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砚台的种类,书法基础“笔墨纸砚”介绍系列(三)宣纸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9 23:44:57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砚台种类都有那些?

传统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另外,东北有松花砚,河北有易水砚,山东有红丝砚等也比较有名。
易水砚
河北传统名砚。产于易州(今易县),故名。也称“易水古砚”,相传始于唐代。砚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种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天然点缀有碧色、黄色斑纹,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明。雕山的砚台精美古朴,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易砚因材造型,以型定名,艺人因材施艺,精心设计,巧用砚石,刀法精湛。
易水砚以石质细腻、工艺精湛、宜书宜画、造型典雅美观和古色古香,同时 易水砚易研墨,不伤笔毫,台面潮润,宜书宜画。为世代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
易砚之制,有如学画时练习的素描。画素描,要靠单一色泽,画出被描绘对象的不同层次、质感、量感、色彩感、空间感,做易砚也一样。
易砚之美,美在哪,美在不加粉饰,美在素朴天成。做好一方艺砚,得具备扎实的制砚功夫,易砚之不易,在极简中的不简,在造型与审美,在把握方与圆的恰好尺度。
古人做易砚,心态平和而素朴,他们身心融于天地间,有的是今人所奇缺的静气。而我们现时看到的有些易砚,说实在,与古人做的相去甚远,砚上弥漫的多是浮躁气与市井气,尤难品得到的是古人制砚时的静气。这些易砚,做的是貌,达到的仅仅是形似,貌似与古法相合而最缺的是心,心才是易砚之魂呢。
根据制砚原料的不同,汉代以来,砚台就有石砚、玉砚、陶砚、瓷砚、瓦砚、澄泥砚和铜、铁、银等金属砚的不同叫法。
但是从实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说起砚台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国的“四大名砚”即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作为收藏的重点,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
【【从实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砂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
1、洮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洮砚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
2、端砚
端砚,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3、歙砚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
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包括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
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除此之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亦产歙砚。
4、澄泥砚
澄泥砚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传统书法用具之一,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
澄泥砚的砚体形有圆、椭圆、半圆、正方、长方、随意形的。雕式有号、耳瓶、二龟坐浪、海兽哮月、八怪斗水、仿古石渠阁瓦等立体砚。
5、松花石砚
又称松花砚,吉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松花砚是由产自吉林长白山地区的松花石雕制而成。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崇于清朝。松花砚以其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
扩展资料:
保养
1.砚台里最好不倒墨汁,而使用墨块研墨。
2.应该及时清洗,不一定每次都清洗,但两三次就应该清洗一下,或者感觉遗留的墨比较厚的时候就需要清洗了。
3.清洗的时候一定要用柔软的材料或用手,硬质材料虽然容易清洗,但是会使砚台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对砚台本身和墨块都不好。
4.松烟墨和油烟墨性质不同,最好分开使用两块砚台,不宜混合使用。
5.砚台可以定期放在水中养一养,但是如果长时间不用的话,应该用报纸包好置于干燥的地方。(制造砚台有一步是泡水,但刚做好的砚台是放在玻璃钢罩子里防潮的。)
6.好的砚台要配优质的墨块,劣质墨块可能会划伤砚台。
7.研磨的时候要画大圆,而且不要总集中在一个区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砚台

古代的砚台有什么种类的

中国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
端砚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
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
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唐属歙州)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
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
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
亦称洮河砚。
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
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
澄泥砚
澄泥砚,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
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
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唐时期,兴盛于宋朝。
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
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
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
另外,东北有松花砚,河北有易水砚,山东有红丝砚等也比较有名。

书法知识入门:砚的历史与种类

  砚,集书法、绘画、雕刻诸艺术为一体,其特有的色调和造型,加之浑然天成的巧琢,尽显庄重与风雅,成为“四宝”之首。
  相传“黄帝得玉一钮,制为墨海”,是制砚的开始。原始社会时砚称为研磨器。砚的形制只是一个经过简单加工的厚厚石饼,由不规则的鹅卵石简单加工而成。
  汉砚质地以石为主,尚未出现专用砚材,惟坚硬耐磨即可;造型上已初步显示了美化的趋势,纹饰、造型多受同期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砚体多分为砚身和砚盖两部分,砚盖与砚身相吻合,将砚面保护起来。砚的盖顶和足部多以鸟兽圆雕作装饰,厚朴古拙而不失主动。文具历经战国、秦、汉几代,已逐渐配套形成,砚也由多种研磨功能逐渐变成专为书写所用,完成了它由研磨器到书写用砚的过渡。
  魏晋南北朝,瓷业渐兴发展,出现了瓷砚,多为青瓷砚。以瓷土为胎,施青釉,砚堂无釉,造型仍多为圆形带足。对这一时期出土的瓷砚进行比较发现,砚面的四周出现了高起的“护堤”,即子母口。砚心也从平坦向中心慢坡隆起发展。这也是后来辟雍砚的形式。
  隋唐时期,制砚的工艺有相应的发展。砚的造型由圆形单纯的三足式,出现了圈足、多足、辟雍砚等。最享美名的突出形制是两足箕形砚。初唐,箕形砚四边微弓,较为圆浑敦美。晚唐,渐趋秀挺,四边微凹。箕形砚有圆首、方圆首、花瓣首等形式,又有石质或陶、瓷之分。唐代石质砚材有突出的发展,各地出现了不少独具特色的砚材,如: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州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砚等。这些优质砚材自唐代问世起,雄居砚林,奠定了中国名砚的物质基础,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有巨大的生命力。
  宋元时期的砚形基本为唐代砚形的延续和演变,总的趋势以实用为主。经唐、五代至宋,砚的形制出现了一种体轻且稳的造型,称为抄手砚。从砚的外观造型到墨堂的处理,以至砚背抄手的掏挖,制作讲究,线条处理流畅,造型大方稳重,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工艺水平及艺术风格。这时砚的形制,砚池与砚台已明显分开。
  明清时代是砚成为一种工艺美术品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时期,砚台从制砚工艺上讲,品种增多,有些不适于研磨的材料,如翡翠、象牙、料器也选作砚材,这纯属工艺美术上的需要。所表现的内容亦渐广泛,世间万物无所不包,砚台的形制也一改前代的单纯实用,而按纹饰的要求而定,雕刻手法纤细工巧,古朴趋豪华,简单趋繁缛,越到后期越甚,极尽雕镂之能事。砚的实用性,完全被艺术性、欣赏性、陈设性所取代,达到材美工巧的追求境界。
  根据制砚原料的不同,汉代以来,砚台就有石砚、玉砚、陶砚、瓷砚、瓦砚、澄泥砚和铜、铁、银等金属砚的不同叫法。但是从实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砚的历史

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
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
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
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七十年代末,在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距今约7000年左右。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墨砚,是用鹅卵石打磨制成。
不过,那时的墨为天然矿石,因而砚还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至细。
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
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
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著名的有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
端砚产于广东端州(肇庆市)东郊端溪,唐代就极出名,李贺有诗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
温润如玉,磨之无声,发墨光润。
石上且有鸲鹆眼等自然纹理,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
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
歙砚的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
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
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
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用绢袋沉到汾河里,一年后取出,袋里装满细泥沙,用来制砚。
另有鲁砚,产于山东;盘谷砚,产于河南;罗纹砚,产于江西。
一般说,凡石质细密,能保持湿润,磨墨无声,发墨光润的,都是较好的砚台。
种类砚,按材质来分,可有石类、陶瓦类、金属类、漆砂类等,而砚的主要材质是各种砚石。
砚石一般以产地命名,我国出产有200多种砚石,其中最的当属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红丝砚(另一说法为澄泥砚)。
洮河砚(洮砚),产于古洮州(今甘肃省卓尼、临潭一带)洮河流域,故名。
洮砚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唐代柳公权论砚:“余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而洮河砚石具体开采年代无从可考。
宋时,洮河砚与端砚、歙砚、红丝砚并称“四大名砚”。
洮河石石质坚润细腻,颜色碧绿沉静,花纹绮丽奇妙,发墨而利笔,为上乘名贵砚材。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
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
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宋代苏轼《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
洮河石以碧绿色为主,誉称“鸭头绿”,另有鹦鹉绿、柳叶青、蛾绿之说。
宋代晁无咎《砚林集》:“洮河石贵双赵璧,汉水鸭头如此色。”宋代张文潜和山谷诗:“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宋代杨信相诗:“但见洮州琢蛾绿,焉用歙溪眉子为。”洮河石膘,以色泽金黄为主,亦是秀美可爱,历来为人所重,故有“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之说。”另有洮河紫石,称为?鹈血。
洮河石纹绮丽,故洮河石又被誉称为“绿漪石”、“绿歌石”。
宋代黄庭坚《以团茶、洮河绿石砚赠无咎、文潜》诗:“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韩军一《甘肃洮砚志》文:“崖石之文理佳者,如薄云散开,缥缈天际。
或花纹微细,隐约浮出。
或有水波莹回,似川流一脉。
或色沉绿,通体纯洁无痕,莹润可观。
或水气浮津,金星点缀,石嫩如膏,按之温软而不滑者。
凡此数类,皆津润涓洁。
绿颜如茵,虽暑之盛至,贮水犹不耗,发墨庶乎有光。
墨沉所积,细密而薄,拨之随手脱落。”
洮河砚石采石坑口颇多,有喇嘛崖、水泉湾、水城右边(纳儿)、碣仔岩、滨上岩、扎甘岩、大谷岩、沙扎、结拉、中沟、圈滩沟、鹰子嘴、拐洞湾、石虎梯等多处,以喇嘛崖、水泉湾水坑等老坑砚石为上乘,又以宋代老坑喇嘛崖所产崖石为最优。
洮河石产地地处偏远,苏轼称之在“西山之西,北山之北”,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开采十分困难。
金元好问《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砚》云:“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鹈能莹刀。
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更有“洮河石贵双赵璧”、“得之为无价之宝”之说。
自唐代成名以来,老坑洮砚一直是皇室文豪、富商巨贾才能拥有的。
如宋代赵希鹄曰:“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
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
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晁无咎《砚林集》中有诗并铭: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
不可得兼,一可足温。
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鸭头绿。
金代元好问曰:王将军为国开临洮(今卓尼),有司岁馈,可会者,六百钜万,其于中国得用者,此砚材也。
近代“老坑洮砚”作品屡次作为国礼赠与国外元首,敦煌菩萨砚以甘肃省 *** 名义赠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反弹琵琶砚赠与日本前首相竹下登。
稀少。
老坑石形成于古生代的泥盆系,大约为四亿万年至三亿五千万年前。
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石,矿带运动复杂,很难形成岩石层,储量极少。
矿藏量经千年开采,几近枯竭,加之开凿之地崇山峻岭、悬崖大壑、气候多变,采集难度极大,比端砚、歙砚更为难得。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
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
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随着文化回归,砚作为文房四宝之首,使用、送礼、收藏的需求都在扩大,洮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市场也在逐渐扩大。
市场供应紧缺。
市场上98%以上都不是老坑石,多以假乱真,使得很多喜欢洮砚的人误解,收藏数百方作品而无一方老坑洮砚的人也是有的。
随着洮砚老坑石的开采越发艰难,石料越来越少,今后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砚更会一砚难求。
端砚,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故名端砚。
据清代计楠《石隐砚谈》记载:“东坡云,端溪石始于唐武德之世。”那么端砚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端砚历来为世人所重,唐代已被列为贡品,宋时与端砚与歙砚、洮河砚、红丝砚(另一说法为澄泥砚),并称“四大名砚”。
后世端砚流传甚广,影响益深,逐渐被推上”诸砚之首“的位置。
端砚石细腻温润,“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元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暖嫩而不滑”,发墨利笔,是上佳砚材。
端砚石石品丰富,有石眼、鱼脑冻、冰纹冻、天青冻、蕉叶白、青花、翡翠、火捺等石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端砚按砚石颜色可分为紫端、绿端、白端等,另有黑端的记载。
端砚石主要颜色是紫红色,色泽古朴典雅,庄重大方。
端砚石按坑口可分为老坑、坑仔岩(另称“岩仔坑”)、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半边山、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白线岩、有冻岩、蚌坑、龙岩、斧柯东(沙浦诸坑)、七星岩等,而其中以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出产石质最佳,称为“上三岩”。
端石石质最好的,当首推老坑诸洞砚石,开采十分困难,苏轼《端砚铭》云:“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 歙砚,产于古歙州(今安徽、江西一带),故名。
歙砚种类较多,产地各异,其中以产自今江西婺源龙尾山的龙尾砚石质最优,最负盛名。
据宋代唐积《歙州砚谱》记载,龙尾砚石开采于唐代开元年间,距今已有近1200多年的历史了。
唐开元二年,玄宗曾以龙尾山金星石所制“龙鳞月砚”,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
五代时,龙尾砚倍受南唐后主李昱推崇,据宋代阙名《砚谱》记载:“李后主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李廷圭墨、龙尾石砚,三者为天下冠。”宋代歙砚发展达到顶峰,歙砚名声愈显,与端砚、洮河砚、红丝砚并称“四大名砚”。
龙尾砚石质坚润,发墨利笔,宋代欧阳修《砚谱》云:“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论其优劣,龙尾远出端溪上”。
宋代蔡襄《咏徐虞部龙尾砚》诗云:”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
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
歙砚石品纹理丰富,有罗纹、金星金晕、银星银晕、眉子、水波纹、玉带、龟甲等,欣赏、收藏价值较高。
其中,罗纹又细分为细罗纹、粗罗纹、暗细罗纹、刷丝罗纹、金花罗纹、金晕罗纹、算子罗纹(算条罗纹)、角浪罗纹、瓜子罗纹、牛毛罗纹、犀角罗纹、泥浆罗纹、水波罗纹、乌丁罗纹、龙鳞罗纹、松皮罗纹(松纹罗纹)、倒地罗纹、石心罗纹、卵石罗纹等,宋代苏轼《万石君罗文传》,称龙尾罗纹砚为“万石君”。
眉子(眉纹),又细分为细枣心眉子、粗枣心眉子、长眉子、短眉子、粗眉子、细眉子、线眉子、对眉子、笑眉子、金星眉子、金花眉子、白眉子、鳝肚眉子、雁攒湖眉子、锦蹙眉子、海浪眉子、簇眉子、阔眉子等,观赏价值较高,历来为世人所喜爱。
金星,又可细分为雨点金星(暴雨金星)、粟米金星、谷粒金星、绿豆金星、凤眼金星、葵花金星、金线、金晕等,金星金晕形态万千,如舞鹤、如寒雁、如鸳鸯、如游鱼、如卧蚕、如仙人、如朝霞、如云气、如星斗、如暴雨,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云:“(龙尾石)其质坚劲,大抵发墨,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
龙尾砚采石坑口众多,有罗纹坑、金星坑、眉子坑、水舷坑、水蕨坑、桥头坑、叶九坑、碧里坑、紧足坑、溪头坑、外庄坑、驴坑、济源坑、罗纹里山坑、庄基坑(学校背)、柴林等。
其中,罗纹坑、金星坑、眉子坑、水舷坑为龙尾砚石四大老坑,所产砚石最优。

万玉堂木砚台背景介绍?

万玉堂木砚台是一种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它由精选的高质量木材制成,具有优雅的外观和实用的功能。砚台的背景是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它源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化生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玉堂木砚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文人雅士创造了这种文化工具,用于磨墨和写字。这种工具很快流行到宋代,成为文人雅士必备的文化用品之一。在明清时期,砚台的制作技艺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砚台样式,其中万玉堂木砚台就是其中之一。
万玉堂木砚台的名字来源于其制作材料和工艺。万玉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木匠工坊,它以其精湛的木工技艺和高质量的木材制成的砚台而闻名。万玉堂木砚台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切割、雕刻、打磨和上油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需要精细的手工操作和细心的把握。最终,制作出来的万玉堂木砚台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总之,万玉堂木砚台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景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化生活和传统木工技艺的发展。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文化工具,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万玉堂木砚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房用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万玉堂木砚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万玉堂木砚台以其材质上乘、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使用舒适等特点而备受推崇。
万玉堂木砚台以其材质上乘、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使用舒适等特点而备受推崇。它的主要材料是名贵的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酸枝木等。这些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经过精细的加工和雕刻,制成的木砚台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除了材质上的优势,万玉堂木砚台在制作工艺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它的制作过程包括了木材的选材、切割、刨光、雕刻、打磨、上漆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精心制作。这些工匠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手艺,还需要对文化底蕴有深刻的理解,以保证每一件万玉堂木砚台都是精品之作。
总之,万玉堂木砚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美文房用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万玉堂是中国著名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之一,其中的万玉堂木砚台是其产品之一,是由千年古木雕刻而成,以其材质纹理、色泽优美,造型古朴、精细的特点而著名。万玉堂木砚台的背景介绍主要与其生产工艺和品牌历史相关,万玉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技艺,在制作万玉堂木砚台时,需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将原始的千年古木进行木雕雕刻、打磨、上光等多道工序,而背景介绍则指着这种传统技艺和历史积淀,代表着万玉堂这一著名品牌的精湛工艺和深厚文化底蕴。
万玉堂木砚台是中国文化传统书画工具中的一种实用用品,是用来装载研墨用的砚台。万玉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房用品品牌,其木砚台以其选材考究,做工精细,质感优美而著称。其工匠在选料、雕刻、磨光等多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严格标准和流程,并注重将传统技艺和精神注入到产品中。在中国书画、文化艺术等领域,万玉堂木砚台因其独特的工艺和华美的外观受到广泛认可和喜爱。
万玉堂木砚台是广东清远市万玉堂木制文房用品有限公司主打的产品之一,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该砚台采用上等原木材料,采用传统的手工工艺和现代的数控雕刻技术,打造精致、美观、实用的作品。每个万玉堂木砚台都有其独特的图案和文化内涵,如福字、戏曲人物、山水风景等,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房雅趣的优秀代表。在国内外市场上广受欢迎,被誉为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珍品。
万玉堂木砚台是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中的一种,万玉堂木砚台有着千百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备受书画爱好者的青睐。其源于长江以南地区的临浮山区,明代时已流传开来,皖南山区的木质砚台尤其出名,而万玉堂则是安徽省池州市特产,有“万玉堂砚台甲天下”的美誉。
万玉堂木砚台为木制品,色泽深沉,外观装饰精美,种类繁多。传统的万玉堂木砚台多采用檀香木、花梨木、黄花梨木等高档木材精制而成,每一款砚台形态上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学及古朴精致的工艺技艺。
除了传统的用于磨墨的墨砚形式外,万玉堂木砚台的外形也多样化,有仙鹤砚、竹影砚、蝶恋花砚等等。万玉堂木砚台以其优美的外观、精湛的工艺及实用性而备受收藏家、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总之,万玉堂木砚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品之一,它是中国文化复兴时期的载体之一,也是历代文人骚客书写流传的见证,同时因其唯美的外观经久不衰,受到世界各地文化爱好者的追捧和收藏。
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万玉堂木砚台的背景和特点,现在来回答万玉堂木砚台与其他同类产品的比较以及它的优缺点。
与万玉堂木砚台相似的产品主要包括紫砂砚台、瓷砚台、沙砚台等。这些砚台和万玉堂木砚台相比,各有优缺点。
紫砂砚台:紫砂砚台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砚台材料之一,以紫砂泥制成,色泽温润。它的优点是磨墨效果好,吸水性强,方便携带。缺点是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可能会减少水中的钙质,不利于墨的保存。
瓷砚台:瓷砚台是釉下彩或青花瓷制成的砚台,比较美观精致。优点是装饰性强,便于打理和保存。缺点是吸水性差,磨墨效果不如木砚台和紫砂砚台。
沙砚台:沙砚台又叫玉砂砚,是以矿物研磨制成的砚台。它的优点是价格便宜,不会污染水质,吸水性好。缺点是容易磨损,也不太美观。
综合来看,万玉堂木砚台的优点在于材质天然,不会污染水质,磨墨效果好,且颜色较为深沉,纹理清晰美观,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缺点是价格相对较高,且木材易受潮变形影响品质。另外,还需要在使用和保养时注意防潮、晾晒和定期清洗,否则会影响使用寿命。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意思。

笔指的是毛笔,墨指的是黑墨纸,纸指的是宣纸,砚指的是砚台。
笔指的是毛笔,墨指的是黑墨纸,纸指的是宣纸,砚指的是砚台。
笔指的是毛笔,墨指的是黑墨纸,纸指的是宣纸,砚指的是砚台。
笔指的是毛笔,
墨指的是墨汁,
纸指的是宣纸,
砚指的是砚台。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毛笔、墨水、纸张、砚台)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因为中国古代文人要经常使用毛笔、墨、宣纸、砚台,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文房四宝"在南唐时指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福建婺源龙尾砚。明清以来“文房四宝”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
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文房,就是书房。中国古代把书房中使用的笔、墨、纸、砚4种文具称为文房四宝。
(1)笔
笔,即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书写用具。因其是用羊毛、免毛、鼬毛等制成,故称为毛笔。春秋时期就已能制造毛笔。在民间传说中,有秦代名将蒙恬造笔的说法,蒙恬被尊为笔祖。唐以前,毛笔的笔峰较短。唐以后,笔锋逐渐放长,毛笔种类也愈来愈多,计有紫毫、兼毫、水毫、狼毫、羊毫、大笔和国画笔7大类。
毛笔中的精品是湖笔,为浙江湖州(今吴兴)出产的毛笔。湖笔用杭嘉湖平原出产的羊毛(每只羊只用2—3两)经过72道工序加工制成。湖笔以选料严格、制作精良而享有盛誉,其毫峰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为世人所珍爱。
(2)墨
墨,作为书写、绘画所用的黑色颜料,是用松烟等原料所制成。中国最早的墨约产于西汉。当时的墨只做成小圆块,只能用研石在砚台上压着研磨。东汉时,墨的形状向墨锭发展,人们可直接用手把墨研磨。在众多的中国墨锭中,徽墨独压群芳。徽墨产于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县),制墨始于五代。宋代以后,歙、黟、休宁、绩溪等地制墨良工层出不穷,讲究质量和工艺装饰,独冠天下。
(3)纸
纸,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初时,安徽宣州(今泾县)生产出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同时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称为宣纸。宣纸以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其种类发展为10余种。宣纸的特点是纸质洁白、纹理细密、柔软轻飘、墨韵清晰、不易蛀蚀、经久不变。唐宋以后,宣纸就成为书写名品字画的上等书画用纸了。
(4)砚
砚,为研墨的用具。砚,在中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汉代,砚台逐渐跻身于传统书画艺术的行列。汉以后,除砚台的主要种类石砚以外,还出现了瓷砚、漆砚、陶砚和金属砚等。唐代制砚工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时,制砚工艺又达到新的高峰,端砚、歙砚、澄砚、洮砚被视为中国四大名砚,而尤以端砚为最佳。
端砚产于广东端州(今肇东市)东郊的端溪。端州之石属水成岩,用此石制成的端砚石质细腻、坚实,着墨饱满,运笔润滑,且磨好的墨不干不冻,成为石砚中的极品,受到历代文人赞赏,誉为“群砚之首”。

笔.墨.纸.砚称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当时分布在最为胜名的分别在哪些地方?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歙县)。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纸-宣纸-安徽宣州墨-徽墨-安徽宣州笔-湖笔-浙江湖州砚-歙砚-安徽歙县 这是文房四宝的最好几样产地。。还有具体的品牌。。。 ...宣纸,湖笔,徽墨...
“笔、墨、纸、砚”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
湖州笔,徽州墨,端州砚,宣州纸
古人对文房用具除了实用需要以外,由于喜爱珍视,往往对之进行艺术处理和加工,成为写字、绘画之余欣赏把玩的文玩器物。而砚既是常用的必需品,又是用不易毁坏的石、瓦制成,所以人们往往在砚上雕刻图案纹饰,或镌刻诗文在砚盖、砚底或砚早上。对砚进行工艺化的处理很早就开始了,如洛阳博物馆藏有一方西汉石砚,砚石上就刻有鸟兽纹饰,安徽省博物馆藏的另一方东汉石砚,更刻有精巧复杂的镂空螭纹。所以,砚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房古玩,理应受到古玩鉴藏爱好者们的重视。
  砚起源于什么时候,没有明确而固定的说法。但我们知道砚的用途是磨墨,所以我们可以推测砚和墨是同时产生的,早期的砚主要是陶砚或瓦砚,当然也有石砚。唐以前还没有发现适宜制砚的优质石料,所以多用普通的鹅卵石玎磨制成,未能推而广之。从汉到唐,主要使用的是陶砚,这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制作也比较精细,质地坚硬而且发墨性能极佳,用物轻叩,声音清纯,没有砂眼石粒杂人。唐宋时期,砚的质料和种类多了起来,除了特制的陶瓦砚外,当时人们还时兴用秦汉旧砖瓦制砚。这种秦汉砖瓦多是宫殿毁坏后的遗留物,选取的土质极为细腻,而且烧制的水平也极高,不容易碎裂。相传,三国时曹操造铜雀台,烧制台砖台瓦的土料都经过细心的处理,并拌上胡桃泊,加上丹、铅、锡等,烧成后坚紧密实用以制砚细腻光洁!不渗水、发墨好。《文房四谱》记载:“铜雀瓦砚体质细润而坚如石,不费笔而发墨,此古所重也,而今绝无。”可见,这种砖瓦在古代就被人视为制砚的名贵现材。相传宋代书法家黄庭坚为王文叔写墓志铭文,其子以一块铜雀台瓦作为酬谢,确是非常贵重的礼物了,黄庭坚十分宝爱,还特地为制成的瓦砚写了铭文。
  到唐宋时期,各地相继发现了适合制作砚台的优质石料,特别是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南端溪一带斧柯山的石料,以及歙州(今安徽歙县)所辖龙尾山一带的石料,更是砚石中的上品。这些石料细润光洁,易于发墨,而且还有美丽的图纹,所以,石砚的制作和使用日渐增多,终于成为砚台中的主要品类。宋代已将端砚、歙砚、洮河砚和红丝砚并称为“四大名砚”,这些地方的砚石坑随后被历代作为优良砚石料的产源重加保护,比如元代,在端石坑和歙石坑等处都专门设有一名把总和若干守兵,不许一般人采取砚石。明代时,对这些名砚坑时开时禁,即使在禁采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冒险盗取砚石,往往使得著名砚坑的优良石料被随便遭踏。明朝末年,两广总督熊文杰,任意支使部下盗取石料,日夜不断,致使许多石坑遭到毁废。
  清代初年,清政府对砚坑没有重加保护,所以许多砚坑都被人们胡乱挖取。到乾隆年间,由于宫廷的重视,重又有组织地加以开采,以前不容易挖取的石料都设法挖取出来,而且很多是优质的名品,因而清代乾隆年间的砚台,是最为精良的,花纹质地都为上乘。清末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他又组织进行开采,由于引进了一些新的开采技术,所获的砚石料数量很多,很多都是大件,这些石料制成的砚称为“张坑琬”,很多是上好的珍品。 名砚的种类   我国古人制砚,选取的砚材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常见的是石质和陶土两类。石砚起源较早,但唐以前未能普遍使用,而陶土烧制而成脚陶砚在汉代至唐代较为普遍。《毛颖传》中说毛颖“与弘农陶泓友善”,“陶泓”就是陶砚,我们前面说的用古代宫殿砖瓦改制的砚也是一种名贵的陶砚。南北朝时期,古人还把制瓷技术用于制砚。瓷砚在宋代较为普遍,种类和花色也丰富多样,如龙泉瓷砚、青瓷砚、绿瓷砚、建窑黑瓷砚等等。这种砚在考古中多有实物出土,砚面研墨的表面不施釉,便于发墨,实际上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一种砚。汉代还出现过漆砚,但这种砚还未见实物,只在书上有记载,如晋朝时,皇帝赐漆砚给太子。另外,古籍还记载有玉砚,但多为富中之物,如《西京杂记》中说:“天子以玉为砚,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西晋还有一种取河蚌为砚材的“蚌砚”。傅玄《砚赋》中说:“木贵其能软”,说明还有木料制成的“木砚”,但到底怎样用木材制砚,现在没有实物可以参考。至于金属制砚,古籍上记载较多‘东魏孝静帝有“芝生铜砚”。三圈时曹操有“纯银参带圆砚”。而宋人李之彦《砚谱》中又有:“青州熟铁砚甚发墨,有柄可执”的“铁砚”。
  总之,砚的种类非常之多。当然,最为普遍和实用的砚还是陶砚和石砚,尤以石砚名品更多。下面我们主要根据产地分别对陶、石砚中的名品进行介绍,以便为古玩爱好者在收藏、鉴别名砚时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
  泥砚是陶砚中的名贵品种。唐代开始生产,当时的主要产地是虢州(今河南灵宝),后来转到山西绛县。制法颇费功夫,首先是用绢布袋放在河底,经过一年左右,河泥已装满袋中,然后把河泥晒得微干,加人黄丹等料,再放在泥模中把泥压紧成坯,用竹刀刻成砚的大体形状,然后再用金属刻刀进行精雕细琢,在日光下曝晒干燥,加麦糠等人窑中烧成陶质,取出后加墨蜡、米醋上笼蒸一下,这样就最终制成。其质地竖硬细密、发墨而不伤笔头,前人多有赞誉,明代高濂说,澄泥砚“品砚以为第一,因其质细如石,其坚如玉故耳”。其性能有:“一匙之水,经甸不涸,一洼之墨,盛暑不干”。澄泥砚的质量可以从颜色上加以鉴别,鳝鱼黄为最佳,绿头青次之,玫瑰红又次之。黄颜色上如有斑点的叫“砂斑点”,斑点大的叫“豆瓣砂”,小的称“绿豆砂”,如有大、小两种斑点的更好。后人常有伪制澄泥砚的,但原料、火候、颜色均达不到精良名品的要求,稍加比较,真伪即可区分。
  澄泥砚的雕刻造型也很多,有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书法、印章等;也能根据诗意进行创意造形,如举杯邀月、独钓寒江、红杏出墙、孤帆远影、明月松石等都是颇佳的题材。澄泥砚一度绝迹。l980午山西省新绛县(共地旧属绛州府治)与省博物馆:合作,为恢复传统工艺进行澄泥砚的研制,一年后即试制成功,基本达到了传统工艺的要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鉴定认为:其色泽典雅,质地湿润,初研即清水尽黑,再研则更泛油光,给予较高的评价。
  端砚 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其原料石材取自市郊与高要县金渡区的斧柯山(又名烂柯山)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因而叫端砚。相传,这里的砚石首先于唐代武德年间发现,那时就被称为“群砚之首”,端砚与歙砚、洮砚、澄泥砚齐名,历史上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端砚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笔头;呵气可研墨的特色。端石中的佳品因长年浸入水中,温油如玉。《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原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端砚石料的开采分为不同的坑洞,其中数(古称水岩、大西洞)所产的石质最佳。唐时已经采石,晚唐时列为贡品.故又称“皇岩”。因这处石坑浸泡在水中,所以又称:“水岩”。《纸笔墨砚笺》中说:“水岩天生子石,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坏笔者,为希世之珍。”又有“呵气可以研墨”之说。另外的著名砚坑还有宋坑、梅花坑,其石制砚、研成之墨以书写流畅、奔放、笔力劲健的大字为宜。宋坑古人又称之为“将军坑”,北宋开始采石。此坑砚石,紫红如猪肝色、质地致密、润滑、坚实。所产砚石有金星点等名品。梅花坑也称“九龙坑”,宋代开始采石。所取砚石里灰白微黄色,有梅花点,因此得名,此坑砚石以石眼多著名。此坑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石质坚实、幼嫩、细腻。有青花、蕉叶白、等名品,尤以八哥眼、鹦哥眼、风眼等石眼著名。坑仔岩;自宋代开始开采,其石质纹理细腻,质地坚实。以石眼多而著称,此坑砚石制砚,其研成之墨绘作精致严谨的工笔画与书写工整小楷最合适。
  鉴别端砚石质高低,历来讲究所谓石品:如天青,《端溪砚史》说:“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者上”,这是指晶莹洁净的石质。青花,此名砚石沉子水中时,表面有如萍藻浮动其中,《端溪砚史》说:“青花欲细不欲粗,欲活不欲枯,欲沉不欲露,欲晕不欲洁,欲浑不欲破。”其优劣等次按纹理区分,微尘为上品,鹅舐次之,蚁脚再次之,青花较名贵,产地只有水岩、麻子坑、坑仔岩三处。鱼脑冻,其石质细腻、幼嫩、坚实、滋润,相当名贵。蕉叶白,《端溪砚史》记载:“蕉叶白者,石之嫩处,膏之所成,故其色白。”此品石质一般都有紫红鲜丽的火擦和微微摇动的青花,里含露欲滴状者为上品,素而沽者次之,黄而蕉、蓝、灰者再次之。这是端石中相当珍贵的品种。翡翠,石材中的翠绿色斑纹,但又不成圈眼的,这种斑纹,古人称之为“青脉”,《端溪砚谱》中说:“青脉者必有眼”,“端人谓青脉为眼筋”,所以青脉通常伴有石眼,是端石中较名贵的品种。冰纹,端石中有游丝、蛛网状的白晕纹,有痕而无迹,多产于水岩中的太西洞,为端石中的珍品。另外还有冰纹冻,其纹如瀑布飞泻,四周则水雾弥漫,外周有火揍,更为难得。火揍,端石上有如被火灼烙的凝纹,其中色紫雨带红,中深而外淡者,称之为舰脂晕火擦,为火搽中的上品;成条纹线的叫马尾火捺;紫色较深、成椭囟形者为猪肝冻;紫中带黑称铁捺,因其质地较硬,故为较下一等。石眼;这是端石土生长的象鸟兽眼睛一样的圆形斑点。石眼大小不下’颜色各异,有翠绿、绿黄、米黄等多种。其中有幢子明确有神,外面晕化成数层圈绞,大如指顶者为人哥眼,为石眼中的上品;稍小者为鹦哥眼;再小则为绿豆眼。眼大雨瞳子为一线者,称为猫眼;眼的四周或下侧有似水渍晕化者,称为泪眼;而眼之外围不明显,层次不清,中心无瞳子的,称为死眼,为石眼中的下品。有“活胜泪,泪胜死、死胜无”的说法。石眼生于砚池外的称为高眼,生于砚池内的为低眼,高眼比低眼为佳。
   歙砚 砚石产于江西婺源(古时由安徽歙州治)龙尾山一带的溪中,故称为:“龙尾砚”,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古时歙州还产有刷丝石、祁门纳罗纹石等,但石质当以龙尾石为最优,因而歙砚主要是因为龙尾砚而名之于世的。宋人洪景伯《歙砚谱》记载,龙尾砚石发现于唐开元年间,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个姓叶的猎人,有一天他打猎来到了一个叫长城里的地方,看到这里的石头莹洁美观,他就取了一块回去,把它大概加工成砚形。磨墨后发现这块石砚比当时人们普遍看好的端砚还好,就珍藏起来。后来,他的后代把这快石砚献给了县令,县令用了以后觉得非常好,随后命匠人精雕细豸成砚台,从此这里有优质砚石的消息传开了,人们纷纷开采。歙州官员把龙尾砚作为珍品献给中主李碍,他非常重视。苏东坡极爱龙尾砚,并为它写过很多的暂美诗文,黄庭坚更是在《砚山行》诗中说:“日烙灿灿飞金星,磬云色奇端州紫”,认为龙尾砚中的名品金星石,甚至比瑞州的紫砚还好。到明清时,歙硼的生产几乎完全停止,一些砚匠只是在山崖溪边拾得一些前代遗下的残石,刻成砚后充作歙砚出售,但与真正的龙尾砚相差太远,乾隆以后200年中,一直没有正式开采。所以,现在古玩市场上真正的龙尾石歙砚是极难看到的。所以,真正古代的龙尾砚异极为稀少珍贵的。

文房四宝指什么

问题一:“文房四宝”指的是哪四样东西呢? 笔墨纸砚过时了,现在该是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这4样比较妥当
希望采纳

问题二:文房四宝分别是什么 第一宝:笔。笔,指书写汉字的毛笔,它是我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柔软而富有弹性,结构十分简单。但它的特殊功能,使它成为传播汉字文化的重要媒介,而且使汉字书法在艺苑中独放异彩,显出优美动人的魅力。如汉蔡邕在《笔论》中所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一般毛笔是用竹或木做笔杆,用动物毛或植物纤维做笔头,精心制作而成。因此,不同种类的动物毛做成的笔又有不同的名称。如羊毫、狼毫、紫毫(兔毫)、鸡毫、鬃毛、鼠须等。   毛笔的种类,如果按其性能来区分,则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柔毫”、“硬毫”、“兼毫”。   如果按笔的毫锋长短,则一般分为“长锋”、“中锋”、“短锋”。   至于以笔的制作人或产地命名的各种笔,自古及今亦不为鲜有,如南朝宋的“徐偃笔”,宋代的“程奕笔”,“汪伯立笔”,安徽宣城的“宣笔”,(或称徽笔),浙江湖州的“湖笔”等等。墨色浓淡之变化,可表现书法之韵味,如此书法之美遂多彩多姿。墨如绘画之颜色,作用很大,种类有石墨与松烟之别,分述于下:
第二宝:墨
石墨 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种「悉如墨」之山石。上古无松烟墨,要写书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书之证亦有不少。但石墨做书自魏晋以后无闻,石墨之用于做书,乃在魏晋之前,后则为松烟所取代,书法遂转入另一新境。但今天既已无存,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松烟墨 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松烟起源甚早,至汉代已有名贵松烟。历代制墨名家中,享名最盛者为南唐李廷,相传其质地之坚硬,不亚于石墨,且「其墨能削木,误坠沟中,数月不坏」。后世之制墨名家尚有北宋潘谷、元吴国良、明程君房、方于鲁,及清以来曹素功、胡开文等,皆堪称巨擘。 第三宝:纸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1.弱吸墨纸类: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轻脆」,即其特性。      蜀: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谢公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以师厚创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薛涛」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有黄白两种。明清人常用之泥金、蜡,今天已很少见,冷光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2.强吸墨纸类: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问题三: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20分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丁徽省泾县)、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和歙砚(现安徽歙县)。

问题四:文房四宝是指什么,它们的著名产地在哪儿? 成语文房四宝[编辑本段]【词目】 文房四宝 【发音】 wén fáng sì bǎo 【释义】 俗指笔、墨、纸、砚。 【出处】 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示例】 天子被逼不过,只得命取绝笔。 *** 随即取捧过~。(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 【近义词】:文房四士【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笔、墨、纸、砚 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著名的制品和艺人。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为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歙县(原歙州府)的歙砚,国内歙砚较为专业的网站 sygtx 实物文房四宝[编辑本段] 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 中国书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文房用具除四宝以外,还有笔筒、笔架、墨床、墨盒、臂搁、笔洗、书镇、水丞、水勺、砚滴、砚匣、印泥、印盒、裁刀、图章、卷筒等等,也都是书房中的必备之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我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笔】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墨】 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问题五:我国的文房四宝是什么 文房四宝,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文房,就是书房。中国古代把书房中使用的笔、墨、纸、砚4种文具称为文房四宝。
(1)笔
笔,即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书写用具。因其是用羊毛、免毛、鼬毛等制成,故称为毛笔。春秋时期就已能制造毛笔。在民间传说中,有秦代名将蒙恬造笔的说法,蒙恬被尊为笔祖。唐以前,毛笔的笔峰较短。唐以后,笔锋逐渐放长,毛笔种类也愈来愈多,计有紫毫、兼毫、水毫、狼毫、羊毫、大笔和国画笔7大类。
毛笔中的精品是湖笔,为浙江湖州(今吴兴)出产的毛笔。湖笔用杭嘉湖平原出产的羊毛(每只羊只用2―3两)经过72道工序加工制成。湖笔以选料严格、制作精良而享有盛誉,其毫峰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为世人所珍爱。
(2)墨
墨,作为书写、绘画所用的黑色颜料,是用松烟等原料所制成。中国最早的墨约产于西汉。当时的墨只做成小圆块,只能用研石在砚台上压着研磨。东汉时,墨的形状向墨锭发展,人们可直接用手把墨研磨。在众多的中国墨锭中,徽墨独压群芳。徽墨产于安徽徽州府歙州(今歙县),制墨始于五代。宋代以后,歙、黟、休宁、绩溪等地制墨良工层出不穷,讲究质量和工艺装饰,独冠天下。
(3)纸
纸,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唐初时,安徽宣州(今泾县)生产出一种高级的毛笔书画用纸,同时又在宣城集散,所以称为宣纸。宣纸以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其种类发展为10余种。宣纸的特点是纸质洁白、纹理细密、柔软轻飘、墨韵清晰、不易蛀蚀、经久不变。唐宋以后,宣纸就成为书写名品字画的上等书画用纸了。
(4)砚
砚,为研墨的用具。砚,在中国已有5000年的历史。汉代,砚台逐渐跻身于传统书画艺术的行列。汉以后,除砚台的主要种类石砚以外,还出现了瓷砚、漆砚、陶砚和金属砚等。唐代制砚工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宋代时,制砚工艺又达到新的高峰,端砚、歙砚、澄砚、洮砚被视为中国四大名砚,而尤以端砚为最佳。
端砚产于广东端州(今肇东市)东郊的端溪。端州之石属水成岩,用此石制成的端砚石质细腻、坚实,着墨饱满,运笔润滑,且磨好的墨不干不冻,成为石砚中的极品,受到历代文人赞赏,誉为“群砚之首”。

问题六:文房四宝指的是哪四样,各有什么代表产地? 笔墨纸砚

问题七: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什么 1、即笔、墨、纸、砚。
2、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
3、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4、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歙县)。

书法基础“笔墨纸砚”介绍系列(三)宣纸

?“纸”,在这里主要介绍宣纸,其实“笔墨纸砚”这四个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它是按照在书法应用中的主次关系来排列的,把他们打乱顺序叫虽然也能通顺,但是我觉得含义我们不能颠倒,其实墨和纸很难说谁在前谁在后,除了笔其他三种都是我们经常会忽视的。


首先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宣纸之名就是因为原产于安徽省宣城泾县,以府治宣城为名,故称“宣纸”。宣纸的分类的话也比较多,大的方向有这么四五种,最常用的也就第一种会听说或应用的比较多一些。

(一)按宣纸的加工方法来分的话,宣纸的种类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

1.生宣的品类还分为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生宣就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2.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

3.半熟宣也称半生半熟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效果也是折中的,“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二)按宣纸品种按原料配比可分为棉料、净皮、特净三大类;





1.一般来说,棉料宣纸是指原材料以稻草为主,檀皮含量在40%左右的纸,较薄、较轻,纸性绵软、手感柔润、润墨性强、适用一般绘画和书法,但纸薄,不宜用力过重。

2.净皮宣纸是指檀皮含量达到60%以上的,另辅之以少量稻草精制而成,纸性坚韧,柔软,宜书宜画。

3.特种净皮宣纸(简称特皮)原材料檀皮的含量则达到80%以上,安徽产特种净皮单宣在1979年获国家金质奖。它吃墨均匀、托墨色、下笔见痕。画大写意层次分明、着色鲜亮;画小写意容易控制笔墨;用于书法则墨色鲜亮、经久不退。总的来说,特皮的皮料成分越重,纸张更能经受拉力,质量也越好;对应使用效果上就是:檀皮比例越高的纸,更能体现丰富的墨迹层次和更好的润墨效果,越能经受笔力反复搓揉而纸面不会破。这或许就是为什么书法用棉料宣纸的居多、画画用皮类纸居多的原因之一——并不是不能用净皮、特皮纸写字,而是棉料宣纸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书法的需要了(除非您的书法风格是需要在同一个地方用毛笔反复涂抹)。

(三)按宣纸的规格可分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尺多种,这一块是比较应用中不好理解,对纸应该怎么样折叠也就是叠格,对于一些初学者可能不怎么清楚,这一块我会单独在出一篇再详细的讲讲,这里就先不多说了。

(四)按宣纸的厚薄可分为扎花、绵连、单宣、夹宣等;

(五)按宣纸的纸纹可分为单丝路、双丝路、罗纹、龟纹、白鹿等;此外还有生熟之分,如矾宣、蝉衣、彩色洒金、仿古色宣、水印瓦当等,共约六十多种。





关于分类还有更细的分类,我们在这里就没必要了解了,其实知道这些基础的就够用了。

关于宣纸的挑选,这也是很有讲究的,到底什么样的才是适合自己的,什么东西都不求贵只求适合自己。

对于初学者,简单说:薄纸宜画、厚纸宜书;单宣宜画、夹宣宜书。但不绝对,还有个人喜好。





选纸:挑选宣纸,应该有一定的纸类常识,一般来讲,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一)眼看——好纸不一定白,太白说明增白剂太多,不利于久藏;纸白但不刺眼,反光柔和;不能有草梗、沙粒、裂口、洞眼、其他附着物。

(二)手感——光滑、细腻、厚薄均匀、光滑中又有阻力。

(三)抖纸——绵软不脆。如有嘻哩哗啦的响声、手感僵挺,决不是好纸。

(四)蘸墨试纸——好纸反应:吃墨快、扩散均匀、墨缘无锯齿状、再点第二次,墨干后层次分明、墨迹清晰、两次墨点中间有细细的白印掌握了这几点,对于手头的纸好坏就很明确了。





最后说一下关于宣纸的保养方法,是的,宣纸也是要保养的,

宣纸的保护很重要,内行都知道,纸如果科学储存好的话,越放越好用。另外,保存得怎样对书画有较大的影响。

宣纸的防潮:宣纸的原料是檀皮和燎草,宣纸生宣的特点是吸水性比较强,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份,另也容易沾染灰尘,这里可以用防潮纸包紧,放在书房或房间里比较高些的地方。这样可以防潮。天气晴朗的日子,打开门窗,书橱,让书橱里的宣纸吸收的潮气自然散发。在古代就有晒书晒纸的惯例(一年中一两次就可以,防止宣纸吸收了过多的水份长霉点。)

宣纸的防虫:宣纸被称为千年寿纸,但也不是绝对的,防虫方面,为了保存的稳妥些,可放一两粒樟脑丸。

另应注意的方面:1.假如宣纸受潮了,不要日晒,解开包裹宣纸的防潮纸,让宣纸在自然空气中让它自然挥发水份。(要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日晒会影响宣纸的寿命和性能。2.宣纸存放的地点要远离油烟、潮湿。

如此看来,这纸也真是娇贵啊,其实任何东西我们在意了,他们也会回馈我们的,让我们用着很舒心。

相应的宣纸也有品牌的,在这里给大家列举几个做一下参考:

双鹿


红星宣纸

汪同和宣纸

杰星宣纸

汪六吉宣纸

陈林牌宣纸(网上没有找到能买到的店)

同星宣纸(网上找不到店)

桃记宣纸

皖星宣纸(没找到)

泾星宣纸(没找到)



以上是中国宣纸的十大品牌,可能会比较贵一些,下面这些在网上销量也是不错的价格不贵,可以参考一下

森宣阁

安徽徽宣阁

汲墨轩

宣钰堂

红旗宣纸

宣纸方面就先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会对纸张的尺寸和折叠再详细介绍一下,有错误的或者不全的还望大家能给予指正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