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 陶瓷

明清瓷器鉴定电子书,陶瓷入门书籍有哪些?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5 18:37:50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求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明代部分)电子书

资料分享: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
pdf
http://www.guwanlif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83&fromuid=1
(出处:
收藏大家坛-古玩交易论坛-古玩鉴赏平台)

陶瓷的资料,最好是入门的书籍有吗?

陶瓷的书籍还是非常多的,书多但不代表每一本都适合新手看,推荐一些适合新手观看的陶瓷书籍,在最下面我还列了一个国内陶瓷书籍最全的目录
1、《中国陶瓷》全书共分五编:古代陶器、原始瓷与青瓷的烧制成功、隋唐五代与辽的陶瓷、宋金时期的陶瓷以及元明清时期陶瓷等。考文物专业人员时候,必读的基础书,通俗易懂,内行可以入门,外行粗度也不会生涩。
2、《中国陶瓷史》以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为基础,补充近20年来的新发现和新认识,修订而成。该书图文并茂,内容生动、翔实,阐述了中国历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变迁。此本着重于陶瓷的发展历史,比较简略。由于图多,阅读起来不乏味,而且权威。为无基础的人力荐。
3、《明清瓷器鉴定》本书是一部经典之作,内容论述周详,剖析精微,足以启迪后学,发人深思,实数文物鉴定方面富有真知灼见、图文并茂之难得佳作。
4、《中国出土瓷器全集》全书以省分卷,共设16卷,其中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江西、陕西单独成卷。每卷按照时代顺序,精心挑选出地下出土的各历史时期的代表性瓷器共近4000件,并辅以相应的文字说明。
5、《中国陶瓷全集(全15卷)》这是目前收集中国古瓷款识数量最多、品类最全、典范性、知识性、实用性并重、检索最便捷的款识图典。它既是研究中国陶瓷、工艺美术、书法篆刻专业人员的必备工具书,也是艺术理论家、古玩收藏家和艺术受好者的重要参考书
我也是是多陶瓷新手开始的,这些年我也收集很多关于陶瓷的电子书籍,让我对陶瓷这方面的认知提高了一大截,这些目录里应该是目前陶瓷书籍方面最全面的了,不服来辨
出自 古籍阁 非常少见的陶瓷书籍全集目录: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五代宋元卷(一)》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五代宋元卷(二)》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明卷(一)》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特征》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代景德镇单色釉官窑瓷器之研究》
《明代瓷器工艺》
《明代磁州窑瓷器》
《明洪武至宣德朝官窑瓷器的年款》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明卷(三)》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明卷(二)》
《中国历史名窑大系:洪州窑》
《中国历史名窑大系:玉溪窑》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唐三彩》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唐宋白瓷》
《中国宋元瓷器图录》
《中国文物鉴赏丛书 瓷器鉴赏 傅正初》
《中国明代瓷器图录》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
《中国清代瓷器鉴赏图录 (全》)》
《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 朱裕平》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瓷器).》
《中国青花瓷器纹饰艺术》
《元代纪年青花瓷器的研究》
《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
《元代青花瓷器相关问题的研讨:兼谈扬州出土的元代青花瓷》
《元明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云肩纹”发展研究》
《元明清瓷器纹饰_番莲花_研究》
《古玩鉴赏系列——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瓷器)》
《图解明清瓷器纹饰及工艺_明代部分)》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动物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博古文字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四季花卉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图案纹饰卷》
《学习瓷器鉴赏从瓷片开始》
《宋代官窑瓷器》
《宋代瓷器的紫口铁足和金丝铁线》
《宋辽金纪年瓷器》
《官民竞市的明万历青花瓷器》
《尘封的文明:西夏瓷器》
《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
《德化瓷器展览》
《孙瀛洲陶瓷研究与鉴定》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
《故宫陶瓷馆》
《江西藏瓷全.集 明代》
《江西藏瓷全.集 清代 》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单彩瓷 五彩瓷》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成化后青花瓷》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清卷(一)》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清卷(三)》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清卷(二)》
《中国古代瓷器珍品集锦 (1)》
《中国古代瓷器珍品集锦》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吕成龙》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斗彩瓷·珐琅彩瓷·粉彩瓷》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明天顺末前青花瓷》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颜色釉瓷》
《清代御窑瓷器 》
《古董拍卖集成 色釉瓷》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清卷》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明卷》
《中国历代陶瓷精品100件赏析+8》
《中国历史名窑大系:吉州永和窑》
《中国历史名窑大系:均窑》
《中国历史名窑大系:汝窑》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明颜色釉瓷》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汝+官+哥+钧》
《你应该知道的200件古代陶瓷(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
《台湾故宫博物院专辑之三++珐琅瓷器收藏1》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彩陶》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明彩瓷》
《瓷器上的文人画 晚清民国浅绛彩瓷》
《古董拍卖集成 青花瓷》
《古董拍卖集成 彩绘瓷》
《古董拍卖集成 粉彩瓷》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明青花(下)》
《台湾故宫博物院专辑之二++瓷器类及其他收藏品》
《台湾故宫博物院专辑之四++珐琅瓷器收藏2]》
《唐三彩收藏知识三十讲》
《官窑名瓷》
《明清彩瓷知识三十讲》
《明清青花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瓷赏析》
《明清青花瓷图样》
《明清颜色釉瓷》
《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
《汝窑》
《汝窑聚珍+[图集]+[中英文本]》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中国名瓷》
《鉴识彩绘瓷》
《鉴识龙泉瓷》
《钧窑瓷鉴定与鉴赏》
《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 陶瓷器卷》
《陶瓷·元青花》
《陶瓷·清彩瓷》
《陶瓷·清颜色釉瓷》
《陶瓷·越窑青瓷》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清青花》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秦汉陶俑》
《中国陶瓷名品珍赏丛书+紫砂》
《陶瓷·青白瓷》
《青花瓷知识三十讲》
《龙泉窑青瓷》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明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 顺治 康熙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乾隆卷》
《明清瓷器鉴定 耿宝昌》
《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余继明》
《中国清代青花瓷器图鉴》》
《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 瓷器篇 01》
《清代青花瓷器鉴赏 陆明华》
《瓷中极品珐琅彩瓷器_吕成龙》
《瓷器、精陶与彩陶》
《瓷器造型分类名称解释上》
《磁州窑类型几种瓷器的年代与产地 刘涛》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院藏 中国清代瓷器》
《谈茶叶末釉瓷器 (1)》
《谈茶叶末釉瓷器》
《釉下彩绘瓷器:特征、鉴定与辨伪》
《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
《青花瓷器鉴定》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咸丰、同治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干隆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荷莲牡丹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龙凤纹饰卷》
《首都博物馆瓷器篇》
《马未都著_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
《马未都著_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
《中华陶瓷文化系列——弘治鸡油黄瓷器鉴赏(组图)》
《明成化瓷器鉴赏》
《明永乐 宣德 成化青花瓷器鉴赏(组图)》
《瓷艺系列讲座之九——民国瓷器鉴赏常识》
《鉴赏—— 民国瓷器》
《鉴赏—— 民国粉彩瓷器》
《明清瓷器鉴定三十讲 史树青》
《明清釉上彩绘瓷器》
《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晋唐瓷器》
《明清瓷器押印印风》
《明清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人物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松竹蔬果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花鸟纹饰卷》
《晚清官窑瓷器识真》
《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
《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 》
《景德镇珠山出土的明初与永乐官窑瓷器之研究》
《景德镇瓷器鉴定》
《民国瓷器鉴定纹饰、款识、辨伪》
《民间清中晚期青花瓷器图鉴》
《汝窑与张公巷窑出土瓷器》
《泱泱瓷国:古代瓷器制作术》
一、陶瓷,一直是中国的一张名牌。瓷器代表了古老又优秀的文化,历史悠久价值不菲。景德镇作为中国瓷器的“老家”,更是享誉世界。
二、关于陶瓷的资料推荐有:《瓷器知识大全》《瓷器新手入门》,《中国古陶瓷鉴赏入门十大要诀》(珍藏版),《陶瓷基础知识》。
各种各样的书有很多,专业的,科普的,有真知灼见的,胡说八道的,有很多。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这不重要。因为书籍是给进阶的人看的。如果对瓷器缺乏直观的认知。书也看不懂啊。因此,应该是多去当地的市场跑跑,跟所有的瓷器混个脸熟,对瓷器的基本状况有一个概念,再考虑阅读书籍。

陶瓷入门书籍有哪些?

《陶瓷材料概论》 上海科普出版社 何贤昶
《陶瓷材料显微结构和性能》 化学工艺出版社 张金升
《工程陶瓷材料》 西安交大出版社 金志浩
陶瓷入门书籍有:
* 《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中国陶瓷史》叶喆民著,生活书店出版。
这两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是陶瓷爱好者与收藏者的必备参考书籍。
作为国家文物局统编文博教材之一的《中国陶瓷》,由我国已故的著名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主编,著名古陶瓷专家汪庆正、朱伯谦先生等撰稿。该书全面、系统、详尽地论述了中国陶瓷的起源与发展,共分五编,从中国古代陶器与原始瓷、青瓷...
作为一个陶瓷古董经营从业者,我的搞明清瓷器也差不多三十年了。如果你想了解或者认知瓷器的话,有以下几本书,和几个方法适合初学。书籍:《明清瓷器鉴定》《中国陶瓷史》《故宫藏品大系》其中有瓷器的相关系列,例如青花,单色釉,粉彩等。
明清瓷器鉴定趋于理论解答,中国陶瓷史趋于整个陶瓷历史的叙述和各地窑遗址的介绍,故宫藏品大系中的瓷器部分,图很多,也有些许注解,比较适合看图增加兴趣。我觉得想了解瓷器,更应走进博物馆,例如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这些馆内都有常设的瓷器展厅,藏品丰富,结合书上的内容,一定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收获,激发你的兴趣和乐趣。
陶瓷的书籍一般不太常见,图中有个红色标记一般人都不知道,陶瓷类的书籍非常非常的多,包括下面目录中的陶瓷书籍
陶瓷入门书籍目录:
《古玩鉴赏系列——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瓷器)》
《图解明清瓷器纹饰及工艺_明代部分)》
《学习瓷器鉴赏从瓷片开始》
《宋代官窑瓷器》
《宋代瓷器的紫口铁足和金丝铁线》
《宋辽金纪年瓷器》
《官民竞市的明万历青花瓷器》
《尘封的文明:西夏瓷器》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五代宋元卷》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明卷》
《中国古代瓷器珍品集锦》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
《中国宋元瓷器图录》
《中国文物鉴赏丛书 瓷器鉴赏 傅正初》
《中国明代瓷器图录》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
《中国清代瓷器鉴赏图录 (全)》
《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
《中国瓷器(黑白版)》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瓷器).》
《中国青花瓷器纹饰艺术》
《元代纪年青花瓷器的研究》
《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
《元明清瓷器纹饰_番莲花_研究》
《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
《德化瓷器展览》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特征》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代景德镇单色釉官窑瓷器之研究》
《明代瓷器工艺》
《晋唐瓷器》
《晚清官窑瓷器识真》
《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
《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 》
《瓷中极品珐琅彩瓷器》
《瓷器、精陶与彩陶》
《明代磁州窑瓷器》
《明洪武至宣德朝官窑瓷器的年款》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 顺治 康熙卷》
《元代青花瓷器相关问题的研讨:兼谈扬州出土的元代青花瓷》
《元明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云肩纹”发展研究》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乾隆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咸丰、同治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干隆卷》
《明清瓷器押印印风》
《明清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松竹蔬果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花鸟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荷莲牡丹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龙凤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人物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动物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博古文字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四季花卉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图案纹饰卷》
《明清瓷器鉴定》
《明清瓷器鉴定三十讲 史树青》
《明清釉上彩绘瓷器》
《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瓷器造型分类名称解释上》
《磁州窑类型几种瓷器的年代与产地 刘涛》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院藏 中国清代瓷器》
《谈茶叶末釉瓷器》
《景德镇珠山出土的明初与永乐官窑瓷器之研究》
《景德镇瓷器鉴定》
《民国瓷器鉴定纹饰、款识、辨伪》
《民间清中晚期青花瓷器图鉴》
《汝窑与张公巷窑出土瓷器》
《泱泱瓷国:古代瓷器制作术》
《清代青花瓷器鉴赏 陆明华》
《釉下彩绘瓷器:特征、鉴定与辨伪》
《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
《青花瓷器鉴定》
《青花瓷器鉴定》
《首都博物馆瓷器篇》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

元明清瓷器鉴赏要领 txt 格式的给我发一份啊,谢谢!@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观察器形首先要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够全面的。元瓷纹饰之丰富多采,固不侍言,即以大盘造型而言,十二瓣板沿花口的多是花口花底(口、底均为十二瓣花形),足见当时制作认真,虽底足之微也不轻易放过。此种作法到明代永、宣以后便不复见(永、宣只见有花口花足的把碗和中型碗、洗,而无花足盘)。
  永乐时一般盘、碗的底心也多是外凸内凹,圈足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特别是胎土陶炼精细,造型轻重适宜。永乐时期另有一种纯白脱胎带暗花的器皿,胎体非常轻薄,清代人形容它曾有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诗句。这种“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盘、碗之类,后世虽有仿作,但在暗花纹饰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种类更加繁多,无论盘、碗、杯、壶、罐、瓶等制作都非常精致,而且能独出心裁,锐意创新,如“无挡尊”可称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时曾经仿制外,后世很少有此种仿品。目前传世品中常见的永、宣时期造型有:鸡心碗、花浇、僧帽壶、长圆腹执壶(流口为葫芦形)、天球瓶、扁腹绶带葫芦瓶、四季委角兽耳瓶和菱花式洗、菱花式把碗等。至成化时期在瓷质方面精益求精,造型唯重纤巧,而且也无大器。弘治传世瓷器虽不多,但以黄釉双耳罐、碗著称于世。正德时期最突出的造型有笔架、插屏、墩式碗、磨盘式香盒、七孔出戟圆腹高足瓶等。嘉、万以后造型渐趋复杂,在器形上有很多创新之作,文献上有所谓“制作益考,无物不有”的记载。只以文具一项来说,就有笔架、笔盒、笔洗、水丞、砚台、颜色碟、颜色仓(俗称温盂)、印盒等多种多样。更有大鱼缸、大罐、大瓶、大盘(嘉靖黄地青花大盘口径有达80厘米的)等,器形之巨尤胜过元代;其他如镂空瓶、壁瓶、捧盒、方斗杯、灯台、绣墩等不胜枚举。可以说在风格上厚重古拙与轻盈华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成时期的作品来未免粗制滥造。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春瓶的造型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区别并不显著,以后渐渐变得笨拙,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竟变成短颈丰腹的矮粗形式,造型远不及以前那样精美秀丽了。
  知道了元、明、清瓷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很多同类的器皿乍看外表极为相似,仔细观察这三个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明代中期瓶、壶、罐一类的琢器造型,多在腹部留有明显的接痕,而清代以后制品由于旋削细致,此种接痕多不明显。如此所谓一线之差,往往在断代辨伪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又如元代大盘盘身弧度较小而浅,明代永、宣大盘盘身弧度稍大而微深,前者底小,后者底大。特别是永乐造型,无论大小盘、碗多是器心下凹,器底心凸起,而且足内墙向外稍撇,较外墙约矮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其他如明末清初许多民窑盘、碗底常有明显的轮状旋削痕(即所谓“跳刀”),而在官窑瓷器中则极为少见。至于康熙大盘有些是双圈底,民窑三彩平底器物下面多有“麻布纹”,也是当时造型上比较常见的特征。文物工作者在鉴别新旧真伪时每以这些作为一部分依据。
  有些时代接近或后世所仿前代的精品,由于纹饰画法和胎釉原料前后相似,常常很不容易区分。例如永、宣青花撇口碗多在碗里绘三层纹饰,碗外绘四层纹饰,而且乍看胎釉也大致相象,都是撇口圈足。然而如仔细加以对比,便会发现他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碗腹下部收敛程度有所不同,即永乐碗腹较丰满,宣德碗腹微削。雍正时期所仿的成化青花撇口碗,也是在造型上存在着碗腹微削的缺点。这些细微的差别,是根据实物仿制时,因成型、烧窑等技术条件所限,或偶然忽略而造成的破绽(仿品的器形往往与真品器形或多或少都有所区别,因仿制时虽按真品原器制造,在未烧前与真器原形尽同,但经过高温烧成后,其形与真器原形在某些地方就有差别。这可能是由于原料的配制和提炼的精粗不一致,而经高温后纵横收缩膨胀的结果,为鉴别器形的关键)。至于有些仅凭传闻或只靠臆测而制成的仿品,如后世所仿的各式各样的所谓“永乐压手杯”之类,在造型上更是愈变愈奇(自嘉、万间开始越仿越大,甚至后来的已不成杯而变为大碗),只要见过真的实物,自然就不致妄断臆测。
  (二)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纹饰与色彩
  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由于绘瓷原料与技术的不断丰富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方面都有其不同时期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成为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大体说来,瓷器纹饰的发展过程不外是由简到繁,由划印贴刻到雕剔描绘,由单纯一色到绚丽多彩。例如元瓷上惯用的变形荷花瓣(俗称“八大码”)图案,就是在晋瓷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尤其元代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的出现,开辟了瓷器装饰的新纪元,打破了过去一色釉的单调局面。明、清以后各种色彩的发明更丰富了瓷器的装饰,而每一种装饰方法的出现都有其产生、成长、发展过程,因此也可据以推断器物年代的远近。如早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为尚未充分掌握原料的特性,所以在元代制品中颜色美丽的较少,而且釉里红中常有色调灰暗或变为绛褐或灰黑色甚至流散的缺点。但大部分成熟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纹饰布局都非常美观,图案不仅重视主次协调,而且惯用多层连续的花边纹饰,无论山石、花卉多在外留有一圈空白边线不填满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至明代中期以后此种画法渐绝,虽间或采用,但为数不多。此外由于原料成分的限制,在画法上也各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如元末明初有些使进口青料的瓷器,虽以颜色浓艳渲赫一时,但色调极不稳定,很不适于画人物,因而在元代纹饰中画人物的较少,也有所谓“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的说法。至于成化斗彩,虽然色泽鲜明,晶莹可爱,却也受原料和技术的限制而有所谓“花无阴面,叶无反侧”的缺点,而且画人物不论男女老少,四季均着一单衣,并无渲染的衣纹与异色的表里之分。类似这些就表现为纹饰上的时代特征,往往为后世仿品所忽略,倘能加以注意,自然对于鉴别真伪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在施用的彩色方面也可以找到一些时代上的区别,如根据现在掌握的实物资料看,成化彩绘中没有黑彩,当时除用釉下钴画蓝线外,还用红、赭色描绘轮廓线。假如我们遇到一件釉上黑轮廓的成化彩瓷器,就应该怀疑它是不是真实可靠,因为黑轮廓线的应用最早不超过正德初期。其他如粉彩的出现,现知不会早于康熙晚期,当然也很难令人相信施有粉彩的仿明瓷器不是赝品了。
  至于乾隆时期由于大量使用洋彩,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的装饰方法,有些作品但求笔法线条精细与纹饰奇异,从而有部分花样失掉了固有的民族风格。这种瓷以乾隆中期以后的制品较多。其他如明代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中多有用阿拉伯文字作装饰的。清代外销瓷器中也有画着西洋纹饰图案的,都是比较别致的一种装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用文字作为瓷器装饰的特点上,明、清两代制品仍有所不同。如明代瓷器有写梵文、经语、百福、百寿字的,而用大篇诗、词、歌、赋以及表、颂等作装饰文字的则是康熙时期的创作。例如“赤壁赋”、“腾王阁叙”、“前后出师表”、“圣主得贤臣颂”等,此种只有文字而无图画的器皿历朝很少仿制。明确这一点,对判断时代和辨别真伪的具体工作,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根据纹饰的笔法同样也可看出时代特征。例如康熙瓷器由于当时对绘瓷方法十分重视,因而官、民窑瓷器在这方面的成就都非常可观,而且瓷器上的图案纹饰多是模仿名画家的笔法。只以画树方法而论,康熙枝干喜用披麻皴,显得老笔粉披、奔放有力,而雍正彩所绘枝干只是描绘皴点,工力虽细,但笔力纤弱,索然乏味。若能仔细从它的起落转折等处看清笔法,自然会有助于我们的鉴定工作。至于明、清官窑纹饰多较为工整而板滞无力,民窑纹饰则气韵生动而粗放不羁,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的特点。不过,在官窑中又有所谓“钦限、部限”之分,民窑瓷器中往往也有近似官窑的作品,这种以清代带私家堂款者居多。
  提到官、民窑瓷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所谓“官窑龙五爪,民窑龙三爪或四爪”的问题。这种封建社会的典型纹饰,一般说来固然也提供给我们一条判断真伪和区分窑口的线索,然而并非是绝对的。相反,在民窑瓷器中既有五爪龙的纹饰,而官窑瓷器画三爪、四爪龙的作品也不是没有的。例如“宣德官窑青花海水龙纹天球瓶”及大量的“康熙官窑青花鱼龙变化折沿洗”等均画三爪龙,“康熙官窑绿地素三彩云龙纹文具盒”画四爪龙。而元代民窑青花纹器皿则三爪、四爪、五爪者均有,并且明、清民窑瓷器中也不乏此种例证。
  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往往还与当时最高统治者的爱好和意愿分不开。如明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于是多喜用八卦、仙、云鹤一类的图案作装饰。清道光皇帝嗜爱鸟、犬、草虫,因而这一类的画面也出现得较多。又如清代有赏赐瓷器之风,举凡雍、乾、嘉、道、咸五朝皇帝所赐群臣的瓷器,照例是以白地青花莲为主要纹饰,并以海水纹饰绘瓶口者为多(此种赏瓶通身共有九层花纹)。使用这种纹饰的含义,据说是表示为官以清(青、清同音)白为重,莲是廉(莲、廉同音)洁,海水是象征四海升平之意。其他如一桶(统)万年(万年青)、二蟹(甲)传芦(胪)、三羊(阳)开泰、四十六子、五伦图、六国封相、七珍、八宝、九莲登、百福、百寿、红蝠(洪福)齐天等,类似这些充满封建迷信色彩的纹饰,在明、清瓷器上出现的很多,如能进一步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我们掌握其发展规律大有裨益。
  此外,如某些常用的瓷器纹饰在同时代的银器、漆器、铜器乃至织绣等方面得到有力旁证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若能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往往能发现时代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而对于历代瓷器纹饰中较为突出的时代特征尤其需要了如指掌。例如元瓷的变形荷花瓣和山石花朵不填满色的画法,永、宣瓷的牵牛花与海水江芽,正德瓷的回文的行龙穿花,嘉、万瓷的花卉捧字和道教画,康熙瓷的双犄牡丹和月影梅花,雍正瓷的过枝花与皮球花,以及乾隆瓷的万花堆和锦上添花等纹饰,在决疑辨伪中有重要作用。
  总之,观察瓷器纹饰既要考虑到它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色到多彩的发展过程,也要留意其题材内容、笔法结构以及时代风格和所用材料,并且多参考其他旁证,方可得出初步认识,当然还不能执此一端即轻下结论,因为后世利用所谓复窑提彩、旧胎刻填加彩、加暗花等种种手法制成的仿品,往往足以乱真。必须进而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作全面的分析研究。
  (三)掌握住明、清两代款识的规律
  根据款识以定瓷器之新旧真伪,是鉴别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并且各有其特征。只以明代款识而论,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此研究各代款识,首先要注意其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肩等八笔的特征,都须认真加以领会和对比,以有助于识别真伪。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窑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写仿款的人势必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之处。既然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也不容易自然生动。这种破绽,只有多结合实物反复印证方能看出。
  然而,只靠这一方面的研究仍嫌不足,尤其是元代以前瓷器并无正式官窑年款。虽然根据文献记载,北宋曾有带“景德年制”四字的瓷器,但未见实物。只见过耀州窑有印着“大观”、“政和”字样的碎片,元代也只有带“枢府”、“太禧”以及干支的器皿,且为数甚少。明清两代纵有款识,而晚清及民国所仿字体十分逼真,极难识别,必须同时详较其字体及位置,方不致发生错误。例如永乐年款以现有实物来说,只见到圆器上有四字篆款写、刻或印在器里部的中心,而文献上还有六字款的记载,但无实物,并且在琢器上也未见过带年款的器皿,不过仿器却有四字或六字楷、篆字款写在器里或底足、口边的。又如宣德款所谓“宣德年款遍身”的说法。普通多在底足中心或圆器里心与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甚至个别还有双款(如合欢盖盒、文具盒等在盖里和底足均有年款)。这类款识有竖款也有横款,六字款多而四字款少。至于嘉靖年款的排列方式较前复杂,除单行横款、双行直款外,尚有环形款,十字款(即上下左右写)等。诸如此类,都需要进一步掌握其规律。
  大致说来,在字体方面明代多用楷书款(只有永乐、宣德、弘治和其他等少数例外);清代顺治、康熙二朝亦为楷书盛行期(康熙篆书款尚不及百分之一),雍正则楷书款多于篆书款,由于乾隆开始篆书款渐多于楷书款,嘉庆以后篆书款遂成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复以楷书款为主的趋势。而明、清两朝的楷书款与篆书款书法上也各有其不同的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了。
  其次还应仔细观察款色。例如明、清瓷器款识多以青花为主,明代款的青花颜色若用放大镜照视,多是深厚下沉,清初仿品也大致如此。道光以后的仿品青色则散涣,而且浅淡上浮。尤其是宣德款色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现黑、蓝、灰等几种颜色,这一点虽不美观,但是后世绝难仿效的特征。自明正德至清代末期的款色增加甚多,有红、绿、黑、蓝、紫、金等色,并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然而仿制品在款色与刻、雕、印、堆的方法上并未减少。只有认真加以区分,方可看出因用料和技术不同而各有其书法特点,同时由此也可大体判断其时代真伪和瓷质优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很少写成泰水。但是堆料款“康熙御制”的康字却受原料特性与边框的限制,不易舒展,又如乾隆时期以前多用青花款,其后多用抹红款,而且清代康、雍、乾堆料款的瓷器绝大部分是官窑中的精品。
  在用字和写法乃至字数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窑有的题某某年制,有的题某某造,而清代官窑却一概都用“制”,还未发现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德”字心上不写一横,成化的 “成”字有所谓“成字一点头肩腰”的特征,万历的“万”字也有羊字头与艸字头的不同,以及写“康熙御制”四字款的瓷器90%以上为当时新制的精品等等,这些都是鉴定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明、清瓷器除一般的官窑款外,民窑瓷器中带年款的也不在少数。但大都是景德镇所制,其他地方窑写款的极为罕见。除上述记年款识外,还有所谓堂名款(中和堂、慎德堂)、殿名款(如体和殿、储秀宫)、轩名款(如宜古轩、尘定轩)、斋名款(如拙存斋、乾惕斋)、吉言款(如万福攸同、德化常春)、赞颂款(如万寿无疆、洪福齐天)、陶工款(如吴为、崔国懋)、珍字款(如珍赏、珍玩、奇石宝鼎之珍)、用字款(如上用、公用)、干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辛丑年制)、供养款(如“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村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得一元帅打供。”“皇清康熙甲子岁仲秋日吉旦供奉普陀禅院圣佛前。”)等等。
  总之,观察款识既要注意其笔法、字体、位置、款色和字数、结构等各方面,也应当知道同一时款识笔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风格及色调上不失其时代特征。因此务必互相印证,稍有可疑之点,便应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讨。何况仿品中尚有新物旧款与真坯假彩等手法,主要仍须根据造型,其次要参考纹饰、胎釉等各种特点,如此步步深入,才可能具有比较可靠的辨别能力。
  (四)细致观察胎釉的特征
  由于时代和地区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因此在鉴别一件陶瓷器时决不能离开这方面的细致观察。
  观察古瓷的釉质,一般要注意其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如旧瓷多有所谓“莹光”或“酥光”一类的光泽,这种深厚温润的釉光是由于年深日久而自然形成的。新瓷则多具有炯炯刺目的“火光”,但是有些仿品经过茶煮、浆沱、药浸、土埋的方法加工处理后,也可以将此种“火光”去净(如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即能找见破绽和不自然的光泽)。相反地,一向被妥善保藏的旧瓷,有些从未启封而保存至今,一旦开箱其光泽依然灿烂如新(如遇到此种崭新的旧瓷,须从器形、釉质、色彩、纹饰、款识等几方面详如考虑)。所以,如果只凭暗然无光即所谓“失亮”一点作为历年久远之证也是不可靠的,又如一般旧瓷常有所谓柳叶纹、牛毛纹、蟹爪纹、鱼子纹、鳝血纹、冰裂纹等大小不同的片纹,这些虽成为宋官窑、哥窑、汝窑等等瓷器上自然出现的特征,然而后世仿品同样能凭人力作出相似的片纹。尤其是雍、乾时期景德镇仿官、仿哥的制品最能乱真,稍不经心极易混淆。因此仍需进一步观察釉中所含气泡的大小疏密,方不致眩于假象。如官、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汝窑釉之疏若晨星,以及宣德釉面有所谓的“棕眼”等,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
  此外,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均窑瓷釉多如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竟薄如卵幕或莹似玉石,这些固然都是难能可贵的特点,可是后世仿品也能大体近似。若不参照其他方面的特色,并注意器里和口边、底足等处,则往往失于片面。例如元代琢器表里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窑裂、漏釉、缩釉、夹扁的缺陷;永乐白釉器皿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聚处则闪浅淡的豆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康熙郎窑红釉则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等特征。这些都是后世仿品难于仿效之处。
  至于明代景德镇官窑的釉质多有肥厚之趣,清代初期官窑釉质则有紧密之感,不过是就一般而论,当然也有例外,而且后世的仿品在这方面更不乏乱真之作。所以说只凭釉质而断瓷器的新旧真伪仍嫌不足,必须进一步研究其胎质。
  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大致说来,元代器皿底足多露胎而质粗,明、清瓷器有款者底多挂釉(但也有极少数底款有釉而周围无釉的),清中叶以后则露胎者渐少。但无论任何时代的器皿,在圈足的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之处,大都可以看出胎质火化的特色。例如元瓷胎多粗涩而泛火石红色,明、清瓷胎多较洁白细腻而且很少含有杂质,火石红色也减少甚至不见。这些一方面标志着胎土淘炼方法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进步,同时也自然形成了早晚、真伪之间的一条分水岭。试以明代永、宣的砂底器皿而论,因为选料和淘炼技术较元代粗细,虽亦不免含有微量杂质,形成黑褐色的星点,但已少有凹凸不平的缺点,用手抚摸多有温润细腻之感。而明末清初的砂底器皿及后世仿品的胎质则比较粗糙,又如成化的瓷质一向以纯洁细润著称于世,迎光透视多呈牙白或粉白色,并且具有一种如脂如乳的莹润光泽。而雍正官窑仿成化的瓷器尽管在造型、纹饰和色调方面都有相当成就,同时其釉质、胎质在表面上看来也十分逼真,但若迎光透高则呈纯白色或微闪青色。
  上述这一点当然也关系到原料本身质量的改变,例如对于嘉靖瓷质不及前朝,一般多归咎于“麻仓土”渐次告竭。《博物要览》中曾有“夸饶土渐恶,较之往日大不相侔”的说法。然而也不宜过分执着于胎土的颜色和粗细之论,因为即使是景德镇同一时代所产的瓷土,也决不止采自一两处产坑,从而有的细腻滑润,有的细而不润,有的甚至相当粗糙,何况胎土配合的成分也是决定胎质的关键,而且由于制作方法和火候不同,胎色又有纯白、微黄、微灰或微青等若干区别,因此如果凭胎体本身的质量作为断代的标准,还是不够全面的。
  有些胎体过薄的器皿如脱胎瓷和永乐、成化瓷一类,因露胎处极为细小,较难辨别胎土的颜色。有些即使不是薄胎,但因裹足支烧而足不露胎,或受窑火影响而使露胎颜色发生变化,如所谓“紫口铁足”的器皿在宋、明、清瓷中均不乏其例。这些似已成为鉴别上的重要条件,然若剖视其断面,便可发现未直接受窑火煅烧的内部胎色并不如此。同时,一般传世品经过多年的污染,也很难辨清胎体的本来颜色。所以为了有助于胎质方面的鉴别,有时还需要兼用比重量、听声音的方法(如所谓瓷胎声音清脆,缸胎体重而坚硬,浆胎体轻而松软等)。至于带有支钉痕的器物,如能细审其钉痕的大小、形状及数目、颜色,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般说来,永、宣、成瓷胎均较元瓷为轻,而宣德器皿又比永乐为重,若由断面剖视元、明器皿,在口边处的厚薄区别并不很大,主要全在器身和器底相差悬殊。其他如后世新仿的宋吉州窑黑釉圆琢器皿,无论其外貌如何神似,总觉声音清脆(古瓷研究者术语中所谓声音发“冷”),而真者声音反觉沙哑,也是一个明显的实例。
  由此可见,辨别胎釉的方法是,既要用眼光辨其色泽,度其厚薄,审其片纹,观其气泡,也要用手摩挲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可以说耳、目、手三者并用,方不致限于表面或拘于一格,而对于旧坯新彩、补釉提彩、旧彩失色重画,以及旧白釉器新作暗花、款识等各式种样的仿品。尤其应当慎重研究。如果满足于局部的特征相符而失于整体的条件不合,或只看外表而忽略器里,或但观釉色而不问胎质,都是片面的。所以说造型、纹饰、款识、釉质、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关于“中国瓷器”书有哪些?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在中国的历史上,明代以前中国的瓷器以素瓷(没有装饰花纹,以色彩纯净度的高低为优劣标准的瓷器)为主。明代以后以彩绘瓷为主要流行的瓷器。另一个瓷器制作国家日本也与茶道文化界也发扬了其独特的茶器。最早素瓷依照颜色分类,有青瓷、黑瓷、白瓷三种常见颜色的瓷器 彩绘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较为著名的有: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温铅陶)、信乐烧、青花瓷等 依照瓷器出产地点也有不同的分类。
瓷器的书还是比较多的,只不是偏门且专业点的书籍,所以一般人都接触不到,
出自 古籍阁 瓷器书籍目录: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瓷器).》
《中国青花瓷器纹饰艺术》
《元代纪年青花瓷器的研究》
《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
《元代青花瓷器相关问题的研讨:兼谈扬州出土的元代青花瓷》
《元明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云肩纹”发展研究》
《元明清瓷器纹饰_番莲花_研究》
《古玩鉴赏系列——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瓷器)》
《图解明清瓷器纹饰及工艺_明代部分)》
《学习瓷器鉴赏从瓷片开始》
《宋代官窑瓷器》
《宋代瓷器的紫口铁足和金丝铁线》
《宋辽金纪年瓷器》
《官民竞市的明万历青花瓷器》
《尘封的文明:西夏瓷器》
《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
《德化瓷器展览》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特征》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代景德镇单色釉官窑瓷器之研究》
《明代瓷器工艺》
《明代磁州窑瓷器》
《明洪武至宣德朝官窑瓷器的年款》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 顺治 康熙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乾隆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咸丰、同治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干隆卷》
《明清瓷器押印印风》
《明清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人物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动物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博古文字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四季花卉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图案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松竹蔬果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花鸟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荷莲牡丹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龙凤纹饰卷》
《明清瓷器鉴定 耿宝昌》
《明清瓷器鉴定三十讲 史树青》
《明清釉上彩绘瓷器》
《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晋唐瓷器》
《晚清官窑瓷器识真》
《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
《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 上》
《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 下》
《景德镇珠山出土的明初与永乐官窑瓷器之研究 刘新园》
《景德镇瓷器鉴定》
《民国瓷器鉴定纹饰、款识、辨伪_部分10》
《民间清中晚期青花瓷器图鉴》
《汝窑与张公巷窑出土瓷器》
《泱泱瓷国:古代瓷器制作术》
《清代青花瓷器鉴赏 陆明华》
《瓷中极品珐琅彩瓷器_吕成龙》
《瓷器、精陶与彩陶》
《瓷器造型分类名称解释上》
《釉下彩绘瓷器:特征、鉴定与辨伪》
《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
《青花瓷器鉴定》
《孙瀛洲陶瓷研究与鉴定》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上》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下》
《故宫陶瓷馆》
《江西藏瓷全集 明代 上》
《江西藏瓷全集 明代 下》
《江西藏瓷全集 清代 上》
《江西藏瓷全集 清代 下》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单彩瓷 五彩瓷》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成化后青花瓷》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斗彩瓷·珐琅彩瓷·粉彩瓷》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明天顺末前青花瓷》
《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颜色釉瓷》
《清代御窑瓷器 》
《瓷器上的文人画 晚清民国浅绛彩瓷》
说实话,瓷器鉴赏包含的内容太多了,从明代的《天工开物》里面的瓷器篇开始,到清代、民国,介绍瓷器的书太多了,图文并茂的书很多,建议去上海的新华书店和古玩市场、集邮市场去买,因为可以自己选择中意的书籍。如果不方便前往,在《收藏》、《中国收藏》、《收藏家》等杂志上有函购的信息,都是不错的书。培训班的信息上面也经常有刊登。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
冯先铭《中国陶瓷史》
汪庆正《青花釉里红》
孙灜洲《陶瓷的世界》等

大家帮忙建议下,晚清民国类瓷器鉴定类书籍比较好比较全面务实的有哪些!集成或单时期都可以!多谢了~~~~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
中国陶瓷史---叶喆民
中国陶瓷---冯先铭
以上三本是初学者必看的,了解中国的瓷器史是特别必要的.而耿宝昌的那本书更是明清瓷器鉴定最系统的书.
稍有入门的人可以看以下几本: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老古董丛书) 铁源编的,朝华出版社出的.
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南卷,河北卷)
古陶瓷识鉴讲义---陆建初
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典---上海文化出版社

各位老师,明清民窑瓷器鉴定 的书,全套的在哪可以买到。

网上搜索《明清民窑瓷器鉴定》

对于喜欢收藏古玩的初学者来说,有没有一些关于如何鉴别古玩的书籍啊?麻烦给推荐下。。

古玩收藏鉴定技巧教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CjivNE80a94JoasUg1zbw
提取码: ismg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最新古董、古玩及字画鉴别技术与价格估算和保存修复工艺实用手册
古玩图鉴(8册)
中国传世文物收藏鉴赏全书—古玩杂项(彩图版)
《中国古玩收藏与鉴赏全书》
中国传世文物收藏鉴赏全书—古玩杂项》...
楼上的在哪复制的啊???
别听他瞎扯 我敢肯定他说的书他大部分都没有
其实你要是想搞收藏 就钻研一种就行了 例如:古币 瓷器 玉器 书画 什么的
建议你先玩古币吧 我玩古币已经8年了 开始你就先买本《中国故钱币大全》吧
内容非常详细 几乎涵盖了咱们国家所有的铅钱币 也不贵 标价50多 30 就能买出来
回答完毕 给分
建议多跑市场。。多练眼力。。多找老师。。书本知识放到最后学。。
书画:《中国绘画赏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5.1
《故宫珍藏书画精粹》北京出版社,2005.5.1
《中国书画鉴定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6.1
《中国书画》杨仁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陶瓷:《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中国古陶瓷鉴赏与收藏》,张宁、杨俊艳,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1.1
《中华青花瓷》人民出版社,2003.4.1
《中国古陶瓷珍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1
《元代瓷器》:叶佩兰著,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
《青花瓷器鉴定》:张浦生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陈德富著,华龄出版社,2006.1.1
《古代民窑陶瓷》华龄出版社,2005.4.1
玉器:〈中国玉器〉方泽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10.1
《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杨伯达。
《玉器鉴赏与评估》 主编,赵永魁。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 最近出的一套玉器全集,售价4980元~ 可以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
《中国玉器全集》,杨伯达
其他:《茶壶珍藏》辽宁画报出版社,2007.7.1
《古玩鉴定与辩伪》学苑出版社,2001.7.1
《古玩收藏基础知识100问》主编:史树青,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1.1
《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大象出版社去年出的一套书,杨新的主编,好书~!
《商周青铜器》北京文物鉴赏委员会编,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4.1
《明清彩瓷》北京文物鉴赏委员会编,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4.1
《中国历代钱币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华光普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8.1
〈中国青铜器真伪识别〉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1.1
〈中国漆器精华〉福建美术出版社,2003.7.1
〈中国紫砂壶鉴赏〉蓝天出版社,2003.1.1
〈鉴识鼻烟壶〉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6.1
〈竹牙木雕:中国民间收藏精编丛书〉,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4.1
〈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李松,贺西林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1
就先这么多吧~ 自己可以选择性的看一些,如果是刚开始学还是看些理论性的书,理论差不多了就些图录之类的书,古玩还是多上手学的快些~。

本人想学习瓷器鉴定,国内最好的入门书籍是什么,求推荐??

我给你个建议,找马未都先生,观复博物馆的马未都先生,我看过他关于瓷器签定的节目和撰写的关于瓷器方面的文章,觉得他在瓷器签定这方面很有权威,你可以和他联系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那要看你想学什么年代的瓷器鉴定了,华龄出版社有好多这方面的书,晚清民国瓷器,是鉴定嫁妆瓶的,就是掸瓶,清代青花瓷,书鉴定青花瓷的,晚清民窑瓷器,也挺好的,成书质量比较高,网站有华夏收藏网,997788.收藏这种事情多看少买,尽量从低端的有代表性的东西入手,别买太残的,要不很难出手,毕竟现代居住都紧张,太多了没处放,有锔钉的也有假的,一定要小心,真东西见多了自然就会提升自己的鉴定水平。慢慢来,别盲目购买。
鉴定古瓷器主要从款识、造型、纹饰和胎釉特征方面下手,
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
提防新瓷作旧。把新瓷退去光泽,以显出古朴的风味
根据款式鉴别
识别真伪时,首先看款识,注意款识的笔法,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窑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选择,仿制者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不生动不自然。这种破绽,为鉴定瓷器提供了线索。
根据纹饰和色彩鉴定瓷器
从纹饰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纹饰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随着绘瓷原料和技术的不断丰富改进,无论在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时代的水平和特点。因而也就成了划分时代、鉴别真伪的一条有力线索。
根据胎釉鉴别
从胎釉方面看,由于时代和地区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烧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故在鉴别瓷器时应对此细致的观察。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
总之,辨别瓷器既要用眼来辨其色泽、厚薄、片纹、气泡,也要用手摩以别粗细,用指扣敲以察音响。必须耳、目,手三者并用。最后评定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面是视屏鉴定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清瓷器鉴定方法

元明清瓷器是现代人们收藏鉴赏的重点项目。自古瓷器藏家就喜爱青花,流传下来的出自官窑、品相完好的器物如今已难得一见,就是见到了,价格也会高得一般人难以承受。为了防止购买到赝品,明清瓷器鉴定还要先知道的,下面小编简单介绍下明清瓷器鉴定方法吧。(1)看造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以及技术条件,因此生产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我们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首先要对历代器物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春秋战国的原始青瓷,造型多仿青铜器,古朴刚劲;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由粗矮向瘦高发展;唐代瓷器则浑圆饱满,显出雍容华贵的气质;宋代器物修长轻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元代器物造型一反宋代风格,器物高大,显得厚重粗犷;明代又一反元代特点,器物造型秀丽古拙,给人以清新优美之感;清代则器形繁多,制作精巧。(2)看胎釉: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和烧造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质地、釉色各不相同,成为我们鉴定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无论任何时代器物,在底足边缘或口边露胎和器身缩釉处,大多可以看出胎质特色。观察釉质则一般要注意釉色、光泽以及气泡疏密等几方面特征。例如,福建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因胎料含铁成分较多,故胎色呈紫黑,胎质坚致。而江西吉安宋代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瓷器,有的器型、釉色虽与建窑相似,但因制胎所用原料不同,胎色呈米黄或黑中泛青等色,胎质粗松,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把窑口区分开来。即使同一个时代,同一品种,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会发现胎釉有不同之处,例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代末年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截然不同,薄而青亮,不可同日而语。(3)看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4)看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再如,中国瓷器上装饰常用的龙纹,各个时代各有变化,不尽相同。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成为我们鉴定时的参考因素。(5)看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6)看款识: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也是鉴定陶瓷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书款的方法、书体和笔法,以至书款的部位都有所不同。例如,清末民初有不少仿清代康熙官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是后代仿品。因此,掌握款识特征来断代和辨伪也是相当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