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汝昌诗词,沉溺温柔乡的诗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3 22:02:35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千秋一寸心读后感

诗圣杜少陵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周汝昌先生把自己的诗词讲解取名为“千秋一寸心”,取义于此。杜句原意是自知之意,周老则以为诗词赏会讲解,就是以书写者之心去寻求古人之心,是两个“寸心”的契合。这也是中国诗论“以意逆志”的本义。而我则在周老的讲解中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感悟渐入佳境,真情斯见也。

读诗词需要多次诵读。最早接触宋词是读小学五年级,在哥哥的中学语文课文中看到附录的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感觉颇好。印象最深的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仅因为他很短小,我只读几遍就背诵下来了,还因为读着读着,会去寻思自己现在是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将来会不会识尽愁滋味而却道天凉好个秋。应该说,词中的意境竟然在诵读中逐渐呈现。后来才知,这也是读诗词的一种方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由于我接触的宋词,很多都是表达一种忧郁的愁绪,心情很容易受到感染,因而逐渐放弃朗诵,碰到宋词的态度是只可远观而未敢亲近也,只因自己是个很容易受到感染的人。

读诗词需要一种静心。三十而立,意味着过了多愁善感的年龄阶段,再来赏析宋词,读读周老先生的讲解,对诗词的感悟就进入了另外一种境界——感性中带有一些理性,不再是纯粹的感性,从而愈加能够体会古诗词精妙之处。放弃所有的繁杂之念,追随着周老先生的讲述,去感悟各首古诗词的精妙。所幸本书的编排甚合我心,采取一种创新做法——不是按照作者时代先后、名位大小等“文学史模式”而“定格”的死板做法,而是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的安排。是以看上去似很“乱”,实则含有很多的苦心用意:是从一般(初步研习古代诗词)读者的水平、兴趣以及诗词本身内容文采的浅深难易而多方面考虑的,目的是由“易入”的引导,走向较“难懂”的境界,既“引人入胜”,也“渐入佳境”。我是怎样读的呢?先把诗词诵读一遍,然后再去读周老的解读,再来读诗词,感觉便逐渐清晰起来。当然,我读此书,用了两个晚上读完第一遍,我脑海中留下的是周老读每首诗词的重点词句的解读。第二遍再来诵读的时候,我亦能跟随周老去体会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了,并能背诵某些经典词句,有几首竟能脱口而出了。
读诗词要体会用词之妙。秦观竟然以《满庭芳》的首句“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中的一个“抹”字享了盛名。周老先生对这个“抹”字的赏析,不惜用笔墨千字有余。然而也正是周老的细致讲解,让我们感受到赏析古诗词,一定要结合中国的时代特征,民族特性去体会,否则,会南其辕而北其辙。而作为我们这些今人,能从中体会到中国古代人的一些习俗。比如说抹字用得妙,有人说是文也而通画理,周老很是认同,举了很多例子证明。我则从中再次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何意也。抹者何也?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秦观善用绘画的笔法将它写入诗词,还有一句可以证明,那就是“林梢一抹青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无论是林外之山痕,还是山间之云迹,手法俱是诗中之画,画中之诗,其致一也。怪不得东坡先生也要说一句“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可见当时脍炙一斑。秦观用“天连衰草”来对下一句,可后人觉得“连”字太平易了,想出一个“粘”字来,周老先生对此加以批判,认为不合画理。我也颇为认同。可是从百度一搜索,都是“粘”字。看来,没有周老的讲解,我们也陷入了炼字法的刁钻古怪中去了,对大词人秦观也要曲解其意了。读秦观的第一句话,在周老的引领下,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一个山被云遮所勾勒出的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所点明的满地秋容惨淡气象。整首诗所体现的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透发,而“弥漫”。自己对秦少游的敬意也在周老的讲解中逐渐变得浓郁起来。纵观全书,周老对诗词的“炼字”,可谓多乎。他就是这样把我们领进赏析的大门的。
读诗词要联系时代背景。如果不是周老的解说,我是不能体会到贺铸《青玉案》中最后一句为何成为千古名句,只是会诵读而已。我亦不会想到这首词竟然是贺铸退居苏州时,因看见了一位女郎,便生了倾慕之情,写下了这篇名作。贺铸在苏州筑“企鸿居”,大约也是因此而作。词的上阕写的是遇见女子,下阕则写自己的痴情。“飞云苒苒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词人一片痴情,只成痴立——他一直呆立在那里,直立到天色已晚,暮霭渐生。又自誉“彩笔”,毫不客气,说他自家为此痴情而写出了这断肠难遣的词句。我会背诵的是最后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如果不是周老的解说,我亦不会知道,闲愁,是古人创造的一个可笑又可爱的异名,其意义大约相当于或接近于今日所谓的“爱情”,是不能乱用的。本来,这闲愁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已经够多了,可是这儿还是有一层巧妙同时呈现,那就是这春残景暮、愁霖不展的时节,越增加词人无限的愁怀恨绪。词人之巧,一至于此。怪不得词人能自诩为“彩笔”“新题”了。贺铸因此词而得名“贺梅子”。周老对古诗词的赏析,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悟得诗词中的精妙之处,甚好!
读诗词要学会比较。周老带我们赏析古诗词,处处有比较,层层有联系。辑录岳飞的《满江红》,讲述气势恢宏之处,感受其笔力之沉雄,脉络之条理,情致之深婉,能激励千古中华民族的爱国心,认为是振兴中华的必修音乐文学课也。又辑录岳飞文孙岳珂的《满江红》,与杀敌救国无涉,写的是“闲情”之赋、相思之语,词中也无难字难句,但让我们去欣赏他笔下的一番风致,柔情似水,俊字如珠,绝无同类诗词中常见的那种轻薄庸俗气味。此所以为贵,所以入赏。为了表明杜诗《丹青引》对于后世诗人的影响,又带我们欣赏清人敦诚《寄怀曹雪芹》。可以说,敦诚之诗是直接受杜甫影响的“续作”。并表明倘使不因雪芹之不朽,之伟大,谁又会注意敦家这位小诗家呢?谁又会去体寻他的诗句渊源、文化的根底,是我中华诗圣的赐予呢?这样的比较与联系,让我们感受到古代诗词对与后代的影响有多深。我们也不妨大胆地拿来,恰当地运用,不必强求独创哦。此外,周老把五十年代中期的杜诗《蜀相》和七十年代后半的解读放在同一个集子里,让我们去体会周老的诗心变迁,亦会产生不同感慨。

“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这是周汝昌老先生写《千秋一寸心》这本书的意图。我在诵读中,逐渐领悟其妙处,逐渐喜欢其佳句,逐渐积累其方法,心中欣喜万分也。

周汝昌在鉴赏《满江红》(怒发冲冠)的时候,说“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一联微嫌合掌。“...

这是表明对敌人的憎恨。你不懂岳飞那时的心情,就不要乱加议论,你又算那门的爱国人物,能评论这位千古的英雄。
这是表明对敌人的憎恨。你不懂岳飞那时的心情,就不要乱加议论,你又算那门的爱国人物,能评论这位千古的英雄。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你长眼睛了吗?周汝昌评论的是诗词技术,不是讲内容情感爱国情怀
合掌,就是说这一联的两句所说都是一个意思。合掌是诗病之一,是作诗大忌。举例来说,饥餐胡虏肉,吃敌人的肉,表达的是对敌人的无比痛恨与豪情壮志,而下句的渴饮匈奴血,表达的仍是同一个意思。这就重复了罗嗦了

《千载有余情--周汝昌赏会古典诗词(上下)》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千载有余情--周汝昌赏会古典诗词(上下)》(周汝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GsjUoOav-QvmCEhl8xJSw
提取码: hbhu
书名:千载有余情--周汝昌赏会古典诗词(上下)
作者:周汝昌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页数:656
内容简介:
收入周汝昌先生《读词杂记》《“赢得青楼薄幸名”正解》《谈唐诗史上的“三李”》《关于古典诗词的鉴赏》等六十余篇讲论诗词的文字,熔铸了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体会,集中体现了作者在古典诗词方面的研究收获,兼顾内容的难易程度、读者的接受水平及阅读兴趣,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字、对联等优秀文化做了细致深入的评点和分析。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我国知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泰斗,其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周汝昌先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著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古代女子梳妆打扮的诗句

1. 关于女子梳妆打扮的诗句
关于女子梳妆打扮的诗句 1. 寻诗
1、两汉·李延年 《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2、唐·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唐·杜甫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4、魏晋·曹植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5、宋·张先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关于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
参考资料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一版《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2. 形容“女子梳妆打扮或赞美女子”的诗词有哪些
1、两汉·李延年 《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2、唐·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唐·杜甫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4、魏晋·曹植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5、宋·张先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
初相见。朱粉不深匀。
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
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关于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
参考资料 、周汝昌.唐宋词鉴赏辞典(第一版《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千秋一寸心》(周汝昌)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1n07JZDQRMJYIkCoqoinA
提取码:f1ha
书名:千秋一寸心
作者:周汝昌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份:2006-11-01
页数:247
内容简介:
本书编选唐宋诗词欣赏讲解文章六十篇。书中所选诗词包括秦观、陆游、岳飞、柳永、李清照、贾岛、杜牧、李商隐、杜甫、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名篇。
作者简介:
周汝昌,字玉言。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宋词名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篇《宋词名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译文]到了现在,那歌楼的女子,还把当年陈后主所作的那支《后庭花》唱了一遍又一遍。
  [出典]王安石《桂枝香》
  注:
  1、《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注释】
  (1)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2)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3)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
  (4)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丛聚。
  (5)去棹(zhào):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6)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星河,指长江。
  (7)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8)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9)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10)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11)凭高:登高。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12)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都金陵。
  (13)商女:歌女。
  (14)《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译文1: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妍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豪华*靡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译文2:
  登高远眺,六朝故都金陵此时正是深秋,天气开始变冷。千里长江像条白绸,翠绿的山峰像箭头一样峭拨。船只在斜阳中往来穿梭,酒旗在西风中飘舞。彩舟仿佛浮游于去端,白鹭就像在银河翩然飞起,即使多彩的笔也难以将如此美景绘出。
  想当初这里曾是繁华的六朝故都,可叹的是隋军已兵临城下,陈后主和张丽华等爱妃还在楼头酣饮,六朝亡国的悲恨一代代地继续,却没人吸取教训。古往今来,多少人来此登高凭吊,但面对这美丽景色也只能空发议论,徒然感慨沧海桑田,兴亡荣辱。六朝的繁华都已随着流水消逝了,如今只见烟笼寒水,衰草凝绿。可到现在那酒楼的歌女居然还一直在演唱陈后主的亡国之音!
  4、“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靡靡亡国音,拳拳爱国心,写尽词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南北朝时期,陈国最后一位国君,后主陈叔宝在位时,北朝的隋文帝杨坚任贤纳谏,整饬军备,随时准备攻占江南富饶之地。而陈后主却无视隋文帝的勃勃雄心,和贵妃们日夕达旦地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过着奢侈荒*的生活。甚至在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兵临城下时,陈后主还在金陵城中与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演奏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杜牧为此写下诗句“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讥讽他们。
  如果只是商女不知亡国恨,或许无关大局。然而,现在却是宋朝的统治者没有吸取历史教训,他们不思改革,麻木不仁,整天宴饮玩乐,豪奢铺张,这怎能不让王安石忧心忡忡?他带着一怀愁绪,在六朝故都登高远眺,千古得失,时事云烟,一齐涌上心头。他情不能已,唱出了这首沉雄悲壮的《桂枝香》。
  东吴开始,东晋、宋、梁、陈及南唐皆在金陵建都,也亡国于此,李白、刘禹锡、杜牧、韦庄,包括南宋辛弃疾等许多文人曾来此怀古凭吊,留下不少精美作品,但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立意高远,笔力峭劲,气象宏阔,雄浑深沉,被推为绝唱。连苏轼读完这首词,也拍案叫绝。
  王安石一生的志向并非诗词文章,而是政治改革。他对作词持轻视态度,曾嘲笑晏殊:“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因此,王安石存词较少,但还是留下了《桂枝香(金陵怀古)》这样意境开阔、风骨凛然的经典名篇。
  王安石为人刚正,处事敢于坚持己见,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他身居宰相高位,仍清廉自守。黄庭坚称赞他“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声色”,是“世之伟人”。连政敌司马光,也赞扬王安石“其人素有德行,平生行止无污点”。
  王安石时期的宋朝,社会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家越来越衰弱。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但没有得到仁宗的支持。直到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才有了用武之地。宋神宗立志革新,他于熙宁二年(1069年)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于是,在中国历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
  王安石变法推行了几十年,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再加上改革本身的缺陷和用人不当,许多小人成了王安石的亲信,举着改革大旗为非作歹,为已谋利,百姓苦不堪言。王安石众叛亲离,二次被罢相,最后闲居江宁,过起隐居生活。
  宋哲宗即位后,此前的新法全部被废除,王安石痛惜不已,悲愤难当,没过多久便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正如词人所担忧的,腐朽保守、不思进取的大宋王朝在亡国之音的乐曲声中,一步步走向衰亡。
  王安石生平见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5、王安石是在神宗熙宗宁初出任江宁知府的(府治即今南京市),两年后即入中枢为相。这首词当作于任知府期间。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他站得高看得远。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桂枝香.金陵怀古》可能是王安石治平四年(1067)出知江宁府时所作。据《历代诗余》引《古今词话》说,当时有三十多人用此调写金陵怀古词,“惟王介甫为绝唱。”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开头三句是泛写,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并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无数征帆于落日余晖中匆匆驶去。这景色,与“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相比,虽辽阔者同,然而,前者壮丽,后者凄清,风格迥异。而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至于“彩舟云淡,星河鹭起”,如同电影镜头的进一步推开,随着征帆渐渐远去,词人的视野也随之扩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为一体,在一个更加广漠的空间写出长江的万千仪态。远去的征帆象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读到这里,不禁使人想起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为千古传诵的骈文警句,一为前所未有的词中创境,实在是异曲而同工。
  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
  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统治者,利用江南秀丽山川,豪华竞逐,荒*误国;所叹者,是鄙夷他们到头来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门外楼头”式的悲剧,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凭高”二句则是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而现在,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全词重点在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谓“后庭遗曲”,是陈后主所制艳曲《玉树后庭花》。此意唐人杜牧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样去责怪商女无知,而是指桑骂槐,意在言外:歌妓们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正是因为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然而,“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的警告。有人说,张升的《离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从语言、句法来看,王词确受张词影响不小。然而,张升对六朝的兴亡只是一种消极的伤感:“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两词的思想境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上片首句“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一篇从此生发。次句“故国”二字点明金陵,为下片怀古议论埋下伏笔。以下写景先从总体写起,接着是近景,远景,最后以“画图难足”收住。既总结了以上写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片议论。安排十分妥贴、自然。下片拓开一层大发议论:金陵如此壮丽,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见证。“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对六朝兴亡的态度,“千古凭高”二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转入现实,结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圆合,结构谨严,逐层展开,丝丝入扣。词有以景结,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写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结,如柳永的《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现的是专一诚挚的爱情。而《桂枝香》却以议论作结,其中寄托着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结构方面的这些特色,反映了词的发展在进入慢词之后,以散文入词出现的特点。
  第四,用典贴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练”乃化用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星河鹭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意。“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兵临城下时,全无心肝的陈后主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歌舞作乐。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悲恨相续”四个字则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总结。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但赋予了它更为深刻、精辟的思想内容。短短的一首词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实不多见。
  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的内容是金陵怀古。上阕写景。“澄江”、“翠峰”、“征帆”、“酒旗”、“彩舟”、“鹭起”,构成一幅雄伟壮丽的金陵晚秋图。下阕通过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奢侈生活。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则是对当道者的警醒。这首词语言苍劲,意境开阔,摆脱了当时绮靡词风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摆脱纤细、绮靡的词风,“一扫五代旧习”,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在意趣和识度上,一反千古谩嗟荣辱的悲叹,站得高,看得远,隐喻现实,寄兴遥深,所以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难怪苏轼见了,赞叹“此老乃野狐精也。”
  6、词人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历久长新,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安石的这一阕《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7、上阕约50个字,就出现了一大串的意象:故国、秋、天气、澄江、翠峰、归帆、斜阳、西风、酒旗、彩舟、云、星河、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深秋黄昏远望之图景。登上临江的一座高楼,望此旧都金陵,一片秋气肃杀之象。无穷尽之扬子江也不似夏之汹涌,渐渐静了下来,澄清,如同千里白练一般,江边的翠绿的山峰却似箭簇般尖锐。正是作者之感情在此肃杀天气下看似冷静却千里不绝,恰似江岸山峰翠色却存尖锐。归去的帆船停止了划桨,背着西风,顺江而下。而在同样的血色残阳和西方来风下,一面酒家之旗斜斜地飘动。这句里有几个字很耐人寻味。归帆去棹,“去棹”,可以说,是失去动力的一艘船,在残落的太阳光辉下,任由“西风”摆布,似乎有把衰落的宋王朝比作“残阳之帆”之意,桨已无力划动,受着西域之敌的压迫,无力抗击,而酒旗,这商市繁华之物,也在这背景下,斜着,无力飘动,如同这繁华背后的衰落。而上阕末句似乎又笔锋一转,“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最后一个“画图难足”更是巧妙,一幅暗暗带有衰败之意的晚秋美景,令人想像无穷。
  下阕写了南朝陈后主之典故。念往昔,想起了昔日的无比繁华。可叹已是兵临城下之时,陈叔宝仍旧在宫内楼头之上,赏美女歌舞,尽美酒之欢。“悲恨相续”,亡国苦恨悲凄相续,自从那以后,多少文人雅士登高凭吊此事,“谩嗟荣辱”,“谩”一字,用得很现实,能有几人,能真正领悟亡国背后真正的教训呢?大多数人不过轻率地感叹一下兴亡荣辱,在表面上卖弄一下风骚,题词作诗罢了。六朝那些兴衰旧事,早已随着这滚滚长江水,流过便不再回来,只留下“寒烟之凝”与“衰草之绿”,而此景不正是此情嘛,无不体现了作者对此之感伤与怅惘。更可悲的是,在这让人感伤怀古之地,从南朝亡国至今,酒楼上的歌伎,仍在不停地演唱,演唱那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之亡国遗曲!而沉醉在这靡靡之音中的,不正是方才吟诗作赋、谩嗟荣辱的文人官仕吗!亡国的血的历史教训仍未被吸取,人们却仍沉浸在这虚无空洞的繁华影子中,这正是最可悲之处!
  作者王安石先生充满沉郁而深刻地以此教育和警示世人:谩嗟荣辱,只会让悲恨相续!
  翠峰如簇
  8、“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秋高气爽,作者在古老的都城金陵胜地,天色傍晚,他在此意境之间,临江揽胜,登高怀古。词开门见山,表明时间地点。词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词眼。一个“正”字领起,一个‘初”字吟味,一个“肃”字点醒,笔力遒劲。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描写金陵金秋的壮丽景色,千里长江,水色澄清碧透,好似一条彩练,江畔翠绿的山峰,层叠苍郁,就象是攒聚在一起。词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一个“似练”,一个“如簇”,比喻手法使读者如临其境,展现了金陵城外的壮观景象,营造了金秋氛围。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接着词着眼于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更一凝睛细审,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为“宏观”;酒旗为细景,为“微象”;两句描述了江上水边的人事情景。王安石以金陵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风物为着笔处。一个“背”字,一个“矗’宇,写出了秋风的动感。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这里用了白描的手法,显示了卓越的文采,并在此基础上给景物宜稍稍刷色。“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星河鸳起”,南京西南面的长江里有白鹭洲,这句是写白鹭洲的夕景。“画图难足”一句,说美景非诗笔可以描绘,表现了作者赞美嗟赏之怀。
  词至下阕,便另换一幅笔墨,“念往昔、繁华竞逐,”通过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感叹六朝皆以荒乐而相继覆灭。其间说到了悲恨荣辱。“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想起过去那些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荒*无耻的生活,最后都免不了一个又一个地遭受象陈叔宝那样亡国的惨祸。作者引用典故“门外韩擒虎(敌已通门),楼头张丽华(犹恋美色)”,用杜牧《台城曲》句以为点染,生动简洁地表达了作者的讽喻本意。“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登高临远,凭吊这个古老的都城,感叹朝代的兴亡,实在也是必然的。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往事无痕,瞧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只看见几缕带着寒意的云烟和一片毫无生意的枯草。“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的名句,在此引用,说明直到如今,那班歌女还时常在唱那亡国之音的歌曲。嗟叹故都兴亡的情感,更增添了讥讽时事的力度。
  9、“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所谓《后庭》遗曲,是指由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制的《玉树后庭花》,后人多以其为亡国之音的代称,词人在此引用唐人杜牧的句子最有深意:歌伎们何以至今伊然唱着那亡国之音呢?难道不是当权者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的结果吗!倘若和别的感慨六朝兴亡的词来比一比,就不难发现,王安石的《桂枝香》在立意上,境界要高远的多: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消极的伤感,而是一种积极的、沉重的呐喊,这种呐喊是足以振聋发聩的,这或许也只有具备政治家品格的王安石才做的出吧!
  王安石不仅是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还是位以天下为已任,具有矫时匡世之志的改革家、政治家。渊博的学识,使其熟稔金陵古今人物故事,可谓入乎其内;以天下为已任,矫时匡世的政治家品格,又能使他站在历史的高度,洞察是是非非,把握历史走向,跳出一般传统文人徒然感喟家国兴亡的悲情圈子。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严酷现实,借历史以警戒当世,寄寓丰富的时代内容,可谓出乎其外。这篇有着鲜明时代感的作品,被当代词学大家周汝昌先生称为“个中翘楚”,也就事出有因了。
  9、阅读李白,敬仰他的“安能摧眉事权贵”的傲岸;阅读杜甫,感动着“大庇天下俱欢颜”的胸襟;阅读王安石,警醒着“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告诫。
本文作者(来源):王安石

周汝昌与康震说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讲得意思不同,请问到底以谁的为准?

周汝昌讲《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的条件才能胜任的一种“镜头”表现法,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词人自“编”自“演”的作品,不谓之奇迹,又将谓之何哉?
她上来先交代原委,或者叫“背景”,说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忧一法,赖以排遣。酒吃的多了,觉也睡的浓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未为梦隔,拥衾未起,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这时,她已听得外间的侍女收拾房屋,启户卷帘,一日之计已在开始,便急忙问她: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好还好,一夜又是风又是雨,可海棠一点儿没动!”女主人听了,叹道:“傻瓜孩子,你可知道什么!你再细看--难道看不出那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以上我先作了“今译”。今译的目的只为让你看清词人用了多少字,写了多少句,说了多少事,而我为说清同样的内容,又是用了多少字,说了多少句!
《蓼园词选》对易安此篇下过几句评语,他说:“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话极是。所谓曲折,我则叫它做层次。一首六句的小令,竟有如许多的层次,句句折,笔笔换,如游名园,一步一境,叹为奇绝!说是如图如画,而神情口吻,又画所难到,不得已,我仍然只好将它来与电影比喻。
她写自夜及晓,没有一个字呆写“经历”,只用浓睡残酒以为搭桥渡水之妙着。然后一个“卷帘”,即便点破日曙天明,何等巧妙。然而,问她卷帘之人,所问何事?一字不言,却于答话中“透露”出海棠的“问题”。我不禁联想到,晚唐杜牧之,写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他一不说问道于何人,二不言答者有何语,却只于下句才“透露”出被问者是牧童小友,而答话的内容是以“遥指”的“姿势”来表达的!两者异曲而同工,何其巧妙神似乃尔!
末后,还须体会:词人如此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所以者何?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春,凡一切美的事物年华,都在此一痛惜情怀之内,包括词人自身的命运,时代的苦难,家国的不幸。倘不如此,又何以识得古代闺秀文学家李易安?又何以识得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学乎?
康震讲《如梦令》
李清照者,两宋词坛之千古奇葩,婉约词派之一代宗师也。晚岁自号易安居士。据《宋史·艺文志》载,易安有词集五卷,惜流传于世者,仅四十余首,宁不可叹。然传世者,毋论前期“芳馨骏逸”之作,抑或后期“豪健飘举”之篇,无一首不精,无一字不妙。明白如话而耐人寻味,直抒胸臆而荡气回肠,此易安体之特色也。“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易安咏梅之名句也,以之品评其词,诚非过誉者。今试以其《如梦令》一首析之,可乎?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人皆谓惜花伤春自伤之作,我所钦服的周汝昌先生就曾评此词云:“词人如此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所以者何?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春,凡一切美的事物年华,都在此一痛惜情怀之内。”(《唐宋词鉴赏词典》)吾独谓不然,易安千古伤心人别有怀抱者也。细品其词,隐然有忧愁风雨抑郁无奈在。
“昨夜雨疏风骤”,开篇便自不凡,“雨”曰“疏”狂“风”曰急“骤”,天地之间遂为风雨所充斥,海棠周遭遂为风雨所笼罩,其命运亦可知矣。以清照之多情,焉能无动于衷?风雨肆虐于黑夜,夜何其兮夜未央,清照所能为者,唯以酒浇愁耳。而下接“浓睡不消残酒”六字,“浓睡”与“残酒”对举,中间夹以“不消”一词,则酒醉之沉可知矣。酒醉之沉则可见忧愁之切,是则清照关爱海棠而又无力保护之郁闷缠绵亦不难体会矣。
然词中风雨,岂只自然风雨乎?自古人生风雨,爱情风雨,政治风雨,民族风雨,皆可以风雨二字概而括之。“山雨欲来风满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此皆有言外之意者,不可不察也。
而酒于吾国传统文化中,意蕴殊丰。自曹孟德慨叹“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以降,“且饮杯中物”几成仁人志士抑郁不得志之唯一之解脱。渊明“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太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少陵“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稼轩“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此等无奈,有谁会得?
易安虽温柔和婉,然亦有豪放激昂之一面,奈何生不逢时,唯能以酒浇愁,而晚年流落江南后抑郁之情更甚,故词中“酒”“醉”字样尤多,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深情若此而抑郁如斯,皆不忍卒读者。

酒未醒而帘方卷,便急欲得知海棠之境况,则清照对海棠之关切,岂非明白可见?是则“试问卷帘人”,系深情一问而非泛泛之语,此亦当留心者,万勿为作者所欺而浅视“试问”一词。再看“帘”字,闺阁之“帘”,正如“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红酥手,黄 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之“墙”,阻塞隔绝之象征也,又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而“卷帘人”者,侍女之谓也,以今世之情形观之,实不妨视之为封建时代之贵妇淑女得知外界情况之唯一通道可也。
隔绝之帘已卷,则心情当有所好转,此乃常理也。而清照非但抑郁未除更有不平者在,何也?问者情深而答者无意,“却道海棠依旧”,是可忍,孰不可忍耶?“却道”一词隐然透露侍女所答内容之出人意外,答话态度之令人气愤。早年曾读贾岛《寻隐者不遇》一诗,不知其前二句之妙,吾师诲之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妙就妙在简约。不言问者为何而于答语中见之,故妙。”清照“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二语似受前者启发,然实有出蓝之妙,妙在“却道”二字顺承上文而又激起下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仆尝曰词中叠字运用之妙莫过于二处,一为陆游唐琬二阕《钗头凤》上下片之结句,一为清照此阕之叠句。妙在声情口吻于此四字中传达表露无遗而又浑然天成,读者诸君宜细品之。
“绿肥红瘦”一词四字之妙,前贤时俊多有真赏,想读者诸君亦有自身之体会,原不需吾多言。然吾亦自有一番体会,故敢学“野人”以“献曝”。古人伤春之情,多以风雨摧花表达之,如“昨夜三更雨,凌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朝见枝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打风吹了”,皆只言花而不言叶者,而清照此阕却红绿对举,可见其意不在伤春,伤春只需言“红瘦”而不需言“绿肥”也。夫红瘦固然可伤,绿肥岂不可喜?然“昨夜雨疏风骤”之时,清照却借酒浇愁,所忧者何?海棠能否经风雨之肆虐而存耳。然则雨疏风骤满含斩尽杀绝之意,海棠命运之惨痛无常乃命定无疑矣。清照生于书香世家,满怀用世之心,而竟然无能保全自己赏爱之物,仅能寄希望于海棠生命力之上,其抑郁无奈之情偏连朝夕相处之卷帘人亦不在乎,真乃可叹也者。而清照更于“绿肥红瘦”之上着“应是”一词,此亦值得探究者也。“应是”虽属揣测之口吻,然亦可见清照一直未曾绝望也,夫雨横风狂,红花自凋谢衰败无疑,而清照仍存绿叶保全甚且壮大之望,可见清照对海棠关爱之痴,而关爱之痴复可见忧愁之切矣。
倘结合清照之人生经历言之,“绿肥红瘦”似仍有可解者。清照生于两宋之间,前期其父李格非陷于党争,清照求救于公公赵挺之(当时之大红人)而不得,愤而写下“识者哀之”之“何况人间父子情”,而后更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之句;北宋灭亡后,高宗南渡,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易安愤而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惊天地泣鬼神之诗篇。直至晚年易安还未忘怀故土,作诗云:“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渡淮水”。处身内忧外患之宋朝,易安救父不得,杀敌无门,皆因奸臣专权之故(当然也因封建时代性别歧视故)。若由此观之,风雨便成入侵之外敌之象喻(陆游《大风登城》诗云:“风从北来不可当,街中横吹人马僵”便是例证),海棠则成危在旦夕之宋王朝之象喻,而“绿肥红瘦”则指宋王朝中前期两党后期两派于风雨考验中应有之下场,而事实却不然,故清照于其前置“应是”,则清照之爱恨情仇及无可奈何亦隐然可见矣。
从传统语码观之,词中“风雨”“酒”“红”(“红” 有含美好之义者,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然亦有含贬义者,如大红人,大红大紫,红极一时)之意蕴俱能予人如此之联想,而遣词造句之张力,易安居士之遭际亦然,故吾不避附会之嫌,作如是解说。
诚然,读词当不应因坐实而死于句下,而上文则一一坐实,然窃以为:惟其于是,方能理解清照写此“应是绿肥红瘦”六字之无奈,惟其于是,方能理解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之悲慨,惟其于是,方能理解清照晚年创作《渔家傲》之豪迈,亦惟其于是,是阕《如梦令》所含抑郁情怀亦始能体会也。

沉溺温柔乡的诗句

1. 关于沉溺的诗句
关于沉溺的诗句 1. 形容"沉迷往事"的诗句有哪些
1、陈与义《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2、李后主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李清照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4、王国维《满庭芳·水抱孤城》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5、·辛弃疾《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2. 关于痴迷的句子
1.我什么都不在乎,只要你不垮下,还能站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不在乎。
2.能看书的时候痴迷地去看,想看的时候,闲情不在;能笑的时候纵声地去笑,想笑的时候,快乐不在;能爱的时候热烈地去爱,想爱的时候,有些人不在……3.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妄送性命。——《红楼梦》4.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
每从细笔惊新语,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
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红学泰斗”周汝昌》5.“一位智者告诉我:痴迷是年轻人的游戏。”
——乔纳森·诺兰《致命魔术》6.还有谁为我痴迷 看这场旧戏 还有谁为我而停 谁伴我如衣。 ——河图《第三十八年夏至》7.仰望天空的感觉我已不复记忆, 那云彩般的回忆依旧让人痴迷。
——几米8.对你的痴迷让我的全世界都是你,风是你,云是你,月也是你。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9.天下任何痴迷的背后,都有我们的心甘情愿。
它,不可能一无所取——我们也不是白痴。——三毛《亲爱的三毛》10.大师看我沉沦魔道,我却笑大师心中痴迷,这世间万道,皆在道理,难道你的岸方是岸,我的岸便是海吗?——萧鼎《诛仙》11.我想看那美丽的烟火,但被一个巨大的家伙挡住了,但我仿佛依然能它看见它的美丽,因为它看的是如此痴迷。
——绿川幸《夏目友人帐》12.我觉得,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少了那份痴心和热爱,终是难以成就的。而这份“痴迷”,如果不在一开始就坚持下去,时间过了,也会冲淡。
只有在不断的追求里---“一步也不离弃”的追求中,人,才能在付出了若干年的血汗后,看见那个可能进入的殿堂。——三毛《你是我不及的梦》。
参考资料句子迷:/tags/130843句子迷:/search/node/%E7%97%B4%E8%BF%B7%20type%3Asentence?page=1。
3. 形容沉迷的词语
表示沉迷的词语:
沉迷不悟 形容不知觉悟。
沉湎酒色 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间。形容对于美酒和女色过于放纵,毫无节制。
花天酒地 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花,指妓女。
酒色之徒 指沉迷于吃喝与女色之中的人。
乐而忘返 非常快乐,竟忘记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迷金醉纸 犹言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如醉方醒 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4. 在诗中,有哪些迷恋的句子
LZ要现代诗,还是古代诗词?(一)古代诗词1、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曰?此时此夜难为情。
5、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曰不见兮,思之如狂。 6、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7、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8、司马光 《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9、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1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2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3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4 、李商隐 《无题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5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6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17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8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9 、佚名 《诗经?唐风?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20 、白居易 《长恨歌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1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2 、李商隐 《无题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23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24 、佚名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25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26 、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7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28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9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30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31 、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32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33 、聂胜琼 《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34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35、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36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37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38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39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40、温庭筠 《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41、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42、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3 、范仲淹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4、苏武 《结发为夫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45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一》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46 、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7 、晏殊 《玉楼春》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 48、辛弃疾 《鹧鸪天》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49 、陈端生 《寄外》 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50 、李煜 《清平乐》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二)现代1、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2、席慕蓉 《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3、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4、泰戈尔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
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5. 沉迷于某样东西的诗句
1、自笑好山如好色

辛弃疾
《浣溪沙 偕杜叔高、吴子似宿山寺戏作》
2、琢作步摇徒好色

李贺
《老夫采玉歌》
3、琢作步摇徒好色

李贺
《老夫采玉歌》
4、自笑好山如好色

辛弃疾
《浣溪沙》
5、祥云舒好色

无名氏
《归朝欢·才鼓虞弦薰早入》
6、九城多好色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周汝昌的作品都有哪些?(包括红学以外的著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版旨在恢复“红楼”原貌
刘心武说,周汝昌毕生最爱《红楼梦》,一生翻阅研究过的古本十余种。“早在50多年前,周先生就曾与他的兄长一起,致力于将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序本、列藏本等在内的11个《红楼梦》古本,进行逐字逐句比对,从而编选出一个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新版本。”这项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中断,后来,周汝昌又在女儿的协助下继续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
据刘心武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两个版本《红楼梦》。第一版是冯雪峰主持该社工作时,根据解放前亚东书局推出的程乙本出版的,“这个版本当时发行了100多万册,但是缺点特别多”。到了1982年,这个版本由中国红学研究所的专家冯其庸以他所推崇的庚辰本为底本推出的新版所取代。“现在书市上通行的就是这个版本,当时,这个版本的推出绝对是一大进步。但是,由于冯其庸固执地认为只有庚辰本才是最权威的版本,导致编撰一部新版《红楼梦》的工作始终很难推进,周先生就是在这方面做出了他的努力。”
刘心武认为,专家学者有责任为喜爱《红楼梦》的读者提供阅读上的多样选择。“我在揭秘《红楼梦》时,常常讲到现行的《红楼梦》版本有诸多缺陷,比如许多古本中都有的回旋诗,而通行本就没有。所以,就有很多读者问我,究竟该读哪个版本。现在,事实上周先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版本——从最大限度上恢复《红楼梦》原貌,也体现了曹雪芹的本意。“
  《曹雪芹新传》《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曹雪芹画传》《红楼家世、《江宁织造与曹家》(合著)《红楼梦里史侯家》(合著)《石头记会真》《石头记鉴真》(与周祜昌合著)《红楼真本》(与周祜昌合著)《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汇校本《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红楼梦的真故事》《周汝昌谈红楼梦》《红楼真梦》《亦真亦幻梦红楼》《恭王府考》《恭王府与红楼梦》《红楼访真——大观园在恭王府》《芳园筑向帝城西:恭王府与红楼梦》《献芹集》《红楼梦词典》《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红楼梦的历程》《红楼真影》《红楼艺术》《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红楼小讲》《红楼夺目红》《周汝昌点评红楼梦》《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梦解红楼》《定是红楼梦里人》《周汝昌红楼内外续红楼》《和贾宝玉对话》《解味红楼周汝昌》《红楼别样红》《红楼脂粉英雄谱》《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新境》《寿芹心稿》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生于天津。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范成大诗选》《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千秋一寸心:唐宋诗词鉴赏讲座》
出了红楼还有能有啥稀奇的?你自己看了红楼不说,看他的红楼注解都要看一大堆,有意思?这么读下去,也不能保证就真的是曹雪斤的想法。 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真像,只存在一个道理,红楼本身的知识,和写作手法,就狗喝一壶了,红楼要反应的问题了解了就行了。看书,看历史,就是看自己,让自己看明白世间的不如意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何必这么劳神?反对周。
【周汝昌的作品】:
红学专著
《红楼梦新证》,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增订);
《曹雪芹》,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重印增订为《曹雪芹传》);
《恭王府考》,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献芹集》,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石头记鉴真》,与其兄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
《红楼梦的历程》,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恭王府与红楼梦》,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新传》,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
《红楼艺术》,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再版时称《红楼艺术的魅力》,200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红楼梦的真故事》,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再版时称《红楼真梦》,2005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红楼真本》,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
《风流文采第一人》,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红楼小讲》,200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红楼夺目红》,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点评红楼》,2004年梦团结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画传》,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红楼十二层》,周伦玲编,2004年书海出版社出版
《和贾宝玉对话》,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梦解红楼》精选集,周伦玲编,2005年漓江出版社出版
《定是红楼梦里人——张爱玲与红楼梦》,2005年团结出版社
《红楼别样红》,2008年作家出版社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漓江出版社,ISBN: 978-7-5407-4566-0(简体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漓江出版社,ISBN: 978-7-5407-4546-2(繁体本)
《寿芹心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SBN: 978-7-5000-8794-6
学术专著:
《范成大诗选》,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白居易诗选》(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杨万里选集》,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书法艺术问答》,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
《诗词赏会》,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神州自有连城壁——论中华美学》,2005年山东画报出版社
其他:
《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岁华晴影》,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
《胭脂米传奇》,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
《砚霓小集》,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脂雪轩笔语》,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自传: 红楼无限情》,2005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我与胡适先生》,2005年漓江出版社
【人物简介】: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生于天津。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这种鱼雁传书、诗歌唱和的珍贵友谊,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师友襟期》是周汝昌怀念故友往事的一本文集,讲述了他在研究红学的过程中,曾经交往或者见过的师友之间的小故事。这本书由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整理,恰好赶上在周汝昌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出版,也算是对周汝昌的一份特别的纪念。

在后记中,周伦玲提及周汝昌曾在自序中说,“名曰写人者,实为写己,不过借径之一途罢了”。所以,这一本文集的内容,基本都是围绕着周汝昌的红学研究来写的,单独回忆故友其人其事的内容非常少。这也可以看出,周汝昌的确是个研究红学成痴的人,心中满是《红楼梦》,毫无旁骛。

周汝昌痴迷于研究和考证《红楼梦》和曹雪芹相关的所有内容,他和多数师友之间的交往,几乎都是为了讨论红学,交流信息。他们之间的交流,很多都依赖于书信。因红学而结缘,因红学而成友,用“红缘辐辏”来概括,再恰当不过。

周汝昌与陶心如先生,就因都对红学感兴趣而结识。陶心如专门去找素不相识的周汝昌,只为告诉周汝昌他曾在友人家见过曹雪芹画像的事情。陶心如不但说明原委,更是随手给周汝昌画了所看到的曹雪芹肖像的示意图。



那时的他们,心无杂念,只为了分享这一难得的信息,便登门造访,相谈甚欢。这可以说是周汝昌跟大部分师友交流红学的常态了。周汝昌所交往的友人,多数都是文艺界人士,许多朋友都愿意把自己所了解的信息,毫无保留的告知周汝昌,或者把稀有的资料提供出来,帮助他研究和考证。

陈大远告诉周汝昌,他的故乡丰润的本地话,就常有像史湘云把“爱”读成“厄”的口音特点;荣郡王后裔金启孮给周汝昌讲述家族往事,帮助周汝昌了解史太君和史湘云的人物关系的原型;胡适毫不犹豫地把珍藏的不同版本抄本借给周汝昌研究之用;尚可喜后人尚养中专门给周汝昌讲述家族中曾见到的曹家后人曹大哥事迹……所有这些,都大大帮助了周汝昌的红学研究,都是难得的奇缘。

周汝昌与冒舒諲的相识,更是奇缘。原来他们刚巧同时在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新作。中心方面回寄赠书时,把两位的地址写反了。双方对换赠书,书信联系,引为知己,更嫌书信不足表达,直接登门拜望,聊得停不下来。

看周汝昌回忆跟这些师友的旧事,真是“来去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窥见那一代文人的风采。



周汝昌是顾随的得意门生,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并且,那一代的文人,很多都是中西兼得。在周汝昌和师友的书信往来中,经常随手以诗词赠送、彼此唱和,这份诗意也很让后人羡慕。

周汝昌就是个“诗痴”,很多文章末尾都会附上一首诗。巧的是,缪彦威也是个“诗痴”。所以,他们二人见了面,就“痴”到了一起,不仅忘了身边的其他人,甚至走在街上念诗都惊动了路人。

周汝昌和老师顾随的书信往来,常常诗词唱和,和孙正刚更是共同爱好“填词”。他和孙正刚一起研究词的格律,严格遵守四声平仄,孙正刚甚至把每个字两侧列好几个可选的单字,找周汝昌帮他选择最好的。这种沉浸在汉字的奇妙和优美之中的意趣,外人很难体会了。

现在来看,周汝昌跟友人的往来书信,不仅有学问上的探讨、友人间的关怀,更有这一番诗词唱和的雅趣,雪泥鸿爪,弥足珍贵。在《师友襟期》这本书中,整理者周伦玲也特意在文章中搭配了部分手稿和书画照片,可以再见故人手迹。这样的书信,如今很难再见了。

2019.01.13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