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成喜梅花作品欣赏,王成喜绘红梅图的作品内容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31 10:21:18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王成喜绘红梅图的作品内容

此画以淡墨渲染背景,表现了红梅在寒崖冰窟中的怒放姿态。作者并且在画上题了长款。题款的内容也十分别致,是出自名著《红楼梦》中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创制春灯谜”中。小说中写宝玉联诗落第,被李纨罚往拢翠庵妙玉处乞来一束梅花,邢岫烟等人赋诗咏唱,邢岫烟所作即为此题画诗。曹雪芹写还在文中描述到:“这枝梅花旁有一枝,纵横而出,约有二三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欣赏王成喜的这幅画作,游目于繁花密蕊、浓墨重彩之中,不禁使人猜想,也许王成喜这件佳作的灵感来源,与这段精彩的描写不无联系。

王成喜国画作品如何?是不是值得收藏

作者简介
王成喜?1954生于山东省莱州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参加全军美展及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美展。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近万幅,获奖200余次。作品曾在日本、比利时、伊朗、韩国、俄罗斯、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土耳其、波兰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出版和展览。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著有《王成喜中国画》、《王成喜水墨漫笔》、《长岛渔家乐图卷》、《禅思抱散》(与贾平凹合作)等多种图书画册,多幅作品和传记被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及国内外近百种辞典图书,百余种报刊专题专版介绍,许多作品先后被辛亥革命博物馆、丰子恺艺术馆、蒲华美术馆、李苦禅艺术馆、钱君陶艺术馆及韩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内外博物馆所收藏。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以及韩国仁川日报、京仁日报等国内外20余家媒体都有陈列和收藏。2005年36米长卷《渔家乐》由收藏方以中国画直画之最申请入选“基尼斯世界纪录”。2013年荣获由人民日报有关单位评选的10位“中国水墨艺术家”奖之一。同时,藏家收藏的王成喜作品以及信札、手稿在北京嘉德、杭州西泠、北京传是、北京翰墨、北京美三山等拍卖公司的拍卖活动中均有良好表现。
王成喜的中国画人物极具特色,风格独特,虽然现在平方尺只有几千元,但前景看好,可以追踪和关注一下。
王成喜,1954年生于山东省莱州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被聘为国家文化部中国书画院院士研究员,浙江子恺画院院委,陕西红星书画院院士。作品先后参加全军美展及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美展及多项全国大展。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近万幅,获奖200余次。作品曾在日本、比利时、伊朗、韩国、俄罗斯、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土耳其、波兰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出版和展览。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著有《王成喜中国画》、《王成喜水墨漫笔》、《长岛渔家乐图卷》、《禅思抱散》(与贾平凹合作)等多种图书画册,多幅作品和传记被收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及国内外近百种辞典图书,百余种报刊专题专版介绍,许多作品先后被辛亥革命博物馆、丰子恺艺术馆、蒲华美术馆、李苦禅艺术馆、钱君陶艺术馆及韩国、日本、土耳其等国内外博物馆所收藏。解放日报,深圳特区报以及韩国仁川日报、京仁日报等国内外20余家媒体都有陈列和收藏。2005年36米长卷《渔家乐》由收藏方以中国画直画之最申请入选“基尼斯世界纪录”。2013年荣获由人民日报有关单位评选的10位“中国水墨艺术家”奖之一。同时,藏家收藏的王成喜作品以及信札、手稿在北京嘉德、杭州西泠、北京传是、北京翰墨、北京美三山等拍卖公司的拍卖活动中均有良好表现。
说实话现在对王成喜的褒贬不一,有很多人都说他的画过于脱离实际等等。不过我当初就是从王成喜的梅花学起的,所以我认为他的梅还是很耐看的!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还有如果从收藏角度来看,要看你的这幅画的画风,大小等等!主要是看他画的干!别有一番风味!
我很喜欢,尤其梅花。要我一定收藏,但要看什么样的画了,我个人看法收藏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值!!!
我喜欢他的人物画
王成喜国画作品造诣精深,值得收藏!
王成喜(1940—),中国著名国画艺术家,生于河南省尉氏县,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王成喜先生曾经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或从事艺术交流活动;王成喜先生擅长花鸟画,尤以梅花见长,其作品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城楼及日本国会众议院贵宾厅陈列(日本国会中悬挂的唯一一幅外国人绘画作品),并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美术馆馆藏。
王成喜先生擅画写意花鸟,书法擅隶书、行书,尤擅画梅,王成喜的梅花图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画家打破了世人对梅花的固定思维,梅花不再是以稀、瘦、少为美,不再孤芳自赏,不再以冷美人自居。在王成喜的笔下,梅花属于新时代,它应当饱满丰腴,它应当艳丽多姿,它应当缤纷烂漫,它应当传达一种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应当激励世界,激励中国。成喜的画,有厚实的书法功底,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努力把西画的透视、明暗、空间、质感等表现方法融入中国画的笔墨趣味中,以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他鲜明生动、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别开生面,洋溢着时代气息,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的享受。
王成喜国画作品图示:

凌空舒铁骨,红梅报春来丨丨梅湘子

王敬(梅湘子),广西桂林人,著名国画艺术家,堂号香园斋,师承王成喜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13岁开始学习国画,他擅长梅花、牡丹、山水。2008年献礼奥运,创开山之作120米《吉祥奥运图》国画长卷。2018年香港春季拍卖会六尺《铁骨生春》梅花作品八十九万元成交,现任钓鱼台书画院副院长,中华艺术品收藏学会理事,中华佛学会理事。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全国政协礼堂等收藏,曾被迪拜、韩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巴林等国家邀请举办画展与学术交流活动。其作品还多次被外交部馈赠重要外宾。

梅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但在早期,人们对梅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对梅子的应用上。如《尚书·说命》曰:“若作和羹,惟尔盐梅。”意思是,要做一道好吃的羹汤,必须放盐和用梅子做的醋。《诗经·召南·摽有梅》提到的“梅”,也是指梅子。不过,在《诗经·小雅·四月》中出现了“山有嘉卉,侯栗侯梅”的描述,诗人称梅为“嘉卉”,已反映出对梅花的欣赏态度。

梅湘子先生的梅花作品既有大师风范又有自己的个性语言,他的梅花粗壮的根柯苍劲雄奇,虬曲多姿的驱赶横斜偃卧。他擅长花鸟画,尤以梅花见长。继承了宋、元以来画梅大家的技法,又独辟蹊径,师法自然,着浓艳于浑厚,涵茂密于清逸。王敬的笔下,梅花属于新时代,它应当饱满丰腴,它应当艳丽多姿,它应当缤纷烂漫,它应当传达一种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他将红梅、黄梅、绿梅、白梅、紫梅置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去赋予它们不同的精神和特质。这些作品采用饱满开张的布局,极尽夸张的梅花形象,层次丰富而又拙劲大气的色墨,还有粗犷朴厚而激动人心的笔法,必然提升艺术的精神价值。

梅湘子厚实的书法功底,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努力把透视、明暗、空间、质感等表现方法融入笔墨趣味中,以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他鲜明生动、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别开生面,洋溢着时代气息,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的享受。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梅湘子很注意画面的严谨性,认真对待每一幅作品,不管是像悬挂在礼堂大厅的大幅画作,还是精巧的小品画,他都会认真处理每一个细节。在画梅艺术上他不断调整艺术思路,不仅在构图与笔墨上进行完善,更是深层的挖掘文化内涵,这是“古与今”的一种衔接性表达。

人们赋予了梅花极其丰富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内涵,并已经形成了拟人化的审美倾向和完美主义的理想寄托。如:不畏严寒铁骨铮铮的顽强抗争精神;历尽沧桑、宁折不屈的傲骨风范;俏不争春、潇洒人间的高雅品质,使梅花具有广泛的审美群体。他把画梅当作自己一生追求的课题来学习研究,可以用“魂牵梦绕,以心相许”来形容梅湘子画梅的执着,这是一种浸润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生命理想和情怀,它来自画家的精神追求。在梅湘子的写意梅花中,蕴藏着一种自由的精神追求和深刻的灵魂体验。

一张好的画不仅可以让人心情愉快,更能使人得到更精神层面的丰富,梅湘子的“载道”精神和“写意”精神是结合在一起的。正是因为这种“写意”精神和“载道”精神,给梅花创作获得了极大的思想容量和艺术张力,使他从当代生活的层面超拔了出来,创作出有个性语言和文化意蕴的艺术作品。

画家沈梅个人简介

沈梅,安徽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王培东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受教于王明明、王成喜、王培东、王文芳、石齐、霍春阳、邢少臣等著名艺术大师,并得到精心指点。擅长于大写意花鸟,尤精画梅,并有“沈梅画梅”之称;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和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不管任何画家作品,不管作品年限已有多少年或几平尺。想知道值多少钱?唯一的答案只有把作品拿到市场上才知道,市场上能卖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不是你我在这里说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也不是你我在这里说不值钱就不值钱。市场卖得的才是真正最准确真实的价格。沈梅画家的作品梅花图也如此。
目前画梅花画最值钱的画家有: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泽金、徐悲鸿、何香凝、黄永玉、王成喜、陆俨少等。
沈梅,安徽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王培东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受教于王明明、王成喜、王培东、王文芳、石齐、霍春阳、邢少臣等著名艺术大师,并得到精心指点。擅长于大写意花鸟,尤精画梅,并有“沈梅画梅”之称;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和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不管任何画家作品,不管作品年限已有多少年或几平尺。想知道值多少钱?唯一的答案只有把作品拿到市场上才知道,市场上能卖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不是你我在这里说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也不是你我在这里说不值钱就不值钱。市场卖得的才是真正最准确真实的价格。沈梅画家的作品梅花图也如此。
目前画梅花画最值钱的画家有: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泽金、徐悲鸿、何香凝、黄永玉、王成喜、陆俨少等。
沈梅,安徽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王培东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受教于王明明、王成喜、王培东、王文芳、石齐、霍春阳、邢少臣等著名艺术大师,并得到精心指点。擅长于大写意花鸟,尤精画梅,并有“沈梅画梅”之称;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和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不管任何画家作品,不管作品年限已有多少年或几平尺。想知道值多少钱?唯一的答案只有把作品拿到市场上才知道,市场上能卖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不是你我在这里说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也不是你我在这里说不值钱就不值钱。市场卖得的才是真正最准确真实的价格。沈梅画家的作品梅花图也如此。
目前画梅花画最值钱的画家有: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泽金、徐悲鸿、何香凝、黄永玉、王成喜、陆俨少等。
画家是指(Artist in Painting)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包括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油彩画、漆画等绘画艺术类的创作者。以国别分类,如国画家、西洋画家。 以作画材料分类,如水墨画家、油画家、素描家。 以题材分类,如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创意画家。 以画家派别分类,如:海上画派、京津画派、岭南画派、常州画派、长安画派、黄筌画派、湖州竹派、浙派、吴门画派、金陵画派等。
沈梅,安徽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王培东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受教于王明明、王成喜、王培东、王文芳、石齐、霍春阳、邢少臣等著名艺术大师,并得到精心指点。擅长于大写意花鸟,尤精画梅,并有“沈梅画梅”之称;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和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不管任何画家作品,不管作品年限已有多少年或几平尺。想知道值多少钱?唯一的答案只有把作品拿到市场上才知道,市场上能卖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不是你我在这里说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也不是你我在这里说不值钱就不值钱。市场卖得的才是真正最准确真实的价格。沈梅画家的作品梅花图也如此。
目前画梅花画最值钱的画家有: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泽金、徐悲鸿、何香凝、黄永玉、王成喜、陆俨少等。
沈梅,安徽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王培东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受教于王明明、王成喜、王培东、王文芳、石齐、霍春阳、邢少臣等著名艺术大师,并得到精心指点。擅长于大写意花鸟,尤精画梅,并有“沈梅画梅”之称;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和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不管任何画家作品,不管作品年限已有多少年或几平尺。想知道值多少钱?唯一的答案只有把作品拿到市场上才知道,市场上能卖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不是你我在这里说值多少钱就值多少钱,也不是你我在这里说不值钱就不值钱。市场卖得的才是真正最准确真实的价格。沈梅画家的作品梅花图也如此。
目前画梅花画最值钱的画家有: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泽金、徐悲鸿、何香凝、黄永玉、王成喜、陆俨少等。
沈梅,安徽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王培东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受教于王明明、王成喜、王培东、王文芳、石齐、霍春阳、邢少臣等著名艺术大师,并得到精心指点。擅长于大写意花鸟,尤精画梅,并有“沈梅画梅”之称;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和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上海市美学学会审美时尚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梅芳主持开幕式 新华网发
“走进临港新片区时尚艺术展”开幕式剪彩 新华网发
本次艺术展由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美学学会审美时尚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以“临水而兴、港通万界、大鱼天地、尚美生活”为主题,展现临港新片区鲜活面貌和文化精神。展览内容由临水而兴的国际化港城、以滴水湖为标志的城市景观和鱼水和谐的新城故事起源等提炼出大鱼天地、中西对话、尚美生活三个模块呈现。
为彰显和表达这个故事和这座城市的灵魂,艺术展特别展出上海著名海派油画家金柏松先生的《大鱼天地》系列油画,意喻讲述着临水而兴的港城之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体现新片区鱼跃前进的精神和风貌。临港发展史中常常萦绕“大鱼”“司南鱼”“信息飞鱼”等一个个充满温情与寄予的地域符号,在金柏松的一幅幅画中成为这片新土地新地标的共同记忆。此番,这一系列的油画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大写意和小写意的区别

  写意画又可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小写意画与大写意画的区别
  写意画分小写意和大写意画,大写意突出一个大字,不是指大笔大纸,才量上的大永远只是相对而言的,而大小写意画的主要区别和表现是在画面表现形式与精神境界上:小写意注重细节,画面较繁琐,而大写意笔墨气魄大,形象概况。如能在小幅画中写出大气象的人物、山水或花鸟,才显出大写意的特点。大写意画属“减笔画”,它与书法中的草书结合紧密,有的甚至是以狂草入画。中国的大写意代表画家有梁楷、徐渭、石涛、朱耷、齐白石等,而这些画家都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修养。

  大写意画注重心灵感悟的抒发,不注重物理表象的真实再现。大写意画重精神,这种精神既是画家个人的个性,也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大自由和大解放。所以,大写意画在强调表现画家真情实感的同时,须同时强调游心于万物,整体把握客观世界生生不息的变化韵律,不受时空、体面、光色、透视等物理现象的束缚,这就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极高境界。天人合一既是有我之境,又是无我之境。有我与无我的统一才是大写意画的境界。而大写意画的本质,正是敢于超越客观物象世界,表现人的精神和宇宙之情,是一种生命的自觉。

  今天真正能“制作”的画家多,能“写”的画家越来越少了,时代在进步,毛笔却退化。“骨法用笔”被当代画家所淡漠,而强调图式化装饰,强调肌理制作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画的主流现象,真正意义上的大写意画家已是凤毛麟角了,中华民族正大充沛之元神之气在当今国画作品中难觅其踪迹。

  所以,必须提倡书法在中国大写意画的重要性。汉字是最概括、最抽象的画,它对大写意画的取舍提炼物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写意画的发展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吴昌硕数十年写石鼓文,以篆书圆浑、凝重、苍雄的线条入画,一举扭转了清末花鸟画的糜弱之势。黄宾虹晚年的作品见笔不见形,把所有的形都转化为书法的线条,浑然忘物、浑然忘我,一片化境,给予了大写意画的发展趋势以巨大的指导意义。

  著名画家李苦禅曾说:“艺术之最高者当推草书。”齐白石曾谦逊地回忆道:“我一生之憾事是我还没有达到以草书作画的地步。”“狂草”是中国书法中最难掌握的一种书体,也是最难达到的一种自由磅礴的境界。中国大写意画同样既是一种高妙的画种,也是一种超凡的画境。中国书画艺术的精华历久不衰,具有永恒的魅力。大写意画的根本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绘画艺术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画中最高的艺术形式。
  大写意与小写意有什么区别
  画法上可以分为工笔、水墨、写意和半工半写。

  写意画俗称"粗笔"。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精神内涵,而忽略所描写对象的外貌形态。一般认为,写意画的创始人是徐熙,后人评伦他的画落笔纵横,意不在似,是第一个将写意画法载于画史的人。写意画又可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小写意多结合一些工笔的画法,工写结合,如南宋法常的花卉画;大写意则一路狂写,轻松洒脱, 如南宋梁楷的人物、"八大"的禽鸟、石涛的山水和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作品,笔墨酣畅,将写意画发挥到极致.

  大写意的形更放一些,小写意的形还是较严谨的。只要不用勾线与层层染色的工笔方法来画的,形又较清楚的,就是小写意了。如果形只能意会,以泼墨在纸上的方法为主来画的,就是大写意了。但没有严格的区分,大写意中大都参杂一些局部的小写意,小写意中局部也可能会有大写意。如果都是泼墨的画法,没有形,那就不再是大写意,成了波洛克的抽象画了。
  小写意与大写意的区别是什么
  大写意小写意你可以浅层次的理解为表现手法技巧上的工细程度,比如同样是画鸟,大写意在表现时 较小写意更加的简洁概括,而小写意在表达物象时会更具体。 但是,你也要明白,中国画注重的是画家自身的情感抒发,写意的潇洒随性更加能够体现出画家的真情实感(限于好的作品)。你可以看看八大山人(大写意)然后看看王雪涛(小写意)。

  小写意是介於写意与工笔之间,即半工半写,相对於大写意而言,它更加注重于局部的刻画(具体可参考孙大宏画的狗,王成喜的梅花,顾青蛟等一些画家的画);大写意较为豪放,用笔狂放,更加注重于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如:梁凯,齐白石,吴昌硕等一系列画家,他们画的大多都是大写意,你可将这些画家的画收集起来一比较就明白了!(吴昌硕和王成喜两个画的梅花都比较多,可拿他们画的梅来比较,这样要方便些,也好理解)。

猜你喜欢

1. 分析大写意国画花鸟图

2. 花鸟画大写意作品

3. 工笔画和国画的区别

4. 大写意中国画欣赏

5. 小写意山水画画法

6. 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

中国史上,有哪些擅长画梅的画家?

元代著名诗、画家王冕(字符章,号称梅花屋主,是画梅的名家)
王成喜先生擅写意花鸟,书法擅隶书、行书,尤擅画梅,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李长峰,中国书画家,国家一级画师、教授。是近年来崛起有实力的著名画家,以画写意梅花著称于世,尤其擅长画巨幅梅花作品。
画梅名家——邢久海
明初的墨梅画家徐敬
王冕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清末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李玉棻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1.郑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 郑燮(郑板桥)
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一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有“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板桥的书法, 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 穷极变化。这幅“两歇杨林东渡头”行书,体现了郑板桥书法艺术独特的形式美,“桃花岸”三字提顿之间尤为明媚动人。郑板桥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兰石图 石壁兰竹图 九畹兰花图
  2.高翔  
(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人,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终身布衣。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 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亦 善于写真,金农、汪士慎诗集开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精刻印,学程邃。亦善诗,有《西唐诗钞》。   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   扬州即景图一 弹指阁图二 扬州即景图二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 金农
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 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 ,风格古雅拙朴,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取法于《天发神忏碑》、《国山碑》、《谷朗碑》。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篆刻得秦汉法。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冬心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墨梅斗方图 菊花图 高梧玉立图
  4.李鳝   李鳝(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三阳开泰图 蕉鹅 芭蕉萱石图
  5.黄慎    黄慎写意人物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寿,菊壮,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 ,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 变为粗笔写意。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 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抱琴人物图 钟馗图 仕女抱瓶图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为“扬州八怪”之一。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后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风竹 梅花图 秋菊图
  李方膺既不是扬州人,又未如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何以得侧身于“扬州八怪”之列?关于这个问题,《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年第三辑所刊管劲丞遗稿《李方鹰叙传》已经作了考证,其要点为:一、人品、画品和其他七人(按指李鲜,江士慎、高翔、金农、黄慎、郑燮、罗聘)相当;二、通州于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前,还只是一个属于扬州府的散州,李方膺于康熙五十七年(一七一八)入学时,籍贯便是扬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广义的扬州人。李方膺跟“扬州八怪”之翘楚郑板桥的友谊,除从上面提到的几人共同创作的《花卉图》,《三友图》已可略见一斑外,更有可述者。 首先,板桥对李方膺的画艺极为佩服,评价极高。墨竹是郑板桥最拿手的绝技,但他《题李方膺墨竹册》仍认为李的墨竹“东坡,与可畏之”连画墨竹的圣手苏轼,文同都“畏之”,可见其评价之高。至于对李方膺最擅长的墨梅,则论述更具体,评价更高,郑板桥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后所作的《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说:   "兰竹画,人人所为,不得好。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惟俗己俗僧为之,每见其大段大炭撑拄吾目,真恶秽欲呕也。睛江李四哥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以难见工,以口口矣。故其画梅,为天下先。日则凝视,夜则构思,身忘于衣,口忘于味,然后领梅之神、达梅之性,挹梅之韵,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划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谓剪裁者,绝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谓刻划者,绝不刻画,乃真刻画。宜止曲行,不人尽天,复有莫知其然而然者,问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来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发,兴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干,夹杂飞舞,令人莫得寻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课而后去耳。乾隆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板桥郑燮漫题。"   在这幅画上,他还题了一首四言诗;   梅根啮啮,梅苔烨烨,   几瓣冰魂,千秋古雪。   据郑板桥在同一时间所作《题黄慎画丁有煜象卷》(《板桥书画拓片集》,原件藏南通博物馆)的跋语“郝香山,晴江李公之侍人也,宝其主之笔墨如拱壁,而索题跋于板桥老人。”我们知道郑板桥在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初夏他六十八岁时曾第二次来通州,李方膺的侍人郝香山拿出他所访藏的主人的画,请郑板桥题辞。郑有感于他与李方膺原来的深厚情谊和郝香山对其主人的一片忠义,便欣然命笔,写了上引题跋和诗,郑板桥这次来通州,住在城北二十余里的秦灶, “寓保培基井谷园”(金榜《海曲拾遗》),并去游狼山,在他的集子中,留下了《游白狼山》七绝两首。   这篇题跋先批判俗工俗僧所画梅花之令人作呕;接着称赞李亏膺所画梅花“以难见工”,“为天下先”并具体叙述其画梅时以不剪裁为剪裁,不刻划为刻划,顺乎梅之天性,不见人工雕琢的艺术经验;最后表示对这幅梅画的“新枝古干,夹杂飞舞”十分倾倒,愿意“坐卧其下,做十日功课而后去”。这篇题跋写得如此具体深刻、充满感情,也反映了郑板桥跟李云膺结交已久,接触甚多,知之甚深,是他们深厚友谊的重要见证。   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冬,李方膺解任合肥知县后,在南京借寓项氏花园,题名借园,从此定居下来,直至二十年(一七五五)秋因病回通州,其间整整四年时间,常与当时文坛泰斗袁枚,画家沈凤过从,谈诗论画,关系十分密切。乾隆二十年乙亥(一七五五)初春,李方膺曾回通州一次,袁枚有诗相送。诗集卷十一收了《送李晴江还通州》三首,第一首有句云:“才送梅花雪满衣,画梅人又逐飞。一灯对酒春何淡,四海论交影更稀。”所写确为初春景象,并明点“春” 字。李方膺喜画风竹。他的《潇湘风竹图》画一方丑石,几竿湘竹,竹梢弯曲,竹叶向一个方向飘动,显示出狂风大作的情景。   画上小题诗:   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李方膺画风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题《风竹图》中写道: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   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他当地方官三十年,遭受过几次沉重的打击。雍正八年(一七三○)他在乐安知县任上,因开仓赈灾来不及请示上司,而受到了弹劾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他在兰山知县任上,总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开荒,官员们乘机勒索乡民,他坚决抵制,竟被投进监狱,吃了一年冤枉官司,最后是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在合肥知县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贪赃枉法”的罪名而罢官。凡此种种,就是他所说的“波涛宦海几飘蓬”。官场太黑暗了,他便弃官去学画竹,当了“画工”,他的性格依然未变,“自笑一身浑是胆”,蔑视传统,蔑视权威,爱画狂风,以此寄托自己与恶劣环境坚决斗争的不屈精神。李方膺的笔下,狂风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这仅是画家性格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他跟恶势力斗争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则促使他笔下的风化为使万物欣欣向荣的春风,使劳苦大众得到温暖的和风。他在《题画梅》诗中写道:   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他希望天风把可爱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户,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让家家户户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这天风便是与狂风完全不同的暖风、和风。由此可见、李方膺的爱写风画风,正是他鲜明个性的充分体现。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高且坚,   迥干春风碧云里。[1]   这首诗描绘了苍松的坚强质朴,表现了作者不屈从权贵,耿直廉洁的铮铮铁骨。又通过了怪石的耸立、不屈不挠,体现了诗人特立独行的高尚品格。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 汪士慎
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风雪梅花图 白桃花图 春风泄香图
  8.罗聘    罗聘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清代著名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祖籍安徽歙县,后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做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兼能诗,著有《香叶草堂集》。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後,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後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 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扬州八怪”怪在哪里?   “扬州八怪”究竟“怪”在哪里,说法也不一。有人认为他们为人怪,从实际看,并不如此。八怪本身,经历坎坷,他们有着不平之气,有无限激愤,对贫民阶层深表同情。他们凭着知识分子的敏锐洞察力和善良的同情心,对丑恶的事物和人,加以抨击,或著于诗文,或表诸书画。这类事在中国历史上虽不少见,但也不是多见,人们以“怪”来看待,也就很自然的了。但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并没有晋代文人那样放纵--装痴作怪、哭笑无常。他们和官员名士交流,参加诗文酒会,表现都是一些正常人的人。所以,从他们生活行为中来认定他们的“怪”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只有到他们的作品中,来加以研究。   “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他们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他们的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笑我板桥怪。”当时人们对他们褒贬不一,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偏离了“正宗”,这就说明了它所以被称之为“怪”的主要原由。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绘画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虞山、娄东等画派,讲求临摹学习古人,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并以“正宗”自命。他们的创作方法,如“正宗”画家王珲所说,作画要“以元人笔直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们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作品多为仿古代名家之作( 当然在仿古中也有创造),形成一种僵化的局面,束缚了画家的手脚。   “扬州八怪”诸家也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也“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他认为“古人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人肺腑,不能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

广西有哪些画家

李华琪,广西籍,现居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当代写实主义实力派画家,是我桂系在京城最著名的写实艺术家,被业内推举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画家。
黄格胜,广西艺术学院院长还有很多头衔。漓江画派创始人
石涛、黄小春、吴学斌、李华琪、黄格胜、马达
阳太阳----晚号芦笛山翁,80岁后称画童。1909年生,广西桂林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在上海与庞薰琴、倪贻德等人创办“决澜社”,提倡新绘画。1935年入日本大学研究各国绘画艺术并积极创作。其油画作品入选世界性大型美展“日本二科美展”,与马蒂斯、罗丹、戈雅、勃拉克等大师的作品同场展出,并同时印入画册,被誉为“中华之夸”...1937年回国,任初阳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桂林美专、广州美专教授,解放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教务主任,广西艺专校长,中南美专副校长、教授,广州美院副院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广西书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广西美协副主席。1993年在北京举办阳太阳画展。 出版有《阳太阳画集》、《阳太阳水彩画集》、《阳太阳艺术文集》等。
帅立功----桂林人,1942年生。1964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广西工笔画会副会长,美国东方艺术协会顾问,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工艺美术系主任、中国画教授。荣获1997中国画坛百杰称号。
帅立功师从黄独峰、刘锡永、阳太阳、林令等名家。自幼随父亲广西著名国画家帅楚坚习画,深得家传。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选送德、英、日、美、南斯拉夫、韩、新、马、泰、港澳台等地展出发表。在国外展览25件,国际收藏18件,国家级和政府首脑收藏19件,省级展出40余件。1986、1988年两次在美国举办个人展。1992年赴日本取手市参加桂林市书画联展。1993年11月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席画展的有原副总理谷牧、副委员长王光英、程思远、韩叙等及艺术界常沙娜、袁运甫、王迎春、李宝林、陈绶祥、柯光辉等名家光临。画展成功,得到好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美术》、人民日报等新闻单位并作报道及发表。作品曾获国际奖2次,国家奖3次,省级奖9次。
帅先生擅长国画、人物、山水。用笔线条挺拔流畅,造型生动,传神有致,人物秀美,色泽淡雅。泼墨山水,中西兼收,水墨淋漓,大胆奇特,独具匠心。代表作《硕果累累》获文化部全国民族美展佳作奖、广西文化铜鼓荣誉奖。《苍榕》获台湾书画大赛金奖,《百年沧桑》获中国文联中国画坛百杰奖,《双狮上金山》获中国体育书画大赛佳作展,《乾坤泻玉图》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国际荣誉金奖。出版有《桂林仙境》集、《榕颂图卷》、《水墨画技法与纠错》等。。
其作品为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北京当代美术馆、广西博物馆、中央民族宫、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细川护熙、美国杨振宁博士、日本取手市、熊本县市、长谷川市、小松市、那霸市、长崎市、美国三藩市、奥兰多市、德州市、澳门等市政府收藏。《苍榕》获台湾书画大赛金奖、《林晖》获广西教师美展一等奖、全国教师优秀作品奖、《双狮上金山》获全国体育美展佳作奖。
帅先生的专业广度较宽,对中国画的理论有新的认识。出版有《桂林仙境》集、《榕颂图卷》画册、《水墨画技法与纠错》专著等,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多篇。兼写评论、散文、书法与古诗词等,是一位极有潜力的画家。(根据书画家姚建新教授提供的信息等资料编写)
张复兴----1989年,《清漓人家》获全国首届工笔山水画金叉奖。
1991年,《金秋时节》获中国的四季美展铜奖。《侗乡秋高》获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铜奖,《爽秋》获1992年海南国际水墨画大展银奖。
1993年,《苗乡春融》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展三等奖,《苗寨春深》获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铜奖。
1994年,《一溪寒水出秋山》获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
1997年,《清泉入户鸣》获中国画坛百杰奖,《行至秋溪看水时》获世界华人书画大展金奖。
1999年,《溪山新雾》获中国画三百家银奖,《家在水云乡》获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青城印象》获全国五自治区美展银奖。
2004年,获黄宾虹学术奖
秦志华----少年时随当地名师陈良生习画,97年拜著名美术教育家、画家丁井文〈笔名劳丁〉为师,在他的引导下,考入北京画院。师承著名画家王培东学习花鸟画,后经王明明、郭石夫、赵志田、王成喜等名师的指点和教诲,画艺日进。喜作花鸟优爱创巨幅梅花、牡丹,作品多次获奖。
何关远----何关远1973年生于广西龙胜,绘画是少年时代追求的梦,现从事专业画家,1994年后在画廊从事专业画师。1998年结业于桂林画院。经过十多年艰心努力总结了一套以线条方式来表现桂北地貌特点的手法
王松清----广西临桂县人。自幼酷爱绘画,王敬先生门下研习中国花鸟画,系先生的入室弟子 2001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美术展并获奖。作品《梅花》入选海峡两岸书画名家精品展览并被收藏。2005年元月16日在韩国釜山美术馆成功举办了画展。作品远销日本.荷兰.新加坡.加拿大.法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并普遍受到欢迎!
黎小强----1968年生于广西,祖籍广东。1996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水墨人物专业研究生同等学历班。现为桂林中国画学院人物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编著有《人物速写》等专著。
阳光----桂林人,现为桂林画院副院长,桂林美术馆副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桂林市政协常委,广西人大代表。其作品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并在洛杉矶、温哥华、东京、上海、广州、台北、台南、高雄、南宁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连续三次获《日本东京国际书画展》大奖,作品《苍岩叠翠》等在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05年春、秋季拍卖会上分别以12.1万元和13.2万元落槌。并有千余幅作品被各地美术馆、博物馆及美国哈默艺术馆、日本美术馆、中国台北国父纪念馆、高雄美术馆、中国台湾王家艺术基金会及海内外人士收藏,为收藏界关注的中国画家之一。出版有《阳光桂林山水画集》、《阳光艺术》、《阳光画集》等专著9部。其画风笔墨语言纯正,不事造作,画格高雅,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被社会各界所欣赏。

急!在古代被人们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在他们身上具有的品德是什么?

梅,傲雪清高者也;兰,孤芳幽沁者也;竹,操节高洁者也;菊,隐逸傲霜者也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
三、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四、菊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质。
空荡的房间,静自翻看着毛泽东词《咏梅》。读着那“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悄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词句,感觉隆冬时节,眼前的枝头上,绽放了梅花。读到梅,让我想起了“梅兰竹菊”四君子风格的淡雅与品质的高贵。“梅兰竹菊”四君子,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高洁的象征。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也与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它既没有牡丹仪态万千的雍容华贵,也没有玫瑰浪漫温柔的艳丽芬芳。梅花的美,不是一朵,而在一群,她在盛开时一团一簇,给人温暖的感觉。深冬初春里赏梅,会有一种热烈的气氛,让人感觉不到深冬初春的冷峭。她那不畏严寒、经霜傲雪、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独特个性,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敬重。
古往今来的文学写作中,也是被歌咏得最多的品种之一。“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黄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笔下,梅是如此的寂寞,也衬托了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妙笔,让人闻到雪中梅花的淡淡暗香。“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的词,把对故国的思念,离恨随人而远的忧思,融进了雪梅之中。
梅在绘画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南北朝时就有人画梅,到宋朝成了一种风气,再到明清画梅者更是数不胜数。元朝画梅大师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墨梅图》,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当代画家王成喜,有“梅花王”的美誉。他笔画的《凌风傲雪》,神姿绰约、暗香疏影,不奇、不特、不狂、不怪。凝霜傲雪的梅花,在王成喜笔下的梅花生机勃勃,浓艳瑰丽。
雪满高卧苍雅红,
剪雪裁冰寒亦融。
清韵澄滢呈傲骨,
幽芳逸致何俱冬。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的花卉。它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兰花,清香淡雅,气宇轩昂,临风摇曳,婀娜多姿,花开幽香清远,沁人肺腑。它那“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的高洁品质,为自己迎来了“空谷佳人”的美誉。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或者兰宜。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
在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学中,兰所占的比重也相当大。“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屈原大夫用如此的词句来赞美兰花,让人领略了兰的美丽。“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杜牧笔下的兰花,在碧水茫茫的兰溪河边,河水与兰花相映,兰花散发着特有的幽香,细雨霏霏,将一幅朦胧淡雅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苏辙的这首诗,意境虽颇蕴禅机,但对幽兰的简约品性,推崇备至。
再看兰的画,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清代画家李方膺画的《兰石图》,以焦墨写兰叶,几丛幽兰,花叶纷披,纠缠错结。运笔如飞,纵横豪致,粗犷不羁之气充满画面。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他画的《幽谷兰竹图》,以骨气、骨力取胜。追求雄强、豪壮、气势、刚阳之美。潘天寿的艺术是渗透着时代精神的。
风姿秀逸且郁葱,
香馥惠芳万花丛。
素雅清幽洁尘世,
绿叶紫茎丽质中。
竹,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竹子与松树、梅树合称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许许多多叶似剑鞘的竹子,枝繁叶茂,在竹波荡漾,连片成海。它们有的如绿珠坠地,有的又如翠云接天,那千姿百态的竹海里,竹叶婆娑起舞,摇曳万里。置身于竹海,处处饱含着竹的清香。其情其景其幽香,无不使人陶醉。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千百年来,竹子清峻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文人爱竹,古已有之。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知之者很多,称颂者也不少。竹对苏东坡来说,竹比每天必须的食物都重要了。李贺的“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写出了竹的几分哀怨,把情与恨的感叹用竹写了出来。范成大的“船尾竹林遮县市,故人犹自立沙头。”则在竹中写出了含泪的离愁,让人感觉那绿竹也有着一分与人相同的离愁别恨。
对于画竹,在众多画家中,“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一绝。他画竹成癖,四十年来一直画着竹枝,并以诗赋画,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他的《兰竹图》,浓淡相宜,一张一驰,五色墨精彩分呈。当代画家赵少昂老先生画的竹《竹林幽思》,笔墨奇肆,独具风格。特别是对竹叶的用笔,洒脱放达,极似竹子的性情,韧而不僵。
瘦身嫩笋菱叶摇,
素装高节且玉腰。
俏立轻闻潇湘泪,
不与雍容争媚娇。
菊,又名延年、寿客等。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深秋季节,百卉凋零,唯有菊花霜中争艳。经过严霜后,才能等到花开,这也许就是被称为傲骨的由来。
文人笔下的菊花,更显得多姿多彩。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谓是脍炙人口的佳句,妇孺皆知。王安石的“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把落地的黄菊比喻成雨后的黄金。李清照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诋迟?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写出了自己的满腹忧郁。
菊花入画稍晚,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画的《对菊图》,画法精细,望远景山峦重复,屋舍掩映山间树丛,中景溪水平静,近景院落内,有两松交错盘结,一高人对菊而立。笔法细秀苍劲。近代画家陈大羽的《松菊颂》,松柏龙腾虬跃,霜菊气韵生动。笔墨酣畅,色彩鲜明,溢出画外。笔墨功底厚实并以书法入画,显示出浩荡磅礴之气势。
冷香四溢空傲世,
芳华重阳簇翠枝。
青烟疏雨西风紧,
明月萧条竞放时。
纵观“梅兰竹菊”四君子,与中国的古老文化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密切相关。如果每个人都能把“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高贵品质学好,再合理的运用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那么,这个纷乱的红尘,将会少了许多的烦恼,多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清新。随着都市文明的快速发展,久居都市的人们,在急剧变化的现代生活中,身心时时处于紧张得疲惫的状态,于是每一颗徘徊的心灵,都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找一个静寂的远离喧嚣的闹市,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清静之地。
在这“梅兰竹菊”四君子的高雅清静之地,拔动心情的琴弦,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在清静的港湾得以歇息。静下心来,坐在茶楼或者在自己的居室中,聆听一曲梅的《望乡》,细赏一曲兰的《月朦胧》,慢品一曲竹的《小桥流水》,再用心听一曲菊的《心静如水》。用心聆听那传统乐器二胡、古筝、排箫、洞箫、琵琶、扬琴、中音笙中发出来的清心音乐,再细想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清淡与高雅,把你我带入清新宁静的心境,让心灵在与世无争的清淡中,在悠扬的音乐里,感悟生命、感觉温馨、感受自然,那将是一种怎样的美好!

中国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有谁?

邢灵敏老师大写意绘画荷花作品大气,也极具收藏价值!老师的作品网上都有,可以参考。收藏要看作品,不用看名气和一些组织论资排辈的头衔,收到好作品才是硬道理。
03邢灵敏绘画作品《墨荷图-五》
06邢灵敏绘画作品《荷趣图》
还有牛斌老师。
牛斌先生简介
当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
1966年,出生于山东梁山,后定居北京。
1988-1993年,先后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北京画院中国画研修班。师从著名画家杨象宪、高天祥、杨硕、王培东等教授,1991年得到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指导。
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四人花鸟画联展”;1999年,在北京王府井工艺美术大楼举办联展;2002年、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全国名家书画邀请展。其作品《玉盘倾处暗香闻》《春酣图》《春满乾坤》先后被中国画研究院、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等有关机构收藏,诸多作品被海内外机构和收藏家收藏。《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报纸杂志对其进行专题报道;2005-2014年间,先后应邀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创作布置作品,组合条屏作品《君子之风》及梅、兰、竹、菊系列五十余幅。《天安门珍藏书画集》《携手同辉》《荷花杯全国书画大展》等十余部大型画集收录其作品;2011年5月,赴黑龙江采风、写生。历时月余,创作巨幅画作《大美双鸭山》;2014年10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一牛斌》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年11月,赴海南多次采风,搜集创作素材;创作大幅画作《云想衣裳花想容》《佳人欲醉不思还》《成林竞作撑天柱》《梦幻七仙岭》。
张华,甘肃秦安人。中国花鸟画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书画家协会理事。专攻花鸟,尤以牡丹、梅花、紫藤等吉瑞祥和的小写意风格见长;所绘牡丹清新雅致,深受大众喜爱。
徐熙,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人。
古代有五代徐熙;北宋苏轼、黄庭坚;南宋法常;元朝王冕赵孟頫;明朝徐渭;清朝朱耷扬州八怪等。
近现代有汪岳云、王天胜、王培东、温泽辉、王晋元、王成喜、王洪学、徐希等。
1、徐熙,五代南唐杰出画家,金陵(今南京)人,一说钟陵(今江西进贤)人。其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妙与自然无异。
代表作有《玊堂富贵图》、《雪竹图》等。
2、法常,中国南宋画家,僧人。号牧溪。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3世纪60~80年代之际。蜀(今四川)人。曾因反对奸相贾似道而遭通缉,在浙江一位姓丘的人家中避难。擅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物。师法梁楷,加以发展变化。所画猿、鹤、观音、罗汉等,造型严谨,形象准确。
代表作有《观音》、《松猿》、《竹鹤》。
3、汪岳云(1891-1967),字炳林,号钟奇,江西省宜春市万载潭埠池溪酒壶形人。汪岳云自幼喜读诗文,爱好绘画,1920年前后肄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及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是20世纪初北京书画界领袖陈师曾的入室弟子。
在陈师曾的教导下,汪岳云领悟到了传统中国话的精髓,并继承了陈师曾笔墨苍劲爽健,气韵清新活泼的风格。汪岳云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绘画扎实的功底,又富有生活情趣和时代新意,以雄健清逸的绘画风貌独树一帜。尤其是汪岳云笔下的展翅雄鹰更是一绝。
扩展资料:
徐熙的人物画风:
他画花,落笔颇重,只要略施丹粉,骨气过人,生意跃然纸上。时称“江南花鸟,始于徐家”。“下笔成珍,挥毫可范”。其作品,有“意出古人之外”而创立了“清新洒脱”的风格。
擅长画江湖间汀花、野竹、水鸟、鱼虫、蔬果。他经常游山林园圃,细察动植物情状。他与后蜀黄筌的花鸟画为五代两大流派,两派的风格不同,各有不同。他所画花木禽鸟,形骨轻秀。独创“落墨”法,用粗笔浓墨,草草写枝叶萼蕊,略施杂彩,使色不碍墨,不掩笔迹。一变黄筌细笔勾勒,填彩晕染的方法。然当时黄筌在画院占优势,掩斥徐熙不能入画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写意花鸟画(历代名家)
百度百科-法常

浅谈中学美术创作教学指导

浅谈中学美术创作教学指导 【摘要】本文从学会欣赏,学会评画;弄通事理,学会读画;抓住特征,学会抄画;根据异同,学会拼画;大胆动手,学会改画;学会想象,学会创作六个方面谈如何激发学生美术原创力,力图对美术创作、美术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创作教学指导
美术创作历来是艺术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指导初中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则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难题。为了避免学生味同嚼蜡的照搬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王成喜的《梅》等, 摒 弃浅薄的所谓模仿力很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启迪他们的智慧,引导他们的创作,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几点做法概述如下:
1 学会欣赏,学会评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美术》课本,把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类型划分的相当清晰,并且加大了欣赏·评述部分的比重。因此,我们应当把欣赏评述课作为指导中学生美术创作的基础课。
笔者将“学会欣赏,学会评画”概括为教会学生欣赏原创作品、仿真作品、印刷作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见解,评述作品的风格、意境和主旨。从用笔、用墨、线条、色彩、构图中发现美的所在;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展览馆、博物馆,如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及考察当地的传统美术场地、美术创作基地,如鸡鸣驿的'庙宇壁画、蔚县的民间剪纸,从中拓宽美的源泉;搜集民间美术资料,梳理整合出布老虎、孩儿枕、草编、竹艺、根雕、石刻、泥彩的类别,使学生从中增强美的感受。
2 弄通事理,学会读画
我们在美术课上,一般都少不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事理。如对称、均齐、平衡、阴阳、明暗、黑白、色彩、肌理、纹样、大小、长短、宽窄、粗细、连断、虚实,共性与个性、内部与外部、穿透与遮盖等。如笔者在教《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造型·表现)”时,以现代画家赵梅生的中国画《红梅图》为例,让同学们依据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曲直、长短去读通梅花的枝干。再从构图的 欹 正、巧拙、轻重、黑白、疏密等方面去观察花朵与枝干的连接,落款与用印的点缀,发现它们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 抓住特征,学会抄画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当今的儿童美术莫过于卡通画,而人物卡通画的创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眼大、嘴小、下 颏 尖、头发长,当然其中一些特型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米老鼠、唐老鸭、葫芦娃、奥运福娃又各具其型,因此,要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上去观察,如俯、仰、正、侧;各种表情上去认知,如喜、怒、哀、乐;各种动态上去分析,如坐、立、跑、跳。由此引领学生从诸多方面去抄画某一人物形象,并且让他们加以记忆,在“抄画”过程中学会自我创作的能力。4 根据异同,学会拼画
经过前两个层次的学习,我们基本能达到组合、拼凑出的新的画来,这也是再创作。如笔者在教《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时,通过教材感受春光,了解春天,让学生把现代画家吴冠中的墨彩画《溪》、现代画家傅抱石的中国画《初春》、宋代画家马远的中国画《梅石溪凫图》三幅画中的树木与溪水逐一比较,然后,让同学们把三幅画当中的水与树互换,拼成自己喜爱的画作,便出现了许多崭新的画面。或春柳吐绿、小溪潺流,或梅花怒放、群鸭戏波。
5 大胆动手,学会改画
人常说“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雕饰,合理改造的再创作,是有谱可靠,有法可依的技艺拔高和艺术升华。笔者在教《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设计·应用)”时,挖掘“剪纸的意蕴”,把学生作业中的《母鸡下蛋》又多加了五六颗蛋,改为《母鸡孵小鸡》;把闭着嘴的《金鸡独立》,改为张开嘴的《雄鸡报晓》;把一只《春牛漫步》对称的再现,剪成《顶牛较劲》。当然,还可以把母鸡、公鸡、春牛的原画幅式适当拉长、压扁、缩短,搞成横幅、斗方、扇面等幅式,或是把公鸡和母鸡组合在一起等。概括起来是:合理裁剪原画;改变原画幅式;增删原画内容。
6 学会想象,学会创作
我们在课堂上都学过《木兰诗》,老师通常要求我们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但也有人把这散文改成戏剧,还有人把这戏剧改成电影,更有人把这电影改成电视连续剧,再有人把这电视连续剧改成卡通画。于是又有人把卡通画缩编成贴在书籍本簿上的装饰贴片。这中间是从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简单并不简单,这需要复杂形成。正如《木兰诗》的形成,也是由复杂的故事概括提炼的,根据这一原理,笔者在教《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一)(欣赏·评述”时,就“标志设计”一节,让同学们大胆想象,找出规律,由繁到简,由简到精地去设计“桑园中学”的标志,结果同学们设计出了抽象的、具象的、拼音的、汉字的几何的,许多寓意深刻、形态简洁、新颖美观、趣味性强的标志。
综上所述,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多方面指导中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让他们掌握大量的美术创作素材,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写生。正如清代石涛在《题画语录》中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才能达到明代徐渭在《自题花卉图》中所言:“信手拈来自有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