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治宽缘当十,清朝的铜钱多少钱一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8 14:45:28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大家好!同治宽缘宝泉当十的多少钱,直径是25厘米 左右。

25元左右。
是小样的15-20元
你的同治通宝宽缘宝泉当十直径25厘米应该不是大样,普品市场价30元左右。

同治通宝估价

清朝 同治元年(公元1862)铸造。版式类似“康熙通宝”,“乾隆通宝”,有苏,川,云,源。昌,桂等记局,但铸量较清朝前期钱已有大减。如宝陕,济,伊,武,福,南,黔,广,晋,.除宝云局当十,其他局的当十钱现在只发现部颁样钱没有发行流通钱,部颁样钱的市场价在4000-10000元左右。
我也有,但我觉得年代还不算久,而且用料低贱,所以价钱不高~3位数已经算你赚到了
普品40元,稀有品高过万元
2000-5000
1000-4000
同治通宝背当十分不同的局的,不知你的钱币是那个局的,宝源,宝泉,宝云局当十普品的价格20-40元左右,大样(直径3.0厘米以上)价格100元左右,其他局的当十钱现在只发现部颁样钱没有发行流通钱,部颁样钱的市场价在4000-10000元左右。

清朝的铜钱多少钱一个

清朝铜钱存世量大,铸局和版别众多,依铸局和品相不同,从一两元到上千元不等;珍品有祺祥通宝、重宝,价格几万元到十几万元。咸丰大钱重宝和元宝类,更是铸局和版别众多,当十的有二三十元的,当千的为一级文物,价格几十万元,收藏界没有将咸丰大钱集齐的。
上图
无价
清朝所有钱币价格参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顺治背面满文的1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四种监局 4元 满文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小“台” 4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台” 15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西” 3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巩” 2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漳” 1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 3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广” 1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清” 8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星月 4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子”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丑”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寅”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巳”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干支“福” 25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源局雕母 12000元 世宗雍正年间铸,胤祯得隆科多,羹尧之助,以谋取得帝位。雍正通宝面文楷书,直读,背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满文记局,泉源浙武河昌云苏南安黥巩济晋台川。雍正钱按顺治四式,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在清代诸钱中居少而精地位,一般径2.6--2.8厘米,重3.6--4.5克。存世尚有宝黔折二大钱,径3.1厘米,甚罕见,合背钱亦稀少。.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泉局雕母 150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2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安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晋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济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川局 8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南局 180元
雍正通宝楷书折二背宝黔局 2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右“福” 22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 1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陕局雕母 8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母钱 1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巩局 5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 3800元
乾隆背面普通满文的2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5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 10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直局 4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宽缘 1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川局 3500元
普通满文嘉庆2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 3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八年” 2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精铸 500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三背阿克苏局 1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雕母 8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4500元
普通道光2元
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当五”戴书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样背“伍文”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8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铁线珍宝背“当十” 2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雕母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星月“当五十”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 3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星月 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当百”雕母 10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当千” 9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当五” 2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五” 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5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源局“当百” 4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千” 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直局“当五十” 6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直局“当百”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五”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十”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蓟局“当十” 7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蓟局“当五十” 2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蓟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济局“当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济局“当五十” 1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济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德局“当十”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德局“五十”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五十” 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百”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陕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陕十” 2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陕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陕局“当千”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8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巩局“五十”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型背宝巩局“当百”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当千”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河局“当五百” 4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河局“当千”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浙局“当三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浙局“当二十” 1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浙局“当四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型背宝浙局“五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浙局当头“百” 20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浙当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浙四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五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特大型背“浙当百” 7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当头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清背宝福局“一十” 2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二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桂局“五十” 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昌局“五十” 2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安局“当五十”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云局“当五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八”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十” 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迪局“当五十”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伊局“当五十” 24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伊局“当四” 28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7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7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 12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 2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日”、“往”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来”、“列”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宙”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下“村” 1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苏”精品 1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白铜背上“福” 1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5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星月 2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5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雕母 65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当五”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当十” 12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机制 14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库平广一钱” 25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官板四分” 6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直局机制 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奉天紫铜机制币 180元
天子万年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 5000元
一统大清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 300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泉局 7元 清末代皇帝宣统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泉源福广,小平钱径1.2---2.4CM,当十径2.5--3.7CM,近期发现库车当十钱,宝新当十钱新疆红钱,为宣统通宝增加新品,径2.2CM,重3.6克传世较多。.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 2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巩局机制 1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福局机制 25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雕母宝泉局 6500元

这个古币能值多少钱呢?

清朝钱币
问的最多的是乾隆通宝值多少钱,乾隆钱的价值大概分三种,价值最高的是雕母钱。雕母钱采用精黄铜纯手工雕刻出古钱的形状,也被称为祖钱。雕母自乾隆朝开始一直到宣统都有发现。雕母钱的价值一枚在数万元以上。
乾隆通宝 母钱
第二种是母钱类,母钱是由雕母直接翻砂铸造出来的钱币,再从中选出完整品好的钱币作为母钱使用。母钱的特点是肉眼可见手工修穿痕迹,外缘有拔模斜度。一枚母钱的价值在万元以上。
乾隆通宝 大样
第三种普通行用钱,行用钱是母钱翻砂铸造出来的钱币,也是大量流通使用的古钱币。按照价值区分行用钱还有两种。直径高于27毫米的叫乾隆大样钱,一枚大样的价值在数百元到千元以上。直径越大价值越高。直径低于27毫米的一般叫小乾隆。除了特殊版别之外这种小乾隆一枚的价格在10元左右。
清钱里面大样钱在乾隆、嘉庆、道光三种古币上常见。大样很好区分,价值高于小钱很多。
康熙和乾隆 钱
雍正和顺治 钱
清钱按照年号价值区分,最贵的当属雍正通宝钱,最普通的一枚雍正钱也要200元,雍正里面还有稀少的版别,价值高的稀少版在千元到万元之间都有。排在第二位的是顺治通宝钱,一枚普通的顺治通宝价值80元左右。稀少版的顺治钱价值在数百元到千元以上。排在第三位的是康熙钱,一枚康熙通宝价值50元左右。稀少版的也在千元以上。也就是说你找到一枚雍正钱值至少值200元,一枚顺治钱至少值80元。一枚康熙钱至少值50元。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清代古钱,这样你懂了吗?
清钱常见的小钱还有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和宣统钱。除了同治和宣统略少一点之外,其他几种普通清钱价值都在十元以内。同治一枚的价值在20元左右,宣统一枚的价值在60元左右。
咸丰 当五十
清朝从咸丰开始铸造流通大钱,咸丰大钱有多个钱局铸造,多种版式。常见的当十大钱一枚价值300元以上。当五十大钱一枚价值在1000元以上,当百大钱一枚价值在2000元以上,当五百大钱一枚价值在1万元以上。当千大钱一枚价值在2万元以上。稀少钱局和特殊版式的咸丰大钱价值更高。同治之后大钱只保留了当十钱,常见的有同治重宝当十,光绪重宝当十两种大钱。这两种当十钱一枚的价值在200元以上。
开元通宝钱
价值最低的古钱
古币有价值高的,就有价值低的。价值低的肯定也是存世最大的。说一下最不值钱的古币。第一个应该是五铢钱了,五铢钱流通铸行了700余年。存世量巨大,光海昏侯墓就出土了十几吨五铢钱。在收藏市场上一枚五铢钱的价值在1元以内。实际上收藏古钱的藏友很少有人买五铢钱收藏。第二个就数开元通宝存世量大了。一枚普通开元通宝的价格在2元以内。开元钱要比五铢规整而且质地比五铢厚重,因此用于编制古钱剑、古钱鼎等礼品居多。

如何鉴别古钱币真伪?

古钱的作伪与辨伪
1.古钱作伪的主要方法
(1)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工艺法。隋以前铸钱多采用钱范铸造,自唐代开始,则采取母钱翻砂的技术,不管是哪一种铸造方法,除了某些历史时期外,总体上说都比较讲究铸币的工艺质量,钱币的质地一般都比较紧密细致,流传至今,表面自然产生一层色呈深褐色的包浆,让人感觉火气尽退,色泽柔和。而伪品的铸造工艺一般比较马虎,致使钱质疏松,让人感到火气很重,钱面砂眼和气孔虽经打磨,但总不及自然磨损而显得光滑。
制造伪钱一般采用母钱翻铸的方法,极少有用钱范作伪的。古代铸钱,放入砂箱中的母钱不止一枚,而是整箱,由于是整箱翻砂模,砂模压力均匀,铸造出来的钱币厚薄一致。而作伪者一般仅雕刻一枚母钱,不是整箱翻砂模,因此,同样是母钱翻铸,由于母钱的数量和铸造工艺不一样,翻铸出来的钱币厚薄因变形而不同。
古代铸钱从砂模中取出的钱币毛坯往往成树形,需要加工打磨,由于古钱形制是方孔圆形,所以翻铸出来的钱币毛坯被串在同一根方棒上,同时旋转打光,钱币边上留下的锉痕并不成直线状,而成弧线形,与钱边平行,从清代咸丰钱中的一些大钱还可以隐约地观察到,即使如此,由于年代的久远,钱边的锉痕或者消失了,或者已不很清晰了。相反,作伪者锉毛坯时只知道反复锉磨,使钱边光滑就行了,形成钱边的锉痕杂乱无章,或者呈直线状,使人有一种全新的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王莽布币的加工方法与众不同,它们被加工时尽管也可能数十枚地串在一起,由于形制上并不是圆的,所以锉磨的痕迹或与钱面垂直,或与钱面成一定的斜交,成直线状。而赝品一般并不注意这些,大多留有合模范线。
鉴定钱币,钱穿即钱币的方孔也是应注意的地方,这是作伪者往往忽略的地方,古代的钱币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之后,人们使用时是用绳索之类的工具将钱币串在一起的,所以,随着钱币流通时间的增加,钱穿经自然磨损已不再像新出炉的钱币那样棱角分明了,有的甚至会造成钱穿变形。伪钱却不同,钱穿方整有棱,留有新锉痕迹。
由于作伪者使用真钱翻制砂模时用力不匀,不但使钱币厚薄不同,而且容易造成钱币文字的高低也会不同,这种情况在真正的古钱中不多见。
由于用翻砂法作伪会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容易被识别,因此,作伪者常常会加上一些铜锈来加以迷惑,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鉴定知识,而不单单从翻砂这一点来推敲是否作伪。
(2)改刻法。
这种作伪的方法比较重要,就是将一枚普通钱币经过加工改刻之后,变成一枚珍贵的钱币。改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利用流铜进行改刻。古代铸钱,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铜钱表面会留下浇铸时遗留的铜液结晶,钱币界称这种结晶为流铜。流铜的存在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在作伪者眼里却成了可以利用的对象。这些流铜往往被刻成星纹或月纹,也有的则被刻成文字,这些被刻成的星月纹或文字一般位置都不正。
一种是直接在钱币表面阴刻文字。出现阴刻文字的钱币大多是半两和五株钱两种。作伪者常常会在钱币表面刻上一些吉语或意义隐晦的符号、数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钱币边上或肉上刻上一些花纹图案,这些附加在钱币上的文字、符号、数字和花纹,由于是后刻上去的,往往与整个钱币不相协调,给人有一种多余感。
一种是对原有钱文进行改刻。这种改刻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对钱币面文的改刻;一是对钱币背文的改刻。
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大化”三字刀发现较多,算不上什么珍贵,而“齐返邦张大化”六字刀却不然,发现较少,于是,作伪者利用六字刀不易得而收藏者又急想得到的心理,将三字刀改刻成六字刀,混水摸鱼。乍看起来,这些假的六字刀形制规整,符合先秦齐刀特征,文字有的也一样,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文字排列拥挤和改刻时留下的刀痕。对钱币面文改刻,有的采用将文字铲去,如将太平天国背圣宝小平钱的“天国”两字铲掉,使之成为出谱的横读“太平”背“圣宝”。又如将康熙通宝之“熈”字铲去第一笔撇划成简体字“熙”形,等等。在改刻的钱币中,有一种利用旧有光背铜钱磨去面文进行改刻,比如有一枚直读半两钱,粗看上去,制作、锈色、包浆等都相当的好,但看文字却让人生疑,“半两”二字与钱面一样平,这在秦汉半两钱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细细品味,“半两”二字系人工琢刻而成,文字笔锋处留有刀痕。
据说,改刻钱币还有一些离奇的方法,例如利用古铜镜刻成钱币等。
以上这些改刻的方法,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作伪者为了使改刻的地方不露痕迹,经常会施以假锈,这种假锈正因为是假的,所以与钱币自然生成的真锈不一样,容易剥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与整个钱币极其的不相协调。然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仿清代雕母的赝品。由于清代距今不远,雕母大多没有锈迹,这样便给了作伪者可趁之机,不再需要像改刻其他钱币那样做假锈。如何区别雕母真伪呢?凡是真品雕母都用精铜雕琢而成,色泽温润、金黄,刀痕尽化而光滑,文字自然生动,浑成一体,而伪品却不然,不仅所选择的铜料不及真品,而且刻工粗糙,又由于是模仿之作,钱面文字总显得有些呆滞,缺乏精神,尤其是满文,特别要当心的是那些出自清代钱局雕模工匠之手的雕母仿制品。作伪的雕母中有些是用翻砂铸成的,则比较容易识破。
(3)嵌补法。
嵌补法是钱币作伪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所说作伪的挖补法、拼合法、打制拼合法等,可以嵌补法一言以蔽之。
古代钱币常常会因错范或移范而形成一些比较特殊的版别,例如合背,这种因铸造工匠疏忽而形成的版别,一般都要比普通的钱币为少见,对于收藏者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品种。作伪者利用这点,或者将两枚钱币磨得很薄之后粘合在一起,或者各取钱币的一半粘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少见的合背或面文。用这种方法造假的钱币,无论从文字、还是从锈色等方面观察,似乎都无懈可击,但轻轻地扔在台面上或地上,发出的声音与真正的合背等钱币相比较,真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些厚肉赝品的制作方法也类同于此。
挖补作伪是嵌补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大有偷梁换柱的感觉,即挖出钱文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然后用其他钱币上的钱文代替补上,使之成为珍稀钱币。如北宋“圣宋通宝”小平钱是罕见珍品,作伪者将普通的圣宋元宝钱之“元”字剂去,然后取下与宋钱文字风格接近的其他钱文中的“通”字粘在“元”字的位置上,就成了一枚“圣宋通宝”。再如将“庆元通宝”的“通”字剜去,以“洪武通宝”的“武”字嵌入,就成了“庆武元宝”,变成了一种臆造品。挖补作伪的方法容易留下以下的痕迹:一是,嵌入的文字与其它钱币文字风格不一致;一是嵌补文字的地方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或用假锈遮盖。前者只要熟悉一个时代一种钱币文字的书法风格,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后者除了用传统方法辨别外,还可以用现代科技的探伤仪器进行识别。
钱币作伪除了翻砂、改刻、嵌补三种主要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使用腐蚀法,在一块铜片上用油漆或蜡勾勒出所需要的钱币轮廓、穿孔、文字,再放入腐蚀剂中,待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这种方法作伪的钱币比较少见。现代人作伪不仅运用传统工艺,而且还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运用电脑,尽管这种方法在古钱作伪中还不曾见到,据说在银铜币膀品中已有发现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古钱辨伪的方法
(1)传统鉴别法
①辨字:
我国的货币文化从产生、演变与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在中国,当金属铸币产生之时,就在钱面上铸造了文字,或表示币值,或表明地名,或为钱币之名称,没有文字的铸币相反倒显得比较少见。不同时代的钱币钱文具有它所在时代的文体风格和韵味,后人尽管可以学习前人,但毕竟是一种摹写,充其量也只能达到维妙维肖的程度,由于手势、运笔、气力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这样,对古钱上的文字进行辨伪,就成了钱币鉴定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这里,我们可以举较为典型的不同时代的钱币文字特征来加以说明。
先秦时期是我国货币发生、发展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商品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货币经济得到了确立,金属铸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时期的铸币主要有刀币、布币、圜钱和楚货币四大系列,无论是哪一个系列的货币,它们大多铸有文字,这些文字一般所具有的特征是:纤细、流畅、售秀,布局随意得体。由于先秦铸币文字是用刀直接刻在钱范上铸就的,所以,文字留有明显的刀刻笔意,并且一气呵成,没有改写的痕迹。又由于当时铸币文字是由铸钱工匠所为,所以文字并没有同时代青铜容器上的铭文来得规矩、严谨,布局相对来说也显得粗放,但前后连贯呼应,生动自然。先秦铸币文字所具有的这些时代特征,即使是一位对此颇有研究的行家,也难以达到出神入化、毫无差异的程度,更何况大多属势利之人的作伪者们呢?
以悬针篆体自成一格,为后人所推祟的王莽钱币除货泉、大泉五十、货布、大布黄千外,其它都比较少见。因此,存世的赝品就显得比较多些,有的超过存世真品本身的数量。通常所见的王莽钱伪品主要有货布、大布黄千和一刀平五千三种。一刀平五千又称错刀、金错刀,真品“一刀”两字在环首的肉上,为阴文嵌金,伪品则或无“一刀”两字,或“一刀”两字为阳文,据说还有用金粉之类的东西描写“一刀”两字等,作伪方法相对来说容易辨识些:货布、大布黄千尽管存世和考古发现较多,但由于其文字、制作之精美,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深受收藏家们所喜好,就文字书法而言,货币、大布黄千的钱文最能体现王莽钱文的风韵和水平,纤细而有力,流畅而隽秀,布局得体而完美,真品一般字口比较生辣、峻削,而一般作伪的方法是用真品翻制,铸造出来的赝品尽管文字与真品达到了形似一致,但缺乏原来的生气,而显得木然,字口浅平。此外,还存在着一些制作加工方面的缺陷。
钱币钱文的鉴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通过接触大量的实物加以体会、咀嚼,然后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每个时代每种钱币钱文的书体特征和风格。此外,最好具有良好的书法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②辨锈:
辨锈,是鉴别钱币真伪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辨锈,即辨别铜的锈色,一般指铜锈。铜锈是指由于铸造年代久远,铜钱表面形成的一层氧化物。这种氧化物,又由于地理、地质、入土时间等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堆积程度亦不尽相同。这种在钱体表面由铜胎自身发出来的质地坚硬牢固的小粒或块状铜锈,一般称为“自然锈”或“硬锈”,用指甲或刀削等难以剔除,分布自然得体。铜锈因土层所含的化学元素不同,显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大相同,主要有绿、红、蓝三种。
辨锈,首先要知道假锈的一些作伪方法,要不然,就会真亦假、假亦真,真假混淆。根据前人的经验,我们将假锈的主要制作方法归纳如下:
a.用漆和颜料拌和涂在伪钱上,做得好的几乎可以乱真,但时间一长,容易脱落。
b.用松香或胶水及颜料拌和做假锈,效果没有第一种方法好。
c.将伪钱放入潮湿的土中或半于湿的地方,使其自然生锈,这种作伪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产生的效果比前两种来得真切,但一经磨擦,仍易脱落。
d.将伪钱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铜,形成的绿锈带有结晶状。
e.将伪钱浸入硫酸溶液中,尽管会迅速生锈,但钱币表面受损严重。
f.将铜锈配上粘合剂、酸类溶液,涂在伪钱上作伪,这种方法产生的假锈比较牢固,锈色真切,但缺乏神采,容易使人上当。
知道了假锈的作伪方法,对我们鉴别铜锈真伪大有好处。无论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假锈,其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是:质地松脆,由于大多不是由铜胎内部自然产生,而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所以,一般都浮在钱体表面,用指甲或刀削等很容易被剔除,因此又称为“浮锈”或“粉状锈”。真锈由于是自然形成,其分布随意得体,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而假锈却不然,由于要做得逼真,能与真品混淆,在铜锈分布上,作伪者往往刻意琢磨,最后反而露出了马脚。
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安徽、江苏等地发现的钱币中,钱体表面也会生成类似粉状锈那样的真铜锈,对具有这种铜锈的古钱不能一概而论地都定为赝品,它们真假的区别在于,钱币真品生成的类似粉状锈的铜锈不像假锈那样浮在钱体表面,而是由铜胎中自然发出,因此,与钱体连成一片,不易剔除。鉴别钱币真伪时,应该尽量多地了解有关钱币的来源、发现地或出土地等资料。
需要指出的是,钱币表面不是都有铜锈的,先秦时代楚国金版就是如此,尽管相距今天有近二千年的时间,其色泽依旧,金光闪闪。鉴定这些东西,光凭锈色,会一无所获,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同文字和当时的制作技术等结合起来分析判断。辨别无锈的清代钱币使用同样的方法。
钱币大体上分为“生坑”和“熟坑”两种,生坑是指新出土不久的钱币,表面一般氧化比较严重;熟坑,是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品。熟坑的钱币经过人们长期流传、抚摸,钱体表面自然生成了一层呈褐色或深褐色等色泽的保护膜,这层保护膜俗称为“包浆”,虽是极薄的一层,但放在水中煮洗不会脱落。伪造的包浆一般是放在煤烟、油烟上熏黑,再上蜡打光,如用水冲刷,会基本消失。还有一种是将钱币放入煤堆等黑色素集中的地方,时间久了,也会在钱体表面形成一层黑色薄衣,打光之后宛如包浆一般,对此应特别加以注意。包浆中比较常见的是呈黑褐色的传世古色,又称“黑漆古”。传世古色伪造的方法常常见到的有两种:一是将伪钱用火煅烧,取出后使之冷却,钱的表面便产生黑色,再放在衣袋里,经过一年半载,色泽光润,与真钱相似;或待角火煅烤冷却之后,用布沾上油脂在钱体上搓擦。这种方法偶有带红锈的。二是将伪钱用盐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现黑色,用前种方法加工,色泽与真的传世古色相同。对于这种带有传世古色的伪钱除了采用识别真假包浆方法外,还应根据文字、形制和制作等加以仔细辨认。
③辨形制:
钱币的形制一般由政府明文规定。形制包括钱径、钱穿的大小,钱体的轻重厚薄,内外郭的宽狭,钱背的深浅等诸方面。我国自金属铸币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来,不同时代的钱币形制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近似,有的大相径庭。熟悉历代钱币形制变化,对鉴定钱币真伪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我国钱币形制大体经历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仿制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二是方孔圆钱,三是机制不带方孔的圆钱,如银元、铜元。
先秦时代的钱币形制尽管众多,但仍可以理出几条主要线索来。先秦货币可以分布币、刀币、图钱和楚货币四大系列。布币是由仿制青铜农具钱搏而来,各种布币的主要区别在于首部、肩部和足部,一般都比较轻薄。刀币是由仿制青铜工具刀削而来,形制上基本相似,齐刀大而厚重,明刀和圆首刀则轻而薄小。圆钱一般为平背,齐、燕两国铸行的方孔圆钱面有郭,三晋地区的圆孔钱则没有,据说它们都是由仿制玉壁而来。楚蚁鼻钱是仿天然贝而来,金版仿龟背而来。先秦货币形制在中国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与其他历代货币风格迥异。
秦汉六朝时期开始,我国货币正规化、一统化,一般都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制。这种方孔圆钱的钱币形制一直被延续到民国初年,历时二千余年。秦汉六朝时期,半两钱除四株半两中有的有郭外,一般皆平背,前期大而厚重,上海博物馆所藏一枚秦半两重64克。后期小而轻薄。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行的五株钱,钱背一般都比较深峻、狭缘。六朝时期铸行的永通万国、五行大布等虽然在大小上有区别,但形制上类同。隋唐五代钱币中出现了宽缘者。
宋代钱币一改前制,钱背平浅,外郭大多较宽。金代钱币与宋徽宗时铸造的钱币一样,都相当精美,钱背较深,显得轮廓分明。元明钱币也是如此。清代钱币则又恢复了宋代形制的某些特点,不同的是,面背内外郭都比较浅显,道光以前的钱币实行一等制,咸丰之后则出现了大钱。
尽管方孔圆钱依然铸行,从清代光绪年问开始出现机器铸造的货币,主要有银元和铜元,民国时出现过机铸的镍币、铝币等。光绪年间曾铸造过一批机制的方孔圆钱,多见宝浙局等。
④辨制作:
了解各个时代钱币铸造技术对鉴定钱币来说,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方面。
我国钱币铸造在唐以前采用的是范铸法,唐以后采取的则是母钱翻砂法。唐以前的钱范有几种质地:泥陶范、石范和铜范,它们并不是同时被使用的,而且一个范能够铸多少数量的钱币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早出现的泥陶范,起先是一范铸一钱。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石范和铜范,布币石范通常是一范铸两钱,即在一块钱范上刻有两枚布币型腔。而一块刀币石范能铸造的数量就不止这些了,通常在三至五枚。就石范铸造技术而言,钱币面范为石范、背为泥陶范共同使用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范体热变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先秦时代对于铜范的使用仅见于齐刀和蚁鼻钱,尽管以前著录中有布币铜范,但实物未见。齐力铜范铸钱采用的是立式叠铸技术,它不直接用于铸钱,铸钱时仍需翻制泥陶范。蚁鼻钱铜范在当时被直接用于铸造,据说目前蚁鼻钱铜范仅发现五件,其中,1982年2月安徽繁昌县文物组在横山采购站拣选到的两件,相当精美与完整,一次可铸币分别为66枚和67枚。秦汉六朝时期泥陶范、石范、铜范同时得到使用,并且一次铸币数量大大增加,1986年5月在山东省博兴县贤城村发现的一块榆荚半两钱范一次可铸钱176枚,实属罕见。
隋唐时期货币的铸造量大大提高,可是从没有发现过用于铸造钱币的诸如钱范之类的工具,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被鉴定为母钱的唐代乾元重宝钱,表明当时已经开始使用母钱翻砂法的铸造工艺,这种工艺直接影响到以后历代铸币技术。根据明代宋应星《天工齐物》的记载,我们了解到古代母钱翻砂铸钱的大致工艺过程:用四根木条作空框,中间填上土,上面放若干母钱,再把同样一框合在上面,即成钱的背面,这样完成数十框,上面留出浇口,用绳捆紧加固,将熔化的铜液浇注进去,待冷却后开框,则成树枝形的钱,然后逐一摘断磨锉加工,便完成了一枚一枚的铜钱。在这里,母钱实际上充当的是钱模的作用,它事先用铜、锡原料精铸而成,由中央颁发到各地,各地据此翻砂铸钱。母钱之上是雕母。所谓雕母,就是在一块铜材原坯上人工琢刻加工成的钱币样式,现存最早的雕母是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明代嘉靖通宝当十雕母大钱。母钱之下是样钱,样钱是用母钱翻砂铸成的,是正式大量铸造流通钱币之前铸造的样品。清代的样钱分为两种:一种是部颁样钱,一是进呈样钱。对于母钱翻砂法的工艺流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也有记载:其用工之序有之:曰“沙模作”,次曰“磨钱作”,末曰“排整体”。
虽然隋唐以后我国铸钱普遍采用了母钱翻砂法,但也有例外的。就目前所知,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铸“永隆通宝”使用的是范铸法。几年前,北京曾发现过一块同治重宝当十砖范,说明清代铸钱也有偶用钱范的情况。
在基本了解了我国每个历史阶段铸币工艺的大致情形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伪钱的制作水平,就能比较清晰地作一对比。
(2)现代科技鉴别法
在我国,铜钱基本上是用青铜铸成的,明代晚期才开始出现用黄铜铸造的钱币。每个时代铸造的铜钱,它们的化学成份是不同的,《周礼·考工记》就曾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合金成份的比例。这样,为我们今天鉴定钱币真伪提供了又一方面的资料。
①破损性化学成份分析:
所谓破损性化学成份分析,就是将某一时代的钱币去除表面的铜锈,从显露出来的真铜中取出若干标本,进行铜、锡、铅等各种元素成份所占比例的化学分析,最终得出这个时代各种铜钱所含各种化学元素所占的百分比。利用这种化学成份分析的方法,也能鉴定钱币真伪。但是这种破损性化学成份分析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要损坏钱币,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慎重,否则,将珍稀钱币也这样进行分析,岂不是糟蹋?
②无损伤性成份分析:
同破损性成份分析法一样,无损伤性成份分析法也是根校对铜钱化学成份的分析,得出铜、锡、铅及其它微量元素的百分比,求出这个时代铜钱化学元素含量的一个相对稳定值,并通过它来鉴别出同样的铜钱是否为同时代所造,由此得出钱币的真伪,这种方法较破损性方法更先进,它采用的是质子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并由计算机计算得出结论。
无论是破损性化学成分分析法还是无损伤性化学成分分析法,说到底,研究的是铜钱的质地(当然其它质地的钱币也同样适用)。根据铜钱的不同质地,来鉴定钱币的真伪,这些方法是相当科学的。但是,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往往碰到的问题是需要马上作出判断,而它们却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就显得不很实用,这就需要我们凭自己的经验察颜观色。我们知道,同样是铜,又分为紫铜、青铜、黄铜等等质地,这些不同质地的铜钱所显现出的铜色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尽管它们的含铜量都在70%左右。所以,这为我们进行钱币辨伪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例如,新疆红钱是用紫铜铸造的,所以色呈红色,假如出现一枚黄铜色(清代制钱一般用黄铜铸造)的新疆钱,则极可能是伪造的,应认真对待。也就是说,鉴定钱币的真伪,也应注重铜钱的色泽。
除了上面讲到的化学成份分析方法外,对铜钱进行探伤测定,尤其适用改刻、嵌补的钱币赝品鉴定。
不管怎么样,鉴定真伪是收藏和研究钱币的基础,不懂得鉴别真伪,也就无从谈起收藏和研究。鉴定钱币真伪,需要大量触摸实物,仔细观察,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不断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伪存真,为现实生活服务。
3.鉴定古钱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鉴定,是一门综合各类相关学科知识的学问,单靠有限的专业知识,是解决不了某些问题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具备比较广泛的知识结构。
鉴定古钱首先要熟悉历史,不仅仅要熟悉通史,而且要熟悉断代史和专门史,这是鉴定的基础。
其次,要熟悉和掌握货币史。货币的发生、发展与其它历史事件一样,有着一个历史过程,对于这样一个过程的了解,至关重要,否则,就无从知道货币制度的沿革、货币流通与铸造情况 等许多重要问题。
第三,要具备钱币学的知识。钱币学是一门研究钱币发生、发展与钱币不同版别、质地、形制、铸造等特征的学科。在中国历史上,钱币根据厚薄、大小、钱文、纹饰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版别来,特别对宋代钱币,人们研究的侧重点更是在版别方面。钱币一般有铜、铁、铅、金、银等质地,哪一个朝代曾铸造过哪一种或几种质地的钱币,对于鉴定来说,尤其显得重要。而且,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铸造钱币使用的工艺技术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唐以前使用的是范铸法,唐以后使用的是母钱翻砂法,就是这两种铸造钱币的方法在各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工艺过程和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在鉴定钱币之前去了解它,掌握它。
第四,要懂得美学、书法、篆刻,并具有一定的修养。我们在谈论鉴定真伪时,常常会提到文字的风格、精神、气息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与抽象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具备美学,书法、篆刻等知识,是极其难得要领和体会的。除此之外,还应具有语言学和文字学、文献学的知识。我们经常遇到的是中国的钱币,因此,古汉语和古文字学的知识,对鉴定钱钱币也相当的重要,不能忽视。
总之,鉴定钱币,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修养和锤炼,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鉴定钱币真伪的窍门,得心应手
1.看铜质
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而合金的成份不同,钱币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各时代的钱币铜质是不同的,又由于古代冶炼技术不同,各地区铸造的古钱也各不相同,每个朝代各有特点。总的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钱币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钱币是青色。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有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到天启年间,用黄铜铸币成为定制,钱币色泽较之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例如先秦时期的铸币主要是铜锡合金铸成的,铜质呈青红色,质地较硬挺;隋代的五铢钱因为锡的成份大,铜质泛白,称之为白钱;乾隆五年以后,铸钱加锡,叫做青钱。可见,我国古钱铸造均有规律可循。
2.观锈色
今所见钱币,无外乎两种:一为发掘品,一为传世品。发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许多年,其表面都长满了铜锈色。传世品也因空气中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层包浆。呈黑色或铜色。
如果是银的,那就吹一吹,有声音就是真的
多看 去当地的古玩市场多转转 看看实物
多查阅资料,多观察,请教专家
http://v.ku6.com/show/K2HkqxTRGqnfstHp.html.
去这个网站看看视频
古钱的作伪与辨伪
中国从有货币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钱币的品种不下有数干种,其中有珍稀品,也有普通品。人称“物以稀为贵”。大凡收藏钱币的人总想得到存世不多的珍贵钱币,这种心理恰恰被那些古董商所利用,鱼目混珠,伪品便出现了。因此,无论是收藏、还是研究钱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去伪存真的问题。本文想就几种钱币作伪和鉴定的方法,以及鉴定钱币所应具备的一些知识等方面作一比较系统的介绍。
1.古钱作伪的主要方法
(1)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工艺法。隋以前铸钱多采用钱范铸造,自唐代开始,则采取母钱翻砂的技术,不管是哪一种铸造方法,除了某些历史时期外,总体上说都比较讲究铸币的工艺质量,钱币的质地一般都比较紧密细致,流传至今,表面自然产生一层色呈深褐色的包浆,让人感觉火气尽退,色泽柔和。而伪品的铸造工艺一般比较马虎,致使钱质疏松,让人感到火气很重,钱面砂眼和气孔虽经打磨,但总不及自然磨损而显得光滑。
制造伪钱一般采用母钱翻铸的方法,极少有用钱范作伪的。古代铸钱,放入砂箱中的母钱不止一枚,而是整箱,由于是整箱翻砂模,砂模压力均匀,铸造出来的钱币厚薄一致。而作伪者一般仅雕刻一枚母钱,不是整箱翻砂模,因此,同样是母钱翻铸,由于母钱的数量和铸造工艺不一样,翻铸出来的钱币厚薄因变形而不同。
古代铸钱从砂模中取出的钱币毛坯往往成树形,需要加工打磨,由于古钱形制是方孔圆形,所以翻铸出来的钱币毛坯被串在同一根方棒上,同时旋转打光,钱币边上留下的锉痕并不成直线状,而成弧线形,与钱边平行,从清代咸丰钱中的一些大钱还可以隐约地观察到,即使如此,由于年代的久远,钱边的锉痕或者消失了,或者已不很清晰了。相反,作伪者锉毛坯时只知道反复锉磨,使钱边光滑就行了,形成钱边的锉痕杂乱无章,或者呈直线状,使人有一种全新的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王莽布币的加工方法与众不同,它们被加工时尽管也可能数十枚地串在一起,由于形制上并不是圆的,所以锉磨的痕迹或与钱面垂直,或与钱面成一定的斜交,成直线状。而赝品一般并不注意这些,大多留有合模范线。
鉴定钱币,钱穿即钱币的方孔也是应注意的地方,这是作伪者往往忽略的地方,古代的钱币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之后,人们使用时是用绳索之类的工具将钱币串在一起的,所以,随着钱币流通时间的增加,钱穿经自然磨损已不再像新出炉的钱币那样棱角分明了,有的甚至会造成钱穿变形。伪钱却不同,钱穿方整有棱,留有新锉痕迹。
由于作伪者使用真钱翻制砂模时用力不匀,不但使钱币厚薄不同,而且容易造成钱币文字的高低也会不同,这种情况在真正的古钱中不多见。
由于用翻砂法作伪会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容易被识别,因此,作伪者常常会加上一些铜锈来加以迷惑,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鉴定知识,而不单单从翻砂这一点来推敲是否作伪。
(2)改刻法。
这种作伪的方法比较重要,就是将一枚普通钱币经过加工改刻之后,变成一枚珍贵的钱币。改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利用流铜进行改刻。古代铸钱,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铜钱表面会留下浇铸时遗留的铜液结晶,钱币界称这种结晶为流铜。流铜的存在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在作伪者眼里却成了可以利用的对象。这些流铜往往被刻成星纹或月纹,也有的则被刻成文字,这些被刻成的星月纹或文字一般位置都不正。
一种是直接在钱币表面阴刻文字。出现阴刻文字的钱币大多是半两和五株钱两种。作伪者常常会在钱币表面刻上一些吉语或意义隐晦的符号、数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钱币边上或肉上刻上一些花纹图案,这些附加在钱币上的文字、符号、数字和花纹,由于是后刻上去的,往往与整个钱币不相协调,给人有一种多余感。
一种是对原有钱文进行改刻。这种改刻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对钱币面文的改刻;一是对钱币背文的改刻。
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大化”三字刀发现较多,算不上什么珍贵,而“齐返邦张大化”六字刀却不然,发现较少,于是,作伪者利用六字刀不易得而收藏者又急想得到的心理,将三字刀改刻成六字刀,混水摸鱼。乍看起来,这些假的六字刀形制规整,符合先秦齐刀特征,文字有的也一样,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文字排列拥挤和改刻时留下的刀痕。对钱币面文改刻,有的采用将文字铲去,如将太平天国背圣宝小平钱的“天国”两字铲掉,使之成为出谱的横读“太平”背“圣宝”。又如将康熙通宝之“熈”字铲去第一笔撇划成简体字“熙”形,等等。在改刻的钱币中,有一种利用旧有光背铜钱磨去面文进行改刻,比如有一枚直读半两钱,粗看上去,制作、锈色、包浆等都相当的好,但看文字却让人生疑,“半两”二字与钱面一样平,这在秦汉半两钱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细细品味,“半两”二字系人工琢刻而成,文字笔锋处留有刀痕。
据说,改刻钱币还有一些离奇的方法,例如利用古铜镜刻成钱币等。
以上这些改刻的方法,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作伪者为了使改刻的地方不露痕迹,经常会施以假锈,这种假锈正因为是假的,所以与钱币自然生成的真锈不一样,容易剥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与整个钱币极其的不相协调。然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仿清代雕母的赝品。由于清代距今不远,雕母大多没有锈迹,这样便给了作伪者可趁之机,不再需要像改刻其他钱币那样做假锈。如何区别雕母真伪呢?凡是真品雕母都用精铜雕琢而成,色泽温润、金黄,刀痕尽化而光滑,文字自然生动,浑成一体,而伪品却不然,不仅所选择的铜料不及真品,而且刻工粗糙,又由于是模仿之作,钱面文字总显得有些呆滞,缺乏精神,尤其是满文,特别要当心的是那些出自清代钱局雕模工匠之手的雕母仿制品。作伪的雕母中有些是用翻砂铸成的,则比较容易识破。
(3)嵌补法。
嵌补法是钱币作伪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所说作伪的挖补法、拼合法、打制拼合法等,可以嵌补法一言以蔽之。
古代钱币常常会因错范或移范而形成一些比较特殊的版别,例如合背,这种因铸造工匠疏忽而形成的版别,一般都要比普通的钱币为少见,对于收藏者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品种。作伪者利用这点,或者将两枚钱币磨得很薄之后粘合在一起,或者各取钱币的一半粘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少见的合背或面文。用这种方法造假的钱币,无论从文字、还是从锈色等方面观察,似乎都无懈可击,但轻轻地扔在台面上或地上,发出的声音与真正的合背等钱币相比较,真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些厚肉赝品的制作方法也类同于此。
挖补作伪是嵌补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大有偷梁换柱的感觉,即挖出钱文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然后用其他钱币上的钱文代替补上,使之成为珍稀钱币。如北宋“圣宋通宝”小平钱是罕见珍品,作伪者将普通的圣宋元宝钱之“元”字剂去,然后取下与宋钱文字风格接近的其他钱文中的“通”字粘在“元”字的位置上,就成了一枚“圣宋通宝”。再如将“庆元通宝”的“通”字剜去,以“洪武通宝”的“武”字嵌入,就成了“庆武元宝”,变成了一种臆造品。挖补作伪的方法容易留下以下的痕迹:一是,嵌入的文字与其它钱币文字风格不一致;一是嵌补文字的地方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或用假锈遮盖。前者只要熟悉一个时代一种钱币文字的书法风格,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后者除了用传统方法辨别外,还可以用现代科技的探伤仪器进行识别。
钱币作伪除了翻砂、改刻、嵌补三种主要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使用腐蚀法,在一块铜片上用油漆或蜡勾勒出所需要的钱币轮廓、穿孔、文字,再放入腐蚀剂中,待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这种方法作伪的钱币比较少见。现代人作伪不仅运用传统工艺,而且还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运用电脑,尽管这种方法在古钱作伪中还不曾见到,据说在银铜币膀品中已有发现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古钱辨伪的方法
(1)传统鉴别法
①辨字:
我国的货币文化从产生、演变与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在中国,当金属铸币产生之时,就在钱面上铸造了文字,或表示币值,或表明地名,或为钱币之名称,没有文字的铸币相反倒显得比较少见。不同时代的钱币钱文具有它所在时代的文体风格和韵味,后人尽管可以学习前人,但毕竟是一种摹写,充其量也只能达到维妙维肖的程度,由于手势、运笔、气力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这样,对古钱上的文字进行辨伪,就成了钱币鉴定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这里,我们可以举较为典型的不同时代的钱币文字特征来加以说明。
先秦时期是我国货币发生、发展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商品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货币经济得到了确立,金属铸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时期的铸币主要有刀币、布币、圜钱和楚货币四大系列,无论是哪一个系列的货币,它们大多铸有文字,这些文字一般所具有的特征是:纤细、流畅、售秀,布局随意得体。由于先秦铸币文字是用刀直接刻在钱范上铸就的,所以,文字留有明显的刀刻笔意,并且一气呵成,没有改写的痕迹。又由于当时铸币文字是由铸钱工匠所为,所以文字并没有同时代青铜容器上的铭文来得规矩、严谨,布局相对来说也显得粗放,但前后连贯呼应,生动自然。先秦铸币文字所具有的这些时代特征,即使是一位对此颇有研究的行家,也难以达到出神入化、毫无差异的程度,更何况大多属势利之人的作伪者们呢?
以悬针篆体自成一格,为后人所推祟的王莽钱币除货泉、大泉五十、货布、大布黄千外,其它都比较少见。因此,存世的赝品就显得比较多些,有的超过存世真品本身的数量。通常所见的王莽钱伪品主要有货布、大布黄千和一刀平五千三种。一刀平五千又称错刀、金错刀,真品“一刀”两字在环首的肉上,为阴文嵌金,伪品则或无“一刀”两字,或“一刀”两字为阳文,据说还有用金粉之类的东西描写“一刀”两字等,作伪方法相对来说容易辨识些:货布、大布黄千尽管存世和考古发现较多,但由于其文字、制作之精美,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深受收藏家们所喜好,就文字书法而言,货币、大布黄千的钱文最能体现王莽钱文的风韵和水平,纤细而有力,流畅而隽秀,布局得体而完美,真品一般字口比较生辣、峻削,而一般作伪的方法是用真品翻制,铸造出来的赝品尽管文字与真品达到了形似一致,但缺乏原来的生气,而显得木然,字口浅平。此外,还存在着一些制作加工方面的缺陷。
钱币钱文的鉴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通过接触大量的实物加以体会、咀嚼,然后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每个时代每种钱币钱文的书体特征和风格。此外,最好具有良好的书法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②辨锈:
辨锈,是鉴别钱币真伪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辨锈,即辨别铜的锈色,一般指铜锈。铜锈是指由于铸造年代久远,铜钱表面形成的一层氧化物。这种氧化物,又由于地理、地质、入土时间等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堆积程度亦不尽相同。这种在钱体表面由铜胎自身发出来的质地坚硬牢固的小粒或块状铜锈,一般称为“自然锈”或“硬锈”,用指甲或刀削等难以剔除,分布自然得体。铜锈因土层所含的化学元素不同,显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大相同,主要有绿、红、蓝三种。
辨锈,首先要知道假锈的一些作伪方法,要不然,就会真亦假、假亦真,真假混淆。根据前人的经验,我们将假锈的主要制作方法归纳如下:
a.用漆和颜料拌和涂在伪钱上,做得好的几乎可以乱真,但时间一长,容易脱落。
b.用松香或胶水及颜料拌和做假锈,效果没有第一种方法好。
c.将伪钱放入潮湿的土中或半于湿的地方,使其自然生锈,这种作伪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产生的效果比前两种来得真切,但一经磨擦,仍易脱落。
d.将伪钱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铜,形成的绿锈带有结晶状。
e.将伪钱浸入硫酸溶液中,尽管会迅速生锈,但钱币表面受损严重。
f.将铜锈配上粘合剂、酸类溶液,涂在伪钱上作伪,这种方法产生的假锈比较牢固,锈色真切,但缺乏神采,容易使人上当。
知道了假锈的作伪方法,对我们鉴别铜锈真伪大有好处。无论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假锈,其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是:质地松脆,由于大多不是由铜胎内部自然产生,而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所以,一般都浮在钱体表面,用指甲或刀削等很容易被剔除,因此又称为“浮锈”或“粉状锈”。真锈由于是自然形成,其分布随意得体,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而假锈却不然,由于要做得逼真,能与真品混淆,在铜锈分布上,作伪者往往刻意琢磨,最后反而露出了马脚。
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安徽、江苏等地发现的钱币中,钱体表面也会生成类似粉状锈那样的真铜锈,对具有这种铜锈的古钱不能一概而论地都定为赝品,它们真假的区别在于,钱币真品生成的类似粉状锈的铜锈不像假锈那样浮在钱体表面,而是由铜胎中自然发出,因此,与钱体连成一片,不易剔除。鉴别钱币真伪时,应该尽量多地了解有关钱币的来源、发现地或出土地等资料。
需要指出的是,钱币表面不是都有铜锈的,先秦时代楚国金版就是如此,尽管相距今天有近二千年的时间,其色泽依旧,金光闪闪。鉴定这些东西,光凭锈色,会一无所获,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同文字和当时的制作技术等结合起来分析判断。辨别无锈的清代钱币使用同样的方法。
钱币大体上分为“生坑”和“熟坑”两种,生坑是指新出土不久的钱币,表面一般氧化比较严重;熟坑,是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品。熟坑的钱币经过人们长期流传、抚摸,钱体表面自然生成了一层呈褐色或深褐色等色泽的保护膜,这层保护膜俗称为“包浆”,虽是极薄的一层,但放在水中煮洗不会脱落。伪造的包浆一般是放在煤烟、油烟上熏黑,再上蜡打光,如用水冲刷,会基本消失。还有一种是将钱币放入煤堆等黑色素集中的地方,时间久了,也会在钱体表面形成一层黑色薄衣,打光之后宛如包浆一般,对此应特别加以注意。包浆中比较常见的是呈黑褐色的传世古色,又称“黑漆古”。传世古色伪造的方法常常见到的有两种:一是将伪钱用火煅烧,取出后使之冷却,钱的表面便产生黑色,再放在衣袋里,经过一年半载,色泽光润,与真钱相似;或待角火煅烤冷却之后,用布沾上油脂在钱体上搓擦。这种方法偶有带红锈的。二是将伪钱用盐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现黑色,用前种方法加工,色泽与真的传世古色相同。对于这种带有传世古色的伪钱除了采用识别真假包浆方法外,还应根据文字、形制和制作等加以仔细辨认。
③辨形制:
钱币的形制一般由政府明文规定。形制包括钱径、钱穿的大小,钱体的轻重厚薄,内外郭的宽狭,钱背的深浅等诸方面。我国自金属铸币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来,不同时代的钱币形制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近似,有的大相径庭。熟悉历代钱币形制变化,对鉴定钱币真伪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我国钱币形制大体经历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仿制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二是方孔圆钱,三是机制不带方孔的圆钱,如银元、铜元。
先秦时代的钱币形制尽管众多,但仍可以理出几条主要线索来。先秦货币可以分布币、刀币、图钱和楚货币四大系列。布币是由仿制青铜农具钱搏而来,各种布币的主要区别在于首部、肩部和足部,一般都比较轻薄。刀币是由仿制青铜工具刀削而来,形制上基本相似,齐刀大而厚重,明刀和圆首刀则轻而薄小。圆钱一般为平背,齐、燕两国铸行的方孔圆钱面有郭,三晋地区的圆孔钱则没有,据说它们都是由仿制玉壁而来。楚蚁鼻钱是仿天然贝而来,金版仿龟背而来。先秦货币形制在中国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与其他历代货币风格迥异。
秦汉六朝时期开始,我国货币正规化、一统化,一般都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制。这种方孔圆钱的钱币形制一直被延续到民国初年,历时二千余年。秦汉六朝时期,半两钱除四株半两中有的有郭外,一般皆平背,前期大而厚重,上海博物馆所藏一枚秦半两重64克。后期小而轻薄。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行的五株钱,钱背一般都比较深峻、狭缘。六朝时期铸行的永通万国、五行大布等虽然在大小上有区别,但形制上类同。隋唐五代钱币中出现了宽缘者。
宋代钱币一改前制,钱背平浅,外郭大多较宽。金代钱币与宋徽宗时铸造的钱币一样,都相当精美,钱背较深,显得轮廓分明。元明钱币也是如此。清代钱币则又恢复了宋代形制的某些特点,不同的是,面背内外郭都比较浅显,道光以前的钱币实行一等制,咸丰之后则出现了大钱。
尽管方孔圆钱依然铸行,从清代光绪年问开始出现机器铸造的货币,主要有银元和铜元,民国时出现过机铸的镍币、铝币等。光绪年间曾铸造过一批机制的方孔圆钱,多见宝浙局等。
④辨制作:
了解各个时代钱币铸造技术对鉴定钱币来说,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方面。
我国钱币铸造在唐以前采用的是范铸法,唐以后采取的则是母钱翻砂法。唐以前的钱范有几种质地:泥陶范、石范和铜范,它们并不是同时被使用的,而且一个范能够铸多少数量的钱币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早出现的泥陶范,起先是一范铸一钱。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石范和铜范,布币石范通常是一范铸两钱,即在一块钱范上刻有两枚布币型腔。而一块刀币石范能铸造的数量就不止这些了,通常在三至五枚。就石范铸造技术而言,钱币面范为石范、背为泥陶范共同使用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范体热变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先秦时代对于铜范的使用仅见于齐刀和蚁鼻钱,尽管以前著录中有布币铜范,但实物未见。齐力铜范铸钱采用的是立式叠铸技术,它不直接用于铸钱,铸钱时仍需翻制泥陶范。蚁鼻钱铜范在当时被直接用于铸造,据说目前蚁鼻钱铜范仅发现五件,其中,1982年2月安徽繁昌县文物组在横山采购站拣选到的两件,相当精美与完整,一次可铸币分别为66枚和67枚。秦汉六朝时期泥陶范、石范、铜范同时得到使用,并且一次铸币数量大大增加,1986年5月在山东省博兴县贤城村发现的一块榆荚半两钱范一次可铸钱176枚,实属罕见。
隋唐时期货币的铸造量大大提高,可是从没有发现过用于铸造钱币的诸如钱范之类的工具,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被鉴定为母钱的唐代乾元重宝钱,表明当时已经开始使用母钱翻砂法的铸造工艺,这种工艺直接影响到以后历代铸币技术。根据明代宋应星《天工齐物》的记载,我们了解到古代母钱翻砂铸钱的大致工艺过程:用四根木条作空框,中间填上土,上面放若干母钱,再把同样一框合在上面,即成钱的背面,这样完成数十框,上面留出浇口,用绳捆紧加固,将熔化的铜液浇注进去,待冷却后开框,则成树枝形的钱,然后逐一摘断磨锉加工,便完成了一枚一枚的铜钱。在这里,母钱实际上充当的是钱模的作用,它事先用铜、锡原料精铸而成,由中央颁发到各地,各地据此翻砂铸钱。母钱之上是雕母。所谓雕母,就是在一块铜材原坯上人工琢刻加工成的钱币样式,现存最早的雕母是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明代嘉靖通宝当十雕母大钱。母钱之下是样钱,样钱是用母钱翻砂铸成的,是正式大量铸造流通钱币之前铸造的样品。清代的样钱分为两种:一种是部颁样钱,一是进呈样钱。对于母钱翻砂法的工艺流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也有记载:其用工之序有之:曰“沙模作”,次曰“磨钱作”,末曰“排整体”。
虽然隋唐以后我国铸钱普遍采用了母钱翻砂法,但也有例外的。就目前所知,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铸“永隆通宝”使用的是范铸法。几年前,北京曾发现过一块同治重宝当十砖范,说明清代铸钱也有偶用钱范的情况。
在基本了解了我国每个历史阶段铸币工艺的大致情形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伪钱的制作水平,就能比较清晰地作一对比。
(2)现代科技鉴别法
在我国,铜钱基本上是用青铜铸成的,明代晚期才开始出现用黄铜铸造的钱币。每个时代铸造的铜钱,它们的化学成份是不同的,《周礼·考工记》就曾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合金成份的比例。这样,为我们今天鉴定钱币真伪提供了又一方面的资料。
①破损性化学成份分析:
所谓破损性化学成份分析,就是将某一时代的钱币去除表面的铜锈,从显露出来的真铜中取出若干标本,进行铜、锡、铅等各种元素成份所占比例的化学分析,最终得出这个时代各种铜钱所含各种化学元素所占的百分比。利用这种化学成份分析的方法,也能鉴定钱币真伪。但是这种破损性化学成份分析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要损坏钱币,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慎重,否则,将珍稀钱币也这样进行分析,岂不是糟蹋?
②无损伤性成份分析:
同破损性成份分析法一样,无损伤性成份分析法也是根校对铜钱化学成份的分析,得出铜、锡、铅及其它微量元素的百分比,求出这个时代铜钱化学元素含量的一个相对稳定值,并通过它来鉴别出同样的铜钱是否为同时代所造,由此得出钱币的真伪,这种方法较破损性方法更先进,它采用的是质子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并由计算机计算得出结论。
无论是破损性化学成分分析法还是无损伤性化学成分分析法,说到底,研究的是铜钱的质地(当然其它质地的钱币也同样适用)。根据铜钱的不同质地,来鉴定钱币的真伪,这些方法是相当科学的。但是,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往往碰到的问题是需要马上作出判断,而它们却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就显得不很实用,这就需要我们凭自己的经验察颜观色。我们知道,同样是铜,又分为紫铜、青铜、黄铜等等质地,这些不同质地的铜钱所显现出的铜色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尽管它们的含铜量都在70%左右。所以,这为我们进行钱币辨伪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例如,新疆红钱是用紫铜铸造的,所以色呈红色,假如出现一枚黄铜色(清代制钱一般用黄铜铸造)的新疆钱,则极可能是伪造的,应认真对待。也就是说,鉴定钱币的真伪,也应注重铜钱的色泽。
除了上面讲到的化学成份分析方法外,对铜钱进行探伤测定,尤其适用改刻、嵌补的钱币赝品鉴定。
不管怎么样,鉴定真伪是收藏和研究钱币的基础,不懂得鉴别真伪,也就无从谈起收藏和研究。鉴定钱币真伪,需要大量触摸实物,仔细观察,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不断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伪存真,为现实生活服务。
3.鉴定古钱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鉴定,是一门综合各类相关学科知识的学问,单靠有限的专业知识,是解决不了某些问题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具备比较广泛的知识结构。
鉴定古钱首先要熟悉历史,不仅仅要熟悉通史,而且要熟悉断代史和专门史,这是鉴定的基础。
其次,要熟悉和掌握货币史。货币的发生、发展与其它历史事件一样,有着一个历史过程,对于这样一个过程的了解,至关重要,否则,就无从知道货币制度的沿革、货币流通与铸造情况 等许多重要问题。
第三,要具备钱币学的知识。钱币学是一门研究钱币发生、发展与钱币不同版别、质地、形制、铸造等特征的学科。在中国历史上,钱币根据厚薄、大小、钱文、纹饰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版别来,特别对宋代钱币,人们研究的侧重点更是在版别方面。钱币一般有铜、铁、铅、金、银等质地,哪一个朝代曾铸造过哪一种或几种质地的钱币,对于鉴定来说,尤其显得重要。而且,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铸造钱币使用的工艺技术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唐以前使用的是范铸法,唐以后使用的是母钱翻砂法,就是这两种铸造钱币的方法在各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工艺过程和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在鉴定钱币之前去了解它,掌握它。
第四,要懂得美学、书法、篆刻,并具有一定的修养。我们在谈论鉴定真伪时,常常会提到文字的风格、精神、气息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与抽象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具备美学,书法、篆刻等知识,是极其难得要领和体会的。除此之外,还应具有语言学和文字学、文献学的知识。我们经常遇到的是中国的钱币,因此,古汉语和古文字学的知识,对鉴定钱钱币也相当的重要,不能忽视。
总之,鉴定钱币,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修养和锤炼,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鉴定钱币真伪的窍门,得心应手

光绪重宝当十罕见品种

请大神们给看看怎么样
这个没有特殊的范围,罕见的如光绪当十宽缘大样、红钱等
光绪重宝没有特殊的范围,清钱就是在一堆钱中比大小,尽最大、重的和品相好的挑。即便是稀有版别国版也是品好,钱大和重的值钱。和宋钱一样,版本较多。
另外光绪当十宽缘大样,近年也出了无数仿品。皆因此类传世真品好样者相对难寻,近年清钱飞涨后,也和雍正一样卖得上价了。图中品相已算是开门美品,再有什么黄亮厚重者需谨慎。
扩展资料:
红钱是清代新疆地区造的红铜货币,因其色红而得名。清代自乾隆二十五年起至宣统年间,前后共设钱局12处铸造红钱。此外尚有清代同治年间热西丁地方政权也铸造了两种维文红钱。
另外这种钱币由于铸造远在边陲,所以流入内地者不多,偶有所见,便为藏家珍视。到了本世纪80年代,由于大量流出海外,才在日本、东南亚和国内港台地区形成了一股“红钱热”。
除此之外很多新疆红钱进入藏家手中,往往作为珍藏品种而入箱底儿。市面逐渐少见,这个鉴赏需要专业的鉴赏家来鉴定,只有有鉴定证书才算有价值。

现在清朝的铜钱大概能值多少钱一个啊?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顺治背面满文的1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四种监局 4元 满文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小“台” 4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台” 15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西” 3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巩” 2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漳” 1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 3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广” 1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清” 8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星月 4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子”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丑”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寅”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巳”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干支“福” 25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源局雕母 12000元 世宗雍正年间铸,胤祯得隆科多,羹尧之助,以谋取得帝位。雍正通宝面文楷书,直读,背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满文记局,泉源浙武河昌云苏南安黥巩济晋台川。雍正钱按顺治四式,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在清代诸钱中居少而精地位,一般径2.6--2.8厘米,重3.6--4.5克。存世尚有宝黔折二大钱,径3.1厘米,甚罕见,合背钱亦稀少。.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泉局雕母 150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2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安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晋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济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川局 8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南局 180元
雍正通宝楷书折二背宝黔局 2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右“福” 22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 1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陕局雕母 8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母钱 1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巩局 5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 3800元
乾隆背面普通满文的2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5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 10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直局 4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宽缘 1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川局 3500元
普通满文嘉庆2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 3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八年” 2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精铸 500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三背阿克苏局 1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雕母 8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4500元
普通道光2元
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当五”戴书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样背“伍文”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8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铁线珍宝背“当十” 2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雕母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星月“当五十”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 3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星月 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当百”雕母 10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当千” 9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当五” 2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五” 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5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源局“当百” 4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千” 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直局“当五十” 6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直局“当百”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五”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十”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蓟局“当十” 7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蓟局“当五十” 2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蓟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济局“当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济局“当五十” 1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济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德局“当十”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德局“五十”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五十” 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百”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陕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陕十” 2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陕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陕局“当千”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8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巩局“五十”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型背宝巩局“当百”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当千”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河局“当五百” 4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河局“当千”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浙局“当三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浙局“当二十” 1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浙局“当四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型背宝浙局“五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浙局当头“百” 20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浙当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浙四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五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特大型背“浙当百” 7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当头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清背宝福局“一十” 2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二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桂局“五十” 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昌局“五十” 2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安局“当五十”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云局“当五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八”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十” 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迪局“当五十”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伊局“当五十” 24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伊局“当四” 28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7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7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 12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 2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日”、“往”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来”、“列”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宙”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下“村” 1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苏”精品 1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白铜背上“福” 1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5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星月 2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5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雕母 65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当五”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当十” 12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机制 14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库平广一钱” 25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官板四分” 6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直局机制 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奉天紫铜机制币 180元
天子万年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 5000元
一统大清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 300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泉局 7元 清末代皇帝宣统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泉源福广,小平钱径1.2---2.4CM,当十径2.5--3.7CM,近期发现库车当十钱,宝新当十钱新疆红钱,为宣统通宝增加新品,径2.2CM,重3.6克传世较多。.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 2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巩局机制 1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福局机制 25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雕母宝泉局 6500元
清朝所有钱币价格清参考
我有39个,是祖上传下来的,有人出20元一个.但我不卖,
清代最近一朝,普通百姓用的铜钱铸造量很大不值钱,一般一个2
,3元钱吧。少数珍惜品种的钱比如某些方孔大铜钱比较有价值。
袁世凯的银元如果是正品市价110元左右,楼上说的10元是胡说,肯定是仿造钱。当然你最好去某些有图的网站对比你的藏品。
光绪帝于三十四年十月,(公元1908年)去世,此前一天慈禧太后去世,醇亲王之子溥仪继位,改元宣统,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以及宝广、宝福两局出过机制币。宝泉局所出的大钱直径在2.4厘米,小样钱直径1.8厘米,因为溥仪登基时只有3岁,加上钱也不大,因此民间把此钱称为“小宣统”、“小宣统”面文书法为楷书,背文为满文局名。“宣统通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铸行的最后一种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行从秦始皇统一六国铸行“半两钱”到“宣统通宝”结束,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是我国乃至世界铸币史上的一个奇迹。
按照铜钱质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价格?
您可以咨询一下相关考古学方面的资料?
市值目前在100~1000元不等?
至于满文,据史可考,如果是限量发行的?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它的出产地对市值有很大影响?

古币价格表

古钱币价格:
祺祥通宝 楷书复 小平 背宝泉局38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源局28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制 背宝苏局200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云局10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型百 背宝巩局350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源局“当度十”3500;
祺祥重宝 楷书问 折五 背宝泉局“当十”68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巩局“当十”350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答 背宝云局“八”15;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雕母70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部颁各局样钱7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新十”8;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阿无苏局“当五”5;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泉局“当十”1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部颁各局样钱120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伊局“当四”200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三 背宝巩局“当五”800。
扩展资料:
古币保存方法:
一般人可选用一些废弃纸盒,如刀布币可用较度长的放人参的纸版盒,最好再在下面添一些棉絮、海绵等以减少摩擦。布币则可以选用一些带格子的纸盒。
特别珍贵的稀世珍品绝品,可采用真空包装,充入氮气等特殊手段以减缓氧化速度。铁钱由于较易氧化腐蚀,最好存放在干燥的纸盒或硬塑盒中,周围尽可能地多放些干燥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钱币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1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1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3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8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1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0元
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2.4厘米,重3.4克左右。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35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600元
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2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150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
扩展资料:
其他古币价格
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铸,有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厘米,重4.7克,铁钱亦有折二。其时斗米十钱。天禧以铜、铁折二及合背为稀有。
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20元
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20000元
北宋
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仁宗天圣元年(1023)铸,天圣钱文来源于天为二人,乾兴元年(1022)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二人同理国事,即二人圣。
分铜、铁两种,面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样之分。铁钱有折二钱,径2.7-2.8厘米,制作精良。
天圣元宝真书小平光背20元
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20000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钱币并非越老越值钱 乾隆通宝十年价格涨20倍
以清朝古币为例,大概的价格表如下:
清宝津局光绪通宝机制黄铜质中心满穿样币:8800元
清代道光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直径43.5mm:2240元
清咸丰重宝宝源局当五十试铸母钱:50000元
清代同治通宝背辛未福寿套子钱:1000元
清咸丰通宝宝泉局象牙呈祥雕母:60 000元
清代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古钱:6325元
清道光通宝背阿克苏小平银质:46 000元
清代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隐起文:2860元
根据年代的久远,会有不同的价值,越久远的古币,会越值钱些。最好到相关部门去鉴定和估价,进行正常交易,而非法的倒卖就是犯罪。
扩展资料:
有的古钱币存世稀少,人们求之若鹜,有的钱币收藏家苦寻十年几十年才得到。物以稀道为贵。有的几十万元一枚。例如一枚南宋时期的 “大宋通宝”背“当十”内 铜钱,穷鼠啮猫014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容估价10万-30万元人民币,结果派出40多万元。
例如常见的袁大头,民国八年的现在值七八百块钱左右。民知国三年的现在值五六百块钱。湖南元铜,价格在二三回百块左右。嘉庆通宝,到现在已经二百多年了,年代久远,网上报价几万块。
古币价格跟它的分级有关,古钱币的分级一般是按照存世量来定的,但古钱币的存世量是一个难以给予确认的不定数,这个数是变化的。
例如:清代后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政权铸币,天国通宝定为1级品。小平钱天国圣宝母钱,定为2级品。天国圣宝小平钱定为3级品。这里的定级是钱币品相好的,较差的品相价就会下降的。钱币8、9、10级别存世量很大,价就低了。
扩展资料:
古币保存方法:
一般人可选用一些废弃纸盒,如刀布币可用较长的放人参的纸盒,最好再在下面添一些棉絮、海绵等以减少摩擦。布币则可以选用一些带格子的纸盒。
比较珍贵的纸币,常用圆形塑料盒存放。这种塑料圆盒有多种型号,最好选用与所放古钱大小比较相配的型号,对于比较薄小脆嫩的古钱还可放棉絮、纸等物以作衬垫。
特别珍贵的稀世珍品绝品,可采用真空包装,充入氮气等特殊手段以减缓氧化速度。铁钱由于较易氧化腐蚀,最好存放在干燥的纸盒或硬塑盒中,周围尽可能地多放些干燥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钱币
截止时间2020年5月,从几十至几万不等。
不同的年份、材质、完整度价格会有不同,从几十至几万不等。古钱币板块的热门品类要数先秦和清代的制品。先秦的钱币因为距今久远,铸造、文字、风格等有特殊性,对收藏者极有吸引力。而清代离现代生活很近,而且清钱币的形制比较大。
价值较高的古钱币特点归纳为短命政权铸造、存世量稀少、文化内涵丰富等几点。在经过了最初入门阶段后,可把玩一些成系列的钱币。“例如宋徽宗批制的年号钱,最著名的有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和崇宁元宝三种。
崇宁通宝的钱文是宋徽宗手书,所以又可称为‘御书钱’,书法清秀骨瘦,铁划银钩,是极为著名的‘瘦金体’。除了艺术造诣外,它的铸造工艺也非常精美。
扩展资料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
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罕见。
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
三、钱币的形态、钱文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以清朝古币为例,大概的价格表如下:
清宝津局光绪通宝机制黄铜质中心满穿样币:8800元
清代道光通宝背天下太平宫钱直径43.5mm:2240元
清咸丰重宝宝源局当五十试铸母钱:50000元
清代同治通宝背辛未福寿套子钱:1000元
清咸丰通宝宝泉局象牙呈祥雕母:60 000元
清代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古钱:6325元
清道光通宝背阿克苏小平银质:46 000元
清代乾隆通宝背天下太平隐起文:2860元
根据年代的久远,会有不同的价值,越久远的古币,会越值钱些。最好到相关部门去鉴定和估价,进行正常交易,而非法的倒卖就是犯罪。
扩展资料:
古币保存方法:
一般人可选用一些废弃纸盒,如刀布币可用较长的放人参的纸盒,最好再在下面添一些棉絮、海绵等以减少摩擦。布币则可以选用一些带格子的纸盒。
比较珍贵的纸币,常用圆形塑内料盒存放容。这种塑料圆盒有多种型号,最好选用与所放古钱大小比较相配的型号,对于比较薄小脆嫩的古钱还可放棉絮、纸等物以作衬垫。
特别珍贵的稀世珍品绝品,可采用真空包装,充入氮气等特殊手段以减缓氧化速度。铁钱由于较易氧化腐蚀,最好存放在干燥的纸盒或硬塑盒中,周围尽可能地多放些干燥剂。

谁能提供一些关于古币的价格表?

  编号 名称 品相 单价(元)
  1 商厦石贝(西安出土) 上次-上 28-35
  2 榆夹半两 上-美 4-6
  3 传形五铢(铢五) 上次-近上 28-30
  4 殷商铜贝(河北出土) 上次-上 60-70
  5 先秦越国戈币(绍兴出土) 上次-断补 100
  6 战国桥型币 生上次-生上 30-35
  7 南朝梁五柱五铢(面上下点) 上-美 25-28
  8 北魏“五统五铢”(文字狭长) 上 60
  9 货泉 生上-生美 1.5-2
  10 一化 中上-上次 5-8
  11 一化 上-美 10-12
  12 一化传形 近上-上 70-80
  13 襄坪方足布 中上-上次 35-40
  14 襄坪方足布 近上 60
  15 阴坪方足布 上次-近上 55-60
  16 货币、王莽布泉 美 45-16
  17 永历、隆武小平背“户” 近上-美 7-8
  18 汉鹅眼五铢、剪边货泉 上 20-5
  19 无文尖首刀(生坑) 上次-上 100-130
  20 尖首刀背有文字(生坑) 生上-生美 160-180
  21 大顺通宝光背 上次-上 15-20
  22 大型无文耸尖足空首布 近上-上 2800-3200
  23 垣字圆钱(生坑) 极美 300
  24 垣字圆钱 上次-上 190-220
  25 传形五铢(铢五) 上-美 35-40
  26 大观通宝折十 美 38
  27 秦半两(径3.2,重8克多) 上 65
  28 普通秦半两 上次-上 4-6
  29 战国小型半两 上-美 12-14
  30 楚鬼脸大小铜贝 上次-上 12-14
  31 楚“君”字铜贝(中上)各六朱 中上-上次 15
  32 燕明刀 上次-上 35-40
  33 有颈半两、传形半两 上 12-50
  34 四铢半两 上次-美 1.5-2
  35 汉五铢 上次-近上 0.8-1.0
  36 延环五铢 上次-上 4-6
  37 剪边五铢 上次-上 0.8-1.2
  38 五铢面四决 上次-上 8-10
  39 五铢背四出纹 上次-近上 9-10
  40 蜀五铢小型有内郭 生上-生美 26-30
  41 五铢背四决文 上-美 5-7
  42 五铢穿上横纹、穿下点 上-美 3-4
  43 五铢面“五”下星、上星 上 5
  44 五铢面上星、穿下星、剪边货泉 上 5
  45 磨边五铢上二竖、二星 上 7
  46 毛边五铢(边没修理) 上次-生上 10-15
  47 顺治东一厘 上次-上 7-8
  48 乾元重宝小钱各种版 上-美 2-3
  49 小泉直一 上次-上 8-10
  50 大泉五十各种版 上次-上 4-6
  51 周元通宝背龙凤青铜 上次 78
  52 八铢半两 上次-上 6-8
  53 大泉五十(厚重型) 上-美 15-18
  54 大安元宝长安、应感通宝小平铁钱 上 350-1200
  55 孝建四铢厚重型 上次-近上 120-145
  56 货泉饼钱大小不一 上次-近上 18-22
  59 货布 中上-上次 26-32
  60 大布黄千 上次-上 90-120
  61 大布黄千厚重型 近上 150
  62 直百五铢初期铸品厚重型 上次-近上 35-40
  63 直在五铢背“为” 近上 90
  64 直百五铢 中上-上次 18-22
  65 直百大型 上次-上 32-40
  66 直百小样(私铸) 上次-近上 16-20
  67 定平一百大洋 上次-上 30-40
  68 定平一百小洋 中上-上次 25-30
  69 太平百钱 上次-上 25-35
  70 太平百金 上次-近上 25-30
  71 曹魏五铢 上次-近上 6-8
  72 大泉五百 生上次-生上 135-155
  73 大定背上申 上-美 14-16
  74 大泉当千(径32CM) 上次-上 150-180
  75 日本天保通宝当百 近上-上 65-75
  76 孝建光背(生坑) 上次-近上 110-125
  77 孝建背四铢旋转180度 上次-近上 140-160
  78 孝建四铢大中小样(套) 上次-近上 340-380
  79 梁铁五铢背四出纹 中上-上次 8-10
  80 陈五铢(有内外郭) 上-美 32-38
  82 太货六铢、乾佑小平铁钱 近上-上次 160-6
  83 太货六铢薄型小样 生中上 140
  84 大中通宝背“鄂十” 近上 350
  85 太和五铢 上 440
  86 永安五铢 上次-上 22-28
  87 常平五铢 上-美 20-25
  88 常平五铢 中上-上次 15-18
  89 北周布泉 上次-近上 30-35
  90 五行大布 上次-近上 40-45
  91 五行大布大样 上-美 80-90
  92 咸丰宝直当百、当五十(美) 近美-美 140-120
  93 永通万国铅质 近上 220
  94 裕民通宝浙壹钱 上 20
  95 隋五铢 美 3
  96 隋五铢大样 生上-生美 22-26
  97 隋曲五铢 生上-生美 25-28
  98 开元背孕星 上次-近上 15-18
  99 开元宝下星 上次-上 5-7
  100 开元通下星 中上-上 3-6
  101 开元右挑 近上-美 4-6
  102 开元穿左斜下月、下左月、下右月 上-美 3-4
  103 开元背双月 中上-近上 3-5
  104 开元背下俯月、左直月 上-美 2-3
  105 开元穿上俯月、平背 上-上次 15-8
  106 开元背下星、上兖 上 15
  107 会昌开元洛、润 上次-上 3.5-5
  108 开元背蓝、蓝上月 近上 8
  109 开元背兴 上-美 6-8
  110 开元背京下月、背京(美) 上次-美 6-10
  111 开元下越、上昌、宣上月 上 8
  112 开元背上益、上梓 上次-近上 15-18
  113 开元上梁、下卧梁(近上) 上-近上 24-30
  114 贝益四化、贝益六化(美) 近上-美 360-480
  115 开元背上“福” 近上 130
  116 乾元重轮大钱减重重轮钱 上-美 40-48
  117 乾元小平样背重轮 上次-上 25-30
  118 乾元重宝标准当十 近上-美 15-20
  119 开元背下越上小星、上大星 近上 20
  120 利用背横“一分”小样 上 70
  121 利用背横“一分”大样 上次-上 65-80
  122 顺天背上月初铸 上次-近上 100-120
  123 天福元宝小样 中上 100
  124 天福元宝小样 上次-近上 140-180
  125 天福小样下月、官铸上月右挑 上次- 近上 180-350
  126 天福元宝官铸大样背下星 上 500
  127 开元下卧梁面“元”字星 上 35
  128 汉元通宝、背下星 近上-生美 48-70
  129 周元通宝 近上-美 7-9
  130 通正元宝右挑、通正正上星 近上 280
  131 天汉元宝 中上-近上 3240
  132 光天元宝 近上-上 35-40
  133 乾德元宝 中上-上次 8-10
  134 乾德元宝 近上-上 15-18
  135 咸康元宝 中上-上 45-60
  136 闽开元铅背闽下月 上次 175
  137 闽铅开元背福各种版 中上-上次 6-8
  138 闽铅开元背福各种版 近上-上 14-18
  139 利用背竖“一分”小字小样 上-美 55-60
  140 永通泉货铁钱(芜湖出水) 中碎三块已粘好) 300
  141 唐国篆书 上-美 4-5
  142 唐国真书大型 上-美 40-50
  143 唐国隶书小型钱 中上-美 20-35
  144 顺治上浙 近上-美 16-20
  145 大唐通宝中样 上次-近上 100-120
  146 大唐通宝大样 上次-近上 160-200
  147 南唐开元隶书背四决文 生上 20
  148 南唐开元篆隶对 上次-上 7-10
  149 乾享重宝铜钱 上次 280
  150 广政通宝小平铁钱(四川出土) 近上 1220
  151 宋元背上、下、左月 近上 5
  153 庆历重宝阔缘 上次-上 6-8
  154 庆历重宝旋读 上-美 12-15
  155 熙宁元宝宝下星 生美 38
  156 熙宁元宝行书四决文 中上-上次 2-3
  157 熙宁重宝连飞点 近上 8
  158 熙宁0重宝篆书长冠宝 上 55
  159 熙宁行、篆书衡字版 上次 5
  160 熙宁背衡篆隶书1对 上 550
  161 元丰行书小平背上星 上 25
  162 元丰折二行书背左直月、上小星 上 8-18
  163 顺治右户 上次-上 6-7
  164 元丰折二行书背上仰月 近上-上 5-7
  165 元丰折二行书背上俯月 生美 8
  166 元丰折二行篆书背上星 上次-上 5-7
  167 康熙罗汉钱 上-美 10-12
  168 元佑广穿篆书小平 上 5
  169 元佑篆书折二右挑 上 20
  170 元佑折二篆行书铁钱 上次-近上 4-6
  171 利用通宝竖五厘小样 近美 45
  172 大观折二、大唐通宝大样(美) 生上-美 110-240
  173 绍圣元宝小平圣下星 生上 24
  174 得壹元宝背上月 近上 480
  175 天启十一两 近上-上 40-46
  176 绍圣篆书小平背下星、月 上次-近上 4-5
  177 咸丰宝德当十 上 148
  178 利用通宝背直“壹分” 上次 160
  179 崇宁重宝边炉钱 上次-上 5-7
  180 大观通宝折十 上次-上 26-30
  181 利用通宝背横“壹分” 近上 650
  182 宣和元宝篆隶宽缘对 近上 580
  183 宣和通宝小平陕铁钱 上-美 10-15
  184 淳佑小平元、二、七 生上 12
  185 庆元小平背五(上次)、六 上次-近上 4-5
  186 建炎通宝小平篆隶书小字对 生上 140
  187 建炎通宝小平篆隶书大字对 生美 70
  188 建炎通宝小平 中上-上次 15-20
  189 建炎通宝折二篆真对 上次-美 6-8
  190 大义通宝折三、嘉泰通宝折三 生美 480-78
  191 大泉十五、大泉五十合背(上) 美-上 120-180
  192 庆元元宝背“川三六”铁钱 上次 35
  193 绍兴元宝真书、篆书折二 中上-上次 1.5-2
  194 绍兴元宝真篆书折二 上-美 3-4
  195 绍兴通宝折二、折三 上次-上 3-5
  196 崇祯通宝背蓝五 近美 48
  197 隆兴篆真书对 中上-上次 20-25
  198 乾道元宝篆楷光背、星月纹 上次-上 4-6
  199 崇祯背双满文 上次 18
  400 顺治右原、私铸右原(上次) 上-上次 20-6
  401 顺治江一厘、云一厘(上) 上次-上 50-6
  402 顺治上0、福一厘(上) 上次-上 45-65
  403 顺治左延、同一厘 上-上次 480-280
  404 顺治通宝背上福 上次-上 45-50
  405 顺治阳一厘、右阳 上次-上 35-15
  406 顺治蓟一厘 中上-上次 26-30
  407 顺治昌一厘 近上-美 16-25
  408 顺治上昌、下星点 美 50-60
  409 顺治江一厘、上阳 近上-上 60-118
  410 顺治上荆、上原 上次-上 240-38
  411 顺治满汉东、泉源局 上次-美 3-4
  412 顺治宝泉剪边、磨边 上 3
  413 顺治满汉宣临宁昌原 上-美 4-5
  414 顺治满汉昌、宝泉私铸特小型 上-上次 5
  415 顺治满汉宁宣临昌蓟 上次 3
  416 顺治满汉文江 上-美 14-16
  417 顺治宝泉广穿薄体、花边 上次-近上 6
  418 雍正宝河 近上-上 20-22
  419 壅正宝晋 上 22
  420 壅正宝苏 上-美 5-6
  421 壅正宝苏 上次 4
  422 壅正宝昌、宝武 上 35-42
  423 壅正宝黔 上次-近上 10-15
  424 壅正宝巩 上次-上 5-9
  425 壅正宝济 上次-近上 20-24
  426 光绪满汉文江、福、陕、宣 上次-上 180
  427 壅正泉局 上 4
  428 壅正宝云宽、窄边 上 2-3
  429 新疆普尔打制铜币 中次-上次 15-18
  430 康熙剪边东、窄边 上 5
  431 康熙罗汉钱 中上-上次 6-8
  432 康熙宝漳 中上-上次 5-7
  433 康熙宝漳 近上-美 10-15
  434 康熙满汉文福 上次-美 4-6
  435 乾隆通宝背满文光绪上月纹 近上 280
  436 康熙满汉文桂 中上-上次 3-4
  437 康熙满汉文江 上次-近上 2.5-3
  438 康熙满汉文苏 中上-上次 2.5-4
  439 康熙满汉文苏 上-美 5-6
  440 康熙满汉文大小云 中上-上次 2-2.5
  441 康熙满汉文大小云 近上-上 3-4
  442 康熙满汉临浙宁宣原东 上次-上 2-2.6
  443 康熙满汉文小南 中上-上次 8-12
  445 康熙满汉广昌 中上-上 1.5-3
  446 康熙满汉陕同 上 4
  447 康熙满汉文宝泉源 上次-上 1-1.5
  448 康熙宝台 上 45
  449 乾隆宝南黔广川福武 上次-上 1-2
  450 乾隆通宝苏桂浙昌陕直云 上 1.5
  451 乾隆宝泉大样 上次-近上 7-8
  452 乾隆道光宝伊小平 中上-上次 7-10
  453 嘉庆宝昌穿左星、宝晋小平 上-美 2.5-3.5
  454 嘉庆宝武上仰月 中上-近上 1.5-4
  455 嘉庆泉源上、下星对 上-美 4-6
  456 嘉庆宝福黔南桂陕川东小平 上-美 3-4
  457 咸丰宝川当百 上次-近上 42-45
  458 乾隆通宝背万寿无疆、福寿康宁 近上-上 230-248
  459 利用竖一分小字小样 上次-近上 40-48
  460 道光宝南 上次 12-16
  461 道光宝黔穿上上 近上 10
  462 咸丰宝昌当五十 中上-美 24-35
  463 咸丰宝河当百 中上-上次 30-35
  464 咸丰宝河当五十、宝川当百 上次-上 40-50
  465 咸丰宝河当十 近上-上 26-30
  466 咸丰宝川当五十 中上-近上 30-42
  467 咸丰宝川当十 上次-上 12-15
  468 咸丰宝巩当十 上次-上 15-18
  469 咸丰宝巩当百 中上-近上 35-40
  470 咸丰宝巩当五十、宝直当五十 生美 780
  471 乾元小平背上同心结 上-美 6-8
  472 咸丰宝迪当十 中上-上次 5-6
  473 咸丰宝迪当十 近上-上 8-10
  474 咸丰宝直当十 中上-上次 14-16
  475 咸丰宝晋当十 上次-上 18-25
  476 咸丰宝五当十 上次-上 10-15
  477 咸丰宝武当十大字、当十大样 近上-中上 15-10
  478 湖南省造当十铜元20CASH 近上 75
  479 咸丰宝武当十背月纹 中上-上次 28-35
  480 咸丰宝云背小平上0、 近上 16
  481 咸丰宝东上宝云上 上次 15-12
  482 咸丰宝陕当十 上次-近上 10-12
  483 咸丰宝陕当百大样、宝苏当五十 近美-上次 75-40
  484 咸丰宝苏当十 中上-近上 6-10
  485 顺治满汉文陕、同 上 5
  486 咸丰宝桂当十 中上-上 12-18
  487 咸丰宝东当十 上次-近上 12-15
  488 咸丰宝浙、宝黔(上次)当十 上-上次 8-12
  489 咸丰宝昌当十 近上-上 7-8
  490 咸丰通宝宝福一十 近上-上 40-45
  491 咸丰宝源小样、大样当五 近上 25
  492 咸丰宝蓟当五十、宝巩当五 上-上次 300-28
  493 咸丰宝德当十铁钱 上次-近上 90-120
  494 咸丰宝泉源当十铁钱 上次-近上 20-26
  496 咸丰宝泉源当十厚大型 上次-上 14-16
  497 咸丰宝泉五十、当百背星月对 上次-近上 170-185
  498 咸丰宝泉当五十小样 上次-上 30-35
  499 咸丰宝源当五十、当百(上次) 中上-上次 30-42
  500 咸丰宝泉当五十大样 上次-上 40-48
  501 咸丰宝源当五十大样 中上-上次 30-38
  503 咸丰宝伊当百黄铜 近上 240
  504 咸丰阿克苏当五十、当百红钱 上 220-240
  505 湖南洪宪纪年当十铜元 上 110
  506 戴书咸丰小平铁钱 近上-美 4-6
  507 咸丰宝福小平 上 7
  508 咸丰宝东小平 上次-上 2-3
  509 咸丰小平宝泉源对 上次-美 2.5-3
  510 咸丰浙苏云陕昌川东 上次-上 1.5-2
  511 咸丰宝桂小平 上次-上 1-1.5
  512 咸丰宝南小平 上次-上 7-9
  513 咸丰宝晋、宝巩小平 上 15
  514 咸丰宝陕、武小平 上-美 3-4
  515 同治宝云背上十下斜月 近上 30
  516 同丰宝州小平穿上0 上次 25
  517 同治宝巩当十 上次-近上 20-25
  518 同治重宝宝云当十 上次-上 12-16
  519 同治小平宝台 上次-近上 15-22
  520 同治宝泉私铸当十 中上-上次 3-4
  521 同治宝南小平 上次-近上 20-25
  522 同治宝巩小平 近上-上 6-8
  523 同治小平桂上0 上次-上 7-9
  524 同治重宝泉官铸当十 上次 5
  525 同治通宝折十型背天下太平 美 380
  526 延宁通宝 美 200
  527 光绪小平泉背上星 上次-上 6-10
  528 同治宝州小平背正私铸当拾 上 28
  529 光绪宝广库平一钱 上-美 9-12
  530 光绪泉源当拾私铸大小不一 上次-近上 4-6
  531 光绪官铸泉源当十对 上次 12
  532 光绪官铸泉源当十厚重型 上次-上 5-7
  533 光绪机制宝武 上次-上 8-12
  534 光绪机制宝漳 上次-近上 8-12
  535 光绪宝武小平 上次-近上 2-3
  536 光绪宝蓟小平 上次-上 2-3
  537 安南太平圣宝光背、绍平圣宝 上次-上 2-3
  538 光绪宝浙福昌川、陕小平 上次-上 2-3
  539 光绪宝东小平 上次-上 1-2
  540 光绪宝沽小平 上次-上 6-8
  541 光绪河上月下星、上左星 上次-上 3-5
  542 光绪宝直小平 上次-上 2-3
  543 光绪直星、月、日 上次-美 4-6
  544 光绪宝泉源局小平 上 1.2
  545 光绪宝南小平 上次-上 8-10
  546 光绪河上星、下仰月 上次-上 4-6
  547 光绪河上仰月、下星 上 6
  548 光绪河小平上日、下日 上次-上 4-6
  549 光绪机制宝津多种版 上次-上 14-16
  550 光绪宝晋小平 上次-上 6-8
  551 光绪宝黔小平 近上-上 4
  552 光绪小平宝福上星 上次-上 45-60
  553 成泰十文、洪德通宝 上次-上 2.5-3.5
  554 光绪宝源穿上星、穿下日 上次 15
  555 光绪泉穿上日、左星 上 25
  556 光绪泉源千字文套钱 上次-上 25-30
  557 光绪通宝小平背楷书福寿 美 160
  558 景兴永宝、巨宝 美 160
  559 光绪通宝背满汉文台、永历背道 美 360
  560 宣统背山 上次 7
  561 太平天国小平横圣宝 近上-上 30-34
  562 太平天国背竖圣宝 中上 20
  563 民国通宝当十开口“民” 上次-上 18-24
  564 湖南省宪当二十铜元 近上 35
  565 朝鲜通宝 上 35
  566 开元上益、兖、洪、右蓝 中 4
  567 隆武通宝背工户对 上-美 14-18
  568 壹陆文安背壹千文正方孔 近上-上 48
  569 大峰祖师背八卦图文方孔钱 上次-上 68
  570 利用背横五厘 上次-上 15-25
  571 利用背横五厘 上次-上 30
  572 利用大字大样背竖一分 上 56
  573 淳熙折二篆书光背 上 28
  574 谆熙折二篆大字,小字背星月 近上-上 15-60
  575 隆兴元宝真篆对 近上-上 30-35
  576 绍定折二背元,二,五,六 近上-上 3-5
  578 淳熙折二背二,四 上-美 6-8
  579 淳熙折二背七, 上-美 5-7
  580 庆元折二背五 上-美 6
  581 淳熙折二背二三四五六八 中上-上次 38-45
  582 开庆小平背元 中上-上次 5-6
  583 淳熙小平背九,十,十一,十四
  乾道折二铁背同

古币寛永通宝和同治通寳古玩市场价格是多少?

寛永通宝是日本钱币,价格在3元左右,比较常见,如果背后有水波纹的会贵一些,大概15元。
同治通宝,每枚价格在10元左右。
因楼主没有发布具体的图片所以我只能发出一些简单的市场价请楼主按图索骥。乾隆通宝(常平式) 背满文(宝浙)宽缘大型 1000 乾隆通宝(小平钱) 背
宽永通宝,大约是明朝时期的日本钱,比较常见,始铸于后水尾天皇宽永2年(公元1625年),一直延续铸造到明治维新之前,背"文"的是指在日本宽文八年起(1668年)铸造,"文"字作为宽文年号的缩写,还有别的字是记炉的.按日本人的分类宽文八年以前铸造称"古宽永",宽永铸造长,版式不下千种,发行量很大,除了特殊版别的值一二百元,剩下的都不值钱定,大多流通在中国 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城市
寛永通宝市场价格是普通光背价格是2--5元,背带字一般10--15元,背川、十六价为100--150元,背水波带字者80--100元.
同治通寳,美品一般局为10元,部份局在30--40元大样者60元以上,背字正、顺价格150--20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