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心畲简介,黄君壁简介及详细资料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31 17:16:50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奕欣之孙溥心畲生平简介

  溥心畲(yú)(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欣之孙。曾 留学 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奕欣之孙溥心畲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溥心畲简介
  溥心畲是中国一大 绘画 名家。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来看看溥心畲简介。溥心畲一八九六年出身在中国北京,名字叫溥儒,因其字为心畲所以又叫溥心畲。溥心畲是满族人,是清朝皇帝清宣宗的后代。溥心畲自小便勤奋好学、饱读诗书,他浏览中国古代各种形式的古典书籍,知识渊博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立以后的溥心畲对字画产生浓厚的 兴趣 ,从此便潜心研究, 收藏 各种大师的名画古迹加以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画作独特的风格。溥心畲曾经担任过老师,1905年又只身来到台湾后来成了一所高校的大学教授,将自己对书画的简介传授给孩子们。溥心畲多次举行画展,他非常擅长画人、山水、花卉以及 书法 ,他的画栩栩如生,书法更是苍劲有力。溥心畲的作品受到南宋时期著名 山水画 作家马远、夏圭的影响,加之自己在这方面的见解所以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如此,溥心畲在骑马以及 英语 方面也独有建树。这就是溥心畲的简介。

  溥心畲的作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人生见解,这除了与他特殊的清朝皇室后裔的身份有关以外,还包含了他自己的人生境界。溥心畲对淡泊名利有一种迫切的追求,他向往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这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看完这篇溥心畲简介,大家是否对这位多才多艺的作家、画家、教授产生兴趣了呢。
  溥心畲书法艺术研究
  作为一位著名的画家溥心畲书法艺术研究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他的 书法作品 融合了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的书法特色以及后来唐朝、宋朝、元朝的各大 书法家 的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笔风。溥心畲的书法骨气十足透露着一种空灵的美感,在台湾地区影响极深。

  溥心畲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自小便博览群书,举办过的个人作品展也是数不胜数,所以他的作品广泛流传、影响深远。溥心畲书法艺术研究领域的成就颇深,他的书法艺术特色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生活的时代背景。民国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书法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但是普信说能再这样一个 文化 大交融的时代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并能发扬光大,这实属不易啊!溥心畲的书法作品以 草书 为主,除此之外还有行、楷、篆书等等。他在书法上是一个用功极深的人,留下的作品也是非常丰富。即使如此,溥心畲的书法风格的形成却是在他晚年台渡以后。这个时候他担任台师大的教授,在这里溥心畲广收子弟,作为一名老师他将自己的知识以及在书法绘画领域的见解传授给学生们,弟子广布海外。

  溥心畲书法艺术研究确实有着很深的造诣,他对于书法绘画方面的近乎痴狂的喜爱,以及在这些方面的成就激励着人们,同时他的独道的艺术见解对后世也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溥心畲书法
  溥心畲是一位和出色的书法家,写的一手的好小楷之外,在 行书 上也是很出色的。溥心畲在书法上,行草是学习二王和米芾这三位书法大家。一幅作品下来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一般。

  在形上不拘小节,却不会显得杂乱无章,而是有一种直抒胸臆的美感在其中。在溥心畲的书法中,有着很强烈的意,这是他在表达着自己的感器。其实好的书法就像画一样,能给人以一种超出了作品本身的画面感。溥心畲的书法就有着这种感觉,好像他笔下的一笔一划已经不止是单纯的笔画了,反而给人感觉更像游龙。溥心畲的书法中既有气势也有着秀美的一面。

  溥心畲的书法不止局限于行草这样比较在乎意的,像小楷那样形也重要的书法形式,溥心畲写的也是很好的。他的小楷作品有《金刚经》,一个一个字都很清楚地交代了笔画,而且字之间得间隔也把握地很好。最精妙的是,在这样需要注意字形的小楷的书写过程中,溥心畲也没有忘记表达好书法中的意。这是溥心畲书法中一个很抢眼闪光点。

  溥心畲书法能写的那么好,是离不开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的。因为处于皇帝的家中,所以他比普通人更加有机会去接触一些大师的作品。多看大师的作品就给了溥心畲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不知道溥心畲小时候再看那些名家的书法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在日后也成了大家学习的好作品呢?

猜你喜欢:

1. 爱新觉罗·奕欣的人物生平

2. 爱新觉罗·奕欣的历史评价

3. 洋务运动领导者奕欣生平简介

4. 道光帝曾孙溥伟生平简介

5. 太平天国领导人韦昌辉生平简介

有关画家傅心余的简介

首先更正你是”溥心畲“而不是傅心畲。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欣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心畲之父载滢为奕欣次子。溥心畲的长兄过继给了伯父载澄,袭了王爵;排行老二的溥心畲与三弟溥德奉母定居北京。溥心畲出生满5个月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从容廷对,获夸“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被誉为皇清神童。溥心畲幼年除于恭王府习文,亦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培育。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十余年,再迁居颐和园,专事绘画。1924年迁回恭王府的萃锦园居住,涉足于社会之中,开始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往来。两年后,他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首次书画展览,因作品丰富、题材广泛而声名大噪,获评“出手惊人,俨然马夏”。1928年应聘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执教,返国后于北平国立艺专沐雨春风,其后又与夫人罗清媛合办画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1932年,溥仪在“满洲国”当了伪皇帝,溥家兄弟趋之若鹜。溥心畲却拒任伪职,并以一篇著名的文章《臣篇》痛斥溥仪“九庙不立,宗社不续,祭非其鬼,奉非其朔”,继而怒骂这位堂弟“作嫔异门,为鬼他族”。[1]
1924年冬宣统出宫后,溥心畲遂与溥雪斋(号松雪),溥毅斋(号松邻),关松房(号松房),惠孝同(号松溪)等创立了近代著名国画团体松风画会,自号“松巢”[2] 。松风画会是京津画派的主要成员,迄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
1949年10月18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溥心畲藏在一艘小船里,从上海冒险偷渡至舟山群岛(当时舟山仍为蒋军所据),又从舟山辗转赴台,并于台湾师范大学执教,为贴补家用,
亦曾在自宅开班授徒、至亚洲各国讲学,并以愧对前清先祖为由,拒绝了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拜师习艺邀约。在其自传中,溥心畲提及居台期间,曾为堂弟溥杰夫人回大陆夫妻相聚之事与寻找战后失落的末代皇后婉容之下落,数度赴日;由于溥杰之妻乃日本昭和天皇舅妈之女,故他赴日时曾住居日本皇宫,还与天皇聊聚旧事;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昭和天皇曾问他:“身为亡国的贵族有何感想?”
1959年,台湾历史博物馆特地为他举办个展,展出作品多达三百八十幅。1963年11月溥心畲患鼻咽癌在台北病故,年仅68岁,葬于阳明山。1991年溥心畲长子溥孝华病危,家宅遭歹徒入侵并杀害其妻,由于溥孝华早已将其父遗作藏于壁内,致歹徒遍寻无所获;溥孝华去世后,遗物处理小组乃将溥氏遗作一分为三,分别交由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历史博物馆托管。
溥心畲的这些珍宝包括书法175件、绘画292件,以及其他收藏书画13件,砚石、印章、瓷器等58件,总计543件。华冈博物馆托管的为大小画作、各体书法、笔记、注疏及手稿等百馀件;故宫托管的则大作、小品、立轴、长卷俱全,并包括难得的鬼趣图册、西游记册与自绘瓷瓶、磁盤和四小幅自绘漫画,这是溥心畲在国外期间与人沟通的随笔之作。除了台北,吉林省博物馆也拥有不少溥心畲的传世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传世墨迹“平复帖”及唐代韩干“照夜白”,据传都曾是溥心畲的旧藏。
溥心畲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溥心畲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云,“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清末未尝知名,入民国后乃显。画宗马夏,直逼宋苑,题咏尤美。人品高洁,今之赵子固也。其诗以近体绝句为尤工。”

著名画家溥心畲简介 溥心畲怎么读

溥心畲:朴(pu3)心奢(she1)。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道光帝之曾孙,恭亲王奕欣之孙。1963年(癸卯)11月18日(旧历十月初三)去世。
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心畲读 pu(三声) xin(一音) 畲yu(二声)

溥儒二郎神图的作者简介

溥心畲(1896~1963),名儒,字心畲,别号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之孙。北京法政大学毕业后于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修西洋文学史。曾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抗日战争期间,靠卖书画为生。1949年去台北,曾任教于台北国立师范大学。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云,“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清末未尝知名,入民国后乃显。画宗马夏,直逼宋苑,题咏尤美。人品高洁,今之赵子固也。其诗以近体绝句为尤工。”

你还知道哪些中外绘画界的名家 挑出一位简单介绍

张大千
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还有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的简介?

传世<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由于<平复帖>是书札,力求简便,虽尚有隶书笔意,但其比画轻重,字之结体,特别是气势通篇一贯,已是章草向草书的过度
  《平复帖》凡九行,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和“宣和”、“政和”二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容只是陆机问候友人的平常手札。惜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纸面损伤,有些字已分辩不出来了。古代法书典籍《墨缘汇观录》、《平生壮观》、《大观录》等,虽有记录,均无释文。当代书家启功先生在其《启功论稿》中对此帖注有释文。
  《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书作,最大的特点是犹存隶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字体介与章草、今草之间。细观此帖,秃笔枯锋,刚劲质朴,整篇文字格调高雅,神采清新,字虽不连属,却洋洋洒洒,令人赏心悦目,字里行间透露出书家的儒雅与睿智。
  历来评述甚多。宋陈绎曾云:“士衡《平复帖》,章草奇古”。《大观录》里说:《平复帖》为“草书、若篆若隶,笔法奇崛”。《平复帖》对后世也产生过较大影响。清人顾复称“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乃知怀素《千字文》、《苦笋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诸草圣咸从此得笔。”这些评论或许有牵强附会之感,但若是怀素、杨凝式当真见到,也确会为之动情。董其昌赞云“右军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数行,为希代宝”。
  这里还要提及的是《平复帖》最后一位私人收藏者——已故书法家张伯驹先生。《平复帖》原为恭王府所藏。1937年,溥心畲先生丧母,欲出让《平复帖》以办丧事。在此期间,一些清朝遗老,如阿联、孟锡圭、朱蓬寿,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等都曾致函溥心畲先生对《平复帖》易手表示惋惜,怕像恭王府出让的唐韩干《夜照白图》那样,流失海外。信致溥心畲先生,大意为,现已民国,丧事可否从俭,《平复帖》可否暂押盐业银行,云云。并托傅增湘先生向溥心畲先生致意此帖为祖传,还是留在本族为好。此事经傅增湘先生从中斡旋,最后张伯驹不惜倾家荡产,从溥心畲手中购回此帖,后历经艰险,悉心保管,才使她未流失海外。1949年以后,张先生又将这件稀世珍宝献给了国家。

青岛九中最近发生什么了

青岛九中最近发生什么了如下:
又有一批学子通过强基计划圆梦清华北大后,青岛九中学子高玉正也在耐心等待着属于他的北大录取通知书。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青岛九中立即发布了高玉正获得701分的喜讯。随后清华北大分别发来邀约,经过慎重考虑,高玉正最终接过了北大伸出的“橄榄枝”。
青岛九中简介:
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创办于1900年,是“名重齐鲁学界”的百年名校,省属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青岛外语学校。
基本信息:
学校前身是由被称为“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的著名汉学家、德国人卫礼贤建立的“礼贤书院,礼贤书院是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背景下知名的早期新型学堂,作为青岛近代史上第一所中学,开创了岛城新式教育先河。
建校百年以来,青岛九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精英栋梁,毕业生中人才辈出,各界知名校友荟萃,仅院士就有9位:两院资深院士、共和国“两弹一星”元勋、改革开放40年先锋人物王大珩。
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曲钦岳、解思深、朱兆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高从堦、戚颖敏、谢立信,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赵玉琪等学术领军人物。学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国学大师王献唐、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逄先知、戏剧艺术家尚之四、书画家溥心畲。
原航空航天部部长林宗棠、北京军区副司令兼北京军区空军司令李永金、国家田径管理中心总教练阚福林、书法家高小岩、版画家张白波、诗人纪宇、电影艺术家崔嵬。
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卜祥志、中国第一位完成帆船赛事环球航行的女水手宋坤等万千英才在青岛教育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素有“学在九中,院士摇篮”美誉。

大红袍画册的“大红袍”简介

“大红袍”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次以合作方式由台湾锦绣出资,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面向全世界发行;在大陆以简体出版,面向中国大陆发行;首次以高规格、高品质先后出版了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溥心畲、林风眠、潘天寿、李苦禅、朱屺瞻、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蒋兆和、吴冠中、黄胄、吴作人、黄秋园、石鲁20位艺术家专辑。自此开启了“大红袍”系列出版。尔后相继收入郭味蕖、白雪石、梁树年、钱松喦、杨善深、黄君璧、亚明、何海霞、李苦寒、马晋、于希宁、宋文治、黄永玉、任率英、董寿平、汪慎生等。在中国画界影响很大!在编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造诣深厚、艺术成就已得到美术界公认的当代画家,且本人有强烈愿望申请入选“大红袍”但因年龄条件不够,经学术委员会的多次研究讨论后推出“大红袍”另一选题,后因书画题材不同,推出了《中国近现代名家书法集》《中国近现代名家油画集》。“大红袍”系列是为在美术界享有崇高地位和声望的大师级人物量身定做的一种高规格画集。因其学术性和权威性,长期以来备受美术理论研究着和专业艺术爱好者的推崇。

钱今凡的个人简介

1944 年起任职于北京中国银行,1949 年转入中国人民银行,次年调广东工作。改革开放伊始,钱今凡积极参与筹建成立地方书画协会。对溥心畲的书法,钱氏深有研究,曾撰《溥心畲书法的时代意义》,刊于《中国书法》杂志2000年第6期。曾在民国时期于北京购藏了不少溥心畲书法的精品。另外,在《书法导报》等刊物上,多次发表介绍有关书法家、书法艺术、文字研究、墓志碑铭的文章。钱今凡先生对京剧艺术也很有研究,现任职于广东佛山画院,又担任佛山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黄君壁简介及详细资料

个人简介 黄君壁 1898年生,广东南海人。
原名韫之,又名允渲,以字行,号君翁。
自幼喜好丹青,初师从李瑶屏,继入楚庭美术院习西画。
尝大量临写前代名家作品,博采众长,笔墨功力深厚,尤能得石溪、石涛及夏圭之精髓。
又重写生,遍游海内外山水胜迹。

曾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长期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
其山水画结构谨严,点画森然,自成机杼,善取山川云水之生意。
晚年搜妙创真,所作大瀑布汹涌奔腾,如顷银河,气势撼人。
间作人物、花鸟、虫鱼、走兽,亦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又精于鉴赏。
有《黄君壁作品集》等行世。
黄君壁擅山水,师承渐江、夏圭,有极深的传统功底。曾设白云堂授徒,被尊为"多士师表"。作品长于飞瀑、流泉、风帆、霜林。笔墨氤氲,苍劲有力,气势雄壮。亦能作工笔仕女和花鸟。张大千非常推重黄君璧,曾说(山水画)"云瀑空灵、吾仰黄君璧"。一九七九年香港曾举办"中国现代画坛三杰作品展览"。展出了张大千、溥心畲、黄君璧三位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传统中国画大师的作品。今黄君璧的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和博物馆珍藏。出版有《黄君璧画集》、《黄君璧作品选》、《黄君璧书画集》等。
黄君壁 黄君璧生平 1898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广州。
1914年入广东公学,后研习中西绘画。
1919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师李瑶屏学国画。
1922年入楚庭美术院研究西画。
1923年在广州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并与师友合组癸亥合作画社。
黄君璧作品集 1927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师兼教务主任。
1937年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41年兼任国立艺术专科学院教授及国画组主任,并被教育部聘为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美术展览会国画组审查委员。
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点查委员。
1955年获第一届中华文艺奖金美术部门首奖。
1968年获纽约圣若望大学金质奖章。
1960年巴西国家美术院授以院士衔。
1971年获南韩庆熙大学最高荣誉大学奖章 。
1991年10月29日,著名国画大师黄君壁因肺炎并发败血症在台北医院病逝,享年95岁。
艺术成就 黄君璧是台湾的重量级画家,也是近现代中国画界长寿、多产、著名、影响广泛的画家。他早年确曾学过西画,他的某些作品(如画云水)在构图、用光方面也吸收了一定的西画因素,但他的主要功底还是传统绘画--从17岁开始,他就师从广东著名画家李瑶屏学中国画,至26岁,他又同李瑶屏等一起组织以发扬中国画传统为宗旨的癸亥合作社(两年后扩组为国画研究会)。此后,更与会内画家如潘致中、赵浩、卢振寰、卢子枢等前辈画家相与切磋,潜心钻研古代传统。其间,他结识了著名收藏家何荔甫、何冠五、黄慕韩等,得以观赏临摹历代名作。
1926年,黄君璧游上海,得识黄宾虹、郑午昌等海上传统派名家,1929年与张大千订交,也出于对传统绘画的共同兴趣。
1947年(50岁),他将抗战时期的作品展出于上海,美术史家俞剑华著文说:"吾友黄君璧幼耽绘事,长益精进,虽籍广东,而毫无岭南派习气……所作山水从龚半千之厚重,泽以石疗之古雅,和以石涛之奇肆,酌以田叔石田之挺拔,而上追黄鹤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于古。"文章褒扬的目的,是强调黄君璧有传统功夫,与"折衷中西"的岭南派不同。有意思的是,广东籍画家王霞宙对同一展览表达了另一种观感,他拿黄君璧与古人相比,说黄氏某些作品"使人有时下舶来品之感",还举例说,黄氏"惯画的云,更渗入了风景照片的云。"王霞宙是批评黄君璧借鉴了西画,还不够传统。从这两种不同的观感与评价,我们可以知道黄氏在50岁前的艺术面貌:以传统为主,也适当借鉴西画,整体上保持着传统风貌。50岁后,他继续坚持了这一路线。
黄君璧不仅用功于古人,也着力于师法造化。他先后到过罗浮、桂林、衡山、泰山、燕山、华山、黄山、峨眉山、云南石林以及江南各地游观写生;抗战期间,他居住嘉陵江畔,朝夕观览巴蜀奇山秀水,又同张大千等悠游于峨眉、青城、剑阁,深悟大自然之奇妙。他在《岩壑丛林》一画中题曰:"余曩游峨眉山,容树色朝云暮霭早晚之状不同,阴晴之态各异,变化无尽,于是心中略有所悟焉。"到台后,他经常观赏阿里山的云海,更是游遍亚、欧、美、非、南美各种瀑布大川,名山胜景,直到87岁高龄,还游访美国大峡谷并当场写生。黄君璧大量临古而不泥古,能赋予作品以活泼生机和鲜明个性,正是不断师法造化的结果。90岁,他在《白云堂画论画法》一书的自序中写道:"习艺一事,不外师人,师心,师造化。师人者以古人为师,师心者以己身为师,师造化者以自然为师也。"这是由画家切身体会印证的道理,是格外宝贵的。
黄君璧的山水画,尤其晚年作品,即使描绘壮丽的云海飞瀑,也透著一种平和宁静之意。老画家虽然位高名重、身居大都会,却始终保持着情寄林泉的淡泊心境。这正如他的题画诗所描述的:"生平最爱写云山,泼墨雄奇自展颜。我与长松同一格,风摧雨撼倍坚顽"。 台湾画坛把溥心畲、张大千、黄君璧称为"渡海三家"。溥心畲喜以行草笔法在熟纸上勾画,被视为"京派"、"小北宗"的代表,但其性情和意趣全是文人的、诗性的,随意挥洒,能合精致与奔逸为一体,可谓之北体南魂。张大千以天纵之才,数十年临仿写生、"血战古人"(傅申语),练就了山水画的十八般"武艺",晚年创造出具有现代抽象性格又充满中国气派的泼墨泼彩,可以说是由古而今,由渐修而顿悟,瑰丽奇幻,惊世骇俗。与溥、张相比,黄君璧沉稳朴厚,始终以平实的态度、涵容古今的奋求、苍拙的笔墨风格自立于艺术之林;晚年大量云海飞瀑之作,在表达个人漫步寻幽、云影自在之意的同时,也切近了现代城市客群的审美诉求,形成其融雅与俗、文人情怀与大众趣味为一炉的黄氏格体。黄君璧出生于广东南海的一个普通家庭,主要依靠个人的艰苦奋斗获得成就,没有溥心畲的"旧王孙"情结和名士风度,也没有张大千风流高逸的仙豪之气,即使享大名的晚年,也总是保持着顺时守拙、节俭朴素、和蔼待人的生活态度,和严于理法、勤于耕耘与诲人不倦的治艺精神。古人曰"画如其人",信然!
黄君璧兼擅诗、书、画,画则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鸟,是一个全能型画家。比较而言,其人物画最少,所见皆为古装,如士子、仕女、钟馗、罗汉及鞍马人物等,一色的传统画法--包括工笔重彩、粗笔写意、精致白描等,每种画法均显示出深厚功力。花鸟、动物作品相对多见,其中不乏精勾细染、色彩绚烂、直逼宋元的工笔之作,有评论者以"渊博温润,浑厚朴茂"相形容;更有兼工带写和粗笔大写之作,拙朴凝重,堪与画家的山水画风相伯仲。黄君璧也擅画狮、虎、猫、猴、鸡、犬之属,为了描绘动物的真似,有时还适当掺入明暗法。黄氏全面的绘画能力,论者以"无所不能"相评,真是十分的确切。
由于政治环境的原因,居台后的黄君璧再也没能回到大陆。他晚年思乡,怀念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于是南海故乡、江南烟雨和巴蜀景色,纷纷进入他的画幅,图画不足述情,续以诗跋表之。
1974年(77岁),他历时一月之久创作《罗浮图卷》,画后题诗多首,兹录其二:"早入飞云访赤松,当时年少把芙蓉。金丹未就朱颜改,羞见麻姑玉女峰","老人峰上少年游,回首踪尘五十秋。洞府云深仙迹渺,抱珠桥下瀑争流"。诗后跋"乱世迁流,故山名胜时萦客梦。入此岁来,余年七十有七矣。传世之思不敢有,怀旧之作不可无。杜门谢客穷一月晨夕,始毕此图。后之览者当知海外栖迟、故园沧桑之感也。"这怀旧之思和"海外栖迟、故园沧桑"的慨叹,令人唏嘘。
黄君璧画集在大陆的出版发行,可以看作黄君璧艺术之魂返归故里,先生有知,当含笑九泉矣。
黄君壁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