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老紫砂壶价格以及鉴别方法的介绍
- 2、紫云馆制绿色紫砂壶底部有纪念恩师顾景舟字样,值多少钱
- 3、程寿珍紫砂壶现在拍卖价格是多少
- 4、陈少亭紫砂壶真的能卖多少钱
- 5、请问有朋友了解民国宜兴紫沙”壶,底款里宜兴汤度生产合作社出品
- 6、我有一张中华民国宜兴紫砂茶壶图案邮票值多少钱?
- 7、范红风紫砂壶值钱吗?
- 8、历代紫砂壶名家名录
- 9、荆溪南显臣制,紫砂茶壶值那钱?
- 10、中国四大名壶是哪些?
老紫砂壶价格以及鉴别方法的介绍
老紫砂壶是现在很炙手可热的艺术品,这是一种很实用的艺术品,不仅仅是非常的有欣赏的价值,使用价值也是非常的大的。高水平的大师制作的紫砂壶一经上市就会被高价抢购一空,老紫砂壶的市场价值更是巨大,数量也是非常的稀少。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老紫砂壶价格是多少,以及老紫砂壶的鉴别方法是什么样的。
老紫砂壶价格
老紫砂壶价格在1000元以上。(价格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老紫砂壶的简介
老紫砂壶是指制作于1949年之前的紫砂壶,当然年份可以上溯至晚明时期。民国以前,为老壶期,民国之后为新壶期;以此划分,多与壶眼孔数的转化有关。1、紫砂壶通向壶嘴的出水孔在民国以前多数是独孔的。2、此后才出现了多眼网孔。3、而向壶内凸起的半球形网孔则是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传来的。收藏专业人士建议:不是紫砂壶方面行家,最好别去把玩紫砂壶老壶,但最佳藏品又是年代久远的老壶。综合来看,老壶中的大路货并不值钱,而新壶若出自名家之手,也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保值作用。
“泥、工、款、 形”。选择收藏的紫砂壶时首先看安装工艺。一把壶做好了要安装壶把、壶钮等细节。在外形上,从壶的侧面看,壶口、壶嘴和壶把的上端面应该平齐;从上面看,壶嘴壶把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应有歪斜,且居于壶身。接着是手工艺。接头的地方应该过渡自然光滑,没有人工修补的痕迹。线条应挺拔清楚,不拖泥带水,花货的形象应尽量逼真、有质感,同时兼顾款识,紫砂壶的色彩等。
老紫砂壶的鉴别
老紫砂壶从泥料特征、款式、工艺上去分辨,一般老紫砂壶老味重一些,不过要防止收到做旧壶。
1.看造型和工艺。如明代紫砂壶的总体特征是粗、大、笨,清初从陈鸣远开始,紫砂壶制作崇尚精巧、秀雅之风。康熙时出现彩绘,乾隆时出现描金,嘉庆、道光时,以陈曼生一班文人参与紫砂壶的题诗刻画,是紫砂器的装饰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2.看泥色和配料。紫砂泥以宜兴地区丁蜀镇黄龙山附近出产的陶土最好,一般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种。一般来说,明代砂器泥料较粗,清代较细。晚清至民国一件砂器常有几种色泥出现。
3.分辨名家及款识。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来名家辈出,仿制者一般都是仿名家,所以对各时期的名家及工艺手段、款识特征都要有明确认识。
新手如何选购紫砂壶
1、初次买壶,以实用为主,不要想你要买什么泥料,因为你现在可能还无法分辨,只要是泥料的即可。同时,暂时也不要考虑职称、家传等等艺人背景因素,它是你玩壶进阶以后考虑的事情。
2、考虑有无自己喜欢的器形,好比西施,好比石瓢等等器形。假如有,按图索骥。假如没有,那就随自己喜欢挑。尽量应以传统壶型为主。这对你了解紫砂有帮助。
3、看中一把壶想购买,假如身边有高手,则省事很多,要么请高手和你一起去挑壶,要么直接从高手那里抢过一把。
4、选壶的时候,不要考虑太多,诸如出水一尺不散花,嘴不流口涎等等,这些都是次要因素,只要不影响使用即可。对于所谓的“三点一线”,也是大概齐就行,手工艺品,毕竟不是机械加工零件,偏差没有那么准确的,这不应作为你选壶的主要考虑因素(这里说的是实用性的紫砂作品,考虑收藏的话另做讨论)。
5、由于你是新手,不要试图用壶盖或者子口去敲击壶身,这个行为是店家为反感的,同时,也很容易出现磕碰,吃亏的是你。在你不具备辨别能力的情况下,这种挑壶方法对你没有任何意义。
6、莫受身筒成型工艺的影响,也就是常说的全手工、半手工(模具成型),新手入门阶段,此选项对你而言没有更多实际意义,只会增加你的烦恼,也容易受到蛊惑,反过来就会影响你的正常判断。一把壶,放在那里,或者说隐藏在众多壶中,假如吸引了你的目光,不是身筒成型工艺决定的。
在此,提醒玩壶者:全手工或者半手工并非是紫砂壶劣的标准,更不是区分艺术品和日用品的界限。要知道现在半手工的秀作品也不便宜,如蒋蓉大师的半手工壶,价格也要上百万了,懂壶的人都明白。关键是要看茶壶的泥料、工艺、造型和神韵如何,即作品的“形、神、气、态”。
7、假如你选择了方器、筋囊器,那么壶盖与身筒间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这两类器形受工艺所限,漏水的情况可能会很多。当然,要抬杠的话,也不排除有的不漏。
老紫砂壶在市场上的价格情况是什么样的,以及老紫砂壶要怎么样来鉴别,还有就是老紫砂壶的基本情况是什么样的,这些小编都已经在上文中给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了。老紫砂壶是一种时间概念的产品,一般是指新中国成立之前制作的紫砂壶,在市场上求购的以及热销的,都是一些名家制作的老紫砂壶,这些老紫砂壶在完成的时候,就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了,现在的价值是更加的让人只能观望。
以上就是有关老紫砂壶价格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紫云馆制绿色紫砂壶底部有纪念恩师顾景舟字样,值多少钱
此款壶应该是由民国绿泥所制,所谓“民国绿”紫砂原料,是指在1949年以前从丁蜀黄龙山上开采出来的一种颜色偏绿的本山段泥,民国绿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产于黄龙山紫砂泥岩层中(象五花肉一样),仅数厘米厚,由于位于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主要为二氧化硅,石英及少量的金属氧化物,采掘量极少,如今已经非常稀有,用这种原料添加小于0.5%的金属氧化物钴和其它矿物颜料,做出来的壶,就叫民国绿泥壶。
紫云馆,是宜兴早期紫砂一厂二厂当时有顾景舟,王寅仙等几位老师带领美工师和工艺师研发新品的地方,也是销售紫砂制品的地方,现在很多大师作品当时均出自那里。
此款壶底部“纪念恩师顾景舟”字样,就是当时的工艺美工师(现在都是国家级的工艺美工师)后来为了纪念顾景舟老师的作品。这种稀有泥料的作品当时出品很少,且有多名工艺美工师出品,具体请查看落款。
就此款壶来讲,如若真品就已经价值不菲,更别说是现在国家高级工艺美工师当时的作品。
估价为人民币35000至40000,顾景舟高超的壶艺境界与他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分辨有没有文化积累,是民间艺人从艺历程中最重要的门槛,也是大家与一般匠人的重要的区别之一。
顾景舟很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如战国青铜器、玉璧和各种器皿等。秉承高深的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特征和自己的见解是顾景舟创作的独到之处。
紫砂壶简介: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也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
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程寿珍紫砂壶现在拍卖价格是多少
程寿珍紫砂壶市场拍卖价格大概在五位数到六位数。
程寿珍(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是清咸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年过七十尚制作不辍,一生所制紫砂壶不计其数,流传民间甚多。程寿珍中晚年仅制掇球、仿鼓、汉扁三种壶式。
陈少亭紫砂壶真的能卖多少钱
真的话几十万还是有的
陈少亭出身陶艺世家,其父陈伯亭为清末紫砂陶刻名家,善制壶,精陶刻,并首创陈氏独门陶刻凿砂、镂砂、透雕工艺。陈少亭幼时聪慧过人,在宜兴有“灵童子”之美誉,他读古文习碑帖临花鸟,传统文学功底深厚。16岁师从金石书画名师卢兰芳,在名师的指点下,技艺大进。1916年后,陈少亭先后在吴德盛公司及铁画轩公司担任技师,在紫砂高档品上进行陶刻。1929年
宁杭公路通车,道路途径宜兴,当时的吴德盛店主吴汉文常邀书画名家与民国政要到公司留下墨宝,并由陈少亭进行镌刻。如蔡元培题诗的花盆,于右任题铭、邵陆
大所制汉君壶也由陈镌刻。陈少亭陶刻书卷气十足,刀法秀丽,清新高雅,为时人赞颂。抗战后,窑场败落,为生活计,陈少亭只能弃艺从医,故晚年作品较少。至1960年去世,享年75岁。其传器有石瓢壶、上桃合菱壶、树桩花盆等。
请问有朋友了解民国宜兴紫沙”壶,底款里宜兴汤度生产合作社出品
品种:
紫砂壶-紫砂壶
属性:
50-59年,红泥/朱泥,枣红,圆壶,素面,,,,,,,
简介:
底部款识“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壶高7.5厘米,壶嘴至壶把长16.5厘米。为老供销社库存。未曾使用,包老包真。
备注:
背景:底款为“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年份为1952年前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等七人组建紫砂工厂,隶属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使用「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特定年代印款。印款为楷书图章「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字款自右向左镌刻,不同于现今自左向右。上为「宜兴」字款;中为「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字款;下为「出品」字款。该印款除加入紫砂工厂从业人员使用,凡向民间订壶、供坯者亦使用此印款。印款沿用至「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半年之后。1954年底至1955年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特定年代印款蜀山、前墅一带紫砂行业实现合作,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之始仍沿用「宜兴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印款。至半年后,开始使用「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印款。印款为楷书圆章「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出品」。字款自右向左镌刻。上为「宜兴」字款;中为「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字款;下为「出品」字款。该印款除该社社员使用,凡向民间订壶、供坯者亦同使用其印款,直至1958年四月建立「宜兴紫砂工艺厂」为止。所以此壶极为稀有,紫砂狂必备。喜欢的上吧!!!!!老壶的最大的特点是沙质好,透气性好,上手快,易泡养,养成后壶品温润光亮,其声铿锵如玉!供销社库房所出,款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未使用,大壶。
我有一张中华民国宜兴紫砂茶壶图案邮票值多少钱?
这是台湾发行的茶壶邮票,编号:专269,全套4枚。
邮票分别是:
宜兴紫砂茶壶 2元新台币
曼生十八式黄泥壶 3元新台币
东柴三友壶 12元新台币
梨皮朱泥壶 15元新台币
目前在邮币交易市场上,全套新票价值25元人民币左右。你只有面值2元新台币宜兴紫砂茶壶那枚,新票价值4元人民币左右,信销票价值1元人民币左右。
范红风紫砂壶值钱吗?
不值钱。范红风没有名气,肯定不值钱,不过范听风紫砂壶就值钱。范听凤紫砂壶清末至民国,紫砂壶主要是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仿古紫砂壶的需求,故壶式仍主要沿袭曼生壶式,不事创新,缺乏生气。但工艺上确有过人之处。对解放后的紫砂壶复兴,做了工艺上的准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紫砂壶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历代紫砂壶名家名录
有。许龙文(约1701——1755),荆溪人。
以下是名家目录:
1、金沙寺僧(约1506——1566),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名逸。2、 供春(约1506——1566),制壶鼻祖。3、 董翰(约活动于1567——1619),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4、 赵梁(约活动于1567——1619),所制多提梁式壶。5、 无畅(约活动于1567——1619),又作无锡、袁锡。 5、李茂林(约活动于1567——1619),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6 、时朋(约活动于1567——1620),时大彬之父。时朋与赵梁、董翰、元畅同为四名家。7 。时大彬(约活动于1580——1650),时朋之子,号少山。8、 李仲芳(约1580——1650),李茂林子,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9、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蘅。10、 殴正春(约1578——1644),时大彬弟子。
11、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亨祥,时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12、邵文银(约1590——1648),又名亨裕,时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具有大彬的风格。13、蒋伯(约1600——1644),名时英,时大彬弟子,.14、陈信卿(约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15、 陈光甫(约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壶。16、 陈俊卿(约1621——1661),时大彬弟子。 17、沈君盛(约1620——1654),善仿徐友泉壶,为时大彬再传弟子。18、 陈子畦(约1625——1690),善制徐友泉壶式,有人说他是陈鸣远的父亲。19、邵盖(约1580——1638),制壶工巧,与时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 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20、周后溪(约1581——1639)
21、 邵二荪(约1580——1639)22、 陈用卿(约1620——1661)23、 陈正明(约1596——1661),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24、 闵鲁生(约1620——1654)25、陈仲美(约1621——1655)26、 沈君用(约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27、 徐令音(约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28、陈辰(约1620——1660),字共之。制壶人中的书法家。 29、陈和之(约1621——1654)30、 陈挺生(约1620——1661)
31、周季山(约1615——1662)。 32、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33、 徐次京(约1620——1671)34、 陈鸣远(约1651——1722),字鸣远,号鹤峰,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款式书法比徐友 泉、沈子澈还好,有晋唐风格。35、 王友兰,生卒年不详。康熙四年(1665),曾制苏州拙政园茗壶。36、 金世衡(约1683——1783),“世衡”一作“士衡”,荆溪人。37、 郑宁侯(约1698——1766),善摹古器,书法亦工。38、 惠逸公(约1766——1831),与惠孟臣相提并论,世称“二惠”。39、 华凤翔(约1683——1783),善仿古器,以彩釉汉方壶较多。40、 陈汉文、陈阴乾、陈觐侯(约1702——1765年),荆溪人,所制古器极精雅。传器中壶少而古器多。
41、许龙文(约1701——1755),荆溪人。42、 范章恩(约生于1740),字迪恩。题名书法似米芾。43、潘大和(约1761——1820)44、 葛子厚(约1760——1850)45、 杨彭年(约1772——1854),字二泉。制壶则用时大彬捏造法。46、杨宝年、杨凤年(约1773——1861),前者为杨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寿。后者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制竹段壶,人称“杨氏竹段壶”。47、 吴月亭(约1812——1864),字竹溪,为杨彭年后辈,善雕刻。 48、冯彩霞(约1790——1861),女,宜兴人。49、 邵景南(约1790——1864),号留佩主人。50、 申锡(约1821——1891),字子贻。
51、俞国良(约1835——1895),锡山人。52、 王东石(约1831——1908)53、 邵大赦(约1831——1874),亦作赦大。乃紫砂陶手,有“邵赦作壶,流水有音”之说。54、 邵大亨(约1831——1874),宜兴上岸里人‘55、 何心舟(约1829——1897)56、黄玉麟(1827——1889),祖籍丹阳,寓居宜兴。57、 程寿珍(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人,曾以名作“掇球壶”而获1951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58、程盘根, 程寿珍之子。59、蒋德林,蜀山人,字万全。60、 任淦庭(1888——1968),常用笔名缶硕,又名大聋,酷爱书画。是紫砂雕刻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人。
61、 吴云根(1892——1969),原名芝荣。62、 王寅春(约1879——1977),宜兴上袁人。 63.裴石民(1910——1979),又名德民,有“陈鸣远第二”之称。 64、邵全章(1910——1989),中年居浙江长兴,为邵大亨之后裔。65、 朱可心(1904——1986),原名开长、凯长。 66、蒋蓉(1919- 2008),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成为中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67、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一)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蒋伯?。
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令音、项真、陈六如、陈正明、邵亨裕、惠孟臣、徐次京、郑宁候。
(二)?清代主要壶艺家:?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兰。
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恩。
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福。
蒋德休、吴月亭、陈觐候、朱石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华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
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阿根。
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胜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丰、王玉林、范鼎甫。
(三)?民国时期的壶艺家:?
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蒋燕亭、范大生、程金寿、光裕、冯桂林、汪宝根、陈少亭、王玉仙、吴纯耿、沈孝鹿、邵陆大、范勤芬、刘福兆、江祖臣、金阿寿、汪生义、范臣甫、裴石民、顾景舟。
(四)?当代著名壶艺家:?
王寅春、王石耕、丁洪顺、王福君、王振国、王生娣、王秀芝、毛国强、叶惠毓、许燕春、刘惠大、刘风英、刘建平、吕尧臣、朱复、任淦庭、朱可心、汪寅仙、沈遽华、沈汉生、李昌鸿、李碧芳、李美金、李正华、李慧芳、束风英、吴云根。
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庆、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英、?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
范若君、范其华、范早大、周桂珍、周尊严、周定芳、季益顺、施福生、施小马、?施秀春、赵洪生、胡永成、咸仲英、高海庚、高洪英、高建芳、高振宇。
凌锡苟、夏俊伟、顾绍培、顾惠君、徐汉棠、徐达明、徐建国、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徐瑞平、曹婉芬、曹亚麟、谢曼伦、蒋蓉、蒋小彦、储立文、潭泉海、潘持平、潘春芳、鲍志强、鲍仲梅。
扩展资料:
材质特点:
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砂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红泥(或称朱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乃变朱砂色。”
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为产量少,早期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
至于朱泥的胎土,不过是制壶陶手,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红泥以洗泥沉淀,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
朱泥的土质成份,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约在14%到18%之间,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
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型工艺难度亦高,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因收缩率高达30%至40%,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紫砂历代名家名录
金沙寺僧(约1506——1566),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名逸。他喜欢和陶工们交朋友,并开始用细陶泥制茶具出售。
供春(约1506——1566),是吴颐山的家童。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书时,供春学到该寺和尚制壶艺技。他所制树瘿壶朴实无华,从而使他名声大振,成为制壶鼻祖。
董翰(约活动于1567——1619),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约活动于1567——1619),所制多提梁式壶。梁亦作良。
无畅(约活动于1567——1619),又作无锡、袁锡。
李茂林(约活动于1567——1619),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时朋(约活动于1567——1620),朋一作鹏,大彬之父。朋与赵梁、董翰、元畅同为四名家。
时大彬(约活动于1580——1650),时朋之子,号少山。其作品技艺水平超过其父。其作品有的在陶土内掺钢砂;有的把旧壶捣碎为土,重制;遇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立即击毁。因为他认真继承前辈技艺又能不断创新,因而名噪海内,甚至在词曲中都提到他的绝技。一般文士以书斋内陈置大彬壶为荣。
李仲芳(约1580——1650),李茂林子,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今所传大彬壶中,有仲芳代作、大彬署款的。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蘅,原非陶人。吴梅鼎《茗壶赋》说他:“综古今,极变化,技近乎道,集斯艺之大成。”
殴正春(约1578——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样式精研。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亨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1590——1648),又名亨裕,大彬弟子。制作文雅精巧,具有大彬的风格。
蒋伯(约1600——1644),名时英,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被陈继儒请去制壶,改字为伯。他喜欢附攀上层人物,不愿承认自己是制陶的人。但他技艺很好,相传他制的壶是嘉兴收藏家项墨林定的,称为“天籁阁壶”。
陈信卿(约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壶艺很好。惟喜欢和上流社会接近,不专心制壶。等他的弟子做好,他改动一下署上自己的款。
陈光甫(约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壶,人称他是入了门的传人。
陈俊卿(约1621——1661),大彬弟子。
沈君盛(约1620——1654),善仿徐友泉壶,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
陈子畦(约1625——1690),善制徐友泉壶式,为时人所珍爱。有人说他是陈鸣远的父亲。文章来自微信号ee2266
邵盖(约1580——1638),制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周后溪(约1581——1639)。
邵二荪(约1580——1639)。
陈用卿(约1620——1661),俗名陈三呆子。制作工细,题款字体仿仲鼷笔意。
陈正明(约1596——1661),制器极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制”。
闵鲁生(约1620——1654),仿制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1621——1655),嫠源人,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制陶。他善于配土,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惜早卒。
沈君用(约1610——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泥上有“色相天错,金石同坚“的赞语。以离奇著称。人称“沈多梳”。后因壶得罪官府而陷于冤狱。
徐令音(约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陈辰(约1620——1660),字共之。壶款雕刻得非常好,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是制壶人中得书法家。
陈和之(约1621——1654)。
陈挺生(约1620——1661)。
周季山(约1615——1662)。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县人。与时大彬齐名。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
惠孟臣(约1598——1684),宜兴人。书法很似褚遂良。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所制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是时大彬之后得一位名手。
徐次京(约1620——1671)。
陈鸣远(约1651——1722),字鸣远,号鹤峰,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善于制壶、杯、瓶、盒,手法在徐友泉、沈子澈之间。作品传下来的甚少,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誉。款式书法比徐友泉、沈子澈还好,有晋唐风格。
王友兰,康熙四年(1665),曾制苏州拙政园茗壶。
金世衡(约1683——1783),“世衡”一作“士衡”,荆溪人。注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榄形为主。
邵基祖。
邵元祥。
方曾三。
邵玉来。
邵玉延。
邵旭茂。
郑宁侯(约1698——1766),善摹古器,书法亦工,制壶胎薄而坚致、规矩。
惠逸公(约1766——1831),逸公制壶,大小均有诸色泥质俱备,他的工巧,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故世称“二惠”。只是孟臣制品浑朴兼具精巧,逸公则工巧有余,浑朴不足。惠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长,而楷书尤有唐人遗意。刻字用竹刀或钢刀,或飞舞或沉着。壶的泥色最奇。小壶制得很好,但比不过手制大壶古朴可爱。
华凤翔(约1683——1783),善仿古器,以彩釉汉方壶较多。
陈汉文、陈阴乾、陈觐侯(约1702——1765年),荆溪人,所制古器极精雅。传器中壶少而古器多。
许龙文(约1701——1755),荆溪人。所制多花卉造型。壶底常有“荆溪”印。
范章恩(约生于1740),字迪恩。在宜兴制壶颇负时誉。所制壶皆扁身、鞠流、平盖,风格娴雅,骨肉亭匀。题名书法似米芾。
潘大和(约1761——1820)。
葛子厚(约1760——1850)。
杨彭年(约1772——1854),字二泉。乾隆时制壶多用模子,彭年制壶则用时大彬捏造法,虽随意制成,自有天然风致。嘉庆时陈曼生请其制壶并书,文人壶风大盛,将紫砂壶导入另一境地。彭年兼善刻竹,刻锡亦佳。印有“杨彭年”、“彭年”、“二泉”。唯应和文士黄彭年加以区别。
杨宝年、杨凤年(约1773——1861),前者为杨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寿。后者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制竹段壶,人称“杨氏竹段壶”。都曾为陈曼生制壶。
吴月亭(约1812——1864),字竹溪,为杨彭年后辈,善雕刻。
冯彩霞(约1790——1861),女,宜兴人。曾被广东伍元华请制壶。书法学欧阳询,间有草书。
邵景南(约1790——1864),号留佩主人,籍贯苏州。制壶善仿明式,深得古法。底印有“姑苏留佩”印。
申锡(约1821——1891),字子贻。善雕刻。喜用白泥,精于捏造,寻常用模。底有“茶热香温”篆书印。
俞国良(约1835——1895),锡山人,曾为吴大制壶,制作精巧而气格浑成。有“国良”篆书阳文印。
王东石(约1831——1908),造壶得古法,刻工精细,有“东石”篆书小印。
邵大赦(约1831——1874),亦作赦大。精工壶艺,乃紫砂陶手。所造之壶注重壶嘴。有“邵赦作壶,流水有音”之说。
邵大亨(约1831——1874),宜兴上岸里人,性情孤傲清高。所制鱼化龙壶,以龙头作壶上的钮,龙头和舌头都能摇动。
何心舟(约1829——1897),工书法、篆刻、壶器,造工精练、简巧,取自然形式。
黄玉麟(1827——1889),祖籍丹阳,寓居宜兴。13岁时就开始学陶器。擅制掇球、供春、鱼化龙诸式,精巧而不失古意。
沈才田、陈柏亭、陈砚卿、罗蓝舫、邵云如,俱为清末紫砂雕塑名家。
程寿珍,其姓亦有作陈者,号冰心道人。曾以名作“掇球壶”而获1951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子程盘根亦善制壶。
蒋德林,蜀山人,字万全。虽没有师承而艺极精。凡是壶、盆、杯、盘及一切陈设器具,样样皆精。
任淦庭(1888——1968),常用笔名缶硕,又名大聋,酷爱书画。潜心研究紫砂雕刻技艺,是紫砂雕刻史上一位承上启下的人。
吴云根(1892——1969),原名芝荣。作品朴实稳重,取竹子题材较多。作品曾多次被选送参加国内外展览。
王寅春(约1879——1977),宜兴上袁人,自幼习紫砂茗壶。抗战前,曾应邀到上海做过紫砂仿古品,中年时期则制小壶。其壶光素类,方、圆各式浑厚端庄,筋纹器吻合紧密。
裴石民(1910——1979),又名德民。早年即从事紫砂制陶业。20年代末曾在上海古董商处制盆,35岁后始制壶,他曾为储南强所藏的供春壶配盖,又为明代项圣思做的一个桃杯配托。其壶光货、花货类均有,尤以果品为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称。
邵全章(1910——1989),中年居浙江长兴,为邵大亨之后裔。所制壶曲线简巧而沉稳。
吴阿根、金士衡,光绪四年(1878),赴日本传艺。
朱可心(1904——1986),原名开长、凯长。15岁拜师学艺,新中国成立后设计了《报春》梅桩壶等紫砂新品数十种,以花卉见长。曾出席首届民间艺人代表大会。
蒋蓉(1919- 2008),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蒋蓉的作品在中国紫砂工艺史上技术精湛,生动具真,别树一格,成为中国紫砂工艺史上第一位女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以下由“紫玉金砂-大学城店”为您整理: 历代的紫砂壶制壶名人录明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金沙寺僧】 【供 春】 【元 畅】 【时 朋】【董 翰】 【赵 梁】
【李茂林】 【时大彬】 【徐友泉】 【李仲芳】【陈仲美】 【欧正春】
【邵文金】 【邵文银】 【邵 盖】 【陈信卿】【陈正明】 【闵鲁生】
【沈君用】 【徐令音】 【徐 展】 【陈子畦】 【陈光甫】 【沈君盛】
【项 真】 【陈和之】 【陈挺生】 【承云从】【周季山】 【徐次京】
【陈用卿】 【惠孟臣】 【沈子澈】 【项圣思】【邵旭茂】 【陈 辰】
【梁小玉】 【蒋时英】 【邵二孙】 【闵 贤】 【项子京】 【陈煌图】 资料供 资料来自紫砂淘-壶-人
清代宜兴紫砂壶大师: 【许龙文】 【许伯俊】
【陈汉文】 【范章恩】 【惠逸公】 【潘大和】 【陈鸿寿】 【壶 痴】
【范庄农家】 【味清老人】 【元 茂】 【继 长】 【徐飞龙】
【汉 珍】 【王南林】 【阳友兰】 【杨履乾】 【邵盘珍】 【萼圃】
【杨彭年】 【杨凤年】 【瞿应绍】 【葛子厚】 【杨宝年】 【邵大赦】
【吴玉亭】 【邵景南】 【郑宁候】 【冯彩霞】 【邵大亨】 【申锡】
【蒋德林】 【何心舟】 【王东石】 【文 旦】 【范鼎甫】 【古莲子】
【矿 成】 【邓 奎】 【梅调鼎】 【潘虔荣】 【邵梭根】 【邵维新】
【史维高】 【杨季初】 【朱 坚】 【赵松亭】 【瞿子冶】 【陈伯芳】
【朱石梅】 【邵行然】 【范勤芬】 【张春芬】 【吴大澄】【汪 淮】
【周永福】 【王东石】 【陈光明】 【方曾三】 【杨继光】 【蒋祯祥】
【陈介溪】 【邵基祖】 【张怀仁】 【江案卿】 【吴月亭】【圣 和】
【师蠡阁】 【思 亭】 【柏 原】 【黄彭年】 【谦 六】 【潘仕成】
【邵陆大】 【汪生义】
当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黄玉麟】 【程寿珍】 【俞国良】 【范大生】【陈光明】 【汪宝根】
【汪宝洲】 【严光芝】 【魏忠明】 【葛宝林】【鲍明亮】 【戈根大】
【彭再生】 【秦根林】 【诸葛伯勋】 【沈孝鹿】【冯桂林】 【鲍六芝】 【邵全章】 【陈少亭】 【胡耀庭】 【范 占】 【李宝珍】 【陈经耕】
【范锦甫】 【谈尧坤】 【范泽林】 【邵宝琴】 【蒋祥元】 【顾德根】
【范林源】 【吴纯耿】 【朱可心】 【高海庚】【裴石民】 【王寅春】
【吴云根】 【任淦庭】 【施金庭】 【施福生】
现/当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蒋 蓉】 【汪寅仙】 【徐秀棠】 【吕尧臣】 【谭泉海】 【徐汉棠】 【李昌鸿】 淘壶人
(一)明朝时期的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蒋伯?。
陈用卿、陈信卿、闵鲁生、陈仲美、陈光甫、沈君用、周后、邵二孙、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沈子澈、陈辰、徐令音、项真、陈六如、陈正明、邵亨裕、惠孟臣、徐次京、郑宁候。
(二)?清代主要壶艺家:?
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兰孙、周候祥、杨友兰。
杨继元、王南林、邵德罄、邵玉亭、邵基祖、杨怀仁、陈文居、陈文柏、葛子厚、潘虔荣、于廷、潘大和、杨季初、张怀仁、陈滋伟、陈殷尚、邵裕亭、范章恩。
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福。
蒋德休、吴月亭、陈觐候、朱石梅、陈荫千、瞿应绍、邓奎、申锡、邵大亨、邵形龙、何心舟、梅调鼎、华祯祥、华君德、许升候、潘沂宝、邵正来、潘仕成。
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阿根。
蒋裕泰、陈光明、程寿珍、陈懋生、潘志茂、王东石、王胜长、邵俊根、邵赦大、邵友廷、邵湘甫、邵云甫、沈瑞田、陈伯亭、陈研卿、卢兰芳、邵维新、俞国良、邵云如、韩泰、江案清、蒋万丰、王玉林、范鼎甫。
(三)?民国时期的壶艺家:?
李宝珍、吴虎根、杨莲生、蒋燕亭、范大生、程金寿、光裕、冯桂林、汪宝根、陈少亭、王玉仙、吴纯耿、沈孝鹿、邵陆大、范勤芬、刘福兆、江祖臣、金阿寿、汪生义、范臣甫、裴石民、顾景舟。
(四)?当代著名壶艺家:?
王寅春、王石耕、丁洪顺、王福君、王振国、王生娣、王秀芝、毛国强、叶惠毓、许燕春、刘惠大、刘风英、刘建平、吕尧臣、朱复、任淦庭、朱可心、汪寅仙、沈遽华、沈汉生、李昌鸿、李碧芳、李美金、李正华、李慧芳、束风英、吴云根。
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庆、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英、?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
范若君、范其华、范早大、周桂珍、周尊严、周定芳、季益顺、施福生、施小马、?施秀春、赵洪生、胡永成、咸仲英、高海庚、高洪英、高建芳、高振宇。
凌锡苟、夏俊伟、顾绍培、顾惠君、徐汉棠、徐达明、徐建国、徐维明、徐元明、徐雪娟、?徐瑞平、曹婉芬、曹亚麟、谢曼伦、蒋蓉、蒋小彦、储立文、潭泉海、潘持平、潘春芳、鲍志强、鲍仲梅。
并无姓许的紫砂名家。
拓展资料: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紫砂壶起源
创始人
通常的说法,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供春)。“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吴梅鼎:《阳羡瓷壶赋·序》) 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可惜供春壶已不得见。当代宜兴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价格也在60万港币左右,足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供春传时大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李仲芳并称为万历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时大彬的紫砂壶风格高雅脱俗,造型流畅灵活,虽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独运,朴雅坚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时大彬)之粗也。”徐友泉,手工精细,擅长将古代青铜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壶,古拙庄重,质朴浑厚。传说,徐友泉幼年拜时大彬为师学艺,恳求老师为他捏一头泥牛,时不允。此时一真牛从屋外经过,徐急中生智抢过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对着真牛捏了起来,时大加赞赏,认为他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为第一期时代的紫砂壶大师。
后期紫砂大师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
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荠、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陈鸣远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时,故仿品、赝品大量出现。顾景舟先生说,从少年习艺,直至暮年,半个多世纪中他也只见到几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别小心以防走眼。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杨彭年。陈鸿寿,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更多的是因循守旧,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近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传遐迩。建国后七老艺人:顾景舟、任淦庭、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蒋蓉。
当代紫砂大师
当代紫砂代表人物:徐秀棠、徐汉棠、鲍志强、高海庚、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李昌鸿、顾绍培等也各自身怀绝技,制作与设计皆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紫砂名家
黄玉麟、程寿珍、汪宝根、范大生、汪宝洲、严光芝、葛宝林、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鹿、鲍六芝、邵全章、陈少亭、胡耀庭、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耿春福、范泽林、邵宝琴、范建军、倪顺生、凌锡苟、顾治培、高丽君、高建芳、储集泉、程辉、惠祥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紫砂壶
荆溪南显臣制,紫砂茶壶值那钱?
应该是”荆溪惠显臣制“,价格在200左右。
款印章的字不是“荆溪南显臣制”,而是“荆溪惠孟臣制”。
惠孟臣,大约生活在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荆溪人,著名壶艺名家。
惠孟臣所造小壶大巧若拙,移人心目,以擅制小壶驰名于世,后世称为“孟臣壶”,这种小壶特别适合于饮功夫茶,因而风靡南国。后期专制朱砂几何形小壶,造型奇、体积小、工艺精。这种壶式为后世水平壶的前身。孟臣壶工艺手法极洗练,富节奏感,尤其是壶的流嘴,不论长或短,均刚直劲拔,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特色。壶体光泽莹润,胎薄轻巧,线条圆转流畅,成为孟臣壶突出的风格特征。欧洲的咖啡壶就是仿照惠孟臣的梨形壶而制作。
但是现在将“孟臣壶”都打上“荆溪惠孟臣制”的印章,因此这种壶除去明清两代不说,还有近代的(清中晚期)、民国的、现代的(50、60年代),当然价格也不一样的,最高的是99.8万元,将近一百万元,这还是2013年的价格,最低的60年代后期的价格只有2300元左右。
这把壶没有看到实物不好断定年代,但大约也应该是在60年代之前的吧。还是值得收藏。
中国四大名壶是哪些?
一、冰心道人壶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二、树瘿壶
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 不过唐先生收藏的这把树瘿壶为民国仿品。
三、二泉铭壶
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币成交。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场拍卖会上,吕尧臣的小石冷泉套壶拍卖成交价为60万元人民币。唐先生乐观估计,在两年后,紫砂壶的价格将翻番。
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上万元,明代名家名作可达10-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10万元。国内最贵的紫砂壶是清朝制壶大家邵大亨的作品“龙头一捆竹”,市价达40万美元。由于明清紫砂大师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的作品十分难得,因此给现当代紫砂大师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间。如已于1996年去世的现代名家顾景舟的茶壶,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价格才380元一把,而目前的价位已在数十万了。此外,蒋蓉等的作品价位一般也在10-20万。
实际上“龙头一捆竹”是用两根毛竹扭在一起弯成的手柄,毛竹的枝叶伸 向了壶侧面的中下部,壶面一侧用柿蒂和一枝什么花帖在壶面柿蒂边上,壶底是用-个四方图章刻的“宜兴紫砂”四个楷书字体的图章,图章分内外层内层是“宜兴紫砂”四个楷书字体,外层四周是花纹图案,从图章可看出“龙头一捆竹”是官窑而不是紫砂艺人的民窑。
四、紫砂艺人壶
宜兴紫砂陶壶,能从最初的实用器皿提升到如今成为工艺美术界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期间数百年,多少代艺人的辛勤耕耘,也浸透了同时代的书画家的参与,他们是紫砂艺壶的真正脊梁人物。
鉴于此,宜兴资深书画家邵家声和紫砂学家毛大步,2006年起就策划把紫砂壶这本身的艺术作品又兼作裁体,把紫砂界壶艺大家的肖像镌刻其上,使其亲密结合、与壶共存,这实在是件前所未有而非常有意思的事。
一件取名为“承前启后——智圆壶:智欲圆行欲方”,锈刻上从明代供春开始,陈鸣远、时大彬一直到到民国范大生这十一位卓越的古大师,并在壶肩上配上诗句:“紫砂陶土塑宗师,修得绝艺留人间。”。另一件取名为“继往开来——丰圆壶:丰功硕德、天地方圆”壶身则锈刻解放后为振兴紫砂业,由政府特聘的七位技艺精湛各有所长的艺人为辅导,之中有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及新中国第一个国级大师顾景舟,壶艺女泰斗蒋蓉,在此壶肩上配上诗句:“五色紫泥七辅导,泰斗绝技谱华章。”。
目前我国的紫砂壶产地比较著名的有四个,分别为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重庆荣昌,这些地方的紫砂壶都各具特色,尤其是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在国内外都有极高的声誉。
紫砂壶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它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距今约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成壶的时间差不多是在明朝的时候,自此之后一直繁荣发展,花样不断翻新,时至今日,依然受到人们追捧。
现如今在我国有四个著名的紫砂壶产地,分别为江苏宜兴、云南建水、广西钦州、重庆荣昌。其中江苏宜兴的紫砂陶是最有名的,其别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以及浑厚的色泽,在国内外都有极高的声誉。
而建水最有名的是建水五彩陶,又叫建水紫陶,因颜色为赤紫色而出名,而广西钦州的坭兴桂陶,是以其两岸特有的紫红陶土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极具特色。至于重庆荣昌,陶品种多样,制成紫砂壶后具有天然的色泽,非常的古朴淡雅。
一、冰心道人壶
这是一把清末民初年间的紫砂壶。壶体颜色似瓷器中的茶叶末釉,壶身正面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内坐一人,龛外壁装饰有桃树、桃花、桃叶。壶身另外三侧为雕刻的云纹。 壶底款为“冰心道人”。“冰心道人”为清末民初年间紫砂大师程寿珍(1858-1939年)的号。程寿珍制作的紫沙壶曾在1915年和1932年,分别获得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的头等奖和优秀奖。
二、树瘿壶
树瘿就是树瘤。这种壶的造型模仿树瘿,壶面凹凸不平,有树皮模样刻纹。整把壶呈暗栗色,是明代制壶大家供春创制的一种壶式。
据紫砂壶史记载,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僮,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学习制壶技术。供春壶价值极高,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的赞语。树瘿壶是供春最出名紫砂壶造型,传世极少。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树瘿壶,部分专家认为是供春手制,是现在能看到最早的紫砂茶壶实物。 不过唐先生收藏的这把树瘿壶为民国仿品。
三、二泉铭壶
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约1803-1860年),擅长镌壶铭。这把壶型质古朴,壶为土黄色,周身竹造型,而一蝙蝠翩然而至,应和古人“祝福”意愿。壶腹一侧,阴刻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句诗源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有“唐冰”款,可能是制壶人,但其人已无法考证。
在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剔红饕餮夔龙纹紫砂壶以147.7万港币成交。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场拍卖会上,吕尧臣的小石冷泉套壶拍卖成交价为60万元人民币。唐先生乐观估计,在两年后,紫砂壶的价格将翻番。
明清时期的紫砂壶价格一般上万元,明代名家名作可达10-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10万元。国内最贵的紫砂壶是清朝制壶大家邵大亨的作品“龙头一捆竹”,市价达40万美元。由于明清紫砂大师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杨凤年的作品十分难得,因此给现当代紫砂大师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等的作品留下了升值空间。如已于1996年去世的现代名家顾景舟的茶壶,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其价格才380元一把,而目前的价位已在数十万了。此外,蒋蓉等的作品价位一般也在10-20万。
实际上“龙头一捆竹”是用两根毛竹扭在一起弯成的手柄,毛竹的枝叶伸 向了壶侧面的中下部,壶面一侧用柿蒂和一枝什么花帖在壶面柿蒂边上,壶底是用-个四方图章刻的“宜兴紫砂”四个楷书字体的图章,图章分内外层内层是“宜兴紫砂”四个楷书字体,外层四周是花纹图案,从图章可看出“龙头一捆竹”是官窑而不是紫砂艺人的民窑。
四、紫砂艺人壶
宜兴紫砂陶壶,能从最初的实用器皿提升到如今成为工艺美术界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期间数百年,多少代艺人的辛勤耕耘,也浸透了同时代的书画家的参与,他们是紫砂艺壶的真正脊梁人物。
鉴于此,宜兴资深书画家邵家声和紫砂学家毛大步,2006年起就策划把紫砂壶这本身的艺术作品又兼作裁体,把紫砂界壶艺大家的肖像镌刻其上,使其亲密结合、与壶共存,这实在是件前所未有而非常有意思的事。
一件取名为“承前启后——智圆壶:智欲圆行欲方”,锈刻上从明代供春开始,陈鸣远、时大彬一直到到民国范大生这十一位卓越的古大师,并在壶肩上配上诗句:“紫砂陶土塑宗师,修得绝艺留人间。”。另一件取名为“继往开来——丰圆壶:丰功硕德、天地方圆”壶身则锈刻解放后为振兴紫砂业,由政府特聘的七位技艺精湛各有所长的艺人为辅导,之中有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及新中国第一个国级大师顾景舟,壶艺女泰斗蒋蓉,在此壶肩上配上诗句:“五色紫泥七辅导,泰斗绝技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