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齐通宝小平光背价值,我有一个直径6cm的周元通宝,我想问一下市值多少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6 21:43:25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大齐通宝一枚值多少钱?

大齐通宝值多少钱一枚
  “大齐通宝”铜币-------成交价:rmb1,254,000---成交日期:2011-07-03
  大齐通宝(光背)-------成交价:hkd1,875,000---成交日期:2014-07-26
  大齐通宝-----------成交价:rmb2,630,000---成交日期:2016-11-27
  大齐通宝是由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李弁铸造的第一种南唐钱币,由于国名“大齐”时间短,同时此钱铸量又少而精,流传至今已屈指可数,至今为止仅发现两枚,唯其罕见,弥足珍贵,可见其收藏价值之高。
大齐通宝的价值因版本和保存情况而异。根据拍卖价,大齐通宝的拍卖价为每枚1.54万元。另外,有信息称一枚完整的大齐通宝保价超过1000万保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价格仅供参考,实际价格可能会受到市场供需情况、时代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古钱交易时需谨慎,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和风险评估。

请问谁知道大齐通宝 都有什么样的 都值多少钱?

大齐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十国徐知浩封齐王时铸,四字隶书,径约2.3厘米,重未详。传世大齐仅见两品,一为缺角,一为四眼,今又发现第三枚,经实测径2.5厘米,宽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锈。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500元 南汉刘龚乾享年间铸,分铜、铅两种,钱文真书,对读光背,径2.4厘米,重3.7克,铜一当铅钱十用。铝钱文字歪斜,径2.3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铅钱较多。
想看照片可以在百度上打上 大齐通宝 就会有照片的

真正的唐代大齐通宝目前价格多少?


真正的唐代大齐通宝是无价的。
收藏古钱,当然是品相越好越值钱。不过,有些古钱因年深日久,已缺廓少边,有的甚至还少了一角。这种古钱,若是罕见的,收藏价值同样很高。如上海泉家王荫嘉的折三型永乐通宝左上角就缺了一小角;还有传世仅见两品的大齐通宝其中之一也缺了左上角,俗称“缺角大齐”,这些残缺的古钱都是稀世珍宝,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在古代,铜钱是主要流通货币,只有少量铁钱和铅锡钱。流传至今,铁钱和铅锡钱已不多见,尤其是铁钱,经多年腐蚀,锈迹斑斑,有的已很难辨认。因此,古钱收藏爱好者应在收藏铜钱的同时,重视收集铁钱和铅锡钱。就目前古钱市场而言,由于铁钱和铅锡钱较少,价格已远远高于铜钱,预计将来价格还会升高。
大齐通宝精品
拍品名称----------------估价(万)成交价(万)拍卖日期
银质花钱(安南)“景兴通------14-15万---41万---2015/3/22
唐开元大齐通宝合背、宋咸平元--18-20万---76万---2014/10/8
元末 天定大齐通宝折三---------40-50万---23万---2011/12/6
清 乾隆大齐通宝背宝直小平样---45-55万---46万---2010/10/7
天国太平背横圣宝、隆庆通---38-50万---35.98万---2006/6/3
清 嘉庆大齐通宝背一帆风顺图---80-90万---32万---2010/12/2
清 顺治大齐通宝背大福---------20-80万---65万---2011/10/5

中国古币图片价格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2000元
乾封泉宝行书折十光背 6000元 十国楚王马殷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8厘米,重22--33克,钱文隶篆兼备,背文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宝以铜钱难得。...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 60000元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 5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30000元
广政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元 十国后蜀孟昶广政年间铸,分铜、铁二种,钱文隶书,径2.4厘米,重3.5克,铁钱略大,传世均罕。..
大蜀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5000元 十国后蜀铸,钱文四字隶书,光背无文,径约2.4厘米,重3.5克左右,此钱传世绝少。
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50000元 南唐李景保大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25厘米,钱体制作精好,四字已近真书背穿上一天字,传世极罕。
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12000元 南唐李景中兴年间铸,一当十。钱文隶,篆二体,隶书径4厘米,重14克左右,铸期只有半年,故传世甚少。
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 1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十光背 2200元 南唐李景交泰年间铸。大小三等,钱文篆书,隶,真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2.65厘米,重5克,当五径3.2厘米,重9克左右,传世以小平最多。.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光背 25元
唐国通宝真书小平小字光背 4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大字背巨星 22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背巨星 4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二宽“唐”背巨星 1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点贝 5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异唐圆贝 1000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小样光背 2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铁质大字光背 6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长大字 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背月 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4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小型光背 50元 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钱文真书含隶意,制作较粗,大、小不同,一般径2.4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不及唐国通宝数量大,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中样光背 100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20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4元 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系我国最早出现的对钱,与唐开迥异,此钱阔缘,小字,制作较粗,很少有精美者,径2.4--2.5厘米,重3.1--3.5克,尚有大样篆、隶对钱。当十大钱,径4厘米,重12.2克,为传世仅见。图见53页标廿元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2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处 3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大齐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十国徐知浩封齐王时铸,四字隶书,径约2.3厘米,重未详。传世大齐仅见两品,一为缺角,一为四眼,今又发现第三枚,经实测径2.5厘米,宽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锈。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500元 南汉刘龚乾享年间铸,分铜、铅两种,钱文真书,对读光背,径2.4厘米,重3.7克,铜一当铅钱十用。铝钱文字歪斜,径2.3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铅钱较多。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元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无定价 五代初刘仁恭铸于幽州有铜,铁两种,其中铁钱远多于铜钱。以一百,一千两种罗丰,出土多在北京居雍关附近大王山附近,文字俱五代气韵,传世大铜钱多赝品,集币时宜慎之。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铁质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3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光背 6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铁质光背 280元
应圣元宝行书折十背“拾”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恭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后所铸。径3.45厘米,背穿铭拾字,此钱传世绝少。
乾圣元宝行书折十背“百”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光铸,形制,书体与应天元宝雷同,钱文真书,旋读,径3.5厘米,背穿上铭一“百”字,以一当百。此钱传世绝罕。
应天元宝行书折十大样背“万”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光铸,背穿上铭一“万”字,以一当万。钱文真书,对读,径约3.8厘米,此钱传世极少。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
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罕见。
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
三,钱币的形态、钱文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 8元 公元前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捡赵匡胤于今陈桥(河南开封县东北40里)兵变,黄袍加身,代后周称帝,定都东京(开封)建元建隆,是为宋太祖,废周帝为郑王。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也是历史上国力最弱的朝代,终宋一代(960-1279)无一位明君能治国安邦平天下。宋元通宝即铸行建隆元年,乃宋代开朝钱,钱文仿唐开元钱,隶书直读。径2.5厘米。重3.6克左右,背有星、月纹,有铜铁两种,传世以广穿铁母、元字右挑稀有。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6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 1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15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 8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30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7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 2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元 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2.4厘米,重3.4克左右。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 2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15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 3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 35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600元
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 2200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 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 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 150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至道年间(995-997)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行、草三体书为太宗亲书。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以合背钱为稀有。
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铸,有铜铁,轮廓精整,另见有各式宽缘厚肉之大型钱。钱文真书,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无珍惜钱。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 25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 18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 50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 1000元
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 45000元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铸。有铜、铁两种,铁氏只见折三。径2.5厘米,重4克,铁钱径3.5厘米,以铁钱折三少见。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 50元
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 1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旋读。小平有大、小样版别数种,径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纹。传世以背星月纹为少见。铁钱折三稀有。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 18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 25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 3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 5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 1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 45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 200元
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 2元 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铸,有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厘米,重4.7克,铁钱亦有折二。其时斗米十钱。天禧以铜、铁折二及合背为稀有。
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0.5元
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 20000元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天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天圣元年(1023)铸,天圣钱文来源于天为二人,乾兴元年(1022)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二人同理国事,即二人圣。分铜、铁两种,面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样之分。铁钱有折二钱,径2.7-2.8厘米,制作精良。
天圣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天圣元宝真书折二铁母光背 20000元
明道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 仁宗道元年(1032)铸。钱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属阳,代表皇帝赵祯,月属阴,代表皇太后刘氏,二者同朝听政,故曰:日月之道明。有铜铁,面文真篆两体,旋读光背,径2.5-2.6厘米,重4.3克,铁钱折二径2.85厘米,重7.5克,为它谱所不载,因明道一年改元较其它钱少。
明道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50元
景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铸,分铜、铁,钱文有真,篆二体,旋读。光背无文,径2.5厘米,重4克,版别较多。铁钱有小平,折二径3.2厘米,传世以铁钱折二为少见。
景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仁宗宝元二年(1039)始铸,为避钱文重“宝”而造的非年号钱,应与南宋“皇宋元宝”相区别,有铜、铁两种,钱文真,篆二体,直读,光背,小平径2.4厘米,重4克左右,折二篆书罕见,新发现一枚隶书折二,径2.8厘米,重6.4克,据悉日本尚有一枚真书折二,惜末见拓图。小平以九叠篆为珍稀品,铁钱有小平、折二钱。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皇宋通宝篆书小平九叠篆 14000元
皇宋通宝篆书折二光背 12000元
康定元宝隶书小平铁钱 500元 仁宗康定元年始铸,径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为铁钱,故传世极少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直读光背 100元 仁宝庆历年间(1041--104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为宋氏重宝之始。庆历二字分直读,旋读,小平径2.5厘米,重3.2折十径3--3.2厘米,重6.6-7克,当十铜钱初铸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钱用,传世旋读较少,铁母更稀。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旋读光背 3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 7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 15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0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250元 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5)年铸,元宝钱文为真,行、篆三体,旋读,通宝钱为真,篆二体,直读,重宝为折二,折三,钱文真书,小平径2.4厘米,重3.8克,折二径3厘米,重8.8克,折三径3.4厘米,重10克上下。传世元宝,通宝易寻,重宝钱为泉界所珍爱,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贵。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左挑 350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至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1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通 25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宝 3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17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 5000元
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 40000元
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 30000元 仁宗嘉佑元年(1056)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3.8克,为小平对钱,传有铁钱,然未见存世。
嘉佑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英守治平年间(1064-1067)铸,钱文真、篆二体,有直读,旋读两种,径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见折二以上大钱。偶有背四出传世,实为稀品
治平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0元
治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元
治平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1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30元 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径2.5厘米,重4克,未见折二,折三钱。多为光背,以背卫,衡者为少见。重宝年代同元宝,钱文有篆,真二体,为折二对钱;旋读,径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读罕见。通宝年代同元宝,通宝唯有铁钱,分小平,径2.5厘米,折三,径3--3.4厘米,钱文真书,旋读,多为光背,以背穿上月为希有,集币时如遇通宝铜钱均为铁母,万勿错过。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30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背“衡” 250元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背“衡” 180元
熙宁元宝篆书折二光背 0.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二光背 1元
熙宁重宝行书折二连飞点 10元
熙宁重宝篆书折二长冠“宝” 1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 200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0.3元 神宗元丰元年(107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分篆、隶、行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5克。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2厘米,版别可达百种,为宋钱中最多一种,隶书体、背穿上仰、俯月为贵。集隶书体元丰钱时须注意丰字头,另有一种日本曲字头元丰,最易鱼目混珠。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0.3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 2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 2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 1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 10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 10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 4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 5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 4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 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 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15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28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 15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 2800元
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 40000元
元丰通宝半文钱篆书 50元 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继位后,励精图治,经济渐有好转,平钱已不足计数(无法找零)而铸的半文钱。形制与平钱相同,只是钱径缩小,径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为2克。尚有绍圣元篆,行对钱,圣宋元宝篆行对钱,元佑通宝篆书钱,元丰通宝行书体等。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0.3元 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铸,钱文有篆,行二体。旋读,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为铁径3.2--3.4厘米,以折三铁毋稀有。背陕列罕。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0.3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星 10元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星 8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合背 180元
元佑通宝行书小平背“陕” 25000元
元佑通宝篆书小平背“陕” 25000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二光背 0.8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1800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 1800元
元佑通宝行书折五铁母 4500元
元佑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4500元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绍圣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元 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年)铸,元宝钱文为篆,行,隶三体,分铜、铁。小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折三钱径3.3厘米。通宝钱文真书;直读,细小工整,今铜者好寻,铁钱难得。绍圣以元宝隶书体稀有。广罕亦罕。
绍圣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0.5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小平背星 5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小平背月 5元
绍圣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15000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折二光背 1元
绍圣元宝行、篆书折五铁母光背 6000元
绍圣重宝隶书折二光背 50000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小字 45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 4000元
绍圣重宝真书小平铁母背“施” 15000元
元符通宝行、篆书小平光背 0.5元 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0)铸。通宝钱文有篆、行,真三体,有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4.2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折三为铁钱径3.4厘米,重宝唯见样钱,径约2.9厘米,元符钱以小平铁母,折二铁母,稀有。重宝样钱更是凤毛麟角。
元符通宝真书小平铁母旋读 4000元
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背“上” 15000元
元符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12000元
元符通宝行、篆书折二光背 1元
元符通宝篆书折五铁母 10000元
元符通宝隶书折二牙雕 无定价
建国重宝篆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微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年),初期铸。钱文隶体直读,背无文,径约2.35厘米,重不详。因与前朝年号相抵,改铸非年号钱圣宋元宝,由于铸量少,传世仅有廖廖数枚,极珍罕
建国重宝真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2元 微宗建中靖国年间(1101)铸,系皇宋通宝后又一非年号钱,元宝钱文有篆、行、隶三体。分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3厘米,重7.8克,平钱中佳品,灿若群星,折三唯见铁钱,径3.2厘米,通宝以背当五尤其珍贵。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2元
圣宋元宝行、篆书小平美制 10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结“宋” 50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结“圣” 25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中冠“宝” 60元
圣宋元宝行书小平通“宝”手 3000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字 850元
圣宋元宝真书小平长点“宋” 1100元
圣宋元宝真书折二长点“宋” 1500元
圣宋元宝隶书小平隶书 10000元
圣宋元宝篆书小平长冠“宝” 18000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二铁母 0000元
圣宋元宝行、篆书折二光背 1.20元
圣宋元宝隶书折二铁母背月 10000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五铁母光背 8000元
圣宋元宝行书折五铁范铜 2400元
圣宋通宝行书小平光背 15000元
圣宋通宝隶书小平铁母直读 20000元
圣宋通宝隶书小平背“当伍” 3000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大字 200元 崇宁重宝背藏文四字译读为穿上:地,穿左,水,穿右;火穿下,风,其意蕴含着两层意思:(一)祝愿地水火风彼此相全,众生康泰安居乐业,(二)把个人的祝愿引伸到国家社会范围,祈祷民族团结亲睦共处,,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同进并寓有警戒的涵义;否则,将招致灾难临头,祸患无尽。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瘦金体 15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抽示 16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阔示 600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折十书体 25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二私铸 15元
崇宁通宝楷书小平普品 2.5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短尾异“崇” 3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错范重文 1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隔轮 8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广穿 2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背四决 5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合背 2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铁范铜 14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三铁母 2200元
崇宁通宝楷书折五大字 18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异重 5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高足贝 1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月 1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星 15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背“十” 150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精铸细缘 10元
崇宁重宝隶书折五普品 1.5元
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小字 无定价
崇宁元宝隶书小平银质 30000元
崇宁元宝楷书小平银质大字 50000元
宗宁元宝隶书折二铁母 20000元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普品 2元 微宗大观元年(1107年)铸,大观年号,取《易》:“大观在上”之意,分铜铁两种,钱文微宗亲书瘦金体,小平有行书体,径2.5厘米,折二轻2.8厘米,折三径3.1厘米,折五径3.5厘米,折十径4.15厘米,以当十大钱最精美亦最多。小平钱因通字部位不同,可分昂通、降通、斜通、大字小通等多种版别,传世以合背,铁母为珍品。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昂通 2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分头“通” 15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斜“通” 1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楷“通” 8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大样楷“通” 30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宽“观”精铸 8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大样样钱 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14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光背 14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光背 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合背 7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崇宁大观”合背 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光背 25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合背 450元
大观通宝楷书小平铁母 120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铁母 3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二铁母铜 14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三铁母 36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五十光背 200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楷“通” 550元 微宗政和年间(1111--1117年)铸,政和年号,取“庶政惟和”之意,通宝有铜、铁二种、钱文人篆、隶、真三体,直读光背;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15厘米。重宝为折二铁钱,钱文瘦金体,直读光背,径3厘米,传世以折二重宝铁母数种珍品。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真“政”楷“通” 4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文“政” 8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文“政” 85元
政和通宝篆、隶书小平光背 1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大字 5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大字 55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锐禾 4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背“陕” 10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 25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文“政” 7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银质大字 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 6000元
政和通宝隶、篆书折二光背 2元
政和通宝隶书折五铁母 2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折三铁母 3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折五铁母宽缘 8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折三银质 400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5000元 微宗重和年间(1118)铸,年号重和,系取“和之以和”之意大敌当前不知励精图治,却一再割地赔款,屈辱求和,名符其实的求和。钱文有篆,隶两体,直读光背,径2.6厘米,重4克。篆少于隶,皆精美可爱。
重和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1300元
重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 400元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字 400元 微宗宣和年间(1119--1125)铸,钱文宣和乃皇上常处宣和殿名其年号,通宝分篆,隶二体,直读;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厘米,折三径3.3厘米,小平背陕者钱文为瘦金体。元宝制作。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字 1000元
宣和元宝隶书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中字 1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大字 1500
元宣和元宝隶书小平大字 17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白铜昂“通” 2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楷“宣” 4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 500元
宣和通宝隶、篆书小平普品 7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短宝开足 1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短宝开足 12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小字 15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字 5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真“宣”广穿 5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真“宣”广穿 5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圆贝“宝” 7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圆贝“宝” 6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离“宝” 12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离“宝” 15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隔轮 5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隔轮 12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巨头“宝” 7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巨头“宝” 10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背星 6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旋读银质 70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背“陕” 600元
宣和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陕” 1200元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 8000元
宣和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8000元
宣和元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 无定价
宣和通宝篆书小平小型金质 80000元
宣和通宝楷、隶、篆折二光背 2元
宣和通宝隶、篆书折二光背 2元

请问现在小平光背的大定通宝和折二光背的大中通宝价格分别多少啊

大定通宝小平美品市价值70--80元左右.
大定通宝折二美品市价值5250--5600元左右.
大中通宝小平美品市价80--100元左右.
大中通宝折二美品市价550--600元左右.

中国古币图片价格

国洲满大
天策府室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2000元
乾封泉宝行书折十光背 6000元 十国楚王马殷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8厘米,重22--33克,钱文隶篆兼备,背文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宝以铜钱难得。...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府” 60000元
乾封泉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天” 50000元
乾元重宝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30000元
广政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元 十国后蜀孟昶广政年间铸,分铜、铁二种,钱文隶书,径2.4厘米,重3.5克,铁钱略大,传世均罕。..
大蜀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5000元 十国后蜀铸,钱文四字隶书,光背无文,径约2.4厘米,重3.5克左右,此钱传世绝少。
保大元宝隶书折十光背 50000元 南唐李景保大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25厘米,钱体制作精好,四字已近真书背穿上一天字,传世极罕。
永通泉货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12000元 南唐李景中兴年间铸,一当十。钱文隶,篆二体,隶书径4厘米,重14克左右,铸期只有半年,故传世甚少。
永通泉货篆书折五光背 1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十光背 2200元 南唐李景交泰年间铸。大小三等,钱文篆书,隶,真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2.65厘米,重5克,当五径3.2厘米,重9克左右,传世以小平最多。.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光背 25元
唐国通宝真书小平小字光背 4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大字背巨星 22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宽“唐”背巨星 400元
唐国通宝篆书折二宽“唐”背巨星 1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点贝 5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异唐圆贝 1000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小样光背 25元
唐国通宝隶书小平铁质大字光背 6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长大字 40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背月 200元
唐国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4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小型光背 50元 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钱文真书含隶意,制作较粗,大、小不同,一般径2.4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不及唐国通宝数量大,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中样光背 100元
大唐通宝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20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光背 4元 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系我国最早出现的对钱,与唐开迥异,此钱阔缘,小字,制作较粗,很少有精美者,径2.4--2.5厘米,重3.1--3.5克,尚有大样篆、隶对钱。当十大钱,径4厘米,重12.2克,为传世仅见。图见53页标廿元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2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处 30元
开元通宝篆书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大齐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十国徐知浩封齐王时铸,四字隶书,径约2.3厘米,重未详。传世大齐仅见两品,一为缺角,一为四眼,今又发现第三枚,经实测径2.5厘米,宽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锈。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500元 南汉刘龚乾享年间铸,分铜、铅两种,钱文真书,对读光背,径2.4厘米,重3.7克,铜一当铅钱十用。铝钱文字歪斜,径2.3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铅钱较多。
乾享重宝隶书小平光背 10000元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光背 无定价 五代初刘仁恭铸于幽州有铜,铁两种,其中铁钱远多于铜钱。以一百,一千两种罗丰,出土多在北京居雍关附近大王山附近,文字俱五代气韵,传世大铜钱多赝品,集币时宜慎之。
永安一十隶书小平大样铁质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隶书折三型铁质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隶书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3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光背 6000元
永安一千录书折二十铁质光背 280元
应圣元宝行书折十背“拾”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恭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后所铸。径3.45厘米,背穿铭拾字,此钱传世绝少。
乾圣元宝行书折十背“百”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光铸,形制,书体与应天元宝雷同,钱文真书,旋读,径3.5厘米,背穿上铭一“百”字,以一当百。此钱传世绝罕。
应天元宝行书折十大样背“万”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光铸,背穿上铭一“万”字,以一当万。钱文真书,对读,径约3.8厘米,此钱传世极少。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
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罕见。
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
三,钱币的形态、钱文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北宋
名称书体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 8元 公元前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捡赵匡胤于今陈桥(河南开封县东北40里)兵变,黄袍加身,代后周称帝,定都东京(开封)建元建隆,是为宋太祖,废周帝为郑王。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也是历史上国力最弱的朝代,终宋一代(960-1279)无一位明君能治国安邦平天下。宋元通宝即铸行建隆元年,乃宋代开朝钱,钱文仿唐开元钱,隶书直读。径2.5厘米。重3.6克左右,背有星、月纹,有铜铁两种,传世以广穿铁母、元字右挑稀有。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6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 1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 15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 8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 30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7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 2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3元 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2.4厘米,重3.4克左右。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 2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 15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 3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 35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 600元
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 2200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 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 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 150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 0.50元 太宗至道年间(995-997)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行、草三体书为太宗亲书。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以合背钱为稀有。
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铸,有铜铁,轮廓精整,另见有各式宽缘厚肉之大型钱。钱文真书,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无珍惜钱。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合背 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 25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 18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 50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 1000元
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 45000元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铸。有铜、铁两种,铁氏只见折三。径2.5厘米,重4克,铁钱径3.5厘米,以铁钱折三少见。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 50元
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 1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0元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旋读。小平有大、小样版别数种,径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纹。传世以背星月纹为少见。铁钱折三稀有。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 18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 25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 3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 5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 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 10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 1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 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 45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 0.5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 200元
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 2元 真宗天禧

我有一个直径6cm的周元通宝,我想问一下市值多少

五代十国
名称 书体 币型特征 参考价 文字说明
开平元宝 隶书 折十大样光背 无定价 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
开平元宝 隶书 小平光背 无定价
天成元宝 隶书 小样官铸光背 12000元 后唐明宗天成年间铸,此钱精整,文字清晰,元字右挑,光背无文,径2.3厘米,重3.4克左右,历来所出甚少,系五代钱中珍稀品。
天福元宝 隶书 大样官铸光背 13000元 五代后晋高祖天祖三年铸,许民间设炉并铸,故大小不一,钱文多夷漫不清,径2.2厘米重1.7克左右,另有一种官铸大样制作较精。
天福元宝 隶书 小平官铸背月 1600元
汉元通宝 隶书 小平光背、背月 40元 五代后汉隐新闻社乾佑元年铸,制作精良,隶书四字稍露真书气韵,径2.4厘米,重3--3.5克,钱文面星及背星月纹,或光背无纹者,此钱传世较丰。
汉元通宝 隶书 小平背孕星 220元
周元通宝 隶书 小平合背 150元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于显德二年废天下佛寺,毁铜像铸,周元通宝仿唐于元,制作精美,径2.4--2.5厘米,重3.5----3.7克,钱文四字为八分隶书,背多星月纹,布于穿孔上下左右,亦有合背钱,民间广传此钱可治难产等症,故甚为老人喜爱,以元字右挑为贵。.
周元通宝 隶书 小平背星 10元
周元通宝 隶书 小平背月 8元
周元通宝 隶书 小平背星月 80元
周元通宝 隶书 小平背巨星巨月 150元
永平元宝 隶书 小平光背 20000元 十国蜀王建永平元年铸,钱文隶书旋读光背,永平二字已近真书,径2.3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罕见。..
通正元宝 隶书 小平小字光背 150元 十国前蜀王建通元年铸。形制近似永平元宝,钱文隶书,旋读,径2.3厘米,重2.8克,多光背亦步亦有背星月纹,另有一种元字右挑者,较少见。
通正元宝 隶书 小平右挑大字 280元
通正元宝 隶书 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天汉元宝 隶书 小平光背 35元 十国前蜀王建天汉年间铸,形制较精整,钱文四字隶书旋读,为王建五钱中最清秀者,径2.3厘米,重3克,传世光背及上仰月较多见。
天汉元宝 隶书 小平背月 40元
光天元宝 录书 小平光背 35元 十国前蜀王建光天年间铸,此钱制作粗劣,面文草率,径2.3厘米,重2.5克,背穿上有时可见一星或一月纹,光天元宝铸量较大,故传世甚多。.
乾德元宝 隶书 折十光背 50000元 十国前蜀后主王衍咸康年间铸,制作粗陋,钱文四字中康字独大,径2.2厘米,重3.1克,此钱传世较多。.
乾德元宝 隶书 小平大字光背 20元
乾德元宝 隶书 小平小字光背 70元
咸康元宝 隶书 小平光背 50元 后梁太祖开平年间铸,传世仅见大钱一种,钱文隶书近真体,直读光背,径约3.4厘米,此钱传世极罕。尚有“开平元宝”作珍。铜质浑厚,书意在隶,真之间,笔势洒脱,大似当五,幕平,几不分肉好郭,存世各一品,元宝下落不明。
开元通宝 隶书 小平铅质背“闽” 60元
开元通宝 隶书 小平铅质背“殷”3000元
开元通宝 隶书 折十背星 40000元
永隆通宝 隶书 折五背“闽”月 2500元 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3.8--4厘米,重20--25克,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因铸行不足一年,传世极罕。
天德重宝 隶书 折五铁质前“殷” 5000元 十国闽王延曦永隆年间铸,分铜、铁两种,一当小钱百,钱文真书,因王延政一度改国号殷,故背穿上殷字。铜钱径3.2厘米,铁钱径约3厘米,此钱传极罕。
天德重宝 隶书 折十光背 35000元
天策府室 隶书 折十大样光背 20000元 十国楚王马殷于乾化元年铸,铜钱大如当百,钱文真书含隶韵,径3.8厘米,重33克,大样径4.2厘米,此钱传世及出土均极少。.
天策府室 隶书 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2000元
乾封泉宝 行书 折十光背 6000元 十国楚王马殷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8厘米,重22--33克,钱文隶篆兼备,背文为:天府、天策、天,策,乾封泉宝以铜钱难得。...
乾封泉宝 隶书 折十大样背“天府”60000元
乾封泉宝 隶书 折十大样背“天” 50000元
乾元重宝 隶书 折十大样光背 30000元
广政通宝 隶书 小平光背 10000元 十国后蜀孟昶广政年间铸,分铜、铁二种,钱文隶书,径2.4厘米,重3.5克,铁钱略大,传世均罕。..
大蜀通宝 隶书 小平光背 35000元 十国后蜀铸,钱文四字隶书,光背无文,径约2.4厘米,重3.5克左右,此钱传世绝少。
保大元宝 隶书 折十光背 50000元 南唐李景保大年间铸,分铜、铁两种。径约3.25厘米,钱体制作精好,四字已近真书背穿上一天字,传世极罕。
永通泉货 隶书 折十大样光背 12000元 南唐李景中兴年间铸,一当十。钱文隶,篆二体,隶书径4厘米,重14克左右,铸期只有半年,故传世甚少。
永通泉货 篆书 折五光背 14000元
唐国通宝 篆书 折十光背 2200元 南唐李景交泰年间铸。大小三等,钱文篆书,隶,真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4克折二径2.65厘米,重5克,当五径3.2厘米,重9克左右,传世以小平最多。.
唐国通宝 篆书 小平宽“唐”光背 25元
唐国通宝 真书 小平小字光背 45元
唐国通宝 隶书 小平大字背巨星 220元
唐国通宝 篆书 小平宽“唐”背巨星 400元
唐国通宝 篆书 折二宽“唐”背巨星 1200元
唐国通宝 篆书 小平点贝 500元
唐国通宝 篆书 小平异唐圆贝 1000元
唐国通宝 隶书 小平小样光背 25元
唐国通宝 隶书 小平铁质大字光背 600元
唐国通宝 篆书 小平长大字 4000元
唐国通宝 篆书 小平背月 200元
唐国通宝 篆书 小平光背 4元
大唐通宝 隶书 小平小型光背 50元 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钱文真书含隶意,制作较粗,大、小不同,一般径2.4厘米,重3克左右,传世不及唐国通宝数量大,
大唐通宝 隶书 小平中样光背 100元
大唐通宝 隶书 小平大样光背 200元
开元通宝 篆书 小平光背 4元 南唐李景铸,钱文篆、隶两体。系我国最早出现的对钱,与唐开迥异,此钱阔缘,小字,制作较粗,很少有精美者,径2.4--2.5厘米,重3.1--3.5克,尚有大样篆、隶对钱。当十大钱,径4厘米,重12.2克,为传世仅见。图见53页标廿元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 隶书 小平光背 2元
开元通宝 隶书 小平背四处 30元
开元通宝 篆书 小平背星月 300元
大齐通宝 隶书 小平光背 无定价 十国徐知浩封齐王时铸,四字隶书,径约2.3厘米,重未详。传世大齐仅见两品,一为缺角,一为四眼,今又发现第三枚,经实测径2.5厘米,宽穿0.6厘米,重3.125克,通身黑漆古锈。
乾享重宝 隶书 小平光背 500元 南汉刘龚乾享年间铸,分铜、铅两种,钱文真书,对读光背,径2.4厘米,重3.7克,铜一当铅钱十用。铝钱文字歪斜,径2.3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铅钱较多。
乾享重宝 隶书 小平光背 10000元
永安一十 隶书 小平大样光背 无定价 五代初刘仁恭铸于幽州有铜,铁两种,其中铁钱远多于铜钱。以一百,一千两种罗丰,出土多在北京居雍关附近大王山附近,文字俱五代气韵,传世大铜钱多赝品,集币时宜慎之。
永安一十 隶书 小平大样铁质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 隶书 折三型光背 2000元
永安一百 隶书 折三型铁质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 隶书 折十大样光背 50000元
永安五百 隶书 折十大样铁质光背 3000元
永安一千 隶书 折二十光背 6000元
永安一千 隶书 折二十铁质光背 280元
应圣元宝 行书 折十背“拾”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恭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应天后所铸。径3.45厘米,背穿铭拾字,此钱传世绝少。
乾圣元宝 行书 折十背“百”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光铸,形制,书体与应天元宝雷同,钱文真书,旋读,径3.5厘米,背穿上铭一“百”字,以一当百。此钱传世绝罕。
应天元宝 行书 折十大样背“万” 无定价 五代初期刘守光铸,背穿上铭一“万”字,以一当万。钱文真书,对读,径约3.8厘米,此钱传世极少。

谁能帮我看看这些古币,顺便估个价,越详细越好!

秦朝:(前221~206)
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西汉:(前221~23)
帝王:高祖(刘邦)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帝王:少帝恭(刘恭)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八铢半两
帝王:少帝弘(刘弘)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五分钱
帝王:文帝(刘恒)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半两
帝王: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钱 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 上林三官五铢
帝王: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铢
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帝五铢、小五铢
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新(8~23)
帝王:王莽(莽 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发行钱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 国宝金匮直万 一刀平五千 六泉.十布
帝王: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 发行钱币及备注: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
东汉:(25~220)
帝王:光武帝(刘秀)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武五铢
帝王:灵帝(刘宏) 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帝王:废帝(刘弁)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减边五铢、延环五铢
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三国
魏(220~265)
帝王:文帝(曹丕) 年号:黄初 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汉五铢
帝王:明帝(曹睿) 年号:太和、青龙、景初 发行钱币及备注:压五压金五铢
吴(222~280)
帝王:大帝(孙权) 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蜀(汉)(221~363)
帝王:昭烈帝(刘备)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蜀五铢 直百五铢 直百 直一. 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西晋、东晋、十六国
西晋(265~316)
帝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旧钱
帝王:惠帝(司马衷) 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
东晋(317~420)
帝王: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赵王石勒造“丰货”
帝王:明帝(司马绍) 年号:永昌、太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沈充造“沈郎五铢”
帝王:成帝(司马衍) 年号:太宁、咸和、咸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成汉李寿造“汉兴”钱
帝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北凉造“凉造新泉”
帝王:恭帝(司马德文) 年号:元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夏造“大夏真兴”
南北朝 (420~581)
南朝:宋(420~479)
帝王:文帝(刘义隆) 年号:元嘉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
帝王: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 发行钱币及备注: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帝王:前废帝(刘子业) 年号:永光、景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
南朝:齐(479~502)
帝王:武帝(萧赜) 年号:永明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
南朝:梁(502~557)
帝王:武帝(萧衍) 在位时间:502~549 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帝王:敬帝(萧方智) 在位时间:555~557 年号:绍泰、太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南朝:陈(557~589)
帝王:文帝(陈倩) 在位时间:560~566 年号:天嘉、天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嘉五铢
帝王:宣帝(陈顼) 在位时间:569~582 年号:太建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货六铢
北朝:北魏(386~534)
帝王:太武帝(拓跋寿) 在位时间:423~452 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和五铢
(北魏)495年
帝王:宣武帝(元恪) 在位时间:500~515 年号: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平五铢
帝王:孝庄帝(元子攸) 在位时间:527~530 年号:建义、永安 发行钱币及备注: 永安五铢(北魏)529年
北朝:东魏(534~550)
帝王:孝静帝(元善见) 在位时间:534~550 年号:天平、元象 发行钱币及备注:小样永安五铢
北朝:西魏(535~557)
北朝:北齐(550~577)
帝王:文宣帝(高洋) 在位时间:549~559 年号:天保 发行钱币及备注:常平五铢(齐)553年
北朝:北周(557~581)
帝王:孝闵帝(宇文觉) 在位时间:557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五行大布(北周)547年
帝王:武帝(宇文邕) 在位时间:560~578 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发行钱币及备注:布泉(北周)561年
帝王:静帝(宇文衍) 在位时间:579~581 年号:大象、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通万国(北周)579年
隋:(581~618)
帝王:文帝(杨坚) 在位时间:581~604 年号:开皇、仁寿 发行钱币及备注:置样五铢、五铢白钱
唐(618~907)
帝王:高祖(李渊) 在位时间:618~626 年号:武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元通宝
帝王:高宗(李治) 在位时间:649~683 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封泉宝
帝王:肃宗(李亨) 在位时间:756~762 年号:至德、乾元、上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元重宝.(史思明)得一元宝 顺天元宝
帝王:代宗(李豫) 在位时间:762~779 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历通宝
帝王:德宗(李适) 在位时间:779~805 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中通宝(新疆铸)
帝王:顺宗(李诵) 在位时间:805 年号:永贞 发行钱币及备注:有“大”、“中”、“元”字钱
帝王:武宗(李炎) 在位时间:840~846 年号:会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23局
五代 十国
后梁(907~923)
帝王:太祖(朱全忠) 在位时间:907~910 年号:开平、乾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平元宝 附刘仁恭铸: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
帝王:末帝(朱友贞) 在位时间:911~923 年号:乾化、贞明、龙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徐知诰铸: 大齐通宝
后唐(923~936)
帝王:庄宗(李存勗) 在位时间:923~926 年号:同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帝王:明宗(李嗣源) 在位时间:926~934 年号:天成、长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成元宝
帝王:闵帝(李从厚) 在位时间:934~935 年号:应顺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南汉铸: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后晋(936~946)
帝王:高祖(石敬塘) 在位时间:936~944 年号:天福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福元宝
帝王:出帝(石重贵) 在位时间:944~947 年号:天福、开运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
后汉(947~950)
帝王:高祖(刘知远) 在位时间:947~948 年号:天福、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汉元通宝
帝王:隐帝(刘承佑 在位时间:948~951 年号: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帝王:太祖(郭威) 在位时间:951~954 年号:显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周元通宝
北宋(960~1127)
帝王:太祖(赵匡胤) 在位时间:960~976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
帝王:太宗(赵光义) 在位时间:976-997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李顺)应运元宝
帝王:真宗(赵恒) 在位时间:998~1022 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
帝王:仁宗(赵祯) 在位时间:1022~1063 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帝王:神宗(赵顼) 在位时间:1068~1085 年号:熙宁、元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帝王:哲宗(赵煦) 在位时间:1086~1101 年号:元佑、绍圣、元符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帝王:徽宗(赵佶)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帝王:钦宗(赵桓) 在位时间:1126~. 年号:靖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南宋(1127~1279)
帝王:高宗(赵构) 在位时间:1127~1162 年号:建炎、绍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帝王:孝宗(赵shen) 在位时间:1163~1190 年号:隆兴、乾道、淳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帝王:光宗(赵敦) 在位时间:1190~1194 年号: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帝王:宁宗(赵扩) 在位时间:1195~1224 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
帝王:理宗(赵昀) 在位时间:1225~1264 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 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 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帝王:度宗 在位时间:1265~1274 年号:咸淳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
帝王:恭宗(赵显) 在位时间:1275 年号:德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端宗 在位时间:1276~1278 年号:景炎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帝丙(赵丙) 在位时间:1278~1279 年号:祥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
辽(907~1125)
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机) 在位时间:907~926 年号:神册、天赞、天显、 发行钱币及备注:通行泉货.天显通宝
帝王:太宗(耶律徳光) 在位时间:926~947 年号:天显、会同、大同 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通宝
帝王:世宗(耶律阮) 在位时间:947~951 年号:天禄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禄通宝
帝王:穆宗(耶律璟) 在位时间:951~969 年号:应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应历通宝
帝王:景宗(耶律贤) 在位时间:969~982 年号:宝宁、乾亨 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通宝
帝王:圣宗(耶律隆绪) 在位时间:982~1031 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
帝王:兴宗(耶律宗真) 在位时间:1031~1054 年号:景福、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帝王:道宗(耶律洪基) 在位时间:1054~1101 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乾统、天庆、保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西夏(1038~1227)
帝王:毅宗(李谅祚) 在位时间:1048~1067 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宝钱.
帝王:惠宗(李秉常) 在位时间:1067~1086 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帝王:崇宗(李乾顺) 在位时间:1086~1139 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帝王:仁宗(李仁孝) 在位时间:1139~1193 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帝王:桓宗(李纯佑) 在位时间:1193~1206 年号:天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帝王:襄宗(李安全) 在位时间:1206~1211 年号:应天、皇建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建元宝
帝王:神宗(李顺顼) 在位时间:1211~1223 年号: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定元宝
金(1115~1234)
帝王:太宗(完颜晟) 在位时间:1123~1135 年号:天会 发行钱币及备注: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帝王:海陵王(完颜亮) 在位时间:1149~1161 年号:天德、贞元、正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
帝王:世宗(完颜雍) 在位时间:1161~1189 年号: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
帝王:章宗(完颜景) 在位时间:1189~1208 年号:明昌、承安、泰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 在位时间:1208~1213 年号:大安、崇庆、至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帝王:宣宗 在位时间:1213~1223 年号:贞佑、兴定、元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贞佑元宝、通宝
元(1279~1368)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时间: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帝王:成宗(铁穆耳) 在位时间: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时间:1308~1311 年号:至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
帝王:仁宗 在位时间:1311~1320 年号:皇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
帝王:英宗(硕德八剌) 在位时间:1321~1323 年号:延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延佑元宝、通宝
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在位时间:1323~1328 年号:至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 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 在位时间:1328 年号:泰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
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 在位时间: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明(1368~1644)
帝王:太祖(朱元璋) 在位时间:1368~1398 年号:洪武 发行钱币及备注:洪武通宝
帝王:成祖(朱棣) 在位时间:1403~1424 年号:永乐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乐通宝
帝王:仁宗(朱高炽) 在位时间:1425 年号:洪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洪熙通宝
帝王:宣宗(朱瞻基) 在位时间:1426~1435 年号:宣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
帝王:考宗 在位时间:1488~1505 年号:弘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治通宝
帝王:世宗(朱厚璁) 在位时间:1522~1567 年号:嘉靖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
帝王:穆宗(朱载厚) 在位时间:1567~1572 年号:隆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
帝王:神宗(朱翊钧) 在位时间:1573~1620 年号:万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
帝王:光宗(朱常洛) 在位时间:1620 年号:泰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
帝王:熹宗(朱由校) 在位时间:1621~1627 年号:天启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
帝王:毅宗(朱由检) 在位时间:1628~1644 年号:崇祯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通宝
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帝王:南明 在位时间:1644~1662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帝王:三藩 在位时间:1673~1680 发行钱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1616~1626 年号:天命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帝王:太宗(皇太极) 在位时间:1626~1643 年号:天聪、崇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聪汉钱
帝王:世祖(福临) 在位时间:1644~1661 年号:顺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顺治通宝
帝王: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1661~1722 年号:康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康熙通宝
帝王:世宗(胤禛) 在位时间:1723~1735 年号:雍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雍正通宝
帝王:高宗(弘历) 在位时间:1736~1795 年号:乾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隆通宝
帝王:仁宗(顒琰) 在位时间:1796~1820 年号:嘉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庆通宝
帝王:宣宗(旻宁) 在位时间:1821~1850 年号:道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
帝王:文宗 在位时间:1851~1861 年号:咸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帝王:穆宗(载淳) 在位时间:1862~1874 年号:同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重宝
帝王:德宗(载湉) 在位时间:1875~1908 年号:光绪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绪通宝.重宝
帝王:(溥仪) 在位时间:1909~1911 年号:宣统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统通宝
太平天国
帝王:洪秀全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编辑本段古币的价格
某些古币虽年代久远,由于其铸量极大,出土的数量也很多,故其价格并不一定比后期钱币的价格高,如西汉从武帝至平帝共铸五铢钱280亿枚,使用300多年之久。其普通品目前定价仅1至3元;而比汉代晚1000多年的明朝钱币定价普遍高于汉五铢,如明代“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定价均在20元以上。
宋、明、清的古币价值较低,先秦、汉、隋、唐、元各代的古币价值较高;黄铜、红铜、铁质古币价值较低,金、银币价值较高;正式流通的钱币价值较低,非正用钱,如供养钱、春钱、秘戏钱、宫钱、打马钱等价值较高;方孔圆钱价值较低,圆孔圆钱、刀币、布币价值较高;正统王朝的古币价值较低,偏安王朝、区域政权的古币价值较高;光背古币价值较低,双面均有钱文、双面均为钱背、背星、月纹、背文字等古币价值较高。
一些皇帝年号较短暂的货币,以及执政时间较短的少数民族政权、农民起义政权和地方割据政权所发行的货币,因流通时间短、数量少,故价格较高。如宋钦宗的“靖康通宝”、“元宝”每枚的价格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而普通宋钱只值1元左右。
价格由珍稀程度而定
明末张献忠农民政权所铸“西玉赏功”铜钱,现价格达3万多元。我国历史上几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辽、金、西夏、元等朝代铸造的钱币.其价值也远远高于同期汉族政权铸币,“雕母”、“母钱”、“钱范”、“开炉钱”,“库镇钱”等更是古钱中的珍品,其价格往往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之间。
不同比值,不同宝文的钱币有时价格悬殊。如宋代“皇宋通宝”,一般铜钱价格在一元以下,而折二篆书铜钱如今定价在2万元以内;南宋的“建炎通宝”的价格却在3000元以内。
古钱币在市场上价格相差很大,有些虽然年代久远,如秦半两、汉五铢等,但因出土数量多,所以价格低廉。1、嘉庆通宝,宝陕,普通品,背景:嘉庆年间陕西省铸造。价格1——2元。
2、嘉庆通宝,宝源,普通品,背景:嘉庆年间在北京铸造。价格1——2元。
3、乾隆通宝,宝源,普通品,背景:乾隆年间在北京铸造。价格1——2元。
4、康熙通宝,未见背面的局标识,一般价钱在3——5元左右。
5、元佑通宝,宋钱,普通品,背景:北宋哲宗元佑年间铸造。价格3——4元。
6、寿字厂牌,背玄武,无价值。
7、正隆元宝,金代,普通品,背景:正隆元宝为金建国四十二年第一钱,与前此沿用之辽、宋钱并行。价格:3——4元。
8、天禧通宝,宋钱,普通品,背景:北宋真宗天禧年间铸。价格3——5元。
9、开元通宝,唐代,普通品,背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价格2——3元。
10、光绪元宝,当十铜元,普通品,背景:光绪年间机制铜元。价格3——4元.
你的钱我已经看过了。你的带方孔铜钱,和一个大清铜币/其价格平均在3-10元左右.
其图片厘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枚;背写"寿"字的花钱,花钱明清时期最为流行.其不做流通货币使用.只是在钱本身写上美好寓意的词汇,或成语.如;寿比南山.年年有鱼.等等等,美好寓意词语/
你这枚花钱市场价格约500元人民币.但是品象有点不好.不要往地上摔.妥善收藏.以后有比较大的收藏升值空间.
除了带‘寿’字的花钱值点银子外;其它的都很普遍
请你给我分谢谢。这些说的都是精华。
1、嘉庆通宝,宝陕,普通品,背景:嘉庆年间陕西省铸造。价格1——2元。
2、嘉庆通宝,宝源,普通品,背景:嘉庆年间在北京铸造。价格1——2元。
3、乾隆通宝,宝源,普通品,背景:乾隆年间在北京铸造。价格1——2元。
4、康熙通宝,未见背面的局标识,一般价钱在3——5元左右。
5、元佑通宝,宋钱,普通品,背景:北宋哲宗元佑年间铸造。价格3——4元。
6、寿字厂牌,背玄武,无价值。
7、正隆元宝,金代,普通品,背景:正隆元宝为金建国四十二年第一钱,与前此沿用之辽、宋钱并行。价格:3——4元。
8、天禧通宝,宋钱,普通品,背景:北宋真宗天禧年间铸。价格3——5元。
9、开元通宝,唐代,普通品,背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价格2——3元。
10、光绪元宝,当十铜元,普通品,背景:光绪年间机制铜元。价格3——4元.
秦朝:(前221~206)
秦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西汉:(前221~23)
帝王:高祖(刘邦)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帝王:少帝恭(刘恭)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八铢半两
帝王:少帝弘(刘弘)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五分钱
帝王:文帝(刘恒)年号:无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半两
帝王:武帝(刘彻)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三铢钱 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 上林三官五铢
帝王:昭帝(刘弗陵)年号:始元、元凤、元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昭帝五铢
帝王:宣帝(刘询)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帝五铢、小五铢
帝王:元帝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新(8~23)
帝王:王莽(莽 巨君)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 发行钱币及备注: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 国宝金匮直万 一刀平五千 六泉.十布
帝王:更始帝(刘玄)年号:更始 发行钱币及备注:更始五铢、铁半两五铢(公孙述)
东汉:(25~220)
帝王:光武帝(刘秀) 年号:建武、建武中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武五铢
帝王:灵帝(刘宏) 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出五铢
帝王:废帝(刘弁)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减边五铢、延环五铢
帝王:献帝(刘协)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三国
魏(220~265)
帝王:文帝(曹丕) 年号:黄初 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汉五铢
帝王:明帝(曹睿) 年号:太和、青龙、景初 发行钱币及备注:压五压金五铢
吴(222~280)
帝王:大帝(孙权) 年号: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蜀(汉)(221~363)
帝王:昭烈帝(刘备)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蜀五铢 直百五铢 直百 直一. 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西晋、东晋、十六国
西晋(265~316)
帝王:武帝(司马炎)年号: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沿用旧钱
帝王:惠帝(司马衷) 年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一类小型私铸泉泉、货货、货泉、布泉、货布可能为当时豪强铸造
东晋(317~420)
帝王:元帝(司马睿)年号:建武、大兴、永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赵王石勒造“丰货”
帝王:明帝(司马绍) 年号:永昌、太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沈充造“沈郎五铢”
帝王:成帝(司马衍) 年号:太宁、咸和、咸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成汉李寿造“汉兴”钱
帝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隆安、元兴、义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北凉造“凉造新泉”
帝王:恭帝(司马德文) 年号:元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夏造“大夏真兴”
南北朝 (420~581)
南朝:宋(420~479)
帝王:文帝(刘义隆) 年号:元嘉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铢
帝王:孝武帝(刘骏)年号:孝建、大明 发行钱币及备注: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帝王:前废帝(刘子业) 年号:永光、景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两铢、永光、景和、孝建(二铢)
南朝:齐(479~502)
帝王:武帝(萧赜) 年号:永明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川蒙山铸南齐五铢
南朝:梁(502~557)
帝王:武帝(萧衍) 在位时间:502~549 年号: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帝王:敬帝(萧方智) 在位时间:555~557 年号:绍泰、太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南朝:陈(557~589)
帝王:文帝(陈倩) 在位时间:560~566 年号:天嘉、天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嘉五铢
帝王:宣帝(陈顼) 在位时间:569~582 年号:太建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货六铢
北朝:北魏(386~534)
帝王:太武帝(拓跋寿) 在位时间:423~452 年号:始光、神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和五铢
(北魏)495年
帝王:宣武帝(元恪) 在位时间:500~515 年号: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平五铢
帝王:孝庄帝(元子攸) 在位时间:527~530 年号:建义、永安 发行钱币及备注: 永安五铢(北魏)529年
北朝:东魏(534~550)
帝王:孝静帝(元善见) 在位时间:534~550 年号:天平、元象 发行钱币及备注:小样永安五铢
北朝:西魏(535~557)
北朝:北齐(550~577)
帝王:文宣帝(高洋) 在位时间:549~559 年号:天保 发行钱币及备注:常平五铢(齐)553年
北朝:北周(557~581)
帝王:孝闵帝(宇文觉) 在位时间:557 年号: 发行钱币及备注:五行大布(北周)547年
帝王:武帝(宇文邕) 在位时间:560~578 年号: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发行钱币及备注:布泉(北周)561年
帝王:静帝(宇文衍) 在位时间:579~581 年号:大象、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通万国(北周)579年
隋:(581~618)
帝王:文帝(杨坚) 在位时间:581~604 年号:开皇、仁寿 发行钱币及备注:置样五铢、五铢白钱
唐(618~907)
帝王:高祖(李渊) 在位时间:618~626 年号:武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元通宝
帝王:高宗(李治) 在位时间:649~683 年号: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封泉宝
帝王:肃宗(李亨) 在位时间:756~762 年号:至德、乾元、上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元重宝.(史思明)得一元宝 顺天元宝
帝王:代宗(李豫) 在位时间:762~779 年号:宝应、广德、永泰、大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历通宝
帝王:德宗(李适) 在位时间:779~805 年号:建中、兴元、贞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中通宝(新疆铸)
帝王:顺宗(李诵) 在位时间:805 年号:永贞 发行钱币及备注:有“大”、“中”、“元”字钱
帝王:武宗(李炎) 在位时间:840~846 年号:会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会昌开元有背: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共23局
五代 十国
后梁(907~923)
帝王:太祖(朱全忠) 在位时间:907~910 年号:开平、乾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开平元宝 附刘仁恭铸: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
帝王:末帝(朱友贞) 在位时间:911~923 年号:乾化、贞明、龙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徐知诰铸: 大齐通宝
后唐(923~936)
帝王:庄宗(李存勗) 在位时间:923~926 年号:同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前蜀铸: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帝王:明宗(李嗣源) 在位时间:926~934 年号:天成、长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成元宝
帝王:闵帝(李从厚) 在位时间:934~935 年号:应顺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南汉铸: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后晋(936~946)
帝王:高祖(石敬塘) 在位时间:936~944 年号:天福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福元宝
帝王:出帝(石重贵) 在位时间:944~947 年号:天福、开运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闽铸:开元通宝背闽、福.永隆通宝.天德重宝
后汉(947~950)
帝王:高祖(刘知远) 在位时间:947~948 年号:天福、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汉元通宝
帝王:隐帝(刘承佑 在位时间:948~951 年号: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附楚铸: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帝王:太祖(郭威) 在位时间:951~954 年号:显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周元通宝
北宋(960~1127)
帝王:太祖(赵匡胤) 在位时间:960~976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发行钱币及备注:宋元通宝
帝王:太宗(赵光义) 在位时间:976-997 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发行钱币及备注: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李顺)应运元宝
帝王:真宗(赵恒) 在位时间:998~1022 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僖、乾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僖通宝
帝王:仁宗(赵祯) 在位时间:1022~1063 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帝王:神宗(赵顼) 在位时间:1068~1085 年号:熙宁、元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帝王:哲宗(赵煦) 在位时间:1086~1101 年号:元佑、绍圣、元符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帝王:徽宗(赵佶)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帝王:钦宗(赵桓) 在位时间:1126~. 年号:靖康 发行钱币及备注: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南宋(1127~1279)
帝王:高宗(赵构) 在位时间:1127~1162 年号:建炎、绍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帝王:孝宗(赵shen) 在位时间:1163~1190 年号:隆兴、乾道、淳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帝王:光宗(赵敦) 在位时间:1190~1194 年号: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帝王:宁宗(赵扩) 在位时间:1195~1224 年号:庆元、嘉泰、开僖、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嘉定杂宝
帝王:理宗(赵昀) 在位时间:1225~1264 年号:宝庆、绍定、端平、嘉熙、淳佑、宝佑、开庆、景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 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 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帝王:度宗 在位时间:1265~1274 年号:咸淳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南宋后期
帝王:恭宗(赵显) 在位时间:1275 年号:德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端宗 在位时间:1276~1278 年号:景炎 发行钱币及备注:
帝王:帝丙(赵丙) 在位时间:1278~1279 年号:祥兴 发行钱币及备注:
辽(907~1125)
帝王:太祖(耶律阿保机) 在位时间:907~926 年号:神册、天赞、天显、 发行钱币及备注:通行泉货.天显通宝
帝王:太宗(耶律徳光) 在位时间:926~947 年号:天显、会同、大同 发行钱币及备注:会同通宝
帝王:世宗(耶律阮) 在位时间:947~951 年号:天禄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禄通宝
帝王:穆宗(耶律璟) 在位时间:951~969 年号:应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应历通宝
帝王:景宗(耶律贤) 在位时间:969~982 年号:宝宁、乾亨 发行钱币及备注:宝宁通宝
帝王:圣宗(耶律隆绪) 在位时间:982~1031 年号:乾亨、统和、开泰、太平 发行钱币及备注:统和通宝
帝王:兴宗(耶律宗真) 在位时间:1031~1054 年号:景福、重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帝王:道宗(耶律洪基) 在位时间:1054~1101 年号:清宁、咸雍、大(太)康、大安、寿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帝王:天祚帝(耶律延禧) 在位时间:1101~1125 年号:乾统、天庆、保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西夏(1038~1227)
帝王:毅宗(李谅祚) 在位时间:1048~1067 年号:延嗣宁国、天佑垂圣、福圣承道、拱化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福圣宝钱.
帝王:惠宗(李秉常) 在位时间:1067~1086 年号:乾道、天赐礼盛国庆、大安、天安礼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帝王:崇宗(李乾顺) 在位时间:1086~1139 年号:天仪治平、天佑民安、永安、贞观、雍宁、元德、正德、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帝王:仁宗(李仁孝) 在位时间:1139~1193 年号:大庆、人庆、天盛、乾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帝王:桓宗(李纯佑) 在位时间:1193~1206 年号:天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帝王:襄宗(李安全) 在位时间:1206~1211 年号:应天、皇建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建元宝
帝王:神宗(李顺顼) 在位时间:1211~1223 年号:光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定元宝
金(1115~1234)
帝王:太宗(完颜晟) 在位时间:1123~1135 年号:天会 发行钱币及备注:伪齐刘豫: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帝王:海陵王(完颜亮) 在位时间:1149~1161 年号:天德、贞元、正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
帝王:世宗(完颜雍) 在位时间:1161~1189 年号:大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定通宝
帝王:章宗(完颜景) 在位时间:1189~1208 年号:明昌、承安、泰和 发行钱币及备注: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帝王:卫绍王(完颜永济) 在位时间:1208~1213 年号:大安、崇庆、至宁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庆元宝.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帝王:宣宗 在位时间:1213~1223 年号:贞佑、兴定、元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贞佑元宝、通宝
元(1279~1368)
帝王:世祖(忽必烈) 在位时间:1260~1294 年号:中统、至元 发行钱币及备注: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帝王:成宗(铁穆耳) 在位时间:1294~1307 年号:元贞、大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元贞元宝、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帝王:武宗(海山) 在位时间:1308~1311 年号:至大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大通宝、元宝.大元通宝、国宝
帝王:仁宗 在位时间:1311~1320 年号:皇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皇庆元宝
帝王:英宗(硕德八剌) 在位时间:1321~1323 年号:延佑 发行钱币及备注:延佑元宝、通宝
帝王: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在位时间:1323~1328 年号:至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 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帝王:天顺帝(阿速吉八) 在位时间:1328 年号:泰定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定通宝、元宝
帝王:顺帝(妥欢贴睦尔) 在位时间:1333~1368 年号:至顺、元统、至元、至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至顺元宝、通宝、至元元宝、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明(1368~1644)
帝王:太祖(朱元璋) 在位时间:1368~1398 年号:洪武 发行钱币及备注:洪武通宝
帝王:成祖(朱棣) 在位时间:1403~1424 年号:永乐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乐通宝
帝王:仁宗(朱高炽) 在位时间:1425 年号:洪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洪熙通宝
帝王:宣宗(朱瞻基) 在位时间:1426~1435 年号:宣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德通宝
帝王:考宗 在位时间:1488~1505 年号:弘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治通宝
帝王:世宗(朱厚璁) 在位时间:1522~1567 年号:嘉靖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靖通宝
帝王:穆宗(朱载厚) 在位时间:1567~1572 年号:隆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隆庆通宝
帝王:神宗(朱翊钧) 在位时间:1573~1620 年号:万历 发行钱币及备注:万历通宝
帝王:光宗(朱常洛) 在位时间:1620 年号:泰昌 发行钱币及备注:泰昌通宝
帝王:熹宗(朱由校) 在位时间:1621~1627 年号:天启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启通宝
帝王:毅宗(朱由检) 在位时间:1628~1644 年号:崇祯 发行钱币及备注:崇祯通宝
帝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发行钱币及备注:永昌通宝.大顺通宝.西王赏功
帝王:南明 在位时间:1644~1662 发行钱币及备注: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帝王:三藩 在位时间:1673~1680 发行钱币及备注: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清(1616~1911)
帝王:太祖(努尔哈赤) 在位时间:1616~1626 年号:天命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帝王:太宗(皇太极) 在位时间:1626~1643 年号:天聪、崇德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聪汉钱
帝王:世祖(福临) 在位时间:1644~1661 年号:顺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顺治通宝
帝王:圣祖(玄烨) 在位时间:1661~1722 年号:康熙 发行钱币及备注:康熙通宝
帝王:世宗(胤禛) 在位时间:1723~1735 年号:雍正 发行钱币及备注:雍正通宝
帝王:高宗(弘历) 在位时间:1736~1795 年号:乾隆 发行钱币及备注:乾隆通宝
帝王:仁宗(顒琰) 在位时间:1796~1820 年号:嘉庆 发行钱币及备注:嘉庆通宝
帝王:宣宗(旻宁) 在位时间:1821~1850 年号:道光 发行钱币及备注:道光通宝
帝王:文宗 在位时间:1851~1861 年号:咸丰 发行钱币及备注: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帝王:穆宗(载淳) 在位时间:1862~1874 年号:同治 发行钱币及备注: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同治通宝.重宝
帝王:德宗(载湉) 在位时间:1875~1908 年号:光绪 发行钱币及备注:光绪通宝.重宝
帝王:(溥仪) 在位时间:1909~1911 年号:宣统 发行钱币及备注:宣统通宝
太平天国
帝王:洪秀全 发行钱币及备注: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编辑本段古币的价格
某些古币虽年代久远,由于其铸量极大,出土的数量也很多,故其价格并不一定比后期钱币的价格高,如西汉从武帝至平帝共铸五铢钱280亿枚,使用300多年之久。其普通品目前定价仅1至3元;而比汉代晚1000多年的明朝钱币定价普遍高于汉五铢,如明代“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定价均在20元以上。
宋、明、清的古币价值较低,先秦、汉、隋、唐、元各代的古币价值较高;黄铜、红铜、铁质古币价值较低,金、银币价值较高;正式流通的钱币价值较低,非正用钱,如供养钱、春钱、秘戏钱、宫钱、打马钱等价值较高;方孔圆钱价值较低,圆孔圆钱、刀币、布币价值较高;正统王朝的古币价值较低,偏安王朝、区域政权的古币价值较高;光背古币价值较低,双面均有钱文、双面均为钱背、背星、月纹、背文字等古币价值较高。
一些皇帝年号较短暂的货币,以及执政时间较短的少数民族政权、农民起义政权和地方割据政权所发行的货币,因流通时间短、数量少,故价格较高。如宋钦宗的“靖康通宝”、“元宝”每枚的价格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而普通宋钱只值1元左右。
价格由珍稀程度而定
明末张献忠农民政权所铸“西玉赏功”铜钱,现价格达3万多元。我国历史上几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辽、金、西夏、元等朝代铸造的钱币.其价值也远远高于同期汉族政权铸币,“雕母”、“母钱”、“钱范”、“开炉钱”,“库镇钱”等更是古钱中的珍品,其价格往往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之间。
不同比值,不同宝文的钱币有时价格悬殊。如宋代“皇宋通宝”,一般铜钱价格在一元以下,而折二篆书铜钱如今定价在2万元以内;南宋的“建炎通宝”的价格却在3000元以内。
古钱币在市场上价格相差很大,有些虽然年代久远,如秦半两、汉五铢等,但因出土数量多,所以价格低廉。1、嘉庆通宝,宝陕,普通品,背景:嘉庆年间陕西省铸造。价格1——2元。
2、嘉庆通宝,宝源,普通品,背景:嘉庆年间在北京铸造。价格1——2元。
3、乾隆通宝,宝源,普通品,背景:乾隆年间在北京铸造。价格1——2元。
4、康熙通宝,未见背面的局标识,一般价钱在3——5元左右。
5、元佑通宝,宋钱,普通品,背景:北宋哲宗元佑年间铸造。价格3——4元。
6、寿字厂牌,背玄武,无价值。
7、正隆元宝,金代,普通品,背景:正隆元宝为金建国四十二年第一钱,与前此沿用之辽、宋钱并行。价格:3——4元。
8、天禧通宝,宋钱,普通品,背景:北宋真宗天禧年间铸。价格3——5元。
9、开元通宝,唐代,普通品,背景: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价格2——3元。
10、光绪元宝,当十铜元,普通品,背景:光绪年间机制铜元。价格3——4元.

什么朝代的铜钱最有价值?值多少?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什么朝代的铜钱最有价值?值多少?请把什么年间的也说清楚。谢谢了。
解析:

物以稀为贵,并不是年代久远就珍贵。古钱币尤其如此。
其中大齐通宝和天显通宝,大齐通宝直径为2.3厘米,阔缘薄肉,铜色红润,钱面铸有直读隶书“大齐通宝”四字,文字质朴。据了解,大齐通宝或说系五代十国徐知诰取代吴主杨溥建号大齐时所铸的,或说是黄巢称“大齐皇帝”时铸造的。古币辞书上说:“传世大齐通宝仅见两品……是古泉至宝,均已下落不明。”
另一枚古钱币是旋读隶书“天显通宝”。该钱币光背无文,直径2.4厘米,重约2.7克,钱形工整,文字自然,古朴可爱。据有关资料显示,“天显通宝”铸造于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了。传说1940年北京骆氏曾经有过一枚“天显通宝”,后来在抗日战争中落入日本人手中。

陈先生说,他从20年前就陆续在杂货店里购买、收集古钱币,现在已经收集有一千多枚从唐代到民国的古钱币,其中不乏有“永安一十”、“绍元圣宝”、“光定元宝”等珍品。他说,不久前在整理一些久时从北方人手中购买来的古钱币时,发现这些珍贵古币的。
chineseantiques/Print.asp?ThreadID=4463

中国那种古钱币最值钱

1 桥足半Y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Y”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Y、一Y和半Y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Y”和“四布当Y”的长足Y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 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9 国宝金匮直万:新莽时铸钱。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国宝金匮”;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传世仅两枚。
  10 大泉五千:三国吴钱,史志无载。近年曾有出土。
  11 太夏、真兴: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419-475)铸钱。钱文隶书,面重郭,存世极少。
  12 永光: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极少。
  13 景和: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铸钱。重二铢,钱形薄小,存世极少。
  14 咸通玄宝:唐钱。咸通十一年(870)桂阳监钱官王彤所铸,寻即废止,存世极罕。
  15 开平通宝、元宝:梁钱。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
  16 天成元宝:五代后唐钱。天成年间(926-930)铸。
  17 永平元宝:前蜀钱。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
  18 天德重宝:闽钱。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19 天策府宝:楚钱。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钱。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铜钱又有背龙及鎏金等品。
  20 乾封泉宝(楚):楚马殷所铸大钱。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21 广政通宝:后蜀钱。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22 大蜀通宝:后蜀钱。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存世极罕。
  23 保大元宝(背天):南唐钱。李Z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
  24 永通泉货:南唐钱。显德五年(958),李Z铸永通泉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较薄小,为后期的减重钱。
  25 大齐通宝:南唐钱。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文字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一说为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
  26建炎元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造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皆罕见,为古钱大珍。
  27至宁元宝:P金代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1213)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珍罕无定价。
  28大宋通宝(当拾):南宋大钱 大宋通宝当拾 直径一般:52MM.厚:3MM
  29贞佑通宝、元宝:铸期: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 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
  30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俗称“垮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间(1241―1252年)所铸。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时,称为余杭郡,高宗南渡后建都于此,改称临安府。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就是由当时的临安府铸行的。其面额分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为“平”的意思,“省”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当一百文铜钱。该铜质钱牌呈狭窄长方形,上端有一圆孔,四周及圆孔有廓;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准贰佰文省”长6.2厘米、宽1.9厘米,“准伍佰文省”小型的长7.3厘米、宽2.3厘米,大型的长7.9厘米、宽2.7厘米;面文均为“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分别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
  31大朝通宝: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1227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平钱, 存世极少,铜质更罕见。属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32乾亨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 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元917)铸造。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流铜,极少见。另有“乾亨重宝”铜钱。
  33天显通宝:天显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辽太宗天显年间铸,据内蒙出土:径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颇具辽钱风韵,隶书体旋读,传世甚罕。太宗天显年间(947-950年)铸,仅发现1枚孤品,该钱已流入日本。
  34中统元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4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直或旋读。背可见星纹,平钱。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永安一十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永安五百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仅孤品,古钱之大珍。铁钱存世也已屈指可数,价格颇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独特,按照右左上下顺序读,永安一千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为古钱珍品。铁钱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价。
  36应历通宝: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公元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大元国宝: 元朝 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文字形制极为精美,有以孤品背龙纹者尤其精致,疑为开炉试铸样钱。另有铅钱孤品,系雕母。
  38建国通宝:北宋 宋徽宗 赵佶有 建中靖国 年号,但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 小平 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据说出土于苏北,曾被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400银元购得。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而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楷书建国通宝早在清末,民国时期曾被发现,可惜皆已流失,1956年锦州博物馆在发掘清代范子和墓时,曾经出土一枚隶书“建中靖国”钱,铜质厌白,属于夹锡钱一类,实属仅见。 请大家欣赏国家博物馆所藏名珍篆书体建国通宝。根据实物考证篆书体建国通宝的版别有三种,均属试铸。
  39保宁通宝: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40至正之宝: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最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这类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
  41圣宋通宝:直径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钱币完整,未见拼接、挖补、改刻的痕迹,应当是一枚真品古钱。“圣宋通宝”行书旋读,字体与行书圣宋元宝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现一斜月,左侧边郭有一个。我觉得国宝金匮直万最值钱,存世仅两枚,应该是古泉魁首。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你好!在中国历代古代当中“国宝金匮值万”古币的价格最高,存世仅仅两枚,其中一枚已经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另外一枚藏匿多年不见,昔日的曾经有人以千两黄金换取,可见他的珍贵程度,个人看法,说错勿怪,祝你好运!
三孔布最值钱
历代古泉五十名珍,历来就是泉界收藏者倍受推崇的至上珍品,其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及研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现根据多年收集的历代古泉五十名珍资料,编辑整理如下,以供藏者参考。 1 桥足半釿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釿”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釿、一釿和半釿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釿”和“四布当釿”的长足釿布。 2 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 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9 国宝金匮直万:新莽时铸钱。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国宝金匮”;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传世仅两枚。 10 大泉五千:三国吴钱,史志无载。近年曾有出土。 11 太夏、真兴: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419-475)铸钱。钱文隶书,面重郭,存世极少。 12 永光: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极少。 13 景和: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铸钱。重二铢,钱形薄小,存世极少。 14 咸通玄宝:唐钱。咸通十一年(870)桂阳监钱官王彤所铸,寻即废止,存世极罕。 15 开平通宝、元宝:梁钱。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 16 天成元宝:五代后唐钱。天成年间(926-930)铸。 17 永平元宝:前蜀钱。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 18 天德重宝:闽钱。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19 天策府宝:楚钱。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钱。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铜钱又有背龙及鎏金等品。 20 乾封泉宝(楚):楚马殷所铸大钱。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21 广政通宝:后蜀钱。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22 大蜀通宝:后蜀钱。钱文形制与广政通宝接近。存世极罕。 23 保大元宝(背天):南唐钱。李璟保大年间(943-957)铸,背上“天”字,形制厚重,存世极少。 24 永通泉货:南唐钱。显德五年(958),李璟铸永通泉货大钱,以一当十,钱文有篆、隶两种,篆书者较薄小,为后期的减重钱。 25 大齐通宝:南唐钱。此钱真品仅发现二枚,因其文字形制与大唐通宝接近,所以定为南唐开国者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建国号大齐时所铸。一说为南唐后期铸大唐通宝时所铸。 26建炎元宝:南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建炎元宝”铸造量极少,钱文篆书,隶书成对,同时期高宗尚铸造有“建炎通宝”,“建炎重宝”,皆罕见,为古钱大珍。 27至宁元宝:P金代卫绍王至宁元年(公元1213)铸造。存世仅有一枚折五型铜钱孤品,书体与北宋崇宁小平楷书相似。珍罕无定价。 28大宋通宝(当拾):南宋大钱 大宋通宝当拾 直径一般:52MM.厚:3MM 29贞佑通宝、元宝:铸期:宣宗贞佑年间(1213-1216年)特征通宝,小平,钱文真书顺读。元宝小平,钱文真书旋读。 贞佑元宝,早年流入日本(日本平岛春水藏) 国内仅发现此一枚。 30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俗称“垮牌”),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系南宋末年宋理宗淳衤右年间(1241—1252年)所铸。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在北宋时,称为余杭郡,高宗南渡后建都于此,改称临安府。临安府行用铜质钱牌就是由当时的临安府铸行的。其面额分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三等。“准”为“平”的意思,“省”为“省佰”,即以七十七文充当一百文铜钱。该铜质钱牌呈狭窄长方形,上端有一圆孔,四周及圆孔有廓;长度和宽度因面额大小而异,“准贰佰文省”长6.2厘米、宽1.9厘米,“准伍佰文省”小型的长7.3厘米、宽2.3厘米,大型的长7.9厘米、宽2.7厘米;面文均为“临安府行用”五个字,背面标明币值,分别为“准贰佰文省”、“准叁佰文省”和“准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书,且制作精美。 31大朝通宝:蒙古汗国在改称元以前称大朝时(公元1227年)铸。钱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有银质、铜质两种,均为小平钱, 存世极少,铜质更罕见。属中国古泉五十名珍。 32乾亨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 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元917)铸造。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流铜,极少见。另有“乾亨重宝”铜钱。 33天显通宝:天显通宝隶书小平光背 无定价 辽太宗天显年间铸,据内蒙出土:径2.38厘米,重2.7克。文字自然,颇具辽钱风韵,隶书体旋读,传世甚罕。太宗天显年间(947-950年)铸,仅发现1枚孤品,该钱已流入日本。 34中统元宝: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公元1260-1264年)铸行。钱文楷、篆二体,直或旋读。背可见星纹,平钱。 35永安一十、五百、一千:,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所铸造,永安一十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永安五百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仅孤品,古钱之大珍。铁钱存世也已屈指可数,价格颇高。此外“永安五百”面文形制独特,按照右左上下顺序读,永安一千有铜铁两种,铜钱存世量极少,价格极高,为古钱珍品。铁钱存世量也已不多,能得善价。 36应历通宝:辽国穆宗皇帝应历年间铸造(公元951~969),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辽代应历通宝,直径23.5mm,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珍罕,美品。 37大元国宝: 元朝 元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造。文字形制极为精美,有以孤品背龙纹者尤其精致,疑为开炉试铸样钱。另有铅钱孤品,系雕母。 38建国通宝:北宋 宋徽宗 赵佶有 建中靖国 年号,但建国通宝仅有篆书,楷书 小平 对钱各一,其中篆书钱铜色金黄,狭穿大字,面带黑斑及松花绿锈,据说出土于苏北,曾被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先生以400银元购得。也有人认为此钱太过离奇,怀疑是建炎通宝改刻而成,但据考证,建国通宝是取建中靖国年号的首尾二字组合而成铸造的货币,却因赵佶的建中靖国年号中的“建中”二字与唐代某年号重复,所以此币刚刚铸成就马上废止,而改铸非年号的“圣宋通宝”、“圣宋元宝”。因此建国通宝极为珍稀,存世量不超过10枚,无法估价,称建国通宝为北宋第一珍稀币并不为过。楷书建国通宝早在清末,民国时期曾被发现,可惜皆已流失,1956年锦州博物馆在发掘清代范子和墓时,曾经出土一枚隶书“建中靖国”钱,铜质厌白,属于夹锡钱一类,实属仅见。 请大家欣赏国家博物馆所藏名珍篆书体建国通宝。根据实物考证篆书体建国通宝的版别有三种,均属试铸。 39保宁通宝:辽代辽景宗耶律贤保宁年间(969-978)的铸币,是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存世量极少,版式有大字、小字、宽缘、细缘、狭穿、广穿、背月纹等区别。其钱文右旋读,书体隶兼八分,浑厚朴拙,古意盎然,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谓影响了整个辽一代钱风。目前,根据相关资料、图谱及所见所闻,保宁通宝平钱的统计存量大约在数十枚之内,是辽钱中的稀见品之一。 40至正之宝:元朝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铸造.均为大钱,用以代表交钞与纸币并行。钱体厚重,制作精良。有折十,二十,三十,五十等几型。面文“至正之宝”为端丽楷书,直读。背穿上“古”系记江西吉安道监制;穿右“权钞”二字可作权当银钞解。穿右为币值银重,所见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及“伍钱”五种。“伍钱”即值银钞半两、铜钱五百文,为“权钞钱”之最大者;径达8厘米,重120克左右,系有史以来出现之最大行用方孔圆钱。以铜钱权钞行使,又称“至正权钞”。钱文书体特别俊秀流畅,与“至正通宝”一类书法相同。这类铜钱均比较罕见,价格极高。 41圣宋通宝:直径2.4厘米,穿0.65厘米,厚0.1厘米。钱币完整,未见拼接、挖补、改刻的痕迹,应当是一枚真品古钱。“圣宋通宝”行书旋读,字体与行书圣宋元宝相同,只是“元”作“通”。背右下角现一斜月,左侧边郭有一个直径0.1厘米的圆形深孔,形态较规则,似乎是用作定位用。 宋徽宗赵佶于崇宁二年(1103年)铸圣宋通宝,行、篆二体,以一当五,崇宁三年(1104年)乃止。圣宋通宝钱行世只有8个月,世间所见甚少。 42贞观宝钱(西夏文):西夏崇庆贞观年间(公元1101~1113年)铸造,形制为小平钱,直径2.5CM。钱形较大。目前存世仅有一枚,极其珍贵。 43天启通宝:背面有字的天启通宝是明代的,明光宗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还有钱径达2.9厘米,大如折二钱的宽郭大样钱;也有钱径2.3-2.4厘米的小钱。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一年,次年便开铸“天启通宝”,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所铸钱币主要用于军需,军队的铸钱炉只保留西北三镇,东南的一律取消,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天启年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局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天启五年,因官私所铸大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其大钱铸期不过三年;天启钱钱重原定一钱三分,千钱重八斤八两,但后来由于官铸过于滥恶,小钱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含铜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种用日本铅锡销熔入铜所铸的铜呈折色的“折沙钱”就是此时所铸。天启小平钱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背文比万历钱复杂,背铸有星月纹的种类多;背有文分记重,记事,记局、记地。背记事为“奉旨”二字,是当时宦官、大臣奉旨办事造钱的意思。“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这两种钱皆较少见。 元末南方起义军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公元1358年铸“天启通宝钱”,该币质地为紫铜,就式样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三种,钱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由于从发行到停铸仅经历了一年,因此元天启通宝比较珍稀,尤其是篆书折三天启钱为一级品,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而明天启钱则版式较多,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折五钱、折十钱多种,质地也为黄铜,但钱文却均为楷书。元天启钱光背,而明天启钱背丰富多彩,背字有:日、月、工、户、浙、京、新等多种,纪值有二、十、十一两等,当然还是以光背为常见。 44靖康通宝:“靖康通宝”、“靖康元宝”是北宋 宋钦宗时期铸造的,他在位16个月就被掳往北方。因此,“靖康”钱铸量很少,“靖康通宝”更为罕见,属国家一级文物。 45天国通宝:天国背通宝当十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第一批试铸的通用钱币,因不久即改铸太平天国圣宝钱而属临时过渡性的钱币,因此铸额有限而十分罕见. 46应运元宝:"应运元宝"铜钱,系北宋淳化年间李顺起义所铸起义军钱, 47皇统元宝:金代钱币,皇统年间(1141-1149年)铸造,制作极为精美。存世不多枚皇统元宝篆书孤品。 48应感通宝:北宋时,李顺于994年发动农民起义,攻克成都,建元应运。曾铸应运元宝。李顺死后,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 49崇庆元宝、通宝:崇庆元宝为金卫绍王崇庆年间(公元1212年)所铸,由青铜铸造。有元宝、通宝两种。元宝为篆书当五大钱(即折五,直径为3.5厘米);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钱文仿瘦金体所制。崇庆元宝传世极少,有书籍称其为“孤品”,实际上据了解目前全国保存有五六枚真品。 崇庆元宝史志不载。唯辽中出土一枚孤品,大如折五,形制与文字近似泰和重宝。“崇庆元宝”四字作玉筋篆,旋读,光背无文。钱体铜色青白,制作精整,文字秀美,仿崇宁钱制,然仔细推敲仍不免匠气。近代京沪诸多泉家皆审为赝品,而钱币学家郑家相以为当属金泉。 50元德重宝:西夏崇宗皇帝元德年间(公元1119-1127)铸造。版式为折二型钱。钱文楷书,直径一般为2.7厘米。今存世仅有两三枚,珍罕无定价。崇宗皇帝朝另铸造有“元德通宝”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