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光绪皇帝简介
- 2、光绪皇帝简介
- 3、光绪帝是谁?
- 4、光绪帝简介
- 5、清朝光绪皇帝一生经历简介
- 6、光绪帝在位时间(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 7、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 8、光绪皇帝简介
- 9、光绪皇帝简介
- 10、光绪帝是谁?
光绪皇帝简介
光绪皇帝 中文名称: 光绪皇帝 又 名: 爱新觉罗·载湉 性 别: 男 民 族: 满族 生 卒 年: 1871~1908 国 别: 中国
生平简介
光绪,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公元1871~1908年),他是慈禧太后太后的外甥(妹妹的儿子)。当年轻的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握政权,于是就让当时只有四岁的光绪继承皇位,由她再度进行“垂帘听政”。直至光绪长到十九岁时,慈禧太后才只好声称“撤帘归政”,但是她仍操纵实权不放,光绪实际上仍是个傀儡皇帝。
后来,慈禧太后和光绪在政治上发生了冲突。慈禧太后代表保守派握有实权。光绪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推动下,一则想利用维新派来抓到军政实权;二则也想通过维新运动来改革吏治,挽救一下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因而于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推行了维新变法,历史上称之为“戊戌变法”。但变法只搞了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太后镇压下去了。慈禧太后杀害了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六君子”,康、梁被迫逃往国外,而光绪则被严密囚禁起来。囚禁光绪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是玉澜堂(夏季),二是 *** 的瀛台(冬季)。光绪被关了整整十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她狠毒地将光绪害死在瀛台,终年仅三十八岁,死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庙号德宗。
光绪被软禁在颐和园玉澜堂时,四面的门窗均被堵死,完全失去自由。东西配殿内现仍保留有当年所砌的砖墙,这是历史的见证。
光绪皇帝简介
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_(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_,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2、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_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_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3、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光绪帝是谁?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光绪帝简介
光绪帝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生于晚清的他一生都在努力改革,拒绝外国列强的入侵,然而还是改变不了清朝的腐朽和外国列强的侵略的事实。他支持百日维新,支持解放人们的思想,从内而外地改变晚清,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清德宗爱新觉罗·载_(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父亲醇亲王奕_,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年号“光绪”。光绪十五年,载_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引自百度百科。光绪帝的一生可以说权利都被架空了,基本都是在慈禧太后的布置当中,他本人失去对皇权的控制。但就算权利被架空,光绪皇帝还是在尽可能地改变晚清当时的政治局面:光绪元年,任用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远赴新疆为收回新疆做准备,光绪四年就收回了新疆除伊利地区的土地,后通过谈判收回伊利。维新变法: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日趋瓦解,帝国列强试图瓜分中国,他逼迫慈禧交出大权,促进维新变法,但仅仅五日,就被慈禧逼迫。光绪帝虽然没能挽回晚清,但是他在军事,文化,政治方面的改革都促使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经济发展,对后世开放做出了贡献。
清朝光绪皇帝一生经历简介
清朝光绪皇帝,是醇亲王奕之的第二个儿子,是大清国的第十一位皇帝。
光绪皇帝一生大事经历:
1871年,光绪皇帝出生,全名爱新觉罗?载。
1875年,光绪皇帝4岁,登基为帝,年号光绪。“光绪”的意思是:继承光大咸丰统绪。
1875年-1908年,光绪皇帝在位,在位时间34年,享年38岁。
光绪皇帝38年的人生历程,可以分作四个时期:从出生到4岁为醇亲王子时期,从4岁到17岁为少帝时期,从17岁到28岁为亲政时期,从28岁到38岁为“囚帝”时期。
在这四个时期,咱们就从光绪皇帝登基为帝开始说。
慈禧太后,分析完满清皇室的26个孩子,根据权衡利弊和个人喜好,最终选择了亲妹妹的儿子爱新觉罗?载,让爱新觉罗?载继承了皇位。慈禧也因此垂帘听政,独掌朝纲。
光绪皇帝继承皇位后,按照清朝皇室的“家法”,小皇帝到了6岁,就要到上书房读书,他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光绪年龄太小,母亲又在醇亲王府不能见面,只好由他父亲醇亲王奕到宫里帮助照顾。醇亲王奕是一位知进退、明荣辱的人,也是深知慈禧的性格与为人的人。醇亲王担心儿子,也担心自己家人,特意做了以下四件事:1、上《豫杜妄论》的密奏,要求儿子虽然是皇帝,但自己不是太上皇。2、请求免去自己一切职务,而这时醇亲王奕的官职主要有:都统、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事、管善捕营事、步军统领、弘德殿行走等。3、日日敬敬慎慎,夜夜乾乾翼翼。奕住的正房名为“谦思堂”;书斋名为“退省斋”;几案上摆放“欹(qī)器”,欹器是一种“巧器”。
初六日,就是宣布载嗣承皇位的第二天,光绪皇帝由醇亲王府邸乘轿前往皇宫,进了午门,到养心殿。他向两宫皇太后请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灵前祭奠后,便“剪发成服”,入继大统,做了皇帝。
初七日,光绪奉慈安皇太后住居在东六宫的钟粹宫,俗称慈安皇太后为“东太后”;奉慈禧皇太后住居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俗称慈禧皇太后为“西太后”。光绪住在养心殿。慈安皇太后与慈禧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皇帝训谕称“谕旨”,皇太后训谕称“懿旨”。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两宫皇太后懿旨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并告祭天、地、庙、社。光绪皇帝继位后,到乾清宫向同治帝御容(画像)行礼,又到钟粹宫向慈安皇太后行礼,再到长春宫向慈禧皇太后行礼,复到储秀宫向嘉顺皇后(同治皇后)行礼。这时光绪皇帝才5岁,实际年龄只有3周岁半。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开始在毓庆宫读书。
第一件是中法战争。光绪八年(1882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军恐怕“失和”而“退让”。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驶入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清军被迫迎战。同年,法军又进攻吴淞口。法军再侵犯台湾淡水、鸡笼(基隆),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领守军扼守淡水,击退敌军侵略。第二年初,法军在水路进攻浙江镇海,在陆路进攻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获得“镇南关大捷”。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月,清朝“以胜求和”、“不败而败”,派李鸿章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
第二件是台湾建立行省。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清朝“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正式建立台湾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第三件是慈安皇太后故去。光绪八年,慈安太后的父亲为广西右江道,早故。
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十五日,光绪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大典,开始亲政,颁诏天下。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训政,光绪被囚禁,其间12年,为光绪亲政时期。
光绪皇帝虽然勤政,但是证券依然掌握在慈禧的手里。慈禧规定,每隔一日,光绪必须亲自向她奏报政务,听候训示。光绪经常披星戴月,往来奔波。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随时请旨。名为皇帝,实则傀儡。
慈禧皇帝53岁时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权势依旧,仍把持着国家政务。她一方面处处限制光绪的权力,国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侄女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
光绪皇帝勤政后,试图摆脱慈禧的控制,做出了两件大事。
第一是在甲午战争中“主战”,第二是在戊戌变法中“求变”。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光绪在这场战争中,坚决主战。清军在平壤之战、黄海之战中,都遭到失败。结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近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相当于清 *** 三年的财政总收入)等。
中日甲午战争战败,清朝割地赔款,光绪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试图维新政治,富国强兵。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博采西学,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权。
而正因为光绪皇帝的新政,保守派害怕光绪皇帝的改革触动自己的权力与利益,纷纷投靠慈禧,并竭力挑拨他们“母子”的关系。慈禧也深恐光绪改革的成功会影响到她的独裁。这样朝廷大臣里出现了“后党”与“帝党”,双方斗争异常激烈。光绪亲政的10年,是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10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光绪也被囚禁在 *** 瀛台或颐和园玉澜堂(至今还存留当时防范光绪逃走的隔墙),他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慈禧太后因此重新掌权。
光绪帝在位时间(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光绪帝在位时间光绪是1875年至1908年。光绪帝是清朝第11位,也是自入关以来的第九位皇帝,同时是中国最后一位有正式谥号及正式庙号的皇帝,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年号“光绪”。经历:四岁即位,主少国疑,大臣未附,两宫太后姑允王大臣所请,依《太后垂帘章程》十一条,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驾崩,慈禧太后独自垂帘听政。光绪帝一生受慈禧太后的控制,自小由翁同_做他的老师,但慈禧太后规定翁同_只能教孝经,更被李连英监视。朝廷大权在成年后,人事任命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当了几年皇帝光绪皇帝在位34年,真正能勉强算作执政的时间仅仅9年。光绪皇帝从1875年到1908年34年的时间本身从未真正的完全掌握权利,即便是从光绪十五年光绪亲政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这9年时间光绪对于国家大事还是仅仅是参与,决定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而光绪十五年之前,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禁在瀛台,就更无法染指国政了。清朝十二位皇帝列表清朝12帝列表为:清朝12帝顺序与在位时间为:第一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庙号—清太祖,年号—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第二位:爱新觉罗·皇太极,庙号—清太宗,年号—天聪与崇德,1626年~1636年第三位:爱新觉罗·福临,庙号—清世祖,年号—顺治,1644年~1661年第四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年号—康熙,1661年~1722年第五位:爱新觉罗·胤_,庙号—清世宗,年号—雍正,1722年~1735年第六位:爱新觉罗·弘历,庙号—清高宗,年号—乾隆,1736年~1796年第七位:爱新觉罗·_琰,庙号—清仁宗,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第八位:爱新觉罗·_宁,庙号—清宣宗,年号—道光,1820年~1850年第九位:爱新觉罗·奕_,庙号—清文宗,年号—咸丰,1851年~1861年第十位:爱新觉罗·载淳,庙号—清穆宗,年号—同治,1861年~1874年第十一位:爱新觉罗·载_,庙号—清德宗,年号—光绪,1874年~1908年第十二位:爱新觉罗·溥仪,庙号—清宪宗,年号—宣统,1908年~1912年扩展资料:清朝君主是指清朝的皇帝,以及清朝前身后金政权的大汗,总共12位。从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共有11位皇帝。清朝入关以后共有十位皇帝。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_、弘历、_琰、_宁、奕_、载淳、载_、溥仪。历史进程1、乾隆帝于乾隆六十年腊月让位于太子_琰,自称太上皇,次年改元嘉庆。但太上皇乾隆帝掌握实权直至嘉庆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握实权最久和寿命最高的皇帝。2、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3、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驾崩,长子载淳即位,顾命八大臣拟定次年年号为“祺祥”。未几,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亲王奕?等发动“祺祥政变”,罢黜顾命八大臣,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改元“同治”,“祺祥”年号从未使用。4、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一度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_为大阿哥,为同治帝之嗣子,欲令光绪帝于次年禅位,改元“保庆”,是为“己亥建储”,后因各国公使反对而作罢。5、宣统三年,隆裕太后迫于辛亥革命的压力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宣布皇帝退位,清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宣告终结。但根据清政府之前与中华民国政府达成的《清室优待条件》,前清皇室仍可保持原有尊号和待遇,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居住于紫禁城,成为民国境内的“国中之国”,史称“逊清小朝廷”。6、民国六年,军阀张勋拥立逊帝短暂复辟,称“大清宣统九年”,史称“张勋复辟”。7、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总统曹锟,并将逊帝及其家眷赶出紫禁城,溥仪的皇帝称号被彻底废除后,溥仪携家眷潜逃至天津日租界的张园、静园,宣告“复号还宫”,与部分遗老遗少谋划“复辟”,小范围内仍被称为“皇帝”,史称“后逊清小朝廷”。大清国号和宣统年号被前清遗老遗少一直使用至民国二十一年清逊帝溥仪成为“满洲国”执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君主清朝12个皇帝顺序你好!清朝12位皇帝的排列顺序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世宗——爱新觉罗胤_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仁宗——爱新觉罗_琰清宣宗——爱新觉罗_宁清文宗——爱新觉罗奕_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青德总——爱新觉罗载_?——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帝没有庙号,因为他没有埋在清朝历代皇帝的祖坟,就没有追封他的庙号。光绪一辈子做过爱吗光绪帝并不是同性恋,只是因为慈禧硬塞给他一个隆裕皇后,而打压光绪喜欢的珍妃,最后还将其投入井中,才导致了光绪一生没有子嗣。光绪是清朝末年的皇帝,他一生都没有掌握过实权,一直都被慈禧摆布。有人说过他没有子嗣是因为小时候吃不好,身体一直都很虚,才导致没有子嗣。也有人说是基因问题,但是他的兄弟虽然没有很多子嗣,但也不至于像光绪一样后继无人。其实我觉得说到底还是慈禧在祸害他,慈禧把隆裕安排在光绪身边,光绪是十分厌恶的。这位隆裕是慈禧的侄女,其实她长得有点寒碜,颜值低于正常水平,体态更是跟端庄优雅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样的人光绪怎么可能喜欢呢。珍妃长得极为美貌,言行举止又十分端庄大气,而且她不是慈禧派来监视光绪的,这样的人才是光绪喜欢的。然而光绪没有实权,保护不了珍妃。珍妃遭慈禧陷害,被慈禧处以仗形,直接导致肚子里的孩子没了,而此后珍妃都没能再次怀上孩子。后来八国联军攻入京城的时候,慈禧带着光绪外逃,走之前还不忘让人把珍妃推入井中,就这么杀死了光绪的心爱之人,这叫光绪如何不恨慈禧这个毒妇。而隆裕又是慈禧派来的眼线,光绪一辈子都不会待见她,更别说留下子嗣。后来光绪也是一直被慈禧囚禁着,哪里有机会留下子嗣。
光绪当了几年皇帝
光绪皇帝四岁登基,直至三十八岁去世,共在位三十四年。
光绪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湉 ,又称清德宗(公元1871年8月14日至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
光绪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掌控,未曾掌握实权。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暴崩,享年三十八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光绪皇帝简介
中文名称: 光绪皇帝
又名: 爱新觉罗·载湉
性别: 男
民族: 满族
生卒年: 1871-1908
国别: 中国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光绪,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公元1871—1908年),他是慈禧太后太后的外甥(妹妹的儿子)。当年轻的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握政权,于是就让当时只有四岁的光绪继承皇位,由她再度进行“垂帘听政”。直至光绪长到十九岁时,慈禧太后才只好声称“撤帘归政”,但是她仍操纵实权不放,光绪实际上仍是个傀儡皇帝。
后来,慈禧太后和光绪在政治上发生了冲突。慈禧太后代表保守派握有实权。光绪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推动下,一则想利用维新派来抓到军政实权;二则也想通过维新运动来改革吏治,挽救一下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因而于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推行了维新变法,历史上称之为“戊戌变法”。但变法只搞了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太后镇压下去了。慈禧太后杀害了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六君子”,康、梁被迫逃往国外,而光绪则被严密囚禁起来。囚禁光绪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是玉澜堂(夏季),二是中南海的瀛台(冬季)。光绪被关了整整十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她狠毒地将光绪害死在瀛台,终年仅三十八岁,死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庙号德宗。
光绪被软禁在颐和园玉澜堂时,四面的门窗均被堵死,完全失去自由。东西配殿内现仍保留有当年所砌的砖墙,这是历史的见证。
光绪-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德宗为醇亲王奕王之子,母为慈禧太后之妹。1874年同治皇帝死,因其无子,由慈禧太后作主立自己的外甥载湉继位。次年改年号为“光绪”。慈禧太后立自己的外甥为帝,遭到大臣的反对,其中御史吴可读竟以“尸谏”明志,他先吞食了生鸦片,再对慈禧作出劝谏:“你立载湉为王,不过是因他是你的外甥,你得以听政而已。我心知你定会以酷刑来折磨我,但我已吞食了生鸦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前也跟你说个明白,你立载湉为帝是为天下人所共恨!”劝谏完毕,即在同治皇帝的墓前下跪,倒地而亡。但慈禧对此却无动于衷,仍按照既定的计划行事。光绪十七岁时亲政,欲以改革来振兴中国,起用维新派,在“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了改革的诏令而引起保守派的不满。慈禧与荣禄密谋,企图在光绪于天津阅兵时实行政变,废拙光绪。光绪得悉一切后,赶紧通知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维新派决定由谭嗣同求见统辖新军的袁世凯,藉他检阅新军之际,当场杀死荣禄、软禁慈禧。袁世凯表示忠于皇帝,拥护维新派,可谭嗣同离去后,他便当即向荣禄告密。荣禄火速赶至颐和圆,求见慈禧,慈禧得悉密谋后,便马上回宫,迫使光绪交回政权,并把他软禁于瀛台,由她临朝听政。随即捕杀谭嗣同等六人,通缉逃往外国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除京师学堂外,新政全被废除。1908年10月,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身患重病,但心中总觉得老佛爷(慈禧)定会比我早死。若是如此,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与李莲英。”可是,这篇日记的内容被李莲英获知,李加油添醋地向慈禧汇报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后面呢。”慈禧听后气上心头,狠狠地说:“我决不能死在他前面!”她随即下令改由李莲英来侍候光绪的饮食、医疗等事。这天下午,光绪因病情恶化而去世。对于光绪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是慈禧太后令太监投毒;有说是袁世凯勾结庆亲王奕劻对光绪下毒手;而近代的史学家多认为光绪是死于肺功能衰竭。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也只比光绪多活了两天,于10月23日傍晚逝世。光绪在位三十四年,在慈禧的箝制下,抱负不能施负,只能喟叹“朕还不如汉献帝”罢了(光绪在瀛台被困时,看《三国演义》时的嗟叹之语),终日郁郁寡欢,终年三十八岁。
光绪皇帝简介
中文名称: 光绪皇帝
又名: 爱新觉罗·载湉
性别: 男
民族: 满族
生卒年: 1871-1908
国别: 中国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光绪,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公元1871—1908年),他是慈禧太后太后的外甥(妹妹的儿子)。当年轻的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为了继续掌握政权,于是就让当时只有四岁的光绪继承皇位,由她再度进行“垂帘听政”。直至光绪长到十九岁时,慈禧太后才只好声称“撤帘归政”,但是她仍操纵实权不放,光绪实际上仍是个傀儡皇帝。
后来,慈禧太后和光绪在政治上发生了冲突。慈禧太后代表保守派握有实权。光绪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推动下,一则想利用维新派来抓到军政实权;二则也想通过维新运动来改革吏治,挽救一下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因而于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推行了维新变法,历史上称之为“戊戌变法”。但变法只搞了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太后镇压下去了。慈禧太后杀害了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六君子”,康、梁被迫逃往国外,而光绪则被严密囚禁起来。囚禁光绪的地方主要有两处:一是玉澜堂(夏季),二是中南海的瀛台(冬季)。光绪被关了整整十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她狠毒地将光绪害死在瀛台,终年仅三十八岁,死后葬于清西陵的崇陵,庙号德宗。
光绪被软禁在颐和园玉澜堂时,四面的门窗均被堵死,完全失去自由。东西配殿内现仍保留有当年所砌的砖墙,这是历史的见证。
光绪-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德宗为醇亲王奕王之子,母为慈禧太后之妹。1874年同治皇帝死,因其无子,由慈禧太后作主立自己的外甥载湉继位。次年改年号为“光绪”。慈禧太后立自己的外甥为帝,遭到大臣的反对,其中御史吴可读竟以“尸谏”明志,他先吞食了生鸦片,再对慈禧作出劝谏:“你立载湉为王,不过是因他是你的外甥,你得以听政而已。我心知你定会以酷刑来折磨我,但我已吞食了生鸦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前也跟你说个明白,你立载湉为帝是为天下人所共恨!”劝谏完毕,即在同治皇帝的墓前下跪,倒地而亡。但慈禧对此却无动于衷,仍按照既定的计划行事。光绪十七岁时亲政,欲以改革来振兴中国,起用维新派,在“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颁布了改革的诏令而引起保守派的不满。慈禧与荣禄密谋,企图在光绪于天津阅兵时实行政变,废拙光绪。光绪得悉一切后,赶紧通知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维新派决定由谭嗣同求见统辖新军的袁世凯,藉他检阅新军之际,当场杀死荣禄、软禁慈禧。袁世凯表示忠于皇帝,拥护维新派,可谭嗣同离去后,他便当即向荣禄告密。荣禄火速赶至颐和圆,求见慈禧,慈禧得悉密谋后,便马上回宫,迫使光绪交回政权,并把他软禁于瀛台,由她临朝听政。随即捕杀谭嗣同等六人,通缉逃往外国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除京师学堂外,新政全被废除。1908年10月,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身患重病,但心中总觉得老佛爷(慈禧)定会比我早死。若是如此,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与李莲英。”可是,这篇日记的内容被李莲英获知,李加油添醋地向慈禧汇报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后面呢。”慈禧听后气上心头,狠狠地说:“我决不能死在他前面!”她随即下令改由李莲英来侍候光绪的饮食、医疗等事。这天下午,光绪因病情恶化而去世。对于光绪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有说是慈禧太后令太监投毒;有说是袁世凯勾结庆亲王奕劻对光绪下毒手;而近代的史学家多认为光绪是死于肺功能衰竭。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也只比光绪多活了两天,于10月23日傍晚逝世。光绪在位三十四年,在慈禧的箝制下,抱负不能施负,只能喟叹“朕还不如汉献帝”罢了(光绪在瀛台被困时,看《三国演义》时的嗟叹之语),终日郁郁寡欢,终年三十八岁。
清德宗,名爱新觉罗· 载湉(公元1871-1908年),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亲王奕寰的儿子,慈禧太后外甥。同治皇帝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第九帝,在位34年,病死(另一说是被慈禧或袁世凯毒死),终年38岁。葬于崇陵(今河北省易县西50里)。
光绪帝载湉,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同治皇帝死后没有儿子,慈禧为了能名正言顺地把持朝政,亲自指定醇亲王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亲生子,年仅4岁的载湉继承皇位。
当时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已有身孕。慈禧担心阿鲁特氏日后如生下个儿子,将会威胁她的地位,便下令断绝阿鲁特氏的饮食。只得依靠母家送来的一些食物维持生命。阿鲁特氏暗暗写了一张纸条传到母家,问她父亲该怎么办。她父亲写到“皇后圣明”四个字,意思是别人都没有办法救你,只有你自己决定了。阿鲁特氏绝望,于公元1875年2月20日深夜三更时分吞金自杀。
对于慈禧的决定,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御史吴可读更实行“尸谏”。他事先吞服了生雅片,然后去见慈禧。他头也不磕,大声说:“你知道载湉并不是嫡派的继位人,所以选择他,只不过因为他是你妹妹的儿子,使你可以继续听政,掌握大权。臣下都反对你这样做。先皇(同治)的同胞兄弟溥伦亲王应该是皇位的继承人!今天我斗胆讲了这些话,你一定会用苦刑折磨我。可是我已经吞下了生雅片,马上就要死了。我临死之前,一定要让你明白,你选择载湉继承先皇,实在为天下人所共恨!”说完,他就跑到同治墓前倒地死去。慈禧不为所动,于公元1874年12月乙亥日立载湉为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光绪”。
光绪继位后,由慈禧专权。至光绪16岁,慈禧"归政",但仍实掌大权。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岁次甲午,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日本趁机进占汉城,击沉中国运兵船,并攻击驻牙山清军。七月一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后清廷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史称为甲午战争。
年轻的光绪皇帝眼见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耻辱,“不甘作亡国之君”,一心想有所作为。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光绪皇帝下诏变法,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推行新政,变法图强。光绪发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诏令,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把希望寄托在统辖新军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身上,派谭嗣同深夜去见袁世凯,要他发动兵谏,协助光绪推行新政。袁世凯也表示坚决忠于皇上,一定照办。但谭嗣同走后,他便去向荣禄告密。慈禧因颐和园得到荣禄密报,立刻返回紫禁城。光绪料到事情败露,急忙派人送信要康有为等人赶快逃命,他自己被慈禧带到议政堂,被迫写了退位诏书,将政权全部交给了慈禧,然后被关进了南海中的瀛台,也就是荷花池中央一座四开间的平房中,断绝了和外边的一切接触,他最知已的珍妃也被慈禧关押在别处。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宣告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因变法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又称为百日维新。
光绪被囚于瀛台,由慈禧的四名亲信太监监视着。他或者坐在露台,双手抱膝,愁思哀伤,或者睡在木床上苦思苦想。在太监的监视比较松懈时,就偷偷地记日记。这样差不多被关押了整整两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引起英、俄、法、德、美、日、意、奥匈等八国联军入侵。在八国联军逼近北京时,光绪被慈禧带着逃亡西安。临时前,慈禧命总管太监李莲英硬将珍妃推入东华门内的一口井内。在逃亡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运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岁次辛丑,九月七日,清政府在北京与各国所订立的条约,共十二款,以赔款一项为最重,数目高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为不平等条约中最苛刻的。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月,光绪又被慈禧带回北京,仍然被囚禁在瀛台。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病卧床。这时慈禧也生病了。光绪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觉得老佛爷(指慈禧)一定会死在我之前。如果这样,我要下令斩杀袁世凯和李莲英。”不料这段日记被李莲英获悉,他立即报告了慈禧,说:“皇上想死在老佛爷之后呢!”慈禧听了,恨恨地说:“我不能死在他之前!”当天(癸酉日),即21日就命令光绪的饮食、医药之事统统由李莲英服侍。这天下午,光绪的病情突然转危,不久死去。据说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色结,打算废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光绪自幼身体孱弱,一直有脾胃虚弱的毛病。成年后又有滑精症状,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他又长期咳嗽,似乎患有肺结核。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眼、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一年已病入骨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光绪病死后的庙号为德宗景皇帝,史称光绪皇帝。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挠。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改变旧章的一线生机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想的束缚,“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境悲怆,终其一生是屈辱和哀怨的悲剧命运。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光绪皇帝(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之子。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无嗣,载湉入继为帝,当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七日起亲政,但朝政大权仍由慈禧太后实际控制。
幼年时的载湉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后,光绪出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一力主战”,竭力筹划备战之策。他一面“请停颐和园工程以充军费”;一面严令李鸿章认真备战。6月25日下谕旨对李鸿章进行斥责,指出“前李鸿章不欲多派兵队,原虑衅自我开”,现在“势甚急迫……李鸿章身膺重任,熟悉倭韩情势,著即妥筹办法”。并提醒李鸿章“俄使喀希呢留津商办,究竟彼国有无助我收场之策,抑另有窥觑别谋?李鸿章当沉几审察,勿致堕其术中,是为至要”。
7月1日,光绪再次通过军机处谕令李鸿章备战:“现在倭焰愈炽,朝鲜受其迫胁,势甚岌岌,他国劝阻亦徒托之空言,将有决裂之势。……我战守之兵及粮饷军火,必须事事筹备确有把握,方不致临时诸形制肘,贻误事机”。并指出:南洋各海口均至关重要,台湾又孤悬海外,日本必为垂涎,命令各督抚“预为筹备,勿稍大意”。
7月4日,光绪又针对李鸿章乞求英国领事转请英外交部派舰队赴日“勒令撤兵一节”,发出旨意:“倭人肇衅,挟制朝鲜,倘致势难收束,中朝自应大张挞伐,不宜借助他邦,至异日别生枝节”。并告诫李鸿章,这种“示弱于人”的做法,易生后患,“著勿庸议”。14日再谕李鸿章:“倭人以重兵胁制朝鲜,虽与商议撤兵,久未就绪,和议恐不足恃,亟应速筹战备,以杜狡谋。前经叠谕李鸿章先事预筹,毋致落人后著。现在事机紧迫,著李鸿章速为筹备,先派一军由陆路前往边境驻扎,以待进发”。“沿海各口,如旅顺、大连湾、威海卫等处,皆关重要,如何布置,均应逐一妥筹。其军火、器械、粮饷一切,均应日办齐,先期给发,方不致仓促误事”。
始终支持光绪帝抗战的珍妃
7月20日,日本应派重兵云集朝鲜,战争一触即发。23日光绪谕令李鸿章“倘倭兵逼近,已露交仗之迹,则衅开自彼,立即整军奋击,不可坐失机宜”。为加强台澎防务,24日光绪命宿将刘永福赴台湾组织战守。25日,丰岛之战爆发。光绪下令“诏免出使日本大臣汪凤藻回国”。并专谕李鸿章“现与日本业已开仗,必须厚集兵力,广筹后应”。
8月1日,光绪下诏对日宣战,指出:“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国法,任意 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21日命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北洋军务,29日以恭亲王奕欣管总署、海军署事,并会同措理军务。10月13日以叶志超、卫汝贵临敌溃散,光绪将其罢职,以聂士成统两军。25日,日军强渡鸭绿江,接着连陷九连城、安东、凤凰城。29日,谕裕禄饬金州战备。30日,命提督唐仁廉募勇二十营,会安定、裕禄防剿。11月初,日军占领金州、大连,22日旅顺失陷,光绪责李鸿章“调度乖方, 职留任”。是日,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总署表示,愿意为中日“调处”,恭亲王奕欣等向光绪和慈禧转达了田贝意愿。当时光绪就直接指出:“冬三月倭人畏寒,正我兵可进之时,而云停战,得毋以计误我耶?”
光绪对畏敌如虎,不战即逃之将领严加惩处。11月27日, “擅离职守摇惑人心”的龚照屿之职。12月3日,革去失金州城的副都统连顺之职,撤“救援不利”的提督程之伟和“拥兵不救”的赵怀业之职,并交部治罪。10日,鉴于奉天危急,谕军机大臣等设法调拨克虏伯炮支援。13日,海城失陷,宋庆退至田庄台。16日,谕将已因“临敌退缩”革职,析木城遇敌“又复溃退”的副都统丰升阿,记名提督聂桂林交刑部治罪。次日,又令将叶志超、丁汝昌交刑部治罪。19日复州陷敌。22日,谕军机大臣等,“亟应整顿队伍,激励将士,力遏西窜之路”。并令已 职之提督程允和、张光前和总兵姜桂题留营“带罪图功,以观后效”。同时,光绪在慈禧的压力下,命张荫恒、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但同时继续布置战事。28日,命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关内外各军均归节制”。
瀛台
1895年1月,日本舰队游弋于成山海面。14日光绪“著李鸿章、李秉衡饬令各军,加意严防”。18日,日军在荣成湾登陆,不久占领荣成,攻陷威海卫南帮炮台。31日光绪颁旨惩罚“临敌退缩”之辈,并令北洋舰队和陆军“奋力冲击”,“且勿再失事机,致以战舰资敌”。此后,连发上谕,令海、陆军加强战守。7日,日岛炮台失守。9日,定远管带刘步蟾自杀。同日光绪诏责李鸿章:闻各舰被击沉情形,“ 胜悲愤,北洋创办海军,殚尽十年财力,一旦悉毁于敌, 防纵寇,震动畿疆,李鸿章专任此事,自问当得何罪?”令李鸿章“力图补救”,“齐力合剿”。17日威海卫失守,不久,慈禧太后派李鸿章赴日求和。李鸿章采用各种手段,以获得光绪“面谕”“让地”之权,光绪在投降派和列强的逼迫下,令奕欣代传其口谕,接受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但必须“斟酌重轻,与倭磋磨定议”。《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以丧失领土、主权严重,表示坚决“不允”,拒绝签字用宝。但是,以慈禧为首的投降派,密谋策划,威逼光绪画押。5月2日,奕欣、奕 、徐用仪、孙毓汶四人在朝廷上,集体向光绪发难,要求光绪批准条约。“上(光绪帝)犹迟疑,问各国回电可稍后否?济宁(孙毓汶)坚以万不可恃为词,恭邸(奕欣)无语,乃议定。众枢在直立候,上绕殿急步约时许,乃顿足流涕,奋笔书之”。翌日,“合约用宝”,《马关条约》正式批准,11日,光绪帝明发朱谕,宣示批准合约之苦衷,求“天下臣民皆当共谅”,“我君沉惟期艰苦一心,痛除积弊”。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光绪帝受维新思潮推动,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改革。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上谕”,开始变法维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屠杀维新党人,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帝出殡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前夕,光绪帝有“留京以镇人心之意”。慈禧太后却挟其逃往西安。光绪“力图振作”之愿望始终无法实现。1908年11月4日突然猝死,疑被毒死。
光绪帝是谁?
(1871年~1908年),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4岁登基,由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至18岁。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1908年光绪帝因砒霜中毒而暴崩,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爱新觉罗·奕譞(醇亲王)。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二十日,两宫皇太后懿旨载湉在太和殿举行即位大礼,并告祭天、地、庙、社。载湉继位后,到乾清宫向同治帝御容(画像)行礼,又到钟粹宫向慈安太后行礼,再到长春宫向慈禧太后行礼,复到储秀宫向孝哲毅皇后(同治皇后)行礼。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为醇郡王。咸丰帝死后奕譞与恭亲王配合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所以慈禧太后开始重用奕譞。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亲王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他又被加封亲王世袭罔替。
光绪十年(1884年),恭亲王奕欣所带领的军机处被慈禧全班斥退,史称甲申易枢,奕譞开始以商办之名接掌政权。光绪十一年(1885年),总理海军衙门,任内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历1891年1月1日),醇亲王奕譞薨于藩邸,时年51岁,谥号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袭封醇亲王爵位,载沣的长子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