福长寿之宝——寿山福海青花瓷炉明代宣德官窑瓷器的顶峰是唯一完好的大型同类瓷器。地图的瑰宝——利玛窦的伟大通用地理地图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世界地图是基于一份硬拷贝,这为中国绘制世界地图创造了一个模型。文房之宝——嵌金兽形铜盒砚韩震的文具盒砚以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汉代砚业的最高成就。肖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中国考古中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大型人物砖制品——南朝帝王墓壁画,是20世纪中国100大考古发现之一。

南京博物院·梅瓶

南京博物院珍藏十大镇馆之宝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带盖明洪武釉里红梅瓶。
岁寒三友纹梅瓶高41.7公分,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明代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种情况沿袭明、清两代,甚至在清代岁寒三友纹中,芭蕉成为主要纹饰。
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里红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玉,它于1993年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定为国宝级文物。
岁寒三友纹梅瓶口径6.4,足径13.5,瓶高35.8,腹深35.3,通高41.7,最大腹径68.4 厘米。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全世界只有两件,而带盖子又完好的,仅此一件。

这件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它是明洪武(公元1368-1398)年间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的明代墓葬,墓主人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个女儿安成公主和驸马都尉宋琥。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此件梅瓶是景德镇官窑出品。


釉里红是指以铜红料在胎上装点或绘画纹饰后,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焰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纹样的瓷器。
釉里红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以铜为呈色剂(青花的烧制方法一样,是以钴为呈色剂),在1300度的高温里,允许的温度差只有10度,也就是连1%的差池都不允许。温度稍高就会失败,就会飞了,就是颜色没了,温度一低就呈黑色,也失败了,被打碎销毁。因此釉里红的成品率非常低。

南京博物院的十八件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

一、金兽
这件物品可以说是我国出土的文物,里面重量最大的亲戚,而且他从铸造以及工艺方面结合的都非常不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镇护之宝,我们从外观和品行都可以看出,他的工艺非常的精湛,并不是其他物品可以代替的。
二、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全国仅有的一件保存非常完好的瓶子,而且这个瓶子上面还有盖,我们从外观看上去可以看出这个瓶子,下载上宽,而且上面有着梅花的纹路,看上去非常的自然,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再加上盖子,看上去非常的完美。
三、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这件物品是我们国家最早出土的人鸟兽物品,这件物品他雕刻得非常精良,可以算作是所有物品当中的精品,我们可以看到良渚先民通天神的神采,也可以想象出权威的神秘象征是什么样的,可以说这件物品是一件通天之宝。
四、金蝉玉叶
这件物品看上去非常的构思巧妙,可以说制作非常的精良,可以说是旷日的珍品,让人看上去可以感觉妙趣,很多令人非常惊艳,他雕刻得非常的栩栩如生,原来很多贵族的女性,非常感兴趣,可以说作为闺房常见的一种宝物。
南京博物院当中的18件镇馆之宝,我并不能完全的说出来我只能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几种常见的物件,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到南京博物院当中,亲自看一下这18件镇馆之宝。
南京博物馆收藏文物大约42万件,其中经专家和市民评出十八件镇馆之宝。种类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瓷器、字画、刺绣、竹木雕刻、民俗和当代艺术。
金色保护之宝——金兽到今天为止,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文物,是一件罕见的实物,金属铸造和锤击技术完美结合,被誉为“我国的瑰宝”。御窑之宝——釉下红年寒三友梅文瓶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甲明洪武红梅瓶。通天之宝——鸟兽装饰我国最早出土的雕刻精美的鸟和动物图案是良渚祖先的神秘象征,他们认识神并显示权威。高贵之宝——金蝉玉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闺房珍品极其有趣,令人惊叹。奇迹之宝——青瓷的天兽西晋青瓷杰作是中国最早的刻制瓷器之一,它具有奇特的精神状态和优秀的造型精神。保护之宝——银线玉衣中国第一件考古发现、科学修复、外观精美的汉代银线玉衣。
祭祀之宝——人与动物相结合的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作,玉雕工艺精湛,是良渚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鲜明的象征。焦红的瑰宝——金喇嘛塔一组独特的明代佛教工艺品,是中国唯一出土的“迷你”镀金喇嘛塔。水墨瑰宝——徐渭杂花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大师的杰作无愧于“世界第一徐青年”的美誉。
银错的轻青铜牛灯之宝汉代青铜灯具是实用性、技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最佳作品,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幸福长寿之宝——寿山福海青花瓷炉明代宣德官窑瓷器的顶峰是唯一完好的大型同类瓷器。地图的瑰宝——利玛窦的伟大通用地理地图我国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世界地图是基于一份硬拷贝,这为中国绘制世界地图创造了一个模型。文房之宝——嵌金兽形铜盒砚韩震的文具盒砚以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汉代砚业的最高成就。肖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中国考古中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大型人物砖制品——南朝帝王墓壁画,是20世纪中国100大考古发现之一。
有镇护之宝--金兽;御窑之宝-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通天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贵媛之宝-金蝉玉叶等。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镇护之宝-金兽:这只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祭礼之宝--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为新石器时代玉器,系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隐现翠绿、赭红斑纹。造型为矮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两面对钻而成,琢磨光滑。这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有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标志物。 画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且品相最为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南朝帝王陵墓装饰壁画,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南京博物院的十八件镇馆之宝,你知道几个?南京博物院经过专家的甄选和市民的投票,一共评出18件“镇馆之宝”,其中有镇护之宝—金兽,御窑之宝—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的一些奇珍异宝。
1、博物院简介: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院,始建于1933年,它的前身是国立的中央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博物院,也是一个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的博物院。
2、藏品的种类:
到2010年的时候,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藏品就有42万多件,上到旧石器时代,下到现在,种类多样,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竹木牙雕、民俗和当代的艺术品等等。
3、镇护之宝的介绍:
镇护之宝的金兽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金器,是1982年出土于盱眙县马湖店村,被誉为“国之瑰宝”。御窑之宝的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1957年出土于南京的明代的墓葬,是国家级的文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通天之宝的透雕人鸟兽玉饰件于1991年出土昆山的赵陵山遗址,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彰显权威的象征物。
4、贵媛之宝:
贵媛之宝的金蝉玉叶是1954年在苏州的五峰山张安晚的家族目的中发掘的,同时出土的还有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都是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神异之宝的青瓷神兽尊是1976年出土于宜兴周处的家族墓中,是我国最早的有铭款的瓷器之一。
通天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贵媛之宝-金蝉玉叶等,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虽然南京博物院不敌故宫博物院,但依然是国家一级博物馆,里面还是有很多著名的藏品的,比如说,金兽、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透雕人鸟兽玉饰件、金蝉玉叶等。
金兽是南京博物院的镇店之宝,这只金兽是西汉时期在盱眙县马湖店村发现的,当时金兽在一个水渠中,它高十厘米左右,身长十多厘米,身宽近二十厘米,快有一千克重,含金量很高,它空腹、厚壁,经浇铸成形,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这其中金属铸造和捶击两个工艺步骤完美结合,被誉为"国之瑰宝”。
而通天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出土于1991年,昆山市赵陵山遗址77号墓中。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的赵凌山,处于长江三角洲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个玉饰件出土时非常隐蔽,是在墓主右脚下的一个石钺圆孔发现的。钺上部的朱色、缚痕和墓里面的朱彩图案痕迹等可以判断,石钺最开始可能是带柄器。而钺是一种由武器演变而来的代表礼仪的器具,墓主人生前拥有军事权威由这个代表。透雕人鸟兽玉饰件被猜测为是钺上附加饰件,十分珍贵,且是我国最早出土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
除此之外,还有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这是明代陶瓷器,它在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的一个明代墓穴里被发现,是国宝级文物,而且是现存惟一一件带盖子,保存比较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这个梅瓶不仅造型优美,器型也很完美,其中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有很深奥的含义,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南京博物馆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珍品?

南京博物馆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超大型国家博物馆。它是民国时期东亚最宏伟的博物馆。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仍然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多平方米,格局为“一院六馆”,即历史博物馆、专题展厅、数字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博物馆、民国博物馆。此外,全院设有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展览艺术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等六个研究部门,并有中国博物馆唯一的国家民俗学研究机构。截止2010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数量居全国前三,从旧石器时代到现在。既有全国性的,也有地域性的;不仅有宫廷传世品,还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是社会收藏和捐赠的。它们是历代的瑰宝,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青铜、玉器、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牛角、漆器、丝绸刺绣、字画、印章、铭文、雕像等。都有,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历史系列。南博的藏品一部分来自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另一部分来自建国后的考古发掘、收藏、购买、捐赠、接收和交换。收藏品从旧石器时代到现代,包括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字画、编织和刺绣、竹木牙雕、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2007年,经过专家评选和公众投票,南京博物院的18件“镇馆之宝”被评为:镇守之宝——金兽这件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的一个农民把水渠挖完整时发现的。它高10.2厘米,长16厘米,宽17.8厘米,重9100克,含金量为99%。它是中空的,壁很厚。它被铸造成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这是一件罕见的将金属铸造和锤打技术完美结合的物品。它是御窑之宝--釉中三友纹红梅瓶。明洪武釉里红、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皿。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桥香龙山墓。作为国宝级文物,是现存唯一一件有盖、保存完整的洪武琉璃红梅瓶。这个梅瓶造型很漂亮,而且造型完好无损。老寒三友是指松树、青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志存高远。天之宝——雕刻人、鸟、兽的玉饰昆山市昭陵山遗址77号墓于1991年出土了雕刻人、鸟、兽的玉器。昭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属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水乡新石器时代遗址。这件装饰品出土时,被放在墓主人右脚下石堆的一个圆孔里。从现场遗留的朱砂颜色、捆绑痕迹和朱砂花纹痕迹来看,石月原是一种提手器。作为一种由武器演变而来的礼仪器具,拍品显示了墓主人生前的军事权威。通过人、鸟、动物雕刻而成的玉饰,应该是霰上的附加饰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技术价值。是中国出土时代最早的精美的人、鸟、兽雕刻,是良渚先民连接神灵、彰显权威的神秘象征。珍贵的宝物——金蝉玉叶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明代进士张安夜家墓地14号墓的发掘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出土的这块金蝉玉叶1976年,宜兴周处家族墓土堆中出土了西晋青瓷神兽像。尊神兽造型略呈梨形,肩腹两侧有三条横线,上下较小,作品造型排列整齐,平底略凹。这件青瓷神兽,体积庞大,神态惊艳,纹饰饱满,造型独特,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这是中国最早有铭文的瓷器之一。保护之宝——银玉衣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银质玉衣,1970年在徐州东汉彭城王刘公后人墓中出土。玉衣全长1.70米,玉片2600余片,银线800克左右,形似金玉衣。这是汉代第一件玉衣,经过考古发掘,科学修复,保存完好。祭祀之宝——人面兽面玉琮人面兽面玉琮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由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带有隐约可见的绿色和红色赭石纹。形状是一个短的方柱体,外侧内圆。这些孔是从两边钻的,表面光滑。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雕工艺的精美杰作,是良渚人原始宗教信仰最鲜明的标志。鸿胪之宝——镀金喇嘛塔20世纪50年代,牛首山红觉寺塔地宫出土了一座镀金的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的杰作,也是国内唯一出土的“迷你”镀金喇嘛塔。这个镀金的喇嘛塔很漂亮,还有兽角,瓷罐,玉瓶等。在喇嘛庙周围。塔内有四扇壶门,包括释迦牟尼和韦陀的佛像,上面有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内须弥塔上有一组佛像,须弥塔里藏着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东西。整个鎏金宝塔置于一座红砂岩雕刻的须弥山基座上,四面雕刻有胡人献宝、二狮戏球、二鹿戏、龙渡惊涛的图案。塔下镌刻:“金陵牛首山鸿觉寺永久填平供养”,背面为“佛弟子钦差太监西门李福善献”。水墨之宝——徐伟《杂花图卷》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文学戏剧家徐渭创作的书画作品。是中国古代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作,无愧于“天下第一徐青藤”的美誉。画卷长达十余米,徐渭生动地展示了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花、兰花、竹子等13种花果。有各种各样的笔法和技巧,如焦墨、泼墨和积墨。光之宝藏-错银青铜公牛灯错银铜牛灯是东汉青铜器。1980年江苏省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出土。在汉代青铜灯中,它是将实用性、科技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顶级作品,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青铜灯由灯头、灯座和烟管三部分组成。灯座是一头低头站着的牛,犄角驼着。牛的肚子是空的,它托着一个圆形的灯盘。灯板的一侧设有扁平手柄,便于旋转灯板。盘体采用两个柔性灯罩装饰,其中一个灯罩一会儿镂空菱形斜方形,起到散热、挡风、调光的作用。寿山福海青花瓷炉。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是南移的文物。是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巅峰之作,也是同类中唯一品相较好的。虽然有n这尊佛像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高88厘米。佛身和莲花座都装饰华丽,镶嵌着珍珠和宝石,雍容华贵,充满皇家气派。应该是清代鼎盛时期宫廷中能工巧匠所制,代表了清代宫廷雕塑技术的最高水平。地图宝藏-利玛窦《杂花图卷》755-79000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美洲世界地图,由太仆寺邵青李之藻绘制。这张地图非常详细地描绘了中国的地理。李志造增加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了其他国家的描述,对中国省份和重要城市都有详细的标注。该地图还描绘了中国的主要山川,如黄河和长江,详细显示了它的发源地和流动省份。此外,还提到了世界著名的河流,如幼发拉底河、尼罗河、伏尔加河和印度河。家中之宝——镶有动物形铜盒的镀金青铜砚1970年徐州土山墓出土镶有动物造型铜盒的鎏金青铜砚。墓主人是东汉某代彭城王,书房难得的实用砚。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汉代制砚技术的最高成就。铜盒砚台长25厘米,宽14.8厘米,高10.2厘米。铜盒砚整体造型形似蟾蜍,头上有角,身上有翅,眼大,四肢蹲伏。在当时它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这块砚台用红珊瑚、青金石和绿松石镀金。信仰之宝——广灵王茜金印1981年,江苏邗江甘泉山2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唯一一枚汉代刘姓王金印。它与王典和日本奴隶王银的印章是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印章由高纯度黄金制成,呈金黄色,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龟钮精美,纹饰精美,篆书“广陵”刻阴。布局疏密典雅,线条直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整个印刷设计精美,制作工整,堪称汉印之最。刺绣之宝——神手绣《坤舆万国全图》是一件民国刺绣,是刺绣国手沈寿的作品。此作品以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画家奇特的油画《耶稣肖像》为蓝本,创造性地运用了虚针、螺旋针等新针法,并根据人物皮肤肌理的需要和油画明暗层次的变化,精心挑选了100多种不同颜色的丝线自行染色,使这幅《坤舆万国全图》刺绣生动逼真。天道之宝——错金错银重缠铜锅1982年2月10日,在盱眙南姚庄出土。那是一件珍贵的青铜兵器,是中国古代诸樊公益的杰作。铜壶上有三个铭文,分别位于口内、圈足内、圈足外。铜壶造型宏伟,纹饰华丽,是现存唯一能融合先秦金属工艺、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反映最高水平泥塑技术的青铜器。画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整幅砖画长约4.8米,高0.8米。在南京西山桥一座南朝墓中出土。它是中国最早、最好看的大型人物砖画像,是南朝帝王陵墓的装饰壁画,也是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这幅画由200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块,一块是嵇康、阮籍、单涛、王戎的,一块是湘绣、刘玲、阮咸、容琦的。人物隔着银杏、松树、垂柳。大家席地而坐,但每个人都呈现出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士绅知识分子自由、崇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什么?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很多,我知道的就是明代金蝉玉叶、银缕玉衣、透雕人鸟兽玉饰、《耶稣像》、 《坤舆万国全图》 、《杂花图卷》,郢爰、春秋金兽等等。
春秋金兽 ,青瓷神兽尊 ,明代金蝉玉叶 ,银缕玉衣 ,郢爰 ,这些文物都非常的有价值。
司母戊大方鼎,包含了不同的文学知识,有着不同的文化内容,被称为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分别是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郢爰、春秋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金印、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青瓷神兽尊、南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代金蝉玉叶、银缕玉衣、透雕人鸟兽玉饰、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清代的金观音菩萨立像、明代的明鎏金喇嘛塔、明代的《坤舆万国全图》、明代的明青花寿山福海纹炉、明代的徐渭《杂花图卷》和民国沈寿绣品《耶稣像》 。这20件分别从石器、陶器、玉器、书画、瓷器、艺术品等多个种类中,由专家选择和市民进行投票选择出来。
这20件镇馆之宝中玉串饰、战国错金银重络铜壶、郢爰、春秋金兽、东汉广陵王玺金印、错银饰青铜牛灯、东汉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青瓷神兽尊、南京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明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都是国宝级文物。这些镇馆之宝有新石器时代、西汉、战国、东汉、西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藏品。每个镇馆之宝都有他们独特的意义,比如战国时期的郢爰,郢爰是一种货币,它特别的意义在于他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郢爰这个名词的由来是以当时楚国的都城为名。
南京博物馆是我国的三大博物馆之一,这里拥有的藏品和文物的数量仅仅次于故宫博物院,这里的藏品的年代有的久远到旧石器时代,有的是当代比较艺术的藏品,有的是经过考古之后挖掘出来的,也有的是由宫廷传下来的,也有一些是社会捐赠的,这里面所收藏的都是观赏和了解的珍品。馆里的藏品涉及多个品类,从每个品种中都可以看到当时年代的特点,这些藏品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见证者。
南京博物馆也称为南京博物院,院内有六馆,分别是:历史观、艺术馆、特展馆、非遗馆、民国馆、数字馆。这六个馆展览的侧重点不一样。除了这六个馆,南京博物院还经常举办一些临时的展览会,展览的内容多层次,比如“南京博物院的十年”、“中国历代陶瓷展”、“南唐二陵出土文物展览”、“社会发展史”、“伟大的祖国古代艺术展览”等等。 南京博物馆的藏品丰富,有时间可以去参观了解一下。

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
截至2010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
南博藏品一部分接收自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另一部分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考古发掘、征集、收购、捐赠、接收及交换。藏品的年代从旧石器时代直至当代,种类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竹木牙雕、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
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
镇护之宝--金兽
这只西汉时期的金兽是1982年正月初七,盱眙县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挖水渠时发现,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御窑之宝--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
为国宝级文物,是现存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此梅瓶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通天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出土于1991年,昆山市赵陵山遗址77号墓中。赵陵山位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属长江三角洲太湖水乡地带新石器时代遗址。
该饰件出土时放置在墓主右脚下的一个石钺圆孔处。据钺上部的朱色、缚痕和现场遗留的朱彩图案痕迹等判断,石钺原为带柄器。钺作为一种由武器演变而来的礼仪之器,显示着墓主人生前拥有的军事权威。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应是钺上附加饰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是我国出土时代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良渚先民通天神、显权威的神秘象征物。
贵媛之宝--金蝉玉叶
1954年,在苏州五峰山博士坞的明代弘治年间进士张安晚家族墓地14号墓发掘中,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了这件金蝉玉叶,出土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同时出土的还有银笄二件、金银嵌宝玉插花四件,证明这件物品是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
一只神形毕肖、金光闪耀的蝉立于玉叶上。它侧身翘足,双翼略张,嘴巴微开,蝉翼左右各两。玉叶系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叶片打磨细薄呈凹弧状,分为八瓣,是一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稀世工艺珍品,妙趣横生、令人惊艳的罕见闺房至宝。
神异之宝--青瓷神兽尊
西晋青瓷神兽尊在1976年出土于宜兴周处家族墓周墓墩中。神兽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内凹。此青瓷神兽尊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是我国最早有铭款的瓷器之一。
护佑之宝--银缕玉衣
银缕玉衣在我国仅发现一件,1970年出土于徐州市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的墓中。玉衣全长1.70米,玉片2600余块,银丝约800克,形状与金缕玉衣相似。这是我国第一件经考古发掘、科学复原且品相完好的汉代银缕玉衣。
祭礼之宝--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为新石器时代玉器,系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隐现翠绿、赭红斑纹。造型为矮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孔为两面对钻而成,琢磨光滑。
这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精妙绝伦的代表作,良渚人最富有特色的原始宗教信仰标志物。
弘觉之宝--鎏金喇嘛塔
上世纪50年代,在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出土了一件鎏金藏式佛塔。这是明代佛教工艺绝品,国内出土唯一一件“迷你型”鎏金喇嘛塔。
这个鎏金喇嘛塔非常精美,在喇嘛塔的四周还有兽角佛像、瓷罐、玉瓶等。塔身有四个壶门,内有释迦、韦陀佛像,上施有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塔内须弥座上布置有一组佛像,须弥座内藏有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物。整个鎏金塔安放在一个红色砂岩雕成的须弥山形基座上,四面雕刻胡人献宝、双狮戏球、双鹿嬉戏、蛟龙穿浪图案。塔座下枋刻:“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背面是“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 。
水墨之宝--徐渭《杂花图卷》
《杂花图卷》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戏剧家徐渭创作的一幅书画作品,是我国古代写意花鸟画集大成者的精绝之作,不愧“天下第一徐青藤”之美誉。
画卷长十余米,徐渭以酣畅淋漓之笔法,疾飞狂扫之气势,用焦墨、泼墨、积墨等多种笔法和技法,把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花、兰花、竹子等13种花卉蔬果表现的淋漓尽致。
光明之宝--错银铜牛灯
错银铜牛灯为东汉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江苏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汉代青铜灯具中实用、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顶尖之作,其环保意识和设计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置扁平把手,便于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
福寿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
明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是一件南迁文物,是明代宣德御窑瓷器的巅峰之作,同类瓷器中唯一品相完好之大器。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上虽然没有书官窑款,但它不仅是明代宣德朝官窑瓷,而且是官窑瓷中的重要器物。炉高58厘米,造型仿青铜鼎。它与一般白地蓝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蓝地白花,即以青花为地,白釉表现海浪。浓重的青花发色、青料略有蕴散的缺陷美、仿青铜鼎的造型与满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于一体,使青花炉具有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令观者为之动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仅存一、二件,足以见其珍贵。
慈航之宝--金观音菩萨立像
这尊佛像由纯度很高的黄金制成,通高88厘米,且佛身与莲座皆装饰华丽,嵌珍珠宝石,雍容华贵,尽显皇家气派,应是清王朝全盛时期由宫廷的能工巧匠制作而成,代表了清代宫廷造像工艺最高水平。
舆图之宝--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第一幅出现美洲的世界地图,作者为太仆寺少卿李之藻。该图对于中国地理的描绘是极其详尽的,李之藻增补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地理信息,超出对于其他国家的描绘,对于中国省份、重要城市的都有详细标注,地图还描绘了中国主要的山川、河流,例如黄河、长江,详细表现了其发源地、流经的省份。另外,世界著名河流也有提及,例如幼发拉底、尼罗河、伏尔加河、印度河都出现在图中。
文房之宝--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1970年出土于徐州土山汉墓,墓主为东汉某代彭城王,珍罕的文房实用砚,构思奇特,工艺精湛,代表了汉代制砚工艺的最高成就。
铜盒砚长25厘米、宽14.8厘米、通高10.2厘米,铜盒砚的整体形状貌似蟾蜍,头生双角,身添羽翼,张牙瞪眸,四足蹲伏,是当时的吉祥神兽。该砚通体鎏金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
权信之宝--广陵王玺金印
1981年,江苏邗江甘泉山二号东汉广陵王墓出土了唯一一枚汉朝刘姓王金印,与滇王之印和倭奴王印为姊妹印,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该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金光灿灿,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龟钮精致,纹饰优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全印设计精妙,制作工整,为汉印中精品。
织绣之宝--沈寿绣品《耶稣像》
《耶稣像》是一幅民国绣品,为刺绣国手沈寿的作品。此作品以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画家琪特的油画耶稣画像为原本,创造性地运用了虚实针、旋针等新针法,并根据人物肌肤丝理的需要和油画明暗层次的变化,精心选用自己染就的100余种不同色泽的丝线,将这幅《耶稣像》绣织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天工之宝--错金银重络铜壶
1982年2月10日出土于盱眙南窑庄窖藏,是挟战国群雄争霸之风云,集中国古代范铸公益之大成的青铜重器,弥足宝贵。
铜壶有三处铭文,分别位于口内、圈足内侧和圈足外缘。重金络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是唯一一件能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体现泥范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现存青铜器。
画像之宝--竹林七贤砖画
整幅砖画长约4.8米,高约0.8米,出土于南京西善桥某南朝大墓中,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且品相最为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南朝帝王陵墓装饰壁画,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松槐、垂柳相隔。8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00多公斤,是商周时代最大的方形鼎,被誉为“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而子龙鼎则是商周时代最大的圆形鼎,“一方一圆两大宝鼎在同一个展览中出现,这还是头一次。”
二〇〇七年,南京博物院携手《扬子晚报》,开设专栏介绍藏品并采取短信及网上投票,并组织专家和各界人士研讨,从四十余万件馆藏文物中选出十八件“镇院之宝”。另外还有两件极品馆藏,一共是20件,分别是:
01 金兽(西汉),一九八二年正月,盱眙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在挖水渠时一锹下去,竟然挖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兽,这种神奇的运气是大多数考古学者一辈子都没有的。此金兽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金兽下还盖着一个精美奇特的铜壶,壶内装满了金器,其中9块半金饼重达2864克,15块马蹄金、麟趾金重达4845克,11块金版“郢爰”重达3260克。
02 错金银重络铜壶(战国),与“金兽”和其他金器同时出土的是一尊重金络青铜壶,即装金子的容器。残高为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足径13.8厘米,是中国青铜时代泥范铸造技术的完美作品。虽然金兽等被认定为西汉时期的,但此青铜壶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产物。最为显著的历史意义,在于铜壶有三处铭文:一处为口内,内容为“廿五重金铬壶受一孛五纣”,这是一批器皿的编号、名称及容积,孛、纣为战国时燕国的专用量词,故可确认此壶铸成时为燕国器。第二处铭文在圈足内侧,虽被锐器錾凿,但从残迹中可见约三四字,可能为“王后右酒”,应为使用者的记铭。第三处铭文在圈足外缘,共有刻铭廿九字,铭文为“隹王五年,奠易(阳)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陈璋内、伐匽(燕)邦之获”,内容与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陈璋方壶大致相同,可互为补正,故此壶又俗称“陈璋圆壶”;这一铭文反映了战国中期的一大历史事件:燕王哙禅让,由相国子之执政,三年引起燕国内乱,在齐王的阴谋煽动下内战越甚,齐趁机发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大胜,并掠获燕国王室重器。此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又是集三处铭文于一身,艺术价值无与伦比。可惜此行未见其展出。
03 广陵王玺金印(东汉),目前唯一发现的汉朝刘姓王族的玺印,该印由高纯度黄金制成,金光灿灿,重122.87克。印面长2.375厘米、宽2.372厘米;龟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其龟钮精致,纹饰优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布局疏密有致,行笔流畅、直中有曲。此印来历颇为曲折,上世纪七十年代,南京博物院对扬州附近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根据出土文物铭文初步推定为东汉广陵王刘荆的墓葬。第二年,墓葬清理出的废弃土被用于铺路,当地女农在扒土时在扒土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看上去黄亮亮的东西,随手装入了口袋,收工回家清洗后发现是一枚印章。其丈夫曾在考古队中做过民工,凭经验他感觉这东西不同寻常,后来夫妇俩特地赶到南京博物院请专家鉴定。在给予当时看来不菲的四百元奖励后,夫妇二人将广陵王玺金印愉快地捐给了国家。
04 金蝉玉叶(明),金蝉玉叶是南京博物院四十二万件藏品中的一件工艺极品,一九五四年苏州墓葬发掘出土,为贵族女子头上的发簪。侧身翘足、双翼略张的金蝉好似在奏鸣,由透明的玉叶托着。金蝉左右各外翼长1.7厘米,宽约0.8厘米,厚仅0.2毫米;玉叶则长5.2厘米、宽约3.2厘米,叶片打磨细薄呈凹弧状,仅厚约0.2厘米,有主脉一根,两边各有支脉四根,系用新疆和田所产羊脂白玉精工琢磨而成。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妙趣横生,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是明代中期的极品工艺品。蝉俗名“知了”,所以“金蝉玉叶”也就为“金枝玉叶”。此行笔者未见其展出,觉得相当遗憾。
05 银缕玉衣(东汉),一九六九年出土于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中,徐州在西汉时属于楚王封地,东汉为彭城王封地,前后有五代,土山一号汉墓墓主是东汉某代彭城王。在汉代,玉衣是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但西汉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故已发现的西汉诸侯王的玉衣,既有金缕,也有银缕、丝缕;东汉则实行了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只有帝王才有资格在驾崩时穿金缕玉衣,而诸侯死去时只能穿银缕玉衣,一般的贵族和长公主只能穿铜缕玉衣。这件东汉某彭城王的银缕玉衣全长一百七十厘米,外观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样,从头到脚由头罩、上衣、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共用玉片2600余片,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
06 错银铜牛灯(西汉),一九八〇年在扬州出土于东汉广陵王刘荆墓葬,就是第二年从废弃土中发现广陵王金印的那个汉墓。它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该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铜牛灯由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组装而成,它的三部分均可拆卸,使用和擦洗相当方便。灯座是一俯首站立、双角上耸、四足矮而敦实、尾卷曲向上、雄浑壮硕的黄牛。牛腹中空,背负圆形灯盘,灯盘一侧设扁平把手以转动灯盘,盘上饰两片可以灵活转动的灯罩,其中的一片刻镂空菱形斜方格形纹,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灯罩上紧扣穹顶形罩盖,盖顶之上弯曲的烟管与牛头顶上方凸出的短管紧密套接,可将烟尘通过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被溶解。
07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南京博物院所藏文物中瓷器占了一半,总藏超过廿万件。盛行于元明两朝的梅瓶,向来备受人们瞩目,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件梅瓶,即“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和“赏赐梅瓶”都是其中的珍品,前者是仅存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一九五七年出土于江宁县东善桥响龙山附近“娘娘坟”的土包上,墓主人是明成祖朱棣的驸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瓷器品种,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温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自明初沿袭整个明清两朝,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这件梅瓶也不例外。此梅瓶高41.7厘米,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可惜此行未见这件釉里红,但看到了那件“赏赐梅瓶”。
08 坤舆万国全图(明),《坤舆万国全图》是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所绘制的世界地图,该图于明万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后,刻本在国内已经失传。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舆万国全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的宫廷彩色摹绘本,是国内现存最早、也是唯一的据刻本摹绘的世界地图。该图本为清宫旧物,在清帝逊位动荡而流出宫外,在几乎流落海之前被北平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以重金购回,民国廿五年并入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这幅珍贵的世界地图遂一直由南京博物院珍藏。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时,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并改变了当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模式。此图所绘五大洲中,各洲以不同颜色区分。山脉以写景法描绘,河流以双曲线绘写,海洋则以深绿色绘出水波,整幅地图和谐而又富有层次感。地图圈外还绘有九重天图、天地仪图、日蚀图、月蚀图、赤道北地半球图、赤道南地半球图、中气图等小图,包罗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开拓了当时国人的眼界。在各个海域中绘有鲸、鲨、海狮等海生动物十五头,南极大陆上居然绘有陆上动物大象、狮子、驼鸟、恐龙等八头。
09 徐渭《杂花图》卷(明),徐渭是个才子也是个疯子,是个奇人也是个狂人。科举路上八次不能中举,期间成为胡宗宪的幕僚,平倭的奇招和阴招多出自此人,可以说是抗倭的绝对幕后英雄。之后受到严嵩案的牵连,一直相当潦倒,但为抗倭做出的额外贡献是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李成梁的几个儿子。虽然是个科举上的失败者,但他的诗文字画水平都可以缀上一个“家”字。绘画方面,徐渭是写意花鸟方面的集大成者,从清初到现代,石涛、郑板桥、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巨匠都深受其影响。《杂花图》卷纵30厘米,横1053.5厘米,在这卷十余米的长卷中,徐渭以淋漓酣畅的“胶墨”分别画有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兰、竹等共计十三种花卉蔬果。徐渭以其疾飞狂扫的豪放气势,纵横挥洒,堪称徐渭的扛鼎之作。可惜此行未见。
10 竹林七贤砖画(南北朝),《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此七人为魏末晋初时期的名士,他们常结伴游于山林,沉湎于酒乐。一九六〇年,在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南朝帝王陵墓中发现了竹林七贤砖画。原件分布在墓室中的南北两壁,各由近三百枚砖块拼嵌而成,规格均为长2.4米、高0.88米,是同类砖画中规格最大、内涵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件。为了对称的需要,画面上多了个春秋高士荣启期。画面中,嵇康头梳双髻,目送秋鸿,手弹五弦;阮籍身着长袍,一手支皮褥,一手置膝上,口作长啸状;山涛头裹巾,一手挽袖,一手执杯而饮;王戎斜身靠几,手弄玉如意;向秀头戴帻,一肩袒露,闭目沉思;刘伶双目凝视手中酒杯,另一手蘸酒品尝;阮咸垂带飘于脑后,弹四弦乐器;荣启期披发长须,腰系绳索,凝思而弹五弦琴。八人皆席地而坐,各具神态,每个人物身旁均标明身份,相互间以银杏、松树、槐树、垂柳等树木间隔,是一组既各自独立又和谐统一的大型画像砖组画。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一幅魏晋人物画的实物,也是现存最早的竹林七贤人物组图,鉴于其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国家文物局明确规定这件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
11 青花寿山福海纹炉(明),此炉胎体厚重,器型高大,外壁绘寿山福海纹,集人文意蕴与高超的制瓷技术于一体,表现出撼人心魄的艺术张力,是明朝宣德年间官窑器中的黄钟大吕之作。青花瓷一般都是白底蓝花,而青花寿山福海纹炉作为官窑大器,以费料费时的十分少见的蓝底白花来表现,满绘汹涌波涛,并在下腹部加绘山峦叠嶂,寓寿山福海之意。这种大型的官窑青花,还有一尊“万寿瓶”,通体以各种字体绘满“寿”字。此行仅见后者,有些遗憾。
12 金菩萨立像(清),这尊佛像由纯度很高的黄金制成,通高八十八厘米,且佛身与莲座皆装饰华丽,嵌珍珠宝石,尽显皇家气派,是清朝全盛时期由宫廷的能工巧匠制作而成。这尊金菩萨盘发束髻,戴五叶冠,冠后僧带向两侧下垂,两眉之间有象征智慧的白毫。菩萨赤足站立在双层莲花座上,每瓣莲上嵌水晶一颗,莲座中间镶嵌珍珠一周。
13 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东汉),书写工具方面,中国汉代出现了以松烟为主要原料的手工墨,同时又发明了纸,于是各种砚台相继出现,进入了一个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阶段,制作工艺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这方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一九七〇年出土于徐州某东汉彭城王的墓葬中,长25厘米、宽14.8厘米、通高10.2厘米,通体鎏金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盒盖与盒身以子母口相合成为伏地神兽。首似龙形,双目呈三角形,睁目凝视,两眉突起,并饰双角。伏地匍匐、咧嘴露齿,其下颌前伸,巧妙地构成贮水墨池。腹微鼓,扁平光滑的长方形石砚置身其中,石质为甘肃临洮石,上置圆形研石一块。尾卷曲藏腹下。背脊隆起,双翼凸显。背部中心设一桥钮,可系绳,便于提揭。铜盒砚的整体形状貌似蟾蜍,头生双角,身添羽翼,张牙瞪眸,四足蹲伏,是当时的吉祥神兽。
14 透雕人鸟兽玉饰件(新石器时代),透雕人鸟兽玉饰件是中国迄今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为良渚文化玉器之神品。一九七〇年出土于昆山市张浦镇西南、太湖水乡地带新石器时代遗址。玉饰件高5.5厘米、厚0.5厘米,系透闪石软玉制成,呈白色略带绿斑。制作采用了线刻、圆雕、透雕、钻孔、琢磨抛光等技法,精雕细镂,构图独特。主体是一个蹲踞抬手的侧身人像,头部以凹下的圆点表示眼睛,边缘的曲线勾出嘴、鼻,头上方阴刻五条平行弦纹的凸棱表示冠帽,冠帽上方高耸的弧状物象征一束羽翎。在戴羽冠的人脸一侧,有一头上尾下、前后肢与羽冠相接的走兽。顶端是一浮雕小鸟,小头短颈,扁喙微张,硕身翘尾,形象极其生动。此物出土时置于墓主右脚下的一石钺圆孔处,应是钺上的附加饰件。钺作为兵器(或许那时还没有演化为礼器),显示着墓主人生前拥有的军事权威。墓主人在当时非同寻常的社会地位,应是一位握有军权、神权的氏族显贵。
15 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新石器时代),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祗的一种法器,距今五千年左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南博院藏的一件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是一九八二年底常州市东北的寺墩遗址四号墓葬出土,为良渚文化琢玉工艺的一件精妙无双的代表作品。玉琮高7.2厘米、边宽8.5厘米、内孔径6.1厘米,为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隐现翠绿、赭红斑纹。造型为矮方柱体筒形,外方内圆。上下两节各饰造型不同的神人、神兽面纹,上节是人面纹,下节是兽面纹,这是一组表示神人骑在神兽上的象征性图案,为良渚文化人们宗教信仰的核心。
16 青瓷神兽尊(西晋),青瓷神兽尊于一九七六年出土于宜兴周处家族墓周墓墩,是南博十件国宝级文物之一,高27.9厘米、口径13.3厘米,根据墓志记载为西晋永宁二年(302)。神兽尊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上大下小,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内凹。腹部堆塑神兽,双目突兀,瞠目仰鼻,口含圆珠,绳索状的前掌外翻,后掌下撑,背后五只小半圆形扁横凸脊,从上至下排列。青釉微微泛灰,釉质润泽,但因受火不均而釉色不匀。周身有刻画的蓖纹、戳印纹和堆贴纹,以表示鬃毛、羽翼和胡须,底部刻有“东州”二字。青瓷神兽尊不是一件简单的瓷罐,而是特制的随葬品,是一件绝品,具有神圣的意蕴。这件青瓷尊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非常具有震撼力。神兽尊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出土于纪年墓葬,至今尚未发现有可靠的同类资料,因而相当珍贵。一九九三年全国馆藏文物定级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17 鎏金喇嘛塔(明),这尊鎏金喇嘛塔于一九五六年发现于江苏省南京市牛首山弘觉寺塔地宫之内,通高卅五厘米,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高十六厘米的须弥宝座,座正面刻有二力士像,右刻双狮戏球,左刻双鹿斗角,后刻云龙,塔座下方刻有题记,记载制作喇嘛塔的制作者和供养者。须弥座上布置有一组佛像,内部藏有珍珠、宝石、水晶、玛瑙、玉石、骨灰等物。须弥座上的佛塔为藏式佛塔式,塔身有四个壶门,塔内放置有释迦、韦陀佛像等,塔刹由相轮、十三天、宝盖、宝珠等组成。须弥座上的四角各放一个青瓷罐,其中一个罐内放有一颗老年人牙齿及骨灰等物。此塔属于佛教密宗的塔式,主要供五方佛或者埋葬佛舍利,在中国主要是明朝以后修建的,全国大约有十多处。金刚宝座塔仅有五台山圆照寺和云南昆明官渡妙湛寺两座,而像南京弘觉寺塔地宫中出土的“迷你”金刚宝座塔仅此一座,弥足珍贵。
18 沈寿绣品《耶稣像》(民国),沈寿一八七四年生于吴县,清时曾任农工商部绣工科总教习,并赴日本考察刺绣和刺绣学校。沈寿对日本艺人将东方刺绣针法与西方的素描、油画等技法效果结合起来的新尝试特别感兴趣,归国后进一步琢磨、研究,在丰富自己绣艺的基础上,独创了“仿真绣”,一举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刺绣作品有形有色、却少光少影的绣法,使中国的刺绣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民国初期,适逢即将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向中国征集展品,沈寿决定利用“仿真绣”的手法,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刺绣。为了让世界公众更加容易接受中国的精湛技艺,她选中了一张意大利明信片上印的耶稣画像为原本,开始了再度创作。这幅原作为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画家琪特的油画,取材于《圣经》耶稣遇难再生的故事。沈寿创造性地运用了虚实针、旋针等新针法,并根据人物肌肤丝理的需要和油画明暗层次的变化,精心选用自己染就的百余种不同色泽的丝线,将这幅《耶稣像》绣织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更为巧妙的是,沈寿还将这件绣品中所用的百多种不同色彩的丝线各取一根,在绣像的上方绣成一个十字架,供观众审辨,以此证明这幅绣像的所有部位无一处是绣后染色的。《耶稣像》在一九一五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被评为这届博览会的一等大奖,使得这届世博会成为对中国影响非常大的一届世博会。此行还见到了沈寿所绣罗汉四条屏中的一条,亦为刺绣中的绝对精品。
19 蓝釉粉彩转心瓶(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外瓶绘着彩云、山崖、板桥等景致,内胆绘着乾隆打猎时的场景。内胆旋转时,仿佛大队人马穿行在山间,气势非凡。此瓶通高70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4厘米。
20 和硕智亲王金印金册(清),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一大早,天理教两百多教众在太监内应下,由东、西华门攻打紫禁城,试图越墙打进皇帝住的养心殿。皇阿哥旻宁闻听前面发生变故,立即命令侍从投入战斗。当他赶到养心殿阶下,发现屋顶上有两个人影,立即以鸟枪射击,将其击毙。激战至中午,事变平息,此时嘉庆帝正由避暑山庄归京途中。得知儿子已率众平乱,嘉庆封旻宁为“和硕智亲王”,这一年旻宁卅一岁。嘉庆帝本来就喜欢这个嫡出的皇二子(长子早夭,其实为嫡长子),加上其在“癸酉之变”中的出色表现,七年后旻宁继承皇位、成为道光帝。旻宁受封和硕智亲王时,嘉庆帝赐予金印、金册,作为身份的认定。金印背纽为赑屃,力大且擅于负重,为龙首、龟身、龙尾、龙爪;金册是三面屏风形状,可折叠,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

南京博物院有什么值得看的地方

南京博物院有什么值得看的地方? 南京博物院值得看的地方有:明清瓷器馆、青铜器馆、陶艺馆、江南锦绣馆、玉器馆等。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
明清瓷器馆
瓷器是新近评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最具代表性的古代贸易商品。南京博物院馆藏瓷器丰富精美,绝大多数为明清时代的官窑传世品,明清瓷器陈列馆展出了近600件精选展品,展品年代从明朝洪武到清朝宣统,展品品种包括青花,五彩,釉里红等十余种精品,其中既有迄今发现最早的釉上红彩残盘,也有弥足珍贵受古玩界追捧的珐琅彩小碗,陈列的时代主线明确,陈列的展品品种丰富,让人觉得琳琅满目,流连忘返。
青铜器馆
南京博物院青铜陈列馆陈列的青铜器均为江南地区出土的青铜精品,它们有别于北方青铜器的雄浑凝重,显示出了江南器物特有的小巧隽秀的特点。展品陈列年代从商代晚期到东汉,依照酒食器,乐器,军乐器,盥洗器和陈列器五个部分展出。馆中有一件立鸟镶嵌几何纹铜壶,周身采用了错银装饰,镶满了绿松石,壶的造型纤巧灵动,采用青铜器中少见的束腰造型,壶底以三只传说中的大力神鸟作为底足,壶顶中央的展翅鸿雁寓意着志向高远,是战国时代高级贵族才能享有的物品。这些精美的青铜精品如同一面面镜子向我们展示了中国青铜时代的礼乐文明。
陶艺馆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100件陶器珍品。如猪形陶罐、陶豆等就是当时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馆中的汉代陶俑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唐代舞佣、动物佣、唐三彩充分的反映出了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艺术史,又是一部社会生活史,是我们认识古社会生动形象的风俗画卷。
江南锦绣馆
云锦是南京的特产,因为美若云霞而得名“云锦”,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居中国三大名锦之首。在南京云锦申报人类非口头物质文化遗产之际,南京博物院特从数百件院藏文物中精心挑选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览,使人们能够直接了解云锦工艺其文化内涵。云锦馆中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云锦制作是中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
玉器馆
中国玉器,漫漫八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文明史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南京博物院的玉器陈列馆以时代为线,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为观众了解丰富多彩的玉文化提供了平台。在这里,观众可以欣赏到出土的古代玉饰,宫廷传世的奢华用品等等。中国玉器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人民的目光,更逐步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截至2010年, 南京博物院 现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国宝级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有二千件以上,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江苏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分别在哪个馆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分别在历史馆、艺术馆等,南博藏品一部分接收自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另一部分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考古发掘、征集、收购、捐赠、接收及交换。藏品的年代从旧石器时代直至当代,种类有石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织绣、竹木牙雕、民俗和当代艺术品等。
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

哪里的博物馆最值得去看看?

1.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2.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
3.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4. 金沙遗址博物馆
金沙遗址是位于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王国的都城
5.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内地第二大博物馆、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国家重点博物馆。
6.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14万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收藏了来自青铜器之乡—宝鸡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铜器,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
7.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藏文物多来自于二十世纪初安阳、淅川、洛阳、商丘、开封、三门峡、辉县、新郑、安阳等地的考古发掘,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8.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集文物收藏保护、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多种功能于一体。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及遗址内一、二号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以及陶器、骨器等千余件珍贵文物。
9.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即为“台北故宫”。座落在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
10.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是中国第一个主题单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