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仃焦墨山水画,画焦墨山水的除了当代张仃,,古人 都有谁啊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8 17:51:43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当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山水画家?

1、陈清泉
陈清泉,中国著名画家,现任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山水画艺委会主任,亚洲中文美术学院聘客座教授、全国青少年美术摄影大赛评委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企业》报艺术顾问等职。
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周恩来纪念馆、台北国父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和平周、银川美术馆、奥组委、雷锋纪念馆等单位收藏。
代表作品有《气壮山河》、《江山多娇》、《长城万里图》等。
作品多进入中国嘉德、朵云轩、匡时、中博、中都、远方等进行艺术拍卖活动。1996年被36家国际权威艺术机构联合评审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荣登2004年度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百位画家排名榜。
2、张仃
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等职务。
代表作品有《张仃水墨写生》、《张仃画室》等。
3、白雪石
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
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还兼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绘制巨幅国画;多次出国举办画展;
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而具装饰美;其中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
代表作品有《万壑松风》、《千峰竞秀》、《早春图》、《漓江一曲千峰秀》等。
4、晏济元
晏济元,名平,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洲散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曾任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2011年2月10日晚,因病辞世,享年110岁。
代表作品有《青松红日》、《泼墨山水》等。
5、姜宝林
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由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亲授。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代表作品有《寂》、《韵》、《又是一春风》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水画家
1、张仃
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
2、白雪石
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还兼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
3、龙瑞
龙瑞,1946年生于成都,长在北京。笔名大龙、蜀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
4、林之源
林之源,男,字半溪,号石门山樵、冷香居士,浙江温州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曾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教师等职。他生于儒医世家,幼时天资聪颖,好读书,喜临池;及长学诗书、习字画,且兼攻金石。
5、姚治华
姚治华:当代著名画家,1932年9月2日出生,湖北省孝感市人。1949年后在湖北曾任美术编辑、美术创作员、群众美术辅导员。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受教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李苦禅等名师。
6、雷正民
雷正民,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第八届全国美展组委会秘书长,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评选评奖委员会主任,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览组委会评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
7、于志学
于志学,笔名问津、干城,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市。系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现任黑龙江省画院名誉院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传记协会副理事长,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中国美协理事,一级美术师。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张仃
百度百科-白雪石
百度百科-龙瑞
百度百科-林之源
百度百科-姚治华
百度百科-雷正民
百度百科-于志学
黄宾虹、溥心畲、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吴湖帆、徐悲鸿、刘海粟、谢稚柳、张大千、黄秋园、黎雄才、关山月、石鲁、钱松岩、黄君璧、傅狷夫、江兆申………等
现代
王 琦、孔仲起、岑学恭、晏济元、娄师白、张铁石、刘国松、周韶华、宋雨桂、
卓鹤君、崔子范、童中焘、龙瑞、贾又福、廖俊鸿、王庸、廖文潭、丘挺、曾先国、何怀硕、陈平、卢禹舜、林容生、尹天石、李小可、何加林、崔晓东、李贵生、苗重安、赵卫、林海钟、张捷等………..。
陈晚村,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湖南省怀化师专美术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师承陈白一,胡万卿,秦明道,田家秀,易图境,杨国平,陆年少,黄均,九十年代初 由陈白一老师引见拜教于关山月和黎雄才老师,开始学习岭南画技法。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松墨画研究会会长, 中国指墨画研究会研究员, 海南美术家协会会员., 湖南省南方画院执行院长, 惠州湘楚画院执行院长,广州乾坤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张大千等
有:张仃、白雪石、龙瑞、林之源、姚治华等。
1、张仃
张仃先生1917年出生于辽宁北镇,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到文艺界抗敌协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
张仃先生创作涉及广泛,善于驾驭多种绘画形式,亦擅漫画、壁画、邮票设计、年画、宣传画等。后其创作多以焦墨作山水,倚重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朴拙而雄强,别树一帜。
焦墨在中国画领域曲高和寡,但张仃仍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创作山水,并将其发展成一套完备的艺术语言,他的《房山十渡焦墨写生》等一系列作品,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
他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吒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张仃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2、白雪石
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还兼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
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绘制巨幅国画;多次出国举办画展;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而具装饰美;其中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
3、龙瑞
龙瑞,1946年生于成都,长在北京。笔名大龙、蜀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余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
毕业后于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1985年调中国画研究院为专职画家,曾为该院业务处副处长,副研究员。2001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2003年,改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中国国家画院,龙瑞任院长。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会美术组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4、林之源
林之源曾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1997年于桂林资江百卉谷创建“冷香书屋”,潜心书画。以山水画见长,兼攻金石,其作品传递着浓郁的当代隐士文化。2007年5月18至22日在北京荣宝斋举行了个人诗书画印展。
林之源成长于儒医世家,家学渊源的潜移默化给了他巨大的影响,使他自幼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师从江南“永嘉学派”柯逢春诸方家。他学诗习字作画治印,广泛涉猎,既吸收了新旧传统的技法,又应物象形所表现的物体加以变化。
林之源的艺术创作思想:“攻而不守”、“随类赋彩”。他经常去博物院看画,并且自己收藏传统书画、和鉴赏家一起看古画,读其艺、品其言。因此,他的画既有传统的特色,又绝不似某一家某一派。
他的作品始终表露着鲜明的对历史和社会的思想感情的取向,始终运用生动、明快和写意的造型语言作为思想与情感的载体,充分反映了一个画家领异标新的情怀。在资江隐居的时间里,林之源的作品中进一步去除了稚嫩的写实、以景写景创作期,留下大气与脱俗创新道路。
此外,他的书法以“二王”为宗,历数法帖,融魏碑于一炉,线条洒落流畅,章法疏密错落,随意发挥。他的篆刻,吸汉印之乳汁、撷明清之精华,布局错落有致,刀法峻爽有力。
5、姚治华
姚治华教授24岁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师从李可染、叶浅予、蒋兆和,大师们倾囊相授,使其深得真传,得益匪浅,为其日后的人物和山水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姚治华先生的山水、人物作品,意境深邃,构图新颖,色调高雅,笔墨酣畅。
他的作品《暮归》中的人物与牧牛,令人联想起李可染的画风,进而对姚治华人物画的艺术渊源有所启悟。实际上,从《高原牧歌》到《暮归》,又表明姚治华从中得益于蒋兆和的神髓;作品《漓江情》的画法是从结合西方现代技巧中走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镜了李可染的人物。
不过,叶浅予以速写入画的生动性,却已在姚治华的胸中和腕下厚积薄发,同时化入己法而自出机杼。例如耐人寻味的《芦荡飞鹤》、神韵精致的《花溪温泉》;万泉流淌的《美姑河畔》以及“一夜潇潇春雨过,小舟泊岸群鹤落”的《静静渡口》等无数幅扣人心弦的作品。
正是姚治华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造的结果,他开拓了中国人物画的审美领域,丰富了人物画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气韵神动,饮誉中外,多为国内外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姚治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之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雪石

张仃的艺术履历

作品,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他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吒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张仃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编辑于 2016-05-14
江西景德镇瓷画家-2020瓷器十大排名
值得一看的画家相关信息推荐
江西景德镇瓷画家-2020年瓷器十大排名,瓷器排行,景德镇瓷画家查看大全,点击查看.......
西安市新城区迪森文..广告?
淘宝著名画家-种类齐全,颜色多样,高品质,放心选购!
购买著名画家上淘宝网,给您带来时尚,有趣,实用的整体家居体验。
杭州阿里妈妈软件服..广告?
张仃先生1917年出生于辽宁北镇,1932年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后到文艺界抗敌协会,任陕甘宁边区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负责和参与开国大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美术设计工作,设计改造怀仁堂、勤政殿,设计天安门广场大会会场和新中国第一批纪念邮票。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1955年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筹建工作,1957年调任中央工艺美院第一副院长,1981年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后离休。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仃欣然复出,担任美术系第一工作室博士生导师。张仃先生创作涉及广泛,善于驾驭多种绘画形式,亦擅漫画、壁画、邮票设计、年画、宣传画等。后其创作多以焦墨作山水,倚重传统笔法,吸取民间艺术养分,笔力遒强,构图豪放,画面空灵而有笔触,苍健却显腴润,内涵沉雄,风格朴拙而雄强,别树一帜;焦墨在中国画领域曲高和寡,但张仃仍坚持用这局限性极大的墨法创作山水,并将其发展成一套完备的艺术语言,他的《房山十渡焦墨写生》等一系列作品,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崭新风格。他曾负责设计动画片《哪吒闹海》,为首都机场创作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代表作品有《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张仃先生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大美术家”和20世纪中国美术的“立交桥”。

好看的美术作品

好看的美术作品如下:
国画大家齐白石创作于1952年的作品《红衣牛背雨丝丝》,描绘一个穿着红坎肩的牧童,躺在牛背上放风筝的画面。壮实的水牛与风筝丝丝的细线相映成趣,表现了小牧童怡然自得的童年时光,沉着韧长的风筝线,显示了作者浑厚的笔墨功底。
同为国画大家的蒋兆和画风迥异,他1953年创作的《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用写实的笔法描绘了两个女孩,其中佩戴红领巾的姐姐正在给“最可爱的志愿军叔叔”写信。严谨的造型和生动的表情将主题人物定格在那个特殊的时空之中,画意隽永。
吴凡创作于1959年的版画作品《蒲公英》,以生动经典的儿童形象,让人记忆深刻,足足穿越半个多世纪的画作依然历久弥新。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黑猫警长》《哪吒闹海》《宝莲灯》等经典动画片总能唤起80后90后的“回忆”。
其中,1979年上映的《哪吒闹海》,浓浓的中国元素,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本片的美术总设计由张仃担任。
作为著名艺术家,张仃早年以抗战漫画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参与了国徽和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的设计,晚年着力于意境苍茫的焦墨山水画,在业内享有盛名。
同是1982年创作的工笔画《雏》和《春日融融》分别以简写、繁写的风格描绘了美好的童年。《雏》描绘了一位少数民族少女饲养小鸭的温馨画面,
《春日融融》则以浓郁的蜡染布为背景,描绘了小朋友们捉迷藏的瞬间。精湛的画技,巧妙的构图,让这两副作品引人入胜。
1984年的油画作品《未来世界》,描绘了一个小男孩在学校走廊看画的画面。男孩专注的背影引人遐想,他看着天马行空的涂鸦,也许在憧憬未来自己的样子,这件作品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
作于2019年的中国画作品《高铁进山啦》,是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表现了山区的孩子们看见高铁时的喜悦之情。作品作者之一、中国书画院研修院副院长蔡超介绍:“这件作品源于生活,是我在高铁上曾看到的风景。
作品中,高铁横穿画面,前边的孩子们追逐奔跑,这里有列车呼啸而过的声音、孩子们笑闹的声音,还有滚铁环铛铛铛的声音,构成一曲交响乐融合在一起。表现了高铁进山,给人们带来便捷、美好的生活。”

画焦墨山水的除了当代张仃,,古人 都有谁啊

黄世骅 (1932.—) 广东花县人。师从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老人, 擅长中国画,焦墨画,书法。 1961年毕业于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留校任教。历任装潢、书籍艺术系副主任,基础部主任、教授,云南 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马来西亚国际现代设计集团教育总监。作品有《雪莲》、《金衣姑娘》等。作品入选国内外美展并被收藏。编著有《中国传统装饰画》等。出版有《黄世骅画集》、《中国传统装饰画》。
真正把焦墨山水画作为全新画种来考证的,是自明末清初的程邃开始发展起来的。程邃之后,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继承并发展了程邃的焦墨山水画,使此新型画种更为成熟。今人林兰子,焦墨山水融入西方画立体、层次感更强的特点,使用皴擦手法扩展了焦墨画的新境界。他的焦墨山水,山更加具有金属质感,云雾飘渺如同仙境,并且林兰子开创了焦墨人物画,他的煤矿工人系列填补了历史的空白。秦国健 有江南焦墨山水画和平原焦墨山水画两大新型画种。

中国画用墨的五种方法

中国画用墨的五种方法有:积墨法、破墨法、泼墨法、干墨法、蘸墨法等。
1、积墨法:就是作画时用墨一层层往上积的意思。一般从淡到浓,层层积染。古人云:“用淡墨六七加而成深,鸡墨色滋润而不枯”。
2、破墨法:破墨法就是要打破原有的墨迹而产生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滋润苍翠的艺术效果。破的方法有浓破淡和淡破浓或墨破色、色破墨等。
3、泼墨法:通常所说泼墨法,不是用碗把墨水往宣纸上泼,而是用大羊毫笔蘸上饱满的水墨作画,看来有泼的意思。其艺术效果酣畅淋漓,气势豪放。
4、干墨法:又称焦墨法,干墨法不像泼墨法那样用水很多,而是笔中含水量极少,完全用干笔作画。清代的程邃,现代的张仃,他们的焦墨山水画都是用干墨法画的。
5、蘸墨法:蘸墨法就是笔尖包含淡墨,蘸浓墨后速画。有边淡中浓或半淡半浓的滋润和立体感效果。是写意花鸟和山水画常常采用的技法。
中国画的用墨方法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历来的画家都讲究用墨,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用墨与用笔便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

张仃的艺术成就

过去有人提出“革毛笔的命”,有人提出“笔墨等于零”。老实说,我无法同意这样的观点,也不太理解这样的观点。一个画家要证明“笔墨等于零”的办法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不碰笔墨,这样,笔墨于他就等于零。一万个人有一万种笔性,难以强求一律,也不应强求一律。但是,作为中国书画艺术要素甚至是本体的笔墨,肯定有一些经由民族文化心理反复比较、鉴别、筛选并由若干代品德高尚、修养丰厚、悟性极好、天分极高而又练习勤奋的大师反复实践、锤炼,最后沉淀下来的特性。这些特性成为人们对笔墨的艺术要求。画家可以有充分的理由不拿毛笔作画,但他如果拿了毛笔作画,而且是在画中国画,那他就要受到文化的制约。没有一个画家能摆脱文化的制约。在中西绘画100年的交融中,我们看得出中国画对西洋画的影响是微乎其微,不足挂齿,而西洋画对中国画的影响可以说是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但是,一幅新的中国画和一幅好的中国画,在我们心底里是有一杆秤的。一幅好的中国画要素很多,但是基本的一条就是笔墨。由于笔墨这最后一道底线的存在,使我们在西学东渐的狂潮中仍然对中国画没有失去识别能力和评价标准,我们仍然能够在一堆用宣纸画出的作品里挑选出好的中国画,仍然能够在100年的风云人物中认准谁是大师,而谁只是昙花一现。我们积极评价这个100年中西绘画的交融和冲突,因为它把中国画的底线逼出来了,它使我们非常清楚不该在哪些方面无谓的争执,应该在哪些方面固守阵地。笔精墨妙,这是中国画文化慧根之所系,如果中国画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就必须守住,守住这条底线,一切都好说。在这条底线上作业,需要悟性,更需要耐性,急不得、躁不得,更恼不得,最后就是看境界,看格,看品。 张仃生长在北方,由衷地喜爱北方的山川风物,特别是太行、秦岭和西北高原,尽管它们荒寒贫瘠,但他却觉得亲,犹如一个儿子看到自己年老的母亲,因此他的焦墨世界展现的也都是它们的影像。古刹庙宇、荒郊野渡、莽莽昆仑、巍巍太行,张仃的焦墨山水一如他的性格,厚重、朴实、苍茫、大气。焦墨山水最能还原苍劲、宏阔、有力、具有金属感的画面。在这个曾给他心灵慰藉的笔墨世界中,貌似单纯的黑与白,所产生的力度与内涵,却是其他色彩所不能替代的。焦墨画更是强调黑白的本色美、质朴美,素以为绚,不加粉墨,张仃称它为“全素斋”,是一种有益身心的精神素食。晚年的张仃,铺开了一个无限丰富、壮美宏阔的焦墨世界。这个秉持完美主义理想的世纪老人,生活在北京西郊的一处自己选材、自己设计的山屋里,每日课读鲁迅。有时对着外面的世界,他会重复他的名句:“美盲比文盲多”。1998年,张仃提出笔墨为底线的主张,策划发起了一场有学术轰动效应的“笔墨保卫战”。亲自上场,与他的异见朋友坦诚相见,针对每一个“笔墨等于零”的注解、论据、逻辑,展开进攻性防守,扭转了中国画理论面临崩塌的颓势。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张仃晚年倾力于焦墨山水创作的行为,是他自己保卫笔墨的一种身体力行的策划实践。他仅取笔墨之一粟,种出了焦墨的沧海桑田,展现了笔墨资源的无限丰富。这是对笔墨虚无论的另一种回答,也构筑了他的一方阵地。如今,张仃大部分时间住在位于门头沟山中的居所里,终日与他的挚爱———大山为伴。因为耳背,他话说得很少。家里来了访客,他会静静地坐在窗旁的藤椅上,抽烟斗或是看报纸,一只养在笼子里的蝈蝈陪在他耳边热闹地鼓噪,他也浑然不觉。沪上美术评论家、画家谢春彦与张仃先生在二十余年前曾经有过交往,他们相识于黄宾虹学术研讨会上。谢春彦称:“焦墨山水是传统山水的一个类别,最能还原苍劲、宏阔、有力、具有金属感的画面。单纯以干墨作画,类似传统山水的素描,传统山水的创作多以临摹古人为主,而张老则在写生中创造张派山水,解放后他的焦墨山水成就最大,年逾花甲写生都是竭尽全力。去黄山写生都是随身带一瓶开水,两个干馒头,从天亮写生画到看不见为止,重要的名山大川都有足迹,北京的十渡山水很少有人涉猎,他却花费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为十渡画了很多焦墨山水。”一些艺术评论者认为,回顾一下张仃的一生,无论是漫画、壁画或者工艺美术设计,在张仃的艺术生涯中,都只是阶段性地从事过。惟有山水画,才真正贯穿他的一生,或有间断,但从未放弃过。画作《画人行脚》赏析张仃与20世纪众多上水画家一样,反对一味摹古,主张对真山真水写生,主张反映现实生活,他上溯五代两宋的传统,重返自然,变临摹为写生,变写意为写实,注重现实生活中新题材新内容的表现和新境界的创造。《画人行脚》描写的是川北农村的景象,画家以人世之精神借景写情,已不是符号化的苔点,以重墨写出,参差错落,疏密有致;中间是水田,线条流畅洗练,给人开阔的空间感,得平远法之妙;画面的下部最为精彩,农人的屋舍在树林中若隐若现,树木和田埂的线条松活老辣,灵动而富韵律感,流露出画家质朴欢愉的情感意蕴。全画虽以焦墨完成,但笔墨能干中求湿,燥中取润,以简寓繁,变化丰富。艺术语言单纯,表现出画家过人的功力。为国梳妆20世纪30年代,张仃的职业美术生涯开始于张恨水任校长的北华美术专科学校。日本人侵入他的老家东三省后,张仃拿起笔,成为一名反抗侵略、反抗专制的漫画斗士。1938年,张仃到延安,和搭档作家萧军,把这处简陋的“新房”装饰成了别致的场所,取名为“作家俱乐部”。连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很多领导人也常去那里参观和跳舞,同文艺工作者交流。在张仃看来,抽象的“国家”必须有色、形、物的形象化传达,才能被了解和认同。在共和国缔造者身边工作的经历,使张仃获得担纲新中国形象设计的“资质”。他与梁思成受命领导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营造系两个创作组,进行国徽设计。天安门的庄严雄伟极大地震撼了张仃,于是,天安门成为他笔下国徽方案的主体元素——弧形的地平线上,天安门巍然屹立,象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言简意赅,立意精准,这一方案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首肯。1950年,张仃亲率美术供应社的工人,将一枚直径超过3米的巨型国徽,庄严地悬挂在天安门上。是年,张仃32岁,同时还参加了“建国瓷”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团队。1949年,张仃负责开国大典美术设计工作,在天安门城楼的柱与柱之间,他创造性地挂上去8个大灯笼。运用巨型宫灯这一传统文化语汇,在天安门上增添了出彩的中国符号。同期,张仃主持设计了中南海怀仁堂、勤政殿室内环境。微观方面,张仃继成功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之后,又完成了全国政协会议邮票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票和成立10周年纪念票的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张仃为新中国的形象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49年,新中国即将宣告成立,由于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没有国旗、国徽或国歌,新中国形象的艺术设计成为燃眉之急。1949年7月,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公开发布《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对国徽的设计提出三点要求:一、中国特征;二、政权特征;三、形式庄严富丽。国徽设计前期甄选后,七零八碎的都淘汰了。据1949年8月5日下午三时半在北京饭店六楼大厅召开的政协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第二次全体会议记录,当时已经收到设计稿28份,但皆因不符合上述三条原则而被否定。最终,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成立了两个小组,一个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小组:张仃、张光宇、周令钊、钟灵等。另一个是清华大学的小组: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李宗津、朱畅中、高庄等。梁思成,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是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另外,他和夫人林徽因都是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的负责人。当两组方案放在一起比较时,风格大相径庭。中央美术学院组设计出来的国徽方案,以天安门为中心,有五星、齿轮、麦穗和绶带等。张仃在《国徽应征图案设计含义》中阐述道: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齿轮上方,置五角红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家富强康乐。三、天安门——富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物,是我国五千年文化,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梁思成小组的国徽,调子是灰色的。核心内容是一块玉璧,设计理念为:玉璧有国器的象征,也含指祖国统一,完璧归赵。文人气息浓郁。与此同时,林徽因诚恳地列举了她参考的其他国家的国徽为例,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徽不应该放进去建筑物,尤其是帝王象征的天安门。在激烈的争论后,毛泽东出来定夺:天安门不应视为封建的象征,应该视为民主的象征、革命的象征放进国徽去。肯定了中央美术学院组的创意之后,也就是要确定新的国徽中哪些标志物属于必须出现的。周恩来作了这样的总结:新的国徽要有天安门,要有五星,要有齿轮,要有麦穗,还要加上稻穗。张仃2001年北京西山家中露台上设计的构想采用了美院组后,周恩来让清华组来完善国徽的设计。因为清华组个个都是建筑绘图高手,对正式图样的操作,绝对专业。所以最后他们的定型图被选中,不应意外。应当说,张仃是国徽的创意者,而林徽因等则为其最终完善者。周恩来亲自找梁思成谈话,说服他接受张仃以天安门为国徽主体的设计方案,并委托清华大学营建系最终完成国徽图案的制作。而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第一枚国徽,则是张仃亲自跑到前门外,找到一位雕刻师傅,制作的一枚木制国徽。国徽挂到天安门上,有功人员八名,梁思成、张仃、林徽因、张光宇、高庄、钟灵、周令钊等每个人奖励八百斤小米。梁思成还建议多给高庄一些,因为他修改有功。张奚若也建议要给清华重奖。若干年后,在究竟是谁设计了国徽的问题上,出现了不少争论,总有人来向张仃询问,以至于他不愿意再作回答。他向来不愿意争什么名分,一直强调国徽的完成是集体的智慧,而他的贡献在于提出以天安门为国徽主体的创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艺术设计、全国政协会徽设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美术设计、开国大典的美术设计、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大会会场设计、第一批开国大典纪念邮票的设计等等一系列关乎国家形象的重大设计任务,均出自张仃之手,这使得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开国首席艺术设计家。 在设计完国徽和政协会徽以后,张仃在其后的日子里,又马不停蹄地主持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系列邮票(1959年)、《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的系列邮票(1957年),主持了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中国馆的总设计(1952年),主持了巴黎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馆的总设计(1956 年)。20世纪50年代末,张仃被组织调离中央美术学院,任命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第一副院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一批艺术家和学者在“反右运动”中纷纷落难,使得刚刚成立的学院还未来得及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思想,张仃承担起了这项重任。他将泥人张、面人汤、皮影路等民间艺人请到学院,为他们成立工作室,传授技艺,研究总结他们的传统经验,又吸取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精华,为新中国的艺术设计奠定了教育体系和思想的基础,而当时他所迈的每一步都要冒着风险。在张仃的努力下,美术领域一批有成就的艺术家调入学院,学院的专业也从最初的几个扩充到20多个,“文革”前的十年正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蓬勃发展的十年。2006年夏与夫人灰娃在西山家中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主张,让学院的师生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与国庆重大活动等艺术设计中展露了锋芒,也引领着张仃在云南采风后创作了《女民兵》、《洱海渔家》等近300幅水墨重彩装饰绘画,大胆的变形、绚丽的色彩、独特的造型语言顿时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华君武称之为“ 城隍庙加毕加索”。 当北京首都机场即将落成,室内大型壁画的创作降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时,复任第一副院长的张仃又调兵遣将,组成了创作小组,亲自挂帅出征。在张仃的坚持下,才有了机场壁画审美趣味的宽容与多样化。其中,张仃为机场贵宾厅创作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哪吒闹海》,高4米,长15米,借鉴、吸取了民间年画的色彩和敦煌壁画表现时空的特征,之后又被制作成动画电影,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1983年,张仃为长城饭店绘制了壁毯巨作《长城万里图》,1984年,他主持了北京地铁壁画工程,设计并参加制作了西直门地铁壁画《燕山长城图》和《大江东去图》。2002年,文化部授予张仃造型艺术终身杰出成就奖。

第一轮生肖邮票的12位作者

第一轮生肖邮票的12位作者:
请见我4月22日对此内容的回答,链接如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8723025.html
T46猴票:原画作者黄永玉大师,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出生于湖南凤凰,土家族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代表作品有《春潮》《百花》《人民总理人民爱》《阿诗玛》巨幅画有《雀墩》、《墨荷》等。
T58鸡票:原画作者张仃大师,号它山,1917年出生于辽宁黑山;2010年逝世。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曾任《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代表作品有首都机场巨幅壁画《哪吒闹海》,焦墨国画作品《巨木赞》《蜀江碧》等,出版有《张仃水墨山水写生》《张仃焦墨山水》《张仃漫画》等。
T70狗票:作者周令钊,1919年出生于湖南平江,著名装饰画家,中央美院教授。擅长水粉画、美术设计、壁画。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聘请任教北平国立艺专,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民族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水粉协会会长、全国邮票设计评审委员等。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代表作品:新中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韶山》湘绣画屏,《沅江》《澧水》石雕壁画,历史油画《五四运动》,》,北京饭店壁画《古都集翠》人民大会堂石雕壁画《松竹梅》,湘绣屏风画稿《韶山冲》,巨幅壁画《世界人民大团结》,曾为开国大典画天安门毛主席像、五一游行队伍美术设计;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设计,为国徽、团旗、少先队旗设计。
T80猪票:作者韩美林,1936年出生于山东济南。著名装饰画家。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专业作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画家,曾任安徽书画院副院长。已出版 的画册有《美林画集》《小狗与大画家》《韩美林作品集》《山花烂漫》《尚在人间》《百鸡图》《纳崐头为画》《韩美林画集》《韩美林工艺美术作品选》等。
T90鼠票:原画作者詹同大师,原名詹同渲,1932年出生于北京,1995年逝世。一级美术师兼导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理事,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委员,上海漫画学会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ASIFA国际动画协会会员。擅长动画造型设计、漫画和儿童画。创作完成美术电影片40部,代表作品有《雕龙记》《真假李逵》《金猴降妖》《一半儿》,《百鬼斩尽,此精独留》《摆平》《猪八戒吃西瓜》《詹同漫画选》《詹同儿童漫画选》和《我国漫画五十年》等。
T102牛票:原画作者姚钟华大师,1939年出生于云南昆明,擅长油画。历任云南省文化局美术摄影工作室创作员、副主任、云南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第四届理事、云南省政协第四、五、六、七、八届委员。作品有《黄河》《玉龙金川》《啊!土地》等。部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历史博物馆等收藏。出版有《姚钟华画选》、《姚钟华画集》等。?
?
T107虎票:原画作者张国藩大师,1934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中国著名美术家、邮票艺术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有壁画《民间舞蹈》,装饰画《舞乐春秋》,生肖邮票《虎》被日本选为1987年世界最佳邮票之一。
T112兔票:作者李芳芳,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报美术编辑。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装帧艺术系。 历任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中央工艺美院学报《装饰》杂志美术编辑等。书籍装帧《真爱的追求者》《科学家的童年》《作家作品选》等。
T124龙票:作者祖天丽,女,毕业于中央美院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设计时为年仅24岁,后移居澳大利亚。
T133蛇票:作者吕胜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以剪纸艺术闻名。1952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县,197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1987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著有《中国民间剪纸》《中国民间木刻版画》《再现传统》《觅魂记》等。
T146马票:作者邹建军,曾用笔名朱江、黎长青,194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北京市女美术家联谊会理事、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与美国名人传记协会荣誉顾问。曾设计《宫灯》《从小爱科学》等20多套邮票及大量集邮品。
T159羊票:作者雷汉林,中国著名邮票艺术家,曾创作《建党七十周年》、《十四大》等重大主题邮票。

古丰是谁

古丰古丰,原名张传峰,1966年出生于济南,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传播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文名:古丰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济南出生日期:1966年职业:画家毕业院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主要成就:中国轻工部颁发的唯一铜奖代表作品:《借得五岳写山河》原名:张传峰人物简介古丰,原名张传峰,出生于济南,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1987年从师杨耀先生学画,焦墨山水画90年前后受张仃老师指导,2006年入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2010年拜林晓先生为师从事书画研究。曾在济南、郑州、深圳、东莞、西安及兰州等地举办过个人展览。1989年设计的《龙与凤》屏风八套,被钓鱼台国宾馆选用,同年获中国轻工部颁发的唯一铜奖。1996年历时2年手抄《三国演义》万米书法长卷,并捐赠北京国旗护卫队,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曾报道。2005年参加“全国百名优秀中青年画家进京邀请展”系列活动,借得笔墨写山河》焦墨山水画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作为礼品赠送国家领导人、港台友人、演艺界名人近600多人和多家美术馆收藏。画作《泉声林荫》获文化部2008年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型联合展文化艺术奖。2011年为兰州军区1300多名老干部敬献“寿”字。2013年3月15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了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个人书画作品艺术展。代表作品

怎样欣赏中国画

  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常常是能否“看懂”作为评判标准。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的,属于看得懂范畴。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中国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中国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画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就是抓住了画的实质,因为“神韵”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追求的目标。
当然,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画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国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艺术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中国画也是如此。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
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
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中国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朋友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要欣赏中国画,掌握了解中国古代品评绘画的基本原则——
  “六法”是很有必要的。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据载他训练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但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六法论”有哪些内容呢?它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
  气韵生动:气韵指什么呢?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以前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即气韵,也与其他五法分不开的。气韵生动也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的,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个整体。其他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也就成为了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
  骨法用笔: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囵此,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
  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这可以说是指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
  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
  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传移摸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六法对于画家和绘画作品来说,是全面的最高的要求,一般都是很难完全达到的,各擅一节足矣。我们了解掌握六法,便于理解古人品评绘画的标准和着眼点,从而客观地对待祖国的美术遗产,以及在我们欣赏传统的中国绘画时,会从中获得某种启示。
  能不能欣赏中国画,是衡量中国人有没有艺术鉴赏力的标准之一。鉴赏中国画,要求鉴赏者具有一定的学养、才识和格调。
一幅中国画,先观大概,布局要和谐,是否有作者的个人风格,意境、意趣要深远。意境或意趣是鉴赏者对一幅画的最初印象,好的意境或意趣,让鉴赏者想细细看下去。任何好的笔墨技巧是为了表达意境或意趣服务的。而风格是一个国画家有别于另一位国画家的特色所在,也是检验一个画家成熟与否的标准。中国画大师的作品无一不有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布局是作画的战略,是一幅画在表现上最关键的部分。假如左边画一块巨石,右边画一只小鸟,加些小草,在下面题上几个字,盖上印,画是完成了,即使笔墨精妙,颇有意境,可布局不当,画面失去平衡,让鉴赏者难受,就不算成功的中国画。大师潘天寿的画,极重意境,一山一石,一虫一鸟,无不展现着万物的生机与自然界的诗意。他的画多险,多奇,多重,通过各种物象,在激烈的冲突中一一化解,最后画面归于平衡与和谐。他的大画雄伟奇逸,常常给鉴赏者震憾般的审美感受。
  其次看造型与线条。造型过于失当,人不象人,山不象山,树不象树,即使布局好,线条好,仍不入妙品。造型要不失情理,线条要自然生动。但是,自然生动的线条有各种风格,有的秀美,有的苍老,有的古朴,有的厚重,有的飘逸,这些线条通过表现不同的物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在这些线条中,都要书法美感。概括性地说,吴昌硕的线条古拙,齐白石的线条苍老,潘天寿的线条凝重,范曾的线条俊逸。
  没有书法功力的中国画作者,线条常常软弱、油滑、稚嫩,这些线条所表现的物象内涵就大为贫泛。这种画在旅游景点或工艺品商场常见,为数不少的画品低下的中国画作者,制造了大量低劣恶俗的中国画,极为恶劣地败坏了中国画的声誉与市场。
再看墨色的变化。有的劣画,常常局部一片死黑,没有任何变化,淡墨散淡而不空灵。好的中国画,讲究黑分五采:焦、湿、浓、重、清。焦墨画只宜于写生的便利,作为山水素材收集是可行的,任何人的焦墨山水都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上品,作为完整的中国画,焦墨画在神韵上大打折扣。象张仃的焦墨山水画,让人感到口渴。齐白石的小品花鸟写意画,意趣绵长,他极精于用墨、用水与用色,他手中的毛笔在生宣上变化无穷,让鉴赏者数十年后仍感觉到画面的湿润。湖南乡下曾经有一个农民花鸟画家王憨山,作画气势大,布局佳,笔力也很刚健,但变化过少,直来直去。他不善于用水与用色,画面有火气。他说“作画墨与色要给足”,可他给得太足了,常常见他的画面墨黑一片或大红一片,他的画有强烈的风格,但画品不高。
中国画以用墨为上,用色次之。好的中国画,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由于中国画不以写实为能,用色不能过于写实,不能与黑线表达的物象不谐调。一般色中少许加一些淡墨,使色彩沉着高古。范曾画人,脸上的色彩不全是粉红色,加有淡花青,衬景用色也是花青加朱磦,甚至加些淡墨,都是为了色调高古沉着。如果人脸用白粉加曙红,背景的草木用绿色,山石单用花青或赭石,那就俗气了。工笔花鸟与人物画,同样要讲究轮廓的线条与物象的设色。好的中国画的设色,或沉着,或高古,或典雅,大体上不能象油画或水彩画那样用色。要设色的中国画,墨笔部分不能画得太过,要留些东西给颜色去表达,而单纯的水墨画则要尽情挥写,加色便成多余。
  最后看题款与盖章的章法。题款看书法功夫与文字内容是不是高妙,盖章极有讲究,盖的位置恰当,是锦上添花,盖的位置不当,是佛头著粪。
  如果画装裱了,还要看装裱的工艺,绫纸的搭配,画幅是否平整,长短宽窄是否和谐。画装了镜框,则鉴赏镜框材料是否精致,做工如何。好画却装裱拙劣,毕竟是一件遗憾的事,好象高人韵士穿一身烂衣服,风神是要大为逊色的
  
  
  外表: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下列各项是否精美。
画工:
画家的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 我们往往主观批评该画的优劣,就是受画工的影响很大。
书法: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中国画画面上常伴 以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增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良莠。
印章:
画面上常见的印章有各方面:画家的印鉴,题字者私章,衬托用闲 章,收藏者印章,欣赏者印章,鉴证者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盖印位置等,都在评价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装框:
中国画的装裱更别具一格,常见的有纸,绫两大类。 今呀洗 ,绫 裱较精。裱边的颜色,阔窄,称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日本近代的裱工另有风味,对现代的裱画方式具影响力。好的装裱,能把一幅画衬托得更为精美悦目,名贵大方。
框饰:
如用压镜方式将画藏在玻璃框下,其采用的框边质料、颜色、大小对画的美观影响极大。近年北美画家多采用西式框饰代替中式装裱,亦颇有可观。
内涵:
中国人欣赏字画不独欣赏表面工夫,更着重与作品有关和作者个人相互关系。
功力:
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苍劲有力,雄浑生姿。在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境亦表现出作者的工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的表现,这表现就是功力。
布局:
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洋画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提诗,盖印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虚,故从布局中可见作者特到之处。
学养:
工力及布局,可于画面窥其一二,至于作者的学养,对其作品影响至大。故中国有“文人画”之称。著名文人,其作品与众不同者,就是一种“书卷气”。画家与画匠之分别,学养是条件之一。
人品:
西方画家,往往以浪漫不羁,游戏人间为乐。而欣赏者只观其画而不理画家的私德。中国人不同,画家或书家如行为不检,道德败坏,声名狼藉,大奸大恶者,即使其书法美术如何精美,亦无人问津,试问谁家高悬曹操,秦桧等奸臣作品,而岳飞的“还我河山”,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成为人尽皆知的好匾额,就是这个原故。
诗句:
字画中的诗文词句,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其一句好诗,亦能表现 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句,亦把书题画龙点睛。最难得的,就是作者能为自己的画面题诗,不抄袭他人旧作,更见特出。至于书法亦然,抄一首古人诗章,别人看来,只观其字,因为内容不是作者心声,而是古人翻版而已,到底欠缺了作者的灵魂。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压角,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亦可见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如何欣赏中国画?对中国画审美特征的理解会敏锐我们的直觉,欣赏时再结合想象,方能领略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气韵、神韵、陶冶情怀。中国的书法与绘画是在一种特殊而古老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几千年来,它们曾走过了从发端、童稚、成熟到升华变化,从实用到艺术化的漫长路程。毫不夸张地说,书与画是华夏民族的聪慧与创造力最集中的表现之一,并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中国乃至东方世界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社会人事的态度,对美与永恒性的追求,都在中国书处穿边费装渡膘杀博辑画里得到了显化,并通过它们而获得了千百万炎黄子孙、东方朋友乃至世界各国朋友的认同。历代那些稚拙的或者雄健的或者秀美的碑帖法书,那些神秘的或灿烂的或淡雅的绘画名品,都是我们民族的精华——书画艺术家们(包括不知名姓的民间艺匠)以审美方式与主客体世界进行心灵对语的形象记录。这种对语有时达到了哲学化的高度,——在“若坐、若行、若飞、若动”的纵横笔画之间,在“有丰致、有缥缈”的笔情墨象之中,蕴含着情思,也体现着“道”,表现着人格乃至对生命宇宙的体验。可以说,每幅字、画都凝结着民族与时代的心态,积淀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层。作为艺术,作为中国人心理意识结晶的书画艺术,就更不待言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的层次上欣赏书画艺术。它是如此的丰富而悠久,精致而又神妙!要理解与感受神秘的陶绘,狞厉的青铜纹饰,静穆的佛像,意在笔墨之外的文人画和高度抽象、流动的书法点划结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欣赏中国书画,允许欣赏者持的某种主观态度,这需要情感与想象。需要理性、确切的知识与判断。将二者合而为一,是笔者试图向读者提供的既引导欣赏,又介绍知识的文章。
  传统中国画以毛笔、水墨、矿物质颜料、绢帛、宣纸等为工具(原料)从表现形式上分工笔画和写意画。人物画强调“传神”,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的刻画)、肢体语言、环境等的表现,达到以形写神、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山水画强调“诗情画意”表现雄壮粗犷或秀丽俊美的山式、云吞雾幕——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即:将大自然的美与文人逸趣(中国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用高远、平远、深远(或合三远)法的结构画面,计白当黑的处理方式。花鸟画则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来赞美生命、歌颂大自然——挥洒“胸臆”。在笔墨色彩上讲究:1、笔法丰富、有力度,或浸润凝重、或枯涩快疾;或中锋、或逆锋、或侧锋、或拖笔、或散笔。2、墨法多层次的变化(五墨六彩——焦、浓、重、淡、清加上纸的颜色),或积墨、或破墨、或泼墨。3、色彩为随类赋彩等感性色彩,讲求墨气、沉着(色彩以墨骨为主,施以淡彩)并有工笔重彩。总体上追求传统文化(内在的)与以线造型的笔墨意趣(外显的)融合,即:诗情画意和“气韵”、“神韵”的表现。在造型上不拘泥于外形的肖似(逼真),而着重表现物象内在的“气韵”、“神韵”与画家“胸臆”的挥写(抒发)。在构图、透视上的处理有别于西方绘画,以多角度、多视点(移动)的“散点透视”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意图自由组合空间。那幺我们究竟如何欣赏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学艺术(诗情画意)和笔墨技巧以及中国画色彩的魅力等方面去品味(欣赏)中国画作品。
你知道中国画和外国画的区别吗
1、看
“四看”原则:一看气韵;二看意境;三看笔墨;四看诗书画搭配。
对人物画的欣赏要像看电影、看小说、看环画那样看其是否用笔精准,看其是否细腻传神,看其是否主题突出、故事精彩、情节感人。
2、游
对待山水画欣赏要像旅游区旅客观景一样一路仔细地观览过去。北宋画家郭熙提“高、深·平”的“三选法”,就是对待一幅完整的山水画要采取“平远、深远、高远”的办法来进行鉴赏。
3、悟
对待花鸟画欣赏要像在花园里赏花在古玩店里鉴赏古玩一样认真观赏,最后参悟出其精神内涵和表达的主题思路。
最后,简单的说说当前中国画鉴定:
一是看纸质(新老渲纸、麻纸、帛,有别于老画新画);
二是看笔墨(是否是印刷品再添笔,现今行画有本刻水印,作坊拼图等高仿作品);
三是看结构(是否属于拼凑成图);
四是看绘印(书法、印章是否真实)。
扩展资料:
一、中国画的特点
1、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2、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3、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
4、 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
二、中国画的分类
1、人物画
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是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主张的画家。唐代阎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为人物画做出了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都有。
2、山水画
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是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买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
3、 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它与山水、人物画并列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专门学科。花鸟画就广义讲,应包括花鸟、禽兽、昆虫、鱼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画

欣赏国画的顺序

 能不能欣赏中国画,是衡量中国人有没有艺术鉴赏力的标准之一。鉴赏中国画,要求鉴赏者具有一定的学养、才识和格调。一幅中国画,先观大概,布局要和谐,是否有作者的个人风格,意境、意趣要深远。意境或意趣是鉴赏者对一幅画的最初印象,好的意境或意趣,让鉴赏者想细细看下去。任何好的笔墨技巧是为了表达意境或意趣服务的。而风格是一个国画家有别于另一位国画家的特色所在,也是检验一个画家成熟与否的标准。中国画大师的作品无一不有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1,布局是作画的战略,是一幅画在表现上最关键的部分:
假如左边画一块巨石,右边画一只小鸟,加些小草,在下面题上几个字,盖上印,画是完成了,即使笔墨精妙,颇有意境,可布局不当,画面失去平衡,让鉴赏者难受,就不算成功的中国画。大师潘天寿的画,极重意境,一山一石,一虫一鸟,无不展现着万物的生机与自然界的诗意。他的画多险,多奇,多重,通过各种物象,在激烈的冲突中一一化解,最后画面归于平衡与和谐。他的大画雄伟奇逸,常常给鉴赏者震憾般的审美感受。
2,看造型与线条:
造型过于失当,人不象人,山不象山,树不象树,即使布局好,线条好,仍不入妙品。造型要不失情理,线条要自然生动。但是,自然生动的线条有各种风格,有的秀美,有的苍老,有的古朴,有的厚重,有的飘逸,这些线条通过表现不同的物象,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在这些线条中,都要书法美感。概括性地说,吴昌硕的线条古拙,齐白石的线条苍老,潘天寿的线条凝重,范曾的线条俊逸。
  没有书法功力的中国画作者,线条常常软弱、油滑、稚嫩,这些线条所表现的物象内涵就大为贫泛。这种画在旅游景点或工艺品商场常见,为数不少的画品低下的中国画作者,制造了大量低劣恶俗的中国画,极为恶劣地败坏了中国画的声誉与市场。

3,再看墨色的变化:
有的劣画,常常局部一片死黑,没有任何变化,淡墨散淡而不空灵。好的中国画,讲究黑分五采:焦、湿、浓、重、清。焦墨画只宜于写生的便利,作为山水素材收集是可行的,任何人的焦墨山水都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上品,作为完整的中国画,焦墨画在神韵上大打折扣。象张仃的焦墨山水画,让人感到口渴。齐白石的小品花鸟写意画,意趣绵长,他极精于用墨、用水与用色,他手中的毛笔在生宣上变化无穷,让鉴赏者数十年后仍感觉到画面的湿润。湖南乡下曾经有一个农民花鸟画家王憨山,作画气势大,布局佳,笔力也很刚健,但变化过少,直来直去。他不善于用水与用色,画面有火气。他说“作画墨与色要给足”,可他给得太足了,常常见他的画面墨黑一片或大红一片,他的画有强烈的风格,但画品不高。
  中国画以用墨为上,用色次之。好的中国画,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由于中国画不以写实为能,用色不能过于写实,不能与黑线表达的物象不谐调。一般色中少许加一些淡墨,使色彩沉着高古。范曾画人,脸上的色彩不全是粉红色,加有淡花青,衬景用色也是花青加朱磦,甚至加些淡墨,都是为了色调高古沉着。
4,看题款与盖章的章法:
题款看书法功夫与文字内容是不是高妙,盖章极有讲究,盖的位置恰当,是锦上添花,盖的位置不当,是佛头著粪。
  如果画装裱了,还要看装裱的工艺,绫纸的搭配,画幅是否平整,长短宽窄是否和谐。画装了镜框,则鉴赏镜框材料是否精致,做工如何。好画却装裱拙劣,毕竟是一件遗憾的事,好象高人韵士穿一身烂衣服,风神是要大为逊色的。
说到如何鉴赏中国画,那肯定免不了以《古画品录》来讲解,这是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其中有讲绘画目的:“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意为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同时书中的“六法”极为精彩,成为了中国古代评品画作的原则标准。
六法”是指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模移写。
一、气韵生动
画中所画与该形象要在气度上有相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神、韵味相一致。这个要求至今仍然是绘画和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
二、骨法用笔
运用线条进行骨架造型的方法,人物形象的“骨像”所表现的身份气质。古时绘画认为以点作画易零散,以面作画易平板,而以线作画容易捕捉动态形象,线条也是中国画的灵魂。
三、应物象形,所描绘的形象要形似,应物就是刻画出形象外观,象形描绘对象的真实性。
四、随类赋彩
意为一类施一种颜色,对物像中的部位进行分类渲染,如:人物的手、脸可以同一色。
五、经营位置
也就是章法、构图,移花接木展现美感,移山倒海展现气势恢宏。如:吴冠中先生吸取前人经验融汇中西构图方式形成的“搬家写生法”,把分散的美景优选组合在画作中表现出来。
六、传模移写
就是临摹,通过临摹他人作品,练习作画基本功,学习作画技巧。
最后,要补充一句,我们对于一名成功的画家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往往对欣赏者的要求却不高,其实一个人国学素养的高低也是其能否欣赏国画的重要因素,要不然,画家创作出意境再高明的画,欣赏者欣赏不了,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