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世博会中国场馆建筑介绍是?
- 2、世博会中国馆的名字
- 3、上海世博会标志建筑叫什么?
- 4、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名称?
- 5、
- 6、世博会中国场馆建筑介绍是?
- 7、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名称是什么?
- 8、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介绍
- 9、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世博会中国场馆建筑介绍是?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上海世博会台湾馆
台湾馆将建造在世博园A片区。台北世界贸易中心提交的台湾馆参展主题为“山水心灯”,提倡未来城市文明“回归自然、回归心灵”,七大展示内容分别为“山水剧场、点灯水台、台湾之心、台湾之窗、心灵剧场、城市主题广场、城市艺廊”。同时,台北世界贸易中心表示将参加网上世博会,建立富有本地特色的模版;还将组织台湾的文艺团体参与上海世博会的文化演艺活动。
一、上海世博会世界气象馆主题
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
二、位置与范围:
世界气象组织馆位于浦东B片区西部B02街坊内,邻近轨道交通13号线世博园站,距浦东世博轴约600米,西侧与联合国馆为邻。 世界气象组织馆总用地面积2200平方米。 世界气象组织馆总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
三、“云中水滴”展馆外形设计说明
1、设计理念:气象馆的展示内容与建筑物外观进行一体化设计,以达到最充分的体现自建馆特色和优势。
在整体建筑设计上:将充分考虑到节能减排,气象馆的建筑将是一个“会呼吸的皮肤”,即以人的“皮肤”来比喻“墙体外层”,使整体建筑不仅能防风、防雨,而且还要能透气,使用节能的方式,降低空调使用率,使展馆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建筑。
2、建筑造型构思:从气象概念出发,以“云”为构思的基本出发点。以四个大小各异、方向不同的白色的扁圆球体相结合,形成的组合体从各个角度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朵云。 亮白色的膜结构造整个建筑外形,简单轻便,节省材料,符合临时建筑定位,又有展览建筑需要的亮丽外观。 膜布上均匀布满点,当喷雾都开启时候,整个建筑呈现一团云雾的效果,如果阳光高度角小于42度,在中间步行广场上的观展游客,面向气象馆,还可能看到包围建筑的彩虹。东北部设咖啡厅,咖啡厅外膜采用透明膜,让咖啡厅可以直接借“特钢大舞台”等景观,且不会引进过多的太阳辐射。
3、总体平面布局:展馆南侧作为观展人流主入口,设室外、室内等候区。北侧作为货运出入口,兼作VIP出入口。
场地周边为浅水池布满,建筑“漂浮”在水池中央,3个出入口各有一条道路。门口到用地边界为顺滑坡道连接,满足无障碍通道的要求。
四、“云中漫步”展示主题设计说明:
1、设计理念:将以树立世界气象组织、中国气象局致力于提高气象防灾能力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能力和贡献为主要形象的展览主线,用展馆主题“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来契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展览内容概述:从等候区进入入口通道,由坡道上二楼,通过“气候变化长廊”,体验球幕4D电影,“小球大世界”、“全球综合观测系统演示”、“气象卫星模型展示”等展项,进入一层的“世博气象台”,一楼展厅的西北方向为出口方向,为“未来气象与生活”展示区,这是最后一个展示内容。观展完毕,游人可以选择靠右的出口通道出馆,或者往左进入咖啡厅休息,或者购买纪念品,咖啡厅可直接出馆。
3、展示亮点有3个:
(1)4D影院―将拍摄以展示世界气象科技创新,为人民的福祉和社会进步服务,为大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现代城市气象业务发展为主形象的4D影片,通过三维立体的图像加上真实的动感以及“风雨雷电”的体验来增加趣味性。
(2)世博气象台――将建成一个“世博气象台”。这个气象台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示范项目成果的应用,参观者可以亲身体会这种“多灾种早期预警理念”将给城市防灾减灾带来新的促进,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生动的展品,更将在世博期间真正业务化运转,现场为世博会提供及时、精细的气象预报和服务。
(3)气候变化长廊-将以“全球气候变化与城市的责任”为主线,参观者可以详细了解到全球气候变化给城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危害,通过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灾难,给参观者以心灵的震撼。从而向 参观者推荐和倡导一种健康绿色的城市生活方式,呼吁参观者从身边小事做起,节能减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上海企业联合馆--魔方
主题:城市,升华梦想(My city, Our dreams)
位置:世博园区D片区
形象大使:蝴蝶教授--徐静蕾
简介: 世博会上海企业联合馆(Shanghai Corporate Pavilion)昵称“魔方”,是由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近4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联合出资建造,一个具有智能技术、梦幻意境和互动体验的生态环保建筑。其建筑风格、设计理念、环保应用、布展方式、娱乐体验和市民的参与都将魔幻地展现上海的未来。
在海韩帝国可以看的,更新的也很快,v+这个321524,在航空公司以及各机票售票处,未能在乘坐飞机后7日内领取行程单的旅客,可以在购票站补打行程单。2、购票后至飞机起飞后的30天内打印行程单服务有效。机场领取行程单的旅客,务必在起飞后30天内领取。3、飞机起飞后的30天以后申请打印行程单服务无效。超过30天无法打印行程单。这时需要联系承运人(航空公司)或购票的销售商协商解决。4、在指定bai的机场柜台行程单领取,一般的航空公司都会在机场设置机行程单领取柜台。5、如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咨询机场工作人员,他们会给你详细的解答。1、为保护您的合法权益,在网上预订机票,须注意查看网站上是否具备工商局颁发的网上电子标识,电信主管部门颁发的ICP证号,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国际证书。2、正规的经营航空客运代理业务的旅du行社或票务代理公司除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颁发的IATA执照号码。(2)具有民航局颁发的经营航空客运代理业务的许可。只有国内客票代理权的公司不可经营国际票务业务。(3)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民航预订终端系统。(4)具有经过民航和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培训合格的票务专业人员。RTHTHRTH3、为保证查到正确的票价,请询价时告知准确的去程、回程日期,并要求书面确认报价。4、航空公司会不时推出促销价格和有关信息,敬请经常留意'最新消息'栏目。5、为避免机位紧张时订不到座位,最好尽可能提前将机位订好。预订机位是不收费的,届时如决定不购票可通知订票取消。
世博会原创建筑案例:闪耀智慧之光( 2009年11月4日 )
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曾留下许多经典建筑:英国伦敦的水晶宫、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原子塔……每一个小小的场馆,不仅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和最新科技的结晶,也是当时人们对于未来建筑形式的大胆思考与探索。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一次成为全球建筑设计师竞技的舞台。本土的设计师们在这片群星闪耀的园区里有怎样的表现?日前,记者走进现代设计集团,走近世博园区里一个个原创建筑案例,可见智慧之光在此熠熠生辉。 功能与造型,孰轻孰重? 建筑形态意象无疑是世博会建筑的重要元素。上海世博园区里,西班牙馆的藤条、英国馆的触须、挪威馆的森林、芬兰馆的冰壶……无一不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与众多标新立异的建筑不同,本土设计师在世博园区的设计,却显得相当务实。 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之一的世博中心,就是一个以“功能完善”为首选项的建筑。这个以会议和接待为核心功能的建筑,没有刻意地表现自我,而以纯净的立面形式和规则的方整形态出现,落落大方。正如林语堂笔下的中国建筑“无声地叙述着自己平和的心迹,从而也暗示着自己的端庄有礼”。 世博中心的设计师傅海聪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也曾考虑过多种方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现在这种简洁的连体方案。因为无论从建筑的整体性、功能联系的便捷、还是能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分析,这都是最合适的。”如今,世博中心的会议接待空间沿着外墙分布,既自然地采光通风,又坐拥临江美景;每一层还有大小不一的室外露台,不仅为多样性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也增强了室内的舒适度。 另一个永久性场馆演艺中心,同样是本土设计师原创的精品力作。然而,即使是它时尚的飞碟造形,也是因功能而生。据设计师汪孝安介绍,由于场馆规模从最初的4000座调整为1.8万座,为了解决空间不足的难题,只能通过切割接地区域,来形成“借天不借地”的漂浮形态。事实上,“漂浮”的造型是演艺中心的必然选择。它借助于场馆周边功能区的上移,使下部的开放平台有效解决了各种交通空间的转换及剧场人流的集中疏散问题。 “我们认为,只有以缜密的功能组合为前提,形态意象才能有更为坚实的立足点。”汪孝安说。作为上海未来的大型演艺场馆,演艺中心的飞碟造型里,将举办巨星演唱会、国际冰球赛事、NBA赛事。 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院承担了中国馆裙房部分———地区馆的建筑及项目的整体机电设计,该项目现场设计负责人周红说:“作为设计者,应该努力提供最良好品质的展示场所,提供良好便捷的布展路线和硬件设备,以便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展示发展成就及多民族不同风采,并为中国馆的后续利用和长期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旧瓶和新酒,如何诠释? 与“平地起高楼,白纸画彩图”相比,改造老建筑要复杂得多。世博园区的所在地,原本是上海重工业厂区,遗存了二三十幢近现代建造的工业建筑。保存老建筑,将之改造成可持续更新的新场馆,也是本届世博会的精彩之一。而本土设计师在这一领域的绿色理念,令人眼前一亮。 世博园区里的宝钢大舞台,是由原来上海钢铁厂第三车间改造而来。按设计师杨明的话说:“我们放弃了最初希望积极‘赋予’的改造思路,而代之以一种更‘顺从’的设计姿态,将注意力集中到对厂房既有资源条件的调整利用上。”他们尽可能地保留原厂房建筑的结构体系,根据新的功能空间做出适应性改造,例如利用原有钢平台,搭建二层平台容纳主要功能空间等等。 同时,对宝钢大舞台的设计,也充分尊重工业建筑的历史原貌。原有钢柱、混凝土柱、屋架、钢平台表面以除锈、清洗为主,不改变原有材质与色彩;新增构件以轻质、可重复利用为原则,并通过其他的色彩与保留结构区分开,既体现可识别性原则,也反映历史的更新过程。未来,观众在宝钢大舞台里欣赏演出时,还能感受到工业场地的历史文脉。再如,庆典广场上的和兴仓库始建于1930年,是中国第一家民营钢铁企业的历史见证物。但80年的风雨侵蚀,使之已不能为今所用。设计团队经过分析,对其中心部位植入了3层钢结构体系,通过桥体连接。与此同时,认为其面向黄浦江的牌坊式立面及交叉楼梯较有保留价值,于是经过精心细致的现场测绘,达到整旧如旧的复原效果。 庄重方正盛邀嘉宾
作为世博会期间接待各国政要的特殊场馆,作为世博建筑群的形象代表,世博中心有别于其它场馆的“万紫千红”,却带有一份独特的庄重与神秘———方方正正的世博中心到底有什么看点? 看到已经建成的世博中心,宏伟和庄重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世博中心总设计师傅海聪开门见山,就提到了它不一般的“身份”:世博中心要在世博会期间承担高规格的接待任务;世博会后,它还将成为综合性的国际会议中心,承担诸如上海两会这样的重要使命。 作为世博会最重要的永久性场馆,傅海聪和他的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中,有十二个字的准则———功能完善、形态庄重、节能环保。简洁又不失磅礴的现代建筑风格,使世博中心已在黄浦江畔营造出恢宏的空间气势。 从浦江之畔远眺世博中心,犹如一艘巨轮正劈波前行。而其表面富有创意的片状折线玻璃外墙,更是赋予了整栋建筑物生命化的肌理。傅海聪说:“我们所设计的世博中心,应当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会议场所,而是有情感、完整的建筑体系”。 礼乐激荡、觥筹交错间,尽显大国风采。世博中心内以金色为主基调的宴会厅,面积达到了4800平方米,可容纳2000到3000人同时用餐,又能够根据不同的宴会主题进行空间分割;通过纤维塑造的天花板灯片,墙面上层次鲜明的光影效果,营造出喜庆而热烈的氛围。 “满天繁星皆夺目”的大会堂,是世博中心的又一大亮点。大会堂净高22米,平均宽度45米,长达60米,这里以后还会举办如两会等重要会议活动,甚至具备了一定的政治意义,所以设计上更多的要考虑其严谨、大气。因此,设计中高大空间与主席台浑然一体;穿孔墙面与顶板烘托出的“满天星”效果,除了隐含有“完美和谐、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之外,还能在声学效果上得到提升。 “粗看之下,或许你会觉得外部形态有点普通,但仔细看,能发现世博中心有丰富的‘表情’。”傅海聪特别提到了一个创新性的设计———通过锯齿形的角度变化,即使打开窗户,从外部看来,也不会破坏世博中心的整体感。“锯齿形”是世博中心的表情之一,到世博会开幕,人们走近世博中心细细品味,还能发现更多的有趣“表情”。 此外,世博中心设计建造过程中,特别强调了绿色节能理念,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其它场馆的表率与标杆。傅海聪认为,环保不应该只停留在添置先进设备上,而是要尽量在设计上开拓思路。比如世博中心通过减少表面面积、节能型的幕墙系统,在满足原有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环保需要。正因为如此,世博中心项目获得了两项很高的荣誉———国家绿色三星标准和美国建筑LEED奖。 整体与局部、外观与内质、建筑与文化、环保与经济,建筑物的各个方面都要努力找到彼此之间的“平衡点”,尽可能地取得协调,这是傅海聪在设计世博中心时的最大体会。他说:“每一个设计方案产生,就是一个计算‘最大公约数’的过程。找到了,也就是让建筑真正达到了平衡。” 旋转之馆变革理念
说起上汽—通用汽车馆竞标的那一天,汽车馆总设计师戎武杰至今仍然激动。“当时美国通用的评委们带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上海,而我们,用汽车馆的建筑设计说出了他们最想说的话———变革。” 上汽—通用汽车馆设计招标是在2008年7月,当时美国通用汽车全年净亏损309亿美元,销量降至49年来的最低水平。同年,通用中国保持6.1%的市场增长率,逆市上升。此时的中国市场似乎还没有感觉到大洋彼岸的震颤,众多投标团队也无从理解美国客户的内心感受。带着焦虑、也带着希望,美国通用公司的代表们来到中国,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给汽车馆起个名字。 “当时有很多设计团队参与投标,我们一定要让这个名字融入评委们的心坎。”接到这个任务,设计团队赶紧行动起来,中文名字很快就确定了———“旋动馆”,形象逼真、朗朗上口。英文名怎么办呢?戎武杰打越洋电话,请教美国的朋友,并传真图纸请他们参考。经过反复推敲,最后确定———“Revolution Road”。Road代表着大路、道路,而Revolution有两个含义,第一词义是“旋转”,另一个大家更熟悉的意思,是“革命”。 “旋转之路”、“革命大道”,再没什么比这更能打动美国人了。美国通用当时使用最多的广告词恰恰也是Revolution,革命。奥巴马激情洋溢地在全美国宣传他的总统竞选口号———“国家变革”。如今,汽车馆的名字与之不谋而合,对于在场的所有美国评委、对于通用公司、甚至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一剂强心剂。戎武杰回忆,那天的招标会上,他所在的现代设计集团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最后登场,他们对建筑形式的演绎、对项目内涵的诠释,深深打动了中外评委的心,赢得全场评委起立鼓掌。 2009年的8月26日,汽车馆钢结构封顶。从中标到封顶的一年中,“变革”的过程从未停止。 “一开始,我们就想把汽车馆造成一个圆。”戎武杰告诉记者,汽车馆就是一个圆。圆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想象:车轮、方向盘、发动机、齿轮……但是,这个“圆”想告诉大家的远不止这些。作为工业文明的代表,有着百年历史的汽车制造业最大的成就,就是将成千上万个零件加工“圆满”组合的能力。 上汽—通用汽车馆,位于世博会浦西园区。展馆处处与汽车呼应:流线型外观让人联想到汽车的外形,螺旋形设计则象征着“通往未来之路”。汽车馆身披的银色“外衣”由4000片可再生铝片组成,这种铝片所采用的数控冷加工下料、成型和校正等工艺技术,与高级轿车的车身钢板加工工艺手段如出一辙。此外,造车工艺中的薄板加工技艺、喷漆工艺等,也都被“移植”到了汽车馆的建造中。 汽车馆的圆,包含四层展厅。一层为等候区和候展区,二层和三层为主展区,四层为VIP区,实际上是一个由低到高、螺旋形上升的圆。四块片段式的散链,高低错落,弧线环绕,整个建筑也迸发出不断升腾的无穷能量,象征着汽车工业不断更新、积极向上发展的美好未来。 这还不是大家最终看到的汽车馆,设计师们还将在更多细节上不断完善。通过一些景观、雕塑和灯光艺术,“绿色工业”的概念还能更感性。想想看,2010年,汽车馆的馆顶平台上种上了麦子,在世博会举办的5月到10月,正是成熟的季节。金灿灿的麦田,一辆汽车摆放其中,静静地告诉人们,未来工业与自然生态也可以友善相处、和谐共存。 弧形墙里驰骋想象 远远看上去像一把平放的吉他,走进“吉他”,感受高耸的山脉,跨越森林和草地,穿过河谷低地,最终来到城市…… 上海世博园中,来自奥地利蔡廷诺格鲁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阿雷克斯·雅鲁和他的团队将以极其大胆而创新的手法,为人们带来一次奇妙的穿越时空之旅,您不仅可以在奥地利馆中用力地扔雪球,或许还能看到小鹿、小松鼠的身影。 “比在世博园中扔雪球更刺激的,是整个奥地利馆中,除了厕所,竟然没有一堵墙是传统的直立且呈直角的!弧形的、折线形的……任由您想象。”上海世博会奥地利馆副总代表穆娥透露。 此种设计,或许有着足够的理由: 夹杂着寒风的呼啸声,参观者首先进入一片崇山峻岭的山区中,由于山区中有覆盖面积达60平方米左右的雪域,人们很快就在低温中冻得瑟瑟发抖,脚下10厘米厚的积雪伴随着每一次的踩踏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耳边还不时传来雪山的崩裂声;顺手捏一个雪团,砸在墙面上,还能看见雪团飞裂的变化。 从雪山下来,森林出现在参观者的眼前,不远处一只胆怯惊慌的小鹿正飞快地向森林深处跑去,走在散发着香气的针叶树、阔叶树、莓子、蘑菇的森林里,说不定还会有调皮的小松鼠跳到你的身上,嗅嗅气味。树叶的沙沙声和各种飞禽如歌般的鸣唱中偶尔还能听见走兽发出的低沉吼叫声;在这里,参观者还可以看到树叶由于四季更迭而产生的色彩变化。 穿过茂密的森林,将来到一片水的世界,参观者可以沿河漫步,也可以玩水嬉戏,还可以看到来自欧洲中部原始森林和多瑙河流域的各种鱼类和其他动物。跨越了雪山、森林、湖泊,参观者的最后一站到了生活的家园———城市。莫扎特和施特劳斯会在280平方米由绿、红、蓝三种颜色搭配而成的城市里欢迎参观者,从击鞋舞到时尚服装秀、从古典音乐会到国际VJ之夜,美轮美奂的奥地利不同文化将在这里上演。 “所有神奇的旅行感受中,除了雪是真的,其他都是由72个投影仪和30台电脑向墙上播放的投影的效果。”阿雷克斯说,只有根据情景需要设计墙体的造型,产生的效果才能更为真实,“我要感谢来自现代设计集团的设计师和项目管理人员,是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完成了奥地利馆的结构设计,把我们的创意转换成了实实在在的施工图。”如今,奥地利馆的建设已经进入结构施工阶段,一次中外建筑设计师的精诚合作,带来的将是明年参观奥地利馆时的无限惊喜。 延伸梦想 黑金亦美 被称为“黑金”的石油,是全球经济的命脉,但在世博会上,这黑乎乎的玩意,有什么好看? 深秋的清晨,当记者走进位于南京西路上一栋不起眼的写字楼,发现这里堆满了设计图纸和各种资料,充满学术和探索的气息。办公室里忙碌的现代设计集团现代华盖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长兼总建筑师武申申女士,向记者讲述她如何在世博会上让“黑金”变美丽的故事。 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联合建设的石油馆,位于上海世博园浦西园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紧邻黄浦江浦西轮渡码头和卢浦大桥。三大央企非常重视石油馆的建设,他们也要求要体现出央企的实力和品质,将场馆的主题定为“石油,延伸城市梦想”,设计准则就是形体简洁、美观大气。 如何满足客户的审美要求呢?武申申指着设计草图说,整个石油馆中,这层“皮”是她和她的设计团队最大骄傲,“把外表皮设计成网罩结构,就能在上面充分发挥想象设计,而不影响内层建筑的原貌。据她介绍,石油馆外表皮层选用世界先进的PC材料———聚碳酸酯,也是一种源自石油衍生品的生产原料。这种化合物还可以被重复利用,符合“绿色世博”的理念。 武申申称,整体性地使用PC材料,让建筑物外观的整体感得到加强。同时,表皮面上还装饰着不少纵横交错的纹理,犹如数千条油气管道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将场馆的主旨完美诠释。她告知,PC材料很少被用于建筑,如此大面积地使用,在全国是第一次。 去石油馆,还能见识一下4D互动立体影片带来震撼的视听效果。在武申申团队的设计中,石油馆的大屏幕有7米高、28米长,在这样“包裹性”的剧场里,一部仅长8分钟的系列纪录片《石油时空之旅》,讲述了石油亿万年间的演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和未来的美好愿景。观众就如同亲历者一般,目睹自然界的沧桑巨变和造物主的鬼魅神奇。 什么时候的石油馆最美?武申申建议观众最好吃过晚饭去看石油馆。因为石油馆建筑表皮的节点构造中运用了先进的LED技术,让石油馆的外立面本身就成了一个硕大的“显示器”。当夜幕降临,浅蓝色的外表皮将流光溢彩,配合大型音乐喷泉的节拍,奏响华彩乐章的序曲。 武申申透露,石油馆将在明年3月开始试运营。很快,人们就将见识到中国的设计师,是如何把“黑金”变成美丽艺术品的。
世博会中国馆的名字
东方之冠
作为世博会[1]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盼。细细品味,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中凝炼了众多的中国元素。
■中国红
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
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高耸于上,宛如华冠;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
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规”“回”统一
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来。 “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似无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这正是江南园林的空间秩序。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馆的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要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融合“古”意“新”风的中国馆肩负着诸多使命。它能否成为黄浦江畔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中华文化如何体现?
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设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梦想。这样“重量级”的场馆,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 。”目前,这个综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各家方案之长的中国馆,正是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 简单来说,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具体来讲,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而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建筑外观上还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悬挑在基地最外侧的环廊立面,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为休憩设置的小品表面,则镌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与进取。 何镜堂院士说:“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现了中国文化、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
世博主题如何表达?
但是,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它不仅仅肩负着文化表达的功能,还必须有效诠释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一个建筑,应该如何表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 面对2010年即将在中国本土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已经递交了一份以建筑来表述的“环境宣言”。 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与能源问题是摆在所有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课题。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为此,中国馆极度重视在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的探讨与贡献。 据介绍,中国馆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策略体系,共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规划和群体整合层面,中国馆力争实现靠近世博轴,使中国馆与世博主题馆部分设备资源,能够形成共享与协调。 第二部分,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国家馆造型层层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这些措施将使中国馆比国家要求进一步节能近10%。 第三部分,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国家馆屋顶上还使用大量的太阳能板,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 第四部分,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何镜堂院士希望,这座中国馆,能把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居文明给予形象化的表现。
世界眼光如何看待?
一方面要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又要表达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肩负诸多“使命”的中国馆,还有没有能力关照到国际性的审美?还能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对此,何镜堂院士自信满满。 他笑着给记者列出三大理由:首先,中国馆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根据设计,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能够自如地引入各种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除此之外,始于中国馆南面的广场和公园,拾阶而上的平台,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以及中国馆园等,都以舒展怀柔的亲切,展现着和谐的人文关怀。 其次,中国馆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的现代转译。在这里,中国传统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胆的革新,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第三,中国馆选择了容易被世界理解的中国元素。如中国馆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地区馆在建筑边界上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软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等。 时间会对任何建筑有最公平的考验。我们期待着,黄浦江畔的“东方之冠”尽情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情怀,气宇轩昂地印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长久地成为面向世界的一个中国舞台
望采纳
世博会结束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世博会结束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位于上海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华艺术宫落户中国馆
中华艺术馆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分别选址在世博浦东园区的中国馆、浦西园区的城市未来馆。至此,上海艺术博物馆系列将形成完整格局:上海博物馆展示古代艺术,中华艺术宫展示近现代艺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当代艺术。
改建后的中华艺术宫将依托上海美术馆作为运营管理的主体,在原中国馆的基础上将展示面积扩大至7万平方米左右,预计于2016年10月1日开馆试展。中华艺术宫将作为今后上海美术馆的永久场所,成为以中国近现代美术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交流为基本职能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
作为世博会[1]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盼。细细品味,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中凝炼了众多的中国元素。同时,这些传统元素“古”意“新”解,透露出新鲜气息——
■中国红
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
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高耸于上,宛如华冠;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国际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
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统的曲线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规”“回”统一
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来。 “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似无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华,这正是江南园林的空间秩序。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馆的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要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融合“古”意“新”风的中国馆肩负着诸多使命。它能否成为黄浦江畔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编辑本段]设计理念解读
中华文化如何体现?
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设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核心展示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梦想。这样“重量级”的场馆,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国馆联合设计团队总负责人兼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 。”目前,这个综合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清华安地建筑设计公司和上海建筑设计院各家方案之长的中国馆,正是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 简单来说,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 具体来讲,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匠人营国”中的九经、九纬之道,成为国家馆屋顶平台建筑构架的文化基础。传统建筑中斗拱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则成为国家馆建筑形态的文化表达。从浦江对岸远眺,其气势有城郭墙垣之威武;从世博轴上近观,其形态如楼台门第之高耸。若沿江而下,轻舟渐近,则可见国家馆以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为背景,雄踞浦江之滨。 而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阶步道,或以园林小品与周围环境巧妙衔接;建筑外观上还镌刻着古代叠篆文字,悬挑在基地最外侧的环廊立面,印出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为休憩设置的小品表面,则镌刻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与进取。 何镜堂院士说:“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展现了中国文化、东方哲学对理想人居社会环境的憧憬。”
世博主题如何表达?
但是,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它不仅仅肩负着文化表达的功能,还必须有效诠释出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一个建筑,应该如何表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 面对2010年即将在中国本土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已经递交了一份以建筑来表述的“环境宣言”。 在21世纪的今天,环境与能源问题是摆在所有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课题。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同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为此,中国馆极度重视在环境与能源问题方面的探讨与贡献。 据介绍,中国馆有一套完整的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策略体系,共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规划和群体整合层面,中国馆力争实现靠近世博轴,使中国馆与世博主题馆部分设备资源,能够形成共享与协调。 第二部分,在建筑形体的设计层面,力争实现单体建筑自身的减排降耗。国家馆造型层层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这些措施将使中国馆比国家要求进一步节能近10%。 第三部分,在建筑表皮技术层面,充分考虑环境能源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户都是使用低耗能的双层玻璃,国家馆屋顶上还使用大量的太阳能板,有望使中国馆实现照明用电全部自给。 第四部分,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生态化的景观。 何镜堂院士希望,这座中国馆,能把中国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人居文明给予形象化的表现。
世界眼光如何看待?
一方面要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又要表达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肩负诸多“使命”的中国馆,还有没有能力关照到国际性的审美?还能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对此,何镜堂院士自信满满。 他笑着给记者列出三大理由:首先,中国馆为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空间。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的现代意识,是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根据设计,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能够自如地引入各种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除此之外,始于中国馆南面的广场和公园,拾阶而上的平台,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以及中国馆园等,都以舒展怀柔的亲切,展现着和谐的人文关怀。 其次,中国馆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的现代转译。在这里,中国传统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胆的革新,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第三,中国馆选择了容易被世界理解的中国元素。如中国馆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地区馆在建筑边界上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软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等。 时间会对任何建筑有最公平的考验。我们期待着,黄浦江畔的“东方之冠”尽情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情怀,气宇轩昂地印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况,长久地成为面向世界的一个中国舞台。
上海世博会标志建筑叫什么?
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揭晓仪式”在上海举行。会徽以绿色为主基调,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结合。会徽象征合臂相拥的三口之家。
这次世博会会徽的征集和产生,凝聚了海内外有关专家和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和心血,表达了全国人民办博的感情、精神和决心。这个会徽,既是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理念的象征,也是展现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载体。
汉字“世”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远看像一个飘逸的中文“世”字,近观又似三人合臂相拥前行,富有生命活力的绿色写意俊秀而充满动感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名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wMDY2MzI=.html这个是视频首先看一张图片,来直观的看一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会。 http://www.expo2010china.com/expo/sh_expo/slideshow/node2087/images/00026236.jpg 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以和谐为核心,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文明的进程,展示中国庄重详和的国家形象。 ps:中国馆创意的历史经过: 上海世博会组织者于今年4月25日开始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中国馆建筑设计方案,在国家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在短短几个月内,得到了全球华人建筑设计家的热烈响应,共收到设计方案344个。经过专家评审,评选出3个各具特色的方案。 其中“东方之冠”的方案在今年9月举行的世博会组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会议同时决定成立由组委会9个成员单位组成的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中国馆的筹备事务。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根据组委会审议意见,组织专业团队对方案进行深化和优化。 11月12日,中国馆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这个优化方案。 12月18日上午,浦江南岸的世博会园区内,打桩机宣告一项重大工程的启动。它就是万众瞩目的中国馆——一个标志性建筑将拔地而起。从此,它将每天迎接从东海海面喷薄而起的旭日,并代表中国人民的普遍感情与愿望,向全世界致敬。 最后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10年的世博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博会,我们相信,中国馆的独一无二的创意、构思、设想,会一个把古典传统的中国,和不断发展强大的中国结合起来,以最崭新的东方面目,对世界诉说着:中国来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东方之冠
(*^__^*)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又称“中国馆”,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于2007年12月18日正式开工。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简介】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建筑,目前尚在建。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世博园区内最重要的场馆项目之一,是本届世博会主办国设计建造并将永久保留的国家展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结构】
一楼的“序厅”,通透明亮。中央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模拟图的“艺术模型”,集上海新老标志性建筑于一体,象征上海的历史、文明与发展;位于夹层的历史文化名城厅,集中展示了上海的昨天与今天,浓缩了上海近七百年的发展历史,图片和注解为参观者道白。
二楼展厅是走进世博,现代化的模型展示了世博的整个规划。尤其是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1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三楼展厅中央有按上海市实际面积缩小500倍制作的城市模型、介绍了内环以内的城貌,因为未标路名,我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居住所在,只能以黄浦江为界分清浦东和浦西。在城市模型边上还有航空港,洋山深水港的介绍模型。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功能】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当然,最令人期待的是世博园区永久性场馆的横空出世,人们对此寄予了最多想象和期许:必须是最中国的,最有气势的,最值得永久观赏的。在众多世博场馆中必须一望而知是代表中国的建筑,也是最能阐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建筑,更必须是在世博会后,能变身为上海新地标的建筑,那里将是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最后,经过一次次全球设计方案征集、国内外专家一次次严格评审,设计方案一一变成设计模型摆在世人面前,并将在短短两年后,变成凝固的“城市雕塑”,迎接上海世博会这个全人类最大盛会的举办,并将永驻曾经的世博园区。
世博会中国场馆建筑介绍是?
中国馆高63米,最顶部呈138*138米正方形形状,由国家馆,地区馆和香港馆·澳门馆·台湾馆三部分组成。中国馆展示了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壮举和壮丽史诗,以及城市的变迁和发展。中国馆大致可以容纳7000人。设计灵感是将中国古代木造建筑和斗拱相结合,以“东方之冠”作为主体。国家馆的正中心是中国的精华浓缩,象征中国精神“东方的“冠”。同时,这种设计引进先进的高新技术,环保节能。东方的“冠”除了蕴含显著的中国传统建筑要素之外,还将地区设计和中国传统要素包含其中。地区馆中,使用大量“中国古代汉字”进行装饰,传达出中国的人文历史地理面貌。并在最外侧的“环廊底部”用“古代汉字”,刻入中国的34字传统王朝名称,以此作为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的象征。“环廊底部”设有供游人休息的场所,34个省·市·区的名字也被刻入,展示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民族团结”。在人类与城市及地球的共存和繁荣这一主题中,以“和谐”的传统理念为基点,将中国人记入历史。国家馆的建筑物是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和“地”的理念,特别是“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师法自然”等的思想。中国馆的外表是中国的象征色“红”“中国红”的外墙,体现出热情洋溢,团结奋进的民族品格。这是“中国红”的传统古典的理解。地方馆从两侧开始拓宽,引向国家馆,成为一个开放的,被人们喜爱的城市广场。
建筑外观介绍: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建筑数据: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场地西侧、北侧和东侧为地上两层高的地区馆,其南侧为中华广场。形成以南北向主轴的统领空间,构筑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可谓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国家馆的建筑面积为105879平方米,其结构体系为钢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所用钢材达2.3万吨。中间以四个混凝土核心筒作为主要的抗侧力及竖向承载体系,核心筒结构标高为68米。每个核心筒截面为18.6米×18.6米,相邻核心筒外边距约70米,内边距33米;屋顶边长为138米×138米。
主体构思: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在地区馆最外侧的
国家馆的精彩(17张)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概况: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展区:
中国馆展示了绵延不绝的中华智慧。“上善若水”,中国馆设计团队用水来比喻绵延不绝的中华智慧。从第一展区“东方足迹”中《清明上河图》里的“汴河”,到第二展区“寻觅之旅”中的亭台水景,再到第三展区“低碳行动”中的“感悟之泉”,一路激荡人们的思绪,启迪人们探寻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展示内容: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P:整理所得资料,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如果还有疑问,共勉之。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名称是什么?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简称中国馆)
就叫中国馆
泽东方--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用这三个字来命名,实在是再完美不过了.其理由有二:一,"泽""东方"--我们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希望有这么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为我们带来好运,一个"泽"字,就把我们这种心情全部滋润了,满足了.二,"泽东""方"--红色的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方形的建筑创意,成在当代,荫及子孙,复兴在即,方鼎言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国国家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展馆名称: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展馆位置: 世博园区A片区,世博轴东侧
展馆主题: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造型亮点: 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建筑面积: 三层,15000平方米
开工时间: 2007年12月18日
竣工时间: 2010年2月8日
设计者: 何静堂带领的团队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以和谐为核心,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文明的进程,展示中国庄重详和的国家形象。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山东快书处理好vkc
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以和谐为核心,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文明的进程,展示中国庄重详和的国家形象。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概况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展馆解读展馆外观
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详细>>
展馆外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建筑面积46457平方米,高69米,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高13米,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呈水平展开之势,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详细>>
展馆外观观众首先将乘电梯到达国家馆屋顶,即酷似九宫格的观景平台,将浦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然后,观众可以自上而下,通过环形步道参观49米、41米、33米三层展区。而在地区馆中,观众在参观完地区馆内部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展厅后,可以登上屋顶平台,欣赏屋顶花园。游览完地区馆以后,观众不需要再下楼,可以从与屋顶花园相连的高架步道离开中国馆。为了均衡客流,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将实行“全预约”参观,预约点设在展览现场各出入口。详细>>
展示内容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详细>>
亮点从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详细>>
国宝级文物将现身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将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详细>>
穷尽现有高科技手段 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新九洲清晏” 灵感源于圆明园 描摹中华典型地貌
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 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
传递中国气韵 篆书作墙组成二十四节气
除国家馆的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作为装饰。“叠篆文字”装饰的地区馆建筑表面,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
濒临失传“三斩斧” 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
看似简洁的中国馆台阶蕴藏无数奥妙,其共有76级踏步,质量、工艺堪比人民大会堂的大台阶。同时重拾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上万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达5400多万刀。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呈现出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
不知您想问啥?
很宏伟很壮观,绝对值得你去看,详细介绍请去官网查询。
友情提醒:不推荐世博期间去参观中国馆,因为是永久保留的,可以日后再看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将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
展厅“春天的故事”上演的电影《和谐中国》
这是一个三面都是巨大屏幕的电影院。 整个影片时间元素贯穿全片、生活流徜徉其中。 影片的结构由发展变化的昨天、和谐温馨的今天、朴素畅想的明天构成,分别用孔子《论语》中的三段警句统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国3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通过一个家庭30年3个典型场景的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8分钟影片《历程》在3个场景展开的同时,一组组经过精心选择的印刻着年代印记的照片从左右两屏悄然流过,勾起了人们对往事的集体记忆和集体情感。试映中,观众的这种情绪表现得尤为突出。 “君子和而不同”,以当今城市的1天,融合了幅员辽阔的大地上,各个城市各种生活的温馨和睦。在每一个时刻所展开的生活场景中,人们体验到了中国城市生活的丰富、和美与人间真情。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朴素想象,始终贯穿着可持续发展、善待地球、关爱自然的主题。水治理创造了城市湿地,荷花竞放的河边,螃蟹、小鸭自由自在;减排带来城市空气的净化,小鸟在城市上空自由飞舞;家庭的阳台上长满了瓜果蔬菜,主妇心花怒放;在120米绿意盎然的未来城市长卷上,生态建筑与城市绿化浑然一体,风力发电车成了环保大使,白鹭畅鸣着划过城市天际线,翱翔在自由的天空里。 尾声,一路欢歌的白鹭飞向穹顶,变成了晶莹剔透的水晶鸟,在星空里显得格外闪亮夺目;顷刻间,群鸟扑闪着掠过观众席,在出口处与观众交汇。人们在惊讶中得到了想象与视觉观赏的满足,以掌声表达了对《和谐中国》的赞誉。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简称中国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代表中国的主题展馆、位于世博园区的核心区。中国馆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与港澳台馆(分别为独立展馆)三部分组成。其中,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7000平方米,地区馆为45000平方米、港澳台馆为3000平方米。展馆于2007年12月18日正式开工,并于2010年2月正式竣工。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园区中最重要的场馆之一.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中国国家馆也将永久保留。 建筑数据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与东西轴线交汇处,是园区的核心地段。
展馆名称: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
展馆位置: 世博园区A片区
造型亮点: 明丽
建筑面积: 27000平方米
开工时间: 2007年12月18日
竣工时间: 2010年2月
设计者: 何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