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币

开元通宝介绍100字,开元通宝什么朝代的钱币最值钱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0 04:50:04 浏览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开元通宝的解释

开元通宝的解释亦称“ 开元钱 ”。古钱币名。 唐高祖 武德 四年 开始 铸造。币面有“开元通宝”四字,俗多回环读作“开通 元宝 ”。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元宝为名的由来。开元义为开 创新 * ,非指年号。 南唐 和 闽 以及 太平天囯 也曾铸造“开元通宝”。《旧唐书·食货志上》:“ 武德 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六重一两……初,开元钱之文,给事中 欧阳 询 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左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参阅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开元 乾元 二钱》、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开元钱》。 词语分解 开元的解释 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开元 天宝 之际。;;宋; 苏轼《教战守》详细解释.开始新的 * 。《汉书·李寻传》:“ 汉 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泛指开端,开头。 汉 班 通宝的解释 中国 旧时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 唐高祖 武德 四年 公元 年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后历代都曾沿用,“通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

钱币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初唐:武德开元 —— 特点是光背无文。公元621年始铸。初唐开元通宝行用钱是钱文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又叫武德开元。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 -25 毫米,穿径7 毫米,廓宽2 毫米,重约 4.5 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

中唐:星月开元 ——特点是钱背开始有星、月及其他纹饰。这种开元通常背面带有星月型的痕记,中唐开元始于武周时期,又叫星月开元。中唐的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初唐开元钱文端庄沉稳,大气洒脱的笔体,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且稍欠匀称。“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背面的月型印记在坊间传说为杨贵妃的指甲痕,故民间又称其为贵妃钱。事实上,星月型印记为各钱局钱炉上的炉记,用来区分不同的钱炉。

晚唐:会昌开元 ——特点是在钱背面加上钱局所在地名。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将灭佛所得铜料铸成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之前的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个别出现花穿现象。时过一年,由于唐武宗驾崩,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会昌开元有京(长安,今西安),昌(扬州),洛(洛阳),益(成都),荆(江陵,今荆州),襄(襄阳),蓝(蓝田),越(越州,今绍兴),宣(宣城),洪(洪州,今南昌),潭(潭州,今长沙),兖(兖州,今济宁),润(润州,今镇江),鄂(鄂州,今武汉),平(平州,今秦皇岛),兴(兴平,今咸阳),梁(梁州,今汉中),广(广州),梓(梓州,今三台),福(福州),桂(桂阳,今郴州),丹(丹州,今宜川),永(永州)共23个记地钱局标识。另外,除去会昌开元外,晚唐还存在普通开元。在安史之乱之后铸造,沿袭中唐开元特点,多有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这种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还有花穿开元,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重量1.7 克至3 克,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很多应属私铸之列。

南唐开元 ——特点是篆、隶成对。字体与唐开元有明显的差别,钱文为徐铉所书。南唐开元的特征是:“南唐开元,文字必小,轮廓特阔”。篆书开元的“宝”字很有特点,“宀”下左“王”右“缶”,四字纤细齐整,方中见圆。隶书“开元”出自谁手尚无定论。另有折二、折三等大型南唐开元钱币,极少见。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比较昌盛的一个小国,它所铸造的钱币,虽与唐朝开元同名,但不是同一个系列。

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

唐代。
开元通宝是唐代铸造的一种铜质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开元通宝是唐代第一种货币。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在质量上,一般的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每文重二铢四絫,折合质量约4.2克。
材质
铜质开元通宝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开元通宝,由于年代较远,出土钱币较多,故大多表面有锈,磨损严重。初唐外郭较细,中唐以后外郭变宽变粗。开元通宝一般内郭较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通字“甬”头极有特色,融合了篆书的特点。

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

“开元通宝”是唐朝的。唐高祖武德四年宣布废除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二十四铢合一两,十絫合一铢),每十枚重一两,币面铸有“开元通宝”四字。
新制钱使用“通宝”命名,反映货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货币的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增长,货币的财富观在人们头脑里得到增强,货币的权力在应用中得到的扩大,标志着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开元通宝”的意义
“开元通宝”钱的创制,在钱币形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使金属铸币制度彻底脱离了以重量为名的五铢钱系统,走上高一级的“通宝”制钱铸币形式。自此以后,历代铜铸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皆采用“通宝”“元宝”名式,并且持续流传了近千年,开创了“制钱”新制度。
“开元通宝”新制钱的行用获得极大成功,在整个唐代历史上被称为“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乃至后来的南唐、太平天国时代也都铸制“开元通宝”钱。

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货币

开元通宝是哪个朝代的货币?
藏头诗航母认为,直言不讳,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历史上并不存在“开元通宝”,而是旋读的“开通元宝”!
该铜钱由唐高祖李渊开创,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颁诏废五铢钱,由李渊亲自主导,给事中欧阳询监制,改铸统一的“开通元宝”,四字体现唐朝包罗万象,恢弘大气,奋发进取的精神,开通元宝四个字由欧阳询题写。铸行开通元宝,开创李唐王朝金融货币新纪元。
王梵志《奉使亲监铸》诗歌,就是最直接的证据。其具体内容如下:
奉使亲监铸,改故造新光。开通万里达,元宝出青黄。本姓使流传,涓涓亿兆阳。
无心念贫事,□□□□□。有时见即喜,贵重剧爷娘。唯须家中足,时时对孟光。
王梵志的生年不详,而卒年应该在673-680年期间。
刘餗,字鼎卿,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卒年不详。进士及第,博学多才。著作颇丰。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左右历集贤院学士,兼知史官终右补阙。
刘餗《隋唐嘉话》“卷下”相关原文如下:“今‘开通元宝钱’,武德四年铸,其文欧阳询率更所书也。”特别提示:其有“欧阳率更、大欧”等别名,故其中的“率更”即为别名。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开元通宝的历史价值 开元通宝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元”,意指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通行宝货。开元钱的划时代地位表现在: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
唐代开元通宝的铸制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通宝则是“流通宝货”之内涵。铜钱名曰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钱为宝,则意味着货币即财宝观念的增强和人们对其崇拜程度。
此外,开元通宝的形制不但成了后世小平钱的基本铸式,还被沿袭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开元通宝控制下的通货状况良好,贞观年间斗米仅三五文,开元年间斗米仅十文。《龙川略论》中记载,苏辙至京师,参知政事王介甫(即王安石)问铸钱。对曰:“唐开通钱最善,今难及矣”。开元通宝的出现,开元宝、通宝方孔圆钱之先河,宣告了自秦以来流通了八百多年来的铢两货币的结束。从此,我国的方孔圆钱多以通宝、元宝相称,亦即宝文钱的开始。它的文字、重量、形制均成为后世铸钱的楷模。如五代的周元通宝,宋代的宋元通宝都模仿了开元通宝的文字形制。

开元通宝什么朝代的钱币最值钱

开元通宝是中国唐代的一种钱币,它在唐朝的经济和货币制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唐朝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开元通宝得以广泛流通,并成为唐代货币中的代表性品种之一。
开元通宝的正面图案是“元”字,背面图案是“开元通宝”四个字,字体规范,印制工艺精湛,文字清晰。同时,这种钱币材质坚硬,保存得非常完好,因此,成为现代收藏家们最为追捧的钱币之一。
在众多的开元通宝中,最值钱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通宝。唐玄宗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开元通宝的发行量大幅增加,数量众多,但品质却极为出色。这些钱币的印制工艺精湛,图案清晰,纹饰精美,保存得也非常完好,因此,成为了钱币收藏家们最为追捧的珍品之一。
目前,唐玄宗时期的开元通宝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已经高达数十万元,与其他时期的开元通宝相比,其价格高出很多。因此,对于收藏家而言,唐玄宗时期的开元通宝无疑是最值得收藏的钱币之一。
总之,开元通宝作为中国唐代重要的货币之一,其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不可低估。而唐玄宗时期的开元通宝,则是其中最为珍贵和值得收藏的。

开元通宝是什么年代

历代开元通宝铸造年代:开元通宝:1、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始铸。2、德宗、建中初公元780年,铸开元当十大钱,3、武宗铸会昌开元(公元846)4、闽、公元916年铸开元通宝,背闽、福。5、龙德2年(公元922年)铸铁开元通宝,背闽。6、吴越、显德4年(公元957年)铸开元通宝,沿唐旧制。7,南唐、后主乾德2年(公元964年)铸开元通宝。另外,元朝、太平天国也铸过开元通宝。
唐高祖李渊建立政权不久,便对国家的一项根本制度——货币制度进行了改革。打破了自战国以来以“铢”、“两”名钱的旧体系,确立了以“通宝”、“元宝”为钱名的新币制。改制后的钱币称“开元通宝”,寓开辟新纪元主义。
“开元通宝”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钱名系欧阳询制辞并书写的,钱文书法为“隶书”,因左右似“八”字分开,故又称“八分隶书”。欧阳询当时任太子率更令,因此,后人也称钱文书法为“率更体”。“开元通宝”的铸造开后世以“通宝”、“元宝”名钱的先河。此后1900多年基本沿用了这一名钱制度。
唐代“开元通宝”的重量划一,标准重量每枚钱二铢四累(十黍之重曰累),十枚重二十四铢(古代一两之重),“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的重量也是从此确立的。“开元通宝”在唐朝290余年中始终是主导货币,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继汉“五铢”之后的第二个里程碑。
“开元通宝”铸量较大,在中国历代货币中占有很大比例,钱币实物也随处可见,在中国古钱币文化中有广泛的影响。“开元通宝”与以往的方孔圆钱的不同还在于:它的背后多了一个或两个“月牙纹”,又称“新月纹”、“甲纹”、“爪纹”、“掐纹”等等。位置不固定,或在上下,或在左右,或在穿角,不常其处。围绕穿孔的八个方位均曾出现过,与八卦的位置相对应。唐武宗会昌(公元841年)以后,一枚“开元通宝”上有时会出现两到三个月牙纹。月牙纹成为千古之谜,人们对其虽然感兴趣,但是至今未作出恰当的解释。
早在唐朝开元年间人们对月牙纹就曾作过解释。如唐玄宗时的郑虔在所著《荟萃》一书中就说:那是欧阳询初进蜡样日,李渊转手文德皇后,因皇后掐得过久,指甲掐入蜡质,留下甲纹,铸钱使以皇后的甲纹便铸于钱上。这一记载为“开元通宝”增加了一些传奇色彩。宋时人刘斧在所著《青锁高议》中,把传说中的李渊与文德皇后事篡成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刘斧把“开元通宝”的“开元”与玄宗开元年号的“开元”混为一谈。其实宋人刘斧未必不知两“开元”不是一码儿事,可能是文学艺术加工的需要,把李、杨二人扯到了开元钱上,由此可见,到了宋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已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影响了。
“开元通宝”背上的甲痕既不是文德皇后的甲迹,更非杨贵妃所掐,这是因为:文德皇后并非是李渊的皇后,而是李世民的皇后,在李渊铸“开元通宝”时,文德皇后尚未出生。杨贵妃的甲痕更属附会之谈了。
那么,开元钱背上的月牙纹究竟代表什么呢?历代学者仅仅转述上述两则掌故,并没有就月牙纹的涵议进行探讨。笔者就月牙纹提出一点新的见解,倘能抛砖引玉则幸甚。
中国人有以新月象征“新生”、“向上”的传统观念。“月牙”在人们心目中是一种光明的希望,是对美好的企盼。李渊夺取政权,扫除隋弊,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大凡开国君主,无不希望开辟历史的新纪元,李渊何尝不是如此。非但新君,百姓们经过隋末大乱,饱尝战乱、饥荒之苦后,也希望翻过历史的一页,开辟新的纪元。所以,欧阳询在制辞时取名“开元通宝”,便得到李渊的赞同。既然是开辟新的纪元,开元钱自然要有别于前代货币。除了钱名不同外,也应该在钱上作一些其他标志。于是,铸钱使便在钱背上留下新月纹,以象征蒸蒸日上,永不满盈之意。钱的背面按八卦的位置各铸月纹,既是标志,又有很大政治意义,可谓是两全其美了。这个新月纹有没有其他的名字?笔者认为有。中国古代纪历皆用夏历,纪月纪日也各有名称。如农历初二、初三,新月始见,见新月之日曰“”,是月出之指事字。因此,“开元通宝”背甲纹应当读“”。
自唐以后,历代铸币均有在钱背铸月牙者,直至清朝的光绪钱仍可见到背月纹。但历代钱币铸月纹皆陈陈相因,并不知甲纹的真正含义。

开元通宝版别大全

  对古玩比较了解的读者朋友们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比较了解的读者朋友们想必一定不会对开元通宝陌生吧,毕竟作为一大盛世的见证物,无论是古玩界或是历史界对它都是比较关注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开元通宝版别介绍,大唐作为一个盛世,经历几百年的历史,大唐发行的开元通宝的版本还是有很多的,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了开元通宝版别,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开元通宝版别大全吧。
  
  开元通宝开创了货币新纪元,在钱币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一、初唐武德开元 行用钱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
二、中唐月痕开元 形似指甲痕,此型出土极多,月痕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开元钱文端庄沉稳,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
三、晚唐开元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铸行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时过一年,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另外,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应为中晚唐私铸品。
  
  四、花穿开元 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应属私铸之列。 五、小径开元 小径开元,指钱径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间的开元钱,这种小开元可能都是各个时期的民间私铸钱币。专家根据发掘出土的小开元标本,按其流行阶段,大体分出三型:一型,钱文笔迹极力摹仿武德开元,惟钱径仅23毫米,重量不到3克,钱文尚清晰,穿廓尚规整,铜质并不很差;二型,中唐小开元,字体模糊,铸造工艺粗陋,铜质内掺杂铁铅,锈蚀严重;三型,晚唐小开元,周廓宽窄不一,铜质发黑,掺杂铁铅,肉薄量轻,铸范模糊,钱径为22毫米至23毫米,重量1.7克至3克,多数是私铸。 六、南唐开元 南唐所铸开元通宝,篆、隶成对,与唐开元有明显的差别。南唐首创中国实行对钱的开端,其盛行于宋代。关于南唐开元的铸造年代,经考证应是立国初期铸造的。 南唐开元的特征,《言钱别录》中指出:“南唐开元,文字必小,轮廓特阔”。篆书开元的“宝”字很有特点,“宀”下左“王”右“缶”,四字纤细齐整,方中见圆。隶书“开元”出自谁手尚无定论。 南唐开元,篆、隶两体钱都有。青铜篆书大型开元,直径26.6毫米,重4.4克,小型者24.6毫米,重3.7克;白铜隶书目前只发现大型一种,直径25.3毫米,重3.9克;青铜隶书大型者,直径25.7毫米,重3.7克,小型者直径23.3毫米,重2.5克。 另有折二、折三等大型南唐开元钱币,极少见。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比较昌盛的一个小国,它所铸造的钱币,虽与唐朝开元同名,但不是同一个系列。
  
  说了这么多的开元通宝的版本介绍,想必各位读者朋友们在心底也有个大致的别列图了吧。小编为大家列出了开元通宝的六个版别分别为:初唐武德开元、中唐月痕开元、晚唐开元、花穿开元、小径开元、南唐开元。小编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列举的开元通宝版别是非常详细的,也算是囊括了所有的开元通宝的版别,所以大家按照小编准备的资料去鉴定或是写论文准没错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土巴兔,我们会继续努力的。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常见版式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在10元左右;补充图片或者链接看看就知道。
唐朝.开元通宝.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 改铸开元通宝.
极美开元通宝美品市价 10 元
开元通宝背月极美市价 15 元
开元通宝右挑元极美市价 15 元
开元通宝背星极美市价 25 元
开元通宝白铜市价 100 元
唐朝.会昌开元通宝.会昌五年(845年)加铸记年钱.
开元通宝背上京下月市价 20 元
开元通宝背右蓝下月市价 20 元
开元通宝背蓝市价 25 元
开元通宝背京极美市价 25 元
开元通宝极美背京下月市价 20 元
开元通宝背越市价 25 元
开元通宝背上月下蓝市价40 元
开元通宝背平市价100 元
开元通宝背京下月市价120 元
开元通宝锡背殷2000元
普通开元存世量极大,其中银质开元,金质开元和开元通宝开炉大钱三个品种价格最高,最具收藏价值。
唐朝.开元通宝 5-10元
开元通宝,唐武德四年(621年)始铸。
《旧唐书·食货志》载: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自上及右会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俗谓之开通元宝钱。"
开元通宝结束了以重量为钱币名称的铢两钱币(如秦半两钱、汉三铢钱,五铢钱等),直读“开元通宝”或旋读“开通元宝”皆可,成为后世通宝、元宝钱的始祖,影响深远。
它使我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了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
开元通宝存世量巨大,历次出土批量钱币中,多夹带开元钱。所以,普通开元钱市场价格不高,但稀少品种,如背瑞雀、祥云,折十等版别价格较高,较难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