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7 16:57:37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
1、形如ax+b=0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x是未知数
2、能使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等式成立的的x的值叫做该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根,
例如:a、b是已知实数,a≠0,则x=-b/a就是方程ax+b=0的解。
方程式中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这个未知数都是一次方的。例如:x+2x=3。这里边除了x没有其它未知数,并且没有出现过x的平方、立方、9次方之类的项。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次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

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是1。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一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简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一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kx+b=0(k,b为常数,且k≠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是1。一元一次方程英文是(linear equation in one)
编辑本段性质
一.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一同一个数,等式两边相等。 二.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两边相等。 三.等式的性质三:两边都可以有未知数。
编辑本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ax=b 超准确答案! 1,当a≠0,b=0时,方程有唯一解,x=0; 2,当a≠0,b≠0时,方程有唯一解,x=b/a。 3,当a=0, b=0时,方程有无数解 4,当a=0, b≠0时,方程无解 例: (3x+1)/2-2=(3x-2)/10-(2x+3)/5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 5(3x+1)-10×2=(3x-2)-2(2x+3) 去括号 ↓ 15x+5-20=3x-2-4x-6 移项 ↓ 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 ↓ 16x=7 系数化为1 ↓ x=7/16
编辑本段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牵涉到许多的实际问题,例如: 工程问题、种植面积问题、比赛比分问题、路程问题,相遇问题 逆流顺流问题 相向问题。
从算式到方程
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1.4x=24 2.1700+150x=2450 3.0.52x-(1-0.52)x=80 上面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编辑本段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实践
在小学会学习较浅的一元一次方程,到了初中开始深入的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较难的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含 工程问题 油菜种植问题 相遇问题(路程问题) 牛吃草问题
编辑本段等式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然相等。 3x-4x=-25-20 向上面那样把等式的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编辑本段配套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一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kx+b=0(k,b为常数,且k≠0)。
一般解法
: ⒈去分母 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⒉去括号 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可根据乘法分配律。 ⒊移项 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一般都是这样:(比方)从 5x=4x+8 得到 5x - 4x=8 ;把未知数移到一起!~ ⒋合并同类项 将原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⒌系数化一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⒍得出方程的解。
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方程的同解原理: ⒈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⒉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做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重要方法: ⒈认真审题 ⒉分析已知和未知的量 ⒊找一个等量关系 ⒋设未知数 ⒌列方程 ⒍解方程 ⒎检(jian三声)验 ⒏写出答
编辑本段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在一个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只有一次数的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定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定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第一种包含两个要素:①必须是等式;②必须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在理解方程的概念时,注意以下三点: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方程中可含有多个未知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条件:①等号两边都是整式;②是方程;③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④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化简后)。
一元一次方程计算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查,写出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
扩展资料:
一元一次方程价值意义: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如果仅使用算术,部分问题解决起来可能异常复杂,难以理解。而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建立,将能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丢番图问题中,仅使用整式可能无从下手,而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寻找作为等量关系的“年龄”,则会使问题简化。一元一次方程也可在数学定理的证明中发挥作用,如在初等数学范围内证明“0.9的循环等于1”之类的问题。
通过验证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合理性,达到解释和解决生活问题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概念,它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即不含有任何未知数的次方或者开方等运算,其相关知识如下:
1、通常形式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表达为ax+b=0(a,b为常数,且a≠0)。在这个表达式中,a被称为未知数的系数,b是已知的常数,x是我们要求解的未知数。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它是等式;(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3)未知数最高次项的次数为1;(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3、一元一次方程以其简洁明了的形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和数字问题等。例如,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例子是:2(x+1.5x)=5,这个方程可以通过求解得到x=2。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式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其形式为ax+b=0,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解这类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移项:将方程式中的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得到ax=-b。
2、化简:如果a不等于0,那么两边同时除以a,得到x=-b/a。这就是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如果a等于0,那么直接将b代入x=b即可。检验:将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式,看是否满足等式。如果满足,那么这个解就是正确的。
3、例如,解方程2x+3=7。移项:2x=7-3,得到2x=4。化简:因为a(即2)不等于0,所以两边同时除以2,得到x=4/2,即x=2。检验:将x=2代入原方程式,得到2*2+3=7,满足等式,所以x=2是这个方程式的解。
4、需要注意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式只有一个解,因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就是只有一个未知数的线性方程。如果一个方程式有无数个解,那么它就不再是一元一次方程了。此外,有些一元一次方程式可能无解或有无数个解。例如,当a等于0且b不等于0时,方程式无解。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和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和概念如下:
意味着在一个复数方程中,当x和y分别取两个不同的实数值时,该方程的解都是相同的实数,即x和y的值相等。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一个复数方程的判别式为零的情况下。
即Δ=b2-4ac=0,其中a、b、c分别为方程中的系数。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一元一次方程简介: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
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分配问题、盈亏问题、积分表问题、电话计费问题、数字问题。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
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
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约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的莱因德纸草书中记载了第24题,题目为:“一个量,加上它的等于19,求这个量。”解决一次方程,即单假设法解决问题。
公元前1世纪左右,中国人在《九章算术》中首次加入了负数,并提出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解决了移项问题。在“盈不足”一章中提出了盈不足术。但该方法并没有被用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在11到13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地区,并被称为“契丹算法”。
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中给出了解方程的简单可行的基本方法,即还原和对消。但没有采用字母符号。体现了明显的方程的思想。
12世纪,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在《丽拉沃蒂》一书中用假设法(设未知数)来解决一类一元一次方程。由于所假设的数可以是任意正数,婆什迦罗称上述方法为“任意数算法”。
13世纪,中国的盈不足术传入欧洲,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计算之书》中利用单假设和双假设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16世纪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也创立了这一概念,被尊称为现代数学之父。但是韦达没有接受负数。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释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是由一个未知数和一个常数构成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通常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表示:ax+b=c,其中a、b和c都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在解决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需要找到未知数x的值,使得等式左边的结果等于等式右边的结果。
为了解决一元一次方程,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代数技巧。首先,我们可以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动到等式的另一侧,例如,ax=b-c,然后我们可以将方程的系数除以a,以便将系数变成1。这将得到x=(b-c)/a,这就是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在数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机程序设计、经济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一元一次方程通常用来描述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以便进行预测和分析。
总之,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可以用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方程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高次数是1,等号两面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1] 其一般形式是:
有时也写作:
可以通过等式性质化简而成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整式方程(如
)也属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一种线性方程,且只有一个根。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汇总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方程的有关概念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例如:1700+50x=1800,2(x+1.5x)=5等都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注: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实质上是求得的结果,它是一个数值(或几个数值),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⑵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bc
  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把方程化成ax=b(a≠0)形式)
  5.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六、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设:设未知数(可分直接设法,间接设法)。
  3.列:根据题意列方程。
  4.解:解出所列方程。
  5.检: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有单位要注明答案)。
  七、有关常用应用类型题及各量之间的关系
  1、和、差、倍、分问题:
  (1)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率……”来体现。
  (2)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2、等积变形问题:
  “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
  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
  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3、劳力调配问题:
  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
  (1)既有调入又有调出。
  (2)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3)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数字问题
  (1)要搞清楚数的表示方法: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是b,个位数字为c(其中a、b、c均为整数,且1≤a≤9,0≤b≤9,0≤c≤9)则这个三位数表示为:100a+10b+c
  (2)数字问题中一些表示:两个连续整数之间的关系,较大的比较小的大1;偶数用2n表示,连续的偶数用2n+2或2n—2表示;奇数用2n+1或2n—1表示。
  5、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6、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
  ②追及问题;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行船问题;环形跑道问题。
  7、商品销售问题
  有关关系式:
  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商品标价×折扣率—商品进价
  商品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
  商品售价=商品标价×折扣率
  8、储蓄问题
  (1)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银行付给顾客的酬金叫利息,本金和利息合称本息和,存入银行的时间叫做期数,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做利率。利息的20%付利息税
  (2)利息=本金×利率×期数
  本息和=本金+利息
  利息税=利息×税率(20%)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的“元”是指未知数,一元即一个未知数;“次”是指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一次即未知数的次数都1。(如图1所示)
图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①不含分母的项不要漏乘;②注意分数线有括号作用,去掉分母后,如果分子是多项式,要加括号;2.去括号:①运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内的项;②如果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3.移项:①移项必须变号;②一般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左边,其他项移到右边;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系数相加,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为1:分子、分母不要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