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治重宝当十阔缘,帮我看看 这个政和通宝 值多少钱 ??还有一个是同治重宝 背面是当十 值钱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11 01:56:34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帮我看看 这个政和通宝 值多少钱 ??还有一个是同治重宝 背面是当十 值钱吗

这枚政和通宝,图上看应是阔缘折二钱,目前市场价5-15元。同治通宝当十没图不好说,不过一般的普品20-60元上下。

大家给这两个古币估个价

光绪元宝 4--5千元
大清铜币 100--150元
2007年03月13日 星期二 下午 05:34编号 名称 品相 单价(元)
1 商厦石贝(西安出土) 上次-上 28-35
2 榆夹半两 上-美 4-6
3 传形五铢(铢五) 上次-近上 28-30
4 殷商铜贝(河北出土) 上次-上 60-70
5 先秦越国戈币(绍兴出土) 上次-断补 100
6 战国桥型币 生上次-生上 30-35
7 南朝梁五柱五铢(面上下点) 上-美 25-28
8 北魏“五统五铢”(文字狭长) 上 60
9 货泉 生上-生美 1.5-2
10 一化 中上-上次 5-8
11 一化 上-美 10-12
12 一化传形 近上-上 70-80
13 襄坪方足布 中上-上次 35-40
14 襄坪方足布 近上 60
15 阴坪方足布 上次-近上 55-60
16 货币、王莽布泉 美 45-16
17 永历、隆武小平背“户” 近上-美 7-8
18 汉鹅眼五铢、剪边货泉 上 20-5
19 无文尖首刀(生坑) 上次-上 100-130
20 尖首刀背有文字(生坑) 生上-生美 160-180
21 大顺通宝光背 上次-上 15-20
22 大型无文耸尖足空首布 近上-上 2800-3200
23 垣字圆钱(生坑) 极美 300
24 垣字圆钱 上次-上 190-220
25 传形五铢(铢五) 上-美 35-40
26 大观通宝折十 美 38
27 秦半两(径3.2,重8克多) 上 65
28 普通秦半两 上次-上 4-6
29 战国小型半两 上-美 12-14
30 楚鬼脸大小铜贝 上次-上 12-14
31 楚“君”字铜贝(中上)各六朱 中上-上次 15
32 燕明刀 上次-上 35-40
33 有颈半两、传形半两 上 12-50
34 四铢半两 上次-美 1.5-2
35 汉五铢 上次-近上 0.8-1.0
36 延环五铢 上次-上 4-6
37 剪边五铢 上次-上 0.8-1.2
38 五铢面四决 上次-上 8-10
39 五铢背四出纹 上次-近上 9-10
40 蜀五铢小型有内郭 生上-生美 26-30
41 五铢背四决文 上-美 5-7
42 五铢穿上横纹、穿下点 上-美 3-4
43 五铢面“五”下星、上星 上 5
44 五铢面上星、穿下星、剪边货泉 上 5
45 磨边五铢上二竖、二星 上 7
46 毛边五铢(边没修理) 上次-生上 10-15
47 顺治东一厘 上次-上 7-8
48 乾元重宝小钱各种版 上-美 2-3
49 小泉直一 上次-上 8-10
50 大泉五十各种版 上次-上 4-6
51 周元通宝背龙凤青铜 上次 78
52 八铢半两 上次-上 6-8
53 大泉五十(厚重型) 上-美 15-18
54 大安元宝长安、应感通宝小平铁钱 上 350-1200
55 孝建四铢厚重型 上次-近上 120-145
56 货泉饼钱大小不一 上次-近上 18-22
59 货布 中上-上次 26-32
60 大布黄千 上次-上 90-120
61 大布黄千厚重型 近上 150
62 直百五铢初期铸品厚重型 上次-近上 35-40
63 直在五铢背“为” 近上 90
64 直百五铢 中上-上次 18-22
65 直百大型 上次-上 32-40
66 直百小样(私铸) 上次-近上 16-20
67 定平一百大洋 上次-上 30-40
68 定平一百小洋 中上-上次 25-30
69 太平百钱 上次-上 25-35
70 太平百金 上次-近上 25-30
71 曹魏五铢 上次-近上 6-8
72 大泉五百 生上次-生上 135-155
73 大定背上申 上-美 14-16
74 大泉当千(径32CM) 上次-上 150-180
75 日本天保通宝当百 近上-上 65-75
76 孝建光背(生坑) 上次-近上 110-125
77 孝建背四铢旋转180度 上次-近上 140-160
78 孝建四铢大中小样(套) 上次-近上 340-380
79 梁铁五铢背四出纹 中上-上次 8-10
80 陈五铢(有内外郭) 上-美 32-38
82 太货六铢、乾佑小平铁钱 近上-上次 160-6
83 太货六铢薄型小样 生中上 140
84 大中通宝背“鄂十” 近上 350
85 太和五铢 上 440
86 永安五铢 上次-上 22-28
87 常平五铢 上-美 20-25
88 常平五铢 中上-上次 15-18
89 北周布泉 上次-近上 30-35
90 五行大布 上次-近上 40-45
91 五行大布大样 上-美 80-90
92 咸丰宝直当百、当五十(美) 近美-美 140-120
93 永通万国铅质 近上 220
94 裕民通宝浙壹钱 上 20
95 隋五铢 美 3
96 隋五铢大样 生上-生美 22-26
97 隋曲五铢 生上-生美 25-28
98 开元背孕星 上次-近上 15-18
99 开元宝下星 上次-上 5-7
100 开元通下星 中上-上 3-6
101 开元右挑 近上-美 4-6
102 开元穿左斜下月、下左月、下右月 上-美 3-4
103 开元背双月 中上-近上 3-5
104 开元背下俯月、左直月 上-美 2-3
105 开元穿上俯月、平背 上-上次 15-8
106 开元背下星、上兖 上 15
107 会昌开元洛、润 上次-上 3.5-5
108 开元背蓝、蓝上月 近上 8
109 开元背兴 上-美 6-8
110 开元背京下月、背京(美) 上次-美 6-10
111 开元下越、上昌、宣上月 上 8
112 开元背上益、上梓 上次-近上 15-18
113 开元上梁、下卧梁(近上) 上-近上 24-30
114 贝益四化、贝益六化(美) 近上-美 360-480
115 开元背上“福” 近上 130
116 乾元重轮大钱减重重轮钱 上-美 40-48
117 乾元小平样背重轮 上次-上 25-30
118 乾元重宝标准当十 近上-美 15-20
119 开元背下越上小星、上大星 近上 20
120 利用背横“一分”小样 上 70
121 利用背横“一分”大样 上次-上 65-80
122 顺天背上月初铸 上次-近上 100-120
123 天福元宝小样 中上 100
124 天福元宝小样 上次-近上 140-180
125 天福小样下月、官铸上月右挑 上次- 近上 180-350
126 天福元宝官铸大样背下星 上 500
127 开元下卧梁面“元”字星 上 35
128 汉元通宝、背下星 近上-生美 48-70
129 周元通宝 近上-美 7-9
130 通正元宝右挑、通正正上星 近上 280
131 天汉元宝 中上-近上 3240
132 光天元宝 近上-上 35-40
133 乾德元宝 中上-上次 8-10
134 乾德元宝 近上-上 15-18
135 咸康元宝 中上-上 45-60
136 闽开元铅背闽下月 上次 175
137 闽铅开元背福各种版 中上-上次 6-8
138 闽铅开元背福各种版 近上-上 14-18
139 利用背竖“一分”小字小样 上-美 55-60
140 永通泉货铁钱(芜湖出水) 中碎三块已粘好) 300
141 唐国篆书 上-美 4-5
142 唐国真书大型 上-美 40-50
143 唐国隶书小型钱 中上-美 20-35
144 顺治上浙 近上-美 16-20
145 大唐通宝中样 上次-近上 100-120
146 大唐通宝大样 上次-近上 160-200
147 南唐开元隶书背四决文 生上 20
148 南唐开元篆隶对 上次-上 7-10
149 乾享重宝铜钱 上次 280
150 广政通宝小平铁钱(四川出土) 近上 1220
151 宋元背上、下、左月 近上 5
153 庆历重宝阔缘 上次-上 6-8
154 庆历重宝旋读 上-美 12-15
155 熙宁元宝宝下星 生美 38
156 熙宁元宝行书四决文 中上-上次 2-3
157 熙宁重宝连飞点 近上 8
158 熙宁0重宝篆书长冠宝 上 55
159 熙宁行、篆书衡字版 上次 5
160 熙宁背衡篆隶书1对 上 550
161 元丰行书小平背上星 上 25
162 元丰折二行书背左直月、上小星 上 8-18
163 顺治右户 上次-上 6-7
164 元丰折二行书背上仰月 近上-上 5-7
165 元丰折二行书背上俯月 生美 8
166 元丰折二行篆书背上星 上次-上 5-7
167 康熙罗汉钱 上-美 10-12
168 元佑广穿篆书小平 上 5
169 元佑篆书折二右挑 上 20
170 元佑折二篆行书铁钱 上次-近上 4-6
171 利用通宝竖五厘小样 近美 45
172 大观折二、大唐通宝大样(美) 生上-美 110-240
173 绍圣元宝小平圣下星 生上 24
174 得壹元宝背上月 近上 480
175 天启十一两 近上-上 40-46
176 绍圣篆书小平背下星、月 上次-近上 4-5
177 咸丰宝德当十 上 148
178 利用通宝背直“壹分” 上次 160
179 崇宁重宝边炉钱 上次-上 5-7
180 大观通宝折十 上次-上 26-30
181 利用通宝背横“壹分” 近上 650
182 宣和元宝篆隶宽缘对 近上 580
183 宣和通宝小平陕铁钱 上-美 10-15
184 淳佑小平元、二、七 生上 12
185 庆元小平背五(上次)、六 上次-近上 4-5
186 建炎通宝小平篆隶书小字对 生上 140
187 建炎通宝小平篆隶书大字对 生美 70
188 建炎通宝小平 中上-上次 15-20
189 建炎通宝折二篆真对 上次-美 6-8
190 大义通宝折三、嘉泰通宝折三 生美 480-78
191 大泉十五、大泉五十合背(上) 美-上 120-180
192 庆元元宝背“川三六”铁钱 上次 35
193 绍兴元宝真书、篆书折二 中上-上次 1.5-2
194 绍兴元宝真篆书折二 上-美 3-4
195 绍兴通宝折二、折三 上次-上 3-5
196 崇祯通宝背蓝五 近美 48
197 隆兴篆真书对 中上-上次 20-25
198 乾道元宝篆楷光背、星月纹 上次-上 4-6
199 崇祯背双满文 上次 18
400 顺治右原、私铸右原(上次) 上-上次 20-6
401 顺治江一厘、云一厘(上) 上次-上 50-6
402 顺治上0、福一厘(上) 上次-上 45-65
403 顺治左延、同一厘 上-上次 480-280
404 顺治通宝背上福 上次-上 45-50
405 顺治阳一厘、右阳 上次-上 35-15
406 顺治蓟一厘 中上-上次 26-30
407 顺治昌一厘 近上-美 16-25
408 顺治上昌、下星点 美 50-60
409 顺治江一厘、上阳 近上-上 60-118
410 顺治上荆、上原 上次-上 240-38
411 顺治满汉东、泉源局 上次-美 3-4
412 顺治宝泉剪边、磨边 上 3
413 顺治满汉宣临宁昌原 上-美 4-5
414 顺治满汉昌、宝泉私铸特小型 上-上次 5
415 顺治满汉宁宣临昌蓟 上次 3
416 顺治满汉文江 上-美 14-16
417 顺治宝泉广穿薄体、花边 上次-近上 6
418 雍正宝河 近上-上 20-22
419 壅正宝晋 上 22
420 壅正宝苏 上-美 5-6
421 壅正宝苏 上次 4
422 壅正宝昌、宝武 上 35-42
423 壅正宝黔 上次-近上 10-15
424 壅正宝巩 上次-上 5-9
425 壅正宝济 上次-近上 20-24
426 光绪满汉文江、福、陕、宣 上次-上 180
427 壅正泉局 上 4
428 壅正宝云宽、窄边 上 2-3
429 新疆普尔打制铜币 中次-上次 15-18
430 康熙剪边东、窄边 上 5
431 康熙罗汉钱 中上-上次 6-8
432 康熙宝漳 中上-上次 5-7
433 康熙宝漳 近上-美 10-15
434 康熙满汉文福 上次-美 4-6
435 乾隆通宝背满文光绪上月纹 近上 280
436 康熙满汉文桂 中上-上次 3-4
437 康熙满汉文江 上次-近上 2.5-3
438 康熙满汉文苏 中上-上次 2.5-4
439 康熙满汉文苏 上-美 5-6
440 康熙满汉文大小云 中上-上次 2-2.5
441 康熙满汉文大小云 近上-上 3-4
442 康熙满汉临浙宁宣原东 上次-上 2-2.6
443 康熙满汉文小南 中上-上次 8-12
445 康熙满汉广昌 中上-上 1.5-3
446 康熙满汉陕同 上 4
447 康熙满汉文宝泉源 上次-上 1-1.5
448 康熙宝台 上 45
449 乾隆宝南黔广川福武 上次-上 1-2
450 乾隆通宝苏桂浙昌陕直云 上 1.5
451 乾隆宝泉大样 上次-近上 7-8
452 乾隆道光宝伊小平 中上-上次 7-10
453 嘉庆宝昌穿左星、宝晋小平 上-美 2.5-3.5
454 嘉庆宝武上仰月 中上-近上 1.5-4
455 嘉庆泉源上、下星对 上-美 4-6
456 嘉庆宝福黔南桂陕川东小平 上-美 3-4
457 咸丰宝川当百 上次-近上 42-45
458 乾隆通宝背万寿无疆、福寿康宁 近上-上 230-248
459 利用竖一分小字小样 上次-近上 40-48
460 道光宝南 上次 12-16
461 道光宝黔穿上上 近上 10
462 咸丰宝昌当五十 中上-美 24-35
463 咸丰宝河当百 中上-上次 30-35
464 咸丰宝河当五十、宝川当百 上次-上 40-50
465 咸丰宝河当十 近上-上 26-30
466 咸丰宝川当五十 中上-近上 30-42
467 咸丰宝川当十 上次-上 12-15
468 咸丰宝巩当十 上次-上 15-18
469 咸丰宝巩当百 中上-近上 35-40
470 咸丰宝巩当五十、宝直当五十 生美 780
471 乾元小平背上同心结 上-美 6-8
472 咸丰宝迪当十 中上-上次 5-6
473 咸丰宝迪当十 近上-上 8-10
474 咸丰宝直当十 中上-上次 14-16
475 咸丰宝晋当十 上次-上 18-25
476 咸丰宝五当十 上次-上 10-15
477 咸丰宝武当十大字、当十大样 近上-中上 15-10
478 湖南省造当十铜元20CASH 近上 75
479 咸丰宝武当十背月纹 中上-上次 28-35
480 咸丰宝云背小平上0、 近上 16
481 咸丰宝东上宝云上 上次 15-12
482 咸丰宝陕当十 上次-近上 10-12
483 咸丰宝陕当百大样、宝苏当五十 近美-上次 75-40
484 咸丰宝苏当十 中上-近上 6-10
485 顺治满汉文陕、同 上 5
486 咸丰宝桂当十 中上-上 12-18
487 咸丰宝东当十 上次-近上 12-15
488 咸丰宝浙、宝黔(上次)当十 上-上次 8-12
489 咸丰宝昌当十 近上-上 7-8
490 咸丰通宝宝福一十 近上-上 40-45
491 咸丰宝源小样、大样当五 近上 25
492 咸丰宝蓟当五十、宝巩当五 上-上次 300-28
493 咸丰宝德当十铁钱 上次-近上 90-120
494 咸丰宝泉源当十铁钱 上次-近上 20-26
496 咸丰宝泉源当十厚大型 上次-上 14-16
497 咸丰宝泉五十、当百背星月对 上次-近上 170-185
498 咸丰宝泉当五十小样 上次-上 30-35
499 咸丰宝源当五十、当百(上次) 中上-上次 30-42
500 咸丰宝泉当五十大样 上次-上 40-48
501 咸丰宝源当五十大样 中上-上次 30-38
503 咸丰宝伊当百黄铜 近上 240
504 咸丰阿克苏当五十、当百红钱 上 220-240
505 湖南洪宪纪年当十铜元 上 110
506 戴书咸丰小平铁钱 近上-美 4-6
507 咸丰宝福小平 上 7
508 咸丰宝东小平 上次-上 2-3
509 咸丰小平宝泉源对 上次-美 2.5-3
510 咸丰浙苏云陕昌川东 上次-上 1.5-2
511 咸丰宝桂小平 上次-上 1-1.5
512 咸丰宝南小平 上次-上 7-9
513 咸丰宝晋、宝巩小平 上 15
514 咸丰宝陕、武小平 上-美 3-4
515 同治宝云背上十下斜月 近上 30
516 同丰宝州小平穿上0 上次 25
517 同治宝巩当十 上次-近上 20-25
518 同治重宝宝云当十 上次-上 12-16
519 同治小平宝台 上次-近上 15-22
520 同治宝泉私铸当十 中上-上次 3-4
521 同治宝南小平 上次-近上 20-25
522 同治宝巩小平 近上-上 6-8
523 同治小平桂上0 上次-上 7-9
524 同治重宝泉官铸当十 上次 5
525 同治通宝折十型背天下太平 美 380
526 延宁通宝 美 200
527 光绪小平泉背上星 上次-上 6-10
528 同治宝州小平背正私铸当拾 上 28
529 光绪宝广库平一钱 上-美 9-12
530 光绪泉源当拾私铸大小不一 上次-近上 4-6
531 光绪官铸泉源当十对 上次 12
532 光绪官铸泉源当十厚重型 上次-上 5-7
533 光绪机制宝武 上次-上 8-12
534 光绪机制宝漳 上次-近上 8-12
535 光绪宝武小平 上次-近上 2-3
536 光绪宝蓟小平 上次-上 2-3
537 安南太平圣宝光背、绍平圣宝 上次-上 2-3
538 光绪宝浙福昌川、陕小平 上次-上 2-3
539 光绪宝东小平 上次-上 1-2
540 光绪宝沽小平 上次-上 6-8
541 光绪河上月下星、上左星 上次-上 3-5
542 光绪宝直小平 上次-上 2-3
543 光绪直星、月、日 上次-美 4-6
544 光绪宝泉源局小平 上 1.2
545 光绪宝南小平 上次-上 8-10
546 光绪河上星、下仰月 上次-上 4-6
547 光绪河上仰月、下星 上 6
548 光绪河小平上日、下日 上次-上 4-6
549 光绪机制宝津多种版 上次-上 14-16
550 光绪宝晋小平 上次-上 6-8
551 光绪宝黔小平 近上-上 4
552 光绪小平宝福上星 上次-上 45-60
553 成泰十文、洪德通宝 上次-上 2.5-3.5
554 光绪宝源穿上星、穿下日 上次 15
555 光绪泉穿上日、左星 上 25
556 光绪泉源千字文套钱 上次-上 25-30
557 光绪通宝小平背楷书福寿 美 160
558 景兴永宝、巨宝 美 160
559 光绪通宝背满汉文台、永历背道 美 360
560 宣统背山 上次 7
561 太平天国小平横圣宝 近上-上 30-34
562 太平天国背竖圣宝 中上 20
563 民国通宝当十开口“民” 上次-上 18-24
564 湖南省宪当二十铜元 近上 35
565 朝鲜通宝 上 35
566 开元上益、兖、洪、右蓝 中 4
567 隆武通宝背工户对 上-美 14-18
568 壹陆文安背壹千文正方孔 近上-上 48
569 大峰祖师背八卦图文方孔钱 上次-上 68
570 利用背横五厘 上次-上 15-25
571 利用背横五厘 上次-上 30
572 利用大字大样背竖一分 上 56
573 淳熙折二篆书光背 上 28
574 谆熙折二篆大字,小字背星月 近上-上 15-60
575 隆兴元宝真篆对 近上-上 30-35
576 绍定折二背元,二,五,六 近上-上 3-5
578 淳熙折二背二,四 上-美 6-8
579 淳熙折二背七, 上-美 5-7
580 庆元折二背五 上-美 6
581 淳熙折二背二三四五六八 中上-上次 38-45
582 开庆小平背元 中上-上次 5-6
583 淳熙小平背九,十,十一,十四
这两枚钱币是铜元,机制品。
光绪元宝,十文,湖北省造。
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户部”的意思就是指北京的铸币局制造的钱币。
两个钱币都属于清末的机制币,有收藏价值,铸造量大,存世量大,但作为交易价值来讲,其价值并不大。
品相好的普通品价格:(由于地区差价可能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光绪元宝,十文,湖北省造,3——6元左右
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4——8元左右
光绪元宝银币的市场价格依个体产地和品相而定,价格约在人民币250,000~300,000元之间,样币则更珍贵,浙江楷体光绪元宝样币价值880,000~1,000,000元间。
光绪元宝”“湖北省造”正面有“十当”字样 80-100 大清铜币”“户 部”正面有“文十钱制当”反面写有“光绪年造”200-300
是真的么?
光绪元宝 4--5千元
大清铜币 100--150元
2007年03月13日 星期二 下午 05:34编号 名称 品相 单价(元)
1 商厦石贝(西安出土) 上次-上 28-35
2 榆夹半两 上-美 4-6
3 传形五铢(铢五) 上次-近上 28-30
4 殷商铜贝(河北出土) 上次-上 60-70
5 先秦越国戈币(绍兴出土) 上次-断补 100
6 战国桥型币 生上次-生上 30-35
7 南朝梁五柱五铢(面上下点) 上-美 25-28
8 北魏“五统五铢”(文字狭长) 上 60
9 货泉 生上-生美 1.5-2
10 一化 中上-上次 5-8
11 一化 上-美 10-12
12 一化传形 近上-上 70-80
13 襄坪方足布 中上-上次 35-40
14 襄坪方足布 近上 60
15 阴坪方足布 上次-近上 55-60
16 货币、王莽布泉 美 45-16
17 永历、隆武小平背“户” 近上-美 7-8
18 汉鹅眼五铢、剪边货泉 上 20-5
19 无文尖首刀(生坑) 上次-上 100-130
20 尖首刀背有文字(生坑) 生上-生美 160-180
21 大顺通宝光背 上次-上 15-20
22 大型无文耸尖足空首布 近上-上 2800-3200
23 垣字圆钱(生坑) 极美 300
24 垣字圆钱 上次-上 190-220
25 传形五铢(铢五) 上-美 35-40
26 大观通宝折十 美 38
27 秦半两(径3.2,重8克多) 上 65
28 普通秦半两 上次-上 4-6
29 战国小型半两 上-美 12-14
30 楚鬼脸大小铜贝 上次-上 12-14
31 楚“君”字铜贝(中上)各六朱 中上-上次 15
32 燕明刀 上次-上 35-40
33 有颈半两、传形半两 上 12-50
34 四铢半两 上次-美 1.5-2
35 汉五铢 上次-近上 0.8-1.0
36 延环五铢 上次-上 4-6
37 剪边五铢 上次-上 0.8-1.2
38 五铢面四决 上次-上 8-10
39 五铢背四出纹 上次-近上 9-10
40 蜀五铢小型有内郭 生上-生美 26-30
41 五铢背四决文 上-美 5-7
42 五铢穿上横纹、穿下点 上-美 3-4
43 五铢面“五”下星、上星 上 5
44 五铢面上星、穿下星、剪边货泉 上 5
45 磨边五铢上二竖、二星 上 7
46 毛边五铢(边没修理) 上次-生上 10-15
47 顺治东一厘 上次-上 7-8
48 乾元重宝小钱各种版 上-美 2-3
49 小泉直一 上次-上 8-10
50 大泉五十各种版 上次-上 4-6
51 周元通宝背龙凤青铜 上次 78
52 八铢半两 上次-上 6-8
53 大泉五十(厚重型) 上-美 15-18
54 大安元宝长安、应感通宝小平铁钱 上 350-1200
55 孝建四铢厚重型 上次-近上 120-145
56 货泉饼钱大小不一 上次-近上 18-22
59 货布 中上-上次 26-32
60 大布黄千 上次-上 90-120
61 大布黄千厚重型 近上 150
62 直百五铢初期铸品厚重型 上次-近上 35-40
63 直在五铢背“为” 近上 90
64 直百五铢 中上-上次 18-22
65 直百大型 上次-上 32-40
66 直百小样(私铸) 上次-近上 16-20
67 定平一百大洋 上次-上 30-40
68 定平一百小洋 中上-上次 25-30
69 太平百钱 上次-上 25-35
70 太平百金 上次-近上 25-30
71 曹魏五铢 上次-近上 6-8
72 大泉五百 生上次-生上 135-155
73 大定背上申 上-美 14-16
74 大泉当千(径32CM) 上次-上 150-180
75 日本天保通宝当百 近上-上 65-75
76 孝建光背(生坑) 上次-近上 110-125
77 孝建背四铢旋转180度 上次-近上 140-160
78 孝建四铢大中小样(套) 上次-近上 340-380
79 梁铁五铢背四出纹 中上-上次 8-10
80 陈五铢(有内外郭) 上-美 32-38
82 太货六铢、乾佑小平铁钱 近上-上次 160-6
83 太货六铢薄型小样 生中上 140
84 大中通宝背“鄂十” 近上 350
85 太和五铢 上 440
86 永安五铢 上次-上 22-28
87 常平五铢 上-美 20-25
88 常平五铢 中上-上次 15-18
89 北周布泉 上次-近上 30-35
90 五行大布 上次-近上 40-45
91 五行大布大样 上-美 80-90
92 咸丰宝直当百、当五十(美) 近美-美 140-120
93 永通万国铅质 近上 220
94 裕民通宝浙壹钱 上 20
95 隋五铢 美 3
96 隋五铢大样 生上-生美 22-26
97 隋曲五铢 生上-生美 25-28
98 开元背孕星 上次-近上 15-18
99 开元宝下星 上次-上 5-7
100 开元通下星 中上-上 3-6
101 开元右挑 近上-美 4-6
102 开元穿左斜下月、下左月、下右月 上-美 3-4
103 开元背双月 中上-近上 3-5
104 开元背下俯月、左直月 上-美 2-3
105 开元穿上俯月、平背 上-上次 15-8
106 开元背下星、上兖 上 15
107 会昌开元洛、润 上次-上 3.5-5
108 开元背蓝、蓝上月 近上 8
109 开元背兴 上-美 6-8
110 开元背京下月、背京(美) 上次-美 6-10
111 开元下越、上昌、宣上月 上 8
112 开元背上益、上梓 上次-近上 15-18
113 开元上梁、下卧梁(近上) 上-近上 24-30
114 贝益四化、贝益六化(美) 近上-美 360-480
115 开元背上“福” 近上 130
116 乾元重轮大钱减重重轮钱 上-美 40-48
117 乾元小平样背重轮 上次-上 25-30
118 乾元重宝标准当十 近上-美 15-20
119 开元背下越上小星、上大星 近上 20
120 利用背横“一分”小样 上 70
121 利用背横“一分”大样 上次-上 65-80
122 顺天背上月初铸 上次-近上 100-120
123 天福元宝小样 中上 100
124 天福元宝小样 上次-近上 140-180
125 天福小样下月、官铸上月右挑 上次- 近上 180-350
126 天福元宝官铸大样背下星 上 500
127 开元下卧梁面“元”字星 上 35
128 汉元通宝、背下星 近上-生美 48-70
129 周元通宝 近上-美 7-9
130 通正元宝右挑、通正正上星 近上 280
131 天汉元宝 中上-近上 3240
132 光天元宝 近上-上 35-40
133 乾德元宝 中上-上次 8-10
134 乾德元宝 近上-上 15-18
135 咸康元宝 中上-上 45-60
136 闽开元铅背闽下月 上次 175
137 闽铅开元背福各种版 中上-上次 6-8
138 闽铅开元背福各种版 近上-上 14-18
139 利用背竖“一分”小字小样 上-美 55-60
140 永通泉货铁钱(芜湖出水) 中碎三块已粘好) 300
141 唐国篆书 上-美 4-5
142 唐国真书大型 上-美 40-50
143 唐国隶书小型钱 中上-美 20-35
144 顺治上浙 近上-美 16-20
145 大唐通宝中样 上次-近上 100-120
146 大唐通宝大样 上次-近上 160-200
147 南唐开元隶书背四决文 生上 20
148 南唐开元篆隶对 上次-上 7-10
149 乾享重宝铜钱 上次 280
150 广政通宝小平铁钱(四川出土) 近上 1220
151 宋元背上、下、左月 近上 5
153 庆历重宝阔缘 上次-上 6-8
154 庆历重宝旋读 上-美 12-15
155 熙宁元宝宝下星 生美 38
156 熙宁元宝行书四决文 中上-上次 2-3
157 熙宁重宝连飞点 近上 8
158 熙宁0重宝篆书长冠宝 上 55
159 熙宁行、篆书衡字版 上次 5
160 熙宁背衡篆隶书1对 上 550
161 元丰行书小平背上星 上 25
162 元丰折二行书背左直月、上小星 上 8-18
163 顺治右户 上次-上 6-7
164 元丰折二行书背上仰月 近上-上 5-7
165 元丰折二行书背上俯月 生美 8
166 元丰折二行篆书背上星 上次-上 5-7
167 康熙罗汉钱 上-美 10-12
168 元佑广穿篆书小平 上 5
169 元佑篆书折二右挑 上 20
170 元佑折二篆行书铁钱 上次-近上 4-6
171 利用通宝竖五厘小样 近美 45
172 大观折二、大唐通宝大样(美) 生上-美 110-240
173 绍圣元宝小平圣下星 生上 24
174 得壹元宝背上月 近上 480
175 天启十一两 近上-上 40-46
176 绍圣篆书小平背下星、月 上次-近上 4-5
177 咸丰宝德当十 上 148
178 利用通宝背直“壹分” 上次 160
179 崇宁重宝边炉钱 上次-上 5-7
180 大观通宝折十 上次-上 26-30
181 利用通宝背横“壹分” 近上 650
182 宣和元宝篆隶宽缘对 近上 580
183 宣和通宝小平陕铁钱 上-美 10-15
184 淳佑小平元、二、七 生上 12
185 庆元小平背五(上次)、六 上次-近上 4-5
186 建炎通宝小平篆隶书小字对 生上 140
187 建炎通宝小平篆隶书大字对 生美 70
188 建炎通宝小平 中上-上次 15-20
189 建炎通宝折二篆真对 上次-美 6-8
190 大义通宝折三、嘉泰通宝折三 生美 480-78
191 大泉十五、大泉五十合背(上) 美-上 120-180
192 庆元元宝背“川三六”铁钱 上次 35
193 绍兴元宝真书、篆书折二 中上-上次 1.5-2
194 绍兴元宝真篆书折二 上-美 3-4
195 绍兴通宝折二、折三 上次-上 3-5
196 崇祯通宝背蓝五 近美 48
197 隆兴篆真书对 中上-上次 20-25
198 乾道元宝篆楷光背、星月纹 上次-上 4-6
199 崇祯背双满文 上次 18
400 顺治右原、私铸右原(上次) 上-上次 20-6
401 顺治江一厘、云一厘(上) 上次-上 50-6
402 顺治上0、福一厘(上) 上次-上 45-65
403 顺治左延、同一厘 上-上次 480-280
404 顺治通宝背上福 上次-上 45-50
405 顺治阳一厘、右阳 上次-上 35-15
406 顺治蓟一厘 中上-上次 26-30
407 顺治昌一厘 近上-美 16-25
408 顺治上昌、下星点 美 50-60
409 顺治江一厘、上阳 近上-上 60-118
410 顺治上荆、上原 上次-上 240-38
411 顺治满汉东、泉源局 上次-美 3-4
412 顺治宝泉剪边、磨边 上 3
413 顺治满汉宣临宁昌原 上-美 4-5
414 顺治满汉昌、宝泉私铸特小型 上-上次 5
415 顺治满汉宁宣临昌蓟 上次 3
416 顺治满汉文江 上-美 14-16
417 顺治宝泉广穿薄体、花边 上次-近上 6
418 雍正宝河 近上-上 20-22
419 壅正宝晋 上 22
420 壅正宝苏 上-美 5-6
421 壅正宝苏 上次 4
422 壅正宝昌、宝武 上 35-42
423 壅正宝黔 上次-近上 10-15
424 壅正宝巩 上次-上 5-9
425 壅正宝济 上次-近上 20-24
426 光绪满汉文江、福、陕、宣 上次-上 180
427 壅正泉局 上 4
428 壅正宝云宽、窄边 上 2-3
429 新疆普尔打制铜币 中次-上次 15-18
430 康熙剪边东、窄边 上 5
431 康熙罗汉钱 中上-上次 6-8
432 康熙宝漳 中上-上次 5-7
433 康熙宝漳 近上-美 10-15
434 康熙满汉文福 上次-美 4-6
435 乾隆通宝背满文光绪上月纹 近上 280
436 康熙满汉文桂 中上-上次 3-4
437 康熙满汉文江 上次-近上 2.5-3
438 康熙满汉文苏 中上-上次 2.5-4
439 康熙满汉文苏 上-美 5-6
440 康熙满汉文大小云 中上-上次 2-2.5
441 康熙满汉文大小云 近上-上 3-4
442 康熙满汉临浙宁宣原东 上次-上 2-2.6
443 康熙满汉文小南 中上-上次 8-12
445 康熙满汉广昌 中上-上 1.5-3
446 康熙满汉陕同 上 4
447 康熙满汉文宝泉源 上次-上 1-1.5
448 康熙宝台 上 45
449 乾隆宝南黔广川福武 上次-上 1-2
450 乾隆通宝苏桂浙昌陕直云 上 1.5
451 乾隆宝泉大样 上次-近上 7-8
452 乾隆道光宝伊小平 中上-上次 7-10
453 嘉庆宝昌穿左星、宝晋小平 上-美 2.5-3.5
454 嘉庆宝武上仰月 中上-近上 1.5-4
455 嘉庆泉源上、下星对 上-美 4-6
456 嘉庆宝福黔南桂陕川东小平 上-美 3-4
457 咸丰宝川当百 上次-近上 42-45
458 乾隆通宝背万寿无疆、福寿康宁 近上-上 230-248
459 利用竖一分小字小样 上次-近上 40-48
460 道光宝南 上次 12-16
461 道光宝黔穿上上 近上 10
462 咸丰宝昌当五十 中上-美 24-35
463 咸丰宝河当百 中上-上次 30-35
464 咸丰宝河当五十、宝川当百 上次-上 40-50
465 咸丰宝河当十 近上-上 26-30
466 咸丰宝川当五十 中上-近上 30-42
467 咸丰宝川当十 上次-上 12-15
468 咸丰宝巩当十 上次-上 15-18
469 咸丰宝巩当百 中上-近上 35-40
470 咸丰宝巩当五十、宝直当五十 生美 780
471 乾元小平背上同心结 上-美 6-8
472 咸丰宝迪当十 中上-上次 5-6
473 咸丰宝迪当十 近上-上 8-10
474 咸丰宝直当十 中上-上次 14-16
475 咸丰宝晋当十 上次-上 18-25
476 咸丰宝五当十 上次-上 10-15
477 咸丰宝武当十大字、当十大样 近上-中上 15-10
478 湖南省造当十铜元20CASH 近上 75
479 咸丰宝武当十背月纹 中上-上次 28-35
480 咸丰宝云背小平上0、 近上 16
481 咸丰宝东上宝云上 上次 15-12
482 咸丰宝陕当十 上次-近上 10-12
483 咸丰宝陕当百大样、宝苏当五十 近美-上次 75-40
484 咸丰宝苏当十 中上-近上 6-10
485 顺治满汉文陕、同 上 5
486 咸丰宝桂当十 中上-上 12-18
487 咸丰宝东当十 上次-近上 12-15
488 咸丰宝浙、宝黔(上次)当十 上-上次 8-12
489 咸丰宝昌当十 近上-上 7-8
490 咸丰通宝宝福一十 近上-上 40-45
491 咸丰宝源小样、大样当五 近上 25
492 咸丰宝蓟当五十、宝巩当五 上-上次 300-28
493 咸丰宝德当十铁钱 上次-近上 90-120
494 咸丰宝泉源当十铁钱 上次-近上 20-26
496 咸丰宝泉源当十厚大型 上次-上 14-16
497 咸丰宝泉五十、当百背星月对 上次-近上 170-185
498 咸丰宝泉当五十小样 上次-上 30-35
499 咸丰宝源当五十、当百(上次) 中上-上次 30-42
500 咸丰宝泉当五十大样 上次-上 40-48
501 咸丰宝源当五十大样 中上-上次 30-38
503 咸丰宝伊当百黄铜 近上 240
504 咸丰阿克苏当五十、当百红钱 上 220-240
505 湖南洪宪纪年当十铜元 上 110
506 戴书咸丰小平铁钱 近上-美 4-6
507 咸丰宝福小平 上 7
508 咸丰宝东小平 上次-上 2-3
509 咸丰小平宝泉源对 上次-美 2.5-3
510 咸丰浙苏云陕昌川东 上次-上 1.5-2
511 咸丰宝桂小平 上次-上 1-1.5
512 咸丰宝南小平 上次-上 7-9
513 咸丰宝晋、宝巩小平 上 15
514 咸丰宝陕、武小平 上-美 3-4
515 同治宝云背上十下斜月 近上 30
516 同丰宝州小平穿上0 上次 25
517 同治宝巩当十 上次-近上 20-25
518 同治重宝宝云当十 上次-上 12-16
519 同治小平宝台 上次-近上 15-22
520 同治宝泉私铸当十 中上-上次 3-4
521 同治宝南小平 上次-近上 20-25
522 同治宝巩小平 近上-上 6-8
523 同治小平桂上0 上次-上 7-9
524 同治重宝泉官铸当十 上次 5
525 同治通宝折十型背天下太平 美 380
526 延宁通宝 美 200
527 光绪小平泉背上星 上次-上 6-10
528 同治宝州小平背正私铸当拾 上 28
529 光绪宝广库平一钱 上-美 9-12
530 光绪泉源当拾私铸大小不一 上次-近上 4-6
531 光绪官铸泉源当十对 上次 12
532 光绪官铸泉源当十厚重型 上次-上 5-7
533 光绪机制宝武 上次-上 8-12
534 光绪机制宝漳 上次-近上 8-12
535 光绪宝武小平 上次-近上 2-3
536 光绪宝蓟小平 上次-上 2-3
537 安南太平圣宝光背、绍平圣宝 上次-上 2-3
538 光绪宝浙福昌川、陕小平 上次-上 2-3
539 光绪宝东小平 上次-上 1-2
540 光绪宝沽小平 上次-上 6-8
541 光绪河上月下星、上左星 上次-上 3-5
542 光绪宝直小平 上次-上 2-3
543 光绪直星、月、日 上次-美 4-6
544 光绪宝泉源局小平 上 1.2
545 光绪宝南小平 上次-上 8-10
546 光绪河上星、下仰月 上次-上 4-6
547 光绪河上仰月、下星 上 6
548 光绪河小平上日、下日 上次-上 4-6
549 光绪机制宝津多种版 上次-上 14-16
550 光绪宝晋小平 上次-上 6-8
551 光绪宝黔小平 近上-上 4
552 光绪小平宝福上星 上次-上 45-60
553 成泰十文、洪德通宝 上次-上 2.5-3.5
554 光绪宝源穿上星、穿下日 上次 15
555 光绪泉穿上日、左星 上 25
556 光绪泉源千字文套钱 上次-上 25-30
557 光绪通宝小平背楷书福寿 美 160
558 景兴永宝、巨宝 美 160
559 光绪通宝背满汉文台、永历背道 美 360
560 宣统背山 上次 7
561 太平天国小平横圣宝 近上-上 30-34
562 太平天国背竖圣宝 中上 20
563 民国通宝当十开口“民” 上次-上 18-24
564 湖南省宪当二十铜元 近上 35
565 朝鲜通宝 上 35
566 开元上益、兖、洪、右蓝 中 4
567 隆武通宝背工户对 上-美 14-18
568 壹陆文安背壹千文正方孔 近上-上 48
569 大峰祖师背八卦图文方孔钱 上次-上 68
570 利用背横五厘 上次-上 15-25
571 利用背横五厘 上次-上 30
572 利用大字大样背竖一分 上 56
573 淳熙折二篆书光背 上 28
574 谆熙折二篆大字,小字背星月 近上-上 15-60
575 隆兴元宝真篆对 近上-上 30-35
576 绍定折二背元,二,五,六 近上-上 3-5
578 淳熙折二背二,四
这两枚钱币是铜元,机制品。
光绪元宝,十文,湖北省造。
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户部”的意思就是指北京的铸币局制造的钱币。
两个钱币都属于清末的机制币,有收藏价值,铸造量大,存世量大,但作为交易价值来讲,其价值并不大。
品相好的普通品价格:(由于地区差价可能略有不同,仅供参考)
光绪元宝,十文,湖北省造,3——6元左右
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4——8元左右

千年古书院?三绝石鼓山——小记衡阳市石鼓书院

石鼓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湘二水合流处,海拔69米,面积约4000平方,山势浑圆如鼓,四面凭虚,三面临水,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石鼓书院始建于唐,鼎盛于宋,特别是北宋仁宗赐额后,位列“天下四大书院”。






书院前坪有广场,其标志性景物是一长2.4米,宽1.8米的巨型石书,上刻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于公元1187年在此讲学时所作的《石鼓书院记》。倡导以义理之学授徒,为石鼓书院历代山长所践履和师承,对中国古代书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开篇是这样描述和赞誉的:“衡州石鼓山据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是为石鼓书院“三绝”之一——“有书翻不动”。广场左边有一株千年银杏,古朴沧桑。

广场右侧是“将军楼”,因衡阳“扼两广,锁荆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石鼓山居水陆要冲,易守难攻,古代诸多名将如诸葛亮、文天祥、曾国藩、彭玉麟等都曾设营屯兵于此。

右下沿江岸建有石鼓碑墙。它于2006年兴建,总长99米,38块石碑镌刻着历代诗词歌赋,勾勒出书院历朝的风采。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石鼓山记》写到:“天下有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衡阳八景赋》为明朝陈安所作。衡阳古八景:“雁峰烟雨实堪夸,石鼓江山锦绣华,花药春溪龙现爪,岳屏雪岭鸟喧哗,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试看东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莲花。”石鼓有其三;《重修合江亭记》的作者陈沆是清代状元,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嘉庆年间,曾吟下一首十个‘一’字的七绝:“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换得船夫掉头,传为美谈!

进入书院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四角重檐攒尖顶仿清亭式建筑是“禹碑亭”。匾额题字是湖南文史馆馆员、原长沙市书协主席史穆先生的墨宝。这是石鼓书院第二绝:“有字认不得”。碑文共九行七十七字。为商周或以前的文字,无人破解。上有匾额,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译文,但也只是个人见解。或说是鸟虫篆或道家符箓,大意为:禹奉舜嘱,治理洪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南岳得《金简玉书》,从此改围堵为疏通,这样一来,害人的禽兽蛟龙永远奔逃。“禹王碑”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两侧楹联:“蝌蚪成点画,天地衍大文”,化用了清人胡景曾《禹碑亭》诗:“蝌蚪七十七,篆法流水纹。翳昔发河洛,天地衍大文”。书者是衡阳市著名书法家陈文质先生。

廊桥尽头是书院山门。“石鼓书院”几个大字是前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墨宝。门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所书。



进山门,可见书院标志——一面高2.8米、直径1.6米的大石鼓。这也是第三绝——“敲不响的鼓”。石鼓山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以状得名。南北朝北魏时期郦道元之《水经注》说:“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其二,以声得名。晋零陵太守庾仲初《观石鼓》诗:“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妙化不可有,莫如神自然”。东晋罗含《湘中山水记》:“石鼓在蒸口南,湘水西,叩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水经注》还有灵异记载:“临承县有石鼓,鼓高六尺,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后有卢龙大力士推鼓入潭的传说,应是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吧。

进山门左手边是四间展厅,特别提到了石鼓书院生徒的一个杰出代表:彭玉麟,清衡阳人,被曾国藩延揽,创湘军水师,成为近代中国海军创始人。因骁勇善战,屡立军功,被朝廷赐号“常勇巴图鲁”,满语“英雄”、“勇士”的意思。官至兵部尚书,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同治中兴”四大名臣。



彭玉麟文韬武略,才艺双绝,尤其画梅线条质朴,笔墨苍浑,有一股英雄气,曾国藩称之为“兵家梅花”。而这与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有关。彭玉麟与外祖母养女王竹宾(梅姑),“少小相亲意气投”,但因辈份不宜,八字不合,被迫各自嫁娶。后梅姑因难产而逝,彭玉麟“伤心之人别有怀抱”,发誓以画梅纪念她,“所做一生不下万本”,无愧“大清第一情种”。央视当年来衡《寻宝》,彭玉麟《墨梅图》荣膺“衡阳民间国宝”称号。


彭玉麟还写下了大量咏梅诗,号称《梅花百韵》,其中“一生知己是梅花”、“输与梅花作丈夫”、“一腔心事托梅花”等句早已成为咏梅佳句。彭玉麟的诗画,既有借梅花高洁以自况,也寄托着对初恋情人的刻骨追思。

现在所见的石鼓书院,是复建的仿清乾隆形制古典建筑,白墙黛瓦深色柱,庄重古朴而典雅。有山门、书舍、武候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等景观。木料多选用印尼上等菠萝格木,质地坚硬,纹路细密,防腐防蛀,千年不朽;构件均用传统工艺榫卯对接而成。




“武侯祠”纪念的是“三国”军事家诸葛亮。匾额是中央美院钱绍武教授所书。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后人尊称“武侯”。《一统志》载: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驻军临蒸(衡阳)石鼓山将军楼,督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军赋。后人感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慕其高风亮节,建祠于此。门联“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系清代衡阳知县范鹤年所撰,书者是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

左边相对的是“李忠节公祠”。匾额由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书协前任主席何满宗先生题写。李芾,南宋衡州人,潭州(长沙)知府兼湖南安抚使。德祐元年,率部抵御元军,血战三月。除夕夜手书“尽忠”二字为誓,城破在即,端坐“熊湘阁”与全家老少以身殉国。明成化年间,人们在他殉难处和家乡衡阳,建祠纪念。清同治年间彭玉麟为之题联:“义烈炳潭州,千秋英名垂竹帛;崇祠仍故宅,一龛清供有梅花。”。

李芾左侧的塑像是衡阳县令穆演祖。南宋理宗景定元年,率数百将士搜集兵勇,与元军抗战七天七夜。组敢死队,夜潜过江,凿沉敌船,解衡州之危。

拾级而上,看到的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的紫铜塑像。



后面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的“大观楼”,始建于明万历年末,它承担了书院的两大功能,楼下讲学,楼上藏书。清同治年衡州知府李镐撰联:“坐对岳云开,权将小阁重楼当他广厦;俯临湘水去,却喜渔歌桡唱畣我书声”。



一楼展厅有石鼓七贤木刻像。李宽,唐陇西人,元和三年,在石鼓山上筑庐读书究学,是石鼓书院的雏形;韩愈,唐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永贞元年途径衡阳,受邀,游石鼓山,赋诗《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后吸引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为咏石鼓山的千古绝唱;李士真,李宽第七代后人。宋至道初进士。以私财在李宽读书堂故址重建书院。其举得到朝廷褒奖及敕额,为石鼓书院得以延续千年并扬名天下奠定了基础;周敦颐,北宋哲学家。今湖南道县人,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联合国“世界文化名人”。在衡十二年,留下名篇《爱莲说》;朱熹,南宋理学家、教育家。婺源人,寓建阳,集理学之大成者;张栻,南宋理学家。四川绵竹人,迁衡州,官至右文殿修撰,湖湘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黄干,朱熹婿,并被朱熹视为道统继承人。


“朱张会讲”于石鼓是宋书院文化、湖湘文化一大盛事。现在讲堂上摆放两把太师椅,有纪念之意,边柱楹联写道:“珠玑文字任流传,昌黎首唱,石湖继吟,霞客纪游,姜斋感旧,佳节数从头,太息前人俱往矣;锦绣江山烦指点,左挟岣嵝,右挹回雁,前连青草,后接朱陵,风光都在眼,喜看形胜更超然”。书写者为衡阳市书协首主席朱大河先生。


往里走是合江亭,为书院最早的景观建筑,唐贞观年间,由衡州刺史齐映修建。匾额书写者吕长申先生曾任国家博物馆馆长。两侧楹联:“石鼓双江水,昌黎一首诗”,由时任湖南省文化厅纪检组长、书法家宋军先生所书。后面的对联:“广厦构众才,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作者为曾任书院山长的清衡阳人祝詹溪。身置此处,无尘嚣之声,无污浊之气,使人别有一番感受。

一楼临江回廊是石鼓书院观景最佳处。左前方是蒸湘汇流处的来雁塔,对应城南的回雁峰,合“北雁南来,至此而回”之意,故衡阳别称“雁城”。右前方,东岸有珠晖塔隐约,取意于南朝梁代吴均诗句“团团珠晖转,炤炤汉阴移”。清光绪年间风水学家说,湘水过来雁塔,耒水入注,其下两岸无峻峰,为不让流水散财,宜建塔以镇水口。书院下面这片水域更因曾国藩、彭玉麟曾在此操练过湘军水师,堪称中国海军“摇篮”。



极目远眺,视野空灵辽阔,看湘江北去,或细波微澜,或风高浪急。江岸、晴岚、绿树、红花,浪拍山崖、风抚人面,令人遐想连篇。登高阁,吟名诗,看三江之水滔滔不绝直奔洞庭。正所谓“石鼓南征,诸葛碑留芳草缘;大江东去,昌黎诗压众山青”,不愧为“湖南第一圣地”。



二楼有木刻复制韩愈的千古名作《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故此又称“绿净阁”,整首诗气势磅礴,格调隽永,挥洒自如,深得张拭喜爱,曾亲书刻碑,被世人叹为“二绝”。




石鼓书院悠久的文化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吸引了历代名贤彦士、文人墨客来此游览、讲学、题咏。约4000平方米的山体上,从唐至清留下摩崖石刻20多处。


最珍贵的唐代石刻《西溪》高95厘米,宽90厘米,字高34厘米,宽40厘米,端庄秀丽、饱满有力。为贞观进士,衡州刺史宇文炫所书,历经1300多年依旧留存,堪称石鼓书院“镇院之宝”。

“眼底西溪少,碑间北客多。雪山风日剥,岁月姓名讹。后有诗堪勒,傍无石可磨。可磨悬绝处,留勒中兴歌”,这是南宋文人曾丰所作游石鼓诗,将石鼓摩崖石刻和文化遗存描绘的非常神奇,令人向往。

古铜币,辩真假!!

由于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平时的消费都实行了网络消费 但是我们身边难免有用现金的时候, 那么怎样辨别钱的真伪?
网上帮你找到的,可以看看哦:
中国从有货币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时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钱币的品种不下有数干种,其中有珍稀品,也有普通品。人称“物以稀为贵”。大凡收藏钱币的人总想得到存世不多的珍贵钱币,这种心理恰恰被那些古董商所利用,鱼目混珠,伪品便出现了。因此,无论是收藏、还是研究钱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去伪存真的问题。本文想就几种钱币作伪和鉴定的方法,以及鉴定钱币所应具备的一些知识等方面作一比较系统的介绍。
1.古钱作伪的主要方法
(1)翻砂法。
翻砂法是我国古代铸币的主要工艺法。隋以前铸钱多采用钱范铸造,自唐代开始,则采取母钱翻砂的技术,不管是哪一种铸造方法,除了某些历史时期外,总体上说都比较讲究铸币的工艺质量,钱币的质地一般都比较紧密细致,流传至今,表面自然产生一层色呈深褐色的包浆,让人感觉火气尽退,色泽柔和。而伪品的铸造工艺一般比较马虎,致使钱质疏松,让人感到火气很重,钱面砂眼和气孔虽经打磨,但总不及自然磨损而显得光滑。
制造伪钱一般采用母钱翻铸的方法,极少有用钱范作伪的。古代铸钱,放入砂箱中的母钱不止一枚,而是整箱,由于是整箱翻砂模,砂模压力均匀,铸造出来的钱币厚薄一致。而作伪者一般仅雕刻一枚母钱,不是整箱翻砂模,因此,同样是母钱翻铸,由于母钱的数量和铸造工艺不一样,翻铸出来的钱币厚薄因变形而不同。
古代铸钱从砂模中取出的钱币毛坯往往成树形,需要加工打磨,由于古钱形制是方孔圆形,所以翻铸出来的钱币毛坯被串在同一根方棒上,同时旋转打光,钱币边上留下的锉痕并不成直线状,而成弧线形,与钱边平行,从清代咸丰钱中的一些大钱还可以隐约地观察到,即使如此,由于年代的久远,钱边的锉痕或者消失了,或者已不很清晰了。相反,作伪者锉毛坯时只知道反复锉磨,使钱边光滑就行了,形成钱边的锉痕杂乱无章,或者呈直线状,使人有一种全新的印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王莽布币的加工方法与众不同,它们被加工时尽管也可能数十枚地串在一起,由于形制上并不是圆的,所以锉磨的痕迹或与钱面垂直,或与钱面成一定的斜交,成直线状。而赝品一般并不注意这些,大多留有合模范线。
鉴定钱币,钱穿即钱币的方孔也是应注意的地方,这是作伪者往往忽略的地方,古代的钱币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之后,人们使用时是用绳索之类的工具将钱币串在一起的,所以,随着钱币流通时间的增加,钱穿经自然磨损已不再像新出炉的钱币那样棱角分明了,有的甚至会造成钱穿变形。伪钱却不同,钱穿方整有棱,留有新锉痕迹。
由于作伪者使用真钱翻制砂模时用力不匀,不但使钱币厚薄不同,而且容易造成钱币文字的高低也会不同,这种情况在真正的古钱中不多见。
由于用翻砂法作伪会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容易被识别,因此,作伪者常常会加上一些铜锈来加以迷惑,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多方面的鉴定知识,而不单单从翻砂这一点来推敲是否作伪。
(2)改刻法。
这种作伪的方法比较重要,就是将一枚普通钱币经过加工改刻之后,变成一枚珍贵的钱币。改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利用流铜进行改刻。古代铸钱,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铜钱表面会留下浇铸时遗留的铜液结晶,钱币界称这种结晶为流铜。流铜的存在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在作伪者眼里却成了可以利用的对象。这些流铜往往被刻成星纹或月纹,也有的则被刻成文字,这些被刻成的星月纹或文字一般位置都不正。
一种是直接在钱币表面阴刻文字。出现阴刻文字的钱币大多是半两和五株钱两种。作伪者常常会在钱币表面刻上一些吉语或意义隐晦的符号、数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钱币边上或肉上刻上一些花纹图案,这些附加在钱币上的文字、符号、数字和花纹,由于是后刻上去的,往往与整个钱币不相协调,给人有一种多余感。
一种是对原有钱文进行改刻。这种改刻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对钱币面文的改刻;一是对钱币背文的改刻。
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大化”三字刀发现较多,算不上什么珍贵,而“齐返邦张大化”六字刀却不然,发现较少,于是,作伪者利用六字刀不易得而收藏者又急想得到的心理,将三字刀改刻成六字刀,混水摸鱼。乍看起来,这些假的六字刀形制规整,符合先秦齐刀特征,文字有的也一样,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文字排列拥挤和改刻时留下的刀痕。对钱币面文改刻,有的采用将文字铲去,如将太平天国背圣宝小平钱的“天国”两字铲掉,使之成为出谱的横读“太平”背“圣宝”。又如将康熙通宝之“熈”字铲去第一笔撇划成简体字“熙”形,等等。在改刻的钱币中,有一种利用旧有光背铜钱磨去面文进行改刻,比如有一枚直读半两钱,粗看上去,制作、锈色、包浆等都相当的好,但看文字却让人生疑,“半两”二字与钱面一样平,这在秦汉半两钱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细细品味,“半两”二字系人工琢刻而成,文字笔锋处留有刀痕。
据说,改刻钱币还有一些离奇的方法,例如利用古铜镜刻成钱币等。
以上这些改刻的方法,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作伪者为了使改刻的地方不露痕迹,经常会施以假锈,这种假锈正因为是假的,所以与钱币自然生成的真锈不一样,容易剥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与整个钱币极其的不相协调。然而,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些仿清代雕母的赝品。由于清代距今不远,雕母大多没有锈迹,这样便给了作伪者可趁之机,不再需要像改刻其他钱币那样做假锈。如何区别雕母真伪呢?凡是真品雕母都用精铜雕琢而成,色泽温润、金黄,刀痕尽化而光滑,文字自然生动,浑成一体,而伪品却不然,不仅所选择的铜料不及真品,而且刻工粗糙,又由于是模仿之作,钱面文字总显得有些呆滞,缺乏精神,尤其是满文,特别要当心的是那些出自清代钱局雕模工匠之手的雕母仿制品。作伪的雕母中有些是用翻砂铸成的,则比较容易识破。
(3)嵌补法。
嵌补法是钱币作伪的又一重要方法。传统所说作伪的挖补法、拼合法、打制拼合法等,可以嵌补法一言以蔽之。
古代钱币常常会因错范或移范而形成一些比较特殊的版别,例如合背,这种因铸造工匠疏忽而形成的版别,一般都要比普通的钱币为少见,对于收藏者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品种。作伪者利用这点,或者将两枚钱币磨得很薄之后粘合在一起,或者各取钱币的一半粘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少见的合背或面文。用这种方法造假的钱币,无论从文字、还是从锈色等方面观察,似乎都无懈可击,但轻轻地扔在台面上或地上,发出的声音与真正的合背等钱币相比较,真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有些厚肉赝品的制作方法也类同于此。
挖补作伪是嵌补法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大有偷梁换柱的感觉,即挖出钱文中的一个字或两个字,然后用其他钱币上的钱文代替补上,使之成为珍稀钱币。如北宋“圣宋通宝”小平钱是罕见珍品,作伪者将普通的圣宋元宝钱之“元”字剂去,然后取下与宋钱文字风格接近的其他钱文中的“通”字粘在“元”字的位置上,就成了一枚“圣宋通宝”。再如将“庆元通宝”的“通”字剜去,以“洪武通宝”的“武”字嵌入,就成了“庆武元宝”,变成了一种臆造品。挖补作伪的方法容易留下以下的痕迹:一是,嵌入的文字与其它钱币文字风格不一致;一是嵌补文字的地方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或用假锈遮盖。前者只要熟悉一个时代一种钱币文字的书法风格,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后者除了用传统方法辨别外,还可以用现代科技的探伤仪器进行识别。
钱币作伪除了翻砂、改刻、嵌补三种主要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使用腐蚀法,在一块铜片上用油漆或蜡勾勒出所需要的钱币轮廓、穿孔、文字,再放入腐蚀剂中,待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这种方法作伪的钱币比较少见。现代人作伪不仅运用传统工艺,而且还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运用电脑,尽管这种方法在古钱作伪中还不曾见到,据说在银铜币膀品中已有发现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古钱辨伪的方法
(1)传统鉴别法
①辨字:
我国的货币文化从产生、演变与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在中国,当金属铸币产生之时,就在钱面上铸造了文字,或表示币值,或表明地名,或为钱币之名称,没有文字的铸币相反倒显得比较少见。不同时代的钱币钱文具有它所在时代的文体风格和韵味,后人尽管可以学习前人,但毕竟是一种摹写,充其量也只能达到维妙维肖的程度,由于手势、运笔、气力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这样,对古钱上的文字进行辨伪,就成了钱币鉴定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这里,我们可以举较为典型的不同时代的钱币文字特征来加以说明。
先秦时期是我国货币发生、发展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商品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货币经济得到了确立,金属铸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时期的铸币主要有刀币、布币、圜钱和楚货币四大系列,无论是哪一个系列的货币,它们大多铸有文字,这些文字一般所具有的特征是:纤细、流畅、售秀,布局随意得体。由于先秦铸币文字是用刀直接刻在钱范上铸就的,所以,文字留有明显的刀刻笔意,并且一气呵成,没有改写的痕迹。又由于当时铸币文字是由铸钱工匠所为,所以文字并没有同时代青铜容器上的铭文来得规矩、严谨,布局相对来说也显得粗放,但前后连贯呼应,生动自然。先秦铸币文字所具有的这些时代特征,即使是一位对此颇有研究的行家,也难以达到出神入化、毫无差异的程度,更何况大多属势利之人的作伪者们呢?
以悬针篆体自成一格,为后人所推祟的王莽钱币除货泉、大泉五十、货布、大布黄千外,其它都比较少见。因此,存世的赝品就显得比较多些,有的超过存世真品本身的数量。通常所见的王莽钱伪品主要有货布、大布黄千和一刀平五千三种。一刀平五千又称错刀、金错刀,真品“一刀”两字在环首的肉上,为阴文嵌金,伪品则或无“一刀”两字,或“一刀”两字为阳文,据说还有用金粉之类的东西描写“一刀”两字等,作伪方法相对来说容易辨识些:货布、大布黄千尽管存世和考古发现较多,但由于其文字、制作之精美,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深受收藏家们所喜好,就文字书法而言,货币、大布黄千的钱文最能体现王莽钱文的风韵和水平,纤细而有力,流畅而隽秀,布局得体而完美,真品一般字口比较生辣、峻削,而一般作伪的方法是用真品翻制,铸造出来的赝品尽管文字与真品达到了形似一致,但缺乏原来的生气,而显得木然,字口浅平。此外,还存在着一些制作加工方面的缺陷。
钱币钱文的鉴定,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通过接触大量的实物加以体会、咀嚼,然后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每个时代每种钱币钱文的书体特征和风格。此外,最好具有良好的书法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②辨锈:
辨锈,是鉴别钱币真伪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辨锈,即辨别铜的锈色,一般指铜锈。铜锈是指由于铸造年代久远,铜钱表面形成的一层氧化物。这种氧化物,又由于地理、地质、入土时间等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堆积程度亦不尽相同。这种在钱体表面由铜胎自身发出来的质地坚硬牢固的小粒或块状铜锈,一般称为“自然锈”或“硬锈”,用指甲或刀削等难以剔除,分布自然得体。铜锈因土层所含的化学元素不同,显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大相同,主要有绿、红、蓝三种。
辨锈,首先要知道假锈的一些作伪方法,要不然,就会真亦假、假亦真,真假混淆。根据前人的经验,我们将假锈的主要制作方法归纳如下:
a.用漆和颜料拌和涂在伪钱上,做得好的几乎可以乱真,但时间一长,容易脱落。
b.用松香或胶水及颜料拌和做假锈,效果没有第一种方法好。
c.将伪钱放入潮湿的土中或半于湿的地方,使其自然生锈,这种作伪方法需要的时间较长,产生的效果比前两种来得真切,但一经磨擦,仍易脱落。
d.将伪钱浸在醋中,加入硫酸铜,形成的绿锈带有结晶状。
e.将伪钱浸入硫酸溶液中,尽管会迅速生锈,但钱币表面受损严重。
f.将铜锈配上粘合剂、酸类溶液,涂在伪钱上作伪,这种方法产生的假锈比较牢固,锈色真切,但缺乏神采,容易使人上当。
知道了假锈的作伪方法,对我们鉴别铜锈真伪大有好处。无论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假锈,其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是:质地松脆,由于大多不是由铜胎内部自然产生,而是利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所以,一般都浮在钱体表面,用指甲或刀削等很容易被剔除,因此又称为“浮锈”或“粉状锈”。真锈由于是自然形成,其分布随意得体,没有矫揉造作之感,而假锈却不然,由于要做得逼真,能与真品混淆,在铜锈分布上,作伪者往往刻意琢磨,最后反而露出了马脚。
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安徽、江苏等地发现的钱币中,钱体表面也会生成类似粉状锈那样的真铜锈,对具有这种铜锈的古钱不能一概而论地都定为赝品,它们真假的区别在于,钱币真品生成的类似粉状锈的铜锈不像假锈那样浮在钱体表面,而是由铜胎中自然发出,因此,与钱体连成一片,不易剔除。鉴别钱币真伪时,应该尽量多地了解有关钱币的来源、发现地或出土地等资料。
需要指出的是,钱币表面不是都有铜锈的,先秦时代楚国金版就是如此,尽管相距今天有近二千年的时间,其色泽依旧,金光闪闪。鉴定这些东西,光凭锈色,会一无所获,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同文字和当时的制作技术等结合起来分析判断。辨别无锈的清代钱币使用同样的方法。
钱币大体上分为“生坑”和“熟坑”两种,生坑是指新出土不久的钱币,表面一般氧化比较严重;熟坑,是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品。熟坑的钱币经过人们长期流传、抚摸,钱体表面自然生成了一层呈褐色或深褐色等色泽的保护膜,这层保护膜俗称为“包浆”,虽是极薄的一层,但放在水中煮洗不会脱落。伪造的包浆一般是放在煤烟、油烟上熏黑,再上蜡打光,如用水冲刷,会基本消失。还有一种是将钱币放入煤堆等黑色素集中的地方,时间久了,也会在钱体表面形成一层黑色薄衣,打光之后宛如包浆一般,对此应特别加以注意。包浆中比较常见的是呈黑褐色的传世古色,又称“黑漆古”。传世古色伪造的方法常常见到的有两种:一是将伪钱用火煅烧,取出后使之冷却,钱的表面便产生黑色,再放在衣袋里,经过一年半载,色泽光润,与真钱相似;或待角火煅烤冷却之后,用布沾上油脂在钱体上搓擦。这种方法偶有带红锈的。二是将伪钱用盐酸或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现黑色,用前种方法加工,色泽与真的传世古色相同。对于这种带有传世古色的伪钱除了采用识别真假包浆方法外,还应根据文字、形制和制作等加以仔细辨认。
③辨形制:
钱币的形制一般由政府明文规定。形制包括钱径、钱穿的大小,钱体的轻重厚薄,内外郭的宽狭,钱背的深浅等诸方面。我国自金属铸币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来,不同时代的钱币形制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近似,有的大相径庭。熟悉历代钱币形制变化,对鉴定钱币真伪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我国钱币形制大体经历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仿制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二是方孔圆钱,三是机制不带方孔的圆钱,如银元、铜元。
先秦时代的钱币形制尽管众多,但仍可以理出几条主要线索来。先秦货币可以分布币、刀币、图钱和楚货币四大系列。布币是由仿制青铜农具钱搏而来,各种布币的主要区别在于首部、肩部和足部,一般都比较轻薄。刀币是由仿制青铜工具刀削而来,形制上基本相似,齐刀大而厚重,明刀和圆首刀则轻而薄小。圆钱一般为平背,齐、燕两国铸行的方孔圆钱面有郭,三晋地区的圆孔钱则没有,据说它们都是由仿制玉壁而来。楚蚁鼻钱是仿天然贝而来,金版仿龟背而来。先秦货币形制在中国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与其他历代货币风格迥异。
秦汉六朝时期开始,我国货币正规化、一统化,一般都采用方孔圆钱的形制。这种方孔圆钱的钱币形制一直被延续到民国初年,历时二千余年。秦汉六朝时期,半两钱除四株半两中有的有郭外,一般皆平背,前期大而厚重,上海博物馆所藏一枚秦半两重64克。后期小而轻薄。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行的五株钱,钱背一般都比较深峻、狭缘。六朝时期铸行的永通万国、五行大布等虽然在大小上有区别,但形制上类同。隋唐五代钱币中出现了宽缘者。
宋代钱币一改前制,钱背平浅,外郭大多较宽。金代钱币与宋徽宗时铸造的钱币一样,都相当精美,钱背较深,显得轮廓分明。元明钱币也是如此。清代钱币则又恢复了宋代形制的某些特点,不同的是,面背内外郭都比较浅显,道光以前的钱币实行一等制,咸丰之后则出现了大钱。
尽管方孔圆钱依然铸行,从清代光绪年问开始出现机器铸造的货币,主要有银元和铜元,民国时出现过机铸的镍币、铝币等。光绪年间曾铸造过一批机制的方孔圆钱,多见宝浙局等。
④辨制作:
了解各个时代钱币铸造技术对鉴定钱币来说,是一个不容忽略的方面。
我国钱币铸造在唐以前采用的是范铸法,唐以后采取的则是母钱翻砂法。唐以前的钱范有几种质地:泥陶范、石范和铜范,它们并不是同时被使用的,而且一个范能够铸多少数量的钱币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早出现的泥陶范,起先是一范铸一钱。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石范和铜范,布币石范通常是一范铸两钱,即在一块钱范上刻有两枚布币型腔。而一块刀币石范能铸造的数量就不止这些了,通常在三至五枚。就石范铸造技术而言,钱币面范为石范、背为泥陶范共同使用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范体热变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先秦时代对于铜范的使用仅见于齐刀和蚁鼻钱,尽管以前著录中有布币铜范,但实物未见。齐力铜范铸钱采用的是立式叠铸技术,它不直接用于铸钱,铸钱时仍需翻制泥陶范。蚁鼻钱铜范在当时被直接用于铸造,据说目前蚁鼻钱铜范仅发现五件,其中,1982年2月安徽繁昌县文物组在横山采购站拣选到的两件,相当精美与完整,一次可铸币分别为66枚和67枚。秦汉六朝时期泥陶范、石范、铜范同时得到使用,并且一次铸币数量大大增加,1986年5月在山东省博兴县贤城村发现的一块榆荚半两钱范一次可铸钱176枚,实属罕见。
隋唐时期货币的铸造量大大提高,可是从没有发现过用于铸造钱币的诸如钱范之类的工具,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被鉴定为母钱的唐代乾元重宝钱,表明当时已经开始使用母钱翻砂法的铸造工艺,这种工艺直接影响到以后历代铸币技术。根据明代宋应星《天工齐物》的记载,我们了解到古代母钱翻砂铸钱的大致工艺过程:用四根木条作空框,中间填上土,上面放若干母钱,再把同样一框合在上面,即成钱的背面,这样完成数十框,上面留出浇口,用绳捆紧加固,将熔化的铜液浇注进去,待冷却后开框,则成树枝形的钱,然后逐一摘断磨锉加工,便完成了一枚一枚的铜钱。在这里,母钱实际上充当的是钱模的作用,它事先用铜、锡原料精铸而成,由中央颁发到各地,各地据此翻砂铸钱。母钱之上是雕母。所谓雕母,就是在一块铜材原坯上人工琢刻加工成的钱币样式,现存最早的雕母是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明代嘉靖通宝当十雕母大钱。母钱之下是样钱,样钱是用母钱翻砂铸成的,是正式大量铸造流通钱币之前铸造的样品。清代的样钱分为两种:一种是部颁样钱,一是进呈样钱。对于母钱翻砂法的工艺流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也有记载:其用工之序有之:曰“沙模作”,次曰“磨钱作”,末曰“排整体”。
虽然隋唐以后我国铸钱普遍采用了母钱翻砂法,但也有例外的。就目前所知,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铸“永隆通宝”使用的是范铸法。几年前,北京曾发现过一块同治重宝当十砖范,说明清代铸钱也有偶用钱范的情况。
在基本了解了我国每个历史阶段铸币工艺的大致情形之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伪钱的制作水平,就能比较清晰地作一对比。
(2)现代科技鉴别法
在我国,铜钱基本上是用青铜铸成的,明代晚期才开始出现用黄铜铸造的钱币。每个时代铸造的铜钱,它们的化学成份是不同的,《周礼·考工记》就曾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合金成份的比例。这样,为我们今天鉴定钱币真伪提供了又一方面的资料。
①破损性化学成份分析:
所谓破损性化学成份分析,就是将某一时代的钱币去除表面的铜锈,从显露出来的真铜中取出若干标本,进行铜、锡、铅等各种元素成份所占比例的化学分析,最终得出这个时代各种铜钱所含各种化学元素所占的百分比。利用这种化学成份分析的方法,也能鉴定钱币真伪。但是这种破损性化学成份分析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要损坏钱币,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慎重,否则,将珍稀钱币也这样进行分析,岂不是糟蹋?
②无损伤性成份分析:
同破损性成份分析法一样,无损伤性成份分析法也是根校对铜钱化学成份的分析,得出铜、锡、铅及其它微量元素的百分比,求出这个时代铜钱化学元素含量的一个相对稳定值,并通过它来鉴别出同样的铜钱是否为同时代所造,由此得出钱币的真伪,这种方法较破损性方法更先进,它采用的是质子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并由计算机计算得出结论。
无论是破损性化学成分分析法还是无损伤性化学成分分析法,说到底,研究的是铜钱的质地(当然其它质地的钱币也同样适用)。根据铜钱的不同质地,来鉴定钱币的真伪,这些方法是相当科学的。但是,在实际鉴定过程中,往往碰到的问题是需要马上作出判断,而它们却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就显得不很实用,这就需要我们凭自己的经验察颜观色。我们知道,同样是铜,又分为紫铜、青铜、黄铜等等质地,这些不同质地的铜钱所显现出的铜色也是不完全相同的,尽管它们的含铜量都在70%左右。所以,这为我们进行钱币辨伪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例如,新疆红钱是用紫铜铸造的,所以色呈红色,假如出现一枚黄铜色(清代制钱一般用黄铜铸造)的新疆钱,则极可能是伪造的,应认真对待。也就是说,鉴定钱币的真伪,也应注重铜钱的色泽。
除了上面讲到的化学成份分析方法外,对铜钱进行探伤测定,尤其适用改刻、嵌补的钱币赝品鉴定。
不管怎么样,鉴定真伪是收藏和研究钱币的基础,不懂得鉴别真伪,也就无从谈起收藏和研究。鉴定钱币真伪,需要大量触摸实物,仔细观察,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不断归纳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伪存真,为现实生活服务。
3.鉴定古钱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鉴定,是一门综合各类相关学科知识的学问,单靠有限的专业知识,是解决不了某些问题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具备比较广泛的知识结构。
鉴定古钱首先要熟悉历史,不仅仅要熟悉通史,而且要熟悉断代史和专门史,这是鉴定的基础。
其次,要熟悉和掌握货币史。货币的发生、发展与其它历史事件一样,有着一个历史过程,对于这样一个过程的了解,至关重要,否则,就无从知道货币制度的沿革、货币流通与铸造情况 等许多重要问题。
第三,要具备钱币学的知识。钱币学是一门研究钱币发生、发展与钱币不同版别、质地、形制、铸造等特征的学科。在中国历史上,钱币根据厚薄、大小、钱文、纹饰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版别来,特别对宋代钱币,人们研究的侧重点更是在版别方面。钱币一般有铜、铁、铅、金、银等质地,哪一个朝代曾铸造过哪一种或几种质地的钱币,对于鉴定来说,尤其显得重要。而且,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铸造钱币使用的工艺技术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唐以前使用的是范铸法,唐以后使用的是母钱翻砂法,就是这两种铸造钱币的方法在各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工艺过程和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在鉴定钱币之前去了解它,掌握它。
第四,要懂得美学、书法、篆刻,并具有一定的修养。我们在谈论鉴定真伪时,常常会提到文字的风格、精神、气息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与抽象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不具备美学,书法、篆刻等知识,是极其难得要领和体会的。除此之外,还应具有语言学和文字学、文献学的知识。我们经常遇到的是中国的钱币,因此,古汉语和古文字学的知识,对鉴定钱钱币也相当的重要,不能忽视。
总之,鉴定钱币,重要的是加强自身修养和锤炼,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鉴定钱币真伪的窍门,得心应手

古币的价格

截止时间2020年4月22日,古币的价格在1000-10000元不等。
不同的时期和类型古币价格会有不同,古币的价格在1000-10000元不等。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有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看相较差者,尽量不要收藏。收藏古钱币时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纹、星纹等标识,古钱的鉴别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
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的钱币中,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北宋时的钱币存在着三大特点:
一、钱文中出现了年号,先后铸行的年号有四十五种,版别之多为历代所罕见。
二、货币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区域铜铁钱兼用,显示了一种割据的局面。
三、钱币的形态、钱文书体以及币材呈现多多样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开始添铸纪年和监名且书体渐趋单一,咸淳年间为了应付通货膨胀产生的财政因难铸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币“钱牌”。
截止2020年4月份左右,古币的价格在1万左右。
古币泛指在古代被各国使用过的所有货币,现不能在市面流通。由于古钱币已经不再发行,存量稀少,加之它们和古代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对于研究各国的经济史、外交史等,都是极为重要的史料,所以具有很高的收藏和考古价值。
目前我国钱币收藏主要以金银币、流通币为主,那些承载丰富历史的古币由于增值缓慢,收益时间长等因素影响,收藏群体较小,也一直很难成为主流收藏之一。
很多古钱币的价格高,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仿制钱币混进收藏市场,想从中谋取利益。如今的古钱币市场仿造品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因此,收藏者切勿盲目投资,在入手钱币之前,一定要学会辨别钱币的真假。
扩展资料
随着集币市场的升温,古钱币逐渐进入收藏家的视线。在全国各地的钱币拍卖会上,古钱币专场也多次出价。在中国古代钱币史上,宋代处于鼎盛时期。
在中国古代钱币中,宋代钱币的设计更为细致。汉字书法艺术在宋代钱币中得到了充分发展。宋代皇帝封、礼、启、兴、曹等都比较喜欢书法,为钱文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普通的北宋铜钱。一般10元左右一枚。收藏价值一般。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按照年份可以分成八种,还分面值,请楼主详细说明手中这枚币的文字,这样才能估价。
是北宋的天禧通宝吧,北宋钱是古币中最不值钱的品种,普品市价一元不到
截止时间2020年4月,古币的价格在1000-10000元不等。
古币数量已经不算太多,而且银属于贵金属,收藏风险较小,非常适合投资和收藏。古钱币收藏越来越活跃,更多人注意起古钱币的价值。然而他们重视的仅仅是经济价值,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其蕴含的美学意蕴和文化内涵。
虽然大多数人不关心,但越来越多的学者、收藏家注重起古钱币的美学研究。研究古钱币,挖掘其文化底蕴,有助于对我国古代的书法、铸造等文化的研究。
要确定一枚古币的收藏价值,应主要从铸造数量、存世量、和技术工艺、文献记载以及币材的质地、品相等条件来综合评价。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光绪元宝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扩展资料
国内近几年来,跟着钱币收藏商场不断升温,古钱币渐渐走入了大家的视界。对此,业界专家表明,古钱币具有很大的收藏投资空间,但收藏时必定要注意,并非所 以的钱币都是越来越值钱,要提高鉴赏常识,防范赝品,防止只收大钱、名钱、铜钱、好钱四大误区。常常有许多藏友过于盲目的收藏,通常弄到一些假币。
专家表明,在古钱币收藏范畴,常常会呈现这么一个误区,即是大多数新入行的藏家都觉得古钱币时代越久越值钱,本来,决议一枚古钱币收藏价值的,最主要的还是存世量,再依据技能技术以及币材的质地、品持平条件来进行归纳评估。

古钱币图片及价格表

本烟行长期供应高仿品牌香烟,
原厂烟丝配制,工艺精细,仿真度95%以上,质量稳定
软包中华(特等) 240/条
硬盒中华(特等) 220/条
软包中华(一等) 210/条
硬盒中华(一等) 200/条
软包玉溪 120/条
和天下(极品) 380/条
黄鹤楼1916(极品) 380/条
九五至尊南京(极品) 380/条
红河道(极品) 380/条
加[76----陈7
09-----超9774]
印象云烟 220/条
黄 芙 蓉王 120/条
境界玉溪 380/条
软包云烟 120/条
软金砂苏烟 180/条
冬虫夏草 380/条
电[15-------小816
599--------陈799]
现在古钱币不是很值钱,一般的也就是几十元。
元丰通宝、嘉庆通宝、宽永通宝,真品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100左右。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38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源局28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苏局200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云局1000
祺祥通宝 楷书 小型 背宝巩局350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源局“当十”35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泉局“当十”6800
祺祥重宝 楷书 折五 背宝巩局“当十”350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云局“八”15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宝泉局雕母70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部颁各局样钱700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新十”8
同治通宝 楷书 小平 背阿无苏局“当五”5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泉局“当十”1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部颁各局样钱120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五 背宝伊局“当四”2000
同治通宝 楷书 折三 背宝巩局“当五”800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月古钱币价格6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双星1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背星月15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铁母30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广穿700元
宋元通宝隶书小平普品2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兴国年间(676--983年)铸,宋年号钱由此始,有铜铁两种,径2.4厘米,重3.4克左右。钱文隶,真二体,背有星、月纹,以铁母,广穿钱为稀有。
太平通宝录书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铁母3500元
太平通宝隶书小平广穿600元
太平通宝隶书折十大样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铸,有铜,铁两种,太宗亲书真,行,草,三体钱文,开御书钱之先河,亦草书入钱文之始。旋读光背,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缩小淳化为稀有。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宝行书小平铁母6000元
淳化元宝隶书小平缩水150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间(995-997)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行、草三体书为太宗亲书。径2.4厘米。重3.8克左右,传世以合背钱为稀有。
至道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
至道元宝行书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铸,有铜铁,轮廓精整,另见有各式宽缘厚肉之大型钱。钱文真书,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无珍惜钱。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背四出250元
咸平元宝隶书小平阔缘厚肉18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
咸平元宝隶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
咸平元宝真书折十大样光背45000元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铸。有铜、铁两种,铁氏只见折三。径2.5厘米,重4克,铁钱径3.5厘米,以铁钱折三少见。
景德元宝真书小平铁质光背50元
景德元宝真书折二铁质光背1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铸,有铜、铁两种,钱文真书,旋读。小平有大、小样版别数种,径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纹。传世以背星月纹为少见。铁钱折三稀有。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18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星月古钱币价格25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合背3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阔缘厚肉5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铁母10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五阔缘厚肉1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二光背3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折十光背45000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
祥符元宝真书小平背巨星200元
天禧通宝隶书小平缩缘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铸,有铜、铁两种,小平径2.5厘米、重3.8克,折二径2.8厘米,重4.7克,铁钱亦有折二。其时斗米十钱。天禧以铜、铁折二及合背为稀有。
天禧通宝真书小平光背0.5元
天禧通宝真书折二光背20000元
庆历重宝真书小平旋读光背3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7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二直读光背15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范铜3000元
庆历重宝真书折五铁母古钱币价格1000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间(1054--1055)年铸,元宝钱文为真,行、篆三体,旋读,通宝钱为真,篆二体,直读,重宝为折二,折三,钱文真书,小平径2.4厘米,重3.8克,折二径3厘米,重8.8克,折三径3.4厘米,重10克上下。传世元宝,通宝易寻,重宝钱为泉界所珍爱,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贵。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左挑350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至和元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宝真书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通250元
至和元宝隶书小平隶宝3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二光背1700元
至和元宝真书折五铁母光背古钱币价格5000元
至和重宝真书折五背“坊”40000元
嘉佑元宝真书折五背“号”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铸,钱文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径2.5厘米,重3.8克,为小平对钱,传有铁钱,然未见存世。
嘉佑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元宝隶书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间(1064-1067)铸,钱文真、篆二体,有直读,旋读两种,径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见折二以上大钱。偶有背四出传世,实为稀品
治平元宝篆书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通宝隶书小平光背1元
治平通宝篆书小平光背1元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光背0.30元
熙宁元宝篆书小平背“衡”250元
熙宁元宝真书小平背“衡”180元
熙宁元宝篆书折二光背0.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二光背1元
熙宁重宝行书折二连飞点10元
熙宁重宝篆书折二长冠“宝”15元
熙宁重宝真书折三光背200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丰元年(1078)铸,有铜、铁、两种,钱文分篆、隶、行三体,小平径2.5厘米,重5克。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2厘米,版别可达百种,为宋钱中最多一种,隶书体、背穿上仰、俯月为贵。集隶书体元丰钱时须注意丰字头,另有一种日本曲字头元丰,最易鱼目混珠。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光背古钱币价格0.3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月2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背月200元
元丰通宝行书小平背星1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大字1000元
元丰通宝篆书小平大字4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星古钱币价格5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背月4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二长字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二长字1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母2800元
元丰通宝篆书折五铁范铜1500元
元丰通宝行书折五铁母2800元
元丰重宝篆书折十光背40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文“政”80元古钱币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文“政”85元
政和通宝篆、隶书小平光背1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大字5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大字55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锐禾40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文政背“陕”古钱币价格10000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楷“通”25元
政和通宝楷书小平小样文“政”70元
政和通宝隶书小平银质大字6000元
政和通宝篆书小平铁母6000元

这个古币能值多少钱呢?

清朝钱币
问的最多的是乾隆通宝值多少钱,乾隆钱的价值大概分三种,价值最高的是雕母钱。雕母钱采用精黄铜纯手工雕刻出古钱的形状,也被称为祖钱。雕母自乾隆朝开始一直到宣统都有发现。雕母钱的价值一枚在数万元以上。
乾隆通宝 母钱
第二种是母钱类,母钱是由雕母直接翻砂铸造出来的钱币,再从中选出完整品好的钱币作为母钱使用。母钱的特点是肉眼可见手工修穿痕迹,外缘有拔模斜度。一枚母钱的价值在万元以上。
乾隆通宝 大样
第三种普通行用钱,行用钱是母钱翻砂铸造出来的钱币,也是大量流通使用的古钱币。按照价值区分行用钱还有两种。直径高于27毫米的叫乾隆大样钱,一枚大样的价值在数百元到千元以上。直径越大价值越高。直径低于27毫米的一般叫小乾隆。除了特殊版别之外这种小乾隆一枚的价格在10元左右。
清钱里面大样钱在乾隆、嘉庆、道光三种古币上常见。大样很好区分,价值高于小钱很多。
康熙和乾隆 钱
雍正和顺治 钱
清钱按照年号价值区分,最贵的当属雍正通宝钱,最普通的一枚雍正钱也要200元,雍正里面还有稀少的版别,价值高的稀少版在千元到万元之间都有。排在第二位的是顺治通宝钱,一枚普通的顺治通宝价值80元左右。稀少版的顺治钱价值在数百元到千元以上。排在第三位的是康熙钱,一枚康熙通宝价值50元左右。稀少版的也在千元以上。也就是说你找到一枚雍正钱值至少值200元,一枚顺治钱至少值80元。一枚康熙钱至少值50元。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清代古钱,这样你懂了吗?
清钱常见的小钱还有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和宣统钱。除了同治和宣统略少一点之外,其他几种普通清钱价值都在十元以内。同治一枚的价值在20元左右,宣统一枚的价值在60元左右。
咸丰 当五十
清朝从咸丰开始铸造流通大钱,咸丰大钱有多个钱局铸造,多种版式。常见的当十大钱一枚价值300元以上。当五十大钱一枚价值在1000元以上,当百大钱一枚价值在2000元以上,当五百大钱一枚价值在1万元以上。当千大钱一枚价值在2万元以上。稀少钱局和特殊版式的咸丰大钱价值更高。同治之后大钱只保留了当十钱,常见的有同治重宝当十,光绪重宝当十两种大钱。这两种当十钱一枚的价值在200元以上。
开元通宝钱
价值最低的古钱
古币有价值高的,就有价值低的。价值低的肯定也是存世最大的。说一下最不值钱的古币。第一个应该是五铢钱了,五铢钱流通铸行了700余年。存世量巨大,光海昏侯墓就出土了十几吨五铢钱。在收藏市场上一枚五铢钱的价值在1元以内。实际上收藏古钱的藏友很少有人买五铢钱收藏。第二个就数开元通宝存世量大了。一枚普通开元通宝的价格在2元以内。开元钱要比五铢规整而且质地比五铢厚重,因此用于编制古钱剑、古钱鼎等礼品居多。

最值钱的古代铜钱图片

铜钱名称:咸丰重宝宝巩当五十母钱
铜钱价值:2150000人民币
咸丰重宝宝巩当五十母钱:迹清晰深俊,铜材优良,呈金黄色,钱文精美,没-丝一毫拖泥带水, 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咸丰重宝的直径为36. 9mm,缘厚为2. 4m,内穿为6. 3mm,重为14. 9g。咸丰重宝的铸造材料主要是黄铜,也曾出现过铁钱等其它材质的钱币。
宝巩局是清代甘肃省的铸钱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其铸币面值有小平、当二、当五、当十、当五十、当五百、当千数种。铜质分红铜和黄铜两种。钱文有宋体、楷体,书法求异,特别是满文“巩”字多有变化。形成宝巩局咸丰钱文书法独特的风格。
扩展资料:
四类高价值铜币:
1、银币大十珍价格,这类币种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很高,其中2013年时奉天光绪癸卯一两,一级,可达200万元以上;民国十八年孙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一级。
民国二十一年孙像金本位币壹元一级和湖南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一级的铜钱价格也可达170万元左右。
2、银币小十珍价格,小十珍的市场价格低于大十珍,价格一般都在几十万元上下,据2013年的铜钱价格市场行情显示,新疆造光绪银元七钱二分一级,价格在50万元左右。
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一元一级、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一级和四川光绪楷书缶宝七钱二分一级价格都在40万元上 下,2014年银币小十珍的价格又有部分上涨。
3、铜元大十珍价格,这类铜钱价格表在市场行情中比较稳定,据2013年数据显示,吉林光绪通宝辛丑二十个一级和江南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一级,市场铜钱价格在30万元左右;广西造光绪元宝十文一级和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五文 一级的铜钱价格在25万左右。
4、铜元小十珍价格,由于铜元小十珍价格一般在10万元左右,成为很多投资者热议的币种。数据显示,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一级和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一级的铜钱价格都在10万元上下。
其次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一级和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文一级铜钱价格都在8万元上下;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二级和大清铜币中圆孔双花二文二级的铜钱价格在5万元左右。
中国古钱五十珍
1) 桥足半釿布
一级 35000.00
2) 三孔布
一级 60000.00
3) 博山刀(齐明刀)
二级 14000.00
4) 晋阳匕
一级 16000.00
5) 齐六字刀(齐造邦长法化)
一级 30000.00
6) 东周、西周
二级 8000.00
7) 共屯赤金(圜钱)
一级 35000.00
8) 壮泉四十(新莽)
一级 80000.00
9) 国宝金匮 直万(新莽)
特一级 ????
10) 大泉五千(孙吴)
特一级 120000.00
11) 大夏真兴(赫连勃勃)
特一级 100000.00
12) 永光
一级 15000.00
13) 景和
一级 18000.00
14) 咸通玄宝
一级 75000.00
15) 开平通宝、元宝
一级 60000.00
16) 天成元宝
特一级 ????
17) 永平元宝
一级 28000.00
18) 天德重宝、通宝(背殷)
一级 80000.00
19) 天策府宝\(鎏金 )
一级 60000.00\95000.00
20) 乾封泉宝(五代楚)\背天
一级 90000.00
21) 广政通宝
二级 50000.00
22) 大蜀通宝
一级 80000.00
23) 保大元宝(背天)
一级 60000.00
24) 永通泉货(真\隶)
二级22000.00\23000.00
25) 大齐通宝
特一级 ????
26) 乾亨通宝、重宝
二级 9000.00
27) 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一级 40000.00
28) 建国通宝
一级 50000.00
29) 圣宋通宝
一级 60000.00
30) 靖康通宝、元宝
一级 40000.00
31) 应运元宝
一级 60000.00
32) 应感通宝
一级 60000.00
33) 建炎元宝
一级 60000.00
34) 大宋通宝(当十)
一级 50000.00
35) 临安府铜制钱牌
一级 18000.00
36) 天显通宝
特一级 ????
37) 应历通宝
特一级 ????
38) 保宁通宝
三级 25000.00
39) 贞观宝钱(西夏文)
特一级 ????
40) 皇统元宝
特一级 ????
41) 元德重宝、通宝(楷书)
一级 35000.00
42) 崇庆元宝、通宝
特一级 120000.00
43) 至宁元宝
特一级 ????
44) 贞佑通宝、元宝
特一级 100000.00\????
45) 大朝通宝
一级 15000.00
46) 中统元宝
二级 25000.00
47) 大元国宝
一级 50000.00
48) 至正权钞
二级 14000.00
49) 天启通宝(徐)(篆)
特一级 100000.00
50) 天国通宝
四级 35000.00
最值钱的是大齐通宝
片片枫叶情535559
1.铜钱类型:花钱
铜钱名称:万历通宝花钱(8200元)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中国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中国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
中国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
2.铜钱类型:康熙通宝
铜钱名称:康熙通宝满汉浙下月名誉品(10800)
康熙通宝有小平及当十大钱。钱文真书体直读。除宝源、宝泉二局以满文纪局外,各省均以满汉字纪局名,穿左铸满文,穿右铸汉文。各省铸钱均为小平,折十大钱为宝源局所铸,面文离郭隔轮,背满文宝源列穿左右。币材多呈青白色,即用铜锡合金,通称大白钱;也有红铜及黄铜的省局铸钱。
3.铜钱类型:咸丰重宝
铜钱名称:咸丰重宝宝巩当五十母钱(21500)
五十及以下计值称为“咸丰重宝”,高于当五十计值称为“咸丰元宝”,以区别于小平钱“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当十钱虽然是咸丰大钱中计值较低的品种,但是由于铸造时间早,流通区域广,所以也是自古以来古泉爱好者最关心并致力于收藏和欣赏的计值钱币。
4.铜钱类型:顺治通宝
铜钱名称:顺治通宝背左延五级币(2700)
顺治通宝为清朝钱币,铸于世祖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顺治通宝是清朝入关后正式铸行的第一种制钱,面文“顺治通宝”,钱文宋体、均为对读;多为黄铜质,有极少数为青铜。
钱体趋于扁平,钱缘宽阔。顺治通宝主要为小平钱,少数折二、折十大钱,按背文变化和铸行阶段可分为五式。
早期顺治钱保留了明朝制钱工艺,使其版式具有明显的明朝钱币特征,而后期彻底从明朝制钱体系中脱离出来,建立了独有的清代制钱风格。
5.铜钱类型:四川铜钱
铜钱名称:四川铜钱军政府一角(2200)
四川铜币,是晚清和北洋时期四川省地方政权铸造的货币。由于川省银铜矿缺乏,加之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割据,致使中央政府《币制条例》关于铜币之原料比例、铜币面额的规定没有严格遵守,四川铜币发行量十分巨大,致使物价虚高、影响经济发展。
四川铜币,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开铸,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法币开始流通才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川铜币

清朝的铜钱多少钱一个

清朝铜钱存世量大,铸局和版别众多,依铸局和品相不同,从一两元到上千元不等;珍品有祺祥通宝、重宝,价格几万元到十几万元。咸丰大钱重宝和元宝类,更是铸局和版别众多,当十的有二三十元的,当千的为一级文物,价格几十万元,收藏界没有将咸丰大钱集齐的。
上图
无价
清朝所有钱币价格参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顺治背面满文的1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四种监局 4元 满文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小“台” 4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台” 15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西” 3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巩” 2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漳” 1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 3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广” 10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大清” 8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南”星月 4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子”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丑”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寅”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巳” 2500元
康熙通宝楷书小平背干支“福” 25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源局雕母 12000元 世宗雍正年间铸,胤祯得隆科多,羹尧之助,以谋取得帝位。雍正通宝面文楷书,直读,背穿左为满文宝字,穿右满文记局,泉源浙武河昌云苏南安黥巩济晋台川。雍正钱按顺治四式,形态工整,规格统一。在清代诸钱中居少而精地位,一般径2.6--2.8厘米,重3.6--4.5克。存世尚有宝黔折二大钱,径3.1厘米,甚罕见,合背钱亦稀少。.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宝泉局雕母 1500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2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安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晋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济局 1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川局 80元
雍正通宝楷书小平背宝南局 180元
雍正通宝楷书折二背宝黔局 2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右“福” 22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 1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5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陕局雕母 8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母钱 1500元
乾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巩局 5000元
乾隆通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 3800元
乾隆背面普通满文的2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5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 10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直局 4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宽缘 1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6000元
嘉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川局 3500元
普通满文嘉庆2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 3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八年” 2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精铸 500元
道光通宝楷书折三背阿克苏局 1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雕母 8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元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4500元
普通道光2元
咸丰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当五”戴书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样背“伍文”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8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拾文”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铁线珍宝背“当十” 2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雕母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星月“当五十”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 3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泉“当百”星月 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当百”雕母 10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泉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当千” 9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当五” 2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五” 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5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源局“当百” 4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五百” 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大型背宝源局“当千” 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直局“当五十” 6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直局“当百”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五” 6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当十” 8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蓟局“当十” 7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蓟局“当五十” 28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蓟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济局“当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济局“当五十” 15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济局“当百”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德局“当十” 4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德局“五十”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五十” 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德局“当百” 25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陕局“当十”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陕十” 2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陕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特大型背宝陕局“当千”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8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巩局“五十” 35元
咸丰重宝楷书大型背宝巩局“当百” 5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五百”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巩局“当千” 30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河局“当五百” 4200元
咸丰元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河局“当千”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浙局“当三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背宝浙局“当二十” 1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宝浙局“当四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型背宝浙局“五十” 3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浙局当头“百” 20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背“浙当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浙四十” 5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五十” 2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特大型背“浙当百” 7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背“当头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十大清背宝福局“一十” 2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二十” 1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桂局“五十” 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昌局“五十” 2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安局“当五十” 28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云局“当五十” 350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八” 10元
咸丰重宝楷书小平背宝迪局“当十” 5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迪局“当五十” 500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二十背宝伊局“当五十” 240元
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伊局“当四” 28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7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700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元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 12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 2000元
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日”、“往”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来”、“列”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宙” 8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下“村” 1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苏”精品 1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白铜背上“福” 1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25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星月 2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5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8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雕母 65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当五”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当十” 1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当十” 12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蓟局机制 14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库平广一钱” 25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官板四分” 600元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宝直局机制 500元
光绪通宝楷书折二背奉天紫铜机制币 180元
天子万年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 5000元
一统大清楷书折五背江南局机制币 300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泉局 7元 清末代皇帝宣统年间铸。面文楷书直读,背满文记局,泉源福广,小平钱径1.2---2.4CM,当十径2.5--3.7CM,近期发现库车当十钱,宝新当十钱新疆红钱,为宣统通宝增加新品,径2.2CM,重3.6克传世较多。.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 2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巩局机制 10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背宝福局机制 25元
宣统通宝楷书小平小型雕母宝泉局 6500元

祺祥重宝的文物价值

宝源局祺祥重宝当十铜钱。直径3.48厘米,重18.9克。面文“祺祥重宝”;背面穿上下为汉文纪值“当十”二字,左右为满文钱局“宝源”二字。祺祥重宝与同治重宝的合背钱。直径3.5厘米,重16.6克。面文同样为“祺祥重宝”;背文为“同治重宝”。“祺祥重宝”中的“宝”字为“宝”;“同治重宝”中的“宝”字为“宝”。两枚钱币均阔缘无锈,内郭穿口具有清代钱币特征,面文和背文文字端庄严整,铜质细腻,色泽金黄,铸造精良,保存良好,令人百看不厌。根据《清史》记载,当为用上等的云南黄铜铸造。清代自顺治登基(1644)始到宣统退位(1911)止,一共经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10代,也就是说出了10位皇帝。按清制每朝只铸一个年号钱币,本应10个,然而历史上却发行了11个年号的方孔制钱,这多出的一个便是“祺祥”年号钱。这就涉及“祺祥”年号钱诞生和消亡的历史背景——“祺祥政变”(因为发生在辛酉年,又称“辛酉政变”)。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病逝,以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按遗诏,以顾命大臣身份主宰朝政,拥辅年仅6岁的载淳太子继位,商定次年改用寓意吉祥的“祺祥”新年号,并下令铸造了“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制钱。然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使权欲熏心的西宫太后慈禧极度恐慌,她联手东宫太后慈安,暗中勾结恭亲王奕?,回京后于9月30日突然发动宫廷政变,迅速捕杀了肃顺、载垣、端华等人。慈禧太后以辅助年幼皇帝、一同治政为名,宣布垂帘听政,废除“祺祥”年号,改为“同治”年号。新铸的“祺祥”钱币被迅速回炉改铸“同治”钱币。“祺祥”年号钱由诞生到消亡,前后仅有短短的几十天时间。正因为“祺祥”年号钱发行时间短暂,因此存世量极少。孙仲汇著《钱币辞典》载:“祺祥通宝、祺祥重宝:咸丰十一年(1861)铸,通宝小平有宝泉、宝源、宝云、宝苏、宝巩五局,后三种极罕。重宝当十有宝泉、宝源、宝巩三局。宝泉局极少。”因此,尽管“祺祥”年号钱距今时间不长,物以稀为贵,像许多年代久远的古钱币一样,被钱币收藏家视为珍品。如果说宝源局祺祥重宝当十铜钱比较珍贵,那么祺祥重宝与同治重宝的合背钱则更加珍贵。所谓合背钱,是指误用二件面范(铸钱模具中的面模)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大多出自各个朝代的中晚期,是我国古钱币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比较稀少的版别,受到钱币收藏家的普遍重视。祺祥重宝与同治重宝合背钱同样受到华光普等钱币收藏家的重视。一般认为,其正、背面的年号不同,是由于“祺祥”钱改铸“同治”钱时,因时间仓促,铸量剧增,铸工在操作忙乱中出现误用钱范,或有意用错钱范。加上检查不严,错范的祺祥重宝与同治重宝合背钱便流入了市场。这正是清朝晚期政治没落,吏治腐败,纲纪松弛,钱法混乱的体现。祺祥重宝与同治重宝合背钱和宝源局祺祥重宝当十铜钱一道,共同见证了刀光剑影、阴险黑暗的清末宫廷政变,“以钱证史”的重要意义得到彰显。