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德镇官窑瓷器,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属于第二阶段的包括()。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1 07:14:49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文化瑰宝—— 官窑瓷器介绍

  不知道朋友们平时对中国历史有多少的了解。中国5000年历史,遗留下来很多文化精髓,留下很多艺术瑰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一种瓷器——官窑瓷器。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官窑瓷器,但是具体的什么是官窑瓷器,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所以小兔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官窑瓷器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中国的官窑瓷器。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宋代设监,如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983年),泒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赿州窑务。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他们烧出的“景德年制”,“枢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景德窑”,“枢府窑”等。
  明代采取“官办民窑”的形式,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 如在景德镇设御器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地方,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清代与明代不同,采取的是“官搭民烧”的折中形式。其产品分“钦限”和“部限”两类,前者是专给皇帝用的,后者是给朝廷和外交礼宾用的。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
  官窑也称御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1911年清朝覆亡,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始于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好了,那以上呢就是小兔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国官窑瓷器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让大家对官窑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呢,关于官窑瓷器小兔还有几句话想跟大家讲。瓷器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希望有实力收藏官窑瓷器的朋友们能够爱护它,文物脆弱、珍贵。让我们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得意保存,流传下去。请大家继续关注土巴兔吧。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景德镇官窑的历史

1、北宋
初期的产品有碗、盘、壶等,薄沿、深腹、厚底、高圈足。胎洁白细密,釉色白中稍泛黄,装饰以素面居多,仅少量器外有刻划纹,有的内底有印花或文字。
北宋中期除碗、盘外,盒、壶、罐等增多,出现覆烧芒口器,釉为青白色的影青釉,薄处泛白,厚处呈青绿色,光泽透明。
碗的形制多斜腹、薄壁、厚沿、厚底、小低圈足,装饰以刻划为主,采用一边深、一边浅的“半刀泥”刻花法,刻线流利。在壶、罐类器肩部有牡丹、菊花、莲花、飞凤、水波等印花纹样。
北宋晚期至南宋器形品种多样,多直口弧壁或撇口斜壁的芒口碗,碗口、腹壁胎皆薄,仍以影青釉为主,装饰多为印花,题材更丰富,有花草虫鸟、人物、动物,造型极生动。
2、元代
北宋后期在定窑的影响下,采用覆烧法,提高了产量,也改进了质量,有“南定”之称。其中湖田窑的产品质量最好,釉色似湖水之淡绿,纹饰也精美。从南宋起产品就远销海外,1976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打捞出元代瓷器一万七千余件,其中景德镇青白瓷五千余件。
元代时开始烧青花瓷、釉里红和其他品种,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同时还继续烧制青白瓷。产品有梅瓶、玉壶春瓶、罐、碗、盘、_、炉和高足杯等。元代著名制品有釉里红、青花,所烧卵白釉器,色白微青,器内有“枢府”字号,人呼“枢府窑”。
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瓷都,青花瓷大大发展起来,被称为“国瓷”,同时还烧有釉上彩、斗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种单色釉瓷。
清代时烧瓷技术大大提高,品种有青花三彩、粉彩、珐琅彩,还有各类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纹、漆、铜釉色等,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3、明代
明代采取“官办民烧”的形式,开始有官厂,专烧进贡的瓷器。如在景德镇设御器厂,也称景德镇御窑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地方,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
瓷器烧制经过两宋时期的发展,不论在烧制工艺,还是器具种类方面都达到了高峰,各时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种,如永乐甜白、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等瓷中翘楚。
永乐帝在位时,景德镇瓷器生产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烧制承上启下,内外交流的重要阶段,上承宋元,下启康乾,并广泛与外国交流学习。
能工巧匠们除了继承前辈的精巧工艺,仿制元代的典型器物外,还大胆进行创新改良,烧制成永乐甜白,青花,釉里红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新瓷器;
尤其是多色低温釉上彩瓷器,打破了以往瓷器多为单调色彩的传统,使之更赏心悦目,为后来的成化斗彩,嘉万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烧制奠定了基础。
借郑和下西洋和外使出访之际,永乐瓷器得以与世界其他地区交流(外销瓷和赏赐附庸国专用瓷),从外国进口颜料(如永乐青花所用的苏麻里青)学习技艺。
永乐瓷器中也出现了一批地域色彩浓厚的伊斯兰瓷器,这既是对前朝的继承,也是新时期向外国学习的证明。
4、清代
景德镇的窑炉有重大改进,根据龙窑与马蹄形窑的优点及用松柴烧造的特性修建成的窑炉,外形象覆置的鸭蛋,称为蛋形窑,具有容积大、装烧量多等优点。
烟囱顶部呈尖状,倾向窑头,防止了风向改变时抽力波动或倒灌。由于窑底向上倾斜,窑顶逐渐下降,窑的高度大于宽度,烟囱高度等于或稍小于窑长,加上注重装砌匣钵,采用各种投柴方法,从而使室内温度及气氛便于控制,并可充分利用热量。
这种窑炉可同时烧成多种产品,燃料消耗较少,在建窑的时间及费用上也较龙窑节约,因而延用了很长时间。
扩展资料:
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江西省景德镇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景德镇瓷器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千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
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是称誉世界的古代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德镇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御窑厂简介景德镇御窑厂图片欣赏

1.景德镇御窑厂图片欣赏永乐青花手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一种新型瓷杯。杯身似小杯,口微卷,腹鼓,底折,整圆,高5.4厘米,直径9.1厘米,全径3.9厘米。此杯制作精美,造型古朴敦厚;杯内外均以青花装饰,青花颜色深绿;心杯有新颖的花形模型,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稀世珍品,现藏故宫博物院。永乐花青鸭手杯2.景德镇御窑厂全景图年是清朝。乾隆元年至十四年(1736-1749),十七年至二十一年(1752-1756),九江关督江西省景德镇的皇家窑厂及其监管的瓷器。清代唐颖监制的江西景德镇官窑厂及其监制的瓷器是称谓。在张德山撰写的《唐英与唐窑》一书中,将唐窑分为初唐窑(雍正6年-乾隆1年)、中唐窑(乾隆2年-乾隆6年)和晚唐窑(乾隆7年、乾隆21年)。3.景德镇御窑窑址景德镇。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它叫做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城市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景德镇位于江西省西南部,毗邻安徽省,与鄱阳县相连。次要地形特征属于山战平原过渡地带,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既然是瓷都,就要说说它的瓷器文明。历史记载曾经记载:新平的陶器冶炼始于汉代。其中新平指的是景德镇,所以早在汉代,景德镇就开始制瓷了。历史上的景德镇瓷器真正闻名于世。即使远在非洲和欧洲,它也能不能阻止当地人他们热爱瓷器,其中最欣赏的是景德镇瓷器。明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景德镇瓷器也占了他所携带瓷器的很大一部分。迄今为止,景德镇留下了许多古窑址,包括高陵瓷土矿遗址、三宝棚瓷石矿遗址、陈湾瓷石矿遗址、达州瓷土矿遗址和马鞍山瓷土制作场等。此外,湖田古窑址、景德镇御窑厂、景德镇古窑民俗展区作为著名旅游景点对外开放。:4.景德镇官窑图片1.华光国瓷:华光国瓷是中国陶瓷餐具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国家会议餐具供应商之一,被称为当代民族窑。2.玉泉陶瓷:玉泉陶瓷是江苏高淳陶瓷有限公司旗下的中档陶瓷餐具品牌。3.红官窑:中国三大瓷都之一,湖南醴陵,而红官窑是醴陵最大的瓷器品牌,有国瓷称号。4.永丰源Aurati:永丰源是国瓷老品牌,创立于1795年,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5.银丰陶瓷:银丰陶瓷是山东银丰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国内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国际知名骨质瓷品牌皇家道尔顿的供应商之一。6.硅元瓷:硅元瓷是中国知名的日用高档陶瓷品牌。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山东硅酸盐研究设计院,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松发瓷:松发瓷是国内少有的上市陶瓷品牌,也是21世纪(200)诞生的少有的年轻陶瓷品牌。其总部位于广东潮州。8.鸿业RL陶瓷:鸿业陶瓷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知名的陶瓷餐具品牌,隶属于景德镇陶瓷集团有限公司。9.Margoronte:骨瓷最早是英国人发明的。但由于骨质瓷市场的蓬勃发展,国内很多陶瓷企业也开始做骨质瓷产品,其中Margoronte是最好的一家。10.红玫瑰:红玫瑰是中国第一个高档骨质瓷品牌,属于唐山北P5.景德镇镇窑图片年,南宋景德镇生产的陶瓷各具特色,与北方几大窑系没有传承关系。当时景德镇生产的湖田窑影青在中国瓷器史上一枝独秀,但还没有北方几大窑系出名。到了元明时期,这种情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变,北方几大窑系逐渐衰落,景德镇成为中国的制瓷中心。在宋代工商业中,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中最重要的产品和最大的商品。其中官窑、钧窑、汝窑、定窑、哥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也是中国古代之最。那么,为什么t始于隋唐的景德镇瓷器,到了宋代成为官窑,进而举世闻名,流传至今,属于宋代五大名窑?宋真宗景德镇元年(1004年),由于江西新平出产的青花瓷质量上乘,设立官窑烧制带有景德镇制造底部,这就是景德镇瓷器名字的由来。当时,景德镇窑只是宋代众多官窑中的一个,如北宋汴京官窑、林凤凰山秀内寺官窑南宋安,五桂山焦坛官窑,官民共烧瓷窑多处。宋代以后,五大名窑逐渐衰落直至失传,而景德镇是元明清皇家瓷厂所在地。因此,景德镇拥有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精美的瓷厂,并成为全国的瓷器中心,被称为瓷都,世界闻名。一千多年来,景德镇制瓷业汇聚了历代名窑的成就,汇集了地方技艺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手工制瓷技术和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的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的其他窑都无法企及的。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最著名的有淡雅素淡的青花瓷、明透的青花精致瓷、五彩的彩釉瓷、清幽淡雅的青花影青瓷、古朴秀美的彩瓷、绚丽多彩的新彩瓷、明丽的窑彩瓷、独特的装饰瓷等等。这些珍贵的名瓷被称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瓷都之宝。应该说,景德镇不仅是官窑在宋代五大名窑,也是宋代以后五大名窑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6.景德镇市御窑厂的图片表示一种特殊类型的官窑,仅见于明清时期。它是中央政府在景德镇设立的负责生产御用瓷器的机构,产品专供御用。明洪武二年,御器厂正式成立,清康熙,改名景德镇御窑厂。制作御瓷的任务由明代的御器厂和清代的御窑厂完成。理论上,所有御窑产品都要向皇帝进贡,其他人不得使用。7.景德镇窑御窑厂图桌面瓷器文化的象征皇家窑厂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是一座专门生产元、明、清宫廷瓷器的皇家窑厂。1983年公布为景德镇市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的保护范围为:东至中华路,西至董世岭,北至贾鹏巷,南至竹山路。其保护面积为54300平方米。景德镇御窑厂是中国烧制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这里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良的原料、最雄厚的资金,制造出了许多精美的瓷器产品,成为真正的无价之宝。皇家窑厂占据了一个特殊的8.景德镇御窑厂介绍甘龙青花罐底部双环模型不一定是官窑。一般来说,龙官窑的瓷器分为六字两行,篆书清朝乾隆年搭配双圈。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设立官窑烧制官窑。先由画师设计好器形、纹饰、图案、底款,交给皇帝亲自阅看。规定了烧制的件数,然后御窑严格按照样式烧制。烧制后,所有残次品和多余的瓷器都被打碎,就地掩埋。当前位置中国的四大陶瓷是定窑、官窑、钧窑和汝窑。定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的一个大瓷窑系。主要产于今曲阳县建祠村、东延川村、西延川村。因为这一地区在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所以得名丁瑶。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烧制宫廷用瓷。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出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色)、紫釉(紫色)、青釉(绿色)、红釉(红色)等。都是在白瓷胎上覆盖了一层高温色釉。《归潜志》对齐说,定州花瓷瓯,天下之色皆白。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很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用了这样一句诗定州花瓷切红宝石赞美他在定州时的定窑瓷器的辉煌。官窑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着不同的内涵。从广义上讲,它是一种专供政府的瓷窑,其产品由朝廷垄断。在宋代瓷器中,官窑是一个专称,指北京汴京(汴梁,今开封)和林北宋安(今杭州)人。因此,它可以分为老官员和新官,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警官官窑,又称御窑,是皇家瓷厂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汗建立浮梁磁局至1911年清朝灭亡,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延续了632年,江西景德镇也是烧制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地方。所以景德镇地下有大量禁止流入的。然而,埋藏在当地民间的古碎瓷却成了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品类最全、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中国。钧窑位于河南蔚县,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又称钧窑、周俊窑。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因为它在古代属于周俊,所以得名。以钧瓷闻名,属北方青瓷体系。创立于唐代,兴盛于北宋,历代都有模仿。钧窑瓷器极其珍贵,民间有很多说法,比如一件钧瓷不如一件钧瓷,就算你有家财。钧瓷不对,官窑独一无二,窑中一色,窑中一色诸如此类。至于钧瓷的商业价值,当地民间有句谚语说:进西南山,有七里街,七十七窑。烟火遮天,商贾遍天下,天天赚钱。釉色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色彩、形状各异的窑变,是钧瓷区别于其他青瓷的又一特征。它是中国宋代汝瓷的五大名瓷之一。如、君、关、葛、丁。瓷名第一,汝窑首席。汝窑的工匠们,用珍贵的玛瑙在克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是怎样的?

我国瓷器的发展,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渡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
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他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洪武时期,景德镇青花色泽偏于黑、暗,纹饰上改变了元代层次较多,花纹繁满的风格,趋向清淡、多留空白地。常见器型有玉壶春瓶、盏托、碗、盘口环耳瓶、折沿大盘、大罐、石榴尊等。这时期的釉里红瓷呈色不是很鲜艳,绝大多数泛灰色,纹饰多为双层瓣的缠枝扁菊花、牡丹、云龙、松竹梅、海水、莲花瓣四季花卉等。
明永乐时期,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永乐瓷器的造型清秀、圆润、灵巧,胎土淘炼精细,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橘皮纹。白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色或黄色,釉汁厚聚处闪浅淡和虾青色。
永乐时青花器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
并且从永乐时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均为“永乐年制”4字。这是陶瓷史上第一次烧制的帝王年号款,“永乐年制”4字为篆书,4字双竖行,印、刻或书写于器里心。
青花器为用青花书写;白釉器、青白釉器多为印款;红釉、青釉器多为刻款。永乐年号款无论刻、印、写,“永乐年制”4个篆体字的字体均较小。
永乐时民窑器上的吉祥款仍较多,有福、禄、寿、辰等,并且字体以洪武时的草书为主,后来发展到隶、草、行3种写款。另外,永乐朝也有少量的图把款。某些特殊器型可视为始于或盛行于永乐朝,如瓢形扁壶、抱月瓶、大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盖罐、花浇、压子杯、尖底莲子碗等。
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发展时期,而宣德则为鼎盛时期。宣德青花以其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多细砂底,器形多样,青花浓艳,纹样优美而久负盛名。瓷器接口少见,胎体厚重、坚致。
宣德青花釉面特点为橘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宣德瓷器纹饰一改永乐时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狰狞凶猛之状,可为明、清两代之最。
宣德瓷器署有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6字楷书款,亦有4字的,书写部位不定,全身均可书写,亦采用篆书,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彩瓷楷书写“德”字无“心”上一横,篆书写“德”字,“心”上都有一横。
青花暗花双凤穿花纹盘为宣德青花御瓷的卓越代表,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美观,线条转折流畅生动,釉汁凝润泛青,胎骨坚致细薄。
口沿绘卷草纹一周,盘心装饰升降相对的穿花双凤纹,外壁亦绘饰前后对称的穿花双凤纹。双凤形态一致,皆为鸟首双尾,对称分布,展翅穿梭于缠枝番莲之中,风姿婉约,颇见飘逸之态。
青花暗花双凤穿花纹盘布局密而不乱,画工精湛,细腻的笔触下展现番莲舒展之妍美,为双凤增添动感,青花之浓淡深浅各具意态,笔墨意趣尽在眼前,气韵随笔而生,平添一份苍雅之美。
更为精绝之处是,内壁留空处暗刻穿花双凤纹与外壁相对应,如此复杂之工艺正是体现皇权的独尊,彰显宫廷艺术之华贵,可谓巧夺天工。底心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6字款,其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
矶红彩始于宣德,瓷釉为宣德创新品种之一,仿哥釉也是从宣德时开始的,黄釉是宣德时烧制成功的,青金蓝釉又称“雪花蓝”或“洒蓝”,为宣德时景德镇能工巧匠又一杰作。
成化时期的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此时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得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淡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
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蓝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成化官窑器年号款以青花楷体6字双竖行“大明成化年制”为主,体式比较统一,款的位置也大多数在器物底部。
除6字楷书双行款外,还有少量“大明年制”4字双行楷书款。但无论官民窑产品,均无“成化年造”、“成化年制”4字款。
成化官窑器还有一种罐,款字只有一个“天”字,人称天字款罐。这种一个字的官窑器为成化独有,天字也极其有特色,字体极其肥胖。
弘治时期瓷器胎质与成化时相同,修胎规整纤巧,釉面肥腆滋润,洁白光亮。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更为柔和透逸。
弘治时官窑盘碗之类和成化时基本一样,亦有“器足双边线”的特征。器足底釉面色调,由初期的白色逐渐转变为灰色,后期则为“亮青釉”。
弘治官窑瓷器款识大体同于成化,仍以青花楷书6字双行“大明弘治年制”为主,写于器底。有少量篆书4字双行写款“弘治年制”,多位于器里心。还有少量红彩楷书双行“弘治年制”款及刻款。
弘治黄釉是明代黄釉烧制中最成功的品种,由于其黄色特别娇嫩,犹如鸡油之色,因此又称为“娇黄”或“鸡油黄”。如明弘治黄釉碗,高10.5厘米,口径23.6厘米,底径9.6厘米。侈口,圆腹,圈足。除底面外皆施黄釉,底面白釉,中有青花“大明弘治年制”双圈6字楷书款;釉面有细微开片。
正德时期,大器日益增多,修胎欠佳,接痕明显。此时处于明瓷由细致、薄胎向粗糙、厚重过渡的阶段,因而粗细兼有。釉面有白中闪青的特点。
正德瓷器图案纹饰中,多有表现伊斯兰教、道教色彩的装饰。青花器的绘画,除沿用一笔勾勒点画外,兼用双线勾勒、填色平涂法。民窑器物,大多粗率豪放。
正德官窑年号款以青花楷书6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4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其中以后者居多。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显得灰暗。
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十分艳丽。此时的花盆、炉、洗等彩瓷,多为楷书4字一行刻款位于器口沿下,也有刻于器底的。
民窑器上年号款为“正德年造”、“大明年造”及“天下太平”、“长命富贵”、“富贵佳器”等吉祥款。
明初的瓷器常以梵文、阿拉伯文做装饰。由于正德皇帝重视伊斯兰教,所以当时阿拉伯文更为流行,出现在各类器物上,文字一般多含吉祥祈福之意。
有时内容已不重要,相当一部分文字已无法释出原意,而只是作为装饰纹样。这种瓷器上的阿拉伯文装饰是研究明代中叶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融、影响的实物资料。
如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烛台,高24.6厘米,口径6.7厘米,足径13厘米。烛台分上下两层,上层托盘小而浅,下承以细长的支柱,下层托盘为撇口,折底,盘下承以喇叭形外撇高足。通体青花装饰。小托盘外壁绘如意云头纹,大托盘外壁绘勾莲花枝纹,间以菱形纹饰。
支柱及高足外壁的中部均有圆形开光,内书阿拉伯文,开光上下绘勾莲花枝纹及菱形纹。近足底处绘如意云头纹。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正德年制”双行6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正德黄釉是承弘治之作,但釉色不如弘治黄釉那样浅而嫩,显得深而老,胎也较厚,是正德官窑的特色。如明正德黄釉盘,高4.2厘米,口径20.7厘米,足径11.9厘米。侈口,圆腹,圈足。除器底外毕施黄釉,底面施白釉,中有青花“大明正德年制”双圈6字楷书款。嘉靖时期,瓷器的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廓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嘉靖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蓝、青金蓝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嘉靖官窑年号款全为楷体,有4字双行和6字双行,以6字双行“大明嘉靖年制”为主。也有6字一横行、6字环行、4字钱文十字排列的。款识位置主要位于器底,也有写于器口沿下的,还有写于器物肩部。除写款外,也有刻款。
民窑器上的赞颂款、吉祥款较前朝兴盛,且开始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松柏草堂”、“郭仁堂”等。
嘉靖青花有代表性的是青花三羊纹碗,高10.5厘米,口径16.3厘米,足径5.5厘米。是一件嘉靖年间宫廷用瓷器。碗呈仰钟式,内外均为青花装饰。碗心绘麒麟,辅以松、花草。碗内近口沿处绘锦纹。
外壁绘神态各异的三羊,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状,一羊回首观望。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外底署青花“大明嘉靖年制”6字双行款,外围双圈。
此碗所施白釉莹润泛青,青花发色浓重艳丽,所用青料当系嘉靖朝盛行的“回青”。所绘三羊图案为吉祥图案,寓意“三阳开泰”。
“三羊开泰”谐音“三阳开泰”,“三阳开泰”本意是《周易》的“泰”卦,为最吉利的一卦,是以三阳爻开始的,其意之所以吉利,是因其寓意“天地交而万类通,上下交而其志同。”
隆庆年间,青花色调蓝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造型多样,富于变化,其中仅盒的造型就有四方、长方、八方及银锭式、盘肠式、瓜棱式等,新颖奇特,且制作精细,独具风格。
如明隆庆青花龙凤纹盒,高15.3厘米,口径20.9厘米,足径19.2厘米。盒扁圆形,盒盖平顶微隆,子母口,圈足。盖面绘青花龙凤穿枝花纹。盖、盒外壁亦绘龙凤穿枝花纹,盖、盒口沿绘卷草纹,上下呼应,各组纹饰间以双弦纹相隔。足内青花双圈内署“大明隆庆年造”6字款。此盒造型古朴大方,设色浓重艳丽,纹饰繁复,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
万历时期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青花色调,早中期呈蓝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万历款识以书写6字双行“大明万历年制”为主,也有6字一行或三行的,还有4字双行、4字环行、4字钱文十字排列的。书写位置也很不固定,多数在器底,也有在器里心凹处的、肩部的、口边的等。
万历各类民窑款大为增多,斋堂款如“玄阴堂”、“芝兰斋”等;吉祥款如“万福攸同”、“德化长春”、“福寿康宁”等;赞颂吉祥款如“玉堂佳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等。
万历朝创造了一些新的器物,有筒瓶、壁瓶、莲花瓣式盘、四吉祥开光花鸟盆、高达73厘米的大瓶和多棱器。主要造型有花觚,分撇口式、洗口式、倭角式、出戟式、海棠式,有四方形、六方形、瓜棱形,还有带环耳、兽耳、贴兽纹等。
雕塑类最著名的有青花吹螺人、布袋和尚、八仙、南极仙翁、真武神君、观音菩萨、文昌帝君、仕女、童子和各种佛像。
在装饰方法上,明代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一改传统的自上而下划分装饰区域与层次的传统做法,创造出一种新的独具时代特色的装饰图案,为我国瓷器装饰的创新开拓了一条新的成功之路。
明代晚期大量生产一种既有东方民族传统风格、又充满着浓郁异国情趣的青花瓷盘,这种瓷盘的内壁6至8个开光,开光内绘各种不同的锦纹和结带、璎珞纹饰。盘心处绘云龙、博古、双鹿或其他题材。
这种器物在江西各地都有发现,这种被欧洲人称为“嘉橹”,日本人称为“芙蓉手”的瓷器,是当时外销瓷中的重要品种之一,为我国瓷器装饰增添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如万历青花开光花鸟纹盘,高3.7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14厘米。盘撇口,浅壁,塌底,圈足。通体用青花装饰。盘心绘有花鸟纹,盘的内壁绘锦地开光8组,开光内绘花果纹,外壁开光内绘变形灵芝纹。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天启、崇祯时期瓷器的器型大多不规整,而崇祯时的器型不规整的现象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的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而且,此时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崇祯时,器口施黄色酱釉。
青花主要有4种不同色调,其中晕散和黑灰的与那种纤细轻淡的色调相差比较悬殊。崇祯时期,青花色调的晕散和走釉现象比天启时更甚。此时青花瓷纹饰中多反映出日本风格,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另外,这一时期盛行题诗联句的风气,尤其是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显主,并且与万历那种密麻零乱的纹饰构图,形成鲜明对比。
天启器物款识很少,一般写于器底,格式为“大明天启年制”。崇祯时,从款识上看,有书官窑款识的,也有以隶书写干支纪年款的,此外,还多见随意乱写的“宣德”、“成化”、“嘉靖”等伪托前朝的年款。
明天启朝历时仅7年,传世品数量极少,所以带有明确纪年款的青花钟实属罕见珍品。如青花罗汉图钟,高19.6厘米,足径14.5厘米。钟为铜钟式,顶置双头龙纽。
此器里白釉无纹饰,器外通体都以青花为饰,钟顶的舞部与边部绘以缠枝花卉,腹部绘十八罗汉图,肩部环刻阴文“大明天启元年孟夏月造”铭。
此钟形制系模仿周代青铜打击乐器中的青铜钟。其造型秀丽,线条圆滑流畅,龙头钮设计巧妙,使精巧的瓷钟平添几分庄重气派。
钟体洁白莹润的釉面上,以工整细腻的淡描青花描绘十八罗汉图,画中人物或卧或立,各持法器,各显神通,形象鲜明生动。此钟在天启青花大多画意粗率的器物中堪称精美之作。
明末清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不仅为瓷器纹样提供丰富的创作题材,而且还深刻影响着瓷器装饰画面的艺术表现手法。
民窑瓷器上的许多人物画中除了常见的婴戏图、八仙祝寿外,表现戏曲故事也特别盛行,《三国演义》《西厢记》《水浒传》等作品中的内容比比皆是,这与明代万历以来带有版画的戏曲剧本的大量流行有关。
如崇祯青花人物纹缸,高14.5厘米,口径19厘米,足径9.5厘米。缸直口,平沿,深腹,腹下渐收敛,平底,底心略凹。内施白釉。外壁绘青花人物纹。山石掩映的军帐前旌旗招展,大将吕布头戴束发金冠,身穿百花袍,身后有一侍者,周围站立几名武士,手持兵器。
吕布对面李肃手捧珍宝,献给吕布,其身后的几名随从也各持宝物。周围绘有旗帜、军帐、城池、山水、草木等。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此缸描绘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中的《馈宝说吕布》一节,李肃受董卓之命,带着赤兔宝马、黄金、珠宝、玉带等宝物来到洛阳城下的吕布军帐中,说服吕布投降。匠师巧妙地将此故事情节移植到器物的装饰画中,人物形象生动,青花色泽浓艳,为崇祯朝青花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之外,也有因时代需要变化而新产生的,如永乐、宣德时期的压手杯、双耳扁瓶、天球瓶等。
成化时期则以“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正德、嘉庆、万历各朝的大龙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芦瓶等也都颇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

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属于第二阶段的包括()。

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属于第二阶段的包括:乾隆、嘉庆。
1、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三个阶段:
清初:由于明末的战乱,官窑处于衰败期,少见精致之作。但民窑的出口瓷仍然在继续生产,颇有一些佳作,如象腿瓶、将军罐之类的。青花以民窑器为多。
清中期(康乾时期):这个时期,景德镇制瓷工匠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阶段,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图案新颖。
清晚期:嘉庆以后,随着清王朝国势的逐渐衰微,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整个国家步入了衰落不振的历史阶段,制瓷业也不例外。虽然景德镇官窑民窑还在大量生产,但工艺水平和艺术风貌都与前三代相距甚远。
2、清代景德镇瓷器的起源:
景德镇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唐朝时期,景德镇瓷器逐渐发展并开始被广泛使用。到了北宋时期,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中心,其产品不仅被国内广泛使用,还大量出口到海外。
清朝时期,景德镇瓷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器达到了鼎盛时期,被誉为“中华瑰宝”。
清代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1、胎体和造型:
清初的瓷器胎体厚重,呈现灰白或灰黄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胎体逐渐变得轻薄,而造型也从厚重逐渐转向轻盈。
2、青花瓷的纹饰:
清初的青花瓷使用国产浙料绘制,纹饰呈色稳定,但少数趋向灰暗。纹饰题材丰富,包括山水、人物、动物、植物等。
3、修胎和底边:
清初的瓷器修胎不太规整,盘碗底部厚重,口沿逐渐变薄,圈足稍微向内收,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后出现有泥鳅背现象,底边带有窑红(火石红)。

八大民窑之景德镇窑器物赏析

景德镇古称饶州,北宋景德年间,因其瓷器的生产闻名天下,被皇帝赐名景德。景德镇窑(即饶州窑)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著名的壹个窑口,尤其到宋代及其以后的元、明、清,宫廷御用瓷都在这里烧造。宋代是饶州窑走向辉煌,成为“瓷都”的开始。景德镇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之壹,宋代八大民窑。实际上由数个窑口组成,故又称景德镇窑系。据记载始烧于唐武德(618壹626)间。建国后发现遗址多处,以杨梅亭、石 虎湾、黄泥头最早,均为五代时期。烧青瓷和白瓷,青瓷釉色偏灰,白瓷釉色纯正,达70度。陶瓷窑炉的壹种。亦称"蛋形窑"。可能是从龙窑和参考北方馒头窑,又根据烧松柴的特点发展起来的。窑身如半个瓮俯覆,又似半个蛋形覆置,也像壹个前高后低的隧道。在控制烧成气氛和瓷器质量以及燃料消耗等方面,均较龙窑、阶级窑和馒头窑等为优。明清以来景德镇制瓷所取得的成就,是和这种窑的采用分不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现的宋代烧瓷遗址有湖田、湘湖、南市街、柳家湾、杨梅亭、石虎湾、黄泥头窑等多处,其中以景德镇市东南的湖田窑遗址规模最大,产品丰富,质量精良,最有代表性。景德镇瓷影响到南方各省,形成了遍及江西各地和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诸省的景德镇窑系。宋代景德镇窑瓷器曾畅销南北各地,流传于世与墓葬出土的器物很丰富。多年来江西、江苏、辽宁、浙江、 湖南、 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河北、吉林、内蒙古等地区的30多座纪年宋墓中出土了多达18种器类,近300件的景德镇窑瓷器。南宋时,景德镇窑产品远销海外如南朝鲜、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创烧的壹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或壹个瓷种,它是在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与发展趋势下的发展。唐中晚期瓷器发展形成以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邢窑白瓷的“南青北白”格局体系,因此,全国南北各地烧制的青瓷,无论在造型、釉色、装饰等方面,都与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相关,成了晚唐、五代时期瓷器发展的壹大特点。饶州最著名的湖田窑,就在景德镇的湖田村。饶州瓷采用支烧法,碗、盘器内和底有壹周长形支烧痕,器型有盘、碗、盒、瓶、壶、枕等,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篦划纹等技法,有龙凤纹、海水纹、婴戏纹、涡形纹、花卉纹等。

得天独厚 名扬四海

景德镇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拥有高岭土。所谓高岭土,指高岭那个地方发现的瓷土。高岭土后来被世界公认为是烧瓷器最好的原材料。 18世纪以前,欧洲人不知道我们用什么来烧瓷器,所以对中国制造的非常洁白且强度非常高的瓷器感到很困惑。其瓷器壹经生产,就出现介于青瓷与白瓷釉色之间的青白瓷,在饶州窑烧制出现,可以说是饶州窑“弃仿创新”的结果。青白瓷的胎质洁白坚致细腻,瓷化程度高,器物胎体非常的薄,通透性极好,是古代胎体最薄的瓷器。其釉是壹种高钙釉,釉中氧化钙含量高达14%左右,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时,釉的流动性大,因此,在器物的刻划印花、转角、折弯等处聚釉较厚,釉色呈湖青色或湖绿色,釉薄的地方则显白,釉面光泽亮润,玉质感极强。其釉色青白淡雅,白中显青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带白、白中闪青。加之釉面明澈丽洁,胎质致密细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饶玉”和“假玉器”之称。

元代蒋祈在《陶记》里说:“景德镇有窑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的“玉枕纱窗”,“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称青白瓷是“素肌玉骨”。可见宋代饶州窑的青白瓷在当时和后来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历史上祖籍饶州的知名人士,有东晋时期的名将陶侃。东晋时饶州还称鄱阳郡,陶侃后迁居到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他与风云人物王敦、王导、苏峻、慕容廆、石勒等人都有交集,是个乱世英雄。其曾孙更为著名:那就是田园诗人陶渊明。观复门窗馆有壹块木雕故事“葛巾漉酒”,说的就是陶渊明爱酒惜酒的典故,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脍炙人口。

影青出世 瓷玉难辨

人们第壹次看到宋朝影青釉的时候都会非常震惊。影青瓷非常薄,颜色非常清亮。简直感觉吹弹可破。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称影青是“素肌玉骨”评价非常高。有人说柴窑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实际上这四个比喻描绘影青是最为准确的。它就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非常地薄。 “影青”的名词是民间俗称了。在史籍最早的记载就叫“青白瓷”。还有人叫“映青” 。给人感觉显得非常亮。宋代影青瓷胎质灰白细腻,坚致。胎体轻,薄,透亮,器内壁明显看见手工拉坯留下的圈纹。釉色白里透青,青中闪白,给人是晶莹剔透,非玉胜玉的感觉。器物通体釉色似青私白,凹凸的积淀处,釉色显湖绿色。由于影青瓷的胎体薄,用器物敲之,声音清亮悦耳,使人真正感受到影青瓷那种“薄如纸,声如磬”的意境。宋代影青瓷的器形,大多也是瓜棱形,壶和罐的瓜棱形常见,壶流较长,微弯,弯度和流口削切力度,显得利落,刚劲有力,恰到好处。器物外壁挂釉到足底,圈足底露胎,底足露胎处,有粗砂煤渣垫烧后的粘连痕迹。



宋代影青瓷,其实也是我国陶瓷历史上的陶瓷器物的巅峰之作,其工艺,釉色,器形,胎坯的生产质量,并不亚于宋代的五大名窑。这点迟早会被喜欢收藏陶瓷的朋友以及陶瓷研究专家学者所认可。真正器形,釉色,胎体,工艺高质量的宋代影青瓷,也是难得壹见。

宋代瓷器在拍卖收藏市场上是绝对的“高古瓷”代表,近几年高古瓷器已是难得壹见,偶有得见宋代景德镇瓷器也是真伪难辨,我们有理由相信等到宋代景德镇窑的“影青瓷”精品面世的那壹刻壹定会引起壹次高古瓷器的收藏热潮。有价值的藏品就会由作假,这壹点是自古不变的。

宋代景德镇窑瓷器特点:

“影青”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壹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前人把它称为“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的美称;二是淡青闪黄,这种釉色的“影青”瓷最为大量。另外,“影青”釉中还有壹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宋时点彩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淡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

在北方收藏市场上,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很少。原因是北方的瓷器爱好者对来自南方的影青瓷不太熟悉,加之赝品太多,大多数人的态度就是不去问津。其实,只要掌握了上述影青瓷的胎、釉、工艺特点和造假作伪的壹般手法,完全可以去伪留真。宋代景德镇窑瓷器的作假手法壹般如下:

1.造假法:依照器物的大小和形状,用现代技术烧制,即用现代的胎土、化学釉料、天然气或电烧制。器型为典型的宋代覆烧印花碗,芒口无釉、镶边,这类物品以印花品居多。

辨别方法:赝品在放大镜的观察下,很容易发现镶边是用现代生胶粘贴的老皮;釉色发亮而不柔和;花纹造型不如真品古朴,且往往印花的阳纹比较突出;因为火气太重,敲击时声音比真品要响亮得多、声波特别地长;若再对比赝品和真品的底部,更壹目了然。

2.作伪法:常见的是在光素无纹的器物上刻划出花纹——因为有花纹者价高,然后重新上釉,入窑烧制;另有壹类是在印花或刻划花的无釉器物上加釉重烧。

辨别方法:先观察釉色,釉色肯定有新色,真品因为埋藏地下1000多年,壹般能看到“蛤蜊光”,虽然现代作伪者也能做出此光,但与真器的光泽仍有差别;再认真观察其底部,底部会因为再次上釉烧造而将原先固有的垫瓶痕给加以覆盖或破坏;另有花纹与真品有别。对于后者,因为花纹、胎质和器物都是对的,所以必须仔细观察其釉色。

3.掩裂法:如果壹件高档影青瓷器上出现了裂痕,其作伪的壹般方法:先用吹风机将器物烘焙得烫手,再用毛巾等布质浸渍“水蜡”,将整个器物涂抹壹遍,裂痕立时消失。这类器物,因为胎、釉、花纹、器型都“大开门”,很容易让人上当。

辨别方法:用手指在器物的口沿上作全方位的敲击,容易发现声音的不同变化,即破碎声。当然,3至5个月后水蜡壹旦蒸发,裂痕会原形毕露。

4.补缺法:在壹些有葵花瓣的侈口器物上,有时容易出现豁口,作伪的壹般方法:将整个豁口磨平磨光,然后重新在原先的开口处打磨出新瓣口。

辨别方法:注意器型的变化,每种器物的口沿高低有严格的比例;其次,重新磨制出的口沿上无釉,而根据这类器物的烧制方法,本应有釉。

5.鱼目混珠法:因为模仿景德镇窑烧制青白瓷的窑口历来极多,宋、元时期以湖田窑新产品质量最好,价格最高。真正属此窑的产品存世很少,而有的窑口,如其附近的江西南丰白舍窑烧制的宋、元时期的同类产品,从壹出现就在质量上很接近景德镇的影青瓷,两者价格却相差甚远。

辨别方法:胎质,后者无论如何都不如前者的细腻,这点在壹般情况下很难看出,只有用些适当的辅助性工具方可;另外就是景德镇影青瓷所用的垫饼材料为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器底部有明显的黄褐色或黑褐色垫瓶痕。其他窑口的宋元影青瓷器上则无,现代仿品就更不用说。

香港纪伯伦国际征集处刘生整理撰写
(微信手机同号如文中)

官窑瓷器与汝窑有什么区别?

1、烧制地点不同
官窑:在景德镇设有专门的督陶官,长年烧造。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2、特征不同
官窑:产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两种,胎质较松,呈紫灰色。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外底留有 3至4个或更多支钉痕。胎薄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多开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淡黄和青灰色,纹饰少见,有紫口铁足现象。
汝窑: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
官窑
汝窑
3、历史不同
官窑: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纪~十四世纪),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
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
汝窑: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窑
1.官窑和汝窑的最大区别在于:汝窑釉色青而润泽,开创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而官窑的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2 .汝窑 。
河南省是我国北方瓷器的重要产区,不少瓷窑集中在豫中地区。宋代这里先后出现了几个驰名于时的瓷窑,临汝窑就是其中之一。一部分烧宫廷用瓷,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另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为便于区别,今称为临汝窑。
3 .官窑 。
据说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曾下令在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建窑烧瓷,供宫廷使用,这就是所谓“官窑”。为了与南宋的官窑相区别,有时又称为北宋官窑。
北宋汴京官窑随着北宋朝灭亡而终结,高宗南渡后在杭州另立新窑,这是汴京官窑的继续,因称南宋官窑。南宋时候,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有两处官窑。一在凤凰山下的后苑修内司,世称修内司官窑;另一处在郊坛下,称为郊坛下官窑。《格古要论》说:“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好者与汝窑相类。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去 艺驿网 专题频道:北宋官窑探秘千古谜团,天青汝瓷梦回800年,欣赏官窑和汝瓷,还有定瓷。
宋徽宗是人,属于脊椎动物。
汝窑瓷器属于器物。
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几乎没有可比性,就好像问“老虎和手机有区别吗?”。但是两者是有联系的,前面的都回答过了,不赘述。
官窑瓷器与汝窑的区别为:起源不同、瓷釉不同、纹片不同。
一、起源不同
1、官窑:烧制始于1700多年前,宋代达到鼎盛。
2、汝窑:汝窑始于宣德官窑。
二、瓷釉不同
1、官窑:青瓷釉层丰润,釉色青碧,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
2、汝窑:瓷釉基本色调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俗称“鸭蛋壳青色”,釉层不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
三、纹片不同
1、官窑:古朴的纹片为装饰手段,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
2、汝窑:常有开片如鱼鳞、蝉翼状,久用之后茶色会着附于裂纹处,形成不规则的变换交错的花纹,故而手感润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官窑
百度百科-汝窑

官窑内造是何年的款

官窑内造是清末民初瓷器款识的一种。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
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一页。
清代陶瓷生产,除以景德镇的官窑为中心外,各地民窑都极为昌盛兴隆,并得到很大的成就,尤其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而多采多姿,也由於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虽有惊人之作,但少创意而流於匠气。
扩展资料
咸丰末年,景德镇官窑厂被损毁,陶瓷业被破坏无余,清代瓷业之败落,莫过于此。
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粉彩器以彩色为地,一般以淡黄、淡蓝、淡绿或淡紫为多见。“体和殿”款瓷器是为朝廷所造的陈设品,器型尚规整但略显呆板。这一时期的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凤云鹤等,格调不高。
所谓“同光中兴”以后,社会局面有所稳定,陶瓷业也随之复兴,虽不及康乾旧貌,相对而言,在晚清时期也算是比较繁荣的时期了。
这个时期的产品基本上囊括了晚清以前所有的传统器型,同时亦有仿古亦有创新。如荷叶式盖罐,加铜质提梁的茶壶等器型都为新创。青花精品极少见,多数以色调浮浅暗晦为特点,使用一种“洋蓝”,虽鲜艳却不美观,发蓝紫色,用线软弱散乱。
青花加紫的装饰手法比较多见。为光绪朝慈禧御用制“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是这一时期比较少见的精品,画风细柔,图案精巧,往往有“永庆升平”、“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等章,制品以豆青地黑线双勾花者最多,五彩器物也多见,所装饰内容多为牡丹、萱花、绣球之类。
宣统瓷器量少,但比光绪要规整精细许多。其胎体选料上乘,胎壁轻薄均匀,坯釉结合好,烧结程度较高,叩击声音清脆。从技术角度而言,宣统瓷器的工艺水平较高,具有现代陶瓷工艺的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官窑内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