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永玉书画价格,黄永玉画铁拐李乞讨,卖109万,为什么比不过范曾?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0 20:47:27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黄永玉真迹作品目前多少钱一平尺?

根据公开资料,黄永玉真迹作品目前**5000元**一平尺。黄永玉的画作价格因其作品的稀缺性和艺术价值而有所不同,但大多数价格都在每平尺2000元至10000元之间。
黄永玉目前作品收藏价值高,不过目前市场上没有准确的定位多少钱一平尺,
例如12年拍卖的《黄永玉荷花》成交价格:1150万元
12年拍卖的《荷花白鹭》成交价格:724.5万元
,市场定的每平尺多少钱都是不完全准确的。 书画收藏不仅要看您收藏的是哪位书画家的作品,品相以及创作的时代也是应该参考的内容。
书画收藏根据题材不同尺寸大小不同品相不同,价格同样也不同。
收藏字画建议您收藏一些有保障的,可以向一些有保障的单位购买,例如浦君名人字画就可以带我们从作者手中取画,最大的保障了我们收藏品的价值

黄永玉字画现在市场价值多少钱一平尺

黄永玉教授2017年最新润格大约在100000一平尺,收藏价值高!不过目前市场都没有每平尺多少钱的统一价格,市场定的每平尺多少钱都是不完全准确的。
书画收藏不仅要看您收藏的是哪位书画家的作品,品相以及创作的时代也是应该参考的内容。
书画收藏根据题材不同尺寸大小品相不同,价格和价值也不同。而根据画家的人生历程和学术成就价格差别就更大了。
书画收藏有的不见得非得知道价值多少,这和黄金有价玉无价是一个道理,只要您喜欢它就有它的价值,不见得非得知道它的价格,收藏字画建议您收藏一些有保障的,可以是名家的,但价格较高,但也可以向一些有保障的单位购买,例如可以承诺一年包退十年包换的,这样可以降低收藏风险,最大利益的保障收藏者利益

黄永玉画铁拐李乞讨,卖109万,为什么比不过范曾?

黄永玉与范曾画画总能够引发人们的探讨与深思,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人冤家路窄,更多的事因为二者绘画风格迥异。黄永玉画的铁拐李,沿街乞讨,看着也是非常的可怜。最终黄永玉画的这幅铁拐李,卖出了109万。然而,黄永玉画的铁拐李比不过范曾画,他画的铁拐李和仙姑调情。这么一来,范曾画的铁拐李反而比黄永玉的铁拐李多了几分灵动与感触。那么,黄永玉与范曾画的铁拐李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小编就让大家看看黄永玉画的铁拐李,与范曾画的铁拐李有何不同之处?
范曾
黄永玉画画有个毛病,画国画总是看起来像画漫画一样“漫不经心”。他画的漫画总是那么看起来不怎么正经,这就有点让人多多少少的有点不自然,就拿铁拐李来说,这原本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题材。在黄永玉笔下的铁拐李,看着有那么点不正经。黄永玉把铁拐李塑造成了一个沿街乞讨并且衣衫褴褛的形象,这多多少少有点颠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形象中的铁拐李的认知。大家看了黄永玉画的铁拐李,就会莫名其妙的感到这个铁拐李有点无厘头,甚至于有点搞笑的意思在其中。
范曾作品
其实,就是这么一幅写着“黄永玉”三个字的“铁拐李”,在2005年某拍卖会上,起拍价就是80万。这也符合黄永玉当年的身价,在当年已经是响彻云霄的大画家,这样的起拍价也倒符合他的身份。不过,这幅画起拍价确实是不低,但是落锤价却是109万,这多多少少有点让人意外。还好,黄永玉是一个不差钱的主儿,晚年画画以追求本心为主,对于金钱名利场这般身外之物还是比较抵触和反感的。人活一辈子,就是图个逍遥自在,这也是黄永玉的人生态度。
范曾作品
人生理念与信仰迥然不同于范曾,这也就难怪黄永玉画铁拐李比不过范曾。范曾画的铁拐李,与黄永玉画的铁拐李,大家一眼都能瞅出高低。范曾画的铁拐李,总是端着一种舍我其谁的架子。范曾画的铁拐李和仙姑调情,那也是一副坐怀不乱道貌岸然的样子。其实,这都是泛市场化下一种追求大众化审美的体现。范曾画画向来是以市场为把控方向,就拿其毕业作《文姬归汉》奉承郭沫若就能看出端倪。当然人家也确实是出名了,也算是年轻有为。但是到了晚年画一些人物画,虽然看起来同质化比较严重,可是总能卖出天价。
黄永玉与范曾
以范曾画的铁拐李为例,题材取自于“铁拐李度何仙姑也”的典故。范曾把这种铁拐李对仙姑的敬仰羡慕之情,表现的还是很到位的。作为整个画作的女主角,仙姑的那种风情万种也是表现的很是透人心扉。不过,大家注意看这幅画作总是有一种俗气,全然没有黄永玉画的铁拐李那种个性张扬。饶是如此,范曾的画作在拍卖会上依旧拍出了437万的天价。看来范曾在书画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的。范曾的画作收藏前景,有专家指出不是太理想,可是在拍卖会上范曾的画作反而能够做出不素的成绩。
黄永玉作品
就黄永玉与范曾画铁拐李来看,二人是难分伯仲。就金钱数量基数来看,黄永玉在成交额上跟范曾是没法比的。这点确实是比不过范曾,画铁拐李和仙姑调情。但是就范曾和黄永玉在铁拐李的艺术表现形式上,黄永玉的表现要比范曾好一些。范曾的表现手法,正如上文所说有点泛大众化,而黄永玉的表现形式则是尽可能的体现个性。这么一来,也很难权衡二人画作的孰优孰劣,这就得看如何将二人放在何等的维度中,这样才能够搞明白谁的绘画艺术成就高。诸位意下如何?

画家黄永玉的68cm68cm的画现在价值多少钱?

黄永玉,1924年出于湖南省凤凰县,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醉八仙》《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
有记录显示,2010秋拍会上黄永玉1978年作《暑荷图》镜心以160万元起拍以683万成交。

国宝亿元八大家书画最新拍卖价格

国宝亿元十大家书画最新拍卖价格:
1、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2011年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
2、元代 王蒙《稚川移居图》2011年以4.02亿元人民币成交。
3、黄泽金《我是中国人》2014年以2.988亿元人民币成交。
4、李可染《万山红遍》2012年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
5、潘天寿《鹰石山花图》2015年以2.7945亿元人民币成交。
6、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2012年以2.668亿元人民币成交。
7、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2011年以2.3亿元人民币成交。
8、明代 吴彬《十八应真图》2009年以1.69亿元人民币成交。
9、张大千《嘉耦图》2011年以1.9106亿元港币成交。
10、吴冠中《长江万里图》2011年以1.495亿元人民币成交。
当代成交价最高十大健在国宝画家名画:
1、黄泽金最贵的《我是中国人》2014年以2.988亿元人民币成交。
2、曾梵志最贵的《最后的晚餐》2013年以1.81亿元港币成交。
3、靳尚谊最贵的《塔吉克新娘》2013年以8510万元人民币成交。
4、张晓刚最贵的《生生息息之爱》2011年以7906万元港币成交。
5、范曾最贵的《八仙图》镜心2011年以6900万元人民币成交。
6、崔如琢最贵的《千山飞雪图》2015年以6800万港元成交。
7、黄永玉最贵的《田家梅》2013年以6325万元人民币成交。
8、刘文西最贵的《幸福渠》2010年以4592万元人民币成交。
9、岳敏君最贵的《处决》2007年以4400万元人民币成交。
10、周春芽最贵的《石头系列雅安上里(三联画)》2012年以2990万元人民币成交。

中国当代书画家,谁的作品升值空间大?

黄宾虹以山水画带动其书法价格蹿升,白蕉师法二王被业界认同却鲜有个人面目,价格难有起色,最为市场低估的是李志敏和高二适。高二适也是走二王一路并因“兰亭论辩”而名震书坛,价格稳中有升;李志敏则引碑入草并填补世纪狂草之空白,市场升值空间最大。
2019年的在世的最贵书画家中,75岁的崔如琢连续五年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在世艺术家,过去一年成交额8.8亿,周春芽成交额增长67%,晋升第二;范曾成交额增长48%,重返前三甲。前十名价格最贵的在世艺术家作品中,7幅是国画,3幅是油画。94岁的国画家李奇茂首次上榜便以8500万元总成交额位列第九。上榜的平均年龄基本都在50岁以上,并且有年纪越大越值钱的趋势。
当代国画艺术家目前价格指数(排名不分先后):邢东、崔如琢、包辰初、张跃华、吴冠中、崔自默、蒋山青、袁熙坤、沈学仁、路怀中、邱汉桥、苏天赐、萧瀚、杨佴旻、黄建南、刘相训、何家英、姜国华、汪国新、郝量、晁海等;
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当代画家(排名不分先后):黄永玉、孙其峰、冯远、王明明、何家英、王子武、成忠臣、史国良、张仁芝、林茂芃等;
中国当代百名书法家节选(排名不分先后):启功、曹宝麟、苏士澍、欧阳中石、李铎、王镛、张海、吴善璋、王学仲、刘炳森、范曾、段俊平、张旭光、胡抗美、石开、陈锦城、栾传益、言恭达、林岫、王冬龄、何奇耶徒等。

侯志明字画值钱吗?

王俊义的书画,还是当代中国最贵五大画家:黄泽金、崔如琢 、曾梵志、范曾、黄永玉的字画。都没有每平尺多少钱的统一价格,市场定的每平尺多少钱都是不靠谱的,因为每个书法家书画家的作品本身就没有统一尺寸、统一内容和统一水平的作品。
不管是谁的字画,你想知道值多少钱?只有拿到市场上卖才知道它真正的价格。市场上能卖一万就值一万,能卖一亿就值一亿。不管是谁的什么画?不是你我在这里说值多少钱就真的值多少钱。不管是谁的字画?有人喜欢、需要就值钱,没有人喜欢、需要就不值钱。任何东西的值与不值钱都是人的喜欢与不喜欢、需要与不需要中产生。任何东西值多少钱都是买家说了算,买得起它的人说了算。黄泽金、崔如琢 、曾梵志、范曾、黄永玉的字画很值钱,就是因为他们的字画喜欢、需要的人多,所以很值钱!
候老师作品2016年29000到35000之间一平尺。
艺术作品不是量产化的东西,所以价格无法一概而论。侯志明的山水画近些年表现十分抢眼,看过他的一些作品拍卖,价格超过十万元的是正常的事,《江山如此多娇》拍卖价格23万元,《巍巍太行》拍卖价格17万元,随着书画市场的繁荣,价格还有上升的趋势,有收藏价值!

蒲廷瑞字画价格

蒲廷瑞的字画,还是当代中国最贵五大画家:黄泽金、崔如琢 、曾梵志、范曾、黄永玉的字画。都没有每平尺多少钱的统一价格,市场定的每平尺多少钱都是不靠谱的,因为每个书法家书画家的作品本身就没有统一尺寸、统一内容和统一水平的作品。
不管是谁的字画,你想知道值多少钱?只有拿到市场上卖才知道它真正的价格。市场上能卖一万就值一万,能卖一亿就值一亿。不管是谁的什么画?不是你我在这里说值多少钱就真的值多少钱。不管是谁的字画?有人喜欢、需要就值钱,没有人喜欢、需要就不值钱。任何东西的值与不值钱都是人的喜欢与不喜欢、需要与不需要中产生。任何东西值多少钱都是买家说了算,买得起它的人说了算。黄泽金、崔如琢 、曾梵志、范曾、黄永玉的字画很值钱,就是因为他们的字画喜欢、需要的人多,所以很值钱!

黄永玉书画价格是多少钱一平尺?

每平尺两万到六万不等,关键得看作品质量
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再说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人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不好意思,只能说这么多,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跟沈从文反目,怒骂黄永玉的范曾,最后结局如何?

范曾,乃中国当代大儒、国学大师、书画巨匠,并担任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南开大学、南通大学唯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而这些,不过是他成就的冰山一角,毫无疑问,范曾是一位大人物。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著名画家;李苦禅,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齐白石的关门弟子,著名画家。他们二人,皆是范曾的老师,范曾的成功,离不开两位老师的教导,初入门时,师徒之间的感情也是相当好。后来,徒弟范曾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按理说,做师父的应该非常高兴,然而徒弟范曾却公然羞辱师父黄永玉,后被另一位师父李苦禅逐出师门,甚至不准范曾为他扶灵。
1955年,范曾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后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成为黄永玉的徒弟,毕业那年创作的《文姬归汉》,更是得到郭沫若的题诗,毕业以后,又立刻被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跟随沈从文先生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后又拜李苦禅为师。出身优越,少年成名,又有名师加持,贵人相助,范曾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然而他的脾气,也一日日滋长起来。
等到范曾成名,他竟然开始讽刺自己的老师黄永玉,甚至公开表示,黄永玉的作品,“既无色彩,亦无线条”,甚至画了一“洋人牵狗的画”,上面写着黄永玉的名字,时至今日,范曾还会写文章讽刺黄永玉。如此行为,即使对同辈也是相当不礼貌,更何况对方是自己的师父。骂完了师父,接着便是骂贵人,上文中提到,范曾毕业后便跟着沈从文一起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沈从文对中国历史、文物等的了解和研究自然毋庸置疑,起初范曾对他也是非常尊敬的。与黄永玉、沈从文等人闹翻后,范曾又与另一位师父李苦禅吵了起来,他表示自己如今已经可以和李苦禅并肩,接着与李苦禅“兄弟相称”,如此目中无人,让李苦禅难以接受,从此拒绝承认有范曾这个徒弟。
爱江山更爱美人,在社稷面前,美人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值一提,但自古以来英雄难过美人关,就像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一般,范曾也是如此,尽管范曾无法用英雄二字来形容,但不得不说,他在目前的中国文人之中,是不折不扣的大师级人物,他是书画巨匠,也是国学大儒,他是诗歌奇才,也是文学天才,只不过,在多数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复杂的人。
在文学界,时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才气是否能抵挡了一个人的品行,范曾就是典型的例子,细数历史文人,鲜有像范曾这样褒贬不一的人物,但如今看来,范曾赢了,他用实际行动为人们展现了输赢真正的实力,那便是熬到所有人都无法站起来再给自己雄辩!
1983年6月,范曾的书画道路,遇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面子”问题,名师去世,高徒哭丧,看起来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李苦禅先生的遗孀与儿女,把范曾拦在了门外,只因苦禅先生临走前,一句“没有范曾这个学生”,并特意嘱咐拒绝范曾扶灵。
“子系山中狼,得志便猖狂”,尊师的这句评价伴随了范曾一生,看范曾的一生,他确实是个“复杂”的人。
20岁出头毫无名气的他,蹲在郭沫若门前只为一个题字,像极了“程门立雪”,拜师李苦禅苦学书画,尊师敬友他当初牢记在心,但在名气高升之后,却与李苦禅先生以兄弟相称,最终被“逐出师门”,范曾的傲气,一直随着名气在上升,与他“势不两立”的沈从文走了,骂他“帐房先生的毛笔字”的李敖也走了,当然也包括范曾妻子的前夫须遵德。
须遵德是谁?他是范曾口中“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楠莉前夫,他是在范曾毫无名利时却频频帮助他的挚友,他是个宣传队的演员,他有着两个姓“范”的亲生儿子,也有着一个原名叫“张桂云”的前妻,而如今的他,早已过世,也籍籍无名,却成为了范曾人品中的一大败笔。
每一段爱恨情仇之间,背后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这一切,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当初的范曾一无名气,二无钱财,来到历史博物馆工作的他,在一个杂物间居住,毛头小子经历点磨难再也正常不过,当初在博物馆宣传队做演员的须遵德与他结识,两人相谈甚欢,须遵德便时常给范曾一些生活上的帮助。
1971年,须遵德与范曾同时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休假之余,须遵德请范曾到家中吃饭,任谁也没有想到,一次普普通通的挚友聚餐,会让之后发生那么大的变故,在范曾回忆录中,范曾用“穷愁雅集”来形容这次聚餐,却用“惊艳”来形容须遵德当时的妻子张桂云。
看到这里,我们也就知道,张桂云就是楠莉,只不过是范曾给起的小名而已,毕竟张桂云听起来终究有些俗气,在这次聚餐后,张桂云与范曾之间维持了10年之久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当初的范曾也是有妇之夫,妻子是大学同学边宝华,而陷入爱情的范曾,并不顾这一切,甚至为了与张桂云幽会不被电梯阿姨发现,他能从1楼爬到14楼,确实是年轻力壮了。
这一切,须遵德知道的时候已经到八十年代,最终须遵德与张桂云离婚,而张桂云摇身一变成为了书画大师范曾的妻子,改名楠莉,范曾也正式与自己的挚友须遵德反目成仇,并且带走了须遵德两个儿子,在夺人之爱上,范曾确实称得上是好手,能够隐忍20年之久,不得不说,这一件事让人们想起了老话说的“见色忘友”。
在1990年范曾开画展时,公开表示“我既爱江山,也爱美人,我愿与相爱二十年的楠莉,共赴天涯”,在爱情与友情之间,范曾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爱情,看起来有些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但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这未免有些难以启齿,如今看来,这或许只是书画界的一个笑谈,而在大众看来,这是才气与品德的冲突!
范曾,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范曾的学识与才气,自然不必多说,他得到的荣誉,足以贴满整面墙壁。但范曾的为人,我却不敢恭维。
自古文人相轻,这无可厚非,但能做到和自己的老师反目,其人品自然也不必多说。范曾曾是沈从文与黄永玉徒弟,可随着他水平的提高,对于师傅,也是越来越不放在眼里。
范曾在做人方面,确实存在着争议。先说他与沈从文的恩怨。
当年范曾在学校毕业的时候,他干了一件在当时颇具轰动的事情,他打算“蹭”一波文学大家郭沫若的热度,邀请郭沫若为自己的毕业画作题词。当时的郭沫若是何许人也呢?他是当时的文联主席,一个刚毕业的美院学生,能得到文联主席的题字点评。
如果放到现在来说,估计的登上热搜榜的榜首了。范曾也成功利用此事,引起了当时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这种堂而皇之蹭热度的行为,被当时的文学界极力抵制。范曾似乎也失去了拿名人当背书,增加自己知名度的机会。
他无奈之下,只能够悄悄回到家乡,默默的等待学校分配工作。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为了自己的前途,要多动脑子,多想办法。范曾的行为不太好,但人家为了前途努力想办法的做法,无疑是需要大家的学习。他曾听自己老师提过一句,沈从文缺少会线描的助手。
他便毛遂自荐,给沈从文写了一封自荐信。沈从文接纳了他,范曾进入了历史博物馆,跟随沈从文工作,也结为了师徒关系。二人共同创作了不少古代精美服饰的画稿,留下了一段佳话。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二人之间的关系,瞬间破裂。而正是这件小事,让沈从文看清了范曾的本来面目。当时范曾换了一副商鞅的画像,沈从文看后,曾善意地提醒他,商鞅不能够带刀上殿议事的。
历史确实如此,当时荆轲在刺杀秦王的时候,朝堂下的大臣皆手足无措,才做出用药箱投掷荆轲的举动。只有王才有持剑的特权。
但范曾听后,直接回怼:“你已经过时了,早就没用发言权了,这事我自己负责,你一边呆着去吧。”狂妄无知,这让沈从文认清了他,以后就再也和他不相往来了。范曾之所以这么大的反应,还是他虚弱的自尊心在作祟,认为沈从文当面点评,让他很没有面子。
一直到很久之后,范曾还不忘写文挖苦沈从文,为的是赚回那点点薄面,而沈从文,再也没有搭理过他。
黄永玉也是范曾的老师,黄永玉在书画造诣颇高,范曾刚入行时,曾在黄永玉处学习。不可否认,范曾的天分还是蛮高的,随着他不断的学习,书画方面的水平持续提高。
他最后膨胀了,甚至再也看不上黄永玉的书画。他曾公开表示,黄永玉的画,“既无色彩,亦无线条”,还曾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是画得洋人牵着狗,可上面却写着黄永玉的名字。
黄永玉从出身,再到书画方面的造诣,均不在他之下。哪怕是不如他,也没有到公开嘲讽的地步,毕竟黄永玉还是他的老师。
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还是打破了世人的眼镜。
两位自己的师傅都与他闹得不愉快,而他自己却还是我行我素。后还与自己的另一位师父李苦禅吵了起来。
李苦禅直接将他赶了出去,甚至还留下遗言,自己死的时候,都不允许范曾前去祭奠。
后来范曾也在一天天地过日子,但路,确实是走窄了。至于范曾的结局,怎么说呢,范曾确实有才华,而他也确实做出了成绩。但在做人方面,我认为他是一个失败者。
同行是冤家。两个势均力敌的同行,惺惺相惜的概率小,反目成仇的概率大。范曾和黄永玉,势同水火,却又常常被人相提并论。这两个画家,市场都很成功,水平都不咋样。拍卖纪录显示,范曾的画,最贵的已经拍到了一千八百多万,过千万的作品也有十多件。不过,这些动辄上千万的天价,范曾一幅画只要拍出几百万的价格,就让人觉得有演戏的嫌疑。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呀!
黄永玉的画,最高的成交价是六千多万,——这是北京一家小拍卖公司拍出的。反正在小公司做价格不需要太高成本,六千万也罢,六亿也罢,不必太在意。不过,黄永玉几件过千万的作品是在香港佳士得拍出的,含水量相对少些。佳士得当然也可能有假拍,但假拍的成本比较高。能到佳士得的拍场去“做价格”,本身就足够牛逼了。
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范曾还是比黄永玉更出色一些。范曾的书画,更适合贪官;黄永玉的书画,更适合对艺术懵懵懂懂的有钱人。范曾也罢,黄永玉也罢,能有今天的局面,给我们一个启发,市场运作远比艺术水平更重要。
两人都被看作是当代书画大师。这两个大师的艺术实在是没什么可学的,要学就学他们的运营手段吧。能把二三流的画卖到第一流的价,是需要一些本事的。范曾自视甚高,市场的成功让他的自信心极度膨胀,“坐四望五”的自我定位,让看客们瞠目结舌。他当然不会把黄永玉放在眼里,看看他的万字长文章《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就知道,好歹也算他师长辈的黄永玉,在他笔下居然如此不堪。不过,抛开那些无聊的人身攻击,这篇文章中对黄永玉书画的评论部分,倒是能够切中肯綮:
黄永玉的画,有想法而缺功夫,标题、款识的文字比划作本身更有味道,“鸟是好鸟,就是话多”“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诸如此类,放荡不羁的表象下隐藏着一丝隽永的意味,还是很有嚼头的。他不应该是个国画家,他应该是个版画家或者漫画家。
大概是当局者迷的缘故吧。范曾挑出黄永玉的不足之处,范曾自身也一样存在,比如,“停留在艺术的浅层智慧”“既无线条,亦无色彩”等等。范曾用流水作业泡制出的《老子出关图》《竹林七贤》之类历史人物画,也不见有什么大智慧,这些老掉牙的题材,没有韵味,只有腻味,所以,大家彼此彼此,都在浅层智慧徘徊。至于线条,范曾最好还是别谈线条,他的画,线条尖刻造作,跟黄永玉比,虽然功夫扎实一些但灵性也缺乏一些。——范曾的线条,历来是饱受诟病的。就是钤印这样小细节,范曾的品味也没有高过黄永玉。
范曾闲章
范曾姓名章
范曾常用的印章,每一方都工整呆板,他又喜欢在书法作品的起首处钤盖随形印,大师用印的习惯,居然跟“老干体”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信?你看:
范曾书法
当然,范曾也画过好画,不过,那都是上一世纪的事了,历史走过新千年,范曾的书画却越来越不堪入目了。
范曾《遵义人民迎红军》
《遵义人民迎红军》是一幅政治宣传画,构图饱满,场面宏大,色彩凝重,可以看出,画里饱含着范曾的一片热情,这种热情,在范曾后来的画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黄永玉的画,我喜欢不起来,黄永玉这个人,还是蛮有意思的,一个七老八十的人,居然两次要动手打范曾,称得上是“中国最骚的画家”。可惜的是,两次机会都被旁人给毁灭了。他们真能打上一架,美术史也许就能增添一段有意思的话题,这比看他们的画有意思多了。
史书上记载跟沈从文反目,怒骂黄永玉的范曾,当时陈平离间了他和项羽,对项羽失望的范增请辞回家,项羽同意了,后来范增在回去彭城的途中,背上的毒疮发作死亡。
范曾何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巨匠,在国学、文学等方面也颇有成就,他还是南开大学、南通大学的终身教授。
他师出名门,是齐白石老先生的再传弟子。范曾说过:“中国画家里我是第一这个我很自信。” 对于社会的评价和画作市场的排名,他嗤之以鼻。
这样一位自信非凡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先驱者,世人对其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独具匠心,也有人说他寡廉鲜耻、技艺不精。批评的人中不乏文学艺术的大家,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沈从文先生。
艺术生涯的开端
范曾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十三代诗人文学的世家,可谓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他本人也不失众望,继承了家族中的文学艺术天赋。4岁能背《岳阳楼记》、《木兰辞》,13岁进入南通美协,大学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其才学实力可见一斑。
而在艺术领域的才能,只能展现他一半的实力。另一半的实力,在于他擅长借力平台和机会结交名家,沈从文先生曾评价他“用了巧招,成了名人”。
范曾大学还没毕业就进入蒋兆和先生的画室,还得到了刘凌沧先生的辅导。然而他虽实力不浅,但真正引起世人注意,是由于毕业作品。
毕业时画了一幅《文姬归汉图》,画作完成后他就四处打听郭沫若的住处,并且日日在其门外守候,终于有一天碰到了下班回家的郭沫若,立刻请求其题词。这就是后来被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的,由郭沫若所题48句五言古风长诗的画作。这幅画作是范曾一夜成名。
要知道范曾此举也算投其所“长”,建国初期,文坛领袖郭沫若曾创作历史剧里《蔡文姬》,一时间声名鹊起。因此,范曾便心思巧妙的把自己的毕业作品也定格在蔡文姬规范这个故事上。
范曾的这一举动,使得他当时的导师蒋兆和以及系主任叶浅予都颇感不快,认为他心术不正,曾一度禁止他的作品参加毕业评选,后在旁人的说和下,系主任才允许范曾的作品参加毕业评选,但要求遮住郭沫若的题跋。
过河拆桥,与恩师反目
我国著名画家李苦禅——齐白石老先生的弟子,在离世前曾对范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没有范曾这个学生,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对范曾有此评价的恩师不仅李苦禅一位,沈从文是最痛心的“受害者”。
沈从文与范曾,一个是文学泰斗,一个算是书画巨匠,虽擅长领域不同,却曾为师徒关系。可惜这段关系,因为范的为人,并未成为佳话。
现在看来,年龄相差36岁,相当于两代人,二人能结下师生情缘,主要由于范曾的刻意努力。
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虽只读过小学,其人却异常刻苦勤奋。后来参军,20多岁时在北大旁听,之后走上文学之路。
由于他为人温和、低调,建国后被安排进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更是逐渐淡出文坛激进势力视线,就此改弦更张,主要从事文物研究,尤其擅长中国古代服饰史的研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已受到重用,有一定话语权。
1962年,晚辈范曾正好临近毕业,为了能够谋谋到一个好去处,他天天给沈从文写信,表达他的崇拜之意,甚至还在黎明时分登门拜访,说是梦里梦到老师生病,特意从天津赶过来看望恩师。如此感人肺腑的举动,确实打动了沈从文。
为此,沈从文为他热心联络疏通,使得范曾如愿以偿进入历史博物馆美术组,并成为沈从文先生的助手。随后,范曾帮助沈从文完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的插图画,算是他艺术道路的一次大手笔。
然而相得益彰的师徒关系仅仅维持了4年,沈从文绝对想不到,这个被他提携的后背,日后尽在他最为艰难的日子,给他火上添油、雪上加霜。
1966年,沈从文受到牵连,让他十分痛心的是:写大字报揭发他最多的居然是他曾经帮助过的、受到其感动的弟子范曾。
10条罪状就已经足够置人于死地,更何况范曾罗列了200多条“罪状”,虽然在沈从文看来没有一条是成立的,但每一条却都是可以定罪的,哀莫大于心死。几年的师徒之情,都变成范曾口诛笔伐他的素材。
此后沈从文只字不提范曾。
多年以后回忆起大字报之事,范曾也曾说,他这一生最对不起沈从文的地方便是给他写过大字报,写大字报虽出于无奈,但每每想起总是觉得一阵阵内愧。
范曾的这个“内愧”,得到了一些心地善良的文化人的宽恕,但也有人指出,将自己的过错归罪于时代的过错,实际是逃避责任的狡诈。
沈从文的痛心,在后来其写的《致张兆和信》、《致汪曾祺信》但虽然说书信中都有提到,批评范曾为人狡诈且自负,术业不专、学识不硬。
其实沈从文先生虽然在与亲友的信中义愤填膺,然而在正式公开的场合,他却保持一贯的低调,沉默,很少有批评范曾的言语,只有一次,是在经历劫难之后,有爱徒黄能馥来访,谈话之间不知怎么就聊到范曾,沈先生感慨万千。
有一次范曾画了一幅商鞅带刀议事的话,擅长中国服饰研究的沈先生看到了画中的一点纰漏,于是善意的提醒范曾,说秦代之前是没有刀的,商鞅不该待到上殿。
只此一句,范曾便勃然大怒,面对昔日的恩师,他竟然指其额头怒斥,说沈从文的理论过时了,让他靠边。这件事让以宽厚著称的沈从文终身难忘。
不难想象对比先前黎明探病的范曾,与如今得志猖狂、全让没有儒家礼节的模样,老师内心的酸楚、震惊和落差可想而知。
沈从文先生提起这件事是为了敦促同样敦厚的老学生黄能馥,招弟子时要擦亮眼睛,莫再让悲剧重演。闲聊的最后,沈从文意味深长的叹了口气说:一辈子没讲过别人闲话,今天不讲,会憋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