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汝昌经典解读红楼梦,周汝昌老先生考证的《红楼梦》结局,关于史湘云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7 13:03:09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内容部分如下:
1、黛玉初进贾府时言行谨慎,老先生说是因为林家不够“高贵”。
2、“送宫花”那一节,老先生说周瑞家的一丝儿别的意思也没有,全怪林妹妹这个“外人”让周娘子难堪了、思绪重重了、敬而远之了,这根本不是一个谨言慎行的人该想的事、该说的话。
3、黛玉去梨香院探病看到宝玉也在,顺口说“来的不巧”了,老先生说黛玉“巧舌如簧”,说她心里的醋劲尽人皆知,活该被人议论。这里还出现了一个基本情节错误,本来是宝钗在问黛玉何出此言,周先生这位红学大家却说是薛姨妈问的,措辞是“经薛姨妈之反诘,她巧辩说……”。
4、雪雁来送手炉,黛玉借机“敲打”宝玉,老先生说她“排揎”丫鬟,要替受责者抱不平。
5、周汝昌先生如此不顾一切地“抑黛”,其实本质上还是为了“扬湘”,为了所谓“脂砚斋就是史湘云,是最终真正陪伴贾宝玉的人”,这是他的重要“学术成果”,必须“捍卫”。
6、周先生这篇文章,文字上没有美感,论点没有论据支撑,通篇口吻一丝“专家”的气派也没有,倒活像是林黛玉的black粉的作品。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内容如下:第一,周汝昌认为《红楼梦》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而《红楼梦》的创作思想主要是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上万紫千红的大观,如果完全读懂了《红楼梦》就相当于是了解、认识了中国的文化,而且《红楼梦》中通过写妇女的屈辱和不幸,来反映中国人才的悲剧乃至是整个人类的悲剧。第二点周汝昌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大的方面谈情,说的具体点就是体贴。周汝昌,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1918年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有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梦的历程》、《红楼艺术》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其中《红楼梦新证》是其代表作。

关于周汝昌对红楼梦中人物可卿的分析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红楼梦》的结局,这是毫无疑问的。无生只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周汝昌先生自然是红学耆老,如果按周先生的分析,以他偏爱湘云的程度,一定要把她和宝玉撮合在一起;但是,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多数“红迷”和专家们的认可
刘心武先生最近十分活跃,他的观点也非常多;可是坦率地说,他的很多分析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列举的部分文献也有点捕风捉影;真正的“红迷”和专家们恐怕只是因为他提出了各种新鲜的猜测而礼貌地倾听,然后为了他曾如此辛苦地整理资料而评价他“这是一种看法”等等,仅此而已。想要真正地了解《红楼梦》和其中隐讳的内容,建议不要参照刘先生的演说,只把它当野史或外传来听,还比较有娱乐性
曹雪芹在后四十回中到底写了什么结局,因版本的遗失,今天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当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集众多红学权威之观点,不但演员阵容空前绝后,情节演绎的结果也应该比较符合曹老的原著:
一、黛玉确实夭亡了,但不是在宝玉娶妻的当天,而是因宝玉出海未归,担忧成疾,在梦到宝玉溺水而死的心灰意冷之下,旧病缠身而逝。著名的黛玉焚稿也已经有各大剧种来体现过了。无生最喜欢陈晓旭版的黛玉,形神兼备,楚楚动人。另外,越剧里的王文娟也很有黛玉的风骨
二、宝钗确实是在黛玉死后嫁给宝玉的,而不是因为什么“调包计”。首先从凤姐的角度来说,如果她真想给宝玉找一位夫人,她绝对不会挑选能干到可以分享她的权势的宝钗,反倒是不通世事的黛玉才是上佳之选;何况从前八十回来看,凤姐也是一直在想方设法地把宝黛二人相提并论的。黛玉死后,宝玉回来了,万念俱灰之时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任家人摆布地娶了宝钗(有可能是为了给家族留下一个后代),但是他那时应该就已经看破了红尘,对家族的兴衰不抱什么期望了
三、宝玉最后的结局应该是潦倒后出家为僧。荣宁二府被查抄后,不可能像续书所写的,后来获得了什么特赦;应该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整个家族分崩离析,重要人物或者死去(包括鸳鸯等人的自尽)或者被卖。宝玉是被贾芸和小红(就是红玉)设法从狱中救出的唯一一人,续写中把贾芸写成了恶人,毫无根据。但是宝玉没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而是独自离开了,途中曾经遇到过着安稳富足的平淡日子的蒋玉涵和袭人夫妻,他只在他们家住了一夜就又不辞而别了(剧中巧妙地交待是因为蒋玉涵把宝钗接来了的缘故,宝玉是有意与宝钗失之交臂)。宝玉后来也曾遇到过被迫卖身为娼的湘云,但是当时沦为乞丐的他并没有能力让湘云脱离苦海,只能像电视中所演的那样,他在岸上眼睁睁地看着湘云被花船上的恩客们拖走并划船远离,听她哭叫着“艾哥哥”(二哥哥),满心凄惨。一直陪伴在宝玉身边的,只有黛玉曾经戏谑地形容他们是渔翁渔婆时给他的玻璃绣球灯;后来被官差无赖打破,他仍然留着那些碎片,他对黛玉的深情与专情,可见一斑。最后,他的结局如果不是死去,就肯定和惜春一样,遁入空门,逃避俗世的烦恼,从此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四、凤姐最后的结局是贫病交加死于狱中。无生很喜欢凤姐,也喜欢邓婕版的凤姐,除了她,没人能演活那个角色。她在最后被草席拖出去的镜头完全吻合她个人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可是她实在是个厉害角色,放在今天,绝对是一流的女强人,超级白领。但是有件事她为自己留了后路,就是曾经善待过刘姥姥,因此老人感恩而从青楼的火坑中救出了凤姐的独女巧姐。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太精明的人,无法留下男孩子当后代的吧!曹老在这方面还是很有点迷信色彩的,呵呵!
一部红楼史,其实就是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史,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把主要人物的结局弄懂了,也就能理解“满纸荒唐言”,从而痛洒“一把辛酸泪”了——都云读者痴,各解其中味吧!
秦可卿是贾蓉之妻,听说是在养生堂抱养的,可卿是她的乳名。
周汝昌的分析:秦可卿是贾蓉之妻,是在养生堂抱养的,可卿是她的乳名。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红楼梦》的结局,这是毫无疑问的。一部红楼史,其实就是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史,也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把主要人物的结局弄懂了,也就能理解“满纸荒唐言”,从而痛洒“一把辛酸泪”了。
扩展资料: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

周汝昌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史湘云

周汝昌曾说他多次研读《红楼梦》,多次品评书中的人物,他认为曹雪芹脂砚夫妇,后来落拓,仍旧傲骨峙嶒,感于世情的冷暖,不愿意低声下气的求人。这其中的意思就是,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  周汝昌认为史湘云之于贾宝玉,就像是正妻的身份,也就是玉麟才是一对有情人。在《红楼梦》中菊花诗的那一情节中,湘云和宝玉写的其实是爱情诗,史湘云的《对菊》“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这首诗在周汝昌看来是十二首诗的绝唱,是比林黛玉的好的,在诗中湘云是在称赞宝玉,这也是折射出曹雪芹的生活态度,即傲世尘世,不摧眉折腰。  而且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和贾宝玉在后四十回合应该是结为夫妻的,在黛玉死后,宝玉离家出走,宝玉回来后就和史湘云白头偕老了,所以周汝昌先生对于史湘云是非常喜爱的。

你同意周汝昌对红楼梦的解读吗?

我同意。因为周汝昌是红学大家。几乎花了一辈子经历在研究《红楼梦》。他看得肯定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加透彻。
同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完之后的解读都可以不一样,但你又能从他的解读中读到你没有看懂的那一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
认同??他对红楼梦研究贡献最大??胡适送给他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角本。如今在档案馆吗?他连“红楼梦”一齐评了??老人家当年搞研究时。没有互联网。没有可支配经费。条件是很有限的。窗口老人家不是没发现。而是环境限制了现实。
我是比较同意的,我觉得解读的很不错,非常的有意思,里面还有他自己的见解,很完善的感觉。
我还是很同意周汝昌对红楼梦的解读的,我觉得他解读得很到位,字字如矶
不认同,但是也有可取之处,周汝昌的个人色彩和情感太鲜明了,特别是后期对史湘云的偏爱,太过浓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周汝昌对《红楼梦》的专业态度是没有人可以比拟的,他将这一生都投入到《红楼梦》中,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对《红楼梦》的研究当中,其实我们可以不同意不赞成他的一些解读,但是不能避开他对《红楼梦》的热忱,他的一些文字,是绝对适合入门级红学者的。
我们身边很多人是怎么开始认真爱上《红楼梦》的呢,是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大开的脑洞,还是《红楼梦》几版影视剧的代入,其实没必要深究,只要最后归结到书上去就可以了。说到红学研究者,能配得上这个称呼的人不多,因为周先生这个范本太高标准了,刘心武甚至都不能算,其实现时代的很多研究者都不能算,只有旧时代的那种纯粹,或许才可以对《红楼梦》了解片刻,就比如张爱玲。
再说回周汝昌,我不愿对周老先生这个人做任何评论,大家都知道有一些争执,既然谈文学,谈认知,就专心谈这个就好了。周汝昌的汇校本中收录了很多的全脂批,几乎没有遗落,就这一点,就值得所有人的尊敬。要知道,光读《红楼梦》没有用,脂批是《红楼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戚序本、甲戌本、庚辰本、甲辰本、己卯本、杨藏本、郑藏本、蒙古王府本、列藏本、舒序本等所有批文都收录进来。
或许周汝昌的文字会让人有些不认同,但是周汝昌的汇校本是一本非常具有包容性的《红楼梦》汇总,你可以在这儿找到所有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大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抵触的地方就不看,能借鉴的地方就看看,而且他的板书排列也让观者非常的享受,就是一场美的盛宴,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旁。

周汝昌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史湘云?

周汝昌曾说他多次研读《红楼梦》,多次品评书中的人物,他认为曹雪芹脂砚夫妇,后来落拓,仍旧傲骨峙嶒,感于世情的冷暖,不愿意低声下气的求人。这其中的意思就是,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  周汝昌认为史湘云之于贾宝玉,就像是正妻的身份,也就是玉麟才是一对有情人。在《红楼梦》中菊花诗的那一情节中,湘云和宝玉写的其实是爱情诗,史湘云的《对菊》“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这首诗在周汝昌看来是十二首诗的绝唱,是比林黛玉的好的,在诗中湘云是在称赞宝玉,这也是折射出曹雪芹的生活态度,即傲世尘世,不摧眉折腰。  而且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和贾宝玉在后四十回合应该是结为夫妻的,在黛玉死后,宝玉离家出走,宝玉回来后就和史湘云白头偕老了,所以周汝昌先生对于史湘云是非常喜爱的。
我有想过最后宝玉和湘云相遇并且一起生活。因为曹雪芹后来娶的就是一位风尘女子
周汝昌靠〈红楼梦〉混了一辈子,一会说贾宝玉就是曹雪芹,一会说脂砚斋就是曹雪芹老婆。他的胡说八道迷惑了不少读者。这种〈红楼梦〉专家有屁用?
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大旨谈情是大谬论。枉费作者苦心。
支持周汝昌和刘心武!
周汝昌是中国新派红学届的泰斗级别的人物,他一身都致力于红学的研究,所以他的学术观点一直是备受关注,尤其是他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品评,那么周汝昌是怎样评价王熙凤的呢?    周汝昌曾说《红楼梦》中的两大主角是贾宝玉和王熙凤,因为贾家的败落是内外夹击而造成的结果,王熙凤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她一直偷偷放高利贷、毒害尤二姐......可以说是做了不少有心机的事情。但是周汝昌认为王熙凤依然是当之无愧的“脂粉英雄”,因为她办事果断、胆大心细,在无比复杂的环境下苦苦支撑着那个将要倾倒的家族,那样的才能、那样的干练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所以在书中,王熙凤也是曹雪芹后半部分重点描写的对象,她与前半部分的贾宝玉可以称作是“双峰并举”。  周汝昌对王熙凤并没有像一些红学研究者持有贬低的态度,周汝昌认为有心机的要分为明哲保身和利己害人两种类型,所以要根据不同的心机来评论王熙凤这个人,不能错评了王熙凤。王熙凤虽然心机多,但是多数情况下她都是为了明哲保身,并不是有意要加害别人,她是属于还有些良心的那种。比如《红楼梦》中,她疼惜邢蚰烟,而且非常爱惜丫鬟小红,对自己的贴身丫鬟平儿也是爱护有加,而且非常反对和厌恶赵姨娘,在大观园被抄检的时候,她也没有站在坏人的那边等等。所以周汝昌先生对于王熙凤是保持中立的态度的。  周汝昌认为史湘云之于贾宝玉,就像是正妻的身份,也就是玉麟才是一对有情人。在《红楼梦》中菊花诗的那一情节中,湘云和宝玉写的其实是爱情诗,史湘云的《对菊》“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这首诗在周汝昌看来是十二首诗的绝唱,是比林黛玉的好的,在诗中湘云是在称赞宝玉,这也是折射出曹雪芹的生活态度,即傲世尘世,不摧眉折腰。  而且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和贾宝玉在后四十回合应该是结为夫妻的,在黛玉死后,宝玉离家出走,宝玉回来后就和史湘云白头偕老了,所以周汝昌先生对于史湘云是非常喜爱的。  周汝昌曾说《红楼梦》里的人物中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史湘云,因为史湘云既可爱又可贵,具有英豪阔大宽宏亮和非常宽容的性格,和林黛玉比起来,史湘云的真性情更是显露无疑。周汝昌在品评林黛玉的时候,林黛玉时有讽刺史湘云的地方,周汝昌先生认为林黛玉和史湘云比起来更是自私和冷漠。

周汝昌老先生考证的《红楼梦》结局,关于史湘云的。

脂砚斋的身份历来为红学家们所争论,脂评的真实性也屡屡被怀疑。周先生却是脂砚斋的铁杆粉丝,他力证了曹雪芹的身世,还试图力证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相濡以沫的伴侣。他为我们揭露了一个惊世大秘密,脂砚斋竟然是红楼中那个憨态可掬醉卧芍药的史湘云。八十回的脂本石头记,为我们保存了不少红楼梦的原样,也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遗憾,我们不可能知道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究竟是什么样的,但周先生的考证,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可信的结局。周先生的考证,为红楼梦搭建了一个较之程高本要更有深度有意义的体系。 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谁知脂砚是湘云”(红学泰斗周汝昌最新力作)不过对周老的高论有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参考看看 http://tieba.baidu.com/f?kz=556594757
脂砚斋究竟是什么人?周汝昌认为,是脂砚斋定了最后这部书的大名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是定名。定名时曹雪芹还活着,那就是说曹雪芹同意把脂砚斋的书评作为这一部伟大著作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第二,里边许多批语是从女性的立足点出发的。周汝昌认为她就是《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原型。有记载,“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而泪待尽”、“希望造化主、上帝你再造一芹一脂,我们二人亦大快于九泉地下”。这是什么话呀?周汝昌说,“我老老实实告诉诸位,这要不是夫妻关系,他怎么能这么讲话呢?这个正符合了多条记载,《红楼梦》的真本不是这个被高鹗篡改的一百二十回版本。曹雪芹自己写的七十八回以后的情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在真本中,湘云宝玉后来贫贱到极点,几乎做了乞丐,最后千难万苦,忽然又重会,结为夫妻。”总之,第一,她是书里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伦理关系,亲密无比,和他的创作文学事业完全不能隔离。 她在书中很真实,曹雪芹没有半点虚构她。

周汝昌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与史湘云

周汝昌认为王熙凤是“脂粉英雄”,虽然心机多,但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明哲保身,并不是有意要加害别人,所以认为她是还有些良心的。
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他最喜欢史湘云,因为史湘云既可爱又可贵,具有英豪阔大宽宏亮和非常宽容的性格。

【红楼梦解读】第3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贾雨村偶遇同僚,告诉他被革职的官吏可以起复的好消息,冷子兴忙献计贾雨村,可以通过林如海把他推荐给贾政,由贾政把他推荐给朝廷,如此就可以复官了。

林如海为报雨村训教黛玉之恩,帮助贾雨村,正好,黛玉外祖母派人来接黛玉去贾府,于是,雨村与黛玉同行。雨村到了中都,在贾政的帮助下谋得个金陵应天府的官职,随即上任。

这一回主要写黛玉进贾府,在贾府的所见所闻,由黛玉带出贾府几个重要人物的出场。第二回读者通过冷子兴之口,对贾府中的一干人物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第三回,这些人物要一一亲自出场表演了。

黛玉没到贾府之前,就听得母亲跟他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打起全副的精神来观察贾府,应对贾府中的人和事。未进贾府,黛玉在轿子里观察到了贾府的外观,果然与别家不同,门前有威严的大狮子,还有华冠丽服的门卫,进门之后,换了三茬抬轿子的仆人,可见贾府的仆人之多,等级之森严,侯门深似海。还未拜见外祖母,已经被外祖母拥入怀中,哭泣。哭毕,拜见了外祖母和舅母们。二人谈起黛玉母亲,又不免又是哭泣。贾母云“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先舍我去了,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后文王夫人也曾说“只说你这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可见贾敏在做娘家的时候得到了万千宠爱,如今去世,而黛玉又是贾敏唯一的血脉,贾母自然也把黛玉如当初疼爱女儿般疼爱了。从这一回的结尾,给黛玉安排住处,可以看出,贾母把黛玉和宝玉同等看待。因为两人都是贾母的心头肉,这也为宝玉和黛玉的情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回出场的两个重要人物是王熙凤和贾宝玉。先说说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连黛玉都在心里暗暗吃惊,贾府怎有这样放诞无理的人物,待到熙凤出来,黛玉观察得很仔细,把熙凤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一遍。“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条、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眼中的王熙凤,从穿着打扮到容貌身材,果然是与众姐妹不同。黛玉虽不知道这是何人,但已料到这必是贾府的重要人物,忙起身接见,只是不知道如何称呼,在众姐妹的提醒下知道了,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接着是王熙凤的一番表演,赞、哭、喜,虽是围绕黛玉的变化,可真正的目的只是表演给贾母看。因为在贾府,得到了贾母的宠爱,就可以为所欲为。熙凤与王夫人的对话也特别精彩,问月钱,找缎子,处处都显示着熙凤的精明能干。

接着黛玉要去见两个舅舅,但都没有见着,作者本就不想让黛玉见着两个舅舅,这样可省去许多重复的笔墨,而黛玉又必须让她去见两个舅舅,一是,如此,才合乎规矩,外甥女来到了舅舅家,自然要去拜见舅舅的;二是,黛玉给通过到两个舅舅家,观察到整个贾府的房屋格局,以及内在的陈设。由此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贾府威严的外观,我们也可以借黛玉之眼看到贾府内部华贵的摆设,特别是,“荣禧堂”这个皇帝亲手书写的匾额。同时让王夫人与黛玉单独相处,王夫人才能向黛玉单独介绍自己的儿子,让读者看到王夫人眼中的宝玉,“孽根祸胎,混世魔王”,黛玉把王夫人所说的宝玉和自己母亲谈到的宝玉一对比,暗暗决定远离宝玉。

吃过晚饭,正当黛玉对宝玉已经没有了兴趣,不想再见他之时,宝玉却偏偏要出场了。而且是出场了两次,第一次从外面走来,黛玉一见却完全不似自己想象的样子,也不是大家描述的样子,黛玉“便吃一大惊,心里想,好生奇怪,到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黛玉吃惊,因为,一则,在黛玉看来,宝玉完全不是王夫人和自己母亲描述的样子,“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而是“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观之可亲;二则自己仿佛在哪里见过宝玉。这也照应第一回的“木石前盟”绛珠仙草还泪报恩之说。此为宝玉第一次出场,专写黛玉观察宝玉。

宝玉再次出场,换了装束,“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越发让人感觉亲切了。可是作者偏偏要世人如何批宝玉,两首《西江月》道出了宝玉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奉劝世人,不要像宝玉这样。

周汝昌在《红楼小讲》中写道“一部《石头记》本来就是以宝玉一生的遭逢经历为主体的书,曹雪芹十年辛苦,百种艰辛,费尽精神心血,笔墨才情,所为何事?只为写宝玉其人而已。照一般情形讲,作家既然竭尽心思去描写刻画他的主人公,那一定是把最美好的词语来赞美颂扬他。可是,曹雪芹却一反常例。他专门以贬笔写宝玉,他对宝玉很多不敬之词,一部书中几乎尽是说宝玉的坏话。”两首《西江月》词就是典型的代表,站在封建卫道士的立场批判宝玉。似贬实褒,其实这是两首对宝玉的赞歌。

宝玉的出场才真正为我们揭开的黛玉的面纱,“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眼中的黛玉的描写完全不涉及服饰,可知宝玉眼中没有那种尘俗之物,宝玉眼中的黛玉完全是属于性灵的,充满着空灵之美,脱俗之美,病态之美,伶俐之美。看到这个神仙似的妹妹,宝玉就想知道黛玉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有玉,当听到黛玉没有玉时,宝玉登时发起了痴狂病,摘下玉来,狠命摔去,说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宝玉的摔玉情节,可知在宝玉心中,妹妹的地位比自己还高,连妹妹都没有的玉,自己也不稀罕,故而要把它摔了。这摔掉的实际是男权,宝玉并不以自己是男性为荣,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是惊世骇俗的。《红楼梦》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在于它的思想是超前的,在封建社会男人都不把女人当人看的时候,曹雪芹就看到了女性的价值,就有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甚至认为女性要比男性还要高贵。
2018/3/10

周汝昌在一卷红楼触百思中取得哪些成就

他的两首诗生动描绘了他与《红楼梦》的一生之缘:“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岂同春梦随云散,彩线金针绣得来。”
虽然毕生研习红楼,周汝昌一直保持着谦虚的姿态,始终认为自己在博大精深的《红楼梦》面前,才疏学浅故捉襟见肘。他不认为自己全部读懂了《红楼梦》,仅仅是“弄了60年才有了点信心”。在他的眼里,《红楼梦》不仅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那么简单。晚年的他,不厌其烦地普及自己的主张:“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与此同时,他也批评当下的红楼研究都是形骸而无灵魂。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出版后,虽获赞誉,却也历经数次红学思想批判运动。但他始终紧守学术信念,在“文革”结束后,出版《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石头记会真》等十几部红学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令海内外学界瞩目,最终成为一代红学泰斗。
阅读周汝昌那些研究《红楼梦》的书籍,里面的观点,以及对观点的细细论证,均显出先生对《红楼梦》研究的功力。“麒麟负白首双星”,“史湘云是《红楼梦》除宝黛之外的第三女主角”,“脂砚斋是个化名,她本是一名女性,是曹雪芹的红颜知己”等等,这些观点看起来貌似可笑,但随着周先生剥茧抽丝般的论述,你会禁不住感叹这些论证又确实接近事实的真相。还有就是他对后学的提携,像著名作家刘心武从事的红学研究,提出的很多观点得到很多红学人士的极力反对,但是,周先生很支持,他鼓励刘心武创新考证,把研究进行到底,而且,还不遗余力地为刘心武的观点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周先生常说,《红楼梦》的研究,要讲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学术争鸣一些不可怕,热闹一些不可怕,吵闹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千人一声,万马齐喑。
当时有人请他评价自己对红楼的贡献,周汝昌说:“我既不能王婆卖瓜,又不能假谦虚,所以几句实话直说吧,我最重要的一点贡献就在于我研究《红楼梦》是用‘大视野’的眼光和心态对待进行的。大视野相对于小盆景而言,《红楼梦》不是一个好玩的小玩意儿,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精华,因为它包含总结了我们民族的文史哲和真善美,是一个前无二列的最美的大整体。我还是没有高的水平和能力把这个问题讲得更好,但我的努力方向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