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汝昌书法多少一平尺,周汝昌的作品都有哪些?(包括红学以外的著作)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5 11:01:18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周汝昌书法的价格,值多少钱,其作品拍卖价格记录

收藏不要因为某个书画家或者别的艺术家出名了就去收购,更不要去收购已经炒得很高的书画等艺术品(就像炒得很高的庄家股、绿鸡蛋、野生甲鱼······价格越高,假的越多),价格越高赝品、仿品也越多!!!也不要因为某个艺术家还不出名,就不收藏他的艺术品,甚至艺术价值高的也不收藏。只要是真正有价值,有特色的书画等艺术品都值得收藏。因为许多艺术家起初不出名,他的书画等却已经很好,很有特色了,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但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比方八大山人······江西的黄秋园、陶博吾······等都是逝世后书画才被重视和发掘出来,而且他们当时什么都不是,什么身份也没有;后来人们趋之如骛,欲购而不可得。所以说只要是好的、有特色的艺术品,在作者尚未出名,且作品价格非常低廉时购买,成本低,升值潜力大,收藏它们能保证一本万利,收藏者何乐而不为呢???假若只是收购贵的,即使身家亿万又能收购多少呢? 即使收购得起,能确保升值吗?更甚者,像股票一样,到了低谷时期,还可能贬值!!!如果说价格,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个性、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模仿的、或者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现在市面上很多都是行画和仿品等;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也曾经有人说我废话!除非你懒,光想吃现成的,不学无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即使是恒定不变的,给你鱼就好,你知道是好鱼坏鱼,还是有毒的鱼呢?给你渔,学会了,自己会捕鱼多好!管他好鱼坏鱼毒鱼!你都能分辨!

田蕴章:周汝昌先生的书法,人家吹捧是瘦金体,其本质是什么?

周汝昌是红学泰斗,一生致力于《红楼梦》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红楼梦》及其时代背景的大门。尽管研究《红楼梦》的人比较多,可如先生自始而终的则少之又少。《红楼梦》的研究不仅仅是研究《红楼梦》本身,更是历史学、文学、艺术、美食学、建筑学等多领域的交叉研究,对文化素养要求极高。换言之,一般人还真研究不了《红楼梦》。所以,周汝昌不仅仅是“红学大家”,更是一代大儒。
除了研究《红楼梦》老本行之外,周汝昌书法造诣极高。赞誉者,认为其书法可媲美瘦金体;贬损者,则认为其书法,难免有松塌浮滑之感。凡此种种,说什么的都有。在笔者看来,他的津门后辈田蕴章说法倒是颇为可信。田蕴章表示,周汝昌的书法,人家吹捧是瘦金体,其实不过就是盲写。据悉,田蕴章对周汝昌先生是推崇备至,为何会有此番言论呢?这背后有何隐情?
周汝昌书法很能代表老一辈的整体水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众所周知,周汝昌早年生于民国,那个时代没有什么专门的书法课程,更没有所谓的书法学博士。你要想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又该靠什么呢?靠的是自觉。周汝昌所处的时代,恰恰是新老交替,虽有新学可传统文化的精华还没有丢失,书法是一种本能,你要是搞学问却不搞书法,那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所以,周汝昌书法是一个自觉的学习过程。周汝昌表示书法只能靠练,不能靠说。这一点说得很好,指出了临帖的重要性。周汝昌初学欧楷,后又钻研二王、米芾等书法流派。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结合自身所悟,写出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从周汝昌的书法历程来看,算得上是中规中矩。得益于周汝昌老先生的治学与学术,学界普遍认为周汝昌写的是瘦金体,捧得地位是相当的高。范曾开山弟子崔自默认为周汝昌先生书法并不是瘦金体,而是出自王羲之,以贴为宗。
田蕴章所言,与崔自默的说法是如出一辙,也认为周汝昌老先生书法不是瘦金体。部分人将周汝昌先生书法吹捧成瘦金体未免言过其实,实际上周汝昌书法大多数都是盲写。田蕴章所言其实不过就是盲写,也是有根据的。周汝昌年过七旬后目力不济,看什么东西都看不清楚,只能盲写了。虽然有部分字出现错笔、漏笔,可依旧不失为是精品之作。然而,网络上最擅长的就是断章取义,田蕴章这句话也经常被拿来黑周汝昌书法。其实,田蕴章还是推崇周汝昌书法的,“周汝昌纪念馆”题词即是明证。
总而言之,田蕴章说周汝昌先生书法不是瘦金体,不过就是盲写,并无太多恶意。相反在笔者看来,周汝昌先生在目力不济的情况下,拿出上等书法作品着实不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周汝昌晚年书法是走心之作,盲写亦是书法大家。其实,书法的最高境界是用心去写,正如曾祥蒙着眼睛写书法一样,把盲书称之为心书,用心去写书法,从而创造无限的艺术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周汝昌晚年盲书之作,足以吊打当代所谓的书法大家。

谁熟悉“周汝昌”?

周汝昌字玉言,1918年4月14日出生,籍贯天津。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
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他是研究《红楼梦》的著名红学家,有红学著作多种,其中《红楼梦新证》影响很大。他的根本观点: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是曹家史。因而被称为自传派大将胡适的得意门生。
目录
1 主要著作
1.1 红学专著
1.2 新著
1.3 学术专著
1.4 其它
[编辑]
主要著作
[编辑]
红学专著
《红楼梦新证》,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增订);
《曹雪芹》,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重印增订);
《恭王府考》,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献芹集》,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石头记鉴真》,与其兄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
《红楼梦的历程》,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恭王府与红楼梦》,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新传》,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
《红楼艺术》,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红楼梦的真故事》,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
《红楼真本》,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
《风流文采第一人》,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编辑]
新著
(资料缺)
《曹雪芹画传》
《红楼十二层》
《红楼夺目红》
《和贾宝玉对话》
《周汝昌梦解红楼》
《定是红楼梦里人——张爱玲与红楼梦》
[编辑]
学术专著
《范成大诗选》,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白居易诗选》(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杨万里选集》,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书法艺术问答》,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
《诗词赏会》,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编辑]
其它
《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岁华晴影》,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
《胭脂米传奇》,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
《砚霓小集》,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脂雪轩笔语》,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红学家。
红学大家,到老仍童心不泯喜欢林妹妹.
他最喜欢的是湘云好不好
采访过他的
——只言片语·脂砚翩羽 文 / 无言咏落花

——访周汝昌先生
值得敬佩的人
第五章——周汝昌
作者:张者????转贴自:自白书????点击数:238
?周汝昌
???
?1918年生于天津。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历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燕京研究院董事、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作家协会会员等。工书,其书法为世所重。传略载入多种辞书。
?主要著作有:《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石头记鉴真》、《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等十几部红学专著,200余万言著述,影响巨大,深受赞许。另出版有:《书法艺术答问》、《岁华晴影》、《脂雪轩笔语》、《北斗京华》、《天地人我》、《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
周汝昌的红与黑
????
????周汝昌,红学家。人们都会这样认为。
????可是,周汝昌本人却说:“简单地把我当成红学家是外界的一种误会。我很不喜欢‘红学家’这个称谓,也不喜欢‘红学界’这个说法。”
????这种回答让人大感意外。是什么原因使他把毕生的精力和时间都倾注在《红楼梦》这本书上?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在82岁高龄的今天,却矢口否认自己是红学家呢?面对这位白发苍苍、瘦骨嶙峋的老人,让人一时不知该问他些什么?
????一部《红楼梦》曾经给他带来过荣誉,因《红楼梦新证》的出版,使他红极一时,成为当时的热点人物,因“红学”成了“红人”。这部《红楼梦》也曾经给他带来过厄运,使他因“红人”成为“黑人”。《红楼梦》影响了他的一生,“红”与“黑”的人生经历不断转换伴随着他。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欣喜也有酸楚。他尝够了其中的苦与乐,悲与喜,荣与衰的人生大滋味。
????曹雪芹十年辛苦,滴泪为墨,研血成字,成了《红楼梦》。
????周汝昌却用了五十年心血,半只眼睛苦作,完成了几百万字的专著,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按他自己的话说,一生的精力与其说用在了研究《红楼梦》上,不如说用在了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所以,他说:“要说我毕生的精力都投在了‘红学’研究上不完全对,当然,一部分精力是用在了红学上,另一大部分精力主要用在了对诗词的创作、注释、鉴赏、理论以及书法和中华文化精神的研究上。”
???
半只眼睛苦作
????
走进周汝昌的书房,见他背对着门正写。瘦小的身躯趴在书桌上缩成一团,对我的到来充耳不闻。周汝昌的女儿走过去在他耳边大声喊道“客人来了”。他抬头用一只手搭在耳边却不解地道:“你说什么?”转过身见我,笑了。迎上来握住了我的手说:“不好意思,我耳朵不好使了。”“没关系,”我说,“我可以用纸条提问题。”她女儿说:“用纸条恐怕也不行,他一只眼完全看不到了,另一只眼只有0.01的视力,只能算是半只眼。”我不由望了望他书桌上写的东西,见满是字,可我一个也认不出,每一个字都是身首异处的。周汝昌的女儿又说:“他的字只有我一个人能认。”
????我坐下后,开始为自己发愁,我不知用什么方法和他交流。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先生是一个十分有经验的受访者。他让我坐在沙发上,自己顺手拉了一只小椅子,面对面坐了。膝盖刚好顶住我的膝盖。他说:“你问吧!你可以趴在我耳边嚷嚷,我基本上能听到。”这样,我一下就放松了,这哪里是采访,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促膝谈心。
????既然是谈心,我便把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扔到了一边。我问:“您的耳朵是什么时候听不到的?”
????“那是1954年,我奉调回京,住东城北面门楼胡同。我住了间正房,南有大窗,北有小窗。一日,天降大雨,电闪雷鸣,我正立窗边看雨,冷不防一声霹雳,一条火龙从北窗入,又从南窗出,这条火龙从我左耳边走过,相距不过一寸。我当时只觉得天崩地裂,脑袋嗡地一响,天地便一片寂静,从此非有雷鸣般之声我是听不到的。你想有龙从耳边过,我不‘聋’才怪呢!”
????听了老人的叙述,我不由露出惊异之色,望望先生的女儿,想从她那里得到证实,却见她笑而不答。
????我又问:“您的眼睛又是怎么失明的?”
????“1974年忽然两眼要失明,周总理闻知后亲切关怀,指示人民文学出版社给周汝昌一定要找个好医院,不能让他失明。后来找到协和医院最有名的大夫。我现在还剩下这半只眼,要感谢周总理,感谢那个眼科大夫。眼睛总算保住了没有彻底失明,可再也不能做编辑工作了。医生连续给我开了三次证明给人民文学出版社,我都把证明压下来了,我离不开那编辑工作。后来实在坚持不下来了,我只好辞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工作,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您从1974年开始眼睛就不行了,耳朵也听不见了,是什么原因使您把文化研究工作坚持到今日的?”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不见不闻乃是抵御声色的要招。怎奈耳目虽可掩住,还有一颗心呀!心还不肯闲着,又要听又要看的。从1974年到今天,凭着这半只眼苦作,又写出了几百万字,出了十几本书。有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也有关于诗词书法的。”
????面对这样一位老人,不由得让人心动。82岁了,耳已聋,眼也瞎,心却充满了激情,思维依然活跃,声若铜钟。
???
一次机缘 五十年心血
????
???“虽然您不认为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用来研究《红楼梦》了,但五十多年来,《红楼梦》的研究肯定用去了您很多心血,这一点我想您没有异议吧?”
????“是的,我的确用了很多心血去研究《红楼梦》!”
????“那么,是什么契机使您走上了《红楼梦》研究之路的呢?”
????“那真是机缘巧合,同时这也和胡适分不开。”
????“哦!请谈谈。”
????“那时候我还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我本来是1939年考上燕京大学西语系的,理想是翻译中华文化名品向世界传播。抗战时燕京大学被日本鬼子关闭,教授关进集中营,学生被遣散。抗战胜利后,我又重新投考再进燕园,可对西文已不感兴趣,兴趣都集中在诗词文学理论上。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我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这是胡适先生多年以来为了考证曹雪芹想找而没找到的。我翻开一看大为惊喜,里面有六首直接咏及到曹雪芹的诗。这不单是文学作品,也是重要的史料呀!”
????周汝昌由此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此文引出了周汝昌和胡适先生的一段佳话。胡适先生看到周汝昌文章之后,非常高兴,主动给周汝昌写了一封信,此信也在报上发表,这样一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周汝昌说:“我是十分感念胡适先生的,但是我们的学术观点有所不同。胡适先生的信,当时对我的考证只同意一半,另一半有所保留。我当时是一个少年,少年气盛,也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知道言语轻重,就又写了一篇文章和胡适先生辩论。”
????胡适先生不久就回了信,一来二去,从1947年的冬天到第二年的秋天,胡适先生共给周汝昌写了6封信,探讨红学问题。胡适先生也许没想到他的6封信给了一位年轻学生极大的鼓舞,使周汝昌从此走上了漫长艰辛、长达半个世纪的红学研究之路。我不由好奇地问:“这些信都还在吗?”
????周汝昌回答:“这些信都成了文物了。在‘文革’中,我所有的有历史价值的旧信件大都散失了,而‘胡函六通’(胡适的6封信)由于是极重要的政治罪证,反而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与胡适先生的书信往来成了周汝昌红学研究生涯的开始,随着研究的深入,周汝昌冒昧地向胡适借阅由胡适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
????周汝昌说:“当时我和胡适没有见过面,我只是燕京大学的一个学生,不知何许人。胡适先生就敢把那样一部珍贵的藏本借给我。当时由一位叫孙楷第的先生从城里带来,用旧报纸裹着,上面用很浓的朱笔写了燕京大学四楼周汝昌先生收。我当时是一个学生,胡先生很讲礼貌,用了先生这样的字眼,这张旧报纸我一直珍藏至今。”
????周汝昌看到这个藏本大为震惊,曹雪芹的原本和当时流行的本子有如此不同。1948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世人未见的奇书带回了老家,周汝昌四哥周祜昌一见,惊呆了!原来曹雪芹的《红楼梦》被(指“程乙本”)高(鹗)歪曲篡改得如此厉害。可惜原本纸张已经黄脆,让人不忍翻阅。
????“这怎么办呢!没法研究。我的哥哥说,好!我下决心现在就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当时没有影印本。可惜这个本子现在找不到了。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局势紧张,我想到“甲戌本”还在我手中,担心若有失损,无法补偿,觉得应将书归还原主,于是我专程赶到胡府——东城东厂胡同一号。当时未见胡适本人,有一中年男子开的门,称其为胡适公子。我便把书交给了胡公子,匆匆告辞。”
?????据史料记载,胡适离开北平南下时,他抛下了家中的万卷藏书,只带走了两部书,其中一部就是周汝昌还给他的《甲戌本?红楼梦》,可见此书之宝贵。通过几年的研究,周汝昌完成了近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此书由家兄周祜昌用蝇头小楷清缮出来,交付出版社。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立即轰动了海内外学界。当时周汝昌正在四川大学任教。书出来后,上海长风书店门前排起了长队,书脱销了,三个月内赶出三版。在北京文代会上几乎人手一部。远在大洋彼岸的胡适后来在文章中写道,汝昌的书功力真可佩服,可以算是我的一个好徒弟。《新证》出来后,毛泽东也看了,在《毛泽东读评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到《新证》。
1954年周汝昌被中宣部三次特电从四川大学调回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了一个编辑。后来批俞(平伯)批胡(适)运动逐步升级,周汝昌很快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繁琐考证”的典型代表。周汝昌由“红”变“黑”,时年34岁,有趣的是当时美国一个学家叫米乐山的,还在著作中称周汝昌为“红色红学家”。
???
不谈红学 却说红楼
????????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只有前80回是曹雪芹的,后40回是高鹗补的。您一直认为后40回是伪续,您能大概地谈谈您的观点吗?”
?????“这是红学研究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曹雪芹费了十年辛苦,为什么写这么一部大书。这在原著中说得很清楚了。在老残给自己的小说写的序中也谈得很清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是对旧中国那个时代天下女性(女儿家)的命运、处境、不幸、悲惨结局最深刻、最博大的悲叹,写了一个巨大的悲剧。而高鹗偷梁换柱、移形变质,引向了一个哥哥妹妹式的小悲剧。今天一般读《红楼梦》者,脑海里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印象——婚姻不幸、爱情悲剧、贾宝玉是一个叛逆者。这是对《红楼梦》最一般的理解,这种功劳确确实实是高鹗的。我说,那样伟大崇高的悲剧,不允许你变质、变性、缩小、庸俗化。”
????“那么以您的观点,后40回应该是一个什么发展脉络呢?”
????“对你这个问题我首先纠正一点,原著不是80回之后40回。80回加40回是120回,这是中国章回小说发展的最高峰。根据我的研究,曹雪芹要写108个女儿的角色,全书准备写108回。108是我们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代表数字,9是阳数,就是奇数,单数的最高代表;12是阴数,就是偶数,双数的最高代表。9乘12得出108来代表最多,是一种象征,不是实数。原著至78回止,78回往后笔墨骤变。”
????“谈到108,让人不由想起了《水浒》。《水浒》中有108将,曹雪芹是不是模仿?”???
????“是的!《水浒》写了108个绿林好汉,写得好,曹雪芹非常佩服。强盗原先没人敢写,你居然敢写,而且写得这么好,曹雪芹深受其影响和启发。曹雪芹大才,不能重复你,你的绿林好汉都写绝了,我写什么呢?写红粉英雄,写脂粉英雄。这是秦可聊的话。《红楼梦》伟大的‘大’就‘大’在这里。我这样一说,也许你慢慢会明白了,我研究红学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一般的所谓红迷,认为这小说了不起,就是爱《红楼梦》等等……当然也包含着这样的因素,但实际上我并不是因为它是一部著名的小说而重视之,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书中包含的中国文化。我想通过红学研究,看看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精神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这种大精神就包含在《红楼梦》中。”
这时他女儿在一边笑了,说我父亲对《红楼梦》和曹雪芹比对我们了解,他每年都为曹雪芹过生日,他却不知道我和母亲的生日。
我笑了,问:“您说起《红楼梦》简直如数家珍,不愧是一个红学家,可是为什么您却不愿让人称你为红学家呢?”
“首先,我已不是红学界的人了。我在海外住了一年,1987年回来之后,我就向当时的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凡同志谈了我的愿望,我不想在红楼梦研究所了,我退出。红学界的人事,种种复杂关系太费神,我是一个老书生,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我没有那种能力处理红学界中的种种利害关系,我何必在那方面费精力呢!我从1978年就脱离了红楼梦研究所,这就等于脱离了红学界。红学界尽管包了全国高校、社科研究者,但实际上掌握我们红学界的就是红楼梦研究所。还有,目前舆论界,一般的群众对红学不了解,认为你们这些人吃饱了没事研究些哥哥妹妹恋爱……这简直是糟透了。再者,所谓红学界的某些人和某些事让人起不了敬意,一般人有微词,我混在里面,什么事都扣在我头上,让我受不了。我退出不参与这其中的事,我做自己的学问。”
????“但是,大家都知道当年把您从四川调到北京,就是因为您的《红楼梦新证》的出版,也算是组织上对您的重视吧!红学界的一些事是应该和您分不开的。”
????“可是,我调京之后,当年的10月就是批俞批胡运动的开始,我一步步地成为了批判的对象。以后所有红学界的事情不但不是我主持,我连知道的权力都没有,我是靠边站的。可是,不明真相的人,特别是学术界的一些人仍然认为我当初调来主持红学的一切。为此对我有很大的误解,有很多事认为是我干的,让我有嘴说不清。还有一点就是我和红学界的一些所谓红学家没有共同语言。”
????“一部《红楼梦》在中国有其特殊的地位,它是和我们新中国政治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抛开对中国人现实生活的影响就够让人深思的。您能谈谈这是为什么吗?”
????“红学的位置是由毛主席提高的,这事人人皆知。没有毛主席,这部所谓的爱情小说还不知道是什么命运呢!解放以后红学的发展有今天这样的地位,没有毛主席那是不可想像的。当时批俞批胡也是毛主席倡导的,但是运动扩大化了,有些一发而不可收。这已不是红学的问题了,这是学术思想的大运动,震惊了世界。”
“《红楼梦》不但对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到我们的文化生活。在中国的历史上恐怕没有一部文学作品能有这样大的影响。”
“是的,《红楼梦》这种普遍地被重视、爱好、谈论、研究、表现、表演,这已不是简单一部书的问题了,这是一种现象,我们可称其为红楼梦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包含了对它的研究,还包含了许多红学研究者,也包含了红学界这个特殊的团体。这种现象的根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
生命靠生命维持
????
???“刚才我们谈论的大多是一些学术性话题,我现在想问一点您个人的问题。您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由红变黑,有黑变红,您能否谈一下在您一生中最痛苦的记忆是什么?”
???“说实话,红学是一门悲剧性的学术,选择了它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第一流的大学者不屑为之,对它有兴趣的又不够资格,于是就落到了我辈之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痛苦。当然这种痛苦只是我个人的小悲痛,真正的大悲痛是和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的。”
周汝昌说到这里静静地沉默了,我望着他,默默地体会着他说的那种痛。过了一会他说:“你刚才问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回忆是什么,我告诉你,那是在抗战时期,当时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珍珠港事变后,日本人把燕京大学封了,把学生遣散了,当时辅仁大学登出广告招编,很多同学都去了,很多同学为了求学都去了!我坚决没去,回到了天津老家,回到老家也不安宁,当地有一个叫新民会的汉奸组织专门搜罗失学失业的青年学生为他们服务,我当时只有藏在地窖里。我的老家离天津市四五十里,属于一个大镇。有一天我亲眼看见当地惟一的一个小学,教师领着一队小学生打着新制的太阳旗去村口去迎接日本驻军。那小太阳旗是用白纸制的,就是一张白纸中间用红墨水画了一个红圈圈。当时在阳光下,小学生手中的小太阳旗刺痛了我的眼睛。当时我欲哭无泪,欲喊不能,一种绝望、一种痛让我无法言表。我觉得我当时的心在流血,心都碎了。所以今天你问我最痛苦的记忆,那伤口一下便被触动了。唉——”
周汝昌的痛是我们民族的痛,他的伤也是我们民族的旧伤,民族的大悲痛绝不能、也不会再重演。我触动了我们心中共同的伤疤。眼前的老人几乎被一种痛苦的回忆攫住了,为了改变一下他的情绪,我连忙又问:“一生中让您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我1968年被关进牛棚隔离审查,差不多一年后,我被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去了11个月。由于我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让我看菜园子。夜里4点起,满天星斗,柱着一个竹竿,趟着过膝的水,到一个大湖堤上。在那里可以看到整个菜地的情况,当时连一个人影都没有。我站在堤上仰望东方,见启明星亮了,东方渐渐露出了鱼肚白,太阳一点一点出来,充满了一种希望。当时我看到这个景象觉得十分特别,我突然对自己有了一种信心,觉得自己的前途也会像早晨的太阳一样充满了希望。天亮后我被换回去,走在路上突然碰到一个同志对我说,队部让你去一趟。当时我心中咯噔一下,不知自己又犯了什么错误,害怕。去了队部,头头对我说,北京工作需要你,要调你回去。我当时一点都不敢相信。接着头头又对我说,从今天起你可以不劳动了,你收拾东西吧!愿意哪天走和我们联系。我一听这不是一步登天嘛!到总部去拿公函,走在路上晃晃悠悠地像在梦里,连人家给我打招呼也听不到了。公函拿到一看,天哪!是周总理办公厅给湖北军区司令的专电,调周汝昌回北京工作。你可以想像我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这是我平生最高兴的一件事。至今我还保存着专电的复制件。由此我一下又从‘黑人’变成了‘红人’。在回北京的路上,连服务员都给我配好了。那是1970年9月5日,这是我的纪念日,是周总理调我回来的。当时我一点也不知怎么回事,外面风传我和周总理有联系,这不是胡说吗!我一个小民,当时哪能和周总理联系上呀!”
我被周汝昌大起大落的经历弄得目瞪口呆,面对眼前的耄耋老人,我问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您今年已是82岁的高龄了,你是怎么看待生与死这个问题的?”
“我希望多活几年。不是贪生怕死。像我这样一个又聋又瞎的人积累一些学识很艰苦。刚积累了一些东西,人刚成熟,理解认识刚开始深刻了,可是已到了快结束生命的时候。这是人类的不幸,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我认为人应多活几年,只有这样,才能给后人多做一些贡献。我对生命的理解是一个综合性的,主要是精神智力,而不是纯自然的生命。其实延长一个纯生理的生命是无意义的,因为任何生命都是靠生命来维持的。动物的弱肉强食是靠弱小生命来维持自己的生命的。人类也一样,我们吃的一切食物都是生命。米、麦、豆、蔬菜以及一切植物的根、茎、花朵都包含了生命力。肉食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动物的生命,这是很残酷的。你的生命是靠无数的生命来延续的,认为自己的生命宝贵,其他生命就该结束,这是最自私的认识。所以说活着就要做贡献,否则你是在浪费生命。说到我自己,我是留恋人间事的,虽然我的一生有那么多艰难困苦,有那么多不如意,特别是我现在耳聋眼瞎的,我现在半只眼睛拼命干,就是因为我还有没完的工作,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我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很健康,对于死我还没有想过,至少还没来得及提到日程上去想。人的生命不是到他身体死亡为止,用另外一个方式还可以延续,还可以做贡献。因为他死后思想还存在,他还有弟子、子女作为他的继承人,他还有著作存于世。”
???

四尺整张竖式书法作品


四尺整张竖式书法作品是一种竖行书写的长方形作品。内容多为四尺整张的福、寿、龙、虎等吉祥寓意的大字,再在左右配上“对联”,也有悬挂祖训、格言、名句书法题字或者祖先肖像、山水、老虎画的。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四尺整张竖式书法作品是一种常见的书法作品格式,它的视觉效果比较有冲击力。此类作品通常悬挂在客厅、办公室等比较庄重的场所。
如何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恒心和毅力。如果有条件,找一个好的老师会事半功倍。如果没有条件请老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书法。在众多的学习资料里面,最好的就是视频了。书法教学的视频也有许多,内容比较好的,有南开大学研究生导师田蕴章先生的365集《每日一题,每日一字》,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黄简先生的书法系列讲座。
此外,还可以购买一些理论书来学习书法。这些书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并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市场上值得参考的书有启功先生的《启功给你讲书法》、白蕉先生的《白蕉论艺》和周汝昌先生的《永字八法》等。
四尺整张竖式书法作品是一种大字书法作品,通常采用纵向排列,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下面我将向您介绍一篇600字以上的四尺整张竖式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标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作品内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风行巽,君子以谦逊为荣。
雨露丰,君子以恩泽成人。
作品解读:
这篇四尺整张竖式书法作品以《大学》中的名句为主题,精心构思,用笔流畅,力度恰到好处。整篇作品共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用一句话概括了不同的品质和人生态度。通过书法的艺术表现,传达了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
第一部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表达了天道运行有常,君子应该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来修身养性,不断奋发进取。书法作品以篆书风格展现,用刚健有力的笔画表现出君子坚强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部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厚德载物的品德。书法作品采用楷书风格,线条流畅,用粗细相间的笔画表现出君子的包容和胸怀,让观者感受到君子的宽广和博大。
第三部分:“风行巽,君子以谦逊为荣。”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谦逊待人,不骄不躁。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书写流畅,用灵动的笔画表现出君子的谦和和谐,给人以亲切和舒适的感觉。
第四部分:“雨露丰,君子以恩泽成人。”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应该以恩泽他人、造福社会为己任。书法作品以草书风格展现,线条简洁有力,用快速的笔画表现出君子的慷慨和仁爱,给人以直接而深刻的感受。
整篇作品以四尺整张的形式呈现,呼应了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德行和追求美好品质的价值观念。通过书法艺术的表现,将这些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观者,使人产生共鸣和启发。
这篇四尺整张竖式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远的意义,展示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和韵味。无论是从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样一篇书法作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让人们领略书法艺术的美,还能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周汝昌简介 周汝昌是谁

1、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生于天津。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2、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周汝昌的资料

  周汝昌简介
  --------------------------------------------------------------------------------
  周汝昌,字玉言。研究员,男,汉族,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红学家——周汝昌
引言:周汝昌老先生是当今最重要的红学家,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
....周汝昌(1918—)字玉言,天津市人,男,汉族,研究员,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转中文系研究院深造。此后历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1954年起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学时代就在南开中学校刊及其他报刊发表论文、杂文、诗词等,大学时翻译、研究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此后主要从事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研究,同时还从事禅学与文艺关系的研究,《三国演义》的校定、注释和评介,《水浒传》的评注和唐宋诗歌的评注等。已出版论著多种和大批论文,主要有:《红楼梦新证》、《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白居易诗选》(合著)、《曹雪芹》、《书法艺术问答》、《献芹集》、《石头记人物画》、《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合著)等。同时,他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新著: 《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以短文讲“大旨”。全书130余篇,从赏析曹雪芹“绝特”个性,提出史湘云才是《红楼梦》全书主角,到刘姥姥在全书中的重要性,以及红学研究者极少触及的红楼小人物的见解等观点。
...........《石头记会真》(海燕出版社二○○四年五月出版 十卷 共计五百万字 周祜昌 周汝昌 周伦玲 校订)“……,56年的大愿,总算成为现实。在红学研究史上,此书的出现应该有它应得的地位与价值,若能达到二百多年来比较系统全面地“斥伪返本”的初步成果,大体可以存于书林艺海、文化渊薮之间,个人的得失短长,就微末不足挂在心头了。…… ..——周汝昌”
附:“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
....记者在不止一个地方看到他说“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白呢?周老说:“我研究的其实不仅仅是红学,我主要研究的是诗学、书法、中华文化学。”有人曾抱怨周老将“红学”转变成“曹学”了,其实也与周老这个宽泛的研究范围有关,他认为研究《红楼梦》不是仅研究遣词造句,更要研究《红楼梦》所映射出来的所有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无疑都承载着传统文化。周老除了上述研究范围之外,他还是一个外文教师。他说:“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在用外文给外国客人讲《红楼梦》。”这一层原因之外,其实还包含着其他因素:国内人对红学一词并不是都抱有好感。这也许与历史记忆有关,向来红学研究就与政治的联系过于紧密。再者,周老告诉了记者当今红学界的沉闷。这沉闷包括学术方面的沉闷:现在红学研究进展缓慢。“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红学著作,但无论其规格、其品质,有价值的不多。” 另一方面的沉闷则是来自学术界的环境风气,“为什么我说一句话,大家亿万双眼睛盯着,议论,围剿?如果是严肃的批评我欣然接受,可是我遭遇的都是非学术的话,漫骂,造谣,攻击,所以我说,我最好还是离开这个所谓的界,我是界外人。我弄自己的学问不是很好吗?”
周汝昌(1918.3.4—)字玉言,天津市人,男,汉族,研究员,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转中文系研究院深造。此后历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1954年起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学时代就在南开中学校刊及其他报刊发表论文、杂文、诗词等,大学时翻译、研究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此后主要从事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研究,同时还从事禅学与文艺关系的研究,《三国演义》的校定、注释和评介,《水浒传》的评注和唐宋诗歌的评注等。已出版论著多种和大批论文,主要有:《红楼梦新证》、《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白居易诗选》(合著)、《曹雪芹》、《书法艺术问答》、《献芹集》、《石头记人物画》、《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合著)等。同时,他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新著: 《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以短文讲“大旨”。全书130余篇,从赏析曹雪芹“绝特”个性,提出史湘云才是《红楼梦》全书主角,到刘姥姥在全书中的重要性,以及红学研究者极少触及的红楼小人物的见解等观点。
...........《石头记会真》(海燕出版社二○○四年五月出版 十卷 共计五百万字 周祜昌 周汝昌 周伦玲 校订)“……,56年的大愿,总算成为现实。在红学研究史上,此书的出现应该有它应得的地位与价值,若能达到二百多年来比较系统全面地“斥伪返本”的初步成果,大体可以存于书林艺海、文化渊薮之间,个人的得失短长,就微末不足挂在心头了。…… ..——周汝昌”
附:“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
....记者在不止一个地方看到他说“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白呢?周老说:“我研究的其实不仅仅是红学,我主要研究的是诗学、书法、中华文化学。”有人曾抱怨周老将“红学”转变成“曹学”了,其实也与周老这个宽泛的研究范围有关,他认为研究《红楼梦》不是仅研究遣词造句,更要研究《红楼梦》所映射出来的所有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无疑都承载着传统文化。周老除了上述研究范围之外,他还是一个外文教师。他说:“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在用外文给外国客人讲《红楼梦》。”这一层原因之外,其实还包含着其他因素:国内人对红学一词并不是都抱有好感。这也许与历史记忆有关,向来红学研究就与政治的联系过于紧密。再者,周老告诉了记者当今红学界的沉闷。这沉闷包括学术方面的沉闷:现在红学研究进展缓慢。“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红学著作,但无论其规格、其品质,有价值的不多。” 另一方面的沉闷则是来自学术界的环境风气,“为什么我说一句话,大家亿万双眼睛盯着,议论,围剿?如果是严肃的批评我欣然接受,可是我遭遇的都是非学术的话,漫骂,造谣,攻击,所以我说,我最好还是离开这个所谓的界,我是界外人。我弄自己的学问不是很好吗?”
红学家——周汝昌
引言:周汝昌老先生是当今最重要的红学家,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
....周汝昌(1918—)字玉言,天津市人,男,汉族,研究员,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转中文系研究院深造。此后历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1954年起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学时代就在南开中学校刊及其他报刊发表论文、杂文、诗词等,大学时翻译、研究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此后主要从事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研究,同时还从事禅学与文艺关系的研究,《三国演义》的校定、注释和评介,《水浒传》的评注和唐宋诗歌的评注等。已出版论著多种和大批论文,主要有:《红楼梦新证》、《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白居易诗选》(合著)、《曹雪芹》、《书法艺术问答》、《献芹集》、《石头记人物画》、《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合著)等。同时,他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新著: 《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以短文讲“大旨”。全书130余篇,从赏析曹雪芹“绝特”个性,提出史湘云才是《红楼梦》全书主角,到刘姥姥在全书中的重要性,以及红学研究者极少触及的红楼小人物的见解等观点。
...........《石头记会真》(海燕出版社二○○四年五月出版 十卷 共计五百万字 周祜昌 周汝昌 周伦玲 校订)“……,56年的大愿,总算成为现实。在红学研究史上,此书的出现应该有它应得的地位与价值,若能达到二百多年来比较系统全面地“斥伪返本”的初步成果,大体可以存于书林艺海、文化渊薮之间,个人的得失短长,就微末不足挂在心头了。…… ..——周汝昌”
附:“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
....记者在不止一个地方看到他说“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白呢?周老说:“我研究的其实不仅仅是红学,我主要研究的是诗学、书法、中华文化学。”有人曾抱怨周老将“红学”转变成“曹学”了,其实也与周老这个宽泛的研究范围有关,他认为研究《红楼梦》不是仅研究遣词造句,更要研究《红楼梦》所映射出来的所有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无疑都承载着传统文化。周老除了上述研究范围之外,他还是一个外文教师。他说:“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在用外文给外国客人讲《红楼梦》。”这一层原因之外,其实还包含着其他因素:国内人对红学一词并不是都抱有好感。这也许与历史记忆有关,向来红学研究就与政治的联系过于紧密。再者,周老告诉了记者当今红学界的沉闷。这沉闷包括学术方面的沉闷:现在红学研究进展缓慢。“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红学著作,但无论其规格、其品质,有价值的不多。” 另一方面的沉闷则是来自学术界的环境风气,“为什么我说一句话,大家亿万双眼睛盯着,议论,围剿?如果是严肃的批评我欣然接受,可是我遭遇的都是非学术的话,漫骂,造谣,攻击,所以我说,我最好还是离开这个所谓的界,我是界外人。我弄自己的学问不是很好吗?”

周汝昌的人物生平

1918年4月14日,周汝昌出生于天津咸水沽镇。祖父名周铜,捐过清朝“同知”,父亲周景颐,为光绪年的末科秀才。但伴随他成长的年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生于乱世又为一介家无藏书的村童,周汝昌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绝不放过。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就连坊间妇女们的缝、连、缲、挑、纳这些针线活儿也让少年周汝昌感觉很新奇。另如弹弦唱戏,初染就能令那些个“角儿们”瞠目结舌。进入小学后,他接受外语之快令人称奇,原版的英文课本在他眼里毫无障碍,就读天津南开中学时,他的英文水平可与老师论伯仲。周汝昌从初中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觉民三年,他的“文学事业”已经发端。不但作诗填词,都自己摸路而行,而且开始写“文章”,竟获一个报纸发表,记得得到的报酬是一册书。初中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天津市实验中学。进入高中后(南开中学),此时的文学活动主要方面之一即:研习宋词。但这些刊物已不易寻检,如今仅仅觅得小词数首。周汝昌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1939年周汝昌得知尚未被日本兵侵占的燕京大学招生,遂以英语免试资格投考该校的王牌西语系。周汝昌考入燕京大学后,与诸多名家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钱钟书曾回信于周汝昌:得一英才如此,北来不为虚矣,并另有回信赞其押韵”如土委地。 1941年4月4日,燕京大学礼堂上演的京剧《春秋配》倾倒观众,剧中小生李春发的饰演者正是学生周汝昌。周氏小生一招一式之美,一音一字之妙,深为梨园票友所推崇。1941年日本侵略者在制造珍珠港事件的同时又举兵占领了燕京大学,强行把教授们从北京押往山东的集中营,学生被遣散。周汝昌回到家里,继续以书为师,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而此时的燕大教授阵容已远非昔日可比,曾给他讲过两次课却让他一生敬重的顾随教授也已流亡他校。于是,周汝昌开始了与顾随先生长达20年的笔墨问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老师破例请学生周汝昌吃饭,并告知其论文一字未改全票通过。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十分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这年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周汝昌从进入小学直到大学毕业,经历了失学、停课、逃难、沦陷,这中间被历史环境所迫而虚耗的宝贵光阴竟达11年之多。 1940年周汝昌二十三岁时和十七岁的毛淑仁结为连理。毛淑仁表字芝仙,曾号岫眉。结婚那时,华北正处于日寇侵华的苦难岁月。  周汝昌在怀念妻子的文章中,对妻子的贤惠、聪颖的感激之心、赞赏之语跃然纸上,使人若感同身受,不由得生起对这位女子的敬仰。 周汝昌在自传中曾说其一生写作多得贤妻毛淑仁的臂助,尤其是当时条件之艰辛,其功更不可泯灭。贤妻素喜书法,每写字幅,她皆能评定,得出优劣,不失毫厘。她不仅内助辛苦,病时还为他抄录资料,以解周汝昌目坏难读小字之困。如今,淑仁已不在了。六十载糟糠夫妻,患难伴侣,所历万言难述。她是一个善良仁厚的慈悲为怀者,一生劳瘁,助其为文写字,缝衣做饭。在危难中表现出无畏的护其申冤的高尚精神。周汝昌平生的这点学术成就,其中包涵着她的辛勤甘苦,这种无形迹的贡献,是他难以忘怀的。 本已在诗词、书法、戏曲、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随后又步入了“研红”。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函,说他新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去燕大图书馆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据周汝昌回忆,围绕《红楼梦》胡适先生曾给他7封书信,除1封遗失外,另外6封均已公之于众。1948年夏初,正在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带着讨教《甲戌本石头记》的疑问,应胡适先生之邀从西郊学校进城,拜访胡适先生。让周汝昌意外的是,胡适先生居然慷慨地将珍贵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借与他拿走细看,后又托时在燕大授课的小说专家孙楷第将自己珍藏的《四松堂集》乾隆抄本和有正书局石印大字戚序本拿给他研究。对此,周汝昌曾不止一次感叹道:胡先生能平等对他,还对他爱护有加,其人品和学问少有人比。因为研究红楼梦,他从四川大学的外文系调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任编辑,也由于这本书,他在政治运动中被批判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繁琐考证”典型代表,由“红”变成“黑”。在后来的2005年,周汝昌出版了20余万言的《我与胡适先生》,书中首次详细介绍了二人围绕《红楼梦》所进行的学术探讨,评说了胡适先生与红学的渊源和贡献。 文革期间,周汝昌也遭受了冲击。1968年,作为“周扬文艺黑线上的活标本”,周汝昌被关进了“牛棚”。1969年中秋被下放到了湖北咸宁向阳湖干校。1970年8月下旬,周汝昌接到通知:因工作需要,调回北京。启程那天周汝昌到总部办手续,打开公函一看,“今奉中央周总理办公室专电致湖北军区司令部:调人民出版社周汝昌回京工作”,周汝昌的“黑人”身份一下子转变了。 自1974年离开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之位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后,周汝昌纷繁的学术研究中又增加了一项工作:应中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邀讲说《红楼梦》。即便是在步入90岁高龄后,只要身体允许,他从来都是不讲任何条件地乐而往之。1986年8月至1987年8月,周汝昌应美国鲁斯基金会之邀以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身份赴美一年。周汝昌除研究著述外,还为威斯康辛、普林斯顿、纽约市立和哥伦比亚4所大学及亚美文化协会讲解《红楼梦》,演讲内容精彩纷呈,给听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此外,周汝昌还用英语在北京给40多家外国驻华使馆官员讲解过《红楼梦》,当时场面同样如磁铁聚沙。 周汝昌曾这样表露他一生的学术追求:一是把陆机的《文赋》翻译成英文,这个完成了。但第二个却半途而废了,那就是把中华文学论艺术论的经典之作《文心雕龙》50篇逐字逐句地重新考证梳理。虽然限于目力身体等条件,重证《文心雕龙》成为周汝昌无法实现的一大憾事,但此前完成的另一重要主题《兰亭序》的研究,总还是让老人有些慰藉。他曾多次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家的肯定。由此扩之,1980年香港率先出版了他上世纪70年代写于“避震床”上的《书法艺术答问》,继而北京连续再版,印行数十万册仍不能满足读者需要。在这本类似讲义的《答问》中,周汝昌从用笔讲起,再到“八法”“三分”的结构,尤其是指陈书史书家得失的笔墨,多是闻所未闻的见解。对书圣右军碑帖真伪优劣的评判,更是如数家珍。他认为《兰亭序》的笔法最丰富,但是看坏摹本不行。明陈鉴本最好,最能启发人,它保存的原有笔法成分最多、最接近真相。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平生作书多行草,其“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只是受目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了。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 周汝昌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写字则是是在比一般标准稿纸大一倍的“稿纸”背面任意书写,那似红枣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没过几年,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父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后来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不复存在,创作方式不得已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来,幼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来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2002年,周汝昌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他虽然84岁了,经历了大悲、大喜,但很留恋人间事。像他这样的人积累一点东西不容易,他写作的精力非常旺盛,几乎每天写几千字的文章,女儿简直打不过来。他靠半只眼睛拼命干,就是因为还有没做完的工作,他积累了几十年,就是要把成果留给后人。 周汝昌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红楼梦学刊》编委等职。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批终身研究员。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2002-2008年,数次登上百家讲坛,讲授唐诗宋词鉴赏、解读《红楼梦》以及中国四大名著等。2013年1月6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名家收藏委员会等主办,《收藏界》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2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在京揭晓。周汝昌先生入选。 红学研究  周汝昌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生平考证,使得人们对于《红楼梦》作者有了一个空前清晰的印象。  《红楼梦》汇校工作:周祜昌、周汝昌二位先生五十六年心血的结晶《石头记会真》,汇集已发现的现存于世的古抄本10余种,对其进行全面汇校,展示所有异文,使之成为接近曹雪芹原本真笔的一部可以信赖的《石头记》。  周汝昌把《红楼梦》上升到中华文化小说的高度,提出“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红楼梦》应列为第十四经。周汝昌一生致力于红学研究,其研究方法师承于胡适,但又独树一帜。周汝昌重点考证了曹雪芹的身世与家世,并且仔细研究了大量清宫档案之后,得出了《红楼梦》是自传体小说的观点。并且通过对前八十回的仔细研读结合曹家史实,经过严密思考和逻辑推理,为人们揭开了隐藏在书中的深刻艺术内涵,伟大的诠释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其研究观点为广大红学研究者和人民群众所接受。 红学观点《红楼梦》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 红楼梦的创作思想:第一、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文化小说,实际上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读懂了《红楼梦》,就能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第二、以写妇女人材的屈辱、不幸、悲惨,来写中国人材的悲剧,甚至人类人材的大悲剧。可惜这样一部伟大作品,硬是被狭隘地庸俗化为哥哥妹妹的爱情悲剧。《红楼梦》的主旨:大旨谈情(而非色空),具体就是:体贴,即孔子所说的“恕”,推己度人之义。《红楼》文化有三纲:曰玉、红、情。《红楼梦》的艺术手法,非仅仅是“形象塑造、心理刻画、描写逼真、分析细密”等西方文艺理论所言,更重要的是在于具有中华一切文学艺术的总特征:“传神写照、追魂摄魄”。《红楼梦》的结构章法:整部书所采用的是“大对称”的结构法,包涵了三次重要的元宵节与三次重要的中秋节,这是全书的六大关目。理解了它,又可发过来推考八十回以后的情节轮廓。《红楼梦》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总钥匙”。 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红楼梦》文本的鉴赏、审美、批评不在红学范围内,若“红学”仅局限“小说文艺学”(特别是移植西方的一套) 必然是路子越走越窄,必须回到“学”———即中华文化之学上来,那才海阔天空,前程万里。红学是中华文化震动世界的三大高峰和三大显学之一。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 程伟元、高鹗所刊行的120回《红楼梦》,是有政治目的在内,程高本的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是对曹雪芹前八十回的主旨思想的弱化与歪曲。《红楼梦》原本108回,全书是12×9的大结构,以53、54回为分水岭。原书末有情榜,榜上108位女子,与《水浒传》的忠义榜相对应。 曹家的败落与康雍乾年间的政治斗争有关。曹雪芹,满族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是一位奇人异才,是大诗人、画家、思想家、历史家的“聚合体”,也是是一位创教之人:情教。曹雪芹父亲曹頫,祖父曹宣,曹寅之子曹颙死后,曹頫过继给曹寅,继任江宁织造。曹雪芹,关内祖籍河北丰润,关外祖籍辽宁铁岭。曹雪芹卒于癸未年(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出生于雍正二年闰四月廿六。脂砚斋即是史湘云,畸笏叟是脂砚斋的化名。脂砚斋并非如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李卓吾等与原批点作品毫无瓜葛,而是一位与着《红楼梦》及作者极其密切关系的人,他对《红楼梦》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与贡献。《红楼梦》的主线:宝玉之经历、家亡、人散。《红楼梦》的主角:一、从贾府衰落史上,贾宝玉男主角,王熙凤女主角。二、从宝玉情途史上,贾宝玉男主角,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女主角。史湘云在八十回后,和宝玉结为夫妻。黛玉之逝,是在中秋之月夜,自沉于寒塘冷月之地。贾宝玉一生所亲厚、所依伴的《红楼梦》三部曲。第一部是与黛玉的情缘,不幸她早亡(木石前盟)。第二部是与宝钗的情缘,虽然成婚也没有白头偕老(“终身误”的金玉良姻)。第三部是家亡人散之后,经历了千辛万苦,最后宝玉、湘云会和而白首偕老(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般读者以为,曹雪芹生前只留下了《红楼梦》前八十回。而周汝昌等学者认为,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只是八十回后的文稿因故迷失了。周汝昌根据脂砚斋批语提供的线索,阐述了他对《红楼梦》八十回后内容的研究成果,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真本《红楼梦》。

周汝昌的作品都有哪些?(包括红学以外的著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版旨在恢复“红楼”原貌
刘心武说,周汝昌毕生最爱《红楼梦》,一生翻阅研究过的古本十余种。“早在50多年前,周先生就曾与他的兄长一起,致力于将包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序本、列藏本等在内的11个《红楼梦》古本,进行逐字逐句比对,从而编选出一个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新版本。”这项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中断,后来,周汝昌又在女儿的协助下继续进行这项浩大的工程。
据刘心武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曾推出两个版本《红楼梦》。第一版是冯雪峰主持该社工作时,根据解放前亚东书局推出的程乙本出版的,“这个版本当时发行了100多万册,但是缺点特别多”。到了1982年,这个版本由中国红学研究所的专家冯其庸以他所推崇的庚辰本为底本推出的新版所取代。“现在书市上通行的就是这个版本,当时,这个版本的推出绝对是一大进步。但是,由于冯其庸固执地认为只有庚辰本才是最权威的版本,导致编撰一部新版《红楼梦》的工作始终很难推进,周先生就是在这方面做出了他的努力。”
刘心武认为,专家学者有责任为喜爱《红楼梦》的读者提供阅读上的多样选择。“我在揭秘《红楼梦》时,常常讲到现行的《红楼梦》版本有诸多缺陷,比如许多古本中都有的回旋诗,而通行本就没有。所以,就有很多读者问我,究竟该读哪个版本。现在,事实上周先生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版本——从最大限度上恢复《红楼梦》原貌,也体现了曹雪芹的本意。“
  《曹雪芹新传》《文采风流第一人:曹雪芹传》《曹雪芹画传》《红楼家世、《江宁织造与曹家》(合著)《红楼梦里史侯家》(合著)《石头记会真》《石头记鉴真》(与周祜昌合著)《红楼真本》(与周祜昌合著)《红楼梦:八十回石头记》《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汇校本《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红楼梦的真故事》《周汝昌谈红楼梦》《红楼真梦》《亦真亦幻梦红楼》《恭王府考》《恭王府与红楼梦》《红楼访真——大观园在恭王府》《芳园筑向帝城西:恭王府与红楼梦》《献芹集》《红楼梦词典》《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红楼梦的历程》《红楼真影》《红楼艺术》《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红楼小讲》《红楼夺目红》《周汝昌点评红楼梦》《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梦解红楼》《定是红楼梦里人》《周汝昌红楼内外续红楼》《和贾宝玉对话》《解味红楼周汝昌》《红楼别样红》《红楼脂粉英雄谱》《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新境》《寿芹心稿》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生于天津。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学术专著:《范成大诗选》(22万字),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白居易诗选》(20万字),与他人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杨万里选集》(28万字),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书法艺术问答》(8万字),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诗词赏会》(20万字),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周汝昌卷》(28万字),1999年华文出版社出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周汝昌卷》(54万字),1999年安格教育出版社出版。
其他成果:《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岁华晴影》(23万字),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胭脂米传奇》(18.5万字),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砚霓小集》(30.8万字),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脂雪轩笔语》(18万字),199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此外,主编了《红楼梦辞典》、《中国当代文化大系·红学卷》;校订过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唐宋传奇选》,并撰序文;为《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唐宋词鉴赏词典》、《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词典》、《中国历代短篇小说选》、《诗词典故词典》。《〈红楼梦〉世界语版》等撰写了序文;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序跋与专栏文章发表于各地报刊。
《范成大诗选》《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千秋一寸心:唐宋诗词鉴赏讲座》
出了红楼还有能有啥稀奇的?你自己看了红楼不说,看他的红楼注解都要看一大堆,有意思?这么读下去,也不能保证就真的是曹雪斤的想法。 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真像,只存在一个道理,红楼本身的知识,和写作手法,就狗喝一壶了,红楼要反应的问题了解了就行了。看书,看历史,就是看自己,让自己看明白世间的不如意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何必这么劳神?反对周。
【周汝昌的作品】:
红学专著
《红楼梦新证》,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增订);
《曹雪芹》,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重印增订为《曹雪芹传》);
《恭王府考》,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献芹集》,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石头记鉴真》,与其兄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
《红楼梦的历程》,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恭王府与红楼梦》,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新传》,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
《红楼艺术》,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再版时称《红楼艺术的魅力》,200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红楼梦的真故事》,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再版时称《红楼真梦》,2005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红楼真本》,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
《风流文采第一人》,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红楼小讲》,200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红楼夺目红》,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点评红楼》,2004年梦团结出版社出版
《曹雪芹画传》,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红楼十二层》,周伦玲编,2004年书海出版社出版
《和贾宝玉对话》,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梦解红楼》精选集,周伦玲编,2005年漓江出版社出版
《定是红楼梦里人——张爱玲与红楼梦》,2005年团结出版社
《红楼别样红》,2008年作家出版社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漓江出版社,ISBN: 978-7-5407-4566-0(简体本)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漓江出版社,ISBN: 978-7-5407-4546-2(繁体本)
《寿芹心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SBN: 978-7-5000-8794-6
学术专著:
《范成大诗选》,1959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白居易诗选》(合著),1962年作家出版社、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杨万里选集》,1962年中华书局、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书法艺术问答》,1980年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分出;
《诗词赏会》,198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神州自有连城壁——论中华美学》,2005年山东画报出版社
其他:
《石头记人物画》(题诗40首),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岁华晴影》,1997年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出版;
《胭脂米传奇》,1998年华文出版社出版;
《砚霓小集》,1998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脂雪轩笔语》,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周汝昌自传: 红楼无限情》,2005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我与胡适先生》,2005年漓江出版社
【人物简介】:
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2012年5月31日),生于天津。字禹言、号敏庵,后改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其红学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一部具有开创和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著作,奠定了现当代红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另在诗词、书法等领域所下功夫甚深,贡献突出,曾编订撰写了多部专著。
2012年5月31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谁有周汝昌的著作电子版啊,就下面我要的啊《书法艺术答问》(又名《永字八法》),《兰亭秋夜录》 ,TXT

周汝昌是以红学文明,如果你想学正统的书法技术,我建议你还是在欧颜柳三体种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只有拥有过硬的楷书技巧,你才能将行书写的流畅
网上书法艺术答问有资源,而兰亭秋夜录没有。
汝翁千万不要简单的说他是红学家,实际上他是一个书林大隐,学贯中西的学者,国学大师,书法家,这绝对是实至名归。
周老在书法上功力深厚,字迹瘦硬挺秀中见潇洒灵动,背临兰亭极为神似精妙。(临摹兰亭帖在《秋夜录》里面有见到,公正小楷可见汝翁与胡适之先生就红楼梦问题讨论的来往信件,在《我与胡适之先生》一书中有图片)从他双目视力急剧下降到近乎失明后,写字变得异常的困难,有时候给人写信、签名,笔画都重叠交叉在一起,有的都写到字外面了,那个时候的字不要误以为就是其真实水平。先生的双耳的听力也有较严重的障碍,所以在他和年轻人交流中,双方的声音都很大也有些吃力。(在有些周老讲座的视频中你可以看到九十多高龄依旧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谈吐敏捷,风雅不减当年。)就是这样,汝翁依旧努力坚持着,完成了许许多多的高水平著作,做文学研究直至驾鹤西去。
如没记错,汝翁不是很喜欢别人叫他红学家,(很多情况是他谦虚时的表示,说汝翁虚怀若谷徇不为过。)也有他不想让人只注意他是个红学工作者的原因,先生曾说过自己在书法上下的功夫比在红学上多的多,红学当初只是是当作“兴趣”研究的,后来一发不可收拾陷入的其中,探索的越深越发迷恋。
看到关于周老的问题,有感而发写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都能认识我们的这个国宝级大师,他可不仅仅是个红学家,亦是一个才情四溢的书法家。

毛笔书法自学入门_浅谈毛笔的选择

  摘 要:要鉴别一支笔的好坏,关键是看笔头,制笔之法,以尖,园,齐,健为四德。通过看与摸来辨别其优劣。但并不是具备这四个特征的笔都可用,同时还要根据书家所写的字来决定,一般来说,小字用狼毫,大字用羊毫。毛笔的保养也是有讲究的,保养的好可以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笔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支笔。
  关键词:毛笔;书法
  [中图分类号]:TS9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2
  有感于当前很多学书法的人,由于对毛笔的不了解,在选择毛笔上就比较的盲目,从而直接影响到书法的学习,造成走弯路,甚至入不了门的后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我就来谈谈毛笔的选择。
  中国书法几千年,时间久,问题复杂。毛笔的问题也不例外,我们现在不可能完全了解历史上毛笔的使用情况,但大的脉络,是非常清楚的。首先,我们来对毛笔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笔杆与笔头部位名称。毛笔有笔杆和笔头两部分组成。手执笔杆的位置叫做笔位,笔杆的二分之一处叫做笔腰,从笔腰到笔头的这一部分就是执笔的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部分,近笔头的叫第一分,再上位第二分,笔腰为第三分。
  制笔材料。制笔的材料大体上是动物的毛和植物尖子两种。植物做的笔有如“茅龙笔”“竹丝笔”等。因为用途狭,出品少,地位毫不重要。动物毛做的笔,分两种。一种属于硬毫类。凡用黄鼠狼的毛、野兔毛(称紫毫,老黄狼的脊背毛色深紫,亦称紫毫)或鹿、豹、獾之类的毛制成的笔,弹性强,笔锋挺拔,都属于这类。其他如用马尾、鼠须、熊毛、猪毛等制的笔,也都属于硬毫类。第二类软毫类。主要以山羊毛为主,羊毫毛质松软,吸水量大,笔性柔软。也有用鸡毛制笔,都属于软毫一类。另外有一种兼毫。是硬毫和软毫混合制成的笔,如大小白云;有狼、羊合成的毛笔;也有兔、羊合制成的笔,按其比重大小,如称三紫七羊或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此种笔具有刚柔相济的性质。
  究竟怎样的笔,才算好笔呢?明人屠隆云:制笔之法,以尖,园,齐,健为四德。尖——是指笔锋尖。若笔锋不尖,就是秃笔。就是说笔锋合起来看很尖,展开后有很齐,没有个别伸长之毛;圆——笔头为圆锥型,要圆正。善用毛笔者,其线条点画厚重感,即使“细如丝发亦圆”,八面使转自如,这就是圆的优越性。齐——笔锋铺开时,毛要齐平。健——主要指笔锋的弹性要好。
  一、怎样选择一支适合自己的好笔
  怎样去鉴别毛笔的好坏呢。市面上的毛笔五花八门,鱼龙混杂,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鉴别一支毛笔的好坏呢?
  要鉴别一支笔的做工和用料。首先看看笔的整体形象。笔杆和笔头要衔接的好,笔身直正。笔杆一般由竹子和木头做成。有些笔杆用金玉等高级原料做,笔价很高,就完全没有必要了。因为决定笔好坏的关键其实是笔头,笔杆用竹子或木头都可,简单大方。对于笔头却要认真看。要把胶住的笔头散开,笔毫聚拢时看去要尖;将笔毫平平压扁时,看去要齐;笔毛长短要一致,粗细要均匀,不能有些毛粗,有些毛细;毛要顺直,不能有打卷的毛。用水试笔时,写起来要四面如意,不觉得笔肚空虚,笔尖要饱满。抚弄笔毛的时候,不能掉毛。
  根据用途的不同,选笔一般选纯狼毫和纯羊毫。兼毫因为是两种或以上毛做的,所以往往会掺入劣毛,因而作用不大。
  选择狼毫的时候,首先要选纯的狼毫。很多狼毫都会掺入牛毛等,一降低成本,于是质量就不好了。一些假的狼毫笔甚至是别的毛染色成狼毫的颜色制成。毫如果是纯的,做工不好也会不好用。选毛要精,要选粗壮健实的好毛。我们打开看,不要看到一些细弱,打卷的毛。还要注意笔尖的饱满,不能细瘦。笔头的毛捆扎的要紧,插入笔管要深。插入笔管深不深,拔下笔头看看就知道。
  纯羊毫也因为羊毛和工钱的涨价而货真价实的不多。一般的羊毫,都加了呢绒(呢绒也有等级)或者猪毛等其他动物毛,往往不纯。特别是初学者常用的大楷笔,笔头里面一般都是一把短硬毛(猪毛居多,猪毛颜色比羊毛更黄),扳开外面的一层羊毛,就看得到。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笔更硬,从而适合初学用不了太软的笔的人。其实这样的笔是不好的,只能用笔尖写字。写大一点的字,铺毫运行就不行了。软硬两层的毛受力不同,一定会分叉。而如果不铺毫,那还不如用一支更小的毛笔。许多人会觉得,纯羊毫的笔太软,铺下去起不来,不够“健”。这其实是毛笔的做工问题。虽然羊毛比较软,但是如果笔头捆的紧,插入笔管深的话,是会很有弹性的。可以说又柔又健!黄庭坚就说过:“大概笔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这样的笔,怎会不健!相反,太软的纯羊毫是因为笔头捆的松,插入笔管浅。现在的笔很多才插入笔管一分,如何会健!所以我们挑纯羊毫要选用料和做工精致的。羊毛笔的笔头部位是透明的,称“锋颖”,这一部分越长越好。笔毛要柔顺细腻,其他要求和狼毫一样。
  毛笔的品牌并不是十分重要。浙江湖州是做笔重镇,湖笔名气很大,但市面上一些大牌子大多是假冒货;中国笔都江西文港也有很多做笔的,有些做得很好。但很多牌子出了名之后,因为销量大增,作坊会招很多学徒去做,再加上其他经济因素,品质会下降。所以挑笔不一定要挑名牌。反而一些作坊的老师傅,不会做生意宣传,一直在家亲手做笔,其做的笔很合标准。
  即使是尖圆齐健的好笔,也要看写什么字。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笔的选择也得根据书家所写的字来决定。
  比方说:拿羊毫大楷笔用生宣纸写欧楷,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有些帖我们可以放大来写(字放大后结构和笔法会变化),但有些是不适宜放大的。欧体楷书属于中小楷,是不适合放成大楷来练习的(要练大楷,可以选大楷字帖),因而也就不能用大楷笔(生宣也不适合欧体)。而且欧的笔法也不适合用羊毫写,必须用硬毫才能写出那种干脆和洁净。羊毫性软,写欧的笔画不能一笔到位,往往要做更多的动作,因此表达不出欧的精神!所以写欧还是小狼毫好。而写大字,尤其篆隶,则羊毫可取。因为黄鼠狼的毛不长,做不了大笔。而羊毛较长,可以做出很大的笔。另外,羊毛吸水多,对写墨色变化大的字,很有优势。所以说狼毫和羊毫各有优点。当然,也不能那么绝对的认为写哪家的字就一定是用什么样的毛笔,也得根据个人喜好和风格,比如民国以来帖学复兴,以上海沈尹默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用硬毫,而当代草圣林散之却说“非长锋羊毫不能用”。他们这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是因为他们写的风格不一样。对于林散之的话,我们也要看他的背景,不要完全以为然。他晚年用长锋羊毫写大草取得巨大成就,所以才说的那句话。我们看他年轻时候写的精致的小楷,则用的肯定不可能是长锋羊毫,而是一支小硬毫。
  一般来说,写二王一路小行草,唐楷(中楷以下),魏晋小楷,汉魏碑、秦汉简小字用硬毫(那时用的是硬毫)。只要是写小字都可以用小狼毫;写大字就要用羊毫。因为黄鼠狼的毛短,只能做小笔,羊毛比较长,可以做大笔。写大楷,行草大字,大字汉魏碑,秦汉简,清代碑派作品,用羊毫很合适。根据字的不同风格,可以选择做法不同的笔,如长锋,短锋,厚锋等等。如果字写得特别大,要用斗笔,揸笔甚至特制的超大笔。有些人有特殊习惯。比方说明代广东陈献章用茅龙笔,现在广东还有人学陈的字,仍旧用茅龙笔,以接近陈先生的效果。
  二、毛笔的保养
  毛笔需要爱护,才能越用越顺,并延长寿命。所以对于毛笔的保养,这里我也简单地谈一些。每次写字前,用清水浸透笔毛,然后吸掉多余的水分,再醮墨写字。平时写字用磨的墨是极好的,相对墨汁,磨的墨写的时候顺畅,不黏笔,对毛笔也有好处,不损笔,可以大大延长笔的使用寿命,并且写的时候毛笔也更能发挥作用。墨汁会使毛变硬,像人的头发被差的洗发水糟蹋了一样。因为墨汁胶比较重,另外里面的防腐剂(甲醛等)对毛笔有腐蚀性(对人的身体也有害)。写完字后笔也洗不太干净(胶重的原因)。会使笔一次比一次难用,不多久就没法用了。而磨的墨不会腐蚀笔,洗笔更是冲一下就很干净。每次用后要洗干净笔,吸去一部分水,理齐笔锋,然后挂起来。保护的好,可以用到笔头秃掉为止。
  三、结束语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学会挑笔,要多看,多观察各种毛笔。并在平时的书写中体会各种不同的毛笔的书写感受。笔并没用绝对的好坏,关键是要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的生理与心理习惯的笔,才能用的最舒服。这篇文章是我习书多年的挑笔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冬龄 书法艺术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1年第一版
  [2]、潘伯鹰 中国书法简论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1年6月第二版
  [3]、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4]、周汝昌 永字八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第二版
  [5]、潘吉星 中国造纸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