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希钟去世,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真的好吗?好在哪里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8 08:51:14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王希钟还健在吗

不在了。国家一级美术师王希钟因病于12月19日去世,王希钟,男,1928年11月生于山东省蓬莱县长山岛。著名影视化妆师,曾在织布厂当学徒,常常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1948年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第四期训练班学习化妆,从此开始进入电影行业。

王希钟的人物简介

1950年2月,王希钟提前毕业调入北影任化妆员,一进入北影就参加了《吕梁英雄》摄制组,负责化妆工作,开始了电影化妆的艺术实践。后又在影片《新儿女英雄传》、《智取华山》、《一件提案》中担任化妆工作,他注重角色研究,力求外型与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吻合。1954年王希钟赴苏联,在莫斯科电影大学和莫斯科电影制片厂进修电影化妆,学习期间他系统考察了彩色影片的人物化妆规律以及肤色质感的描绘等很多化妆造型技法。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第一届副会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回国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化妆工作室主任,正式组建北影的化妆工作间,包括化妆,塑型化妆,化妆油彩等业务,他担任化妆师的影片有《万水千山》、《五彩路》、《以革命的名义》、《停战以后》、《海霞》、《茶馆》、《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等,他塑造的人物克服了电影化妆中存在的公式化,脸谱化等弊病,显得朴实无华。他曾发明了绢纱整变术,整睫毛形,绢纱粘双眼皮等整形化妆技术。1982年与李恩德合作在影片《西安事变》中,为众多历史人物化妆,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妆奖。著有《影视化化装技巧》。

你所不知道的20年前《西游记》的另一个电影版

各位看官:目前集合诸多影视明星、被媒体炒得热火朝天的电影《大闹天宫》,已被广泛关注,里面甄子丹版本的大圣,其实表演都可圈可点,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十几年前的一部同题国产影片,却显得默默无闻。因为这是一部没拍完的电影,就连拍摄完成的部分影像也难觅故踪——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在那个年代,如果这部电影拍完,必定会成为国产神话剧的里程碑!
想当年对该片真的非常期待,那时候央视水浒刚刚播出,国内影视制作已经开始转向聘请香港武指来指导电影,所以无论是动作还是场景,拍出来都应该是当时的一个里程碑。
电视上也一直关注对该片的报道,最开始聘请六小龄童出演孙悟空,后来由于其年龄、理念的问题,又更换演员,换成了小万春。至于换角风波,据说其一是因为和制片方特技方面的磨合结果不理想,其二是因为开始片方请来的好莱坞著名化妆师造的形更象外国人理解的千年老猴精,不象六小龄童心目中青年俊美的美猴王。后据说六小龄童给那位好莱坞化妆师看了他在央视电视剧《西游记》孙悟空的定妆照后,该化妆师称赞央视的比他想象出来的妆要好,于是也退出了。
小万春去世的时候,六小龄童发了微博悼念
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演员李阳鸣2013年6月21日20点16分在北京健宫医院因病去世,享年37岁。李阳鸣(原名李磊)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北派猴王”李万春之孙,6岁就同爷爷一起登台表演《闹天宫》,有“六岁红”“小万春”等称号。他的去世,让很多热爱戏曲人感到痛心,“南猴传人”六小龄童也向其致哀。
李阳鸣的祖父李万春与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并称“南北猴王”,两人不仅都在猴戏艺术上有成就,也是生活里的挚友。而两人的后辈在延续前辈的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将这份友谊延续了下去。
《金猴闹春》
2004年农历猴年春节,六小龄童就同李阳鸣在当年春节戏曲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上一起合作《金猴闹春》,南北猴王传人聚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再介绍下这部《大闹天宫》的时任导演张建亚:
张建亚(笔名木江),1951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中国内地男导演。1994年凭借执导的喜剧电影《绝境逢生》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导演奖。2002年11月1日执导的惊悚动作电影《极地营救》上映。2006年首次执导电视剧《贞观之治》。2007年2月8日执导的爱情喜剧电影《爱情呼叫转移》在中国内地上映 。 2011年担任新版《西游记》的总导演。 2012年执导人物传记电影《钱学森》 。
不过张导也算圆了西游记的梦,执导了张纪中版本的西游记,多多少少还有些大闹天宫的影子。
张纪中版本的西游记
下面来介绍下这部电影的详细资料:
当时的海报
开机时间:1996年8月
投资:1亿元人民币
导演:张建亚
出品人:韩三平、朱永德
编剧:叶永烈
美术:项海明
造型:戴敦邦
化妆:王希钟、沈东升、美国塑形化妆专家(进口美国最先进的塑形化妆材料)等
主演(部分):
孙悟空——李阳鸣(小万春)
菩提祖师——章宗义(六龄童)
太上老君——马精武
阎罗王——魏宗万
观音菩萨——王璐瑶
太白金星——黄宗洛
增长天王——穆铁柱
联合摄制: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珠达电脑动画公司
一如既往的英俊神武
韩三平不用说了,戴敦邦,央视水浒的造型师,王希钟是央视西游记的化妆师,演金顶大仙的那位老者。
下面是当时关于这部电影的报道
《大闹天宫》是当年的珠达电脑动画公司计划投资一亿元、并采用电脑数码技术制作的影片。1996年8月,该片在拍摄过程中爆出新闻,剧组宣布更换主要演员,片中孙悟空一角由青年演员小万春代替原来的著名演员六小龄童(亦在大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原来六小龄童与导演张建亚发生分歧,最主要的便是对电脑特技和演员关系的不同看法。六小龄童称,电脑特技如运用得当就不会出现问题,但一切高科技要以艺术魅力取胜,不能靠特技夺人。
张建亚则表示,六小龄童拍了一些样片后感觉自己似乎已成为电脑的工具和傀儡,状态一直不佳,他喜欢保持过去猴戏的格调并坚持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分道扬镳在所难免。
该片预算是1个亿,但是在花了2500万元之后就没钱了,因为投资老板当时一边在盖楼一边投拍这部电影,资金一下子出现了短缺。所以到目前,该片的胶片部分还放在上影厂内导演张建亚当时的艺术构思已经有许多“原创性”的内容。
小万春的定妆照
他回顾那时的创作情况时说:“那个时候我想着有一场戏就是托塔李天王去扫荡花果山。这场戏本来设计图都已经画出来了。托塔李天王一挥手,然后狂风呼啸,姹紫嫣红的花果山一下子就变成一片黄颜色了。然后再一挥手大雨纷飞,满山遍野的树木就变成那个枯枝了。小猴子们没地方躲,全都躲在树枝上,浑身发抖。它们赶紧往水帘洞里跑啊。就看见那个水帘洞哗哗的流水突然全冻住了。小猴子钻进去给孙悟空报告,说不好了不好了,外头出事了。孙悟空那会儿正在喝酒呢。说:‘不就吃了两烂桃吗?一会儿我跟玉帝老儿说去就是’。然后再一喝酒没喝出来。一倒咚一个冰坨子。他往水帘洞外面走去,看到一群小猴子全冻在那儿,水帘洞全都整个变成那个冰窟窿了!那时候想做,我们后来还没拍到这儿,没做成。
孙悟空学艺
事隔多年,导演张建亚看到了好莱坞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影片中出现了类似的情景,施瓦辛格扮演的冷冻人的神奇功力与张建亚构想的托塔李天王如出一辙,只是中国电影没有做成。尽管如此,《大闹天宫》标志着中国电影在数字化进程中的一种有益尝试。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电影人对数字技术最初的艺术感觉。
孙悟空听道
张建亚导演在回顾这部影片的创作时还说:“那个时候也有那种就带记忆云台的摄影机啊。但是那个大家都觉得太贵。你值得吗?你为这么一个镜头、值得去花这么多钱嘛?你是必须要吗?你一定要这个运动吗?都是这类的问题。那个时候我印象特别深。第一个感想就是说给我一双翅膀,但砍掉我一双脚。作为中国首次大规模运用数字化技术制作电影的朱达电脑公司,在无力支付影片《大闹天宫》每日所需的巨额的制作资金后,不得不退出了中国电影数字化的历史舞台。
穆铁柱版增长天王
这是当时聘请的穆铁柱进组饰演增长天王,目前,徐克、周星驰版西游记也聘请的篮球运动员巴特尔演沙和尚。
来看当时的报道:
被称为亚洲第一巨人的穆铁柱 今年已47岁。自前些年以巨人之雄姿进入影视圈,今天又受邀在《大闹天宫》中饰演“增长天王”。
进入拍摄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这位顶天立地的巨人。凭他那高大出奇的体魄,凭他那通亮闪光的双眸,加之那力攫千金的巨掌,同身旁的猴瘦小鬼默契配合,犹如大象都雏鸡一般戏耍,使围观者无不赞叹:“神威无比。”
为显示这位“增长天王”的无比神威,导演张建亚建议为穆铁柱配置一套货真价实的真铜盔甲,这下可苦煞了服装大师。须知为巨人制作戏装有多么艰难。先说量尺寸,服装师就是踮起脚跟也刚刚够到巨人的胸脯。万般无奈,只得搬来大高凳,未得高深武功训练的服装师爬上高登后竟像演杂技的小丑一般摇来晃去,几次险些跌下“深渊”……量好领口和肩宽后再量身长。结果两位服装师将皮尺从下到上全拽了个头,却刚够到穆铁柱的下巴。
下面是当时采访张建亚导演的一段话:
张: 当初,拍《大闹天宫》的时候,有记者问我,你认为中国电影要不要进入高科技时代?我说,这不是我们要不要进入的问题,而是由不得你不进入。你不拍这样类型的电影观众就不看,少年人,青年人,新一代的观众群,对电脑、网络、电视、MTV,……从小熟悉,从小就是在这种媒体、机器面前长大的,他们被它的影像的强烈视觉效果所哺育、所调教、所呼唤、所训练而长大的,已经形成了这种感受定势和语法习惯。你不给予他这个,他就会拒绝接受,所以不是我们要不要进入的问题,而是不由你不进入电脑合成影像时代。
黄宗洛版太白金星
中国电影导演中,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少,中国的电影制片厂、特技车间下马的下马,取消的取消,这是一件很让人忧虑的事情,每当碰到一部片子,要使用特技手法和合成影像手段时,中国人的习惯是能省一些钱就尽量省掉一些钱,尽量少花。外国电影制片人和制片厂是必须花的钱,一分也不能少。其实,这个钱花的是值得的。只要这些特技开支是真正丢在银幕上而不是丢在了别的地方,那么它一定会在影片中体现出来,将来也还是会赚回来的。相反,你这也舍不得那也不愿花,看上去好像省了,实际上造成了银幕上的贫乏和枯燥,再小的成本也一样要赔得精光。人家再大的投入,有更多更大的回报,还是合算。这个账不是一目了然,不用仔细算也很清楚的吗?
小制作、低成本, 你就一定比人家强吗?反过来说,人家在这个领域里, 一定比你差吗?举例来说, 《猜火车》(TRAINSPORTING)、《低俗小说》(PULP FICTION)、《好人威尔·杭汀》(GOOD WILL HUNTING)、《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OTS)……都可以说是低成本、小制作的影片,可是人家也有他自己的特点, 自己的优势至于亚洲电影里的低成本、小制作,像伊朗电影、韩国电影、日本电影近年来的成功之作,更不必说我的意思是说, 在低成本、小制作方而,也有竞争、拼杀、比赛、精益求精的问题小制作因为小,拿什么打动人呢?更要有独特的视点、深刻的内涵、真诚的态度, 把人物描写得入骨三分, 才能取胜不是。说你用较小的规模和故事,纪实的手法去开发, 就一定能保证你不冒风险,安全过关,在市场上求得平安。小成本要是赔,一样也可赔得很惨,颗粒无收,零拷贝的话,照样要赔上180-200万,你赔得起吗?这个类型的片子也许更要精致化、独创性、非常有特色才能成功。
雷公电母
小万春与工作人员合影
小万春与工作人员合影
当时猴王学艺的场景
不过,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资金缺乏和大制作的经验不足,不能使我们每年投人很多部动用高科技、高投资的电影制作, 这也是实情。我的意思是说,尽管困难多和起步稍晚,我们还是要不断地摸索,有更多的人更多的题材来做这方面的尝试。
现在想想还诸多遗憾,其实当时的想法已然很超前,如果拍摄出来,肯定是一部经典!最后来一张小万春的定妆照吧。

六小龄童演的孙悟空真的好吗?好在哪里

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之所以能让人记住和喜欢,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的造型,他这版的造型很帅很英俊,是名副其实的美猴王。但是大家要明白,这造型并不属于他六小龄童,而是归功于国宝级造型大师王希钟先生,没有王老师设计的这张脸谱,孙悟空的影响力绝不会这么大。
第二,要归功于六小龄童版孙悟空的配音演员,李杨老师。李杨老师给孙悟空的配音可以说出神入化,我小时候一直以为那声音是六小龄童自己的声音。
如果六小龄童没有李杨老师的配音。而是采用原声的话,那就是下面这种效果。
第三,就是因为86版《西游记》的导演杨洁老师,没有杨导的信任和栽培,不会有现在的六小龄童和经典的孙悟空形象。
第四,要归功于86版《西游记》总摄影师王崇秋老师,作为杨洁导演的丈夫,他们夫妻二人为整部作品的诞生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五,是六小龄童的表演。我们不可否认,六小龄童家族对于猴戏的钻研是很厉害的,虽然现在很多网友黑六爷,但不论人品,单从作品角度来说,六爷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
第六,归功于六小龄童《西游记》中的几位替身演员。虽然六爷从来不承认自己用了替身,而且扬言要告这些替身演员,但是咱们有图有证据,并非造谣生事。这几位替身演员为整个孙悟空的塑造也一样功不可没。
最后,是整个86版《西游记》的所有台前幕后人员的辛苦付出,才成就了这部经典巨作!
有图有真相,吴承恩先生故居门口挂着六小龄童的巨幅照片,曾经的吴承恩广场现在也改名为六小龄童广场了,咱还能说什么?确实应该把六小龄童放第一位,毕竟人家才是吴承恩。

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真的拍的很好吗

老版难以超越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啦。剧中那些无数神曲先放一边,辨识度很高的美女,比如少女一看就是少女(怜怜),少妇就是少妇样儿(百花羞),正房就是一张正房脸(铁扇公主),小三一看就小三(玉面狐狸),妖精就是妖精,神仙就是神仙(七只蜘蛛和七仙女的气质、打扮等绝对不会搞混的),这些也不用提了。那些原滋原味、好些只能在风光记录片里看到的风景,也不是这次我主要想说的(以前也盘点过老版西游记的拍摄地)。
1. 关于六小龄童的成功
六小龄童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演西游记,可以说是他脱胎换骨的历程,对他的改变真的不亚于西天取经对孙悟空的历练:他完全克服了娇气的毛病。一双近视眼练得炯炯有神。性格由内向变得活泼。演技和猴戏水平均大幅度提升。
(建议各位看看他的《过年》《连城诀》《燕子李三》以及演的周恩来,胡适,绝对不会让你有猴子的联想。他演技真的很好)。
在黄果树瀑布,他险些毙命;为了特效,他差点被爆头;日复一日的复杂化妆弄坏了他的皮肤;长期盯着大太阳看弄得他眼泪直流……为了美猴王炯炯有神的眼神,他真的是下了一番苦功。
我们可以看到,最初拍试集《除妖乌鸡国》时,他的眼神比较空洞涣散:那时的他,看上去更像一个文弱隽秀的书生。但随着不断的苦练,他的眼睛开始有神了,有戏了:慢慢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应该说,上天本来是把演好孙悟空这个大任降在他哥或他爸身上的,但阴差阳错,降在了肩膀本来非常稚嫩的他身上。而他用自己千百倍的努力,为世界缔造了一个经典。
所以说,别的孙悟空演员演戏,是为了赚钱,为了工作。六小龄童演,是为了使命,为了责任,为了家族的光荣。别的孙悟空演员演戏,是用档期,用演技。六小龄童演,是用生命,用血泪,用自己家族几代的积淀。
不知道各位90后小时候有没有看过一个动物情景剧《毛毛和哈利》,是一只狗和一只大猩猩演的,都是真的动物,然后人给配音。
所以小时候看西游记,我以为他们和这个剧的做法一样,一度以为演孙悟空的是只真猴,当时还很纳闷从哪个动物园找来的,又能说人话又能演戏演这么好。因为当时我没法想象给人身上粘那么多毛是啥感觉。
后来当我知道这是人扮演时,很震惊。自然敬佩也就油然而生。
再次向章老师致敬。
以及,我们不应该忘记为了这个角色的成功,那些幕后辛勤付出的人们:
给儿子倾囊相授的六龄童章宗义
历尽坎坷不改初心的导演杨洁女士
国宝级化妆师王希钟老师
出神入化的配音李世宏,李扬
音乐制作人许镜清,姚明(重名而已)
六小龄童的几位替身徐霆雷,丁健,任凤坡等
2. 关于六小龄童演猴子的非议
我想说的是,对章老师的肯定和崇拜不代表我得罔顾事实。他让我比较不能理解的有以下几点:
不承认替身。其实他有好多个替身:
玩蹦床表演的都是替身,试集里是江苏体工队的几位跳水运动员。不过,片头悟空的那几个蹦床动作的演员是哪里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弼马温骑马的背影是锡林浩特大草原上的骑兵团的战士。因为一般的演员不懂马性,带不了大队马队冲着一个方向跑,所以只能找专门的战士。
悟空出海学艺时,划船的背影是东山岛当地水性最好的渔民。其实水性再好,当时又没有什么保护措施,所以危险性也是相当大的吧。
下面这个也是替身,猛一下看不出来吧?这是莲花洞那段,因为这里六小龄童已经演了九尾狐狸精,所以孙悟空只能找别人了。扮演者是副导演任风坡,这个替身最厉害,正面特写,都是些什么神一样儿的化妆师啊。
3.为什么86版的西游记最为经典?
最后要说的是对现在一种流行说法的看法。现在很多人认为,86版电视剧拍的过于简单、幼稚化,把《西游记》应该有的佛道宗教哲理内容没拍出来。
我认为:首先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86版确实有这个弊端,事实必须承认。
第二,承认事实之后,我们要看到,为什么会这样?看历史人物要有历史之同情,就比如你不能说因为100年前美国造不出iPhone,就说那时候美国科技不行,没这道理。
86版已经过去整整30年了,可以算历史了。
试想,86版从开拍到播出才是80年代,距离某事件结束10年都不到,在思想、技术各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今天的前提下,对原著理解不够深入甚至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第三,《西游记》的内涵很丰厚,有佛道哲理宗教内涵不假,但更有幽默酣畅的文风、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英雄主义的追寻。
而且应该说,后者才是《西游记》的最大价值所在,是这部经典长盛不衰、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明中期是神魔小说的涌现期,可是为什么只有《西游记》成就最高,最为人熟知?
最大的原因就是《西游记》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她也写宗教,也写佛道,但她却完全不像那些“释氏辅教之书”一样僵化无聊,而是充满了文学的意趣。正是由于这一点,《西游记》才能不朽。
试想如果不是《西游记》这么精彩这么好看,孙悟空猪八戒这么令人喜爱,谁管你书里面有没有宗教内涵,哲理内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很多研究《红楼梦》的也有这种倾向,过分关注文本以外的东西,把小说本身博大精深的内涵却置之脑后)
你把《西游记》的宗教哲理内涵注意到了,可是对其幽默酣畅乐观的风格却忽视了,那才真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之举。
明乎此,我们就会发现,认为86版幼稚简单的观点有其片面性,没有认识到86版的杰出成就和贡献:在表现幽默酣畅的文风、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英雄主义的追寻这些主导方面,86版绝对是成功的,而且后来的几部在这方面鲜有能及者。
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部我们国人自己拍摄的、比较忠实于原著的《西游记》,才能让无数国人、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国人最起码知道了《西游记》是怎么一回事,才没有被日本美国搞出来的离原著甚远的那些东西带偏。
从这一点来说,86版在传播原著乃至整个中国古典名著的事业上,有其不可磨灭的筚路蓝缕、开疆拓土之功,值得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