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天衡篆刻,韩天衡篆刻比书画韵味更为浓烈,他的篆刻都有什么特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7 08:53:50 浏览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韩天衡篆刻比书画韵味更为浓烈,他的篆刻都有什么特征?

其强调“印内求印”、“印外求印”和“以书入印”三者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篆刻个人风格十分强烈。十分的大气,雄厚。
从事篆刻的人都知道,70岁以上的篆刻家很少有人能用手中的剑,永远创作出优秀的篆刻作品他做了修改,然后“确认”了边际报酬。
1. 历史背景:
如果说古代77岁的巨龙韩天衡正处于“高寿”的年龄,那么今天的书画家一般都会高寿。他的年龄无关紧要。他的体力、视力和手腕的力量都会下降。在这个年纪,韩天衡对版画充满了热情和热爱。他能雕鸟、虫、铁线印,音色萦绕在梁上,是大自然的奇才,也是时代的宠儿。韩天衡是书画、印刷、写作大师,不是一般人。他精通此道,有每个人的形象。他的篆刻情结是难以想象的。其他人选择一种著名的篆刻风格。他的切入风格是蜂窝状的,涉及方方面面。
2. 能力:
他“不知道怎么锋利”的能力,就在于他想学哪种篆刻形式。秦汉篆或明清派篆刻,可改成自己的篆刻语言来表达,玉玺和铜玺的效果,以及中国十二生肖对篆刻的兴趣,吴庚之和吴昌硕两刀的结合,鸟印和虫印的探索,草印和篆刻的强大和有力无论大小,韩天衡都不能轻车熟路。他融合了多种风格,他的新能力是他风格取向相对单一的重要标志,这与王镛、石凯的风格取向不同。
3. 差异:
他笑最后剩下的韩天衡,因为韩天衡的牢固基础在于他和他的印章工人之间的最大差距,也就是说,他把目光集中在早期印刷理论上。他的历代印学论文选集,是文革结束10年来中国印刷界最大的学术成就,利人利己。韩天衡的智慧和机敏通过他的一系列篆刻美学、篆刻技法、篆刻鉴赏之美,可以看出他对当代印刷界的贡献是地毯轰炸的贡献,包括对篆刻的鉴定、篆石的收藏。
此外,他长期从事篆刻的师友圈也不善于提高他的学术品格和视野。韩天衡不仅是一个篆刻家。如果看不到他处处注重学习,即文章谦虚的学习精神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他就无法理解和理解为什么韩天衡如此强大,为什么韩天衡又老又壮。

他一枚印章卖400万,81岁免费为钟南山刻章,为何反遭网友质疑?

因为网友认为他有做广告的嫌疑。钟南山是国内有权威知名专家,借为他刻章能吸引观众。
因为会让网友觉得他在蹭钟南山的热度,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觉得他很伟大,无私,但是这样会让大家非常的不满。
因为他卖印章那么贵,而在疫情面前他只给了钟南山院士一枚印章,这对疫情有什么帮助?
主要是他的这个刻章实在是太值钱了,所以很多人都质疑它的价值,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
国家危难之时,凡我中华儿女当以自己的方式为国效力。昔日日寇扰我中华,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终将日寇赶出国门。如今,疫情扰我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再一次陷入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此危急时刻,钟南山携带白衣天使参加战斗,与病魔进行殊死搏斗。除此之外,各行各业都在为战胜疫情献上绵薄之力。他作为一名书法家,一枚印章价值400万,81岁高龄免费为钟南山刻章。他的所作所为虽无不妥,为何反遭网友质疑?
天价印章
当前,全国人民依旧处于同疫情的斗争之中,此时此刻,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仍带领数以万计的白衣天使同病魔作战。在此国家危亡之时,凡我中华儿女皆应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战胜疫情,不仅仅是钟南山以及众多医护人员的事情,战胜疫情,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事情。
疫情出现后,各行各业都为疫情献上了绵薄之力。他们身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全国人民同病魔作战。其中,他们以捐款,捐物的方式支援疫情重灾区。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做起了慈善活动,向重灾区以及身处疫情之中的医务人员捐口罩。面对疫情,爱心人士捐款捐口罩,而此人却赠送给钟南山院士一枚印章,据悉这枚印章价值不菲,但对疫情又有何帮助?一时间,此人所作所为引发网友热议。
我们时常听闻:“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句话,非常了解这句话的含义。国泰民安之时,古董价值不菲,但在国家危难之时,金钱才是最为需要的东西。著名书法家韩天衡在疫情袭扰中华之时,没有捐钱,也没有捐物,而是为钟南山院士免费刻章。按理说,韩天衡此举也算得上以自己的方式为疫情出力,但在如此紧要关头,韩天衡的做法难免有些说不过去。
韩天衡,1940年出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艺术家。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韩天衡所篆刻的一枚印章,最高价值402万。由此可见,韩天衡的一枚印章堪称天价印章。在全国人民对抗的紧要关头,在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向重灾区同胞身处援助之手的时候,韩天衡选择为钟南山免费刻章。韩天衡此举所为何事?难道是为了借机炒作自己?
印章背后的意义
如此关键时刻,韩天衡主动为钟南山刻章,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韩天衡对于钟南山院士的敬佩。他没有捐款捐物,支援疫情重灾区,而是选择了免费刻章的方式。与直接捐款相比,免费刻章显得有些微不足道,甚至是不切实际。
韩天衡的印章价格不菲,印章价值高达百万有余。或许,韩天衡此举远不如直接捐款来的实际,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韩天衡这么做的用心。韩天衡这样做,主要与近年来的名人慈善事业有着莫大的关联。通俗点来讲,他是以自己的方式做慈善。正如画家卖画,作家创作一样。
虽然,做慈善的方式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是为了慈善。正如,马云曾经与油画画家曾梵志共同完成了一幅画,这幅画在2015年拍卖了2400万的高价,而他们画这幅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带动更多人关注公益慈善事业。所以说,韩天衡赠送钟南山印章,其实也是为了带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他的印章,不仅仅是本身不菲的价值,更有它背后隐藏的价值。
韩天衡在印章上写下“重任在肩,担当于心,时代楷模,世人崇敬”,仅仅十六个字,清晰明了的突出钟南山以及众多医务人员的伟大。81岁的韩天衡这样评价84岁的钟南山,足以看出韩天衡心中对于钟南山的敬佩之情。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慈善行为,但是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这更是一种敬仰之心。韩天衡作为文人,有着傲骨之心。他能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足以证明韩天衡发自内心的敬佩钟南山,也从侧面突出了钟南山院士以及众多医务人员做出的巨大贡献。
两种不同的声音
对于钟南山院士,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出敬佩之情。如今这个时刻,钟老正携带数万白衣天使奋斗在第一线。钟老的贡献,国人铭记于心。作为著名书法家,艺术家的韩天衡,自然毫不避讳地流露出对钟南山的敬佩之情。韩天衡心甘情愿将他的天价印章免费赠送于钟南山,足以证明他的敬仰之心。韩天衡敬佩钟南山,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韩天衡是否真的心甘情愿做慈善,这一点引发网友热议。一时间,社会各界出现了两种声音。
有人说,韩天衡在此紧要关头免费赠予钟南山印章,实际是借机宣传自己,不乏有炒作的嫌疑。其实,众人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当下,无数爱心人士向疫情重灾区捐赠各种药品,献上绵薄之力。而作为著名艺术家的韩天衡选择免费赠送印章,与直接捐钱捐物相比,此举的确有些不怎么实际。尽管这枚印章高达百万,但无法直接运用到疫情当中。所以说,网友觉得韩天衡有炒作的嫌疑也是在所难免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声音,有人觉得韩天衡是真正的大书法家。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钟南山的敬佩以及对抗击疫情的最大支持。不仅如此,更是有网友称赞韩天衡的义举。
客观来说,韩天衡免费赠予钟南山印章,将其敬佩之情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其行为对抗击疫情并没有起到直接作用。还是那句话,与直接捐钱捐物相比,此举有些不切实际。至于社会各界对于韩天衡此举的评价,可谓是层出不穷,争议不断。至于韩天衡此举的真正目的,只有他自己清楚。但不管怎么说,韩天衡免费为钟南山刻章,间接上也算支持了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活动。

韩天衡艺术造诣臻至化境,他已经达到什么境界了?

韩天衡作为当代的诗书画三绝都是一流的艺术家,但他鲜为人知,最近他火了起来,因为他为马云刻了两方印章,价值高达160万元。韩天衡天赋异禀,诗书画样样在行,样样一流,但其中他的篆刻造诣是最为高超的,时而清新脱俗,时而壮美雄强,变幻多姿。
韩天衡4岁就开始练习书法,对练字非常痴迷,再加上本人天赋极高,之后可以把书法的真草隶篆行五个笔体体全部写得非常的好,为他篆刻技艺达到巅峰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功底,2012年韩天衡先生被评为中国十大书法人物之一。6岁他开始接触篆刻,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父亲,可以说从小生于书香世家,耳濡目染,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篆刻情有独钟,篆刻成了他一辈子的追求。即便他长大之后在工厂上班,一下班就开始拿起刻刀进行篆刻,1956年他拜郑友竹先生为篆刻老师,后又师从中国的篆刻泰斗级人物方介堪为师,每天坚持要刻上几方印章才休息,三年之内,他刻出了3000方印章,可谓说是勤奋之极。
到1964年他已经被评为了公认的艺术家,但是他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35岁的时候又开始学习绘画是从李可染、刘海粟、黄胄等国内首屈一指的画家,这些大家都称赞韩天衡是天才,临别时韩天衡为这些老师每人刻了一方印章相送。韩天衡的巅峰之作是2008年他为北京奥运会篆刻了同一个世界,2012年他为上海世博会篆刻的城市,让世界更美好。
最近,喜爱书法和篆刻的马云,马爸爸特别邀请韩天衡给他用名贵的鸡血石刻了两方印章,鸡血石本身价格100万,每方韩老的润格费为30万,一共高达160万,震惊了全国。
作为一名一流的艺术家,他的境界其实已经是到了那种创作时候能够忘我地境界,同时还能做到返璞归真的程度。
韩天衡作为当代的诗书画三绝都是一流的艺术家,但他鲜为人知,最近他火了起来,因为他为马云刻了两方印章,价值高达160万元。韩天衡天赋异禀,诗书画样样在行,样样一流,但其中他的篆刻造诣是最为高超的,时而清新脱俗,时而壮美雄强,变幻多姿。
韩天衡是著名的美术大师,绘画大师,在艺术上造诣相当高,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书法尽显恶臭之气
韩天衡老先生已经年过八旬,他的艺术造诣更是臻至化境
韩天衡老先生已经过了八旬,他的艺术造诣进一步提高。 韩天衡老师的书画印三绝,在所有领域,韩天衡老师都是不可原谅的人物。 先说说韩天衡老师的书法吧。 韩天衡老先生精通篆书、隶、楷书、行、草诸体,其中篆书和草书最多。 欣赏韩天衡老先生的书法,我们可以感染充满书法的大气。 韩天衡老先生的书法,从历代先贤碑文中汲取了很多精华,经过个人认真学习和思考,逐渐形成了个性风格突出的书法字体,成果斐然。
韩天衡老师对书法造诣有很大的个性标签。 他对书法的创新评价非常高,但创新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出新的东西。 否则是没有根的树,不能取得很大的成果。 因此,他认为古今新旧不矛盾,这种对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 因此,我们欣赏韩天衡老师的书画,经常有不同的体验。 但是就成果而言,韩天衡老先生最擅长的是篆刻。 欣赏韩天衡老师的篆刻,我们就能感受到强烈的装饰美。 这韵味比他的书画更浓。 韩天衡老师的篆刻有平面构成的意蕴。 在他的篆刻作品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西洋风格的雕刻,还能感受到浓郁的书法味道。 每个篆刻作品的字体,线是圆的,很厚,所以强调重心是稳定的。 韩天衡老师关于自己的篆刻,想到秦汉工匠后,觉得从最自然的地方下功夫是很难的。
因此,篆刻时的人工气息不一定令人满意。 相反,人工气息融入篆刻,反而能让美看起来更酒精,忍受人的喜好,而且更凝重。 韩天衡先生的篆刻作品在现在的收藏界非常昂贵,很受很多名人欢迎。 韩老师的《瑞兽新田黄方章》8年前以402万日元出售。 换句话说,拿到韩天衡老师自己做的篆刻印章确实很辛苦。 当然,如果能送给韩天衡老师印章,当然是人生的巨大喜悦。 最近,韩天衡老师亲自雕刻印章,附上16个字,赠送给钟南山院士,大家见下图。 是这个印章的效果。 字体非常端庄厚重,不愧是大师。
另外,韩天衡老师刻了16个字赠送给钟南山院士——“重任在肩,肩负在心中,时代的榜样,世人尊敬”。 这16个字充分看出韩天衡老师对钟南山院士的评价很高。 韩天衡老先生的这种心情可以说很好。 但是,网民对此有不同的声音,也有人提出疑问:“这个时候刻印章送的不是在搓热吗?” 有些网友说:“此时我应该捐更现实的钱吗? 韩老师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表总是现在也没空感谢你! ”。 争论的声音不少,但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要求太严格。 毕竟,这是韩天衡老先生的心情,更不用说韩国先生免费赠送。

韩天衡的简介

韩天衡,1940年5月出生,江苏苏州人,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工篆刻,工印章。自幼酷爱金石书画,从方介堪、方去疾先生治金石及印学;从马公愚、陆维钊先生习书法;从谢稚柳先生攻国画及美术理论。现为西泠印社副社长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文联委员等。  2001年,举世瞩目的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要准备国礼,反复商量后,最后选择了象征着信誉诚信及金石千秋的篆刻印章,20枚印章全部由韩天衡操刀篆刻。

韩天衡的艺术评价

韩天衡的篆刻是一种强烈装饰的美。他自认为在秦汉工匠之后,从最自然处下功夫是很难奏效的,人工的气息未必一定与艺术相悖,倒是一定的刻意中包孕的自然之趣,使美显得更醇,更耐人寻味,而且更凝练。如果说丁敬身们与邓石如们的装饰是一种技法的装饰;而吴昌硕、齐白石则是从不经意处着眼,因而在某一意义上是有意无意地抛弃了形式美的表面效果的话,那么韩天衡则是想努力回归,再回到装饰中去。但这已经非复清人的装饰涵义了。兼通书画的条件,使他的装饰更倾向于形式——空间切割的精密与计白当黑的严谨;当然还包括出红流白的精心推度、一丝不苟。韩天衡的印章  具有一种平面构成的意蕴,他的眼光不是古典的书法形式的,他好像在用一种西方式的形式观审着这小小的印面,但所采取的表现方法又是地道的中国味:线条圆润厚实;强调重心稳定;还有,则是一种信手的趣味。

西泠印社排名前十的篆刻名家

西泠印社排名前十的篆刻名家是: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邓散木、厉良玉、来楚生、韩天衡、陈巨来、赵时桐、吴让之。
1、赵之谦
1829年8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是我国清代一位在书法、绘画、篆刻、诗文等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赵之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吴昌硕
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晚年自称吴字,浙江安吉人,中国清末民初的篆刻家,亦工书法、绘画。吴昌硕与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并称“清末海派四杰”。
3、齐白石
字渭青,号兰亭,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4、邓散木
原名菊初。字散木,别号芦中人,无恙,粪翁。一足等。1960年年因动脉硬化,截去左腿,因自署一足,夔,斋馆名有厕简楼,三长两短斋,现代篆刻家。
5、厉良玉
一八六五至一九四零,字韫山,又作蕴山、蕴珊、韵珊,别署樊榭后人,杭州人。清诸生,乡试三芦不售。性耿直和易,风度潇洒。
6、来楚生
原名稷,号然犀。浙江萧山人,诞生于武昌。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其画清新朴茂、笔墨简练、格调隽逸,在现代花鸟画坛上独树一帜。
7、韩天衡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8、陈巨来
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人,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
9、赵时桐
1874出生,原名献忱,又易名时桐,初号纫苌,后改号叔孺,晚号二弩老人,斋馆名二弩精舍,浙江鄞县人。
10、吴让之
字熙载,后改字让之,号让翁、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晚清篆刻四大家之一、书画家。吴熙载会写诗,善书画,尤精金石篆刻。师从邓石如、包世臣。他在老师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独特创新,把皖派中的邓派推向新的境界,在明清流派篆刻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社址坐落于杭州西湖景区西泠桥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由西泠印社领衔申报的“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天衡携弟子来锡共叙“金匮艺缘”

点击上方江南晚报订阅
锡城热点新闻即时推送

昨天下午,第18届上海艺术节无锡分会场“博览展览”板块迎来最后一场高规格展事。著名书画篆刻家、理论家韩天衡率其60余位弟子在无锡博物院举办“金匮艺缘——韩天衡师生书画印作品展”。展览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主办,共展出韩天衡师生佳作130余件,包括书法、绘画、篆刻、壶艺等多个类别。
韩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苏州,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韩天衡4岁起学写字,6岁学刻印,十几岁时学写诗文,35岁再学画,不断拓展着自己的艺术领域,70余年如一日潜心艺事。日本国文部大臣奖、上海文学艺术奖、上海文艺家荣誉奖……在韩天衡收获的诸多奖项中,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榜首和上海市非遗项目“海上书法”代表性传承人颇值得称道。展览上,韩天衡的一幅6.18米×3.3米的榜书“涛声”和横幅“不逾矩不”很是惹眼,凸显其循矩而又不囿于矩,常变常新的艺术主张。
韩天衡自上世纪60年代收徒传艺以来,坚持义务美术教育长达50年,桃李满蹊,弟子多达300余人,遍布国内外。这些弟子跟随韩天衡悉心学艺,在书、画、印、收藏及理论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弟子中已有中国书协、美协会员120多人。此次展出的作品,均经过韩天衡的严格把关与遴选,展现了韩天衡师生的最高艺术水准。 (乐章/文)

韩天衡美术馆的韩天衡简介

韩天衡,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号豆庐、近墨者、味闲,江苏苏州人,1940年生。作品曾获日本国文部大臣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出版有《韩天衡书画印选》《中国篆刻艺术》等九十余种,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名家--韩天衡近作选》和《韩天衡篆刻艺术赏析》等三本书。

当代中国的篆刻大师都有谁?

1、韩天衡
韩天衡,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席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会会长、吴昌硕纪念馆馆长、中国石雕博物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2、王增伯
王增伯、1941年生,河南郑州人,现任河南省书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轩辕文化书画院院士、洛阳颜真卿研究会名誉会长、惠济区书画摄影家协会理事等职。
王增伯自幼喜欢书法,研究临摹名帖,数十年如一日,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不断研习各种书法字体,现在各种字体皆能书写。
其作品曾入编:《中国现代书画篆刻界名人录》、《辛亥百年书画雅集》、《辛亥百年海峡两岸名家书画作品集》、《第二届轩辕杯全国书画作品集》。
《和谐文化全国书画作品集》、《东方之冠全国书法美术作品集》、《丹青颂丰碑》、《英雄赞歌》收录作品被毛泽东图书馆收藏。
3、陈巨来
陈斝(1905-1984),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墒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人。幼承家学,篆刻初从嘉兴陶惕若,十九岁起拜一代宗师赵叔孺先生为师。
赵先生指导他认真以《十钟山房印举》为本,学习汉印。又由叔孺老师介绍得识富于收藏的吴大澄之孙吴湖帆,吴慷慨将家藏汪关《宝印斋印式》十二册借其参考,经潜心研究七个寒暑。
使他的治印炉火纯青,更为工稳老当。后又得见平湖葛书征辑《元明清三代象牙犀角印存》,便专玫元朱文。乃师叔孺赞他"刻印醇厚,元朱文为近代第一。
他自言平生刻印不下三万方,全国各大博物馆、图书馆都请他刻制元朱文考藏印,当代书画大家张大千、溥心畲、吴湖帆、叶恭绰、冯超然、张伯驹、谢稚柳等用印。
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友人曾集其印章,刊成《盍斋藏印》。出版有《安持精舍印存》、《安持精舍印最》。
著有《安持精舍印话》二卷,辑有《古印举式》两集。曾与胡铁耕、俞逸芬、王玉蓉三人同时拜袁世凯次子袁寒云为师学习绘画。
4、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
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
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017年12月17日,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以9.315亿元成交,成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2018年4月1日,25幅齐白石真迹在深圳展出。
5、童衍方
童衍方 : 男,汉族1946年2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海人,中国当代最具声望的篆刻家、书法家、收藏家。幼喜书画篆刻,后得来楚生、 唐云先生指教。
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展及在 《书法》、 《书与画》等刊物发表,被收入《国际书法篆刻作品集》、《国际临书大展作品集》、《全日本篆社篆刻作品集》等。
为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收藏或被碑刻。出版《童衍方述》、《篆刻丛书—刀法》、《吴昌硕先生的篆法、章法、刀法》、《来楚生先生的书画篆刻艺术》等。亦擅国画。
曾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1、韩天衡
韩天衡 ,1940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号豆庐、近墨者、味闲,别署百乐斋、味闲草堂、三百芙蓉斋。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
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韩天衡艺术教育基地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温州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
2、陈巨来
陈巨来(1904-1984),原名斝,字巨来,后以字行,号塙斋,别署安持,安持老人、牟道人、石鹤居士,斋名安持精舍,浙江平湖乍浦镇人,寓居上海。20世纪我国杰出的篆刻家,著名书画家、诗人,其篆刻被人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又因《安持人物琐忆》一书,被誉为民国掌故专家。
陈巨来篆刻艺术蜚声海内外,作品得到金石收藏家的珍视。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社员、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1980年9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有《安持精舍印话》。
3、齐白石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4、石开
石开,1951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青少年师从陈子奋、谢义耕、何敦仁等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诗文。
1998年迁居北京,为职业篆刻书法家,沧浪书社成员。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
5、童衍方
童衍方,1946年生,浙江宁海人。号晏方,别署宝璧斋、爱竹庐。师从来楚生。
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鉴定与收藏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顾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天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巨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童衍方
齐鲁张在辛一门三杰
◆韩天衡 张炜羽
张在辛(1651-1738),字卯君,号柏庭。山东安丘人。是印学家周亮工得意门生张贞的长子。张贞与著名篆刻家程邃交谊深厚,是清初山左颇具影响力的书法篆刻家与藏书家。张在辛幼受庭训,十二岁时便能镌刻印章与摹写八分书,并长期跟随父亲,“北走燕赵,南泛江淮”,遍交天下名士。他在南京时拜书法名家郑簠为师,专习隶书。晚年探索用鹅毛制笔作画,蘸墨涂抹,羽丝若隐若现,饶得天趣。他曾将自创的鹅翎画法与指画大家高其佩相较,称:“高君作画全凭指,我画拳石倩羽毛”,指出了各自创作工具的不同特色。张在辛康熙二十五年(1686)拔贡,年逾古稀方授观城(今属莘县)教谕,因体衰病虚未赴职。垂暮之年撰写了《隶法琐言》、《篆印心法》。其中《篆印心法》是张在辛毕生篆刻创作实践心得的结晶,全文分为篆法、章法、落墨、刀法、修制及钤印六个章节,涵盖了制印的全过程,要言不烦,义理畅达,具有指导性与操作性。难能可贵的是,在文中张在辛将印面修饰和钤盖印蜕等,直接影响到最终艺术效果的技法绝活一一作了揭示。如对于追求线条“圆熟者”,他称可用纸揉擦印面,也可用布、土、盐、稻草绒等材料来摩拭,追求刀锋外的天成情趣,与近代吴昌硕做印的种种特殊手段不谋而合,而这些皆为先前印家尚未认识或不屑提及的。
张在辛的叔公张绪伦、父亲张贞知识渊博,雅好篆刻。张贞在自题《纪年印笺》中称:“仆质本支离,性多偏嗜,印章小道,兴寄尤深。”清芬世泽,其子嗣均受熏染。张贞挚友,清初大诗人王士禛在题赠诗中称赞道:“苕苕三玉树,挺生东海隅。”此“三玉树”就是指张在辛和他的两位弟弟张在戊(申仲)、张在乙(亶安)。三兄弟治印不仅深得家传,张在戊还有幸得到程邃的亲授。文人篆刻风气至清初从苏皖地区逐渐向北方渗透,张贞及在辛兄弟的出现,使齐鲁印坛摆脱了一片荒芜的状态,并由此成为当地篆刻艺术的标帜。像山东籍印人高凤翰、聂际茂、郭伟绩等,皆师事张氏。郭伟绩在《松筠桐荫馆集印》自序中称:“安丘张氏三先生以平妥见长,远近篆刻家悉宗之,遂为当时印学师范。余自幼数过渠丘,谒卯君、申公、亶安三先生,观其全谱,因求其操刀之法,先生乐引后学,一一指示无倦色。”张氏兄弟一门风雅,自为师友,所作用刀娴熟,朱文取法元人与林皋,秀逸工稳,兼参六朝朱文,风骨劲健,白文印古雅醇厚,直逼秦汉。张氏兄弟不仅篆刻风格相近,且勤于奏刀。康熙五十九年(1720),三兄弟辑自刻印二千余方,成《张氏一家印存》。乾隆元年(1736),张在辛已八十六岁高龄,精神矍铄,仍辑三人刻印九百多方成《望华楼印汇》。张在辛之子张敬舆、扶舆、重舆及侄儿张壮舆等也善治印。张氏兄弟虽继承有余,出新不足,成为一大憾事。但他们遥领神髓,开蒙传薪,祭起了齐鲁大地的印学大旗,引领着山左文人篆刻之风骚,厥功甚伟。
王志强、白发、刘兴、王翰之、钟国康等。
1、王志强
王志强,山西灵石人 ,字逍君,号逍遥楼主 ,别号懒鬼,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自幼好翰墨 ,喜篆刻 ,躬耕金石三十余载 。
现任董寿平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难老印社理事 ,山西省民建书画院副院长,中都书画院秘书长,灵石印社社长。
篆刻作品入展西泠印社建社110年社庆“百年西泠 · 金石华章”大型系列活动之印汇天下 · 国际印社联展,参展作品被编入《印汇天下 · 国际印社联展图录》;
篆刻作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被佛教圣地五台山显通寺、殊像寺、十方堂,广州南华寺,大同华严寺,太原崇善寺、蒙山等著名佛寺(庙)以及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组收藏。
2、白发
白发,广东著名的篆刻大师,出生于1984年,广东连成,创立了广州白发印社,白发的篆刻是无师自通,集百家之长而独创一格,尤其受黄牧甫的风格影响最深。
他曾经对黄牧甫的篆刻艺术进行极其深入的研究,致使黄牧甫之清新婉丽的印风根深蒂固地融于自己的篆刻艺术中。
不拘泥于表面形式上的拟古,而是还古以本来面目,直追古印光洁研美之姿,是白发篆刻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征。
他将印文线条变化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不为人留意的巧妙变化展示了生命的律动,表现出他平和的心境与安稳的情绪。
他力避浮夸与躁动,在平实方正中以明快爽洁的冲刀,自然而然地创作奇趣,寄神奇于平正之中。他恬静宁雅的印风,仿佛与古人息息相通,给人以幽雅清新、洁丽安详的感觉。
印面力求完整、精到,是白发印风的明显标志。他既不在篆刻线条上作过分的装饰,也不在印章的边栏上做人为的处理,而是任其自然而然,表现的是一种顺应自然、外柔内刚、内动外静的和谐之美。
3、刘兴
刘兴,男,1980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禹城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现为北京花鸟画院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0年至2012年,先后共撰写《中国篆刻入门》、《刘兴印谭》、《刘兴艺谭》。应邀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治印,作为国礼赠送。
出版《蒿斋汉玉印选》、《蒿斋画集》等画册十余本。
4、王翰之
王翰之,字一舟,号汇川居士,1950年生。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勤习古人书卷,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得刘海粟、林散之、尉天池、陈大羽、宋文治、郭公达等著名画家传教,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技法、精书画、篆刻,后拜书画界泰斗两院院士杨仁恺大师为师,从事古字画鉴定。
王翰之先生的书法由唐宋入手,六体皆能,书法精妙。风神潇洒:篆刻渊横秀润,古趣盎然,运刀似笔,行草边款尤为绝佳。
画宗四王,自出新意,笔墨交融,雅逸天成,形成自己焦墨重彩的独特风格。其书法作品多出于左笔,堪称一绝,杨仁恺大师特题字命名为:华夏左笔书法家。
王翰之先生的作品入编《世界现代美术家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世界当代书画作品选》、《世界名人录》、《北京国际艺术精品博览》等。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书协、美协会员。任中国黄山书画篆刻艺术院院长、新加 坡书画篆刻会会长、新加坡美术院院长、并荣获世界艺术名人称号。
5、钟国康
1957年7月出生于中国雷州半岛雷州市,是中国的著名篆刻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青年书法协会家名誉会长、深圳市设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羊城晚报》联名得意专栏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志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翰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国康

我国最早的篆刻学专著是

我国最早的篆刻学专著是《学古编》。
《学古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篆刻理论著作,因是初创,虽对古代篆刻尚末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但给后世篆刻理论影响却很大。
概况
中国玺印起源很早,从流传和出土的遗物考察,战国时期即有玺印,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但关于印学篆刻的理论著作却出现的比较晚。
元代吾丘衍《学古编》为篆刻学的最早著作。明清两代篆刻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篆刻流派,因此篆刻论著也随之兴盛。其中或考证印章的源流,或记载篆刻家的事迹和篆刻艺术,或论述篆刻的技巧,或叙录各种印谱。
这些著作和文章,清代顾湘编辑为《篆学琐著》(一名《篆学丛书》),于道光二十年(1840)刊行,收集篆刻论著30种。其中有的并非篆刻专著,如唐李阳冰《论篆》等,是谈篆书的文字。其后,沈佐辑有《沈筤村选钞印学四种》,收集篆刻著作4种。
近人吴隐辑有《遯盦印学丛书》(1921),收集篆刻著作17种。未收集于以上丛书而散见于其他丛书、文集、笔记中的尚不少。
韩天衡辑录篆刻论著、款识、诗文等有关篆刻理论,编成《历代印学论文选》,1985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分为“印学论著”、“印谱序记”、“印章款识”、“论印诗词”4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