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收藏协会会长是谁,24亿金缕玉衣实为赝品,富豪骗了7个亿,鉴宝专家为何不用担责?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2 21:08:40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是谁?

会 长: 罗伯健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晋英
副 会 长: 石肖岩 周德田 肖燕翼 黄河浪 高可 严昌雄 曹春风 维佳(女)、
崔新未 叶星生 郭正英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是闫振堂 。
张博文
名誉会长:王光英 程思远 蒋正华张克辉 阿沛·阿旺晋美启功 史树青   
顾 问: 王世襄 刘炳森 闫明复 朱家熹 沈鹏 沈庆林 李学勤 邹 瑜 陈宝定   范 曾 俞伟超 耿宝昌 徐邦达 崔乃夫 杨伯达 廖静文杜廼松   
会 长: 闫振堂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耀西   
副 会 长: 谢启晃 袁熙坤 石肖岩 周德田 肖燕翼许青松 黄河浪

中国艺术收藏家协会会长是谁

中国艺术收藏家协会会长马永安

中国收藏家协会的理事成员

还有画帝黄泽金、荷王崔如琢、鬼才黄永玉都是中国大收藏家。
顾 问:李学勤 杨伯达 沈 鹏 徐邦达 罗哲文 耿宝昌 廖静文 沈庆林 闫明复 崔乃夫 邹瑜 郑欣淼 吕章申范 曾 杜廼松 张汉兴 黄 新 沈善文 纪海亮 张训彩 王金水 席小平 龚焕文 何乃华 陈二曦 熊光楷等会 长:罗伯健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晋英副会长:石肖岩、周德田、肖燕翼、黄河浪、高可、严昌雄、曹春风、韦嘉(女)、崔新未、叶星生、郭正英、杨土金会长助理: 姚兆常务副秘书长: 彭德骏分支机构书画收藏委员会顾 问:熊光楷、袁熙坤、张振宇主 任:张忠义副主任 :刘胜利、张宝乔、张怀彬、林中阳、刘新岗、张永金、 张新宽、谢坚、施鸿秘 书 长:张忠义(兼)委 员:刘心亮、王树仁、高风、任群发、曹钧、刘宇新、李志远、 郭 琤、程家仓陶瓷收藏委员会名誉主任:张宁顾 问:耿宝昌、李知宴、李辉柄、赵青云、闫夫立主 任:荆志忠副 主 任:黄效东、许明委 员:刘久正、许渭、陈士龙、杨得志、朱震、王非忒 华国良、 刘洋、郭志宏、姚炜曾、余绍尹、幸永乾、李连昌钱币收藏委员会顾 问:王世宏、于恩和主 任:韩守一副主任:李军、张扬秘书长:李军(兼任)副秘书长:王春利、李键铭、王静美、贾晖、刘飞燕、殷敏、卞一冰委员:夏峻、张宏志、陈文博、梁浩、朱超麟赏石收藏委员会名誉会长:白立忱(全国政协副主席)、寿嘉华(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马启智高级顾问:王仲夫、周克玉(上将)、李景(上将)、陈秀(中将)、刘华秋、文怀沙、兰天野、、冯少康顾 问:王金水、徐伟崇、唐正安、沈宽、张原、马占瑛会长:何光常务会长:陈西副会长:黄林冲、张美云、文 甡、陈少华、梁向阳、庄伟才、 丘秀敏、刘 建、高万金、柴宝成、王国俊、梁伟岭、王长河、惠学耕、胡社军、李 群、胡志刚、毕傲霜、 朱旭佳、权治中、周川人、张建升、李 军等副秘书长:李涛、刘友谅、魏岩真、贾少奎、石忠、陈实玉器收藏委员会顾 问:彭祖意、宁玉新、胡正文、朱震、黄绥生、王伟、杜西亮、傅其运、董聚福、裴力、张友来、朱文灿主 任:姚政秘书长: 蔡冬春副主任:黄效东、应伟达、隋立川、王保山、韩剑军等副秘书长:吴庆明、任楠、方聪、戴双、曾惠华、张英春委 员:陈逸民、夏德武、张明、金鸣、韩巍、杨跃、张帆、孙庆十、韩连国、钱益中、沈春祥红色收藏委员会顾 问:侯磊、蒋自伟、樊建川、刘炳义、王兆连、王光胜、 张方主 任:纪玉成常务副主任:李岐山副主任:马京军、马志方、王金平、王玉利、牛双跃等秘书长:李岐山(兼)第一副秘书长:洪荣昌(兼)副秘书长: 王春虎、王连生、冯刚、闫新龙、刘日进、刘明际、 刘德龙、刘松林、刘平、阮厚新、李洪涛等委 员: 马文年、王建民、王小兵、王洪、王存、王希禄、叶松、沈伟民、吴忠、杜国生、赵建欣等联络部部长:何长海(兼)理论研究室主任:黄淼鑫(兼)徽章部部长:王金平(兼)雕塑摆件部部长:王光胜(兼)票证部部长:洪荣昌(兼)红色收藏鉴定中心主任:纪玉成(兼)票证收藏委员会顾问:韦力主任:蔡援朝常务副主任:刘培君、范德月、吴力新副 主 任:王安林、王远明、王泗红、宁 泽、刘克兢、孙守军、 余谷峰、吴 昊、李 俊、杨京明等秘 书 长:季晓农(兼)常务副秘书长:邓 林副秘书长:马爱民、王建明、石言强、阴岭山、单保民、林振方委 员:方 兴、王清丰、王 麟、付建祥、刘中峰、刘 丰、 刘 东、孙 玮、师清海、朱忆青、何 季、吴远斌、吴炳炜、宋为平等书报刊收藏委员会主任:李润波 、 执行主任:彭令 副主任:冯建忠、冯艺、杨翔飞、刘昌年、苗世明、詹洪阁、刘根泉、蒋含宇、王必成、张迪杰、王律、王希宏秘书长:彭令(兼)副秘书长:夏群、王希宏(兼)、姚家康 、瞿永发委员:卢慧杰、姜小平、顾新辉、郝绍华、吴耀军古籍研究中心主任:彭令(兼)报刊研究中心主任:冯艺(兼)事业发展部财物监理:夏群任部长(兼)网络部部长:张迪杰(兼)扑克牌收藏委员会主 任:李维刚常务副主任:周兴源、刘弢副 主 任:牛双跃、姜海、毛健强、林如海、季成保、赵玉学、 杨旭超、杨春山、田中等资 深 顾问:吕光平、吴津生、陆水平、白永宁、麦建华委 员:冯辉峰、凤山、蒋正明、李传统、刘福长、孙运全、赵忠堂、朱 辉、朱竼棫等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顾 问: 张淑芬 蔡鸿茹 黎 铿 刘克唐 张庆明 胡中泰 金 彤 黄 新 等常务副主任: 席洪义副 主 任:王云龙 叶顺 叶浓 火来胜委 员:许登云 王俊虎 裴建华 李哲伟 曹 增 张伟强 汪向群 晋王平 唐振香 傅志德 曹隽平 王鸿葆工艺品收藏委员会顾问:彭德骏、郭军主任:万格格副主任: 杨文华、肖文江、沈锦丽、刘学锋、洪 军、张春生、陈志忠、 王雄伟、王振宇、唐林华秘书长:肖文江(兼)副秘书长:原启长古典家具收藏委员会顾 问: 杨家驹 舒 乙 马未都 胡德生主 任:陈代明常务副主任: 陈明青副 主 任:陶志侠 黎泰麟 黄效东 伍炳亮 马有林 连铁杞秘书长:陈代明(兼)体育纪念品收藏委员会主席: 李祥副主席: 朱敏、张春会、卜音珂、王少腾、匡皓、侯琨秘 书 长: 朱敏(兼)民族艺术品收藏委员会主任:孙欣副主任:丁建南、王治国、王宗泉、 刘锦升、李宝平、李岚、杨华勇、张德海、陈梅铭、纪宇、林淑蓓等秘 书 长:孙欣(兼)副秘书长:刘守海、刘敏、华国良、张忠华、陈炳锁、余皖生、范泽宏、周素琴、律海明等办公室主任:范泽宏(兼)办公室副主任:刘莲烟酒茶艺收藏委员会名誉主任:彭德骏(兼)顾 问:李景、单大德、黄万荣、王爱堂、崔新未、赵荣璧、雷从云等主任:王邦华常务主任:胡建林副主任:叶世洪、陈鹏飞、程选民、都本基、钱锋、崔绍松等汽车收藏委员会主 任:雒文有副主任:段维连秘书长:杨益军紫砂艺术收藏委员会负责人:周德田常务会长:王向功(负责紫砂收藏)、瞿军强(负责宜兴紫砂)副会长:汪荣荣秘书长:王光辉国际艺术品交流委员会顾问:金旭、孙旭光、于振国、佘运高、程玉华、李国华、陈泰夏、郑玉衡、王联章专家组组长:孔祥星专家组成员:曹欣欣、张广文、赵宜明、刘静、王培根、Philip Tinari、马海鹏、吕淑玲主任:王竹常务副主任:田善亭副主任:黄文叡、陆昕秘书长:徐松梅东方艺术部部长:王竹(兼)国际合作部部长:田善亭(兼)西方艺术部部长:黄文叡(兼)信息资讯部部长:陆 昕(兼)办 公 室 主 任:徐松梅(兼)

谢禹尧人物介绍

谢禹尧谢禹尧,1958年4月出生,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人,潇湘职业学院兼职教授,中原美术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自幼酷爱艺术。职业烙画家。中文名:谢禹尧出生地: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出生日期:1958年4月职业:烙画家主要成就:潇湘职业学院兼职教授,中原美术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代表作品:《山居图》简介谢禹尧是土生土长的娄底人,从小就喜欢书画。由于家境贫寒,没有纸笔描画,就用石灰块、木炭之类的东西随手操练,久而久之,竟也画得像模像样。1985年,22岁的谢禹尧参军到了部队。在部队便有了用武之地,由于他的画画得好,连队的板报和那些写写画画的事便被他全包了下来。1992年复员回家以后,还没有固定的工作,只好去一些施工场所挑土打石头卖苦力。但哪怕生活再苦,每天晚上他也要坚持画画。他就是凭着自己的这毅力,使画画的技艺日见精湛。20世纪末,一次尝试,使他迷上了烙画艺术。他用铁与火这种独特的艺术之笔破天荒地在宣纸上捭阖,游刃有余地给我们展现出一片片艺术神韵,被社会各界誉为“烙画奇才”,成为职业烙画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阎振堂为他的作品题词:“醉艺”。原新华社副社长、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书法家李普,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湖南省美协主席朱训德、原湖南师大艺术学院院长聂南溪等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对他的烙画艺术都给予高度评价。他烙制的齐白石画像,被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收藏。还有大量画作被美、德、英、法等国际友人及国内收藏家收藏。《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娄底日报》及省、市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多次对他进行报道。2006年初,娄底市人民政府为他举办了烙画作品展,后将他的宣纸烙画艺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报省人民政府。2006年夏,中国《国际商报》邀请他在北京国贸大厦举办烙画展。2007年以来,湖南艺术玩家、四川古今通宝等多家拍卖公司拍卖其作品,画价达每平尺2000元以上。成功的展示和拍卖,佐证了他即将成为极具升值潜力的实力派画家。人物成就谢禹尧的烙画成功了!看过他的画的人,无不为他的高超技艺所叹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对这门创新的技艺十分赞赏,与谢禹尧合影并对他倍加鼓励。湖南省书画研究院主任黄定初先生给予题词:“禹尧先生的烙画艺术,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可品可藏,得之可贵。”娄底电视台、湖南经视台、湖南日报等媒体相继予以了报道。一次,谢禹尧先生去广州办事,带了一些烙画过去,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老板见了爱不释手,便全买了下来。不久,这批烙画在德国、英国、法国和港澳地区被人抢购收藏,那老板因此大赚了一笔。如今,谢禹尧在家里专心致志地创作烙画。对取得的成绩他闭口不谈,只说还得好好学习国画传统,深入生活,精心创作,力求今后的作品更好。烙画,是近些年冒出来的新画种,有点像版画,但比版画细腻、传神,又像国画,却比国画淡雅、古朴。它是用电烙铁在一块平整的三合板上烧烤线条,并由烧烤程度的轻重凸现明暗,创造画面。由于烙画与一般美术创作不同,它不仅需要一般美术创作的基础和技巧,更需要作者对电烙铁的掌握和使用技巧,因此,烙画并不很普及,很多地方见不到它的踪影。湘中娄底,也是在近两年才看到它的风采,而其作者,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谢禹尧。他曾是一家劳动服务公司的经理,1994年单位破产倒闭后,他成了下岗大军中的一员。下岗后的他在生活极度困窘的境况下,用电烙铁在木板、宣纸上练习烙画。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磨砺,他终于在烙画这一艺术领域脱颖而出。如今,他的烙画作品以不菲的价格远销美、德、英、法等数十个国家。相关资料年届不惑的他遭遇下岗现年53岁的谢禹尧出生于娄底市娄星区石井乡。谢禹尧的二哥是一位农村油漆工,擅长画花鸟鱼虫。受二哥影响,谢禹尧从小就迷上了画画。烙画作品飞向世界经过在屋顶小木棚几年时间的不断磨砺,谢禹尧的烙画水平日益精湛,并在烙画这一艺术领域脱颖而出。2001年,谢禹尧的一位朋友买了一套宽敞的住房,在房屋进行整体装修后,那位朋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谢禹尧得知后,自告奋勇地说:“我帮你烙一幅画吧!”那位朋友听后大吃一惊,但最终还是决定让他试一下。接下这个单后,谢禹尧苦思冥想如何构图。一个星期后,一幅长2.44米、宽1.2米的“山居图”就在他的电烙铁下诞生了,图中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花草飞鸟,各种景物浑然一体,让人看后仿佛走入一个清新脱俗的世外桃源。看到这幅用烙铁“烧”出来的画,他的朋友不禁目瞪口呆,当即将其悬挂在新房的客厅里,让社会各界人士来欣赏,结果获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自那以后,谢禹尧“烙画怪才”的名声慢慢传开了。涟源钢铁集团公司几位外籍专家看到谢禹尧的烙画作品后,纷纷上门订购。鉴于木板烙画携带不方便,谢禹尧通过摸索,又学会了在宣纸上烙画。2006年3月,谢禹尧应邀参加了商务部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礼品工艺品书画交易会”。在这次交易会上,他得到了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等26位知名人士的热情接待和题词勉励。为了让谢禹尧的烙画作品走向世界,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商报》向澳大利亚、加拿大等6个国家的商业网站免费推介他的烙画作品。如今,谢禹尧经常收到来自美国、德国、法国等数十个国家的订单。经历从小就爱上了画画谢禹尧先生形象还不错,稍高的个,长方形脸,头发较长像是被烫过的,胡子梳理得亮光添彩,很有点艺术家的派头。谢禹尧先生是搞艺术的,可他从来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他的艺术生命完全是凭着他自己一种超乎寻常的艺术天赋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一种惊人的毅力自研自摩自学产生的。谢禹尧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石井乡一个较为偏僻的小山村,家中兄弟姐妹八个,他排行老七。1967年8月,他那背负着沉重家庭负担的父亲,积劳成疾,终于默默地倒下,那年他才9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幼年丧父的他,过早地与艰苦和磨难结成了伴侣,在小学、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就要为生产队放牛、捡破烂、拾野粪了,以一个小劳动力的身份换取工分,贴补家用,也由此一段艰苦多舛的生活经历,锻炼出了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谢禹尧的二哥是一位农民出身的油漆工,过去的农村油漆工不仅要为主人的家具油漆刷彩,还要在家具上设计出一些花鸟虫鱼之类的画作。有了油漆技术就能赚饭吃,还有工钱,工作也较轻松,对十来岁的小禹尧触动很大。谢禹尧二哥的画技本来也不错,受二哥的影响,小禹尧十来岁就迷上了画画。那时候,由于家庭成员太多,地方经济受到多方面情况的制约,发展相当缓慢,谢家家境非常贫寒。小禹尧练习画画的条件也就十分的受到了局限,家里没有画纸,他就捡一些单色的废纸小心谨慎的画,有时一张废纸是先画上小动物,再画上大动物,重重复复的要画上好几遍。在放牛、拾野粪等劳作的闲余,他就以树枝当笔,在空旷的地面上描摩着家乡的山水花鸟,乐此不疲。几年过去,小禹尧的画技竟然还超过了做油漆工的二哥,他画的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画的花娇艳欲滴,活色生香。因此,不少需要漆家具的乡亲也多在请他二哥做手艺时,点名要请小禹尧去为他们的家具画画。17岁那年,谢禹尧应征入伍了。在部队,他的绘画技能更是找到了用武之地,连队安排他做了文书工作。他将连队的黑板报编排得图文并茂,精彩纷呈。从而,他也就有了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他通过与一些爱好美术的战友交流,大量阅读了有关美术方面的书籍,画技更加精湛了,视界也更加开阔了。1982年12月,三年兵役期满,谢禹尧又回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然而,性格内向的他从不喜欢去四处求人找工作,只得在一家建筑单位找了份体力活干。白天他要挑土、担砖、打石头,一天下来,经常是累得四肢发酸,骨头都好像要散架,可一到了晚上,他还是喜欢一头扎进在自己魂牵梦绕的绘画艺术里。他太爱他的画画了,他想:“这样绝非长久之计,我必须从我的绘画艺术上走出去。”人有了决心,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动力,然而,怎样的一条路才是符合自己真正的路呢?在当时的农村,人们在亲友过生日、起屋上梁、喜迁新居等事情上,都喜欢送镜屏,以增喜色。谢禹尧就想:“我为何不开一家这样的画店呢?”经过几番周折,在亲友的支助下,谢禹尧终于在娄底万宝镇的一条闹街上租赁了一个门面,又在一位熟人那里赊到了积压多年的毛板玻璃,1985年,他的工艺美术店终于正式开张了。凭着过硬的工艺技术和诚信的经营理念,谢禹尧的工艺美术店很快就生意红火起来,一面面由他亲手打造的,写着“龙风呈祥”、“松鹤延年”“金玉满堂”的精美书画镜屏,立时成了周边乡亲们馈赠亲友的新宠,这也就为谢禹尧带来了不少可观的经济收入。从此,他就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既能潜心学习绘画,又能安身立命的幸福之路。谢禹尧的第一桶金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这让他更加有了大胆走下去的信心。一年之后,他又决定走出乡镇,进到市区去发展了。随后,他把工艺美术店转让给了别人,自己又从新到市区开了一家较大的装饰公司。那时候,娄底的装饰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意特好做,如果不是他以后的变故,谢禹尧可真正称得上是娄底装饰行业名副其实的领跑人物了。经过短短一两年的发展,谢禹尧的装饰公司又是如同中天,业务接连不断,从而为他的人生之旅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如鱼得水的他,更是一鼓作气,1992年他又斥资十几万元,在娄底洞新市场旁又开办了一家高档的酒店。1994年,原娄底市煤炭局的领导鉴于谢禹尧非凡的经营才能,终于通过招工的方式,把他调入了该局,被委任为煤炭局劳动服务公司经理。出于领导对他的器重,谢禹尧由一个爱好画画的农民成长为了一个吃皇粮的国企干部。谢禹尧也不负领导的期望,把企业经营得一派兴旺。一年下来,由于他工作业绩突出,1995年,他被评为了娄底市十佳企业先进代表之一。然而,生活总是捉弄人的,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掀起,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剧,谢禹尧的装饰公司渐渐走向了亏损,不久,他所在的煤炭局劳动服务公司也宣告倒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谢禹尧一时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那时候,他已是有三个孩子的父亲了,年前他又花了一大笔钱在市区买了一套房子,家庭经济简直是不堪重负。被迫无奈,他只得南下广东去打工。在广东一家装饰公司,本来有个老板一开始十分欣赏他的绘画才能,后来一看他已近四十岁的年纪和微微发福的身材,以为他是来“偷经学艺”的,也就婉言谢绝辞退了他。后来,他又找了好几家公司,终因他年龄偏大而未能如愿,谢禹尧只好带着莫大的失落和遗憾,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娄底。小小阁楼里的研究无所事事的他,经常会感到生活压力巨大,但谁又能保证得了花能百同红,人有千日好?生命的闪光点总是在不经意的发现和深深的探索中。赋闲在家的谢禹尧,有一次到电器店去修理电视机,无意之中,他突然发现这家修理店的师傅将一根电烙铁放在了一块木垫板上,烫出了不少圈圈点点的图案,图案远看上去既像草原上的奔马,又像湖面上的点点白帆,引得人可以联想。谢禹尧心灵突有所动,高兴极了,“这不就是我国艺术园圃中的烙画吗?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啊,我可不可以就用一根电烙铁来作画,发扬光大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这种艺术奇葩呢?”还在修理店,谢禹尧就开始起了对烙画的琢磨。因为酷爱美术,谢禹尧早就知道,在我国西汉初期就有了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画,叫“火针刺绣”,那时候,人们很喜欢用烧红的铁丝在木板、树皮、葫芦、竹块上烫出各种图案来,以为装饰,因而,人们常称这种手艺叫“烫艺”。这种烫艺初为烙花,后为烙画,是我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烫艺作品画面自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匠心独具的表现手法和凹凸有致的肌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成为艺术界一朵璀璨奇葩。其色彩呈深、浅褐色乃至黑色,独具神彩。作品有不回潮、不变色、不皱不霉等特点,很受大众喜爱。东汉时很盛行,后来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到明末清初,浙江四明山有一位老和尚常用香火在纸上作画,被人们称之为“香画”,乃是把古老的烫艺发展到纸上的一个飞跃。光绪三年,有一位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了它,从而发展了这种只流传于民间的古老工艺,近代乃逐渐形成了以河南、河北、苏州、天津等地为代表的几大流派。清代有人称它为“火笔画”,近代则常有人称它为“烫画”,或“烙画”。可谢禹尧一直只是只闻其名,却无缘师通。今日偶得启迪,他感悟颇深。谢禹尧把电视机修好,搬回到家,就马不停蹄的又来到了街上,买回了电烙铁、三合板,开始在三合板上试验。烙铁当笔,看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可并不那么简单,过去的烫艺是用铁丝烧红在木板、竹块上烙,铁丝烧红拿出来容易冷,火力不大,可如今的烙铁,高温可达到几百度:用力过大或过小,都会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稍一不慎,就烧焦了,成了“墨点”。烙画是不需要任何颜料的,考察一个烙画艺术家对于烙画的功力主要在于看他对深浅浓淡色彩的烙烫搭配和过渡的掌握。烙画不宜修改,尤其在丝绢和宣纸上作画,则特别讲究一次性成功,因此,难度较大。对于一件成功的烙画,其艺术特征要求必须达到线条流畅,着色均匀,搭配过渡色合理,明暗浓淡层次分明。为了烙匀称一根线条,谢禹尧烙坏了几十块三合板。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慢慢地,谢禹尧终于掌握住了烙画的基本技法,开始烙得有点像山影,像水纹了,但那是画吗?还不是,谢禹尧需要的是要向能烙出一幅完整的画进军。但毕竟有了初步的成功,谢禹尧信心十足,雄心百倍。然而,作为五口之家的家庭,经济状况时不时有点捉襟见肘了,谢禹尧的“不务正业”,使为家庭负担累得焦头烂额的妻子经常埋怨道:“都一大把年纪了,还不多想办法赚钱养家糊口,天天在这破板子上烙呀烙的,还能烙出个么子名堂来?”不少亲友也丌始了对妻子的附和,表示强烈反对。面对亲友的不满和怨言,谢禹尧只能默默忍受,但他决不肯屈服,他是个性格倔强的人,他绝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困难而放弃了自己的追求。为了静心烙画,他在自家的房顶上搭起了一个简易的阁楼,把一块块可以烙画的木板搬到了阁楼里,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都一个人整天的泡在里面,陶醉在他的烙画世界中。夏日里他热得汗流浃背,冬天里他冻得手脚麻木,为了节省学习烙画的成本,他把烙坏的三合板处理了低价卖给修理店,再换回一些新材料,后来他感觉搬来搬去的很麻烦,就又想主意,买回一些杉木板,在木板上烙了一次,又用刨子刨平,再继续在上面烙,上面画,多次使用。谢禹尧对烙画艺术的痴迷,简直是走火入魔了,2000年夏季的一天晚上,在三合板上连续烙了十几个小时的谢禹尧不知不觉倦意袭来,让他忘记了关掉电烙铁上的开关就一头倒在工作台上睡着了。电烙铁在木板上放久了,慢慢的也就引起了火来。待到烟雾弥漫的时候,谢禹尧从睡梦中熏醒,已是为时已晚,吓得他只有手忙脚乱扑火的份。等到大火扑灭,谢禹尧也已是“面目全非”,头发、胡子都烧了不少。功夫不负有心人,谢禹尧终于在木板上烙出了第一幅画,他很高兴,一个人在小小的阁楼里唱起了家乡的小调。可艺术是无止境的,他又开始尝试着在三合板、绫布、纸张上作画了。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烙画技艺日臻精湛,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2001年,他的一位姓龙的朋友买了一套宽敞的住房,在整体装修后,龙朋友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就决定要到省城去找一位书画名家买一幅作品挂到客厅里。谢禹尧得知后,一向处于低调的他自告奋勇地说:“我帮你烙一幅画吧。”昕谢禹尧说会烙画,龙朋友大感惊奇,说:“你会烙画吗?就请你烙一幅吧。”谢禹尧接下了这个单,冥思苦想了两天,刻意立意构图,一个星期后,一幅宽1.2米,长2.44米的《山居图》就在他的电烙铁下产生了。只见那画面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草飞鸟,巧夺天工,他成功了。龙朋友看到这一幅用电烙铁“烧”出来的画,目瞪口呆,当即就悬挂在了关家脑一家酒店的大堂里,引来了不少社会各界的人前来观看,龙朋友的生意也由此红红火火。高兴之余,龙朋友亲自上谢禹尧家付了800元现金作为酬谢。自此以后,烙画奇才谢禹尧的名声就慢慢地在娄底传播开来。成就了新一代烙画随后,一幅幅精美的烙画作品应运而生了,他的马,他的虾,他的虎,他的山水,走出了小阁楼,走进了不少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家中,走进了一些收藏爱好者的手里。没多久,《娄底日报》、《娄底广播电视报》、娄底电视台的记者来了,谢禹尧的烙画作品火了;紧跟着,《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科技导报》、湖南经济电视台、《文坛艺苑》、《美术报》的记者也来了,他的作品又走出了娄底。2002年,谢禹尧用他火热的烙笔,完成了宋代名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的全图复制,得到了不少美术界专家、评论家的极高评价;他烙制的齐白石肖像画也被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收藏,齐白石的孙子齐全平欣然为其题词:“开创艺术先锋”。年末,他成功的举办了首次个人作品展。2006年元月8日,娄底市人民政府特别专门为他举办了烙画作品展,随后又将他的烙画艺术列入了非物资文化遗产上报湖南省人民政府。同年春,中国《国际商报》邀请他在北京国贸大厦举办烙画展,谢禹尧的大量画作被美、德、英、法等国际友人及省内外收藏家收藏,走出了国门。中国烙画艺术虽然起源很早,但直到现代,其艺术水平也还是发展不大,大部分作品都只是临摩之作,艺术品位不高,大都还处在传统工艺笔写实的阶段。而谢禹尧的作品,由于他顽强的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又早早地拥有了绘画艺术经验,吸收了绘画艺术之长和火笔的运用技巧,其作品自是不同凡响。他的作品多是根据个人的思想意图创作而成的,具有个人的美术特征和艺术风格,其作品既有浩翰震撼的气魄,又有细腻表情的深遽笔调。如《杨柳人家》、《小桥流水》、《家园》等,其表情之细腻,线条之优美,生活气息浓厚,连一般笔墨画家也多难能可比其极:《岚》,山缠雾绕,气韵天然,远景、近景洋溢着势大气宏的超人气魄,给人以登高临绝顶,大有心旷神怡的自然意境;《根》,根系发达,寓意深刻,笔力遒劲有神,充满着生命的动感;《江流天地人》、《渡》、《横松瀑布》状山状水,极尽自然天成之妙。谢禹尧的作品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马牛、鱼虾,应有尽有,其风格亦工亦意,疑幻似真,既重在写实与表意之上,又游离于工与意之问。其用笔也极是技法流畅,如行云流水,且诡异多变,寓意明确。其意境深刻动人,充满着生命的动感,有着自然天成的神韵。有美术评论家这样评说道:“谢禹尧的烙画不仅好看,而且耐看。好看是指画中的山水充满着朝气和生机,充满着乡野和情趣,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而烙画本身国有和特有的颜色,又使画面显得苍老浑重,洒脱飘逸,清丽高雅;耐看则是指其烙绘技术经得起仔细推敲和玩味。在烙绘当中,谢禹尧大胆地融合了中西绘画的技法,既能做到手法豪迈奔放,表情又精微细致,使整个画面纵横捭阖,收放自如,特别是他利用铁笔温度高低的变化,将大自然复杂多变的虚与实、阴与暗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显示出了中国画的线条流畅优美,又表现出了西洋画的明暗关系,层次分明,立体感特强。他又采用了时髦的烙画套彩法,更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装饰性和艺术性。中国大型杰出人物画报系列丛书编委会执行总编张绍武称赞说他是“神烙”;《当代美术》丛书主编王奇寅表彰它是“艺苑奇葩,禹尧烙画”: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席阎振堂称赞他的艺术是一种“醉艺”,并竖着大拇指说他是“湖南一绝”,说:“娄底不大,却不想竟有这样的一位艺术家。”乃鼓励他说“搞艺术是很辛苦的,你还年轻,要继续努力,发扬好这项我国古老的传统的工艺美术。对中国这个文化一定要举持,不然就是一种损失。”2002年,著名百岁书法家付国钦十分欣赏他的烙画,欣然为其画室题写了室名“精亦斋”。诚如此,谢禹尧乃就有了“烙画怪才”的雅号。代表作品

澳门大堂区资古收藏交易协会会长是谁

截止到2023年8月8日,澳门大堂区资古收藏交易协会会长是**吴利勋**。
资古收藏交易协会是一个专门从事艺术品、古玩、文物等收藏品交易的机构,致力于促进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吴利勋。根据查询中国澳门大堂区资古收藏协会公众号显示,截止到2023年8月8日,中国澳门大堂区资古收藏交易协会会长是吴利勋,资古收藏交易协会是一个专门从事艺术品、古玩、文物等收藏品交易的机构,致力于促进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中国有没有印章收藏协会

有,中国有印章收藏协会。2021年9月19日,“风华百年 印照初心 ——红色印记全国篆刻作品展暨中国收藏家协会印章收藏与研究委员会揭牌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开幕式现场,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长罗伯健宣读《关于批复成立中国收藏家协会印章收藏与研究委员会的决定》,宣布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首任会长由篆刻家容铁担任。

王文祥人物简介

王文祥王文祥,男,中国当代书法家、著作家、收藏家、鉴定家,1940年10月生,河北省抚宁县人。1964年天津南开大学毕业,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党中央机关——中央办公厅,在中南海“后楼”为毛主席管理图书,被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田家英爱称为“毛主席书童”,后来即被称为“毛氏书童”。“毛氏书童”——王文祥先生,毛主席图书管理员、著名学者、书法家。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主席、世界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主席、世界汉诗协会顾问、国际收藏家联合会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法定代表人、亚洲珠宝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宝玉石协会顾问、中国书画家网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主席、北京市东城区文联艺术顾问、徐悲鸿文化艺术大学校长中文名:王文祥别名:石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秦皇岛出生日期:1940年10月职业:书法家、著作家、收藏家、鉴定家毕业院校:天津南开大学毕业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编著图书3000多万字。代表作品:《毛氏书童王文祥书十一体毛泽东诗词》人物经历当代中国书法家、著作家、收藏家、文物鉴定家,“中国艺术大家”、“一代书法大师”王文祥先生,1940年10月生,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县人。1964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因品学兼优,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在中南海后楼为毛泽东主席管理图书,并时常抄写一些送请毛主席审阅的诗词、文稿。经常陪田家英到东、西琉璃厂大街选购图书。被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毛主席秘书田家英爱称为“毛主席书童”,后来即被称为“毛氏书童”。王文祥先生1979年至1985年,先后在人民大会堂、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工作。1986至1988年在中央统战部工作,1988年至1999年,他曾任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编审。经历毛主席古今中外,涉猎极广,因此,各方面书籍要尽量备齐。王文祥的日常工作是购买新书或到北京图书馆借书,把购来的新书分类、上架。如1964年底,毛主席要看书法方面的书,田家英就指示后楼的王文祥等同志收集书法方面的很多书籍,送给毛主席阅览。田家英同志时任毛主席秘书兼中办副主任,经常来后楼图书室借书、看书。田主任和这位他亲自选定的王文祥,关系越来越密切。田家英当时负责编辑《毛泽东选集》,编辑部设在上海,他经常来往北京、上海之间,每当田去上海,或从上海回来,田常叫“小王”去接送。王文祥的毕业论文《文学作品中塑造新英雄人物的意义》一文,是田主任帮助修改后,送《大公报》发表的。田家英亲自将《毛选》五卷的清样稿,交给王文祥的顶头领导何,并交代说:“小王的文笔不错,这《五卷》的一、二校,让小王来校,让年青人锻炼锻炼!”王文祥惊喜地接到清样稿,连开了十几个夜车,将《毛选》五卷校对稿交给领导。从此,王文祥和田主任这位大领导的关系更密切了。田家英是才华横溢的青年史学家,他想写一部《清代通史》。他看中了王文祥的勤快和写一手好字,就让王文祥帮助收集管理资料。每到星期日,他俩经常去东西琉璃厂为主席选些书,也为写《清代通史》选些资料。东西琉璃厂的人都认识田家英,不认识常陪田家英一起来的王文祥,于是人们就问:“田主任,这位青年同志是谁呀?”田家英操四川口音说:“毛主席小书童”、“主席书童”。从此“毛氏书童”这个雅号就在中南海一部分人中传开了。王文祥常到田家英办公室,看毛主席的书法手稿,王文祥请教田家英怎样做学问,怎样读《资本论》,怎样调查研究?田家英都耐心地给“小王”一一回答。田家英不但是大领导,还是大学者。对“小王”的勤学好问,不但不反感,反而关系更加密切。一天,在谈话中,田家英问小王到中南海习惯不习惯。小王说:“非常习惯,我做梦都想见到毛主席,请您带我去见毛主席”。田家英佯嗔着说:“小王,你着什么急,以后有的是机会!”由于王文祥多次缠着田主任要见主席,一天,田家英说:“小王,你到东西琉璃厂买些书法碑拓和书贴,等主席从外地回来,送给他看。”小王一听心里乐了,知道这是田主任给他出了一个见主席的主意。小王跑遍北京各大小书店,买了一大摞书法碑拓书贴,送给田家英。田知道小王的来意,和主席办公室联系后,田带着小王,拿着一些书法碑拓,去主席办公室。一进门,田家英提高声音说:“主席,您要的碑拓都找来了,我给您请来个小书童,南开大学高才生。”主席正在沙发上看书,陷入深深的沉思。烟盘上的雪茄点而未吸,正燃着一缕细细的烟。看见田家英带个小青年进来,就往前欠了欠身,慈祥的目光打量着王文祥,并伸出大手,一边握着王文祥的手,一边操浓重的湖南口音说:“你叫什么名字啊?”王兴奋地答:“我叫王文祥”主席一边用手划着,一边说:“三横王?”“文化的文?”“吉祥的祥?”王文祥连声说“是”,手有些发抖了。主席看着他,打趣地说:“你的名字很好,搞文化一定吉祥”。说得田家英和王文祥都笑了。田家英接着说:“小王书法写得挺好。”主席看了看王文祥,又说:“你书法是学颜体?柳体?还是什么体?”王文祥答:“我什么体都学,特别喜欢您老人家的书法”。主席说:“不要学我的,学歪了,要学大家的。从楷书学起,把字写规矩了,再写其他体”。大约几分钟,打过招呼后,田家英主任和王文祥放下碑拓,走出主席办公室。出了主席办公室,小王再也控制不住了,泪如雨下。田家英佯嗔着并宽慰地劝说:“行了,行了!小王,你对主席朴素的阶级感情很好,但这很不够。你还要努力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把感性升华到理性,那才是真正的毛主席的好战士”。这一次见面,令王文祥终生难忘。如今王老回忆起“小王”的这段经历,总是激动不已。他说:“‘毛氏书童’在动荡时期是我的定海神针,在安定时期是我的指路罗盘”。毛主席另一个大秘书胡乔木同志,非常关心毛主席的藏书,他曾用自己的稿费五万元,作为后楼购书经费。他到各地出差,也时时想着为毛主席购些应备的书籍。几大本世界名画和市面上买不到的珍贵图书,就是乔木同志自费购买,空运给后楼的。乔木同志还亲自指导“小王”图书怎样分类,并和“小王”一起,两人各抱着一抱书,一本一本往书架上摆。乔木同志日常工作很忙,星期日,“小王”和胡乔木同志是中南海起得最早的两个人,他们不惊动别人,两人相约在图书室见面,有时“小王”晚来一步,见乔木同志正在那里静静地看书(后楼专门给乔木同志配了一把图书室的钥匙)。二人见面后,就在室内查看图书,已有哪些书,尚缺哪些书,乔木同志叫小王把需购的书目,开列一清单,以备他出差时随时随地购书寄来。文革期间,王文祥被打成“XX亲信”、“XX余党”,批斗三年后,在五七学校劳动改造十年。在那特殊的年代里,他没有离开书法。没有毛笔和宣纸,他就用手在身上写,在地上画。他和看管他的人“演”《三叉口》戏,人来了写“检查”,人走了就写硬笔书法。他把写检查当成练习书法的极好机会。书法是他稀释苦难的稀释剂。他的精神在书法的天国里自由、快乐地徜徉着。文革后期,王文祥上书党中央,写了《中办冤案何其多》、《中办五七学校怎样迫害革命老干部》等文章,为杨尚昆等领导同志呼吁平反。此举受到党中央重视,杨尚昆称赞他:“你这中南海秀才,会写文章,你的文章为清算四人帮罪行,提供了炮弹,你为党立了一功!”1991年王文祥与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等三人,策划成立“中国收藏家协会”。1996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中国收藏家协会之后,长期担任该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法人代表,为中国收藏事业作出了贡献。王文祥先生亦是大收藏家和鉴定家,收藏品主要有名人书画、奇石、观赏石、工具书等。2000年,王文祥退休后,书法成了生活中的第一享受。成就博取古泽承古开今谈起中国文化,王老说: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和其他古代文明国家的文字不同,比如公元前3000年两流流域苏美尔人所创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以及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上述这些文字,都早已销声匿迹了。唯独中国汉字至今保持美妙之青春。三千多年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我国书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石鼓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章草、今草等。书法是文化的载体,这13种书体负载着几千年来丰富的文化蕴含,见证了中国民族发展的历史风云。王文祥先生凭着他对毛泽东诗词的独到理解和深厚的书法功底,实现45年前对毛主席的承诺:“我什么体都能写,最喜欢您老人家的诗词和书法。”为此,王文祥以40多年的积累,4年多的专门书写,每天工作十五、六小时,终于完成了集13体书法、书法史、书法理论于一书的《毛氏书童王文祥13体书毛泽东诗词》的书法鸿篇巨制。这在古今书法史上是个创举。填补了我国书法史上一人写13种书体,各体都很精道的空白;填补了用甲骨文、金文、章草、小篆,每种书体都书写毛泽东诗词67首的空白。大型系列书法巨制《毛氏书童王文祥13体书毛泽东诗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书法巨制系列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简、章草、草书、行草书、行书、魏碑、楷书、瘦金书和毛体书等13种书体,每一种书体书写毛主席诗词67首,共13册。大型系列书法巨制《毛氏书童王文祥13体书毛泽东诗词》,书风刚健清新、磅礴大气,各具规范,横扫当前胡勾烂抹的萎靡书风,为书法界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样本。拿着《甲骨文毛泽东诗词》样本,感到王老师的甲骨文错落有致,左右挥洒,正斜相参,古朴苍茂,庄重典雅;开创了甲骨文大规模书写诗词文章的新篇章,把甲骨文书法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甲骨文至今已出土20多万片,经专家破译不到2000字,用这些字书写毛泽东诗词67首,是难以完成的。然而,书法家王文祥先生创造性地以甲骨文的六种造字方法,即所谓“六书”,用甲骨文的偏旁、部首加以拼对,在大量资料核对下,组成一些新字,又个别借用了同时期的金文,圆满地书写了毛泽东诗词67首。这是继历代甲骨文书法大家罗振玉、董作宾、郭沫若之后,开创了汉字甲骨文和金文书法的新篇章。谈起文化创新,王老说:书法文化对培养人的道德情操、智能各方面素质都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号召我们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让我国古老的书法文化,涣发出改革创新时代的青春。我们要熔古铸今,更好地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服务,这才是文化创新。王文祥先生的“行草”笔走龙蛇,线条泼辣奔崩,气象万千;“章草”字字独立,圆转如篆,点捺如隶;“篆书”取长纵势,流美修长,行气舒缓;“魏碑”笔划沉着,匀称流畅;“瘦金体”,独辟蹊径,铁划银钩,刚健劲逸;“甲骨文”古朴苍茂,典雅庄重。13种书体都很规范精道。王文祥努力学习毛主席书法大气磅礴,浪漫豪迈的神采,加上改革开放创新精神,加上个人情趣,形成他自己的书法面貌。其书法作品刚柔并济,端庄中是流畅,严肃中是潇洒,彰显大家风范。中国国学大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先生,生前为本书《毛氏书童王文祥13体书毛泽东诗词》作了序言,并给以高度评价:“王文祥教授把殷商至今三千多年的书法,疏理成十三种书体,各种书体都很精到,实为难能可贵,在中国书法史上尚属首次。”季羡林先生在序言中还指出:“王文祥先生把几千年来的书法史概括为《十三体书法源流》,把书法理论概括为《中国书法理论指要》,即书法要做到四美:线条美、结字美、墨色美、章法美。对几千年来的书法,从书法实践、书法史、书法理论多层面地做了个小结,可谓博取古泽,承古开今。”大型系列书法巨制《毛氏书童王文祥13体毛主席诗词》,是我国文化界的一桩盛事!开创了书法界一个人用13种字体书写的先河!在中国古今书法史上尚属首次,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为弘扬我国千年书法文化,拓展书路,重树书坛新风,对全面、正确继承和发扬我国书法传统具有重要意义!用书法传播美德王文祥:“线条美”,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要刚柔并济,刚如宝剑出鞘,快狠准;柔如美人漫舞,收放自如。而“结字美”是指要处理好书法中字与字以及字本身的主与次、违与和、虚与实的关系,最大化地体现字的风姿,表达书法的神韵。“墨色美”,书法是表现生命节奏和韵律的艺术,讲究筋骨、血肉的充实之美。而字的血肉就是纸上的水墨,水墨调和,才能达到筋遒骨劲,血浓肉莹。“章法美”,具体是指处理好均衡、反复、韵律和对称的四条法则。王文祥用十三种书体写了六十七首毛主席诗词,此外还用十二种书体写了《千字文》,十一种书体写了《百家姓》、《唐诗二十首》、《宋词二十首》、《中华美德歌》系列。两岸交流--浓浓中华情2012年8月的台湾,山川秀美,一派翠绿,中午虽然骄阳似火,但早晚已是金风送爽。徐悲鸿文化艺术大学校长、中国著名书法大家王文祥等一行八人,受“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之邀,到台湾西部,进行了参访交流。王文祥向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赠送了《中华龙》、《爱莲说》等书法作品。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了一次难忘的两岸艺术家交流友谊和才艺的聚会。台湾画界由书法家张炳煌号召,台湾山水艺术学会理事长周澄、中华民国书法学会理事长严建忠以及陈宏勉、林淑女、李镇成等名家共襄盛举。王文祥向纪念馆捐赠书法《中华龙》、《爱莲说》。并当场即兴书写福、寿、康、宁四个大字。福:两岸情谊真,福比东海深;寿:两岸兄弟情,寿比泰山松;康:中华龙飞翔,子孙颂安康;宁:海峡照吉星,人民享安宁。台山水学会理事长、著名画家周澄当场即兴挥毫,以《双情图》为题,画了山石修竹,嶙峋的山石上面,几枝秀竹,枝挺叶茂,给人以姗姗动感和虚灵之美。台媒体《旺报》著名记者李怡芸女士,访问了多位两岸艺术家。第二天即以《两岸书画交流,名家聚首推国粹》为题,副标题是《陆一级书画家,挥毫赠予国父纪念馆》,并附两岸书画家以《中华龙》为中心的留影合照,给以热情报道。台湾书法家张炳煌表示书法已非必修课,如今亦在争取2013年后重新列入国中、小的必修课。他强调:“台湾既是中华文化的领航地,怎能荒废书法?”主要著作王文祥是当代中国文化巨子,书法界的一位大师,是收藏家、文物鉴赏家,是发表3200万字著作的学者。他的简历被收入:《中国历代书法家大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王文祥曾任中央统战部华文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王老著述丰富,主要作品有《经济特区》、《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中国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国名产趣谈》、主编:《台湾手册》、《港澳手册》、《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特区手册》、《香港澳门百科大典》、《书画源流》等一千多万字。合编:《当代书法家书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诗词集》、《中国公司法律全书》、《中国少数民族大词典》等66种,约3200多万字。在华文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任期内编审有关统战、党派、民族、宗教图书200余种,数千万字。专著和主编的图书多种获图书精品奖。2006年被美国国际商业协会授予“中美文化魅力书画家”称号。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六位书法“中国艺术大家”之一,被中国文联评为六位“一代书法大师”之一。2008年获“和谐中国迎奥运大型系列活动组委会”颁发的书法金奖。2009年被联合国艺术家联合会总会授予“世界杰出艺术大师”称号。他的书法鸿篇巨作《王文祥13体毛泽东诗词》,用13种书体书写,每种书体写毛泽东诗词67首,这在中国古今书法史上是个奇迹。特别是他用甲骨文、金文、小篆、章草书写毛泽东诗词67首,对甲骨文研究和开拓甲骨文、金文、小篆、章草书法,具有开创意义。

24亿金缕玉衣实为赝品,富豪骗了7个亿,鉴宝专家为何不用担责?

这是因为富豪购买完这件衣服之后发现是赝品,是在购买完之后请专家鉴定的,所以他们不用承担责任。
因为这个鉴宝专家只是为他提供了一些建议,至于最终购买的决定是富豪做出来的,所以不需要负任何责任。
因为专家只是在富豪他买完这件东西后才鉴定的,买的时候都没有他参与进去,所以鉴宝专家是不用担任的。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当国泰民安时,古董收藏的价值就越来越高,因此富人投资古董在当今变得很流行,不但保值,而且还显得自己特有文化。古董收藏的兴起,也让一大批鉴宝专家走上舞台,人一多也必然会出现龙蛇混杂,滥竽充数的现象,一些为了利益的假大师,便会出现。
说到备受诟病的鉴宝案,当属2002年的“金缕玉衣”骗贷案,轰动一时,也让5名鉴宝专家成为众矢之的。“金缕玉衣”骗贷案主角叫谢根荣,现在人可能很少听过这个名字,但在上世纪90年代,谢根荣可是颇有名气的富豪。
谢根荣1960年出生于浙江湖州,只有初中学历。80年代末期,随着前苏联经济陷入危机,中俄边境出现了很多国际倒爷,通过向苏联批发各种急需的生活物资而赚得盆满钵满,积累丰厚身家。谢根荣便是在这一时期发家的国际倒爷,在中俄边境做服装生意,几年内积累千万身家,这在八九十年代,可以说是巨富了。
赚得第一桶金后,谢根荣把握时机,逐渐转型开始涉足啤酒生意,后又进入地产行业,不但出巨资整合了很多地产项目,个人也是动辄豪掷重金入手豪宅,比如以300万买下北京西城区官园地区的两套房产,1000万元入手建国门内的贡院六号房产一套,这在当年都是绝对的大手笔。2000年,谢根荣又以4.4亿元将地产项目“东华金座”收入囊中。
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的房价很高,如果是早些年买房投资的人,现在差不多都发了,谢根荣如果好好经营地产项目,现在的身价估计至少也得百亿级,2003年谢根荣就进入“中国400富人榜”,位列第163名富豪,保守估计身价超5亿。然而,谢根荣却把旁门左道发挥到了极致。
大家都知道,做地产的公司,是需要很大现金流的,因此很多公司为了发展,都会找银行借钱,这基本上是大公司发展必定经历的。谢根荣的公司也是这么做的,但不同于其他公司,谢根荣竟然想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奇葩方式,用假古董骗钱。
谢根荣在成立集团公司后,很喜欢以公司名义购入古董,但他并非为了保值,因为谢根荣买的古董大多数都是假的,一件古董花100万购入,但实际上可能只值1000元,以这种方式,把大量公司的钱,洗出来用于个人享乐,购置大量房产汽车奢侈品。
2002年,为了向银行骗贷,谢根荣玩得越来越大,甚至造起了“金缕玉衣”。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金缕玉衣可不是一般古董,如果是真的,那都是无价之宝。谢根荣从古董市场淘来了很多玉片赝品,伪造了一件“金缕玉衣”,对外声称此件“金缕玉衣”,全世界仅有2件,乃是稀世珍品,然后用金缕玉衣做抵押,从银行骗了7个亿。
很多人会说了,银行怎么那么傻?别人说是珍宝就是珍宝了,直接给了7个亿,这钱也太好骗了吧?其实,除了银行几个内部人吃里爬外拿到好处外,很多人还真的相信谢根荣的“金缕玉衣”是稀世珍品,为什么呢?因为当年有5个收藏界的顶尖鉴宝专家,联合鉴定杨根荣的“金缕玉衣”确实为珍品,并且给出24亿元的天价估值,还给开了证明,有5位顶级收藏鉴宝专家站台,一般人不懂的人当然会相信。
当时联合给谢根荣“金缕玉衣”出鉴定报告的是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某某、中国收藏家协会原秘书长的王某某等5人,这5位都是古董收藏界重量级专家。可笑的是,5人鉴定“金缕玉衣”时,竟然是隔着玻璃看完就草草下定结论的,太不严谨了。当然别人鉴定是收费的,至于是误判还是故意为之,只有自己知道了。
估值24亿的“金缕玉衣”实际上价值不到2万,谢根荣却用“金缕玉衣”骗了7个亿,后来谢根荣案东川事发,被判无期,然而5名鉴宝专家啥事也没有,也不用担责,该干啥干啥,这是为何呢?其实这也是很多鉴宝专家敢胡言乱语的原因之一,因为鉴宝是需要收费的,所以多少钱都合理,而且就算乱估值,从法律上说也没问题,被证实是假古董,你也只能说这专家水平不行,却无法证明别人是为了钱故意错估的,因此即便谢根荣自制假“金缕玉衣”骗了7个亿被判无期,那些专家们也不用担责。

2万元造假的文物,因专家一张鉴定证书变身24亿,古董界有多乱?

古董界是非常乱的。因为缺乏专业的知识,如果不是专家,这样就不能够鉴定的出来,所以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够鉴定的这些古董。
古董界非常乱,很多人拿赝品当真的文物,来骗人钱财,所谓的专家有时候也会和造假的人一起合伙坑人
可以说古董届有的人没有鉴定的能力,也有人为谋取私利而随便出签定结果。
1998年的一天,中国历史博物馆来了一位河北人,他想把一块“成吉思汗圣旨金牌”卖给博物馆。然而博物馆工作人员认为牌子是赝品,拒绝了。就在此人拎包要走的时候,馆里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恰好走进来。史先生看过此牌后如获至宝,断定此物绝非赝品。然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这让已经76岁的史树青非常失望。
不过老爷子并不甘心,他请卖家吃了顿午饭,谈话间探知他买腰牌花了8000元,而博物馆只要能出9000,他就会出手。史树青不想错过这个宝贝,于是下午上班时带卖家去见博物馆馆长。谁知馆长看了腰牌后,也对腰牌的真伪存疑。老爷子一气之下想自己买下腰牌来收藏,可博物馆又有规定,文博人员严禁私自收藏、买卖文物。难道要眼睁睁看着宝贝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老爷子非常执着,他追出去跟那人要了联络方式,并请他暂时别出手,给他几天时间。
为了这件事,史树青先生专门去找了国家文物局局长,希望他亲自出面从卖主家乡河北省的文物部门那里了解下这块腰牌的背景。电话中得知,原来这块腰牌是河北廊坊文物商店大城县收购站从一个盐山县农民手中买来的,卖主也曾找过河北省博物馆,只是河北省博物馆也认为东西不真,没敢收。
这么多人都说腰牌是假的,唯独老爷子一人咬定此物为真,且毫不动摇,只是因为他觉得大家对这一稀罕物件不了解。“圣旨牌”是蒙古国皇帝的信物,一般与圣旨同行,见牌如见皇帝,是圣旨真实性的重要佐证。留存于世的很少,而成吉思汗时期的更是仅此一枚。
为了证明金牌的真实性,史树青先生专门撰写了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考一文,文章有理有据,考证严谨充分。终于,一年多以后,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件腰牌获得了承认,并被收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而此时它的价格已涨到25000元。
史树青先生锲而不舍的精神、渊博扎实的知识以及锐利异常的眼光让人着实非常佩服。然而就在这件事情发生后不久,一场“金缕玉衣造假事件”,让老爷子名誉扫地,沦为众矢之的。
那是2002年,一位叫谢根荣的奸商为偿还银行贷款,花2万元买来一些残次的玉片及铜丝,让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主任牛福忠依葫芦画瓢,编制出一张金缕玉衣。随后,谢根荣又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位顶级专家对这件玉衣进行鉴定。可笑的是,5名专家围仅仅绕着玻璃柜内的假金缕玉衣转了几圈后就写下了鉴定证书,并估价24亿元之巨。
当事人杨伯达曾回忆说:“前后几十分钟,就走了一趟,看了看。也没有从玻璃柜里拿出金缕玉衣,拿出来也不方便。大家就看一看,看完该签的签,签完就吃个饭嘛!”如此草率、不负责任的行为,他说得轻巧至极,而且也似乎“忘了”提及那几十万的“评估费”。
接下来的一幕,相信这五位专家也不会想到。这个谢根荣居然会拿着这张签有5位顶级专家姓名的鉴定书跑去银行贷款,并成功地以2万块钱的金缕玉衣为抵押骗贷近7亿元。6年后,事情败露,谢根荣被判无期。
因为没有证据显示五位专家事前知晓谢根荣的骗贷目的,同时也没有证据显示他们故意抬高“古董”的价值,因此他们无需对此案承担刑事责任。一定要找个解释的话,那就是学艺不精,鉴定水平有限。而当时,史树青先生更是已于一年前去世。
这件丑闻严重打击了藏家们的信心,让古玩界产生大地震,包括史树青在内的五位顶级专家则被口水淹没。他们有心也好,无意也罢。总之,收藏界一片乌烟瘴气已成事实。
马未都马爷后来谈及此事时说,在他认识的中国文物界顶级泰斗中,史树青先生学问第一,简直就是活字典。但人一老,体力和心力都会不可避免地退化,判断力就会彻底往下走。所以他认为,70岁以后的人最好就不要在社会上出具文物鉴定报告了。而当时史树青先生已经80岁了,按马爷的标准,他已经严重超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