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军用邮票的邮票历史
- 2、这个邮票是什么年代的?值钱吗?
- 3、解放区晋察冀半白日图邮票为什么是珍邮
- 4、新中国第一枚纪念邮票是什么?
- 5、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第一套邮票是什么
- 6、表面没有价格的邮票
- 7、我国共发行了几套纪念邮票
- 8、新中国第一枚小全张邮票是
- 9、关于中国邮票的起源和历史?
军用邮票的邮票历史
中国的第一套军用邮票是在1893年,中日战争以清政府失败告终,民族英雄刘永福在台湾率领黑旗军抗日,并发行虎图邮票,一套三枚,面值分别为30钱、50钱、100钱,这属于起义军军用邮票。我军在晋察冀边区,1938年发行一枚“抗战军人”纪念邮票,无面值,无齿孔,该邮票已传世不多,实属军邮中的贵族了。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时工农革命政权就规定有“红军家信,免贴邮票”的制度。而军邮发行品种丰富多彩,既有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军人贴用邮票、义务兵专用邮票,也有优军邮简和军邮明信片。而样式之多首推军邮邮戳了。当年八路军实行的是供给制,没有薪金。“拥军优战”是解放区的革命传统,部队寄信从来不用贴邮票。不管是印制公函信函,还是用废纸自糊的私人信封,只要加盖部队公章或“优抗函件”戳记,即可免费寄递。胶东战时邮局,除了对部队实行多项免费优待外,还专门印制了免费 “拥军封”、“胶东英雄封”等军邮封。解放战争期间,有些地区短时间内曾出现过部队战士寄信照纳邮费(贴邮票)的情况。而在山东解放区内,不管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只要是军事信件 (包括军事机关和战士个人),都是免费寄递的,而且手续非常简单。即在信封的左下部,盖上一方连以上部队的长条公章,证明它是部队信件,至于加不加盖“免费”副戳,都可通行无阻。而军邮邮戳款式繁多,内容丰富。解放初期,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均有不同样式和颜色的邮戳。华东军铁道兵团、志愿军也各有不同邮戳。中国的军用邮票有几种。一是抗战军人邮票。1938年9月,由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了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全套一枚,红色,图案为八路军战士持枪跑步前进。图幅28×34.5毫米。无面值。无齿孔。平版印刷。这是解放区邮票中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二是“军人贴用”邮票(即军1)。1953年8月1日发行。1953年邮电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商定:为了优待军人免费寄信,决定由邮电部发行一套“军人贴用”邮票,全套3枚。图案以“八一”军徽为主图,下面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民邮政”字样。图幅21×32毫米。面值均为800元 (相等新币8分)。齿孔度数14。雕刻版和胶版印刷。这是新中国第一套军用邮票。这套邮票原拟在平信、挂号、航空等邮件上贴用。但当邮票发至各军区后,发现使用范围难以控制,邮电部决定停止发行。可是邮票发出后,有一部分没能收回。这一套3枚邮票中,第一枚黄色,陆军贴用,俗称黄军邮;第二枚紫色,空军贴用,俗称紫军邮;第三枚蓝色,海军贴用,俗称蓝军邮。1957年9月 1日,国家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和人民武装部队供给制的现役警士所交寄的平常信函和明信片实行免资;对普通公事函件也实行免资。这类免费邮件由有关军事单位在邮件上加盖刻有“免费军事邮件”字样和五角星图案的三角形邮戳。1965年邮电部发出通知:停止使用“免费军事邮件”邮戳,所有信函须按邮电部规定纳付全部资费方可交寄。但由于管理不够严格,有极少数地区至1969年仍在继续使用这种邮戳。三是“义务兵专用”邮票(即军2)。1995年8月1日发行。全套1枚。红色(故被称为“红军邮”)。图案以陆、海、空三军战士敬礼为主图,印有 “中国邮政”、“义务兵贴用”字样。图幅26 X 31 毫米。面值20分。齿孔度数12。胶版印刷。邮电部对“义务兵专用邮票”的使用对象、范围、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义务兵专用邮票”于1995年8月1日零时起,开始发行“义务兵专用邮票”,并先在沈阳军区所在地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驻军中试用。“义务兵专用邮票”除用于交寄国内水陆路平常信件外,还可以用来交寄国内航空信件,但不得交寄除此以外的其他信件。
这个邮票是什么年代的?值钱吗?
这个是解放区邮票,华东区的。
J.HD-51《中国人民解放军22周年纪念邮票》,1949年8月1日由华东邮政管理总局发行,全套5枚,这是第一枚《橘黄色大进军》,面值70元旧人民币,是当地寄一封普通平信所需的邮资费用。
这邮票存世量太大,而且各种版票都留有,所以不是很值钱,你这个四方连最多也就100元左右。
六十年的邮票,有价值,好好收藏吧。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枚邮票是1953年3月25日发行的普6不同图案普通邮票,属于早期的邮票。
关于这枚邮票的价值,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这枚800元面值的邮票只存在于早期,并且还有很浓郁的当年时代特征,所以这枚邮票是我国早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具体的价值还需要根据邮票的品相、完整度、稀有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估。
建议您咨询专业的邮票收藏专家或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价值评估。
解放区晋察冀半白日图邮票为什么是珍邮
解放区晋察冀半白日图邮票也称半白日徽,是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的邮票。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发行的第一套邮票,1937年12月发行,1938年10月停用,使用不到1年。由于使用时间短,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条件艰苦,寄信的人也不多,环境恶劣,流传下来的极少,因此这套邮票显得格外珍贵。
若满意,请采纳,谢谢!
新中国第一枚纪念邮票是什么?
新中国的第一套邮票是: 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全套4枚。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第一套邮票是什么
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是第一套
命战争时期,福建、江西等革命根据地的邮政机构先后发行邮票,以一九三○年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发行的赤色邮政邮票为最早;一九三一年,中央苏区建立苏维埃邮政机构,一九三二年开始发行邮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也都各自发行邮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统一发行"中国人民邮政"的邮票,邮票发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年十月八日,即发行了一套《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一九五○年一月,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后,全国各解放区的邮政逐步走向统一,从当年二月起,陆续发行全国性的"中国人民邮政"邮票。自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六年,新中国发行了普通、纪念、特种等类邮票542套共2235枚(包括小型张、小全张39枚)。新中国的邮票,主要分普通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三类。普通邮票通常供贴于邮件上作缴付邮费使用,图案不经常变换,票幅面积较小,发行数量较多,
我国发行的一枚邮票是清代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的大龙邮票,不过你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发行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吗?据了解新中国发行的第一枚邮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也是首枚以“人民邮政”为标志的新机构所发行的邮票,被称为“开国第一票”,见证了新中国的诞辰历史,因而也有着重大的纪念意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10月8日,新生的共和国就发行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是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而专门发行的,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首枚邮票,这套被铭记为“纪1”的新中国纪念邮票第一套,共四枚,同一邮图,面值与刷色不同。
当年10月,在上海出版的《近代邮刊》上,有一篇文章以半文半白的文字详尽描述了这套邮票的特点:“图案中尚有北京式建筑物及凌空飞机之背景,及群众擎旗游行情状,风格特殊,甚为壮丽美观。按此票乃人民邮政首次发行之第一套全国性邮票,又为象征新中国诞生之第一套纪念邮票,意义极为重大。届时发行,畅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群中之盛况必属空前无疑”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此套邮票的设计图稿与发行图稿所标注的发行单位不尽相同。其设计图稿标注的发行单位为“华北人民邮政”,这也就是说此套邮票是由代行邮电部职能的原华北邮政总局设计的,而后来当此邮票发行时,则标注为“中华人民邮政”,正式印制在邮票上。据记载,当时的“华北人民邮政”曾向“华北人民政府”提出:“为了便于邮票的全国统一使用,拟将现在华北地区邮票上刊印的‘华北人民邮政’改为‘中华人民邮政’或‘中国人民邮政’。”因此,这套邮票的设计稿虽标注的是“华北人民邮政”,但在邮票发行时,则是将“中华人民邮政”,正式印制在邮票上。
从设计角度而言,这套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主题的新中国第一套邮票,是由华北邮政总局邀请美术家张仃和钟灵设计的画稿。据悉,当时的北平,邮票承印厂家均采用雕刻版方法印刷,印刷周期长。为使邮票尽快问世,遂定采用胶版印刷,并在1949年9月19日,距会议正式召开还有两天之时,赴上海商务印书馆签订了印刷合同。由于原稿是铅笔画,着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先生按原稿又整理加工绘成制版图,终于这套纪念邮票得以在1949年10月8日面世。
从面值而言,这套纪念邮票的4枚邮票面值分别为旧币30元、50元、100元和200元,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三省货币与其他地区人民币尚未通用,另行加印了“东北贴用”字样邮票,而由于这套第一版邮票发行量少,邮政消耗大,遂在1955年1月15日发行再版票。
可以说,“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在新中国邮政史和邮票史上堪称数个“第一”: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其是以新中国全国性会议为题的第一套纪念邮票,也是中国百余年来邮票上第一次印有邮票志号“纪1”,而且作为新中国邮票,其第一次印有北京天安门城楼图案。其中最重要的则是作为新中国邮票的“第一枚”,其记录了新中国诞生历程,是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和深厚历史价值的珍贵邮花。
表面没有价格的邮票
有可能是个性化邮票的附票,这样的没有任何价值的,就是一张小纸片,也可能是楼上说的情况,最好鞥发个图看看!
可能是年度最佳邮票评选
“表面没有价格的邮票”——即邮票画面上没有面值。
一. 无面值邮票,指票面上没有面值的邮票,包括免费邮票、单位邮票和代字邮票等,常印有表明其用途的邮件名称或字母代号,具有邮资效用。这种邮票一般是作为免收邮资或邮资已付、总付的凭证,或为适应邮资的变化及其它特殊原因的需要而专门发行的。
发行专供军人免费寄递信件的邮票,票面上是没有面值的,信封上贴了这种邮票,表示不需再纳邮费。如一九三八年九月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无面值《抗战军人》纪念邮票,供军人免费寄递信件用。该票是人民币收藏界公认的解放区最早发行的纪念邮票,也是解放区最早发行的军用邮票(下图):
第一版无面值邮票第一组图册
邮票上原印无面值,后加印面值的邮票
二.邮票的副票(附图)、边票(边图)、过桥(票)、等等,也没有面值。
如中国邮票T 51《童话 ——“咕咚”》最后一枚(故事说明票)就没有面值(如下)
三. 不是邮票/小型张/小全张,而是纪念张、选票(张)、画片等等,也没有面值。
我国共发行了几套纪念邮票
http://www.sdslvc.com/fyzy/jtfy/wajy/index.asp 这是胜利油田集邮协会的网址,你可以自己去查,上面有邮票目录。“纪”字头纪念邮票124套,"J"字头纪念邮票185套。从1992年之后,我国开始按年编号发行邮票,不太好统计。你可以自己到邮票目录上去查。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知名人物以及其他值得庆祝,纪念或广为宣传的事物而发行的邮票。 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894年清政府发行的<慈禧寿辰>邮票,共九枚。 我国解放区的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938年9月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的"抗战军人"邮票,只有一枚,红色,无齿孔,无面值,是供战士免费寄家信用的。 新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是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的纪念邮票有一个很容易辨认的标志--志号. 1967年以前,我国共发行纪念邮票124套,在邮票的左下角都印有一个"纪"字,止外,还有东北贴用纪念邮票8套,无齿票1套;从1974年以后,改用汉语拼音字母"J"作为纪念邮票的志号。
新中国第一枚小全张邮票是
我国第一枚小全张邮票是1941年中华邮政发行的《节约建国》,将全套6枚邮票排印在一张纸上。解放区东北人民邮政于1947年发行《5州二周年怀念》全套7枚邮票印在起。 世界上最早发行小全张邮票的国家是卢森堡(1906)。
《人民英雄纪念碑》
关于中国邮票的起源和历史?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是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行.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而停止发行。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后来在民国,初期邮票发行的邮票主要是反映军阀统治,大元帅上任纪念等。民国中期邮票是(1927~1937年),发行的邮票。基本以孙中山像邮票为主。抗战邮票(1937~1945年),发行的邮票基本以孙中山像邮票和孙中山像加盖改值邮票。民国晚期邮票是(1945~1949年),发行的邮票,基本是改值邮票,发行邮票1300余种。
第二次国内战争邮票(1927~1937年)从1930年开始,先后发行了赤色邮政邮票又称(苏维埃邮政邮票)1945年后又称解放区邮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邮票(1937~1949年)邮票发行区域华北区邮票从1937~1949年共发行77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华东区邮票从1942~1949年共发行124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西北区邮票从1946~1949年共发行32套、邮票以延安宝塔图为主东北区邮票从1946~1950年共发行86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为主中南区邮票从1948~1949年共发行40套、邮票以毛泽东头像和加盖改值邮票为主西南区邮票从1949~1950年共发行43套、邮票以地区解放纪念和加盖改值邮票为主已知在解放区发行邮票2300余种。
新中国以来发行的邮票更是数不胜数。从这片土地上出现的这些邮票展示的都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沉淀增加,价格也会稳步上涨。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收藏能力来定夺收藏哪个时代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