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环画

血泪的控诉连环画,以爱上阅读,书写梦想为主题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1 11:43:55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我是一块银元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原文:
我是一块银元──嘘!我是一块假银元!如果有人对我吹口气,我不会像真银元那样发出悦耳的颤音。事实上,我是用锡做成的,这个秘密只有我的主人──一个士兵知道。
现在,他正紧紧地攥着我向前走呢。“可爱的银元!”主人松开手,我在阳光下发出银白的光芒──银子的这一手我也会!可是主人不放心,又把我攥紧了。我在黑暗中听见他说:“我就要上战场了,我想用你换一双新鞋──穿上新鞋就能跑得更快,免得挨枪子儿!”
“我做了一双鞋子,”是一位老奶奶的声音,“我想用它换一块银元,给我的儿子治病。我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要是我的儿子还不能从病床上下来,日子就没啥指望了……”老奶奶絮絮叨叨地说着,声音越来越近了──她与我的主人走了个正当面。天下的事就是这么凑巧儿!
扩展资料:
作品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陈亮,拿着随身携带的一块银元,讲述了自己的悲惨家史,控诉了在旧社会他家祖孙三代遭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这块血泪斑斑的银元,记载了陈亮一家的血海深仇,记载了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
《一块银元》1974年2月首次出版,内容上带有较强的时代色彩;2010年再版,是为满足连环画爱好者对连环画传统技艺的鉴赏和收藏需要,因此保留了全部画幅,只对个别文字做了一定调整。

六十年代的语文课的一块银元

原文:
我是一块银元──嘘!我是一块假银元!如果有人对我吹口气,我不会像真银元那样发出悦耳的颤音。事实上,我是用锡做成的,这个秘密只有我的主人──一个士兵知道。
现在,他正紧紧地攥着我向前走呢。“可爱的银元!”主人松开手,我在阳光下发出银白的光芒──银子的这一手我也会!可是主人不放心,又把我攥紧了。我在黑暗中听见他说:“我就要上战场了,我想用你换一双新鞋──穿上新鞋就能跑得更快,免得挨枪子儿!”
“我做了一双鞋子,”是一位老奶奶的声音,“我想用它换一块银元,给我的儿子治病。我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要是我的儿子还不能从病床上下来,日子就没啥指望了……”老奶奶絮絮叨叨地说着,声音越来越近了──她与我的主人走了个正当面。天下的事就是这么凑巧儿!
扩展资料:
作品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陈亮,拿着随身携带的一块银元,讲述了自己的悲惨家史,控诉了在旧社会他家祖孙三代遭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这块血泪斑斑的银元,记载了陈亮一家的血海深仇,记载了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
《一块银元》1974年2月首次出版,内容上带有较强的时代色彩;2010年再版,是为满足连环画爱好者对连环画传统技艺的鉴赏和收藏需要,因此保留了全部画幅,只对个别文字做了一定调整。
1936年秋三千多名战士驻扎一个村,吃饭吃菜成了一件大事。刚开始,由于地主老财造谣惑众,加上村民对红军并不了解,许多人弃家躲避,来不及逃的人关门闭户,筹集粮菜一时陷入了困境。朱德军长严明纪律,让战士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天,两名战士到村南一户人家,大门紧锁,听说已逃到外村亲戚家中。只见其家门口有一个南瓜大架棚,十分旺盛,棚上挂着两个黄艳艳的大南瓜,小战士心想:人家又不在,怎么个买呢?太个子战士说:“把两个南瓜割下,我写一张纸条,钱以后送来。”说完割下南瓜,写了一张字条“买两个南瓜,以后付钱。一~红军”.放在架上回去了。有一天晚饭,朱德吃到香酥的南瓜饭后,询问谁买的瓜真是好吃时,他才知道南瓜没有付钱。他让人叫来那二位战士,从背包里带出一块银元,语气严肃地说:“人不在,也不能白吃呀。”说完要二位战士去还钱,两位战士原以为办了一件好事,却受到首长的批评,顿时面面相觑,等他们回过神来时,早已站在身旁的排长对他们耳语了一番,这时他俩才兴冲冲地走了。 再说红军进村后,帮助村民打扫庭院、挑水劈柴。一位大爷病了,还派医生为他诊治……一桩桩军爱民的好事在村里传颂着。村民们消除了误解,事实戳穿了地主们造谣中伤的阴谋,外逃的村民回来了,村子里家家户户敞开大门,争相帮红军做事,有送粮送菜的,有送儿子来帮丁当兵的,真是军民鱼水一家亲啊。又说村南那户种南瓜的村民叫陈亮,他携妻带儿回到家里,一切依然如故,十分高兴。只是棚上两个南瓜不见,他心里想:家在就好,两个南瓜算是让贼偷了罢,也不把它当回事,在村民会上他无意说了这事,没想到那二个战士又狠狠挨了一顿批,可他们心里不服气哪。 一天,陈亮的妻子上棚割南瓜叶准备煮了喂猪,不经意间看见被割走的一个南瓜蒂上用红布扎着一个小包,他拿下来一看,里面包着一个金闪闪的银元,还有一张小纸条,可他不识字,急忙拿到村里给丈夫看,只见字条写着:“老乡:买2个瓜送上一块银元。一一红军’’村里人顿时都聚拢过来,有的窃窃私语。陈亮顿时面红耳赤,捶胸顿足,大声说:“我好糊涂啊,原以为南瓜被贼偷了,没想到红军大哥纪律严明,买东西付钱,一银元可买好多南瓜呀。”说完他拉着郭夫爷一起找朱军长,一是把银元还了,二是要向两位战士赔罪。朱德军长激动地对他们说:“这是红军应该做的。银元你留着,至于赔罪由我来吧。”回到家里,陈亮倾其所有,把鸡蛋、鸭蛋和鸡鸭装满箩筐,上面用红纸写着“拥军爱民”,一家三口人高高兴兴担着慰问品走向美魁堂,听说红军走的前一天,他还特地屠杀大肥猪前去慰劳。 一石激起千层浪。陈亮的“银元故事”在村里传遍了,拥军爱民在福鼎在横口成了时尚,蔚然成风。后来,一位诗人以此为题材写了一首《南瓜蒂上长白银》的诗还在省里获奖,而一位画家以此为题材的国画也得了奖。从此,拥军爱民的优良风尚在福鼎在横口在永春代代相传,永远相传。
红军买了两个南瓜
《一块银元》全文如下:
“那时,我正在上小学五年级。一天上午,学校修建操场的工人们从土里挖出了银元。记得学校先是让工人们立即撤离,紧接着五年级停课,让同学们都到操场的工地里去寻找银元
在那个闭塞的年代,我们只知道银元是过去的钱,但它究竟价值几何?却一概不知、只觉得从土里挖“大镚镚”很好玩儿! 同学们个个睁大眼睛,用小手在土里拨拉来拨拉去....找到一块,就兴冲冲的交到老师手里。
后来听说那天一共找到了几百块银元。中午放学前,校长和教导主任突然走进了教室,校长神色凝重地说:学校发现少了十八块银元!怀疑是有的同学偷偷地藏了起来。
“啊!是谁呀?怎么能干这种事儿?”大家都非常吃惊。于是,在班主任指挥下,班干部对全体同学进行搜查:搜书桌、搜书包、搜衣服、甚至连鞋袜都得脱掉?最终一块银元也没有搜出来,说明偷银元的"小偷"不在我们班!同学们都松了一口气。
许多年以后,我忽然又忆起了这件事。才觉得事情不对劲!把金银细软埋入地下,或许是兵荒马乱、或许是躲避匪徒贼人.....可以想见当时的那种慌慌张张的情景......那还来得及清点数目?而若干年后的学校领导居然知道少了十八块?不过是“以成人的邪恶之心度孩子们的纯洁之腹”了”
扩展资料:
六十年代人的生活水平状况
在六十年代,他们当时的生活水平却远不及我们现今,就拿买东西这件事来说,我们现在只要手中有足够的钱,那想买什么都很方便,甚至在实体店里买不到的,还可以到网上去买。
但是在六十年代,那时是实行计划经济,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票证。所以在当时吃穿用度都追求节俭,丝毫不敢浪费辛苦挣得的一分一毫。
尤其是对于那些孩子比较多的家庭,生活水平就更差一些了。在这种情况下,那时的一块钱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百块钱一样重要,毕竟那个时候一块钱的购买力,并非现在的一块钱能够比得的。

帮我进行水浒传十个人物的分析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此人性格仗义,结交好汉无数,却又懦弱,不敢真的革命,愚昧的效忠朝廷。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性格上林冲绝对是性情中人,脾气很明显 ,但是却能隐藏,能够忍辱负重,心里却一直没有放下杀高俅的念头。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绰号“玉麒麟 ”,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淫妇。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后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性格开朗,出家时还透着一股傻劲。为人豪爽。
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董平,梁山泊第十五条好汉,马军五 虎将第五名。董平原是东平府兵马都督, 使一双长枪,勇猛无敌。宋江攻打东平府 ,用计骗董平到一村镇里,用绊马索绊倒 董平。董平感谢宋江不杀之恩,归顺梁山 。东昌府没羽箭张清善用飞石打人,弹无 虚发,一连打伤宋江手下十几员大将。董 平才投奔宋江,急着立功,与张清大打出 手,张清连发三块飞石都被董平闪过。攻 打方腊时,董平在卢俊义帐下攻打独松关 ,被炮火伤了左臂,和厉天闰、张韬交战
时,为救张清,被张韬一刀,剁成两段。 同张清、周通先后阵亡。
北捷星没羽箭张清
张清,梁山泊第十六条好汉,马军八 虎骑兼先锋使第五名。宋江和卢俊义抓阄 攻打东平、东昌二府,东昌府猛将张清, 善用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 ”。张清用飞石先后打伤金枪手徐宁,锦 毛虎燕顺,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呼 延灼,赤发鬼刘唐、杨志、朱仝、雷横、 关胜等十五员战将。后被吴用用计逼入水 中,被水军头领阮氏三兄弟捉住,归降梁 山。征讨方腊时张清攻打独松关,与厉天 闰交战时,一枪搠在松树上,一时又拔不 出,被厉天闰一枪刺中腹部而死。
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 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 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 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 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 ,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 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 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 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 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 ,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 ,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 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 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 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 中病故。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戴宗原来是江州知府蔡九手下的两院 节级。宋江在浔阳楼写下反诗,蔡九令戴 宗前去捉拿宋江,戴宗让宋江披头散发, 把屎尿泼在身上,装疯以逃过捉拿。戴宗 与吴用是旧交,自幼练就了一身行走如飞 的功夫,人称“神行太保”。戴宗被蔡九 派往京城送礼给父亲蔡京,却在梁山泊朱 贵开的酒店中,被人下蒙汗药逮住。在梁 山,和吴用商议用计让人模仿蔡京笔迹写 成假书来救宋江,不料一时疏忽,在图章 上出了纰漏,连累戴宗也被陷在狱中,后 被梁山好汉从法场上救出,上了梁山,做 了总探声息头领,排梁山好汉第二十位。 受招安后,被封兖州府都统制,戴宗 不接受,到泰安岳庙陪堂,了此一生。
天杀星黑旋风李逵
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 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 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 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 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 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 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 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 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 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 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 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 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 ,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 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 。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 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怕坏了梁山 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 儿被毒死了。李逵绝对的忠于宋江,也是有些愚昧的忠心。
天伤星行者武松
武松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称武二郎, 清河县人。景阳冈借着酒劲打死老虎,威 震天下,做了阳谷县步兵都头。哥哥武大郎被奸夫淫妇潘金莲、西门庆杀害。武松 杀了奸夫、淫妇,报案自首,被发配孟州 牢城。在安平寨牢营,结识了金眼彪施恩 。为替施恩夺回店铺,武松大闹快活林, 醉打蒋门神。后被蒋门神勾结张团练所陷 害。在飞云浦武松杀死公差,回鸳鸯楼杀 死张团练、蒋门神,在十字坡张青酒店改 扮成行者,在二龙山落草,后来投奔梁山 泊。成为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步军第二名 头领。攻打方腊时失去左臂,留在六合寺 照看林冲,后出家成僧,到八十岁死去。武松是很尊重自己的哥哥嫂嫂,好男人一个,为人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其实心地善良,不愿烂杀无辜。
宋江:他对老太公很孝敬,对朋友很仁义,对国家很忠诚,等等,所有的这些,都符合我们所理解和信奉的人生美德。也正是这个原因,在梁山泊,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他,以至于当天王晁盖过世之后,他比较顺利地成为众好汉的头领。这既是历史给予他的机遇,也是他一直以来积德和努力的结果。说得好听一点,叫做“顺乎民意”。
但是宋江也有很多局限,从前对宋江的批判,曾经把问题归结到他的“投降”。这个观点,我不太同意。就政权关系来说,他的行为是一种“投降”。因为他属于农民军的阵营,而皇帝所代表的阵营,是属于贵族地主阶级的。特别是他率领众兄弟攻打方腊,以一个农民军的力量,剿灭另一个农民军的力量,这确实也涉及到阶级立场的问题。但是,就宋江一贯的思想特点来说,他好象并没有把自己作为“农民阶级”,他始终关注“替天行道”,其中的“天”代表着一种“血统”的延续,说得具体一点,他关心的是“国家”而不是“政权”。按说,以他的军事实力,杀到开封“夺了鸟位”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终这个“血统”的观念约束着他,使他做出最后的决策。这里的这个“血统”,其实就是他眼中和心中的“国家”。
宋江的局限,其实很昭然。他接受招安,完全是主动的自觉的行为。他的出发点正象他一直念叨的那样,要给众兄弟找一个光明的出路。事实上,他的众兄弟有多少人“稀罕”这样的“光明的出路”呢?林冲吗?柴进吗?卢俊义吗?花荣吗?还有本来就生活在底层的阮氏兄弟、李逵等人吗?可以说,几乎没有人稀罕着这所谓的“光明的出路”,而真正需要这“光明的出路”的人,最典型的只有宋江一个人。可是他的结局怎样呢?从早年的一个押司,到后来的被封为州官,也就那么一回事儿,还不如他做梁山头领的地位高。而作为一个押司出身的宋江来说,从押司到州官,也许已经就是一个“光明的出路”啦。按说,宋江很心安理得啦。
吴用:性格特点是: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智取生辰纲 智取大明府 智取文安县 巧用双掌连环计。结交广泛,广纳人才,知人善用。具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对梁山尽忠,对朋友重义。 吴用的品位低于诸葛亮。在《三国》中,诸葛亮一方面是智慧的化身,但同时,他还是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天命的悲剧英雄。而这些正是《水浒》中的吴用,以及后来作品中的徐懋功、刘伯温这一军师系列形象所没有的。 因此可以说,《水浒》中的吴用,虽是个重要角色,但只能看作一个单向度的类型人物。
卢俊义:,因为相貌丰伟、武艺高超而得到“玉麒麟”的雅号,祖居北京大名府,原来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后来成为梁山第二首领。卢俊义双目有神,身高九尺(相等于2.07米),威风凛凛,仪表如天神。他性情和蔼,慷慨仗义。他的武艺不凡,一条棍棒使得出神入化,天下无双。卢俊义和宋江同受招安后,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官至武功大夫、卢州安抚使。可是蔡京等奸臣又传召卢俊义回到京城,把水银放在皇帝赐给他的饭菜中,卢俊义痛得无法骑马,只好坐船回卢州,途中失足落水溺死。
燕青:是本书中少见的帅哥之一,绰号“浪子”,原是卢俊义的心腹亲随,会吹箫唱曲,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平方腊后,燕青感于政治纷争复杂难测,便独自隐退。
林冲:外号豹子头,东京(今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强盗”,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为山寨马军五虎将中排名第二,镇守正西旱寨。林冲对梁山忠心耿耿,打了许多胜仗;受招安后,随宋江、卢俊义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打方腊后,在杭州染了风瘫,不能痊愈,被迫留在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追封忠武郎。
武松:1、他武艺高强。不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
连环画《武松打虎》(8张)  2、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   3、他主张正义,嫉恶如仇。   4、他对腐败政权、贪官污吏认识深刻,不抱幻想。   5、他生活严谨,作风正派。   6、他不贪财、不好色。   7、能体谅贫困群众之苦。   8、他反对宋江“招安”。   性格: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作敢当(在张都监府杀人后留名“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嫉恶如仇、正义、勇敢(对蒋门神)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对宋江,对施恩),不向恶势力低头(怒杀西门庆)。其中敢作敢当(阳谷私设公堂审王婆,张都监府)是武松这个人的最大的人格特点。一身虎胆,武艺高超,嫉恶如仇,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金圣叹评武松,有所谓“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花荣: 小李广花荣不仅相貌出色,身手也相当了得!作为将门虎子,名门之后,官拜清风寨副知寨,枪法出神入化,罕有匹敌。当然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神箭绝学,弓开满月,箭去流星,乱军之中取敌首级如探囊取物,己方“花荣施射”,敌方“花容失色”! 新版《水浒传》中的花荣
花荣的神箭绝学应该是水浒中最出色的武学技术了,很多人都对他“梁山泊射雁”、“祝家庄灭灯”两番经典出手念念不忘。“梁山泊射雁”一举奠定花荣在梁山排位上的座次,正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一战成名,人送外号“神臂将军”!而在奠定宋老大梁山地位的关键一战“攻打祝家庄”战役中,要不是花荣将敌方侦察红灯一箭射落,梁山好汉早已全军覆没,哪里轮到后来宋黑厮这般耀武扬威?
李逵:他也是在《水浒传》中最鲁莽的人物,尽管如此,但他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是《水浒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鲁智深:原名鲁达,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智深。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时法名智深,绰号花和尚鲁智深。
戴宗:好交朋友,够义气,做事情稍有心机。招安后,由于南征北讨有功,被封兖州府都统制,戴宗不接受,到泰安岳庙陪堂,了此一生。
哪十分人物,随便吗,水浒里面的人物多了去了,
  一。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
  二。鲁达的性格特点
  (1)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鲁达这一性格是贯穿始终的。
  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郑屠则怒不可遏,当即就要去打死他。由于史进、李忠的竭力劝阻才暂时按下心头怒火。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鲁达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
  在“拳打”时,对郑屠采取“应口”要打,“讨饶”也要打的不调和态度,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鲁达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
  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矿,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一向暴躁的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惩治郑屠,也不是一到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造成口角斗殴的架势,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鲁达本意是痛打惩治郑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他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鲁达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
  三。武松
  人物一出场的描写,武松显得并不光彩,一幅落魄的形象,他是因打架斗殴而躲避于柴进府上的。但在府中又因性情暴烈而不受欢迎,即使如柴进那样广纳天下豪杰的仗义之人也开始对武松怠慢起来。这从武松在柴进府上后期的待遇可见一斑。此时很难从武松身上看到豪侠之气的。
  景阳冈打虎,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间体现了武松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武松
  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
  报恩义助施恩,武松知恩图报,疾恶如仇。
  看透世事黑暗,武松走上反抗之路。
  托塔天王晁盖
  盗贼草劫,帝王气象。
  四。 宋 江。
  天魁星呼保义。郓城县宋家村人,表字公明,排行第三,面黑身矮,为人仗义疏财,在家大孝,人唤孝义黑三郎,江湖上唤作山东及时雨。精通刀笔,纯熟吏道,曾任郓城县押司,后因杀死阎婆惜刺配江州,被晁盖等人救上梁山。晁盖身亡后任梁山寨寨主。梁山泊总兵二都头之一。
  五。天微星九纹龙 史 进
  华州府华阴县史家村人。庄主子弟,自幼习武,身刺九条青龙,手使三尖两刃四窍八环刀。因与少华山好汉来往,为华阴县捉拿,烧庄上山落草。宋江大闹西岳华山后同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头领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
  六。天暗星青面兽 杨 志
  客籍关西,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后上梁山入伙,为山寨马军八骠骑兼八先锋使之一。
  七。晁盖
  山东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取妻室,终日打熬筋骨。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
  八。吴用
  字学究,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
  九。李逵
  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人称黑旋风。
  十。燕青
  是三十六天罡星最后一名。原为北京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在卢俊义家中长大,吹箫唱曲样样能行,射箭发镖百步穿杨,人称“浪子燕青”。

儒林外史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塑造匡超人?

?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后半回至第二十回前半回可谓匡超人传。现已节选进中学语文课本。
庐剧《匡超人》剧照
青年人的精神走向很能反映时代的文化状况。世界文学名著塑造了些“被引诱者”、“从善良走向堕落”的青年形象。法国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里的拉斯蒂涅,作为外省青年,本有淳朴的道德观念,来到巴黎逐步蜕变,是历经了著名的“人生三课”:鲍赛昂夫人“教导”他:要把别人当做驿马一样去骑,除了自己,一切都微不足道;要利用女人的关系挤入上流社会。
恶棍伏脱冷言传身教说:“在这个互相吞噬的社会里,清白老实一无用处,(对上流社会)如果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高老头之死的悲哀向他显示,一切人伦情感都抵挡不住金钱的邪恶力量。经过当时富贵社会的腐蚀和浊流文化的熏染,他为追逐名利而堕落成不择手段的极端个人主义者。
法国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主人公于连出身下层,被人歧视,他生活的社会是一切都由贵和富主宰的社会,不甘贫贱的他,不择手段要钻入富贵的上流社会,遂使人性被黑染缸越染越黑。
在拉斯蒂涅形象出现前近一个世纪,中国文学就出现了“被引诱者”、“从善良走向堕落”的青年形象——《儒林外史》的匡超人。匡迥字超人,是温州府乐清县乡下的贫寒农村青年,“上过几年学”,是小知识分子,跟商人到省城杭州谋出路求发展,结果流落街头,衣食无着,又无盘费回家,靠测字算命骗钱度日。
在此艰难时刻,马二先生主动向他伸出援手,资助盘程,赠予棉衣、鞋子,连回乡后做小生意的本钱都倾情相送。匡超人感激涕零,“两泪交流道:‘蒙先生这般相爱,我匡迥何以为报!’”
程十发绘《马二先生游西湖》
匡超人“为人乖巧”,自小就“乖觉”,易受习染,可塑性极强。年纪轻轻就历经六门“社会大学”课程的习学:乡土人伦——科举做官——名士招牌——商品赢利——黑道伎俩——官场厚黑,场场名师指引,场场好学速成,场场成绩优异,步步超越升级,终成“当代英雄”——“从善良走向堕落者”。
作者仿佛着意以他的经历把本章所写的主要三类人串连起来,作个小收束。
一、超人的“孝养”“孝敬”
他的起点是乡土人伦文化。在马二帮助下他得以回乡,“大柳庄孝子事亲”,他的孺慕之诚出于至性,淳朴可爱:
匡超人望见自己家门,心里欢喜,两步做一步,急急走来敲门。母亲听见是他的声音,开门迎了出来,看见道:“小二,你回来了!”匡超人道:“娘,我回来了。”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他娘捏一捏他身上,见他穿着极厚的棉袄,方才放下心。……他父亲匡太公在房里已听见儿子回来了,登时那病就轻松些,觉得有些精神。匡超人走到跟前,叫一声“爹,儿子回来了!”上前磕了头。
连环画《匡秀才》
于此黄评曰:“此处一‘娘’字,……一‘爹’字,出于血诚,(反观后来)愈令人惜之恨之。”小说就围绕自然人性的“孺慕之诚”——孝,展开他在乡土人伦文化里的表现。
传统美德孝,起码之点是“孝养”,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者尽孝的起码责任,要求应当尽力满足父母的基本物质需求,父母长亲生老病死时都要悉心照护。
在这方面匡超人做得很到位,他勤勤恳恳经营起赡养父母的小营生,养猪卖肉,磨豆卖豆腐,从早到晚不辞辛劳。服侍父亲(匡太公)出恭(大便)一段尤其难能可贵:
太公过了一会,向他道:我要出恭……(匡超人)连忙走到厨下端了一个瓦盆,盛上一瓦盆的灰,拿进去放在床面前,就端了一条板凳放在瓦盆外边,自己扒上床,把太公扶了横过来,两只脚放在板凳上,屁股紧对着瓦盆的灰。他自己钻在中间,双膝跪下,把太公两条腿捧着肩上,让太公睡的安安稳稳,自在出过恭;把太公两腿扶上床,仍旧直过来,又出的畅快,被窝里又没有臭气。他把板凳端开,瓦盆拿出去倒了,依旧进来坐着。
传统孝道不仅要“孝养”,而且要“孝敬”,不仅要尽量供给父母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要努力满足父母的精神需求。衣食无忧后,精神安抚越来越更加需要,因为有代沟,故也越来越更加难能可贵。
古人就说孝道难在“色养”——对父母经常的和颜悦色。脸色是内心感情的外在表露,真心爱父母、时时心存感恩,孝敬之色才能成为常态。
电视剧《儒林外史》中宗峰岩饰匡超人
匡超人能够做到孝敬父母,凡有好吃的都先要盛一碗送予父母先吃。“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父亲要折腾到四更鼓,他就陪到四鼓才睡。陪护久病在床的父亲,不仅为父亲调理身体,而且努力“娱亲”,为父亲调节心情:
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
在这方面,他哥匡大是个衬托:匡大为弟接风买了一只小鸡子兄弟消受,嘱弟不要告诉老爹。他不肯,把鸡先盛一碗给父母,剩下的才轮到兄弟俩。本村失火,烧到他家,兄弟俩的表现大异:
连环画《匡超人》
他哥睡的梦梦铳铳,扒了起来,只顾得他一副上集的担子。担子里面的东西又零碎:芝麻糖,豆腐干,腐皮,泥人,小孩子吹的箫,打的叮当,女人戴的锡簪子,挝着了这一件,掉了那一件。那糖和泥人,断的断了,碎的碎了,弄了一身臭汗,才一总捧起来朝外跑。
……那火光照耀得四处通红,两边喊声大震。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
……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且在空地下把太公放了睡下,用被盖好。母亲和嫂子坐在跟前。再寻他哥时,已不知吓的躲在那里去了。
他的“敦伦”孝道相当感人,对哥和嫂也恪守悌道。在伦理氛围浓厚的乡村传统社会里,他是孝悌后生,不仅博得乡亲称赞,而且赢得好官赏识,成为后来膺荐的资本。如果能在虞博士倡导的仁义礼乐环境里成长,他会成为正人君子。可惜不是。
二、超人变成“非人”
他初遇的导师是八股时文选家马二先生。当时的科举制度既是选拔文士的举业制度又是逐级而升的教育制度。考试规定用八股文,又称时文、制艺文,当时可就称文章。马二就专门选每次考试的中式文章,加以评批,成为“选本”发行,成为广大考生的范文,让考生模仿,功能与现在范文讲评之类相近,从而成为考生的“辅导读本”。操弄这种“选事”“选政”的称为“选家”。
连环画《马二先生》
马二先生操持这种选事多年,是有点名气的八股时文选家。这位名师古道热肠,他看到匡超人“乖觉”而且有礼,流落杭州,因无钱回家奉养年迈双亲而伤心落泪;况且衣食无着之际还手持他新选的《三科程墨持运》在念。马二心生怜恤,就把他带回寓所,百般关爱:
当下开箱子取出十两一封银子,又寻了一件旧棉袄,一双鞋,都递与他,道:“这银子,你拿家去;这鞋和衣服,恐怕路上冷,早晚穿穿。”匡超人接了衣裳、银子,两泪交流道:“蒙先生这般相爱,我匡迥何以为报。”
马先生着意要给这个可教的后生指点一条出路。于是循循善诱,循其孝心,把孝养引导到显亲扬名的大孝上,他说:
“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在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只是有本事进了学,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今甚么是书?就是我们的文章选本了。贤弟,你回去奉养父母,总以做举业为主。”……说罢,又到自己书架上细细检了几部文章,塞在他棉袄里卷着,说道:“这都是好的,你拿去读下。”
漫画《匡超人》
匡超人捧着马先生的举业读本回乡苦读。一个贫寒的乡村青年,想通过读书上进,改变命运“出头”,从理论上说这是无可非议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也有过众多成功的先例,是应当受鼓励的。
当地知县李本瑛得悉他勤勉夜读,就着实奖掖他。但马二的举业诱导有个致命的毛病:读书做官论。他用宋真宗的“劝学”诗来诱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科举时代的中国封建统治者就是用功名富贵——核心是做官,来羁縻读书人,也是腐蚀读书人,使他们“入我彀中”,为其所用。读书、考试与获得地位名利挂上钩,从正面效应说,可以起激励作用,但同时又产生负面效应,一些人过分追求名利地位,功利心恶性膨胀,心理失去平衡,诱发出种种人格堕落。
有鉴于此,匡超人的父亲,以乡村老者的见识,临终郑重叮嘱儿子:
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我看你在孝弟上用心,极是难得,却又不可因后来日子略过的顺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匡超人》
一条是父亲叮嘱的路:以乡村老者的朴实话语,道出传统文化中“学以成人”的正确理念,也就是“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立德树人,要做一个正人。所以“德行是要紧的”,要抵御“功名”“贪图富贵”“势利见识”的侵袭,蜕变成“非人”。
一条是马二指引的路:应试,做官,尽管马二还不忘《孝经》孝德,但从根本上说,这两条是截然不同的路。匡超人何去何从?他也不是一下子就选定的,像他父亲所预言,他是经历了“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改变了小时的心事。”而—步步蜕变的。
如果把匡超人的沉沦都归因于马二的举业诱导,那既不符合现实生活也不符合作品实际。他回乡后还是遵马老师之教把逐功名与行大孝相统一,而且如前所述,“孝养”“孝敬”(包括“色养”)种种孝行都优秀。重要责任要追究他所继续上的“社会大学”。
他第二次来到文化名城杭州,遇到第二类导师:景兰江等斗方名士热心带挈他进入“杭城名坛”见习,经过“旗亭论辩”——进士、名士孰优辩,他“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一种道理”:并不像马二说的,“除了这事(指刻苦举业),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原来还有通过写诗浪得虚名、攀结上层的“异路功名”。
凭着乖巧他学得很顺手,虽然原来没写过诗,拿本《诗法入门》看了看,写出来的也不见得不如那些斗方诗人,他很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展开他脚下的牟取功名富贵之路也不是难于上青天。
花花世界令他大开眼界,牟取功名富贵之心更加跃跃欲试,“有奶便是娘”,他饥不择食,不加选择,有细菌的(触犯道德良心)他也喝,有毒素的(触犯法律)他也吃,只要有利可图他就干,谁带他他就跟谁走。
连环画《匡超人变质》封面
太多了,开始目迷五色失去方向,失去定力,道德防线最先失守。
他谋生于书坊,为市场提供举业文化商品,商品经济很快让他懂得,“选本总以行(行销)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要行销就要投合市场口味,随机应变,人家要什么你就给什么。
要投入少、产出快,他的竞争力强就在比马二快得多,马二凡事认真,把选事当学问,有时一条批语要斟酌半夜,而他一个半夜“就批出五十篇”;马二“三百篇文章要批两个月,催着还要发怒”,而他“屈指六日之内”批完同样的数,这六天中他做诗、参加诗会还费了不少时光。
除了举业本身无价值外,选事本身原不一定会使人品变坏,马二的品德就不亏,但匡二却不像马二那样笃诚,他学会的是以牟利为目的而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很快让他迷失方向,书坊为他铺设了一条牟取钱财致富之路,加上斗方名士教他的“异路功名”,他也可以巴望功名富贵了。他从这里领悟的处世秘诀可以在其后的生涯中“发扬光大”。
他的第三任导师是在布政司衙门当衙吏的潘三。潘三倚仗政权机构,广结地痞恶棍,织成一个黑社会网。
《儒林外史汇校汇评》(典藏版)
《儒林外史》写人,大多都不是说坏就一坏到底。潘三固是黑恶势力,但对匡超人这个进城青年却甚爽快浏亮。在他看来,匡超人相与的那些斗方名士只是“呆瘟”,他教唆这个知识青年要干就要干“有想头的事”。匡超人照样不分黑白“有奶便是娘”,作潘三哥的手脚从中分得一杯羹。
从此匡超人的功利心恶性膨胀,迅速失调失范失控,继道德防线失守之后,法律底线也失守了。他怎样牟利呢:充当潘三的帮凶,作奸犯科,一应作案来者不拒:假雕印信、假造公文,把一个青春年少的女性荷花拐卖了,不管荷花姑娘是否掉入火坑是死是活,他“欢喜接了”二十两白花花的银子,从此“身上渐渐光鲜”。
这是二十两,有二百两呢, 他就冒坐牢之罪,潜入学道考场,替“一字不通的”童生考取一个秀才。潘三哥分给他这笔钱,帮他典房、帮他娶了抚院衙门差人郑老爹之女为妻、不久生女,有妻有女有房,当稳城里人。
《儒林外史》黄小田评点本
而按黄小田的评点,昔日的孝悌人这时已异化堕落成“非人”。施展“非人”之心术,“自丧其天良”,“巧取人间之富厚”(卧闲草堂评)。吊诡的是,正是他“丧其天良”之时,他被“题了优行,贡入太学”!
按当时的体制,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秀才具备成绩好或资历深等条件,可以通过推荐以“出贡”的方式进入国子监,并能够获得参与选官的资格。这样的士人称为“贡生”,根据出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好多种,匡超人的“题了优行”是指优贡,标准是“品学兼优”,这名额极少,省级的学政三年任期满了才能经考选,一省推选几个人。
匡超人的堕落与“优行”竟是同时到来,这无异于说明当时的考选制度乃至社会体制,黑白已经不辨,甚至颠倒了,堕落就是优行,优行就是堕落,这是尖刻的讽刺。他顺着这个攫取功名富贵的浊流凫泳(不是像王冕那样抗逆浊流),滔滔的浊流把他推涌成“当代英雄”。
三、失德则失人
他迅速飚升,混到京城,进入官场,来到一个更高的名利场,来修“官场厚黑”的课。他嫌岳父的身份太低,如果如实“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很不体面,于是谎称并未娶妻。
李给谏派管家探询,拟招他为外甥女婿,他乍听“吓了一跳……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恐理上有碍”时,品德好的人就会守住道德红线不逾理;守不住道德底线的人,就会有意无意地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如以“大家都这样”、“某名人也这样”等等为理由,以消解罪恶感。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防卫机制”。匡超人尚不止这样,他凭着乖巧品性已悟到,要钻入官场必须投权门作靠山,这送上门的机会哪能放过?凭着他在书坊取巧牟利的经验,凭着他跟着潘三什么坏事都干的惯例,他立即“又一转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这“又一转念”就找了个欺心的“理”。
《新刊巾箱琵琶记》
其实,如《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早期的《蔡伯喈琵琶记》“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在匡超人生活的温州一带,民间戏文和说唱里蔡伯喈或遭“暴雷震死”或遭“雷轰”,原是挨千古骂名的;陆游的《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之四有“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说蔡中郎。”也是说:历史人物的蔡中郎应是肯定性人物,而民间说唱则骂蔡伯喈。
匡超人就是这一带人,明知自己也“弃亲背妇”必遭唾骂,明知是错,居然横下一条心,颠倒黑白强辩之为“佳话”,这是昧着良心找歪理给自己开脱,已是无耻之极,恬不知耻!
于是,他遗弃结发妻子,停妻再娶,帽儿光光,当上给事中的甥女婿。他在京城这边“珠围翠绕,燕尔新婚”,拥着“瑶宫仙子,月下嫦娥”,得意忘形的时候;在老家那边,被抛弃的发妻活活吐血闷死,正如老岳母血泪控诉的:“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生生的送死了!”
《李汉秋讲儒林》
《儒林外史》,不仅让读者从鲜明的对照中看到这样的丑恶,而且画龙点睛式地点出其丑恶的心理过程,在字里行间,不动声色地让匡超人的行为逻辑与读者的良知背道而驰,这在文艺心理学上叫作“情感逆行”。读者就在“情感逆行”中,良知受到撞击,感到痛苦、愤怒;同时又因其鞭挞了丑恶而感到痛快。
这种融合着痛感和快感的艺术享受,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称为“净化”,实是人的灵魂受到一次艺术的“陶冶”“洗礼”。
四、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他刚刚考取个内廷教习,还没上任呢,回到杭州取结,景兰江老师陪蒋刑房来访,他就以昔日景兰江等西湖斗方名士的口吻胡吹,“(我的)学生都是荫袭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来就是督、抚、提、镇,都在我跟前磕头。”
既然势力这么大,景兰江等顺势提出,落网的潘三巴望见他一面。他一听立即变脸,毫不顾念潘三哥曾慷慨施恩于己,而是按官场文化,唯恐受牵连,赶忙切割,而且还要振振有词地宣称,“(我)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
清朝的评点者多从忘恩负义痛骂此人,其实他的“打官腔”同样可憎。像胡屠户那样直露的私,是浅薄的丑;像匡二这样的官人以“公”包装“私”,又丑又伪更加险恶!
《儒林外史研究资料集成》
令人作呕的表演后,又安抚来替潘三求助的景兰江老师;“(我)这回去就得个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载,那时带几百银子来帮衬他”——这下可露了马脚,虽原只是搪塞老师的空头支票,却表露了他做官的信条跟王惠一样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以预料,他上任后的政绩,也会融汇诸种浊流文化的毒汁,超越从前一门门课的老师。
人异化成“非人”,失去了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甚至法律底线,既丧尽天良,自然也就厚颜无耻,言谈举止不堪入目。匡超人一反农村青年原本淳良的天性,仅为炫耀一下自己,就不惜在众人面前叛卖恩师马二先生。
马二曾指点他“文章才气是有,只是理法欠些”,现在他反讥马二老师 “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真是呀,与“慈乌反哺”相反的是“豺狼反噬”,想当初流落杭城受马二先生接济时,曾经“两泪交流”立誓要报恩,现在已经从意欲反哺跨越到反噬!他对一路上有恩于己的人一一反噬,这个人对社会也是反噬。
邮票《马二先生游西湖》
还没完,他接着胡吹:“惟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真该请教匡先生,不知何时外国也行八股举业了?——他唾沫四溅、得意忘形地吹嘘:中原五省读书人家家都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又有牛布衣不识趣,当场揭破:“先儒”用指已死之人,你是活人何得称先儒神位!他还死撑面子耍赖狡辩:“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牛布衣见他如此说,也不和他辩。“不和他辩”者,不是辩不过他,而是辩也无益,他已不是无知而是无耻!《论语》曰:“无耻之耻,无耻矣”;“知耻近乎勇”。凡人该有羞耻之心、知耻之勇,一旦到了恬不知耻的地步,良知已经泯灭,是不折不扣的无耻,适足表现了“非人”的丑陋。
真该相信“知子莫若父”,匡超人老父亲的担忧一一成了现实。经过浊流文化的阵阵冲刷,乡村子弟所秉承的传统美德的底色,已被冲洗殆尽,“德行”“孝悌”抵挡不住“功名”“富贵”的“势利见识”,这种诱惑是制度性的,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机制体制布下的天罗地网!作者精心设计让匡超人历经种种浊流文化的熏染,让人看看会染出什么结果,并且以匡太公的临终遗言点明立意。
古人谓“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桓宽《盐铁论·孝养》)我们是从低讲到高,次序与桓宽相反,前面已讲了匡超人在乡时的孝养(“养体”)孝敬(“养色”),现在看“养志”如何?养志也可叫孝志,指努力实现父母的善良合理的志向、愿望。
匡父的愿望已如前引的临终遗言所述,匡超人都反其道而行之,而父亲所谆谆告诫的,匡超人反都一一实践了。此时的匡超人不仅不会再回乡为上人养体、养色,而且与养志正相反对,老父亲要他做好人之“志”,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即使从传统孝道角度来说,他也已是彻头彻尾的不孝!
刘旦宅绘《王冕画荷图》
小说第一回王冕的母亲也有临终遗言,与匡父的异曲同工:“这几年来,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的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做官。做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儿可听我的遗言,……不要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以我们看,当然不能一概否定“做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是蛮好吧。作者是写一个农村老妇人朴素的直觉,她是针对那时代她所见的多是不好的官;而且,她是简单地把“做官”和“做好人”分列在对立的两极,一旦中了“读书做官论”的毒,一心追逐功名富贵,就会如匡父所说,“添出一肚子里的势利见识来”,人品蜕变了。
王冕遵母嘱,葆住高洁的品性,成就嵚崎磊落之人,与匡超人相对照,贤愚悬隔不啻天壤。
匡超人的母亲初见儿子回家时絮絮叨叨地诉说:“自从你跟了客人去后,这一年多,我的肉身时刻不安!……一夜又梦见你来家望着我哭,把我也哭醒了。一夜又梦见你头戴纱帽,说做了官。我笑着说:‘我一个庄农人家,那有官做?’傍一个人道:‘这官不是你儿子,你儿子却也做了官,却是今生再也不到你跟前来了。’我又哭起来,说:‘若做了官就不得见面,这官就不做他也罢!’”
《儒林外史与中华文化》
《儒林外史》写梦多深含寓意,有的是隐喻。匡母的梦有多层含意,从有形的形迹来说,你儿子“做了官,却是今生再也不到你跟前来了”,这就是民间戏文里说的蔡伯喈式的“弃亲”,匡超人也是,几次有机会回乡省亲,他都压根儿没有探亲的念头,只顾功名富贵,不顾报恩亲情。
从无形的精神来说,“这官不是你儿子”,灵魂已经全非了,往日“在孝弟上用心”的儿子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她“又哭起来”,不仅哭儿子的“肉身”回不来,而且哭儿子的灵魂永远丢失了!这就是匡超人形象以灵魂为代价留下来的教训:败德必失人!
如前所引,“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匡超人看似步步成功的“当代英雄”,撕破其光滑的表面,内里却是宵小无耻,是无价值的,这是讽刺,是喜剧性的;而实质上如开头所说,他是“被引诱者”、“从善良走向堕落者”、走向“非人”,他的淳良天性被毒杀了,原有的价值被毁灭了,这是悲剧性的。这个形象也是喜剧性和悲剧性相融合的创造。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至二十回实为“马二匡二合传”,匡超人被熏染的结果如何,也是对马二教育思想的一种“成果”检验,马二自不能负全责,也不能负主要责任,但却也宣告了他所选择和宣讲的教育路线的失策、人生道路的失败。
作者戏扮虞博士
人文学者耄耋自述
李汉秋
早岁课开元至清,倾心吴稗和关卿1。政协知命崇仁义,致力中华佳节兴2。
致亊之年归儒林,立言传世以立命3。委员本色是书生,赢得人文学者称4。
作者在自己题字的全椒吴敬梓塑像前
注:
1、早岁从教,开元明清文学课。研究吴敬梓稗说《儒林外史》和关汉卿,出了几部书。《关汉卿名剧赏论》可传,日本已翻译部分出版。
2、从知命之年起在任全国政协委员的20年中,首为仁义礼智信恢复正位,首倡清明端午中秋放假,有《李汉秋弘扬中华文化实录》、《新三字经》、《政协委员履职风采·李汉秋》、《政协委员文库·李汉秋》、《传统节日的奥妙》、《诚孝仁义公》等数十本书。
3、儒林泛指读书人群体,此处同时也专指“儒林学”。出了二十几种儒林学的书,冀以“儒林外史基础研究”系列立言传世。入列者有《儒林外史汇校汇评》《李汉秋讲儒林》《吴敬梓诗传》《儒林外史研究资料集成》等。
4、综合之,人称人文学家,遂了书生本愿。
《政协委员履职风采·李汉秋》
《儒林外史》中匡超人的人物形象分三个阶段:
1、匡超人年少是心地善良,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
书中描述:他在马二先生资助下回到家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父亲卧病在床,他晚上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
2、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
书中写到:虽然马二先生教他懂得了读书人应以文章举业为主,但这条路终究是难走的,况且此时的恩师李本瑛已被人诬告摘了印,无人提携,于是匡超人转身投入到西湖斗方名士们所吹捧的“终南捷径”之中了。
3、匡超人渐渐在这个污浊社会的学有所成,习得一身暴寡情薄义、虚伪、撒谎的嘴脸。
书中叙述:他本已娶妻郑氏,却在李“恩师”问及可曾婚娶时,“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只这三个字的谎言使他又得娶李“恩师”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外甥女,又得了极其可观的数百金的装奁,享了好几个月的天福。
匡超人对着景兰江和蒋书办攻讦曾经给他许多帮助的潘三说:“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潘三固然作了许多坏事,现身陷缧绁是罪有应得,但匡超人却不应弃之不理。想当初潘三待匡超人也不薄,被捕后也未将匡超人供出来,此时匡超人不念半点旧日情分,其心如蛇虫螫毒。
扩展资料:
匡超人出自《儒林外传》,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的背景在清朝康、雍、乾三代,这时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同时,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牢笼士人。
作者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

蔡文姬有什么故事

默写古籍、文姬归汉、辨琴、环形山。
 轶事典故
默写古籍
蔡琰为丈夫董祀求情时,天气非常寒冷,曹操见蔡琰没有穿鞋又披散着头发,于是赠给蔡琰头巾鞋子袜子。蔡琰的父亲蔡邕家里曾经收藏了什么多古书,曹操问蔡琰:“听说你家原来有很多古籍,现在还能想起来吗?”蔡琰说:“当初父亲留给我的书籍有四千余卷,但因为战乱流离失所,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我能记下的,只有四百余篇。”曹操说:“我派十个人陪夫人写下来,可以吗?”蔡琰说:“男女授受不亲,给我纸笔,我一个人写给你就是。”于是蔡琰将自己所记下的古籍内容写下来送给曹操,没有一点错误。
 文姬归汉
文姬归汉是以曹操赎回蔡琰为故事背景改编的艺术故事,京剧以及其他戏曲都有文姬归汉的曲目,历朝历代也有画家画有文姬归汉图等连环画作品。
 环形山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1979年正式颁布了这310座水星环形山的专有名称。它们的命名借用了世界历代著名文学艺术家的名字。中国有15位杰出文学艺术家名字登上了水星环形山,蔡琰环形山就是其中之一。
 辨琴
蔡琰九岁时,父亲蔡邕夜间弹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琰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说:“你这不过是偶然说中罢了。”于是故意弄断一根问她,蔡琰说是第四根。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出现。
 蔡文姬 (汉末三国时期才女)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
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经失传。现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历史上记载蔡琰的事迹并不多,但“文姬归汉”的故事却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人物生平
蔡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
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匈奴趁机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儿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
而后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给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琰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却说:“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琰说:“你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感动,赦免了董祀。
蔡琰回家后伤感悲愤之余作《悲愤诗》二首。此后再无蔡琰相关记载,卒年不详。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女诗人。陈留围(今河南杞县南)人。其父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悲愤诗》是蔡文姬和董把婚后所作,她在诗中饱含血泪叙述了长期痛苦的经历。这首诗可贵之处,不仅写了个人的遭遇,也写出了广大人民的苦难,是对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揭露和控诉。
文姬亦擅长书法,其文笔宋刻《淳化阁帖》有收录。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说她是神童一点也不过分。10岁,蔡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弦忽然断了一根,室内文姬马上说,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来。从此,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得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12岁,蔡文姬的书法已得蔡邕真传,既稳重端庄,又飘逸顿挫,传说蔡邕的字是神人传授,传给文姬,再由文姬传给钟繇,钟繇传给卫夫人,卫夫人传给王羲之……14岁,蔡文姬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书,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着口口相授的口碑声名远扬。
16岁时,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一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几年后,家道中落,父亲又死于狱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生了两个儿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乡,但又无法抛下自己的骨肉亲情,在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中,她一唱三叹写下了《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它们分别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诗歌之一。后来,掌握东汉实际权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师的女儿蔡文姬,不惜用“白璧一双,黄金千两”来换回蔡文姬。蔡文姬风风光光回到故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幸好,在爱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岁,而董祀生得一表人才,正当鼎盛年华,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他并不满意这段婚姻,婚后第二年,董祀就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于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于蔡文姬的真情,以后的日里才有了些许的两相情悦。
蔡文姬可谓是历尽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样的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够一生中嫁了三个丈夫,而且还留下了两个儿子在匈奴牵肠挂肚,不说别的,单其她的凄惨现状就可想而知。想不到一个那么博学多才的女子,命运竟是如此地凄惨,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来怎会不让人唏嘘不已。
http://baike.baidu.com/view/35811.htm 讲的很清楚的!!!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侯,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侯,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至、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国风·豳风·七月 反映了古代哪些社会风俗?

  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三千年前奴隶的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西周社会的阶级矛盾。全诗八章:第一章总写奴隶从岁寒到春耕的苦况;第二章写女奴蚕桑劳动和怕被奴隶主恶少侮辱的心情;第三章写替奴隶主制作布帛衣料的过程;第四章写秋收后为奴隶主猎取野兽;第五章写奴隶为自己修补破屋过冬;第六章写奴隶主与奴隶的生活天壤之别;第七章写农事完毕还要替奴隶主日夜干活;第八章写寒冬为奴隶主储冰防暑和准备年终宴会。
  这首诗虽不象《伐檀》、《硕鼠》那样有强烈的反抗性,但其中两种生活的对比是鲜明的。我们可以看到,奴隶们一年忙到头:男的种地、打猎、酿酒、凿冰、修缮房屋、准备祭品;女的采桑养蚕、纺绩缝制,还随时有受到奴隶主恶少糟蹋的危险。而奴隶们的劳动成果却全部被奴隶主占有,自己只能吃野菜、住破屋,连御寒的粗布衣也捞不到一件,终岁饥寒。奴隶主呢?却过着夏绸冬裘、酒醉肉饱的奢侈生活,年终还要举行大规模的酒会。从鲜明的生活对比中,诗人控诉了奴隶社会的罪恶,揭露了剥削阶级贪婪、残酷、荒淫的丑恶本质。这是当时阶级关系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宛如一幅农事速写连环画,每幅画面虽寥寥数笔,环境,人物却无一不生动。诗人有着较高的艺术技巧,他首先是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衣、食、住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构成鲜明对立的形象;其次是分类直叙其事,一件件、一桩桩,如泣如诉,不作夸张渲染,真实感极强;第三是叙事中写景,画面以素描的方法构成,并与人物的心情相融合。叙事、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陈奂《诗毛氏传疏》则认为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两者时间相距甚远,似不可凭信。《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lí),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所说:“鸟语虫鸣,革荣木实,似《月令》;妇子入室,茅綯升屋,似《风俗书》;流火寒风,似《五行志》;养老慈幼,跻堂称觥,似庠序礼;田官染职,狩猎藏冰,祭献执宫,似国家典制书。其中又有似采桑图、田家乐图、食谱、谷谱、酒经:一诗之中,无不具备,洵天下之至文也!”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臻此境界”(引同上)。这一评价,基本上符合诗中实际。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必须注意的是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皮锡瑞《经学通论》云:“此诗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之日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戴震《毛郑诗考证》亦指出:周时虽改为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但民间农事仍沿用夏历。这些说法,都是读者理解此诗时序的重要依据。

以爱上阅读,书写梦想为主题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非常喜爱读书,从小看书长大,看得如痴如醉。从故事书到连环画,从连环画到漫画、小说,我每次看书都如身临其境。
  我的早期读物是故事书,因为书里边有文字、拼音、图画,十分引人注目。但渐渐上小学了,我就甩开了故事书,又迷上了连环画,我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我也学着画连环画,我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不一会儿,一张张生动的连环画就在我的笔下诞生了。读书,改变人生。日月如梭,我长大了,上三年级以后,我开始接触小说和漫画,就收起了故事情节幼稚的连环画,画起一张又一张的漫画来,常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小说,就如同我的亲人,我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看书,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作文水平居然全班之冠,那真是打动人心的小说,是了不起的小说。
  读书,梦想启航。我太爱看书,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欣喜若狂,不忍放下。每到假期,我就会借到下册的语文课本,疯狂阅读、背诵,到第二学期时,我就不用为背诵而发愁了。就这样,随着时间的累积,我的背诵能力越来越强,几个自然段,我只需要一会儿功夫就能背得滚瓜烂熟,感觉真的不费吹灰之力啊!读书,改变人生。我看书到了痴迷的地步,能一整天手不释卷,看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全神贯注、死死地盯住书本。我四岁时,一次,从下午一点开始画画,爸爸妈妈去商店了,约三点时,突然发现我不见了,四处寻找,到四点半回家,才发现我还在家里乖乖看书画画呢。
  读书,梦想启航。书,能让我们增长智慧,能够医治愚蠢;书,就像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位指引道路的向导,是照亮前进道路的启明星;书,是一块饥饿的人梦寐以求的面包,是一汪汪甘甜的泉水;书,是带你走进知识殿堂的导师,是那美丽的蝴蝶翅膀...... 书,让你的内心更加丰富和美好。
  读书,梦想启航。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它并不是吃饭的那个饭,而是让我们的精神感到充实。它让我们头脑进步,让心灵成长。它虽然只是一本书,但却展现出了光彩夺目的意义,它哺育了我们灵魂,它哺育了我们智慧。
  读书,梦想启航。书,充满了无穷的奥秘,让我们受益匪浅。书,是我们的长生果,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让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书,能让你在知识的王国遨游!
  书,是你的朋友,是你的家。读书,梦想启航。
爱上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而在不同的年代,阅读在人们的生活中表现出了不同的重量。
当今中国需要读书。目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许多方面陷入两难境地,国人要从浮躁、浮夸中沉静下来,要好学,要深思。读书可以让社会沉静下来,让人深思,而深思是催生智慧最好的途径。我们目前面临的不是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太快了就容易引发环境、资源、社会等种种问题,在社会层面上造成整个社会的浮躁,在每个个体身上的体现就是空虚、精神无所归依。经济全球化的弊病对我们也与很深的影响,在社会领域最具体的体现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薄以及惹人心灵空虚,身与心的分离。
读书可以让人沉静,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读书也是每个国民提高素质的需要,是整个中国发展的需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更需要积极阅读,广泛阅读,爱上阅读。但事实是很多大学生没有较好的阅读习惯,不爱阅读。而大多数大学生偏向关注流行图书,特别是武侠、言情等小说,对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看的不多。
为了督促大学生阅读好书,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学校要求我们阅读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类、教师教育类的著作,并写作读书笔记,让我们拓展了眼界,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和能力。
阅读文学类的著作,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感受古今中外的人文,从这些文学作品中看清人性的美与丑,看清社会的美好与黑暗。
阅读《家》,我看到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腐败、贪婪的官员。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行贿受贿是样样不缺。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总之,《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这个社会永远都是在进步的,并不会因为有什么不进步的羁绊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时代的潮流。在走过的途中,它会喷发出应由的水花,这就会形成一股股奔腾的不息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
阅读《雷雨》,我看到了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恨纠葛,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恸地的雷雨。这雷雨下冲刷的,是中国封建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情仇仇,是命运之神狞笑的薄薄嘴角??一场雷雨,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切成空。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人与人的交往就好比一只刺猬,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来自卫的。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统一,总有一些关系,一些感情,始终纠结不清的。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试着学会这种处事哲学,在待人接物上保持一颗智慧的头脑,保持一些理性的认识。
阅读《骆驼祥子》,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久形形色色的旧社会的形象,小商人,小职员,巡警??祥子,正是这芸芸劳苦大众里的典型例子,祥子的悲剧,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也有力地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情愁。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也许现实是残酷、悲哀、无可奈何;也许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也许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悲惨的??
阅读《欧也妮葛朗台》,我看到了一个人格扭曲了的吝啬鬼葛朗台,即使家财万贯,也舍不得花费一分钱;而现在的人纵使有一毛钱,他也会装着有家财万贯。
《欧也妮 葛朗台》的故事没有骇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钱,葛朗台老头的形象便体现了金钱的主宰力量。它塑造了世界文学人物长廊中视财如命、毫无人情可言的吝啬鬼葛朗台这一形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血腥发迹史和有金钱崇拜带来的社会丑恶与人性沦丧。
巴尔扎克固然以大量笔墨描绘金钱的威力,画龙点睛的一笔却是指出金钱拜物教的荒谬,指出金钱固然给人带来权势,却不能给人带来幸福。至少,在人类的感情领域,金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人性已经异化,完全为贪欲所支配的人,才会将金钱视为人生的最高需要。读完此书我不得不感叹资本家的发家史,是一本糅合着血泪的屈辱史。
阅读哲学类的书会引发我们对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思考,对万事万物关系的思考。
阅读《周易》,让我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思想熏陶。她默默无闻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
变迁;她慢条斯理地向我展示中国瑰丽的文化;她语重心长地教我做人的道理。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它是“五经”之一,以占卜为形式,涉及哲学思想,认识宇宙,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是或《黄帝内经》,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
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
阅读《论语》,我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
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从社会、人类发展的规律看,我们需要沉静,需要深思。深思就是要反思传统,从祖先的之后中汲取营养。中华文明是全世界几个著名的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这样一个文明值得我们骄傲。在农耕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最为密切。进入工业化和全球化以后,人们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他人,也远离了自己的心。长此以往,人们将变得越来越像只会工作的机器,世界将失去很多真情,很多美好。我们要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把古人的只会拿来创造出适合今天、适合未来的“智”。
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走出校园后,我们仍然要抽出时间,主动阅读,爱上阅读,在书本中感受古今中外的人文,陶冶情操,用知识武装自己!

一块银元里文的作者

原文:
我是一块银元──嘘!我是一块假银元!如果有人对我吹口气,我不会像真银元那样发出悦耳的颤音。事实上,我是用锡做成的,这个秘密只有我的主人──一个士兵知道。
现在,他正紧紧地攥着我向前走呢。“可爱的银元!”主人松开手,我在阳光下发出银白的光芒──银子的这一手我也会!可是主人不放心,又把我攥紧了。我在黑暗中听见他说:“我就要上战场了,我想用你换一双新鞋──穿上新鞋就能跑得更快,免得挨枪子儿!”
“我做了一双鞋子,”是一位老奶奶的声音,“我想用它换一块银元,给我的儿子治病。我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要是我的儿子还不能从病床上下来,日子就没啥指望了……”老奶奶絮絮叨叨地说着,声音越来越近了──她与我的主人走了个正当面。天下的事就是这么凑巧儿!
扩展资料:
作品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陈亮,拿着随身携带的一块银元,讲述了自己的悲惨家史,控诉了在旧社会他家祖孙三代遭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这块血泪斑斑的银元,记载了陈亮一家的血海深仇,记载了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
《一块银元》1974年2月首次出版,内容上带有较强的时代色彩;2010年再版,是为满足连环画爱好者对连环画传统技艺的鉴赏和收藏需要,因此保留了全部画幅,只对个别文字做了一定调整。

一块银元的原文是什么?

原文:
我是一块银元──嘘!我是一块假银元!如果有人对我吹口气,我不会像真银元那样发出悦耳的颤音。事实上,我是用锡做成的,这个秘密只有我的主人──一个士兵知道。
现在,他正紧紧地攥着我向前走呢。“可爱的银元!”主人松开手,我在阳光下发出银白的光芒──银子的这一手我也会!可是主人不放心,又把我攥紧了。我在黑暗中听见他说:“我就要上战场了,我想用你换一双新鞋──穿上新鞋就能跑得更快,免得挨枪子儿!”
“我做了一双鞋子,”是一位老奶奶的声音,“我想用它换一块银元,给我的儿子治病。我这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要是我的儿子还不能从病床上下来,日子就没啥指望了……”老奶奶絮絮叨叨地说着,声音越来越近了──她与我的主人走了个正当面。天下的事就是这么凑巧儿!
扩展资料:
作品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陈亮,拿着随身携带的一块银元,讲述了自己的悲惨家史,控诉了在旧社会他家祖孙三代遭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这块血泪斑斑的银元,记载了陈亮一家的血海深仇,记载了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深重灾难。
《一块银元》1974年2月首次出版,内容上带有较强的时代色彩;2010年再版,是为满足连环画爱好者对连环画传统技艺的鉴赏和收藏需要,因此保留了全部画幅,只对个别文字做了一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