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家张伯驹捐的是什么作品,张伯驹捐了哪些国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6 07:00:55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哪一幅画被誉中国版的蒙娜丽莎,一人用占地15亩宅院换回,无偿捐国家?

就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收藏界,关于《游春图》有这样一句评价,可以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媲美,甚至认为是中国的《蒙娜丽莎》也不为过,它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专家这样评价《游春图》,“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据可查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
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副事实上的有据可循的山水画,张伯驹先生为了买它卖了庭院和夫人的首饰,建国以后又将它和一批珍品上交给了博物馆
就是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张伯驹散尽家财买回来的,当时情况很无奈,他知道这幅画很珍贵,本想让故宫博物院收购,但实在是经费有限,钱不够收购不了,最终张伯驹自己买下了这幅画。
这副被称为中国版蒙娜丽莎的画是《游春图》,张伯驹用了15亩宅院换回,无偿捐给了国家博物院。隋朝以前主要以山水画的出现形式,是作为人物的背景来出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国家动乱,文人画家避世于山水田园,山水画并逐渐涌现。由于纸质画难以保存,如今我能看到的传世第一幅山水画,就是展子虔的《游春图》。关于《游春图》有这样一句评价,可以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相媲美,甚至认为是中国的《蒙娜丽莎》。
这幅画能保存下来,要感谢一个人,张伯驹。众所周知,张伯驹一生为收藏书画,散尽家财,其中购买《游春图》更是一个传奇的存在。然而,这一幅被历代皇帝、收藏家、鉴赏家等人视为珍品的名画,曾经差点丢失。
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离开紫禁城时,溥仪将《游春图》在内的一大批珍宝打包偷偷运到天津。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皇帝时,这些珍宝又被带到长春。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仓皇出逃后被苏军抓获。
于是,那些带不走的书画就被哄抢,后散落于东北民间。不久,《游春图》在北京出现,这一下子惊动了大收藏家张伯驹。张伯驹深知《游春图》的珍贵,为了不让人这件国宝级文物流失海外,张伯驹来到故宫博物院请求帮助,希望博物院能出面收购此画。
然而,当时正处于内战时期,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回应说,经费实在有限,无力收购。怎么办?张伯驹决定自己收购,虽然经过无数次的谈判,但高达220两黄金的价值,让张伯驹实在难以承担,更何况他已经收购了很多名画。“《游春图》实在是太珍贵了,一定要留在中国!”张伯驹决定将北京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宅院卖掉,再变卖夫人的首饰,最终成功将《游春图》买下。一座大宅院,外加夫人的首饰,换来一幅画,有人替张伯驹感到不值,可张伯驹却认为自己很值得。1952年,张伯驹将《游春图》在内的国宝级绘画,捐给了故宫博物院。

下列作品中,是由张伯驹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是()。

下列作品中,是由张伯驹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是()。

A.展子虔的《游春图》

B.李白的《上阳台帖》

C.杜牧的《张好好帖》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张伯驹生平介绍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河南周口项城人,字丛碧,别号好好先生(原名张家骐,字伯驹,为张锦芳之长子),幼年过继给伯父张馨庵(张镇芳字馨庵),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建国初期,张伯驹将多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
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和《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京剧音韵》等。
艺术成就
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古典艺术,建国初期,张伯驹创办北京古琴研究会、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中国书法研究社、诗词研究社,直至临终前,还对中国韵文学会筹备事宜念念不忘。
另外,张伯驹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究,造诣颇深,著有《中国书法》一书;他本人亦擅长书法,其书法源学王羲之《十七帖》,融真、草、隶、篆于一炉,晚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用笔飘逸,如春蚕吐丝,被人称为“鸟羽体”。
张伯驹这类书体类似鸟虫篆,颇似蚯蚓,然其却中锋用笔,骨力内含。张伯驹的绘画也是自成一格,其《楚泽流芳》《红梅》及《兰石》等,皆为张伯驹的书画艺术代表性作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张伯驹

张伯驹捐了哪些国宝?

即使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故 宫博 物 馆收藏的字画中,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市场价格,都“罕有能超过1956年张伯驹无偿捐献之物”,“他捐献的任何一件东西,用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它的价值,都不为过。”一己之力撑起了故宫的馆藏。《平复帖》、《游春图》都是镇馆之宝。

下面哪些是张伯驹先生捐赠的书画智慧树

下面哪些是张伯驹先生捐赠的书画智慧树
张伯驹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他自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初时出于爱好,继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他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如曾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游春图》等。
经过他手蓄藏的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自云:”一件《游春图卷》使他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甚而被匪徒绑架、生命堪虞,犹称“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家藏”,其传奇般的际遇,成为久传不衰的佳话。不惜代价、甚至置性命于不顾以求保藏文物珍品,既是出于爱国至诚,也是基于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刻认识与由衷的酷爱。
张先生慧眼识宝,所藏书画件件堪称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他的藏品中,晋陆机《平复帖》是中国传世书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迹,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则是传世最早的卷轴画,也是最早的独立山水画,合为双璧。
此外还有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黄庭坚《诸上座帖》、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元钱选《山居图卷》等等,都是在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重要文物。对于斥巨资购藏并用心血保护的法书名画,张伯驹先生和夫人潘素女士(金碧青绿山水画家)并不视为一己所有,而是看作全民族的文化遗产。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先生夫妇陆续将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捐献国家,使这些文物成为博物馆的重宝,表现了崇高的爱国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1965年,张伯驹将《百花图》以及所剩的其他古书画共计三十多件藏品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博物院时,当时吉林省有一位叫宋振庭的文化官员,他握住张伯驹的手说:张先生一下子使我们博物馆成了富翁了。

楝亭夜话图是谁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的?

应该是张伯驹担任吉林博物馆副馆长期间捐献给博物馆的。
在张伯驹的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话:
"余昔藏《楝亭图》四卷。"............后面是一段介绍,接着张伯驹说:“另一卷为《楝亭夜话图》(番禺叶遐翁旧藏,现归吉林省博物馆)”
这说明这幅画原先是张伯驹所藏,在张伯驹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捐给吉林博物馆。张伯驹做副馆长的时候把所剩几十幅名画都捐给了吉林博物馆。
这画原先是广东番禺叶遐庵收藏,后转张伯驹,张伯驹捐给吉林省博物馆
满意请采纳,谢谢。

爱国民主人士张伯驹给国家捐献了哪些国宝级文物?

爱国民主人士张伯驹,是我国近现代的文化名人。他在民国战乱不断、国难当头时期,为了避免国宝流失,不惜倾家荡产,用生命良知捍卫和保护了国家一些珍贵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先生将118件国宝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年轻时期张伯驹与夫人潘素)
史料介绍,张伯驹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是河南项城人,追溯亲缘,他还是袁世凯的表侄。其原名叫张家骐,号丛碧,还有游春主人、好好先生等名号,
民国七年(1918年),张伯驹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并由此进入军界,历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等职。1927年起,他开始投身金融界,当过盐业银行总管理处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常务董事,秦陇实业银行经理等职。1947年6月在北平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参加北大学生会助学运动、反迫害、反饥饿等爱国民主运动。
北平解放后,张伯驹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文化部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民盟总部财务委员会委员。是被公认的现代中国收藏鉴赏名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
新中国成立前,张伯驹与张葱玉、邓以蛰、张大千、徐悲鸿、沈尹默、吴湖帆、启功等人一起被聘为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工作任务为“书画审定”,为故宫博物院收购清宫流散书画做了大量工作。
当末代皇帝溥仪盗运出宫的书画在市场上陆续出现时,张伯驹立即谏言故宫博物院,尽早开展征集,建议:“不论真赝,统由故宫博物院价购收回”。经其考订,在回收的1198件书画中,除赝迹及不甚重要者外,有价值之品约有四五百件之多。当得知马霁川有展子虔《游春图》时,他建议故宫博物院将此卷买下。在故宫博物院表示无力收购的情况下,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张伯驹不惜自家举债将它买下。一件《游春图》,使他从豪门巨富变得债台高筑,不得不变卖一处宅院和妻子的金银首饰堵缺。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故宫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极为珍贵的大礼:张伯驹与夫人潘素,将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以及黄庭坚《草书》等珍贵书画,无偿捐献出来。政府为此决定奖励他人民币20万元,却被张伯驹婉言谢绝。
他说得很简单,“我看的东西和收藏的东西相当多,跟过眼云烟一样,但是这些东西不一定要永远保留在我这里,我可以捐出来,使这些件宝物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上”
1956年7月,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茅盾)亲自为捐献国宝的张伯驹颁发了一张褒奖令。
1962年,张伯驹调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后,看到该博物馆的藏品根本无法与国内重点单位相比。于是再次慷慨解囊,无偿地捐献了几十件自己的珍贵收藏。
(晚年张伯驹夫妇)
张伯驹一生酷爱收藏,他认为,这些蕴含了中国文化的字画价值,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
下面选看几件张伯驹捐献给国家的国宝级文物:
《平复帖》为西晋大文人陆机手书真迹,距今已有近1700年,比王羲之的手迹还早七八十年,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篇鼻祖”。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张伯驹历尽艰辛从道光皇帝的曾孙、恭亲王之孙溥儒手中买下的。它长不足一尺,只有9行字,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章记,朱印累累,被收藏界尊为“中华第一帖”。
《游春图》为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距今1400多年,被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历代书画界都将其奉为绝无仅有的极品,有人称它是“国宝中的国宝”。
《上阳台帖》是李白传世的唯一书迹,内容为所书自咏四言诗:“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引首清高宗弘历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正文右上宋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后纸有宋徽宗赵佶,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皇帝题跋和观款。
《百花图》是宋代杨婕妤的作品,为素绢本,画卷长3米24,有寿春花、长春花、荷花、西施莲、兰、望仙花、蜀葵、黄蜀葵、胡蜀葵、玉李花、宫槐、莲桃、灵芝等花卉十四种,另有天空、红日、祥云三种,计十七段,每段各有题咏。这幅画卷被认为中国绘画史上保存下来的第一位女画家的作品,被历代宫廷和大收藏家视为绝代珍品。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本栏目,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的有着怎样的收藏故事?

当时的他在收藏了《丛碧山房》 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然后陆续收藏了西晋陆机《平复帖》,并且后来将其捐赠给湖北。
1941年,张伯驹遭汪伪“七十六号”绑架的时候,被索要300万赎金,张伯驹冒着被撕票的危险,拒不变卖所藏书画赎身。然而,这些曾以命相护的国宝,张伯驹夫妇陆续全部捐赠给了国家。
1927年,张伯驹收藏了第一件墨宝——康熙皇帝的御笔横幅《丛碧山房》,因张伯驹住处好植蕉竹花木,从此以“丛碧”为号,开启了收藏之路。
一、西晋陆机《平复帖》
张伯驹害怕《平复帖》被盗买,便委托阅古斋韩君转告溥心畲,不要再使其流出国外,如果愿让,张伯驹可收,如果溥心畲急需用钱,也可以此帖抵押。1937年,叶遐庵举办上海文献展览会,委托张大千致意溥心畲,以6万元求让。溥心畲仍要价20万,未成。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张伯驹原想以《平复帖》作抵押借给溥心畲1万元。第二天,傅增湘告诉张伯驹,溥心畲现下只要价4万元,不如直接买下。于是,张伯驹年前先付了2万元,余款分2个月付完。《平复帖》由傅增湘转交张伯驹,并题跋于其后。那时白坚甫打算买下《平复帖》转售日人,20万的价格也是很容易的,但《平复帖》已到张伯驹手中。
二、隋展子虔《游春图》卷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到了马霁川手里,要价800两黄金。此卷在《宣和画谱》中有著录,为存世最古的画迹。张伯驹和于思泊去找马衡,告诉他此卷必应收归故宫博物院,院方应先致函古玩商会不准出境,然后议价。如果院方经费不足,张伯驹愿代为周转。但马衡没有同意。张伯驹只得自己出面购藏,警告厂商,此卷有关历史,不能出境,以致流出国外。后由墨宝斋马宝山出面洽商,以黄金220两定价。那时张伯驹屡收宋元巨迹,手头拮据,不得不售出所居房产付款。一个多月后,南京政府张群来京询此卷,愿意花四五百两黄金买这幅画,马霁川悔之晚矣。
三、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
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是1950年经琉璃厂论文斋靳伯声的弟弟在东北收到,持来北京。秦仲文告诉张伯驹这卷书法在惠孝同手中,担心他知道了以后一定会买。但张伯驹问惠孝同的时候,得知他并没有留,已被靳带去上海了。张伯驹急忙托马宝山追寻此卷,不到一个月就被追回,狂喜的张伯驹花了5000多将其买下。
在1960年以前,张伯驹所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便有117件,虽然数量并不庞大,但却涵盖了中国的历代书画史。其中唐代及以前的书画珍品6件,宋代书画13件,元代书画11件,明代书画40件,清代书画47件。除了上述几件,李白《上阳台帖》、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等藏品也堪称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煊赫巨迹。

张伯驹(张伯驹书法)人物简介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张伯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张伯驹书法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张伯驹的介绍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著有《丛碧词》《红毹纪梦诗注》等书。1918年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历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盐业银行董事、总稽核,华北文法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北平市美术分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1982年2月26日病逝于北京。艺术大师刘海粟曾说:“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一生致力于收藏,尽全力保护国宝的张伯驹有哪些事迹?张伯驹(1898—1982)又名家骐,字丛碧。项城县老城人。张伯驹多才多艺,擅诗词,谙戏曲,喜书画,精古玩,富收藏,其收藏的字画件件珍奇。张伯驹在保护文物字画方面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令人称道。他从30岁起收藏古人字画。1933年其父去世,遗有盐业银行股票50万元,其中相当数目用于购置古字画。以后又陆续向盐业银行透支40万元用于购置古代名人真迹。一生收藏书画,持有许多珍品国宝。他常言:“毕一生之精力,未有损坏或流外国者”。1956年,他将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陆机的《平复帖》、唐杜牧《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黄庭坚《诸上座帖》、蔡襄《自书诗册》、吴倨《杂书诗帖》、元赵孟_《千字文》、俞和楷书等8件稀世珍宝捐献给国家;将隋展子虔《游春图》赠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奖励他20万,他婉言拒绝。平复帖其中号称天下第一墨宝的《平复帖》和天下第一名画的《游春图》是张伯驹最为得意的收藏。《平复贴》用现大洋4万块购得,《游春图》则花费黄金170两得到。而《平复帖》的收藏最为惊心动魄,张伯驹为此差点丢了性命。《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写的一封信札,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件名人墨迹,历代都奉为至宝。宋徽宗亲自金书标题:“晋陆机平复帖”。信札卷后有董其昌、溥伟、傅增湘的跋文,上面钤有唐殷浩印,宋“宣和”“政和”双龙玉玺及明代韩逢禧父子,清代梁清标、安歧、载治等人的鉴藏印,共有几十方,可谓是朱印累累,满卷生辉,被天下视为“墨皇”,辗转流传至今,落在了“鬼子六”恭亲王奕沂的孙子溥儒手上。张伯驹一心留意此帖的动向,因为进入民国以来,满清遗老遗少几乎无不在靠变卖旧物度日。1936年,溥儒所藏唐代著名宫廷画家韩干的《照夜白》就被专做洋人生意的上海古董商叶某买走,转售英国,由此让张伯驹十分担心《平复帖》的安危。于是托阅古斋老板与溥儒商量,因溥儒出价二十万,张伯驹一时缺现钱,遂未谈成。但张伯驹就此念上了《平复帖》,第二年又通过张大千向溥儒传递心声,但溥儒坚持非原价不让。直到抗日战争爆发那年的春节,溥儒因为母丧急需巨款,要把祖传晋陆机的《平复帖》拍卖,加上时势动乱,张伯驹急速前往,以4万元购归。张伯驹终于如愿以偿。此事如果慢一步,就会造成终身遗憾。当时北平有个文物掮客叫白坚甫的,专做日本人生意,他的报价就是二十万,但没想到被张伯驹抢了先手。《平复帖》是道光皇帝赐给皇六子恭亲王奕欣,即溥儒之祖父的,为现存最古书法墨迹。日本人听说后,愿出30万银元,请伯驹割爱。伯驹怫然变色道:“国宝不能流出国门,给钱再多也不卖!”1941年张伯驹在上海突然被匪徒绑架,公然索价300万元,绑架者的身份其实就是日本人的走~狗——汪伪特工总部的“76号”特务组织,他们向张伯驹夫人潘素索要300万(伪币),否则撕票。当时张家经济拮据,无力回票。有人劝说张夫人将《平复帖》卖给大汉奸梁鸿志、任道授,以救夫命。张夫人素知夫志,断定这一珍品一旦落入汉奸手中,必然拱手献予其日本主子,冒撕票危险,决不答应。后由友人多方筹措中储券40万,才得获释。抗战期间,北平沦陷,张伯驹蛰居四载后携眷入秦,为安全计,将《平复帖》藏在衣被之中,虽颠沛流离,但《平复帖》却是安然无恙。再来说《游春图》,它是隋代画家展子虔的存世名作,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一幅绘画作品。卷前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后有元冯子振、明董其昌、清乾隆帝等人的题跋,钤有宣和内府诸玺,清廷内府以及明清诸位大收藏家的鉴藏朱印,堪称镇国之宝。游春图局部20世纪30年代溥仪到东北当伪满洲国儿皇帝时,带走故宫1200件珍贵文物,《游春图》即在其中。抗战胜利后流落民间,因价格太高,一个古董商吃不下,于是八家联合起来收了这幅画,后来大家决定将此画卖出,开价八百两黄金。听说《游春图》进入市场,张伯驹心中一阵惊慌,这样的高价他也承受不起,又担心外国人染指,于是力促故宫博物院吃下。但院长马衡苦于经费无着,心有余而力不足。张伯驹硬着头皮去找文物商商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陈《游春图》是国宝,无论如何,不能流失国外。张伯驹在收藏界素来口碑甚好,大家都很钦佩他。现在又是出于爱国之心,让“八公司”颇为感动。再说,内战将起,谁敢在这动乱年头花八百两黄金买一幅画?因此“八公司”一咬牙,降价到二百二十两黄金,让张伯驹带画走人。逼得张伯驹卖了一大片房产,花费黄金170两,终于得到《游春图》。张伯驹是个“痴人”,他常说:“我这个人的特点,无论学什么,非要学到精通不可。他多才多艺,擅诗词,谙戏曲,喜书画,精古玩,富收藏。看中的文物,更是一掷千金。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穿丝绸,也从不穿得西装革履,长年一袭长衫,而且饮食非常随便,有个大葱炒鸡蛋就认为是上好的菜肴了。他一生致力于收藏,尽自己的能力将国宝留住,不使其流失国外,展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黄永玉为张伯驹下的论断——“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1982年初,这位中国护宝奇兵在北京病故,享年86岁。张伯驹是哪里人?著名的鉴赏家张伯驹是河南项城人。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是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著有《丛碧词》《红毹纪梦诗注》等书。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扩展资料:张伯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14日生于河南项城,系张锦芳之子,袁世凯的表侄。有人曾经描写他所见到的张伯驹,面庞白皙,身材颀长,肃立在那里,平静如水,清淡如云,举手投足间,不沾一丝一毫的烟火气。张伯驹那时所经历的生活,被人形容为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生活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伯驹如何评价张伯驹先生?__挪允侵泄谝淮蟛丶遥彩侵泄谝晃幕嫒恕M砟晗蚬使柙奈铮季莨使匕氡诮健T诙吹乃暝吕铮挪砸砸蝗酥κ酝纪旎睾捅;すサ睦返暮奂#酝蓟乖模鞘粲谖颐敲褡逵〖恰U挪钥梢运凳潜曜嫉母欢F咚耆胨桔樱潘昴苄词有∠碛小吧裢敝2├廊菏椋ń癫┕拧8还笕思业暮⒆樱怀錾松鸵丫还婊昧恕<坛屑乙怠⒐庖砰埂5挪云抛莶活堪杂伞R徊蝗瞎伲蝗锨腊省⑹榛⑾非R簧甲硇挠诠糯奈铮铝τ谑詹刈只!>菖糯驶匾洌涸谀棠萄壑校盖资鞘愕摹鞍芗易印保豢赡苁辜乙抵行恕___他是中国第一大收藏家“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张伯驹《丛碧书画录序》自述。张伯驹收藏杜牧《张好好诗》《平复帖》,《游春图》,《百花图》《上阳台帖》这些神话般存在真迹,都被他完好保留在中华大地上。哪怕后来张伯驹被绑架勒索,潘素欲卖画救他,都被他严词拒绝,称“宁死也不能卖画!”他捐了“半个故宫”。20世纪50年代,这些珍藏了30多年书画名迹,被张伯驹夫妇陆续无偿捐给国家。其中多幅国宝级名画,现在静静地陈列在故宫博物院中。而这些文物的价值,如今已经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了。张伯驹收藏的宋代杨婕妤百花图,为现存最早女画家作品。故宫虽然不是张伯驹的家,可他的东西都在故宫里了。__郎显傥薜诙稣挪浴H诵谋梢模狼橐婀浴9倘皇且蛭岢直拘模簧冀嗌碜院谩K钠冢姆绻牵从跋炝艘淮⑸踔良复娜舜蠹摇0驯仙难阕⒂诒;ぶ谢拿鳌⒅泄帐踔小“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的有着怎样的收藏故事?1927年,张伯驹收藏了第一件墨宝——康熙皇帝的御笔横幅《丛碧山房》,因张伯驹住处好植蕉竹花木,从此以“丛碧”为号,开启了收藏之路。一、西晋陆机《平复帖》张伯驹害怕《平复帖》被盗买,便委托阅古斋韩君转告溥心畲,不要再使其流出国外,如果愿让,张伯驹可收,如果溥心畲急需用钱,也可以此帖抵押。1937年,叶遐庵举办上海文献展览会,委托张大千致意溥心畲,以6万元求让。溥心畲仍要价20万,未成。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张伯驹原想以《平复帖》作抵押借给溥心畲1万元。第二天,傅增湘告诉张伯驹,溥心畲现下只要价4万元,不如直接买下。于是,张伯驹年前先付了2万元,余款分2个月付完。《平复帖》由傅增湘转交张伯驹,并题跋于其后。那时白坚甫打算买下《平复帖》转售日人,20万的价格也是很容易的,但《平复帖》已到张伯驹手中。二、隋展子虔《游春图》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卷到了马霁川手里,要价800两黄金。此卷在《宣和画谱》中有著录,为存世最古的画迹。张伯驹和于思泊去找马衡,告诉他此卷必应收归故宫博物院,院方应先致函古玩商会不准出境,然后议价。如果院方经费不足,张伯驹愿代为周转。但马衡没有同意。张伯驹只得自己出面购藏,警告厂商,此卷有关历史,不能出境,以致流出国外。后由墨宝斋马宝山出面洽商,以黄金220两定价。那时张伯驹屡收宋元巨迹,手头拮据,不得不售出所居房产付款。一个多月后,南京政府张群来京询此卷,愿意花四五百两黄金买这幅画,马霁川悔之晚矣。三、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唐代杜牧《张好好诗》卷是1950年经琉璃厂论文斋靳伯声的弟弟在东北收到,持来北京。秦仲文告诉张伯驹这卷书法在惠孝同手中,担心他知道了以后一定会买。但张伯驹问惠孝同的时候,得知他并没有留,已被靳带去上海了。张伯驹急忙托马宝山追寻此卷,不到一个月就被追回,狂喜的张伯驹花了5000多将其买下。在1960年以前,张伯驹所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便有117件,虽然数量并不庞大,但却涵盖了中国的历代书画史。其中唐代及以前的书画珍品6件,宋代书画13件,元代书画11件,明代书画40件,清代书画47件。除了上述几件,李白《上阳台帖》、宋徽宗《雪江归棹图》等藏品也堪称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煊赫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