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通宝母钱特征,请各位老师帮忙看看我这枚开元通宝是不是母钱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4 23:10:49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初唐,中唐,晚唐的开元通宝各有什么特征?

只有开元的通宝叫开元通宝,晚唐?
初唐开元
公元621年,开元通宝始铸。初唐开元通宝行用钱是钱文为欧阳询所书、经钱监严密督造的一种优质开元钱,又叫武德开元。主要特征是:面、背肉好,廓整,钱文深竣清晰,铜质纯净,铸造精良。钱径24毫米至25毫米,穿径7毫米,廓宽2毫米,重约4.5克。四字含八分及隶体,笔划端庄沉稳,“开”字间架匀称,疏密有致;“元”字首划为一短横,次划长横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各不相连,呈三撇状,“甬”部上笔开口较大;“宝”字着笔庄重,其“贝”部内为两短横,不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背面光背无文。
中唐开元
这种开元通常背面带有星月型的痕记,中唐开元始于武周时期,又叫星月开元。中唐的开元钱文上,一改欧阳询书写的初唐开元钱文端庄沉稳,大气洒脱的笔体,演变成笔划疏朗,纤细清秀的笔体,“元”字首横加长,次划左挑,“通”字的“辶”前三笔呈似连非连的顿折状,进而又演变为连续的拐折状。“甬”部上笔开口较扁,整个字体显得比前期瘦长且稍欠匀称。“宝”字之“贝”部内中间两横加长,与左右两竖笔相衔接。“宀”下的“尔”呈三竖道。背面的月型印记在坊间传说为杨贵妃的指甲痕,故民间又称其为贵妃钱。其实这些说法并不可信。事实上,星月型印记为各钱局钱炉上的炉记,用来区分不同的钱炉。
会昌开元(特殊晚唐开元)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将灭佛所得铜料铸成会昌开元,大小径寸如之前的开元通宝,背铸一州名,如京师铸“京”字、扬州铸“昌”字。各地铸钱工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多数周廓偏斜,铸文模糊,个别出现花穿现象。时过一年,由于唐武宗驾崩,会昌开元停铸。同是会昌开元,质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能存在着官铸与私铸的差别。钱币学界一般将会昌开元视为晚唐开元的典型标本。会昌开元有京(长安,今西安),昌(扬州),洛(洛阳),益(成都),荆(江陵,今荆州),襄(襄阳),蓝(蓝田),越(越州,今绍兴),宣(宣城),洪(洪州,今南昌),潭(潭州,今长沙),兖(兖州,今济宁),润(润州,今镇江),鄂(鄂州,今武汉),平(平州,今秦皇岛),兴(兴平,今咸阳),梁(梁州,今汉中),广(广州),梓(梓州,今三台),福(福州),桂(桂阳,今郴州),丹(丹州,今宜川),永(永州)共23个记地钱局标识。
普通晚唐开元
普品晚唐开元在安史之乱之后铸造,沿袭中唐开元特点,多有小型月痕、对月月痕、多月痕开元或合背开元。这种开元铜质发黑,含铁量高,字迹模糊,钱文笔划纤细,“通”字的“辶”前三笔呈连续顿折状或似连非连状,多数轮廓不整,有一些为中晚唐私铸品。关于花穿开元,专家考证其铸行于中唐,主要流通于晚唐。花穿钱“开”字向宽体发展,“元”字首横加长,“通”字字体瘦长,“辶”前三笔连续拐折,“宝”字笔划纤细,“贝”内双横拉长,与左右两竖笔连接,钱径23毫米至24毫米,铜质不纯,铸工草率,很多应属私铸之列 。
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中文名 开元通宝
外文名 Kaiyuan Tongbao
制造年代唐朝初年至宋朝初年
材 料铜,金,银,铅等
规 格 直径2.4厘米
钱文撰写者欧阳询
始铸时期 唐高祖武德四年
官方停铸日期 宋太祖开宝八年
质 量 3.8-4.5克,通常重4克 钱文字体 隶书,间有篆书成分 钱币特征 非年号钱 钱文释义 开辟新纪元的流通宝货
常见的开元通宝共有12个版别。分别是大字,大字狭元,遒劲,容弱,短头元,直元,尨(与莽同音)字,低头通,平头通,小字,小通,小通小宝。可依据12种版别的特征进行集版收藏。其中,大字,大字狭元,遒劲,容弱,尨字和小字为特色版别,下面是对特色版别的详解。
大字
大字是开元通宝的代表字体,整体钱文肥大。”开“字横而阔,”元“字相对比其它三字稍小,“通”字足部长而锐,“宝”字肥大与内廓相接,上下延伸超过内廓长度。
大字狭元
大字狭元的文字书写近似大字。钱文整体狭长,“元”字下部窄高且靠近,“宝”字整体长度超过内廓,“宝”中的“贝”比大字较窄。
遒劲
遒劲在字体上基本同大字一样,钱文由大字演变而来,较大字窄且更为强劲。“元”字第二笔强顿成直角,“通”字足头第一笔较长顿。
容弱
容弱体的开元通宝四字书写较弱,收笔之处多圆润。“元”字双足平衡,挑笔较弱,“通”字走步为三撇,三撇较小且多为向下四十五度角斜,“宝”字广贝,足小且开,收笔也是较圆润。多铸于唐高宗后期。
尨字
尨字由短头元演变而来,四字均较阔。“开”字宽,“元”字第二横较长,“通”头较大,足头第一点弯,“宝”字头宽,光背尨字中“宝”字下端一般不封口。
小字
小字版也叫窄通宝版,四字钱文都有各自特点。“元”字小而劲挑,“通”字头大,部分“通”为断舟通(即通字足部长横断开为两横),“宝”字窄长。多铸于武周时期。

这一枚开元通宝是母钱吗?

光靠这些描述根本无法作出判断,最好上清晰的图。
图片已看到,普通真品,非母钱。
有人愿意当母钱买那你就正好卖掉得了;)
图片已看到,非母钱,普通真品。开元这种品相的钱很多。

开元通宝鉴定方法

  喜欢收藏古玩或是对中国历史比较了解的读者朋友们一定不会对开元通宝陌生的,作为一个繁华朝代的历史的见证物,开元通宝无论是收藏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是很高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开元通宝,说说它的鉴定问题。日常中我们可不是天天能见到那些鉴宝大师,加之开元通宝假货盛行,所以有着想收藏开元通宝的读者朋友们不如自己学习下如何鉴定。那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开元通宝鉴定吧。
  
  开元通宝延续时间长,铸造地区广,要绝对断代、断地区实际上不可能,开元通宝鉴定方法大致如下: 1、初唐或唐官炉铸工精美,元字第一笔特短,元字第二笔有左挑、右挑、双挑、不挑四种流传少而伪品多,得壹钱特征是背有月纹、星月纹,光背者少。
  2、唐肃宗铸乾元重宝,以一当十,径2.8厘米,重7克,又铸重轮乾元重宝,重22克,一当百。
  3、代宗时又规定重宝、重轮均以一当一,便和开元钱一样大小,钱背也有星月纹,背有云雀纹者为古祥之意。代宗铸大历元宝,德宗铸建中通宝。此二币币存世少而铸作不精,中原少见而新疆地区屡见,说明其铸地、使用地即在当时西域地区。
  
  4、懿宗时铸咸通玄宝,铸造时间极短,存世极少。
  5、史料记载会昌开元约24种,是各州钱炉于钱背加盖“昌”字戮,与原文并不一致,且印记盖得十分随意,不规整。若发现文字秀丽规范,或背文有“扬”者,定为伪古。
  
  再来说说开元通宝部分拍卖成交纪录:
  开元通宝背三朵云开炉钱编号:*7478成交价:RMB 2,284,000拍卖日期:2010-11-15拍卖专场:金泉古韵——博宝艺术网收藏 历代古钱
  唐 “开元通宝”金质赏钱一枚编号:2892成交价:RMB 3,246,000拍卖日期:2013-07-08拍卖专场:古钱纸钞暨开平泉馆藏泉币专场
  开元通宝(折十钱)编号:0627成交价:RMB 2,239,200拍卖日期:2010-11-07拍卖专场:辽金钱币
  民国早期 “开元通宝古币图富贵安康极品端砚” (一件)编号:8513成交价:RMB 3,236,800拍卖日期:2012-06-18拍卖专场:英国BAHR家族暨海外名家
  
  说了这么多开元通宝鉴定鉴定方法以及一些近些年的开元通宝拍卖价格,想必各位读者朋友们肯定对开元通宝鉴定有所了解了吧,除了小编为读者们列举的5种鉴定方法,再结合近些年的开元通宝的拍卖价格,在鉴定了实物后,在结合卖家给出的价格,就可以对开元通宝的真假做出更详细的判断了,读者朋友们上当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了,这也是小编正想看到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们土巴兔,我们会继续努力。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开元通宝背月直径25.8是母钱吗

开元通宝背月直径25.8是母钱。开元通宝,背月母钱。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为整顿隋末大乱导致的钱币混乱,铸开元通宝铜钱,取代隋朝五铢钱。这种钱币大小适中,币值稳定。

请专家辨别一下这枚开元通宝是属于什么种类的?

看描述应该是唐中期以后的 外轮就是有突起地张平 有版别的 普通就快把钱
很可能是真的“开元通宝”,但不是唐朝的开元通宝,因为在唐朝灭亡以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有个南唐 它的国主李景佑铸造了大量的像你的描述的“开元通宝” 就是光背开元又叫南唐开元。价格便宜 我出价3块 哈哈 买不?
不是星的话就是后期开元,三元
恩 按照你的描述我看是个母钱
最好能有个图,唐朝开元的钱制作都是比较精美的。铜制为青铜,偶尔能见到白铜。不过按照楼主介绍的,这个钱应该是普通品
普通品,价格5-10元。突起可能是流铜,光听你描述无法断定。但至少不是什么特殊的版式。

铁母大家知道!只要和铁钱版式相同的铜钱即为铁母!我有两枚开元通宝`版式相同!一为青白铜重4克一为黄铜...

您的问题,有两枚开元通宝`版式相同!一为青白铜重4克一为黄铜重3.14克!直径差约一亳米不会是母钱;这样的大尺寸的略少的版式,有一定收藏价值的,一定要好好保存!
开元没有母钱,母钱,在宋朝才开始出现。还有,黄铜铸币是从明朝才开始的。开元大部分都是青铜,偶有白铜,杂铜等。你说的直径差1毫米,有可能是大小样的问题。还有,开元的版别繁多(约几百种),差异细微,如果不是专门玩开元或者玩宋版的人,不能武断的下“同版”的定义,有可能你一个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就能证明这两枚不是一个版。

白马寺坑开元通宝的特点

开元通宝是盛唐时期铸造,也是大唐主要流通的货币,白马寺开元通宝占据当时市场的很大份额,对研究历史是一个很大的切口,特别是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名寺,这里的开元通宝从字体铸造的大小及精致,都体现了佛教人的清心寡欲的风格理念,对于研究佛教文化的演变都有很多的研究价值。
白马寺坑开元通宝的特点如下:
1. 声音:白马寺坑开元通宝的用料做工较为细腻,由于年代久远,内部成分会有变化,铜质被氧化,尽脱火气。将真品掷于地上,会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并有一定弹性。如果声音低沉,可能表明其内部有裂痕。
2. 气味:真品白马寺坑开元通宝常常是罐装窖藏,因此具有纯正的泥土香味。而伪品则因为锈色来源于迅速的化学反应,往往带有刺激性气味。
3. 密度:白马寺坑开元通宝的密度与同一种物质相同或接近。如果伪品的密度比同一种物质小,那么它可能是伪品。
以上就是白马寺坑开元通宝的特点,如果您有需要,可以就近到相关机构进行咨询。

请各位老师帮忙看看我这枚开元通宝是不是母钱

只有翻砂铸法才有母钱,开元通宝为范铸钱,无母钱一说
您的这一个钱币,开元通宝,是大开门的老的真品;是典型的“盛唐版式”,属于常见版式品种,是基本没有磨损的状态,是美品品相,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元左右;超过这一个价格,市场上可以大量供应的;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怎样鉴别开元通宝的真假

第一、看文字,它选择的文字是欧阳询所写的,所以说,其中的文字气息和神韵是假币无法模仿的,如果看到过假币就会发现,它的手法是很不自然的,给人感觉是牵强而且很做作的,文字的神韵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第二、看开元通宝的成分和颜色,正品是锈和铜结合在一起的,给人感觉是锈色入骨,而且不容易出现脱落情况,假币的锈只是在表面,你只要用醋一擦就会脱落,另外,因为真的钱币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它的内部成分也有了很大程度变化,重量也会比原本的重量更轻一些,你只要掂一掂就能够分辨出真假。
  第三、通过声音来判断开元通宝的真假,因为真币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所以,不会再有新铜的火气存在,在经过氧化一样,声音往往会比较沉闷,不会是清脆的,而如果是新铸造出来的假币则会发出清脆的敲击声。
  上面就是开元通宝的真假鉴别方法,其实,它的鉴别方法不是特别困难,只要你在购买时候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但是,这也要求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经验和技巧,如果是新手,可能鉴别的难度就会比较大,因此,建议新手朋友一定要熟练掌握真伪鉴别技巧以后再下手。
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铸行近三百年,版别、样式繁多,传世丰富。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双桃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月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巨星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星 1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三月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四月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右月 3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同心结 7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金质 80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银质 2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洪” 2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兴” 1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京” 12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宣”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平” 2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丹” 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大“平” 1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小“平” 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永” 13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永”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下“福” 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福” 15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福” 10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丹” 8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桂” 6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左“广” 8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右“广”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太平蓝大王” 15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三云 18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上“梁”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倒“梁” 3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梓”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鄂”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反“京” 40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京”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昌”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益”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洛”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襄” 5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蓝” 4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越”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宣”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潭” 8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润”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兴” 3元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兖” 8元
开元通宝隶书折十唐代 1600元
开元通宝隶书当十折三型唐铸 无定价
开元通宝隶书小平唐铸 1元
另外在网上帮您找了一些背景资料,仅供参考: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
大唐国祚近三百年,其间所铸开元通宝钱的版别、样式繁多,传世品很丰富。从传世的开元通宝钱看,唐朝前期铸造的开元通宝钱,制作精良,字迹清晰,直径为2.4厘米,重3.6克;唐玄宗以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文字不够匀称;唐德宗以后铸造的开元通宝钱,比较粗陋,直径和重量都略小一些。
《旧唐书·食货志》还说:“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欧阳询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楷书,以“平正中见险绝”,在书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但“开元通宝”四个字,“含八分及隶体”,写得方圆兼备,端庄浑厚,颇能显示大唐文化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
拿出一枚“开元通宝”钱,按上下右左顺序读钱文,称“直读”,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通宝”是“在国内通行宝货”的意思。《旧唐书》和《新唐书》都直读它。如果“旋读”,也就是按上右下左顺序,如时针旋转,读为“开通元宝”,意思是“开始通行的主要货币”,完全讲得通。《旧唐书·食货志》虽然承认旋读“其义亦通”,但却斥之为“流俗”的读法。其实,在唐朝官方文献中也有旋读开元钱文的。如旧题唐玄宗御撰的《唐六典》,李林甫等奉敕作注,卷二十二的注中就说:“皇朝武德中悉除五铢,更铸开通元宝钱。”再如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宣布别铸以一当十的乾元重宝诏书中说:“其开通元宝者依旧行用。”这件诏书收在《册府元龟》里,不过在它编入《旧唐书·食货志》时,却改为“开元通宝”。实际上,该钱文的直读与旋读在唐朝都存在,只是后来直读占了上风,成为主流。另外,直读钱文的语义,才更能让人们感受大唐王朝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朝气,也更符合唐朝初期的时代精神。
有些开元通宝的钱背上铸造有短弧状凸起线,被称为“月纹”。月纹是怎么来的呢?原来,铸造开元通宝的技术已经不再用传统的范铸,而是采用母钱翻砂铸造法。母钱翻砂铸造法,要先用蜡制成样钱,再依样钱翻制成钱模,最后浇铸铜液,就能造出铜钱。用母钱冶铸货币,既可以节约铸钱成本,又使得工艺流程合理,产量成倍增长。
唐玄宗时的才子郑虔在《会稡》中说:当年负责铸造开元通宝钱的给事中欧阳询进上蜡样,文德皇后观赏时无意中用指甲掐下一个印痕。这样,蜡样翻成钱模,再铸成钱,钱背上就留下了月纹。
可是,这个说法经不住推敲。因为武德年间皇帝是高祖李渊,李世民还没有做皇帝,又哪来的文德皇后呢?后来,有人发现这这个漏洞,将文德皇后改为太穆皇后。太穆皇后是高祖李渊的夫人窦氏。甚至还有人将文德皇后换成杨贵妃。总之,说法越来越离谱,使人无法相信。
开元通宝钱传世品很丰富。我们发现带月纹的开元通宝钱不只一种,有带一道月纹的;有带两道,甚至三道月纹的;还有月纹上再加一个星的。这就彻底否定了文德皇后也好、太穆皇后也好、杨贵妃也好,无论是谁在观赏蜡样时无意中用指甲掐下一个印痕的说法。
我们认为,对开元通宝钱背上出现月纹合理的解释是:铸钱的工匠们留下的用来区分版别、铸监、铸局的标记,同时带有防止伪币的作用。
开元通宝钱的问世,结束了自西汉以来延续七百余年以重量五铢命名铸币的传统,开创了通宝、元宝钱体系。自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起,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史上罕见。
开元通宝,早期光背无文,小平直径2.4厘米左右,并铸有当十型钱,直径2.8厘米左右,与乾元重宝当十钱差不多,而没有铸折十型钱的开元通宝,属于后期仿造,当十与折十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中期铸小平背面有图文,晚期背面铸记址及图文。还有一种开炉大钱,属于纪念意义的钱。开元通宝有小平,当十,及开炉大钱三种,其它折三,折十的都是后期的意造品,假开元钱。
鉴别开元通宝的方法如下
1、听声音
开元通宝属于初唐时期的钱币,制作工艺十分细腻,在选料方面很有讲究。但因其已经发行很久,到了今天钱币的内部难免会发生一些变化。当铜被氧化之后,可以将真正的开元通宝仍在地上,此时会听到一种暗哑低沉的声音,而假冒伪劣的古钱币则是会发出清脆的声音。
2、闻气味
真正的开元通宝大多都是从土中挖掘出来的,会散发出纯正的泥土芳香。而假的钱币色绣是人工做出来的,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闻起来会有一种刺鼻的味道。
3、看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拿与几个开元通宝相同质量或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真品的开元通宝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也相同;而伪品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比它同一种物质大,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比它同一种物质小。
扩展资料:
不同材质的开元通宝
1、铜制
铜质开元通宝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开元通宝,由于年代较远,出土钱币较多,故大多表面有锈,磨损严重。初唐外郭较细,中唐以后外郭变宽变粗。开元通宝一般内郭较细,圆穿铸造方正。钱文为隶书“开元通宝”四字直读。通字“甬”头极有特色,融合了篆书的特点。
2、金银制
除铜质开元通宝外,唐朝也铸造过金、银质开元通宝。这两种贵重金属币仅限皇家赏赐,供显贵玩赏,并不投入流通,因此存世量极小,尤其是金开元,更弥足珍贵。金开元通宝是仿铜开元通宝铸造,并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为宫廷赏赐钱。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开元通宝

怎样辨别古铜钱的真伪?

以下10种鉴别古铜钱真伪的方法:
看古铜钱铜质,定真伪
古代铜钱的材质有青铜、白铜、红铜和黄铜四种。明代嘉靖以前铸钱材质一般都是青铜,少量白铜,红铜铸币辽代较多。青铜容易断裂,断裂面无铜色,而将断裂面在石头上摩擦后,铜色即显。黄铜铸币和铜雕母钱始于明代嘉靖,如果发现明代嘉靖以前的黄铜钱币或铜雕母钱,可判定是后铸无疑。
听古铜钱声音,定真伪
古铜钱年代越久,钙化越严重,钙化后的铜钱失去铜的原声,用金属撞击声音沉闷,声音越小,时间越久。凡是发现声音尖高的古铜钱,说明没有钙化现象,可判定为新彷品。
闻古铜钱气味,定真伪
古铜钱时间越长,其氧化越严重,铜钱氧化的时间越久,其铜腥味越小。凡是铜腥味重的古钱币,皆可判定为假货。
观古铜钱锈色,定真伪
古铜钱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传世古铜钱锈层较薄,且锈在局部,钱面大部分呈古黑色。出土铜钱坑口不同锈色不同。土坑出土的铜钱,锈层一般较厚,锈在一起的铜钱叩开后,有“泛金”、“泛银”、“泛蓝”现象,“三泛”现象是无法仿制的;沙坑出土的铜钱,一般锈层较薄,钱面多生红黄锈;水坑铜钱锈色布满币面,呈墨绿色。古铜钱的锈是由内向外而生,行家称其为“发锈”、“贴骨锈”,真锈是很难去掉的,凡是锈容易去掉的铜钱,可判定是赝品。
舌头舔古铜钱,定真伪
用舌头舔古铜钱面,真品无味道。如果有酸味、苦味、涩味,可判定是人工做锈或作浆,必假无疑。
比较古铜钱,定真伪
我国古铜钱都是手工铸造,每枚古铜钱币之间多少都有一些差别。如果发现多枚钱币一模一样,分毫不差的古铜钱,可判定是现代工艺所为。
水煮古铜钱,定真伪
古铜钱上的锈或绿或红,或黄或蓝,附着力极强。遇到锈色可疑的高古钱,放入沸水中煮20分钟后看锈色,如果锈色不变不脱的是真钱,变色脱锈的可判定是假货。
针扎古铜钱,定真伪
古铜钱的真锈比较坚硬,用针用力下扎而不入不立。如果是人工用粘合剂做作的假锈,具有软性,用针很容易扎入,针立而不倒。凡针立于锈上的铜钱,可判定是赝品。
掂量古铜钱,定真伪
古铜钱用手掂量,感觉轻飘飘的,因为真钱钙化、氧化后密度小。新铜翻铸假币密度大、比重大。凡是有压手感的古铜钱,多数可判定是新铸品。
看古铜钱大小比重,定真伪
古铜钱的大小,轻重千差万别,很难说清规制,但从普遍性分析,也能悟出一般规律。如战国“半两”,大部分直径3.2厘米左右,重5.4—7.4克不等;秦“半两”大部分直径在2.5—2.8厘米之间,重3—6克左右;汉“五铢”大部分直径在2.4—2.6厘米左右,重3.2—3.6克之间;唐代“开元通宝”大部分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3.8—4.2克左右;宋代小平钱多数直径在2.4—2.5厘米之间,重3.4—4.2克左右。近年专家研究发现,“半两”钱直径凡是超过4厘米以上的,均为伪作,小平钱超重和超大的,真品少见。
古钱的作伪与辨伪
中国从有货币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钱币的品种不下有数干种,其中有珍稀品,也有普通品。人称“物以稀为贵”。大凡收藏钱币的人总想得到存世不多的珍贵钱币,这种心理恰恰被那些古董商所利用,鱼目混珠,伪品便出现了。因此,无论是收藏、还是研究钱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去伪存真的问题。本文想就几种钱币作伪和鉴定的方法,以及鉴定钱币所应具备的一些知识等方面作一比较系统的介绍。
1.古钱作伪的主要方法
(1)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工艺法。隋以前铸钱多采用钱范铸造,自唐代开始,则采取母钱翻砂的技术,不管是哪一种铸造方法,除了某些历史时期外,总体上说都比较讲究铸币的工艺质量,钱币的质地一般都比较紧密细致,流传至今,表面自然产生一层色呈深褐色的包浆,让人感觉火气尽退,色泽柔和。而伪品的铸造工艺一般比较马虎,致使钱质疏松,让人感到火气很重,钱面砂眼和气孔虽经打磨,但总不及自然磨损而显得光滑。
制造伪钱一般采用母钱翻铸的方法,极少有用钱范作伪的。古代铸钱,放入砂箱中的母钱不止一枚,而是整箱,由于是整箱翻砂模,砂模压力均匀,铸造出来的钱币厚薄一致。而作伪者一般仅雕刻一枚母钱,不是整箱翻砂模,因此,同样是母钱翻铸,由于母钱的数量和铸造工艺不一样,翻铸出来的钱币厚薄因变形而不同。
古代铸钱从砂模中取出的钱币毛坯往往成树形,需要加工打磨,由于古钱形制是方孔圆形,所以翻铸出来的钱币毛坯被串在同一根方棒上,同时旋转打光,钱币边上留下的锉痕并不成直线状,而成弧线形,与钱边平行,从清代咸丰钱中的一些大钱还可以隐约地观察到,即使如此,由于年代的久远,钱边的锉痕或者消失了,或者已不很清晰了。相反,作伪者锉毛坯时只知道反复锉磨,使钱边光滑就行了,形成钱边的锉痕杂乱无章,或者呈直线状,使人有一种全新的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王莽布币的加工方法与众不同,它们被加工时尽管也可能数十枚地串在一起,由于形制上并不是圆的,所以锉磨的痕迹或与钱面垂直,或与钱面成一定的斜交,成直线状。而赝品一般并不注意这些,大多留有合模范线。
鉴定钱币,钱穿即钱币的方孔也是应注意的地方,这是作伪者往往忽略的地方,古代的钱币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之后,人们使用时是用绳索之类的工具将钱币串在一起的,所以,随着钱币流通时间的增加,钱穿经自然磨损已不再像新出炉的钱币那样棱角分明了,有的甚至会造成钱穿变形。伪钱却不同,钱穿方整有棱,留有新锉痕迹。
由于作伪者使用真钱翻制砂模时用力不匀,不但使钱币厚薄不同,而且容易造成钱币文字的高低也会不同,这种情况在真正的古钱中不多见。
由于用翻砂法作伪会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容易被识别,因此,作伪者常常会加上一些铜锈来加以迷惑,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鉴定知识,而不单单从翻砂这一点来推敲是否作伪。
(2)改刻法。
这种作伪的方法比较重要,就是将一枚普通钱币经过加工改刻之后,变成一枚珍贵的钱币。改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直接在钱币表面阴刻文字。出现阴刻文字的钱币大多是半两和五株钱两种。作伪者常常会在钱币表面刻上一些吉语或意义隐晦的符号、数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钱币边上或肉上刻上一些花纹图案,这些附加在钱币上的文字、符号、数字和花纹,由于是后刻上去的,往往与整个钱币不相协调,给人有一种多余感。
一种是对原有钱文进行改刻。这种改刻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对钱币面文的改刻;一是对钱币背文的改刻。
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大化”三字刀发现较多,算不上什么珍贵,而“齐返邦张大化”六字刀却不然,发现较少,于是,作伪者利用六字刀不易得而收藏者又急想得到的心理,将三字刀改刻成六字刀,混水摸鱼。乍看起来,这些假的六字刀形制规整,符合先秦齐刀特征,文字有的也一样,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文字排列拥挤和改刻时留下的刀痕。对钱币面文改刻,有的采用将文字铲去,如将太平天国背圣宝小平钱的“天国”两字铲掉,使之成为出谱的横读“太平”背“圣宝”。又如将康熙通宝之“熈”字铲去第一笔撇划成简体字“熙”形,等等。在改刻的钱币中,有一种利用旧有光背铜钱磨去面文进行改刻,比如有一枚直读半两钱,粗看上去,制作、锈色、包浆等都相当的好,但看文字却让人生疑,“半两”二字与钱面一样平,这在秦汉半两钱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细细品味,“半两”二字系人工琢刻而成,文字笔锋处留有刀痕。
据说,改刻钱币还有一些离奇的方法,例如利用古铜镜刻成钱币等。
以上这些改刻的方法,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作伪者为了使改刻的地方不露痕迹,经常会施以假锈,这种假锈正因为是假的,所以与钱币自然生成的真锈不一样,容易剥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与整个钱币极其的不相协调。然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仿清代雕母的赝品。由于清代距今不远,雕母大多没有锈迹,这样便给了作伪者可趁之机,不再需要像改刻其他钱币那样做假锈。如何区别雕母真伪呢?凡是真品雕母都用精铜雕琢而成,色泽温润、金黄,刀痕尽化而光滑,文字自然生动,浑成一体,而伪品却不然,不仅所选择的铜料不及真品,而且刻工粗糙,又由于是模仿之作,钱面文字总显得有些呆滞,缺乏精神,尤其是满文,特别要当心的是那些出自清代钱局雕模工匠之手的雕母仿制品。作伪的雕母中有些是用翻砂铸成的,则比较容易识破。
(3)嵌补法。
嵌补法是钱币作伪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所说作伪的挖补法、拼合法、打制拼合法等,可以嵌补法一言以蔽之。
古代钱币常常会因错范或移范而形成一些比较特殊的版别,例如合背,这种因铸造工匠疏忽而形成的版别,一般都要比普通的钱币为少见,对于收藏者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品种。作伪者利用这点,或者将两枚钱币磨得很薄之后粘合在一起,或者各取钱币的一半粘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少见的合背或面文。用这种方法造假的钱币,无论从文字、还是从锈色等方面观察,似乎都无懈可击,但轻轻地扔在台面上或地上,发出的声音与真正的合背等钱币相比较,真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些厚肉赝品的制作方法也类同于此。
挖补作伪是嵌补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大有偷梁换柱的感觉,即挖出钱文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然后用其他钱币上的钱文代替补上,使之成为珍稀钱币。如北宋“圣宋通宝”小平钱是罕见珍品,作伪者将普通的圣宋元宝钱之“元”字剂去,然后取下与宋钱文字风格接近的其他钱文中的
其一:注意铜钱质地。
其二:注意铜钱形制特征。
其三:注意铜钱的锈色包浆。
其四:注意相关钱币学、货币史等知识的积累,注意前人经验教训的总结。真正的钱币收藏必须把钱币实物与理论知识密切结合,必须站在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来探索,否则便难以深入,更谈不上辨伪了。
其五:抛弃藏宝意识,注意与钱币收藏者的交流,避免闭门造车。个人的认识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收藏者之间的交流对收藏者掌握钱币辨伪技能极其重要,合众人的智慧、信息为己所用,才能尽量克服自身认识上的缺陷,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钱常用造假方法一览:
1、翻铸法
此种方法以真钱原品做模型伪造。浇铸铜水多为古代铜钱或铜镜溶化而成,因此翻铸铜质仍为青铜或红铜。由于热涨冷缩缘故,以本钱翻钱要小于本钱,即翻铸小一匝。此种伪钱上市极多,有的几可乱真。
2、改刻法
选择旧铜钱较厚的的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种稀见品来伪造。此种伪造品为数不少。如五铢改刻为太清丰乐,小货泉改刻为永光景和等。还有选择铜钱文制模糊的添刻文字或星月,如改刻半两为两两或半半,改刻五铢为五五或铢铢。用种种办法标新立异。
3、粘合拼接法
此种方法多用于连泉、合背、同文钱。取相同品两至数枚,磨去没钱的一部分,粘合拼接,即成连泉、合背或同文钱。还有磨去二个旧钱的背,拼合起来成为两面文字。
4、色泽作旧法
出土古钱历经百年地下腐蚀,有的满身翠绿、有的红、绿、黄、白,斑斑驳驳,钱币界称为“生坑锈”。传世的古钱由于长久玩赏,油汗入表,钱体呈黄褐或褐色。作伪者为取得“生坑”、“传世古”的表面效果,便在伪钱色泽上作旧。常见的方法如下:
一是伪造绿色。因为出土的古钱都有绿锈,所以伪造古钱施以绿锈,方能逼真,伪造绿锈的方法有七种:
(1)将伪造的钱埋入土中,经过二三年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绿颜色的锈了;
(2)将伪造的钱币浸以盐酸或醋酸,再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后取出来,就有满身的绿锈了;
(3)用胶水调以绿色粉末,涂在钱上,便成为一种类似硬绿的锈
(4)用松香调以绿色粉末,涂在伪钱上,便成为了一种类似硬绿的绣;
(5)用绿色瓷漆涂上伪钱,经过一年半载,瓷漆干燥坚硬,颇似硬绿绣;
(6)用真的铜锈粘在伪品上,这样看上去硬绿满身;
(7)将钱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铜。
二是伪造红锈方法。出土的古钱也有生红锈的,伪造红锈的方法有四种:
(1)将造成的伪钱用火烧煅使透,浸入冷水,便带红色的锈;再浸以盐酸或醋酸,埋入土中,经过一年半载取出来,便有红绿锈色,颇似出土古钱了;
(2)用胶水调以红色粉末,也能造成红绿锈色;
(3)用松香调以红色与绿色,同涂在伪钱上面,便成了红绿锈;
(4)用红色瓷漆与绿色瓷漆调涂伪钱上面也能造成红绿锈。
三是伪造传世古法。流传数代王朝没有入土的古钱,钱面往往有一种黑褐色,这种颜色称为传世古。作伪者伪造这种颜色的方法通常有下述两种;
(1)将伪钱用火煅烧,取出后使冷,钱的表面上便发生黑色,再放衣带裹之,经过一年半载,色泽光润,便与真钱相似;
(2)将伪钱用盐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现黑色,再裹入衣带一年半载,色泽渐发光润,与传世古钱相同。
一,闻气味,假的有可能有刺鼻化学药水气味。二,听声音呢,清脆的假,真品氧化声音闷。三,看字体,真品字体流畅有力。
1、看铜质
我国历代铜钱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因合金的成分不同,铜钱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总地来讲,用铜锌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黄色,铜锡合金铸造的铜钱呈青色。
2、观锈色
提高铜钱伪锈鉴别能力,是铜钱鉴定的重点所在。因为几乎每种作假方法,最后都要用伪锈来做掩饰。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铜锈一般是指铜质铜钱表面形成的一种氧化物。
3、看钱文
很多铜钱有铭文书写是我国铜钱的一大特点,而且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文字字体各有特征,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铜钱。
4、听声音
辨声也是铜钱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年代久远,古币火气尽脱,敲击时声音无转音,掷于水泥地面时其声音暗哑。只要将其轻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属敲击,.会发出破壳声,没有清脆响亮的金属声。
扩展资料:
铜钱的分类
铸币:指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代现代。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
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孔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
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尖足空首布。
小平钱:值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钱:当二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