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北宋官窑真品,宋代汝官窑瓷器拍卖成交价格,怎么鉴定真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5 22:41:11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宋代官窑冰片真品足底有数字和故字么

宋代官窑冰片真品的足底是否有数字和“故”字,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些专家认为,宋代官窑冰片真品的足底一般没有数字和“故”字,而有些专家则认为有。因此,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宋代官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器窑口,其产品被誉为“五大名窑之首”,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宋代官窑冰片是宋代官窑中的一种珍品,其特点是瓷质细腻、釉色冰蓝、造型精美。然而,由于宋代官窑冰片的稀有性和珍贵性,其真伪一直备受争议。
在宋代官窑冰片的鉴定中,足底是否有数字和“故”字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一些专家认为,宋代官窑冰片真品的足底一般没有数字和“故”字,因为这些特征是后人加上去的。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宋代官窑冰片真品的足底一般有数字和“故”字,这些特征是当时制作时留下的。
因此,对于宋代官窑冰片足底是否有数字和“故”字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来进行鉴定。
宋代官窑冰片真品足底没有数字和故字。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宋代官窑冰片真品瓷器数字和故字,有的底部有个官字,是为皇家烧制瓷器的,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

德国博物馆藏品中发现北宋汝窑瓷器,你对这个文物了解多少?

了解很多。这件文物,是我国古代的官窑出品属于珍贵文物。它所代表的工艺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
我并不是非常了解,不过我觉得肯定是非常稀有。
既然是北宋时期保存完好的文物,那么它的价值一定非常高。
我对这个文物的了解还是有一部分的,这个瓷器主要是在古代供奉于皇家。
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外媒报道,从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获悉,该馆在其瓷器馆藏中发现一件极为珍稀的北宋汝窑瓷碗。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部门负责人尤利娅·韦伯表示,这是一次“具有轰动性”的发现。
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位于德国东部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为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和科研机构。其主要馆藏源于16世纪萨克森选帝侯的宫廷收藏,下辖的绿穹珍宝馆拥有欧洲规模最大的珍宝馆藏。
据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介绍,此次发现北宋汝窑瓷碗的缘起是2014年启动的一项旨在盘点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中东亚瓷器的历史研究项目。参与该研究的有来自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馆方表示,经研究发现,该瓷碗并非如此前所认为的那样来自朝鲜半岛,而是一件中国北宋时期的汝窑瓷器。
馆方公布的照片显示,这是一件直径13厘米、青翠泛蓝的浅碗,色泽具有汝窑的显著特征。馆方认为这可能是一件“笔洗”。德国医生奥斯卡·吕克尔-恩布登于1913年至1914年间在中国购得此碗。后于1927年由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瓷器馆藏部门时任负责人齐默尔曼购入,并被纳入德累斯顿的“中国与朝鲜瓷器”收藏。据悉,一件与之相似的汝窑瓷碗2017年在苏富比拍卖行曾拍出3770万美元的天价。
据馆方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2018年便曾向其指出,这件瓷器有可能属于汝窑。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著名的中国瓷器专家雷吉娜·克拉尔(康蕊君)鉴定得出其确系汝窑瓷器。

德国博物馆宣布在其藏品中发现北宋汝窑瓷器珍品,为何是轰动性发现?

因为汝窑被称为“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目前北宋汝窑瓷器存世量仅不到100件,因此德国发现的这件瓷器是“轰动性发现”。
因为北宋汝窑的珍品是非常的珍贵,因为现在已经失去了汝窑经典的真品的制作的方法,很多的工艺都已经消失了。
因为那是中国的文物,却突然在德国的博物馆中发现,而且还是这么名贵的东西。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真正被业界所承认的汝官窑瓷器存世量稀少,奇货可居。由于汝窑开火前后仅20年,现存可查证的整器不超过79件,而迄今为止,历代墓葬中未见出土一件汝官窑瓷,窑址出土的几乎都是残件,据馆方公布的照片显示,这是一件直径13厘米、青翠泛蓝的浅碗,色泽具有汝窑的显著特征。
因为汝窑的珍贵程度相当珍贵,而且历史悠久。
中国著名的中华传统制瓷工艺——汝窑,北宋时期的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窑之一,因产自汝州而得名,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在宋代被称为“汝、官、哥、钧、衡”五大名窑中,在中国陶瓷史上被称为“汝窑之魁”。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含微量铜,迎光照耀,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胎为灰白色,颜色略白,比其它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用玛瑙作釉料,釉色天青色、粉青色、天青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的酥油感,釉色稍亮,多呈乳浊或结晶。通过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釉下少有星辰的稀疏气泡,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洁光洁,釉如堆脂,素静雅致,色泽滋润纯净,纹片晶莹多变。看得如碧峰翠色,似玉非玉之美。釉面布满了红晕,有些像清晨出海,有些像夕阳晚霞,有些像雨过天晴,有些像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上釉时,天青粉绿,釉色润泽,手感如玉。具有青天、玉面、晨星稀疏等典型特征。
宋廷用汝窑器物一般都是用满釉支烧,为避免窑炉内杂质污染,须用匣钵装好,并用垫圈和支钉垫起器物,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麻黄一根,出针细”。器物底部可见细小如芝麻状的支钉痕,有三、五、七个,六支钉痕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器物为圆柱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的汝窑器皿多无支钉痕,个别器皿的碗、套盒、凹钵、洗涤、器罩等均采用垫饼支烧法。
汝瓷开釉是一种特殊的技艺,开釉的形成是物体在开始高温焙烧时产生的釉面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艺人通过人工操作,将这种无法控制、千变万化的釉病转化为一种自然奇妙的装饰,控制恰到好处,可谓绝技。上釉的片比较细,大部分斜劈,深度交织交错,像银色的鱼鳞或者蝉翼图案,给人一种排列有序的感觉。釉中细微沙眼有鱼子酱花纹、芝麻花、蟹爪花纹。有典型的橘皮釉、龙脑釉、茶沫,还有一些柳条状的薄片是由于手拉卷扬机旋转时泥料分子排列结构面向某一方向的现象造成的。

宋代哥窑瓷器真品价格

2020.775万成交 宋哥窑梅花洗
2010年中信拍卖成交作品。
宋哥窑梅花洗“五福聚宝盘”经典哥窑之代表器物,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铁足, 火石红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百极碎, 鱼仔纹),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纹自然千变,器型世上仅见,实为难得之哥窑经典传世品。
1008万成交 宋哥窑鱼耳炉
2009年荣宝拍卖成交作品。
由于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及少数收藏家手中,总数也不过百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此次荣宝付拍之宋哥窑鱼耳炉,来源可靠,传承有序,开门见山,品相全美,广得业内人士及学界泰斗之认可。鱼耳炉为仿商周时期礼器铜簋的形制,因可用来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此件宋哥窑鱼耳炉为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增加了器物庄严、凝重的感觉,颇为古朴典雅,在造型上属标准的宋鱼耳炉形制。此鱼耳炉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开片自然,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
宋代哥窑瓷器拍卖价格
哥窑是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
近些年来哥窑瓷器拍卖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接下来Neil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宋代哥窑瓷器拍卖成交价
2020.775万成交 宋哥窑梅花洗
2010年中信拍卖成交作品。
宋哥窑梅花洗“五福聚宝盘”经典哥窑之代表器物,釉面滋润如酥,冰凉柔滑,光泽柔和,气泡自然开裂,紫黑色胎,釉面厚,圈足与胎体同为紫黑色,表面含有铁红锈色(铁足, 火石红色),呈现哥釉虽历经千百年,光泽依然柔和如新之特征,金丝铁线满布,开片裂纹自然均匀,细小(百极碎, 鱼仔纹),釉面与胎体紧密贴合,梅花型五面突出,外观浑圆,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保存良好,底色如白玉,裂纹自然千变,器型世上仅见,实为难得之哥窑经典传世品。
1008万成交 宋哥窑鱼耳炉
2009年荣宝拍卖成交作品。
由于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传世哥窑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国外一些大型博物馆及少数收藏家手中,总数也不过百件左右,以至哥窑破损残片也被视为珍稀之物,完整器更是寥寥无几。此次荣宝付拍之宋哥窑鱼耳炉,来源可靠,传承有序,开门见山,品相全美,广得业内人士及学界泰斗之认可。鱼耳炉为仿商周时期礼器铜簋的形制,因可用来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此件宋哥窑鱼耳炉为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增加了器物庄严、凝重的感觉,颇为古朴典雅,在造型上属标准的宋鱼耳炉形制。此鱼耳炉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开片自然,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
688.1万成交 南宋哥窑黄釉斝
2010年中信拍卖成交作品。
此器为铁黑色胎,米黄色釉。全器内外施满釉,只有足底无釉。开金丝铁线纹片。此器是仿青铜器器型,在哥窑器里属罕见器型。“哥窑列名为宋名窑,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所谓:“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列名于宋名窑:汝、官之后,钧窑、定窑之前”
斝,最早产生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约1万至4000年前),属于夹砂陶。大口、束颈、鼓腹、圆底、三袋形足,为当时的炊器(《中国陶瓷史》第15页)。商代早期,出现袋形足消失的酒器(《中国陶瓷史》第60页)。西周出现青铜(斝)酒器,器形象爵,口沿上有两个柱状突起,但没有嘴,用作盛酒。据《礼记》和《仪礼》记载,古人饮酒有隆重的仪式,用觚或觯盛酒,用斝温酒,用爵饮酒。哥窑是南宋五大名窑之一,“汝、官、哥、钧、定”,排名仅次于汝、官两窑。更重要的是,这个哥窑米黄釉学是至今为止出现的唯一一件仿西周青铜斝瓷器。其名贵程度不言而喻。此瓷器在1993年转由一位收藏家骆勤常先生收藏至今,骆勤常先生原是香港印刷界著名企业商人,当时的港督卫亦信爵士也曾到他的厂里参观视察,并与他合影留念。

宋代汝官窑瓷器拍卖成交价格,怎么鉴定真伪

汝窑,作为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现存于世的仅有68件。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共30件,基本上占了一半,另外大威德博物馆也收藏的有。
汝窑这么稀有,靠的不是什么炒作,其用料也是颇为讲究,据说是用玛瑙添加到釉里面做调色用。我们都知道玛瑙价值也是不菲,这样做出来的瓷器价值自不必说,基本上是有价无市。下面是景德镇王掌柜记录的部分宋汝窑瓷器拍卖信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354 宋 汝窑B型盏托 4,500.00-4,500.00万 5,175.00万 2012-12-28
0620 北宋 天青釉汝窑水仙盆 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 2014-06-08
0284 宋 汝窑水仙盆 3,800.00-3,800.00万 4,370.00万 2013-06-23
0055 宋代 汝窑影青釉三足洗 800.00-1,588.00万 4,368.00万 2013-09-01
0174 北宋 汝窑天青釉镂空莲花 2,500.00-3,500.00万 3,800.00万 2011-05-28
2459 北宋 汝窑粉青釉盖盒 3,100.00-3,100.00万 3,520.00万 2008-10-26
0420 宋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 2,500.00-3,500.00万 3,200.00万 2010-12-25
0302 北宋 汝窑瓷片 (一箱2 1,500.00-1,500.00万 2,875.00万 2012-12-28
0582 北宋 汝窑八莲花瓣三足香 2,300.00-2,300.00万 2,645.00万 2014-06-08
019 宋 汝窑天青釉琮式瓶 2,300.00-2,800.00万 2,600.00万 2011-05-28
0284 北宋 汝窑天青釉莲花尊 1,500.00-1,800.00万 2,600.00万 2010-12-25
0138 汝窑三足洗 2,350.00-4,700.00万 2,400.00万 2014-07-26
0461 宋代 汝窑莲瓣龙纹碗 2,300.00-2,300.00万 2,300.00万 2009-12-06
0189 北宋 汝窑笔洗 2,000.00-2,000.00万 2,300.00万 2014-11-30
0180 汝窑天青釉双耳绶带瓶 1,500.00-1,800.00万 2,200.00万 2010-12-25
0465 宋 汝窑天青釉碗 1,200.00-1,600.00万 2,200.00万 2010-12-25
0120 宋代 汝窑洗 480.00-680.00万 2,185.00万 2012-06-03
0516 北宋 天青釉汝窑洗 1,800.00-1,800.00万 2,070.00万 2014-06-08
0369 北宋 汝窑天青釉六方六足 680.00-780.00万 1,900.00万 2010-12-25
0107 宋 汝窑月白釉八方竹节弦 1,680.00-1,880.00万 1,900.00万 2010-12-25
0470 北宋 汝窑天青釉倭角深腹 1,800.00-2,200.00万 1,900.00万 2011-05-28
0116 宋 汝窑三足洗 1,400.00-1,800.00万 1,840.00万 2010-04-25
0161 北宋 汝窑月白釉菊瓣纹碟 1,500.00-1,500.00万 1,725.00万 2013-06-23
0418 宋 汝窑多棱方口洗 1,200.00-1,500.00万 1,500.00万 2010-10-30
0515 北宋 天青釉汝窑三足洗 1,300.00-1,300.00万 1,495.00万 2014-06-08
下面来看下鉴定汝窑的几个方法。
一、看造型,汝窑瓷器造型分别有盘、碗、瓶、洗、尊、盏托、盆等。其中瓶的造型最多,比如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许多种。
二、胎釉,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有深有浅,所以又称“香灰胎”。他的基本色调基本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诉称“鸭蛋壳青色”。釉层厚,随造型的转折变化,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釉面开裂纹片,多为错落有致的及细纹片,又叫“蟹爪纹”。
三、仿品
宣德时期官窑曾经仿造过汝窑,但是署有宣德官窑款,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鱼子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唐英时的仿品十分精细,但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窟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当代仿汝窑较为成功者为河南地区的窑厂,他们的仿品是迄今为止仿的最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仿出了汝窑特有的那种“鸭蛋壳青”釉色。他们的许多产品被文物贩子买去,作旧后,流散到市面上,常冒充真品,如果不仔细辨认,还真会上当。其仿品与真品的差距主要在造型和支烧工艺上,仿品造型多系现代工艺制成,与传统手工工艺有很大差别,尤其罐的内底角处,曲线变化二者决然不同,支烧痕迹,真品均为细小的芝麻酱色支钉痕,新仿者支钉痕过大。
汝窑瓷器底款有刻“奉华”和“蔡”字的两种,均为后刻,当为宋时所刻,均与宋宫廷和皇室相关,三件刻“奉华”和二件刻“蔡”字铭文的汝窑瓷器,分别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
望采纳,谢谢

河南开封景区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景点介绍

坐落于金明大道87号的开封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集收藏、研究、生产、展示于一体,多年来不断挖掘、研究北宋官瓷精湛制作技艺,生产出了一批可以与国家馆藏的北宋官瓷相媲美的仿北宋官瓷。北宋官瓷艺术博物馆展区分为1984年煤窑烧制官瓷作品、历代瓷器作品和现代瓷器作品展区,展品共计2000余件,已经实现向公众详情咨询景区。
北宋官瓷、汴绣、木版年画并称开封“三大瑰宝”。其中,北宋官瓷是最能体现大宋文化品位和内蕴的一种艺术式样。在仅存的传世品中,北宋官瓷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神韵天成的美学价值,成为中国民间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 ??地址:开封市龙亭区金明大道87号 ???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 ??开放时间:全天 ??? ??周边公交信息:24路、36路、38路、郑汴城际公交102路

宋代官窑瓷器真品现在还有吗

宋代官窑瓷器真品现在还有。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北宋官窑兴盛于宋徽宗时期,据文献记载,窑场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尚无法取证,南宋官窑的窑址在杭州乌龟山一带,考古人员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了比较多的实物资料。

系列篇:《收藏漫谈》之十二——登峰造极 宋代汝窑

一说汝窑,玩陶瓷的人都会为之肃然起敬!去年4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件口径13.5厘米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九位竞买人经过34次竞价,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落锤。可见汝瓷的珍稀和人们对汝瓷喜爱敬仰,也应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这句老行话!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享誉海内外,又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博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赞誉!然而,汝窑却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详,为后人认识汝瓷留下了许多困惑或谜团。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汝瓷的认识,只能局限于以博物馆里的传世品作为标准器来衡量。

直到2000年6月至10月,国家文物部门对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窑具和瓷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宋代汝官窑瓷器提供了科学的实物依据,大大开阔了我们对汝瓷鉴定的视野,纠正了以往对汝瓷鉴赏的局限。

汝官窑烧造时间:大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也就是汝窑烧造御用汝瓷大约20来年。

汝官窑瓷器器型:从出土的汝瓷造型品类来看,大大超出了以往传世汝瓷的品种,不仅有传世品中常见的瓶、樽、碗、盘、洗等,而且出现了壶、罐、灯、炉、盒、钵和豆,带镂孔座的玉壶春瓶、刻花鹅颈瓶、盘口折肩瓶(纸槌瓶)、梅瓶和大量各式碗盘残片,极大丰富了汝瓷造型品类的内容。尤其是出土了莲瓣熏香炉、海棠式多层套盒和荷叶式高圈足器等,高度均超过了30厘米,改变了过去认为“汝窑无大器”的定论。有部分出土器物表面带有刻划花、堆贴、雕塑和镂空等装饰,也改变了一直认为汝瓷纯以器型和釉色取胜的观点。

注意:虽然汝瓷中出现了大器和纹饰,但汝瓷主要还是以小件为主。也改变不了汝瓷以器型秀巧、釉色素净取胜的主流。同时,一些汝瓷器物胎体非常特殊,碗、盘、碟、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同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窑器不同。而且,碗、盘、洗的圈足都向外撇向外卷。

汝官窑瓷器胎土:汝瓷的胎一般较薄,但器物较大的也有厚胎,胎质并不坚致细腻,而是略显粗松,其颜色颇似焚香时落下的香灰,俗称“香灰色胎”或“香灰胎”,色调多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白中泛黄,还有呈灰褐色或偏黑的。从化验结果看,汝瓷的胎是用高铝黏土配制,温度至少达到1300度才能完全致密,而汝瓷烧成温度只有1150—1200度,所以,大部分汝瓷胎的断面没有玻璃光泽,可见汝瓷的胎骨是未烧透的“夹生胎”,而且可见或多或少的气孔,说明胎泥中含有腐植质和有机质。

注意:至于汝瓷胎的颜色象焚香时落下的香灰,虽然说的很形象,但色调白中偏灰、偏黄、偏褐到什么程度,得通过看实物瓷片才能领悟,我无法用准确语言传达给你。因为胎很重要,是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同时,真品汝瓷的胎骨是“夹生胎”,所以,手弹胎体声音发木。而仿品发声就比较扎实。

汝官窑瓷器釉质:汝瓷的釉是石灰釉,内掺玛瑙,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严重流釉。汝瓷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极小,同窑不同窑位稍有温差,就呈不同颜色。就汝瓷釉色而言,随着温度由低到高变化,釉色有月白、粉青、卵青、天青、豆青、灰青(艾青)、虾青等。釉质也从完全失透、半失透,到玉质感和玻璃质感变化。文献中有 “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记载。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的汝瓷最好。

注意:温度稍高,汝瓷釉质就会变成玻璃质感,而且会产生流釉现象,形成“釉如堆脂”。所以,有流釉现象的汝瓷釉面一般是玻璃质感较强的,而且积釉越厚颜色越深。

汝官窑瓷器釉面:汝瓷釉面有薄有厚,大多开片,呈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斜开片即鱼鳞纹。也有极个别的一面有开片,另一面无纹或整体无纹,即文献所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是汝瓷的特征之一。

注意:由于汝瓷烧造温度不高,胎和釉紧密度不是很好,因此,在口沿、底沿、凸棱处,会出现明显的自然剥釉现象。而且釉面会出现“汁中棕眼”现象,即缩釉点。至于古人称釉面气泡稀疏“寥若晨星”,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正烧的釉面表层,其余则釉泡细小密集,肉眼无法可见。

汝官窑工艺特征:汝瓷器型胚胎只要能使用模具的,都采用模制工艺,以提高器物规整度。器物较大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各类瓶、罐等,仍以手工拉坯成型。

汝瓷基本采用支烧方式,早期有长条状支钉(松子状)、较为粗大圆形豆瓣状支钉。长条状支钉有横置在圈足端面的,也有横置在底部的。一些较大的瓶、罐直接采用垫饼垫烧,所以这些器物圈足露胎,个别平底器,整个底部露胎。到中后期,随着工艺的成熟,支钉变的越来越小,即芝麻钉。支钉数量按器物大小有3个、5个,5个以上有6个、12个等双数出现。

注意:汝瓷大部分器物满釉裹足支烧,如洗、盘、碟、钵、盆、樽与个别碗。碗大部分为垫烧,即圈足露胎,也有同时采用支烧和垫烧两种工艺。瓶的种类较多,但满釉支烧的仅见盘口折肩瓶和个别矮圈足小型瓶类。真品汝瓷的支钉手摸没有刮手感,仿品反之。

汝官瓷的底款:汝瓷底款有刻“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 和“甲”“ 乙”“ 丙”款名。其中,“奉华”和“寿成殿皇后阁”应为宋代宫廷所刻用器标志。“蔡”字应为物主姓氏,有人认为是蔡京。“甲”“ 乙”“ 丙”则为乾隆时期将宫中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后所刻。除此之外,暂无发现其它款铭。

汝瓷因烧造时间短,加上历史上的战乱和天灾人祸,传世不多。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在册登记的只有67件。那么,汝瓷民间有没有呢?一定有。有多少呢?没人知道。至于有人说民间没有汝瓷,那是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随着我们对汝瓷进一步认识,国家文物政策的不断放开,我们相信民间的一些汝瓷传世品一定会逐渐被认定面世。“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极富灵性、让人梦寐以求的汝瓷珍宝,能在您的藏品中出现,并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下一篇《收藏漫谈》,我们来漫谈一下宋代——官窑

(说明:既然是漫谈,语言就有些随意,再加上一些个人观点,肯定会出现一些差错,敬请朋友谅解!)

下面是一组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瓷标本和台北故宫的宋代汝瓷照片,供借鉴参考: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点,怎么鉴别

宋代官窑: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以瓶为例,有弦纹瓶、直颈瓶、瓜棱瓶、贯耳瓶、胆式瓶、八方瓶、盘口瓶等,造型各有特点。官窑传世品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少数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国外。
官窑瓷器特点:
1.宋官窑不带“官”字款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
2. 北宋官窑器一般都用正烧法,以平直圈足露胎者为多,也有少量是满釉裏足用支钉支烧的。其支钉与汝窑的芝麻粒状不同,呈圆形的小米粒状,支钉数量也较汝窑器多,3、4、5、6枚都有,既有单数也有双数。
3.北宋官窑的施釉较厚,釉质精细,釉面光润,成乳浊状,有玉质感。由于烧造温度比汝窑稍高,故釉面的玻璃质感较汝窑要稍强一些。釉色以天青色和淡雅的青绿色为上品,尚有粉青、翠青和月白等多种。釉面上都有较稀疏的开片,开片呈浅黄色,是这个窑口所独有的。
4.为了使釉面成色更加美观,胎釉结合更加牢固,在施釉前,常在胎骨上先刷上一层深酱色的护胎釉。凡刷护胎釉的,烧成后,底足露胎处就显出酱黑色,而口沿处由于流釉缘故也呈现出浅紫色,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鉴别方法:
一是釉质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如史料“聚沫攒珠”之述。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色为多。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二是纹片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因此有“牛毛纹”之称。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迄今未见有牛毛纹者。纹痕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
三是胎色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胎色为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
四是底足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五 用高锰酸钾去“贼光”
新的瓷器,表面上都有一层很亮的光,行话叫做“贼光”。.现在最通常使用的去光方法,先用氢氟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高锰酸钾和泥包起来闷一个小时。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瓷器有一种“旧”的感觉。鉴别方法:摸,有拉手的感觉;闻,有酸的味道。
六 新瓷器砸碎了卖
人们多以为收藏瓷片不会有假,于是一些商家就想出了新招,把整件新瓷器砸碎了,卖瓷片。所以说,不要以为是瓷片就没问题。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把瓷器砸坏了,再把它粘起来,好像是一件旧东西。收藏者的眼力高了,造假者的手法也多了,应该提高警惕。
釉层和釉质:釉层有厚薄两种,薄者小于1毫米,厚者大于1毫米,但都比哥窑瓷和汝窑瓷厚。釉质分三类。第一类为失透润泽型。即釉层透明已很弱或消失,釉呈玉质态似凝脂或堆腊,有一层较明显的酥油光闪烁或呈腊光,显得十分温润玉泽。第二类为失透晶莹型,是指在第一类基础上一些器物在失透的釉层外含一层极薄莹亮的釉水,在玉态的外表上,有如酥光浸润,呈现出玻质般的晶莹华贵感,或用行话说,就是釉好。第三类为莹润型。这类釉层清明玉润,有光泽感,略显些微透明,釉层薄厚均有。在第一、二类失透润泽型或晶莹型中,釉层趋厚者多,也有趋薄的;有的光泽稍多一些,有的光泽稍弱一些。特别是部分真品器物釉表面还带有类似芝麻花弥漫形态的点点发白或带黄闪蓝的土沁花斑点,擦不掉,这是由于釉中含有玛瑙缘故,在汝瓷中也有此现象。以上凡釉层厚者,均是经多次施釉烧制而成,其难度极大,因烧制中厚釉屯留很困难而易流散,今天我们所见的一些精品其釉厚如凝脂般光润,特别是其呈现出的如玉似腊的酥光宝晕效果,是后世仿品无法做到的。
官窑青瓷闻名于世,北宋汴京官窑青瓷继汝窑烧造,其形制、釉色、工艺与汝窑有共同之处。《格古要论》说汴京官窑器"色好者与汝窑相类"器多仿古,釉色有淡青、粉青、灰青等多种色调,釉质匀润莹亮,大纹片,胎骨深灰或紫色,满釉裹足支烧,器底有支钉痕。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窑圆洗中,有洗身近直微外撇,平底,里外满釉裹足支烧, 底有支钉痕,造型、 釉色与汝窑器相近,装烧工艺亦与汝窑支烧法相同者,应是北宋汴京官窑制品。南宋官窑是北宋汴京官窑的继续,郊坛官窑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南宋早期的青瓷产品,为薄胎薄釉青瓷,胎薄质细,色黑褐或深灰,釉色以粉青为主,兼有青灰、青黄和炒米黄等色调,釉层薄而润泽,有纹片,满釉支钉装烧, 器底有圆形支钉痕,工精质高。 青瓷的形制、胎、釉和支烧工艺都与北宋汝、官窑青瓷特点相类,确为"袭故宫遗制"。南宋后期官窑青瓷的烧造追求玉石质感,改变制瓷工艺,创用素烧胎多次上釉二次烧成的厚釉工艺,制出薄胎厚釉青瓷,釉质如玉石般的光亮莹润,釉面上显露横竖交织的蟹爪纹片或层层叠错的冰裂纹片,有说不尽的奥妙。厚釉工艺的具体做法是先低温素烧坯,后施三至四道釉,釉厚如堆脂,再经高温成器,一般釉层厚在 2毫米以上。厚釉易粘接支烧工具,造成废品,厚釉工艺的使用导致装烧工艺的改良,变满釉支钉装烧为刮釉垫饼装烧,即将碗、盘、洗、瓶等圈足器的底端釉刮掉露胎,以垫饼垫烧。由于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与圈足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形成"紫口铁足"的特征。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一件官窑圆洗,口沿部位青釉微泛紫色,通体粉青釉纯正莹澈,满布冰裂纹片,宽圈足垫烧,是南宋郊坛官窑的晚期"紫口铁足"作品。此洗备受清代皇室赏识,器底刻有乾隆御题诗。郊坛官窑烧制的青瓷器物除碗、盘、洗外,又多仿周、汉时期青铜器式样,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官窑弦纹瓶,洗口,长颈,硕圆腹,圈足,颈至腹部凸起弦纹数周,圈足两侧有对称的横孔,古朴端庄,为仿汉铜壶的式样。明清两代,仿制宋官窑青瓷成风,以清代雍正朝景德镇御窑仿官品为最。

从宋徽宗的《文会图》谈北宋官窑的鉴定

《文会图》(纵184.4厘米,横123.9厘米)是北宋赵佶以及宫廷画家共同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该图描绘文人雅士会集于庭院饮酒赋诗的场面。经年的老柳古槐下,文人们铺陈巨案,案上的盘碟酒卮排列有序。案旁坐饮者、交耳相语者、顾盼者、持具侍者共十八人,另有两人树下立谈。


从历史角度看,《文会图》中文人使用及待役人员正在准备的茶具,都是北宋时期才出现的茶器。《文会图》虽是一幅人物画,但画面还呈现出对园林、家具、服饰、发式、茶事器具等事物的细节描绘,亦为观者打开了一条视觉性的“接近”历史真相的通道,具备“以图证史”的功能。


古代瓷器的真伪鉴别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种仪器的检测都有局限,只能作为辅助参考。国际国内的大拍卖行赝品率越来越高,中小拍卖行更是赝品横行。古玩市场则鱼龙混珠,没有过人的经验和专业能力很难挑到真品。

传统的标型学是考古标型学的简称,有的称为鉴定学、眼学、器物学、器物形态学、类型学。

所谓标型学原理,就是学术界对古器物的断代,以古墓藏出土的同类器物为“标型”,比照“标型”来断代。它是判断相对年代的一种方法。标型学汲取生物学中的分类学原理,按照外部形态研究考古遗迹遗物的演化顺序 。其方法是:将遗迹和遗物按用途、制法和形制归类,根据形态的差异程度,排列出各自的发展序列,确定器物的相对年代关系 。对不同文化的遗迹 、遗物类型进行比较,还可以判定文化之间的承继或相互影响关系。考古学研究的实物遗存总是具有一定的形态,而任何实物遗存的形态总是有一个发生、发展(形态上局部的变化)和消亡(完全消失或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类型学通常根据遗物所处的地层进行反复排比,以获知其形态演 化的规律,借以推知其相对年代。还可以通过同一时期内不同遗址器物的比较研究,了解不同地区间文化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由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对文物鉴定仍采用目鉴形式,故鉴定学又称眼学。眼学是一门经验学,科学上可称之标型学。简单地解释就是当被鉴定物出现时,鉴定者马上在头脑调出库存资料比对;如没对应的资料马上进行下一轮类比,随后做出判断。



宋徽宗的《文会图》中,就展示了宋人日常用器的习惯。摆放在桌子上和侍童端来的酒盏,就是上下一套的,分为盏和盏托两部分,并且是同样的质地颜色。


兹石楼机构收藏的这件北宋汴京官窑茶盏类型,可能就是宋徽宗《文会图》中茶盏的原型,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仅见一例。从直观比对看:

一、颜色一致,皆为青灰色。中国古人们崇尚玉器之美,青瓷恰恰迎合了古代文人们这种喜爱翠色冰肌质地的心理。因青瓷器皿表面所上的釉色中含氧化铁成分,经烈火烧制后的成品,表面呈现出青绿色。这种色泽清幽明净,它传递出一种碧水青天般的幻象,凝聚了美玉般的质感,因此,历代名窑无不以青瓷为美,孜孜不倦地追求青瓷如冰似玉的质感和神韵。而青瓷也并非为一成不变的青色,它的釉色常常因烧制时釉的成分不同、烧制工艺不同,呈现出色彩的细微差别,有的偏蓝、有的偏绿、有的偏黄等,但都统称为“青瓷”。民国许之衡先生在《饮流斋说瓷》中称:“ 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

宋代文人由于受到儒、佛、道、禅等传统哲学思想、审美情趣的影响,对青瓷更是喜爱有加,寓以较高的审美精神和人格品质,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将对韵味、境界的追求融入尚青的观念之中,成为宋人对青瓷赏玩的标准。较之唐的鲜艳,明清的俗丽,宋代青瓷釉质细腻、色调质朴、韵味高雅,而这种色调往往与自然融合一体,可遇不可求,即所谓“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的最高审美境界。

二、型一致。将《文会图》上的茶盏局部放大看,正是一种两节四分的造型。下一节为托,由圈足圆底、十二瓣形承盘、椭圆形座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上面是六瓣莲花形杯。实物与图上的器物各部分的比例也惊人一致。

陶瓷艺术大家杨永善认为,在造型方法上,宋瓷讲究的是象形取意;在造型程序上,宋瓷则以精益求精见长;在造型志趣方面,宋瓷表现的是诗意盎然。莲花盏似未盛开之莲花,线条高雅清秀,温柔婉转,极具美感的同时传达出人们对高尚品行的推崇与赞美,将瓷器深层次的意蕴表露无余。其优美的造型具有仿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形制美的典范化是宋代陶瓷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标志着这种艺术形式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道家所蕴涵的委婉淳厚、天人合一的审美观给当时的瓷器造型打上了深深地烙印。在道家美学的影响之下,宋代瓷器风格意蕴表现出自己的祥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以清新质朴为本,与“自然英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动中寓静的审美追求,充分体现了人与物的和谐,自然与物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深化了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同时,理学在宋代的盛行也是当时人们追求瓷器造型简约、充满自然韵味的重要原因之一。宋代的瓷器不仅在造型上追求删繁就简,而且在意蕴上也常常以高丽清雅为胜,显示出宋代瓷器独特的自然雕琢的美学气质。它排斥理性化的特征,挺拔秀丽的外形正是宋代人简约平淡,清逸典雅审美观的反映。

仿古淳朴美。宋代的瓷器深受当时复古之风的影响,故而展现追逐古代礼仪之风尚。不仅因袭商周时期瓷器的浑厚庄重的造型之风,还效仿了汉代礼器和铜器的精密美焕。宋代的瓷器从总体看,陶瓷的造型简洁、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艺形象。器物的恰当比例与尺度,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这是宋瓷所以在千百年来,为人们所赏识的原因。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宋代瓷器所彰显出来的文化沉淀,使其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在美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


三、新老的判断。老瓷器光泽里的油质感使器物表面透出宝光,新瓷器光泽直白而刺眼,无油质光泽;瓷器没有挂釉的底足则能看出胎质。由于地域不同的土质差异,使南北宋官窑的胎质产生较大差异。由于古代交通与贸易的局限,所有瓷窑皆为就近取土,北宋官窑窑址位于现在河南开封,当地的瓷土土质润细,色偏灰白,


宋代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钧皆产自河南,且胎质相似,近于类似汝窑的香灰胎,胎釉颜色相近,所以挂釉部分基本上是看不到胎质颜色的,也有口沿和出筋部位由于年代久远出现驳釉现象的,其露胎处会看到铁褐色,但不是胎质,而是护胎釉的颜色。



南宋的官窑和哥窑(哥哥洞窑)则产自现在的杭州,胎土呈铁褐色,瓷器不好挂釉的口沿和出筋的部位通常会出现露胎,露胎部位出现的胎质呈深紫色,不挂釉的底足胎质呈铁褐色,通常称“紫口铁足”,这也是判定是否为南宋哥窑、官窑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南北宋官窑、哥窑存量少,实物上手机会难,更缺少南北宋官哥窑实物同时上手比对的机遇,以前的研究者通常泛称宋代官窑、哥窑的主要特征为“紫口铁足”。几百年来以讹传讹,造成历史上对南北宋官窑、南北宋哥窑的鉴定和断代出现“断片”的现象。









四、釉面开片的时代特征。开片本是由于坯釉结合不好而导致釉面开裂的弊病,但北宋官窑的纹片如蟹爪、如冰裂纹,成为一种独特的线纹之美,结合如玉的淡雅青色,变成一种无法复制的天作之合。其独特的坯釉配方和烧成技术早已失传,这些人们不能完全控制和设计的效果不能称做装饰手法,它是一种材质之美,是一种本质的美。


最后对比一下北宋官窑和新仿北宋官窑:








北宋官窑大约创建于我国北宋政和年间,南宋学者叶寘在其《坦斋笔衡》中道:“政和间,京师(今河南开封)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另一学者顾文荐在其《负暄杂录》中也有关于“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的记载。清代学者陈浏在其《陶雅》一书中所言:“宋官窑者绝不经见,世人罕能识之者。”说明在清代时,宋代官窑已是个传说了。

北宋官瓷当时作为国家礼器的创制,其造型通常以仿青铜器为主,是当年宋徽宗“新成礼器” 的一部分,以徽宗诏敕编纂的《宣和博古图》为造型蓝本,也即依“名古器”为造型依据,作品件件有典,禀赋深义,加上徽宗本人艺术王者的身份和爱好,故北宋官瓷作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礼器,主要为朝廷所用,代表作品有瓶、尊、鼎、炉、觚、盘等器形;二是文房用具,此与徽宗个人的喜爱密切相关,也主要供徽宗个人使用,代表作品主要为“文房四宝”,其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系列,主要在于北宋官瓷笔洗的造型千变万化,计有直口、荷口、葵口、寿桃、弦纹、兽头、兽耳等多种样式,器形可谓琳琅满目,无有穷尽,充分体现了徽宗的文化智慧和创造。


北宋官瓷外观的总体艺术特征可概括为:造型古朴庄重,釉质如脂如玉,所裂纹片灵动飘逸,形如蟹爪冰裂,釉面莹润,作品观之神韵内蕴、质朴无华,不独无什么精美雕饰和装饰,也更无什么艳彩涂绘,其完全凭藉自身釉色和幻放的纹片之美抵达其冰清玉洁、神韵天成的美学境界。清乾隆帝为北宋官窑赋诗:“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 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摩挲真是朴之朴,咏叹仍非觚不觚。合赠何人合长吉,簪花得句负奚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