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 2、他很可能是清朝唯一一个自杀的帝王,历史上的咸丰到底怎么死的?
- 3、咸丰帝纵情声色,为何死因是肺结核?
- 4、历史上的咸丰帝到底是怎么死的?是病死的吗?
- 5、咸丰仅仅继位几年,为什么就离奇死去?
- 6、辛酉政变的结果如何?此后慈禧夺去清朝47年的掌控权
- 7、咸丰猝死之谜终于曝光!死因很尴尬,怪不得正史不记载
- 8、大清朝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咸丰皇帝是自杀身亡的吗?
- 9、爱新觉罗·奕詝的死因探究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咸丰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联军由天津登陆,逼近北京,咸丰慌忙携带皇后和那拉氏、四春娘娘等宫眷一百多人,逃往热河避署山庄。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纵火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事后,咸丰派恭亲王奕欣和侵略军谈判,以割地赔款的代价求得议和。但是他仍然不敢回京,迟迟不肯动身。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开始生病。而且病情日益严重。他宣召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等八位大臣进寝室接受顾命,下令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因皇太子年幼,咸丰要他们尽心辅佐。第二天咸丰在内忧外患中病死在热河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内。
咸丰死后的庙号为文宗显皇帝,史称咸丰皇帝。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在位期间,正逢清朝乱世,国库空虚,危机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国即在金田起义,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咸丰帝屡派兵将镇压太平天国及各地农民起义。战火未息,英法联合侵略军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从圆明园逃往避暑山庄。只命奕欣留北京与英法讲和。侵略军竟野蛮地焚掠了圆明等园。不得已奕詝与英法等国签订了数宗不平等条约。奕詝纵有重整江山之心,已无回天之力。
奕詝即位后,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其时,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于广西,不久,进军湖南、湖北,咸丰三年 (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名,准备对中国发动新的侵略战争。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兴师动兵,强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大片领土。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他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妨贤病国的穆彰阿,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广州。咸丰八年(1858年),英法舰队攻陷大沽炮台,进迫天津。咸丰派桂良、花沙纳往天津议和,与英、美、法、俄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列强不满足于《天津条约》规定的权利,蓄意重新挑起战争。咸丰帝命清军加强大沽口防务。咸丰九年(1859年),在英国蓄意挑起的大沽口冲突中,英法侵略军被击败。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两国再次组成侵华联军,大举入侵。英法联军进攻北塘,咸丰帝在清军与英法联军激战之时,竟令清军统帅离营撤退,大沽再次沦陷。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派遣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往通州与英、法议和。英法联军以和谈为掩护,继续组织对北京的进攻,在通州八里桥击败清军后,进攻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被焚掠。咸丰帝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今承德市),命恭亲王奕欣留京议和。奕欣代表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并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在《中俄北京条约》中,承认了咸丰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的《瑷珲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死于热河。卒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庙号文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之定陵。
清朝第9代皇帝咸丰,自幼体弱多病,面如黄土,素有咯血的痼疾。幸得御医指点迷津,说鹿血可治此病。于是在宫中养鹿一百多头,随用随取,极为便利。也因此,鹿血成了他苟延残喘、须臾不能离开的救命良药。1861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咸丰又怕又惊,偕慈禧、肃顺等一班人马,连夜逃离京城,赶到承德避祸。虽国难当头,但咸丰依旧终日纵情于声色之中,以致咯血突发,好似泉涌。当下,咸丰令立取鹿血急救。岂料身边无鹿,且鹿血在仓促之中也难以立即得到。不久,他便气绝身亡了,时年仅31岁。 鹿血,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血。鹿因体态健美,通达人性,能辨别牧草之良莠,故有仙兽之美誉。野生者常栖于高山、森林、草原,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都有它们的踪迹。 中医学认为,鹿血味甘咸,有补益虚损、和血止血的作用。鹿血含有品类齐全的氨基酸、维生素、脂类、微量元素等,可补充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并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大脑功能、提高抗疲劳的能力。在鹿血中,因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较高,故服用后,不仅可激活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还可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清除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在临床上鹿血常用于治疗虚劳所致的疾病。取鹿血适量,以热酒调匀,乘热喝下,可治腰痛。以鹿血兑酒服,可治老人心悸、失眠。近年来,也多将鹿血用于治疗血液病:从鹿颈静脉中取血适量,放入白酒中,制成30%浓度的鹿血酒,每次饮服10毫升,日服3次,可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值得提醒的是,高血压、肾炎、以及肝功能不正常者,不宜服用鹿血。
咸丰是听到圆明园被烧,吐血而亡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北京北攻陷了,差点灭亡了清朝。咸丰帝在在逃到热河之后吓得一病不起,而且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病死了。或者说也是吓死的
病死的。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
扩展资料:
咸丰皇帝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前期虽然历经图治理,但是在外国入侵和国内农民运动的打击下最终颓废而招致骂名。
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说,咸丰帝的资质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游偏上,他继位以后,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
与其他的一些封建帝王一样,在一生中有败笔也有功劳,但是他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于世界大势缺乏了解,最终没能挽救清朝的衰落,作为《北京条约》的直接签订责任人,他被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
从个人际遇来说,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没落也让他碰上了,他驾驭的又是一条已经航行了二百年的千疮百孔的破船。他无处回避,责无旁贷又无力回天,为此痛心疾首,抱终身之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奕詝
他很可能是清朝唯一一个自杀的帝王,历史上的咸丰到底怎么死的?
公元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去世,死在承德避暑山庄,年仅30岁。有人可能会问了,咸丰皇帝死得很奇怪啊,首先是年龄,30岁就死这也太年轻了;其次是地点,承德避暑山庄,正常情况应该是死在北京才对啊。
先说地点吧,地点不奇怪,因为咸丰当时正在“北狩”途中。北狩?额,这是史书中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就是英法联军1860年打到北京来了,咸丰逃跑到承德避暑山庄。
那年龄呢?30岁死肯定是不正常的,对于咸丰皇帝的直接死因其实史家争议不大,他身体不好,而且患病,综合各项史料记载,咸丰皇帝应该是死于肺结核,因为史书记载了咸丰有咳痰、咯血、消瘦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肺结核。
咸丰帝纵情声色,为何死因是肺结核?
因为当时肺结核是无药可救的,已经是绝症了,不如自己风流的去世。
因为他不想当皇帝了,太累了,所以故意自己作死,身染重病还继续喝酒。
先肺结核的,他当时知道这个病必须疗养慢慢恢复,但是当时又有太平天国又有英法联军,生不如死。
因为咸丰帝爱喝酒,而且对于自己的病情没有很认真的控制,觉得自己不会死。
可能性很多:有可能是为了掩盖真实的死因;也有可能就是肺结核导致的死亡。
咸丰执政期间遇到太平天国起义后有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31岁就死了,因为咸丰皇帝本来就是个急性子,他恨透了这些洋人,也恨透了一些清朝贪污腐败的官,知道以后自己也会被载入史册会被后人嘲笑。
至此之后咸丰选择逃避现实,他开始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因为他得知自己有病,每天在山庄中就几个事情,听戏纵情,甚至自己去戏台上唱戏,自从逃到山庄之后,咸丰开始寻花问柳,为了自己的性欲,不惜大吃春药,因为他知道自己有病。
看到咸丰的样子,慈禧还有皇后,每天都出言相劝,但是没有丝毫的效果,很多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是用这个办法自杀,咸丰最后是死于肺结核的,因为他日渐消瘦,脸色一天比一天白,每天都会咳嗽,而且还咳出血,这就是当时肺结核的症状,肺结核在当时是全世界,疑难杂症治不了,但是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病,如果提前医治,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可能年龄会大一点。
而且得了这种病不能喝酒,但是他天天喝酒简直是在作死,在他生日的那一天,突然晚上昏了过去,以后他的生命就在床上度过了,没过多长时间咸丰苏醒,他要给自己处理后事,就是立太子,定了太子之后,自己饿了,太监给他端上来一碗粥,还没有吃呢,就已经死了,这位咸丰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倒霉的一个皇帝。
历史上的咸丰帝到底是怎么死的?是病死的吗?
说到咸丰帝小编觉得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咸丰帝是中国清朝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帝,可以说咸丰帝在位期间还是兢兢业业做事情的,因为当时咸丰在位期间,清朝的贪污腐败现象还是有了很大的改观,其实,原因也是非常简单,那就是舍不得花钱,没有了支出肯定贪污的现象便少了。咸丰帝对各项财政支出都是省了又省的,非常的节约,不过,后来据说咸丰帝死的非常惨,有的人说咸丰帝是病死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咸丰帝的死因吧!
咸丰帝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被后人称为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咸丰优柔寡断,迷于酒色,荒废朝政,误国殃民,留下千古遗憾。慈禧是咸丰的皇后,生前,咸丰帝十分宠爱慈禧太后,在政治方面,咸丰帝还不如自己的老婆慈禧呢。那么这位无能的皇帝咸丰帝是怎么死的呢?
当年咸丰带着慈安和慈禧以及同治逃到热河的时候,又惊又怕。咸丰在开始出逃时,已经有病了,加上一路颠簸劳累,病情加重。因为当时有太医跟着,靠一些药维持着。后来到了承德,他心里还是放不下北京的情况,一旦紫禁城被洋人攻进去了,他这个皇上就不是皇上了。当时朝廷里也没什么可以依仗的大臣能为他解决这件事情。他只好醉生梦死,整天花天酒地,以此来逃避现实,即便这样,他还是经常睡不着觉,一闭眼睛就做噩梦。
他也明白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什么,但是懦弱无能的他并没有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也没有按照太医给他的方子吃药,而是开始自己配药,他说吃哪种药,太医必须马上为他配。可是咸丰根本不懂得药性,因此很快发展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这个时候他召集身边的人,想立遗嘱,但是慌乱之间,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这时正好慈禧带着同治进来,问他继嗣的情况,他就指着身边的同治,让同治帝来继承。当时的同治才5岁,而慈安和慈禧都非常年轻,于是他又对跟随他一起逃到承德的八大臣说,以后请他们作为辅政大臣,辅助同治渡过难关。
说完这些话,咸丰显然不行了,等这些人退下之后,咸丰又让太医马上给自己煎药。他的药主要以鹿血为主,此时他竟然让太医一下煎了三碗,等太医退下后,他一口气全部喝光,咸丰吃完这三碗药就死了,大臣和太医赶到时他早就没了气息。
咸丰仅仅继位几年,为什么就离奇死去?
爱新觉罗·奕詝,又称咸丰帝。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咸丰帝继位后便忙于政事,并大幅度的对朝政改革。其实咸丰帝是一个早产儿,他母亲为了让他能够成为太子,就让太医弄了一碗催产药,就这样整整早出生了十天,因为是早产儿的原因咸丰帝从小就身体就很弱,易发病,也可以每天都在药物中生活。
咸丰帝继位的大清王朝,此时以步入衰退阶段,闭关自守。在继位后又太平天国又在金田爆发了起义,外国国家,咄咄相逼,此时的清王朝,可以说,已是内忧外患,面临着灭亡的局面。
咸丰帝自己虽然有很远大的抱负,不过他并没有康熙皇帝一样那么聪明,也没有乾隆有实力。虽然咸丰帝通过各种努力,也没能改变时代的发展,终究也没有能挽回大清王朝。而他自己的生活方面,也是整日沉迷于酒色,每天喝酒,每天晚上去后宫寻欢。最后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去世了。
但对于咸丰帝的死因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大的说法是咸丰帝“好色”,“精尽人亡而死”。原因是在咸丰帝继位后,宫中的鹿苑规模进一步扩大,咸丰帝的用量很大,其原因是继位后整天泡在后宫,需要大量的鹿苑来补身体。
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无奈之下咸丰帝携众人离开了京城,跑到了避暑山庄,其中有一位姓曹的寡妇深受咸丰帝的喜爱,整天都在围着曹寡妇转。以前在皇宫之咸丰帝是靠鹿苑在续命,可如今离开了皇宫,也没有了鹿苑的帮助。时间一久,咸丰帝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一天晚上,咸丰帝感觉身体不舒服,在极度的虚脱中没有鹿苑的帮助下,一命呜呼了,死在了曹寡妇的床上。
咸丰帝每天这么折腾自己,时间一久,身体肯定一天不如一天。最终于咸丰11年7月,死于热河,年仅31岁,在清东陵之定陵。
辛酉政变的结果如何?此后慈禧夺去清朝47年的掌控权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洗劫圆明园,清朝第九位皇帝咸丰(爱新觉罗·奕詝)以“木兰秋弥”为由从北京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从此再未活着返回北京。次年十一月,咸丰于热河驾崩。关于咸丰帝的死因,有三方面的综合因素:
其一,咸丰离开北京时,因一路车马劳顿,身体抱恙。
其二,圆明园被毁,大清帝国大厦将倾,军情十分危急,让咸丰背负巨大心理压力。
其三,咸丰为逃避现实,沉迷于声色犬马,身体渐渐被掏空。
咸丰帝驾崩时年仅31岁,临终时留下遗诏,命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为皇太子,继承大统。因为载淳年仅6书,主少国疑,咸丰帝又命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四人,加上四位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共8人辅政,称之为“赞襄政务大臣”。
于是,当年幼的载淳继位后,8位大臣按照先帝遗诏开始辅佐新帝,定次年年号为“祺祥”,并且发行了“祺祥通宝”钱币。于是,这创造了两个记录:第一,载淳是清朝建立以来,第一个以皇长子身份登基的皇帝。第二,“祺祥”这个年号,也是清朝唯一一个存在于钱币上,但却又被废除的年号,而代替“祺祥”的是“同治”帝。为何定好的年号会被更换呢,因为发生了“辛酉政变”。
载淳登基后,朝堂之上,有三股强大的势力,分别是:
(一)辅臣势力,八大辅臣手持先帝遗诏,处理朝政“名正言顺”,然而,因为辅政大臣人数较多,利益分配不均,相互猜忌,他们也并非铁板一块。
(二)宗室势力,以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为代表。恭亲王在咸丰时期十分有威望,在清朝垂危之际,屡次出手力挽狂澜。恭亲王手中掌控着大量的政治资源,然而,当咸丰驾崩后,恭亲王却并未成为辅政大臣,这让奕多有不甘。
(三)帝后势力,以小皇帝载淳的嫡母慈安太后和生母慈禧太后为代表。咸丰帝临终前,曾把刻有“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御印分别赐给了慈安和慈禧,并且言明,新皇登基后,所有的诏书必须盖上这两枚印章才能生效,这就给了两宫太后直接干涉朝政的契机。另外,在咸丰帝驾崩前,辅臣肃顺曾建议效仿汉武帝杀死钩弋夫人的先例,杀掉慈禧,这也是慈禧必须除掉肃顺的理由之一。
于是乎,三股势力屹立于朝堂之上,三足鼎立,势均力敌。若要扳倒其中一股势力,必须要另外两股合力才有可能。于是,慈禧太后决定先发之人,她和慈安太后密谋,暗中联络恭亲王奕,决定彻底扳倒八大辅臣。
在恭亲王的安排下,于是董元醇在朝会上公开奏请由恭亲王辅政,由两位太后垂帘听政,并且在朝堂上造势,八大辅臣当然不同意,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小皇帝被吓的面如土色,八大臣最终以“清朝没有此先例”为由,由军机处出面拟旨驳斥这份奏请,但因为慈禧串通慈安拒绝盖印,这份圣旨最终没能公布。八大辅臣见事不利,以“搁车”为由,试图用“撂挑子”的方式逼慈禧、慈安让步。
要知道,当时八大辅臣和两宫太后都在热河,而恭亲王远在北京,慈禧和慈安担心朝政被搁浅,一方面向八大辅臣妥协,另一方面急请恭亲王速来热河。于是,这场都发,看似八大臣小胜,实际上慈禧则在暗地里筹划更大的阴谋。
在热河,恭亲王和慈禧、慈安二人商量发动兵变,因为热河当时在八位辅臣的控制之下,恭亲王建议把发动政变的地点设在北京。在政变之前,恭亲王和慈禧、慈安一致在示弱。
在政局“稳定”之后,八大臣要护送载淳、慈禧、慈安以及咸丰的灵柩返回北京。在从热河回北京的路上,因为天下大雨,道路泥泞。慈禧太后以“皇帝年幼”为理由,建议由7位大臣护送皇帝和太后抄小路先回北京,让肃顺率领重兵护送咸丰的灵柩走大路缓缓回京。其实,此举不仅在分化八大臣,更是在分化他们手中的防御力量。最终,慈禧等人比咸丰灵柩早4天到达北京,给发动政变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时间差。
咸丰十一年11月2日,在载淳皇帝从热河返京的第二天,恭亲王联合大学士贾祯、周祖培、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再加上醇郡王奕譞等几位手握兵权的将领,发动了政变。
八大辅臣始料未及,无法应对,载垣等7人在北京被捕,而肃顺在返回北京的路上突然被抓。随后,恭亲王立即宣布八大辅臣的罪状,将他们各自免职问罪,然后由恭亲王担任辅政大臣,由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
当时的圣旨上说:
“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
这是把引发联军侵略北京的责任全部扣到了载垣等八大臣的头上,载垣被捕后,被赐三尺白绫,自尽而死,肃顺则被斩于菜市口。因为这场政变发生在农历辛酉年,因此被称为“辛酉政变”。
发动“辛酉政变”的三个人,当时慈禧太后27岁,此案太后25岁,恭亲王30岁,年龄虽然都不但,但在筹谋政变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手腕。而后,重新拟定次年年号为“同治”,意为两宫同治。“祺祥”这个年号,还没被使用,就被废止了。
辛酉政变,是清朝最高统治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更是一场宫廷政变,在政变的策划、执行过程中,恭亲王奕、慈禧、慈安等人利用智谋抢占先机,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他们把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的责任一股脑的推到八大臣身上,实际上只是一种政治权术,从某种层面上说,八大臣的失败不完全冤枉,但也成了其他人的替罪羊。因为这场政变中,恭亲王拉拢了外国势力参与,因此从此之后,清政府向半殖民政权转变。
辛酉政变之后,以慈禧为代表的帝后集团开始左右清朝朝政,慈禧等人用8位大臣的鲜血,掌控清朝最高权力长达47年之久。这47年,充满了不堪回首的坎坷,让中国近代史上蒙上了无尽的屈辱。
咸丰猝死之谜终于曝光!死因很尴尬,怪不得正史不记载
道光皇帝晚年一直没有立储,是因为他在皇六子和皇四子之间徘徊,两个都是自己最喜爱的儿子,而皇位只有一个,道光决定用狩猎的形式,选出皇位继承人,狩猎的时候皇六子是打的最多的皇子,而皇四子受到老师杜受田的指点,故意一箭不发,道光皇帝问皇四子为何一箭不发,皇四子回答“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道光皇帝一听,皇四子太有仁爱之心了,这就是大清国未来需要的皇帝,也符合清朝儒家治国的标准,道光帝这个时候就下定决心,立皇四子为新君,然而自己的皇六子,道光皇帝也非常的疼爱,在秘密立储的时候,把皇六子封为恭亲王,皇位由皇四子继承,可见一个当父亲的苦衷。这位皇四子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然而咸丰皇帝继位以后,对自己的弟弟恭亲王,没有委以重任,害怕恭亲王篡位,当时咸丰皇帝面临的危机是,太平天国已经席卷了十八个省,咸丰皇帝束手无策,在肃顺的建议下,选汉将曾国藩发展湘军,来镇压太平军。国家没太平多长时间,1860年,外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打进了北京城,咸丰皇帝以狩猎的名义竟然跑到热河行宫去了,这个时候才重用的恭亲王,驻守北京和外国人谈判。
咸丰皇帝逃跑不到一年的时候,就猝死在热河行宫,关于咸丰帝的死因,正史《清实录》和《清史稿》都没有详细的写明白,都是一笔带过。很多人认为咸丰皇帝是病死的,其实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咸丰帝的死因可以从野史当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咸丰皇帝的死,与饮酒过度和好色有分不开的关系,根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咸丰皇帝的性格本身就是懦弱的性格,面对国家大事基本上都是束手无策,只能沉迷酒色当中,咸丰帝并不满足于后宫,还在圆明园偷偷的暗藏“四春”,她们分别住在圆明园的“镂月开云”、“杏花春馆”、“武陵春色”、“绮吟堂”。
咸丰皇帝的死,还与他吸大烟有很大的关系,咸丰皇帝的烟瘾还不小,当咸丰皇帝面对国家大事,烦恼或者忧愁的时候,鸦片成了他的精神寄托。咸丰皇帝的身体本来就虚弱,再有这些不良的嗜好,就使得咸丰皇帝的身体急剧下降,最后走到死亡的地步。
对于咸丰皇帝的死因,为何正史只是简单的轻描淡写呢?现在研究清朝的历史,一般主要是以《清史稿》为主,《清史稿》是民国时期编写的,编写《清史稿》的人,大多数都是清朝的遗老,这些清朝的遗老大多数都是褒奖清朝,他们贬低郑成功、太平天国。对于咸丰皇帝的死因很尴尬,也不能按照真实的历史去写,只有轻描淡写,简单的一提就行了。
大清朝最后一位有实权的皇帝,咸丰皇帝是自杀身亡的吗?
在清朝皇帝之中,最后一个拥有实权的皇帝应当算是咸丰皇帝了,咸丰之后清王朝的权力基本就陷入了慈禧太后手中,同治光绪两位皇帝基本是被慈禧控制的,慈禧死后,后面溥仪就更不用说了,只是个娃娃。
但咸丰这个皇帝的命运可以说是相当不好,他当皇帝的时候正赶上清王朝最困难的时候,上承嘉道中衰,下启同光中兴,他一方面承担了清王朝衰败的恶果,而另一方面呢?后期清王朝勉强振作又没赶上。
所以,咸丰皇帝这个位置做得是很郁闷的。
公元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去世,死在承德避暑山庄,年仅30岁。有人可能会问了,咸丰皇帝死得很奇怪啊,首先是年龄,30岁就死这也太年轻了;其次是地点,承德避暑山庄,正常情况应该是死在北京才对啊。
先说地点吧,地点不奇怪,因为咸丰当时正在“北狩”途中。北狩?额,这是史书中一种委婉的说法,实际就是英法联军1860年打到北京来了,咸丰逃跑到承德避暑山庄。
那年龄呢?30岁死肯定是不正常的,对于咸丰皇帝的直接死因其实史家争议不大,他身体不好,而且患病,综合各项史料记载,咸丰皇帝应该是死于肺结核,因为史书记载了咸丰有咳痰、咯血、消瘦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肺结核。
肺结核在当时完全没办法治好,只能静养。但是啊,从清宫之中也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流传,咸丰皇帝死于自杀!皇帝自杀?!这也算是奇闻,大部分人可能觉得这事情很荒诞,皇帝无论如何不至于活不下去,而且皇帝自杀,似乎也没有机会,要知道他身边一堆太监呢。
这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展现地淋漓尽致,此时清军正规武装部队完全无战斗力,太平天国只用两年就横扫南中国半壁江山,攻破江宁府(南京),北伐前锋打到天津,直逼京城!使得 “京师大震,官僚富豪逃难者达三万户!”,就连咸丰都差点跑到热河去了,满清入关200多年,这还是头一回,你想想,体弱多病的咸丰皇帝天天被这么刺激,这病情能有好转吗?
但后来凭借严冬,清军好歹是挡住了太平军,但太平军刚走,英法联军来了 。1856年,英法联军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上下与之周旋,却并没有摆平这件“洋官司”。1860年,人家又来了,这次不给面子,他们直接攻破了北京城,甚至还烧了圆明园。
咸丰非常荣幸地成为了满清立国以来,第一位被赶出首都的皇帝,顺便自己家还被烧了(圆明园其实就相当于皇帝的家),咸丰心中的羞辱感可想而知。
而且,咸丰自己逃走了,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臣民呢?大家看到,咸丰是1861年就死了,其实英法联军1860年就走了,为什么咸丰还是不回去呢?没脸回去啊。
而在承德的生活条件也是很恶劣的,大家知道这是避暑的山庄,而咸丰皇帝是冬天跑过去的!所以气候恶劣,而且承德当时也不富庶,一个小城根本供应不起逃难的皇室一行人,所以生活处理很困难,这更让咸丰难受。
爱新觉罗·奕詝的死因探究
先天据说不足 相传咸丰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当时还是全贵妃)怀上他的时候,预产期在祥妃(皇五子奕誴母)之后。由于皇长子奕纬早逝,谁先生下孩子,只要是男丁,就会是事实上的庶长子。这样,不仅儿子多了一份问鼎皇位的筹码,连母亲也可以在争宠大战中占得先机。所以,全贵妃威逼利诱某太医为她下药,使她终于比祥妃提前几天生下儿子,就是未来的咸丰帝。但由于非正常手段,咸丰帝事实上是个早产儿,这就导致他终身身体不好。 由于后宫妃嫔管理之严格,再加上全贵妃之已然得势,这一说法可信度实在不怎么高。但咸丰帝终其一生体弱多病,乃是不争的事实。 后天四大恶习 咸丰皇帝有四大不良癖好:其一,贪美色。在避暑山庄,他依旧不问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活。据书中记载:奕詝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野史记载,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诏入宫中,最为眷爱。国难当头,他却依然沉浸于美色,不思进取。其二,贪丝竹。他把一个戏班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里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每天乐不思蜀。咸丰逃往热河避祸时,还不忘在行宫召集戏班为他演唱。有一次,他在演出中当众训诫演员称有一字读错。当演员表示旧的戏谱子上就是如此标注时,他答:“旧谱错了!” 其三,贪美酒。咸丰贪杯,一饮即醉,而且大耍酒疯。野史记载:“文宗嗜饮,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其甚则虽所宠爱者,亦遭戮辱。幸免于死者,及醒而悔,必宠爱有加,多有赏赐,以偿其苦痛。然未几而醉,则故态复萌矣。”其四,贪鸦片。咸丰即位不久,违背祖训,吸上鸦片,并美其名曰“益寿如意膏”。而且咸丰在热河期间常常吸食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咸丰如此折腾自己,自然离死不远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北京时,咸丰帝就因为被酒色掏空了身子,面黄肌瘦,时常咳嗽不止。后来医生开出药方,说鹿血是纯阳之物,可以长期饮用,滋阴壮阳。于是咸丰帝就养了百余只鹿,每天取血饮用。后来到了热河,鹿群留在北京,而他又不知休养生息,成天沉溺声色之中。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老毛病终于又犯了。这次没有鹿血滋补,咸丰帝终于走向了死亡的边缘。十五日,咸丰帝病重,临死前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八名心腹重臣为顾命大臣。两天后,31岁的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