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瓷器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千年魔壶介绍镇馆之宝青釉吊梁浇瓷壶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0 19:35:38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博物馆有哪些瓷器

  博物馆通常会展示各种各样的瓷器,包括中国古代陶瓷和其他国家的瓷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瓷器类型:
  1、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以其蓝色的花纹而闻名。它在明代和清代达到了巅峰,被广泛收藏和展示。
  2、窑变瓷:窑变瓷是指在窑炉中通过不同的温度和气氛变化而产生的色彩变化。这种瓷器常见于宋代和元代。
  3、粉彩瓷:粉彩瓷是一种以粉红、粉紫等浅色调为主的彩绘瓷器,常见于清代。
  4、碧玺瓷:碧玺瓷是一种以青绿色为主的瓷器,常见于明代。
  5、珐琅彩瓷:珐琅彩瓷是一种在瓷器表面上施以珐琅彩绘的装饰技法,常见于明代。
  6、高温釉瓷:高温釉瓷是指在高温下进行釉化的瓷器,常见于唐代和宋代。

青花瓷器介绍,展现不同朝代的特点魅力

  青花瓷器一直是我们艺术展厅是博物馆展厅里面一个重要的展品,青花瓷器它的美艳而脱俗,总是给我们呈现出一种高贵优雅的美丽姿态,自从青花瓷器被生产出来的那一刻起,古人对于青花瓷器的制造要求愈来愈精益,手法也娴熟,技艺也高超,可是每个朝代的青花瓷器总是会伴随着它朝代的历史特点展现出来,所以每个朝代的青花瓷器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今天我就要着重的从青花瓷器不同朝代的质地还有它的制作手法来给你们一一介绍,并展现青花瓷器不一样的魅力。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唐青花瓷器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宋青花瓷器胎质有的较粗,有的较细。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器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元青花瓷器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不过在永乐、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现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苏泥勃青为主,多见“铁锈斑痕”。也有部分国产青料。但即便是国产料,发色也相当好。器型有盘、碗、壶、罐、杯等。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僧帽壶、绶带扁壶、花浇等非汉文化的器型,反映了这一时期与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纹饰多见各种缠枝或折枝花果、龙凤、海水、海怪、游鱼等。胎质较以前细腻致密。釉质肥润,多见橘皮纹。两朝的器物相比,永乐的器型较轻薄、秀美,青花发色较浓艳、铁锈斑痕更重,纹饰较疏朗,描绘更细腻,底釉较白。
  看了我们不同朝代中青花瓷器的各种特点,还有它们之间的异同介绍,我想青花瓷器给你们展示的它的魅力你们也都感受到了吧,青花瓷器很多制作精细的都已经被保存起来研究新的文化了,而我们市场上面还有很多的青花瓷器,不过大部分都是仿造的,青花瓷器不管是在展厅里面还是放在我们自己的家中,我想都会呈现出青花瓷器那种不一般的美丽和特色,更多的是我们古人伟大的烧制技术和画艺,才能给我们留下如此丰富的宝藏。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南宋官窑博物馆有哪些展览内容?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品介绍

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展览内容有哪些?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品介绍展览内容:第一部分:展览第一部分《历代陶瓷》,位于第一展厅。展出了近百件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陶瓷,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黑陶到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彩釉瓷和彩瓷。其中,六朝时期的浙江青瓷和宋代的龙泉窑、丁瑶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简瑶窑、景德等都引人注目。展品以图表和文字布局勾勒出中国陶瓷发展的整体脉络,尤其突出了末代瓷业的繁荣,为观众由浅入深地了解南宋官窑创造了前提。第二部分:展览的第二部分,《南宋官窑》,是整个博物馆的展示中心,位于第二展厅。从历史风貌、制作工艺、器物鉴赏等角度,通过展示大量出土文物和标本,结合盘、字、景盒等辅助资料,系统介绍了南宋官窑的造型风格、釉色特点、装饰艺术、审美内涵等南宋官窑建立和发展的渊源。南宋官窑制作工艺的全过程及其独特的精益求精,生动再现了南宋官窑的辉煌,也反映了南宋杭州的城市风貌和当时制瓷人的匠心。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古瓷新葩》,位于第三展厅。它收集了许多中国优秀的古董瓷器产品。是国内相关科研生产单位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精心制作的仿古瓷精品,体现了当今人们对传统陶瓷文化的弘扬和发展。第四部分:第四部分是南宋官窑作坊遗址展示。南宋官窑的作坊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主要包括泥池、成型车间、陶坑、挡土墙、坯烘干场、素烧窑、绳烧坯堆、釉罐、坯修釉车间、成品堆放房、排水沟等。集中体现了南宋官窑的所有重要生产环节,是不可多得的真实历史遗迹。车间被覆盖在一个特别建造的保护大厅里,避免了自然因素对场地的直接入侵。大厅四周设置高架长廊,既将人群与场地适当隔离,又方便观众从俯瞰角度参观。第五部分:第五部分是南宋隆尧遗址展示。南宋官窑龙窑卧于斜坡之上,头低尾高,像一条向下俯冲的火龙。整个龙窑可分为窑头、窑室、窑尾三段,长40.8米,平均宽2米,头尾高差7.2米。土坯制成的窑体轮廓清晰,气势恢宏。隆尧遗址保护在隆尧保护廊内,顺势而建,两侧有阶梯状的参观路径,供观众爬上楼梯,靠栏杆观看。票价:免费开放时间:每周一8: 3016: 30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公交线路:坐809路公交车到八卦田下车。乘坐39路、308路公交车到水城桥站下车向西。坐20路公交车到终点站陶瓷市场下车。乘坐12路公交车到丝绸博物馆,换乘809路公交车。以上仅供参考。

景德镇瓷器介绍 素胚勾勒出景德镇瓷器

  中国最出名的物品之一就应该是“瓷器”,“China”甚至称为了国外对我们的称谓。而瓷器中最出名的就要数景德镇瓷器了。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河畔,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陶瓷而著称的古老城市。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发展历程。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景德镇瓷器。
  一、景德镇瓷器简介
  汉族劳动人民瓷器制作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景德镇瓷器始于汉代,东汉约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五代时的景德镇以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是汉族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景德镇瓷器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著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是称誉世界的古代汉族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二、景德镇的名称由来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的所在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新厂;老厂;樊家井;三闾庙;高新区等)。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千余年来,景德镇制瓷业集历代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汉族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段历史。其成就之高、影响之大、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是任何时代,任何其他窑场都难以企及的。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尤其以“骨瓷”最为有名。骨瓷的瓷质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人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景德镇陶瓷艺术是汉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三、景德镇瓷器的名品
  玲珑瓷
  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
  青花瓷
  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 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使人赏心悦目。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与30多个国家进行交往。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
  粉彩瓷
  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自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正、乾隆年代,日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烧煅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既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
  颜色釉瓷
  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成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料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
  薄胎瓷
  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是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古人吟诵薄胎瓷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关键,全靠工人师傅娴熟的技巧,经过百余次的反复,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功败,稍不留神,一个喘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这样的泥坯还须经受摄氏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焙烧的考验,不裂碎,不变形,其珍贵和难得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人们称薄胎瓷为神奇珍品。
  雕塑瓷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青花影青瓷
  在同一件影青釉瓷器上,既绘有幽静雅致的“青花”,又刻有清淡秀丽的纹饰,称青花影青瓷。青花影青瓷是景德镇于1983年创出的新品种,该釉色酷似白玉,花纹晶莹剔透,釉层下的暗花与青花融为一体,使器物显得更加秀丽、高雅。1984年3月16日,在有关部门召开的技术鉴定会上,陶瓷专家们认定:该产品“具有独创性,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升级换代上高档的新产品,属国内首创。”
  前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了景德镇瓷器的由来以及非常出名的一系列种类,想必大家看了前面的介绍对景德镇的瓷器都有所了解了吧。今天小编关于景德镇瓷器的特点就先介绍到这里,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大家继续关注土巴兔学装修吧!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鉴赏——首都博物馆宋、辽、金时期瓷器

代形成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相继而起,产品典雅精美、格调清新。辽代瓷器风格粗犷、豪放,表现出了鲜明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金代所辖北方各地瓷窑在原有成就下不断发展,形成独特的釉色、造型及装饰风格。北宋名窑艺术珍品,通过榷场贸易和宋辽使节在辽南京集散,宋、辽、金瓷器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

【越窑青釉划花托盏】

北宋(960-1127) 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

【越窑青釉划花鹦鹉纹碗】

北宋(960-1127) 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

【越窑青釉划花宴乐人物纹执壶】

北宋(960-1127) 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

【越窑青釉划花对蝶纹葵口盘】

北宋(960-1127)?

【定窑白釉划花萱草纹碗】

宋(960-1279)

【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

北宋(960-1127)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

【定窑白釉印花芦雁穿花纹碗】

宋(960-1279)

【定窑白釉鼓钉盒】

北宋(960-1127) 北京丰台出土

【定窑白釉提梁壶】

宋(960-1279)

【定窑白釉刻莲瓣纹“官”字款盖罐】

北宋(960-1127)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

【定窑白釉炉】

北宋(960-1127) 北京丰台出土

【耀州窑青釉团花八角盘】

宋(960-1279)

【耀州窑青釉刻莲瓣纹水盂(音于)】

北宋(960-1127)

【耀州窑青釉刻双鹤纹碗】

宋(960-1279)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宋(960-1279)

【酱釉盖缸】

宋(960-11279)

【定窑白釉莲瓣盘】

宋(960-1279)

【龙泉窑青釉凸龙纹盘】

南宋(1127-1279)

【吉州窑白釉褐彩缠枝蔓草纹罐】

南宋(1127-1279)

【白釉钵】

金(1115-1234)

【黄釉凤首瓶】

辽(907-1125) 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藏

【龙泉务窑三彩菩萨像】

辽(907-1125) 北京门头沟龙泉务窑址出土

【景德镇窑青白釉凸花莲纹盘】

宋(960-1279) 北京丰台塔基出土

【耀州窑月白釉刻花卧足钵】

金(1115-1234) 北京丰台乌古论窝论墓出土

【磁州窑白釉划花莲瓣形枕】

宋(960-1279)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辽(907-1125)

【黑釉碗】

宋(960-1279)

【白釉鸡冠壶】

辽(907-1125)

【白釉刻双凤纹盒】

辽(907-1125)

【缸瓦窑白釉刻莲瓣纹瓶】

辽(907-1125)

【白釉瓜棱罐】

辽(907-1125)

【酱釉猴纽盖鸡冠壶】

辽(907-1125) 北京顺义辽墓出土

【白釉鸡冠壶】

辽(907-1125)

【龙泉务窑白釉刻菊莲纹葫芦式执壶】

辽(907-1125) 北京丰台辽墓出土

【绿釉“杜家”款璎珞纹净瓶】

辽(907-1125) 北京密云冶仙塔基出土

【临汝窑青釉胆式瓶】

金(1115-1234) 北京怀柔出土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

金(1115-1234) 北京庆寿寺出土

【黑釉胡人驯狮纹枕】

金(1115-1234)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故事枕】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千魔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千年魔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对于不少游客来说较为陌生,大家前往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件藏品,历史年代久远不足以说明它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良好精致的造型以及外观令人惊叹不止,确实堪称国宝神器,下面给大家分享详细的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着这样一件国宝级瓷壶,它造型奇特、精美华丽,以凤凰作壶把,以狮子之口作壶嘴,花中之王牡丹缠绕壶身,并有着巧夺天工的设计,壶身呈圆形,盖、梁、身连为一体,“倒注液体,翻转不漏”,人称“魔壶”。这件神奇的“魔壶”具有怎样的内部构造和神奇“魔力”?这件闪烁着古代“智慧之光”的瓷壶又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记者带你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揭开“镇馆之宝”——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的神秘面纱。青釉提梁倒注瓷壶职称:国宝级户籍登记时间:1968年出生时间:一千多年前出土地:彬县(今彬州市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联系电话:(02985253806陕西历史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71.795万件(组,穿梭在奇珍异宝之间,仿佛穿越到历史上那些光彩夺目的时代。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三展厅,一件巧若范金、精比琢玉的瓷壶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赞不绝口。这件瓷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是耀州窑瓷器中一件出类拔萃的珍品。瓷壶有伏凤式提梁,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有着“三王”壶之称。它造型奇特,壶盖与器身连为一体,注水孔在器物底部中心,使用时须将壶倒置,把液体从底部梅花孔注入,因此又被世人称为“魔壶”。这件瓷壶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壶。1996年,青釉提梁倒注瓷壶被国家文物鉴定组定为一级甲等文物;2013年,作为一级文物被禁止出境展出;2015年,其复制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总理莫迪。1、国宝“魔壶”惊艳四座凑近展柜玻璃会发现,这件呈橄榄色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壶造型新颖别致,纹饰繁复华丽。壶身呈圆形,造型像一个倒置的柿子。提梁是一只凤凰,微仰着头,仿佛要展翅飞翔。壶嘴为一只张口侧卧的仰头母狮,一只幼狮依偎着母狮吮吸乳汁,生动逼真。壶身一周饰有凸雕的缠枝牡丹花,下饰一周仰莲瓣,线条恣意洒脱。据著名耀州瓷专家禚振西介绍,这件青瓷刻花倒灌壶实为耀州窑一件罕见的珍品。耀州窑始于唐,兴于宋,衰落于明,以生产工艺精湛的刻花青瓷驰名中外。刻花技艺是先用刀具垂直刻出纹样轮廓,再在纹样旁用刀具斜刻,并剔去底泥,使纹样微凸,然后施釉烧制。成品花纹清晰,层次分明,釉色晶莹透亮,有很强的立体效果。那么,如此精美奇特的瓷壶是如何被发掘的?此壶出自哪个时期,又为何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1968年,彬县(今彬州市城关镇的一位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一个瓷壶,他并没有多想,随手把瓷壶扔在了家中。1982年,他的亲戚高立勋回乡探亲时,偶然间发现了这把奇异的壶,猜测应该是文物,于是拿着它去请教文物专家。当文物专家看到这件造型别致、装饰精美的古瓷壶时非常兴奋,并认为这应该是一件罕见的耀州窑文物,几经周折,这位农民把这件瓷壶捐献给了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此壶一经面世,就引起了文物专家的高度关注。古陶瓷专家们发现,此壶表面润泽有光,壶呈圆形,有盖却不能打开,不知道从何处注水。它极为精美,全身雕刻有花纹,造型生动,颇具立体感。面对这样一件让人疑惑不解的壶状器物,专家们称之为“魔壶”。随着进一步的鉴定,专家们认为,从陶瓷工艺的角度判断,“魔壶”胎体坚固,质地细腻,釉色淡青泛灰白,整体造型丰满华贵,应为五代耀州窑瓷器中罕见的珍品。因为耀州窑从唐代开始烧造青瓷,五代时期受到南方越窑的影响,主烧青瓷,且青瓷质量比唐代明显提高,五代时期是耀州窑青瓷的成熟期。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贺达_介绍,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用不同的纹饰,如凤凰、牡丹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从而反映了一个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时代。1996年这件“魔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2、神奇“魔力”耐人寻味“魔壶”将新颖别致的器型、犀利清晰的纹饰、青翠欲滴的青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犹如鬼斧神工之作。不过,与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相比,“魔壶”更吸引人的是壶内巧夺天工的设计。专家们惊叹于其精美外表之余,急切地想进一步了解这个外形像壶的精美器物。专家们发现,壶盖与壶身设计制作为一体,根本无法打开,仅在壶的底座有一个除壶嘴外唯一能进入壶内部的通道——五瓣梅花孔。于是,他们试着将水从底部的梅花孔注入壶内,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将壶身正过来以后,水竟然不会从壶底的梅花孔漏出,将壶身轻轻倾斜,水就能正常地从壶嘴缓缓流出。经实际测试,该壶可盛水910毫升。为了解秘这件神奇的“魔壶”,专家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魔壶”进行了X光“透视”。通过查看“魔壶”的剖面图,大家看到壶里面有两个导管,并以此判断出此壶实际上是一件倒流壶。倒流壶是一种可以把液体从壶底注入,并从壶嘴正常倒出的壶,是根据物理学中的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中两边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因此,“魔壶”之所以没有可以掀开的壶盖,却在壶底留有一个神秘梅花形孔洞的谜就迎刃而解了。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构思十分巧妙,让人称奇。在外形、结构上的奇思妙想,反映了古代工匠大师才思独运的个性。“腹有诗书气自华”——倒流壶就是这句诗最好的注解。目前,关于这种壶的叫法有好几种,比如倒流壶、倒灌壶、倒装壶等。据史料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倒流壶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后来还能做成具有多个内胆,可以从一件壶内倒出不同液体的样式。同时,倒流壶也暗喻了一个“物极必反”的哲理:倒的终点为正,正的终点为倒,否极泰来,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限度。好多外国人在参观了倒流壶后钦佩地说:“一千多年前,你们老祖先就知道密封和讲卫生,真了不起。”3、技艺精湛叹为观止这件青釉提梁倒注瓷壶展示了五代耀州窑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其纹饰繁复华丽,制作工艺极其精湛,凝结着能工巧匠们的心血与智慧。据贺达_介绍,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是耀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产品,过去的倒流壶都是纯手工制作,而青釉倒流壶集划花、刻花、堆塑、贴塑等所有的耀州窑工艺于一身,再通过制造、打坯、烧制,成品率是非常少的,所以这件器物在我国陶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文物。然而,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倒流壶的呢?据史料记载,倒流壶在宋代时最为出名。到了元代,其工艺发展得更加炉火纯青。据《元代瓷器目录》记载,倒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需经过3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较复杂。将这3道工序完成后,依次连接起来才组成了构造精巧的倒流壶。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原来倒流壶在制作过程中也是要倒着做。制作时,需要先用陶泥拉出壶形,再将准备好的导管放进壶胎内部,然后再将成型壶口封上,进炉烧制。就连这个烧制陶瓷的窑炉,当时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进技术。根据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窑的烧窑温度已经能达到1310℃。能达到这样一种高温主要归功于一种窑顶完全封闭的马蹄窑。这种窑的先进之处在于,当火从火塘升起后先到窑顶,因为窑顶是封闭的,火只能沿着窑床往下运动。这样在火焰从窑底到窑顶的运动过程中,就可以对窑内的产品进行均匀烧制。最后火从底部烟道排出。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倒流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展现的高超技艺,为中华文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现代社会,倒流壶在铜川市陈炉古镇依然在制作,并以其颇具趣味的使用方法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架起了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2016年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开幕式上,中外嘉宾手持倒流壶浇灌友谊之花,成为新丝绸之路文明与友谊的象征。

青花瓷瓷器介绍 关于青花瓷瓷器介绍

1、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2、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3、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4、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博物馆文物介绍

博物馆文物一般有玉器、瓷器、书画、青铜器、佛教文物等等。
1、玉器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许多精美的玉器,其中包括玉璧、玉琮、玉戈等。这些玉器多数出土于中国各地的考古遗址,时代涵盖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
2、瓷器
大英博物馆的瓷器收藏也非常丰富,包括来自各个时期的珍贵瓷器,如汉代青瓷、唐代秘色瓷、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等。其中,该博物馆还收藏了一部分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代表了中国瓷器的高峰水平。
3、书画
大英博物馆还藏有大量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包括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墨宝,画家韩滉、张择端等人的画作。这些书画作品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该博物馆中国文物中的瑰宝。
4、青铜器
大英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中国古代青铜器,包括商周时期的鼎、簋、爵等礼仪用品,以及战国时期的兵器、钱币等。这些青铜器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
5、佛教文物
大英博物馆还藏有一些佛教文物,包括佛像、经书、法器等。这些文物反映了中国佛教的历史和文化,也是该博物馆中国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玉器百度百科-瓷器

陕西历史博物馆千年魔壶介绍镇馆之宝青釉吊梁浇瓷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瑰宝——青釉浇瓷壶千年魔壶,很多游客并不熟悉。当人们参观博物馆时,他们往往会忽略这些藏品。悠久的历史不足以说明它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其精细精致的造型和惊艳的外观令人惊艳。确实是国宝级神器。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收藏了这样一件国宝级瓷壶,造型奇特,精致华丽,柄为凤凰,壶嘴为狮口。花中之王牡丹缠绕在壶身,设计巧妙。壶身呈圆形,盖、梁、壶身连成一体。它被称为“魔壶”,因为液体可以倒过来倒。这个神奇的“魔锅”有着怎样的内部结构和魔力?这只古老的「智慧之光」瓷壶有着怎样的前世?记者将带您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揭开“镇馆之宝”——蓝釉抬梁浇瓷壶的神秘面纱。琉璃梁浇注瓷罐标题:国家宝藏注册时间:1968年出生日期:一千多年前土地:宾县(今滨州市)现住址:陕西历史博物馆电话:(029)85253806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1717950件(组),穿梭于稀世珍宝之间,仿佛穿越到了历史上那些耀眼的时代。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第三展厅,一口做工精美、玉质细腻的瓷壶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赞不绝口。这件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的瓷壶,是耀州窑瓷器的杰出瑰宝。瓷壶有扶风式的吊梁,壶盖与壶身交界处堆砌着一只哺乳的狮子和母狮子,球形壶腹上刻着一朵打结的牡丹,被誉为“三王”壶。其形状奇特,壶盖与器身相连,注水孔在器底中央。使用时必须将壶倒过来,液体从底部的梅花孔注入,所以也被世人称为“魔壶”。这只瓷壶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一只带吊梁、倒注的蓝釉瓷壶。1996年,蓝釉、提梁倒灌瓷壶被国家文物鉴定组定为一级文物;2013年,作为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2015年,它的复制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总理莫迪。1、国宝“魔壶”惊艳四座靠近展柜的玻璃,你会发现这款橄榄色的蓝釉蓝绿色壶造型新颖独特,纹饰复杂华丽。壶是圆形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柿子。梁是一只凤凰,微仰着头,仿佛要展翅飞翔。壶嘴是一只张着嘴侧躺着的母狮,一只幼崽依偎在母狮身边吮吸乳汁,栩栩如生。壶身饰以凸雕扭曲的牡丹花,底部饰以莲花花瓣,线条洒脱。据著名耀州瓷器专家禚振西介绍,这件青瓷雕花壶是耀州窑中的稀世珍品。耀州窑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衰于明代。它以精美的雕刻青瓷闻名中外。雕刻工艺是用切割器垂直雕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切割器斜刻在图案旁边,去掉底泥,使图案微凸,再上釉烧制。成品图案清晰,层次分明,釉色晶莹剔透,立体感强。那么,这么漂亮奇特的瓷壶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个壶是什么时候来的,为什么被认定为国宝?1968年,宾县(今滨州市)城关镇的一个农民无意中挖出了一个瓷罐。没多想,他就扔家里了。1982年,他的亲戚高回老家探亲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奇怪的壶,猜测应该是文物,于是拿着它去请教文物专家。当.的时候此壶一经公开,便引起了文物专家的关注。古陶瓷专家发现,这种壶表面润泽有光泽,壶身呈圆形,但用盖子打不开,不知道往哪里注水。它极其精美,全身雕满花纹,造型生动,颇具立体感。面对如此令人费解的壶状器物,专家称之为“魔壶”。随着进一步的鉴定,专家们认为,从陶瓷工艺的角度来看,“幻壶”胎体坚实,质地细腻,釉色淡绿,整体造型饱满华贵,应是五代耀州窑瓷器中的稀世珍品。由于耀州窑始烧青瓷于唐代,五代时受南方越窑影响,以烧青瓷为主,青瓷质量较唐代有明显提高。五代时期是耀州窑青瓷的成熟期。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部主任何大侃介绍,凤凰、牡丹等不同的纹饰,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反映了一个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的时代。1996年,这只“魔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2、神奇“魔力”耐人寻味“魔壶”将新颖独特的造型、锐利清晰的纹饰和青釉完美结合,宛如一件杰作。然而,相比其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魔锅”更吸引人的是其别出心裁的设计。专家们对其精美的外观惊叹不已,并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这种罐状精美器皿的知识。专家发现,壶盖和壶身设计制作成一个整体,根本打不开。只有在壶底,有一个通道——五瓣梅花孔,是除壶嘴外唯一能进入壶内的。于是,他们试着从底部的梅花孔往锅里注水。没想到,壶身右翻后,水就不会从壶底的梅花孔漏出来了。轻轻倾斜壶身,水通常可以从壶嘴慢慢流出。实际测试表明,水壶可以装910毫升水。为了知道这个神奇“魔锅”的秘密,专家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魔锅”进行了x光“透视”。通过看“魔壶”的横截面,可以看到壶内有两个导管,可以判断这个壶其实是回流壶。滗水壶是一种可以从壶底注入液体,从壶嘴正常倒出的壶。它是根据物理学中连通器液位相等的原理制成的: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两侧的液位始终是平的。于是,在没有可以掀开的盖子的“魔壶”底部留下一个神秘的梅花形孔洞的谜团就解决了。令人惊叹的是,用釉上彩的横梁浇注瓷壶的想法非常巧妙。造型和结构上的奇思妙想,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独特个性。这首诗最好的注解是“腹满诗书”——。目前,这种锅有几种叫法,如倒锅、倒锅等。据史料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倒壶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后来还可以做成多内胆的样式,可以从一个壶中倒出不同的液体。同时,倒锅还隐含着一种“物极必反”的哲学:倒的端是正的,正的端是反的,越了界什么都做不了。许多外国人参观完倒扣壶后钦佩地说:“一千多年前,你们的祖先就懂得密封,还讲卫生。真的很神奇。”3、技艺精湛叹为观止这种带抬梁倒釉的青釉瓷壶,显示了五代耀州窑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其纹饰繁复华丽,制作工艺极其精湛,凝聚了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据何大侃介绍,青釉浇瓷壶是耀州窑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在过去,所有的浇注罐都是手工制作的,而绿色釉浇注罐集成了耀州窑的所有技术,如绘图,工程师据史料记载,以宋代的倒壶最为著名。到了元代,它的工艺发展得更加完善。根据《元代瓷器目录》的记载,回流壶的制作工艺比较奇特,烧制过程需要三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比较复杂。这三个过程完成后,依次连接,就形成了一个结构良好的回流釜。经过专家的研究,原来倒扣壶在制作过程中也是反着做的。制作时需要先用粘土拉出壶形,然后将准备好的导管放入壶胎中,再将成型的壶口密封,放入炉中烧制。即使在这种烧制陶瓷的窑子里,当时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进的技术。据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窑的窑温已达1310。如此高温的成就主要归功于顶部完全封闭的马蹄窑。这种窑的先进之处在于,当火从火池中升起时,它首先到达窑的顶部。因为窑顶是封闭的,所以火只能顺着窑床往下移动。这样,在火焰从窑底向窑顶运动的过程中,窑内的产品可以得到均匀的烧制。最后,火从底部烟道排出。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锅的文化内涵和高超技艺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代社会,铜川市陈炉古镇仍在制作倒扣壶,其有趣的用法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蓝釉提梁倒瓷壶,架起了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在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博会开幕式上,中外嘉宾用浇水壶浇灌友谊之花,成为新丝绸之路文明友谊的象征。

故宫博物院当中有哪些清代的精品瓷器值得一观?

故宫博物馆中值得一观的清代精品瓷器有各种釉彩大瓶、窑变双耳菊瓣尊、松石绿釉镂空花篮、仿黑鲨鱼皮嵌钟表葫芦式壁瓶等。壁瓶是用来挂在墙上装饰用的瓷瓶,所以一面有装饰,另一面做成平面,这件葫芦式壁瓶,上部开钱形洞孔,用于悬挂。
清代的乾隆时期,我国制瓷的技术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顶峰,有很多精美的瓷器诞生于这个朝代,故宫博物馆藏有粉彩象生果品高足盘、粉彩镂空转心瓶、粉彩加珐琅彩开光山水纹转颈瓶、粉彩开光四季山水盖罐、粉彩镂空蟠螭纹象耳转心瓶等,都值得一观。
清代乾隆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值得一观,这个釉彩瓶集齐高温釉和低温釉于一身,运用高超的技术,而且流传至今仅有一件
清代釉彩大瓶几乎包含了所有瓷器的烧造方式,瓷母是传世唯一一件包含了众多烧造方式的瓷器。
故宫博物院中文物众多,有近百万件的文物,其中瓷器就约有35万件,故宫博物院还有专门展出瓷器的陶瓷馆。在这些精美的瓷器中有哪些清朝的瓷器值得一观呢?
1.各种釉彩大瓶
各种釉彩大瓶是清乾隆年间的精品,它高84.6厘米,有着“瓷母”的美名,但是为什么有此名称呢?这是因为它有着非常繁复的烧造工艺,用于装饰的釉上彩、釉下彩有15种之多,图案也非常多有12个开光。各种釉彩大瓶几乎包含了所有瓷器的烧造方式,瓷母是传世唯一一件包含了众多烧造方式的瓷器。它充分向人们展示了我国制瓷工艺的技艺高超,因此它十分珍贵,绝对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可以说是无价之宝,怎能不值得一饱眼福呢?
2.窑变双耳菊瓣尊
窑变双耳菊瓣尊同样是清乾隆的瓷器,高22.3厘米。它内部是天蓝釉,外部是窑变釉,主体是红色的,肩部有是蓝色的。这个瓷器可以算作圆器,尊外壁上的纹路应该是后雕刻上去的。它虽没有华丽的外观,但是釉色红亮,是比较典型的作品。
3.粉彩钟馗醉酒像
粉彩钟馗醉酒像是清康熙年间的瓷器。它的高有16.8cm,长度有29cm。钟馗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冥神之一,他象征着驱魔镇宅。这尊瓷像所展现的钟馗与常见的钟馗形象是不同的。人们多数见到的钟馗都是面部狰狞,手持宝剑,是驱妖除魔的。而这尊钟馗像双目微闭、神色悠然,面部还微微的带有一丝笑容。他手持酒杯,依山而坐,一副享受的样子,让人觉得很和蔼。一般的彩色瓷像是三彩,而这尊瓷像却是粉彩。这就显得,更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