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票的来历和作用,粮票的由来以及使用方法,一系列的详细规定??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31 11:32:17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粮票的故事和历史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粮票记载着一段新中国历史上异常艰难的岁月,那时,中国人对于粮票的熟悉和认知程度远远超过今年很多人的想象。1933年4月18日,在我国实行了38年的粮票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粮票的历史绝非一般的文化娱乐史,而是一部凝重浑厚的中华民族创业史,是一部华夏子孙与贫穷、饥饿的抗争的生活史,是中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是写照和证明,具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事件。
在中国粮票的发展历程中,很多独具特色的粮票留存至今,以至发展成为很多藏家的留存珍品。
1984年3月9日,国务院转发国家计量局“关于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之文件,要求新印制的各种票证改用法定计量单位。故在1984年以后,全国各省所印制的粮票一律改为以“克”“公斤(千克)”为计量单位。
水印粮票是指用水印纸印制的粮票。粮票的印制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其印制方式和纸张选用在不同的时期也不尽相同。1955年9月,国家粮票部印制发行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为了进一步提高票证的防伪功效,国家在1959年成功研制出带有“五角星”和“古钱币”等图案的水印纸。
在1960年,又研制出较为复杂的“天安门”图案固定水印的专用印钞纸。1978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和1982年版的全国通用粮票,在印制时便全部使用的水印纸。
1997年,北京等地掀起粮票炒作热潮,水印粮票也曾作为一种“奇货”被炒作囤积,其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例如,在辽宁1980年版粮票和黑龙江1978年版粮票中,带有水印的3斤面额票,其价格均远远高于其他票面。与其他粮票相比,水印粮票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防伪性能强,无法造假。
布票名目繁多,品种丰富。上世界50年代初为“棉花购买证”、“购布票”等,上世界60年代初称“布券”或“布票”,气候统称“布票”。布票名称不下几十种,有军用布票、民用布票、调剂布票、临时布票、找零布票、化纤布票、针织品票、汗衫背心票、鞋面布票、特种用途布票,如江都县的蚊帐布票、浙江省的价廉耐用的山民土布票等。
扩展资料
票证时代
其实凭票供应不是中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中国取消粮票后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中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
最早实行凭票证供应的就是粮食。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
1953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粮食计划供应政策,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紧接着,国家粮食部向全国发布这一暂行办法,很快,各种粮食票证便铺天盖地地进入社会。
1960年,国家进入了节粮度荒时期,城市居民的粮食定量进行压缩,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以前曾经凭票供应的商品,也无货供应。到1961年市场凭票供应的商品,达到了156种。在那个时期,吃饭要粮票,吸烟要烟票,喝酒就得有酒票,就连一分钱买一盒火柴,也得用火柴票。
票证发放虽然很多,但是仍然不能涵盖所有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了各种购货本,如粮食本、副食本、煤炭本等等。至于购买工业品,国家还发放了工业券。到商店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需要交一定数量的工业券。大件、贵重的商品,又有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
与票证时代相配合的,还有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农村人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这些票证,因此农民离开了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
不仅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移,同样由于粮食关系的束缚而相当麻烦。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中华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
经济发展的转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
1984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在24年后的今天看来,取消票证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但在当时,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不仅仅是趟了政策的雷区,而且牵动城市最敏感的神经,造成了深圳市民的恐慌。
那个年代,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按户籍人口定量供应。深圳经济特区初期也是实行这种制度,当时群众买米要凭户口本或粮票,定量很低。
特区成立几个月后,人口由办特区前的两万余人一下膨胀到几十万人,大量的建筑工人和其他人员进来了,粮食定量不够,有的人还没有粮票,只好到自由市场购入高价粮。因为粮票,当时不少人被逼回内地。
1984年11月,深圳市召开会议,研究取消粮食凭证定量供应问题。会议认为,全国农村进行改革后,粮食已经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粮食供应已经没有那么紧张,又由于国家赋予经济特区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试,因此深圳可以大胆地实行改革。
办法是让国营粮食部门多储备一些粮食,取消粮票,提高价格,敞开供应。如果发现周围地区大量抢购,再提高粮价和研究其他对策。
新政策还没实施,消息传开后,过惯了“票日子”的深圳人大为恐慌,纷纷到粮站排队购买粮油。几十年来凭票买粮的习惯一旦被打破,会不会出现没有粮食可以买,大家又要饿肚皮的情况?
事实证明,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食凭证供应制度后,并没有发生什么风波。用一位市民的话说,“没想到取消粮票后不但不会买不到粮食,而且买东西还特别方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挑选不同的质量!”
就在深圳市取消粮票的第二年,即1985年,国家又取消了长达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因此,这时基本家家户户粮票都有所盈余。
1991年5月,广东、海南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1992年4月1日,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一改革。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促进粮食产销与市场接轨。
粮价放开后,激活了其他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显著增长。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老百姓再也不用为找不到粮票发愁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票

粮票的由来以及使用方法,一系列的详细规定??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粮票最早在晋冀鲁豫边区,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逐步建立粮食等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下达《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9月5日,粮食部以命令形式发布暂行办法。同年,地方政府开始实行这项制度。此后,长期实行粮油凭票证供应制度。居民除在国有粮店凭供应本购买基本口粮外,在商店或饭店购买食品、商品时,必须同时支付票证和货币。
簿册和票证的发行,及粮食关系与户籍制度紧密挂钩。城镇居民以户为单位,依照粮食户口领取居民粮食供应本,有称购粮本、粮本或粮油本,以月份为期限在国有粮店购买粮食、食用油。粮票获取的主要途经,由城镇居民凭居民粮食供应本到指定国有粮店兑换。另对体力劳动者有所补贴。
改革开放后,商品供应逐渐充分,1985年,政府放开粮食价格管控。商品敞开供应后,进入1990年代,凭票供应制度已名存实亡。1992年11月,粮票被废除。
扩展资料:
粮票自身是没有价值的票证,但凭粮票可买到国家牌价粮食,实际上粮票成了一种有价证券。粮票的面值等于国家牌价粮价与市场价之差。1993年后中国已取消使用粮票,粮票很快进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国集“粮”爱好者也在不断扩大。
近两年在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欧美一些国家高价购买竞相收藏中国粮票中的珍品。随着时间推移,集粮热的升温,粮票收藏品市场也必将上扬。只要掌握好收藏粮票的基本原则,投资收藏粮票前景十分可观。粮票曾作为中国的第二“货币”,在中国历时40年,它反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票

粮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粮票是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的,也是所有供应票证中最早的。国外前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生活物资匮乏,在1916年开始以票购物的举措。美国在二战后,也曾推出过。
就全国范围来说,粮票从1955年开始使用,到1993年停止使用。
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八十年代结来用了40年。
粮票是中国从1955年到1993年发行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城镇居民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从此应运而生,此后,食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各种票证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商品皆需凭票购买,中国进入长达30多年的“票证时代”。以粮票为代表的票证,是中国因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短缺的见证。

粮票是什么?以前的人吃粮食还有规定的数额吗?

粮票就是爸爸妈妈那个年代用来兑换粮食和油盐的凭证了,是的,以前粮食紧张,所以对于粮食的管控都是很严格的,所以才会使用粮票的。
粮票就是钱,购买粮食专用的票种。以前的人吃粮食没有规定数额的,谁持有的粮票多就能买得多啊。粮票这东西在以前也不是所有人都有。
粮票是换取粮食的凭证,以前的物资供给是定量的,规定一口人吃多少粮食,所以买粮食要拿着粮票,发粮的人根据粮票数额来供给粮食。
粮票,豆腐证,布证,肉证二十多年没见了
我国近代社会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是使用粮票的。所以粮票就是在特殊经济时期,政府给居民发放的一种专门购买粮食的凭证。粮票在中国出现也就40多年,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就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成为收藏家的心头爱。而粮票的存在就是为了有计划的分配商品,所以在那个阶段的人们吃粮食是按照规定数额分配的。
一、粮票的起源其实早在苏联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使用粮票的现象,那个时候苏联因为国内战争不断,导致各种资源稀缺。于是面对有限的物资,统治者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有计划的发放给城内的居民,让粮食可以最大限度和合理化的被使用。而我国的粮票的种类和数量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可以是说是最多的。有购买布匹的票,购买食用油的票以及粮票等。是一种有计划的把粮食发放给居民的策略。
二、粮票的社会背景我国实行粮票供给,是因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物资非常缺乏。仅存的粮食没有办法供应给全社会的人类食用。所以政府部门就开始计划粮食供给,来满足人类的温饱问题。所以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最艰难的时期,整个国家都进入了节约粮食度过饥荒的时代。后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内的经济发展出现转机,物资也慢慢的丰富起来。再加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没有粮食的后顾之忧。对于我国才能发展到现代如此恢宏的状态。
三、粮票的历史贡献在我国的发展中粮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粮票的存在让我国在饥荒年代可以有秩序的度过难关。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使用粮票了,但是依然有不少收藏家热衷于收藏粮票。以粮票现在更多的是一种价值意义,它见证了中国从艰难走向繁荣。

粮票是何时出现的?

60年代中国社会背景:
当时是使用粮票置换食物和生活用品。粮票始于1955年,直至1993年才光荣“退休”,其间一直扮演着调节社会供需的杠杆角色。它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一斤地方粮票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两毛钱。
凭粮票购买粮食,根据从事的职业和年龄,每人每月20多斤~40多斤左右。在餐馆吃饭也要粮票。各地的粮票不能通用,去外地出差要去有关部门换“全国粮票”。食油凭油票购买,定量最高的是广州,每人每月1.5斤。还有许多副食如肉等也是要凭票购买的,只有蔬菜不用票,有农贸市场。
此外,烧饭用的燃料基本上是煤、柴,也都是定量的,而且往往不够用,所以上班族在单位食堂吃饭可以节省燃料,而上海人发明了用开水泡饭作早餐(那时没有方便面)。
1959年起我们国家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农民在石碾上磨剥完的玉米粒的玉米棒子芯,用它们来做窝头吃。学生吃糠咽野菜,跑到学校的菜地里,去捡拾白菜根,茄子和辣椒的嫩叶和嫩茎生吃。还经常采摘一些有毒植物来吃,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彩视里的粮票干嘛用的?

在九零年以前,每人定额供应粮食的,定量根据年龄、工种。粮票就是发给每个人的定额买粮的票证
用于打赏彩友,是对彩友作品的鼓励与赞美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粮票鉴赏关键:设计好差;发行量大小;有无水印(无水印粮票占了中国粮票品种的98%);制作工艺简单,如同电脑打印机出来的;地市级粮票多如牛毛,且发行程序不规范,不能碰;南方人不喜欢面食,故面票,粉票,等不欢迎,收藏基础范围受限。
扩展资料
粮票产生背景:1953年那时候粮食问题成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因建国不久后,粮食主要由国家掌握,已征粮为主,市场收购为辅,到了1953年农产品需求迅速增长而农产品紧俏供应不足,曾一度引发粮食危机,这不利于国家和人民,只利于富农与投机商人。严重威胁新生政权的稳定和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在195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公布了《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粮食流通体制从此进入长达31年的统购统销时期,粮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粮票的出现,“统购统销”制度的出台在那个年代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粮食需求急剧扩大,而供给相对不足的时期。通过统购统销,由国家直接控制农产品资源,大大提高了国家的行动能力,并促进了新生国家政权的稳固。粮票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全国粮票、军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划拨粮票四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粮票

粮票以前有什么用?现在还有作用吗?

用粮票可以去换取一些粮食或者是换取一些食物。这是计划经济的一种方式,粮票在之前可以当做金钱来流通。现在已经没有用了,只能当做收藏来用,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了。
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现在有收藏作用,一些存量小、票面精美,有特殊意义的粮票的价值也水涨船高,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主要是作为票据来购买粮食,满足家庭的需要,可以购买一些红薯,大米,面粉;现在一般是没有什么作用了,是不可以购买粮食的,但是可以作为一种收藏,是有提升的价值空间的。
以前粮票在计划经济时代粮食紧缺能在粮食部门买到价格很便宜的粮食,没有粮票就买不到便宜粮食。现在的粮食随便买,不需要粮票了。
拿上这些票就可以去换成粮食,是一种购粮凭证,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没有人用了,因为现在人们消费的方式主要是货币,或者是电子货币。但是有收藏价值。
粮票在过去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粮票属于我们的购粮凭证,是在我们经济时期发放的,时间段是20世纪的50年代到80年代。过去的我们没有很多的钱财,所以如果想要吃粮食,购买粮食的话,必须要凭借粮票,我们中国的粮票数量种类丰富,而且发放和使用等都有着很严格的计划。在过去的岁月,除了一些企业和政府等,很多学校也会发放相应的粮票,而粮票就是我们票证经济时代的一款重要票证,我们如果没有粮票就没有物资,没有办法做到正常吃饭,因为那时候粮食过于少,没有办法满足大家的需求,所以粮票就用来购买我们国家牌价格的粮食,与我们的市场价会有区别。
粮票现在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收藏,然后记录下那个时代,粮票现在代表着我们的历史和情怀,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当年我们粮票的出现,让我们更好地解决粮食的供应问题,这样可以方便我们的政权稳定以及人民的生活和谐,因为我们当时在1959年的时候遭遇过了灾荒,本就贫穷的百姓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所以国家就推出了多种粮票来帮助人们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问题。如果想要有粮食吃,就一定要有粮票,那时候一票都是难得的,有多余的粮票可以吃到很多食物。
当时我们的粮票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国通用的粮票,它可以让我们在国内的所有地方都使用,而另外一种只是地方粮票,地方粮票是特定的区域,粮票可以购买,粮食购买食用油,有的地方还可以吃饭、住宿,它维持着我们生活的稳定。虽然粮票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是我们仍有着关于这个时代的记忆,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现在是很多收藏者所爱的东西,所以收藏就可以投资增值,它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粮票是保障食物供应,维持百姓生活的重要凭证,现在对于收藏者来说,可以成为一种投资产品,帮助我们升值保值,更是时代的记忆,让我们都会记着中国的历史,缅怀过去。

中国发行粮票的原因(初一的政治考试)要快!!!!!!!!!!!!

  一、粮票发行概况
  粮票是一种购粮凭证。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发行邮票,而粮票几乎唯独中国发行,并且全国性地使用了近40年。当时,谁拥有粮票,谁就拥有粮食。
  随着集藏热的不断升温,收藏粮票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估计集藏粮票者达数百万人之众。在各地许多集藏品市场上,都有众多人在买卖或交换粮票。江西九江的粮票收藏者还独资创办了私人粮票收藏馆,并办了民间刊物(粮友》。目前在一些大中城市相继成立了集粮票协会。
  1954年3月1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于是,自1955年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起,国家对粮食及粮食作物实行定人定量、计划供应和限地区。限时使用的政策一统购统销政策。对于这种无价证券,国家明文规定不准买卖、伪造、不得投机倒把,由此可见,粮票曾经是我国计划经济的标志之一,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历史年代。社会环境、人文地理、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真实记载。我国历史上发行过类似粮票一类的凭证。清朝顺治初年发行过“粮串”,距今已有340多年。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为征购粮食而发行了“粮食库券”。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发行了“股东饭证”。
  但目前收藏界主要是收藏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的粮票。最早发行的地方粮票是西南区1950年:月发行的,票额为:斤半的大米票。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为解决在朝鲜战场上临时外出执勤人员能在就近部队就餐的问题,特地印发了盖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印鉴的竖式雕刻版深绿色“饭票”。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为方便部队在调动途中的军粮补给,又印发了“行军粮票”。这两种票证仅限于军内使用。发行最早的全国粮票是我国粮食部于1955年9月公开发行的,同时还发行军用粮票。
  从此,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地市也先后发行限本地区使用的地方粮票。据初步估计,新中国发行的全国粮票(先后印制共计9套)、地方粮票和军用粮票总数有14000多种。
  粮票的票幅和票额可谓千差万别。票幅最大的是国家粮食部于1957年发行的“军用粮定额支票”,共4种,均为150x67厘米,如同一号普通信封;票幅最小的是浙江省1976年发行的10斤粮票,仅有9X8毫米,不足1平方厘米,相当于小孩的指甲;票额最大的是西藏军区1967年发行的军用粮票,票额一万斤;票额最小的是南京市在1960年发行的一钱粮票。这套粮票共6枚,其余5枚票额分别为二钱、半两、一两、二两、半斤,前三枚票幅均为50 x25毫米,画面都是一农民和麦穗;后三枚票幅均为53x32毫米,画面左边是工厂,右边是农田麦穗。另外,票额较小的还有1972年和1976年先后发行的上海粮票、浙江粮票中的“半市两”一张。
  二、粮票的种类
  一、按属性分:1.全国通用粮票;2.军用粮票;3.地方粮票。
  二、按时间分:1.清代;2.民国时期;3.解放初期;4.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时期);5.“文革”时期。
  三、按地区分:1.直辖市;2;省会城市;3.地市(专区);4.县市。
  四、按票额分:1.以“钱”为单位(一钱、二钱、五钱、二两五钱等);2.以“两”为单位(半两、一两、二两、二两半、三两等);3.以“斤”为单位(半斤、一斤、二斤、三斤、五斤、十斤等);4.以公制即以“克”或“公斤”为单位。
  五、按形式分:1.有齿;2.无齿;3.变体;4.本票;5.版票;6.小全张;7.专题票。
  粮票上的图案选题广泛,异彩纷呈。各省地市尽展物华天宝,选用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和工农业建设为图案。如山西的煤矿,吉林的一汽,内蒙古的草原,新疆的葡萄,黑龙江的石油,上海的外滩,广西的桂林风光,等等。票面上飞机、轮船。火车、汽车、大桥、拖拉机等,应有尽有。湖南省在1969年发行的一套粮票,将韶山、清水塘、第一师范、一师附小、韶山学校、橘子洲等毛泽东出生、学习过的地方风光搬上了方寸之地,每枚还配上了不同的语录,精美绝伦。浙江省于1980至1991年发行的一套12生肖系列粮票,是我国独一无二的“生肖”粮票,极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粮票的制作与使用变化多端。北京粮票整齐划一,同一规格,均为长方形,四周有齿连票;浙江粮票带存根,离根作废;新疆粮票背面涂胶;陕西咸阳粮票还有编号;有趣的是广西剪角粮票,剪去一角是面票,再剪去另一角是玉米票,整票为大米票,一票三用,别具一格。
  粮票上的文字也是多种多样。粮票正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发行的叫,‘全国通用粮票”或“军用粮票”;各地区发行的粮票称“××省地方粮票”或“××市地方粮票”。票额单位分别为市斤、市两、半市两、钱;1986年国家将16两制的市斤制改为公斤制,因此票额出现了公斤、克,反映了我国度量衡单位的变化,“文革”时期,有些粮票上还印有“最高指示”、语录、题词等,如北京等地的粮票上印有“反对大吃大喝”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等。所有粮票下端中间均注明发行年度,但有的用汉字有的用阿拉伯字,如“一九六六年”或“1974”。粮票背面,均有“使用说明”若干条,仅目前所见,凡地方粮票背面均有“使用说明”四个字,而全国粮票并无此四个字,只有“一、二、三、四”四点说明。地方粮票均盖有“调XXX粮食局”圆形红色印鉴(“文革”时期盖用“XXX 调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图章);全国粮票均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的圆形红色印鉴,并有国徽图案(50年代发行的全国粮票印鉴均盖在正面,且为红色正方形,左右两枚印鉴对称,没有国徽)。
  三、粮票珍稀品种
  一、早期发行的粮票。如清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50年代);
  二、票幅最大和最小的粮票。如1957年发行的“军用粮定额支票”, 1976年浙江发行的10斤粮票;
  三、票额最大和最小的粮票。如1967年西藏军区发行的军用粮票,1960年南京市发行的一套小票额粮票共六枚(一钱、二钱、半两、一两、二两、半斤), 1960年上海发行的五钱, 1960年浙江发行的二两五钱, 1961年湖北发行的半两, 1965年河南发行的三两, 1972年上海发行的半两, 1976年浙江发行的半两、二两半等;
  四、特殊粮票。如云南印制的支援难民粮票是唯一的联合国援助救灾粮票,浙江的12生肖系列粮票,陕西咸阳的编号粮票,广西的“一票三用”粮票, 1960年南京发行的“壹市斤加字编号粮票…(它是用1957年版由江苏省发行的一市斤粮票,在此版面的左上角编发号码,左下角和右下角各加黑体印“南京”二字“一九五七年”改加印成“一九六0年”字样),这可能是全国唯一的一枚加字编号粮票,发行量很少,目前存世极稀)而在票面上加字编号的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四、粮票的收藏与保养
  收集粮票的方法因人而异,有人追求成套票,有人仅收全国票,有人偏爱军用票,有人只集省会城市票,有人寻觅同一票额票,还有人专藏有齿票、变体票、漏色票、错票。区票、文革票等类别,但要想把全国所有的粮票都收齐集全,则相当困难,即使集齐一个省的地方粮票也不易。这里介绍两本有关粮票目录供参考:一是《新中国粮票目录)(福建省社会收藏文化研究会编印);二是《中国粮票目录)(刘彦卿、包立本编,香港东方文化中心发行)。
  粮票的真伪鉴别,主要是靠直观凭经验。因为目前还没有鉴别粮票的权威部门和专业人员。从粮票的发行过程来看,
  1960年以前发行的粮票纸质、色彩、印刷都比较一般,而此后印制的粮票。大多采用雕刻版,无论纸质、色彩,还是印刷,都比较精致,用肉眼即可辨别。当然,一些珍稀粮票,就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以便识其“庐山真面目”。
  粮票的保养,主要是:一防潮湿,二防霉变,三防污染,四防折皱。所藏之品,应用邮册或其他簿册分门别类放置;切忌用手拿摸,应以专用镊子取放,以保其品相长期完好无损。
  五、粮票的市场价值
  粮票的价格,随着岁月的流逝,会不断升值。因为粮票是历史的产物,今后再不会印制了。目前,任何一枚普通粮票价均在3元左右;1986年发行的一公斤票额、1991年发行的2J公斤票额的江苏省地方粮票,开价均在500元左右;普通的南京市绿色10市斤购粮券一枚就值2O元左右;1955年的全国粮票每枚现价1500元左右。有行家预言和推测,若能收齐一套60年代至90年代的粮票,再过几年就可能获得数万元的高价。1993年,苏州一位粮票藏品达千余种的收藏家,为了得到一枚1955年发行的二市两的全国粮票,特地专程远赴云南,以300余元之价购得,且喜不自胜。1996年,南京一位收藏爱好者欲用逾万元人民币购买苏州一收藏家的一枚珍稀粮票,但后者仍不愿出让,足见珍稀粮票市价之高。在香港粮票收藏也十分火爆。目前香港市场普通粮票票额一市斤的每枚价值20港元,票额10oo克的每枚价值50港元,一套浙江省地方粮票可值港市1000元,一套全国粮票可值港市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