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宋瓷有何特点?
- 2、宋代制瓷业特点
- 3、宋代陶瓷文化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 4、宋朝瓷器的特点
- 5、宋代瓷器有何特点?
- 6、宋代瓷器有什么特点?
- 7、宋代的青瓷有哪些特点?
- 8、为什么说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 9、宋代的五大瓷及其特点是什么?
宋瓷有何特点?
宋瓷之美及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作精细
宋代经济、文化发达,但军事落bai后,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为,只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诗词歌赋的创作和制作精细的器皿上,诗词歌赋的婉约凄美,器皿的精细内敛是他们无奈的内心写照和宣泄情感的最好方式。宋瓷制作的精细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多年前我曾看到过一件宋代湖田窑青白瓷水盂,制作非常精美,品相光鲜亮丽,不少人怀疑是高仿。我通过仔细观察其制作工艺、胎土和釉色,判定是真品,并对怀疑的人说,不要怀疑宋人的制作能力,单从手工制作能力看,宋人不会输给今人,今天能仿出来,宋人一定会生产出来。宋瓷的精细还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体贴上,如同样是品茗的茶盏,男性和女性是有区别的,男性的盏大而稍有张扬,女性的盏小而圆润,体现了对性别的尊重。这是其他朝代包括今天都没有做到的。
二、造型极简
极简并不代表简单,而是更高审美标准。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高峰,审美从唐代花花绿绿浓妆艳抹的审美风格突然转向朴素温雅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影响了宋瓷制作,使宋瓷的造型简单准确,到了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地步,没有一点是多余的。正因为如此,宋代瓷器和其他朝代的瓷器很容易区分开。如汉代瓷器庄重典雅,唐代瓷器雄浑大气,明代瓷器的浓艳多姿,清代瓷器的繁缛富丽都有别于宋代瓷器的极简。宋瓷的极简植根于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宋瓷至今不会过时,就好像中国的传统文化永远不过时一样。
三、釉色纯净
宋人的极简审美风格也反映在对釉色的选择上,纯净的釉色是宋人的不变追求。宋代瓷器釉色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北宋时期对青白釉的迷恋和南宋时期对绿色釉的狂热。也许宋代徽宗皇帝爱好道教,他提出“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标准,于是景德镇的湖田窑生产的青白瓷风靡天下。以宋徽宗被俘为转折,偏于一隅的南宋朝廷被苏杭的青山绿水迷住,以绿色为基调的釉色大受欢迎,龙泉青瓷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并烧造出令人惊叹的梅子青和粉青瓷器,绿色之梦终于又为南宋延续了一百多年,但梅子青和粉青瓷器却成为永恒的艺术品。
四、内涵丰富
宋人艺术修养高,情感丰富细腻。他们在制作瓷器时,一定会想办法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需求和审美情趣,使得宋瓷看似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
一是包含对佛道的敬仰。北宋年初,统治集团一改后周毁佛的做法,对佛教加以扶持和利用,使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佛教庙宇遍及全国达4万多处。佛教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巩固了北宋政权。宋瓷造型极简,釉色纯净,不好雕饰符合禅宗精神而大受欢迎。北宋后期佛教庙宇经济因过度发达而与皇家经济产生了冲突,统治集团对佛教加以限制而改信道教,湖田窑的青白色是道教首选。
二是包含对自然的崇尚。宋代是个盛产大文豪的时代,王安石、苏轼、欧阳修、黄庭坚、辛弃疾、陆游、文天祥、李清照,他们的作品更是耳熟能详,可喜的是宋代官吏大部分是文人,都有很高精神追求,有时他们把山水景色看得比权力更重要,在他们政治失意被流放时,却能怡情自得,并创造出很多流芳百世的艺术精品。
三是包含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宋人喜欢青白瓷,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他们喜欢正直做人,清白为官。有很多学者羡慕宋代的政治环境,这得益于官吏们有较高的文化艺1术修养,有很多人在政治上是对手,但在生活上却是朋友,因政治相左而自请流放的官员不在少数,表现出了宋人很高的精神境界和政治品行。他们这些精神境界和1品行都能体现在对青白瓷的偏爱上。
宋代制瓷业特点
宋代制瓷业特点是窑口众多,系别多。
宋代制瓷业当时除了汝,官,哥,钧,定五大窑口外,建窑,磁州窑,耀州窑出产瓷器也很精美。到南宋时越州窑,龙泉窑的瓷器依然风光无限。宋代是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辉煌耀眼。
宋代时期的制瓷业,不论是生产规模、技术还是产品,都达到了瓷器发展史上的最高峰。不仅形成了“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还形成了八大窑系。北方地区的有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钧窑系;南方地区的有龙泉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越窑系、建阳黑釉瓷窑四系。
宋代名窑特点:
1、汝窑。产于汝州。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
2、磁州窑。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县。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3、定窑。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辅助以剔花、堆花,各得其趣。定窑以白色为多,之外有红、黑、紫、绿诸色。
4、景德镇窑。江西省景德镇,景德镇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早以“假玉器”之美称名冠天下,并创造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素三彩、玲珑、高温色釉等精巧绝伦的名瓷。
宋代陶瓷文化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宋代陶瓷文化的发展涉及的方面很多,如果从作品风格上去说明,宋代陶瓷基本比较秀美,淡雅。品种也丰富,因为这是个文化发达的时代,茶道,花道,平常日用器物都很普及,陶瓷在整个社会分量很重,有经济上的活跃也就必然带来手工艺的发展,没有什么材料比陶瓷更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这种美可以活在生活里,可以大量制作可为人使用的器物,况且宋代是重文抑武的时代,艺术在这个时代很受重视,也可以从绘画书法雕刻上了解到。
从技术上说,高温烧制石灰釉是这个时代的主流。白瓷,青白瓷,青瓷,黑瓷几大代表的烧制温度都接近1280℃~1300℃。在高温石灰釉系里面就能容易产生单纯天然的颜色和透明的釉质,结合简单秀丽的造型,基本也就奠定了青秀典雅的艺术格调了。所以一种时代风格的产生是结合意识形态,经济,技术发展,生活方式等元素的结果。它不同于汉的龙飞凤舞,不同于唐肥厚丰满,也不同元明清的华丽多彩。
宋代陶瓷的发展还需要分成南北两部分来看。宋金时期北方地区发明了铜红釉,并且出现了印花,刻花,白地黑花等装饰,还出现了釉上红绿彩。
南宋由于迁都杭州,所以官窑也在南方。江南地区产青白瓷为主,瓷土优质,窑炉体积扩大,釉面装饰有所创新,青瓷烧制成功,覆烧工艺广泛运用。
宋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巅峰,迁都杭州之后,官窑赌具特色,产出的陶瓷堆塑造型多为盘龙,象征皇室地位。周边的青瓷体系多受其影响,如民间窑口婺州窑,龙泉窑等。由于宋朝理学的发现,也将男尊女卑推向高峰,在陶瓷雕塑中也有体现。如宋婺州窑乳浊堆塑龙纹梅瓶,就是两个瓶的腹部各有一条龙堆塑,一雌一雄。风姿不同,各有韵味。
宋代陶瓷在陶瓷界也是鼎鼎大名,目前全世界仅存的宋代陶瓷也不过400余件,而且大多数还是存在国家博物馆或者是流落在外国,宋代陶瓷都是天价。
宋朝瓷器的特点
如果说一些艺术品若是有价值的话,那一定是背后的文化、思想的外在体现。宋瓷背后所代表的是宋代文化,而宋代文化,大家现在都公认为是农业文明时代达到的一个巅峰。宋以后的元、明、清的文明都无法超越宋代文明。当时宋代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大概百分之十五左右,而它产生的GDP占世界大概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如果说宋朝只靠农业生产的话,早就亡国了,因为宋朝土地很少,并且农业是一个效率比较低下的方式,它的赋税根本支撑不起庞大的上层建筑。在那个时期,贸易的最大宗商品是瓷器、丝绸、茶叶,瓷器就是其中利润最大的商品。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随着烧制工艺和新材料的发现在瓷器的烧制上有了新的配色,可以烧制出颜色很白的瓷器,大多都有青、灰、白、玫瑰紫、铁褐色这五种瓷器为主,主要都是盘、碗、、杯、盏为主,将艺术的审美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润、活、厚、正的特点,其釉质温润感很强,光泽非常的柔和,随着其光线的变化就会展现出不同颜色,不同于一般瓷釉发亮的浮光,而是一种淡淡的乳光犹如玛瑙般,虽然不是玉但却胜过玉,因为其原料和釉色的加入使其在光的照射下散发出强弱不一的光,这也是宋代瓷器的最显著特征,釉面的动感加上瓷器口处的凸棱、炫纹、乳纹之处釉面脱口出呈现筋,产生虚与实对比变化的美感,仿佛具有了“活”性。
宋朝所烧制上等瓷器数量并不是很多,现在市面上大多都是仿制的,辨别真伪一般是通过一辨别出土的痕迹,器物的底足无釉处会产生泥釉或者是会出现火石红斑,局部瓷器还会有釉色暗淡的现象,这些都是被土质酸碱浓度氧化过的现象,是现在瓷器所无法仿制的。二是通过其器型的辨别,现所仿制的无论是在器型上还是画工上都显得呆板,缺少了灵动性,釉色的原料使用上和提纯度上也差了很多,颜色不正,而整正的瓷器画工非常的细腻,釉色自然、柔和,色彩非常丰富,主次之间人物之间山水之间的搭配构图十分和谐,这也是宋代瓷器的特征,尤其是上等的瓷器在光的照射下会散发出不同的颜色,或白、或青等色。
器物的造型、釉色、画工、发色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宋朝瓷器凝重、大气、耐看是其重要特征,蓝色、红色、黄色就像无数跳动的火焰,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就像烟花般绚烂夺目。其瓷器的釉质厚实,乳浊度高,不露底另一种是釉层较厚,不浅薄,色彩纯正,红色鲜艳亮丽层次丰富,这是其他朝代和现在仿制瓷器所无法比拟的,虽然价格尤为昂贵但是收藏价值非常的高,是许多收藏爱好者争相抢购的瓷器之一,足以显示了宋代瓷器的地位以及现代所无法超越性。
众所周知宋代的瓷器是我国瓷器史上跨时代发展时期,工艺革新和新材料的发现,烧制瓷器的技师和原料的提纯,让当时的匠人能在瓷器烧制过程中,烧制出新的配色,尤其是纯白色瓷器的烧制成功,在当时引发了很大的轰动。,毕竟以往的瓷器,纯白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偏色,像这种纯白色,就像是变异一般,让人惊喜。
再加上,当时的艺术审美水平比以往都要高,造型的设计颜色的使用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提升,无论是盘子、碗、杯还是盏都深具艺术美感,润、厚、活、正,让这些瓷器更受世人的欢迎。而且,当时的宋瓷温润感很强,摸起来细腻,光泽柔和,并随着光纤的变化折射出不同的颜色,呈现不一样的釉色,犹如玛瑙般,是平民百姓无法欣赏的器物,一般都是朝廷专供和富商官宦世家才会拥有的器物,足以显示了宋朝瓷器的地位。
现在在瓷器市场上上等的宋朝瓷器少之又少,原料和釉色颜色上的使用,烧造的温度造就了宋朝的瓷器随着光源的变幻会散发出不同的颜色,这也是宋代瓷器所独有的特征,造就了宋朝瓷器今天的地位。
宋代瓷器有何特点?
宋瓷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以高度发达的单色釉著称。宋代制瓷手工业是在唐和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在全国19个省170多个县市发现宋代瓷窑窑址1000多处。汝、钧、官、哥、定是当时的五大名窑。此外,景德镇窑、磁州窑、耀州窑的产品也极负盛名。由于各地瓷窑烧造瓷器的工艺、釉色、造型和花纹装饰各不相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瓷窑体系。有定窑系、磁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和景德镇窑系等。
汝窑在河南临汝,是北宋时期经营的官窑,所烧瓷器的釉色青绿发蓝,器表有细碎开片。1987年在河南宝丰清凉寺发现了宋代汝窑窑址。
钧窑在河南禹县八卦洞。钧瓷胎骨为羊肝色,釉厚不透明。其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釉色闻名于世。该窑还产多变的装饰釉色瓷。钧瓷有独特的乳浊釉,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钧瓷釉色中的红釉系铜的发色剂对后世的海棠红、宝石红、祭红、桃花片等色釉有巨大影响。钧瓷中的蓝色乳光釉可谓青瓷工艺中的创举。钧瓷还有一种“蚯蚓走泥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
宋代官窑是北宋朝廷在开封经办的一处青瓷窑场。窑址目前尚未发现,产品流传下来的很少。官窑青瓷色泽青白如玉,釉质肥润晶莹,器表有较大开片。哥窑制瓷工匠,利用胎和釉在焙烧过程中收缩率的差别,使瓷器釉面呈现出疏密不等、大小不匀的裂纹(即开片)。
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一带。曲阳宋时属定州,定窑因而得名。它是继承唐代邢窑的白瓷发展起来的。定窑以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色釉、绿釉、白釉剔花等瓷器。定窑白瓷胎薄质坚,釉色洁白莹润,因胎泥中含有大量氧化钛,所以定窑白瓷的釉色呈现出白中泛黄的颜色,且有泪痕。定窑白瓷造型美观,花纹装饰题材丰富,主要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和印花。
磁州窑是一处规模很大的民间瓷窑。窑址主要在今河北省磁县漳河两岸观台镇东艾口和冶子村附近。这里古代属磁州,磁州窑故而得名。其产品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特别是白地黑花瓷器,色调对比非常鲜明。器形以盘、碗、罐、瓶为主,还有瓷枕和玩具。瓷枕枕面常绘画出民间马戏图、小孩游戏图等,构图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窑,据有关记载,始烧瓷于南朝陈时期。唐代盛产白瓷。五代时期的白瓷烧制达到了较高水平。宋代景德年间在此设有官窑,器底多书“景德年制”的铭文,景德镇就此闻名。当时以产青白瓷(又称影青)为最著名。青白瓷的胎体致密洁白,釉质含铁元素较少,焙烧后的釉色白中泛青,釉薄质细,光泽晶莹。宋代所烧青白瓷的硬度、薄度和透明度都达到了现代硬瓷的各项标准。
从以上窑系情况看,北方的定窑、磁州窑影响深远。定窑以白色微黄的釉色取胜,并有名贵的“白定”、“黑定”、“紫定”等产品;磁州窑是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南方的景德镇瓷器发展到了新的水平,以产青白瓷为精。龙泉窑(哥、弟窑)是南方青瓷的主要产地。中原的钧窑、西部地区的耀州窑都生产各具特色的名瓷。
宋代瓷器的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尤其是瓶类,运用了不同的曲线构成了外部轮廓线,十分优美。这些瓶体或修长优美,或短硕稳重。
宋瓷日用品中有些瓷枕颇有艺术特色。瓷枕最早见于隋代,唐代以后数量、样式增多。宋代磁州窑生产的瓷枕最为丰富多彩。其中“婴孩枕”、“虎枕”、“龙枕”、“童子荷叶枕”都造型生动,可供玩赏。宋代盛行孩儿枕,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及耀州窑都有孩儿枕传世,但姿态各异。景德镇及耀州窑孩儿枕的孩儿均作侧卧姿态,手持一荷叶,以荷叶为枕面,定窑孩儿枕作卧状,以孩儿背面作枕面,孩儿双目炯炯有神,头部两侧有两绺孩儿发,身穿丝织长袍,团花依稀可辨,下承以长圆形状榻,榻边饰以浮雕纹饰。
宋代瓷器有什么特点?
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繁荣时期,瓷窑星罗棋布,遍于南北各地。从生产性质而言,有官窑与民窑之分;以地域而言,又有北方与南方之别。传世的官窑瓷器,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最丰。提起宋朝瓷器总绕不开柴窑,一提起柴窑瓷器,收藏界资深一点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在宋代至今的历史上一直流传着的一个美丽的传说。每每谈到柴窑瓷器的故事,人们就立刻会连想到,它的造型是如何如何的精美,它的釉色又是如何如何的漂亮。但是,柴窑瓷器它到底怎么样?柴窑制瓷的窑址究竟在什么地方,至今它却仍然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但是,传说终归只是传说,在现实生活里却谁也没有真正的见过柴窑瓷器。即便是明朝的“曹明仲,其《格古要论》亦云:“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此书与《归田集》不同之处,是首次提出“柴窑出北地”和“(柴窑)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的新说法。明代张应文《清秘藏》,即完全道出了柴窑的特征:“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此必亲见,故论之如是其真。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则同,但差厚耳”。但宋朝流传至今的,流传较广的,还是数五大官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彼此各有特点。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是鉴别汝窑的重要依据。汝窑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而在造型上则比较庄重大方。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
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宋代有八大民窑,区分以长江为界。
北方四个: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
磁州窑:古磁州为现在的河北省磁县。而历史上把广袤北方土地所有烧造民间用瓷的窑口统称其为磁州窑,其主要窑口有河北的彭城、邯郸,河南的鹤壁、当阳峪、扒村、登封、密县、鲁山;山西的介休、霍县、浑源;山东的淄博等等。白底黑花,文字装饰,瓷枕为多。上海市博物馆侍女枕诗“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夫对愁眠”。
耀州窑:现代发现为陕西铜川。为北方重要的青瓷窑,颜色呈橄榄绿色。
钧窑:以河南禹县为中心至浙江,北到山东、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胎质区别很大,质量不是很好。民间钧窑都是烧造碗和盘子等大量民间用具,而宫廷的钧窑大部分是用来陈设的,如花盆、花。特点挂红,民国期间“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家有万贯不值均瓷一片”的说法。但到元代以后就消失了。
定窑:同官窑的定窑,以民间用具为主。特点定窑白瓷,也有其他品种如:黑定、紫定、绿定、带刻花的等等。
南方四个:饶州窑(景德镇)、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饶州窑:即现在的景德镇窑。主要特色为影青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盛极于南宋晚期,主要烧制盘、碗、壶等日用品和仿玉、仿铜瓷器及塑像等。产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了刻花技术,釉层较薄,釉色青中泛黄。胎薄、釉厚,不开片。颜色粉青、梅子青,青绿色。较官窑、哥窑有很大的进步。
建窑:窑址1原在福建建安(今建瓯),后迁建阳。所烧黑釉瓷器,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当时被誉为上品。器底刻有供御﹑进琖等字样。明曹昭《格古要论.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多是……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俗甚少见薄者。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宋时……以建安兔毫盞为上品,价亦甚高。窑址2在福建德化。又称德化窑。所烧瓷器色白润,称建瓷,又称白瓷,以佛像最佳。清朱琰《陶说.古窑考》:建窑,在福建泉州府德化县。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又称“永和窑”。南宋呈鼎盛时期,烧瓷品种多样,且颇有地方特色,釉色有白釉、黑釉、青白瓷、酱釉、绿釉、白釉褐彩等,其中以黑釉瓷器最有特色,采用了剪纸贴花、彩绘剔花、酱釉印花等制法,独具风格的剪纸贴花和树叶纹装饰堪称一绝,独树一帜。
宋代的青瓷有哪些特点?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不仅产量高,而且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几乎代替了全部的金属、漆器等制品。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产品各具特色。耀州青瓷、磁州彩瓷、吉州黑瓷及龙泉青瓷等,风格独特,显示出宋代瓷业一派繁荣的新局面。定窑以盛产白瓷著称,还兼烧黑釉、酱釉、绿釉等品种。白瓷的特点是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黄,呈现出象牙白的质感。产品有碗、盘、碟、盆、瓶、罐、枕、玩具等。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和印花三种。装饰纹样有莲花、缠枝牡丹、萱草、游鱼、鸳鸯、龙、凤、水波、塘荷等。构图严谨,主次分明,工艺精细。汝窑的瓷器除青瓷外,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钧釉瓷等,北宋时创设。其特点是胎土细润,体有厚薄,以淡青为主,也有豆青、虾青、天青和茶叶末等色。在装饰技法上一般以釉下印花为多,刻花较少。图案内容以花鸟、缠枝花为主,构图完美,布局严谨。官窑专烧宫廷用瓷,器物有碗、瓶、洗等,青釉釉色较淡,器身开纵横交错的大块纹片。哥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一向享有盛名,其特征是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哥窑的开片是制瓷工匠掌握了开片原理后有意识地制作的。器形有炉、瓶、碗、洗等,以贯耳、弦纹等装饰器物,造型古朴,制作精巧。钧窑的主要产品是铜红釉瓷器,釉呈乳浊状,主要品种有天青、月白、海裳红和玫瑰紫四种。有绿中微显蓝色光泽的,也有显紫红色彩的,如有的斑斑点点,青蓝与紫红相间,非常艳丽。钧窑的器形有洗、碗、盘、瓶、尊、炉等。
为什么说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第一是釉色的多样,宋瓷一改唐人尚白的习惯,发展出了大量以青瓷为主(汝、官、龙泉、湖田),其他各种单色釉为辅(多彩的钧、白色的定、黑色的建、金丝铁线的哥等等)的釉色品种。单色釉的美学层次较为高级,其内敛的特性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第二是器型,有宋一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文人最幸福的朝代,宋人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文人话语权达到了巅峰,文人好古的特性也在瓷器的烧造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各种青铜器的样式都在瓷器上出现,加上饮茶、插花、闻香等文人的生活习惯,精美小巧,釉色上乘的陈设器应运而生。花器、茶器、炉洗这些器型都属于文房陈设,在瓷器的器型中属于最高档次的品种。
第三也就是当时的社会经济了,两宋统治的三百年里是全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前沿
第一是釉色的多样,宋瓷一改唐人尚白的习惯,发展出了大量以青瓷为主(汝、官、龙泉、湖田),其他各种单色釉为辅(多彩的钧、白色的定、黑色的建、金丝铁线的哥等等)的釉色品种。单色釉的美学层次较为高级,其内敛的特性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第二是器型,有宋一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文人最幸福的朝代,宋人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文人话语权达到了巅峰,文人好古的特性也在瓷器的烧造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各种青铜器的样式都在瓷器上出现,加上饮茶、插花、闻香等文人的生活习惯,精美小巧,釉色上乘的陈设器应运而生。花器、茶器、炉洗这些器型都属于文房陈设,在瓷器的器型中属于最高档次的品种。
第三也就是当时的社会经济了,两宋统治的三百年里是全世界经济和文化的前沿。
北宋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经济的“珠穆朗玛峰”,其经济到达“峰值”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80%。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商业的政策,尽量避免对外战争,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因此,到了北宋中叶,栗米满仓,宋代的边军都吃不惯小米。像天竺葵都被当成野草,没有人食用。
根据成书于靖康年间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汴梁都城里的餐馆,“送外卖”用的餐具都是银制的。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之后,吃穿不愁的人们,对于生活用品就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大家对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瓷器,投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于是就促使瓷商们在烧瓷的工艺上精益求精,瓷市因而得以繁荣。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质优雅,无与伦比,当时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在,灿若繁星的宋代各大民谣,中,景德镇青白瓷,以及光智,貌美,如冰似玉的,有色,名满天下,而其中矣,胡田窑烧制了,青白瓷最为精美,冠绝群,摇,他的胎土采用当地,高岭土,白细秘籍,经尽时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成就了,冰肌玉骨,秀色夺人的艺术效果。稍造出的清白釉瓷器色泽莹润,倾诉,淡雅纯净细腻,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难怪,当代陶瓷收藏,高手对手中的每一款,宋代瓷器,都会爱不释手。
首先要说明瓷器的烧造是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过程,烧造技术也是持续进步的,时至今日单从工艺角度讲已经达到一个古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说宋朝是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更多的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而论证这一结论是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看:第一是釉色的多样,宋瓷一改唐人尚白的习惯,发展出了大量以青瓷为主(汝、官、龙泉、湖田),其他各种单色釉为辅(多彩的钧、白色的定、黑色的建、金丝铁线的哥等等)的釉色品种。单色釉的美学层次较为高级,其内敛的特性也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曾写到“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新烧大足素者欠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这里面说的古饶器指的就是景窑,而青花和彩瓷的品种至少在元末明初还属于艳俗的。第二是器型,有宋一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文人最幸福的朝代,宋人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文人话语权达到了巅峰,文人好古的特性也在瓷器的烧造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各种青铜器的样式都在瓷器上出现,加上饮茶、插花、闻香等文人的生活习惯,精美小巧,釉色上乘的陈设器应运而生。花器、茶器、炉洗这些器型都属于文房陈设,在瓷器的器型中属于最高档次的品种。最后是经济环境,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手工业空前的繁荣,当时瓷器烧造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烧造瓷器的窑口遍布全国各地,除了供应本国日常需求外还大量出口销往国外,宋瓷在当时的欧洲通常是以艺术品的身份出现。综上所述,宋瓷在收藏圈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比重,为中国陶瓷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谓之最为辉煌并不为过。
宋代的五大瓷及其特点是什么?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有官、汝、均、定、哥等窑。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宋代统治者崇尚复古之风,追求造型美、线条美、古朴美。宋代五大名窑:官、汝、钧、定、哥。
官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包括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南宋官窑产品以洗、碗为多,一般无纹饰,多有开片,但与汝、哥纹片不同。此外还有坯薄釉厚的制品。窑址先在开封,后迁杭州。北宋官窑瓷的釉色以粉青、月白为主。虽然被称为“亚于汝”,但也是莹如堆脂,釉表红棕色或无色的片纹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底部可以看见烧制时的支钉痕迹。器物都是各种陈设用具和文房用具。仿商、周、秦、汉铜器和玉器的造型很多。官瓷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紫口铁足”是其独特名贵处。
定窑
继邢窑之后的著名的白瓷窑场,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终烧于元。定窑在宋代主要烧制白瓷,也兼烧绿釉、黑釉、褐釉。首创覆烧法。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的印花定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胎骨细腻洁白,又轻盈秀美,是定窑白瓷的重要特点。定窑的釉面装饰,是宋代瓷器中最为精彩的。宋早期的定窑白瓷采用刻花的方法。稍后,又出现刻花和蓖划相结合的装饰。到北宋中期,定窑开始采用印花装饰。纹饰多在碗、盘的里面,布局左右、上下对称,以细、密为特色。类似于宋代缂丝的方法。北宋早、中期定窑使用匣钵仰烧,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黏附着垫烧的沙粒或支烧痕。后期定窑采用口沿在下的覆烧工艺,因此口沿有“芒”,但烧成的器物都很规整。作为皇室使用的贡瓷上,口沿都包上金、银或铜,更显豪华尊贵,故称之为“金装定器”。除白釉外,定窑还生产黑釉、酱釉等品种,被称为黑定、酱定,价格均高于白定,是难得的珍品。
汝窑
汝窑瓷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今汝州)。临汝在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迄今尚未发现汝窑的确实窑址,只有瓷器传世。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烧制于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烧瓷时间短促,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所以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南宋时汝瓷“尤难得”,传世品全世界仅存60余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上海、英国、日本等博物馆收藏,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后天蓝色的晴空,温润古朴;抚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古朴、典雅、凝静、大气,象征着纯结、平安、吉祥和富贵。对汝官瓷的拥有和欣赏,体现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和艺术涵养。汝瓷烧制技术失传800多年,近年来仿烧成功,使天青釉重见天日。汝窑除烧青瓷外,兼烧黑瓷、酱釉瓷和钧釉瓷,以青瓷最为精致。汝窑青瓷的胎质细密,呈深浅不同的“香灰色”。与同期官窑器很相似,釉色以粉青为主,另有天青和卵青。釉层透明和不透明的均有。釉青一般都呈一种内蕴的木光。开片是汝窑的一个重要特点,无纹片的很少。纹片深浅长短交错排列,密而不乱。器物尺寸都很小,造型以盘、碟、洗为多,其中椭圆四足盆是汝窑的特有造型。汝窑的烧制时间很短,存世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贵。从明宣德开始有仿制品出现,清初雍正已能仿得相当好,近年河南省也有新仿汝窑器。
钧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省禹州市,古属钧州,故名钧窑,因与汝窑有密切关系,历来有“汝钧不分”之说。。创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影响扩展到河北、山西两省,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钧窑体系。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窑变色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钧窑有两大特色,即乳光釉和窑变。钧窑的基本釉色是深浅不同的各种青色,可分为天蓝、天青、月白三类。由于在釉中渗入铜红釉,烧成后就出现变幻莫测的红色窑变,有玫瑰红、砂珠红、海棠红、茄皮紫、胭脂红、鸡血红许多种。整个器物红紫相映、青白相间,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他青瓷的另一特色。钧釉中的紫色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各种紫色是由于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钧瓷釉面上有一重要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后人在仿制宋代钧瓷时就无法烧出同样效果,因而是否有“蚯蚓走泥纹”成为鉴定宋钧瓷的重要依据。宋钧瓷另一特征是器外底普遍刷一层芝麻酱色釉。钧窑凡为宫中定烧的陈设瓷,底部均刻有一、二、三……的编号,编号越小,器物越大。因钧窑瓷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有:鳝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现主要藏于北京、上海、台湾等地博物馆。定窑以烧白瓷著称,碗、盘制品多采用覆烧工艺,口沿涩胎无釉,故在一些精细的制品上常用金、银、铜钤口。钧窑创造了以氧化铜、钴等金属矿物质为着色剂,烧制铜红、天蓝、月白等釉色。开片形成原理是由于胎、釉的膨胀差异而造成的釉面开裂,本来是一种缺陷,但哥窑却通过人工控制有意用来作为一种装饰特征,使釉表出现冰裂或鱼子状的纹片,再染上或黄或黑深浅相间的颜色,形成一种残缺美。哥窑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骨也厚薄不一,胎色呈黑灰、黄数种。由于釉层非常厚,使器物的外观圆润饱满。釉色大多呈灰青色,也有的是月白、粉青、米黄等色。底部用支钉烧制,涂赭紫、紫黑护胎汁。明清以来仿哥窑的很多,大部分是景德镇官窑制品。明中期的成化和清前期的雍正、乾隆的仿制品都相当精美,但缺少一种古朴沉静的韵味。传世哥窑器为数不少,但哥窑窑址迄今尚未发现,为我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