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书法作品欣赏,张百成书法作品欣赏?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8 16:07:48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沁园春雪行书作品

沁园春雪行书作品是唐代文化名人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采用了“行书”书法风格,是王羲之汲取多种书体特点后形成的一种书写方式。其不仅独具审美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1.行书介绍
行书也叫“草书”,是隶书演化而来的,其笔画流畅简单,透露出一种自由、潇洒、奔放的艺术气息。在书法发展史上,行书被视为一种“大字体”,具有很高的装饰意义。王羲之所创立的行书风格,堪称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最为出色的代表。
2.沁园春雪介绍
《沁园春雪》是近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毛泽东所创作的一首诗歌,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王羲之的《沁园春雪行书》则是将毛泽东的这首诗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融合了诗歌与书法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共同传达出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3.作品价值
王羲之的《沁园春雪行书》被誉为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作品形式独特,呈现出极具韵律感和动感的艺术形态,笔画凝炼,精湛绝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展现了唐朝书法的华丽风采,更寓意着作者对社会、对人民的深刻关注和共情。
4.文化意义
王羲之的《沁园春雪行书》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因此被视为“国之重器”。这幅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是我们不断探索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加深对祖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总之,王羲之的《沁园春雪行书》是一幅艺术和文化价值兼备的书法名作,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美学价值,是中国书法艺术、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生动体现。
《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欣赏如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名篇,该诗以凄美的意境描绘了冬日的景象,令人浮想联翩。硬笔书法中也有书法家们对这首诗进行了不同的创作表现,其中行书的作品更为优美、流畅、自然。
行书是硬笔书法中最具有流畅感的体裁之一,其笔画流畅、圆润、飘逸,有着优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以下我们就来欣赏几位书法家的沁园春雪行书作品:
首先是王铎的作品,他将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书写在了一张宣纸上。他的行书字体流畅自然,勾勒出了草地上卷曲的白草和天空中飞舞的雪花,表现出了诗歌中独特的意义和情感。
另外一位书法家张燕飞的作品同样令人震撼。他运用水墨色彩,将“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带雨透鞘带”这句诗描绘成灰白色调的雪景,燕飞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枝头的梨花和雨点,有着自然流畅的美感。他巧妙地融合了硬笔技法和水墨氤氲效果,使作品更加具有诗歌的意境和表现力。
最后是喻承·静香的作品,他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书写在了一张纸上,他的字体流畅自然、秀丽清新,笔画圆润,显出了诗句中的轻盈感和生命活力。他在书法中运用了大量的变线技巧和柔和的线条,使作品更富有韵律感,更透露出静香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现。

名人书法作品

名人书法作品如下: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千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人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古人的艺术造诣,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此作品笔势流畅,如行云流水,尽显王羲之的书法技艺之高超。它不仅是一部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画作,也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表现书法美学的经典。
再者,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作品。颜真卿以饱满的笔墨,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悲痛。其作品不仅展现了颜真卿深厚的书法功底,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文化内涵。
此外,苏轼的《黄州寒食诗》也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这部作品在苏轼的笔下,化作了富有哲理的诗篇,诗中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其书法作品中体现出的情感与思想深度,都让人赞叹不已。
这些古代名人书法作品,无论是从艺术价值、文学价值还是思想价值上,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与思考。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书法名人作品

书法名家作品有:颜真卿,《祭侄文》勤礼碑;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其代表作为《洛神赋卷》;欧阳询,其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柳公权,其代表作为《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等。
《祭侄文》又称《祭侄纪明文》,是颜真卿于乾元元年(758年)为祭祀侄子颜继明所作,该稿追溯了常山太守颜洁卿父子在安禄山挺身而出,坚决抵抗叛乱的故事,导致“父陷子亡,巢塌蛋翻”,取义成仁之事。
《研山帖》共39字,全国文物鉴定委员会书画鉴定专家对此帖评论如下:他的大字墨应该算是上品,正因为如此,这件墨宝一出现就引起了众多书画家和收藏家的关注,渴望让它回归祖国。
《洛神赋卷》纸本,长29.5厘米,宽192.6厘米,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时赵家四十七岁,用圆美,充分展现了赵孟的书风,元人倪称此卷“圆活秀美”,赵是元代第一书法家。

书法家及代表作品有哪些

中国书法家及代表作品有:王羲之《兰亭序》、张旭《古诗四帖》、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金刚经刻石》、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等。
1、王羲之《兰亭序》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而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是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时创作的,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张旭《古诗四帖》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而他的代表作《古诗四帖》,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3、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人,唐朝名臣、书法家。《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4、柳公权《金刚经刻石》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唐朝中期官员、书法家、诗人。《金刚经刻石》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柳公权书写的最早的一种刻石。柳公权书写此刻石时年47岁,可以说是年富力壮时的得意之作。同时也反映了“柳书”的前期面貌。
5、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而他的代表作《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书法作品名人

书法作品名人如下:
1、欧阳询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
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
2、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下的作品,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
3、王献之代表作《洛神赋十三行》:《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已经残损并亡佚了。
4、颜真卿代表作《颜勤礼碑》:《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此碑于唐大历十四年立,民国十一年10月在陕西西安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名人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名家作品,非常优美精秀的书法作品,跟着我一起进入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世界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名家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图片1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图片2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图片3
  古代名家书法作品图片4
  古代草书大师十大家
  一、张芝
  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脱去旧习,省减章草点画、波桀,成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称他“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
  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尤善章草,有「草圣」之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评价相当高,尤以草书为最。
  张芝书法的原迹流传极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阁帖》卷二载张芝五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二、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三、王献之
  王献之(344年-386年),东晋书法家、诗人,字子敬,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为与后世书法家王珉区分,人称王大令。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象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传世名作《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法,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俞焯曾说:"草书自汉张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绢本。清代吴其贞在《书画记》里对此帖推崇备至,认为:"(此帖)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清朝乾隆皇帝将它收入《三希帖》,视为"国宝"。
  他还创造了"一笔书",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学书和他的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终于取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书迹有宋米芾临的《中秋帖》等。
  由晋末至梁代的一个半世纪,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其父王羲之。一直到了唐代,唐太宗竭力褒扬王羲之而贬抑王献之,一些书法评论家才开始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比不上他的父亲王羲之。但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献之学习。现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更认为张旭、怀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献之草书发展而成的。
  四、孙过庭
  孙过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礼,其籍贯有二说:一说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富阳(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称富阳人,可是他自称吴郡(今江苏苏州)人。陈子昂为其作墓志铭,谓过庭“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他是唐高宗、武则天时人,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擅长书法和书法理论,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书尤工。草书师法“二王”。“工于用笔,俊拔刚断”(《书断》),如“丹崖绝壑,笔势坚劲”(唐韦续《续书品》)。以草书擅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尚异好奇。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真赝不易分辨。唐高宗曾谓过庭小字足以迷乱羲、献,其逼真可知。陈子昂《祭率府孙录事文》说:“元常既殁,墨妙不传,君之遗翰,旷代同仙。”把孙书迹,比作魏的钟繇,可见对孙氏的书法造诣推崇备至。过庭又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著有《书谱》,深得书法之旨趣。至今流传,成为学习草书的楷范。宋高宗评述:“《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可见此《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他还书有《千字文》、《景福殿赋》等。他的名迹《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宋徽宗题签。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有影印本出版。《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孙过庭书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为一体,并出之己意,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
  五、张旭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
  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六、怀素
  怀素(737~799),唐代书法家。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卒于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因他出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忽发出家之意”,父母想阻也阻止不了。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乾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在长安怀素声誉青云直上,歌颂他草书的诗篇有37篇之多。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其中《食鱼帖》极为瘦削,骨力强健,谨严沉着。而《自叙帖》其书由于与书《食鱼帖》时心情不同,风韵荡漾。真是各尽其妙。米芾《海岳书评》:“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唐代诗人多有赞颂,如李白有《草书歌行》,曼冀有《怀素上人草书歌》。
  七、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黄豫章,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于宜州贬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主要墨迹有《松风阁诗》、《华严疏》、《经伏波神祠》、《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苦笋赋》等。书论有《论近进书》、《论书》、《清河书画舫》、《式古堂书画汇考》著录。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八、董其昌
  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人称“董华亭”。万历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华亭(上海松江)人。一作上海人(上海在唐为华亭县地,清属松江府。华亭、云间、松江、上海、娄县俱为一地)。
  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褚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论书绝句》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
  九、王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并、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收入《历代名贤画粹》;顺治七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顺治八年(1651)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分别收入《新版世界美术全集》、《支那名画宝鉴》。顺治九年卒,享年六十一岁,谥文安。
  王铎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十、傅山
  傅山,明万历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78岁),字青主,号真山,山西阳曲(今太原)人。是我国明末著名的学者、书法家、诗人、医学家。傅山出身于书香门第,祖上多有文名,但至其父,家道开始中落。傅山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与弟都是平常之人,惟独傅山自幼聪敏,博文强记,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他继承家学,并发扬光大,著有《霜红龛集》四十卷。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董其昌,几乎可以乱真。他的《上兰五龙洞场圃记》为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作,与宋人风范毫无二致。宋代文人喜欢用生辟的字眼和典故,傅山也是如此。他学富五车,积学深厚,又颇具个性,加之书法界有了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和倪元璐等诸名家的影响,傅山的书法更是具有一种奇特的怪味。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的人生观和审美观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颜真卿的人品书品推崇倍至,简直是五体投地。他写大字喜用颜体,如《集古梅花诗》,就是写小楷也用颜体,如《逍遥游》。邓散木《临池偶得》中说:“傅山的小楷最精,极为古拙,然不多作,一般多以草书应人求索,但他的草书也没有一点尘俗气,外表飘逸内涵倔强,正象他的为人”。他的颜体写得非常好,流传至今的颜体大字楹联和榜书多件,皆端庄遒劲,刚健有力。他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
  傅山草书的线条和语言上有很多自己的东西,连绵气息排山倒海,情感比王铎更充沛。他以大草形式写行草,增加了联绵的线条与组合,更加丰富,更有表现力。

书法名家的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

  在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极为的灿烂,在不同的时代,都出现了非常著名的书法名家,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些书法名家的作品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欣赏
  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图片1
  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图片2
  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图片3
  古代书法名家及作品图片4
  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名录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涌现大批书法家受到了人们的景仰,他们的作品备受书法爱好者的喜欢和收藏,那哪些作品值得我们去收藏呢?古代着名的书法家有那一些呢?
  王羲之(321-379):东晋。字逸少,山东琅玡人。其书法成就卓越,有“书圣”之称。
  王献之(344-388):字子敬,羲之第七子。正、行、草、隶各体皆能,与其父并称“二王”。
  王珣(350-401):字元林,琅玡人,官至尚书仆射。善行草。
  羊欣(370-442):南朝宋。字敬元,山东人。沈约评其隶书:献之之后,可以独步。
  薄绍之:南朝宋。宋敬叔,安徽丹阳人。书学王献之,风骨秀异,行草倜傥。
  王增虔(426-485):南朝齐。山东人,羲之四世族孙。善正、行书,丰厚淳朴而有气骨。
  贝义渊:南朝梁。浙江吴兴人。其书精严遒劲,笔势流动。
  郑道昭(?-516):北朝北魏。字僖伯,开封人。其书笔力雄健,结字宽博。
  智永:隋初。王羲之七世孙,浙江绍兴为僧。勤学苦练,继承祖法,闻名当时。
  丁道护:隋代。官至襄阳祭酒。善正书,方严遒劲。
  欧阳询(557-641):唐初。字信长,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楷书最工,世称“欧体”,代表了初唐书风。
  虞世南(558-638):唐初。字伯施,余姚人。承智永亲授,工行草、正书,外柔风刚,自成一格。
  褚遂良(596-659):唐代。杭州人,官至中书令。其正书卓绝,行草婉畅,自成一家。
  李世民(599-649):即唐太宗。其独好王羲之书法,以行书为最工。
  颜昭甫:唐代。字周卿,陕西西安人。善篆、籀、草、隶各体。
  李灵夔:唐高祖第十九子,封鲁王,历官五州刺史。书法以善草隶知名。
  陆柬之:唐代。吴县人,虞世南之甥,官至着作郎。其书行、隶,自成风格。
  孙过庭:唐代。字虔礼,苏州人。工草书,学王羲之,对正、草书法,有精辟见解。
  王知敬:洛阳人,武后时,官太子家令。工行、草,善署书。
  钟绍京:字可大,江西赣县人。因善书,武后为帝时,诸宫殿榜及九鼎铭,皆出其手。
  薛稷(649-713):唐代。字嗣通,山西荣河人,官至太子少保。其书体遒丽,得褚遂良为多。
  贺知章(659-744):唐代。字季真,浙江绍兴人,官至秘书监。其书法以草隶见长。
  李邕(678-747):唐代。字泰和,扬州人。书法以行草见长,其书能脱旧习。
  吕向:唐代。字子回,甘肃人。善草隶,能一笔环写百字。玄宗召入翰林,以才称。
  张旭:唐代。字伯高,苏州人。精楷书,尤善草书,逸势奇状,连绵回绕,自创风格。
  张怀瓘:唐代。江苏泰州人。官至翰林院供奉。曾撰《书断》,为重要书法理论着作。
  史维则:唐代。字天问,苏州人,官翰林学士。善写八分、飞白书,为当时八分书大家。
  李白(701-762):唐代。字太白,甘肃秦安人。其书笔法超放,出规入矩,飞舞自得。
  徐浩(703-782):唐代。字季海,浙江绍兴人。其楷法圆劲肥厚,自成一格。
  颜真卿(709-785):唐代。字清臣,山东人。其楷书磊落巍峨,行、草书亦刚劲多姿。
  李阳冰:唐代。字少温,河北人。工篆书,后学篆者多宗其法,有“笔虎”之誉。
  怀素(725-785):唐代。湖南长沙人,出家为僧。以善狂草知名,随手万变,而合乎法度。
  柳公权(778-865):唐代,字诚悬,陕西人。工楷书,用笔方圆兼使,另成一家,世称“柳体”。
  韩择木:唐代。官工部尚书。工八分、正书,《宣和书谱》评其“能追蔡邕遗风”。
  杨凝式(873-954):五代。字景度,陕西华阴人。善行草,结体新奇,一变唐法。
  林鼎:五代吴越。字焕文,福建闽侯人,官至丞相。尤以书写草隶知名。
  应之:五代南唐。僧,原姓王,闽人。以善书知名。
  李建中(945-1013):宋初。字得中,开封人。书法善行楷,草、隶、篆、籀、八分书亦妙。
  文彦博(1006-1097):北宋。字宽大,山西汾州人。善书,笔势清利。
  蔡襄(1012-1067):北宋。字君谟,福建人。其正楷、行书端重婉美,草书自成一体。
  王寿卿:北宋。字鲁翁,河南开封人。工篆书,书法名动京师。
  张友正:北宋。字义祖。书学晋、唐,宋神宗赵顼曾评其草书为当朝第一。
  吕天策:北宋。字彦发,江苏人。书法各体都能,草隶书尤为着名。
  薛绍彭:北宋。字道祖,陕西西安人。工行草,笔致清丽,颇得晋唐法度。
  苏轼(1037-1101):北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官至礼部尚书。其书法擅行、楷。
  黄庭坚(1045-1105):北宋。字鲁直,江西人,官至中书舍人。书工行、草,用笔纵横,自成一格。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善书、画、行、楷纵逸,自变法度,创瘦金书。
  王庭筠(1156-1202):金代。字子端。书法宗米芾,用笔豪放,行笔急速,变化自如。
  张即之(1186-1263):南宋。字温夫,安徽人。其书清劲严整,尤善写大字。
  赵孟頫(1254-1322):元代。字子昂,浙江人。其书尤精正、行书,人称“赵体”。
  鲜于枢(1256-1301):元代。字伯机,北京人。其书法以正、行,草知名。
  钱良右(1278-1344):元代。字翼之,苏州人。书篆书、隶、真、行、小草,知名于时。
  郑元佑(1292-1364):元代。字明德,四川人。工书法,善写行楷。
  康里巙巙(1295-1345):元代。字子山,新疆人。善行草书,以骏快着称。
  宋克(1327-1387):明初。字仲温,苏州人。书法气韵隽秀,尤以章草和小楷知名。
  宋广:明代。字昌裔,河南南阳人。工草书,尤擅章草,能自辟蹊径。
  宋璲(1344-1380):明代。字仲珩,浙江浦江人。善书篆、隶、楷、草各体。
  沈度(1357-1434):明代。字民则,上海人。善楷、隶,风格圆润平稳,称“台阁体”。
  张绅:明代。字士行,山东人,官至浙西布政使。工书法,善写大、小篆。
  詹希原:明代。字孟举。以书法名世,时宫殿、城门边匾,多出其手。
  任道逊:明代。字克诚,官至太常卿。善作直径数尺的大字。
  张骏:明代。字天骏,上海松江人,官至礼部尚书。书善草、篆、隶各体。
  姜立纲:明代。字廷宪,浙江瑞安人,仕至太常寺卿。其楷书尤为清劲方正。
  李东阳(1447-1516):明代。字宾之,湖南人。书法长于小篆,亦工隶、行、草书。
  祝允明(1460-1526):明代。字希哲,号枝山,苏州人。其小楷谨严浑朴,狂草亦自成面目。
  吴承恩(1500-1582):明代。字汝忠,江苏淮安人。善书法,楷书略带行意,劲秀潇洒。
  陈鎏(1508-1581):明代。字子兼,江苏人,官至布政使。善写行草、小楷,自成一家
  。
  顾从义(1523-1588):明代。字汝和,上海人。嘉靖中,诏选善书者,名第五,亦精鉴赏。
  陈克昌:明代。杭州人,嘉靖进士,官至建昌府同知。工书法,善真、行、草书。
  邢侗(1551-1612):明末。字子愿,山东临清人,官至陕西太仆卿。其书大字雄健,小字劲秀。
  王铎(1592-1652):明末。字觉之,河南人。工行草书,用笔遒劲,另树一帜。
  冒襄(1611-1693):清初。字辟疆,江苏人。书擅行草,行笔刚中见秀,独具一格。
  郑簠(1622-1693):清初。字汝器,南京人。擅隶书,自成风格,以洒脱见长。
  孙岳颁(1639-?):清代。字云韶,江苏人,官至礼部侍郎。康熙每有碑版,皆由他代笔。
  蒋衡(1672-1743):清代。字湘帆,江苏人。以楷书写《十三经》,历12年完成。
  王澍(1668-1739):清代,字篛林,江苏人。书法造诣极深,尤长于篆书,浑厚有力。
  范永琪:清代。字凤颉。浙江鄞县人,乾隆举人。工书法,学汉唐篆隶。
  黄树谷(1701-1751):清代。字松石,杭州人。工书法,以写篆隶知名于时。
  庄有恭(1713-1767):清代。字容可,广州人,乾隆初廷试第一。书法圆劲,为时人珍视。
  刘墉(1719-1804):清代。字崇如,山东诸城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书法功力颇深,貌丰骨劲。
  梁同书(1723-1815):钱塘人,官侍讲。书法自立一家,善作大字,魄功雄厚。
  王文治(1730-1802):清代。字禹卿,江苏人。书法长于草、楷、行书,字体清秀,名动一时。
  翁方纲(1733-1818):清代。字正三,北京人。善隶书,尤精鉴赏、考证,着名碑帖多经他题跋。
  钱伯垧(1738-1812):清代。字鲁斯,江苏人。其书用笔劲健,结体秀美,为时所重。
  钱沣(1740-1795):清代。字东注,昆明人,乾隆进士。工正楷与行书,皆浑厚有力。
  张廷禄:清代。字雪川,湖南湘阴人,乾隆副贡。以草书最着名。
  王大鹏:清代。字露仲,北京人。书法时誉满京师,力学米芾、赵孟頫。
  邓石如(1743-1805):清代。初名琰,安徽人。书法以篆字成就最高,亦工隶、楷。
  钱坫(1744-1806):清代。字献之,上海人。工篆书,结体工稳,笔法凝练。
  永瑆(1752-1823):清高宗十一子,封成亲王。工书法,悬腕作书,十分得法。
  铁保(1752-1824):清代。字冶亭,满洲人,乾隆进士。时书法与刘墉、翁方纲齐名。
  伊秉绶(1754-1815):清代。字组似,福建人。善隶书,用笔劲健沉着,兼写楷、行书。
  阮元(1764-1849):清代。字伯元,江苏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长于行楷,又精鉴赏。
  李庄来(1768-1817):清代。字章有,江苏武进人,贡生。工书法,善篆隶行草。
  高□(1769-1839):清代。字子才,浙江人。书精小楷。江浙一带名胜碑版,多出其手。
  包世臣(1775-1855):清代。字慎伯,安徽人。工书,用笔以侧取势,倡导北碑。
  邓廷桢(1776-1846):清代。字维周,南京人,官至巡抚。善书篆体,结体匀称,用笔圆劲。
  林则徐(1785-1850):清代。字元抚,福建人,官至两江、两广总督。尤长小楷,为时所重,功力精深。
  梅植之(1794-1843):字蕴生,扬州人,道光时举人。其书法跌宕遒丽。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湖南人,道光进士,工欧柳,善行书,有清刚之气。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阴人,清大臣。书法遒劲挺拔。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官至军机大臣。书法以行书、篆书见长。
  杨沂孙(1813-1885):江苏常熟人,官至凤阳知府。善篆隶,南北驰名。
  王维珍:咸丰进士。楷书学欧阳询,行书学米芾、董其昌,自成一家。
  杨岘(1819-1896):字见山,浙江人。精研流碑,工隶书,善于变化。
  张裕钊(1823-1894):湖北武昌人,官内阁中书。工魏碑,创新意。
  俞樾(1829-1906):浙江德清人。善篆隶,有金石气,名闻当时。
  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书画、篆刻无一不精,行楷尤为精美。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书法闻名当时。
  徐三庚(1826-1896):浙江上虞人,曾为道士。善篆书,有声于时。
  看了上述知识,你是不是已经了解的古代书法名人呢?是不是也想收藏一副他们的作品呢?

名人的书法作品

三位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
1.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他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他的行草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3. 唐代书法家,“草圣”——张旭。
张旭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张旭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张百成书法作品欣赏?


  让我们一同欣赏张百成先生的书法作品。走进张百成先生的书法世界中。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张百成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张百成书法作品图片1
  张百成书法作品图片2

  张百成书法作品图片3
  张百成书法作品图片4
  张百成人物简介
  张百成,1943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中国榜书家。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榜书艺术研究会发起人,曾任该研究会会长,现任顾问;世界榜书家协会主席。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功勋书法艺术家”称号,2003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吸收为专家成员。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榜书艺术研究会主席,受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邀创作员、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怀素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山东荷泽书画院名誉院长,山东滕王阁书画院名誉院长,天津大学北洋书画协会名誉院长等。北京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以《笔狂人诚》专题进行报道。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展并获奖,两次赴日参展并获奖被收藏。所获奖项有:首届”龙脉杯”全国书法大赛双金奖; “滕王阁怀”全国书法大赛金奖;首届”国泰民安杯”大赛荣誉金奖;美国”国际金鹅奖书画大赛”艺术成就金奖等。
  其作品:《正气》刊登于《求是》杂志2000年第13期。《驰》刊登于《中国政协》2000年第8期。《人民日报》***海外版*** 香港《大公报》等二十余家报刊杂志刊登其书作及简介。
  中央电视台 、北京电视台等以”笔狂人诚”专题片进行新闻专题报道。
  榜书《寿》、《福》二字用于新加坡1996年春节晚会,受到新加坡书协主席陈生桂先生的高度评价。
  1995年4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张百成书画展” 。
  《榜书浅议》及《书法家与博学》论文杯《人民公报》***海外版***刊用。
  1997年倡议并筹备成立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榜书艺术研究会,被公推为会长;同年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榜书大展”。
  张百成作品遍及国内,远流美、英、意及东南亚诸国,影响深远。曾被授予”功勋书法艺术家”、 “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 、“世界艺术家”等称号。荣获”中国文化名人成就奖”和”世纪艺术家丰碑奖”。
  张百成、华赞中西书法艺术交流会于2013年1月29日于国贸举行。
  正确学习书法
  1、每天独自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之内为宜。身体不舒服或过度疲劳就应及时休息,不要勉强书写。
  2、多写大字,少写小字。写大字人的手腕活动幅度要比小字大得多,更能起到锻炼的作用,而且写小字对书法技能的要求比较高,不容易写好,大一点的字则相对好写。
  3、学习书法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听课、示范、与有共同兴趣的朋友互相讨论、共同切磋,在集体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可使人开朗合群。一个人闷头写,时间长了容易失去兴趣。
  4、保持平和的心态。书法练习时应以养身为主,学艺为辅,不要操之过急,不应在短期内设立一定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善于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名人名言书法作品

名人名言书法作品欣赏如下:
1.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普希金
2.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
3.当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为一种福音降临这个世界时,它对于受陈规陋习羁绊的大众会成为一种冒犯,而在那些读书不少但学识不深的人看来,却是一桩蠢事。——歌德
4.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5.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6.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7.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8.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9.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10.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