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票

2012年孽龙邮票,龙的资料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9 13:28:22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龙的资料

从本世纪初到今,面世的有关龙的起源和本质的论著、论文已超过百余种,观点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这里简要的介绍:
青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上,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下,代表冬季。
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总称。
龙与凤并不配对,凤与凰才配对。“龙对凤”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读。事实上,凤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雄性瑞兽的角色。
神异动物说
恐龙遗记说
叶玉森、徐知白及美国学者海斯等主张龙的观念应是远古先民对于巨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的记忆, 2012龙年邮票或主张先民因对恐龙的恐惧而产生龙崇拜,王大有说,“龙,被古人公认为最原始的祖型,可能还是恐龙。古人以具有四足、细颈、长尾,类蛇、牛、虎头的爬行动物为龙,这可能是古人当时见到并描绘下来的某种恐龙形象……或许古人见到的龙,真的就是恐龙,后来它们渐渐见不到了,才把它的同类海鳄、湾鳄或扬子鳄与其视为一类,加以崇拜。”
外邦传入说(此段无根据,中国出土的龙形岩画1万年,内蒙古龙形堆塑 8千年,宝鸡市出土的龙形纹彩陶7-8千年,巴比伦历史5000年,应该是中国龙的后裔!中国龙的历史早于黄帝历史,生搬硬套的认外国祖宗的你们至少弄点证据出来好不好!太搞笑了!)中国出土的龙形岩画1万年,内蒙古龙形堆塑 8千年,宝鸡市出土的龙形纹彩陶7-8千年,巴比伦历史5000年,应该是中国龙的后裔!中国龙的历史早于黄帝历史,生搬硬套的认外国祖宗的你们至少弄点证据出来好不好!太搞笑了!(参考,请看后面 考古 一段)
章鸿钊认为中国的龙就是西方文化中的毒龙,约在黄帝时期传入中土,英国学者史密斯认为世界上的各大文明皆有龙,而且所有的龙都出于同一个文化发源地--巴比伦,中国的龙同样也是巴比伦古龙的后裔。
评述
作为古生物的恐龙,灭绝于距今七千万年左右的中生代,最早的猿人生活于三百万年以前的更新世,中间相差了六千多万年,因此,猿人是不可能看到恐龙的,也就更谈不上对恐龙的记忆和恐惧,显然,龙为恐龙遗记说,是站不往脚的。 
对龙为图腾合并说也有比较大的争议,否定的观点认为,“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刘志雄、杨静荣)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几乎所有图腾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具体的生物或无生物,而龙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神物”;图腾是氏族群体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害、毁伤或杀害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龙、辱龙、斗龙、斩龙的载述。
龙存在的证据
龙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在公元前2世纪时被最后一次发现。最早,龙是西方龙的摸样,可以喷火,它的身体内的骨骼是中空的,含有气囊,储存沼气等可以燃烧、比空气轻的气体,以提供飞行的动力。牙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矿物碎屑,在摩擦后可以燃烧,气囊中储存的气体喷出后,在张嘴时摩擦生热发出火焰。
中国龙的演变、诞生
后来,因为一场灾难,所有的龙被迫潜入水中,在此过程中,大量的龙被溺毙,少量的龙存活了下来,并逐渐演化成了中国龙,失去了喷火的能力。由于气囊的存在,它们可以在气囊中储存大量氧气,得以在水下生活,而古代的大多数见到龙的传说都是人们见到了龙升上水面呼吸时的样子而诞生的。
编辑本段形象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龙的形象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螣蛇没有脚 汉代画像石的中格为当时龙的形象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u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均见战国·屈原《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战国·屈原《天问》王注)。在中国商周战国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不同种类的龙。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n甚]的腹,鱼的鳞,虎的脚掌,鹰的爪子。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汉代画像石中常见马首鳞身之龙或身生双翼之龙,龙在汉代具有各种意义,如汉代铜镜铭文有:左龙右虎辟不祥。起到辟邪的作用;《白虎通》则曰:德至鸟兽则白虎到。这里则表现了统治者的施与百姓的恩惠。
《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了龙的形象,比最初的龙越来越复杂,被综合进去的图腾也越来越多,说明它在不断丰富发展。 龙
《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另一说是:“嘴像马、眼像蟹、须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狮、鳞像鲤、身像蛇、爪像鹰…”;还有一说是:“头似驼、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台湾画师相传的画龙口诀,也相当有趣:“一画鹿角二虾目、三画狗鼻四牛嘴、五画狮鬃六鱼鳞、七画蛇身八火炎,九画鸡脚画龙罢”。
龙具有兔眼、鹿角、牛嘴、驼头、蜃腹、虎掌、鹰爪、鱼鳞、蛇身,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形象(也称作九不像)。 然而,又有一称,龙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鹰爪”、“鱼鳞”、“蛇尾”九种动物所组成。[1]
编辑本段张翔洲龙年龙票
张翔洲龙年龙票(10张)张翔洲,笔名古丁、一闲堂主。山西省青联委员,太原市文联委员,太原市政协委员,太原市文联专职画家,太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山西省工笔画协会秘书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中国国学院文艺创作研究员,珠海德艺门书画院顾问,黄土书画院院长。 山西画家张翔洲先生
编辑本段成语:叶公好龙
1、成语释义 叶公好龙[2]是一成语,讲述了叶公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一看是一条真龙,便赶紧转身跑开,魂飞魄散,一脸惊慌。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大多含贬义。
这个成语来自叶公政敌后人故意贬低楚人之后叶公(沈诸梁)的典故。叶公实际上是战绩辉煌、乐善好施的一位历史人物。
2、基本解释 词语解释 shè gōng hào lóng ㄧㄝˋ ㄍㄨㄙ ㄏㄠˋ ㄌㄨㄙˊ
赑屃(拼音:Bìxì): 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囚牛: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於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 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 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嘲风: 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狻猊(拼音:Suānní):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狴犴(拼音:Bì'àn): 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
负屃(拼音:Fùxì): 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 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饕餮(拼音:Tāotiè): 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蚣蝮,应为趴蝮: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螭(拼音:chī),或螭首: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称麒麟。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亦作骐驎。民间传说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说。传说中孔子的母亲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现身。明朝时郑和的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长颈鹿回到北京,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明自己施政的伟大。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 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拼音:pí xiū)又名天禄: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转化为财富,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也有一种说法它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3]
编辑本段分类按天性分类
龙可分为天龙 神龙 仙龙 魔龙 佛龙
按爪分类
元以前的龙基本是三爪的,有时前两足为三爪,后两足为四爪。实例可参见唐、宋、元的瓷器纹饰。明代流行四爪龙,清代则是五爪龙为多。
周朝“五爪天子、四爪诸侯、三爪大夫”  民间“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形成 三爪龙于清代,主要作为皇帝与下臣服装上纹饰的差别,皇帝穿“龙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但这只是名称上的差别而已,从龙的形式上来讲无论龙和蟒都是四足蛇类,形状无差异。
中国龙并非一开始就有五爪,而是从三爪、四爪到五爪发展过来的。中国历史上龙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四个时期:
一、夔龙期
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期,经商周,延续到秦汉,以商周夔龙为代表。夔龙的原型为湾鳄或巨蜥,一鸷(凤)足而四爪。商夔螭,一鸷足,二或四爪。商中晚期,夔龙夔螭夔凤并逢,产生六种以夔龙为主的并逢夔龙夔螭夔凤徽识,表示同为祖先。西周继续沿用,并将夔龙夔螭综合为一种新形态,此时一鸷足,多为弯月形二爪。
装饰品上的龙(8张)二、应龙期
应龙的概念非常早,最早见于商周,但作为艺术分期的应龙,可能始于秦,盛于汉,延续到隋唐,足多为三趾。
三、黄龙期
始于唐宋,辽、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础,盛于明清。宋,辽、金、元多为三趾,明清多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龙造型,民间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龙的图案。
四、回归期
清以后的现当代。由于龙与封建统治者脱离了关系,所以可以按人们的喜好绘制或塑造成三、四、五趾。当然,历史上五爪龙有过特殊的地位,故人们普遍还是偏爱五爪造型。 四爪龙
日本在唐代时与中国频繁往来。而在那个时候,中国的龙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从中国引进三爪的龙。在中国出现四爪龙后,已经开始闭关锁国,与日本断了往来。而韩国古时候叫做高丽,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国的附属国,当中国统治者开始用五爪龙图案的时候,自然不可能让属国和自己平起平坐,于是韩国的龙就只能是四爪了。归根到底,日韩的龙反应的正是中国龙的发展演变过程。
按职能分类
天龙、神龙、地龙、伏龙 《渊鉴类函》卷四三八引《内典》:“有四种龙:一天龙,守天宫殿持令不落者;二神龙,兴云致雨益人间者;三地龙,决江开渎者;四伏藏龙,守轮王大福人藏者。”轮王也称“转轮王”、“转轮圣王”等。古印度神话传说,此王自天感得轮宝,转轮宝而降伏四方。佛教袭用此说,称有金、银、铜、铁四轮王,四轮王都拥有多种宝藏。
按出生形式分类
分为胎卵湿化四类。《渊鉴类函》卷四三八引《内典》:“龙有胎卵溼化四种。”
其他分类
虺(huǐ):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虬: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无角曰虬,有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 之句。
蟠螭: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蛟: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
人们常说“蛟龙”,其实“蛟”与“龙”是1种传说的神化生物的不同年龄时的称呼:小时为“蛟”,大了成“龙”。虽然都有强大的力量,却一正一邪,有本质不同。蛟龙有两种原型:一种是短吻鳄,英文名叫Alligator。世界仅存为数不多的几种,如中国的扬子鳄; 另一种是咸水鳄,学名湾鳄,唐朝韩愈写过一篇祭鳄鱼文,就是为了赶走当时在广东潮州一带为害百姓的湾鳄。现在此种鳄是现存鳄类中最大的一种,最长可达七米。
角龙: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应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火龙:火龙是在开天辟地时出现的,全身被红色的火焰包围。记载中的火龙给混沌初开的世界带来了光明和可供人类生存的火焰。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 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青龙: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现存于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青龙,位属东,五行属木。东方青龙,春之气也。
苍龙:龙名。《楚辞·惜誓》:“苍龙蚴虬于左骖,白虎骋而为右騑。”
蜃龙: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
蜃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是谁都没见到过的豪华,从窗口里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贵人们在活动。 这就是常说的海市蜃楼。
云龙:云雾缠绕的龙。
望龙:头部呈侧面的龙。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形堆塑”。“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
1970年代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过"C"型玉龙,后经考古勘查确认该玉龙属于距今约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物。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45号墓发现了蚌塑龙虎,考古和碳-14测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6500年前左右。据学者李学勤、冯时等考证,45号墓发现的蚌塑龙虎与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的四象有密切的联系。[4]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形成的,集巫术、自然崇拜、动物崇拜及秦汉时期的神仙方术于一身,并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一门宗教。早期的道学家已经意识到龙来自于蛇。《黄白篇》有:“蛇之成龙,亦与自生者无异也。然其根源之缘由,皆自然之感致”。
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倡导的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逐小形成 办有教理、教义、教规的一种人为宗教形式。道教自形成之初,便与龙崇拜有不解之缘。先秦时代的乘龙周洲四海、乘龙升天,以及以龙沟通天人的信仰,被道教全盘继承。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子孙都继承其业,均称"天师",并传达室说与龙有缘。传说第三代天师名鲁,传说他有十个儿子,号"张氏十龙"。另有一则传说称:张鲁的女儿在山下洗衣,忽有白雾绕身,因此竟未婚而孕,感到羞耻,便自杀身亡。死前留下遗言,务必剖尸看腹中为何物。结果,腹中有两条双胞胎小龙,婢女把它们放进汉水。其后的许多道教代表人物都被说成与龙有神秘的关系,如南朝时的道教代表人物陶弘景,传说其母梦龙而生,他是一个龙种。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计公(袁可立)出处之际,其道尤龙海内,想闻风节,望其乘时大展,应圣主求贤之意,而公不待矣!”
龙在道教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助道士上天入地,沟通鬼神。龙被认为是"三轿"之一。这里所指的"三轿",一曰龙轿,二曰虎轿,三曰鹿轿。道教的三轿主要是作为其上天入地的乘骑工具。张光直先生认为:"濮阳第45号墓的墓主是个仰韶文化社会中的原始道士或是巫师,而用蚌壳摆塑的龙、虎、鹿乃是他能召唤使用的三轿的艺术形象。"他把蚌壳龙、虎、鹿与古代原始道教上三轿相联系,认为二者有渊源关系。
传说有法力道行的天师、真君还能召龙、驱龙。《酉阳杂俎。怪术》称:在一个名叫云安的地主,江边有十五里险滩,舟楫若不靠人拉纤,无法通过。瘦代天师翟干佑念商旅之劳,结坛作法,召来群龙,共14条,均化作老人。翟天师让它们夷平险滩,以利舟行,群龙领命而去。一夜之间,风雷震击,严敕神吏召它前来。三日之后,方有一女子来到,原来是一条雌龙。好申辩说:乘船过这条江的,都有是富商大贾,给他们拉纤的,都是云安的贫穷百姓,他们一向靠拉纤过活。倘若险滩没了,舟船通行无阻,他们靠什么吃穿呢?宁可要险滩以赡纤夫,不愿利舟楫以安富商。翟天师听后连连点头,于是又召诸龙一切恢复原样。 
佛教
龙和佛教的关系在学术界还有争议,一说中国的“龙王”崇拜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的。理由是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无"龙王"崇拜。在汉代之前,只有“龙神”,而无“龙王”。隋唐之后,佛教信仰传入中国,龙王信仰遍及中土。
另一种说法则是印度佛教中的龙是由中国传去的,经过印度人的再创造,成为“龙王”。随着佛教的东传,龙王崇拜又随之回传至中国。
同时印度佛教艺术的传入,对中国龙形像也有较大的影响。从汉晋到唐宋时期,龙的形像在演变过程中,明显地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如敦煌北魏壁画上的龙,其动态是在奔腾,唐宋时期的龙吸收狮子的形像。头圆而丰满,脑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狮鼻。江西江宁南唐要升墓中壁画上的龙,不但头部像狮子,就连整个身体也有点近似于狮子。龙吸收狮子形像,主要是为了言其神威,增加它的神通。
龙年生人的本命佛
[5]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礼德和大行愿的象征,默默的守护龙年出生的人,使你实现最大愿望,除掉各种小人,增加领导者的权威,使你人生如愿以偿,幸福美满。
 普贤菩萨,何独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常为诸佛座下的法王子。故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又言:‘十方如来有长子,其名号曰普贤尊。’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其智慧之高,愿行之深,唯佛能知。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记载:中国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一日行经赤城道旁,闻草丛中有儿童啼哭,趋前视察,见一小孩约十来岁,询其姓名,答:‘我无家、无姓、亦无名。’丰干禅师愍其无依,带回国清寺,交库房当茶童。因是拾来,名之拾得。
 普贤菩萨,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普贤延命经记》指出:普贤菩萨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
eraphim一般翻译成炽天使,但在《伪经·伊诺书》中,Seraphim的意思却是大蟒。在西方早期文明中,龙与蛇的概念常常是混为一谈的,但一些人认为把炽天使理解为大蟒是一种亵渎神灵的行径。
中国人一直自许为龙的传人。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因为远古的时候夏族的代表就正是以后流传数千年,神性越来越强的龙。
据说当年鲧奉天帝之命治水,他看到了当时地面上的人们受到洪水的侵逼,四处逃窜,无法打猎耕种,几乎快要生存不下去了。但是鲧对于这样大规模的洪水所能想出来的办法就只有围堵。眼看着这些洪水不断的突破他的堤防和水坝,鲧再也不能忍受眼睁睁看着凡人受苦却无能为力的无力感了,于是他决定盗取天庭的宝物“息壤”——这是一种会不断生长的土壤,能够使得鲧的围堵不会再失效。
在“息壤”的帮助下,凡人们脱离了洪水的灾难,开始离开的贫瘠的山丘和洞穴,在地面上重新开始生活。鲧看着这些凡人能够因为他的帮助而开始安居乐业,感到十分的欣慰。正准备要回去天庭交差的时候,天界的主人尧对于“息壤”被盗,感到十分的震怒。于是收回“息壤”,让洪水重新肆虐地面,原先安居乐业的景象又成为一片汪洋。
鲧束手无策,不但无法拯救这些凡人,自己也被尧用雷电殛死(“昔尧殛鲧于羽山……”——《左传·昭公十七年》)。治水失败的鲧怀着满腹的怨恨,被雷电殛死了之后,不但死不瞑目,尸身经过了三年都不腐坏。尧唯恐鲧的尸身会产生什么异变,于是派出勇士用锋利的吴刀将鲧的尸身剖开,但是没有料到鲧的怨气酝积在腹中,变成了一只黄龙,这只黄龙也就是鲧的儿子禹(“鲧死,三岁入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山海经·海内经》,郭仆注引《归藏·启噬》;“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路史·后纪》,注引《归藏·启噬》)。
禹用疏导的方式来将这场可怕的洪水结束掉。而在这段治水的过程中,一方面他运用龙乃水神的力量解决了许多问题,另方面手底下也收服了许多只兴风作浪的孽龙,转而帮助他治水。长江三峡中的“斩龙台”和“错开峡”据说是当年禹斩掉一只乱开水道,险些误了大事的孽龙的地方。接着建立的夏王朝,既是中国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也是一个以龙为图腾的氏族,自此,龙就在中国人的传说中开始生根……
至于中国传说中龙的形象呢?据说龙是可以幻化成任何形象的,他可以像一条小虫一样,也可以变成天上腾云驾雾的的神兽,他也可以幻化成人等等的各种生物。不过在传说中,或是在民间艺术中,龙还是有一个固定的形象的:“三停九似”,就是一只龙的基本形态描写,在古籍中看到的记载,说龙的身体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而三个部分之间都是长度相同的,“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渊荐类函》卷四三十八引《会编世传》。而九似则是宋人罗愿在《尔雅翼·释龙》中所提出来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后来明代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用了这种说法,并且将“鳞似鱼”换成了“鳞似鲤”,而且增加了“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口旁有须冉,颌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的说法,也因为九九阳数的这种说法,解释了为什么传说中龙具有降妖伏怪的本领,因为九九乃至阳,至阳之物当然能够轻易的降服一些属阴的魑魅魍魉、妖邪之流。而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黑水之西有一座夜来山,山上有一座射龙庙,庙里珍藏着一具龙舌,“其形如剑”。而古代的人在替这种神兽作画的时候,也有一些绘画上的忌讳:嘴忌合、眼忌闭、颈忌胖、身忌短、头忌低。
而在古代的中国到底存在过哪些龙类呢?我们就从黄帝的时代开始讲起吧!当年黄帝和蚩尤在涿鹿掀起大战的时候,蚩尤带着手下的魑魅魍魉出战,而黄帝则带着他所训练的一些猛兽以及神兵出动。双方各出奇兵,黄帝派出了手下的“应龙”,他是一条掌管雨水,长着翅膀的龙类,本来想要以他的大水来淹没蚩尤的大军,没想到蚩尤那边的风伯、雨师率先出动,打得“应龙”根本无法发挥他的实力,最后狼狈而逃(据说后来又投奔到大禹的旗下帮他治水和规划水道的工作),迫不得已黄帝只好请出他的女儿“旱魃”将风伯、雨师的水全部给蒸发掉,让黄帝在这一回合中赢得了胜利。但是在后来战争结束后“旱魃”因为耗了太多的法力,没有办法回到天上,所以在民间造成了极大的灾害;就这样,我们掌管雨水的“应龙”在第一次出战的时候就很狼狈的吃了败仗,不过以后每当人们要求雨的时候,就会塑出一个“应龙”的形象,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回应,这样也不算败的太惨,至少和“旱魃”比起来,他是输了片刻,但是后来则是受到大家的欢迎,“旱魃”则还是四处游走,给人类带来不幸的旱灾和饥荒……
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而四方的神灵中,根据山海经的说法,“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东方句芒,身鸟人面,乘两龙。”;“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山海经中的龙都是用骑乘的,而跟他同类的蛇则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绕颈,显示出两者的不同来;不过在五方的五神却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样,这里就不再详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龙是东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就是常被提及的“四象”,除了东方青龙外,北方玄武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即著名的红巨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而在道教兴起之后,这些四灵也被冠上了人名,便于人类称呼,青龙叫“孟章”,白虎叫“监兵”,朱雀称“陵光”,玄武为“执明”,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曹睿,文帝曹丕之子,曹操孙)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鲤鱼跃龙门”,一只小小的鲤鱼在跃上龙门之后,就可以变成骄傲尊贵的的巨龙,这中间到底要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太平广记》卷四六六“龙门”条引《三秦记》中记载了:“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难怪许多人会把科举制度或是现今的考试比喻做“鲤鱼跃龙门”,看看这么激烈的竞争,几乎可以说是比台湾的联考还要可怕,而且上不了龙门的鲤鱼,往往因为耗尽力气而不能继续游回原来的出发点,最后只有“曝鳃龙门”,变成虾蟹食物的一条路。这里所指的龙门是黄河的“禹河口”(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就象上文所讲的,两岸峭壁对峙,的确很像是一个雄峻的门,而这里也是禹当初传说中疏导洪水时所开凿的一个水道。当地的传说则是,有一群各式各样的鲤鱼自东海而来,逆流而上到黄河龙门附近向禹报名,大禹鼓励他们说:“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鲤鱼们鼓鳃摇尾,用尽力气向上跃,跃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有到达龙门,因为龙门高达百丈,后来他们又一条为一条垫高,再跃上七七四十九丈,这加起来总共有九十八丈了。大禹眼见这些鲤鱼们这么努力,于是搧过一阵清风,让这些鲤鱼都借着风力跃上龙门,只剩下最后为大家垫背的一只金背鲤鱼没有办法跃上龙门。他灵机一动,借着水力跃上浪峰,再用尾巴拍击浪尖,一跃就姿态优雅的越过了龙门,大禹看了心里高兴,马上就给这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于是鱼龙变化,从此这条由鲤鱼变成的龙就奉大禹之命镇守此处龙门。
龙的身份、种类复杂自不在话下,但是连他们的龙子龙孙都是复杂的紧,“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而且这民间传说中的九子还都不大争气,没有一个有龙的神威的。他们是:一曰霸下,形似龟,好负重,宫殿、祠堂、陵墓的石碑多竖在龟背上,而这些被重物压得不亦乐乎的家伙就是龙子中的老大。二曰螭吻,形似把尾巴去掉的四脚蛇,好东张西望,宫殿阶柱及殿顶,以及在民间房屋上雕的兽头是其遗像。三曰蒱牢,有点像龙,但是非常喜欢大吼大叫,虽然生活在海边,但是却没有办法像他的父祖辈一样呼风唤雨,相反的还十分害怕鲸鱼,所以古代人掌握了他这个弱点,在寺庙、祠堂上的铁铸钟钮就是照着他的形象来做的,而撞钟的木柱都是雕成鲸鱼状,这样据说撞击起来会特别大声,这个家伙可真是把他老爸的脸都丢光了!四曰狴犴,形似虎,有怪力,又好讼,古代监狱门上刻的虎头是他的样子。五曰饕餍,形似狼,好饮食,鼎盖上雕的兽头就是这位龙子。六曰狻猊,形似师,好烟火,又好坐,庙中菩萨坐骑和香炉上雕的兽头是其遗像。七曰囚牛,形似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平生好音乐,胡琴上刻的兽头就是这一位龙子。八曰睚疵,形似豺,性好杀,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所以大多将其雕像雕在门上,取其好闭之意,当然是希望除了主人之外,不要有人能进入这个家中,免得宵小光顾。
在谈了这么多的中国龙之后,不妨再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的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族群……,
下面则是在西方神话或是传说中,有时候会被归类于龙类的一些生物,不过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龙类,却往往在形体上或是身体上具备了某些龙的特质。
双头蛇
Amphisbaena:一只在身体的两边都具有头的怪物,他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行动,同时也可以捕食两个方向的小动物,这两个头在合作无间的时候是很可怕的猎人,但是往往意见相左之后就会为他们自己带来极大的厄运。
化石蛇 Basilisk:一种长相类似蜥蜴的怪物,他可以借着可怕的目光让敌人麻痹甚或成为石像。
鸡蛇 Cockatrice:一种看起来像是一只公鸡有一个蛇尾巴的怪物,据说是从公鸡蛋里孵出来的蛇,他的凝视也同样可以使人致命。
找不到中文译名的怪物
Chimera:会吐火的怪兽,有一个狮子的头,公羊的身体,蛇的尾巴,有些时候有人把他画成同时有三个头,公羊、狮子、蛇,他出现在希腊的神话中,他不但会飞,而且非常喜欢吃人,希腊沿海的村子被他毁了不计其数,最后是被骑着飞马的英雄波修斯给杀掉了。
狮鹫兽
Griffin:在前面的“龙枪战役”中有出现过,是一种飞行速度非常快的生物,他有老鹰的头、翅膀、以及老鹰的前爪,同时也具有狮子的身体、后腿和尾巴,据说是一种非常痛恨邪恶的生物。
ding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处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龙有独到的见解,闻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佛教中的龙是天人中八个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龙八部八部众第二的龙部。佛教中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金刚为己任,保证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祸乱。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也有龙部众生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是为护法。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关于龙的传说
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
说人间玩鱼灯,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
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呵!”龙女又是撒
娇又是装哭,龙王总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心里想道: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
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
灯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
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
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
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
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
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
不住少女模样了。
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招来风雨冲塌灯会,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
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躺
在海滩上动弹不得。
正巧,海滩土来了一瘦一胖的两个捕鱼小子,看到这条光灿灿大鱼,一下子愣住了。
“这是什么鱼呀!怎么会搁在沙滩上呢?”胖小子胆子小,站得远远的说:“从来没有看过
这种鱼,怕是不吉利,快走吧!”
瘦小子胆子大,不肯离去,边拨弄着鱼边说:“不管它是什么鱼,扛到街上去卖,准能
赚笔外快用用?”两人嘀咕了一阵,然后扛着鱼,上街叫卖去了。
那天晚上,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木坐,早将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觉动了慈
悲之心,对站在身后的善财童子说:“你快到渔镇去,将一条大鱼买下来,送到海里放生。”
善财稽首道:“菩萨哎?弟子哪有银两去买鱼呀?”
观音菩萨笑着说:“你从香炉里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财点头称是,急忙到观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着一朵莲花,飞也似地直奔渔镇。这
时,两个小子已将鱼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观鱼灯的人围住了。称奇的、赞叹的人问价的,矶
矶喳喳,议论村纷,可是谁也不敢贸然买这么一条大鱼。
有个白胡子老头说:“小子,这条鱼太大了,你们把它斩开来零卖吧?”
胖小子一想,觉得老头说得有理,于是向内??借来一把肉斧,举起来就要斩鱼。
突然,一个小孩子叫开了:“快看呀?大鱼流眼泪了。”
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鱼果然流着两串晶莹的眼泪,吓得丢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钻。
瘦小子怕外快泡汤,赶紧拾起肉斧要斩,却被一个气喘吁吁赶来的小沙弥阻止住了:
“莫斩!莫斩!这条鱼我买下了I”众人一看,十分诧异:“小沙弥怎么买鱼来了?”
那个老头停了一声,翘着山羊胡子说:“和尚买鱼,怕是要开荤还俗了吧?”
小沙弥见众人冷语讥笑,不觉脸红了,赶紧说:“我买这条鱼是去放生的!”说着,掏
出一撮碎银,递给瘦小子,并要他们将鱼扛到海边。
瘦小子暗自高兴:“外快赚进了!扛到海边,说不定等小沙弥一走,依旧能把这条大鱼
扛回来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鱼,跟着小沙弥向海边走去。
三人来到海边,小沙弥叫他们将大鱼放到海里。那鱼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个水花,游
出老远老远,然后掉转身来,同小沙弥点了点头,倏忽不见了。瘦小子见鱼游走了,这才断
了再捞外快的念头,摸出碎银,要分给胖小子。不料摊开手心一看,碎银变作了一把香灰,
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转眼再找小沙弥,也不知去向了。
再说东海龙宫里,自从不见了小公主,宫里宫外乱成一窝蜂。龙王气得龙须直翘,海龟
丞相急得头颈伸出老长,守门官蟹将军吓得乱吐白沫,玉虾宫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颤……一直
闹到天亮,龙女回到水晶宫,大家才松了口气。.龙王瞪起眼睛,怒气冲冲地呵斥道:
“小孽畜,你胆敢犯宫规,私自外出!说!到哪里去了?”
龙女一看龙王动了怒,知道撒娇也没有用了,便照实说:
“父王,女儿观鱼灯去了,要不是观音菩萨派善财童子来救我,女儿差点没命!”
接着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龙王听了,脸上黯然失色。他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
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个“教女不严”的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
逐出水晶宫。
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
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善财蹦蹦跳跳来到
龙女面前,笑着问道:
“龙女妹妹,你还记得我这个小沙弥吗?”
龙女连忙揩掉眼泪,红着脸说:
“你是善财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说着就要叩拜。
善财一把拉住了她:
“走,观音菩萨叫我来接你呢!”
善财和龙女手拉手走进紫竹林。龙女一见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俯身便拜。观音菩萨
很喜欢龙女,让她和善财像兄妹一样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个岩洞里,这个岩洞后来称为“善
财龙女洞”。
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
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铜它的水晶宫去了。
岑港白老龙
--------------------------------------------------------------------------------
舟山岛西岸有个海湾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
上,煞是壮观。年复一年,在岭脚边冲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龙潭”。
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乾旱之年,那白龙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喷
降下来,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白龙,都称他为“岑港白
老龙”。
有一年,又逢乾旱,白老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听一信了东海龙王的馋言,降
下旨意,不许他再到东海吸水。白老龙只得忍气吞声回到龙潭。一路上,只见禾菽枯焦,遍
地生姻,心中好不怆然。一行走之间,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
浑身披麻,正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老龙听了不免心酸,便上前问道:
“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那妇人抹泪一看,见是一位白须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关切地看着自己,心里一
暖,便哭诉起来。原来那妇人名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子,
夫妻十分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半年,就碰上这大旱季节。田里没指望了,丈
夫便邀集乡亲们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横祸,船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
她一个年轻寡妇,无依无靠,好不凄苦。
白老龙听了非常同情,叹了口气说:“大嫂不要过份伤心,自古人死不能复生。若不嫌
弃,我愿帮你捕三年鱼。”
青莲一怔,慌忙收泪道:“这……这如何使得!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你这样大
年纪怎么受得起!”
白老龙捋着白须说:“大嫂尽管放心,老汉自有道理。”
青莲见他说得诚恳,心里暗暗嘀咕道:“瞧他的模样,八成也是个落荒遭灾的。我何不
积点阴德,将他收留下来。”于是说道:“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就让我认你作爹吧!”.说
着就要叩头。
白老龙心里好不喜欢,忙伸手将她扶起,笑着说:“青儿不必多礼,老汉当之有愧了!”
当天夜里,白老龙借着星光叮叮当当动手修起船来。青莲回家,取出一畚斗糯米,按照
白老龙的嘱咐,做了满满一篮糯米块。第二天天亮,青莲提着篮子来到海边,左看右看,却
找不见那条破船,心里正着急,忽听有人叫她,定睛一看,见白老龙汗水淋漓地从一条崭新
的船里爬出来,才知自己的破船已经修好了,心里又高兴又感激,忙迎上去说:“爹爹辛苦
啦!快吃饭吧!”
白老龙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当天就出海捕鱼了。渔船像箭一样驶离港湾,不一
刻就来到东海大洋。白老龙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呼噜呼噜”打起瞌睡来。只见
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
怪,却又不敢叫醒他。不一会,鼾声止了,又听他梦叹般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渔
工闻声,慌忙赶到船沿拉起网来。
说也奇怪,几个人拉着偌大一顶渔网,却像扯着一条丝线那般轻巧。拉呀拉呀,拉出海
面,竟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条条金光闪亮,尾尾活蹦乱跳。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
里。谁知倒啊倒啊,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归航。青莲见捕了这许多大黄鱼,心里高兴极了!大伙听说这个白须白发老
人捕鱼的本事这么大,都纷纷赶来,求他作大伙的带头老大。白老龙捋着白须哈哈笑着,满
口答应了。
从此,白老龙使领着大伙起早摸黑地捕起鱼来。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捕上来的鱼又
大又肥,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白老龙又领着大伙出海去了。青莲在家准备好白老龙爱吃的糯
米块,照例到海边去等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
莲又饿又累,就倚着礁石打起盹来……
突然,她望见面容憔樵悴的义父匆匆走来,满怀悲愤地对她说:
“青儿,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
白布。”说罢飘然而去。”
青莲上前去拉,却扑了个空。顿时惊醒,才知是梦,心生疑惑。突然,只见海面上呼啸
的狂风推着小山似的大浪铺天盖地涌来。这风多大呀!
把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把最坚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连怔怔地望着汹涌的大海,想
到自己丈夫的悲惨遭遇,立时脸孔发自,浑身发抖,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风平浪息,可是好心肠的白老龙却再也没回
来。青莲想起梦里白老龙跟她说的话,就决定要到岑港岭下去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白老龙
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上路了。
走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村又一村,终于来到岑港岭下,举目一看,只见四野茫茫,哪
有一户人家?心里不免有点害怕。正在焦虑,猛见岭脚边有一个石潭,上面悬着百尺飞瀑,
就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块,叫一声爹。
丢了一阵,叫了一阵,潭中突然泛起一阵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对龙角来。
青莲吓了一跳,却听潭中传出声音道:“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乾爹。”
青莲听了,伤心地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
白老龙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条白老龙,想不到此番帮助百姓捕鱼,又得罪了东海龙
王,在玉帝面前参了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罪下来,把我禁铜在这龙潭之
中,不得自由。”
青莲闻言:心里气极啦!顿时揩乾眼泪,忿忿地叹道:
“唉!为什勤劳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获罪呢?这样不公平的世间,活着还有什
么意思!”说完,她把糯米块全倒进潭里,自己也跟着跳下去。青莲跳进龙潭,就变成一条
青龙,跟着白老龙隐没在清清的潭水中。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设立了两个会社:一个叫白龙会,一个叫青龙会。每隔
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出会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美观的青、白二龙,穿村游
乡,好不热闹。(http://www.white-collar.net/child/legend/dragon/002.htm更多)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ì)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ì)
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应为)(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赑屃(拼音:Bìxì):
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囚牛: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於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
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 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嘲风:
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狻猊(拼音:Suānní):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狴犴(拼音:Bì'àn):
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
负屃(拼音:Fùxì):
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
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饕餮(拼音:Tāotiè):
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蚣蝮,应为趴蝮: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螭(拼音:chī),或螭首: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称麒麟。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亦作骐驎。民间传说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说。传说中孔子的母亲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现身。明朝时郑和的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长颈鹿回到北京,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明自己施政的伟大。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
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拼音:pí xiū)又名天禄: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转化为财富,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也有一种说法它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巨大的会吐火的飞行爬虫类的龙是所有神奇野兽中最令人敬畏也最危险的。今天,世界上仍有十种不同的龙。
澳洲蛋白眼Antipodean Opaleye(新西兰)
中国火球(也叫狮龙)Chinese Fireball(中国)
普通威尔士绿龙Common Welsh Green(威尔士)
赫希底里群岛黑龙Hebridean Black(赫希底里群岛)
匈牙利树蜂Hungarian Horntail(匈牙利)
挪威脊背龙Norwegian Ridgeback(挪威)
秘鲁毒牙龙Peruvian Vipertooth(秘鲁)
罗马尼亚长角龙Romanian Longhorn(罗马尼亚)
瑞典短鼻龙Swedish Short-Snout(瑞典)
乌克兰铁肚皮Ukrainian Ironbelly(乌克兰)
■ 古人说龙---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蛮龙归正的神话
龙窑的传说
龙马负图的传说
大鹏斗孽龙传说
小白龙的故事

告诉我关于龙的起源,象征的资料

我们这里要说的龙,是一种神话动物,在中国大地上,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象。
但真正的龙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没见过,因为自然界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动物。可见,龙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龙不仅中国有,世界上很多的国家的神话中也都有龙。例如,西方神话的龙就很有意思,那些龙在形体上跟中国龙有很相似的地方:身体庞大,遍身鳞甲,长着四条腿和尖利的爪,头上有角,能腾云驾雾。不同的是,西方龙的龙头比较多,有的三个头,有的九个头,还有十二个头的,而中国龙只有一个头;西方龙嘴里吐火,中国龙嘴里一般喷水;西方龙常常代表凶恶的势力,中国龙往往是吉祥的象征。
中国龙是神奇的,本领大,它能变长也能变短,能上天也能入海,它还能在天上兴风降雨。古代中国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就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龙的身上。那时候,人们在龙王庙祭龙求雨的现象非常普遍。
中国龙的产生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了。
在远古时代,人们常把他们所敬畏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氏族的标记,他们崇拜它,祈求得到它的保护,这就是图腾崇拜。龙就是一种图腾崇拜物。
那么,龙起源于哪种东西呢?说法很多了。有人说龙起源于鳄鱼,有人说起源于蛇,有人说起源于猪,还有人说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专家们的这种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后来华夏族又联合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1987年在河南省淄阳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龙了,人称“中华第一龙”。在内蒙古还出土了一个玉龙,样子很漂亮,它的身体细长,弯曲成C形,龙头很像猪。这个猪头形玉龙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在距离今天3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龙常常出现在青铜器和骨器上。那时的甲玉龙(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出土)骨文中就有“龙”字,“龙”字的写法有100多种。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龙多次被生动地描绘在帛画上。到了汉代,龙的样子就跟我们今天见到的龙差不多了。以后,经过各个朝代的加工,龙的样子越来越威武神气了。
龙生九子
在中国古代建筑和器物上,除了龙以外,人们还能看见龙的九个儿子呢。传说龙生的这九个儿子,样子和脾气都不一样,所干的工作也都不一样。
龙的大儿子,它总是驮着一个大石碑,因为它长得像乌龟,所心人们说是“乌龟驮石碑”。
二儿子喜欢站在高的地方观望,人们看见在宫殿屋脊上的兽头就是它。
三儿子个子很小,喜欢吼叫,许多铜钟的兽钮就是它的形象。
四儿子长得像老虎,有威力,只有在监狱大门上才能见到它。
五儿子好吃东西,在青铜食具上常常能看到它的面孔。
六儿子喜欢玩水,它的形象雕刻在桥洞上。
七儿子好杀人武斗,经常被雕刻在古代的刀把上。
八儿子长得像狮子,喜欢烟火,它总是站在香炉上。
九儿子外形很像一只螺蚌,好静,在门上能见到它。
http://baike.baidu.com/view/6392.htm
中国人有“龙的传人”之称。受到中国人广泛喜爱的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按一般的说法,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它生着驼头、鹿角、牛耳、蛇身、鱼鳞、鹰爪和龟尾,它既能飞在天空呼风唤雨,又能潜入海底兴风作浪。很显然,这种动物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
龙的符号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了。据考古考证,龙最初呈现鱼、扬子鳄、猪等形象,表达人类先民希求衣食丰足的朴素愿望。随着历史的发展,龙的形象逐步演化,并且越来越附加了传说和神话成份。最迟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的中国汉代,龙的形象就定型成现在人们所知道的样子了。龙变成一种能通天的灵异的动物,它掌管风雨,赐人祸福,无所不能。
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国家统一而强大,各民族空前融合,特别是当时的皇帝把自己与龙的形象联系起来,更加夸大龙的灵异、神秘和权威,他们声称自己的诞生与龙有着神秘的联系,将自己说成是龙的化身,自己的后代是龙子龙孙,龙成为帝王个人的私有物,皇帝的吃、穿、用、行全部都有龙的标记。这种由上自下的绝对权威在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进一步得到强化。如今,几乎你走到中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古代龙文化的遗迹。其中最典型的体现是皇家宫殿北京的故宫。在这里,从台阶上的汉白玉石,大门上门饰,柱上的彩绘到屋内的一幅画、一个花瓶、一盏灯等等,从大到小,从外向内,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龙。此外,遍及全国的皇家行宫、皇家寺庙、皇帝到过的地方等也都有龙形象的装饰品或纪念性建筑。
尽管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龙是王权的象征,但在中国民间,龙的形象始终保留了它的原始意义,就是作为吉祥和富贵的象征。这种象征意义体现在风俗和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比如,在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差不多各民族都有舞龙的习俗。其时,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架着一条巨龙,踏着音乐锣鼓起舞,气势十分宏伟。人们藉此表达避凶趋吉、事业兴旺的美好愿望。其它的,象挂龙灯、赛龙舟等民间风俗也都寓含了祈求吉祥的意思。以至于中国人给动植物命名,给新生儿命名也要加一个龙字,就是一对年轻男女要结婚了,人们也会祝他们“龙凤吉祥”,把男子喻为“龙”,把女子喻为另一种传说中的灵异动物“凤”。
实际上,在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习俗,它影响到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文学等很多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且影响到与中国地缘相近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随着华人华侨在全球范围内的迁徙流动,龙的概念和美学意义也传播到世界各地。
今年是人类进入新千年的第一年,又恰是中国农历龙年,所以有关龙的话题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不仅因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特别的地位,而且在于,中国龙年作为一个新千年的头一年的情形,三千年才能遇到一回。
在北京西郊的北京动物园,举办了“龙生肖文化科普展览”。这个展览包括了二十五个专题。主办者收集了三百多张与龙相关的实物照片,包括北京故宫中的九龙壁,山东曲阜孔庙中的龙柱,山西大同云岗石窟中的石支柱,以及皇家编钟,民间风筝等等。这些照片展示了从古自今龙形象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各方面。北京动物园工程师、展览负责人居龙和说:
“龙的形象可以说在中国无处不在。龙文化渊远流长,历史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六七千年前龙的形象就出来了。现在来看,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力量的体现。象中国的第一枚邮票,大龙邮票,就是龙的形象。龙命名的现象在中国也是很多的,象植物,用龙命名的有几十种,用龙命名的地名、人名的就更多了,这是一种历史的渊源。”
这位学识广泛的工程师说,龙作为一种中国人喜爱的形象,经历了数千年而不衰,并被不断赋予吉祥、和谐、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精神含义。在今天,“龙的传人”已经成为流传在中国人当中最有亲和力和号召力的字眼。
与龙生肖文化展同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龙文化艺术特展”,则以珍贵的历史文物展示龙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深厚积淀。这里陈列的一条由蚌壳组成的龙,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中国河南的一座古墓中发掘出来的,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展览中还陈列了许多精美的珍贵文物,从三千年前的青铜器、玉器、到一百年前的中国古代皇帝穿的龙袍、皇家艺术品象牙龙舟、民间龙纹漆器等等。此外,展览中还展出当代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孔祥星说,展览不是纯学术性的,而是充分注意到龙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源流,把龙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现实一起展现出来。
“应该说中国龙有久远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从没有间断过。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龙的形象,是象形文字。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
早期的龙的形象类似鱼、蛇、鳄、猪等动物,它被看作通天的神兽,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愿望。但到了后来,龙象征吉祥的寓意越来越强烈,龙的形象也脱离现实动物,被附加许多传说和神话,龙成为综合了多种动物特点的奇异动物。在公元前二世纪汉代以后,龙的形象与皇权联系起来,成为皇家的徽记。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他的后代称为龙子龙孙,他的服饰被称作龙袍,他的一切用品都刻画上龙的形象。在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龙的神秘性和权威被绝对化,并渗透到国家意识形态中。但在中国民间,龙始终保留了它原始的象征意义,即龙代表了喜庆、祥和与富足。直到今天,龙的形象还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文学、宗教、绘画、雕塑、服饰、剪纸、瓷器等各种领域,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中国人生活的地方,就有龙的形象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文章标签: 龙 中国文化
  相传在七千年左右,帝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甘肃天水)常年活动在中原地区,以木德王建都于宛丘(河南淮阳)。
  伏羲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在中原地区征服了许多部落,他集中了当时人们喜爱的几种动物特征创造了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待许多动物的综合体,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
  伏羲的另一功绩在于,他正姓氏,自姓为风,;制嫁娶,男婚女嫁;做网罟,教民渔猎;画八卦,代替结绳;造琴瑟,功成作乐;定官职,分理海内……从此,我们的先人从荒蛮转入了早期文明。
  农历的庚辰龙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块,算来是3000年一遇,于是,这“龙”就成了特别珍稀的“千禧龙”。企业家、文化人都纷纷围绕着“龙”做文章。总体上讲,龙当然是好的,不好,怎么会将我们民族、国家、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比作龙呢?具细些说,对龙族的成员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这里得讲点辩证法,就像人间有好人坏人之分一样,龙族也有孽龙、歹龙、恶龙、祸害一方的龙。即就是好龙、善龙、祥龙、忠于职守的龙,也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不生疮、不患病呀。
  好龙和孽龙差不多是同时出现的。
  早在传说中的女娲氏时代,中原一带,就曾张牙舞爪过一条为非作歹的黑龙,这条黑龙被女娲氏斩杀。到了舜帝的时候,九嶷山一带一下子冒出了九条兴妖作怪的恶龙,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湖南,帮助老百姓除掉了这九条恶龙。滔滔黄河过龙门。龙门附近有一条卧龙沟,当年曾有十条恶龙盘踞在沟中,时不时地爬出来伤害人畜。勤政爱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经过这里,见恶龙呈凶,便持长弓,搭神箭,将这十条恶物一一射杀。也是这位治水英雄,将一条作恶多端的太湖孽龙锁在了湖底龙洞,并在洞口压上了一口大铁锅。
  可见,神话英雄们对付孽龙的办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斩除。
  为什么非斩除不可呢?英雄们明白:对歹恶的估息,就是对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龙,龙的队伍才能纯净,才能担负起布雨理水,为众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错开峡和斩龙台是很有名的。相传大禹当年引导洪水到这里,一龙行错了水道,被大禹拨剑斩之。玩忽职守,与孽龙无异。
  斩龙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龙观,观里敬祀着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真实人物枣李冰。相传秦时蜀地水患不息,一条孽龙兴风作浪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儿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儿子二郎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缜密的擒龙计划。当孽龙随风雨入庙攫取祭物的时候,李冰子二郎率众勇士突然出击,齐战孽龙。孽龙搏战不过,终被擒服,李冰将其以铁链系之,锁在伏龙观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无水患。
  像李冰这样的太守还真是不多。
  马师皇是黄帝时代有名的马医了。相传有一条患了病的龙,从天上下来,耷拉着耳朵,张着大口,求马师皇医治。马师皇用铜针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汤药,几天后,龙病情好转,点头谢恩,腾云而去。
  流传最广远的还是药王孙思邈医龙的故事。说是孙药王五十岁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灯下潜心地攻读医书,忽然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有人笃笃地敲门,药王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穿黄袍的干瘦老头来求医。老头衣不沾水,一进屋便雷停雨息。药王为其切脉,说:“这脉像起如腾云驾雾,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龙吧?”老头顿首叹道:“真是神脉啊!”药王说:“你的病是吃出来的,如今肚子很饿,却什么都吃不进去,对吧?”龙又点点头。药王说:“后天现出真身来吧。”第三天,龙来了,从后山脚直穿到药王的院中。药王在龙头上深深地扎了一针,又给龙灌了一桶汤药,龙上吐下泻地折腾了一阵,又在洞子里养了几天,好了,飞走了。
  如今的疽疮和病变不算少了,多么需要医术高超的当代马师皇、当代孙思邈!

“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的导游词

长江三峡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长江三峡旅游观光。
大家都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纳百川千流,自西向东,横贯中国腹地,全长6300余公里。它满载四季浪歌,永不停息地直奔东海。长江是仅次于南美亚马逊河和非洲尼罗河的世界第三大河,她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市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朋友们,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
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虽然现在由于大坝的修建有的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但三峡秀丽的风光仍不改色。
西陵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以前船只要经过这一带,便常发生“触礁船破碎,满江尸浮沉”的惨剧。青滩上就有一座“白骨塔”,是专门用来堆积死难船工尸骨的地方。不过现在大家不用担心了,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已对这里进行了治理,现在已经是有惊无险了。
⊙南津关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中上游的分界线。这里建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书匕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以后,江面由2000多米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澜、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
过了南津关,我们就到了灯影峡。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是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坐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中人物,故名灯影峡。
⊙黄牛峡
乘船继续西上不久,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乱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难,因为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所以行驶极慢。
黄牛一名的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天神化为神牛前来相助。一日,天刚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跃,忿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山崩石裂,响声如雷鸣。民妇吓得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
⊙香溪宽谷
由于大坝蓄水,著名的香溪河、九畹溪水面比蓄水前要宽3到4倍,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已被江水淹没,永沉江底;牛肝马肺峡经文物部门的全力抢救现已被送到了秭归县的凤凰山文物保护区,修复后今年年底将对游人开放。随着长江水位的不断上涨,峡江两岸前来观赏“高峡出平湖”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里就是香溪宽谷。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丘陵连绵、沟壑纵横、楼田层层、桔树成林。在宽谷的东端、长江的北岸,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小溪,当地人把它叫做“香溪 ”。在这里,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位著名人物:一位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一位是汉代的王昭君。传说有一天,昭君在溪边洗脸,无意中把颈上项链的珍珠散落溪中,从此溪水清澈见底、芳香四溢,水中含香,所以人们叫把这里叫做香溪。听当地人说溪水不仅香甜可口,而且还有美容和养颜的功能呢!不信大家可以试试看。大家请看,在香溪旁边的那座雕像就是王昭君了,她的故乡就在香溪河上游的兴山县宝瓶村。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美人所生活的空气和我们那里有什么不同。近年,那里修复了她的故宅,宅门外耸立着由内蒙古送来的汉白玉昭君雕像,寄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之意。
巫峡
到了香溪口,西陵峡的峡谷段就算走完了。船再行穿过一段山舒水缓的宽谷地带,便进入巫峡。巫峡因巫山得名,东起湖北巴东县的官渡口,西止重庆巫山城东的大宁河口,是三峡中唯一一个地跨两个省市的峡谷。巫峡全长45公里,它同时也是三个峡谷中最完整的一个峡谷,因此人们也称它为“大峡”。
我们可以看到,巫峡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奇峰连绵,云雾升腾。船在峡中行,时而大山当前,“山穷水复疑无路”;时而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有人把巫峡比喻成一条“迂回曲折的山水画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巴东神农溪
船过巴东县,江北有一支流,就是神农溪。近几年来,神农溪漂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观光客。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的莽莽青山之中,溪水清冽明净,两岸山峰奇峻。在现已开发出来供游客漂流的溪段上,也有三个峡,为绵竹峡、鹦鹉峡、龙昌峡,因而又称“神农三峡”,以区别于长江上的大三峡和大宁河上的小三峡。游客登岸从巴东县城驱车北行,经过约50公里的行程,就到了神农溪的漂流起点叶子坝。坐在一种形似豌豆角的扁舟,在碧水清被上悠然漂流,依次漂过绵竹峡、鹦鹉峡、龙昌峡,会使您感到一种原始的野趣。神农溪上连一只小小的机动船都没有,空气异常清新,峡间格外幽静,只是偶尔有几声鸟鸣,间或有几声纤夫悠长的号子,更使人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这在神农溪以外是很难找得到的。出神农溪,便又回到了长江三峡。
⊙巫山十二峰
我们都知道,巫峡是以幽深秀丽而闻名的,而其中尤以那排列在大江两岸的巫山十二峰为最。以前船过巫峡时,旅客们总是情不自禁地依栏眺望,兴致勃勃地欣赏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这十二峰全由石灰岩组成,高出江面千米左右,屹立在峡江南北,有的如腾霄汉,有的如凤凰展翅,有的形似画屏,有的峰若聚仙……千姿万态,引人入胜。
江北六峰连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岸的集仙峰(即剪刀峰),在它下面的岩壁之上,隐约可见六个大字:“重峦叠嶂巫峡”。旁边还有一些小字,现小字因岩石风化,模糊难辨,相传为诸葛亮所著《隆中对》,所以叫“孔明碑”。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处在淹没线下的孔明碑将移居他乡。其它五峰依此是松峦(即帽盒峰)、神女(即望霞峰)、朝云、圣泉、登龙。
南岸六峰中,在船上能够见到的只有飞凤、翠屏、聚鹤三峰,净坛、起云和上升三峰则必须从长江的支流青石溪上溯十五公里才能望见。因此,宋代诗人陆游有“十二巫山见九峰”的诗句。
大家请抬头看,在那群山之间耸立一峰,峰顶旁有一人形石柱,看上去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深情的俯视着长江,那就是在十二峰中最为挺拔秀丽的神女峰了。船至峰前,仰望峰顶,可以看到有一突兀的石柱,形似矫健的少女,“神女峰”因此而得名。关于神女峰,古代文学作品中曾想象巫山有“朝行云,暮行雨”的神女。另外,还流传有一段“神女导航”的神话。
相传,古时候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腾云来到巫山上空,看到一群孽龙在天空殴斗,骚扰百姓。她便停了下来,击毙孽龙,为民除害。后又派人帮助大禹凿开三峡,疏通河道,并且自己留下来为行船导航,最后就化成了神女峰。她日日夜夜俯视着江面,第一个迎来朝霞,又最后一个目送晚霞而去。“神女导航”的神话,反映了神女峰下,不知有多少船工和旅客泪洒江中,葬身鱼腹!
⊙大宁河小三峡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到了大宁河小三峡。大宁河发源于陕西省平利县的终南山,穿过重庆市巫溪、巫山两县的奇山峻岭,在巫山县城东侧注入长江。大宁河上也有个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人称“小三峡”。它比大三峡的风光更为绮丽,因而有“三峡山水甲天下,宁河山水甲三峡”之说。三峡工程截流,水位上升,大宁河小三峡将受影响,其支流的马渡河小小三峡可进入性将大大改善。现在请大家我换乘小船去游览大宁河小三峡的绮丽风光。
现在我们进入了小三峡的第一个峡谷——龙门峡,龙门峡两岸高山对峙,这里的水流很急,涌出一个一个的水涡,像一个个逗号、句号,把我们的船包围了。此处就是大名鼎鼎的“银窝滩”,过去由于水急浪涌,许多客货船沉没于此,无数金银珠宝随之沉没于此,故名银窝滩。
大家看,前方山腰有两个黑黑的大洞,你们配以山的地形仔细的看看,觉得它像什么呢? 对了,就像一双大熊猫的眼睛俯视着大宁河,这就是熊猫洞。
这里是乌龟滩。我们可以看到石壁上有一个酷似乌龟的石头浮雕,这表示我们已经进入了小三峡的第二道峡谷——巴雾峡。巴雾峡长十公里,峡内奇峰突起,流水幽幽,一座座钟乳石似人、似物、似兽。其中,最可爱的要算“猴子捞月”。大家看,这就是“猴子捞月”,您看,一米多长的钟乳石倒悬,好似顽皮的猴子扑向水面。你们觉得像吗?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到了滴翠峡了。滴翠峡峡如其名,峡内青山绿水,山涧郁郁葱葱,倒影和水中的绿苔和在一块,让人分不清哪里是山光,哪里是水色。仿佛船在画中游一样。
好了,小三峡游完了,我们现在回到游船上继续欣赏三峡风光。
瞿塘峡
过巫峡,船行约25公里的宽谷(大宁河宽谷),便到了以“雄”著称的瞿塘峡。瞿塘峡东起大溪镇,西到白帝城。峡长虽然只有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却有“西控巴蜀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雄伟气势,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顺江而上可见风箱峡、凤凰饮泉、孟良梯、倒吊和尚、粉壁墙、夔门等奇景。
⊙风箱峡
进入瞿塘峡,我们可以看到在江北绝壁可见三个白色大字“风箱峡”,这就是风箱峡。风箱峡是一险陡的峭壁,峭壁之上,有几条缝隙,远远望去,有一条较大的缝隙中,搁着一叠长方形的木匣,看上去很象风箱,故称之为风箱峡。传说这里的风箱是当年鲁班存放的。1971年,三位采药人登上风箱峡,解开了“风箱”之谜,原来是2000多年前古巴人留下的岩葬。
⊙凤凰饮泉·孟良梯·倒吊和尚
大家请看在那江南的悬崖上,有一个附岩而建的两层榭台,榭台处就是凤凰饮泉。有一根巨大而突出的钟乳石柱,长约20米,直径约6米,从岩上垂向泉水,如同一只水边的凤凰,正翘起凤冠,伸长脖颈接泉水喝呢!
凤凰泉的上游,便是著名的“孟良梯”,一排人工凿成的比碗口还大的方形石孔,一个接着一个,由下而上成“之”字形伸向顶端,当地群众叫它“孟良梯”。
紧挨“孟良梯”的陡崖上,有一奇石突出,很象光头赤足的和尚倒挂在那里,人称“倒吊和尚石”。相传北宋名将杨业被害后,尸骨埋在白盐山腰的平台—“望乡台 ”上。其部将孟良为盗尸骨,悄悄驾舟入瞿塘,在绝壁上凿石穿孔,插入铁钎,架木为梯,攀援而上。刚到半山,被一和尚发现。和尚假装鸡叫,欺骗孟良。孟良误以为天将破晓,怕人发觉,只得半途折回,结果功败垂成。孟良一怒之下,便把这一和尚倒吊在山岩上。实际上这些石孔是古代劳动人民修的栈道遗迹,而“倒吊和尚石”,则是石灰岩地区常见的钟乳石而已。
但是2009年三峡蓄水后这三个景点都会被全部淹没。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三峡蓄水后,三峡沿岸也会多出许多心的景点供大家欣赏,三峡的美丽依旧。
⊙夔门关·粉壁堂
峡口处江面宽不到百米,两岸悬崖峭壁如同刀劈,云天一线,水急浪高,山势险峻,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便是三峡西大门——夔门关了。
我们可以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到这里就突然变窄,最窄处不到10米,形成了“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壮观景象。自古以来就有夔门天下雄的美称。临江的石壁上刻着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十个大字,此外还有李端号篆刻的“魏哉,夔门”和行书“夔门,瞿瑭”仍历历在目。现在,这个夔门更是身价百倍,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请看,这是五元和十元的人民币,在它们背后就是这雄伟险峻的夔门了。所以呀,我建议大家一定要在这里照一张相,一来可以留作纪念,二来可以将这里的滚滚财源带回家去。
临江两岸峭壁上布满了历代碑刻,篆、隶、楷、行俱全,严如一面挂满书法墨宝的厅堂之壁,所以取名“粉壁堂”。三峡工程蓄水后,粉壁堂的碑刻将被淹没,国家已经采取了就地保护、切割复现等保护措施,部分碑刻将在更高处的地方复现。“粉壁堂”也是在蓄水之后会被全部淹没得景点之一,所以大家应该很幸运,目前还能一睹这几个景点的风采!
⊙白帝城
船过夔门关,便到了三峡的终点——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的白帝城自古有“诗城”之称。白帝城原名紫阳城,它是新莽时公孙述割据四川之际建筑的。因为传说城中有井,井中白雾腾空,其形状宛如一条白龙,直冲九霄,于是公孙述自称白帝,城也改名白帝城。公孙述被东汉光武帝刘秀消灭后,后人便在这里修了一座白帝庙。白帝城因三国故事“刘备托孤”的广泛流传,一直名闻中外。三峡工程蓄水后,水将淹至半山腰,形成水雾缭绕、仙山琼阁般的胜境。
女士们,先生们,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中壮丽的长江三峡之旅就要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与合作,预祝大家宜昌之旅一路平安,事事如意!再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远处那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让我们先到傣家寨游览。人们习惯上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色的水傣为主。 大家听,傣家小卜哨,小卜冒们为大家奏起了迎宾曲。
走进寨门,请大家沿着这条红色小路参观傣族村。右边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还信仰原始宗教。在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楼里,供奉着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
请大家往左边看,这便是傣家的竹楼。竹楼的形式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凉爽防潮。请大家随我上楼参观。楼上右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厅外有凉台。傣族认为自己的灵魂和家神都在卧室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所以傣家的卧室外人是不能进入的。竹楼的客厅内置有火塘,内有三脚架。在云南的少数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占有很崇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 下了竹楼往前走,一路上经过工艺楼,风情楼,风味楼。
现在,在我们左边的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楼就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
进入佛殿内,大家可能发觉她与我们常见的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宗教色彩,它把释迦莫逆神化,而且认为三世十方都有佛,所以,大乘佛寺的佛像高大庄严,且数量多。而小乘佛教仅将其奉为始祖。因此其佛像与现实中的人相似,佛像也没有那么多。所以大小乘佛教的佛殿格局也就不尽相同了。 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佛教主张除出家的僧尼外,还要有大批的居家教徒,在这点上,大乘佛教更居世俗化。小乘佛教要求男性信奉者必须出家,所以,云南傣族地区的男孩子都要到寺庙里当一段时间的和尚,学习宗教和文化知识。
出了佛寺,我们看到路边的这座别致的小塔厦,这是傣家的水井。傣族人民对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心目中,水是十分圣洁的,因而对水井也就特别爱护。中国人民邮政曾发行过一套题“傣家建筑”的邮票,其中就有傣家的水井。水井对面是钟亭和泼水亭,这些建筑都与傣族的一个十分有名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有关。
泼水节是傣族家最隆重的节日,她是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在傣历六月中旬,身着盛装的傣族姑娘们在欢乐的象脚鼓与芒锣声中,跳着柔媚的孔雀舞。其间,伴着婉转的歌声,水也将悄然洒落在你的衣服上。
你可不要躲开哦,这是傣家的吉祥水,湿透全身才能幸福终身,50年代,周总理就曾不远万里来到版纳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可见国家伟人对少数民族的关心。这一事件,在题为“周恩来诞生100周年”的纪念邮票上也得到了具体反映。
关于泼水节,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作恶多端的魔王,抢了7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7姑娘从得意忘形的魔王口中得知,用魔王自己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就能将魔王置于死地。7姑娘这样做了,魔王的头滚了下来,但这个魔头滚到那里,那里就起大火。为了扑灭大火,7位姑娘勇敢地抱起魔王的头,一年一换。为了感谢这7位姑娘,每年轮换的时候,人们都要给姑娘泼水,冲洗身上的污秽。从此就形成了辞旧迎新的泼水节。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先前已经看到的白塔。 绕过白塔,经过一道木板桥,我们就出了傣族村。 不知不觉中,整个民族村目前已经建成的12个村寨已经参观完毕了。今天的参观,使我们饱览了一次云南民族文化大展示。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接触了众多的云南少数民族。既大致了解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又从中窥见了我们祖先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足迹。 云南民族村计划建造26个村寨,等新的村寨建起来时,欢迎您再来。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整个竹楼的所有梁、柱、墙及附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竹楼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含义。走进竹楼就好象走进傣家的历史和文化,傣家的主人会一一告诉你它的含义。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
过去傣家人的等级、辈份是非常严格的,体现在竹楼的建造上也很明显。比如凡是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6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6尺,室内无人字架,显得异常宽敞明亮,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不仅在云南能看到美丽的竹楼,在许多旅游景区,也能领略它的独特风采。无论在哪里,只要你走进竹楼,一定会有不同的精彩迎接你。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整个竹楼的所有梁、柱、墙及附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竹楼上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含义。走进竹楼就好象走进傣家的历史和文化,傣家的主人会一一告诉你它的含义。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
过去傣家人的等级、辈份是非常严格的,体现在竹楼的建造上也很明显。比如凡是长辈居住的楼室的柱子不能低于6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6尺,室内无人字架,显得异常宽敞明亮,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要在9级以上。晚辈的竹楼一般较差一些,首先高度要低于长辈的竹楼,其次木梯也只能在7级以下,室内的结构也显得简单许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不仅在云南能看到美丽的竹楼,在许多旅游景区,也能领略它的独特风采。无论在哪里,只要你走进竹楼,一定会有不同的精彩迎接你。

研究报告:三星堆的面具特点一篇 600字 拜托了

师大附的???????几班?
神秘面具与三星堆文化
面具承载着人类思维意识的发展和宗教情感,在史前人类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孕育诞生,几乎与文明史同步发生,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使用面具。世界上许多古老部族、民族都有自己的面具,面具反映了民族宗教心态、民俗心态和审美心态的发展与变迁,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巨大怪异的青铜纵目面具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共出土15件面像,A型3件、B型8件、C型4件。最出色的面具当数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该面具宽138公分,高65公分。一对雄视古今威武雄壮的扫帚眉,眉宽近7公分,眉尖上挑。扫帚眉下,一双炯炯巨睛,更是可以惊倒天南海北的游客,因为眼球从狭长的双眼中柱状外突,突出眼眶长达16公分,中部还有一圈镯似的箍,宽2.8公分。有棱有角的鹰钩鼻,阔嘴嘴角上翘接近耳根,招风大耳状如猪耳,却竖直向斜上方伸出,眉、眼描黑色,口缝涂有朱砂。这样大的面具不仅在我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亦极为罕见,这一幅尊容,构成了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上,模样最奇特怪异的面貌。另外两件A型面相略小,其中一件额正中饰有一高68.1厘米的夔龙型额饰,夔龙身尾高高竖起,头端与鼻梁衔接,龙身两侧各有一尾内卷的环形穿,中部一单翅根的刀状羽翅。有人认为与传说中“人的鼻孔与天上的云气相通”有关。别看这个纵目面具风格奇诡怪异,样子显得很凶,但下细一看,朴素的风格却使它显得并不恶,让人在心生敬畏之余,隐隐约约有点喜欢。这个大耳纵目、狮鼻阔口的青铜面具,一天不知要引起多少人的遐想,外国游客把它当作天外来客,许多年轻人认为它就是科幻电影中外星人的奇特形象一。参观者站在它的面前,神采飞扬地说那双凸出的眼是外星人的望远镜,如变焦镜头般地可以伸缩,另一个带冠纵目面具上的冠就是遥感天线,可以接收来自宇宙的神秘信号。古史中说:蜀王杜宇乃“从天堕”,即从天而降,青铜纵目面具确有几分神奇如天外来客一般?
对于这个纵目面具,主要有如下几种解释,一种认为这是“千里眼顺风耳”形象,用夸张的眼球和伸长的大耳,希翼获得超等的望远能力和听力;第二种则认为它与古蜀王蚕丛有关,“蚕丛纵目”,眼睛鼓出来是古蜀蚕丛氏的特征,青铜纵目面具是蚕丛王的神像。过去,“蜀中古庙多有蓝面神像,面上瑰瑰如蚕,金色,头上额中纵目,当即沿蚕丛之像”;还有一种则认为,人像纵目突出双眼,其含义与中原甲骨文的“蜀”字突出“目”字的意义相同,反映了“蜀”字的字根之所在,古“蜀”字的上部象征纵目,纵目人像与《华阳国志.蜀志》有关蚕丛纵目的记载相吻合。其实,纵目的形象是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眼睛那么娇嫩,眼球突出来那么长,很难经受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这一形像是人类对自然界和自身认识还处于原始阶段时,对其祖先神化加工的结果;再有一种说法则认为,这是一个人神合一的艺术形象,蚕丛氏纵目,《山海经》也有一个“纵目”之神烛龙,“直目正乘”的烛龙是远古“蜀人信奉的祖宗神图腾”。也有一说认为“纵目”是二郎神或灵官的眼睛,民国《邛崃县志》记载:“蜀中古庙多有蓝面神像,面上如蚕,金色,头上额中纵目,当即沿蚕丛之像。”贵州道真县的傩戏中有一个角色叫孽龙,其面具眼球突出跟眶5厘米左右,追本溯源,公元前316年,秦国灭蜀后,蜀王子从四川辗转贵州、广西逃到越南北部.似有某种联系:B型面具为人面造型。状若常人.方颐宽面,粗眉大眼,鼻棱突出,嘴阔而瘪,嘴角下勾,耳垂上有穿孑L,眉、眼也曾用黑色颜料勾画过。C型面像造型与B型相近,但脸型瘦长,下颌较窄,鼻棱尖直凸出,嘴角上翘。
这些面像的用途,学术界意见尚不统一,硕大无朋的纵目神像,可能是古蜀人的图腾徽记或古蜀先王的面像,用于隆重盛大的祭祀活动,是神庙中的主神。B、C型面像虽有变型与夸张,但尺寸与真人之面差别不大,是神庙里用于日常祭祀活动的配神,有人甚至设想,这些面像另有身躯相配套,另有一说则认为当时建筑物宏大壮观,是挂在建筑物上的装饰件。
带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
现代人有“往某人脸上贴金”的说法,三星堆文物中却真有实物例证。三星堆出土有4件金面罩青铜人头像,有圆顶的,也有平顶的,其中一尊青铜人头雕像,出土时带着的金面罩完好如初,金面罩由纯金皮拓展而成,包颐齐额,两边连耳朵都全部罩住,只将眼和眉毛露出。经分折,发现金面罩使用的粘合剂,竟是用生漆调合粘土粘上去的。4000年悠悠岁月,居然设有使其剥蚀脱落,没有褪掉其灿烂金光。
黄金属于贵金属,自古以其富丽的形态,辉煌的光泽,和延展性大、质柔软、化学性质稳定等优越的自然属性,被人间视为珍宝,一直到现代都被全人类当作硬通货使用。金光闪闪的金面青铜人头像,显得尊贵而富丽非凡,如同天神降临人间。用句时髦的话说,简直是“酷呆了”、“酷毙了”,这种在当今仍显新潮的扮靓,显示出古蜀先民对生活强烈的热爱,及不同凡响的追求,创造出留芳千古的艺术形象。
古蜀先民为什么要在脸上贴金呢?他们的着眼点已无法弄清。一种可能是贴上金面,显示祭祀对象的无比尊崇,和祭祀人无尚敬慕之情。另一种可能或许与古代的巫舞有关,戴上假面跳起巫舞,用以驱除恶鬼消除瘟疫。这种文化起源很早,相传黄帝曾训练了熊、罴等六种猛兽与炎帝作战,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也可能是是一些使用巫术,戴着猛兽面具的舞蹈队伍。尧舜时代“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说的是敲打着用石头制造的乐器,披着各种兽皮的舞蹈者一齐跳舞。商周时期巫风盛行,周代宫廷傩祭时,就有一个“方相氏”领头,他戴着假面,假面上四只眼睛金光闪闪,穿着黑衣服,系着红裙子,手上蒙着熊皮,一手拿戈一手执盾,领着打鬼的队伍,四处跳跃,发出“傩、傩……”的叫声,以驱除恶鬼,保证一年不生疾病。“傩舞”一直流传了下来,至今西南地区还保留“傩舞”这一传统,这些“傩舞”或许就与三星堆的金面罩、面具有传承关系。
戴黄金面罩在中国确属罕见,但在西亚和埃及却有相同的例证,黄金面罩最早产生于美索不达米亚,西亚艺术中的许多雕像也是饰以金箔的。埃及的图坦卡蒙王陵的葬殓面具就是黄金面罩。三星堆的青铜雕像及黄金面罩,年代虽然比西亚和埃及稍晚,但其大小和制作工艺完全不比后者逊色,三星堆文物中出现了西亚和埃及的文化因素,确实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谜。用黄金面罩盖在青铜人头像上的面具发现,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且出土的40多个青铜雕像中,仅有6个带有金面罩,这样做仅是一种显示尊崇的装饰,还是带有某种巫术的含义?仍是一个谜。2001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邮政联合发行了《古代金面罩头像》特种邮票,邮票一套两枚,分别是中国三星堆金面罩头像和埃及图坦卡蒙金面罩,(图坦卡蒙是3300多年前埃及鼎盛时期的法老。)反映出人们对这两种文化的联系、认识和比较。
惹人注意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雕像,颈部全都呈倒三角形,它们的下面会不会有泥塑或其它材料制作的躯体?它们会不会是“人祭”的代用品,用以象征被杀的“人牲”?
头颅崇拜作为灵魂崇拜的一个表现形式,在历史的演变中曾留下了遗迹。远古时,有一些民族,曾用猎得的人头做某种祭祀仪式。人牲(人头)用于规格最高的祭祀,被认为是最灵验的。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中源于头颅崇拜的猎头之俗多见史载。 历史在进步,巫师们在祭仪中也逐渐摈弃人头血祭,遂以人造的骷髅或其它造型面具代替人头。作为历史信仰的遗响,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纳西族等在寺庙跳神时,至今仍要佩戴骷髅形面具。

裟椤双树的主要作品

现代冒险长篇《涉险者.七域杀机》与我性随风合力打造连载中玄异长篇《与魅共舞》连载中玄幻中短篇集《聊斋Ⅱ》已连载玄异长篇 《与魅共舞》(天涯连载,现暂停连载,预计2013年完稿)现代奇幻《皮安诺传》(繁体版已签,简体版待定)《妖异人间之整容》已出版玄异长篇《降灵家族》(又名《钟馗后人传》、《我的老公不是人》)已出版(新世界出版社)玄异长篇《雌雄怪盗》(上册)已出版(新世界出版社)玄异长篇《雌雄怪盗》(下册)已出版(新世界出版社)动漫幻想小说《三界宅急送》已出版(知音漫客,中国致公出版社)动漫幻想小说《三界宅急送外传之异人学园》已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动漫古风幻想小说《浮珑·浮生物语前传》已出版(长江出版社)动漫古风幻想小说《浮生物语》已出版(长江出版社)动漫古风幻想小说《浮生物语外传·七夜》已出版(长江出版社)动漫古风幻想小说《浮生物语·贰》已出版(知音漫客,中国致公出版社)动漫古风幻想小说《浮生物语·叁》(上册).已出版(知音漫客,中国致公出版社)动漫幻想小说《陌上桑》已出版(漫娱文化,长江出版社)正于《漫客·小说绘》连载《浮生物语·肆》 《浮生物语》一杯叫做浮生的茶,一段悟透人生的故事。《浮珑·浮生物语前传》:缘起、裟椤篇·浮珑、敖炽篇·忘川、九厥篇·影歌、末篇(已于2013年11月出版)内容简介:漫天飞雪,已怀身孕的“浮生”老板娘与丈夫敖炽、朋友九厥,相约浮珑山巅,约定给即将出生的孩子讲叙各自生平的一段往事,作为其出生礼物,故事于焉展开——[裟椤篇·浮珑],一段老板娘的生平回忆录。故事从树妖老板娘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开始,讲叙其与子淼、敖炽的缠绵过往,讲叙其如何从一只初涉人世的小妖,如何成长为看透大千世事的成熟女人。一杯名为“浮生”的茶,作为这杯茶的女主人,她自己的一生又有怎样的精彩呢?[敖炽篇·忘川],讲叙千年以后,敖炽与裟椤已经成婚,经历了人间风雨。一个偶然的机会,回到两人当初相识的玳州城。谁也不曾料到,玳州城其实是一只驮在千年“玄武”背上的浮城,千年已至,封印将启,玳州城即将迎来一场大的浩劫,敖炽夫妇如何化解这一场巨大的危机?[九厥篇·影歌],来自天界的酿酒仙官九厥为了寻找一口酿酒的古泉,回到四十年代的华沙城。此时,正是纳粹德国统治的残酷世界。在这里,九厥邂逅了孤独冷僻的千年女妖“影”,又插手了纳粹苦心酝酿的一个血腥计划。来自东方的妖怪,在这里邂逅西方的种种妖魔:猫头鹰怪、吸血鬼等,究竟九厥能否化解浩劫,成就一段仙缘?其实我一直认为在老板娘开店之前的故事,严格说来并不从属于浮生系列,反而是浮生这个系列,是从浮珑这里衍生出来的。——裟椤双树《浮生物语·壹》:《长生》、《鱼爱》、《猎狮》、《狐守》、《夜蝶》、《灵犀》、《无相》、《骨石》、《九厥》、《暮声》、 《敖炽》、 《龙树》(已于2010年11月出版)内容简介:千百年前,她曾是爱上了水神的小小树妖,在经历过与水神幻灭的悲情爱恋后,她独自活到现世,变成了“不停”甜品店的老板娘。她会泡一种叫做浮生的茶,她店铺里会来很多奇怪的客人。每个客人都会喝到她的茶,给她说一个自己的故事,那是妖怪们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俊美的猫妖少年爱上一条鱼、视觉系的美艳狐狸守护着谶花、黄金狮子仰天长啸拯救爱人,夜蝶武士背负离奇身世诛杀妖魔……每个光临甜品店的客人身上都有故事。如同浮生茶一般,有着百转千回后的苦涩与甘甜?树妖老板娘是听故事的人。而她自己也是在人生中淡然寻觅的人她的生命有子淼、九厥、敖炽、胖子、瘦子……最终,他们将走向何方?七个悟透人生的故事,终将令沙漠流淌甘泉。《浮生物语外传·七夜》:《嫁衣》、《夜叉》、《蜂鬼》、《阿镜》、《生骨》、《小倩》、《汤》(已于2012年8月出版)内容简介:树妖老板娘与敖炽的蜜月旅行途中,在撒哈拉大沙漠迷失了方向。在荒漠中,偶遇六个黑袍怪人。虽然发觉六人均是妖怪所变化,但老板娘并未揭穿。从六个妖怪的口中,得知现在他们所停留之地,是传说中“七夜城”的所在地。而“七夜城”中,埋藏着富可敌国的宝藏。“衣罗女王”则是“七夜城”的主人,她的灵魂一直徘徊在这个地方。若要重现七夜城,取得宝藏,必须用七个故事与女王的灵魂完成一场交易。七个夜晚,七个故事,究竟是否能唤醒衣罗女王的灵魂,令七夜城重现人间?六个黑袍怪人究竟是什么身份?故事之夜,就从今晚开始。你,我,他,它,每个人,都在找属于自己的那杯浮生茶。《浮生物语·贰》:《乌衣》、《巧别》、《飞天 》、《梦碗》、《魍蛟》、《阿朱》、《翎上》、《小丑》、《白驹》、《羽蛇》、《地城》、《初酒》(已于2012年12月出版)内容简介:树妖老板娘和老公孽龙敖炽不开茶馆,开起了旅馆,店名依旧叫“不停”。这回的帮工也换成了纸片儿和赵公子。形形色色的客人入住了旅店,并且带来了他们的故事——有速度快过时间的白驹,善于修补人心的蜘蛛精。与世无争的蛟龙,还有混进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的碗妖……在这里,每个故事不仅有荡气回肠的爱情,也有至死不渝的友情,更有生死相随的亲情,每个光临旅店客人的故事就如浮生茶一样,有着百转千回后的苦涩与甘甜。更妙的是,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浮生茶。《浮生物语·叁》(上册):《妒津》、《千机》、《桃源》、《小青》、《悬壶》、《谜桥》、夏季特别篇 《茶国》(已于2013年10月出版)内容简介:树妖老板娘要逆天了!身怀六甲的她被偷拍了!对,就是她,开着一辆二手奔驰LMC房车一路向北,带着满车的茶叶,在高速上勾搭流动商贩。她抛下了敖炽与两个帮工,孤身向北,找寻东海龙墓中丢失的余下的十一颗青珀眼。当然,途中,她还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们和更多有趣的故事…… 《浮生物语·叁》(下册):《海囚》、《冷冷》、《玉官》、《解王》、《月老》》、《致爱》(已于2014年7月下旬出版)内容简介:在《浮生物语Ⅲ下》中,继老板娘一行已拿到七颗青珀石之后,她和老公敖炽在九厥、甲乙的陪同下,又经历了数番生死之劫,同时也认识了一群奇特的天神——在DEW市集做买卖舌头生意的第一任四方水君,受紫小人启发不再直接馈赠金帛而遭人怨恨的天界金老,手执镰刀能割断虚妄生命的前任福老,以庇佑他人为己任的参人解王,自断情腺的冷感月老……《浮生物语·四(鱼门国主)》(《漫客·小说绘》连载专栏)2015年盛夏,树妖老板娘携家带口回归,  新开不停——寻找时光中一切“遗失的美好”。  【新店、新朋友、新客人,全新旅程】  古风×动漫×幻想 裟椤双树 作品  蟾宫路 卧虎岭 罂冢  伏念 伥祸 喜宴  妖怪与人类的浮生情恨,三段盈满爱与悬疑的感人物语。  收录杂志未刊载内容,8万字重磅终章《时光》  无论这群新朋友带来了怎样的感动与震撼,最受欢迎的新登场人物,当然非浆糊与未知这对孪生兄妹莫属啦!经历过惊险苦难,新生命带来的惊喜与欢乐,一如浮生之茶,苦涩之后回味出的甘甜。 《三界宅急送》:《试管》、《如山》、《MY WAY》、《船王》、《火精》、《唇街》、《青蚨》、《久年》、《绛心》、《贪狼》、 《命秤》、 《晓魁》(已于2011年11月出版)内容简介:钟小魁是树妖裟椤的侄儿,捉鬼世家钟氏家族的传人,一个即将高考的17岁俊秀少年。他无意中被神秘的女人逼着签下了一份协议书,在未来的一年里必须自食其力,加入PKD快递公司赚钱。这家公司怎么看怎么不靠谱,用银餐具切油条的装十三HR总监姜南海,遍身名牌妖艳性感的员工玛丽欧,还有一个每次都拖油瓶的兼职林七七,他们就是每次都在钟小魁卖命工作的时候唧唧歪歪、游手好闲的“家事三人组”。这家神秘的公司接下的业务绝非常人可以完成——把装有特殊试剂的试管送进当红明星的心脏、把大活人送进《枭铁之役》的RPG游戏、把一首歌送进一个死去了40年的人的耳朵、把“船王”的称号送给快餐店的落魄打工小弟,把遍身烈火的火精送上千年极寒之地,把一整条街送给一个不再吃人的修罗……换作常人早已知难而退,但身负无数秘密且懂得钟家秘术的钟小魁每一次都化险为夷、顺利完成任务,并且得到不菲的薪水,在业界也博得了好的口碑。就在一年之期约满的时候,家事三人组被人绑架了,并且沦为了植物人!钟氏家族的死对头出现,他一直处心积虑监视着PKD,并且打算从钟小魁下手,把钟氏家族连根拔起,三界即将掀起腥风血雨!PKD的最后一个CASE,能否顺利完成?而钟小魁,未来究竟该选择怎样的路走下去,这个困扰他许久的问题,也将揭开谜底?《三界宅急送外传之异人学园》:《斗鬿》、《灭魇》、《鱼冢》、《时光》(已于2013年9月出版)《降灵家族》(又名《我的老公不是人》《钟馗后人传》):上卷 第一章 冬夜 第二章 不速之客 第三章 海归的堂弟 第四章 长瑞大厦 第五章 夜斗 第六章 元凶 第七章 医院记事 第八章 旁观者 第九章 婚礼 第十章 钟老太的秘密 下卷 第一章 致命幻觉 第二章 离魂 第三章 被遗忘的姐姐 第四章 心经 第五章 谎言 第六章 我的老公不是人 第七章 真相 尾声 相见不如怀念(已于2011年6月出版)内容简介:作为传说中“鬼王”钟馗的嫡系传人,钟家的血脉里都流着鬼王的血,背负着降妖伏鬼的宿命。钟旭,正当花样年花的少女,在普通公司小职员的外表下,暗藏着现代都市抓鬼天师的身份。弟弟钟晴、奶奶钟老太,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发生在“长瑞大厦”的闹鬼事件,钟家推托不过商业巨子司徒月波的邀请,出手抓鬼。在这一次凶险万分的过程中,钟旭负伤,进了医院,也因而与司徒月波产生了情愫。在医院里,一个名叫许飞的医生出现了。看起来温文尔雅的许飞,背后似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钟旭不顾一切,跟踪许飞,揭开了他的秘密。原来许飞是传说中神秘的“旁观者”,非人非鬼,自由行走于三界。但不知为何,与一只女鬼两情相悦。钟旭眼里揉不得砂子,出手收服女鬼。危急之机,许飞与钟旭火拼,两败俱伤。其后,钟旭被司徒月波求婚,嫁给了他。婚后的日子并不太平,钟老太和钟晴病倒,更神秘和不可捉摸的事件隐藏在漩涡背后。钟旭以为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是曾与自己结怨的许飞,于是以两败俱伤的方法摄来许飞的魂魄。这一番与许飞交战,竟又得知了更加惊人的真相:原来许飞身边的那只女鬼,竟然是钟旭的姐姐钟晶。而在钟家所有人的记忆中,早已没有了钟晶。巨大的变故和打击一重接一重而来,此时此刻,钟旭又惊觉:自己的枕边人司徒月波,竟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的真正身份是冥王。他接近她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取她性命!…… 《雌雄怪盗》上卷: 1 幽灵船 2 女神医 3 不安乐的安乐镇 4 石府秘事 5 皇室来人(已于2012年1月出版)《雌雄怪盗》下卷 :6 盗神斧 7 半边村 8 恶咒 9 绝战 10 水下皇陵 11 尾声(已于2012年6月出版) 《白色苹果树》短篇唯美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兔子的单恋。《预言石》幻想大作,主角:卫小豹。《半兽24小时》短篇小说,见《漫客·小说绘》叁周年典藏特刊《星座Constellation》。

龙字组词,带有龙字的词语成语4个字的词

带有龙字的两个字的组词: 龙堂 龙涛 龙韬 龙套 龙腾 龙筋 龙禁 龙旌 龙睛 龙精 龙井 龙膏 龙歌 龙阁 龙舸 龙羹 龙工 龙公 龙荒 龙黄 龙会 龙魂 龙火 龙蠖 龙鸡 龙箕 龙集 龙脊 龙戟 龙忌 龙骥 龙笳 龙甲 龙驾 龙笺 龙见 龙剑 龙舰 龙槛 龙蛟 龙角 龙湫 龙阶 龙节 龙界 龙巾 龙津 龙宫 龙輁 龙钩 龙骨 龙鹄 龙薣 龙挂 龙褂 龙怪 龙关 龙官 龙管 龙光 龙衮 龙椁 龙骸 龙醢 龙函 龙汉 龙颔 龙翰 龙蚝 龙鹤 龙亨 龙湖 龙虎 龙户 龙扈 龙钤 龙潜 龙跷 龙邛 龙筇 龙丘 龙虬 龙蹄 龙体 龙天 龙跳 龙廷 龙亭 龙庭 龙头 龙图 龙涂 龙駼 龙团 龙退 龙蜕 龙王 龙威 龙帷 龙尾 龙卫 龙位 龙文 龙窝 龙卧 龙幄 龙武 龙舞 龙物 龙犀 龙溪 龙舄 龙虾 龙鰕 龙仙 龙涎 龙幰 龙乡 龙香 龙襄 龙骧 龙麝 龙身 龙神 龙沈 龙升 龙笙 龙师 龙虱 龙施 龙势 龙首 龙书 龙疏 龙摅 龙树 龙睡 龙楯 龙朔 龙丝 龙驷 龙艘 龙髓 龙孙 龙梭 龙榻 龙台 龙潭 龙案 龙奥 龙柏 龙拜 龙榜 龙焙 龙币 龙陛 龙壁 龙编 龙鞭 龙变 龙标 龙飙 龙镳 龙表 龙宾 龙钵 龙伯 龙步 龙彩 龙骖 龙藏 龙草 龙茶 龙躔 龙常 龙超 龙朝 龙车 龙城 龙鵄 龙池 龙驰 龙墀 龙漦 龙齿 龙刍 龙雏 龙船 龙钏 龙床 龙吹 龙輴 龙唇 龙祠 龙胆 龙亶 龙刀 龙道 龙纛 龙德 龙的 龙灯 龙笛 龙篴 龙邸 龙睇 龙殿 龙雕 龙鼎 龙东 龙动 龙洞 龙斗 龙豆 龙断 龙堆 龙蹲 龙盾 龙额 龙恩 龙儿 龙輀 龙轜 龙耳 龙幡 龙舫 龙飞 龙奋 龙逢 龙凤 龙服 龙符 龙袱 龙綍 龙辅 龙腹 龙肝 龙花 龙华 龙化 龙景 龙竞 龙镜 龙炯 龙厩 龙廏 龙居 龙驹 龙举 龙矩 龙具 龙据 龙卷 龙桷 龙君 龙骏 龙龛 龙亢 龙窠 龙吭 龙口 龙窟 龙裤 龙葵 龙夔 龙兰 龙勒 龙雷 龙酹 龙鲤 龙荔 龙膋 龙鬣 龙鳞 龙驎 龙麟 龙旒 龙楼 龙修 龙岫 龙袖 龙须 龙轩 龙穴 龙学 龙血 龙浔 龙牙 龙芽 龙烟 龙盐 龙颜 龙眼 龙羊 龙阳 龙洋 龙腰 龙曜 龙耀 龙野 龙夜 龙衣 龙夷 龙椅 龙逸 龙鹢 龙翼 龙闉 龙吟 龙漏 龙攎 龙辂 龙路 龙銮 龙卵 龙纶 龙马 龙脉 龙狵 龙毛 龙眉 龙媒 龙煤 龙门 龙眠 龙绵 龙庙 龙鸣 龙沫 龙漠 龙母 龙木 龙目 龙拿 龙脑 龙瑙 龙辇 龙鸟 龙孽 龙女 龙牌 龙盘 龙蟠 龙逄 龙袍 龙旆 龙辔 龙棚 龙鹏 龙皮 龙票 龙瓶 龙骑 龙旗 龙鬐 龙气 龙碛 龙牵 龙骞 龙趋 龙泉 龙雀 龙阙 龙髥 龙髯 龙扰 龙阮 龙瑞 龙润 龙塞 龙腮 龙颡 龙沙 龙纱 龙扇 龙裳 龙勺 龙蛇 龙翔 龙象 龙绡 龙箫 龙心 龙兴 龙星 龙腥 龙性 龙龈 龙胤 龙斿 龙鱼 龙舆 龙旟 龙雨 龙驭 龙御 龙渊 龙元 龙圆 龙辕 龙跃 龙攒 龙臧 龙枣 龙藻 龙宅 龙旜 龙盏 龙战 龙章 龙仗 龙帐 龙杖 龙赵 龙旐 龙蛰 龙蒸 龙直 龙质 龙钟 龙种 龙舟 龙辀 龙胄 龙珠 龙猪 龙竹 龙烛 龙翥 龙爪 龙转 龙篆 龙准 龙仔 龙兹 龙姿 龙子 龙综 龙足 古龙 贺龙 阿龙 白龙 鼻龙 八龙 扒龙 仓龙 扳龙 班龙 斑龙 驳龙 壁龙 长龙 钵龙 成龙 苍龙 螭龙 车龙 登龙 赤龙 翆龙 乘龙 痴龙 漦龙 赐龙 从龙 蹲龙 二龙 地龙 雕龙 毒龙 伏龙 飞龙 分龙 蜚龙 逢龙 浮龙 干龙 乖龙 宫龙 勾龙 挂龙 黄龙 衮龙 旱龙 河龙 鸿龙 过龙 骇龙 合龙 怀龙 黑龙 豢龙 槐龙 画龙 火龙 驾龙 交龙 假龙 降龙 剑龙 蛟龙 鲛龙 角龙 驹龙 接龙 惊龙 金龙 酒龙 景龙 九龙 句龙 来龙 亢龙 蚗龙 雷龙 六龙 恐龙 枯龙 捞龙 懒龙 夔龙 鲲龙 老龙 骊龙 两龙 鸾龙 马龙 茅龙 闹龙 梅龙 蓬龙 弥龙 缪龙 蟠龙 木龙 髯龙 尼龙 泥龙 孽龙 诺龙 攀龙 盘龙 骑龙 起龙 钱龙 潜龙 青龙 人龙 虬龙 瘦龙 商龙 山龙 群龙 三龙 奢龙 沙龙 蛇龙 石龙 神龙 升龙 水龙 时龙 耍龙 双龙 随龙 睡龙 天龙 腾龙 鼍龙 箨龙 铜龙 头龙 屠龙 土龙 团龙 五龙 畏龙 匣龙 卧龙 乌龙 象龙 舞龙 先龙 小龙 轩龙 盐龙 鲟龙 洋龙 逸龙 业龙 一龙 跃龙 犹龙 御龙 应龙 凿龙 游龙 鱼龙 雨龙 玉龙 元龙 云龙 稚龙 真龙 竹龙 捉龙 蛰龙 猪龙 征龙 籦龙 钟龙 濯龙 髭龙 烛龙 祖龙 龙井寺 龙津女 龙津桥 带有龙字的三个字的成语组词,龙字三个字的词语 龙禁尉 龙睛鱼 龙井茶 龙肝瓜 龙工衣 龙公竹 龙火衣 龙江剧 龙角葱 龙湫茶 龙骨车 龙汉劫 龙虎榜 龙虎斗 龙虎节 龙虎旗 龙虎气 龙虎山 龙虎文 龙虎窑 龙虎营 龙跷经 龙头竿 龙头股 龙头客 龙头人 龙头士 龙头杖 龙图阁 龙王兵 龙王爷 龙罔象 龙尾车 龙尾道 龙尾石 龙尾岩 龙尾砚 龙文刀 龙文剑 龙武兵 龙武军 龙仙芝 龙涎香 龙香拨 龙香剂 龙香砚 龙骧赤 龙蛇火 龙蛇年 龙蛇蟠 龙蛇阵 龙书案 龙台观 龙抬头 龙伯国 龙藏寺 龙草书 龙船节 龙胆紫 龙亶石 龙德拘 龙额侯 龙飞榜 龙凤饼 龙凤菜 龙凤茶 龙凤船 龙凤地 龙凤舸 龙凤鼓 龙凤钱 龙凤帖 龙凤团 龙腹竹 龙华饭 龙华会 龙华树 龙华寺 龙画竿 龙卷风 龙窠石 龙鳞饼 龙鳞香 龙鳞座 龙须菜 龙须草 龙须沟 龙须面 龙须水 龙须席 龙须友 龙血树 龙牙草 龙牙蕉 龙牙轴 龙芽草 龙羊峡 龙阳恨 龙雒侯 龙门笔 龙门吊 龙门客 龙门刨 龙门寺 龙门阵 龙猛笔 龙猛军 龙脑浆 龙脑菊 龙脑香 龙泥印 龙泉窑 龙蕊簪 龙山会 龙舌草 龙舌兰 龙蛇歌 龙象会 龙象筵 龙兴寺 龙阵风 龙钟管 龙种马 龙爪葱 龙爪花 龙爪槐 龙爪稷 龙爪书 龙爪粟 龙爪篆 龙准公 龙准翁 龙子幡 龙子衣 白龙堆 白龙臛 包龙图 拜龙牌 崩龙族 唱龙眼 登龙门 登龙术 登龙位 冲龙玉 赤龙爪 赤龙子 触龙鳞 大龙湫 风龙阵 雕龙客 斗龙舟 独龙族 伏龙肝 伏龙观 飞龙厩 分龙兵 分龙节 分龙日 分龙雨 封龙门 泛龙舟 冯梦龙 鼓龙胡 黄龙洞 黄龙舰 黄龙牌 黄龙旗 黄龙誓 黄龙寺 黄龙汤 黄龙饮 黄龙宗 衮龙袍 海龙君 海龙王 合龙门 黑龙江 豢龙氏 黄鸣龙 回龙汤 火龙标 火龙船 急龙车 交龙锦 降龙钵 蛟龙吼 蛟龙匣 金龙案 九龙壁 九龙池 九龙殿 来龙儿 六龙车 六龙舆 李攀龙 李小龙 夔龙纹 骊龙珠 罗章龙 蟠龙钗 跑龙套 盘龙茶 盘龙髻 盘龙癖 批龙鳞 钱龙宴 瑞龙脑 青龙车 青龙刀 青龙稻 青龙幡 青龙符 青龙舰 青龙旗 青龙疏 青龙寺 青龙头 赛龙舟 山龙子 三龙祠 生龙脑 水龙带 水龙头 水龙吟 跳龙门 踏龙尾 探龙颔 箨龙衣 铜龙馆 铜龙楼 铜龙门 瓦龙人 乌龙茶 乌龙球 乌龙尾 五龙车 卧龙岗 小龙团 疑龙家 引龙直 鱼龙戏 鱼龙夜 鱼龙阵 玉龙膏 寓龙马 元龙楼 云龙笺 走龙蛇 白沙龙 八尺龙 白耳龙 避乖龙 变色龙 代漏龙 独眼龙 护身龙 壶公龙 过山龙 混江龙 马游龙 马如龙 蜜云龙 密云龙 木禺龙 木寓龙 攀地龙 人中龙 无角龙 小团龙 鸭嘴龙 一条龙 药店龙 翼手龙 玉臂龙 玉柄龙 玉盘龙 鱼化龙 玉夔龙 杖化龙 赵子龙 猪婆龙 龙潭虎穴 带有龙字的四字词语成语 龙韬豹略 龙腾豹变 龙腾凤集 龙腾虎蹴 龙睛凤颈 龙精虎猛 龙肝凤髓 龙荒蛮甸 龙荒朔漠 龙江虎浪 龙骨水车 龙光瑞像 龙归大海 龙鬼蛇神 龙翰凤雏 龙翰凤翼 龙胡之痛 龙虎风云 龙虎真人 龙潜凤采 龙腾虎踞 龙腾虎啸 龙腾虎跃 龙腾虎踯 龙腾虎掷 龙跳虎伏 龙跳虎卧 龙头拐杖 龙头锯角 龙头蛇尾 龙图老子 龙团凤饼 龙威虎振 龙威虎震 龙威燕颔 龙骧豹变 龙骧凤矫 龙蛇混杂 龙蛇之诗 龙蛇之章 龙伸蠖屈 龙神马壮 龙生九种 龙生九子 龙首豕足 龙潭虎窟 龙标夺归 龙伯钓鳌 龙藏寺碑 龙驰虎骤 龙雏凤种 龙德在田 龙雕凤咀 龙斗虎争 龙度天门 龙断可登 龙断之登 龙蹲虎踞 龙多乃旱 龙幡虎纛 龙飞凤起 龙飞凤舞 龙飞凤翔 龙飞凤翥 龙飞虎跳 龙飞九五 龙凤呈祥 龙凤通宝 龙凤团茶 龙凤喜烛 龙肝豹胎 龙肝凤胆 龙肝凤脑 龙华三会 龙化虎变 龙驹凤雏 龙举云兴 龙举云属 龙口夺食 龙郎蛋女 龙楼凤城 龙楼凤池 龙楼凤阁 龙性难驯 龙血凤髓 龙血玄黄 龙言凤语 龙颜凤姿 龙阳泣鱼 龙阳之兴 龙阳子弟 龙楼凤阙 龙马精神 龙眉豹颈 龙眉凤目 龙门笔法 龙门点额 龙门吊车 龙门石窟 龙门造像 龙鸣狮吼 龙拏虎攫 龙拏虎跳 龙拏虎掷 龙拿虎攫 龙拿虎跳 龙拿虎掷 龙脑薄荷 龙脑香树 龙攀凤附 龙盘凤舞 龙盘凤逸 龙盘凤翥 龙盘虎踞 龙盘虎拏 龙盘虎拿 龙蟠凤逸 龙蟠凤翥 龙蟠虎伏 龙蟠虎踞 龙蟠虎绕 龙蟠虬结 龙皮扇子 龙屈蛇伸 龙去鼎湖 龙泉太阿 龙跧虎卧 龙髯攀泣 龙山佳会 龙山落帽 龙山三老 龙山文化 龙蛇不辨 龙蛇飞动 龙蛇飞舞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龙骧虎啸 龙骧虎峙 龙骧虎跱 龙骧蠖屈 龙骧将军 龙骧麟振 龙翔凤舞 龙翔凤跃 龙翔凤翥 龙翔虎跃 龙心凤肝 龙兴凤举 龙兴云属 龙行虎变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隐弓坠 龙游曲沼 龙鱼杂戱 龙驭宾天 龙驭上宾 龙御上宾 龙跃凤鸣 龙跃鸿矫 龙跃虎踞 龙跃虎卧 龙跃云津 龙战虎争 龙战玄黄 龙战于野 龙战鱼骇 龙章凤彩 龙章凤函 龙章凤篆 龙章凤姿 龙章麟角 龙章秀骨 龙蛰蠖屈 龙枕鸭灯 龙争虎斗 龙争虎鬪 龙争虎战 龙睁虎眼 龙钟老态 龙钟潦倒 龙姿凤采 龙子龙孙 白龙微服 白龙鱼服 暴腮龙门 安顺龙宫 百花龙锦 扳龙附凤 鳌愤龙愁 摆龙门阵 百龙之智 驳龙仪同 笔走龙蛇 笔底龙蛇 不辨龙蛇 成龙配套 蝉蜕龙变 藏龙卧虎 层龙绝艺 车龙马水 乘龙贵婿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乘龙配凤 爨龙颜碑 大龙邮票 鼎湖龙去 二龙戏珠 登龙有术 雕龙画凤 雕龙绣虎 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伏龙凤雏 飞龙乘云 飞龙在天 凤骨龙姿 凤髓龙肝 凤跱龙拿 放龙入海 凤翥龙蟠 凤翥龙骧 凤翥龙翔 凤子龙孙 酆城龙剑 凤表龙姿 凤附龙攀 凤狂龙躁 凤楼龙阙 凤毛龙甲 凤舞龙飞 凤舞龙盘 凤舞龙蟠 凤箫龙管 凤臆龙鬐 凤札龙书 黄龙痛饮 黄龙战舰 龟龙鳞凤 龟龙麟凤 龟龙片甲 虎变龙蒸 虎步龙行 虎超龙骧 虎斗龙争 黑古龙冬 骇龙走蛇 虎跳龙拿 虎卧龙跳 虎啸龙吟 虎穴龙潭 虎跃龙腾 虎跃龙骧 虎掷龙拿 鹤骨龙筋 黑龙江省 虎据龙蟠 虎踞龙盘 虎踞龙蟠 虎窟龙潭 虎略龙韬 骥子龙文 画龙点睛 画龙点晴 画龙刻鹄 活龙活现 活龙鲜健 火龙黼黻 降龙伏虎 蛟龙擘水 蛟龙得水 蛟龙得雨 蛟龙失水 蛟龙戏水 蛟龙玉匣 燋龙温池 酒龙诗虎 连类龙鸾 来龙去脉 亢龙有悔 枯木龙吟 老态龙钟 夔龙礼乐 老迈龙钟 潦倒龙钟 马足龙沙 麟超龙翥 描龙刺凤 描龙绣凤 蛮龙舌血 马龙车水 蟠龙踞虎 蟠龙卧虎 牛眠龙绕 炮龙烹凤 炮龙烹凤 攀龙附凤 攀龙附骥 攀龙讬凤 攀龙托凤 烹龙庖凤 烹龙炮凤 烹龙炮凤 烹龙煮凤 盘龙卧虎 盘龙之癖 批逆龙鳞 蒲龙艾虎 曝腮龙门 骑龙弄凤 擒龙缚虎 擒龙捉虎 潜龙伏虎 潜龙勿用 乔龙画虎 青龙金匮 日角龙庭 日角龙颜 群龙无首 人中龙虎 如龙似虎 生龙活虎 生龙活现 神龙见首 神龙马壮 神龙失势 神龙失埶 尸居龙见 天龙八部 岁在龙虵 岁在龙蛇 太平龙头 围龙房屋 鼍愤龙愁 屠龙之伎 屠龙之技 土龙刍狗 土龙沐猴 匣里龙吟 吾家龙文 一世龙门 一登龙门 一龙九种 一龙一蛇 一龙一猪 云起龙襄 云起龙骧 鱼龙百变 鱼龙百戏 鱼龙变化 鱼龙混杂 鱼龙绝技 鱼龙烂漫 鱼龙曼羡 鱼龙曼延 鱼龙曼衍 鱼龙漫衍 鱼龙杂戏 鱼升龙门 鱼跃龙门 鱼质龙文 玉龙雪山 元龙高卧 元龙豪气 云蒸龙变 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云龙鱼水 真龙活现 真龙天子 张猛龙碑 祖龙浮海 祖龙一炬 祖龙之虐 白金龙 叉手铁龙 禅世雕龙 车马如龙 车水马龙 打凤捞龙 打凤牢龙 打虎牢龙 得婿如龙 敦煌五龙 飞燕游龙 浮云惊龙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附凤攀龙 贯斗双龙 公沙五龙 豪气元龙 矫若惊龙 矫若游龙 贾虎荀龙 酒虎诗龙 跨凤乘龙 踞虎盘龙 曼衍鱼龙 麟凤龟龙 麟凤龙 流水游龙 马水车龙 马如游龙 炮凤烹龙 炮凤烹龙 炰凤烹龙 配套成龙 狮威胜龙 三人一龙 雀马鱼龙 人中之龙 蜀得其龙 事火咒龙 文擅雕龙 文炳雕龙 痛饮黄龙 卧虎藏龙 托凤攀龙 文心雕龙 望子成龙 五爪金龙 舞凤飞龙 绣虎雕龙 蝘蜓嘲龙 叶公好龙 药店飞龙 游云惊龙 直捣黄龙 炙凤烹龙 掷杖成龙 竹杖化龙 龙头属老成 龙图阁学士 龙滩水电站 龙门二十品 龙山落帽风 成龙(-) 蛟龙得云雨 蛟龙失云雨 鲤鱼跳龙门 盘龙城遗址 青龙偃月刀 元龙百尺楼 龙羊峡水电站 蒋子龙(-) 青龙白虎同行 龙生龙,凤生凤 大水冲了龙王庙 大水淹了龙王庙 恶龙不斗地头蛇 画龙不成反为狗 骊龙颌下取明珠 前怕龙,后怕虎 强龙不压地头蛇 神龙见首不见尾 卧龙自然保护区 车如流水马如龙 风从虎, 云从龙 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蛇化为龙, 不变其文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龙的传人手抄报 写什么资料

关于龙的传说
2011-01-21 15:35:32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处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龙有独到的见解,闻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佛教中的龙是天人中八个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龙八部八部众第二的龙部。佛教中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金刚为己任,保证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祸乱。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也有龙部众生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是为护法。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关于龙的传说
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
说人间玩鱼灯,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
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呵!”龙女又是撒
娇又是装哭,龙王总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心里想道: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
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
灯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
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
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
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
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
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
不住少女模样了。
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招来风雨冲塌灯会,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
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躺
在海滩上动弹不得。
正巧,海滩土来了一瘦一胖的两个捕鱼小子,看到这条光灿灿大鱼,一下子愣住了。
“这是什么鱼呀!怎么会搁在沙滩上呢?”胖小子胆子小,站得远远的说:“从来没有看过
这种鱼,怕是不吉利,快走吧!”
瘦小子胆子大,不肯离去,边拨弄着鱼边说:“不管它是什么鱼,扛到街上去卖,准能
赚笔外快用用?”两人嘀咕了一阵,然后扛着鱼,上街叫卖去了。
那天晚上,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木坐,早将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觉动了慈
悲之心,对站在身后的善财童子说:“你快到渔镇去,将一条大鱼买下来,送到海里放生。”
善财稽首道:“菩萨哎?弟子哪有银两去买鱼呀?”
观音菩萨笑着说:“你从香炉里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财点头称是,急忙到观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着一朵莲花,飞也似地直奔渔镇。这
时,两个小子已将鱼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观鱼灯的人围住了。称奇的、赞叹的人问价的,矶
矶喳喳,议论村纷,可是谁也不敢贸然买这么一条大鱼。
有个白胡子老头说:“小子,这条鱼太大了,你们把它斩开来零卖吧?”
胖小子一想,觉得老头说得有理,于是向内??借来一把肉斧,举起来就要斩鱼。
突然,一个小孩子叫开了:“快看呀?大鱼流眼泪了。”
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鱼果然流着两串晶莹的眼泪,吓得丢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钻。
瘦小子怕外快泡汤,赶紧拾起肉斧要斩,却被一个气喘吁吁赶来的小沙弥阻止住了:
“莫斩!莫斩!这条鱼我买下了I”众人一看,十分诧异:“小沙弥怎么买鱼来了?”
那个老头停了一声,翘着山羊胡子说:“和尚买鱼,怕是要开荤还俗了吧?”
小沙弥见众人冷语讥笑,不觉脸红了,赶紧说:“我买这条鱼是去放生的!”说着,掏
出一撮碎银,递给瘦小子,并要他们将鱼扛到海边。
瘦小子暗自高兴:“外快赚进了!扛到海边,说不定等小沙弥一走,依旧能把这条大鱼
扛回来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鱼,跟着小沙弥向海边走去。
三人来到海边,小沙弥叫他们将大鱼放到海里。那鱼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个水花,游
出老远老远,然后掉转身来,同小沙弥点了点头,倏忽不见了。瘦小子见鱼游走了,这才断
了再捞外快的念头,摸出碎银,要分给胖小子。不料摊开手心一看,碎银变作了一把香灰,
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转眼再找小沙弥,也不知去向了。
再说东海龙宫里,自从不见了小公主,宫里宫外乱成一窝蜂。龙王气得龙须直翘,海龟
丞相急得头颈伸出老长,守门官蟹将军吓得乱吐白沫,玉虾宫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颤……一直
闹到天亮,龙女回到水晶宫,大家才松了口气。.龙王瞪起眼睛,怒气冲冲地呵斥道:
“小孽畜,你胆敢犯宫规,私自外出!说!到哪里去了?”
龙女一看龙王动了怒,知道撒娇也没有用了,便照实说:
“父王,女儿观鱼灯去了,要不是观音菩萨派善财童子来救我,女儿差点没命!”
接着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龙王听了,脸上黯然失色。他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
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个“教女不严”的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
逐出水晶宫。
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
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善财蹦蹦跳跳来到
龙女面前,笑着问道:
“龙女妹妹,你还记得我这个小沙弥吗?”
龙女连忙揩掉眼泪,红着脸说:
“你是善财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说着就要叩拜。
善财一把拉住了她:
“走,观音菩萨叫我来接你呢!”
善财和龙女手拉手走进紫竹林。龙女一见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俯身便拜。观音菩萨
很喜欢龙女,让她和善财像兄妹一样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个岩洞里,这个岩洞后来称为“善
财龙女洞”。
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
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铜它的水晶宫去了。
岑港白老龙
--------------------------------------------------------------------------------
舟山岛西岸有个海湾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
上,煞是壮观。年复一年,在岭脚边冲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龙潭”。
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乾旱之年,那白龙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喷
降下来,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白龙,都称他为“岑港白
老龙”。
有一年,又逢乾旱,白老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听一信了东海龙王的馋言,降
下旨意,不许他再到东海吸水。白老龙只得忍气吞声回到龙潭。一路上,只见禾菽枯焦,遍
地生姻,心中好不怆然。一行走之间,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
浑身披麻,正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老龙听了不免心酸,便上前问道:
“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那妇人抹泪一看,见是一位白须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关切地看着自己,心里一
暖,便哭诉起来。原来那妇人名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子,
夫妻十分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半年,就碰上这大旱季节。田里没指望了,丈
夫便邀集乡亲们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横祸,船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
她一个年轻寡妇,无依无靠,好不凄苦。
白老龙听了非常同情,叹了口气说:“大嫂不要过份伤心,自古人死不能复生。若不嫌
弃,我愿帮你捕三年鱼。”
青莲一怔,慌忙收泪道:“这……这如何使得!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你这样大
年纪怎么受得起!”
白老龙捋着白须说:“大嫂尽管放心,老汉自有道理。”
青莲见他说得诚恳,心里暗暗嘀咕道:“瞧他的模样,八成也是个落荒遭灾的。我何不
积点阴德,将他收留下来。”于是说道:“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就让我认你作爹吧!”.说
着就要叩头。
白老龙心里好不喜欢,忙伸手将她扶起,笑着说:“青儿不必多礼,老汉当之有愧了!”
当天夜里,白老龙借着星光叮叮当当动手修起船来。青莲回家,取出一畚斗糯米,按照
白老龙的嘱咐,做了满满一篮糯米块。第二天天亮,青莲提着篮子来到海边,左看右看,却
找不见那条破船,心里正着急,忽听有人叫她,定睛一看,见白老龙汗水淋漓地从一条崭新
的船里爬出来,才知自己的破船已经修好了,心里又高兴又感激,忙迎上去说:“爹爹辛苦
啦!快吃饭吧!”
白老龙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当天就出海捕鱼了。渔船像箭一样驶离港湾,不一
刻就来到东海大洋。白老龙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呼噜呼噜”打起瞌睡来。只见
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
怪,却又不敢叫醒他。不一会,鼾声止了,又听他梦叹般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渔
工闻声,慌忙赶到船沿拉起网来。
说也奇怪,几个人拉着偌大一顶渔网,却像扯着一条丝线那般轻巧。拉呀拉呀,拉出海
面,竟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条条金光闪亮,尾尾活蹦乱跳。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
里。谁知倒啊倒啊,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归航。青莲见捕了这许多大黄鱼,心里高兴极了!大伙听说这个白须白发老
人捕鱼的本事这么大,都纷纷赶来,求他作大伙的带头老大。白老龙捋着白须哈哈笑着,满
口答应了。
从此,白老龙使领着大伙起早摸黑地捕起鱼来。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捕上来的鱼又
大又肥,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白老龙又领着大伙出海去了。青莲在家准备好白老龙爱吃的糯
米块,照例到海边去等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
莲又饿又累,就倚着礁石打起盹来……
突然,她望见面容憔樵悴的义父匆匆走来,满怀悲愤地对她说:
“青儿,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
白布。”说罢飘然而去。”
青莲上前去拉,却扑了个空。顿时惊醒,才知是梦,心生疑惑。突然,只见海面上呼啸
的狂风推着小山似的大浪铺天盖地涌来。这风多大呀!
把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把最坚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连怔怔地望着汹涌的大海,想
到自己丈夫的悲惨遭遇,立时脸孔发自,浑身发抖,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风平浪息,可是好心肠的白老龙却再也没回
来。青莲想起梦里白老龙跟她说的话,就决定要到岑港岭下去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白老龙
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上路了。
走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村又一村,终于来到岑港岭下,举目一看,只见四野茫茫,哪
有一户人家?心里不免有点害怕。正在焦虑,猛见岭脚边有一个石潭,上面悬着百尺飞瀑,
就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块,叫一声爹。
丢了一阵,叫了一阵,潭中突然泛起一阵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对龙角来。
青莲吓了一跳,却听潭中传出声音道:“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乾爹。”
青莲听了,伤心地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
白老龙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条白老龙,想不到此番帮助百姓捕鱼,又得罪了东海龙
王,在玉帝面前参了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罪下来,把我禁铜在这龙潭之
中,不得自由。”
青莲闻言:心里气极啦!顿时揩乾眼泪,忿忿地叹道:
“唉!为什勤劳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获罪呢?这样不公平的世间,活着还有什
么意思!”说完,她把糯米块全倒进潭里,自己也跟着跳下去。青莲跳进龙潭,就变成一条
青龙,跟着白老龙隐没在清清的潭水中。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设立了两个会社:一个叫白龙会,一个叫青龙会。每隔
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出会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美观的青、白二龙,穿村游
乡,好不热闹。(http://www.white-collar.net/child/legend/dragon/002.htm更多)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ì)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ú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ì)
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老三蒲牢(pú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应为)(bāxià)
老七睚眦(yázì)
老八狻猊(suānní)
老九椒图(jiāot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赑屃(拼音:Bìxì):
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赑屃,因此有赑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囚牛: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於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
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 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嘲风:
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狻猊(拼音:Suānní):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狴犴(拼音:Bì'àn):
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
负屃(拼音:Fùxì):
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
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饕餮(拼音:Tāotiè):
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上有这么一段:“缙云氏有不才之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蚣蝮,应为趴蝮: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
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螭(拼音:chī),或螭首: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活两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称麒麟。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口能吐火,声音如雷。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相传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亦作骐驎。民间传说麒麟会给人们带来儿子,使家族兴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说。传说中孔子的母亲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现身。明朝时郑和的船队航行到东非,曾带两只长颈鹿回到北京,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麒麟。明成祖以此祥瑞之兆来表明自己施政的伟大。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
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拼音:pí xiū)又名天禄: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转化为财富,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也有一种说法它是龙的第九个儿子。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巨大的会吐火的飞行爬虫类的龙是所有神奇野兽中最令人敬畏也最危险的。今天,世界上仍有十种不同的龙。
澳洲蛋白眼Antipodean Opaleye(新西兰)
中国火球(也叫狮龙)Chinese Fireball(中国)
普通威尔士绿龙Common Welsh Green(威尔士)
赫希底里群岛黑龙Hebridean Black(赫希底里群岛)
匈牙利树蜂Hungarian Horntail(匈牙利)
挪威脊背龙Norwegian Ridgeback(挪威)
秘鲁毒牙龙Peruvian Vipertooth(秘鲁)
罗马尼亚长角龙Romanian Longhorn(罗马尼亚)
瑞典短鼻龙Swedish Short-Snout(瑞典)
乌克兰铁肚皮Ukrainian Ironbelly(乌克兰)
■ 古人说龙---关于龙的传说故事
蛮龙归正的神话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禹沿着应龙划尾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
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把大禹他们辛辛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乌龟友谊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长着一对雪白耀眼的龙角,正在嬉戏翻腾,不时掀起冲天的浪。大禹指南它,它全然不理。大禹于是取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乌龟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为一块斗大的巨石。
乌龟只把尾巴轻轻一挥,天空就划出一道朦胧虹样的弧线,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乌龙脑门顶上的两只龙角之间。乌龙哈哈大笑说:"这块小小的花石头,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无时无刻不在膨胀变大。不一会,便把蛮龙的两面三刀只龙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五彩息石一直不断生长,最后终于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听候大禹调遣。
龙窑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太湖里有一条浑身墨黑的乌龙,长大以后,玉皇大帝就召它到天上专管耕云播雨的事情。哪个地方干旱了,乌龙先到太湖喝足了水,再向那个地方喷。乌龙喷出来的水就是雨。
但有一个地方,玉皇大新闻社却不准乌龙去喷水,这地方就是太湖西面丁山、蜀山一琏。因为这地方的老百姓不敬天帝,所以玉皇大帝要惩罚他们。但是乌龙不忍心看到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受苦,就偷偷地降了雨,这一下惹恼了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乌龙,乌龙与天兵天将格斗,打得天错地暗,终因寡不敌从,浑身是伤,摔到地下,死了。当地老百姓非常感激乌龙,就把乌龙的尸首埋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葬土的土堆上出现了许多洞口,人们发现,洞里全是空的,乌龙的尸骨不见了,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地道。后来人们用这个空洞当作烧窑的洞,发现陶器烧得又多、又快、又透、又省柴。从此这个地方就叫乌龙窑。当地又仿照乌龙窑造了许多窑,就叫做"龙窑"。
龙马负图的传说
在河南洛阳东北孟津老城一带,在远古时候是一片水草丰盛的地方。传说古代曾经在图河里出现过一个妖怪。它头似龙,身似马,满身的鬃毛卷成无数个漩涡。人们按它的形状,就叫它龙马。据说这龙马是水中蛟龙变的,凶猛无比。它的到来,使附近洪水横流,庄稼毁坏,人们无法生存下去。
正当人们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伏羲乘坐六龙,来降服龙马。说也奇怪,龙马立即变得温顺善良起来。后来,杖羲根据龙马身上的漩涡,认真研究,坐了八八六十四天,终于研究出了八卦图。"龙马恰为天地用,图河先得圣人心。"后世为纪念伏羲和龙马,修建了一座寺院,叫负图寺,寺前高竖两块大碑,上刻"图河故道"和"龙马负图"。
大鹏斗孽龙传说
在纳西族的传说中,过去有个大酋长,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为了怕他死后儿女争夺家产,就把天地各划一半,儿女各一半,并指定了儿子住在陆地是人,女儿住在海里是龙。
后来,酋长死了之后,住在海里的龙不断侵占陆地,龙子龙孙也经常毁坏人的庄稼。为此,人请来了金翅大鹏,把那海底的孽龙抓起来捆住,给她一次狠狠的惩罚。从此,孽龙再也不敢侵犯百姓了,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地过着生活。
小白龙的故事
泰山黑龙潭下边有个白龙池,据说小白龙从前住在这里。有一次,玉皇大帝叫小白龙下一场狂风暴雨,但他不忍心毁坏老百姓的庄稼,只下了一场牛毛细雨。这下激怒了玉帝,罚他到人间做苦工。
小白龙到人间去做短工,并和一个姓崔的姑娘相爱结婚。有一年,赶上大旱,庄稼都快干死了,小白龙偷偷地显现龙形,帮助下了一场透雨。但它的原形还是让人发现了。它的妻子听到传闻后,不相信,追问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处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龙有独到的见解,闻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佛教中的龙是天人中八个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龙八部八部众第二的龙部。佛教中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金刚为己任,保证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祸乱。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也有龙部众生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是为护法。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关于龙的传说
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
说人间玩鱼灯,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
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呵!”龙女又是撒
娇又是装哭,龙王总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心里想道: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
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
灯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
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
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
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
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
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
不住少女模样了。
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招来风雨冲塌灯会,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
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躺
在海滩上动弹不得。
正巧,海滩土来了一瘦一胖的两个捕鱼小子,看到这条光灿灿大鱼,一下子愣住了。
“这是什么鱼呀!怎么会搁在沙滩上呢?”胖小子胆子小,站得远远的说:“从来没有看过
这种鱼,怕是不吉利,快走吧!”
瘦小子胆子大,不肯离去,边拨弄着鱼边说:“不管它是什么鱼,扛到街上去卖,准能
赚笔外快用用?”两人嘀咕了一阵,然后扛着鱼,上街叫卖去了。
那天晚上,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木坐,早将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觉动了慈
悲之心,对站在身后的善财童子说:“你快到渔镇去,将一条大鱼买下来,送到海里放生。”
善财稽首道:“菩萨哎?弟子哪有银两去买鱼呀?”
观音菩萨笑着说:“你从香炉里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财点头称是,急忙到观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着一朵莲花,飞也似地直奔渔镇。这
时,两个小子已将鱼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观鱼灯的人围住了。称奇的、赞叹的人问价的,矶
矶喳喳,议论村纷,可是谁也不敢贸然买这么一条大鱼。
有个白胡子老头说:“小子,这条鱼太大了,你们把它斩开来零卖吧?”
胖小子一想,觉得老头说得有理,于是向内??借来一把肉斧,举起来就要斩鱼。
突然,一个小孩子叫开了:“快看呀?大鱼流眼泪了。”
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鱼果然流着两串晶莹的眼泪,吓得丢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钻。
瘦小子怕外快泡汤,赶紧拾起肉斧要斩,却被一个气喘吁吁赶来的小沙弥阻止住了:
“莫斩!莫斩!这条鱼我买下了I”众人一看,十分诧异:“小沙弥怎么买鱼来了?”
那个老头停了一声,翘着山羊胡子说:“和尚买鱼,怕是要开荤还俗了吧?”
小沙弥见众人冷语讥笑,不觉脸红了,赶紧说:“我买这条鱼是去放生的!”说着,掏
出一撮碎银,递给瘦小子,并要他们将鱼扛到海边。
瘦小子暗自高兴:“外快赚进了!扛到海边,说不定等小沙弥一走,依旧能把这条大鱼
扛回来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鱼,跟着小沙弥向海边走去。
三人来到海边,小沙弥叫他们将大鱼放到海里。那鱼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个水花,游
出老远老远,然后掉转身来,同小沙弥点了点头,倏忽不见了。瘦小子见鱼游走了,这才断
了再捞外快的念头,摸出碎银,要分给胖小子。不料摊开手心一看,碎银变作了一把香灰,
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转眼再找小沙弥,也不知去向了。
再说东海龙宫里,自从不见了小公主,宫里宫外乱成一窝蜂。龙王气得龙须直翘,海龟
丞相急得头颈伸出老长,守门官蟹将军吓得乱吐白沫,玉虾宫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颤……一直
闹到天亮,龙女回到水晶宫,大家才松了口气。.龙王瞪起眼睛,怒气冲冲地呵斥道:
“小孽畜,你胆敢犯宫规,私自外出!说!到哪里去了?”
龙女一看龙王动了怒,知道撒娇也没有用了,便照实说:
“父王,女儿观鱼灯去了,要不是观音菩萨派善财童子来救我,女儿差点没命!”
接着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龙王听了,脸上黯然失色。他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
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个“教女不严”的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
逐出水晶宫。
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
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善财蹦蹦跳跳来到
龙女面前,笑着问道:
“龙女妹妹,你还记得我这个小沙弥吗?”
龙女连忙揩掉眼泪,红着脸说:
“你是善财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说着就要叩拜。
善财一把拉住了她:
“走,观音菩萨叫我来接你呢!”
善财和龙女手拉手走进紫竹林。龙女一见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俯身便拜。观音菩萨
很喜欢龙女,让她和善财像兄妹一样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个岩洞里,这个岩洞后来称为“善
财龙女洞”。
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
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铜它的水晶宫去了。
岑港白老龙
--------------------------------------------------------------------------------
舟山岛西岸有个海湾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
上,煞是壮观。年复一年,在岭脚边冲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龙潭”。
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乾旱之年,那白龙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喷
降下来,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白龙,都称他为“岑港白
老龙”。
有一年,又逢乾旱,白老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听一信了东海龙王的馋言,降
下旨意,不许他再到东海吸水。白老龙只得忍气吞声回到龙潭。一路上,只见禾菽枯焦,遍
地生姻,心中好不怆然。一行走之间,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
浑身披麻,正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老龙听了不免心酸,便上前问道:
“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那妇人抹泪一看,见是一位白须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关切地看着自己,心里一
暖,便哭诉起来。原来那妇人名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子,
夫妻十分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半年,就碰上这大旱季节。田里没指望了,丈
夫便邀集乡亲们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横祸,船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
这是资料
龙,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就是华夏儿女泱泱的气节,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那就是中国!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二、春节吃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 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三、北方春节吃饺子
  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传说: 据说,远古时代的龙是没有角的,那时的龙在地上生活。它凭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 ,想当属相,也想当兽王,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人间产生了龙虎斗,结果是难分难解。最后,玉帝觉得
龙年剪纸(21张)它们斗得太不像话,下旨叫它们来天宫评理,临行时,龙想到自己虽然高大,却不及老虎威风,怕玉帝小看自己,当不上兽王也排不上属相。这时,龙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鸡有一对漂亮的角,不防借来戴上,这一定会给龙大哥添几分威风。”龙听大喜,便同蜈蚣来找公鸡借角。   
公鸡听说龙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龙一见急了,对天发誓道:“如果我不还你的角,回陆地就死。”蜈蚣也在公鸡担任保道。“如果龙大哥不还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鸡见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给了龙。   龙和虎到了天宫,玉帝见龙和虎都十分威风,便下令龙虎都作兽王,虎为陆地百兽之王,龙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当属相,龙也可以成为属相,只不过得在后面一些。于是,龙和虎皆大欢喜,告辞玉帝回到凡间,回来后,龙心里想,如果把角还给公鸡,水族们见我这么丑能服我管呢?于是决定不还公鸡的角,一头扎进水中,再也不上陆地了。   
公鸡见龙不还角,气得满脸通红,也迁怒于蜈蚣,蜈蚣吓得从此钻进石缝中。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公鸡的脸总是红的、蜈蚣也难得爬出地面,公鸡见到蜈蚣总是一口一个吃掉,并且总是在喊 :“龙哥哥,还我的角?!”而龙呢,再也没有到陆地上来了。   
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
由来: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传说中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 汉字(繁体)“龙”
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来自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兴隆洼文化因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敖汉旗紧邻辽宁省,查海遗址在辽宁阜新县)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兴隆洼文化的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了8000年前。在早期,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群山那样的雄姿,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渐渐成了"九不像"(具有九种动物的特征)的样子,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万能之神。   
龙的形象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其中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
新中国龙的化石(18张)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螣蛇没有脚 2012龙年邮票
而能飞(见《荀子·劝学》);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qiu囚]龙,无角的叫螭[chī吃]龙。(均见《离骚》洪补引《广雅》)有翅膀的叫应龙(《天问》王注)。有说龙像狗像牛,《论衡》则说:“龙之像,马首蛇尾。”还有的说龙的形状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shen甚]的腹,鱼的鳞,虎的脚掌,鹰的爪子。有鳄鱼说、晰蜴说、马说等等。但普遍认同龙的基调是蛇。最初系统提出这一见解的是闻一多的名篇《伏羲考》。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e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丰富与补充。
《龙的传人》是一部有关武术的电影,讲述了李小龙和他的学生在美国的奋斗故事。以下是手抄报需要包含的:1. 电影简介:讲述电影的主题、大致情节,以及导演和主演等基本信息。2. 主人公李小龙:介绍李小龙的生平事迹、成就和对武术的贡献,以及他在电影中的表现。3. 桥段分析:精选几个电影中的经典桥段,剖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4. 武术文化:介绍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分类、技法和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5. 电影评价:评论家和观众的评价,评判电影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6. 观影心得:谈谈自己观看电影的感受、收获和体验,以及对武术和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以上是手抄报需要包含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适当扩展和加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处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龙有独到的见解,闻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考古专家认为,早期的龙就是一处头上带角的蛇,是一种纯粹的爬行动物;而有些人则认为,龙最初形成地,龙头很像猪,龙身则与蛇身相同;还有人指出,龙是由鳄鱼蜕变而成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对龙有独到的见解,闻先生认为:龙是由蛇与其它多种动物综合形成的,它以蛇身为基础,融入了马的鬃毛,牛的尾巴,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对龙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许多出土的带有有关龙的图形的文物中分析,龙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久远的历史。这其中河南濮阳出土的蚌龙,距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它一方面体现着仰韶文化的脉胳,另一方面又证明了龙的最初形成。
关于龙的起源,在经历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人们终于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共识: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
龙是伟大的,因为它得到了所有炎黄子孙的尊敬;龙又是虚无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物质。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佛教中的龙是天人中八个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龙八部八部众第二的龙部。佛教中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金刚为己任,保证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祸乱。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也有龙部众生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是为护法。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关于龙的传说
龙女拜观音
在观音菩萨身边,有一对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财,女的叫龙女。
龙女原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深得龙王的宠爱。一天,她听
说人间玩鱼灯,异常热闹,就吵着要去观看。
龙王捋捋龙须摇摇头说:“那里地荒人杂,可不是你龙公主去的地方呵!”龙女又是撒
娇又是装哭,龙王总是不依。龙女嘟起小嘴巴:心里想道: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好容易
挨到三更天,便悄悄溜出水晶宫,变成一个十分好看的渔家少女,踏着蒙陇月色,来到闹鱼
灯的地方。
这是一个小渔镇,街上的鱼灯多极啦!有黄鱼灯、鳌角灯、章鱼灯、墨鱼灯、鲨鱼灯,
还有龙虾灯、海蟹灯、扇贝灯、海螺灯、珊瑚灯……龙女东瞧瞧、西望望,越看越高兴,有
时竟忘情地往人群里挤。不一会来到十字路口,这里更有趣哩!鱼灯叠鱼灯,灯山接灯山,
五颜六色,光华璀璨。龙女似痴似呆地站在一座灯山前,看得出了神。
谁知这时候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
龙女猛吃一惊,叫苦不已。原来变成少女的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
不住少女模样了。
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招来风雨冲塌灯会,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
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躺
在海滩上动弹不得。
正巧,海滩土来了一瘦一胖的两个捕鱼小子,看到这条光灿灿大鱼,一下子愣住了。
“这是什么鱼呀!怎么会搁在沙滩上呢?”胖小子胆子小,站得远远的说:“从来没有看过
这种鱼,怕是不吉利,快走吧!”
瘦小子胆子大,不肯离去,边拨弄着鱼边说:“不管它是什么鱼,扛到街上去卖,准能
赚笔外快用用?”两人嘀咕了一阵,然后扛着鱼,上街叫卖去了。
那天晚上,观音菩萨正在紫竹林木坐,早将刚才发生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不觉动了慈
悲之心,对站在身后的善财童子说:“你快到渔镇去,将一条大鱼买下来,送到海里放生。”
善财稽首道:“菩萨哎?弟子哪有银两去买鱼呀?”
观音菩萨笑着说:“你从香炉里抓一把去就是了。”
善财点头称是,急忙到观音院抓了一把香灰,踏着一朵莲花,飞也似地直奔渔镇。这
时,两个小子已将鱼扛到大街,一下子被观鱼灯的人围住了。称奇的、赞叹的人问价的,矶
矶喳喳,议论村纷,可是谁也不敢贸然买这么一条大鱼。
有个白胡子老头说:“小子,这条鱼太大了,你们把它斩开来零卖吧?”
胖小子一想,觉得老头说得有理,于是向内??借来一把肉斧,举起来就要斩鱼。
突然,一个小孩子叫开了:“快看呀?大鱼流眼泪了。”
胖小子停斧一看,大鱼果然流着两串晶莹的眼泪,吓得丢掉肉斧就往人群外面钻。
瘦小子怕外快泡汤,赶紧拾起肉斧要斩,却被一个气喘吁吁赶来的小沙弥阻止住了:
“莫斩!莫斩!这条鱼我买下了I”众人一看,十分诧异:“小沙弥怎么买鱼来了?”
那个老头停了一声,翘着山羊胡子说:“和尚买鱼,怕是要开荤还俗了吧?”
小沙弥见众人冷语讥笑,不觉脸红了,赶紧说:“我买这条鱼是去放生的!”说着,掏
出一撮碎银,递给瘦小子,并要他们将鱼扛到海边。
瘦小子暗自高兴:“外快赚进了!扛到海边,说不定等小沙弥一走,依旧能把这条大鱼
扛回来呢!”他招呼胖小子扛起大鱼,跟着小沙弥向海边走去。
三人来到海边,小沙弥叫他们将大鱼放到海里。那鱼碰到海水,立即打了一个水花,游
出老远老远,然后掉转身来,同小沙弥点了点头,倏忽不见了。瘦小子见鱼游走了,这才断
了再捞外快的念头,摸出碎银,要分给胖小子。不料摊开手心一看,碎银变作了一把香灰,
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转眼再找小沙弥,也不知去向了。
再说东海龙宫里,自从不见了小公主,宫里宫外乱成一窝蜂。龙王气得龙须直翘,海龟
丞相急得头颈伸出老长,守门官蟹将军吓得乱吐白沫,玉虾宫女怕得跪在地上打颤……一直
闹到天亮,龙女回到水晶宫,大家才松了口气。.龙王瞪起眼睛,怒气冲冲地呵斥道:
“小孽畜,你胆敢犯宫规,私自外出!说!到哪里去了?”
龙女一看龙王动了怒,知道撒娇也没有用了,便照实说:
“父王,女儿观鱼灯去了,要不是观音菩萨派善财童子来救我,女儿差点没命!”
接着将自己的遭遇讲了一遍。龙王听了,脸上黯然失色。他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
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个“教女不严”的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
逐出水晶宫。
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
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善财蹦蹦跳跳来到
龙女面前,笑着问道:
“龙女妹妹,你还记得我这个小沙弥吗?”
龙女连忙揩掉眼泪,红着脸说:
“你是善财哥哥呀?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呢!”说着就要叩拜。
善财一把拉住了她:
“走,观音菩萨叫我来接你呢!”
善财和龙女手拉手走进紫竹林。龙女一见观音菩萨端坐在莲台上,俯身便拜。观音菩萨
很喜欢龙女,让她和善财像兄妹一样住在潮音洞附近的一个岩洞里,这个岩洞后来称为“善
财龙女洞”。
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
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铜它的水晶宫去了。
岑港白老龙
--------------------------------------------------------------------------------
舟山岛西岸有个海湾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倾泻下来,犹如百尺白布悬挂在峭壁
上,煞是壮观。年复一年,在岭脚边冲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龙潭”。
相传很久以前,潭里有一条白龙。每当乾旱之年,那白龙使吸来东海之水,化作甘霖喷
降下来,使方圆数十里的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感念白龙,都称他为“岑港白
老龙”。
有一年,又逢乾旱,白老龙正要吸水降雨,不料玉皇大帝听一信了东海龙王的馋言,降
下旨意,不许他再到东海吸水。白老龙只得忍气吞声回到龙潭。一路上,只见禾菽枯焦,遍
地生姻,心中好不怆然。一行走之间,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哭声,走近一看,是一位年轻妇人
浑身披麻,正跪在滚烫的沙滩上,面对着大海嚎哭。白老龙听了不免心酸,便上前问道:
“大嫂因何在此啼哭?”
那妇人抹泪一看,见是一位白须白发、面目慈祥的老人,正关切地看着自己,心里一
暖,便哭诉起来。原来那妇人名叫青莲,从小死了爹娘,由兄嫂作主,嫁给一个孤身小子,
夫妻十分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半年,就碰上这大旱季节。田里没指望了,丈
夫便邀集乡亲们下海捕鱼。不料初次出海就遭横祸,船被风浪掀翻了,丈夫落水身亡,撇下
她一个年轻寡妇,无依无靠,好不凄苦。
白老龙听了非常同情,叹了口气说:“大嫂不要过份伤心,自古人死不能复生。若不嫌
弃,我愿帮你捕三年鱼。”
青莲一怔,慌忙收泪道:“这……这如何使得!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你这样大
年纪怎么受得起!”
白老龙捋着白须说:“大嫂尽管放心,老汉自有道理。”
青莲见他说得诚恳,心里暗暗嘀咕道:“瞧他的模样,八成也是个落荒遭灾的。我何不
积点阴德,将他收留下来。”于是说道:“我从小没爹没娘的,就让我认你作爹吧!”.说
着就要叩头。
白老龙心里好不喜欢,忙伸手将她扶起,笑着说:“青儿不必多礼,老汉当之有愧了!”
当天夜里,白老龙借着星光叮叮当当动手修起船来。青莲回家,取出一畚斗糯米,按照
白老龙的嘱咐,做了满满一篮糯米块。第二天天亮,青莲提着篮子来到海边,左看右看,却
找不见那条破船,心里正着急,忽听有人叫她,定睛一看,见白老龙汗水淋漓地从一条崭新
的船里爬出来,才知自己的破船已经修好了,心里又高兴又感激,忙迎上去说:“爹爹辛苦
啦!快吃饭吧!”
白老龙吃过糯米块,带了几名渔工,当天就出海捕鱼了。渔船像箭一样驶离港湾,不一
刻就来到东海大洋。白老龙吩咐渔工撒网,自己却枕着舱板“呼噜呼噜”打起瞌睡来。只见
他一边打鼾,一边流汗,巨大的汗珠从他额上不断地涌出来,沾湿了舱面。渔工心里好不奇
怪,却又不敢叫醒他。不一会,鼾声止了,又听他梦叹般地喊道:“快起网!快起网!”渔
工闻声,慌忙赶到船沿拉起网来。
说也奇怪,几个人拉着偌大一顶渔网,却像扯着一条丝线那般轻巧。拉呀拉呀,拉出海
面,竟是满满一网大黄鱼,条条金光闪亮,尾尾活蹦乱跳。渔工惊喜万分,忙把黄鱼倒进舱
里。谁知倒啊倒啊,三个船舱都装满了,网里的鱼还不见倒完。渔工们你看看我,我看看
你,都楞住了。
傍晚,渔船归航。青莲见捕了这许多大黄鱼,心里高兴极了!大伙听说这个白须白发老
人捕鱼的本事这么大,都纷纷赶来,求他作大伙的带头老大。白老龙捋着白须哈哈笑着,满
口答应了。
从此,白老龙使领着大伙起早摸黑地捕起鱼来。每次出海都是满载而归,捕上来的鱼又
大又肥,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转眼半年过去了。一天,白老龙又领着大伙出海去了。青莲在家准备好白老龙爱吃的糯
米块,照例到海边去等船回来。等啊等啊,直到太阳落山,月亮升起,还不见渔船归航。青
莲又饿又累,就倚着礁石打起盹来……
突然,她望见面容憔樵悴的义父匆匆走来,满怀悲愤地对她说:
“青儿,我要走了,你多保重!要是想我,就到岑港岭下来找,我的屋前挂着九丈六尺
白布。”说罢飘然而去。”
青莲上前去拉,却扑了个空。顿时惊醒,才知是梦,心生疑惑。突然,只见海面上呼啸
的狂风推着小山似的大浪铺天盖地涌来。这风多大呀!
把岸上所有的船桩都吹跑了把最坚硬的礁石都打碎了。青连怔怔地望着汹涌的大海,想
到自己丈夫的悲惨遭遇,立时脸孔发自,浑身发抖,对着茫茫海天失声痛哭起来。
一天又一天,直至第八天早晨,海面上才风平浪息,可是好心肠的白老龙却再也没回
来。青莲想起梦里白老龙跟她说的话,就决定要到岑港岭下去寻找义父。她做了一篮白老龙
爱吃的糯米块,告别了乡亲们上路了。
走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村又一村,终于来到岑港岭下,举目一看,只见四野茫茫,哪
有一户人家?心里不免有点害怕。正在焦虑,猛见岭脚边有一个石潭,上面悬着百尺飞瀑,
就像飘着一块白布。青莲赶紧放下篮子,取出糯米块往潭里丢。丢一块糯米块,叫一声爹。
丢了一阵,叫了一阵,潭中突然泛起一阵波浪,水面上慢慢露出一对龙角来。
青莲吓了一跳,却听潭中传出声音道:“青儿不要害怕,我便是你的乾爹。”
青莲听了,伤心地哭道:“爹爹,你为啥变成这副样子?”
白老龙道:“我本是此地的一条白老龙,想不到此番帮助百姓捕鱼,又得罪了东海龙
王,在玉帝面前参了一本,说我残害水族,扰乱龙宫,玉帝降罪下来,把我禁铜在这龙潭之
中,不得自由。”
青莲闻言:心里气极啦!顿时揩乾眼泪,忿忿地叹道:
“唉!为什勤劳的人反而受苦,好心眼的反而获罪呢?这样不公平的世间,活着还有什
么意思!”说完,她把糯米块全倒进潭里,自己也跟着跳下去。青莲跳进龙潭,就变成一条
青龙,跟着白老龙隐没在清清的潭水中。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设立了两个会社:一个叫白龙会,一个叫青龙会。每隔
三年一小会,十二年一大会。出会时,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造型美观的青、白二龙,穿村游
乡,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