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会爆发?
-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 5、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 6、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
-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 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何会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复杂,其中包括了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萨拉热窝事件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导火索,但根本原因在于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在战争爆发后,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家组成了中央同盟国,而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则组成了协约国。战争期间,各国不断加入战争,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战争。
从萨拉热窝事件到凡尔赛条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国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有可能会演变成全面战争。其次,战争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因此和平与稳定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最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导致了德国的弱化和国际秩序的重构,但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在和平与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更加公正和平衡的国际秩序。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点是萨拉热窝事件,但根本原因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发展导致的。几个世纪来,西方列强大力推行海外殖民扩张,遵循的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一战正是这种丛林规则发展到极致的产物。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之间的对抗,最突出的是英德矛盾。19世纪下半叶德国实现统一后,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中,德国开始走在英国前面,国力大增,与英国形成激烈竞争。
扩展资料:
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准备了条件。1882年5月20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条约的核心内容是在未来战争中三国要相互支持。
1894年,法国与俄国签订了针对同盟国的军事协定,规定一旦同盟国特别是德国对一国发动进攻时,另一国要立即给予支持,对德作战。英国在20世纪初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积极结盟,并于1904年和1907年分别同法国和俄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至此,欧洲已形成“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的态势。
参考资料来源:共产党员新闻网——张顺洪: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约国占优势。1914年仅英、法、俄三国(含殖民地)总人口就达7.045亿人,动员完毕
时,陆军兵力达977.7万人;德奥两国(含德国殖民地)总人口只有1.3亿人,动员完
毕时,陆军兵力为634万人。在空军和海军力量上,协约国也明显强于同盟国。英国有
飞机258架,法国有156架,俄国有263架;德国仅有232架军用飞机。战争开始前,协约
国海军编制内有各种水面舰艇762艘和潜艇74艘;德国和奥匈帝国有水面舰艇403艘和潜
艇35艘。
各主要参战国的战略方针都是根据各自的侵略目的制定的,其共同点是:片面强调
战略进攻,轻视防御;都企图依靠一两次决战决定战争胜负;立足于依靠战前物资储备
打短期战争,没有挖掘经济潜力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进行持久战争的准备。反映在战争
计划上,各国都把打一场速战速决的短期战争作为制定战争计划的前提。德国为避免东
西两线同时作战,按照著名的施利芬计划(或称施利芬一小毛奇计划),准备在6-8周
内首先征服法国,尔后挥师东进,几个月内打败俄国,结束战争。鉴于法国极欲夺回阿
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对法作战的设想是:以部署在德法边境的兵力牵制和吸引法军
主力,同时以强大的主攻集团突然通过中立国比利时,向法国腹地实施深远迁回,从背
后打击法军主力。
在东欧战场,则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军。在海上,集中海军主力对付英国海军,同时
以少量兵力牵制俄国海军于波罗的海。
奥匈帝国的战争计划受制于德国,准备以主力与俄国作战,同时又对巴尔干地区的
塞尔维亚、黑山作战。法国的战争计划是以主力集结于法国东北部地区,视战局发展情
况进攻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反击德军入侵。法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地中海的海上
交通,并封锁奥匈帝国海军于亚得里亚海。俄国的战争计划富有极强的进攻色彩,准备
对德国的东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同时发动攻势。英国计划把战争中陆上作战的
重担推给法国和俄国,只派遣为数不多的远征军配合法军行动。海军则用于保障英国及
协约国交通线的安全,破坏德国的海上交通线,封锁德国海军,伺机与敌舰队进行争夺
制海权的总决战。
综观各国战争计划,各国都过分夸大了纯军事因素的作用,而且都局限于争夺本国
利益,各自为战,各军种也是单独作战。因此,各国没有很好协调陆军和海军的行动。
盟国之间也没有制定总的联合作战计划。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为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
亚检阅部队,在萨拉热窝遇刺。
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俄
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
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其中欧洲
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参战国还
进行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第一次用于实战。
世界已被瓜分完毕,但新兴帝国主义国家对当时的殖民地划分不满,想要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中抢来更多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
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1914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二、战争经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上进行。英、法、比等国的军队同德军对抗的西线,俄国军队同奥匈帝国、德国军队对抗的东线,是主要战线,其中,西线的战线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这次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国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三、战争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四、战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基督教东部教会国家沙皇俄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针对欧洲的全球性战争,持续了四年,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这场战争的起因有多个,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原因:
1.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欧洲各国之间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帝国主义扩张引起了紧张局势。许多国家试图通过殖民地扩张和领土争端来增强自己的国家实力。
2.同盟体系:在战争爆发之前,欧洲各国之间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同盟网络。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而法国、俄罗斯和英国则组成了三国协约。这些同盟关系使得一旦其中任何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冲突,其他国家都将被卷入战争。
3.军备竞赛:在战争之前,欧洲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军备。这导致了一场军备竞赛,使得每个国家都拥有了越来越庞大的军队和更先进的武器。
4.瓜分殖民地:在19世纪末,欧洲各国对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进行了瓜分。这导致了殖民地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使得各国之间的冲突更加尖锐。
这些原因加在一起,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期间,数百万人死亡,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1、起因: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指的是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发生的世界范围的战争,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涉及国家主要有: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2、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3、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4、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为什么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首先是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例美国的大托拉斯,德国的容克地主....》 ,他加剧了 新兴殖民地国家和老牌殖民地国家的矛盾,他们在全世界争夺资源,要求从新分配殖民地.以德国和英国为主要矛盾,德法,意奥,巴尔干矛盾,其次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发展过快国内矛盾较严重,想快速的转移社会矛盾,另外战争的爆发 在巴尔干这个欧洲传统的火药桶发生 是意料之中 也是意料之外,就这样 在塞尔维亚一个激进的青年枪击斐迪南之后一战爆发了,一战就是资本主义国家 ,对殖民地分配不均而发生的肮脏的战争!!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这主要是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与德奥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两方各成立协约国集团与同盟国集团,两大集团各自扩军备战,随着萨拉热窝事件发生,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其根源在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6] 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
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它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上损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的重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处欧洲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干西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的封建帝国。
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伊斯兰教封建军事帝国的奥斯曼帝国也宣告解体。
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陲的俄罗斯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了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
1、战争爆发是德法矛盾、德英矛盾、德日矛盾、德俄矛盾、俄奥矛盾发展的结果。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扩军备战,纷纷增加军事预算,扩大军队,制订作战方案,一步步走上战争道路。同时,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宣传机器也配合煽动沙文主义情绪,如,资产阶级御用学者竭力宣扬战争可以解决人口过剩问题,挽救工商业危机等反动谬论,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另外,19世纪末西方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些内容也是促使大战爆发的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由于帝国主义的本性导致的,是几十年来帝国主义各国疯狂掠夺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政策的继续。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资产阶级追求最大利润的欲望推动各国政府瓜分殖民地与势力范围,从而引起了各国间的矛盾。另外,由于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各国对内压榨和对外掠夺的加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因此,转移国内人民斗争的视线,以瓦解国内革命运动和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也是这次战争爆发的又一个原因。
3、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但发生这一事件的原因还是各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先发展成熟,已形成主宰世界格局的局面。而德意志后来居上,要求打破英法主宰的格局。于是英法与德的矛盾激化,成为一战前各国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正是它们之间矛盾的发展才导致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战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联盟体系、民族主义愿望。我主要谈一下后两点。
战争缘起:(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扩展资料
战争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平衡的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的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的生死搏斗,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条和平宣言》,德、奥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战争促进了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普法战争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国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 - 1871年与法国爆发普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建立德意志帝国告终。而普法停战的和约极其苛刻,和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互立阵营
普法战争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他采取结盟政策,围堵法国。他本来使德国与奥匈帝国及俄国结成“三国同盟”,可是后来俄国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因巴尔干半岛问题,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德国最终在1879年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与奥匈帝国缔结秘密的德奥联盟。此外,俾斯麦转而与因为与法国在殖民地事务上发生冲突,在1881年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而面临孤立的意大利结盟。因此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与意大利王国三国缔结“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愤怒。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条约”。可是当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条约终止。而法国方面,则在法国财务支持俄国工业化后,在1892年与俄国结盟。是为“法俄同盟”。
而英国则在1904年与法国签订“挚诚协议”。这协议并不是军事同盟。这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议。在法国的怂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他们的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谅解”。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因受到德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威胁,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暗杀而引起的。
争夺殖民地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见于国内商人势力兴起,商人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沙皇俄国的既得利益,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益加大。
军备竞赛
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英国和德国从1905年起争造无畏舰,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常备军扩充至87万,法国达80万,沙俄也准备增加到230万。
争夺摩洛哥
德法两国为了争夺在摩洛哥的利益,引发了两次摩洛哥危机。
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5年3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出访摩洛哥南部重要港口丹吉尔时宣称将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使其与欲在摩洛哥扩张的法国关系变得紧张,这就是第一次摩洛哥危机 。1906年1月16日,欧洲列强在阿尔赫西拉斯举行会议,达成了《阿尔赫西拉斯决议》,决议承认摩洛哥的独立,但是由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负责摩洛哥的警务。法国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及警察。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1911年5月21日,摩洛哥发生反苏丹的部落起义,法国借机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国则要求法国割让部分法属非洲作为补偿,并于该年7月1日,以保护本国商人为借口,出动炮舰“豹”号驶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尔,战争一触即发,这次行动被史家称为“豹的跳跃”。英国因惧怕德国挑战其海上霸权,因此支持法国,态度强硬。德国被迫退让,与法国在该年11月4日达成协议,以一部分法属刚果为代价,德国承认摩洛哥为法国保护国。1912年3月,法、摩两国签订《非斯条约》,摩洛哥正式沦为法国的保护国。
德国与英、法两国在这两次摩洛哥危机里结怨更深,而德皇更扬言不会再退让,这使战争危机益大。
欧洲火药库——巴尔干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导火线。
波斯尼亚事件
1908年10月6日,奥国以保护侨民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这激起了想获得这两地(因有较多塞尔维亚人)的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奥情绪。因为塞尔维亚作为斯拉夫国家的“二哥”(“一哥”之名由俄罗斯拥有),极度渴望统治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但奥匈帝国的出兵令其希望幻灭,因而反对此行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1912年3月13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与黑山组成巴尔干同盟,联合攻打奥斯曼土耳其。10月18日,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土耳其爆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大败,1913年5月30日与巴尔干同盟签订《伦敦条约》,宣布放弃除君士坦丁堡外所有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地;保加利亚则取得马其顿;塞尔维亚因为得不到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而感到不满,因此巴尔干同盟出现分裂。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3年6月1日,塞尔维亚与希腊结盟,预备进攻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于其后亦加入塞希同盟。6月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奥斯曼土耳其亦对保加利亚宣战。结果保加利亚大败,8月10日与各参战国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多布罗查北部由罗马尼亚取得;马其顿则被分成三部分,其中瓦尔达尔?马其顿划归塞尔维亚,皮林?马其顿划归保加利亚;爱琴?马其顿划归希腊。这引来了奥匈帝国的不满,因为塞尔维亚在这两次巴尔干战争里获得的利益太大,威胁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而俄国则借由塞尔维亚插手巴尔干半岛事务,结果与奥匈帝国的冲突加深,使得大战一触即发。
萨拉热窝事件
这次事件为在欧洲爆发全面战争的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时正,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当时仅19岁)在萨拉热窝刺杀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普林西普的行动是热爱民族的表现,但是刺杀斐迪南的这一萨拉热窝事件被奥匈帝国当做了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的口实。1914年7月23奥国在获得德国无条件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发最后通牒,包括拘捕凶手、镇压反奥活动和罢免反奥官员等,塞国除涉及内政项目外悉数同意。不过,奥国依然将行动升级。与此同时,德国知悉俄国的军事动员,德皇要求俄国停止并迅速备战。鉴于各国的强硬外交和对国家军事力量的自骄,战争已无可避免。
战事爆发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次大战、一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并导致这些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原有的"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势必危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即得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
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 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 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 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 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 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919—1920年召开的 巴黎和会,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分赃会议。苏俄遭到排斥和敌视;塞尔维亚等小国 受歧视。作为协约国一员参战的中国,在会上非但未能品尝到胜利的果实,反而成为列 强宰割的对象。日本勾结英法美等国,妄图迫使中国承认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 予日本,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导致爆发伟大的“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出现的总体战、 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 验的结果。
一战的开战原因
普法战争
19世纪中叶,在德国的土地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十数个大小不一的日耳曼人小邦国组成的“日耳曼邦联”,分裂造成德国国内资本主义无法发展(因为各邦关卡、课税重重,商品无法自由流通),在欧洲大陆也无法与其他列强鼎立,故其中的最具实力的大邦普鲁士为了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进而与法国等列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便领导日耳曼邦联,于公元1870年诱发法国开战并击败法国。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大败,御驾亲征的法皇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大获全胜,后乘势率各邦国联合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德意志帝国。法国战败后,被逼签下了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所开出条件非常苛刻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普军在收齐赔款前,可驻军于法国。此外,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的登基大典于法国的凡尔赛宫举行,这大大羞辱了法国,挑起德法两国之仇恨。战后法国复仇主义盛行,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因。
巴尔干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线。
奥匈和俄国的利益冲突源于巴尔干半岛,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势力大大被夺;而奥匈则在黑塞哥维那、波斯尼亚两地取得保护权,这令俄国大为惊慌,试图以支持塞尔维亚以对抗奥匈帝国的扩张。此后,奥匈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同盟对立
普法战争后,德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因此采取结盟政策,以孤立法国。他本来让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及俄罗斯帝国结成三帝同盟,可是后来在1878年柏林会议上,俄国因巴尔干半岛问题,而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1879年,德国选择与奥匈缔结了秘密的德奥同盟。此外,意大利在争夺北非突尼斯失败,让法国在1881年兼并该地。为了争取支援,意大利跟德国和奥匈结盟,是为三国同盟。
俄国得知德奥两国签订了德奥同盟后,十分不满。但俾斯麦是一个老练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国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了《再保险条约》。可是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新任德皇威廉二世不想维持俾斯麦定下的同盟制度,任由条约终止,而选择只与奥国为盟。法国向俄国提供资本,实现其工业化后,在1894年与俄国结下军事同盟,是为法俄同盟。
英国鉴于法国在埃及、俄国在巴尔干日益扩张,威胁英帝国前往远东的贸易航道,故在1887年2月12日和意大利组成《地中海协定》,互相保证维持地中海、亚德里亚海及黑海的现状,而意大利则支持英国在埃及的行动。经德国首相俾斯麦支持下,奥匈及西班牙均加入协定,是为《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同年十二月,英、奥、义三国商定共同维持近东现状,对抗俄国对土耳其帝国之影响,是为《第二次地中海协定》,不过两次协定没有明确规定英国承担具体的军事义务,故英国并未放弃其光荣孤立政策。直至德国海军日扩,威胁英国的制海权,英国才着手在欧陆寻求盟友。1904年英国终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但此协定并非军事同盟,而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定;相对于德奥同盟或法俄同盟,其合作无疑是较为松散。不过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中,此协定充分反映英法坚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受到法国鼓励,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其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条约》。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有感德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是以组成三国协约。
欧洲从此分为两大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遭到暗杀而引起的。
争夺殖民地
经济及工业化发展催促著当时各国政府争夺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应地及市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国内商人势力兴起,便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法国的既得利益有所冲突,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发加大。
“资本主义把大量土地集中在个别国家手里,把最后一块土地都分割完了,再要瓜分,再要扩大领土,就只有牺牲别人,为了一个国家而牺牲另一个国家。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使用武力,因此,世界掠夺者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这是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扩展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战争史中首场总体性的战争。它从1914年8月4日英德宣战算起,至1918年11月11日德国向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止,历时4年又3个月。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共15亿人口约占当时世界人口2/3卷入了战争。
战争行动中心在欧洲大陆,波及亚洲、非洲和大西洋、北海、地中海以至太平洋等广大海域。双方动员参战军队共6540多万人,死亡2100多万人。物质财产损失3300多亿美元,其中各交战国的战费共达1863亿美元,相当于自拿破仑战争到1914年的100多年全球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战争的规模、力度、烈度和影响的深度,都是历史迄此所没有的。它标志着人类战争历史运动进入到一个无限化总体战争的时代。
由于战争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各主要交战国的军队都走向组织大型化、编制合成化、机动摩托化。陆军发展成包括步、骑后来则为坦克、炮、工程和通信诸兵种合成的作战兵团。战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促使交战国把一切科技发明广泛迅速用于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使人类战争,从平面发展为包括空中和海底的立体战争,从单纯由军队在前方作战发展为没有严格的前、后方之分的全面战争;在人们面前展示了无限化总体战争时代的主要特点。这是人类战争历史运动前所没有的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一战”导火线:斐迪南大公萨拉热窝遇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是一次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原因 帝国主义的两大军事及帝国主义的三大矛盾进一步的发展。直接原因:萨热拉窝刺杀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固有的矛盾;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亚欧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及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英法执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
影响:
民族国家的兴起,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四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捷克、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欧洲削弱美日兴起: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而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这场大战也削弱了法、意、德;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侵占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
共产革命的蓬勃发展: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共产革命,使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从此共产主义便开始在世界各国扩散,世界各地相继建立共产政党或政权,直至冷战结束,这情况才有所改变。
德国复仇:《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悉数推给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还被解除武装,德国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且不许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而且《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完全没有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加上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使得德国国民对强加给他们的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因而引发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德国人为摆脱《凡尔赛条约》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有了联合国,二战的胜利为以后的苏美冷战,两大军事集团成立埋下了伏笔
具体:
或许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学到的惨痛教训,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并没有向战败国要求索赔。相反,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George Marshall)的“经济复苏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要求美国国会拨款上百亿美元,用于欧洲的重建。马歇尔计划使西欧恢复了经济繁荣,使西欧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从而有效地阻止了苏联势力的扩张。但是被苏联控制的欧洲部分并无法享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仅南斯拉夫获得援助)。在《巴黎和约》中,苏联的敌人匈牙利、芬兰和罗马尼亚必须向苏联及其卫星国支付3亿美元(根据1938年的价值)的赔偿,而义大利则必须赔偿3.6亿美元。意大利的赔款主要在苏联、希腊和南斯拉夫三个国家之间分享。
苏联是这么解释赔款要求的:苏联遭到了战争的最大蹂躏。俄国在冷战前的150年中三次遭到侵略:拿破仑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些战争中上千万俄罗斯人丧生。苏联也依此为借口占领东欧,以创造一个防止西欧进犯的“缓冲区”。与此同时,美国和苏联加强了两国在欧洲的军事力量,以防备可能的侵略。立场反共的丘吉尔在多次演讲中强调苏联对欧洲安全的威胁,并认为“铁幕”已经在欧洲降下,苏联与“民主国家”之间的一场新冲突、即冷战,已经开始。日本同时与48个国家签定了多边的《旧金山和约》,另与撤退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在台北签定《台北和约》。日本的战败以及之后美国对其的占领导致了日本的现代化,而这可以说是二战最大的影响。日本现在拥有一个十分类似西方民主的政治体制,并且开始非常倚赖美国,无论是政治上、军事上还是经济上。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战争的结果使得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极权国家轴心国被打倒,“解放全人类”与大东亚共荣圈梦想破灭;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被削弱;美国和瑞士等“中立国”,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损失,瑞士也因为在二战中永久中立国的角色而使世界的金融、银行大国,以及欧洲人纷纷将钱存于瑞士。美国继续保持了19世纪末以来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只死亡了30万军人,苏联成为唯一可以在军事上抗衡美国的国家,战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以美苏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所取代;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通过苏共中央的指示,在二战中在各国积极发展兵力,使用军事手段达到政变目的,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也从二战前的5万人发展到了100万人,中国等一批欧亚国家相继建立了效法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范围由一个国家扩展为一个阵营;印度等殖民地利用其宗主国在大战中被削弱的机会实现了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次大战、一战)是一场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并导致这些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原有的"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势必危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即得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