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砚台是什么东西,砚台是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9 14:28:18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砚台是什么东西

砚台是磨墨的工具。
砚台的拼音:yàn tai,词性:名词,字体结构:砚为左右结构,台为上下结构,指的是磨墨的文具。砚台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
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
木砚研究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实际并不适宜做砚台,但文人的浪漫将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引证解释
1、唐·皮日休、张贲等《药名联句》:“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台。”
2、元·姚燧《阳春曲》:“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
3、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台、笔筒数件。”

砚台简介

砚台简介
  一种研墨许笔的文具。又称砚台。俗称砚瓦。砚和纸﹑笔﹑墨合称文房四宝。历代的砚台有石砚﹑陶砚﹑玉砚﹑瓷砚﹑铜砚﹑铁砚﹑木砚﹑漆砚﹑砖砚﹑瓦砚等。自隋唐以后,石砚的使用最为普遍,而且饰以雕刻,将实用和艺术结合起来,成为名贵的工艺美术品。
  沿革
  砚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陕西临潼姜寨村发掘古代文化遗址时,在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块石砚,掀开石盖,内有一支石质的磨杵,砚旁有数块黑色染料和一只灰色陶质水杯。1955年广州华侨新村汉墓出土的石砚8件,和1973年湖南长沙沙湖桥和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石砚,说明砚作为一种研磨(墨)的工具,在秦汉时已经问世。据汉代刘熙着《释名?释书契》记载:“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许慎着《说文解字》记载:“砚,滑石也,”与研磨同义。后来砚逐渐失去“石滑不涩”的本义了,而以“研墨者曰砚”这个引伸意义作为本义。汉代时的砚多为圆形三足砚,盖部多雕刻鸟兽等花纹;北朝则盛行方形四足砚式;隋唐以来盛行龟式﹑屐式﹑箕式,同时还有将秦汉时遗留下来的佳砖﹑名瓦,加工刻制成砖﹑瓦砚,一直延续至今。历代出现了不少著名的雕刻石砚的名师巧匠。如清代的宫廷刻砚名匠金殿杨,以仿古见长的顾德邻﹑顾圣之父子,以风格纤巧﹑雅致﹑多为2——5吋小品砚的顾二娘,砚刻作品与诗﹑书﹑画﹑篆刻等艺术融于一体,具有古雅﹑简朴风格的高凤翰。
  制作工艺

  砚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选料﹑设计﹑造坯﹑雕刻﹑磨光﹑配盒等工序。①选料:刻制石砚的石材必须质地坚实致密﹑细腻滋润﹑刚柔相宜,发墨好﹑下墨快,贮水不易干﹑盛墨不易臭,发墨而不损毫等特点。②设计:要从传统砚刻的因材施艺着眼,从整体的效果出发,在题材﹑形制﹑构图等方面进行创作设计,既要根据石材质地﹑形状﹑纹理﹑色彩等不同情况,因材施艺,又要注意美观﹑古雅,适于研墨。③造坯:从研墨实用和鉴赏角度出发,将石料的优质部分留作砚堂(墨堂,研墨处)和砚池(墨池,储墨处),要适于研墨﹑许笔和储墨。如墨池过深,储墨就易滞留,积累难以洗涤;过浅,研墨时易外溢且储墨少,不便于书写使用。坯璞要求平整。④雕刻:砚石雕刻一般要求掩疵显美,不留刀痕。传统的砚刻技法一般采用深﹑浅浮雕(高﹑低浮雕)﹑细刻﹑线刻为主,必要时加以圆雕﹑镂空配合,使外观圆润﹑细腻﹑干净。有的优质高档砚材祗要稍加雕琢甚至不加雕刻,稍事磨光便可成一块非常珍贵的砚——平板砚。⑤磨光:先用细砂将砚面及雕刻部分细磨,磨去刀痕和凿口,使砚面平滑,又不至影响所雕刻的图纹。然后再用滑石﹑水磨细砂纸反复匀磨至手触无?,平滑溜手为止。再以油蜡涂抹全砚,使其更加晶莹光洁,纤维不染。⑥配盒:佳砚均需配盒,以保护砚石的纹饰﹑铭文,防止尘埃入砚,而且还可保持砚石的滋润。砚盒多以红木﹑楠木经刻制﹑磨光﹑打漆等过程制成。
  名砚
  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历代被誉为四大名砚。此外,吉林的松花砚﹑山东(青州)的红丝砚﹑河北的易砚﹑河南的盘古砚和青海﹑宁夏的贺兰砚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石质﹑雕刻风格和艺术特色。①端砚:砚石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羚羊峡斧柯山的端溪水一带,故称端砚,或称端溪砚。砚石呈青紫色,故又称紫石砚。就其石质而论,居四大名砚之首。据清代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初唐的端砚,一般以实用为主,砚石多无纹饰。中唐后,从纯文房用品逐渐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砚形﹑砚式不断增加,且饰以雕刻。从唐以后历代对端砚的坑别﹑名坑砚石的选择﹑砚形﹑砚式﹑题材﹑雕刻技艺都不断发展。端砚石质细腻﹑稚嫩﹑滋润﹑纯净﹑致密坚实。砚石中有优美的石品花纹,其中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天青﹑翡翠﹑金线﹑银线﹑冰纹﹑冰纹冻,以及各类稀有罕见的石眼(鸲鹆眼﹑鹦哥眼﹑珊瑚眼﹑鸡翁眼﹑猫眼﹑象牙眼﹑绿豆眼等),均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和经济价值。②歙砚:产于安徽省歙州。又因其砚石出产于江西省婺源县龙尾山,故又称龙尾砚。歙砚石质坚韧﹑晶莹﹑细润﹑纹理致密;石色有黑色﹑苍黑色﹑苍碧色﹑淡青碧色﹑绿色﹑淡青绿色﹑黄褐色等。石品主要有金星﹑金晕﹑银星﹑银晕﹑罗纹﹑眉子﹑锦蹙﹑玉带﹑枣心﹑豆斑等。具有发墨好﹑下墨快﹑不拒笔﹑不损毫﹑易于洗涤的特点。③洮砚:又称洮石砚﹑洮河砚。产于甘肃省古洮﹑岷二州的交界之地。洮砚始于中唐,也有始于北宋之说。质细坚密﹑碧绿如玉,磨而不猥,素有蓄墨贮水﹑不耗不变之誉,这是洮石的主要特点。雕刻多为深刀,砚盖有的是石盖,交口吻合灵巧﹑严密,盖上又可任意雕饰。④澄泥砚:始制于唐代。至宋以后,产地颇广。但以山西绛州(今新绛县)烧制的最佳,其次为泽州(今晋城)﹑山东拓沟﹑江苏南通等地。澄泥砚因属陶砚,以泥质为原料,可塑造出各种不同的砚形,同时也可以雕刻, 又可烧成各种颜色。品类有鳝鱼黄﹑绿豆沙﹑蟹壳青﹑玫瑰紫﹑虾头红﹑鱼肚白等。然而至今澄泥砚还有以石代泥的澄泥石砚。人们习惯称之为生澄泥。

砚台是什么意思

砚台的解释(1) [inkstone] 同砚 (2) 详细解释 磨墨的文具。 唐 皮日休 张贲 等 《药名联句》 :“鸓鼠啼书户,蜗牛上砚台。”砚,一本作“ 研 ”。 元 姚燧 《阳春曲》 :“墨磨北海乌龙角,笔蘸南山紫兔毫,花笺铺展砚台高。” 清 沉复 《 浮生 六记· 坎坷 记愁》 :“因是于行囊之外,转得吾父所遗图书、砚台、笔筒数件。” 曹禺 《北京人》 第一幕:“你老人家是想当陪房丫头一块嫁过去,好成天给人家端砚台拿纸啊,还是给人家铺床迭被到了晚上当姨 老爷 啊?” 词语分解 砚的解释 砚 (砚) à 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砚台。笔砚。 旧指同学关系(因同学共笔砚):同砚。砚友。 部首 :石; 台的解释 台 (①台⑤台,⑥台⑦台) á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 东西 ,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 用于 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 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砚台是什么意思

砚台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砚是什么东西

砚是砚台,磨墨的文具。
砚,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砚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它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
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在一个方面,它领先,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其坚实的纹理,能传之百代。
中国四大名砚
中国四大名砚是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
洮河砚产于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洮河之滨,是水成岩的一种,又名辉绿岩。洮河砚,以其细密晶莹、清丽动人、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等特点,为历代皇家所珍藏,备受文人雅士青睐。
端砚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古时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名贵。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磨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
歙砚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包括歙县、休宁、祁门、黔县、婺源等县。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除此之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亦产歙砚。
澄泥砚是中国汉族工艺品之一,传统书法用具之一,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澄泥砚产于豫西灵宝、陕县一带。澄泥砚发墨利毫、温润细腻,深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苏轼、米芾皆深爱并著文记之。

什么是砚,砚是干什么用的

砚,也称“砚台”。汉族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之称始于唐代,它们是端砚、歙砚、洮砚,红丝砚。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砚的别称与由来
(1)石君。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的一个品种)写过一篇传记——《万石君罗文传》,里面记载:
“罗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隐龙尾山”,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万石君”。“万石君”由此而得名。例如,清代王继香的《七星砚铭》曰:“北斗
啖啖孕石君,繁忙上腾昌斯文。”不管是什么材料制作的,也统称石君。例如铜砚、铁砚、竹砚、瓦砚等,都可统称石君。
(2)石友。古人特别珍惜“情”,读书人都把书斋中的各种珍品,以友相看,所以砚被俗称为石友。宋代王炎有诗曰:“剡溪束楮生,歙穴会石友。”“楮生”指纸,“石友”指砚。广而传之,众皆称砚为石友。
(3)墨侯。例如,唐代文嵩以砚拟人,曾作《即墨侯石虚中传》,称砚姓石,名虚中,字居默,封“即墨侯”。从此以后,人们便称砚为即墨侯,如宋代王迈中《除夜洗砚》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4)墨海。砚的别称,一般称大的砚台,也有称为海砚的。例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宝》载:“惜黄帝得玉一钮,治为墨海焉,其上刻文曰:‘帝鸿氏之
砚’。”这就是传说中制砚的开始。宋代程俱《谢人惠砚》诗:“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刊入清代高凤翰《砚史》那方题铭“墨乡磅礴,天空海
阔。”的大瀛海澄泥砚,即是墨海的典型形制。墨海也指大墨盆。清代翟灏《通俗编》曰:“今书大字用墨多,则以瓦盆磨之,谓其盆曰:‘墨海’。”
(5)墨池。一般称小的砚台。即大砚称“海”,小砚称“池”。也有把墨盒称为墨池的。
(6)墨盘。一般是比较浅的砚台的俗称,通常指像盘子状的较大型砚台。
(7)墨田。“墨田”是耕耘的意思,研墨如耕田。田在这里主要表示大,能“种墨”的地方,理解为砚。
(8)砚山。依石头的天然形状凿为砚,刻石为山,所以叫做砚山。明代高谦《遵生八笺》曰:“砚山始自米南宫,以南唐宝石为之,图载《辍耕录》,后即效之。”
(9)砚池。有一种砚的形状是凹形,称作砚池。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说的就是这种砚。砚池,是指在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
(10)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筑瓦当,多采用澄泥治成,后来被人们改制成砚。例如唐代吴融《古砚瓦赋》曰:“勿谓乎柔而无刚,土埏
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断而为砚。”《邵氏闻见后录》曰:“砚瓦者,唐人语也,非谓以瓦为砚,盖砚之中必隆起为瓦状,以不留墨为贵。”
(11)研磨器。对原始砚的俗称。在新石器时代,研磨石墨或其他颜料的器具。例如,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一套绘画工具中就有研磨器,被称为“始祖砚”。
用途
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砚台,研磨用具。汉刘熙《降名·释书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汉许慎《说文》:“砚,石滑也。”“滑”训作“利”,与研磨用义。我国自古就把砚解释为研磨工具。我国制砚,历史久远。古砚多用铁、铜、银、石、瓦、陶、澄泥、玉、漆等制成,最早的砚材,大概是石。品种繁杂,装饰各异。随历史的演进,形制也各具特色,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现产地以广东肇庆、安徽、甘肃、宁夏、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为主,都具有砚石细腻、雕刻精美、发墨快、不损笔、不易干涸和易于洗涤等优点。艺人因材施艺,充分利用砚石的各种天然形态、色汗纹理、透明石眼,巧于雕成各式砚台,风格清隽高雅,堪称文房之宝。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久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
考古学家曾在陕西省临潼县姜寨一处原始社会的遗址中,及现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绘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砚,砚有盖,砚面微凹,凹处并有一根石质磨杵,砚旁留存数块黑色颜料。很显然,这是先民们借助磨杵研磨颜料的早期砚的形制。由于这处遗址归属于母系氏族时期的仰韶义化,故这方砚台的实际寿龄已超过了五千个春秋。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须再借助磨杵或研石来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砚,也称"砚台"。汉族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最常见的砚台的制作材料是石材。
砚就是砚台,写毛笔字用来磨墨用的。文房四宝之一。
就是砚台,磨墨用的。写书法,山水花有用。
砚,也称“砚台”。中国传统文房用具,始于汉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
用途: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在一个方面, 它领先,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其坚实的纹理,能传之百代。
扩展资料:
砚的起源:
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
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有许多石头可以用砚、我国广阔的领土、到处的河流制成, 自然也有很多种类的石头。石材生产, 一定要有砖石,所以生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七十年代末,在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距今约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墨砚,是用鹅卵石打磨制成。不过,那时的墨为天然矿石,因而砚还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至细。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砚

砚台古代又称为什么

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
因此,砚又称砚台、砚田、墨池、墨海、墨盘。
在“笔墨纸砚”中,砚排名最后,但是它却被称为“四宝之首”。
因为它质地坚固,能传百代,又是集书法、诗词、绘画、雕刻多种艺术为一体,因此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
砚台作为研磨的器具,与笔、墨、纸一起为传播、记载中华文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
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
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
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扩展资料
汉代使用砚台比较普遍,传世的数量也较多。
1973年湖北江陵凤凰山汉文帝前元十一年(公元前169年)的一座墓葬中,还出土了笔、墨、石砚等成套文具,许多汉墓出土时带有砚台,说明当时的墨需要用研石研磨,这就证明了砚台最早是一种研磨器,直到汉代仍旧保留着这种性质。
两汉的砚台,从出土的资料看,有陶制的,也有石制的,形状大多为圆形、三足,足上有的刻花,有的作兽足,造型古朴,也有龟形砚。
汉代用砚石将墨块研磨成墨粉沾水来写字。
*** 席地而坐,所以三足砚较多。
汉代以后,随着制墨工艺的发展,墨可以在砚台上直接研磨,就不再使用研石了。

砚台是什么?

古时候文人写字时用的墨,加入水以后了墨汁
磨墨的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条什么东西

砚条是研墨的东西。砚条俗称砚台,大的如盆,小的如手掌,形状有方有圆,汉族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